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性评价研究

2024-06-16

表现性评价研究(共12篇)

表现性评价研究 篇1

“如何实现学生地理素养的提升”是长期以来困扰许多地理教师的一个问题,我也一直在尝试用多种方法来解决。近来,我通过在高中区域地理复习中开展课前五分钟学生展示活动,发现其能够带来教与学的增值。通过反思,我发现这一做法其实就是教师对表现性评价的运用,斯廷金斯指出,“表现性评价为测量学习者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新异问题或完成特定任务能力的一系列尝试。”于是,我对如何运用表现性评价来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提升展开研究。

一、精心设计表现性评价的任务

表现性评价能否有效开展并实现预定目标,关键在于表现性任务的设计。高二文科生要对初中学的区域地理进行复习,而传统复习方法让基础好的学生没兴趣,基础差的又跟不上,学生的地理素养不能得到全面提升。于是,我选择表现性评价作为载体,设计了学生展示活动——“课前五分钟系列演讲”,第一学期的主题是“行游中国”,第二学期的主题是“行游世界”。这样就把区域地理复习化整为零融入到全年的教学中,同时也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二、教师调控保障评价有效开展

在完成表现性评价任务的整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调动多方面能力并付出努力,这既是向全班展示自己综合能力的一次机会,又是互相学习的过程。但如果教师的引导不到位,就会出现由于开局没控制好而导致后面的演讲敷衍了事、整个活动出现骑虎难下的局面,提升学生地理素养、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首先,我选择地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排在前面展示,这样对后面的学生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但在实际中有时与教师的预设并不完全一致。有些学生创新性不强,有些学生时间观念不强,这说明教师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判断上有欠缺,也说明我们目前常用的一些评价方式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地理素养。此外,还必须引导学生既要学习先讲的同学的思路,更要有自己的创新,否则会出现连续几个学生讲的思路基本一致的现象。这些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就要求教师在每次演讲后的点评要到位,以保障后续活动的有效开展。并且,由于这个活动可以把每个学生的思想、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对待新情况的反应能力,以及任务完成过程中的态度等方面的差异都反映出来。因此,教师不仅要关注培养学生与他人共有的品质,而且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这样才能将表现性评价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效能发挥出来,才能将评价的重心放在关注学生差异、为了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层面上。

其次,为了保障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还需处理多方面问题。比如:个别住宿生以住校为借口没准备演讲活动,教师就要引导住宿生可寻求走读生的帮助,但最好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料,同时不要过于依赖网络和演示文稿。还有,课堂气氛的调控也很重要,如,活跃、人缘好的学生一上台,学生就兴奋起来,我会稍稍严肃地说:“好,大家安静,我们开始吧!”而当比较文静或稍内向的学生走上台,下面往往比较安静,学生自己也比较紧张,我会用轻快的口气说:“可以开始了吗?”这时教师和同学们期待的目光对他是一种鼓励,他会顺着教师的话紧接着带来开场白:“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

三、重视表现性评价的系列开发和改进

“课前五分钟系列演讲”活动的实施,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他会感受到课程不是只与授课教师相关,而是与自己的认知世界相关,他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被“卷入”到课程当中。但是,最终学生是否获得持续“生长”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受到表现性评价系列开发的影响。

除“课前五分钟系列演讲”这一表现性评价类型的实施,我还让学生在演讲结束后,结合从其他同学演讲中学到的和教师的点评,以及同学的评价,对自己的演讲内容进行整理和完善,并制作成地理手抄报上交,学期末在各班展览。

四、关于实施表现性评价的思考

1. 表现性评价可以与课堂教学合二为一。

要打破过去先“教”后“评”的思想禁锢,应认识到评价本身就是一种教学活动,理想的评价方式可以融入课堂教学中,从而实现其既“顾前”又“虑后”的作用,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2. 表现性评价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因为表现性评价不仅关注评价结果更关注评价过程,而对过程的评价使其具有多种评估功能,可以有效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沟通合作、分析归纳、创新思维、与人分享等多方面能力。这样就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上。

3. 表现性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持续“生长”。

贴切的评价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成功、激发内在动力,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样,学生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也有能力去不断地追求更高的学习目标,并对“生长”的过程充满自信和满足感。

4. 表现性评价的运用需关注两方面问题。

一是任务的设计要以学为中心,既要遵循知识的内在联系,又要关注学情,这样才能反馈有效的教学信息。二是要明确评价不是终结性的,而是为如何开展教学提供证据的,教师必须敏锐、客观地收集信息并做出基于证据的教学决定,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综上,表现性评价在促进学生学习、提升学生地理素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发挥其功能仍需深入研究,特别是关于表现性任务的设计和评价标准的制定是后续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我推荐的书

⊙《教育想象——学校课程设计与评价》,[美]艾斯纳著,李雁冰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跟孔子学当老师》,周勇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如何形成教学艺术》,王升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表现性评价研究 篇2

思想道德素质综合表现是指研究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表现。思想道德素质综合表现评价主要是考察研究生在思想品质、道德修养、集体主义观念、文体活动、社会工作等方面的情况。在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定时,对研究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综合表现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使研究生全面发展与成才。我校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综合表现占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定中总体考核成绩的15%,主要由研究生日常表现、科技文体竞赛成绩和社会工作情况三部分组成。计算方法及权值分布如下:

计算公式:S=A×A1+B×B1+C×C

1S:思想道德素质综合表现

A:研究生日常表现(权重A1)

B:科技文体竞赛成绩(权重B1)

C:社会工作情况(权重C1)

A1+B1+C1=100%

A1≥10%,B1≥10%,C1≥10%

各学院研究生奖(助)学金评选委员会根据各学院具体情况确定指标A、B、C在思想道德素质综合表现S评价中所占的权重A1、B1、C1。

一、研究生日常表现A(占综合表现S的权重为A1)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有良好的思想品质,能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是非明确。

2.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团结同学、尊敬师长、文明礼貌。

3.遵守《西南交通大学学术道德规范》,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创新精神。

4.有较强的集体主义观念,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班

1级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5.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刻苦努力,遵守课堂纪律及考试纪律,积极参加各种科研实践活动。

6.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二、科技文体竞赛成绩B(占综合表现S的权重为B1)对于代表学院、学校参加国家、省部级、市级(不含县级市)正式举办的科技文体竞赛,获得名次或者奖项者;或者参与由学校、学院组织的科技文体竞赛,按参与竞赛的级别和所获奖项的高低进行综合评分。

三、社会工作情况C(占综合表现S的权重为C1)

1.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挂职锻炼等社会服务活动。2.学生工作绩效。针对在班级、党支部、学校(院)研究生会担任一定职务或在学校各个机关部门担任学生干事的研究生,依据其工作成绩进行考核评分。

注:对于表现突出,为学校赢得荣誉或积极的社会影响的研究生,经相关部门认定,其思想道德素质综合表现评价可在上述评价基础上,给予一定的附加分值。

表现性评价研究 篇3

关键词:数学;表现性评价;初中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343-01

表现性评价是教学中的改革亮点传统的评价方式以学习成绩为主,这样给一些暂时落后的学生带来心理负担,甚至是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涯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这很容易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除此之外,对于一心扑于学习的学生,难免产生误导,只知读圣贤书,不闻天下事。更甚者,将来空无一技之长。而表现性评价则弥补了这一弊端,它注重学生的各方面发展包括非智力因素在内。根据新课标,教师应该秉持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片面地追求高成绩,很正走进学生的世界里,了解他们优缺点,为他们选择合适的方法教学,弥补他们的不足,从而实现教师的价值。如何才能让数学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取得预期的效果呢?

