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师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2024-07-11

中师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共10篇)

中师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1

中师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教师:邹泽英

学校: 雷州市职业中学、职业技术学校

作为一名刚走上岗位的青年教师,这是我教学生涯的第二个学期,我深知自

己还有许多不足与缺陷,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要求非常严格,虚心地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

我担任0802、0716和0717的语文课教学工作。这学期的语文课的的教学任务

是现代汉语和阅读与写作两个模块的内容。为了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第一个学期初我就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不同层次,以及教材的编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在落实中不断调整完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现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小结,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今后的教学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一、夯实基础,温故知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语

文的能力。

一年级对学生来说是个比较重要的时期,尤其是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非常重要。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学中有意识的从最基本的字词句入手,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并将学习中遇到的已在初中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强化复习,然后联系所学到的新的内容,做到温故知新。通过基础知识的巩固加强,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扩大课容量,丰富活跃了语文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上网查找语文教学资料,用故事,史实拓展课堂学习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比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我就先讲了电影《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的片段,营造出一种氛围,然后再进入课文的学习,效果就好多了。许多课文的学习,我都播放配乐朗诵,特别是唐诗宋词,给学生一定的熏陶和感染,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技巧。

三、强化诵读,在诵读中积淀。

语文教学要抓言语,言语训练要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要使学生对言语的运用得心应手,只有对言语作千百次的重复,才能使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情味等在头脑中形成积淀,使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系统。诵读便是完成言语强化的必由之路。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引导他们“准确地读”、“流畅地读”、“有表情地读”,对有些文段要求熟读成诵,克服了课堂上重“讲”轻“读”的现象,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四、强化写作,在写作中开掘。

作文教学的通病使缺乏有效的训练方法和途径,刻板化、程式化,写得少,周期长,与生活脱节。学生因为“没有生活”,就胡编乱造,显示“零度情感”状态。从仿写入手的作文训练,降低写作要求,再加上老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都采取:“针对学生文意,倾心交谈”的作文批改方式,促进学生敢写敢说主张写作生活化,引导学生把写作融入生活之中,文体不限,长短不拘,有事即记,有感而发,有情即抒;鼓励他们去想象、去创造、去倾吐。学生会在没有任何框框束缚的情况下,积累生活、锻炼技能,从而迸发出无穷的想象力,绽放出灿烂的思想火花。

五、提倡“大语文”教学观,将语文知识学习与育人功能结合起来。先做人,再成才,边做人,变成才。在语文教学和社会实践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竞争。

总之,高一语文教学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不断的完善。

中师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2

由于扩招, 中师学生素质普遍下降, 学生的语文基础大都较差, 缺乏写作理论知识, 写作题材单一, 阅读量少, 缺少对生活、对人生的体会和理解。学生写作兴趣不高, 作文水平低, 人云亦云, 千人一面。一到作文课就不来劲, 感觉是在受煎熬。

部分学生作文审题不清, 立意偏移或平淡, 选材狭隘, 思路不流畅, 布局谋篇混乱, 联想想象力贫乏, 认识事物评价事物的能力不高, 驾驭语言的能力低。一篇文章, 思路不清, 不知所云。真可谓“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 “一行白鹭上青天”———离题万里。更有甚者, 无法完成一篇文章, 一节课下来, 就写了几句话, 那简直无法称其为文章, 充其量就是一个充满病句的句群。

二、改进作文教学的对策

(一) 转变作文教学的观念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受中考、高考作文的影响, 教师总希望看到“文采斐然”的作文, 同时教师也有意往这方面引导。结果是, 写出的文章好像一具五彩斑斓的立柜———形式大内容空。其实这与我们教师的引导和指导有关。因循守旧, 设定的目标太高, 而忽略了学生的具体情况。中师生正处于一个充满幻想的年龄, 他们的思维活跃, 想象丰富, 教师应充分发挥其特点。提倡自由自在的抒写, 鼓励灵性的飞扬, 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 要设身处地地想象学生的意志和情感, 然后选择适合学生的题目, 唤起学生作文的动机, 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情感和意志, 走进他们的生活, 才能更好的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

(二) 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思考

思考是以感受为前提的, 感受又是以观察为基础的, 学生只有学会广泛观察生活, 深切感受生活, 深入思考生活, 才能写出内涵深刻的好作品。

观察是人们着眼于客观事物以获得外界信息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尤其是自己身边司空见惯的事物。有些学生作文时总是感到没话可说, 一节课绞尽脑汁, 搜肠刮肚, 好不容易写成一篇文章, 结果还是内容空洞, 语言无味, 令人难以卒读。其实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如此丰富多彩, 有无限的生机活力, 有无限探索的可能性, 只是我们没有真正地用眼睛看世界, 没有用心去体会。正如罗丹所说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拥有一双慧眼, 留意观察生活, 就会发现生活就是一个蕴藏丰富的宝库, 处处都是写作素材。

我们的学生总觉得生活很平淡, 没什么可观可感可写的素材。雨果曾说过:“对于善于观察的人, 最渺小的事物往往就是最重大的事物。”只要你留意观察, 哪怕是生活的最细微处, 你也可能会有难得的收获。我们每天从校园里走过, 小草什么时候变绿?柳树什么时候吐芽?蔷薇什么时候开花?……身边的景物如此之美, 你是否注意到它们的变化?只要我们用心观察, 就不难发现, 我们能从一棵小草嗅到春天, 从一片落叶感受奉献, 从一朵梅花看到坚强。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往往会给予我们人生的启迪。从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悟出一种奉献精神;从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悟出人生的豪迈……其实, 不一定非得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才会引发你的感悟, 有时一轮明月、一抹夕阳, 一件琐屑的事, 一个浅浅的微笑, 一丝淡淡的愁绪, 都能引起你的某种感悟, 并成为写作的契机和切入点。因为生活本身就蕴藏着十分丰富生动的写作材料, 这就需要我们用眼睛去观察生活, 用心灵去感受生活, 用头脑去思考生活, 写出自己深刻的体验, 独特的感受。

