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监理

2024-09-28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监理(共12篇)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监理 篇1

前言

林业生态工程是一门新兴的工程, 其涵盖了多门学科的综合性知识, 从当前自然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出发, 将生态、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三者有效的结合起来而进行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过程。其以生态理论为核心, 通过工程措施而进行的林业生态系统建设。森林作为自然界中功能性较为强大的资源, 其不仅可以起到保持水土流失、调节气候等多项生态功能, 同时还有降低噪声、美化环境、降低环境污染等功能, 所以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 对林业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1 目前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现状

1.1 保护生态环境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 我国林业一直被人们当作一项产业来进行看待, 而对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则缺乏重视, 一味的寻求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供给量, 从而造成森林的过度采伐, 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同时相应的政府管理部门也对林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所以在林业生态建设过程中缺乏落实和贯彻的力度, 从而导致建筑工作进展缓慢, 对一些建设成果也缺乏保持力度, 没能将林业生态工程的意义体现出来。

1.2 森林资源总量不足, 资金投入欠缺

我国幅员辽阔, 森林资源存在着不均匀的分布状况, 森林人均占有率处于世界较低的水平, 从而导致各地与生态改善的要求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另外, 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开展的面较广, 任务较重, 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但由于国家投资的总量有限, 这就导致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资金缺口, 特别是一些边远地区资金更是很难落实到位, 从而导致建筑工作整体进展较为缓慢, 没有达到预期的生态治理效果, 没有能将生态系统恶化的趋势遏制住。

1.3 林业生态工程质量偏低, 林业生态项目效益低下

由于国家大力开展退耕还林工作, 所以在短期内一些地区有大量林地需要进行种植, 这样在前期没有对良种生产供应情况进行计划的情况下就导致大量的劣质苗木被栽种, 同时在施工方式上还处于粗放式的管理, “粗植滥造”的问题时常发生, 从而使造林的质量水平较低, 存在着大量的补植任务需要完成, 不仅导致造林的成本增加, 同时造林的质量也无法得以保证。

1.4 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 缺乏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

我国还没有对公益林所有者营林成本或经济损失的补偿机制, 其林业生态经济补偿资金主要是对管护者的补助, 而所有者得不到补偿, 这就在导致所有者在营林管理和投入在的积极性降低, 影响了公益林的发展。另外我国林业生态补偿资金来源较为单一, 补偿标准较低, 不仅林木所有者无法得到补偿, 就是管护费用的补助也达不到标准。

2 加强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具体措施

2.1 要加大森林管护力度

森林资源重要看管理和保护, 为了达到有效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的目的, 需要林业管理人员从上至下签订层层责任状, 将具体的管护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 制订完美的责任制, 并进行进行考核, 建立奖惩制度, 打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每一位管护人员应认真的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全面的加强森林管护工作。在依法治林和强化林政资源管理上, 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凭证运输、凭证经营加工制度, 严格审批征占用林地, 规范了行政审批。

2.2 将补植补造工作落实到实处

将补植补造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 落实到退耕农户, 确保造林成效;加强对退耕还林工程的管护;认真贯彻落实管护措施,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狠抓“五个结合”, 结合实际, 把国家用于基本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禁牧舍饲圈养”等项目资金与退耕还林工程紧密结合, 真正发挥巩固成果的作用。

2.3 提高造林质量

在造林生产中要严格按照规划设计组织施工, 确保规划落到实处。要规范造林技术, 完善造林机制, 提高造林质量, 充分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造林后的管护工作要及时跟上, 建立健全管护机构, 组建管护队伍, 购置管护设备, 建立管护制度, 确保管护工作落到实处。

2.4 进一步抓好林政资源工作

一是规范林业行政执法活动。进一步理顺委托执法、委托许可工作, 审查执法人员资格, 切实规范林业行政执法活动。

二是强化林政管理。切实加强林木采伐、木材运输和经营、加工管理工作, 进一步规范森林采伐和流通秩序。

三是严格执行林地征占用审核审批制度, 严把林地征占用审核审批关, 促进林地的合理开发利用。

四是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认真执行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 建立健全本地应急机制,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和防治, 确保病、虫不成灾, 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同时按上级要求做好中心测报点的日常工作。

五是加大森林案件查处力度。充分发挥基层林政管理机构的快速反应的作用, 开展执法人员学习教育培训活动, 增强办案效率, 强化林区治安管理和安全防范, 依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活动。

六是做好民用材指标的办理和采伐的监管。

2.5 加强森林防火工作

森林防火是人们经常提起的话题, 森林防火工作意义重大。在日常林业管理过程中, 对于一些枯枝烂叶, 需要适时开展计划烧除, 从而使森林燃烧性有所降低, 对重点地区, 重点时段需要由专人进行负责, 死看死守, 不放过一丝蛛丝马迹。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动员村民加入到防火的队伍中来, 在林区实行村民专职巡山、护林制度和村民轮流挂牌值班制度, 稳定专业打火队人员, 加大森林防火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

2.6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生态建设激励机制

对于生态补偿资金来源单一的问题, 需要采取多方措施进行多渠道的筹集, 实现以政府为主导, 地方补偿、生态效益受益者合理承担的补偿基金制度。不仅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同时还要有相应的政策体系支持, 从而调动起多方的积极性, 使工程建设得以稳定的进行。

3 结束语

随着林业地位重要性的日益体现, 国家对林业的扶持力度不断的增加, 林业的发展速度得以不断的提高,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应该以高新技术为依托, 加大推进改善森林结构及提高森林质量, 充分发挥森林的整体效能, 提高林业科学总体水平, 从而促进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摘要:由于我国林业内部体制改革的进度较慢,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内, 我国林业都处于低靡的状态。后来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 再加之国家的特别关注, 林业开始进行生态工程建设, 这已成为当前我国林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形式, 所以在当前, 需要转变传统的观念, 加快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步伐, 从而推动林业实现更快更好的向前发展。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现状, 并进一步对加强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具体措施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林业生态工程,问题,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永安.林业生态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 2009.15.

[2]龙跃光, 郝忠勋.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及发展对策[J].林业科技情报, 2010, 42.

[3]张建勇, 申宝卿.林业生态经济补偿机制的探讨[J].河北林业科技, 2009.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监理 篇2

2010-11-18 09:46:12 来源: 大兴安岭日报

大兴安岭加林局紧紧围绕确保国家生态安全和实现林区转型崛起目标,按照我区“五大功能区”建设和推进“十大工程”发展思路,不断把创先争优活动引向深入。

秋防刚刚结束,这个局坚守防火一线的广大党员、职工便迅速投入到东出口路等加格达奇周边地带,参加退耕还林建设工作。继春、秋“两防”以后,林业局的党员、职工立足企业实际,以“比岗位奉献、争当发展先锋”为载体,积极为扮靓山城,绿化、美化城镇周边环境,促进生态建设实现跨越发展做贡献。按照地区要求,实施加格达奇周边退耕还林工作。该局接受任务后,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由营林、资源、森调、验收队和病防站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退耕还林工作领导小组。及时抽调技术骨干,用最短时间完成了退耕场地的调查设计工作。

为确保造林工程质量,这个局700多名党员、职工克服时间紧、任务重、气候急剧下降等不利条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整地、栽植和刨穴等一道道工序任务。从苗木管理开始,他们指派1名科级干部到苗圃蹲点,专门负责起苗工作。特别采取用红线绳系住苗木北向的方法,以便保证到达移植地栽植时仍然保持苗木生长方向。同时,对运输和装卸过程也提出严格要求,以保证土坨不散、根系与土壤不分离,提高苗木移植质量。他们还抽调3名处级干部及5名营林、验收等业务部门科级干部、12名专业技术人员到造林现场蹲点、跟班作业,进行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确保作业质量。各林场、经营所和管护区主要领导都亲自参加一线生产工作,进行现场指挥,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目前,这个局已圆满完成18万余株的樟子松造林植苗任务。(作者 付春海)

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全面推动全县林业建设工作进程

蔚县林业局

今年,我局认真落实县委有关保先教育指示精神,按照县保先办出台的一系列文件要求,扎实开展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等活动,并以该教育活动为契机,为全县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出谋划策,推进林业工作进程,客观确立全县“三大基地、一大体系”的林业建设目标,切实抓好和落实各项林业重点工程,成效显著。

一、强化领导,明确制度,力求“保先”活动顺利开展。

为切实加强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确保活动有序开展。我局成立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温桂泉局长担任组长,赵中玺书记、郭全贵副书记担任副组长,小组成员由7名党员组成。局党总支严格考勤制度,组织全体党员分四期参加了集中培训,观看影片《郑培民》,到蔚县烈士陵园悼念先烈等。在学习动员阶段,党总支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1次,集体学习两次,领导上党课4次,召开党员座谈会2次,新时期党员标准讨论1次,主题实践活动1次,总结大会1次。在组织集中学习培训的基础上,全体党员利用休息时间安排自学,认真通读原著,联系实际深入思考,每位党员撰写体会笔记上万字。3月份,党支部结合2005年林业工作计划,在全体党员内开展了一次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为主题、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主调的民主生活会。为进一步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了好头,定了好调。同时,我局成立周末党校,全体党员利用周末和双休日搞好集中学习,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40小时。通过学习,使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从历史高度加深了对党员先进性内涵的认识,提高了保持先进性教育的自觉性。从而以饱满的政治热情、严肃的政治态度和严格的组织纪律,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大家表示,一定要站在发展的高度,积极发挥林业在创建中的主导作用,科学谋划我县的文明生态村建设。特别是在造林工作中,林业局应认真发挥部门职能,严把规划、整地、苗木、栽植、浇水、涂白、管护、抚育八道关口,做到统一苗木标准、统一树种选择、统一栽植技术、统一把关验收“四统一”。同时,将“保先”活动与全县林业重点工程有机结合,与全县的生态建设大局有机结合,与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实际愿望有机结合,力争突出重点,抓出成效。

