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财政厅、海南省林业局关于印发《海南省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2024-10-05

海南省财政厅、海南省林业局关于印发《海南省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共6篇)

海南省财政厅、海南省林业局关于印发《海南省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篇1

财 政 部

文 件

国 家 林 业 局

财农[2007]7号

财政部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中央

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林业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林业局,解放军总后勤部财务部、基建营房部,内蒙古、龙江森工集团: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们对《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财农[2004]169号)进行了修订,制定了《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国家林业局

(印)(印)

二OO七年三月十五日

附件:

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埋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护公益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各级政府按照事权划分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建立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简称中央财政补偿基金),为规范和加强中央财政补偿基金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公益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中央财政补偿基金是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重要来源,用于重点公益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重点公益林是指国家林业局会同财政部,按照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印发的《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策发[2004]94号)核查认定的,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其脆弱的公益林林地。

第二章 补偿标准

第四条 中央财政补偿基金平均标准为每年每亩5元,其中4.75元用于国有林业单位、集体和个人的管护等开支; 0.25元由省级财政部门(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下同)列支,用于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下同)组织开展的重点公益林管护情况检查验收、跨重点公益林区域开设防火隔离带等森林火灾预防、以及维护林区道路的开支。

第五条 重点公益林所有者或经营者为个人的,中央财政补偿基金支付给个人,由个人按照合同规定承担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植、抚育等管护责任。

重点公益林所有者或经营者为林场、苗圃、自然保护区等国有林业单位或村集体、集体林场的,中央财政补偿基金的管护开支范围是:对重点公益林管护人员购买劳务、建立森林资源档案、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植、抚育以及其他相关支出。

第六条 省级财政部门应会同林业主管部门,根据管护任务、经营状况、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国有林业单位和集体的重点公益林管护人员委派标准、开支水平。

第七条 省级财政部门应会同林业主管部门,在本办法规定的开支范围内,明确中央财政补偿基金的具体开支范围和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发生的相关管理经费由同级财政预算另行安排,不得在中央财政补偿基金中列支。

第三章 资金拨付与管理

第八条 省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应于每年3月31日之前,联合向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报送中央财政补偿基金申请报告、森林防火计划、当年林区道路维护计划、上中央财政补偿基金使用情况、重点公益林管护情况总结,以及上批准的征占用重点公益林林地情况。

第九条 中央财政补偿基金预算确定后,财政部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重点公益林面积和平均标准,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拨付。

第十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对中央财政补偿基金实行专项管理,分账核算。已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资金拨付按照国库集中支付有关规定办理;未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资金由县级财政部门或林业主管都门采取报账制等方式拨付,确保中央财政补偿基金及时足额拨付,专款专用。各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应分别建立健全中央财政补偿基金拨付、使用和管理档案。

国有林业单位和集体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对中央财政补偿基金实行分账核算。

第十一条 林业主管部门应与承担管护任务的国有林业单位和集体签定重点公益林管护合同,国有林业单位应与管护人员、集体应与个人签定管护合同。林业主管部门与国有林业单位、集体签定合同使用统一格式(附后)。国有林业 单位、集体与个人签定合同的内容与格式,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商财政部门统一制定。

第十二条 国有林业单位、集体和个人都应按照合同规定履行管护义务,承担管护责任,根据管护合同履行情况领取中央财政补偿基金。

第十三条 各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不得脱离管护任务随意切块下达资金,也不得搞平均分配。

第十四条 财政部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上报的征占用重点公益林情况,调减中央财政补偿基金。国家林业局对重点公益林征占用林地情况进行检查。

第四章 检查与监督

第十五条 凡存在下列问题之一的,财政部将在下一次性调减有关省区1%的中央财政补偿基金。

1.中央财政补偿基金使用和重点公益林管护违反有关规定,出现严重问题的;2.征用占用重点公益林林地情况弄虚作假的;3.连续两年逾期1个月以上不报送有关材料或报送的材料内容不符合规定的。

第十六条 调减的资金用于管理水平较高省区的奖励,被奖励省区相应增加省级财政部门列支经费;有关省区相应减少省级财政部门列支经费。

第十七条 各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中 央财政补偿基金的监督管理,对违反本规定截留、挤占、挪用中央财政补偿基金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及其他法律法规追究有关单位及其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 凡违反重点公益林管理规定,或因管护不善造成重点公益林破坏及生态功能持续下降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应按照有关规定对责任单位采取适当处罚措施。具体措施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省级财政部门应会同林业主管部门根据本规定制订实施细则,并抄报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备案。

第二十条 军事管理区的中央财政补偿基金管理和重点公益林管护按照本规定执行,并由军队制定实施细则,抄报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备案。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印发的《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财农[2004]169号)同时废止。

附:重点公益林管护合同(样本)7 附:

重点公益林管护合同(样本)

编号:

甲方: 林业主管都门(林业厅、局)乙方: 管护单位(国有林场、苗圃、自然保护区、村集体、集体林场等)为切实加强重点公益林管护,甲乙双方根据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印发的《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以及其他有关文件精神,经协商一致,就重点公益林管护达成下列协议:

一、管护区域与面积

甲方将 亩重点公益林委托(承包)给乙方管护。四至界限为东至:,南至,西至,北至。管护区域包括 村(林班、小班),分别是: 村(林班、小班)亩,村(林班、小班)亩,……(具体情况详见附图)。

二、甲方权利与义务

1.向乙方指明管护区域、面积、四至界限,明确管护要求。

2.及时向乙方支付中央补偿基金,标准为 元/亩〃年,全年总额 元。

3.对乙方工作进行监督指导、检查和考核。4.对乙方因故意或重大过失未能履行合同规定管护义务的,甲方有权责令乙方整改;对乙方拒不整改或整改后仍不合格的,甲方有权不予支付或扣减乙方中央补偿基金;对乱砍滥伐、滥捕乱猎、侵占林地情况严重的,甲方可中止合同,并按有关规定追究乙方相应责任。

