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024-08-08

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通用12篇)

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篇1

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现代教育普遍存在着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导致教育过程重理性教育,轻情感体验,反映到德育教育观上,也是重理性道德的灌输,轻教育过程中的“情”的教育。

新世纪需要的是有创造性的人才,接受的应是现代德育教育观。而“美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以美育人的审美文化素质教育,是培养他们既具有个人审美发展的独特性,同时又是全面发展人的教育。因此,个性的良好发展是创造力产生的前提,高尚的审美教育应引起美术教师的“关注”和“思索”,使学生能够由被动的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到主动的达到心灵美的境界的转化,提高学生对科学美的感知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个性,创造力的目的。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激发学生去了解我们祖先创造的艺术文明,如:“创作必先立意”,画者必先沉浸在生活的境界里面,画者与对象之间在精神上有了联系,被对象所吸引感动的时候,才能触发灵机,产生强烈的表现欲望,全神贯注于事物客观实际,正确地认识对象,“于是,始得其天”,展现于作品.打动观众心弦.如:李可染的《清漓风光图》;石涛的《天门山图》;郭熙的《窠砰远图》等,用审美的规律去感受和欣赏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让他们为我们的祖先感到骄傲和自豪.二、教育德为首,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把明理寓于美的形式中,借助美育的形式,来提高德育的教学质量。如:告知学生:牡丹、芍药、鸾凤、孔雀象征高贵;松柏象征长寿;梅菊象征晚节等。“独立凌冰霜”正是“秋菊”的写照,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只画蝌蚪不画蛙,十里之外自有蛙声一片,无中生有。这种手法,可使人味而得人,画之意境贵在含蓄;创作立意,意在笔先;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让学生明确:它是中国画中素材最为广泛、技法最为复杂、难度最大、品种最多的画科,是 以描画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绘画。中国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所以继承和发扬中国山水画的优秀传统,热情描绘我们祖国美丽的大自然及日新月异的变化,应该是我们的责任,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观念。

三、消弱“重理性”的道德观念灌输,增强“情感”教育。教学前,教师应搜集有:山石、树木内容的写意山水中国画作品供学生欣赏,借鉴,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家是如何观察、认识、分析和掌握树木的结构和特征的,了解和领会中国画的基本精神和要求。在课堂作业和练习中,教师应尊重学生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让他们根据课前布置的观察、速写、记忆,大胆地表现山石、树木等形象,这样既可以拉进师生距离,又可以贴近学生实际,针对学生心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产生情感体验,引起情感共鸣。如:教学生中国画--秀丽的山水时,传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有着不同的空间意识和观察方法,形成中国山水画独特的绘画理论。在构图上,采用散点透视,同时出现仰视俯视等多视点变化,进而产生有高远法和深远法等绘画的构图方法,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宏观意境,教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和蔼可亲的表情和恰到好处的手势,特别是自身的道德情感和行为,造成一种强烈的情感氛围,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授课中选择中国著名山水画家王希孟的一幅山水画作品《千里江山图》供学生欣赏,作品气势宏大。流动不滞、旷远如带的江水倒映着峭拔、险峻的峰峦,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古诗的意境,形成一种深远辽阔的气象,令人神往,使学生从中体味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现魅力,进而产生喜爱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强烈欲望。

四、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许多人认为:个性是成人以后的事情,这是非常错误的,美术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最大不同点就是它特别强调趋异性思维,强调个性的保护与发展,强调学生们对同一事物观察之后产生的不同的绘画表现和创造。对于美术教师来说,爱护和发展学生良好的心态个性,无论他们将来从事美术专业,还是做其他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中有的想象力较丰富,有时也许可以画出较生动的画面。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有时也会对要表现的内容不知所措,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辅以正确的引导,光注重基础教学而不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则容易禁锢学生思维,使他们产生依赖心理,对自己没信心,停留在临摹,不会创作,从而失去自己的个性特征,减弱了一个强者的自尊。如教学生“菊花”一课时,利用《礼记》中就有:“季秋之月,鞠有黄华”的记载。菊花不仅千姿百态,清香四溢,而且傲霜挺立,凌寒盛开。来教育学生,告之古代诗人常把菊花喻作有骨气的人,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古代诗人把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称为借物抒情的好题材。长期以来,经过广大人民精心培育,菊花已拥有二千个多品种,目的是弘扬我国民族艺术传统,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学习菊花志气凌人的好品格,潜移默化的接受美的熏陶,并自觉转化为内在的动力,愉快地表现美、创造美,使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久而久之,学生真会成为有个性的人,以增强他的信心,树立自强、自立的人生观,领悟出做人的道理。

五、通过美术教学,发展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尽量给每个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引导学生大胆创作,有助于个性和良好的思想心理发展。夸张的造型,鲜明的色彩,无拘无束地想象,这些都是鼓励学生在创作上采用的表现手段,它使学生得到了充分展示内心思想的机会和媒介,同时给每个学生的作品以充分的肯定,也会增强学生成功的喜悦感,这也是培养他们树立健康的品德和良好个性的有效方法。

艺术不需要雷同,雷同的作品不是好作品。所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和保持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应重视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等。非智力因素为智力因素提供了直接的动力,而在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和认识中,特别是国画技巧的皴擦、点等,更能体现出对一些非智力因素的磨炼和培养。

美是无处不在的,但重视美育的过程、思想品德的传授更为可佳,它不但存在于我们的教学过程,同时也溶于我们的日常和社会活动中,它使学生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劳动的快乐,在社会中辨析真、善、美和假、恶、丑,让学生体验到祖国山河的自然美,科学知识的深刻、严谨的美,生活丰富的美,激发学生新一代为祖国进步而奋斗的崇高精神,因而重视美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便更是不容忽视的一环。