二、认真分析,客观评议,力争“保先”活动出成效。

上半年,我局组织局机关全体党员,圆满完成了分析评议阶段各项任务,覆盖面达到100%。同时,紧紧抓住评议阶段的七个重要环节,着力从五个方面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取得了较好效果,为顺利转入整改提高阶段奠定了基础。在分析评议中,局党总支成员先后主持召开了领导干部、党员干部、林业站长征求意见座谈会,采取谈心方式征求群众意见。全体党员认真撰写党性分析材料,查找突出问题,深刻剖析,提出了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局领导班子成员还从政绩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方面,进行了深刻剖析。通过学习,广大党员对党先进性建设的思想认识有了新提高,对全县林业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工作中,主要体现了四个特点:一是局党组高度重视,狠抓落实;二是较好地处理了先进性教育和林业工作的关系,做到了“两不误”、“两促进”;三是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发挥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四是注重认真抓好基础工作,既发挥领导带头作用,又积极从支部到党员进行全面动员。今春,我局主要抓了义务植树活动和对全县2005年以前的退耕还林工程进行回头看,加大补植、补造力度。首先认真搞好义务植树,将该活动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相结合,与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相结合,开展了大规模的全民义务植树。同时,搞好“党员先锋林”建设,切实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推动“保先”教育取得实效。积极选择优质树种,搞好城区绿化,造林面积300亩。截止5月初,全县参加义务植树人数20余地万人,尽责率达到93%,植树85万株。其次积极完成2005年以前退耕还林工程的补植、补造任务。我县在今年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中,结合文明生态村建设,把“提高质量、打造精品、加强管护”作为林业工作的中心,将造林质量作为林业工作的生命线,抢抓今春良好墒情,适地适树、因地制宜选用苗木,严把造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达到保成活、保效益目标。目前,全县已完成补造3.3万亩,栽植杏树66万株、紫穗槐214.5万株。

三、积极整改,注重提高,确保“保先”活动成果。

教育活动中,我局领导班子凝聚实干,锐意创新,每位领导各司其职,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同分管工作有机结合,寓学习教育于工作,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效果。在领导班子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抓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抓紧学习、及时充电、严格按照县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目标要求,从一点一滴抓起,从每一个环节入手。按照既定程序执行,处处彰显领导集体的先进本色,工作之余处处可见他们读书读报、记笔记、交流思想的场景,为了加强领导,从严治局,林业局出台了新的机关工作制度,涉及到工作生活,机关制度,日常行为的方方面面,对全局干部特别是党员干部起到了很好的约束。我局还进一步完善了“政治业务学习制度”。规定每周五为固定学习日,每周集中学习由局长、书记牵头,同时组织不定期学习,实行点名制度,凡无故不参加学习的视为旷工。重点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及县有关文件精神,学习《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防沙治沙法》、《退耕还林条例》等林业法律、法规及其他业务知识。在机关开展以比学习、比先进、比团结、比贡献为内容的争先创优活动。同时我局于6月上旬组成了以股级以上的30名技术骨干到易县考察文明生态村建设。大家走遍了该县的十一个乡镇的20多个行政村,重点对柴厂、安格庄、中高村等八个文明生态典型村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观摩,为“保先”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针对联络组提出的意见,党风党纪、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归纳梳理,深入综合分析。在制定整改方案过程中,一是突出领导带头,认真制定了整改措施。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各自的工作,注重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明确整改重点,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二是紧密联系实际,重点针对党员在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紧紧围绕遵守政治纪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求真务实、清正廉洁、联系群众制定整改措施。三是局党总支把落实整改措施与建章立制结合,针对先进性教育活动反映出来的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健全和完善制度,推进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工作机制。在“保先”活动开展中,我局今春将全县森林资源安全工作作为重点。一是建立相应的组织,加大执法力度。五月初成立了林业综合执法大队和护林大队,严格禁止乱砍滥伐和非法运输,还制定了《林业行政执法制度》,对执法者的执法行为进行规范。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在县电视台做电视讲话5次、通告3次,发放各类资料2万余份。三是在全县范围内实施了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行动。按照省市局指示精神,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制定行动方案,形成了强大的严打声势,震慑了毁林犯罪,教育了干部群众。四是强化森林防火工作。今年防火期间,全县广大群众在火源管理、防火宣传、防火制度落实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们积极开展森林防火大检查,落实防火措施,坚持全天巡查,确保上半年无大的森林火灾发生。在增加森林防火经费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森林草原防火体系,切实为全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服务,受到省林业局张树仁局长的好评。1—5月间,我局森林公安派出所共查处林业案件61起,其中违法运输8起、非法收购42起、盗伐林木11起,挽回经济损失3.3万元。

二○○五年六月十日

党员先进性教育:丹江口市林业发展的助推器

------------------

2005年05月16日

作者:秦本均 张涛

来源:丹江口市林业局

近日,笔者在丹江口市习家店镇五龙池村看到,该村农户房前屋后新栽植的杨树、枇杷等苗木错落有致,枝条上嫩绿的新芽昭示出旺盛的生机,一个新的绿色致富村庄正在悄然形成。村民黄兴忠高兴地告诉笔者:“过去这些空地闲置无人种,今春市林业部门把苗木无偿送到我们百姓手中,把技术送到栽植现场,这么好的事我们都抢着干。”市林业局局长温大

林介绍说,这是今年我市植树造林的一个新特色,通过引导农户与企业签订“订单林业”,利用各村组空闲地造林,林业部门深入基层提供技术服务,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参与植树造林的积极性,这也是我局坚持在工作中体现党员先进性的最直接反映。

春季造林结硕果

市林业局将党员先进性教育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抢抓春季造林黄金时节,把大力发展杨树栽植作为造林工作的重头戏来抓。局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坚持把先进性教育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他们包点驻乡镇,把康欣公司无偿提供的苗木送到各乡镇办,坚持把发展林业产业同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广泛宣传发动,引导广大林农充分利用“四旁”闲散地、河滩消落区等栽植杨树,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并且把保湿剂、生根粉等造林物资和造林技术关到造林现场。极大地调动广大农民栽植杨树积极性,呈现出抢争苗木栽植的大好局面,今春市林业局已调剂速生杨苗木110万株,8000余户农民与康欣公司签订了合同。为进一步提高造林成效该局组织了以林科所、茅腊坪苗圃场、安乐河林场、大柏林场等单位党员职工为骨干的专业造林队,忙碌在栽植第一线,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专业化造林样板工程,在丹赵路办事处计家沟完成专业化造林样板5000亩。各乡镇也加大了专业化造林力度,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植树造林整体质量的提高,全市累计已完成新造林6.4万亩,林业育苗1800亩。同时为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确保成活率和保存率达到双百,该局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运送苗木的时,及时督导各乡镇办对前四年32.2万亩退耕还林地块进行补植补造,大力补植补造既有较大经济效益又有较好生态效益的生态经济兼用林树种,每亩补植30-50株,树种以黄柏、花椒、木瓜、核桃、板栗等为主,努力提高退耕还林成效。

转变机关作风出实招

自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该局将作风建设作为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关键环节,作为机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切入点。坚持把解决突出问题与做好经常性工作结合起来,把集中教育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培育新的作风。重点通过强化“五种意识”、开展“三项主题实践活动”、发挥“两个作用”来加强作风建设,为林业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强化“四种意识”。一是学习意识。春季为林业工作任务最繁重、最集中的时节,该局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学工矛盾,一方面认真组织党员学完了先进性教育学习资料,另一方面局党员干部下乡都坚持带上学习读本自学,达到三个下乡的就组成“党员流动学习小组”集中学。对部分离体老党员,局党委采取送学上门的形式进行补习,为进一步改进作风、端正学风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二是服务意识。要求全体机关党员要增强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确立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一致性的观念,面向一线,贴近基层,为群众服务。三是执政意识。教育党员干部增强执政意识,在说话、办事、提建议、作决策时,始终把执政实践与执政使命联系起来,自觉履行好党员的职责和义务,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四是整改意识。局党委把整改贯穿于机关作风建设的全过程,发现一个问题,及时整改一个问题。落实整改既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出台了《加强机关作风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决定》,从根本上规范了党员干部的从政行为。

开展“三项主题实践活动”。一是“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党员干部”

活动。该局党委紧密结合自身的不同情况、不同特点,制定创建标准,提出具体要求,建立行之有效的学习机制、管理办法,吸引全体党员干部自觉地参加到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中来。建立奖惩机制,树立和推广学习典型,提倡领导干部带头学习,使机关党组织成为党员相互学习的课堂,交流思想的园地,团结奋进的战斗堡垒。二是“尽职尽责办实事、廉洁高效树形象”和争当“五好”(学习好、思想好、工作好、纪律好、作风好)党员活动。要求机关党员干部既要争做学习模范,更要争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既要当好管理者,更要当好服务者;既要严格执法,更要带头遵纪守法;既要廉洁从政,更要勤政高效。三是在林业内部继续开展党员“结对帮扶”活动,深入基层引导农民脱贫致富,在活动中记好“三个笔记”,即民情笔记、工作笔记、学习笔记,以实际行动塑造了林业系统的良好形象。

发挥“两个作用”。一是机关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局党委建立健全了理论学习及交心谈心制度,确保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能以不同形式地进行理论学习,都能参加民主评议,都能参加主题实践活动。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开展活动,达到既加强机关党组织建设,又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二是机关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学习教育,激活党员的内在动力,使他们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根本宗旨,自觉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以良好的作风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各项工作中得到贯彻落实。

打击林业违法在行动

为了切实保护好全市森林资源,自4月份开始,市林业、公安部门共同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行动。此次专项行动是该市林业处在“治理与破坏相持”的关键发展阶段,为改善库区生态环境,推进全市依法治林进程而作出的重大举措。打击范围包括违法占用林地或湿地、毁林开垦、超限额采伐、盗伐林木、滥伐林木、非法收购经营加工和非法运输木材、乱捕滥猎和非法收购倒卖野生动物、乱采滥挖野生植物等破坏森林资源行动。

