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色彩(共10篇)
高考色彩 篇1
色彩是美术院校入学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色彩考试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色彩的认识、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表现色彩的能力。
色彩考试内容多为我们常见的陶瓷品、玻璃器皿、金属器具、瓜果蔬菜以及鲜花和各式衬布等。近几年考试的形式基本是在静物写生与默写中交替进行。写生比较容易, 可直接观察静物, 找出它们之间的主次关系、素描关系、色彩关系、冷暖关系、虚实关系等。而默写就难多了, 它完全脱离了具体的物象, 要求考生根据平时写生的经验, 将所要考的内容组织好。在考试中, 首先得考虑构图完整, 饱满。其次, 要考虑物体的形体比例是否准确, 把握层面的层次关系和疏密关系。如果规定了色调, 还要注意画面的定调问题, 当然也不能一味地强调色调而忽略了物体自身的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当然色彩的整体性也是需要注意的。
画面的构图和色调确定之后, 要考虑如何进行塑造的问题。用色彩塑造形体往往会出现只有色彩关系而忽视素描关系, 或只有素描关系而忽视色彩关系的现象。因为没有具体物体作参照, 很容易把握不好, 容易概念化。这就要求考生在作画时, 需一边考虑色彩关系一边把握素描关系, 根据以往的作画经验和对物体形体结构的把握和理解, 抓住大的明暗关系。无论是写生还是默写, 在作画过程中, 还需注意物体所具有的个性因素, 如色相、纯度、明度、冷暖等, 把物体画得丰富而有变化。将自己对物体的感受表现出来, 不要单纯地去追求客观色彩的真实和相似, 这样很容易被局限在固有色里, 色彩也难免单调。
深入塑造具体物体时, 力求用笔、用色准确, 色彩层次要衔接自然, 质感的表现也要充分。高光是表现物体质感的重要因素, 不能过于简单和随便, 以免破坏结构。衬布在画面中主要起陪衬和调剂色彩的作用, 表现时可根据画面的需要进行处理, 有的地方可表现得充分一些, 有的地方只需一笔带过, 画面中次要的物体简单地交待出形和色就可以了, 切不可面面俱到, 到处都刻画得很仔细, 造成主次不分、呆板、没有层次和空间感的现象, 也容易破坏画面的整体效果。
在画面基本完成的时候, 要注意从色彩、素描、冷暖、空间等几个方面去检查。如果画面色彩单调了, 可能是色彩关系没处理好;如果画面太灰了, 可能是素描关系没处理好;如果画面太火了, 可能是色彩的冷暖关系没处理好;如果画面太平了, 可能是虚实与空间关系没处理好。所说的这些“如果”和“可能”, 都是考生在平时的训练中最容易出现和易被忽视的问题, 假如这些问题解决好了, 色彩考试也就有希望过关了。
高考色彩 篇2
记得那是初春,天气逐渐变暖,但我的心却是冷的——马上就要开学了,我却无法进入学习状态,整天懒懒散散。妈妈在我身边唠唠叨叨,我听烦了,便与她争吵起来,我们便就此闹成僵局,这使我更加厌学。没办法,妈妈只好带我出门散心,想用自然的力量感化我。
那个星期六,我们一家人开车去公园,一路上都在下着小雨,淅淅沥沥,阴沉的天让我的心情变得更加烦闷。
我独自一人撑着伞在公园的小道上慢慢走着,放眼望去,除了山上的那些不老松依然苍翠挺拔,到处一片灰蒙蒙的景象,毫无生机。雾雨迷蒙,我隐隐约约听到了什么声音——是呐喊?是呢喃?还是……我加紧了脚步,快速的向前走去。转角一刹那,我看见湖边一簇簇金黄的迎春花傲然屹立在风雨中,雨点打在它的花瓣上,发出淅淅索索的声音,这是生命的声音,是与这乍暖还寒抗争的声音。看着看着,雨中的迎春花似乎显得更加娇媚了,颜色也更加鲜艳了,当一切花草树木还在“冬眠”时,它却已然迎着春寒,翩翩起舞,呼唤着沉睡的大地。霎时间,我茅塞顿开,为何我不能像迎春花那样,无论处在顺境还是逆境,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能不畏险阻,勇于上前,以饱满的精神去面对,以乐观的态度去做好每一件事。
浅议对口高考的色彩教学 篇3
关键词: 对口高考 色彩教学 因材施教
国家高考制度在不断改革,对口单招的出现是对以前普通教育在形式上的补充,在口单招政策实施的几年里,已经度过了刚开始的尴尬局面,并且逐渐落实原有地位。对口单招已经成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另一种重要形式。色彩和素描在美术高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美术特招,专业技能的优秀与否关系着学生能否进入心仪的院校。笔者结合对口单招美术专业,就如何实施色彩教学等问题作探讨。
一、美术教学的现状
色彩教学作为对口单招美术专业的基础科目,在美术专业的成绩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是学生进入高等艺术院校深造的基础。绘画中,一幅作品的生命力完全是依靠色彩体现的。因此,学生必须掌握色彩的规律,并且能够运用自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色彩教学的目的。教师在进行色彩教学时,可以通过解构重组强化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学生必须熟悉色彩学习步骤,在熟悉步骤的基础上,了解色彩规律,教师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系统的色彩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做到有效学习。色彩不是单独存在的。只有学生将色彩运用到实际绘画中,教师才能知道学生对色彩的把握是否准确,才能进行色彩指导。不仅要把握色彩的规律,还要能够运用色彩进行绘画,只有这样,色彩才能实现应有的价值。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如出一辙,没有该有的个性,教学方式没有创新,导致学生思想积极性不高。学生缺少对光色的直观感受,不能正确区分色彩和颜色之间的关系,更习惯于进行单色素描。传统教学片面认为,只要学生的绘画作品和临摹对象的相似度高,就是优秀的作品。这导致学生在素描临摹时,习惯运用单一的色彩进行临摹,长此以往,就只会进行单一色彩的临摹,不利于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美术教学中最常采用的写生理论是条件色写生理论,条件色写生形式单一,长期运用这种写生方式,会阻碍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想象力的发展。单一的色彩教学形式是影响美术专业色彩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学生本应该具有无限活跃的思想和丰富的想象力,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时,应该充分展现个性特点和风格,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注入作品中,但是目前的色彩教学模式已经将这种可能性抹杀。
二、课堂实践改革
(一)改变教学模式,实施因材施教。
色彩对艺术设计的效果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学校单一的色彩教学模式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大纲违背,不利于美术色彩教学的发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和引导者,不应该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传授知识,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个性教学。因材施教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举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学生之间的差异,采用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使不同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面讲,学生在座位上听,两者之间没有思想交流,教学容易出现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和学生进行交流,师生处在平等的地位,推进课堂教学。可以将班级进行分组,举办竞争比赛,这样可以加深组内成员之间的交流,组间竞争时,能够拓宽学生的思想,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色彩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加以引导,努力增强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对传统艺术文化中的色彩进行体验,能够增强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学生就能进行色彩创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多媒体、网络和艺术馆等不同类型的色彩进行分析,了解不同的色彩文化。
(二)在交流中提高用色水平。
小组合作交流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与同伴的差异,是一种优劣互补、取长补短的有效的学习形式,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交流的过程,任何类型的学习都是在交流中完成的。在色彩教学中,教师预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交流,这种交流可以是师生之间,也可以是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增强自我认知能力。交流中学生会认识到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差距,进而取长补短,改进绘画手法,从而提高绘画水平。合作交流学习中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所以,教师设计的讨论内容和思考问题必须有一定的启发性。
(三)激发学生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落后,已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改变教学理念,努力在色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色彩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学生只有了解色彩的特征,才有可能掌握色彩运用的技巧,才有可能运用色彩技巧进行绘画。在落后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有可能丧失了对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不会教学生进行作品欣赏,更不用说评价一幅作品中色彩的好坏。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品鉴作品,让学生在品鉴中学会色彩绘画。
教师作为教学课堂的实施者和引导者,应该将开发学生的潜力作为教学重点。每个人对色彩的感知能力都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的色彩意识,培养绘画色彩的技巧,从而实现学生正确运用色彩绘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柳霖.基于对口单招背景下的中职美术色彩教学改革和实践[J].新课程(下),2014,(11).