一、从实际出发

学生是我们的研究对象,每个人的发展情况不同,比如有的同学弱项是几何,有的同学的弱项是数,应该在他们的难点处着重讲解。关于数,需要学生细心,几何要求的是熟练的基础以及空间感,从这两个大知识点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哪方面能力的不足。

了解了学生才可以定自己讲课的重点,有效安排自己的讲课时间,惠及大多数学生。

二、评价标准的设定

评价的目的不在于打击学生,而是帮助他们清楚认识自己,及早地改掉陋习。在初中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细心,大多是理论知识,理解了,学会如何应用了,就可以轻松做题,但是粗心会让自己前功尽弃。此外,评价标准因人而异,在肯定他的长处的同时,也要恰当地指出不足,鼓励其积极发展。

比如三角形,这是一块大的知识点,首先要区分三角形的类型,紧接着熟记它们每一种的特征,在求证三角形以及做关于三角形的计算题中轻松自如,这块内容对学生要求很高,首先要求学生的记性好,再者是思维灵活,能够把理论应用到题中,将理论投入到实践中去。

三、公平性

老师要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有信心、有希望成为优秀的学生。在学校老师对学生的肯定是学生最大的学习动力。只有负责任的老师才会在方方面面感染到自己的学生,才会对于学生的全方面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开放式

开放式要求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考虑问题。每个学生的思维角度不一样,这样他们各自的想法各有特点,在如今缺乏创新型人才,保护学生的创新型思维要从小抓起,尊重学生的每一种思路。在教学讲解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展示自己的思维,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培养他们的创新型思维,还教育他们学会知识的分享,增强团体意识。

比如求证两直线平行,有三种方式: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有的学生都同位角敏感,有的同学对别的角敏感,他们的解题思路各有千秋。他们在分享知识的过程中可以互相弥补,取长补短,进一步开拓自己的思维。再者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确定了是同位角,证明这两个角的大小一样,内错角亦是如此,同旁内角则是两角之和为180°。在求证两个三角形全等以及确定三角形的类型上同样也可以应用。这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联系的思维思考问题,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形成一个整体,进而将其分门别类,在解题方面不再发愁,更重要的是融会贯通,将其应用到实际中。

在实际中,当自己面前出现两条路,我们可以根据所学选择最短的路,如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不过要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选择垂直直线,这是最短路线。

五、选择题

在每个学生的理解里,选择题是送分题,其实不然,选择题比其他大题更不容易得分,选择题要求学生很短的时间里完成,而且在做题过程中要有分析思考、计算等等,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

比如求解二元一次方程式,首先要化解成一般式ax2+bx+c=0,再确定判别式,计算b2-4ac,若其大于或者等于零,则有解,代入固定公式求解,反之无解,这个要求学生熟记公式,再者就是心态,时刻能够做到认真细心做题。有的同学求出无解,但是按照常规思维觉得不可能,反而去选择错误的答案,出题者正是抓住考生的谨慎心理,这同样告诉学生们要大胆做题,相信自己,对自己保持信心。

特殊函数是大多数学生头疼的一块内容,这里里面需要记得小知识点很多,选择题分值不高,但是题量大,学生只能在很少的时间做完选择题,遇到特殊函数不能以常规方式做题,而是采用平时的做题规律,这样做题就会又快又对。但是函数内容杂,知识点多,全记住是不可能,这就要对学生平时多做题,所谓熟能生巧。

六、团队合作

在中学教学中有统计这块知识,教师可以安排下任务,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做调查统计,比如调查某一个城市一个月的气候情况,教师可以事先制定出具体的评价量表,随时关注他们的发展情况。

这一措施一方面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及团队精神。根据他们最后交的结果来对他们进行评定,比如:做事态度、方法策略、团队相处情况。

七、持续性

培养学生的持之以恒的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学生每天写数学日记,记录每天的数学心得,一方面帮助学生进行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每天都有新收获,并且方便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及时进行指导,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

总之,表现性评价不是忽略了学业,反而是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从不同角度进行学习,进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全面发展,能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全面地、出色地发展,成为优秀的学子。

参考文献:

[1] 马忠林主编;魏超群编著.数学教育评价.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表现性评价研究 篇4

在传统的教育评价中,学生大多只能接受被动、单一地评价。这种被动性很容易造成学生对评价的厌烦和畏惧,形成心理抵触,阻碍评价的进行,妨碍评价功能的发挥。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内容与传统的体育课程相比有较大转变,因此,学习评价的内容、方法、主体性也应相应有所变化。从2009年起,我校就“表现性评价在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一课题进行了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在此过程中较多接触了有关表现性评价理论方面的知识,并在平时的教学和评价的过程中,应用表现性评价,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种种行为及结果进行科学评价,注重发挥评价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以及健康行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表现性评价是一种值得大家关注、有价值的新的评价方法。

2 课题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我校高一年健美操模块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其中1~4班的理科班为实验班(共计学生24人,其中男生7人),5~8班的文科班为对照班(共计学生26人,其中男生1人)。

3 课题研究方法

3 . 1 文献资料

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学习和分析,了解国内外关于学生表现性评价的最新进展和实际状况,掌握关于学生表现性评价的先进理论和方法,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表现性评价的应用与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3. 2 实验法

健美操课从2013年9月3日起至2013年11月19日进行为期12个星期18课时的实验(每周星期二、四共2节体育课)。尝试将新的体育学习评价方法——“表现性评价”运用于健美操教学和评估中去,以检验该评价方法对实验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体育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及健康行为等方面的作用,收集相关实验数据。

3 . 3 数据统计法

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显著性检验采用配对t检验,显著水平P<0.05。分析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体育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及健康行为等方面的内容,分析其实验前后的变化。

4 课题研究结果与分析

4 . 1 实验前实验班对照班学生在健美操修习层次水平的比较

从表1可看出,实验班有6人占总人数的25%,实验之前选修健美操3次以上,而对照班却有10人占总人数的38.5%,选修过健美操课程3次以上。说明实验班对照班学生因选修次数不同造成健美操运动技能水平不处于同一水平,对照班文科班运动技能水平明显高于实验班理科班学生,这现象也同于文理倾斜现象,因此在后续研究中需要采用进步幅度评价才行。