在行动中,该局林业执法人员,特别是党员干部按照局统一安排部署,各尽其责,发扬不怕苦,不怕流血牺牲、甘于奉献、勇于拼搏的优良作风,深入实地排查,一旦掌握线索和证据,他们就蹲点布控,日夜轮岗值班,将党员的先进性表现的淋漓尽致。经过强有力的整治清理,至笔者发稿之日,该局已查获非法收购林木案6起,没收木材30余方,查处非法收购湖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起,收缴金线蛙、黑斑蛙等近1000余只。累计处罚涉案当事人7人,从严打击了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盈江县的目标

2009年初,州委在全州组织工作会议提出了实施“红旗飘飘”工程的工作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盈江边境乡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各族干部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意识,促进边境地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边境安宁和社会稳定。2009年6月至8月,盈江县委紧紧围绕“悬挂一面红旗,强化两种思想,提高三种意识,增强四种能力,达到五个目的”总体目标任务,积极投入12.1万元专项经费,国旗党旗在边境和公路沿线正迎着“改革、发展、稳定”的春风不停招展,红旗在飘扬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节;展示了中华大地改革开放30年和新中

国成立60年的光辉成就。坚定了边疆各族干部群众永远跟党走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激发了边疆各族干部群众的感激之情。边疆的老百姓们正在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为让红旗高高飘

在推行“红旗飘飘”工程工作中,盈江县委高度重视,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认真实施。

县委及时整合人力资源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机构,县委组织部负责牵头抓总,试点乡镇党委按照工作原则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县委组织部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授旗办法和标准,并对日常管理工作做了具体规定。授旗时,我县结合实际坚持做到“三不授”,即:没有完成工作目标,单位(班子成员)被行政问责,工作人员有重大违法违纪行为的单位不授旗;对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民主评议不称职的党员户不授旗;对不能遵守村规民约,并有重大违法违纪行为的群众户不授旗,确保了授旗的严肃性。同时,为确保各村及各试点推行“红旗飘飘”工程的村民小组国旗(党旗)破损时能得到及时更换,县委组织部用县管党费2.2万元订购了5号国旗1000面,4号国旗420面,5号党旗400面进行贮备。工作推进中,县委组织部高度重视督促指导工作,定期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督促指导。对工作进展中反映出来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对工作组织不力、进度不符合要求的党组织,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加以改进,确保了整体试点工作推进的协调性和统一性。实施过程中,各乡镇党委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群众会议、广播和宣传栏进行宣传,重点宣传实施“红旗飘飘”工程的目的和意义。同时,对工作开展得好、有代表性、示范作用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重点宣传报道,营造了有效推进试点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州委组织部副部长岳麻空为村民授旗

老百姓的热情

太平镇黄龙村翁宾村民小组位于太平镇政府的南边,距离镇政府2公里,是一个纯傣族聚居的村寨。全村共有55户225人,其中党员5人。2008年,翁宾村民小组受到“3·21”、“8·20”、“8·21”地震灾害的影响,全村民房受损较为严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6.8万元。灾害发生后,太平镇党委、政府在县派各挂钩责任单位的支持帮助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组织灾民全力投入到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为展现灾后重建工作成果,县委组织部结合基层正在组织开展的“创先争优”、“达标评比”等各类活动,在该村民小组实施红旗飘飘工程,通过“授挂”国旗党旗,进一步激发村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政治热情,积极在该村民小组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社会氛围。红旗飘飘工程实施后,村民们都以自己村寨被列为“红旗飘飘”工程试点单位为荣,村民的入党积极性高涨,都希望通过努力,使自己的屋顶也能悬挂上两面旗(党旗和国旗),并决心尽一切努力致力于新农村建设,以回报党委和政府的关心、支持和信任。目前,翁宾全村55户村民全部获得2009国旗升挂权,5名党员全部获得2009党旗升挂权。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监理 篇3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森林面积锐减,沙漠化严重。本文从生态林业的相关概念着手,具体分析了当前我国生态林业管理的现状及问题。从政府重视、打击乱砍滥伐、科学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我国生态林业管理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生态林业管理;现状;相关对策

中图分类号:S7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2.0059

1 生态林业的概述

所谓生态林业就是指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不违背生态学、经济学规律的林业发展。生态林业的发展要以当地自然条件为根本出发点,最大限度保障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实现林业经济的效益最大化。在注重生态与经济相统一协调的情况下,同时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通常意义上而言,生态林业主要有两个方面构成:首先,在山区发展生态林业;其次是在平原发展林业。山区是比较特殊的地区,也是自然环境相对脆弱的地区,在这样的地理条件下发展生态林业,必须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发展山区生态林业的时候,与当地的特色产品相结合。在利用生产原材料的同时,注重产品的深加工,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同时可使当地生态环境得以保护。如长白山林区可根据长白山地区的土壤水质特点,进行人工种植人参等植物,并进一步进行深加工做成人参糖果、人参片、人参芝麻糊等产品,既可以增加林区的经济收入,也能够保障该山区的植被覆盖和野生人参的生存环境。对平远生态林业而言,其主要目的是要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化。

2 我国生态林业管理的现状

我国自上世纪中期开始使有针对性的保护植被,对一些森林破坏严重的地方采取了退耕还林的方法。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林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2.1 生态林业管理人员的态度不端正

林业管理部门对生态林业的管理是否重视,关系到林业的发展全局。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很多地区的生态林业管理部门对林业管理的重视不够,工作人员工作不认真,只有一小部分上级较为重视的林业区,管理人员工作认真,而一些偏远地区的管理人员对林区的管理就不够重视,多以应付了事,态度极为不端正,致使偷伐树木的现象频有发生,森林遭到严重的破坏,给有效地生态林业管理埋下了隐患。

2.2 生态林业管理水平不足

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大国家,森林覆盖面积占国土的1/5,林业资源异常丰富,而且这其中生态林区的范围非常大。林业地区的气候、土壤、地理条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植物种类繁多,生态林业管理人员对植物的属性、生长习惯并不能很好地把握。缺乏素质较高、拥有专业技能的林业管理人员,导致生态林业管理水平不足。传统的、固化的管理模式处理生态林业管理中遇到千变万化的问题,自然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管理人员明知自身管理水平不足,仍然固步自封,凭主观臆断管理林区。

2.3 生态林业管理长远打算不足

生态林业管理是一项巨大工程,需要人们用长远眼光、发展的眼光看待,不能单纯的关注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忽略了整个生态林区的可持续发展前景。目前,有许多林区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缺乏对生态林区发展的长远规划,而忽略了林区生态环境,盲目砍伐森林,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反而影响了地域经济的发展。

3 优化我国生态林业管理的对策

3.1 政府应重视对生态林业的管理

政府的重视是生态林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出发,将生态林业管理当作一项日常工作来抓,确保该领域政策的连续性;应加强对生态林业管理的干预,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明确林业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分工与责任,做到“责任到人”;财政部门也要对生态林业加大财政投入,在生态林业产品的研发方面多做文章,提高生态林区的经济效益。

3.2 加强对林业地区滥砍乱伐现象的打击

在偏远地区偷伐、滥伐现象严重,这需要生态林业管理部门加强对林区的管理力度。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禁止生态林区的滥伐乱砍;对生态林业地区的农户严格管理,让他们参与到林业保护中来,并将林业承包到户,建立相应的奖罚制度,对积极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农户进行奖励,并给予物质奖励,而对那些乱砍滥伐、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加大惩罚力度,并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利用法律手段维保护林区。

3.3 加强对生态林业地区的科学管理

科学的管理能够切实的保护生态林业地区的生态环境,同时保证林区经济效益最大化。林业管理部门应从林业种植、科学管理、科学加工等方面做文章。管理人员应掌握科学的种植方法和技术,因地制宜种植树木;林业管理部门应加大林区设备和专业人员的配置,重视林业地区的病虫害监测;管理部门应重视林业产品的深加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林业产品。只有通过对生态林业地区的科学管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林业地区发展的实际问题。

4 结语

我国生态林业在管理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着我国生态林业的发展。要想实现我国生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林业管理部门、林业管理人员、林业区农民等多方面共同努力,统一协调,借鉴先进的管理方法,制定较为科学的管理策略,使我国生态林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从而实现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监理 篇4

1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

随着有关部门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的增大, 我国的环境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 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但是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前期规划缺乏前瞻性;其次, 国家对于林业生态工程的投入的资金不足;再次, 现阶段的林业生态工程监管水平不高;最后, 林业生态工程的质量不高。

1.1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前期规划缺乏前瞻性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因而对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而目前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最首要的问题就是规划缺乏前瞻性, 是一种短期的行为。很多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者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或者尽早的获取利益, 在规划的过程中进行设计造假。除此之外, 由于林业工程建设涉及到很多学科的综合运用, 并且还需考虑微生物等多种生物的生长环境, 林业生态工程的规划还包括了各级规划。然而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 对于各级规划十分欠缺, 通常只是规划了总体的目的, 对于各个不同环节的目标考虑不周, 甚至不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而且, 由于林业生态工程在不同地区的启动时间和目的各异, 使得我国总体的林业生态工程出现交叉、重叠等不良现象。

1.2 国家对于林业生态工程的投入的资金不足

我国的地域广阔, 需要进行生态建设的地域也是十分广的, 因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任务就十分繁重。虽然我国对于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但是由于林业生态建设所耗费的时间长, 需要消耗资金的地方太多, 使得资金仍然十分欠缺。通常情况下, 我国相关的林业建设部门会通过评估选择重点建设地区和重点项目, 在这些重点项目中投入充足的资金, 这样, 使得整体的生态环境建设不能及时得到改善, 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 资金尤为缺乏。

1.3 国家对于林业生态工程监管水平不高

和其他工程一样, 林业工程也需要恰当的监管, 从而保证出现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 保证每一笔资金都花在关键的地方。然而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 林业生态工程缺乏相应的监管团队, 或者监管团队的管理水平不高。有的地区的林业生态工程甚至连相应的管理制度都没有及时落实。林业生态工程管理过程中经常会由于责任分工不明而出现责任空缺或者责任重叠的现象。除此之外, 由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学科范围广, 因而对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 然而实际的林业监管团队的综合素质并不能达到要求, 精通林业专业技术又懂得管理方法的人才在很多地区十分欠缺。