[2]张佳艳.浅析中职美术对口高考色彩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3,(20).
浅谈高考美术色彩教学策略 篇4
色彩需要作画者的眼睛不同于平常人。针对当代高中生思维灵活、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教师要想法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而教师平易近人的作风、宽容的态度可以鼓励学生,从而使他们敢于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并在学习中有所创新。
二、研读考试大纲,明确考试要求
高中美术考试说明对美术考生提出了明确要求:主要考查考生对色彩的感受、认知和色彩技法的表现能力。鉴于此,美术教师平时要有意培养学生的色调意识和色彩感觉,要求学生构图合理,色彩关系力求做到明确生动,色彩与形体结合紧密,表现生动,形体刻画深入,画面富有美感。
三、注重静物的直观性,做好示范
纵观近几年色彩高考内容,多为我们常见的花卉、蔬菜、陶瓷品、玻璃器皿、金属器具和各式衬布等静物。因此教师要利用好静物的直观性的特点,让学生先仔细观察静物,对物体的色彩、冷暖、形状、质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教师要做好示范,利用分步演示法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好作画的方法步骤,再通过临摹、写生、默写等一系列训练,就能让学生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四、端正色彩观察法
首先要教会学生配色,一个物体的颜色一般由几种颜色配成,例如橘子,明暗交界线部位为橘黄+少量橘红+少量赭石+少量熟褐。其次,色彩观察应遵循一定的科学性,强调整体性。对描绘的对象要有一个整体的色调认识,比如是橙色调、蓝色调还是红色调;是明色调、暗色调还是中间色调等。色调的第一感觉应该是我们看到对象的第一印象,凭借第一印象把整体画面的色调定下来。由于很多教科书上有“固有色”的概念,因此有些学生在脑海中也就形成了“固有色”的观念,认为物体的色相是“固定”不变的,其实物象颜色本身在不同的条件下会有不同的变化,不仅有明度的变化,而且还有纯度和色相的变化。
五、注重临摹与写生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在集中训练的时间里,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很好地掌握色彩技法并将其运用于作品中,除要加强学生的色彩基础理论和色调、用笔、作画等基本步骤的训练外,让学生临摹优秀作品的同时开展写生练习同样重要。我常在备考辅导中拿一些优秀作品让学生在临摹前先仔细观察,找出优秀作品在色调、用色、色彩构成、色块布局、用笔技法等方面的特点,再指导学生根据色彩理论进行作品的临摹,这样学生就能认识到自己作品中的不足,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临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写生练习,写生比较容易,可直接观察静物,找出它们之间的主次关系、素描关系、色彩关系、冷暖关系、虚实关系等。
六、深入塑造
深入塑造是色彩静物绘画的艰难时期。这阶段宜采取厚薄结合的画法,要力求用笔与用色的准确以及色彩层次的自然衔接,使物体的质感得到充分展现。其中高光是反映物体质感的重要因素,高光的使用不能太过简单和随意,以免影响作品的整体效果。塑造物体要从大局出发,突出主体,切勿面面俱到。画局部时要不断地把所描绘的局部和其他部分进行比较,要经常调整画面不满意的地方,使一切细节服从于整体。同时要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作画原则,努力把静物的形体、色彩、层次、空间、质感塑造到位。
总之,美术高考色彩备考策略能让学生形成科学、规范的作画习惯,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作为美术教师还要不断加强美术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不断优化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色彩学习在短时间内出成效,最终取得高考的胜利。
摘要:美术高考色彩备考教学策略能使教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规范的作画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使学生获得长足的进步。作为美术教师要加强美术色彩备考的教学研究,提高美术生的色彩能力。
关键词:高考,美术,色彩,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王娜芬.浅谈美术高考色彩备考教学的有效策略[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4).
谈美术高考色彩静物写生 篇5
按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感觉了的东西不一定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它”的观点,为了使初学者更有效地解读、赏析本书中的习作,不仅看到结果,还应探求成因与过程,同时,也为了使读者和看到这本书的老师与同行较容易的发现我教学中的失误及认识上的偏颇、疏漏,而加以斧正,后面我将把自己在考前辅导班给学生讲的有关作画技法的理论要点(主要是自己有限的实践体会)叙述于后,行文上力求简明扼要,以利于初学者、考生记忆与操作。因本书是以画为主,而不是像教科书那样从绘画工具、材料、名词术语谈起,再加以系统的论述,所以凡与考试作画没直接联系的理论内容将不多涉及。我认为要画好高考色彩静物画,初学者须先从素描学习入手,经过一阶段素描训练后再画色彩写生,一般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与条件:一.简明扼要的色彩知识;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三.易掌握、收效快的表现技法;四.水粉写生画容易产生的弊病;五。应考须知。分述于后:
一.简要的色彩知识(1)没有光就没有色。光是一种电磁波,物体呈现出的丰富色彩是由于不同质的物体对光波有选择性的吸收和反射作用而形成,光波本身没有颜色,人类产生色彩感觉是光波通过我们的眼睛才得于感知的。因此,我们认识色彩首先要树立没有光就没有色;健全的眼睛才能正确感知色彩;物体本身没有固定不变的颜色的观念。
(2)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空间色相互间的影响与作用是色彩变化的重要依据,一般规律是:亮面受光源色的影响较明显;中间面接近固有色;暗面受环境色的影响明显;空间色是指物体距离不同,色彩也发生变化,一般愈远色彩就灰、冷、弱趋向统一。