4 . 2 实验前后实验班对照班学生在健美操学习兴趣水平上的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前,对照班健美操学习兴趣水平平均得分155.2分,实验班的得分134.6分,两个对象的学习兴趣经t检验得出P=0.008<0.01,具有高度显著性,说明实验前,对照班的学生比实验班的学生更喜欢上健美操课。但在实验后,对照班健美操学习兴趣水平平均得分162.3分,实验班的得分165.6分,两个对象的学习兴趣经t检验得出P=0.554>0.05,无显著差异。

实验班在实验前后学习兴趣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4<0.01),而对照班在实验前后学习兴趣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244>0.05)。证明,经表现性评价实验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4 . 3 实验后实验班对照班学生在健美操学习兴趣水平进步幅度的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经1个模块教学后,实验班对照班学生的体育学习进步幅度进行比较,其结果显示,实验班对照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均有进步,且进步幅度具显著性差异(P=0.000002<0.01),但从进步的均值(实验班=30.96,对照班=7.15)来看,实验班的进步幅度远高于对照班。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表现性评价对实验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促进与提高较对照班更好。

4 . 4 实验前、后实验班对照班学生在健美操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的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实验前,实验班对照班在学习态度上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6<0.01),在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上无显著性差异(P=0.171>0.05),在健康行为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0.033<0.01),总体而言,实验前,对照班学生在以上三个量的比较中都优于实验班。

但在实验后,三个量的比较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学习态度=0.875>0.05;P情意合作=0.893>0.05;P健康行为=0.288>0.05)。说明了实验后,实验班的学生在健美操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健康行为上具有较大的进步,而对照班的进步却不太明显。

5 课题结论和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5. 1 结论

(1)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表现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及健康行为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2)表现性评价的本质在于学生的创造,它不仅将综合思考和问题解决联系起来,而且还让学生在合作中间解决真实性或与现实生活相类似的问题,使教学具有现实意义。在高中模块教学中运用表现性评价之后,我校学生的综合思维方法(能够综合运用各种适当的技能来解决问题;能够将遇到的各种问题化为清晰的可解决的任务)得到较好的锻炼。

(3)在完成表现性评价目标时,合作小组的成员学会了观察、记录、收集和整理他们的实际操作过程资料。事实也证明,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评价,并成为评价的主体,意识到评价是发现问题、自我提高的方式时,“表现性评价”最终才能促进学生在实际学练中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

5 . 2 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表现性评价是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和展示的作品来评价学生,是基于评分规则的一种质性评价。因此,表现性评价能否用于学生评价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表现性评价的信度和效度,保证表现性评价的客观和公正。表现性评价必须注意以下4个问题。

5.2.1 教师必须接受专门培训

表现性评价需要教师明确操作目标,构建评分规则,指导学生完成真实性学习任务。因此,教师不仅要转变思想认识,而且要具备相应的学生评价技术和能力。这些都要求教师接受专门培训,改变传统的评价观念、方法和策略。

5.2.2 提高教师对课改理念的理解与运用

只有真正尊重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教师才能自觉地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有效的、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能够促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并且,在评价过程中,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以及学校、社会也能够实现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5.2.3 操作目标中的内容与模块内容需相互整合

操作目标中的知识内容必须与教师所教的内容相一致,即需要教师将操作目标的内容与自己所教模块的内容进行整合,通过具体模块的教学来达到操作目标。实际上,将操作目标的内容与模块内容相整合就是教师将抽象的操作目标具体化的过程,是教师理解和运用表现性评价的过程。

5.2.4 评价量表和评价细则要有信度和效度

表现性评价的应用,制作评价量表和制定细则是关键。由于表现性学习行为的多元性、多样性和答案的“弹性”,决定了对学生的表现性学习水平的评价只能是质性评价。在实际操作中,可划分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4个等级,也可根据评价项目的不同,做出相应的等级划分。评价细则的描述根据等级要准确,可观察,易评价。同时为维护评价的信度和效度,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非常重要。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与数理统计法等,研究“表现性评价”应用于我校高一年健美操模块9个星期18课时的教学有效性。结果表明:实验前后,学生在健美操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及健康行为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提高。结论:“表现性评价”是一种值得大家关注、有价值的新的评价方法。

表现性评价 篇5

这一点是相对传统的标准化测验而言的。很多情况下,教师通过传统的测验并不能准确判断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对程序性知识的掌握。因为通过传统测验,教师多是 “推断”到了学生会“做”什么,却不能测到学生是否真正会“做”什么,二者的区别是非常重要的。如,从做选择题这个活动本身教师并不能看出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应用水平,只能从测验的结果来推断学生的学习行为,这是间接评价。而表现性评价则不同,它是通过学生在切实地“做(完成)”一些任务时的行为或表现来进行评价,如在即兴编故事中,教师当场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对学生的口头反应能力做评价。因此,我们说表现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的直接测量。

2.评价本身既是测验又是学习活动

传统的纸笔测验中,测验往往独立于学习活动,这导致了一些无法避免的弊端,

如,学习和测验完全脱节,致使学生难以把课堂学习内容和测验内容联系起来,降低了课堂学习质量;测验的反馈滞后,降低了测验所应该起到的作用。而在表现性评价中,学生要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环境中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要进行直接地尝试、思考,测验的过程也是学生巩固学习和主动学习的过程。此外,理想的表现性评价是测验与教学的结合,教师完全可以将测验嵌入到课堂中,测验与课堂活动同时进行,测验的同时也是一项积极的学习活动,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测验的弊端。

3.既测量结果又评价过程

表现性评价区别于传统测验的另一特点就是它既能对学习结果作出评价,也能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传统纸笔测验则一般只是对学习结果进行测量,而难以对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如,做选择题时学生是真正掌握了知识还是凭猜测选出了正确答案,这个过程无法判断。表现性评价则充分体现了现代学习理论,把学生看作是意义建构的积极参与者,不仅记录学生能够做什么,还要记录学生是如何完成一项任务的,而且更关注后者。表现性评价认为观察“过程”可以判断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科学的思维,在整个过程中是否有更好的或创造性的方法出现等,因此评价“过程”比评价“结果”更有价值,并且在表现性评价中常常有对过程进行评价的相应标准。所以,既评价结果又评价过程是表现性评价的又一特点。

4.有多重评估功能

表现性任务一般较复杂,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中完成任务时,总会不同程度地涉及问题的解决,这就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和积极思考,因此,通过表现性任务可以较好地评价学生的高级智力技能。另外,实际设计的表现性任务中,很多都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或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完成,这也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沟通与合作能力,因此,表现性评价也可以用来评价学生的社会技能,如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分享等。所以,表现性评价有多重评估功能。

5.主观评估

与传统评价的另一个明显不同就是表现性评价的主观性。传统测验的很多题目都有客观的答案或较客观的评估标准,评估可以借助于计算机和扫描仪。而表现性任务一般很少有唯一正确或最佳的答案,而且,往往有多种行为表现或问题解决方案都可以被评定为优秀。这就需要依靠评价者的经验和智慧来进行评判,所以,评估的主观性是表现性评价的一个特点,同时也是不足。