1.4 林业生态工程的质量不高

在造林的过程中, 很多地区采取的都是散乱作业的方式, 因而施工质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造林的过程中, 由于树种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使得树木的存活率相对较低, 不能发挥出原有的林区的作用。除此之外, 在抵抗病虫方面的质量也存在欠缺。这些质量问题使得林业的生态效益不能及时发挥。

2 提高我国林业生态工程水平的对策以及林业生态工程的发展趋势

2.1 提高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水平的对策

要提高我国林业生态工程水平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第一方面, 提高对林业生态工程的认识水平。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不能仅仅依靠国家建设, 还要依靠群众的力量。只有大家都认识到进行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 才可以减少乱砍乱伐以及肆意捕杀动物的现象, 才可以使林业生态建设有序的开展, 不被破坏;第二方面, 做好整体规划工作。只有将各地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有序的结合在一起, 才可以使我国整体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因而, 对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有关部门要做好整体规划工作, 实行生态工程的统一规划和综合治理, 从而保证总体利益的最优。

2.2 林业生态工程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 人们对于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来看, 林业生态工程的发展趋势主要是以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 根据自然区域的差异形成复合生态经济体系。在进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同时, 注重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尊重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 从而使我国社会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 完善现有的监管模式和质量管理方式, 促使我国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朝着科学管理, 高效管理的方向发展。

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刻不容缓。为了更好的实现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有关人员要努力完善自身的水平,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从而更好的参与到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当中。并且, 有关工作人员还要加强对于环境保护意识的普及, 使社会各界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得到提高, 使社会各界力量都可以积极投入到生态工程建设工作当中。从而使群众造林的积极性更高, 效率更高, 使整个社会可以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的综合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纪程.论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农资, 2013, 32 (22) :33-34.

[2]张成福.浅议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及其信息系统的现状[J].防护林科技, 2013, 6 (2) :11-12.

[3]白进军.小议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现状及优化措施[J].科技资讯, 2013, 33 (22) :11-12.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论文 篇5

森林作为自然界的主要生态系统,在自然界与人类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作为一个有着丰富森林资源的国家,林业一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长期的木材生产使得我国生态环境日渐遭到破坏,虽然目前植树造林、天保工程与退耕还林等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相对改善了现有生态环境。但从整体来看,我国森林资源与林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为此,继续落实并加快“以追求生态经济最佳平衡为核心目的”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1新形势下林业生态建设内涵

新时期,伴随人们物质生活要求的日渐提高,社会发展对林业需求与生态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必须基于林业资源合理摄取,逐步提升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质量,从而在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满足今后社会发展对林业资源的需求。因此,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林业生态发展的终极目标,而这不仅仅是迎合社会发展需求,同时也是迎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趋势。为此,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必须做到以下“三个坚持”:

1)坚持“遵循客观规律办事”,即基于自然发展与社会发展规律,从我国国情与林情出发,对生态工程建设加以统筹规划,明确发展重点,因地制宜;

2)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即在实际建设中要做到建设和管理、环境保护和治理、利益获取和除害相结合,切实提高现代人生活品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3)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与产业发展生态化”,即把“增加资源总量,优化配置资源结构,提升林业发展水平与强化资源保护”作为日常工作重点,实现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同区域经济的同步发展。

2新形势下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对策

2.1贯彻落实封山育林工作,完善动态机制

为了推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必须重视封山育林工作。首先,进一步完善当地封山育林发展规划。即基于往年封山育林作业,绘制今后工作蓝图,特别是应提高未完成规划要求地区的.工作效率,最终把封山育林工作范围、面积与方式、各项措施落实到每个山头地块。其次,强化封山育林地区的各项设施建设,如在封育区域的主要交通路口、山口与沟口等位置竖立标志牌,做好警示工作。再者,明确村规民约,逐步提升村民的自律意识,引导其积极参与封育工作,有意识地维护林区环境;并抓好护林队伍建设,确保封育工作落到实处。同时,从相关主管部门角度出发,还需进一步优化整合资源结构,切实发挥出经济杠杆的作用,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建设机制,并在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利用现有信息资源与技术资源,强化对林业生态发展的技术指导,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林业生态工程的现代化与科学化建设。

2.2深化林权机制改革,革新林业生产方式

在林业生态建设中,需积极构建多样化的投入体系,大力拓展林业发展的资金来源途径,主动寻求政府扶持、社会力量支持与业务投资,逐步形成“国家、集体与农民及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支持参与的多途径、多样化资金投入体系”。同时,将林业生态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发展全局,大力落实“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方针,全面展开绿色小康村与绿色小康户的建设,从整体上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此外,还需积极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切实发挥出自然与区域优势,推动区域林业产业发展,特别是要逐步壮大当地特色林业建设,如开发山珍、中药材与地下矿藏等资源,把区域资源优势转为区域经济发展优势,为村民创收。

2.3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结合当前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践,需在严格遵循“收益者付费,损害者赔偿”原则的基础上,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一是明确依据。因森林资源不仅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还具备一定的生态环境效益,而且森林建设与维护均需一定资金投入,加之其生态效益也具有一定的外部性,故若想对其外部性进行内化处理,必然就需对森林生态加以经济补偿,以确保森林资源的有序发展。二是明确资源筹集渠道。除国家出资外,森林生态补偿资金筹措还需在遵循“谁受益谁补偿”原则的基础上,明确其他各主体的应缴份额,以此来真正实现“生态效益社会共享”。三是明确对象与范围。即将“重点防护林、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与风景名胜区、重要森林生态资源区”纳入森林生态补偿资金的重点投资对象。四是明确资金征收准则。即根据森林自然生态要素与林区人口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考虑森林本身生态功能及其同人类生存的关系程度,社会对森林生态效益的认同程度与当地居民同森林间的经济关系,国家同地方的财政情况、森林保护等级等因素,明确其补偿标准。五是明确监督检查机制。因森林生态补偿资金的专款专用性质,必须配以对应的监督检查机制,并将森林生态效益核定、资金筹措方式与补偿方式等内容涵盖进去,以此来确保森林生态补偿机制的贯彻落实。

3结语

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研究 篇6

【关键词】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困境;对策

0.引言

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多年来,我国各地营造生态林大多沿用用材林标准,纯林多、混交林少;单层林多、乔灌草复层林少。速生丰产用材林、经济林建在生态脆弱地带,在建的林业生态工程经济林比重高达85%以上,严重影响了森林生态功能的稳定发挥。因此,合理规划生态林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点。林业生态工程是随着林业发展战略转移、国家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需求而通过继承、交叉形成的一门新的工程。它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与生态工程原理,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人工匹配结合,进而形成一种稳定而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过程。本文就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进行深入研究。

1.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面临的困境

1.1思想认识不到位

有的地方思想和行动没有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仅仅把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单纯看成是林业部门一家的工作,地方政府没有真正落实主体责任。因而在筹措建设资金、解决建设用地、调剂林木种苗等重点问题上严重乏力,工作严重滞后。

1.2工作开展不平衡

部分地方林业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向党委政府汇报不直接,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不到位,存在观望和畏难情绪。有的地方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信心更不足,碰到困难问题绕着走,未能主动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推进工作较为缓慢。从统计数据上看,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进度缓慢;有些地方森林碳汇工程仍处于备耕开始阶段,既无雨点、也无雷声,进度明显迟缓。

1.3工程施工质量不高

部分地方没有严格按照作业设计施工,工程质量监管不到位,整地打穴达不到设计要求,基肥不放或少放,造林株数不够、密度过低,存在偷工减料现象。

1.4政策理解掌握不透

有些林业部门知识学习不够,了解不全,钻研不深,存在片面理解的现象,导致地方规划与省规划难以对接;个别地方对工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政策了解不够,掌握不透,导致不能充分利用好竞争性谈判方式加快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1.5资金筹措不足

按照工程建设规划,市、县财政必须拿出较大的配套建设资金。但是,目前许多地方工程建设配套资金不落实,或者落实了一小部分,导致工程建设资金缺口非常大,捉襟见肘。

2.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特点

2.1系统性

人工生态系统的建造调控,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很多个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有机整体又具备特定的功能,这就是系统论的含义,这个含义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提出的。

2.2整体性

一个稳定高效的系统必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要具有适当的量的比例关系和明显的功能上的分工与协调在各组分之间,只有这样才能对系统转换功能的能量、物质、信息、价值进行顺利的完成。

2.3有序性

有机的生态系统要具备对自然或者人为划定的明显边界,明显相对的独立性是边界内的功能所要具备的。

2.4综合性

很多环境因子在自然界中的计算单位都是独立的,生物中每个因子都能够对其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林业生态工程中,综合和单因子影响的作用有着很大的差异。在林业生态工程研究中,对多因子样进行综合评价是相当重要的。

2.5食物链

生态学的重要原理就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绿色植物作为“生产者”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于植株之中。以植物或动物为食的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是“消费者”,而低等生物作为“分解者”又会将植物和动物的残骸进行分解,吃和被之间的关系就形成了食物链关系。

3.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有效对策

3.1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地吸引社会力量筹措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引导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投资、共同建设林业生态工程;在税收、信贷、服务等方面实行倾斜,对一些重大项目应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或税收优惠等方面支持;进一步提高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扩大公益林补偿面积,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向林业生态建设投资。

3.2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

大力加强丘陵岗地植被恢复工程、沿海防护林,突出丘陵区水土保持林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等;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防护林、风沙源治理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提高建设水平,确保建设质量;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城乡结合部要大力发展环城绿化带、郊野公园、隔离林带,农村牧区要重点构筑村庄绿化、农田林网和发展庭院林业。

3.3强化工程技术含量

重点开展困难立地造林技术、植被恢复技术,并加快低质低效林改造,做好国家森林抚育试点;围绕林业良种壮苗选育、中幼林抚育、速生丰产林建设、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等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攻关。侧重种群选择及种群匹配工程,并考虑种群之间在生长时间、节律上的搭配,生态工程的工程措施应侧重生态环境重建中必须采取的技术。