教给学生完整的理性的、健康的、崇尚的符合艺术客观规律的审美知识,使教师在教学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使命,这些知识是前人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所积累起来的,它是人类的宝贵财富,这从不同的侧面、不同角度展示了美的规律。因此,教师应在对学生进行良好高尚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培养他们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要求他们严格地用理性的客观绘画规律来表现美好的事物,提高他们感知和欣赏科学美的能力。

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篇2

近几年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过于重视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而忽视德育渗透,这对学生的培养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的问题。下面仅就我自己的体会和做法谈几点粗浅的心得。

一、爱国主义教育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使学生有充分的民族自尊心、自毫感,使学生了解、认识我国伟大、光辉的历史文化,中国人民对人类的贡献,以及我们社会主义祖国通过改革开放,正在蓬勃发展的情形。

英国科学家培根讲过,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只有造纸、印刷术、火药和罗盘对整个历史进程的影响最大。这说明了中华民族对全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是值得骄傲的。爱国主义体现了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于一个伟大民族不仅是政治标准,还是道德规范。因此,爱国主义教育主要表现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共产党、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觉抵制不良思想侵蚀,克服自卑感,增强责任感和为国献身的使命感。

例如在讲授“中国的疆域”一节时,我重点介绍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然后通过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国土等内容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讲授“中国的行政区划”时,则重点强调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育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卫祖国领土完整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二、国情教育

引导学生全面辩证地分析我国国情,如国土辽阔,资源丰富,但人口众多,增长过快,人均资源的占有量较少;经济发展迅速,但环境污染、资源被严重破坏等,使学生初步树立起正确的人地协调的观点,懂得按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的道理,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逐步树立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

例如在讲授“中国的人口”一节时,我告诉学生我国人口约13亿,基数大,增长快,给国家、社会、家庭、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因为人一多,衣、食、住、行都紧张了,年青人升学、就业也困难了。这样学生就了解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从而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唯一出路,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当履行的义务。因为讲的都是身边的事,无半点矫柔造作,丝丝入扣,入情入理,学生自然都乐于接受,并且都能积极向亲戚朋友作进一步的宣传。

三、乡土教育

加里宁说:“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故乡开始的。”通过对家乡地理知识的讲解和实地考察、社会调查、家庭访问,学生了解了家乡,从而萌发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树立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的崇高思想。因此,我在讲授“中国行政区划”时,一再强调江苏省的连云港市的地理优越性,以激发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的情感。我举例说连云港市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是孙悟空的老家,是全国著名的水晶之乡,使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一个充分的了解。通过乡土教学,直接与学生周围的生活、生产结合,由点到面、由近及远,从亲身感知体验到的乡情联想国情,达到从知国到爱国再到报国的情感升华。在教育力度上,构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为两翼的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四、法制教育

国家制定的各类法规,无一不是约束人们行为的准则。可是,至今人们的法制观念仍然很淡薄,违法违纪、有令不行的情况时有发生。近年来,国家制定的各种法律、法规已经很多了,例如跟我们地理有关的《土地法》、《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生物资源保护法》等,虽然早已公布实施了,可是滥伐森林,滥垦荒地,滥杀野生动物,滥放污水、废气……种种违法违纪之事,多如牛毛,这是令人极为痛心的。因此,我在讲授“森林资源”一节时,沉痛地教育学生,由于滥伐森林,滥垦荒地,黄河、长江沿岸、水土流失严重,如今,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黄河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难怪外国地理专家惊讶地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而长江呢,目前已是紧跟黄河之后黄水滚滚,水无清日了。因此,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要遵纪守法,这样才能国富民强,否则将会变成历史的罪人。

五、人地关系教育

新编地理教材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阐明人地关系环境、资源和人类活动不是孤立发展的,而是有密切的关系。自然环境和资源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了物质的条件和场所,人类活动又无时无刻不在作用于自然环境,环境的改变,又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环境、资源、人口是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命运。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联系这方面的实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我在讲授“环境的保护”一节时,就以本市为例。本市由于当初忽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把新海发电厂、化肥厂建造在市区,如今,废水、废气、废渣和噪音严重地影响了城区居民的生活。建议学生课后做一个社会调查,并把相关内容以班级或个人名义寄往相关职能部门,以引起注意。

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篇3

一、了解体育课结构,全方位开展德育

体育教学是一个身体、智力、思想、情感、态度等在内的全面教育,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锻炼健美的体格,发展理性行为,提高思想觉悟,充实智力活动,扩大社会经验范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充分了解体育课的结构,根据每堂课的特点和内容贯穿德育的内容。

1、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等结合起来,加强组织纪律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内涵,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则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又可增进学生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

3、结合不同的教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选择合理、科学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把学生的心理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例如,队列队形的练习,可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对场地器材的保护,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的思想;课堂小结表扬好人好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4、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经常发生,这是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的思想和行动的真实流露与表现,是中学生共同的性格特点。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行动和表现,及时处理代表事件,因势利导进行表扬或批评,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5、结合教师以身作则、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二、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也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追求的目标。

1、体态暗示法

用体态暗示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中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在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过程中,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广大学生心悦诚服。例如,教学中发现某学生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时,教师漫步走到该生跟前,递个眼神,摆摆手,以示提醒或制止,这要比中止教学,当众直呼其名批评教育效果更好。

2、实践体验法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育项目本身又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久跑练习可磨练意志品质,艺术体操可得到美的享受,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的对学生实施德育,使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炼意志,体会人生的价值。对一些懒读书的体育尖子生多表扬方法, 把他们引到体育上来, 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3、激励竞争法

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激励竞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语言刺激、体态暗示、榜样示范等手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师运用该法时,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胜负,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既享受成功的喜悦,更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从而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

4、时机捕捉法

不良个性心理的发展,应引起教育者的关注,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启发诱导,以促进其转化。例如在篮球比赛中,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应及时给该学生以恰当的鼓励和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有很大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5、情感感染法

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教师良好的言谈举止,会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好的形象,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新颖独特的教法,科学合理的分组,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公平、公正的氛围。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更有利于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使青少年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篇4

