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表现

2024-10-10

色彩表现(共12篇)

色彩表现 篇1

在美术史上, 每次新的艺术样式的出现, 或者许多大师诞生的时代, 其背后都伴随着技法和材料的大革新, 也就是新的表现语言的出现。

一、传统绘画语言表现

(一) 壁画

湿壁画是在湿灰泥上用颜料绘制的。要趁湿一次性画完, 等水分蒸发以后, 壁画表面形成一层碳酸钙结晶, 使颜料与底子紧密结合, 并且不完全溶于水, 同时产生壁画特有的光泽。

绘制湿壁画需要非常熟练掌握材料的特性;需要熟练的技巧和简单有效的绘画方式。湿壁画的绘制非常复杂, 对石灰、沙子、墙壁、颜料都有很特殊的要求。所以它是一种受到很多因素制约的技术, 不只是来自其自身还有周边建筑物及景物因素的影响。

(二) 丹培拉

丹培拉是一种乳液, 同时含有油和水。用这种乳液作为绘画媒介的技法, 被称为丹培拉技法。常用的一种即是使用鸡蛋作为乳化剂制作乳液的。

乳液的制作选取鸡蛋黄或者鸡蛋全液。取少量亚麻仁油和上光油, 逐滴滴入蛋黄, 同时不断搅拌, 使其成为发白的稠状乳液, 然后加入一倍水搅拌, 即可得到丹培拉乳液。其中水的分量可以加大, 来绘制非常透明的色彩, 相反比较稠的乳液用来绘制肌理感强的作品。

二、传统画面的新材料表现

随着油画技术的日臻成熟和画家们对材料越来越深的掌握, 新的表现技法开始出现。

各国都出现了代表人物。在荷兰有鲁本斯、伦勃朗, 西班牙有维拉斯贵支, 还有后来的戈雅, 法国有普桑以及后世的达维特、安格尔等人。他们的技法充分发展了油画的材料研究, 使之逐步成熟。从早些时候的透明罩染间接画法发展到了后来的直接画法与间接画法相结合, 流派不可谓不多。

三、水彩语言表现

水彩画是以颜料的透明特性为基础的, 在水彩画中颜料以极薄的涂层画上去。

各种透明画法都以浅色底子为先决条件, 在纯水彩画中, 明亮的颜色都来自于底子。这种底子要尽量洁白还不易变色。

水彩颜料必须用极少量的粘合剂研磨, 同时必须容易和持久地保持可溶于水的状态。干后有一定附着力, 因其牢度较差, 不易反复着色。

生动和新鲜是水彩画的特点, 随意的笔触、鲜艳透明的色彩、自然有趣的水痕都是一幅水彩画吸引人的地方。

四、色粉语言表现

与透明的水彩不同色粉颜料只有表面光泽, 没有透明效果。色粉颜料没有调色液, 因而不会变色, 也不会开裂。但是它的表面很脆弱, 只是松散地依附在底子上。

色粉笔只需要很少的结合剂来固定颜料, 否则颜料不容易从粉笔上分离下来。由于这一特性它对底材的粗糙度有一些要求。

色粉的使用比较随意, 可以重复涂抹, 利用手指或别的工具擦涂, 也可以大面积地涂画。这一特性深受初学者和一些喜欢特殊效果的人们所喜欢。并且适用于迅速捕捉稍纵即逝的色彩效果, 还特别适用于草图的构思。

五、印象派语言表现

当绘画发展到印象派的时候, 直接画法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印象派画家多在外光下即景写生, 为了适应这种写生的需要, 画家们多采用吸收性的画布底子, 溶剂多采用速干的松节油等挥发性油脂, 颜料也多采用不透明色多层覆盖, 易于厚涂得方头硬豪画笔也取代了尖头软豪笔。这时期工厂化制作的颜料大行其道, 各种合成类颜色的发明为印象派画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画家们不必再去研究和制作各种类型的颜料, 所以对各种颜料的习性和特点都不了解, 经常导致色层脱落, 变色。绘画技法在此虽然得到了空前的自由, 但是传统色彩表现语言逐渐被大多数画家们所淡忘。

六、20世纪后的多元化表现

20世纪到来以后, 追求新奇的东西成为一种社会风气。画家们开始对各种绘画表现语言进行尝试和试验。有些重新发掘古代的技法来表现现代新奇的内容, 还有的勇于尝试各种新材料来丰富自己的绘画语言。

现代艺术的创作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 结构主义与立体派, 工业技术革新与未来派, 机械制造形式与达达派绘画, 弗洛伊德的学说与超现实主义, 还有以理性手法表达非理性的抽象表现主义, 等等, 都是科学和艺术联手的结果。人们把艺术创作看成是一种有规律可循的造物过程,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这种现代思潮发展很迅猛。那时, 许多艺术家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业与材料试验, 各种以前从没有过的技术和材料进入艺术领域并大行其道。

摘要:通过对古典绘画、印象派绘画, 以及现代诸流派的材料与技法进行研究, 了解色彩的继承和发展轨迹, 领悟其精神内涵, 增强创新和审美意识, 并能运用不同的材质和技法进行绘画创作, 强化和丰富自己的创作能力。

关键词:绘画语言,湿壁画,丹培拉,色粉,多元化表现

参考文献

[1]修·昂纳, 约翰弗莱明.世界艺术史[M].海口:南方出版社, 2002.

[2]姚尔畅.绘画颜料与色彩指南[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

色彩表现 篇2

教学目标

1、内容标准

本课教材内容由五个部分组成:色彩表现的多样性、材料选择的丰富性、表现形式技法的求新性、装饰画的设计与制作、实践与体验------剪贴装饰画的制作。

2、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了解绘画的色彩知识,启发学生对绘画的艺术境界和情趣的体味和追求;主要进行色彩的剪贴装饰画的练习,调动学生的进行色彩的表现和技法探索的勇气和积极性,培养创造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3、过程与方法

课前预习,准备材料,课堂教师示范,学生动手实践,学生作品欣赏与讲评,教师总结。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精神、实践能力都能够提高。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关于装饰画的设计与制作的知识,特别是装饰性色彩的设计、配置和运用方面的知识要和学生讲解到位。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在具体作品制作中运用好色彩,如何做到色彩的整体和谐和色彩的大胆奔放。授课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色彩画的有关知识,什么是三原色、什么叫色彩的情感? 知识要点

色彩绘画表现的多样性与材料的丰富性,色彩画在绘画史上的地位与作用等

疑难辩析 要让学生多找些不同的材料来进行色彩尝试,告诉学生色彩并不是局限于颜料才能画画,色彩是有很多的形式和表现的;在剪贴的过程中要遵循色彩的整体协调,鼓励大胆尝试和创意。学法指导

1、了解必要的色彩理论知识,并要求学生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运用色彩知识,如穿衣的色彩搭配,房间的色彩布置等等

2、剪贴画制作之前一定要多收集不同的材料,(如有色纸、花布头、树叶等)那样就可以多进行一些创作的尝试和练习,从而能够更好的理解色彩。

典型例析

见课本P79页装饰画《秋》的设计与制作过程,让学生从中了解并能学会色彩装饰画的制作过程(1选材与立意2设计与构图3勾画正槁4确定色彩关系5深入刻画 调整完成)为下面的剪贴画打好基础。基础练习

剪贴装饰画的选材和制作,过程参考课本地80页,(教师课堂示范整个制作过程)学生进行立意创作。能力提高

色彩表现 篇3

[关键词]色调 色彩表达 色彩的张力 感性认识 理性控制

[作者简介]贾枫(1969- ),男,辽宁辽阳人,襄樊学院美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美术教学与研究。(湖北 襄樊 441000)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3-0112-02

一、色调的统一

有的学生能将素描画得很结实,但色彩却表现不出来,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将学生自身的素描能力和色彩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造型中讲素描和色彩的关系,这两者不是因果关系,但又是紧密关联的。如果除去色彩感觉的天赋,我们讲理性的控制,那么正确的素描观念至少可以避免过分地关注色度的变化,而去辩识体面之间冷暖色相不断转换的关系,即将体面之间的深浅色度变化转换为体面之间的冷暖色相变化。有了素描对造型体积的认识,就有了色彩涂抹的范围和位置。这时更多的只是考虑整体的色调,实体与虚空的基本关系,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相互作用的空间色彩关系以及复杂的微差层次,力求色彩运动起来形成一个相互照应的色彩关系。

色调的确定是由作品的精神内涵及画家的审美倾向所决定的,它是一种感觉上的追求。比如在色彩关系中要将一块黄色反映出来,只要将它调整到使人觉得它是黄色就行,也许将它从关系中剥离出来再看,它根本就不是一块黄色,如果脱离相互的关系局部而孤立地去看这块黄色,它肯定就不入调了。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但需要有感觉,也就是说这里面有对固有色的认识,有调整的能力。在教学中笔者主张睁大眼睛去看,不用聚焦,用眼睛的余光去感受整个空间,特别是去感受那些敏感的固有色,从而获得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存在的色彩关系。调整是主动的行为,面对一个空间要做大量的取舍,提高或降低色彩的纯度要反复地比较,直至有一个明确的有色彩秩序的主观色调。