(3)冷暖是色彩的灵魂。色彩关系主要是指的物体的冷暖关系,一般把红、黄类色彩称暖色;蓝、绿类色称冷色。而在同类色、相似色中又有冷暖之别,这都是在相互比较下而鉴别的,灰色和白色各自相互比较又有冷暖倾向之分,决不可孤立的、机械的认识与对待。写生色彩的冷暖规律是:同一色相受光面冷,背光面亦偏暖,中间面及明暗交接面最接近物体本色;暖色为进色,冷色为退色,同一色彩近暖远冷,近鲜远灰;而物体投影的冷暖倾向应根据光源色、邻近色及着影物的色彩诸方面的不同关系而定,或深或灰都应有冷暖倾向。
(4)补色对比,如果两种颜色混合后形成灰黑色,这两种颜色就为互补色(在色环上直径两端正对的一对颜色)。补色关系实际上也是一种冷暖对比关系,在色彩语言中最具奥秘,最有趣味,最有力量的东西正是这种或显著直接或微妙含蓄的补色关系。色彩的感觉是人的精神、生理、心理学上的真实,它同色彩物理学上的真实是有区别的,这里我们应了解色光三原色及补色与颜料三原色与补色的区别与联系。色光的原色与补色是一种物理真实,而在绘画中,最终表现我们对色彩感觉的实体是颜料,而颜料混合后的视觉效果及补色关系的确立,恰好符合人的视觉生理、心理的感知实际,因此熟知与掌握颜料的使用、调配及冷暖排列有序的色环,进而确定无数对补色在实践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要牢记这一段话:“当人眼看到一色时,同时就产生了潜在的需要有相应的补色来平衡,如果没有这种颜色,视觉就会自动的将它产生出来。”当画面上各种色块同时并列时,当物体受光、背光面较为明显时,当各种灰色与邻近色彩并列,不易辨别微妙的色彩倾向时,想想这段话,就能使你敏锐的发现色彩的微差。当然,在写生中正确的运用补色原理,并不是专指“加强”,从另一方面讲“和谐”是美的最高境界,“和谐”拯救了色彩。为使画面产生协调的美感,还要有分寸的制约补色关系,如互补色组成的色调要注意面积、鲜灰、明度的搭配,从对比中找出协调的因素,从光源、环境、空间、固有色的相互影响中,或根据突出主题的需要.适当加强和削弱补色的对比效果,决不可公式化,概念化的运用这一色彩原理。
(5)色彩画要准确体现色彩三属性:色相、明度、纯度。讲色相,就是要敏锐、准确的辨别常用的几十种颜色相貌的差异,尤其是同类色、类似色的冷暖差别,这样,在调色时就能得心应手的调出所要的色彩,有效的避免灰、脏、粉、生等弊病;讲明度,就是色彩的明暗程度或称素描关系。明度有二个含义:一是物体因受光角度不同产生的明暗层次;二是色彩本身就有深浅,在这里尤其重要的是避免明度的雷同,一般的说,一幅画的最深最亮处往往只有少数几处,一幅好的色彩画如果拍成黑白照,也应是一幅好的素描。须知,一张画的明暗对比关系,往往决定这张画的整体效果,色彩画也是如此,决不可忽视;讲纯度,就是注意色块的鲜灰配置。水粉画中不适当的运用白色、黑色或冷暖色相调配时比例不恰当就会造成灰、粉、脏的弊病,相反,过多的使用纯色又会是画面出现生、花、缺乏空间与色调等弊病,应记住:在写生中,要使画面鲜明、生动、有力,用纯色不可过多,因一切都在空间中。(6)色彩的魅力在于调子,调子也称色调。是指一幅画大的色彩倾向和深浅类别,从明度上分有深调子、浅调子、灰调子等,从色性上分有冷调子、暖调子,中间色调子等,从色相上分有红调子、绿调子等,结合起来讲,又有以对比为主的调子,以协调为主的调子等。总之,组织色调是画面处理的关键课题,静物写生的色调常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统一的光源影响;组成静物画的主要色块的深浅、冷暖不同的固有色及面积的大小等。在以对比色调为主的画中要特别注意对比双方的面积对比及纯度、明度对比,也可在其间采用中性色加以点缀间隔于不同色相之间,也可寻求一些共同色素等;而以协调为主的静物又要注意色块的冷暖倾向与纯度的对比,借以加强画面的色彩感;以灰调为主的画面则要注意不同灰色的微差等。总之,静物写生的总体色调(大调子)是由各部分色调的合理配合的结果,而局部色调的价值在于微差,没有总体调性的画面将是杂乱无章的颜料的堆砌。
二.正确的观察方法
观察是一种思考方式,观察就是发现,就是如何“看”。首先,要改变常人的两种视觉习惯:一是眼睛睁得很大,力求看清楚所有的东西;二是着眼点主要在细节上。要学会整体观察,加强整体观念,其主要含义:学会概括取舍,突出调子的表现;处理好虚实关系。具体的观察方法应掌握以下几点:(1)同时看到描绘对象全部;(2)联系着看(看光源、看基本色、看环境、看前后空间层次等);(3)对比着看(比色相、比明度、比纯度、比冷暖、虚实等);(4)眯着眼看,轻视看细节的清晰度,使色彩与形体概括、整块;(5)重视第一印象,通过第一感觉,迅速确认总体调子的倾向、黑白灰色块的分布构成(尤其最深、最亮点在何处)、较鲜明的色在何处、白色与灰色的冷暖倾向、受光与背光的冷暖关系等。“一眼看全,联系的看”是整体观察的基本原则;“对比地看,眯着眼看”是整体观察的最佳途径;“第一印象”是整体观察的精灵所在,活力的闪光。反之,局部的、个体的看就会谨毛失貌,主次不分,无从下手。
三.易掌握,收效快的表现技法
会看是会画的前提,看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记着,并且好好地记着,一件真正完美的作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比整体更加重要的。”
1.水粉作画过程的几个先后:(1)先深后浅一一一般作画先从主体物的暗面或深色画起,进而画灰面、亮面,这样色彩容易比较;(2)先薄后厚一一铺大色调,用色宜薄,类似水彩画法,这样,可画得快些,既是不准,也容易修改,深色画薄些,容易表现空间;(3)先简单后丰富一一开始铺大色调,主要抓基本色相,调色种类不可多,要概括,然后通过多层的深入刻画,使色调逐渐丰富微妙;(4)先大后小一一先画对色调影响大的色块或主体物的色调,也可先画色感鲜明之物,把握大的色块,以此为准,通过比较画准其它部分色彩;(5)先色后形一一开始不要因形的制约而谨小慎微,应大胆的凭第一印象,迅速铺出大的色彩印象,随着作画的深入形色兼顾,主次分明。
2.一般的作画步骤:(1)构图起稿一一构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张画的成败,决不可草率从事,首先要讲究构图的形式美,如:主次分明、均衡照应、疏密聚散、节奏韵律等。变化统一是构图的基本原则,色彩画的构图还要重点从形与色的整体结合上精心设计,如:突出主调色,注意冷暖色块的交插呼应;写生的视点一般应高于静物,使画面下方留出一定空间,使布局有纵深感;主体物不能摆在正中应在画面中心偏左或偏右的位置上;组成画面的各物体、色块要有聚有散;物体不可画的过大或过小,避免堵塞与空白过多等,起稿时,初学者先用铅笔后用重色肯定,熟练后,可直接用深色起稿。(Z)铺大色调一一要有激情,胆大而不失形,不要谨小慎微,重视第一印象,从主体画起,全面铺开,笔笔相扣,一气呵成。用大笔,可画得快些,珍惜感觉最好的时间段。(3)深入塑造一一要多看少画,强调一个“准”字。深入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要主次分明,区别对待,有虚有实,有鲜有灰,在趣味中心上多下功夫,以少量的细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个阶段要始终注意保持第一印象,不要轻易否定已铺好的大色调。