三、表现性评价的设计和运用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方式的途径研究 篇6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表现;课堂评价;方式方法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要及时评价,这是推动课堂良性发展的必要手段。课堂评价中“表扬”要多于“批评”,英语老师更要运用教学的智慧,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

一、推陈出新,课堂评价要不断改进

课堂评价方式如果一直都很单一,就会让学生感到很无趣。教师现在大多是跟班走,从刚开始接触英语,一直把学生带到五年级,教师习惯对学生怎样评价,教师的“口头表扬”怎么说,学生都能模仿得出,这样的评价还有什么吸引力呢?比如低年级时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会组织学生集体表扬,让学生感受到全体同学由衷的赞美。如果哪个学生表现得好,英语句型和儿歌读得流利、顺畅,全体同学就会齐声说:“Good!Good!Good!You are my idol! 开始的时候,学生因为新鲜,并且是全体同学的共同赞美,会觉得是很高的荣耀。但是如果走到五年级还是这样进行课堂评价,大概说的同学也没有劲,被表扬的同学也会没有反应。

评价的时候,要根据学生回答的问题而定,要详细、具体,让学生感觉到表扬的“实际意义”。具体的表扬,不但能准确指出被评价学生的优缺点,也可以让其他同学得到最直接的借鉴,明确何为对,何为错,怎样做更对。教师的评价就不能用通用的“Very Good!”,要具体指出哪里好,怎么好,评价为“就事论事型”。

二、因材评价,课堂评价要合理分层

很多班级在学习园地中都设有“星级表现榜”,表现好都可以加星,各科教师也有加星的权利,10颗星星可以换一个“笑脸”图片。笔者觉得很多班级的操作很不合适,对“表现好”界定得不够细致。何为“表现好”?只要和自己相比,每天都有进步就是表现好,各科教师都应该领会这个精神。否则,“星级表现榜”就成了“优秀生”的天地,后进的学生永远没有“加星”的机会,更不可能换“笑脸”图片。这样后进的学生因为目标太远逐渐失去了信心,而优秀生每天都有“加星”的体会,也便不再珍惜。所以,评价要合理分层,让每个同学都有“受表扬”的机会,这样在全体同学中形成“你追我赶,公平竞争”的氛围,有利于提高全体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如5A Unit 8《A camping trip》学习中,笔者找了一组学习能力稍低的两个同学进行对话练习:What do you have? I have a box of apples.笔者对这两个学生进行了“加星”表扬,因为这节课他们两个认真听课,并且能够很顺利地进行对话,还会用上“量词”,这就是进步。同学们也认可,这俩同学也很兴奋。所以,对学生的评价要根据层次的不同而定,切不可搞“一刀切”。

三、多元评价,课堂评价要客观公正

课堂评价要多元,才能更显评价的客观公正,也可以避免教师的“有色眼镜”。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所以教师的评价要注意根据学生的自身层次,给予恰当合适的评价。但是教师说的不一定全部“算数”,还要有同学的评价。每节课最后总结的时候,笔者都会让学生“自评”一下,评价自己表现得好不好;然后让小组长评价一下,听听别人眼里的你是不是表现很积极。最后全体同学推举出本节课的“表现之星”。虽然形式上比较固定,但是每节课的内容不一样,学生的表现也不一样,学生对这种多元评价还是很喜欢的。学生有了更大的权利,上课的时候不但自己要表现更好,还要认真评判其他同学的表现,以便投出最合适的“一票”。当然,小组内评价时,同学之间也会出现“不服气”的现象,教师要及时跟进,做好引导。

课堂评价是教师每天都要面对的,我们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客观合理地评价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评价方式要常换常新,给学生以新鲜感;评价时要合理分层,让学生与自己相比,每天都有进步,时刻增强信心;同时评价的因素要多元化,以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

表现性评价研究 篇7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知识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对于教学中传统的评价方式产生了疑虑。过去教师为了将评价做到更加精确,会把知识内容分解成为很多个很小的点,通过对学生掌握各个点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可否认,通过该评价方式可以了解学生对具体知识的学习状况,不过,学生对知识与知识之间联系的学习和理解却被忽视了。这样一来,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就会产生误差,不清楚学生是在新旧知识之间的学习出现断层还是问题表征时有了偏差;而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也比较迷惑,不清楚问题出现的原因。所以,传统的学习评价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要求,关于学生学习的另一种评价模式便产生了,即表现型评价。随着新课改的一步步推进,学生学习的评价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对于教学评价方式的有效改革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工作,对于一线教师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表现性评价的内涵

1. 表现性评价的涵义

表现性评价不同于传统的评价测验,它可以了解到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下,学生在发现和解决问题时所展现的态度、能力和观念等。这种评价主要是利用现实中出现的问题来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能够对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进行真实有效的评价。过去往往追求答案的标准和统一化,现在的教学则多是鼓励个性化的教学,追求多元的答案和解题思路。

2. 表现性评价的目的

表现性评价追求的并不仅仅是最后的学习结果,而是更注重问题的解决过程。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地分析问题并解决相应的问题。表现性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会运用一些非结构性的知识,能够及时地调整自己的不足和对自己的行为作出相应的评价,也包括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与他人相处或合作时的积极态度和情感交流。

三、小学低年级语文表现性评价实践的设计

1. 研究环境的分析

在设计任务之前,首先需要对实施对象,即学校和班级的情况有所了解,包括学校的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和校长的知识背景等,这样便于更好地实施相应的任务设计。其次,对于实施表现性评价研究的整体研究氛围作出分析。比如,校长是否对于教学理论研究有推动和支持的意向;新课改中的赋权增能是否帮助教师获得了相应的研究权利,只有有了这样的教学研究权利,才能让任务的实施在更便利的条件下展开。由于一线教师通常都是教学实践较多,而理论知识相对缺乏,所以还应对教师的理论知识加强了解。

2. 研究的实施

(1)制订评价目标。在相关的课程标准中,语文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目标大抵包括识字方面的能力、阅读方面的能力、写作方面的能力等,因此,结合表现性评价的评价方式,产生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目标。一是理解目标,就是指让学生能够对情境图进行正确的理解;二是交流目标,在任务过程中学生能够与合作者讨论问题,表达自己的思想,交流各种看法;三是运动目标,学生在任务中能够选择合理的行动方式,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四是表达目标,学生对于自己的作品能够准确、清晰地作出表达;五是写作目标,学生能够规范、准确且整洁地写出相应的内容;最后是情感目标,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应该饱含热情,积极地参与其中,态度认真地完成任务。

(2)设计表现性任务。对于表现性评价的任务的设计,主要是以各种问题和各种活动为基础。完成了评价目标的制订,接下来设计表现性评价的具体任务是非常关键的步骤。任务的设计主要是为学生提供真实而具体的学习情境,学生在此情境中要完成某项任务,是锻炼其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过程。教师主要是根据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各种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一种具体的评价方式,设计任务时必须以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基础,设置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有效任务。

例如在一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有一个“我来写提示牌”的设计模块,设置了下面的表现性任务。教学目标:(1)让学生根据画面设计出相应的广告语;(2)让学生具有初步的社会公德方面的意识。教学的难点:学生需要准确地理解图片的含义,然后用简洁的语言作出概括描述。这个任务的设计特点在于:(1)突出了表现性任务结合具体的现实生活的特点,使得情境更具现实意义,因为学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提示牌,如公园、学校操场等;(2)结合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对于学生更有吸引力。小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总是愿意主动地去探索和发现,让学生自主设计广告语对他们有着重要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陈霞.在教学中运用真实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J].全球教育展望,2002(4).