【摘要】教育离不开情感的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情感的教育。本文主要论述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和探讨了如何在该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关键词】情感、情感教育、知行统一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的情感是后天形成和变动的一种心理现象。任何认识事物的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只能养成伪君子的枯燥无味的语言。”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厌恶。

中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我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注重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良好的效果。

学生的情感,最大的特点是直觉性与不稳定性,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凭直觉上的好恶,而不是经过理性地分析,而且一旦他们觉得外界事物不合自己的口味,就会变得兴趣索然,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正是因为这种特点,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就会产生厌恶。情感教育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所追求高境界的理想教学,并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实践磨练,探索与研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形成师生合作,富有特色的教学风格,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实现教学精神与教学能力新的突破。

一、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教学性质决定了必须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育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德育工作能真正体现实效性,情感教育必不可少。与其他学科相比,思想品德课在教学上更应该体现出情感的渗透,否则就变成空洞的理论说教,枯燥无味,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不能达到思想教育的效果。

2、教学原则决定了必须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知行统一原则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融入情感,才能达到知行统一的效果,只有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有机地结合起来,品德课的实效性才能体现出来。思想品德课教学,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课程,不仅要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还要解决“信”与“不信”、“行”与“不行”的矛盾,如八年级的品德课“采用以例说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虽然“法”是严肃的,但如果没有动之以“情”,就不能晓之以“理”和晓之以“法”。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更应在教学过程中注入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情绪,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实施方法

1、气氛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情绪应该是快乐的、积极的、亲切的,这样才能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状态下学习,当老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教室时,学生也会因此感染了老师这一积极情绪,从而倍感亲切、温暖、快乐之情油然而生,这样,学生神经放松,情绪饱满,也就会敞开心扉,是课堂充满应有的生气和活力,从而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

2、语言语言能够打动人的心,完全是因为它包含着一种激情、一种心灵深处的心声,是一种灵魂和情感的流露。一堂课效果的好坏,教师的激情性语言往往对学生产生极强的感染力,能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教师的语言修养、运用语言的艺术在课堂中往往起到特别的作用。不仅要注意讲课的教育性、逻辑性、规范性等,更应重视讲课的语音、语调、动作、表情的感染作用,或如小桥流水,娓娓动听,清新自然,或慷慨陈词,高亢激昂,或喜笑怒骂,尽现于色,或储蓄委婉于内,来渲染气氛,增强号召力和感染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施教于学生,教师自己首先要进入角色,挥洒

真情,用激发学生情感的语言,把课本中无声无情的文字变成有声有情的语言,使教学语言如出我口,如出我心,以此来感染学生,增强其艺术表演力。如在九年级讲述“捍卫国家尊严”一节时,我谈到旧上海外滩码头轮船上遍布外国国旗,公园门口竖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慷慨激昂,义愤填膺;讲的新中国的成就与辉煌,扬眉吐气,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样较那种平铺直叙地讲解,更富启发性,更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情绪,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对是非的辨别能力,学以致用,真正贯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并且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师生之间也多了一次情感交流。

3、事例 选取一些学生所关注和感兴趣的事件和典型事例,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能增强思想品德课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体验,更好地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使课堂活起来。如在讲八年级思品第四单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一节时,我分别列举展示了现实生活中一些典型事例,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反响,看的时候鸦雀无声,每个人都全神贯注,而看完之后全班沸腾了,似乎每个人都要表达内心的激动与感想。于是我趁热打铁提出几个问题要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这节课的效果之好,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究其原因,不外乎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容易沟通,学生也才能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课堂教学也就能按照老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进行,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才会圆满完成。

4、方法 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采用灵活多变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和愉快合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学习,受到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如在八、九年级的教学中我都曾尝试让学生来当小老师,在预习讨论的基础上,派一位代表上来给同学讲课,虽然讲的不一定很好,但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八年级教学过程中,我还根据教学内容和同学的要求,组织了模拟法庭活动,通过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品德课教学的乐趣与魅力,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思想品德品德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且在活动中,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和才干,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有力地促进了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学中,使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法更能直观形象地把学生带进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以具体的形象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请道德模范等先进人物走进课堂,讲述自己的经历和心理历程,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洗礼。讲述八年级第一课“爱在屋檐下”时,腾出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当你受到父母的关爱时的感受如何?当你孤独无助的时候又是怎样的感受?想想父母在受到孩子的孝敬的时候,他们的心里有些什么感受?(劳累时捶捶背;端上一杯茶;知道家里经济困难,主动不要零用钱„„)在学生充分体验的基础上,放一段事先录制好的学生家长感受的录音,必将更加激发学生内在的孝敬父母之心。讨论:我们现在和将来分别可以为孝敬父母做些什么?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鼓励学生从现在做起,从小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少年,将来使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在自己身上闪闪发光。这样实实在在的情感沟通,有效地激发和提升了学生内在的美好道德情感,也使教材和学生的距离很近很近。概括起来无外乎以下几种方法:1)、以情激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思想品德课教学更注重情感教育,夸美纽斯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起来的。”为此我首先运用以情激学法。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作为班主任我总是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 ,与学生一起搞卫生、侃大山、说故事。学生也把我当成知心朋友,有心里话也愿给我说,我的话他们爱听,且坚信不疑,这大概就是“亲其师,信其道”吧。2)、以情明理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不管是讲概念还是原理,我都注意寓理于情,使抽象的理论闪耀出情感的色彩,以增强学生对品德课的浓厚兴趣。我以饱满的情绪、旺盛的精力讲授每节课,同时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或高昂热烈,或深沉凝重,或重炮似的排比,或雨丝般的描述,娓娓道来,使学生的情