(4)统一整理一一把画放远些来看,从埋头塑造阶段跳出来,使感觉回到最初的印象。整体调整的着眼点,首先是空间层次的表现,加强虚实、鲜灰对比,把画碎、画花了的地方统一起来,借以突出主体;其次用加深、提亮的办法,加强物体的体积感、重量感,纠正“灰”与“粉”的弊病。经过调整,画面就会为之一振,呈现出好的效果。3。调色与用笔技巧:(1)只有了解与掌握颜料中各种色相的独特面貌及相似色别间的微妙差别及混合效果,才能以较少的颜料品种,调出你所需要的色彩来,建议学画色彩前,先画画调色表。(2)不同色相混合时,要有主有次,不可调得太匀。(3)“灰”色微差的调试,显示着画家的分寸感,微妙雅致的色彩,是通过灰色传达的。调有倾向的灰色,如用互补色相调时,要注意不能等量。(4)水粉画中,白色作为调色媒体,常常用得较多,但一定要合理使用。一般来说,深色的暗面不加白或少加白,画较亮的颜色时,将白与其它色相相混合可避免“粉”气。(5)大胆用笔用色,只有将颜色画到它的色彩环境里,颜色才能成为“色彩”。灵活运用多种调色、用笔手法,一般先在调色盒内稍加调合,再往纸上画;也可蘸上颜色后直接在画面上与别的色相调混;还可用点彩的手法,使不同色并置,远看产生色彩空间混合的效果;有时也可用薄色相罩的技法等,根据表现的需要,可吸收油画和水彩的某些技法,灵活掌握。(6)慎用易“泛”的颜色。如:玫瑰红、紫红、黑色等,尤其在画浅灰色调时,更要预想到干后的效果。(7)用笔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在描绘过程中,笔触隙间自然形成的空白、飞白,如与周围色彩产生微妙关系,就应保留“空白”,这样可出现生动之感。
4.水粉色的干湿变化与“泛”色问题:水粉色在湿时深而鲜明,将干未干时色更深,干后又变淡,认识这一变化。在画时可适当的画深些即“宁深勿浅”;水粉色中像玫瑰红、紫色、黑色易泛色,在其上覆盖时,一时看不出来,干后又泛上来。初学者不易把握,要正确把握这一性能应注意以下几点:(1)第一层色宜薄;(2)覆盖时宜厚;(3)底色已画厚可洗掉或待干后再修改;(4)慎用玫瑰红等色。
四.水粉写生画容易产生的弊病
1.灰——产生的原因:一是黑白灰对比不够;二是不注意色彩的纯度的对比。纠正的办法:加强素描关系;通过纯度对比,对鲜明的颜色适当强调。
2.粉——产生的原因:不能合理使用白色,暗面或深色加白有些多;在画较亮色时,过多使用纯白,而没调合其它色相;在画白色物体时,固有色观念强也是画粉的原因。纠正的办法:合理用白色,暗面不加白或少加白色。如果大面积的色块画“粉”了,快捷省事的纠正办法是用不加白的颜色在粉底上薄罩一遍,就可改观。
3.脏——产生的原因:看不准色彩倾向,调色种类过多,没有主次;尤其在深入刻画时不能保持最处的印象,反复修改,越画越脏。纠正的办法:看准色彩倾向,用较厚的颜色覆盖画脏之处,不可重复过多。
4.生——产生的原因:是固有色观念太强,忘记了条件色与空间的影响。纠正的办法:加强调配灰色的能力。5.画面塑造“力度”不够——产生的原因:一是形体的块面观念不强,色阶过细,画得过“园”;二是色感不强,缺乏色彩的冲击力,用笔犹豫不定,磨磨蹭蹭也导致以上毛病。纠正的办法:下笔肯定、果断,用色造型要宁方勿园,敢于用漂亮的色彩。6.“碎”、“花”、处处清楚——产生的原因:观察方法不当。局部刻画,只注意细节而忽视整体。纠正的方法:加强整体观念,重视统一整理;学会概括取舍,注意虛实处理,增强空间观念。
7.焦躁、腻——产生的原因:用笔用色缺少变化或画得过厚,难于深入。纠正的办法:注意用笔干湿薄厚变化。
五、应考须知
1.快速作画的要点:在掌握上述写生步骤的基础上,考前训练中要穿插进行模拟考试,训练快速作画的能力,以适应考试的要求。一般画慢的原因是:①谨小慎微,不敢大胆下笔。②用色过厚,修改时用笔不当,“泛”色问题难解决。③局部观察,面面俱到,费时费力。(④四平八稳,用画长期作业的办法应考等。针对以上弊病,要牢记快画的五个要点:①第一遍色宜薄,这样便于修改,“泛”色也不严重。②深色一遍基本画够,以减少多次重复占用时间。③不要局部深入,尤其在色层画厚的情况下,湿时不易修改,可先放下,等于后再画,省时省力。④用大笔铺色块易整体。⑤深入有重点,有虚有实,不要面面俱到。
2。考场作画过程中的心理调节,心理紧张,往往影响考生正常的临场发挥,而作画过程的节奏有序有张有弛的心理调节,可对紧张的情绪产生缓解作用,规律如下:构图起稿时不慌不躁,情绪镇定,周到布局;铺大色调时,放手大胆,激情满怀,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深入刻画时,暂缓口气,纵观整体,通过理性思考,准确用笔,重点塑造,强调一个“稳”字,最后统一整理阶段,又要从深入塑造中解脱,极目全局,恢复第一印象,加以画龙点睛般的调整,大功告成,如释重担。
3.几点提醒:①不照抄对象,如考场光线散乱,可适当加强主光,削弱反光;如角度对构图不利,可适当挪动位置,如移动没有余地,从构图着眼,可适当改变个别静物的位置。(②如遇阴天,光线过暗时,应保证画面与调色盒在朝光的一方;如晴天所处光线过强,应把画面朝向中等光线处,这样利于看准色彩,避免错觉。③从容应战,增强自信,不要左顾右盼来模仿邻座。“邯郸学步”往往弄巧成拙。最后预祝考生金榜提名,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不准就画不好。
我们知道,补色是人的视觉感受所呈现的一种视觉残象的生理反应。例如:当你注视一朵鲜艳的红花时,你的视觉会在红花的边缘外的背景色彩中感受到一些绿色的成分。当你观察一杯鲜艳的橙色饮料时,你会发现在这个杯子的投影及边缘背景上有蓝紫色的色彩成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补色现象。它是人的
视觉色彩平衡系统所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由于一种纯度较高的色彩相对应的相反成分伴随我们所注视 的物体色彩而产生,以此减弱该物体的强烈色彩对视觉产生的刺激。绘画中的色彩慨念及原理的运用就 是以人的视觉感受与客观存在的物质现象两方面为基础和依据的。因此,在绘画中,艺术家会主动地运
用补色原理在绘画作品中制造强烈的色彩对比效果以获得特定的艺术氛围。如印象派画家莫奈的绘画大
量地运用对比色——补色,纳比派画家的重要代表波纳尔的油画作品更是以补色的对比关系来表现对象 的明暗关系,色彩明丽、轻快,充满光线的跳动感。可见,正确地运用补色会使绘画色彩作品取得醒目、强烈的视觉效果。
那么补色主要在画面中所表现的物体的哪些部分发挥作用呢?换句话说,在物体的色彩的哪些部分有补
色成分呢?根据人的视觉平衡系统及出现视觉残象的规律特点,我们把补色现象在绘画作品中所出现的
位置作如下归纳,即在物体色彩关系中有以下几个有补色成分的部分:以一个深红色的苹果为例,在这
个苹果的明暗交接线上、投影的边缘应当有补色绿色的成分,在苹果边缘的四周也应适当有淡绿色的成
分混合在周围的背景色彩中。补色的分离性所产生的视觉效果会使画面的色彩对比明亮强烈,增强空间
距离感。这可从印象派以来的外光写生及静物写生作品中获得这方面的例证,并加深这方面的认识和经验。
浅谈美术高考中色彩的学习 篇6