[2]高凌庵,吴维宁,黄牧航.开放性试题的编制与评分[J].人民教育,2006(1).

表现性评价研究 篇8

关键词:学生常规表现,AHP法,评价

一、引言

学生常规表现评价是以学生常规表现为评价对 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侧重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表现,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一种评价。用AHP法建立学生的评价机制以后,可以对学生的常规表现进行量化评价,所得分数 既可以是 班主任日 常管理的 重要依据,又可以帮助学生从细节着手形成较好的常规习惯, 还可以作为优秀学生评判的客观依据。

二、学生常规表现的 AHP法模型的建立

1.AHP法简介

AHP法,也叫层次分析法,是一种用来确定某一目标的各影响因素权值的综合分析方法。该方法由美国运筹学家萨迪(T.L.Seaty)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 基本原理是先把要评价的一个大问题分化成若干小问题,每个小问题再分为次一级的更小的问题,从而建立一个各因素多层次结构,再用一定的准则对每一层的因素进行逐对比较,建立一个判断矩阵,并计算出该元素对上层元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而确定每个小问题对要评价的大问题的重要性。

AHP法确定因子权重的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目标和评价因子集U。

(2)构造判断矩阵。

(3)计算重要性排序,根据A-U矩阵,求出最大特征根所对应的特征向量,所求特征向量即为各评价因素重要性排序,即权数分配。

(4)检验:用公式CR=CI/RI来检验,式中CR称为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CI称为判断矩阵的一般一致指标,CI=(λmax-n)/(n-1),RI称为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它的指标数值如下:

当CR<0.10,即可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说明权数分配是合理的。

2.学生常规表现评价的层次结构模型

不同的学校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要求细节不同,本文考虑的常规表现主要是学生平时容易出现问题、容易被检查到的环节。根据AHP法的要求,本文将学生常规表现(A)分成三个方面来评价:纪律表现(B1),卫生表现 (B2),活动表现(B3)。其中纪律表现再分为四个方面: 宿舍纪律(C1),自修纪律(C2),课堂纪律(C3),运动纪律 (C4);卫生表现分为三个方面:宿舍卫生(D1),教室卫生 (D2),个人卫生(D3);活动表现也分为三个方面:体育活动(E1),文娱活动(E2),班级社团活动(E3)。

三、AHP分析模型的计算

1.班主任调查

运用层次分析法时,要先有专家给出各因素重要程度的判断,建立判断矩阵。心理学家、社会学家 经过研究发现,同一时刻对多于两个以上的事物进行比较,准确性难以把握,而对两个事物进行比较,准确性容易把握。采用1-9比例标度对重要性赋值较为合适。本文采用表1AHP的成对比较标度,请六位班主任根 据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对十个指标相对于上层元素的重要性等级进行两两对比,得出六组数据,再将数据平均,得到构建下列判断矩阵的数据。

2.构造判断矩阵

依据班主任的平均数据,对学生的常规评价可建立以下四个判断矩阵。

3.计算指标权重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AHP的基本问题是求 解判断矩 阵的特征 向量(或称权向量)。计算方法是:对判断矩阵先按列规范化,再按行求均值,合并后得到权向量,再根据特征向量求出矩阵最大特征根。最后用CR=CI/RI进行一致性检验。

(1)矩阵计算过程

例如计算矩阵B的指标权重过程为:

这个矩阵中的数字就是指标类层在目标层中的 权重,也就是说,纪律表现在学生常规表现中占60.1%,卫生表现占16.1%,活动表现占23.8%。

4求最大特征值

先求

再求特征值

5一 致 性 检 验:CR=CI/RI,其 中 CI= (λ-n)/ (n-1)=0.0005

得CR=0.0005/0.58=0.00086,小于0.1,说明权数分配是合理的。

(2)其他矩阵的计算结果

同理可以计算矩阵C、D、E的权重系 数并检验,得到以下结果。

1子指标C相对于指标B的判断矩阵C的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值

CR=0.057/0.9=0.063,小于0.1,说明权数分配是合理的。

通过一致性检验。

2子指标D相对于指标B的判断矩阵D的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值

CR=0.05/0.58=0.086,小于0.1,说明权数分配是合理的。

通过一致性检验。

3子指标E相对于指标B的判断矩阵E的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值

CR=0.001/0.58=0.0017,小于0.1,说明权数 分配是合理的。

通过一致性检验。

4.确定各子指标的绝对权重

前面计算的矩阵C、D、E的权重系数是各子指标在指标类层B中的权数,要获得学生常规表现的最终评价结果,需要换算成在目标层A中的权数,方法是将指标类层的判断矩阵C、D、E的权重系数乘以目标层B的判断矩阵对应的分量值。得到结果如下:

C:(0.343,0.273,0.163,0.221)0.601= (0.206, 0.164,0.098,0.133)

D:(0.336,0.152,0.512)0.161= (0.054,0.025, 0.082)

E:(0.306,0.243,0.451)0.238= (0.073,0.058, 0.107)

四、应用举例

学生常规表现的评 价分值可 以用公式:计算,其中p(i)为第i个子指标的评价值,ω(i)为第i个子指标在学生综合素质中的绝对权重。具体来说,可以设定学生常规表现评价满分为10分,依据平时的记录,假如某学生在一阶段中,纪律和卫生各表现均被扣1分,即得分各 为9分,活动表现 得分均为5分,则该生在这一阶段的常规表现总分为:

同理其他学生的常规表现评价分值也可以根据 平时的表现记录计算。

五、小结

表现性评价初探 篇9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这无疑说明了教师在对孩子讲话时应该慎重,特别是上课时评价孩子的行为、发言所说的语言.

新课程评价着重于评价的激励功能.对学生评价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向学生揭示其发展的成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建立自信,由此激发其继续学习的愿望.评价关注的主要是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等方面出现的积极变化,以及每名学生发展的独特性二是对学生在特定领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给予引导.就课堂评价而言,“真好!”“真棒!”好在哪里,棒在哪里,学生不明白,教师应具体指出学生在哪些方面有良好表现,以便于本人继续努力,也便于其他学生效仿.无疑,上述这样没有分寸、千篇一律的评价,其激励功能也大打折扣.