(三) 指导学生如何选材

学生平时积累的素材, 纷繁芜杂, 那么写作时如何加以选择呢?首先是要围绕中心选材。中心是文章的统帅和灵魂, 材料的选择必须服务于文章的中心, 否则, 下笔千言, 离题万里。再新鲜生动的材料也无益于主题思想的表达。

其次是选材要新颖。陈旧烂熟的材料, 必使人生厌。这就好比吃菜一样, 即使是鱼翅、燕窝, 每天千篇一律, 也一定会使人倒胃口的。有些学生写文章, 歌颂老师的, 就必然写带病上课、星期天家访、备课到深夜等;写助人为乐的, 就必然以雷锋的事迹作为材料;写刻苦学习的, 就一定要写头悬梁锥刺股, 通宵达旦……选材不但欠新颖, 而且公式化, 味同嚼蜡。其实, 最好的材料是人人心中皆有, 人人笔下皆无的东西, 那样的材料才能打动人。

第三是在“真”字上下功夫。“真”字并不是说一定是自己亲身经历的, 但起码是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事情。有些学生的作文为了赞美人物品质的崇高, 总离不开做好事不留名、助人为乐、拾金不昧、捐款等, 事实上, 我们希望社会充满爱与关怀, 可是我们不希望我们的文章里充满假话, 充满谎言。我们的作文, 只有真实的才能是动人的。

(四) 加强写作指导

首先是应当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帮助学生学会观察思考, 而不是告诉学生这是什么, 那是什么。同时, 老师还要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 在观察中投入思考, 努力让学生把自我生活和社会现象等联系起来, 提升自己的思维境界。比如作文课上, 可以就身边发生的事、社会热点问题等进行思考、讨论, 提出自己的观点, 表达对事件的认知和判断, 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还锻炼了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 这都为其写作奠定了基础。

除了观察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外, 对杂志、电影、电视、街谈巷议等也要经常留心, 因为这些也是我们获取素材的很好途径,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 就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其次是让学生说想说的话, 写想写的人。学会关注普通人的精神生活和情感, 揭示他们的精神面貌, 这是一条让平凡题材生辉的有效途径。这些平凡的人, 可以是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熟人, 也可以是不期而遇但给自己留有深刻印象的陌生人。这样学生会发现生活才是写作的大素材库, 写作的活水就从那里汩汩而出, 从而增强他们主动自觉关注生活的兴趣。

摘要:本文通过现状分析, 提出了改进作文教学的四条对策, 即转变作文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思考、指导学生如何选材和加强写作指导。

中师学校班主任工作对策 篇3

关键词:中师 班主任工作 对策

怎样做好班主任工作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也是永远探索不尽的课题。我从事班主任工作二十多年,下面谈几点工作体会。

一、班主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班主任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也正因为如此,我才能数十年如一日地做到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如在常规管理中,我要求学生不能迟到、早退、旷课,我自己先做到,坚持天天出满勤。不管是早操,白天没有课的时间段,还是晚自习,只要我有空,就会到教室或寝室去看看学生。我同时担任了两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每天早晨,一个班级在国旗下做操,另一个班级在篮球场做操,两者相距三百米,但我每天坚持深入两個班级,查看学生考勤出席和做操质量的情况。这样一来,我心里感到踏实、放心,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我给予的温暖。

二、班主任要做到“三严”

“三严”,即严字当先、严格要求、严于律己。严字当先就是要求班主任从严治班,制定严格的班级管理细则,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和铁的班级纪律;严格要求是指班主任要严格要求学生,周密地布置工作,在工作中做到奖罚分明,树立典型,鞭策后进,注重管理的细节,从而促进班级共同进步;严于律己是指班主任要严格要求自己,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德服人,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道德水平和业务管理能力。

三、班主任要做到五勤

一是脚勤:我每天深入教室、寝室、课外活动中,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心理、思想状况和生活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严把安全防线关;二是嘴勤:即班主任要及时关心指导、批评教育、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交流沟通、增进友谊;三是手勤:我喜欢跑步和打篮球,经常和学生一起组织和参加篮球友谊赛,而且手把手地教学生投球、运球、防守的规范;四是耳勤:我培养了两名工作认真、踏实牢靠的学生当班干部,他们会在第一时间向我反映学生最真实的情况,以便我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五是脑勤:班主任要勤于思考,不要人云亦云,做到自主创新。

四、班主任要有爱心

如果学生邀请我参加大型活动,我都会抽空参加,大力表扬对班集体做出贡献的学生,并把在比赛、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尖子生树立为榜样。

五、班主任要培养班干部队伍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除了要求自己言传身教之外,还要培养一批素质高的学生干部,让他们在班级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六、班主任工作要讲究艺术和方法

班主任要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因势利导,耐心教育,鼓励与表扬相结合。如针对个别学生爱贪小便宜的情况,我在班会上郑重宣布:“我允许你们犯错误,但是你们要学会改正错误。如果你们不珍惜改正错误的机会,一经查出,定将严惩。”之后,很多学生都自觉改正了不良行为。

七、班主任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管理措施

“走出去,请进来”的管理措施是创建先进班集体所需要的。“走出去”主要是针对班级板报、小黑板报、教室寝室的布置设计而言的,我要求班上的骨干学生到其他高年级教室和寝室参观学习;“请进来”是指班主任请优秀毕业生到班上现身说法,着重讲述在校期间努力学习、勤学苦练基本功的重要性,以及在校当班干的经历对今后参加工作所起的重大作用,还可以请一些专业相符的教师进行基本功及大型表演活动的指导,这种做法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对话策略浅谈 篇4