【关键词】色彩基础 色彩规律 作画步骤 问题与办法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06-01
高考色彩是考查学生对色彩规律的认识、理解与运用色彩的能力以及色彩表现力。学习高考色彩应该从色彩基础知识、色彩规律、作画步骤、色彩学习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等方面进行学习。还要多欣赏、多临摹,在欣赏中提高认识,在临摹中提高作画技能,在不断的汲取中,加快学习色彩的步伐。
一、色彩基础知识
1.色相: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它是由于物体上的物理性光的反射使人的视觉神经上产生感觉。色的不同是由光的波长的长短差别所决定的。波长的色彩有向前的感觉,波短的色彩有后退的感觉。
2.明度:明度就是色彩的明暗程度。计算明度的基准是灰度卡,黑色为0,白色为10,其余色彩的明度在0—10之间。黄色比红色的明度高,浅绿比深绿的明度高。因此,我们可以说纯颜色中颜色较浅的明度较高。高明度的色彩有向前感,低明度的有后退感。
3.纯度:色彩的鲜浊程度。刚从包装盒里挤出的色彩纯度最高。色彩调和的种类越多,色彩的纯度越低。水粉中的色彩都是根据自然界中的颜色调配出来的,这就需要我们了解颜色的纯度。纯度低的有后退的感觉,纯度高的有向前的感觉。
4.色彩的冷暖:色彩的冷暖,其实是人们看到色彩后的一种心理感觉。例如看到青、蓝、绿使人联想到大海、天空、森林等产生清凉的感觉,所以偏蓝绿的颜色称为冷色。看到红、橙、黄使人联想到太阳、火等产生温暖的感觉,所以偏红偏黄的颜色称为暖色。但色彩的冷暖不是绝对的。红与黄相遇,红较暖。红与橙相遇,橙较暖。较暖的色彩有向前的感觉,较冷的色彩有后退的感觉。
二、色彩的规律
1.色调:是指色彩外观的基本倾向。在色相(红色调、绿色调等)、明度(浅色调、深色调等)、纯度(鲜色调、浊色调等)这三要素中,某种因素起主导作用,可以称之为某种色调。如:进行色彩静物绘画时,应整体观察画面,感受一下静物台上的衬布与主体物哪种色彩占的比例大,为画面的基本色调,假如衬布与主体物属于同一类色蓝色,基本就决定了这组静物的大色调为蓝色调。
2.冷暖关系:充分掌握色彩的冷暖关系,可以有效地拓宽画面的空间。暖色有前进和扩张感,冷色有后退和收缩感。一般来说,在狭窄的空间,若想使它变得宽敞,应该使用明朗的冷色调。在绘画过程中,整体画面有冷暖倾向,物体与物体之间也有冷暖变化,单个物体本身也有冷暖变化。主观的加入冷暖色调,可以更清楚的分辨出冷暖的不同变化。例如:法国画家马蒂斯的《舞》,作者通过红色人体、绿色草地、蓝色天空来获得丰富的画面效果。
3.补色关系:在十二色色环中正对的两种色彩互为补色,如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在绘画过程中将补色放在合适的位置上,使画面看起来更加融洽。如梵高的《夜间的咖啡座—室外》中橘黄色的天蓬与深蓝色的天空形成强烈的补色对比。
三、规范的作画步骤
作画步骤是无数画家在作画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绘画精华,它是绘画方法和规律的具体体现。我们只有遵循这些规律,才能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构图:先观察、分析、构思,做到“胸有成竹”,最好用铅笔画个小构图,再起笔打形。做到构图舒适,主次有致。
2.铺大关系:用整体的观察方法大笔快速地找出画面的基本色调、色彩差异和冷暖变化。千万不要对准一个物体画,容易陷入局部,破坏整体画面。
3.深入刻画:就是整体入眼观察分析,局部入手刻画。深入塑造——要多看少画,强调一个“准”字。深入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要主次分明,区别对待,有虚有实,有鲜有灰,在趣味中心上多下功夫,以少量的细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个阶段要始终注意保持第一印象,不要轻易否定已铺好的大色调。
4.整体调整:把画放远些来看,首先是空间层次的表现,加强虚实、鲜灰对比,把画碎、画花了的地方统一起来,借以突出主体;其次用加深、提亮的办法,加强物体的体积感、重量感,纠正“灰”与“粉”的弊病。经过调整,画面就会为之一振,呈现出好的效果。
四、色彩学习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1.粉:主要是白色的使用没有控制好,处处加白。画面干了之后,白色会泛出,画面显得“粉气”。
解决办法:画面暗部一般不用白色。如用到白色时,可以用固有色和环境色相调和。但在一些不是很重、很闷、透明感很强的暗部,也可以适当的用一点白色。
2.火:主要是用色纯度过高。如画红苹果就直接用红色,黄衬布就直接用土黄、中黄上色,让人感到“生”“火”。
解决办法:要从调色上下功夫。调色不仅是在于“调”,更在于“找”、“看”,有了敏锐的眼光,调色才能轻松自如。
3.脏:调色盒里的颜料脏、没有洗干净笔就调色、用脏水或较稀薄的颜色在较厚的第一层色上揉擦修改,这些都是造成画面脏的原因。
解决办法:①保证颜料盒中的颜料干净有厚度,颜色始终保持“牙膏状”;②用笔前洗干净再调色;③修改画面时,应该待底色干后在调较厚的颜色用肯定的笔触去画,避免反复揉擦。
4.灰:因画面明度不够、纯度不高、复色相调过匀、用水过多而产生“灰”的感觉。
解决办法:画暗部与亮部的笔要分开、调色时不要将颜色和的过匀、注意用水量的控制,这些方法都可以避免画面出现灰的问题。
5.花:属于对物体的明暗关系把握不好,一味地抠局部造成画面明暗不统一。
解决办法:整体观察,统一画面黑白灰关系。做到反光再亮亮不过灰亮部,灰亮部再暗暗不过暗部。
总之,在色彩的学习中,只有系统的理论知识才能指引具体的实践,在丰富的实践中才能将理论知识理解和升华,只有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下,才能开启灵感的色彩绘画历程。
参考文献:
[1]刑庆华《色彩》辽宁美术出版社
高考色彩 篇7
吴冠中先生曾说过“废画三千”,可见在画出好作品前要付出无数的努力与汗水,做大量的练习,才能有所收获。很多学生也画了不少画,也能说出色彩的基本原理知识,可还是问题不少。学无止境,教师用心讲解,学生们也要善于自主学习,结合自身的问题深化理解知识,确保掌握知识。
一幅好的色彩写生画,需要几个方面:构图合理或是新颖,色调协调统一,物体塑造准确,空间关系明确等。这不是人人都能做到,无疑从出现的实际问题着手来讲解色彩从而提高色彩水平,这是一个非常实际和有效的途径。
一、色彩写生中色调处理问题
色调处理不协调一直是很多学生存在的问题,关键在于很多学生没有明白何谓色调,如何组织色调。简单来说色调就是整幅画的色彩倾向,也就是大面积都是何种色彩倾向,色调分为了色相色调、纯度色调、明度色调、冷色调、暖色调,具体举例说明,色相色调如蓝色调、红色调;明度色调如高明度色调、低明度色调,纯度色调如高纯度色调、低纯度色调;这些知识在一些色彩基础知识书中有详细解释,这里就不做详细分析。