二、课堂中表现性评价的实施

表现性评价实施的具体方式要考虑评价主体多元化的需要,使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和教师的综合评价结合起来.允许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能够充分调动评价对象的参与积极性,可以为他们提供自我反思的机会,以发现自己与他人的长处和不足,从而使自评和互评的过程成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分析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如在学习了“统计”一课以后我要求学生统计全班喜欢吃各种水果的人数,并制成统计表,绘制统计图.随后进行了作品展示,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积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使学生有一种成功感和荣誉感,使学生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同时在互评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在环境的熏陶下自觉地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既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让学生在互评中学习了他人的长处,锻炼了自己的思(接上页)

四、帮助弱势群体看见学习成效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中,许多内容都可以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找到背景,但教材中的例题未必能与每个孩子的生活实际联系得那么紧密,因为每个孩子成长的环境是不同的,所以,教师的教案设计才凸显重要性,它能体现地方特色、班级特色、个体特色,从而达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目的.例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课本出示的问题是“小红打国内长途每分钟0.7元,共用8.4元,小华打国际长途,每分钟7.2元,共用54元,算一算,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由于这部分学习内容有一定难度,学困生不易接受,这时我想到我班的学困生中有几个是留守儿童,他们平时也要常和父母打电话联系,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这道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这时,其他学生还会提出一些节省电话维,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越来越坏.在评价的过程中也会碰到学生思想、学习、纪律方面的反复无常的现象,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要不气馁、不急躁、不放弃,反复教育,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爱心感化,学生会一个又一个得以转化,形成了可喜的场面.

三、表现性评价注意点

1. 表现性评价要有针对性

在课上,教师应该有很强的教育机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时作出反馈,语言要有针对性,并且教师的目光中要充满鼓励和信任.例如在一堂数学课上,根据学生的不同发言和学习表现,用了下面的评价:“你观察得很仔细,能提出这样有意义的问题,老师很佩服你!”“你们小组的讨论很积极,希望别的小组要向他们小组学习!”“你为你们小组争光了!”等等.评价的语言要有激励功能,这样才会起到作用.我们所使用的语言不一定都要很严肃,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幽默的语言缓解一下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时还可以用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和评价:如学生思路清晰独特,教师就带头鼓掌祝贺;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回答正确时,教师就竖起大拇指赞赏;学生在完成小组任务后,教师就同他们互相握手;对认真听课的学生,我微笑并对他能回答出的问题提问.

2. 表现性评价要有始有终

评价活动结束后,要及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使学生获得自己学习的有关信息,即在哪些方面表现突出,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以便学生及时进行自我反思.同时,要讲究评价结果反馈的具体方式和策略.

教师只要真心真意地尊重学生,就会想出各种各样生动的、表扬式的、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学生.这些赞扬的话就像“兴奋剂”使学生精神振奋,信心倍增;同时这些话又像“暖流”使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温情,轻松愉悦,有成就感.评价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在教学的道路上,只要不断摸索总结,丰富自身语言,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会为教育教学创造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

费的方法,老师也可以让大家算一算,看看到底是不是省钱这种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并且让学生感觉确实有用的知识能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于是他们会认真地听讲,直到掌握计算的方法,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在本课的练习中,我也给学生适当降低难度,让他们的正确率高一些,还特意请学困生到黑板上板演,并请他们当小老师分析给大家听,有了成就感,他们就会更爱学习数学了.

很多教师站在自己的角度看数学,觉得数学不难,不理解学生为什么这也学不会,那也学不会.我们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看数学,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帮助他们破解数学学习中的困境,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每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让他们真正的强大起来.

摘要:使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和教师的综合评价结合起来,产生评价具有激励功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提问技能的表现性评价 篇10

一、研究内容

提问技能是指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来检查和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 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自己得出结论, 发展思维能力的教学行为方式[2]。本研究运用表现性评价, 通过微格教学, 对学生提问技能中问题设计、提问方式和介入与回答评析三个环节10个要素的现状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并提出相应提高提问技能的策略。

二、研究方法

1.样本。以一所地方师范院校两个年级125名本科师范生为样本。

2.表现性评价量表设计。表现性评价是通过学生自己给出的问题答案和展示的作品来判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3], 是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重要评价手段。在分析提问技能构成要素的基础上[4.5], 结合建立基本要素分析量表的基本步骤[6], 设计了由环节、要素、学生表现水平三部分组成的提问技能表现性评价量表。

三、测评方法

运用表现性评价量表, 结合微格教学, 运用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对学生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 分析学生在提问技能上的优势与不足。评分标准为学生表现符合一个要素得一分, 不符合不给分, 没有其他分。

四、结果与分析

1.问题设计。

从表1可以看出, 在问题设计四个要素中, 大多数师范生能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 所提问题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在问题种类方面, 近一半的师范生不能设计不同水平的问题, 只提了低层次的问题;在提问秩序方面, 大部分学生设计的问题逻辑性强。在问题表述措辞方面, 40%的学生所提问题措辞不清楚, 不能抓住问题的重点, 听课学生难理解问题的本质。

2.提问方式。

从表2可以看出, 在提问方式四个要素中, 大部分师范生能把不同问题分配给不同学生, 关注面较广;但只有67.2%的师范生一次提问一个问题, 符合提问数量的要求。35%的师范生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问题时间和回答时间;还有约1/3的师范生提出了修辞性问题。

3.介入与回答评价。

恰当的介入可以鼓励和启发学生回答问题。从表3可以看出, 在介入方面, 30%的师范生没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启发和引导;在问题回答评析方面, 42%的师范生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和评价或只有简单的“回答得好”的评价, 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

五、提高提问技能的策略

1.加强案例教学, 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引领和示范能帮助学生准确、快速地进行技能学习。在问题设计、提问和介入与回答评价三个环节, 以问题解决为核心, 适当地引入案例, 能促进学生更好地领悟提问技能的理论、设计思路和方法。基本操作程序为:提出问题或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研究案例、解决问题→交流观点和学习心得→依据理论剖析案例, 评价学生观点, 加深对案例理念和设计的理解→师范生进行提问技能教学设计→评价教学设计→实践训练→反思、总结。

2.加强反思、观摩, 促进技能内化与生成。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老师, 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分析各种教育现象, 正是向着教育智慧攀登的第一个阶梯[7]。通过问题, 指导学生对提问的目的、提问类型、应用原则和提问要点进行反思, 提出自己的观点, 加深理解提问技能理论。运用表现性评价量表, 指导学生对提问实践训练进行反思, 明确自己在提问技能三个环节上的具体表现, 明确需要改进的地方, 并通过观摩同学和老师的课堂提问, 学习和借鉴她们的优良表现, 提高提问技能。

3.分析问题类型, 提高问题设计水平。高水平的问题比低水平的问题更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但近一半的学生在训练中所提问题属于低层次问题。重要原因是学生对问题的类型认识不清楚, 难于设计高水平的问题。另外高水平的问题评析有难度, 师范生也怕提这样的问题。教学过程中首先可指导学习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 并应用问题案例, 引导学生探索回忆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应用性问题、分析性问题、综合性问题和评价性问题六类问题的内涵和要求, 为设计不同水平的问题提供支持。其次, 指导学生分析自己教学设计中提出的问题, 确定问题的层次, 设计更多要求学生分析信息的高水平问题。再次, 鼓励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4.理解等待意义, 提供思考和组织时间。35%的师范生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问题时间和回答时间, 主要是没有理解等待的意义。可指导师范生有针对性地把不同层次的问题指派到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出问题后, 留出适当的等待时间, 使学生回答前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和组织自己的想法, 并促成更多的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更多的发言。如果让学生马上回答问题, 会明显地减少教师和学生间、学生和学生间的交流。