3.4提高技术人员素质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不是仅仅由林业部门实施的,而是涉及到农业、土地、畜牧、水利水保、公路、民政等多个部门;也不仅仅只涉及林业专业知识,还涉及到农学、农村社会学、环境保护学、水利工程学等多专业技术领域。因此,提高参与林业生态重点工程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显得非常重要。加强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乃至林区农民的培训,不仅能保障重点生态工程的顺利的实施,还能促进农民致富、林区发展。由此,不仅能实现林业生态建设的预期目标,而且使林业的发展真正融入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大潮之中。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我们应牢固树立质量观念,努力增加科技含量,切实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科]

【参考文献】

[1]杨忠平.着力促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J].公民与法治,2012.17.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监理 篇7

一、我国林业资源现状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 地球上每分钟就有20000平方米的森林被砍掉。1950年以来, 全球森林已损失了一半, 到80年代尚存森林28亿公顷;而今仅存20亿公顷, 森林覆被率仅为28%。至于我国的林业资源状况更是令人堪忧。我国森林面积共有20亿亩, 人均占有量只有1.6亩, 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2%;林木蓄积量一百一十七亿八千五百万立方米, 人均不足十立方米, 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3%;森林覆被率仅有13.9%, 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120名左右。然而至今乱砍滥伐的势头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森林资源的破坏所引发的环境后果日益彰显。由于森林锐减, 水土流失严重, 面积达360万平方公里, 约占国土面积的38%, 而且正在以每年1000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土地沙漠化不断扩大, 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 大大超过全国耕地面积的总和, 而且还以每年67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野生动植物资源数量下降, 数以千计的物种濒危, 已有一批珍贵的野生动植物在我国国土上绝迹。此外, 自然灾害日益加剧, 1950年至1989年, 我国平均每年的洪涝面积约一亿二千万亩, 干旱面积约三亿亩, 而1994年至今, 平均每年洪涝面积增至二亿五千万亩, 干旱面积增至三亿四千万亩。面对如此失衡的森林环境现状, 引发了人们对于环境从伦理价值到经济价值的争议与思考, 并开始以各种措施合理进行环境开发与资源的利用, 并制定科学计划, 人为介入生态环境循环系统, 以期改善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林业生态工程就是其中颇显绩效的措施之一。

为了改变日趋恶化的自然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重视森林生态系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地位, 重视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全面加快生态林业工程建设, 使我国有足够数量的森林资源, 从根本上改变生态环境恶化局面, 以最大限度发挥生态效益。因此, 开展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是防御自然灾害、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牧业稳定高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和保证。

二、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成效

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来, 人们逐渐认识到过去破坏式、掠夺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所带来的近期和长远的危害, 开始关注林业生态建设, 相继在全国实施了三北地区、平原地区、太行山、长江中上游和海岸带等五大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这一系列重大林业生态工程形成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脉络, 并已取得了可观的成就, 为推动我国林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首先, 重点生态恶化地区的环境和森林植被一定程度上得以重建和恢复。以三北防护林工程为例, 该工程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 至2000年第一阶段结束所做统计来看, 在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其次, 林业生态建设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以三北防护林第一阶段工程为例, 建设过程中, 在取得巨大生态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从统计数字看, 仅经济林产品效益一项, 经济林面积达到5565万亩, 完成规划任务的155.3%;年产干鲜果品1255万吨, 是规划任务的132.3%。果品及林业多种经营收入达175.3亿元, 产值达到163亿多元, 达到了预期目标。总体上看, 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通过实施一系列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使得生态和环境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缺陷透视

(一) 思想落后、认识不足是束缚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观因素

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把大自然看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料库和可以随意丢弃废物的垃圾箱, 只承认人的生存发展权而不承认自然的生存发展权。数百年来, 人类在这种思想支配下, 一味追逐经济利益而忽略环境的生态价值。这一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在其影响下, 造成地方各级政府对生态林业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 对工程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缺乏思想准备, 没能将林业生态建设的深远意义贯彻到群众中去, 从而导致建设工作基础不牢固、进展慢、缺乏全民共识, 进而导致缺乏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对建设成果保护不力, 毁林事件时有发生。

(二) 资源有限、资金投入不足是限制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客观因素

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的情况突出, 这就导致部分地区森林覆被率过低, 与生态改善的要求差距很大。另外, 由于长期以来国家财力有限, 投入不足, 生态建设整体进度缓慢, 生态治理的规模受限, 导致局部治理、总体恶化的趋势未能得到有效遏制。

(三) 监督机制不健全、管理不到位是影响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制度因素

管理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缺乏有效的激励监督机制是导致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政策无法落实的关键之处。好的政策还需要切实可行的制度来运行, 需要有效的监督机制加以跟进, 否则非但政策无法落实, 建设成果也难以巩固和保护。

四、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观, 推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一) 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

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观, 正确认识人类与环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要认识到人类仅仅作为一个物种, 其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 只有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才是最科学的发展之路。要积极搞好宣传, 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提高全社会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林业建设方针、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工作。充分调动各行业各部门积极因素, 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 广大群众是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

(二) 增加资金和技术投入

国家要调整财政政策, 增加林业生态建设的资金投入;动员社会力量, 广开渠道, 建立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基金制度, 实行分级管理、专项使用, 确保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

(三) 建立生态建设激励机制, 健全管理制度

生态建设的开展应当是以生态效益为主, 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项目效益的发挥要有利于群众脱贫致富,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要努力形成生态建设的激励机制和内在动力政策体系, 使地方政府、群众、投资者的积极性得到保护和发挥, 要充分利用林业的木材、花卉、干鲜果品等多功能、多经济产出来吸引社会力量的开发和建设。健全管理制度, 严格落实责、权、利, 按统一规划, 协同共建的原则, 实行“各负其责、各负其费, 各受其益、限期完成”的政策, 做到责、权、利相结合。严格执行检查评比和通报制度, 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规, 强化政府职能, 坚持以法治林, 确保工程建设稳定协调发展。

(四) 加快环境保护综合立法, 以法制推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林业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它涉及范围很广, 需要用全面的、权威性的立法的形式加以确定。我国目前的环境保护立法不够全面也不够具体, 因此, 要根据各地区生态建设的特殊性和实际需要, 借鉴国际上运用法律手段促进欠发达地区开发以及生态保护的有关经验, 在系统总结我国相应的立法工作包括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适时建立生态建设综合法规, 逐步将林业生态治理和保护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措施、重点任务、领域、内容、部门及各级政府职责、行为规范、社会组织与公民的义务等等, 从法律上加以明确。完善的法制必将有效推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进程, 同时也将会巩固和建设成果。

林业是重要的公益事业、基础产业和文化载体, 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文化功能, 这是林业的基本属性。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 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实施林业生态工程, 建设现代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 更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杜纪山.退耕还林中如何认定生态林与经济林[J].林业经济问题, 2003 (2) .

[2]葛汉栋, 刘跃进, 雷正菊.社会林业工程研究初探[J].湖南林业科技, 2002 (29) .

[3]樊炎, 赵勇.生态林业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

[4]鲁敏.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环保事业[J].青年工作论坛, 2004.

[5]中国林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7.

[6]王礼先, 等.林业生态工程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

[7]郭涛, 王成祖.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20年综述[J].林业经济, 1998 (6) .

[8]陈根长.论林业补偿问题[J].林业经济, 1987 (2) .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监理 篇8

从1998年我国实施森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工作开始, 我国就获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其中, 人工林保护居于世界领先行列。由最初的4667万hm2逐渐增长到6 169万hm2;森林面积逐渐由1.59亿hm2增长到1.95亿hm2。2005年, 湿地保护及恢复工程开始实施, 湿地生态系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 一些地区在这一时期获得了显著的发展, 促使土地面积缩减到3 436 km2, 沙地土地植被覆盖率增加到17.63%, 沙漠植物类别也在不断增多。由此可见, 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可创建一道良好的安全生态屏障。

目前, 纵使我国在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方面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但是, 因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技术水平等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使得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依然处于最初的阶段,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水土流失现象非常严重, 其中占到我国国土面积的37.2%, 从而致使沙漠化现象更为严重, 水土流失情况的加剧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土地沙漠化、石漠化现象十分严重, 从而致使沙尘暴频发, 在现有的生态技术制约下, 沙化土地的治理工作很难开展;目前, 我国湿地开垦、泥沙淤泥现象非常严重, 从而造成濒危野生动物不断消失, 土地沙化现象不断加剧;我国现有的森林储蓄量较低, 森林质量物种多样性降低的情况下, 森林对生态系统的维护作用将会大打折扣[1,2]。

2 调研情况介绍

笔者于2016年5月25日—6月10日, 采用文献调查法, 针对1998—2005年我国林业生态保护及建设工程相关数据, 首先对我国在此期间的森林面积的变化进行统计, 其次对我国在此期间水土流失面积进行调查。调查发现, 我国森林面积、沙地土地植被覆盖率在不断增加, 促使林业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 目前我国森林储蓄量急剧下降, 森林质量物种多样性不断降低, 森林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方面的作用明显减小, 我国土地流失现象、土地沙漠化等问题非常严重。因此, 新时期应加强林业生态保护工程建设, 改善生态环境。

3 新时期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具体内容

3.1 建设工程重点

截至目前, 我国已有20多个重点生态功能区与重点保护区, 这将是接下来我国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重点内容。当前, 青藏高原生态屏蔽系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东北森林建设防护林、南方丘陵山地带水土治理等问题, 都将是今后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主要工程。新时期, 针对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需以工程建设为主, 推动当前的生态保护工作得到进步与发展, 促使固有的造林绿化向改造低质低效林的模式不断转变, 利用分散的物资、劳动力, 增加科学技术投入力度, 从而实现人工措施与自然措施的成功结合, 逐渐促使林草植被及物种的多样性得到良好的恢复, 对栽培技术进行深入优化, 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 促使林业保护和建设工程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创造最大化的社会、经济效益。由此可见, 唯有将林业生态保护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才能够促使生态、经济效益最大化[3]。

3.2 主要建设工作

从森林生态系统的角度进行分析, 将防护林系统建设工作作为新兴战略工程的主要内容, 增进北方等地区的林地造林绿化工程建设, 促使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地区的森林质量得以明显提高, 同时数量上也得到了不断增加, 对南方丘陵地区的森林进行集约化经营, 进一步优化东部沿海地区的绿化结构。从湿地生态系统方面来看, 按照新时期湿地保护及恢复工程情况, 不断加强生态保护力度, 避免有过度利用森林等现象的发生。不断加强围垦湿地退还、恢复湿地植被, 全面做好林业生态保护工作。

从荒漠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 其主要依靠石羊汇河流域防沙治沙等建设工程, 不断加快造林种草治理力度, 进行防沙屏障的科学合理化设置, 这对于较难治理的沙化土地而言, 可起到良好的封闭性保护作用, 使得广大农牧民的切身利益得到强有力的保障。新时期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 要注重生态的多元化发展, 加强对生态系统物种的专业性保护, 促使原受损的生态系统及生物物种得到逐渐恢复[4]。

4 结语

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不仅可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态化生活环境, 而且大力开展林业生态建设可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产业结构得到科学性调整。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现象日益加重, 其中以林业生态环境问题最为突出。为此, 新时期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要着眼于生态建设, 协调人与林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大力发展与林业相关的多种经济形势, 从而推动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军.关于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若干问题[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 (24) :125-126.