整体画面色调问题,根据一组静物的实际摆放情况设定,原则上教师摆放静物时就因遵循几个原则:1、邻近色的搭配,使得整组写生物品形成一种色调关系,便于学生较快掌握色调,学生能在各种相近的色彩间区分开不同色相的明度纯度,能较好表现邻近色类似色之间较微妙的色彩关系,色彩之应使邻近些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2、黑白灰关系明确,这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黑白灰层次关系,还有就是不同质感物体搭配,硬的金属质感物体,陶器,瓷器,软的动物皮毛,布(绸布、麻布),水果等区别一组静物中加入不同质感的物体,让学生能观察不同质感物体,并且去练习如何表现出来,使画面丰富,表现力加强;3、照顾到各个角度,教师摆放静物时会尽量照顾到各个角度,方便位于不同角度的学生进行写生。
有了一组较协调的静物或是人物场景,那就需要学生首先要观察有那些色彩,先要判断整体色调,如绿色调,蓝色调,蓝灰色调等等,要先给个最初的判断,然后再分析冷暖关系,整体是冷色调还是暖色调等,判断后,做到对色调“胸有成竹”然后就是在实际绘画过程中不断的模仿和调整,关键就在于区别类似色彩之间的不同,一定要拉开差别,又要统一。例如绿色的衬布前摆放着灰绿色的罐子,如果罐子是灰的,那么衬布的纯度也应该有所降低,使得静物之间色彩明度纯度尽量协调,而不是一个纯度高一个纯度低,若这样会使的物体之间色彩冲突较强,脱离关系,使物体看来没有关联,看起来物体不处于一个环境空间中,画面失去统一感。
二、色彩写生中物体塑造形体软的问题
这个问题与素描关系紧密,很多学生的画面中色彩颜料堆积非常厚,但物体却还是看起来很单薄,同理水彩画也一样,并不是说颜料堆的厚物体体积感会加强,而是色彩黑白灰的关系强烈,物体素描关系准确才能使物体体积感强化。让学生练习画单色色彩,以色塑形就要靠利用色彩的纯度明度变化来表现物体体积感。纵观美术史没有那个色彩大师,没有在素描上下过苦功的,任何一幅好的色彩作品,如果将之变成黑白单色来看,那也是一幅完整并且非常有表现的素描。要想一幅作品有看头,物体形体关系,塑造一定要严格按照严谨素描关系来画,所谓形色结合并不是空话,如果忽视素描关系,只会让你事倍功半。
三、色彩写生中空间感处理问题
在空间处理问题中,很多同学,都不能很好的将空间感表现出来,画面出现堵,层次感差氛围感不强等问题。空间感差很可能因为素描关系,色彩冷暖关系和构图问题。
首先是素描关系,近大远小,近实远虚,只要守好这两大原则从素描关系是就能很好的处理空间,这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素描功底,其中构图也很重要,一组静物如果构图过于紧密,会显的堵和物体过于平面,没有主次之感,主体物应居于黄金分割点的附近,构图也应主动的取舍,不可照搬全抄。近景,中景远景构图等物体远近关系安排通过构图能加强空间感。
在色彩上近暖远冷这原则是无法回避的,如果违背这原则那画面则不会有良好的空间感,明度纯度都应该配合冷暖关系进行调整,越远的物体轮廓肯定是较模糊的且色彩偏冷,那怕是块红色的衬布,如果处于远处,也应该主动的将之纯度降低,调入些偏蓝色的偏绿的冷色,使之在心理上产生推远的感觉,近处的物体当然随之也应主动偏暖些,如果是块白布也应在亮部调入一些黄或红的色彩。冷暖色处理,光线处理使得物体亮部暗部拉开区别,前冷后暖,前实后虚,拉开空间关系,从视觉感知上使物体与物体之间心理上距离拉开,使二维平面形成三维立体效果。这是利用色彩冷暖关系制造空间感的方法。
四、色彩写生中不同物体质感表现问题
很多同学把物体都画了,把物体塑造也完整,可是画面看起来就是缺少表现力,这就是因为缺少对物体质感差别的表现。试想一幅画中,有各种各样材质的物品,可画法都一样,有种千篇一律之感,也从侧面表现出画者对物体认识上的不足,自然界中我们都找不到一片相同的叶子,那我们怎么能程式化的将一组静物所有物品画成一种感觉呢。
解决方法首先是学生对物体质感的认识上要加强区别,金属质感物体,外形规矩,明暗关系对比强烈,因为表面大多光滑并且光感明显。布面的物体,表面哑光,无明显的高光,质感柔软,折皱较和缓,反光也不强列等,都要仔细观察加以区别,陶器表现粗糙哑光,较灰,明暗对比较弱,因为本身反光弱,相比瓷器表现因为有釉色光滑,高光明显,反光和受周围物体影响大这样明显的差别一定要表现出来。都说好的画家是需要一双敏锐和善于发现的眼睛,准确表现质感是提升整幅画的亮点所在。
其次表现物体质感与工具、笔触的使用有很大的关系。文艺复兴时期静物画中,金属物品仔细看笔触会发现感觉是较坚硬的笔触,而画动物皮毛时,用的则是较柔软的笔触。为了加强质感表现,很多画家都进行了大胆尝试,如伦勃朗的厚堆法,将亮部堆厚,造成亮部较厚实的效果,并结合罩染,将亮部塑造的非常厚重,暗部则一直用薄画法。还可借助工具,如各种各样动物毛做成的软毛笔,硬毛笔,大刷,小刷,还有扇形笔等等,各种不同的工具画出的笔触效果也不同,可以用来配合表现不同质感,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有主动拉开不同物体质感的意识,其实只要有这个意识,在画面中适当的运用不同方向用笔,和厚薄不同处理等种种手段区别开各种物体,才能使画面更加具有表现力。
五、总结
色彩写生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篇文章旨在帮助高考美术生提升色彩写生水平,针对几个常见色彩问题入手进行分析解决。写生是高考色彩非常重要的一环节,遇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问题。我们应该从问题着手来分析为什么它会出现,该如何解决,埋头画而不去思考是不行的,希望本文能帮助广大学生提高技艺。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高考色彩写生课期间,针对课堂上学生色彩写生出现的一些问题,来进行分析与讲解,先分析画面易出现问题的原因,再谈如何解决问题,针对性的分析利于学生提高色彩的认识和理解,使其更好的进行色彩写生,增进对写生色彩的掌握和控制力,创作出更好的色彩作品。
高考色彩 篇8
我们首先要解决思想上的问题, 即:为什么要临摹?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 但也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只有思想上接受了, 才能在行动上充分贯彻下去。很多考生具备了一定的色彩基础后轻视临摹, 笔者认为临摹恰恰是高考前提升成绩的捷径。很多考生学了很久的色彩, 也画了很多张色彩画, 有临摹的也有写生的, 走到现在开始迷茫了, 不知怎样才能打破停滞不前的局面, 只是一味的勤奋, 殊不知没有方法的勤奋可能起到的是南辕北辙的效果。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周围有一些异常勤奋的学生, 中午也不休息, 没日没夜地画, 可是成绩却没有起色。我观察这些学生, 发现一个相同的现象:他们是假勤奋!他们只是像机械的工人一样, 重复地将纸涂上颜料而已, 这样的重复动作做多久都不会使成绩提高多少。因为手虽然在动, 大脑却没有任何思考, 大脑在休眠!所以, 想提高成绩必须落实到行动上, 那就是把脑“动”起来。如何动?临摹就是这样一块搭板, 在临摹中思考, 在临摹中总结, 在临摹中找方法, 从而有效地去努力, 进而达到目标。