三、乙方责任与权利

1.依法组织人员对管护区域内的重点公益林进行管护,加强对管护人员上山巡查管护的监督。

2.建立健全重点公益林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盗砍滥伐、乱捕滥猎和侵占林地的防范机制,有效预防、发现、扑救重点公益林管护区域内火灾,并及时报告;监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发现后及时上报和治理,保证管护区域内的重点公益林、林地不受破坏,无滥捕滥猎现象。

3.严格执行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印发的《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4.接受、服从甲方等上级有关部门对重点公益林管护和中央补偿基金使用管理的指导、监督、检查,并将有关情况定期向甲方等上级有关部门汇报。

5.履行了本合同规定的各项义务的,有获得中央财政补偿基金的权利。

四、其他 1.本合同有效期为一年,从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2.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3.本合同未尽事宜,以及在履行合同中发生的争议问题,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的,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执行。

甲 方:(公章)乙 方:(公章)负责人:(签名)负责人:(签名)

主题词:林业 资金 办法 通知 抄送:有关计划单列市财政局、林业局,财政部驻各省、自 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财政部办公厅 印发200份 2007年3月21日印发

海南省财政厅、海南省林业局关于印发《海南省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篇2

【发布文号】云政发〔2002〕57号 【发布日期】2002-04-16 【生效日期】2002-04-1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云政发〔2002〕57号)

各州、市、县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直各委、办、厅、局:

现将《云南省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云南省人民政府

二○○二年四月十六日

云南省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规范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增强资金分配、使用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政部《 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规则》,结合云南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是指各级政府预算内安排的支援农业、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气等部门用于事业发展项目的各种专项资金。?

第三条第三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是指对财政支农专项资金设立、分配、使用和项目周期(包括立项、实施、反馈、检查、验收等)中资金运行所进行的计划、控制和监督。

? 第四条第四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按现行财政体制,在政府领导下分别由各级财政部门管理。?

第五条第五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坚持依法设立、确保重点,优化结构、适当集中,公开公正、择优选项,突出效益、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二章 资金设立?

第六条第六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设立应符合国家有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原则,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有明确的政策依据;有具体的目标、资金用途、支持对象、支持范围和起止时间。?

第七条第七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按照优化结构、确保重点的原则安排分项预算规模。按照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产业结构调整部署,优先保障上级专款配套以及法律法规规定和同级党委、政府确定的农业发展项目。?

第八条第八条 项目主管部门(简称主管部门,下同)应按预算编制要求,将需设立的支农专项资金按规定时间报送同级财政部门,并报专项资金分项目支出预算、支出内容和政策依据。

? 第九条第九条 财政部门依法审核后,对需设立的支农专项资金确定项目支出内容和规模,报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纳入预算。?

第 十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项目的设立期限原则上不超过5年,执行到规定期满自动停止。到期后如需继续执行,按规定程序重新申报。

第三章 管理形式?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按预算级次和职能管理。?

(一)财政部门负责对本级支农专项资金预算的批复及下达,负责向上申报资金,对本级、上级下达资金和本级使用的资金进行管理。?

(二)主管部门负责本部门预算安排的支农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立项、项目计划拟定和下达,对上级申报项目及下达项目的计划实施管理。?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实行公开管理。?

(一)省级补助下级的支农专项资金,预算规模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对资金用途、补助标准、管理方式和申报要求及时以项目立项指南、办法等形式作出公告,指导下级申报项目。?

(二)地县财政补助下级的支农专项资金,应对重点项目资金的补助标准、用途和申报要求,在支持对象范围内按相应形式作出公告。?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按用途实行分类管理。?

(一)对具有专门用途、适合项目管理的工程性支农专项资金,实行项目管理。?

(二)对防汛抗旱、森林火灾、农业救灾、农业税灾情减免补助、贴息资金等非工程性资金或经费,实行非项目管理。?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按项目管理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依据项目立项指南,实行谁立项、谁管理。省级对下安排的项目资金,单项补助金额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上的项目,省级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评审、立项;单项补助金额30万元(含30万元)以上、不足100万元的项目,地州市主管部门组织评审、立项;单项补助金额30万元以下、10万元以上的项目,县级主管部门组织评审、立项。?

省下达指标控制线,由下级选择项目申报的专项资金,也可实行委托管理方式。达到评审要求的,上级主管部门可委托下级申报部门组织评审。?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按非项目管理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由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共同拟定单项资金管理办法,实行定项、定额或其它标准管理。?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为适应农业生产的特点,对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减灾防灾等支农专项资金,可实行预拨款方式。预拨项目属已立项项目的,预拨数控制在上同类资金年初预算的50%以内。?对已预拨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下预算无项目资金来源安排的,由部门预算同类专项资金中抵扣。

第四章 立项程序?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立项申报。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申报部门是项目所在地的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根据管理体制和申请单位财务隶属关系,联合以正式文件形式逐级申报,不得越级上报。

?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申报条件。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项目申请单位,即项目实施单位,应符合规定的资格或条件,提供本单位的组织形式、资产和财务状况、促进增加农民收入、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及以前实施农业项目的绩效等有关情况。?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主,同时兼顾经济效益。?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资金申请报告。为保证项目申报文件的科学和完整,申报单位要根据立项单位的要求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所申请的单项补助资金达到评审标准)和专项资金申请报告。?

(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按行业主管部门的技术规范编制,主要内容为:?

1.项目背景材料。包括资源条件、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

2.项目建设区域、地点(附规划图)、内容及建设规模,项目建设年限。?

3.项目建设的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资金来源包括单位自筹、同级财政补助、银行贷款、其它来源、向上级申请补助额等。同级财政补助应有财政部门的资金承诺书,财政性专项资金(基金)的使用应有详细支出预算。?

4.主要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资金筹集措施。?

5.项目效益。包括新增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6.组织领导。?

7.其它需说明事项。?

(二)专项资金申请报告内容包括:基本状况、所需资金规模、本地投入情况、本级财力情况、申报依据、申请补助额。?

中央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按规定标准格式申报。?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审。?