当然,色调的统一还涉及面积的问题,如果一幅画中占大面积影响的主色调的色彩固定下来了,即使局部有小块的与主色调形成反差很大的颜色也不会影响主色调,而且往往还需要有一些局部的非常饱和的色彩来引导整个色彩关系的发展。

画面和谐的表现方法是复杂多样的,不一定将所有色彩都统一在一个明显的色调中,主要是在色彩构成上做到和谐,做到完整。有时候几种反差很大的色彩摆在画面上,也能做到和谐。它们通过面积上的色彩的微妙调整、相互对比补充、虚实呼应等手段的处理,在画面上也能获得均衡和协调。

二、色彩的张力

有的学生偏爱使用饱和度高的色彩想去获得一种色彩的张力,然而画面上却总是给人一种无力的感觉,这实际上就是一个色彩张力的问题。从色彩的物理性来解释,饱和度涉及的是一种色彩的纯度,是由一种单一的光波波长产生出来的,由这种单一的波长产生出来的色彩,最接近光谱上的那种饱和色。当波长不同的各种颜色混合在一起时,所产生出的波形也就相对复杂起来,而与这种复杂的波形相对应的色彩,就是一种看上去比较阴暗的颜色。某种色彩的饱和度,还因这种色彩亮度的不同而不同。当这种色彩达到最亮和最暗的时候,它看上去无异于纯白和纯黑;而当这一色彩的亮度值位于中等时,就能看到它在同样的亮度下,由最高饱和状态向灰色过渡的等级序列。也就是说,调色时颜色越单一饱和度越高,反之饱和度就低。一幅画的色彩张力是依靠色彩的整体性来获得的,而不是单纯靠颜色的纯度和亮度来解决的。它可以是丰富而复杂的,也可以是单纯而简练的;可以是强烈饱和的,也可以是委婉柔和的,重要的是和谐。

笔者常常让学生试着将作品处理得很虚很淡,然后在虚和淡的基础上,对色彩的层次和色相的对比再做一些减法,力求将色彩的体验推到艺术表现的极限。由于主观的制约,这样做使得色彩展开极为有限,到了视觉难以承受的地步,确实很难画,更多的是依靠色彩构成的严谨,但画进去触及秩序的本质就能找到一种和谐,和谐就是一种内在的贯通的气,有气才有张力可言。如果似是而非,半调子不敢走进去,达不到在极端的关系表达中形成气的贯通,就不可能获得整体的力量。

当然,这种虚的处理是相对于实而言的,本质上其实也是实。虚是一种容易被忽视的存在,当艺术家发现了它的存在,并加上创造性的体验,就为拓宽视觉、感受自然本质提供了可能性。虚同样能够体现与表达意图的高度和谐,而且更为闪光。试想一种视觉上的不确定性,但又非常整体,无声无息地迎面而来,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色彩的张力还包含着色彩的硬度因素。体现色彩的硬度,笔者觉得应当将补色关系做得略微生硬一点,显得直接和单纯一些。

三、色彩风景写生

笔者认为应当多让学生出去进行风景写生,因为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个斑斓缤纷的色彩世界,长期滋养在自然的光色中会使学生观察的双眼变得更加敏锐。捕捉色彩变化来自敏锐的观察与整体的比较,悉心的感受才能获得用语言无法表述的色彩关系。但这一切又必须是在有意识的控制下进行,客观物象的色彩关系仅仅是我们的参考。只有对自然物象进行选择取舍,才能更好地组成表达我们想要的更加完美的形式和色彩关系。被动的照抄会使我们离绘画和艺术越来越远,主动的表现才是寻求艺术表现与心灵沟通的途径。

面对不同的自然风景,感受一年四季朝朝暮暮的不同变化时,自己的情绪也会因之不同,使画面上的色彩和色调随之而变化。夏天的郊外满眼绿色,受光背光各有不同,那么多的绿色,那么多的变化,让人无从下手,这个时候画面的色彩归纳和主动的控制就摆在面前,每一笔色彩在画面上挤压和碰撞,又互为一体,物象的不同质地、不同的生长组合和态势,变成了不同的用笔和色彩,给画面注入了新的生命。而在秋天中午苍白的阳光之中,一切都已失去了它的纯度,成为含灰色为主的景色,在黑白对比之余,透着明晰的色彩倾向,学生好像要把所有的色彩都输入画中,却又感觉到眼前仍有许多与情理不相容的“音符”,这个时候让学生环顾四周去搜寻那些能够强化感受的替代色彩进入画面,才能使色彩倾向单纯和明确,使情感表达得更加透彻。

在写生的过程中,尤其是刚刚开始画风景的时候,笔者一直是按上面所说的内容来严格要求学生的,时时提醒学生不要被动,不要跟着自然跑,当这种意识慢慢地变成一种习惯时,学生的作业反而灵动起来,画面也变得更加耐看。

四、色彩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控制

在课堂上,每个学生的色彩感觉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的色彩感觉直接关系到作业的色彩表现力。色彩感觉不太好的学生,可以通过技术上的完善、理性的控制使色彩合乎关系。这大多表现在色调的控制上,或者控制好最大面积色块之间的相互关系,依靠塑造的能力,也能创作出好的作业。但就色彩而言,少有灵光闪现,因为色彩感觉对一个绘画的人来说非常重要,它更多的是体现画者的一种天赋。这种与生俱来的敏感力出其不意的表现常常精彩得使人惊叹不已,难以模仿,其中道理似乎讲不清楚,但内在规律一定存在。梵·高就是这样一个天才,看他的作品,你会感觉色相在不断地转换,自由自在,丰富而又协调,常常让人有神游之感。

如何使用色彩来表达,看看印象派画家的画,应该会有所认识。印象派的绘画是色彩的写实绘画,他们表现了自然色彩的本质真实性,将色彩运用发挥到极致,印象派的画看似消解了自然的形状、色度,而实际上它们统统被融入其中。而古典主义绘画的色彩表现则是建立在可靠的素描关系上,色彩更多的是在色度上变换,用固有色的深浅层次表现,冷暖的倾向是一种概念化的关系。透明与半透明的多层画法能够获得一些丰富的微妙层次,但是缺乏真实,尤其在暗部。从根本上讲,古典绘画的色彩作为语言是缺乏感染力的。

以上虽然是老生常谈,但若不是教学中亲身体验过,就总不觉得有那么重要。教与学本来就是紧密相连的,就像艺术上的一切问题一样,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

[参考文献]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色彩表现 篇4

一、非理性的色彩表达

德国美学家利普斯认为人天生就具有审美的本能,这是一种非理性的本能。这种本能能够把现实物象中的纯粹的美抽离出来。审美主体对于审美对象产生快感是由于主体感情的灌注[1]。美学家沃林格则在利普斯的基础上将其理论做进一步发展,他认为主观情感高于客观观察,艺术家创作的过程是将主观对客观的看法进行物化。虽然色彩本身不具有任何的情感和意义,但是由于每一位艺术家的经历与个性不同,所运用的色彩便会传达出不同的艺术感受与主观情感。德国表现主义的色彩不再是为了表现形体空间感,再现客观世界而存在的,它和形体在整个作品中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甚至有时色彩的地位更加的突出。色彩成为心灵与情感表达的窗口。以桥社画家凯尔希纳的作品为例,在1911年至1915年间他创作了一系列的街景作品。这些作品人物形态颓废,色彩充满了不协调感,暗示了一次世界大战前都市生活中的重重危机,带有浓厚的直觉心理因素。在1913年创作的《柏林街景》中,他采用了富有情绪感的,带有尖锐角度的线条来描绘人物,没有过度关注人物造型的表达而重视精神的突出。处在画面中心的男性深蓝色的衣服与道路上的暖红色之间无论在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上都产生了强烈的对比。画面左边最前端的女性人物、头发被处理成红色,身上的紫色衣裙将道路背景的粉红色和深红区分开来。画面最亮的白色衣领与帽子的羽毛构成了接近菱形的形状,锐利的下脚几乎要将深紫色衣裙从中分裂开来,对比十分强烈。在凯尔希纳眼中世界是孤独和令人恐慌的,对生命的不安与犹疑也充斥了他的其他作品。在作品《市场和红塔》中,空无一人的街道到处弥漫着死一般的寂静,黑色塔楼的尖顶造型和几乎要斜刺冲出画面的动势让观者形成了一种莫名的紧张,两道橘色的如牛角般造型的路面与黑色尖塔形成相互冲突,没有任何和谐的美感可言,这让艺术家的心理冲突达到了高潮,同时背景蓝灰色的天空和浅色的云朵也制造出一种幽闭和压抑的视觉效果,让人在心理和情感上更加容易产生共鸣[1]。