其次要解决行动上的问题, 即:如何临摹?笔者主张的临摹有两种:一种是用心临摹, 一种是用手临摹。用心临摹的意思是考生主动的思考, 从而深刻地理解范画的精神, 形成一套自己学美术的程式。第一, 研究范画的构图。考生初学美术时学过很多种构图, 平时练习时可以使用各种构图并运用至熟练, 但现在临近考试就不能这么练了, 笔者认为可挑选一些题纲式范画进行临习, (如图1) 这幅学生习作是常规竖构图, 有桌面、地面、墙面三层大空间, 浅色衬布及桌面组合成的浅色大面积与深色衬布形成明确的面积对比, 确定了画面主调, 物体摆放采用S形构图并与桌面及衬布拉出清晰的明度和纯度层次。考生可按如下方法临摹其构图:
1. 明度练习:用铅笔画9*13CM大小的方框 (即一张8开的纸折成9个长方块) , 然后对照范画画出大致的外形、位置及黑白灰色块 (如图2) , 画熟之后将其默画出来。
2.换物练习:用素描方式在原构图的基础上, 不改变物体的疏密及面积比, 尝试更换画面上的物体 (图3-5) 。 (可找范画或摆放静物进行练习)
第二, 研究范画的配色。
1.提取主色练习: (如图6) 将范画上的主要颜色提取出来, 然后分析出其面积所占百分比。
2. 临摹主调练习:用提取出来的主色根据范画临摹一张32开的色彩小稿, 只需铺出色块。这一步重在记忆, 画完后重复再画两张巩固记忆。
3. 主调运用练习:形成自已的一套配色并将前面的换物练习中的小稿用自已的一套配色画成色彩小稿, 运用至熟练。
4. 原图变调练习:在相同的构图下变化色调, 提高配色能力。
在经过“用心临摹”的过程后, 考生对范画已有了全面的思考与分析, 我们认为并不需要在风格上有太多的变化, 但一定要掌握绘画的基本规律, 把基础的东西吃透。认真研究近年的省联考题也会发现这一点, 联考中极少会出现偏题、怪题, 即使偶尔有意料之外的考题, 回想起来也还是考纲中的内容, 基本上都是考基础的东西。根据考纲的精神, 考生怎样在临摹中夯实基础呢?现在所欠缺的是“用手临摹”, 也就是通过一定量的勤奋练习熟知工具及材料的性能;弄懂、摸透色彩范画中对物体的塑造;充分理解画面关系。仍然以上面的范画为例, 这幅范画虽是学生习作, 但色彩明朗、轻松, 主体罐子很好地控制住画面的浅色而又跟台面拉开空间, 桃子的颜色和背景的色彩关系区分度高, 色彩明亮、空间感强, 罐子上插的菊花在纯度上灰得恰到好处, 既不抢桃子的艳, 又与画面上缘的墙面拉开了空间, 点缀了画面。整幅画面用笔肯定、轻松, 层次清晰。考生在临摹前对哪一块色该冷或该暖要心中有数, 这样下笔才能胸有成竹, 富有生机。
第一, 要有规范化的步骤。考生在临近考试的前两个月应该梳理自己画画的步骤, 不能随意去画, 这里说的“不能随意”并非限制考生的发挥, 也不是要求考生都要按书上或某个老师教的步骤去做, 而是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 规划好一幅画的进程, 从而最快形成自己画画的程式, 避免出现运气作品, 保持考试的稳定性。
第二, 围绕一个中心去刻画、深入, 切勿把每一处都刻画得非常精彩, 钻入局部无法面面俱到, 反而使画面“平平”, 徐悲鸿先生说的“谨毛而失貌”也即是此意。首先, 考生要对主体物进行充分而细致的摹写, 从主体物的设色、细笔的塑造至小细节的勾勒都要认真揣摩进而深刻领会。其次, 学习范画对主次物体的不同处理手法, 临摹陪衬物在纯灰、虚实的对比下范画是如何弱化处理的。
第三, 抬高范画水准, 可选取相近的教师或画家的范画来临摹, 提高欣赏及绘画技巧 (如图7-8) 。这两幅范画与前面几幅学生习作近似, 但在画面的处理及及塑造方面明显老练生动许多, 考生可重点临习范画是如何丰富画面的, 主体物及近处水果如何深入刻画。
学习美术要遵循一定的方法, 但又不可完全照搬,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法无定法”, 因此, 在绘画中正确的临摹方法有利于考生更牢固地掌握色彩、更灵活地运用色彩;有利于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形体、理解结构。结合写生与默写三种作画方式的综合运用, 对构建系统、科学的色彩知识体系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 导入科学的、正确的色彩教学方法体系, 对考生专业的进步无疑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图1、图3-6引用自蔡健主编《形形色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
高考色彩 篇9
笔者认为阅读品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阅读品质应表现为专注。阅读是用心灵进行的活动, 阅读的过程是阅读者抛却一切芜杂, 沉静下来, 全心投入的过程。阅读者只有专注, 放下所有外界的纷扰, 方能领略书中文字的世界, 从而天光云影共徘徊, 深得阅读之快乐。人的气质也方能渐渐改变提升, 从里向外散发一种无可言喻的儒雅与脱俗。
(2) 阅读品质应表现为坚持。阅读行为不是三分钟热度, 也不是一朝一夕的行为, 阅读应该是一辈子的事。当下高考有很强的功利性, 不少学生急功近利, 在阅读方面总是想走捷径, 耍小聪明, 企图读几篇文章就赶上甚至超过班上阅读能力强的同学, 结果失败了, 于是, 丧失信心, 不肯再读了。因此, 帮助学生认识到阅读是终身需要, 应该永不停止的意义, 并逐步养成持之以恒的阅读品质, 这几乎可以说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3) 阅读品质应表现为思辨性。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 需要思辨性的阅读品质。通过精读、赏读能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 并准确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 不仅仅在答考卷的阅读能力上需要这种思辨能力, 就是在写作能力甚至思考生活的体悟解读上都需要思辨性品质的培养, 筛选提要, 辨伪存真, 形成独创见解, 并躬身实践, 内化为自己的体验与感悟, 从而从字缝中读出字来。
那么, 我们如何培养阅读品质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我们要大力倡导经典阅读
阅读的文本所反映的水平要高于阅读者的现有水平。这种有一定审美距离的文本阅读, 可以弥补我们人生的缺陷, 可以导引我们人生的方向, 可以提升我们追求的境界, 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要从根本上着力改变高中生课外阅读时对经典文本的冷漠的现状, 就要大力提倡学生阅读经典, 名家的作品对学生的熏陶及感染的力量是相当强大的。一个从小就阅读经典的学生在写作中流淌于文章中的文学素养有一种难言的锋芒, 使人不得不为之吸引, 为之击节。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能批改到这样的作文可谓一大幸事。