[2]詹宝林.试论农业产业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论坛・问题探讨, 201 (24) :23-24.

[3]齐大可.中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生态工程, 201 (314) :587-588.

林业工程中生态林业研究 篇9

我国林业生态项目的建设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的介绍一下:

第一是经济制度的制约。现在我国林业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资金严重不足, 国家投入的资金大部分都得不到合理的利用。在林业建设过程中国家和集体应该是投资的主体、个人和企业应该是建设的主体, 各级政府应该是责任主体。但是我国在经济制度上却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在投资时不考虑林区的地理条件、林种、社会条件等因素, 投资都使用同一个标准, 这对林业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此外, 经济制度还存在一个缺陷, 即对同样性质的生态建设中央采取了不同的投资标准, 这样就会出现待遇不公平的情况。一些工程虽然在同一个地区, 虽然工程性质相同, 但是中央的投资却完全不同, 这样会打消林业建设的积极性, 不利于林业建设。

第二是管理制度的制约。我国在林业管理制度上存在很多问题, 一是工程规划和工程建设的年度计划不相符, 生产计划和资金计划存在差异。二是没有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的年度投资计划, 这样就不能完成年度计划。三是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四是管理制度不完善, 给管理部分的权利过大, 这样会出现腐败现象, 不利于计划的执行。

林业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 在建设过程中还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1.1 世界林业发展的影响

现在, 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 和其他的行业一样, 林业生态项目的建设也会受到世界林业发展的影响。实行改革开放以后, 大量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传入我国, 这些会严重冲击和影响我国传统的林业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 会推动我国林业的快速发展。

1.2 国家林业发展政策的影响

在林业建设中国家林业发展政策的影响是很重要的。这几年来, 我国对林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 有关林业发展的政策也越来越多。在制定发展政策时, 也考虑了我国的实际情况, 并引入了大量先进的技术, 这为我国林业发展提供了很大的保障。

1.3 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只有国家富裕, 林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这几年来, 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对林业建设的投资也越来越多, 这对林业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1.4 社会网络的影响

林业生态建设只靠林业是不能完成的, 还需要社会各个部门的配合, 只有提高社会对林业建设的关注, 才能保证林业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1.5 社会因素的影响

农民是林业生态项目建设的主体, 农村是建设的战场, 只有将“三农”问题解决好, 才能更好的建设林业生态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提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水平, 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整体文化素质, 这样才能将农民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使农村发展和林业建设充分结合起来, 更好的促进林业生态项目的建设。

2 林业生态项目建设的保障措施

2.1 加强重视, 树立生态林业地位

在中国现行体制下, 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领导的重视, 实践证明, 只要领导重视了, 再难的事情也会迎刃而解, 林业生态项目建设也是一样。首先领导要带头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要多学习, 不仅学习政治理论, 还要学习业务知识, 学习国外先进的发展理念和管理方法, 学习国家有关规定, 学习生态项目建设的有关规定和项目文件, 转变观念, 用先进的理论来武装头脑, 指导实践。第二, 领导要重视林业生态项目建设, 要克服过去的想当然的随意性很强的工作作风, 用科学的思维、先进的方法来建设项目。

2.2 健全生态林业保护机构

要设立专门的机构, 固定专门人员来实施项目。明确各级项目管理部门的职责、任务和权利, 建立一套完整的项目实施体现, 保证政令畅通, 完全按照项目规定的计划实施。

2.3 增加资金投入, 确定必要的资金保证

完成任何事情, 都有其必要条件, 要克服过去提倡的“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的浮夸思想, 为项目实施提高必要的工作经费, 这是项目实施的必要保证。如果没有必要的项目实施资金作保证, 所有上述提出的一切都是都不会正常实施, 也就根本不会达到项目的预期目标。

2.4 尽快出台相关政策, 大力培育林业生态建设市场

要从管理机制上下功夫, 从国家主管部门开始, 打破林业行业目前存在的计划经济的做法, 引入国际上先进的开放式管理模式, 制定相关政策, 在大范围试点的基础上, 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发展林业项目建设机构, 包括设计单位、建立监测机构、实施机构, 抛弃现行的林业生态项目建设中长期存在的行政指定的方法, 鼓励市场竞争, 大力培育林业生态项目建设市场, 使项目实施的每个阶段都能在市场竞争的氛围下顺利实施。

2.5 加强培训, 提高参与人员素质

项目不是由林业部门一家来实施的, 而是涉及到农业、果树、土地、畜牧业、水利水保、道路、民政、青年、妇女等部门, 也不是仅仅只涉及林业专业知识, 还要涉及到农村发展、农业、果树、农村社会学、农民行为学、农业推广学等。项目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而要面对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专业领域、不同的文化素质和不同的人群, 参与人员千千万万, 参差不齐, 实施难度很大。整体提高参与人员的素质显得非常重要。要加强对领导和管理人员的培训, 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 加强对参与农民的培训。要跳出过去存在的就林业抓林业的狭隘思想, 从长远出发, 从可持续发展出发,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不仅为了项目的实施, 还要为当地农民的致富、为当地经济的发展着想。要采用参与式培训的方法, 开展大规模的、长期的、广泛的培训, 不仅要培训专业知识, 还要培训管理知识、市场知识、农村发展知识, 整体提高参与人员的各种自我发展素质, 为当地农民的致富和当地经济的发展, 做出林业特有的贡献。这样, 不仅达到了林业专业上的预期目标, 而且使林业的发展真正融入到我国经济发展大潮之中, 使林业的发展走上了一个更高更新的层次。

2.6 加强技术支撑

林业生态项目建设, 理念是基础, 理念指导实践, 方法、技术是支撑, 是理念的具体体现。没有先进的适用的技术支撑, 再好的理念和方法也不能搞好生态项目。我国地源辽廓, 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造林技术, 应该发挥林业教学、科研和推广部门的优势, 组织人力, 下大功夫, 研究困扰各地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技术问题, 提高两率, 提高林木生长量和资金使用效率, 保证我国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春成“.加快林业发展”应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林业, 2004, 8A.

[2]齐联.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定实施[J].中国林业, 2004, 12B.

[3]周生贤.论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J].中国林业, 2004, 8A.

[4]刘建杰.2004年全国林业森工统计分析[J].中国林业, 2005, 1A.

我国林业企业生态文化建设探讨 篇10

生态文化是人们根据对生态关系的需要, 最优化的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所反映出的思想、观念、意识的总和, 是一种新型的现代管理理论。企业生态文化, 就是企业将生态理念融入企业文化, 使之成为自己经营的指导思想, 贯穿到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 其目的是实现人、企业、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包括生态意识、价值观、行为规范、道德风尚、规章制度、精神面貌等, 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生态价值观。它是一种新型的企业文化, 是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和创新, 是企业生态价值观、企业战略、企业目标、经营哲学、精神追求、道德准则以及行为规范等内容的综合体, 是对企业文化的时代补充, 也是企业文化对生态文化的积极回应。

企业生态文化首先要求企业树立企业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互协调的价值观, 清醒地认识到自身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认识到自己在环境问题上应负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在精神层次上, 要使环境伦理、生态意识成为企业精神的重要方面, 引导企业生产经营的价值导向, 其实质, 就是要为企业营造出浓郁的生态氛围, 使生态理念以潜移默化的形式作用于企业员工的心灵, 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在经济效益方面, 既要考虑经济增长的内在成本和近期利益, 也要考虑经济增长的外在成本和长期利益;在生态环境方面, 要彻底改变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相对立的错误观点, 牢固树立企业、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 自觉设立自身的生态环境政策和目标, 及时公开环境信息, 关注社会生态效益, 积极支持社会环保活动;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上, 既要重视当代人的利益, 也要兼顾后代人的幸福, 通过开发新技术和新资源, 实现资源利用率的不断提高和稀缺资源的替代补充, 同时限制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将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数量维持在其循环再生速度之内, 并对可再生资源进行培育和保护, 确保资源再生的可持续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求企业向生态企业发展。生态企业是超越经济利益的具有生命特性的组织, 像一个生物有机体, 不断地与生态环境发生着能量、信息和物质交换, 并且始终参与生态系统的自然循环, 与自然界、人类社会有着高度的相容性。它在组织内涵、目标体系、成长战略等方面与经济型企业大相径庭, 始终追求企业成长、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协调统一, 既考虑自身的持续成长, 又重视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 生态企业不仅具有生存发展的基础, 而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不但拥有了企业的今天, 而且还抓住了企业的明天, 与整个生态系统融为一体, 形成了良性的生态循环。