傅继勇

目前,在阅读教学中,许多老师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分强调学生的自由表现,导致课堂中的无效“对话”泛滥,或者是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对话”随意,学生对“对话”感悟泛浮,体会肤浅。这样的“对话”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要使使对话更为有效,就得针对课文特点,研究和探索“对话”的有效策略。

一、有效对话的基点——预设、优选话题

文本总是蕴涵着作者深刻的主题意识。新课程理念要求课堂教学特别关注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备课时更需要从关注学生发展的角度,精心预设语文课堂教学的“阅读话题”。“阅读话题”是指阅读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一步一步逼近文本中心意图的对话主题。教师必须精心预设和建构高质量的阅读话题。因为它将直接决定着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效果。

1、立足文本,建构话题

小学语文课本的都是专家们经过多次去粗取精、高度浓缩,有些内容甚至是经过千锤百炼的“范本”。备课时,教师只有对作者的写作目的了解透彻,从根本上把握教材的特点,提炼出牵一发而动全身阅读话题,才能提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效果,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教学《凡卡》一文时,老师紧紧抓住“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作为主要话题,引发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年仅九岁的凡卡,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可是,他的信的字里行间,显示他对生活已经失去信心!他为什么会这样呢?使学生产生了欲罢不能的探究心理。引领学生进入广泛而自由的对话活动中去。《父亲的菜园》一文,老师紧扣“这一块贫瘠的土地,‘豌豆真的能长出来吗’?”和“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两句话为话题,引导学生潜入文本探究:这样的一块贫瘠的土地,为什么会变成碧绿的“翡翠”?父亲身上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力量?

由于老师立足文本“建构话题,深度挖掘课文”,精心设置直指文本内涵的话题,激起学生们深入探究文本的无限兴趣。学生饶有兴味地从字里行间捕捉着话题的信息,使阅读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正好引证了特级教师钱梦龙的话:“努力在每篇课文中找到合适的一个问题作为分析的‘口子’,可由此入手带动全篇。”

2、关注学情,建构话题

在挖掘教材的同时,我们还得思考:如果学生已经知道了,自己该怎么办;如果学生知之甚少,自己又该怎么办。关注学生拿到这篇课文时哪些内容自己能读懂;哪些内容学生会感到困惑不解。一切以学生为本,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为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而努力。

教师如果对文本重点、难点、亮点、要点等,做到深入领会和精确把握,对学生在解读文本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预判,教学中就能够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游刃有余,就能够引领学生一起在文本中徜徉。这样,就能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对话”建构起可生成的有效话题,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就能走向深入。

二、有效对话的节点——尊重学生,潜心会文,语文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教师应牢固地树立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的思想。在课堂里,既然老师把学生作为对话者,就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耐心地等待学生潜心会文,有层次地引领学生认真思考,深入感悟文本,并能灵活地调控课堂。教师在课堂中遇到能够即时生成的话题时,就要以自己的教学智慧去支持对话,并且顺势而导,使对话持续展开和不断优化。那么,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将更加和谐,更加涌动生命的灵性。

1、耐心等待——老师的修养

当学生还没把课文读透时,有的教师就迫不及待地说:“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来交流交流”。这样,其结果就使学生无话可说,或者讲得比较肤浅。因此,为了让对话更加精彩、更加有效,教师必须充分给足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间。在课堂中,只有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细致阅读课文,才能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走向深入,才能深刻感悟到课文内涵,也才能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精彩纷呈,才能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发展。

教学《卡罗纳》时,教师为了让学生自我读懂课文第七、八自然段,充分理解母亲为什么推开扑进她的怀抱里的“我”的用意,老师反复让学生读了三次:第一次读读后,老师问:“妈妈为什么推开我?”学生无从回答。老师就说:别紧张。我们可以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两个自然段中出现了三个人物,对他们分别有什么样的描写?第二次读后,学生回答热烈,但是仍然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根本。老师耐心点拨道:课文对三个人物神情动态的细致描写,你们看是不是组成了一个情景?这个情景里的卡罗纳,他后来恍然大悟,你特别注意到了什么?他悟到了什么?请再读一遍课文,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结果学生们异常踊跃,纷纷举手。从结果看,教师的耐心为学生主体能力生成、发展创造了训练和展示的机遇和舞台。由于教师给足了与文本对话的时间,把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引向了深入,让学生感悟到课文真谛。因而,课堂中,学生与文本碰撞出现了精彩的、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教学效果得以发展和提升,2、引领有方——老师的智慧

课堂中,老师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后,学生有了自己的感悟,但往往由于受年龄、阅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此时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往往停留在感性层面上,这种感悟是浅层次的,不完整的。课堂里,教师作为学习主体的引领者,必须有效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激其思、动其情、明其理、得其法,引领学生深切地感悟文本。

教学《我盼春天的荠菜》一课时,老师在引领学生对“坦然”的感悟和理解时,如层层剥笋,由表及里:第一层:理解“坦然”的表层意思,回忆自己在最坦然的时刻里的情景,然后将自己的坦然与小女孩此情此景的“坦然”相比照,从而激发了学生新的阅读期待——我与女孩的坦然有什么不一样呢?接着,老师顺势请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这个小女孩,读女孩被人追赶的故事,把画面展现在脑子里,并且感受她此时的心情。比较哪一个情景给你印象最深?这时,学生对“坦然”就有了更深的理解。第二层:学生读5、6自然段,想象自己就是女孩被追打时,慌忙地跳入河水中挣扎的样子,体验女孩的害怕、绝望和痛苦。老师引领学生,将当时在死亡威胁下的小女孩与当下“坦然”的小女孩相比照,使学生感悟到了小女孩这份坦然是心灵的安全和精神上的洒脱。第三层:学生读第8自然段,体验到小女孩的孤独,老师引领学生,把处于害怕孤独又甘于孤独矛盾心理之中小女孩,与处于“坦然”之中的小女孩相比照,使学生体悟到了女孩那份坦然背后的自由和幸福,以及她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课堂上,老师紧扣“坦然”,精心提炼主题课堂里有的是真切的对话,悉心的指导,学生深切的感悟。围绕“坦然”三次比照、三次回旋,学生不仅把握了“坦然”的表层意思,更感悟到了它的深层意蕴。