绪随笔者的语调而变化。如讲“祖国的治乱兴衰,关系个人的安危荣辱”时,我以悲愤的语调历数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疯狂掠夺,愤怒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屠杀南京30万同胞的暴行。“侵略者展开杀人比赛,尸横街巷,血流成河。血泊中的婴儿哭声伴着刽子手的狂笑„„”伴随着学生绷紧的小嘴,闪动的泪花,我点明“落后会挨打,贫穷就受辱”的道理,话锋一转:“沉睡的雄狮苏醒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在东方!”我兴奋地讲述了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和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学生脸上顿时又绽放出欣喜的笑容。最后,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国耻我辱,国兴我荣”8个字,让学生高声朗诵。3)、以情导行思想品德课的任务,不仅是教给学生基本知识,增强其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因此,我竭力以情感化,导之以行。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平常的班级管理中我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对待,思想上鼓励他们进步;学习上耐心辅导;晚自习后,还经常找思想上有波动的学生谈心,认真记下每个学生的成长历程。在学校大扫除中,我不怕脏累干在前,以实际行动让学生懂得热爱劳动。现在班里的学生每到值日、大扫除都是争先恐后,班里的卫生评比每周都是年级、学校的先进。

总而言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只要我们善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就必然会换来学生的激情和热情,也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素质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在品德课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是提高品德课效果的有效途径,同样,也是加强学生道德情操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发展,关注社会、关注国家,为共建美好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塑造自身,提高自我,做一名具有创新意识的当代中学生,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报效社会,也实现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道德情感教育初论》《思想.理论.教育》2001年第4期

【2】《关于当前上海中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报告》《思想.理论.教育》2001年第7期

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篇5

雁江区清水乡中心小学文德旭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这是《品德与社会》教育的总目标。我觉得只靠这科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各学科之间互相渗透。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感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一名合格的学生,做一个品德修养较高的学生。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施呢?

一、利用英雄,教育学生知荣辱。

以时代英雄,进行思想教育。如《小英雄雨来》这个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根据地的人民配合八路军展开了英勇的斗争,出现了无数的英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事迹。小英雄雨来就是其中的一个,他热爱祖国、不畏强敌、、勇敢机智的好品质使学生深受感动,我乘机教育学生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以作者为榜样,学习他那种坚定不移的信念、热爱祖国、不畏强敌、、勇敢机智、顽强坚韧的意志,不怕牺牲的高贵品质。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和英雄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和英雄相比,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掉陋习,争做优秀学生呢!

二、利用典型人物,教育学生真诚处世

学习《十年后的礼物》课文讲十年前,音乐家爱德华与守林人的女儿

达格妮相遇,答应十年后送她一件很好的礼物,果然,十年后她收到了最好的礼物 ——《献给守林人女儿达格妮》,使人感受到礼物的珍贵,从而感受到大音乐家爱德华信守诺言的崇高品质。让学生想想自己信守诺言吗?今后该怎么做?学生非常感动,讨论时,有的红着脸说出自己失信的事,有的认识到说谎话的错。大家都说今后一定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学习《月下浆声》,课文中的小姑娘退还“我”无意中多给的鱼款,她在万般无奈之下多收了三角钱的鱼款,然后用一把大葱来补偿鱼款。“我”被姐弟俩的诚实深深感动了,以至每夜都想念他们。结合学生中的一些不良行为,对学生适时教育,效果很好。

三.学习欣赏大自然,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大自然是画家,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画卷;大自然会说话,为我们讲述了丰富的知识;大自然是奇妙的,它让世界 千变万化;大自然是伟大的,它时时带给人们震撼。我让学生读古诗,了解诗人对大自然的情怀。《海上日出》作者称赞海上日出的伟大奇观,表达作者对这一大自然壮观景色的无限赞美及光明之情。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学会写大自然的美景,热爱大自然。

四、了解中华文化,教育学生热爱祖国。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先人的光辉足迹令人怀想。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心正笔正”的书法家柳公权,著名艺术家梅兰芳„„他们一个个动人而曲折的故事,在告诉人们: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肩负着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伟大使命。我在教学《孔子》这一课时,让学生知道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一书记录了孔子平时的言行,在这部著作中,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

家学说,教导学生怎样为人处世。在教学《“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这一课时,让学生知道柳公权是唐朝著名的大书法家。他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样,铁骨铮铮,深得世人钦佩,让学生感受柳公权正直不阿,为国为民的优秀品质。在教学《梅兰芳》这一课时,让学生知道梅兰芳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一次次地拒绝日本人的邀请。迫于无奈,不再登台,他的生活日渐窘迫,但他仍然坚持,等待抗日胜利。让学生理解他不向恶势力屈服,顽强斗争的精神。

五、欣赏名著,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让学生欣赏名家笔下的艺术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这是一个斑斓而奇妙的文学世界:透过天窗,我们仰望星空,寄托梦想;一只小猫偷吃年糕时,竟然发现了许多“真理”,让人哑然失笑;至于大闹天空的孙悟空碰上二郎神,假扮土匪的杨子荣面对匪首的考验,喝醉酒的武松遭遇到老虎,又该是这样的精彩的场面呢?学生在阅读《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时,了解他们大战的故事,让学生理解猴王的机智勇敢。学生阅读《杨子荣借题发挥》时,知道侦查员杨子荣在虎穴中与座山雕斗智斗勇的故事,学习杨子荣的沉着、机智、勇敢。学生阅读《武松打虎》时,知道武松酒后在景阳岗上次手空拳打死猛虎的事,学习武松机智勇敢、无所畏惧的英雄性格。

六、利用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一)、在写记人的习作时,先让学生们谈了现实生活中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致的关怀,但自己不知道感激,反而嫌父母啰嗦,学生们不但反省了自己,还决定在以后的生活中珍惜亲情,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然后学生以自己的父母为题写一篇作文。因为学生最了解自己的父母,写出了一篇篇的生动感人的文章,描写出了慈祥的父母伟大的爱,同时也写出了学生力尽孝道。相机对学生进行尊敬父母的教育。