二、装饰化的色彩并置

表现主义的画家都在考虑如何处理在平面上的绘画空间。他们的色彩常带有一种平面化的装饰化的效果。他们采用大面积高纯度的颜色,制造平面效果,打破纵深空间。罗特卢夫是除诺尔德以外用色最大胆的画家,他的作品《自画像》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这幅作品中他身着高领绿色上衣,黑边眼镜,八字胡须,背景被处理成几块抽象的颜色,仿佛紫色的帘子有一个黄色的洞口,色彩并置对比鲜明夸张,色彩之间不和谐使得两种颜色相互激荡,带有一种抽象的结构。这体现了画家鲜明的性格特征。[2]在诺尔德的《最后的晚餐》中,人物平面性的布局突出了基督的形象人物被塞在一个立体感被消解了的空间内,他们长袍的红色、面部的黄绿色像火炬一样从背景的阴影里向外闪着光芒。平面化的色彩很好地传达了他绘画中特有的宗教意味,而康定斯基则更进一步,作品中已经逐渐消解了具体的物象,走进纯粹的平面空间。总体来说,表现主义画家首先拒绝和消解作品的立体感,然后再制造平面化色彩并置的艺术效果。

三、充满联想的色彩象征

色彩能够使人产生一系列的具象与抽象的联想,对色彩的联想可以逐渐发展成为对事物的象征。象征从本质上以直觉的、意会的方式来表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带有观念象征意义的感性形象。从形式上讲,它抹杀了事物本身某些特性,但是却概括出一种精神含义,成为一种人生感触的表达。青骑士社们的艺术家重视色彩象征性的探索,他们对原始艺术和民间艺术以及儿童艺术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画家马尔克的作品在色彩的象征性上最具特色,呈现出一种精神上的重要含义,表现出画家对精神世界的一种肯定。这种对于精神力量的表现是通过与色彩的结合完成的。他希望用象征性的色彩效果表现大自然内在的精神力量, 而不是一味逼真的去模仿客观对象的外貌。与凯尔希纳作品中体现的激进与夸张不同,马尔克的作品带有些许的浪漫主义气质。他认为只有从现实生活的幻想中解放出来才是艺术的精神所在,艺术的目的在于融化人们的情感,表现出不朽的生命力。动物生命的纯洁性带给他创作的灵感,他要在色彩的交织中体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来。他对于动物的描绘,忽略了造型的主题,通过色彩寻求表现意志,带有宗教信仰般的虔诚,企图在大自然骗人的幻觉之外,找到客观的和精神的现实,把绘画引向对世界更深层次的理解。作品《黄母牛》没有强调对象具体的外表特征,大面积高明度的黄色居于画面中心,基本成为倾斜的四边形,带有强烈的动感,黄色本身所象征的具有太阳般力量的情感加强了对其旺盛的生命力描绘。黄色与橙色之间的细微过渡则更体现出主体物激烈的动感。揭示对象中蕴含的巨大力量[3]。而在作品《蓝色的马》中色彩基调深沉而冷静,圆滑起伏的曲线充斥整个画面。蓝色象征着永恒和真理,几匹变形的马匹如同层层涌动的云团周围带有黄色、红色、墨绿色的衬托,上方形似山峰的地方呈现一片红色,显出些许燥热,冷色调的马匹就这样被笼罩在不协调的色彩对比中间,产生了更为鲜活的视觉效果。画家在想表达出对生命本真的一种诉求的同时也使得画面带有一种深奥莫测的神秘感。

四、音乐与色彩的联觉

青骑士的画家们认为色彩中带有音乐的特色,诺尔德曾写过:“动物的苦难和惊恐的喊叫,永远跟在画家的耳边,很早就深化为色彩,在刺眼的黄色里喊叫,在深紫色的调子里夜袅的惨嚎。梦不是象音调,音调象色彩,色彩像乐曲吗?我爱色彩的音乐!……一个色彩规定着另一色彩,完全协和着情调,并且不思虑地摸索前进,顺着调色板上全部灿烂的色彩系列,在纯洁的倾倒感官和物象的快乐中……。诺尔德的作品中色彩浓厚,高纯度色常与黑色并置,对比强烈,有种光线闪烁的韵律感。康定斯基追求绘画中音乐性的体现,通过颜色的挤压并置,产生伸缩感和强弱音,他用色彩在画面上演奏着音乐。他甚至借音乐标题的方法把自己的作品的名称定为抒情”,“即兴”、“构图”,以此来提示自己的潜在意图。绘画不再是自然物的再现,而是通过色彩、线条的组合,产生运动与空间,从而传达艺术家的感情意识。

色彩因光产生,同时也是人类感受的结果。德国表现主义的色彩观对于传统的艺术和谐论是一种反叛,通过研究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色彩对拓宽艺术的审美领域,把握西方油画语言的本质和精髓,指导具体的绘画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样我们才能够创作出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的中国当代油画,形成带有“中国特色”的表现主义艺术形式。

参考文献

[1]邵晶坤著.光和色的美感表现[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1.

[2]王传品.浅析西方绘画中的表现论[J].美术, 2002, 32 (9) .

绘画艺术中色彩表现的意义论文 篇5

摘要:印象派作为欧洲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画派,先后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印象派所体现的独特绘画理念和形式,对艺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仍具有研究价值。文章首先对绘画中色彩表现的形式进行了分析,对其所表现出来的美学特点进行概括,从而明确了色彩在绘画中所表现出来的美学属性,并对其审美价值进行提炼。

关键词:印象派;审美价值;色彩表现

一、色彩表现形式的特点

形式在西方美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李斯托威尔在《近代美学史评述》中曾经说过:“只要对美学的历史稍微的瞥一下,就可以充分了解形式论所表现出的重要地位……形式一直处于最为显著的地位。”日内瓦学派的重要代表让鲁塞也曾经说过:“如果说存在一个相关的概念能够引起矛盾或者是分歧,这个因素必定是形式这个典型的概念因素。”因此,对于色彩形式的分析是对色彩表现出的审美价值进行探析的基础。在绘画艺术形式中,色彩的运用具有非常久远的历史。古老的洞窟绘画就对色彩进行了大量的使用,虽然只有黑色、棕色、赭石等单一的色彩,但是仍然能够营造出原始、质朴的艺术效果。物理学家牛顿运用三棱镜实验从太阳光中分解出不同的颜色,发现了具有可循性的光谱。米歇尔尤金谢弗勒尔的《色彩的协调和对比规律》,在牛顿的基础上从心理学方面说明了色彩之间的对比带给人的不同心理效果(如冷暖对比、色度对比、明暗对比等)。

二、色彩在绘画艺术中的体现

色彩在绘画艺术中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的洞窟壁画中,从这些人类早期的壁画、洞顶画艺术中可以看出,其所运用的色彩主要来自于自然界。如,黑色来自于炭火烧尽之后留下的残渣,红色通常为动物的血液,所呈现的色彩比较单一,大多运用平涂的形式记录,同时也成为人们战胜自然、征服自然的印证,彰显出人类与生俱来的生存本能和走向文明的精神力量。古希腊绘画中对色彩的运用表现单纯,具有非常明显的符号化倾向与较强的装饰效果。古希腊绘画对色彩的运用趋向于理性的特质,绘画线条轮廓的表现虽然较之古埃及绘画有所突破,但是在色彩方面仍然表现出比较简练的风格。在绘画作品中,区域单色化的艺术表现特征比较明显。古希腊画家阿佩莱斯通常运用黑色、红色、白色、黄色这四种颜色作画,不是因为没有更多的色彩可供使用,而是阿佩莱斯追求比较简洁的绘画风格所致。中世纪以后,绘画中色彩的运用逐渐被重视起来,人们开始运用不同的色彩形式进行艺术表现,在色彩表现方面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三、色彩在绘画艺术中所具有的审美价值

随着绘画艺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绘画中色彩所表现出来的装饰性特点逐渐削弱,但是对于印象派画家而言,色彩的装饰性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印象派绘画家的观念中,色彩所具有的.装饰性效果并不仅仅依附于造型,而是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这对后来的后印象派、野兽派和维也纳分离派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代画派的色彩使用都在不同程度上借鉴了印象派的色彩理论,并融入了东方绘画的特点,从而创造出极具特色的造型、色彩组合形式。色彩的运用在获得画家重视的同时,也成为彰显绘画者思想、情感、意识的有力的媒介载体。运用色彩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象征性的主观表达,使油画中色彩的象征性表现变得突出。现代绘画的色彩运用,色彩不只是用于对客观事物的表现方面,更扩展到对绘画者抽象经验和思想观念的表现方面,绘画者通过对画面色彩的协调搭配,对自身的思想、情感进行表达,给人以不同的审美体验。

结语

在绘画艺术的历史发展中,色彩的表现如同音乐艺术中跳跃的音符一般,成为绘画艺术中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作为人类对世界进行认识的重要媒介,色彩被赋予了社会经验和画家自身情感经验的双重载体特征,其独有的表达特点和艺术魅力成为众多画家为之着迷的重要原因。探究色彩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马立华.西方绘画色彩的发展与演变.艺术百家,(5).