2 企业生态文化建设对林业企业发展的作用

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以及林木可采资源的减少, 林业企业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变得越来越迫切。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思想的企业生态文化整合了传统企业文化的优点和长处, 并在此基础上融入了生态系统的新思想, 代表和体现了善待自然、保持人和自然之间的生态平衡的新的思想和文化, 是一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的企业文化, 具有强大的功能和价值。加强林业企业生态文化建设, 对林业企业树立良好的环保形象,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生命力, 实现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2.1 有利于提高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

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精神财富, 具有一种特殊的力量, 能够发挥重要的经济作用, 对企业物质财富的增长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企业生态文化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①能够引导林业企业顺应时代要求, 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 避免受到经济规律和生态要求的惩罚;②在生态文化指导下, 林业企业生产出的生态产品拥有更高的质量, 能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 更能吸引顾客, 而且拥有强烈环保意识的消费者愿意为绿色产品付出更高的成本;③可使林业企业获得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的支持, 得到各种有形或无形的优惠政策, 从而使企业获益;④有助于林业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长期得到消费者和社会各界的信赖和支持, 从而提高企业的增值力, 创造高于一般水平的经济利润;⑤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提高劳动效率, 最终给林业企业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⑥能够促使林业企业采用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科学管理方法, 为林业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创造良好条件。

2.2 有利于林业企业创建企业品牌,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随着全社会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 人们越来越注重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行为, 关注企业是在破坏环境还是在为环境保护作贡献。如果林业企业能够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自己的文化理念, 长期、持续地在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方面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实施ISO14000标准并通过认证, 就能满足消费者和全体社会公众的这种需求, 从而使企业受到消费者和公众的尊重、信任与支持, 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很快被消费者接受, 而且还可以使企业树立对环境负责的良好形象, 促进其与消费者、政府和社会其他各方面的良好关系, 提高企业知名度, 实现企业更大更长远的利益。

2.3 有利于增强林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当前, 许多国家, 特别是西方国家正纷纷采用更加隐蔽的环境管制措施, 设置种种绿色贸易壁垒来抵制外国商品的进口, 这无形中给中国林业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困难。这是因为, 相对来说, 西方国家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强, 各种环境标准的制订和实施比较完善。而我国由于长期以来忽视生态产业的发展, 盲目开发出口产品, 放松对产品生态标准的监督检查工作, 因而没有形成绿色管理体系, 致使许多产品不符合国际生态标准。企业生态文化则要求林业企业采用生态化生产方式, 生产符合国际生态标准的产品, 从而有利于林业企业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 并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2.4 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的实现

生态效益是企业组织为兼顾生态及环境的保护, 通过与环境相关的管理创新而获得的提高经营绩效和竞争优势的效益。生态文化建设要求林业企业改善生产工艺, 转变经营模式, 尽力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 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 使林木资源的价值都得到充分体现和利用。这样不但能够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 使消费者得到更为实惠和优质的服务, 而且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林业企业行为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改善社会公众的生活环境。

3 林业企业生态文化建设的策略

林业企业生态文化的建设目标是让企业全体员工能够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做到在提高经济效益中保护生态环境, 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林业企业生态文化, 是一项创造性管理活动, 林业企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3.1 提升林业企业管理者的生态文化素养

企业生态文化作为一种现代组织文化, 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 管理者生态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他们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对待生态环境的态度。因此, 企业生态文化建设是否能够获得成功, 关键取决于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生态文化是否能够积极倡导、着力培育和身体力行。所以, 林业企业生态文化建设, 企业管理层必须树立生态价值观, 加强生态哲学学习, 掌握生态学方法论, 将生态意识和生态价值观贯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 并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 认清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依存的关系, 摒弃长期以来的粗放式经营模式, 提高科技含量, 减少资源损耗, 自觉地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与思想反映在各项决策之中, 努力实现经济增长、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3.2 营造良好的企业生态文化氛围

为了营造企业生态文化氛围, 林业企业应注意厂区周围及内部环境的绿化, 并按照生态文化的要求设计厂区内部空间布局;应充分而有效地管理和运用企业文化网络的积极作用;要结合林业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和形式多样的有意义活动, 如“生态在我心”演讲比赛、“我为环保献一计”征文活动、生态技能大比拼以及以生态文化为主题的报告会、读书会、经验交流会、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 营造一种浓郁的企业生态文化氛围, 使得企业广大员工对建设企业生态文化有一种认同感和使命感, 能时时考虑环保, 事事想着生态。

3.3 加强生态宣传与员工的生态教育

林业企业建设生态文化, 必须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活动, 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和有影响的公关活动, 将企业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行动方案和已经取得的环保业绩公布于众, 向社会发布企业的生态化思想、生态化生产方式和产品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公益广告, 使社会公众更多更好地了解企业以及企业倡导的生态文化, 从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扩大企业及其所倡导的生态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树立良好的、新的生态企业的社会形象。同时, 还要加强对广大员工进行ISO14000系列标准和指标体系、环保知识产业政策、环保法规和科学发展观等方面的培训与教育, 采取物质激励、目标激励、反馈激励、强化激励、成就激励等激励方式, 着力强化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的生态观念和环保意识、彻底转变过去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陈旧观念, 牢固树立“环保、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 促使广大员工朝着企业生态文化要求的方向发展。

3.4 强化林业企业的生态管理制度

企业的生态管理制度是企业生态文化建设的有力支持, 是企业实施生态管理的保证, 也是调节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同时, 也是规范企业行为、保证生态企业之间契约条款得以履行的基本制度。生态管理制度的制定与落实过程, 也是企业生态文化形成的过程。因此, 林业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并以此激励广大员工和各级管理者为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企业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作出较大贡献。为此, 首先应设置生态职位, 如在企业最高管理层即董事会中设置专职生态董事负责处理生态事务, 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4001标准的要求设立环境管理者代表;其次应积极加入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 并取得认证。这样林业企业就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得到社会认可, 增强企业竞争力。

3.5 公布林业企业的环保信息

环保信息公开化是林业企业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诚信表现, 既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环保形象, 也有利于企业加快生态文化建设的进程。林业企业定期向社会公布环保信息, 不仅便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与批评, 也会极大地鼓舞企业广大员工建设生态文化的士气。而且, 社会各界反馈回来的意见和建议等信息, 又是加快企业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依据。环保信息公开化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定期编制与发表企业的环境报告书。这样既有助于增强企业员工的生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也有助于证明企业与自然、社会的相容性, 同时也鞭策企业管理者高度重视企业生态文化建设, 以求得与生态环境、人类社会的长期共存和持续发展。

3.6 发表生态宣言

生态宣言是林业企业向全世界发出的对社会、环境承担环保责任和义务的声明, 是建设企业生态文化的冲锋号, 是实现企业、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倡议书, 是向社会各界进一步承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林业企业若主动地将企业生态文化建设方案公布于众, 发表生态宣言, 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必将增强企业全体员工的自豪感和主人翁精神, 激励他们为建设企业生态文化努力工作。

参考文献

[1]张保伟, 吴怀林.关于企业建设生态文化的思考[J].理论界, 2006, (1) :162-163.

[2]龚胜刚, 孙智君.企业生态效益及其实现机制探讨[J].经济管理, 2007, (20) :4-7.

[3]章鹏.提升企业经营者的生态文化素养[J].农场经济管理, 2008, (4) :66-67.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监理 篇11

关键词:现代森林生态工程;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4.069

1 林业生态工程管理机制的特点

林业生态工程在实际的工作中保障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同时更好地为我国的生态建设添砖加瓦,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固有的一些自然或经济上的规律,同时还要在社会生活中对生态工程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予以管理,对工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因素都要用统筹的观念去处理,从而实现总体的目标。

从某种程度上说,森林生态工程的复杂性相对较高,这样也就更需要在我国的林业生态工程中将系统中的各个因素充分地融合在一起,在管理当中也要设置一个更加科学的结构,此外在工程管理的过程中也要不断的自我改正和自我完善,所以一定要对市场予以仔细的鉴别,管理好市场、企业和政府这三种角色。

2 我国现代林业生态工程管理的不足

当前,我国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在整体上已经有了很明显的发展,但是在管理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多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工程自身缺少一个必要的规划,在工程进行的过程中很多部门和环节都不能充分地做好协调工作;如果站在微观的角度上去分析,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以及必要的资金便没有一个良好的保证;如果站在工程管理的角度上来分析,我国对林业生态建设的资金投入还是远远不够的,在规划上还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且林业生态工程还存在一定的风险性,风险的类型也大不相同,这也使得管理的总体目标很难实现,工程建设和经营者在建设的过程中都无法得到有效的激励。

3 实施林业生态工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短缺的国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频繁,风沙危害不断加剧,已成为世界上自然灾害最频繁的国家之一。为了从根本上扭转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缓解森林资源危机,维护生态平衡,充分发挥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主体作用,我国先后确立了以遏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扩大森林资源为主要目标的六大森林生态工程。并且我国在生态工程中研究与处理的对象,不仅是自然或人为构造的生态系统,而更多的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这一系统是以人的行为为主导,自然环境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体制为经络的半人工生态系统。其结构可以分成为3个主要集合。具体见图1。

4 完善林业生态工程管理机制的措施

林业生态工程实际上是一个系统性非常强的工程,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会在很多方面都产生重大的影响,它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生态建设目标早日实现。

4.1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因为林业生态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复杂性,涉及的内容也非常多,这就需要对林业工程建设予以严格的规划,同时还要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结合我国目前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所出现的特征,政府对林业生态工程管理阶段应进行宏观调控和约束,采取直线型的职能结构,在国家和省、市、县设立专门的森林工程领导管理办事机构。

4.2 发挥政府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工程的约束作用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离不开政府部门监督管理职能的发挥,为了能够确保林业生态建设的规范性,政府部门应该在审计和设计规划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方案以及建设的规模进行指导性管理。林业生态性建设对于资金的管理也需要政府部门的参与管理,尤其是在国内和国外的资金注入方面进行监管。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能力可以确保林业生态性建设的良性发展,对于工程建设中的问题能够协调解决,不断加强政府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可以有效推动林业生态性建设的进程。

4.3 发挥市场对林业生态工程管理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在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如果要想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就必须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其更好地顺应当前的市场环境,充分的利用市场竞争的机制使得林业生态建设管理的质量和水平能够大幅度提高。因此,可以按照市场的招投标程序来对林业工程进行运作,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来优选林业工程的施工承包人和相关的工程监理单位,通过合同的管理方式共同去营造一个林业生态工程的市场竞争环境,从而实现建设管理目标可靠性得以提高,同时也促进林业工程的施工单位、企业不断去改进管理机制,不断去完善和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也可以积极探索、推广“先建后补”的工程管理模式,即先由林农按工程设计进行施工,经验收合格后按工程投资标准给予补助。

5 结语

当前,我国更加重视的是可持续发展,建设一个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也成为了很多工作当中需要坚持的一个宗旨,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做好林业生态工程管理工作。从整体上来看,这项工作已经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但是依然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为了更好促进其发展,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改善。

参考文献

[1]林政.现代中国森林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04,(2):32-36.