(一)由立项单位组织评估小组或委托专门的项目评审机构对上报项目进行可行性评估论证。?

(二)评估论证内容,包括技术可行性、组织可行性、财务可行性、社会可行性、生态可行性、经济可行性。?

(三)项目评估小组或评审机构对项目方案进行全面的评估论证和实地考察后,向立项单位出具评审报告。?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项目审批。项目申报单位根据评审报告所提意见,修改项目方案,形成最终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报立项单位;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依据项目评审报告,择优选项,在规定的权限范围内,下达立项批复文件,正式确立项目。?

项目批复文件应明确财政支农专项资金补助额、到位期限、支持环节及补助项目明细支出预算。

第五章 资金分配?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分配坚持择优选项、追求效率的原则。按项目管理的支农专项资金,严格按立项程序落实项目;按非项目管理的支农专项资金,要有科学合理的测算分配方案。安排项目在符合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区分轻重缓急,按效率原则相对集中资金,缩短项目建设时间,扶持重点项目尽快产生效益。?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资金安排。?

(一)按项目管理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主管部门将项目计划和资金分配方案送同级财政部门,并附项目立项批复、相关依据及情况说明;部门本级使用的专项资金需提供项目详细支出预算和政策依据。?

(二)按非项目管理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主管部门根据下级单位资金申报报告,依据相关办法,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后,拟定资金测算分配意见商同级财政部门后,将资金分配方案送财政部门。?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资金下达。财政部门根据主管部门报送的项目计划及资金分配方案,依法审核后,分批下达预算。主管部门依据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文件,同步下达项目计划和事业计划,并同时抄送财政部门备案。?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也可由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按项目计划和资金分配联文下达。?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对上级下达的救灾应急资金,自收文之日起,在3日内将预算和项目计划下达到下级管理单位或用款单位;对上级下达的其它项目专项资金,自收文之日起,在10个工作日内,将预算和项目计划下达到下级管理单位或用款单位。?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上级安排的支农专项资金下达后,因特殊情况确需变更的,由下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联合行文提出申请报告,经上级立项部门批准后,方可按批复变更方案实施。

?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预算执行进度要与农业生产的特点相适应,主管部门安排的支农专项资金项目计划上半年应达到年初预算的60%以上、10月底应达到90%。超过11月底尚未落实项目计划的本级支农专项资金,财政部门可根据批准的年初预算项目支出范围,依据当年情况,及时确定项目计划、拟定分配方案下达资金。

第六章 资金使用?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使用严格按项目计划和规定用途专款专用。?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申报项目批准后,项目所在地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与立项单位签订项目责任书;同时,与项目承担单位的法人代表或负责人签订建设合同。项目实施单位根据批复的项目预算,组织项目实施。?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项目所在地财政部门对项目资金按项目进度或合同要求拨款,具备条件的也可实行报账制管理。?

中央及省级立项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项目所在地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应实行报账制管理和专账(专项)核算。?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项目实施单位应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专项核算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实行项目管理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符合招投标条件和政府采购管理范围的开支,由项目所在地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实行招投标制、政府采购。?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项目完工后,立项单位应组织验收小组或委托中介机构,根据项目可行性报告、批复的项目预算要求,对完成项目的技术、财务、资产等情况进行审计或验收,并向立项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出具项目验收报告。

第七章 信息反馈?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年初预算经批准后,下级财政部门应及时向上级财政部门报送分款项资金预算安排情况;并按月报送支农专项资金支出进度。?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应定期反馈上级分配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执行情况。?

(一)按项目管理资金。项目实施单位按季或按半年向项目所在地财政和主管部门反馈项目实施情况(包括项目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项目建设进度、项目竣工报告、项目效益等,下同)。?

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将上级安排本级的项目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在年终应进行总结分析,并于终结一个月内上报上级部门。中央及省级单项补助资金超过100万元的项目,下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应半年反馈一次项目实施情况,并于终结一个月内,向上级部门反馈项目实施情况。?

(二)非项目管理资金。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对上级安排本级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定期向上级部门反馈资金到位、分配及使用情况。?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开展专项资金检查的专题情况,涉及上级支农专项资金的,应反馈上级相关部门。?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审计部门开展支农资金专项审计,涉及上级支农专项资金的,其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抄送上级财政部门,并抄报上级政府。

第八章 管理权责?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按项目管理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可按年初本级预算额的2%提取项目管理费,专项用于项目前期调研、规划、评审、咨询、申报、储备及项目执行审计、检查验收和对优良项目管理部门、实施单位及有关人员的奖励。项目管理费,在本级财政同类专项资金预算中列支,纳入本单位财务统管。下级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不得从上级财政安排的支农专项资金中提取项目管理费。?

未按项目管理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不得以工作经费、项目管理费、奖励经费等名目列支属机构经费性质的费用。确需列支的奖励经费,需经同级政府批准,由同级财政安排。?

农业救灾性资金,严禁用于非救灾项目支出。?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主管部门立项项目,涉及需要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投入的,应区别情况管理:?

(一)立项部门与财政部门已联合制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属财政一次性补助资金的项目,主管部门批复项目文件,抄送同级财政部门备案;属一次立项、分年补助的项目,主管部门会签同级财政部门下达项目批复文件。?

(二)立项部门与财政部门未制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确需财政专项资金安排的项目,原则上实行一次性补助。省级单项补助金额超过100万元的项目,主管部门经财政部门会签立项批复下达。?

省级单项补助金额超过300万元的项目(含300万元),经报政府批准后立项。?

(三)基本建设项目要求配套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配套规模需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认可。?

(四)中央有关部门安排的支农专项资金,需由地方政府配套的项目,主管部门经同级财政部门会签申报。?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主管部门对本预算安排支农专项资金的项目计划、事业计划的公平、合法、合规性负责;对申报不合规、项目不属支农范围的,不予立项。?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项目申报单位负责对本级上报项目的真实性和文件的合规性进行审查;对安排的专项资金是否按期到位、安全使用、规范管理、信息反馈负责。?