[2]王丽梅.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色彩观.文艺研究,2007(1).

色彩表现 篇6

关键词设计色彩理性变换传导性训练感性表现

设计色彩,是基于色彩的变化原理和人对色彩的感觉。有目的地表达或表现一定的既定“内容”。以色彩这一特定的“语言”。求得物的内涵与人的情感上的“沟通”。所以,设计色彩的教学,是基于色彩的理性变换,强化于感性表现的传导性训练。

一、理性变换中的感性作用

光是色彩之母。不同光束的投射和光的变化作用,带来了千变万化的色彩现象。同样,由于自然界光束变化和投射的规律。各项物质的色彩也以可循的规律展现出种种理性变化现象。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光束序列,色相环上的邻近色、对比色等的相加变化,以纯色等份相加任何一色的渐变推移变化,围绕着各种色彩的色相、纯度、明度的渐变推移性等份变化等,都是从理性的角度分析出的色彩变换现象。根据这种理性分析,能科学地推导出色彩的变换原理,提供一个系统的色彩变换体系。所以可先作一张纯色加黑、加白,加灰,及补色互混的基本练习,使之增加理性变换上的感性认识。然而。纯理性的变换性练习易忽略色彩的感性应变作用,色彩变换中的感性作用应随理性的变换而得到相应的训练和提高。根据理性变换中的色彩虽以规律性排比,但变换出的感性作用就难能用这同一规律来解释,这也是色彩变换中感性作用的最大特色。

因此,在学习色彩之变换原理的同时,需配合感性课题作练习,通过对色彩变换的整体关系中感性作用的把握,从实处真正领悟出色彩的理性变换原理。色彩变换虽然具有内在规律,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已总结出条条理性法则。但人的感性的不定和设计特性的发展,都将预示着色彩新感性的出现。所以在设计色彩的学习中多结合些感性选题作练习,注重于色彩定理关系中的感性作用的培养,并能训练出灵活的设计思路。

二、设计的目的在于感性的满足

达到感性的满足,是设计的根本目的之一。设计色彩中的感性满足,指的是色彩性格的综合感性。针对设计的感性作用,通常并不需要将色彩按比重相加调和成一种均衡色彩关系。用得最多的是以个性色块间的拼接组合。形成对比、调和比重上的综合感应,从而求得目的性的纯感性满足。

要达到上述表现力。可以先从空间混合的练习中掌握色彩的综合感性。这种训练可以任选一张色彩关系比较好的人物照片,将画面中调和好的色彩进行分解,分解出冷暖、明暗的相加色彩。然后将这些色彩按网格并置,体块、色彩比较细腻的部位可以将大网格分成小网格,通过这种视距和视觉作用上的混合,能用直接明了的并置手法达到总体画面的感性满足。在达到上述由具象延伸的表现力的基础上,接着结合具体商业性实物进行无文字的色彩命题训练。如酸、甜、香、辣罐头贴的色彩设计,要从自然界物性色彩作用的关系上归纳、总结色彩性格,从色性表现上尽力追求总体感性中的高度满足。即达到:酸,甜、香、辣的感性都非常够“味”。这些罐头贴虽然没有任何文字,但都会从色彩的综合感性中领受到物的感性。

上述二种感性表现练习,是围绕目的性的理性变换性训练,同时又是为目的性而追求感性的高度满足的强化性表现。从直观上讲,它更重于目的性的感性表现效果。

三、从原理到具体形式化训练

根据色彩变化原理。结合具体物品品性作形式化训练,能更好地将色彩表现的原理直接运用于物品品性,以物品品性为表现力的追寻中心,求得色彩的最佳物性效果。如科技、文学、卫生、艺术期刊的封面色彩练习,它们都运用着不同的色彩构成原理,艺术期刊多运用高纯度、强对比的原理。科技期刊多运用近似色中性调和的原理,文学期刊多运用中性彩度、明度的类似调和原理,凡此种种,都能运用色彩构成的种种原理将各种期刊特性表现得更加够“力”。当然,不仅限于这几种类型的期刊,其它期刊或产品包装,广告等都可作为形式化训练的选题。在训练中,一是要分析物品的最大特性,二是要弄清用什么色彩构成原理去表现最为恰当,三是要分析研究根据色彩变化原理所构成的总的色彩关系及色彩性格的表现力,四是要追求具体色彩的表现力与具体品性的最高统一效果。

将种种色彩变化原理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形式化的训练,能更加具体、直接地将思路一步步引入设计轨道,从直接投入设计活动中提高色彩原理的思辨力,并从中深刻地认识和掌握色彩在各项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及表达技巧。所以,从这方面投入训练,对培养设计感觉、技巧,能力来讲,会更加容易人手,收获也会更大。

四、掌握“色彩语言”

色彩以自身的变化规律作用于人,在人的感应中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定性原理。在人类社会中,色彩已作为一种交往、传媒的特殊“语言”,在生活、工作中发挥着种种特殊作用。因而,透过色彩的组合意义、表现力的系统理解,视它为“色彩语言”来掌握和运用。由明度、纯度、色相决定的色彩面貌会给人不同感性,在常规和非常条件下,它都作用于人产生种种特定感受。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要善于学习他人对色彩的经验性总结,要做一个对色彩敏感的有心人,通过日积月累,就能掌握到丰富且富于变化的色性。

表现力是色彩设计的最终目的。用任何一组或一块色彩去表现物品品质特性,往往都会出现左右偏差,这就需要从他人或自己的经验积累中加以总结。在具体表现中多作比较。这如同懂得运用恰当的词句去描写一件动人事物一样。所以在具体表现中,在明度、纯度、色相、面积、冷暖的大的差别和小的微弱变化上多排比,对比、温和、中性调和、深透感等种种组合意义的追求,都要力图表现得恰到好处。

结语

如何提高色彩的表现能力 篇7

美术高考班的学生进校后, 开始在色彩方面的学习, 特别是进行实物写生时, 便遇到许多的问题和困难。作为专业院校的学生, 不但应有扎实的素描造型能力, 还需在色彩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提高色彩的综合表现能力, 需从色彩的写生方面进行突破。高中生在整个高中学习过程中, 主要通过短平快的方式集中训练, 这样往往在知识理论的构建、色彩技巧的熟悉和把握, 并未建立一个完备的体系。在色彩训练中常常是通过临摹色彩, 背画色彩而应对专业考试, 表面看来, 分数还不低, 入校后如果老师过高估计学生的色彩能力就会出现偏差, 如果老师未进行系统的色彩训练, 必然会造成在色彩的感知、表现和应用方面都很差, 会严重的影响学生未来的专业成长, 并使其难于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自身专业的生存需要。如何在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方法, 提高色彩的表现能力, 单纯使用临摹是远远不够的, 而这些能力的获得最终必须通过写生这一手段来达到。

二、策略

如何从写生色彩中提高自己的色彩能力并获得突破呢?

首先, 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色彩在整个美术活动中的重要性, 明白色彩在自身专业成长方面无可替代的作用, 不管是何种美术专业方向, 色彩总能为这个专业方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并使自己更有成长的潜力。直接写生, 能让我们系统的训练我们的色彩感知、判断, 也让色彩表现得到充分的锻炼, 回避写生, 将使自己的色彩感知、理解、创造等潜能变得弱化。故此, 我们要高度重视写生。

其次, 在学习色彩过程中必然有许多的艰难和困苦, 需要充分调动自身的意志力, 需要在画面中倾注饱满的情感, 这样更有助于发现对象中的闪光点。当表现中出现了来自画面感受、技法等困难的时候, 他便能推动自己调整情绪, 调动潜能, 挖掘对象的情趣和对象的精神。集聚内能, 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促进写生训练的顺利发展。

然后, 需进行卓有成效的色彩训练, 特别是通过色彩的大量写生, 来获得系统的色彩能力。我们可以从色彩理论、色彩感受和观察、色彩思考、色彩的塑造、色彩表现、色彩的创新方面进行训练。

学习系统的色彩理论知识, 才能更有效的指导自身的色彩实践活动。色彩是什么?对于大自然的这一恩赐, 我们必须知晓其中的规律和奥秘, 诸如色彩怎么产生?怎么分类?怎么调配?它的规律和光色原理, 色调和对比, 如何利用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情感等等, 我们都要进行悉数的理解并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

色彩的感受和观察, 我们要仔细、专注的选择对象, 不同形象我们需要感受到不同的气息, 如古老的木屋, 破旧, 沉寂, 历史, 它和现在的建筑, 高端大气的现代建筑是有区别的, 我们需从光线、角度和时间上去感知不同的色彩。我们不可以把色彩概念化而忽视其个性化的区别, 避免千篇一律。比如画风景, 我们需将不同时间 (早、中、晚) , 不同的地域 (高原、丘陵、河流、山川) , 不同的光线 (阳光、阴天) , 不同的季节 (春、夏、秋、冬) , 以及个人在特定时刻的情感体念, 在比较中找到差别, 寻找到不同的感受, 获得不一样的结果, 我们要在观察中找出对象不一样的东西。