二、致力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
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作者的对话行为, 以读者和作者的情感与心灵撞击共鸣为特征。读者通过解读文本, 将自己已有的情感经验熔铸到作品中, 思作者之所思, 感作者之所感, 与作者心灵交往, 洞察作者人格世界, 从而获取智慧经验。读者因而认识到自我之不足, 因受感召而灵魂得以洗涤和净化, 促进道德修养的提高以及人格的健全和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说, 教师应发动学生自主阅读, 引导他们进行个性化阅读, 读出个性, 完善自我。因而, 读书应该是自由自在的, 目之所见, 心之所想, 意之所随, 欣然领悟, 人文合一。阅读的至高境界也莫过于此了。
三、着力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还需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入手。为了这一目标, 我每周布置周记两篇, 抄读笔记, 不定期抽查, 可以是单篇的读后感, 也可以是多篇的比较体会。并对完成较好的学生加以表扬, 从而促进学生长期坚持阅读, 把阅读当成学习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 从而达到阅读习惯养成的目的。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是有一定困难的, 但坚持下来, 班级勤奋阅读的习惯初步养成了, 学生在这种风气中相互感染, 形成良性循环, 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学的最大收获是喜欢上了读书, 学会了读书。
培养学生阅读品质远比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规律更重要, 良好的阅读品质是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关键性要素。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 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而且会使他们终生受用。
高考色彩 篇10
如何在短时间内使高三的学生色彩绘画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 调节好心理状态坦然面对考试, 寻找一种在考前有限时间内迅速提高色彩绘画水平的新观念、新方法?笔者认为, 要画好色彩, 首先要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 只有有了画画的快乐才会引来色彩感觉, 有了色彩感觉才能快速进入把握色彩的状态。那么, 怎么做才能引起学生对色彩的喜爱, 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呢?
笔者尝试利用油画棒进行考前色彩穿插训练。
笔者在高考班上学期开学初安排了6周的油画棒教学内容, 每周4课时 (一上午) , 安排如下:
第一周至第二周:感受画色彩的快乐。
准备两幅学生喜欢的印象派大师的风景印刷品。
临摹时间:8课时。
纸张大小:八开素描纸2张。
要求:不用铅笔而直接用油画棒起形, 不要求和原作画得一模一样, 可以自由发挥, 但也不能画得面目全非, 最后的画面效果要漂亮。体验画色彩的快乐, 感受大师运用色彩的妙处, 在最短时间里获得色彩感觉。
通过这两周的训练, 学生积极性很高, 学习主动性加强, 学生普遍认为, 画色彩非常容易, 很多同学感觉画色彩非常轻松, 以一种全新的心情和无拘无束的心态来画色彩, 从而体验到了画色彩的快乐, 感受到大师运用色彩的妙处, 在最短时间里获得色彩感觉, 增强了自信心。
第三周至第四周:感受色彩, 体会色彩。
准备一幅色彩明亮的优秀水粉静物范画, 用油画棒临摹色彩静物作品。
临摹时间:8课时。
纸张大小:八开水粉纸2张。
学生在第一、二周的油画棒临摹印象派大师风景作品的过程中已经体会到画画的快乐及丰富的色彩感受及表现力, 本阶段过渡到临摹静物。此阶段色彩训练不追求素描关系, 也不追求色彩关系, 只是为了尽快让学生得到色彩感觉, 用油画棒画出水粉一样的色彩感觉。笔者发现平时色彩感觉很不好的同学在本环节进步神速, 色彩运用很大胆, 能赋予油画棒一种魔力, 用它画出漂亮的色彩。他们纷纷说, 怎么用水粉就不敢这么画呢?在本环节, 提示学生不必过多考虑质感、空间感、体积感等因素, 连结构也不必太强求, 只要把眼睛看到的色彩画出来就行了。色彩感在色彩练习中是核心, 一切造型因素都要围绕它运转, 油画棒的练习太重要了, 同学们在本环节的作品非常漂亮, 每一张都是完美的色彩作品。
第五周:体验写生时的快乐, 加强色彩感觉。
用水粉写生第四周用油画棒画过的同一幅静物作品。
临摹时间:4课时。
纸张大小:八开水粉纸。
本环节的训练目的是在水粉写生中体验画画的快乐。
由于第四周同学们已用油画棒画过同一内容, 色彩感觉很清晰, 那么本环节用水粉写生同一幅静物, 就显得很容易, 过渡也很自然。由于对色彩感觉胸有成竹, 每个同学在此环节会更多去考虑表现素描关系、结构、质感、空间感、体积感等因素。大部分学生画得很有自信, 并且表现能力很强, 既画出了静物的色彩, 又画出了色彩的关系。
第六周:结合色彩感觉与素描关系, 使形色统一, 把握高考色彩考题要求。
摆一组复杂的静物, 所造静物与第五周画的静物基本一致。
写生时间:8课时 (其中4课时安排在课外) 。
纸张:四开水粉纸。
由于现阶段的学生已拥有了造型能力和色彩感觉, 在画这幅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它们结合起来。
通过临摹大师作品与写生之后, 给学生尝试用水粉写生一张四开大的色彩。由于外省专业考试多用四开, 由此可挖掘学生在色彩上的潜力。所以要求学生在这张大画中要画得深入, 要画出更多的颜色来, 不用担心画得不协调或太局部, 相信自身的协调能力, 并且通过大画写生练习来巩固学生的色彩感觉。
学生通过本环节训练已理解了色彩就是颜色, 已发现了色彩的本来面目。因为画面较大, 要看出和画出更多的颜色才能丰富, 这使得学生主动去找颜色, 而且, 联系到高一、高二所学的技法, 笔法也丰富起来了, 敢扫敢刷, 也敢用水了, 干画法、湿画法灵活使用, 将色和形结合起来, 将各种技法结合起来, 画面效果非常好, 达到高考色彩考试的要求——学生有基本的色彩表达能力, 基本的造型能力。
【高考色彩】推荐阅读:
美术高考色彩写生教学07-28
美术高考中色彩的学习05-16
美术高考生色彩默写方法10-06
色彩与色彩风景写生05-16
数字色彩系统色彩设计08-20
从写生色彩到设计色彩05-26
色彩归纳写生中的色彩06-19
色彩风格中的主观色彩08-26
色彩的表现与材料的选择 ---------色彩画初试09-14
静物色彩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