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项目实施单位对专项资金使用的合法合规性、项目工程质量、项目按期完成、使用效益负责。?

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三条 财政部门对同级预算和上级补助的支农专项资金的执行进度、资金的安全性、资金按项目按期到位负责;有权对本级安排的不合规项目、重复投入项目、不合理留用等资金不予下达;对违法、违规分配使用项目资金的行为有责任向上级部门反映。

第九章 档案管理?

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四条 实行项目管理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都必须建立项目档案,通过系统档案资料的建立,逐步形成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立项项目档案库和储备项目库。?

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对下级部门上报符合扶持条件的农业发展项目纳入项目库管理,分类建立项目储备档案,为申报项目和加快本级项目资金的分配提供条件。?

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五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项目档案管理包括:项目基本情况;项目方案;项目的具体实施及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实施的结果及竣工验收报告;项目的效益情况。

? 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六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项目档案要落实专人管理,明确职责,做到规范化、制度化。

第十章 检查监督?

第四十七条第四十七条 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专项资金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总结分析项目资金的实施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配合审计和监督检查部门对支农专项资金进行审计和专项检查。?

第四十八条第四十八条 对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申报中的违规操作行为,应从严处理。?

(一)对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执行中存在严重弄虚作假的项目单位,取消该单位今后的申报资格,并可通过媒介对单位及负责人予以曝光。?

(二)对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检查验收中,协助项目单位提供虚假情况的中介组织,可通过媒介予以曝光,并通报有关行业自律组织。?

(三)对报送虚假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文件的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给予通报批评,并作为今后是否安排该地区支农专项资金项目的依据。?

第四十九条第四十九条 项目实施单位不按规定使用支农专项资金的,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可停拨项目资金或中止项目执行,责令整改。?

第五十条第五十条 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挪用财政支农专项资金,违规使用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一经查出,除限期更正外,及时给予通报,并对有关人员追究行政责任,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对挪用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上级财政部门通过预算扣减其它专项资金、转移支付补助等收回;并取消该地县同类专项资金后两年的申报资格。

第十一章 考核评价?

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一条 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应分项建立支农专项资金考核评价制度,量化指标体系,以评分制按支农专项资金使用周期分项进行考核评价,奖优罚劣。?

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二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到位及时、专款专用,项目如期竣工、效益显著的项目,主管部门、财政和审计部门综合考核评审后,可对下级有关项目管理部门及直接责任人实施奖励;奖励方案报同级政府批准后执行;按谁立项、谁考评、谁奖励的体制实施;省级对被奖励地州市或县下同类项目给予优先立项。?

提前完工、投资节约的项目,项目所在地财政或主管部门,对项目实施单位可按投资节约额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

第五十三条第五十三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不能如期到位、项目未能如期竣工、效益未达到预期目标的项目,主管部门、财政和审计部门综合考核评审后,可对下级有关项目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及直接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并对该地州下同类项目停止立项。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五十四条第五十四条 本暂行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五十五条第五十五条 本暂行办法由云南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五十六条第五十六条 各地应结合实际,制定本地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细则,并报省级财政部门备案;省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应分项制定单项资金管理办法。

海南省财政厅、海南省林业局关于印发《海南省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篇3

发布部门: 云南省德宏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文号: 德政办发[2008]122号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各单位:

《德宏州州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暂行办法》已经州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德宏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八年六月十一日

德宏州州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推进部门预算管理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政府公共管理服务水平,根据《云南省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的有关精神,结合本州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指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指标对财政支出绩效目标实现程度进行综合性考核与评价。

第三条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财政资金落实情况和完成情况,项目管理和财务管理情况,为完成绩效目标采取加强管理的制度、措施。

第四条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范围,主要是纳入州级财政预算管理的资金,以及部分含有中央、省和县(市)财政资金的项目资金。对于省已制定中央、省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的项目资金,按其管理办法开展财政绩效评价工作。

第五条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真实、科学、公正原则。根据国民经济统计管理和财政支出管理现状,确定财政支出绩效目标及标准,保证财政支出绩效目标真实可靠;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对象,确定相应的评价方法,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做到科学、合理;让财政支出的受益对象参与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中,做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客观、公正。

(二)综合绩效评价原则。根据绩效评价对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既要评价其实现的经济效益,也要评价其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还要评价其合法性和合规性。

(三)客观公正和科学规范原则。绩效评价应以国家法律、法规等为基本依据,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绩效评价工作应采用规范的程序和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定量分析为主,同时辅以定性分析。

(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贯穿于事前、事中、事后原则。项目实施单位和部门在申报财政资金以及主管部门在安排财政资金和制定财政支出管理办法时,要有明确的绩效目标;在财政支出过程中,要加强对其实现绩效目标的监管;在财政支出完成后,要对其绩效实现程度进行检查、验收,并将检查、验收结果作为今后安排财政资金和完善财政管理的主要依据之一。

第二章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类别、主体和对象

第六条 本办法中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是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第七条 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由州级财政部门、项目实施主管部门及项目实施单位,对财政项目支出进行评价。

第八条 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由州级财政部门和相关主管部门,对其所属二级和基层预算单位的财政项目支出和基本支出进行评价。

第九条 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由州人民政府授权州级财政部门,对州级一级预算单位的财政项目支出和基本支出进行评价。

第十条 在重点做好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同时,州级财政部门应根据财政状况和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确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重点方向。

第三章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基本方法和评价指标

第十一条 根据不同情况,可以采用下列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财政绩效评价:

(一)比较法。对财政绩效目标与绩效结果进行比较,对同类财政支出在不同时期的绩效结果进行比较,对同类财政支出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间的绩效结果进行比较,对存在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评价其财政支出绩效。

(二)成本效益分析法。针对财政支出的绩效目标,对付出的各种成本和产生的效益进行比较,以成本最小取得最大的效益为优。

(三)最低成本法。对某些公共支出不易计算效益大小时,采取比较多个功能和目的相近的方案,以成本最低者为优。

(四)因素分析法。通过列举分析所有影响财政支出绩效及成本的内外因素,综合分析评价。

(五)专家评价与公众评议法。通过相关领域专家对财政支出绩效进行分析,采取公众问卷及抽样调查,对各项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内容完成情况进行打分,最后综合分析各方面意见进行评价。