色彩思考。这需我们全面的考虑画什么, 站在什么样的角度表现什么样的情感, 让对象承担什么样的表现意识。怎么画, 对构成画面的内容、形式、光色原理以及表现方法、手段, 借助怎样的顺序和过程达到什么样的结果, 全面思考。做到动笔前胸有成竹。

色彩塑造。我们往往在画大稿之前, 需进行画小色稿, 我们可以先小后大, 先整体后局部, 先快后慢, 快速的画出对象给我们呈现的光色和印象, 我们可以一景多稿, 捕捉色彩万千的变化, 来提高我们的认识和辨析色彩的能力, 最后多稿选一进行深入展现。有时, 借用一下现代工具, 诸如照相机, 我们可以先写生, 再用照相机拍对象, 拍画面进行对比来提高色彩的分析能力, 验证我们的判断能力, 但切不可用照相机完全来取代实物写生的训练。直面对象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实在的形象、丰富的色彩、生动的气息, 激发表现力。在对象塑造方面, 我们既可以采用单一笔法训练, 也可以一物多种笔法尝试。时常采用多种手段来避免长久单一的习惯性表现。对形象塑造中如何用笔、如何找色来表现空间、体积、肌理进行努力探索。进行反常规、反定势的思考和探究, 即便重复的画也要不重复的思考, 还需单点突破多点并举, 常规方法和特殊技法并重, 我们是从整体画到局部, 还是从局部逐渐推开, 我们都需要在写生中加以思考并付诸实际行动, 让我们获得表现塑造的能力。

色彩表现。我们不能只是机械的再造色彩, 要让色彩承载更多的内涵, 我们需让对象除了符合色彩原理, 更符合我们的情感和意志的体现。我们通过客观的色彩表现来提高判断和鉴赏能力。积极挖掘潜藏的巨大的魅力。经过积累经验和反复思考借助情感内化产生的色彩印象和重组, 以获得不凡的色彩理解。随着写生色彩能力的逐渐提高, 我们对色彩的理解必将向更高层次方面去体会思考, 为创造性的表现色彩作准备。

有时进行创造性的表现训练是必要的, 以色彩创造为目的色彩写生活动更让我们知道需要什么, 促使我们画好色彩。

色彩的再现与主观表现 篇8

在传统绘画中的色彩注重对象固有色具体、写实的描绘。这种绘画作品中艺术家意在再现客观物象的色彩, 侧重于对象固有色的复制, 在这种观念下创作出来的绘画色彩形式被称为再现性色彩。掌握色彩再现能力是写实绘画最基础、最重要的一步, 它直接影响到是否能掌握色彩表现形式或更强有力的语言内涵。色彩表达从客观真实描绘转向主观真实表现。由根据光描绘自然物象发展到表现纯粹的色感,由对自然色作精致的客观的描绘,转向主观的表现,色彩作为一种语言符号,越来越具有独立性特征。在这种色彩观念下创作的绘画色彩形式被称为表现性绘画色彩。表现性色彩语言有着一定的象征性、情感性、个性。画面色彩被画家的个性、创作意图所左右, 画家主观的、个性的, 甚至是潜意识的东西在画面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且通过色彩,表现其本质以及画家本身的经历,感受以及对世界的理解。艺术家在画面上并不再现或不完全再现自然物象的真实色彩感觉,而是根据作品主题和画面的需要对色彩进行再创造,使它成为具有个性的艺术语言,以表达主体的情感、意念,使作品获得更强烈的视觉表现效果和特定的精神内涵。绘画作品中色彩的感情力量和艺术表现,主要是通过画家具有个性的色彩来体现的。

梵高是西方绘画艺术由“再现”转向“表现”的重要人物, 是一位充满炽热情感的伟大艺术家。他认为,传达自己的印象仅是画家的一个任务,另一个主要任务是在绘画中注入自己的情感。凡.高的色彩具有强烈自我表现性特性,无论什么事物都被他赋予了强烈的感情,其色彩的表现性,首先来自于强烈的色彩对比,冷暖对比,补色对比,同类色对比,往往都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普蓝、冷绿、灿烂的暖灰、明净的天蓝色与绚丽的绯红色等都达到了一种强化了的自身和谐。其次,凡高的色彩带有明显的示意性,比如,他用红与绿的对比来表现人的矛盾和可怕的情绪,用补色混合表现神秘悸动,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强有力的表现自己。因此,色彩内在的真实表现成了最本质的东西,成了真实的主体,作为“表现主义”先驱。他的表现性色彩为“表现主义”绘画作了最好的诊释。

毕加索艺术生涯中经过一段蓝色时期,他用蓝灰色调,表现出一种疲惫、苦闷的情绪,画面表现了伤感、压抑的情调,这种主观的个性的色彩的运用使画家在这一人生阶段的情感得以。宜泄。表现派代表画家蒙克的绘画色彩带有强烈的情感。他把死亡、恐怖、忧郁和现代人的痛苦情感,用色彩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他给人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呐喊》。这幅作于他艺术成熟时期的作品充满了画面中的人物像是被巨大的力量挤压而出现变形,天空的红色突出了这种被威胁的感觉。画家用近似版画的方式,把红、蓝、绿、蒲石的色线,组成流动的河水与天空形象。画面中所传达出来的恐惧、压抑的感觉十分清晰。

色彩感觉与色彩的情感共同作用,使绘画色彩增加精神涵量,使画家更具鲜明的艺术性。经过个人主观感情强化的色彩感受、表现的是画家感情色彩的真实。对于色彩的研究可以说是画家追求个人化语言首先思考的重点,作为画家来讲,应在掌握必要的色彩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自身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在绘画创作时既无需被传统的色彩理论和系统所禁锢,也不仅仅为追求丰富色彩而变的矫揉造作,而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提炼概括色彩,从而形成对色彩独特的认知和掌握,使画面色彩语言更具有魅力和个性化。

参考文献

[1]《艺术哲学》丹纳著, 傅雷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

[2]《中国当代美术史》高名潞.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3]《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周宪.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试论设计色彩写生及其表现 篇9

设计色彩写生是艺术设计中十分重要的造型基础课程, 是衔接绘画基础和艺术设计专业的桥梁。一般的色彩写生多采用条件化的方法, 以准确地表达对象的客观存在状态为训练目标, 以写生为主在造型上强调直觉和感性认识。设计色彩写生则是在感性地面对客观对象的基础上, 强化了理性的设计意识和主观表现, 它不以描绘客观存在为目的, 而是以设计的造型需要和思维发展为取向。它是一种充满运用物体观察中的“感知”, 通过“概括、条理、表现”理性与情感交织的作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不仅要掌握一定的造型能力, 而且必须疏导和扭转一般色彩写生惯用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 掌握以惯用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为基础所产生的新的造型观念和创造思维方法。

一、一般绘画色彩写生与设计色彩写生的区别

(一) 在观察方法上。一般绘画色彩写生所关注的是自然物体被置于常态下所呈现出的自然属性;而设计色彩写生的关注点则是对客观物体形与色的主观处理和形式构成方法, 以及自然色调中各种色相、明度、纯度、面积之间的规律。

(二) 在创作理念上。一般绘画色彩写生比较侧重纯艺术的观念表现, 表现自我的主观意识和个人情感;而设计色彩则同时具有公共艺术的属性, 设计色彩从根本上讲不属于自我, 它需要与特定人群的审美情趣相吻合。

(三) 在表现方法上。一般色彩写生以客观、真实地描写对象在自然状态下的相互关系为主要原则;而设计色彩写生虽然也以自然物为参照, 但不拘泥于它的自然属性, 它更注重理性分析。

(四) 在使用功能上。一般绘画写生以纯艺术欣赏和自我个性张扬为追求目标, 几乎不考虑实用功能;而设计色彩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更多地关注时尚和流行, 以自己的特定服务对象来确定其相应的审美价值取向。

二、设计色彩写生的特征

(一) 化冗繁为单纯。当物体以常态呈现在我们面前时, 往往在造型上有着丰富的层次, 虚实和空间等相关特性, 这正是一般绘画色彩写生所追求的因素, 而设计色彩写生则需要在这看似丰富而繁杂的表象下, 以简化的方式通过做减法概括提炼、集中本质、整理归纳, 剔除多余, 使主题更突出、形象更典型、色彩更鲜明, 画面更符合形式美法则, 因而更具有艺术价值。

(二) 化杂乱为秩序。自然状态极为丰富, 但常常是杂乱无序的。设计色彩写生的重要方法是根据自己画面的需要, 在把握对象本质, 不失自然真趣的前提下, 通过对客观对象的概括、梳理, 把自然中杂乱无序的东西归纳成章, 使画面达到秩序化、条理化的效果。