3、灵活调控——老师的灵敏

课堂中,“对话”不可能一切遵循课前的预案行进,它随时都有可能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教师作为课堂互动对话的调控者,应提高教学敏感性,充分挖掘课堂资源,调动课堂一切积极因素,充分互动,以促进有效对话。

三、有效对话的生长点——自我诊断,反思提升

我们常常忽视课后认真地分析、忽视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忽视总结课堂教学的得失。其实,尤其重要的是,我们非常需要通过反思寻找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而提高阅读教学中对话的有效性,提高教学效率。

《梅花魂》中的外祖父,作为一个中国人,长期漂泊海外,他的气节没有变,像梅花那样,有品格,有骨气,有灵魂;他对祖国的爱没有变,经历种种艰难困苦,仍然像梅花那样不屈不饶。本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要通过品读课文语言,体会外祖父的爱国情、思乡意。在教学这一课时,第一次导入:“同学们,你们了解梅花吗?知道有关梅花的知识吗?”然后,让学生谈梅花的颜色、用处,在我国的历史。在学生自由畅谈的基础上,老师又板书问:“魂”是什么意思? “梅花魂”又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白了梅花“魂”的内涵。第一次导入的设计造成了课堂中学生谈论太多太泛,无效对话增加。第二次导入改为:用王安石的《梅》诗作引子,让学生讨论:在寒冷的冬天梅花一支独秀,凌寒傲放,不向严冬低头折节,这是什么品质?第二次导入紧紧围绕本课教学目标,过程简洁,指向明确,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一个教师能努力去分析自己课堂学习中的优点与缺点,那他就取得了一半的成功。”因此,教师应努力从自身专业发展的角度,来提高自己对课堂教学中“对话”的认识,及时反思,分析诊断,从中找出问题,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使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更为有效。

中师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5

要加强对教师对在小学语文中互动的认识,不仅限于课堂上,甚至在课前就可以通过建立与学生家长建立微信群或者QQ群等,课前就可以进行课程预习的交流以及让学生家长对孩子进行有效的辅导交流,产生互动。其次,学校要加大对互动效果分析展示,突出教学效果,制定相应的规章,为老师与学生进行互动提供良好的环境。最后,学校本身也要提高对互动教学的重视,校领导应当积极学习相关先进的互动的精神,积极交流分享互动教育的工作情况,学习相关方法促进师生互动工作开展,例如老师可以在四年级上册《火烧云》的课文预习上,通过选择一个晴天夕阳,跟学生们进行手机直播互动,通过实地拍摄讲解给学生的形式,让学生充满好奇,并可以与学生互动别的云彩分类,还可以拓展学生们的见解,在课前就与学生们交流好关系,才能活跃上课时的气氛。

3.2采用互动教学的形式

首先,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备课时,要全面的观察和思考小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和掌握水平,做好相应的记录,根据不同学生的特采取不同的课堂教育形式;其次,由于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非常短,在课堂上受其他事物影响也比较容易,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多媒体中视频或者网络教学互动吸引学生注意;再次,语文教学并不仅限于课堂上的授课,也可以进行户外的角色扮演,例如在对三年级下册的《女娲补天》一课的教学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在操场模拟场景,让学生参与进来,老师扮演女娲,学生扮演雨神,让学生们了解文明,也让学生们知道感恩,通过课本再现,在台词的重现过程中,又可以增加对生僻字的深刻记忆和理解,在再现课本的过程中,学生们都参与进来,这样就充分发挥其好奇心和参与感,提高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

3.3加强课后的互动

小学生具有爱表现、争强好胜、好奇心重的特点,因此,教师可以对于这一特征采用竞争机制来发挥互动的作用,例如在显眼的地方设置交流簿,让学生把对老师的意见写进去,老师在交流簿上回应,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还可以通过课后家访的形式增加对学生的交流[2],对于表现和学习好的学生在家长面前进行表扬,树立自豪感,而对于表现和学习都不好的学生,在批评之后要了解仔细原因,与家长一道帮助学生进行改善,通过师生交流,树立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代诺.如何正确进行师生互动[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01).

中师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6

一、电教媒体原理的渗透

物理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现代化的电教媒体更离不开物理基础知识。在物理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 渗透电教媒体原理教学,有水到渠成之效。如教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可向学生补充投影的原理,教师边讲解 边操作,学生就能深刻理解投影器的成像原理。此外,还可向学生介绍投影器各个镜头的作用和各部光束的形 状,教师边分析边用一块纸板从投影器玻璃板起,垂直向上移动,从纸板上可观察到光束越来越小,到成像镜 头附近,光束最小最亮,温度最高,即为会聚点,纸板很快冒烟燃烧起来。这一现象学生大为惊奇,课堂气氛 顿时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结合小学自然提出一些思考题:(1)如何利用投影器演示小学自然的凸 透镜会聚光线作用和焦点性质;(2)如何利用投影器产生强平行光,演示小学自然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和折射现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上台操作。这可为学生掌握电教设备维修和充分利用电教设备为教学服务 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