第十二条 绩效评价指标分为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共性指标适用于各类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个性指标为针对部门、行业和某些财政支出的特点所确定的相应绩效指标。

第十三条 绩效评价指标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相关性原则。选定的绩效评价指标与其所做的工作和完成的任务有直接的联系。

(二)重要性原则。对绩效评价指标在整个评价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筛选,选择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评价要求的绩效评价指标。

(三)可比性原则。对具有相似目标的工作选定共同的绩效目标,保证绩效结果可以相互比较。

(四)经济性原则。绩效指标选择要考虑现实条件和可操作性,能在合理的成本基础上取得绩效目标数据并进行评价。

第四章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程序

第十四条 州级财政部门应履行好下列职责:

(一)拟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有关政策的规定;

(二)组织制定州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制定州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计划;

(三)审定州级各预算部门和单位财政支出绩效目标;

(四)组织实施州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撰写和提交评价报告。

第十五条 绩效评价准备阶段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州级财政部门确定绩效评价对象并下达绩效评价通知书。通知书的内容应包含绩效评价目的、内容、时间和相关要求等。

(二)对每一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对象,成立由州级财政部门和相应主管部门共同组成的绩效评价工作小组,负责绩效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委托评价机构、审核评价报告等。

(三)收集的相关资料包括项目规范、计划、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项目执行现状等与绩效评价相关的文件资料。对单位财政支出和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还应当收集单位、部门财政资产、资源等基本资料。

(四)根据绩效评价对象特点选择相应的中介机构。以合同或协议形式委托中介机构参与绩效指标体系的制定和绩效考证、撰写绩效评价报告等工作。

第十六条 绩效评价实施阶段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根据绩效评价对象具体情况,拟订绩效评价方案,确定绩效评价工作的组织、目标、主要内容和时间进度等。

(二)对不同的绩效评价对象,要制定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三)要与其项目资金管理相结合,制定和完善其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在其项目资金管理中制定绩效目标、开展绩效检查。

(四)在项目支出完成后,单位和部门要对项目建设、资金支出、绩效实现情况进行自查、自评,并将自评结果报绩效评价工作小组。单位和部门的自评工作要与自身的项目资金管理工作相结合。

(五)在单位和部门自评结果的基础上,由绩效评价工作小组对绩效评价对象组织考评。一是对单位和部门的绩效报告进行审查;二是采取抽查的形式到现场用勘察、询查、复核等方法,对有关情况进行核实,最后将以上2种考评情况综合形成考评结论。

第十七条 撰写和提交绩效评价报告阶段,由绩效评价工作小组根据考评情况,撰写绩效评价分析报告,并将初步评价结果反馈被评价单位和部门,核实相关调整事项。绩效评价报告完成后应报州财政绩效评价领导小组,由州财政绩效评价领导小组对其进行审定。

第十八条 州级一级预算同类财政支出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上(含200万元人民币)的财政项目支出,各部门和单位都应开展自评工作。对于本完成的项目,在项目建设任务完成2个月内,该项目的主管部门和单位应向州财政局提交自评报告。对于跨完成的项目,在每个预算的结束后1个月内,该项目的主管部门和单位要对项目支出进行中期绩效评价,并将自评报告报州财政局。州财政局将视情况对一些自评项目进行抽查和复核。

第五章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第十九条 申报绩效目标。对已经开展了绩效评价并将继续开展绩效评价的财政项目支出,预算单位在预算申报时,必须根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申报的预算支出,提出项目资金使用的绩效目标,由州财政部门对其绩效目标进行审定。

第二十条 各部门和单位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加强和完善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并把绩效考评结果作为调整和优化本部门和单位财政支出方向和结构、合理配置资源的依据。各部门和单位要将整改情况报州级财政部门。

第二十一条 各部门和单位应按期上报财政支出绩效自评报告。不按照规定提交自评报告的,必须提出书面申请,经同意后方可继续安排和拨付同类项目财政资金。如逾期不报送自评报告,视同财政支出绩效目标没有达到,将暂停同类项目财政资金的拨款和安排。

第二十二条 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资金分配的依据之一。各部门应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编制和安排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州级财政部门应对后续资金的拨付和同类项目财政资金的安排向州人民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资金使用效益好的,可以继续支持或加大支持。资金使用效果差的,要责令其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要减少支持或不予支持。

第二十三条 州级财政部门应及时向州人大常委会、州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交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并逐步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信息公开发布制度,在一定范围内公布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体现公共支出的透明度,加强社会对财政资金的监管。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州级各部门应当根据本办法,制定和完善本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细则,并报州级财政部门备案。各县(市)可参照本办法制定当地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办法。

海南省财政厅、海南省林业局关于印发《海南省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篇4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的管理,完善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和票据管理制度,满足行政事业单位在非经营性收费、非行政事业性收费、非政府性基金收费等财务活动中票据管理使用的需要,经研究并多方征求意见,依照中央和省有关票据管理的规定,现下发《云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项统一收据管理暂行办法》,从二00一年七月一日正式启用,省级各单位和各地财政部门请于6月15日前向省财政厅报送领购计划。

请遵照执行。

附件:云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项统一收据管理暂行办法

为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项票据管理,加强财务管理和财政监督,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我省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含社会团体,下同)业务工作中发生往来款项所需的票据,一律使用由云南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云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项统一收据》(以下称“往来款项统一收据”),不得再使用其他票据。

第二条 《往来款项统一收据》用于行政事业单位之间发生的往来款项,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发生的各种代收、代垫款项。

第三条 以下事项不得使用单位《往来款项统一收据》:

1、通过市场取得的经营性、服务性收入;

2、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罚没收入、附加等;