(三) 化写实为夸张。夸张是艺术表现最常用的手法之一, 也是获得画面形式美感的重要因素, 一般绘画色彩写生虽然也常常使用一些夸张的手法来加强画面的效果, 但它们通常以呈现客观对象为主, 在整体上强调写实的表达。而设计色彩写生则拥有更多的空间, 在构图上可以打破常规的焦点透视;在造型上可以根据需要对原型进行夸张变形;在设色上可以将对象作变色处理, 亦可以打破自然存在的空间关系, 创造出全新的视觉效果。

(四) 化立面为平面。把一般绘画色彩写生的三度空间转化为二度空间。即客观的立体, 把空间形态转化为人为的平面化主观空间形态, 这是设计色彩写生的主要表现特征。它那朴实舒展的造型特征, 单纯而多变的造型美感, 形成了全新的视觉形态语境。我们在进行设计色彩写生的过程中必须首先转换头脑, 建立新的观察和思维方法, 从客观写实中解脱出来, 转入到平面化色彩的感悟和方法的学习中去, 从而形成设计色彩艺术写生的个性化和风格的多样化。总之, 设计色彩写生作为艺术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对现代艺术设计专业, 如广告、插画、标志设计、建筑外观设计、服装设计、包装设计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在美化生活, 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同时, 也提供了精神上的享受。因此色彩的协调与正确运用, 是产品成功走向市场的保证。正是由于色彩的特殊化, 在一般绘画色彩写生中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来运用和表现色彩, 而在设计色彩写生中, 则不允许有明显的个人偏好。当人们的审美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时, 设计色彩也随之不断创新, 并要符合时代性以及环境、地域等不同的审美需求。同时, 强调以实用为前提以大众接受为目的, 其要求色彩效果明确、清晰、单纯。设计色彩写生在绘画写生的基础上, 通过主观的整理夸张表现出来, 它不受光源色、环境色、固有色的影响。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满足于自然中客观变化的色彩, 而要灵活地调配出比现实生活更理想的色彩, 表现出更高境界的色彩。

三、设计色彩写生的基本表现形式

(一) 写实性归纳写生。写实性归纳写生是介于写实性绘画写生和平面性归纳写生之间的一种过渡形式。它既对自然形态的表现对象给予尊重, 又在一定程度上对具体物象进行主观的概括提炼。写实性归纳写生大体有以下特点:1.在构图上。写实性归纳写生仍然以焦点透视为基本特征, 与一般绘画色彩写生大致相同。有一点不同的是, 绘画性写生可以用木炭或水粉直接起稿构图, 而写实性归纳写生则要考虑后面的绘制工艺, 一般不宜起稿太重。2.在造型上。写实性归纳写生的形象描绘仍然基本忠实于客观对象的自然形态, 各个物体形与形之间的空间关系均按照自然序列来进行塑造。在绘画写生过程中, 不能像一般意义上的看到什么就画什么, 而是将丰富的层次予以减化, 集中本质、剔除多余, 从而达到强化造型整体化的目的。3.在设色上, 写实性归纳写生的设色不能机械地照抄、被动描摹对象, 而应在把握好色彩关系的前提下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 将物体本身丰富微妙的色彩层次予以归纳、提炼、限定、简化。

(二) 平面性归纳写生。平面性归纳写生进一步发挥自身的主观意念, 摒弃条件色的观察方法和认知习惯。在面对物象时要排除光线的干扰, 压缩影调的变化, 弱化三度空间, 强化二度空间, 将复杂的自然立体形态进行平面化处理。平面性归纳写生可分为两个步骤进行:1.客观性平面归纳写生, 客观性平面归纳写生是从写实性归纳写生到主观性平面归纳写生之间的一个过渡。客观性平面归纳写生在构图时, 原则上, 仍可将客观对象按自然序列以焦点透视的方式来构成画面。2.主观性平面归纳写生, 主观性平面归纳写生与客观性平面归纳写生相比较, 绘画者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和自由度, 它最大的特点是以比较纯粹的二度空间观念来观察和表现客观对象。因此, 它在构图上首先要求在观察方法上将三度空间转化为二度空间, 变一般意义的焦点透视为散点透视。主观平面性归纳写生与客观平面性归纳写生基本的不同点在于它不求自然形态表现的完整性, 而更多地关注画面自身的整体结构和形式语汇的有机统一。由于主观平面性归纳写生在构图上强调散点透视和平面化, 如果在造型上不对物体进行处理和变化, 很容易让人产生不合理, 不协调, 不舒展, 缺乏美感的视觉效应。所以, 绘画都应对物体进行感性的再创造, 使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画面也更加富有个性特点。3.平面性归纳写生的设色方法和表现形式。 (1) 设色方法:平面性归纳写生的基本设色方法是平涂。运用不同的平涂表现形式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2) 表现形式:拼接法、勾填法、重叠法、肌理表现。

(三) 意象性归纳写生。意象性归纳写生是从造型基础课过渡到专业课的终端课程。它既是造型基础课学习的尾声, 也是专业课学习的开始。意象归纳写生要求观察习惯的改变, 表现手段的把握逐步转向画面意境的追求和个性的抒发张扬。意象性归纳写生再创作, 基本可以脱离客观物象, 仅仅是自我主观意识, 或真实情感的宣泄。因此, 画面效果常常呈现出下面的创作倾向:1.写意性倾向。在设色上不拘泥于表现对象自身的固有色彩以及物体之间原有的色彩关系, 自觉依据色彩构成原理, 以邻近色、对比色、补色以及色相、明度、纯度等各种对比因素充分发挥作者的主观想象, 运用大色块、大笔触来进行塑造和表现。2.表现性倾向。表现性倾向常常运用夸张、变形、扭曲的造型方法, 以形、色、线条、块面、肌理为媒介, 根据情感的需要对物体进行主观的组合, 画面常呈现出张狂的造型和奇艳的色彩, 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由于表现性倾向更注重自我的主观意识, 因此, 在绘画者不失对画面整体控制的前提下, 其表现方法与手段要相对自由一些。3.寓意性倾向。寓意性倾向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人们一种浪漫情感的表达, 它常常利用比喻、联想、寓意、象征等形式将这种情感寄托于自然。在意象性归纳写生时, 因每个人的生活经历, 社会阅历以及个人兴趣、年龄、爱好、习惯和思想意识的不同他们会对同一组物体的造型、色彩与感觉要素产生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对绘画者各自的个性发展及风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由于寓意性倾向是一种浪漫情感的表达, 它的主要表现特征并不在于具体的绘画过程, 而在于寓意和构思。4.抽象性倾向。抽象性倾向是意象性归纳写生中一种比较极端的创作形态, 其特点表现为在画面上摒弃一切具象因素。它是一种较为纯粹的情感表达方式, 不论采取何种抽象的表现形式, 有感而发、内在需要是大前提, 是真我的展现, 而不是装腔作势和涂鸦。

通过以上对设计色彩写生及其表现的论述, 展现了从理论学习到实践练习, 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从绘画写生色彩的科学观察认识到主观理性的归纳的过程, 设计色彩写生会对以后的艺术设计有重大影响, 为将来从事艺术专业设计者正确使用色彩、设计色彩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贤培、李白丁编著.设计色彩[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5

[2]席跃良编著.色彩与设计色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绘画情感与色彩表现的和谐 篇10

当你欣赏到北宋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这部代表着他的精华作品之一,图中画面单从构图方面说,属于一种和谐的氛围,但它却产生了强大的气场。如此第一点是造型的峻巍,第二是笔墨的酣畅厚重。所以说,只有在作者情感激放时期所展现出来的自己的娴熟的绘画技巧,以浓墨竖点为睛,横写为脑,落寞成金,利用色彩绘画的技巧表现出作品的情感,从而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画家大气的概括简化,使得画作妙笔生花。所以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的情感和谐的体现在画作中的一种利用色彩的技巧所呈现出的结果。由发而生的环境中,才能妙笔生花,展现出画家高妙的技艺。那雄伟、冷峻的笔锋勾画出山的轮廓和石头的纹路,浓墨点出秦陇山的雄伟、壮丽的气派。山下是小路,一对对旅徒缓缓地走入了我们的视野,给我们一种动态的音乐的感觉。整幅画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十分诗情画意,来自生活,却超越生活,融入了作者自己的精神和情感之中,散发出无法抗拒的激情,进而之将自己熟练的绘画技艺体现于作品之中,这样才能将自然景色画出生动,才能使画作具有真正的艺术价值。

成功的画作不仅归功于画家高深的技艺,还有利用色彩表现的技巧,才能突出画家对于作品的情感的作用,作品表现出的丰富情感,无疑是作者在观察生活的画面时,充满了对于生活的热情,通过手中的画笔将这种情感渗透到画面之中,这种绘画情感,是取决于作者的艺术修养和娴熟的绘画艺术水平。所以虽然决定于作者的艺术技巧,但与作者自身的艺术情感和艺术情感有着不可分离的情感,与其同时作者的情感又是油然而生,跟随者,但也有可能难以利用色彩绘画技巧来突出作品的情感结果,让你无法取得应有的效果。