电化教学的优越性只有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才能使学生充分地学习。因 此,作为中师物理教师首先要认真研究电教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然后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的放矢地运 用电教媒体。这样做既能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又能为学生起带头作用,起示范作用,使他们从中得 到学习和锻炼,为将来熟练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小学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1.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与电化教学相结合,能创造出更佳的教学效果。例如,静电实验演示。由于静电压高,使通常的 绝缘体在高压下成了导体;因静电量少,电荷很快会“漏掉”。此外,一般验电器可见度较低,有关静电演示,学生不易观察清楚。分析了上述原因,我用绝缘性能好的透明度高的有机玻璃制作了一个微型投影验电器。结合投影演示,取得灵敏度高,可见度大的效果,使难以演示的静电实验获得成功。

用录像指导学生实验。事先录制好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误差分析和整个实验过程的示范操 作。实验前,先观看录像,学生可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实验的要领和规范操作,保证了实验的顺利完成。

2.讲解概念

有许多物理概念比较抽象,运用电教媒体可化抽象为形象,突破难点。例如,“波的干涉”这一概念就是 一个教学难点。首先用《振动的合成》投影片,从振动的合成讲解波的叠加和波的不相干性,让学生深刻理解 波的叠加原理,进而用发波水槽进行波的干涉演示(投影到银幕上,便于全班学生观察);在演示实验的基础 上,用线叠波纹投影片化动为静,将干涉现象停留在银幕上,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再用《波的干涉原理》投 影片讲解干涉现象的产生,最后用红绿两色互补原理制作的《波的干涉图样》投影片来讲解稳定干涉的条件。这样学生就能深刻理解波的干涉的概念。

3.导入新课

运用电教媒体烘托课堂气氛,容易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如教“乐音”一节,用录音机播放事先录制好的 乐音和噪声,能烘托出强烈的气氛,学生听了乐音感到是一种美的享受,听了噪声感到是一种折磨。在此基础 上导入新课。又如“毛细现象”一节,设计了一张投影片。投影片左边画一细管,大气压作用下显示水在细管 内上升约10米高,右边画了一棵几十米高的大树,茂密的枝叶,嫩嫩的枝苗。大树靠什么力量把根部的水份和 养料输送到枝叶上呢?这一对比鲜明的画面,即刻激起学生的思维,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便可因势利导导入 新课。4.复习和课堂小结

电教手段用于复习课中,可以重点突出在短时间内系统地复习彼此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我利用一张表 现光在两种不同媒质界面上所呈现象的活动投影片,可以复习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临界角和全反射现象,另一方面运用投影片进行复习和课堂小结,可帮助理顺知识间的体系,概念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达到概念明、思路清的目的。

5.创设情境

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例如,声音传播产生的多普勒效应,在课堂上很难 用实验再现出来,学生也就很难体会这一现象。用录音机事先录下火车迎面驶来和背离而去的汽笛声,在课堂 上播放,学生感到像在火车站台上听到的汽笛声一样,再将录音机的声音输送到示波器上观察波形疏密的变化,就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又如,声音的回声,剧场、会堂的声音交混回响效应都可用录音来创设情境。

6.进行科学史和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物理不单单是学习科学家发现的结论和定律,还要让学生了解他们的成长史和发明史,以加强思想教 育。如近代物理部分,教材介绍到的物理学家有30多个。他们对物理学都有杰出的贡献,在发明创造中融入了 他们的拼搏和汗水。运用录像或投影、录音来介绍他们的事迹,能增强艺术感染力,容易启发学生按照科学的 方法,去学习,去发现问题。

我国在物理科学技术方面也有着辉煌的成就,如古代青铜镜的使用、火箭的发明、地磁偏角的发现、指南 针的发明,今天的人造地球卫星技术、火箭发射技术、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及标 志着核技术水平的中国环流器一号。运用录像介绍这些富有教育意义的事迹,形象生动,能使学生深受教育。如讲反冲运动中的火箭原理时,可向学生播放我国长征2号成功发送澳星的现场实录。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能 使学生从心底里发出:中国,伟大!

通过以上教学渗透,在学生充分认识电教媒体的优点和作用的基础上,结合小学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进行 电教设计。如在学生认识到运用投影可提高可见度后,教师可结合小学自然课本中所讲授的静电现象,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温度计的刻度等微弱现象的实验,让学生进行投影设计和操作,提高他们运用电教媒体 的能力。

三、在选修课中渗透

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重要性 篇7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师生“互动”是要彻底变单一、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高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 亲自研究, 动手操作, 强调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最基本的教学三要素, 就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是以师生相互作用的形式进行的,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以教科书为主要认识对象的, 实现教学、发展和教育三大功能和谐统一的特征:即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强调师生的相互作用。

通过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轮流变换争当教学活动中的不同角色, 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培养和锻炼。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 我觉得在课堂中, 要加强师生互动, 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预习中的互动

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要精心备课, 对教材要多钻研, 教学内容对学生一般情况下也是保密的。这导致了学生预习的盲目性, 顶多就是读几遍课文, 解决一些字、词而已。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 教师在上课前, 可设计预习作业, 如:让学生在学习一篇新课文之前就了解本文的学习内容, 从而使他们的预习有意识、有目的。课前教师与学生有效的互动, 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 有效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 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堂教学中的互动

(一) 平等是互动的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本质应当被视为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交往的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 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 两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是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绝不会自然产生, 它有赖于建立在师生间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础上, 要实现师生的交往互动, 教师首先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彻底摒弃“师者为尊”的传统意识, 给学生以心理安全感, 给学生充分尊重, 让尊重走进课堂。尊重每一个学生, 使孩子们在一种和谐、宽和、放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

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 意味着平等对话, 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 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 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 老师具有“教”与“学”的双重关系, 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可以成为“小先生”, 并能主动地、大胆地、积极地去读书、学习, 做到师生“心理相容”。所以, 在教学中, 教师要做良师, 先要做益友。才会实现师生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良性循环。