[2]赵小华.现代林业生态工程管理机制问题分析[J].现代园艺,2011,(11):114-114.

浅谈林业生态工程监理信息管理 篇12

1998年林业生态工程监理刚刚起步, 我国相继启动六大林业重点工程, 国家林业局将林业生态工程监理提上了工作日程。甘肃省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监理是从2001年兰州市南北两山生态绿化工程建设开始的, 甘肃洮河生态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当时只是监理站, 是在没有任何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监理方面规范性监理资料的情况下, 借鉴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结合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实际, 边干边摸索, 制定了监理规划及一整套林业生态工程监理用表, 圆满地完成了兰州市南北两山2.2万hm2林业生态绿化工程建设监理工作。2002年4月17日, 国家林业局下发了关于加强造林质量管理的第一部行业管理办法《造林质量管理暂行办法》, 同年6月11日出台了《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监理实施办法》 (试行) 。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建设从此有了建设工程质量规范性监理的法律依据。

2 做好林业生态工程监理信息管理的重要性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监理一般包括施工和养护阶段的全过程监理, 监理周期长, 为2~3年, 监理的主要方法是控制与协调, 其基础是信息, 信息管理是工程监理任务的主要内容之一。信息管理工作的好坏, 将会直接影响监理工作的成败。随着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进一步理顺, 工程管理的进一步规范, 规范林业生态工程监理信息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监理信息是考核监理机构工作质量和业绩的重要依据。通过监理信息, 能真实反映工程项目监理控制措施和效果以及企业管理的水平;通过监理资料信息, 能真实反映项目当时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等的实施和完成情况, 它既是全面了解建设工程情况不可或缺的部分, 也是建设工程一旦发生质量等问题后, 作为调查、分析、确定责任的重要依据。在工程建设的施工阶段, 监理人员除了要到施工现场, 依照国家有关建设工程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施工设计、图纸等要求, 检查发现和处理解决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等问题外, 还要让这些工作的情况在监理资料信息上真实地反映出来, 即通过监理资料信息这种有形载体, 体现监理服务的优劣。由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较大, 工程建设动态性强, 变化大。因此, 它也是监理企业、监理工程师加强自我保护的有效手段。

3 监理信息管理的内容

3.1 监理信息收集

项目监理机构应详细制定信息源收集信息的项目明细、收集方式、收集时间要求、信息内容要求和指定的表达方式。

3.2 监理数据管理

监理数据的管理应由总监理工程师负责, 指定专人具体实施, 在各监理阶段结束后做到及时整理归档、资料真实完整、分类有序。信息和数据是不可分割的, 信息来源于数据,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3.3 工程施工中的主要信息源

3.3.1 建设单位提供的信息

建设单位与各方签订的合同及其补充文件, 有关工程施工的各类计划、规定、办法、要求、指示、通知及其他文函, 有关呈报事项的批复、函等。

3.3.2 承包单位提供的信息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技术措施、质量检查记录、各类报告与报表、支付与索赔申请、图片与录像数据等。

3.3.3 设计单位提供的信息

设计文件、设计通知、技术说明及要求等。

3.3.4 监理信息

1) 监理文件。

监理规划, 监理实施细则;对建设单位提交的各类报告、报表及其他文函等;对承包单位发出的各项监理指令、指示、通知、文函、批复、签证。

2) 监理记录。

主要是监理人员的工地监理日志。记录内容包括当天的施工内容、参加施工的劳力与投入的机具数量、当天发现的质量问题、施工实际进度、施工注意事项、监理工程师当天所作的重大决定、对承包单位所作的主要指示、发生的纠纷及解决办法、总监理工程师来工地谈及的问题与指示、天气气候等。

3) 监理报告。

项目监理机构应按合同规定, 定期和不定期地向建设单位提交的监理报告有监理月 (季) 报、年报和工程施工进度、质量、造价方面的统计报表等。

(1) 工程施工情况综述;

(2) 工程形象进度;

(3) 工程进度:实际完成情况与计划进度比较, 进度完成情况及采取措施效果的分析;

(4) 工程质量:工程质量情况分析, 采取的工程质量措施及效果;

(5) 工程计量与工程费用支付:工程量审核情况, 工程款审批情况及支付情况与分析, 采取的措施及效果;

(6) 合同履行情况及合同执行分析;

(7) 监理工作小结:包括对进度、质量、工程款支付等方面情况综合评价, 监理工作情况, 有关本工程的意见和建议, 下阶段监理工作重点。

4) 监理报表

(1) 工程进度报表

①合同项目总进度计划及总进度计划表 (承包单位编制, 项目监理机构审批) ;

②合同项目控制性进度计划 (承包单位编制, 项目监理机构审批) ;

③合同项目月 (季) 度施工进度计划表 (承包单位编制, 项目监理机构审批) ;

④监理工程项目月 (季) 度施工进度计划表 (项目监理机构在汇总审查批准的合同项目月 (季) 度施工进度计划表后统一编制) ;

⑤合同项目年度、月 (季) 度进度实施情况表 (承包单位编制, 项目监理机构审批) ;

⑥监理工程项目完成工程量汇总表 (项目监理机构编制) 。

(2) 工程质量报表

①监理工程项目工程质量月 (季) 报、年报表 (项目监理机构编制人) ;

②工程质量问题报告表 (承包单位编制, 项目监理机构审批) ;

③苗木、种子、肥料及其他施工材料检验报表 (承包单位编制, 项目监理机构审批) ;

④工序质量检验报表 (承包单位编制, 项目监理机构审批) 。

(3) 工程造价及合同管理报表

①合同项目分年度需用资金计划表 (承包单位编制, 项目监理机构审批) ;

②合同项目造价完成月 (季) 报表 (承包单位编制, 项目监理机构审批) ;

③施工材料需用量计划表 (承包单位编制, 项目监理机构审批) ;

④施工材料实际耗用量报表 (承包单位编制, 项目监理机构审核认可) 。

5) 项目监理机构向建设单位提交的各类报告、报表均应按照监理单位制定的并经建设单位同意的程序审查、批准、签发。各类报告、报表均应加盖项目监理机构公章方能有效。监理工作年报、月 (季) 报以及重大紧要事项报告应由总监理工程师审批签发。

6) 监理工作总结。项目监理机构在监理的工程项目完工验收并完成工程委托监理合同规定工作后, 应向建设单位提交“监理总结报告”。其内容包括:工程概况;监理组织机构、监理人员和投入的监理设施;工程委托监理合同的履行情况;监理工作成效;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情况和下一步工作建议;工程照片及其他音像数据清单 (有必要时) 。

3.3.5 工地会议信息

包括各类工地会议通知、记录、记要。

3.3.6

国家与当地政府有关工程建设的政策、法律、法规、规程、规范和技术定额等

3.3.7

有关其他外部单位发来的文函

3.4 监理信息的储存和检索与传递

1) 对需存储的工程信息, 作好编目分类工作, 按信息编码登记后建文件存储, 便于检索。

2) 工程施工中的所有信息传递均应采用书面形式, 通过计算机传递的信息也应打印成文字, 以备存盘。

3) 传输信息的收、发都应做好记录。发文方应登记发文名称及份数、送达单位、要求送达的时间。收文方应登记发文单位、来文名称及份数、收文时间、收件人签章, 并应签发收文回执。

3.5 监理信息加工与使用

1) 依据收集的质量控制信息, 对当月施工中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 包括在现场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各种问题, 在月报 (季) 报中进行阶段性的归纳与评价, 重大质量问题, 应进行专题质量报告。

2) 依据收集的造价控制信息, 对造价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在统计的基础上作些短期预测, 以便对建设单位在组织资金方面提出咨询意见。

3) 依据收集的进度控制信息, 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分析对比与综合评价, 包括当月实际完成的工程量, 实际完成量与计划进度的比较, 当某一部分工程拖延后, 应分析原因、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提出解决的意见。

4) 依据收集的合同管理信息, 对索赔提出处理意见。

4 监理信息及档案资料移交存档

4.1 移交给建设单位存档的资料

按建设单位的规定及时提供, 在工程竣工后按时移交监理资料。内容包括:监理工作总结;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工程质量问题处理资料;工程开工/复工报审表;工程建设单位要求的其他资料。

4.2 移交给本监理公司存档的资料

项目监理机构完成监理工作后, 撤销驻地监理机构, 监理资料按移交给本监理公司存档的资料要求整理好, 移交给本监理公司存档。内容包括:监理工作总结 (含电子文档) ;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含电子文档) ;工程质量问题处理资料;项目监理机构受奖或受处罚文件原件资料;监理指令 (包括暂停施工指令、复工令、质量问题通知单、监理工程师通知) 资料;监理日志;监理见证及平行检测试验资料;重点 (特殊) 工程设计图纸及相关资料 (含电子文档) ;来往文件及会议纪要资料 (含电子文档) ;监理月报及季报的电子文档;工程施工工序监理检查台账;工程质量验收台账等。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监理实施办法 (试行) [Z].2002-06-11.

[2]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建设工程信息管理[Z].2011.

[3]武强.总监理工程师如何做好监理资料的管理[J].甘肃建设监理, 2009 (6) .

上一篇:语言学习观比较下一篇:期刊美术编辑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