运用色彩技巧展现绘画的情感,决不是可以无缘无故产生,它是由作者的情感的熏陶,通过自己的学习,经历了各种的心理路程接受了各种的启发中萌发出来。这可以是一种必然的规律,现实与情感是可以建立在自然色彩的基础上的辨证与统一的关系。当我们听到一些歌颂长江的诗词时,我们便会想到长江是我们祖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支流,是祖国雄伟的象征,长江承载着大中华儿女的梦想与渴望,通过长江激放出来,世代子孙对之崇敬。

运用色彩表现作品时是脱离不了绘画时的情感因素的,想要让自己作品达到出神入化的级别,得让自己所要运用的色彩技巧与自己的情感相融合,提升自己的情感素养,使自己的内心与万物合二为一达到一种和谐,,这样自己的情感与色彩才会与自己所要创作的作品融为一体,所以说每个创作者面对同样的事物会描绘出不一样的作品,因为他们有着不同的情感历练,他们能够体现出独特的色彩创作风格,所以能够运用各自的色彩技巧展现出各自的作品情感。

二、情感表现的色彩运用

在我们平时的绘画创作过程中,各自在画面上的色彩表现情感的手法都是不一样的,不过一起归纳起来都是有大致的框架的。

从这基础的方面来阐述。平衡的和谐的色彩关系是我们最常见的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通常我们在运用色彩创作时,画面中跳眼的色彩要尽量的减小范围,而那些微小的色彩要尽量的提上来,这样才能使画面的色彩达到平衡,同时也不失去画面上色彩的对比性,这样的画面才会自然不别扭,这就是对画面的协调而成的一种色彩平衡。

当然我们创作时所构成的平衡是来自于我们自己的一种唯心化的观念,情感一样的东西,每个人对画面的色彩平衡都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每个人的画面的协调性也是不一样的,这才能早就多种多样的作品。

上面讲到了色彩平衡每个人不同看法,然后要造就协调的色彩画面还离不开补色,我们在追求平衡时的补色运用就像是条件反射般的存在,运用好补色关系可以使画面更加明亮,画面更加生动,它可以将一个死气成成的作品完全带活起来,补色就好比画面的救世主般的存在。

所以说补色对于画面来说是有巨大的影响的,我们知道莫奈的《撑阳伞的女人》一共画了三幅但是最著名的就是他以妻子为模特创作的第一幅,这幅画采用了原色并列、重叠和补色手法,运用小笔触和色调并列方法来表现物体的动态美和光色的斑斓绚丽,黄蓝并列与重叠,运用黄和绿,蓝和橙这几个颜色进行互补,使色彩在画面中产生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这些补色构成了和谐的关系,体现出作者的绘画独特风格,从而表露出作者对色彩表现的感觉和内心丰富的情感。

在梵高的作品《星夜》中他大胆的运用了互补色,黄色和紫色这一对补色,整幅画给人的感觉十分明亮那是因为梵高在画面的天空部分加入了大量的亮色进行补充,画面的房屋部分也加入了亮色进行点缀给人一种星空照亮大地的感觉,整幅画的互补色运用完完全全体现出梵高强大的内心情感世界对于星空的向往之情。

每个人对于色彩的感觉和理解不同的画,他们色彩运用的方式也会出现差异,所以各自画面呈现出的情感也会各不一样。这也告诉我们在平时的创作中,我们要依据自己的色彩感觉下手不要受其他和环境干扰,只有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才能表达出画面的真实情感。

当然我们也需要知道在作画时运用不同的色彩会产生不同的情感表现。所以选择不同的色彩能够体现不同的情感内容,这都得看作者对于作品有着怎样的需求。我们每个人自身的一些因素会决定我们对于色彩的选取,最主要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差异,这是个很大的范围,这关系到各自的性别,成长经历,年龄,所了解的知识等方面,所以说不同的个性对于色彩会有不同的理解,比较有活力阳光的人会喜欢选红色,喜欢安静内向的人往往喜欢运用蓝色,悲伤的人往往喜欢黑色。除去这些自己主观的因素外,自己所存在的社会环境与制度,宗教信仰等都会对之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个人对于色彩看法的变化,特别是一些宗教和一些种族部落他们都会有特定的色彩信仰,然而这严重遏制了他们对于更多色彩的追求,这会使他们色彩表达情感时变的单调。正常的社会环境影响是有益的它会让不同的创作者带来不同的色彩理念。

色彩能够展现画者的情感,亦能感染观赏者的情感,因为真正的创造者是能够通过色彩与观赏者产生共鸣,一种情感的交流与碰撞,所以这种作者是能够走进观赏者的心里去,独特的色彩感染力深深吸引着观赏者。所以说没有情感就没有色彩,没有色彩就没有情感。

三、个人对于情感与色彩表现和谐的看法

自己在色彩运用中最爱的就是紫色、土黄、白色和天蓝色,最开始自己就偏向于这几个颜色,也许是由自己性格所致,我喜爱用这几种颜色调出新的灰色,所以对我来说我的绘画之路是十分情绪化的。在作画过程中会慢慢发现自己并不是十分注重事物形体的构造,而更加注重于色彩的表现而运用的色彩则能够体现自己创作时的情感。

自己喜欢前卫的事物,每个具有时代感的事物都会吸引到我,由西方传到国内的即兴街头艺术涂鸦艺术深深吸引了我,那种毫不收敛的大胆的创作风格完全符合自己的意志,用色鲜明,外形夸张,而且这种街头形式会随处可见,让众人都能感受到你的色彩表现于绘画情感。

进入高校后渐渐发现色彩的运用表现应该要回归原本,所以自己喜欢步入森林中感受大自然的原本与真实,每一处的细节,这不是人为决定的,这是自然本身的色彩,慢慢的自己会萌生出对自然与生命的感悟,这是令人欣喜的,仿佛自己已经融入大自然的生命中,无数灵感,色彩汇入脑中,这是一种自己需要亲身经历的过程。

所以说自己认为,色彩和绘画情感是需要同步成长的,情感需要自己在人生成长中不断的积累,而色彩也源自于情感,情感丰富的话,色彩表现的方式也会呈现出多样化,这样的话情感与色彩的培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如同培养一个婴儿般的过程,需要你自己的感同生受。不过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欣赏我们画的人能够感受到我们的作品中色彩所要表达的东西,能够形成作者和观赏者之间的共鸣。毕加索说过,色彩和形式一样,与我们的情感形影不离。色彩最丰富的艺术语言能够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要求,它有沟通人与物关系、传递信息、影响人们心理、表达感情、享受生活等功能,它能引起不同的心理感觉和情感联想,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但是色彩的情感体验不是绝对的,它会受到很多客观条件影响,特别是个体对于色彩的视觉和知觉经验造成了情感体验活动的不同性质。所以自己还得努力培养自己的情感,使之能够更好的与色彩汇合创造更好的作品。

四、结论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摆脱一切障碍,放入自己绘画时的真情实感到画面中才能够造就强大的色彩表现,自己认为一个合格的艺术创作者就应该靠情绪去作画,艺术本该就和情绪相辅相成,有了情感才会造就艺术,有了情感波动才会出现多种多样的色彩变化才会有多种多种多样的的画作,这样才能算是一种对艺术本源的追求,用生命情感去铺垫真实的本质的艺术,这才是自己想要的艺术人生,这样的去创作才能够与将要观赏你作品的欣赏者产生共鸣,这样才能构成一种和谐,让艺术的历史长河绵绵不绝的

摘要:在艺术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发展到印象派时,色彩成为一种绘画要素的个体在画面中起决定性作用,色彩大多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和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到了后印象派则是一种感性化的色彩,用更多形式的艺术形式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独有的性格,这样将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作为一种表现形式,让画作更有表现性。绘画情感和色彩其实是互通的和谐的存在,色彩可以表达情感,情感中却又能感受到色彩,所以情感和色彩对于一个画家来说在创作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核心在于将情感与色表现的和谐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绘画情感,色彩表现,和谐

参考文献

[1]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8年第一期姜金泽浅议色彩的情感体验

[2]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第一期崔丕鑫论色彩的情感与和谐因素

油画创作中色彩的情感表现 篇11

关键词:油画创作;情感表现;色彩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265-01

情感反映人对外部世界的主观态度。在绘画创作中,到处都充满着情感因素。积极的情感活动是艺术创作的一项必要条件。没有情感的艺术创作就像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哲学以理服人,艺术作品以情动人,没有情感的艺术不是真正的艺术,情感因素是连接生活与艺术创作的纽带,是艺术创作的核心与灵魂。