(二) 创设情景是互动的必要

在课堂中, 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得先创设情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 或体验现实的社会生活, 或体验某个典型角色, 或体验某种社会情感。学生通过身临其境来获得对于课文内容的真实感受, 以此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培养品位品质, 丰富思想情感, 提高学习效果。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时, 我以“情”为首, 调用多种手段创设情景, 运用朗读形式激发学生对角色感情的理解, 从而达到教师情、学生情、课文情, “三情”共振情更浓的效果。“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语文课堂中, 情景的创设是学生情感的催化剂, 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奠定基础。

(三) 激励是互动的动力

在大量的实验研究中, 行为科学家总结出, 个体的工作绩效取决于个体的能力与激励水平高低。可见, 语文教学要使学生个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必须要激励学生, 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借助语文教学的吸引力和教师情感的推动力, 激发学生的主动力, 切实做到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在课堂上, 教师真诚的赞美、恰当的评价会让学生如沐春风, 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从而调动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 参与到课堂中来。如:在对课文人物的性格方面的评价, 我一向采取的是学生畅所欲言的方式上课, 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行, 板书也没有固定的模式, 在课堂上尽量用学生说出的词语和句子作为板书。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真诚地鼓励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树立其自信心, 增强学习的兴趣,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精神状态积极饱满, 才能在课堂中, 充分参与自读、思考、质疑、认识、练习等独立活动, 让学习活动成为“多向”的信息交流, 教学过程成为“立体的结构”。从而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同对方的交往而不断地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四) 角色的适当变换是互动的必要

在传统的观念里, 上课只能是老师在上面讲, 同学在下面听和抄, 其实, 适当的让学生上讲台做一名“小老师”会对语文的教学起到一个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们应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不服输的思想, 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 如果给他们一个上台当老师的机会, 那么他们所做的准备工作一定是平时的好几倍。如:我在上《孙权劝学》这一课时就让学生自己当老师, 而且由谁上是临时抽签决定的, 并要求同学们要评出最佳的“老师”, 结果是抽到的同学会尽力当好“老师”, 而没抽到的同学则尽力做好“评委”。他们所准备的资料都非常充分, 可以说课还没上, 他们就已经把课文研读了七遍了。在这里老师的作用只是在学生讲完后我们做一个评价就可以了。

中师语文教法课新探 篇8

1.处理教材,找寻载体,培养课程新的生长点

随着2000年小学语文“新大纲”的颁布,尤其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原有教法教材中许多地方已经明显地落后于时代。这就要求教法课老师不能再照本宣科,而是必须联系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大胆地处理与使用教材。教法课老师经多次调研,结合我校课程情况,大胆处理教材,敢于超越教材,对语文教材中涉及到与“现代汉语”、“教育心理学”“电化教学”等课程教学有所重复的,均做适当删改,并适当融进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内容,以实现各科的有机整合。

授课过程中,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广开语文资源,注重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鼓励学生利用一切机会和资源,深入小学,提取最鲜活、最一线的材料,以“小教信息大使”、“课改通讯员”等活泼有趣的形式在课堂上向全体学生发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课堂内容,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①

2.授之以渔,鼓励实践,实现课堂的优化组合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贵在学法指导。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获取知识和探索问题的方法。优化组合这种教学的新理念,指教师以加强知识联系为基点,整体优化训练内容,同时师生间的单向交流也发展为师生、生生间的多向交流,学生在与能力各异的小组成员的小型合作中进行学习与实践。②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教学中各部分的相互联系与有机渗透,不仅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促进学生在学习上相互帮助、共同提高,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交流,使语文教学更具人文色彩。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动性才能得以发挥,才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养成自我教育、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习效率才能显著提高。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的渗透,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学习“作文教学”一章,在系统学习作文教学有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先让学生每人设计一份指导小学四年级学生写“我的老师”作文的教案,并写出设计的理由,分组讨论,后各组推选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学生们根据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写出了丰富多彩的设计方案,大家在交流的过程中,思想发生碰撞,出现了热烈的争鸣场面。作为教师,我们不轻易否定学生的设计,而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引导,把最终的裁决权交给学生,真正把课上到“点子”上。

3.创设情境,感悟体验,加强学生技能训练

作为母语教育课程,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感悟体验是学生自主参与阅读实践活动的一种主要学习形式,在授课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促进学生感悟自得,自主发展,在不断读书积累中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悟性。

比如,我们每节课都让一名学生上15分钟的小学语文教学片段,内容开始由教师提供,后由学生根据情况自己准备,要求突出教法与学法的指导性原则。教师组织学生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掌握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去理解教材、处理教材,把握教材,如何导好课,如何把握好教学语言(包括态势语),努力使教学语言具有语音美、文辞美、情趣美,不断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及教学艺术修养,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4.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促使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发展

语教课上,我们实现了从过去单一关注学业成绩逐步转向对综合素质的考查,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重视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运用所学理论,分析教学案例,重视学生有个性、有创造性的独立思考与独到的见解。彻底打破“一纸考卷定成绩”的传统做法,采用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愿望和能力、交流与合作意识、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多方面。评价主体有教师、课代表和学生本人,因为我们重视平日的“过程性”评价,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各项工作均能顺利完成。

当前,语文教学正处于一个大的变革之中,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将继续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学真正向学生开放,向生活开放,让语文真正成为学生一生之所需。