3、预算外资金在部门或系统内上缴分成收入。

第四条 各级财政部门负责管理同级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项统一收据》。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和中央驻昆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项统一收据》领购证和票据的发放工作由省财政厅负责。各地、州、市、县财政局、地税局按属地管理原则,负责本行政辖区行政事业单位的领购证办理和票据发放工作。

省财政部门负责全省《往来款项统一收据》的印制、发放和核销等管理工作。地、州、市财政部门统一向省财政厅领购《往来款项统一收据》,并负责发放给所辖各县、市。

第五条 《往来款项统一收据》由省财政厅指定的印刷企业印制。《往来款项统一收据》套印省财政厅印制章。印章的式样和印色由省财政厅统一制定。

第六条 《往来款项统一收据》由单位凭领购证领购,实行验旧领新、按月使用量限量供应的购票方式。

行政事业单位申领《往来款项项统一收据》领购证的,应由本单位财务人员持法人代码证书、财务专用章、行政介绍信到同级财政部门票据监管中心办理有关手续。申领单位要如实填报《往来款项统一收据》使用申请表,经地方税务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查同意后,予以核发领购证。

第七条 各单位要按规定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项统一收据》的管理,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并由财务部门实行专人、专账、专库(柜)管理,妥善保管,正确使用。

第八条 单位在启用整本《往来款项统一收据》前,应当进行认真检查,如发现有漏页、缺码、重码等质量问题,应及时交同级财政部门处理。

各单位要严格按照财政和税务部门确认的单位往来款项目使用《往来款项统一收据》。开具《往来款项统一收据》时,必须按规定的时限、号码顺序,逐栏、全部联次一次性如实开具,并加盖本单位财务专用章。填写错误的票据加盖作废章,与存根联一并保存。

单位遗失《往来款项统一收据》,应当及时查明原因,报告财政部门。

第九条 每本《往来款项统一收据》使用完毕后,应由使用单位在封面上如实填写使用起止时间、收取金额和收据起止编号,由经手人签章,财务部门审核后连同存根报检联一并妥善保存。单位已使用的《往来款项统一收据》存根,在领购新收据时交同级财政部门审验。

《往来款项统一收据》存根的保存期不得低于5年,保存期满,必须造册登记,报经财政部门查验后方可销毁。

第十条 单位发生机构撤销、改组、合并的,必须及时将尚未用完的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项统一收据》向财政部门缴销或申请更换,不得擅自处理。

第十一条 各级财政和地方税务部门要建立《往来款项统一收据》稽查制度,加强监管工作。在监管中,可以采取查阅、复制、询问等方式与有关的当事方进行调查。单位和有关人员应积极配合各级财政和地方税务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如实反映情况、提供资料。

第十二条 对于以下行为,财政和地方税务部门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票据管理的规定,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未经批准,擅自印制和使用《往来款项统一收据》的;

2、私自刻制、使用和伪造票据监(印)制章的;

3、制贩假《往来款项统一收据》的;

4、未按规定用途使用《往来款项统一收据》的;

5、擅自转借、转让、代开、买卖、销毁、涂改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项统一收据》的;

6、利用《往来款项统一收据》乱收费或乱收取政府性基金的;

7、不按规定接受财政和税务部门的监督管理或不按规定提供有关资料的;

8、管理不善,致使《往来款项统一收据》发生丢失或毁损的;

9、其他违反本办法或相关规定的行为。

第十三条 单位在管理和使用《往来款项统一收据》中,违本办法或相关规定,情节严重或屡纠屡犯的,同级财政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整改,并停止向其发放《往来款项统一收据》。对单位的违规行为,由同级财政部门如实记入该单位领购证中的“违章事实”栏。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一:《云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项统一收据》使用申请表(略)

附件二:《云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项统一收据》封面及内容(略)

海南省财政厅、海南省林业局关于印发《海南省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篇5

关于调整我省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

(云价综合〔2014〕42号)

各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局、人民防空办公室:

为规范我省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收费行为,支持人防工程建设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人民防空工作的决定》(中发〔2001〕9号)、《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建设部印发关于规范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收费的规定的通知》(计价格〔2000〕474号)和《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财政部关于颁发<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管理规定>的通知》(〔2003〕国人防办字第18号)等相关文件精神,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我省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收费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防空地下室建设的原则

防空地下室建设必须坚持以配套建设为主的原则。对按规定需要配套建设防空地下室的,防空地下室建设项目要随民用建筑项目计划一同下达,坚持同步配套建设,不得收费。建设所需资金,纳入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建设费用据实列入建设项目开发成本。

二、防空地下室配建范围

全省范围内经国务院、中央军委确定的国家级人民防空重点城市和经省人民政府、云南省军区确定的省级人民防空重点城市规划区(包括各级各类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开发区、旅游度假区、工业园区、保税区和重要经济目标区)内的新建民用建筑必须依法配建防空地下室。民用建筑是指住宅、旅馆、招待所、商店、大中、专院校教学楼和办公、科研、医疗用房等,不包括工业生产厂房及其配套设施及以外的所有生产性建筑。

三、防空地下室申请易地建设的条件

按照规定应修建防空地下室的民用建筑项目,除国家规定的减免项目外,确因下列地质、地形、施工条件之一限制,不宜修建的,或者规定应建面积小于民用建筑地面首层建筑面积的,经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批准,可以不修建,但必需按照规定缴纳人防易地建设费,由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统一就近易地修建。

(一)采用桩基且桩基承台顶面埋置深度小于3米(或者不足规定的地下室空间净高)的;

(二)按规定指标应建防空地下室的面积只占地面建筑首层的局部,结构和基础处理困难,且很不经济的;

(三)建在流砂、暗河、基岩埋深很浅等地段的项目,因地质条件不适于修建的;

(四)因建设地段房屋或地下管道设施密集,防空地下室不能施工或者难以采取措施保证施工安全的。

四、防空地下室配建标准及易地建设收费标准

依据《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财政部关于颁发<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管理规定>的通知》(〔2003〕国人防办字第18号)、《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等文件规定,新建民用建筑应当按照下列标准修建防空地下室,已按规定同步配建防空地下室的不得收费。确因本文规定的地质、地形、施工条件限制,不宜修建的,或者规定应建面积小于民用建筑地面首层建筑面积的,经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批准,可以不修建,但须按规定缴纳人防易地建设费。