(二)、在写一个助人为乐的人时,以雷锋的事迹为例,学生听了雷锋的故事后,很受启发。然后在身边找小雷锋,写出了很多助人为乐的故事,也发现了不少的做了好事不留名的学生。不但教育了学生助人为乐,还鼓励学生以实际行动学雷锋。

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篇6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对于完善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推动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渗透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主要依据

1、渗透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是丰富教材,补充教材内容的需要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其精华绵延数千年而不衰,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之所在,至今仍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作用,应当把这些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精华集中起来,并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这种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为初中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是教育熏陶,培养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极好的精神食粮,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参考材料。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传统道德教育是完善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和改进的迫切要求。

2、渗透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在我国正处在转型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但它的负面效应所造成的急功近利、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等拜金主义思想对学生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义利观教育已是当务之急,等价交换是经济生活中的通行准则,但是有人把它引申到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出现“权钱交易”,“互利互惠”等,奉献精神被日益淡化。让传统道德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弘扬光大,很有必要。我们培养的学生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新一代,他们能否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取胜,取决于这一代能否具有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开拓创造,积极进取的精神。根据时代要求,弘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已迫在眉睫。因此,渗透从头到底也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渗透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初中思想品德课七、八年级各两册,九年级全一册,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从以下五方面渗透中国传统道德教育:

1、爱国爱民、天下为公

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排在八年级下册之首,要成为一个好公民,一个国家的主人,首先必须爱国,树立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爱国必须热爱人民,热爱集体,培养学生爱国爱民,天下为公的思想,也是渗透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在这方面我们的古人曾经有许多光辉的思想。

儒家伦理要求人们以天下为己任。孔子认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凡有治国平天下抱负者,必须从修身做起。“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孟子也以“平治天下”为己任,开了中国历史上为国家置死直谏的先河。此后,爱国爱民成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诸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豪情壮语不绝于史,是我们进行爱国爱民教育的宝贵文化遗产。

儒家强调人的群体价值,并把它作为培养理想人格的主要途径和标准。孔子主张“国民之利而利之”并把“见利思义,而见授命”作为“成人”的标准。孟子指出:“上下交征利而国危”,“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若全国上下都追逐个体价值,国家就要灭亡。全国上下都以群体价值为重,人己利益统一,国家就要兴旺。当个体价值与群体价值发生矛盾时,必须牺牲个体价值保存群体价值。孔子主张“杀生以成仁”,孟子主张“舍生而取义”,这些儒家群体价值观的基本信条是培养学生树立集体主义思想的重要源泉。

2、自强不息,勤奋节俭

人生自强少年始,学会合理消费,是七年级下册第四课和九年级学会合理消费的主要内容。这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一个非常突出的内涵。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占有很大的比例,他(她)们从小娇生惯养,以自

我为中心,花钱大手大脚,对他(她)们进行自强不息,勤奋节俭的教育尤为重要。

节俭对立面是奢侈,历来为人民所反对和痛恨,认为它是亡国、败家、腐化堕落的重要根源。我国古代许多文人,政治家对此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一词中形象地概括了这一历史经验:“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墨子认为“节约则昌,淫佚则亡”。意思是说崇尚节约俭朴,国家就会兴旺发达;追求荒淫享受,国家就会灭亡。

在我国古代的“家书”、“家训”中,教育子女要保持“俭朴”的美德和家风的事例更是屡见不鲜。宋代司马光位至宰相,但他教育儿子要崇尚节俭,他在《给子康书》中说:“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检素为美。”并提出了“由检入奢易,由奢入检难”这个富有哲理性,教育性的道德格言。清代朱柏庐在《朱子治家格言》中指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以上这些古人思想,对于我们培养现在的独生子女一代,热爱劳动,勤奋节俭,顽强拼搏等都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3、享受学习,戒骄戒躁

热爱科学,勤奋学习,关系知识,追求真理,在享受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从无知走向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更多,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登上新的知识高峰,实现自我的超越,这是七年级上册第二课的主要内容,也是青少年学生的首要任务。

孔子十分重视学习知识,追求真理,他坚持学而不厌,不耻下问,好学到了“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程度。他坚持真理,主张“当仁不让于师”他要求学生学而实习之、温故知新、举一反三。孟子十分重视学习知识,认为只要认真学习,“人皆可以成尧舜”他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作为“君子三乐”之一,主张舍生取义,为真理而献身。此后,热爱学习、追求真理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诸如悬梁刺股,穿壁引光、映雪读书等故事成为好学的榜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警句,成为促学的格言。

热爱科学,勤奋学习,必须做到谦虚戒骄,因为“满招损,谦受益”。谦虚的对立面是骄傲,《礼记·曲礼》中告诫人们“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及”。毛泽东高度概括出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科学论断,告诫人们“逆水行舟用力拼,一篙松劲退千寻”。以上这些谆谆告诫是我们培养学生力志勤学、谦虚戒骄的丰富的精神食粮。

4、关心他人、尊敬师长

尊重他人,关心帮助他人,尊敬老师,孝敬父母,在八年级上册有三课这方面的内容,尊重他人,包括自己的师长和父母,要求做到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这也是我们用人际关系的一个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他把“仁”解释成“仁者爱人”,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在他的教诲下,弟子们倡行“四海之内皆兄弟”。他期求建立一个“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理想社会。孟子继承和发扬了孔子关心他人的思想,提出了“与人为善”的原则,他为建立一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社会奋斗终身。从此,关心他人的品格就逐步沉淀为中华民族的民主心里。当前我们更应该把这一优秀传统发扬光大。

尊敬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在提倡老师不能体罚学生,但是对于老师权益的保护却少之又少。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教育非常必要。中国古代尊师之风就达到鼎盛,所谓“天、地、君、亲、师”,教师排在第五位,仅次于神、国君、父母。韩愈在《马说》则提出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程门立雪的故事从宋代一直流传至今,教育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孝敬父母更是我国古代做人的美德。古圣先贤早就告诉我们“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也就是说治国必先齐家,齐家比先孝悌。孔子还提出了对父母要有敬有养,使其在精神上得到慰籍,物质上得到保障。孝敬父母的故事在中华民族史上更是数不胜数,“欲报