浅析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作用 篇9

师生关系对你所授课的质量影响很大。因为体育教学是以实践课为主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一起练习、游戏、比赛,共同吃苦、受累;共同分享胜利的欢乐。在此过程中建立起的师生关系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同时也要注意处理好这种关系,否则也会影响教学。为此,我把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简述如下。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师生所处的位置和起的作用不同,因此,出现一些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处理好这些矛盾,就需要师生双方都自觉的运用道德手段加以调节。做为教育的主导者,教师就应先端正思想,热心的关怀每一个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要耐心、冷静、公正、合理地处理,一般体育教师性子急,对待学生的错误不认真分析病根,而只就形势外在表现加以处理,有时难免主观、片面、不公正,有甚者体罚学生,这样往往会加剧师生间矛盾,而导致教学失败。还有一些体育教师,对待师生之间的矛盾不认真检讨自己的缺点,而指责学生。这样的教师将失去威信,让学生反感,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相反,一个善于自省的体育教师,本着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原则,处理师生关系,就会迎得学

生的信赖,学生就会以极大的热情上好每一次课。

保护与帮助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在应用这个手段时会遇到一个心理问题“信任与害怕”,当学习一个很难的动作时,由一名同学不信任的教师教,练习时学生常常表现出躲避教师的帮助,结果因为害怕而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相反,一个可信的教师教,学生同样是害怕,但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不躲避,试几次,证实并不象想象的那么可怕,接下来的练习就容易了,直到学会动作。这说明师生间的心理关系很重要,它主要体现在师生间的心理上的交流和交往。通过这种交流和交往,可以增进师生间的了解和信任,从而建立起真诚的、友好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尤其是对异性学生,更应注意这种交流。

正确的认识师生关系可以增进理解,而错误的认识往往为师生间的交流设置障碍。因此,体育教师作为主导者,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给予学生以积极的肯定和公正的评价,以此赢得学生的好感和认可。

在师生关系中,情感因素具有重要调节作用。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溏之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名体育教师应该具有这种爱,而且这种爱应该是广博的、无私的。对学生 的爱可以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心情舒畅,积极主动,自觉自愿地接受教师的教育,课堂上听从命令,服从指挥,态度认真,练习时不怕累和苦,对教师充分信任和尊重,自觉的参加体育锻炼,从而形成最佳的教育情境。

教育关系就是体育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以教师的每个示范动作和学生完成每个练习为基础的。这种关系要求体育教师热爱自己的事业,认真备课,尤其认真对待每一个示范动作,它是体育教师的特殊语言,每一个精湛的示范动作都是教师的无声语言,它说出了体育教师对学生全部的“爱”。这每句无声的话语都凝结着体育教师的汗水、辛劳和青春年华,所以它能够很好的启迪学生的心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敬佩之情。自觉的接受教师的教诲,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上好每节体育课及课外活动。

在教育关系中,教师自身素质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因此,体育教师要抓好自身的建设,坚持锻炼,保持体力,认真钻研业务,全面掌握教育技能、技巧,加强品德修养完善自我。在学生中树立起真正威信,从而有效地控制教育过程,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分寸,避免和防止仅与少数或各别学生交往。因为,这种个别的、小范围的关系往往会危机到体育教师的威信和集体的团结。为此,体育教师应该敞开心扉和所有学生交往,尤其对体育后进生更应多关心、多帮助、多交往,使他们信任你、喜欢你、尊敬你。进而喜欢你的课,打消他们厌恶体育课的情绪。做良师一定要先成为学生的益友,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热爱体育课,自觉参加体育锻炼。

中师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10

一、课题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 批准立项时间:2010 年 5 月 30 日 课题类别:立项课题 课题编号:1024039 课题负责人:郭振峰 负责人所在单位:清河县城关中心校区

二、课题研究及成果汇报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 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 创新能力,已成为小学教学必须研究的课题。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 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国教育部颁发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第十条中,对“师生互动”问题有这样的论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 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 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 下互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一方面,进入 21 世纪以来,教学改革的呼声席卷教学界,小学教学改 革也风起云涌。“师生互动”一词被频繁运用,在各教学学科与活动中处处可见。师生互动是教改的一面旗帜,成为针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革命。但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尚未见小学课堂教学中系统地研究师生互动的 具体方式及其有效性的研究报导。本地区尚未师生互动方式及其可行性、有效性 的系统研究和成果,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缺乏可供借鉴的程式化的、理性整理的师 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报复。

3.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理论意义:(1)师生互动教学有利于推动小学课堂教学改革。(2)师生互动教学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3)师生互动教学有利于树立师生关系新观念。1(4)师生互动教学符合国际社会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实践价值: 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将努力建构起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 理论框架和实践操作模式,充实和发展当前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理论 和操作模式。本课题的实施将为成功实现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提供成功的案 例。我们选择了这一课题,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给广大的校长和教师研究 出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模式,使大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可以少走些弯 路,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应新世纪需要的人才提供保障,同时对提高我校教育教 学质量,也一定能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创新点