(一)新建10层(含)以上的民用建筑,按照地面首层建筑面积修建6级(含)以上防空地下室。申请易地建设的,按照下列标准征收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

1、国家一类人民防空重点城市按应配建防空地下室面积每平方米2000元征收;

2、国家三类人民防空重点城市按应配建防空地下室面积每平方米1600元征收;

3、省级人民防空重点城市按应配建防空地下室面积每平方米1200征收。

(二)新建除上述

(一)款规定和居民住宅以外的其他民用建筑,地面总建筑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按照地面建筑面积的2-5%修建6级(含)以上防空地下室;

(三)新建除上述

(一)款规定以外的人民防空重点城市的居民住宅楼,按照地面首层建筑面积修建6B级防空地下室;

(四)人民防空重点城市危房翻新住宅项目,按照翻新住宅地面首层建筑面积修建6B级防空地下室。

新建上述

(二)、(三)、(四)款之规定的民用建筑,按下列标准征收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

1、国家一类人民防空重点城市按照地面总建筑面积每平方米30元征收;

2、国家三类人民防空重点城市按照地面总建筑面积每平方米20元征收;

3、省级人民防空重点城市按照地面总建筑面积每平方米10元征收人防易地建设费。

除国家和省规定范围内的国家一类、国家三类人民防空重点城市及省级人民防空重点城市(详见附件)以外,其他地区一律不得收取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

五、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收费减免范围

下列民用建筑项目确因地质、地形、施工条件之一限制不宜修建防空地下室的,需项目业主单位提出易地建设申请,经人防部门批准后,可免予征收人防易地建设费:

(一)新建10层(含)以上的民用建筑,按照地面首层建筑面积修建了防空地下室的,人防部门不得再收取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

(二)由政府规划并享受优惠政策的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棚户区改造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予以免收;

(三)福利院(敬老院、养老院)及为残疾人修建的生活服务设施等民用建筑,予以免收;

(四)校安工程建设项目,予以免收;

(五)因遭受水灾、火灾和其他不可抗拒的灾害造成损坏后按原面积修复的民用建筑,予以免收;

(六)临时民用建筑和不增加面积的危房翻新改造商品住宅项目,予以免收;

(七)在国家或省规定的各类人民防空重点城市规划区内,农民新建、翻建自用住房的,予以免收。

除上述规定及国家规定的减免项目外,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批准减免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

六、人防部门应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一步加强对防空地下室工程配套建设的监督,对确因地质条件等原因需易地建设的项目,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条件和程序审批,同时应提高防空地下室配套建设及易地建设收费政策规定的透明度,使广大建设业主完整准确地把握配套建设的政策要求和易地建设费的前置条件,提高配合人防部门推进防空地下室配套建设的积极性。

七、各级价格、财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防空地下易地建设费的监督检查,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批准减免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对擅自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改变收费资金用途或将减免人防易地建设费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等违反有关规定的行为,要依法进行查处。

八、如遇国家调整人民防空易地建设收费范围和标准,由省财政厅和省物价局按国家有关政策适时调整公布。

九、本通知自发文之日起执行,云计价格〔2002〕635号文件同时废止。

云南省物价局 云南省财政厅

海南省财政厅、海南省林业局关于印发《海南省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篇6

2013年,海南省财政金融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主要指标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完成年初确定的预期经济增长目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地方财政收支情况

(一)全省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2013年,我省加快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步伐,积极推动项目建设,房地产开发保持健康快速发展,带动全省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每月均实现两位数的较快增长,全年全省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480.52亿元,增收71.09亿元,同比增长17.4%,完成年度预算的102.1%,增速比全国平均增幅高4.5个百分点。

1.收入质量继续维持较高水平。2013年,全省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411.59亿元,同比增长17.3%,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85.7%,占比较高,收入质量继续维持较高水平。

2.四大主体税种均保持较快增长。

2013年,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四大主体税种共实现收入257.70亿元,同比增长24.4%。

增值税全年完成收入31.65亿元,增收10.90亿元,同比增长52.5%,占税收收入总量比重为7.7%,对税收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17.9%,拉动税收收入增长

3.1个百分点。增值税的快速增长主要是受“营改增”政策的带动。

营业税依然是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主要来源,全年完成158.95亿元,同比增长20.1%,占税收收入总量比重为38.6%,对税收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43.7%,拉动税收收入增长7.6个百分点。在投资快速增长和商品房交易活跃的带动下,建筑安装业和房地产业营业税分别完成48.33亿元和51.8亿元,分别增长17.6%和62.5%。服务业(商务、居民服务业)营业税完成18.75亿元,同比增长16.1%,交通运输业营业税完成10.08亿元,同比下降26%。

2013年,企业所得税收入55.42亿元,同比增长19.4%,个人所得税收入11.68亿元,同比增长54.0%。企业所得税收入增长较快主要受益于我省投资较快增长、服务业快速发展、商品房交易活跃,企业效益提高,同时我省出台了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税收管理规范,加强了对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所得税管理,使建筑业和第三产业企业所得税增收额大幅增加;同时由于煤价下跌和新增电力企业纳税,使电

力生产企业所得税成倍增长。个人所得税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工薪水平提高及有关部门加强了对资本交易检查。

3.市县域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

2013年,东、中、西部地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完成220.7亿元、2

2.2亿元、79.9亿元,增长16.9%、25.1%、23.6%,占全省比重分别是45.9%、4.6%、16.6%。东部地区收入规模最大但增幅最低,中部地区收入规模最小但增幅最高。东、中、西部地区税收收入增速分别为16.6%、17.8%和23.7%,税收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7.1%、64.5%和76.2%。东部地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质量仍然较高;中部地区收入增幅最高,但主要是受非税收入增长41.1%的带动,税收占比较低。