三春晖,当尽寸草心,”“羔羊跪乳鸭反哺,不忘养育恩如山”,作为增广贤文广泛流传,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5、走进法律,遵纪守法

走近法律,学法、知法、守法是七年级上册七、八课的主要内容,是新时期加强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

遵纪守法,贵在自觉。传统美德中讲究“自律”,他是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反思的一种较高层次的道德意识和行为。孔子主张“克己”,意即约束自己。他要求人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他还提倡“自省”,“内省不疚,未何忧何惧?”意思是认真反省自己的过失,问心无愧,这还有什么值得忧愁和畏惧的呢?“惧独”是自律中的最高层次,它要求人们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一人独处时,也能高度自觉地约束自己,谨慎地遵守各种道德规范,而无丝毫越轨的思想和行为。

社会是复杂的。人是社会的人,必然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些忠告是我们从头到底传统道德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遵纪守法的二十一世纪新的极好教材。

三、渗透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原则

1、扬弃的原则

中国传统道德浩如烟海,必须认真扬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传统道德中有不少封建糟粕,需要我们分析鉴别。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伦理规范,“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特权思想,“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绝对平均主义的价值观念,这些封建糟粕至今仍然沉淀在我们民族的心理之中,腐蚀人们的思想,应当抛弃。

2、辩证的原则

要把传统道德与现代道德有机地结合起来,必须辩证思维,防止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的倾向。要把谦虚戒骄与拼搏进取,勤奋节俭与合理消费,与人为善与坚持原则,严以律己与宽以待人结合起来,塑造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二十一世纪新人。

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篇7

关键词: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品德,科学态度,实事求是

国家教委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科学教学大纲》, 要求要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要结合科学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那么,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阐述科学知

识, 使学生在正确理解科学知识的同时, 潜移默化地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例如在讲述“加在弹簧秤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 否则就会损坏弹簧秤”时, 笔者给学生指出, 弹簧的弹性限度就是质变点, 弹簧在外力作用下超过弹性限度会引起质变.在讲述“惯性定律”时, 以观察、实验为基础, 通过分析、推理得出定律, 然后再应用定律解释生活和生产中若干惯性现象.笔者给学生指出, 这种实践—理论—实践的观点, 正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在学习《电生磁》和《磁生电》时, 笔者通过实验证实电场和磁场的存在, 说明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后, 向学生介绍物质运动存在的不同形态, 其中有的能被我们的感觉器官直接感觉和观察到, 有的则需要利用仪器的帮助来进行观察, 所有的这些物质运动形态都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 这种观点正是辩证唯物主义中“世界是物质的”观点.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一节内容时, 笔者向学生介绍了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在经典力学、天文学、数学上的成就, 指出当他在科学研究中尊重客观实际, 从唯物主义出发, 把地球上的力学理论合理推广到天体运动中时, 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对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当他堕入唯心主义泥潭时, 再也无所建树.使学生认识到, 学习自然科学一定要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

实践证明, 通过以上结合具体事例具体分析的方法, 对学生逐步领会辩证唯物论的观点, 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是非常有效的.

二、在教学过程中, 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学家的生平、主要贡献和感人事迹,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例如在讲述《探索宇宙》一节内容时, 笔者向学生介绍了世界著名火箭专家钱学森, 在20世纪50年代他放弃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职务, 放弃高薪待遇, 历尽艰辛从美国回到百废待兴的新中国的动人故事, 讲述钱学森对祖国感人的挚爱之情, 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介绍钱学森回国后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以及我国已能向其他国家出售火箭, 并为其他国家发射卫星等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 激励学生树立自强不息的探索精神,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在讲述《进化与遗传》一节内容时, 我向学生介绍了袁隆平的不平凡的事迹和他的五大精神品质.创新, 他是中国杂交水稻第一人;时刻关心人民, 他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淡泊名利, 如果他申请专利的话, 或许他现在是中国最富有的人, 可是他却把专利无私的贡献给国家;对艺术的追求, 他擅长小提琴, 平时喜欢博览群书;简朴, 即使已经成为百万富翁, 他的生活依旧简单.在讲述《能量的相互转化》一节内容时, 介绍“蒸汽大王”瓦特的故事:瓦特在1764年, 为改造蒸汽机, 虽然身体不太好, 但是他仍夜以继日地工作, 花费了两年多时间, 终于制成了一种新型的蒸汽机, 工作效率大为提高.接着, 瓦特又花费了六年多的时间, 对蒸汽机作了两次重大改革, 直到1784年, 瓦特终于制成了新式的单动作蒸汽机.从此以后, 蒸汽机得到了广泛应用, 成为工农业生产中的动力.可惜瓦特的后半生, 迷醉于荣誉、金钱、地位和权力, 变得无所作为, 反而以权威的身份, 去压制别人的发明.由此启发学生:在科学的征途上只有不断艰苦地攀登, 才会有所发明, 有所前进;一旦有了坐享其成的念头, 就会停滞不前, 甚至成为历史前进的绊脚石.

三、在实验过程中,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

科学态度, 通过学生认真的实验和制作,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科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有重要的作用.因此, 笔者总是认真做好演示实验, 按规则操作, 如实记录实验数据, 为学生树立严谨和尊重客观事实的榜样.鼓励学生从实际出发, 独立完成课本中的学生实验、小实验、小制作, 从中发挥其能动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学习作风, 杜绝编造或抄袭数据等不良习惯.同时, 通过介绍科学史上许多经大量科学家花了大量时间完成的实验, 使学生们懂得应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等.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结合学生实际, 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不仅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会产生积极影响, 而且对科学知识的教学本身也起着直接的推动和保证作用, 同时, 对教师自身的思想建设也是一个很好的推动.因此,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蒋长好、王伟.物理、化学、生物活动[M].海口:南海出版社.