德拉克洛瓦是法国杰出的色彩大师,他的色彩充满魅力,震撼人心。其作品《希阿岛的屠杀》充分展示了画家的同情,生动地塑造了几组看似独立但又紧密联系的人物。就这幅作品来看,画家注重色彩,采用了豪迈奔放的大笔触,色彩表现强烈,体现了画家的愤怒,塑造出了人间悲剧的场面。

凡·高也是因为在画作中倾注情感的色彩才使作品如此非凡。凡·高的一生充满挫折和灰暗,凄苦而短暂。但凡·高能夠巧妙地运用绚丽的色彩,将普通的常见场景以独特的色调和表达方式展现在画作中。其作品《向日葵》就是色彩与情感的完美结合,画家用奔放的笔触表达内心的激情,充满象征内涵。凡·高通过自己自由的表达方式为后人展示了色彩自身所具有的强大表现力。

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也是一位善于运用色彩的大师。在户外写生的时候,他善于捕捉细微的光色和瞬间的印象,每幅作品都能表现出不同的色调和情绪。色调的合理运用是表现油画色彩的关键,也是保证色调与情感的统一的途径。油画色彩具有丰富性和力度感,艺术家在绘画时善于调配色调,既表现出丰富的色彩变化,又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感,给予观者不同的审美感受。

色彩是绘画语言重要的表现手段,对于刻画形象、抒发感情、烘托气氛等具有独特的作用。创作者要认真感悟色彩与情感,通过色彩深入表达自己的情感,为绘画作品赋予灵魂。事实上,色彩能直接、有效地表达画面的情感与氛围,能直接对心灵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当观者欣赏一幅作品时,会产生联想和回忆,受到震撼和启发。

艺术家用独特的视角发现生活中的美,继而创作出作品。油画作为能充分表现人们情感的艺术,越来越广泛地影响现代人的生活。对于绘画者来说,色彩就是生命,没有色彩的画就像一个没有知觉的人。在艺术蓬勃发展的时代,画家热情四溢,执着向前,才使自己的艺术作品灿烂多彩,载入史册。当我们感叹这些伟大的艺术家和作品时,我们无法抑制自己的想象,会情不自禁地发问:是什么使这些艺术家以饱满的热情创作出那么多感人的、充满个性色彩的作品?我们要亲临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让思想摆脱空间的局限,努力表现自己的内心,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和挑战。时间和思考会慢慢改变我们的看法,我们最终对绘画创作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并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和欣赏艺术创作。

艺术自有一份和谐,与自然并行不悖,共同为世界增光添彩。艺术创作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艺术的真正魅力也存在于艺术作品的独特风格中,表达创作者内心或强烈或美好或奔放的思想感情。油画艺术的创作过程也是画家自我情感的表达、完成内心审美需求的一种精神活动。

当我们进行油画创作时,要努力控制和把握情感与色彩的互融点,着力调整以达到最和谐的状态,从而在画面中准确表达出所要吐露的情感。一定要处理好构成关系,使富有情感的画面色彩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张扬。艺术家应该相信自己的直觉和感受,大胆创新,突破局限,尽情施展才华,创造出独具个人魅力的佳作。油画在视觉印象和表达自我方面,取决于创作者能否对情感和色彩进行准确的表达和独到的处理。艺术作品注重情感表达,而油画作品更加注重利用色彩表达情感。

我们要从本质上理解色彩语言的情感表现力。其一,要多看、多感受。只有依靠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对色彩的准确调配,才能真正创作出独具艺术性的作品,从而提升创作水平。其二,要体会绘画大师创作的独特视角,更要学习他们对艺术的无限追求与热爱的精神。中国油画要想迈出坚实的一步,必须结合中国情怀,把情感和技巧真正融入创作,创作出具有独特民族性的绘画作品。

参考文献:

[1]马新君.德·斯塔埃尔的色彩情感.艺海,2010(2).

[2]耿鑫瑶.用情勾画灵魂的表现艺术.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丝网版画中感知色彩的表现 篇12

丝网版画是版画的主要版种之一,它的色彩要求在高度概括自然物象的基础上主观地组织画面色调。丝网版画中使用的颜色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一般说来,可以分为油性、水性两大类颜色。油性颜色对人体的侵害较大,现在已经很少使用了。现在常用的是一种环保的水性丝网版画颜色,这种颜色比较通透,再加以专用媒介剂的调和,颜色透明度更高,色彩更加明快,而且几种颜色叠加之后会出现更多的偶然性效果,更好地发挥了丝网版画的版种语言特点。

丝网版画的创作过程是一个理性与感性交融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艺术家心灵释放的一个过程,是画家审美情趣的积聚和体现。每个人的作品主要取决于艺术家对材料、媒介、方法的具体运用,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艺术家心里有着不同的存在形态。一个艺术家必须以自己的方式去阐释个人的内心境界、表达情感,这种情感又通过作品传达给观者,这样,艺术作品的意义才能存在。大自然的事物在艺术家心中的感受是经过了艺术家内心选择过的,丝网版画的语言也是由艺术家的个人经历、审美趣味、个性气质及丝网版画的版种特性决定的。就像蒙克说的:“我要描绘的是那些触动我心灵眼睛的线条和色彩,我不是画我所见到的东西,而是画我所经历的东西。”(土方定一、毛良鸿《爱德华·蒙克——近代人类心灵的肖像画家》,《世界美术》1981年第2期)

丝网版画是技术性较强的一种间接性的艺术形式,版画家把自己的创作意图转化成印痕,这种印痕肌理就是版画家情感的依托,如果没有基本的印刷技术作为支撑,就更谈不上画面语言的问题了。丝网版画的创作是情感表达步步推进的过程,印痕与色彩是丝网版画的生命点,色彩是建立在印痕基础之上的,是印痕之间重叠、组合所产生的整体色调。这种印痕色彩是丝网版画最重要的版种语言特点,物质媒材与作品内容的契合点再加入作者的情感才会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利用颜色来造型,色彩是版画家表达画面思想的重要载体,而丝网版画新型水性印刷颜色的介入,改变了之前那种单一的状态,丰富了丝网版画语言的表现范畴。人们常常将自己的感情宣泄给色彩,使色彩情感化,这就是色彩通过视觉对人们产生的心理作用。艺术家的目的是使色彩能更好地表现自己的创作意图,表达创作者的内心体验和思想感情。

丝网的画面颜色要实现生活语言向版画语言的转换,就必须减少色彩变化,以便增强色彩的情感表现力及概括的造型表现力。这需要艺术家在光怪陆离的社会、自然的万千色彩中,进行适合作品主题和个人感受的选择和提纯。在这一过程中,往往需要去掉那些无关的、影响画面和观看感受的色彩,从而达到简练传神的色彩表现效果。这种色彩表现往往会呈现“平面化”,却是表达情感的最有效方式。色彩表现上的单纯性更能强化情感与形式之间的联系。颜色的单纯性可以强烈地作用于人的情感,马蒂斯曾经说道:“那些简单的色彩正是因为它们简单,就能对内在的情感发生更大的力量。举例而言,一种黄色,伴随着它的补色的微微闪光,对感情所起的作用就像在一面铜锣上猛烈一击那样有力。红色和蓝色也是这样,艺术家在需要时应当有能力把它们敲响。”(库克《西洋名画家绘画技法》)明确画面中的色调关系是创作丝网版画的关键,丝网版画的颜色和层次依靠版的逐层叠加而成,颜色在这种不断的叠加中产生变化,形成色块,最后组成画面的色调。艺术家要收集生活中的色彩语汇并主观运用于自己的画面中,主观组织画面的色彩和色调,颜色为情感服务,这就实现了感知色彩的语言转换。

感知色彩是要建立在艺术家生活感受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离得开自然和社会的人,艺术同样也离不开有社会属性的生活。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经历的人,在观察生活时其色彩感知能力有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别也造就了主观运用色彩上的个性特点。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家只有在生活的熏染下,才能创作出更贴近生活、贴近心灵的艺术作品。艺术家在观察生活当中融入自己内心的感受并形成自己内心“认定”的色彩,才是作品的本质色彩。对色彩的感知一定要动用艺术家个人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经历,细心观察生活,对生活中的一草一木都要留意用心体会,这就使得色彩作为艺术家的心灵载体成为可能。色彩观察体验的过程就是心灵自由释放的过程,在生活中找到能触动自己内心的切入点,去感受、去体验,去表现。

丝网版画的色彩从根本上来说是艺术家主观意念,内在情感的抒发,能在有限的色域内表达出艺术家的精神内涵。它的语言载体是以“色彩”作为主体元素,而色彩的组调、图形会决定一幅丝网版画的品质,这种色彩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色彩叠加、混合所产生的色彩效果,而是对整个画面的色彩基调、组织的建构。因此,无论从色彩的运用上还是版画技术语言的转化上,颜色在丝网版画中都是举足轻重的。这种感知色彩是丝网版画的生命点。

上一篇:杜甫《登高》解读下一篇:价值判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