5.完善介入的心理支持和方法指导。教师以友好的、支持的态度和合适的方式及时介入, 能鼓励和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提示学生给出问题答案。部分师范生没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启发和引导, 主要原因是教学过程中紧张、拘束, 不能集中注意倾听学生回答或对介入的方法理解不好。在教学中, 首先指导师范生课前进行心理调适, 克服紧张感, 教学过程中能集中注意倾听学生回答, 为及时介入提供心理支持。其次, 指导学生明确介入的方法, 并有针对性地预设提示、重复或追问[4]。

6.拓展回答评析方法。在问题回答评析方面, 大部分师范生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和评价或只有“回答得好”等简单评价, 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有的是没能记住学生回答的内容, 不知评价什么。有的是学科基础薄弱, 对学生的回答不能做出合理判断, 难于评价。也有不知回答评析的方法, 只能做简单评价。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师范生认真备课, 预设问题的评价方式, 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回答的要点。其次, 掌握回答评析的方法, 可通过重复学生的正确观点, 更正错误的观点, 巩固学习效果。通过继续提问、引发学生思考, 使学习得以扩展和延伸。通过强化, 激励学生, 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许雪莲、徐斌艳.谈为准教师搭建教学技能学习的脚手架[J].教育探索, 2013, (5) :51-52.

[2]郑晓蕙.生物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177-178.

[3]Elliott, Stephen.Creating Meaningful Performance Assessments[J].ERIC Digest, 1995, 9.

[4]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63-67.

[5]俞如旺.生物微格教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7:189-255.

表现性评价研究 篇11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案例设计;实施过程

文章编号:1005–6629(2016)6–0027–06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表现性评价概述

1.1 表现性评价的定义

什么是表现性评价(也称活动性评价[1])?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2]。斯蒂金斯对表现性评价给出一个比较全面的定义:

“表现性评价为测量学习者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新异问题或完成具体任务能力的一系列尝试。在表现性评价中,常常运用真实的生活或模拟的评价练习来引发最初的反应,而这些反应可直接由高水平的评价者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观察、评判,其形式包括书面报告、作文、演说、操作、实验、资料收集、作品展示等等”[3]。

1.2 表现性评价的特点

依据上述定义分析,并与传统的客观纸笔测验相比,表现性评价主要有以下特点:

1.2.1 是一种构建性、复杂性评价

客观纸笔测验要求学生采用回忆的方式进行被动选择答案,没有给学生进行实际论证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但在表现性评价实施中,学生只要能创造出符合要求的产品或作品,其创造的方式完全由自己决定,因而给学生解决问题留下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是一种构建性评价。表现性评价不仅评价陈述性知识,更关注对程序性知识的理解、迁移、应用能力的评价,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评价形式,也是一种相对复杂的评价[4]。

1.2.2 是基于形成真实成果的评价

表现性评价要求学生在真实情境或模拟真实情景下,按照一定要求完成一项任务,创造并展示其真实成果。真实成果可以是艺术作品、研究报告、实验设计与实施、运用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等形式。

1.2.3 是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评价

表现性评价除了关注最终结果外,还特别关注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通过对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观察、记录、成果分析,对学生进行较全面、综合的评价[5]。

1.2.4 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多元主体参与评价的过程,即改变任课教师是唯一的评价主体的传统做法,实行多方评价。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的同时,发动同学互评。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进行自我评价,促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反思和评价,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负责的态度,使评价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对他人的评价过程,不仅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学会交流、合作与分享。正如斯塔弗尔比姆所说:“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6]”

1.2.5 是任务与评价标准同步公布的评价

表现性评价也需要一定评价规则进行评判,但不能由评价者个人喜好随意评定。为了公平、公正开展评价,必须师生共同参与,制定出一种大家都能认同的评价规则,然后将表现性评价规则与表现性任务同步公布,让学生通过理解评价规则,清楚教师的期望,可以更明确下一步学习目标,支持学生的学习。而传统的纸笔测试,其参考答案在考后才能公布。

1.3 表现性评价的种类

表现性评价依据其形式和应用,大体可以归为三大类:简短评价任务、事件性任务、持续性任务[7]。它们对应的学习目标层次由低到高如表1所示。

2 表现性评价案例开发与实践

2.1 表现性评价开发流程

2.2 表现性评价案例开发

以下是鲁科版化学1第三章第二节“硝酸的性质及应用”[8]表现性评价案例的开发过程。

2.2.1 分析学习目标

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活动探究建议等,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拆解,获得具体课时学习目标。“硝酸的性质及应用”相关的内容标准和活动探究建议如下[9](见表2)。

根据以上要求分析,“硝酸的性质及应用”学习目标描述如下[10](见表3)。

2.2.2 选择表现性任务类型

由于本学习目标涉及知识面广(如硝酸化学性质——不稳定性、氧化性;硝酸物理性质;还原产物与硝酸浓度关系、NOx对环境影响等等),同时学生对工业生产初步知识和绿色化学理念已经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本次评价任务类型确位为“事件性评价任务”,不仅可以揭示学生知道了什么,还可以揭示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工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2.3 具体描述表现性评价任务

[学习目标]

对于给定的“工业上利用硝酸氧化性进行的化工生产”项目,应该如何选择和控制反应条件,给出具体建议和理由。

[核心能力]

制订合作计划,分工、合作解决问题;教材知识与技能的迁移、应用能力;绿色化学思想体现。

[任务描述]

工业上利用硝酸和铁反应可以制取Fe(NO3)2,但是工业生产必须要尽可能降低成本,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对工业上利用硝酸和铁反应制取Fe(NO3)2生产过程中的条件控制提出建议,并将你的建议做成电子文稿或纸质文稿,进行交流与评价。

已知:不同浓度硝酸与铁反应时,硝酸的主要还原产物如下:

[活动成果]

(1)小组提交制取Fe(NO3)2生产过程中的条件控制建议及其理由的电子文稿或纸质文稿,文稿内容要符合评分规则要求(但不局限于这些要求);

(2)小组要提交本组活动记录表,按照记录表内容要求记录活动过程;

(3)个人提交一份自我评价表,内容可包括个人任务、活动过程和自我评价。

[任务条件]

时间:3天时间,课堂时间为3节课。

物质资源:学校计算机房、班级电脑;图书馆;常用软件

人员支持:图书馆人员,教师[11]

2.2.4 评估和完善表现性任务

表现性任务描述完成后,不能马上付诸实践,还需要对表现性任务进行评估与完善。确保评价任务具有以下特征[12](见表4)。

2.2.5 研制表现性评分规则

本次表现性任务采用分项评分规则。具体如表5所示。

2.3 实施表现性评价

2.3.1 解读表现性评价任务、评价规则

学生先行阅读、理解表现性评价任务和评价规则,如有疑问,及时与教师沟通或反馈,教师也要对任务要求和评价规则做进一步解读或说明,保证学生对任务要求、评价规则足够清晰,确保其完成任务有目标、有方向。