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篇8

1、寓情于教,以身作则,以情感人,才能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如,做游戏时需要对输者进行一点象征性的惩罚,但往往有的学生输了又不认罚,推推托托,影响了游戏效果。有一次,我在参加游戏时,碰巧输了,从学生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他们心里暗暗在想这下就看老师是否愿意受罚了。当时我意识到老师以身作则的重要性,马上认真地受罚,在大家围成的圆圈内学矮人走路走了两圈。全班学生都笑了。以后碰到这类事,学生都会二话没说地受罚,提高了游戏效果。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在这种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2、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如,通过投掷垒球、实心球、角力、攀爬、武术等教学对学生进行保卫祖国的教育;在技巧、单杠、支撑、跳跃等教学中培养学生勇敢、果断、机智、顽强的品质。针对学生不愿意练习长跑的思想,在练习长跑前,给学生讲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时,以惊人的速度抢夺沪定桥的故事,从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

3、因势利导,往往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贻误时机可能失去教育的针对性。如,在教学支撑跳跃项目时,往往有许多女学生会表现出畏惧心理,这时教师应及时加强保护措施,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加以教育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地做动作,一旦出现转机,应及时加以表扬,并让他们重复练习,培养他们勇敢、果断、不怕困难的精神,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增强学习信心。

4、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进行教育。小学生活泼好动,教学中要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有趣的练习进行教育,避免枯燥乏味的说教。对低年级学生,教师的语言更要具体形象。如通过讲述革命领袖锻炼身体的故事,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锻炼。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往往会连续犯各种错误,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满腔热忱,循循善诱。小学生兴趣广泛,好胜心强,要注意加以引导,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以正面教育为主,少批评,多表扬。

品德教学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篇9

思想教育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适应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的成长的要求的一门 内涵丰富的综合性的新兴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推 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道德教育是思想教育课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思想教育课对道德的研究与伦理学对 道德的研究相比,在深度上是有区别的。

如何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造就一大批德、智、体、音、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乃是思品课教学的中心任务。如何保证思品教学效果,真正使学生获得政治上的责任感、集体的荣誉感、民族的自豪感、无私的正义感、追求真理的理智感和圣洁的美感,这就需要教育者灵活运用各类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情感教育是提高思品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主要方法有:

一、故事触情----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以故事为主,很适宜采用讲故事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也喜欢听故事。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做好准备,通过诱人的故事情节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学生从故事中明白事理,坚定信念,提高认识。如学《惜时如金》一文,使学生明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自小学习好的主要原因,乃是他爱惜时间、刻苦学习,从而激发起他们从小要惜时如金,发奋学习的思想感情。

二、设“画”诱情----俗话说:“触景生情”,具体的情景可以唤起相应的情感。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需要,教师要合理地运用幻灯、挂图,加以生动的描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使学生情绪受到感染。如教《爱惜粮食》这课,我绘制了一组以粮食生产过程为主线的图画,让学生边看图,边听老师的描述,使学生很快被带进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情境。在看、听的过程中明白了粮食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三、歌唱促情----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引进音乐,把思想品德教学

与音乐合理的联系起来,能加深课文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学了《做爸爸妈妈的好孩子》这一课,让学生唱《我的好妈妈》,使学生明白妈妈为我们日夜操劳的艰辛,我们应该怎祥孝敬母亲,怎样做个好孩子的道理。又如学习《珍惜时间》一课,让学生唱《明天歌》,使他们在歌声中领悟到时间是宝贵的,明白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自觉做到今天事今天毕,刻苦用功,惜时如金。这样,既加深广对课又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篇10

工作单位:河北省隆化县大沈屯中心小学

邮政编码:068155 作者姓名:刘桂珍

复式教学是同单式教学相对而言的一种班级上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比单式教学要复杂得多,困难得多。但是在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与单式教学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复式教学是要在一节课内完成多年级多学科的教学任务,使直接教学与自动作业有计划、有目的地交替进行,做到“动”、“静”合理有序。鉴于这一基本特点给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对各科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有利因素。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意识和良好品质;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打下初步的思想品德基础。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今天,小学德育教育仍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的各个方面,渗透在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之中,在小学复式教学中居重要地位。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奠基工程,它与其他各科教育教学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复式班不但在“品德与生活”课中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各科教学工作中和各种教育活动中,着重系统地进行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知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道德情感,以指导他们的行为。教师要在全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意志、品格,促进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要依据各科教学大纲中关于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按各科的自身的教学特点,有计划地、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在复式班的体、音、美及其它学科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力量,便于具体、形象、生动地进行“五爱”、“四有”教育,教育学生学习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技能技巧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锻炼身体的习惯及朝气蓬勃、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精神。

复式班教学的组织形式与单式班不同,在自动作业时间,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遵守课堂纪律方面比单式班优越得多。对于小助手的利用,又可以培养他们对工作认真负责和肯与帮助别人的优良品质。

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篇11

关键词: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心理问题;渗透策略

初中阶段是每名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初步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及情感态度等一些心理特征。如果因某些因素导致了学生心理上出现问题,将可能会影响到他的学习成绩和在校生活、人际交往等,最终可能造成一生的遗憾。因此,加强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经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深有体会,也有了一点经验,在这里简单谈谈,以供各位同仁们研讨。

一、初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突出,不仅影响他们的品德形成、人格发展和社会适应,而且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小学生升入初中后,学生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学习的负担日益加重,学习中各种矛盾和竞争加剧,学生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这些问题若没有得到解决,许多中学生便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学生的厌学现象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用学生自己的话说,终日过着“单调而紧张”“烦躁抑郁”的生活。在课堂上这些学生不是说小话,就是看课外书,要不就是趴在桌上睡大觉,无精打采的,老师在说什么,根本不知道,听课像听天书一样。只有当教师说了一件有趣的事时,才抬起头来“捡个乐子”。学生多数还有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心理问题。只有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避免它。以下就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作一浅显的分析:

1.逆反心理的原因分析:好奇心、自我显示欲望、成人感受挫。

2.厌学原因分析:动机缺失、学习失望。

3.违纪原因分析:是非观念淡、辨别能力差、情绪冲动、不计后果、自我显示心理、模仿心理、炫耀攀比心理。

4.“早恋”原因分析:青春期性发育、模仿心理、从众攀比、寻找寄托。

二、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

从教材内容来看,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很多都是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联系的,例如:《同侪携手共进》一课内容中,就教育学生要正确对待男女同学的关系问题,知道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不要太多的顾虑和彷徨,教育学生男女同学之间可以建立正常的友谊关系。每一节教学内容都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来达到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

三、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活动中成长——疏泄能量:课堂中多设计一些探究活动,让大家共同参与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的互动。在交流中互相沟通,这样可以使学习压力一下子减少很多,学生会觉得自己是被大家接纳的,被老师重视的,自己的一些“违规行为”也被他人所理解了,而且感到学习过程中充满了快乐。

2.尊重、平等——暖阳融冰:尊重,是要把学生作为有想法、有感情、有内心体验、有兴趣爱好的独特的活生生的人去对待。表达尊重要明显让学生感觉到。比如,在安排这节课的内容或留作业时,说完后不忘问一句“这样行不行?”学生就会乐于接受。平等,意味着像对待同事、朋友一样对待每一名学生。我首先想到自己作为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同时也时刻记着“学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句古话。上课时提问照顾到各个角落的学生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有进步的学生一定当众及时表扬。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兴趣爱好、情感意志等和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以整体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学习时,也不要被动地吸收,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情感特点,有选择地吸收和把握。

4.从新课改要求来说,学生要学好思想品德,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除了必须学好书本知识外,还应做到:①多观察社会;②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现象和问题;③利用课外时间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通过这些学习活动,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篇12

一、坚持语文与道德相统一的原则, 把思想品德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来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 是语文教学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实现, 同时又是人们进行交流沟通的工具, 人们应用语言进行思维、表达观点、从事工作或者其他方面的事情, 没有不应用语言来进行表述的, 没有不带自己思想的。因此, 小学语文老师在小学生学习和应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 也要恰当地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贯彻语文与道德统一的原则, 既育人又教书, 使学生正确地树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全面理解语文学科中思想品德的内容, 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来

在我国,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在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 不仅有不少文质兼美的传统范文, 也有不少表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文章, 比如说有描绘大好山河的、有历史黑暗统治的、有名人传记的, 也有描述自己故事的文章, 它们都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三、正确地处理好语文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老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全面的知识, 而且还应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加大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 不要只关注语文在学生中的基本功底, 忽略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因此, 为了防止脱离实际, 空谈思想教育的行为, 我们应该将语文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 以保证充分达到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四、充分地利用小学教材中的德育结合因素, 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我国现今发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 有各种各样的文章, 所以老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知识, 挖掘教材中的潜在联系, 相互协调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 如果巧妙地运用教学的相关活动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将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益处。使得学生不仅在写作时叙述清楚, 让文章写得条理, 而且还能让学生受到科学与学科的教育, 对他们写文章和说话也有很大的帮助。

五、加强学生爱国主义观念的教育, 树立他们的正确人生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对学生实施教育, 让他们热爱祖国的文字、历史, 热爱祖国的现在和憧憬祖国的未来;让他们树立民族的自尊心, 自信心和自豪感;让他们形成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思想, 这是让一个学生成为一个有志气、有作为的青年的最基本要求。在小学语文课中, 应该添加与爱国有关的语言文字, 让学生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闪耀出热爱祖国的思想, 让他们的思想受到知识的洗礼, 让他们能客观地面对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六、充分地利用朗读, 做好以情感人的教学方式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 要老师起到主导作用, 充分做到对学生“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首先要备好课程, 把自己的感情和教学课文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使得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加强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培养, 使他们从阅读中感悟道理。

七、加强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要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一定的针对性, 要切实地联系实际, 从学生的客观实际出发。所以就要求老师在钻研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要了解学生, 带着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 从他们的角度进行考虑, 使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得到提高。由于小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还不够强, 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不够多, 作为老师, 我把他们的这种观念看做自己教学的有益方面来进行教学, 用思想来感染他们, 触动他们, 逐步提高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 更好地去融入社会。

八.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 加强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学习

小学生语文教学是在大量的综合实践中来进行的,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在实践的过程中, 语文老师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有意义的活动,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品质。比如说, 老师可以让孩子充分利用课余的时间, 自主参加对实践的看法, 创造自己内心所想设计的东西, 并且与其他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互动, 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学, 来培养他们的情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 如何渗透学德育素质的培养, 是我们必须要关注的一项课题, 我们要去发现、去总结各种实践方式, 使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素质的培养。

总之,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渗透一些思想品德教育, 既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信念, 也培养了学生们健康高尚的思想品德, 对语文教学来说百利而无一害, 更加彰显了语文教学的目的。语文教学是思想教学, 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渗透到教学中来, 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真正地把握好育德育人两方面之间的有效联系, 培养出具有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新型人才, 达到国家育人的教学目的。

摘要:我国在小学教学的大纲中明确提出了“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小学教学中, 要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 渗透思想教育, 来激发小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从而达到提高小学生语文教学质量和思想素质的教育目的。本文通过我自己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探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来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思想教育品德的渗透, 为孩子有一个好的明天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思想品德教育,思想渗透

参考文献

[1]郑晓伟.小学语文推进素质教育构想──强化思想品德渗透的意识[J].小学语文教学, 2000 (11) .

[2]尤玉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方法[J].教育评论, 2000 (02) .

[3]袁文芝.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实践[J].云南教育, 1997, (09) .

上一篇:教育系统统战工作总结下一篇:八年级上册生物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