1.课题研究目标(1)本课题通过科学的设计和科学的方法,以课堂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为切 入点,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实现小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三个教学策略。(2)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发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 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方式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师 生互动方式下的课堂教学模式。(3)尊重学生学习权力,尊重学生差异,转变教师理念,本着“为了一切 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提高教师能力,培养研究型 教师,最终形成一支教学能力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探索师生互动方式下的课堂教学策略: a 情感式互动——情感共振策略 b 参与式互动——结构优化策略 c 教与学互动——自主学习策略(2)建构师生互动方式下的课堂教学模式(3)逐步形成师生互动方式下的自主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3.课题研究的创新点(1)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目的,努力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目标。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从小抓起,从课堂教学抓起。只 有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才能使他们充满渴求知识的激情,思维活跃,勇于探 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成为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教学目标。(2)以学生为中心,大胆创设有利于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2 教师应以平等的心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 自主学习。传统的小学课堂,要求学生身子要坐直,双手要放在桌上,发言要举 手,不准讲话,正是这些课堂行为规范,给予学生巨大的压抑和束缚,也造就了 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所以教师要解开束缚,建立教学民主,增进师生情感的沟通,消除学生的心理重压,教师要尽可能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去,让 学生敢说、敢问、敢辩、敢写,使他们在无拘束无压力的课堂上自由地学习。(3)以多向互动合作为手段,积极尝试自主学习途径。多向互动合作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合作,即生生互动合作和生师之 间的互动合作。它是学生学习过程自主性发挥的独特表现。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 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能否创设学生主 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学生的互动是否有效成了我们学校开展评价研究课的一个指 标。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或方法论体系 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调查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等方式。1.行动研究法:即对所确定的实验班同学进行行动研究。利用近一年的时间 对所确定的班级进行分阶段的研究,找到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一言堂、满堂灌等现 象的不足之处,进而研究出相应对策,跟踪其发展变化。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 育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探课堂教学中新的形式与新的方法。新课程改 革纲要的精神,主体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体现,这二点一直是贯穿本课题 研究。2.调查法:对研究对象----清河县城关小学五年级全体同学进行详细的调查, 以点带面,由这些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看到全县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大致情况。3.观察法: 即通过观察同一年级中的不同班级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进 行比较分析和总结,找出更能发挥课堂上师生互动的积极性的因素,进而提高课 堂效率。在本课题的研究实验中,我们从主体学习的角度,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习惯,主动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效率等方面的问题;还研究、探讨学生 的目前学习现状,学习时思维方法;研究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思维状况,联想能 力,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等思维方面的问题,较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在课题的不断实践,不断深入地实施中各方面所发生的变化,以便为课题实 践作出较准确的评估和修正。4.经验总结法: 总结课题组成员及业界同仁们在此期间所做的工作,包括经 验和总结教训,在相关教育、教学策略、方法、成效等方面进行详细总结。

(四)课题研究的结论、提出的主要观点 1.根据本课题组两年多的研究,我们得到的结论有以下几点: 3(1)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主动发展。学生的学习方法、技能技巧有所 提高。经过试验,大多说学生逐步掌握了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技巧更加 灵活多样。如,学生学会“听说读”记英语单词的方法,用这种方法高效省时,成为我校学生学习英语的使用最普遍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语文方面,学生学会用 抽象词语的方法来学习课文。许多学生懂得用比喻法、分析法、比较法、删减法 理解词语,阅读文章,深入理解课文。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明显发展。个性培养 的最终结果是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而孩子全面发展优势在个性发展中体现出来 的,个性推动发展,发展丰富个性。在教育教学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们根据学科 特点,鼓励学生“别出心裁” “标新立异”注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促进自觉自立个性品质的形成。(2)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显著提高 通过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转变,他们积极自觉地带着问题有计划 有目的、创造性的开展教学。选择多种教学策略,运用“自主-合作-发展”教 学模式,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益。在工作中,我校定期组织经验总结和科研论文 撰写活动。最初,相当的一批教师几乎从零起步,但开始课题研究以后,随着课 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们撰写论文、案例的水平和能力与教学水平不断提高。(3)探索了师生互动方式下“自主-合作-发展”的系列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了以师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规律。小学语文“情境式”互动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合作探究型”教学模式 理论根据: 教育社会学认为:同辈团体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现实 因素,课堂中应该改变静态的集体背景,使班级小组等学生集体成为一种“动态 的集体的力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 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 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 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等因素,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课堂上有计划的向小组提 出一定的学习任务,把学习数学的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学生,让他们主动的参与教 学活动。(4)课堂教学评价对师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研究初期,考虑到我校课题研究的重心在课堂教学,所以我们积极探索了向 课堂教学要质量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经过校领导与课题研究教师 的商议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因该有一个课堂教学实施的依据,检验课堂教学是否 促进教师与学生发展的标准。一年后,我们经过学习思考,多次修改后出台了 “自 4 主课堂”评价标准。2.主要观点: 农村各学校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现状各不相同,因此,在研究课堂教 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多措 并举,充分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创出自己的特色,才有可能成功。此外,在 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实施新的教学方式为突破口,调整教学结构,优化教学环境,从实际出发初步探索以下几条教学策略(1)情感式互动——情感共振策略(2)参与式互动——结构优化策略(3)教与学互动——自主学习策略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其目录 1.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教学案例 5 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教学案例;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教学案例;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教学案例;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教学案例; 2.报告类成果 1 篇 《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调查报告 3.论文类成果 7 篇(1)《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情境创设》(2)《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情境创设》(3)《小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形式》(4)《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互动简述》(5)《浅谈小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6)《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研究》(7)《数学课堂中如何做到师生互动》

4、案例类成果(1)《感恩读本》教学设 4 篇(2)《弟子规》课堂实录光盘 1 张(3)《弟子规》教学设计 5 篇(4)《学雷锋教学设计》1 篇(5)《学雷锋》课堂实录光盘 1 张(6)《中秋节》德育资料集 1 本 课题组设计 吴存涛 课题组设计 马文瑞 马文瑞 吴存涛 郭振峰 许丽丽 吴翠华 苗倩 郭振峰 牛淑霞 张庆军 王莉 吴红 郭振峰 5(7)《悠悠古运河》资料集 1 本

(六)课题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 吴存涛 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家里除了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外,学生 还能够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在学校,学生能够努力学习,珍惜时间,团 结同学,形成了非常浓厚的学习气氛。同时教师们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有明显 的提高,各班的教学成绩也呈现出一路上升的态势,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好 评。因而为学校带来了很好的生源,使得学校的办学活力日益增强,为学校带来 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七)研究成果的推广范围 我们研究出来的成果已经在我校各年级及周边校区进行推广,反映良好。小 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经验,也值得周边校区借鉴,并不断地和周边

(七)校区相互 交流,共同提高。

上一篇:我国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的预测研究下一篇:消费类电子产品论文:消费类电子产品天线阻抗匹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