2.3.2 课时安排

完成任务时间大约3节课,每节课45分钟。

第1节课,向学生介绍任务的情景,引导学生讨论硝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应用,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和转化条件,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构建知识网络图;讨论绿色化学思想含义;每个学生提交一份知识网络图作为本次课时学习结果。

第2节课,引导学生研究工业上以Fe和硝酸反应制取Fe(NO3)2的条件。主要研究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如何确保产品是Fe(NO3)2?如何才能提高经济效益?如何尽可能对环境友好?每6人组成一个任务小组,小组内每2人负责一个方面的问题研究。要求每个学生填好个人研究记录表;然后在小组内讨论,组长做好讨论记录,最终汇总小组方案,课后将方案做成纸质文稿或ppt文稿。

第3节课,各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各自研究成果和研究过程,全体同学在认真倾听基础上,提出质疑、补充、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分享各个小组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发现别人的优点,找到自身差距,激发学习愿望,修正学习方法,实现多角度、多层次学习。教师还要提醒学生依据全班的展示情况,课后进一步修改方案,最终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方案。

2.3.3 评价步骤

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习,不是甄别学生的好坏,所以在表现性评价中,不但要对学习结果进行评定,更重要的是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最后还要给出评语,指明学生的优缺点、努力方向,为学生不断进步提供个性化指导[13]。

(1)过程性评价

第一步,学生自评。学生将对自己的各种行为表现或思考的内容如实填写在“自我评价表”(见表6)中,以便直观地反映出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具体再现学生发展的过程。促使对自己探究过程和结果的反思与评价,对自己的认识过程进行再认识,期望诱发出新的想法和新的思路,促进学生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最优化[14]。

第二步,同伴互评。由小组内其他同学对本组每一位同学的学习过程或探究过程(包括参与积极性、主动性、交流合作等方面)做出评价。如:某同学给同伴的学习过程评价为“态度和蔼,有自己的见解,但是探究主动性欠缺,口头表达能力有待于提高”。

第三部,教师评价。在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基础上,结合实际表现,给出指导性的评语。既要肯定学生的进步,也要求学生正视缺点,努力改进。如“你做得不错,主动探究、学会交流是你努力的重要方向,相信你一定会做得很好!”。

(2)学习结果评价

学习结果评价如表7所示。

(3)评语

“你的等级为合格。本案例学习后,你还需要做如下努力:加深理解元素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方式、转化条件、转化价值等知识;对新的信息要能善于捕捉、筛选、应用;绿色化学思想包含的内容还需进一步归纳整理。”

3 实施表现性评价的反思

3.1 表现性评价有利于促进主动学习

3.1.1 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表现性评价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完成任务之前,必须要对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回忆、分析,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系统,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依据,这就促使了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自身各方面的缺陷,也会促进学生重新分析自己、完善自己,努力方向更加明确。如:必须对铁元素及其化合物、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十分熟悉,学生才有可能高质量地完成本案例中的目标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就会自觉地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度分析和完善,主动完成构建知识网络过程。

3.1.2 促进知识迁移、应用能力提升

表现性评价通过真实的成果展示来评价学习结果。因此,它不同于一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考查,必须将所学知识、技能与自身的理解相结合,将它们转化为具体而真实的成果。所以对知识迁移能力、应用能力有较高要求,促进了对知识的深度理解、迁移和应用。

3.1.3 促进合作学习、交流能力提高

表现性评价通常是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评价,小组内形成的成果质量,与小组内成员合作能力、交流能力的高低呈正相关。为了获得最佳目标成果,必然促进小组成员加强合作、学会合作、高效合作、学会交流,促进合作学习、交流能力的提升。

3.1.4 促进理解化学知识的价值

表现性评价是基于真实情境中的评价,它们所展示的都是真实成果,这些成果来源于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可以充分感悟理论与实际的紧密关系;通过成果的创造和展示,也可以加深理解化学知识的价值所在,感悟化学在改善人们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贡献。

3.2 表现性评价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通过表现性评价的开发、实施,必然促进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尤其是对课堂评价的种类、意义等进行比较分析,提升理论水平,找到评价实施策略。同时在实践中又会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3 表现性评价存在的困惑

表现性评价有很多优势,但实际操作上也存在不少困难。例如表现性评价任务制定比较麻烦,评价规则制定也相对复杂,这些都对教师提出了高要求;完成任务过程、评分过程耗时较长等,导致部分教师产生畏难情绪;另外,表现性评价还对设施设备、学生时间和空间有一定要求,可能有的学校还一时无法完全满足等等。

4 结论

表现性评价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形式,它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与功能,对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一线化学教师应该克服困难,转变单一的评价方式,创设条件,大力开发和实施表现性评价,为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学生的学科素养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13]龙琪.加拿大安大略省化学活动性表现评价案例一则[J].化学教学,2009,(2):62~63.

[2][3][4][7][11]李锋.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33,134~136,141.

[5]杨梓文.初中化学发展性学业评价的实践探索[J].化学教学,2007,(3):13.

[6]董英丽,周青.新课程与发展性评价[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1~2):71.

[8]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总编委会.化学1(必修)[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80~82.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1,13~14.

[10][美]安德森著.皮连生主译.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0.

[12][美]波帕姆著.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40.

英语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 篇12

表现性评价的类型主要有“口头测验、论辩或辩论、短文题考试、写作测验、过程反映题、实验技能教学考试评价、作品、公开演示以及档案袋评价等。

表现性评价摆脱了传统考试、测验的狭隘性, 走向对学生的综合测评, 将问题意识、想象力、情感、创新思维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在评价的预期之中。表现性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 “它指的是通过客观测验以外的行动、作品、表演、展示、操作、写作等更真实的表现来展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学习成果与过程的测验来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

首先, 表现性评价从评价学生知道什么到评价学生能做什么。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主要 (甚至是唯一) 评价的是学生知道什么, 不能够评价学生能做什么。而与之相反, 表现性评价通常直接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它要求学生完成的是教师确实想要评价的行为, 而不是看上去像而实际上没有发生的行为。其次, 表现性评价不仅评价结果, 更评价过程。在日常教学中, 不少教师更关注的是学生在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取得了什么成绩, 而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表现性评价通过众多的形式和类型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 也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理解进行详细的评价, 是一种全面的评价。再次, 表现性评价不仅评价学习的某个领域, 更对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它不仅关注学生的记忆、认知能力, 也关注非认知因素, 如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一些传统评价方式无法涉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能力。最后, 表现性评价不仅通过笔试来评价学生的理论水平, 也通过实际操作来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总之, 表现评价相对于传统评价方式而言, 是一种综合的评价方式, 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更加公正的评价。

上一篇:城市战略规划下一篇:环境决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