各市县从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看,均实现两位数增长,琼中、临高、白沙和保亭4个县增幅超过30%;从收入规模看,2013年财政收入20亿以上有三个市县,海口86.7亿、三亚67.5亿、陵水23.4亿;2013年财政收入突破10亿但没超过20亿的市县有8个市县,洋浦区16.9亿、琼海17.8亿、儋州11.6亿、文昌11.9亿、万宁12.4亿、东方10.3亿、澄迈18.5亿、昌江10.2亿;2013年财政收入10亿以下的市县8个市县,五指山3.6亿、屯昌3.7亿、临高

5.5亿、白沙2.5亿、乐东6.9亿、保亭4.3亿、琼中3.1亿、定安5.1亿;三沙市850万元。

(二)基金收入大幅增长。

2013年,全省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440.3亿元,同比增长44.5%,完成年度预算118%。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65.8亿元,增长50.7%的带动。2013年我省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和协议方式出让国有土地共1793.5万公顷,成交价款220.2亿元。此外,全省开展了国有土地出让收入专项清理,共清缴用地单位历年欠缴市县财政资金40.4亿元。

(三)财政支出更加重视民生,均衡性加强。

2013年全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009.15亿元,突破千亿元,同比增长9.8%。

从支出结构看,全省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围绕“五个财政”建设,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和财政改革,保民生、促发展,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2013年,全省民生支出共完成71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9%,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达70.9%。

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6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连续9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拨付2.9亿元,将企业退休职工月人均养老金标准提高至1661元。拨付6.2亿元,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00元。拨付5亿元,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补助提高至不低于125元每月每人。拨付2.1亿元,开展家庭服务业等培训,引导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

2、医疗卫生支出69.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6%。其中,拨付2亿元,支出公立医院和区域医疗中心能力建设。拨付16亿元,将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280元。拨付2亿元,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贴标准从每人每年25元提高到30元,将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从每人每次3元提高到6元。

3、教育支出172.1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拨付14.7亿元,用于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补助贫困寄宿生和民族寄宿生生活费,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计划试点以及学校扩容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等。拨付13.0亿元,提升高校办学能力。拨付3.3亿元,加固重建中小学校校舍。拨付1.2亿元,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创建。拨付0.6亿元,开展思源实验学校优质资源拓展项目。拨付5.1亿元,化解高校2009年以前全部银行贷款。

4、住房保障支出36.6亿元,同比下降17.1%。其中,拨付6.8亿元支持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工4.7万套,建成5.3万套,分配入住5.8万套。拨付4亿元,完成全年2.5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拨付大中型水库移民危房改造资金

3.4亿元,开工建设0.3万户,竣工0.2万户。

5、省级公共财政中“三公经费”4.1亿元,比上年减少1亿元,省级保运转支出比重进一步下降,公用经费占总支出比重从2012年的8.5%下降到6%,全省盘活闲置财政资金约23.6亿元,收回财政专户和结余结转资金9.1亿元用于改善民生。

二、金融运行状况

2013年,海南省银行业贷款增速持续快速增长,存款增速逐步回升,经营利润稳步增长,保险市场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保险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保费收入较快增长,证券市场平稳运行,金融业整体呈现平稳健康的运行态势。

(一)贷款持续快速增长,新增量超过上年。

2013年12月末,海南省本外币(含外资)贷款余额4630.78亿元,同比增长19.1%,全年全省新增贷款734.84亿元,同比多增 40.17亿元,在上年新增较多的基础上再创历史新高。

1、从贷款结构上看,本外币(含外资)中长期贷款占比回落,贷款期限结构趋于好转。2013年12月末,全省本外币(含外资)中长期贷款余额3685.42亿元,同比增长17.5%,比年初增加548.44亿元,占全省新增贷款的74.6%,比去年同期低7.2个百分点;本外币短期贷款余额707.37亿元,同比增长37.3%,比年初增加185.83亿元;票据融资余额39.35亿元,同比下降39.7%,比年初减少25.95亿元。2013年以来,受流动性紧张、市场利率提升以及银监部门核查违规票据空转等因素影响,商业银行普通压缩了票据业务,全省本外币票据融资连续12个月负增长。

2、从贷款类别看,2013年本外币(含外资)中固定资产贷款、经营贷款、个人贷款及透支居贷款余额的前三位。2013年12月末,全省本外币(含外资)中固定资产投资贷款余额2347.12亿元,同比增长34.4%,比年初增加252.97亿元,占全省新增贷款总额的50.7%,为我省2013年项目建设年的各项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经营贷款余额1063.94亿元,同比增长33.1%,比年初增加243.31亿元,占全省新增贷款总额的23.0%;个人贷款及透支余额560.56亿元,同比增长25.2%,比年初增加104.92亿元,占全省新增贷款总额的14.3%。

(二)存款同比大幅增加。

2013年12月末,全省本外币(含外资)存款余额5952.50亿元,同比增长16.5%,比上年同期高3.1个百分点。全年全省存款增加839.88亿元,同比多增240.21亿元,新增量居历史次高(仅低于2010年当年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大量资金流入,当年存款新增1041.60亿元)。其中12月全省存款增加226.24亿元,占全年新增存款的26.9%,同比多增110.85亿元,环比多增149.52亿元,年末冲量特征明显。

各类存款中,个人存款、单位存款、财政性存款分别比年初增加了332.7亿元,421.7亿元、68.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5.1%、16.0%、34.2%,财政性存款同比增长较快。

三、2013年保险、证劵市场情况

2013年全省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72.61亿元,比上年同期同比增长20.47%,增速全国排名第2。

2013年,海南保险市场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保险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保费收入较快增长,财产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31.70亿元,同比增长26.03%;人身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40.91亿元,同比增长16.48%。2013年全省各保险公司赔付支出22.01亿元,同比增长21.12%。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14.52亿元,比上年增长18.55%;人身险赔付金额7.49亿元,同比增长26.44%。

上一篇:红领巾心向党简报下一篇:与一只蝶不期而遇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