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师美术创作与校园文化论文

2024-10-14

中师美术创作与校园文化论文(通用8篇)

中师美术创作与校园文化论文 篇1

中师美术创作与校园文化论文

一、校园文化设计的原则

1.地域性与国际化相统一的原则。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具有双重性:一是作为亚文化,会受到地域文化的重大影响。因此表现有民族性;二是作为现代文明的产物,必须会受到国际上,特别是教育先进国家校园文化的影响,因此会有国际性。作为地域性的校园文化方面,校园文化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只有如此,才能设计出为广大全体师生员工接受又通行于现代教育的校园文化。

2.精神与物质相一致。

校园文化的构成可分为物质性要素和精神性要素两类。前者由教学仪器设备,校风校貌、教学质量、实训、奖助学金等因素组成,后者体现为校园群体的礼仪习俗、理想价值观、思维方式、品质作风、教职人员文化层次等方面。必须同时注重两个方面要素的建设和发展。物质性要素和精神性要素是构成的校园文化的基本因素。

3.个性与共性相统一的原则。

校园文化的个性表现为区别于其他学校的作风、习俗、奋斗目标、以及仪器设备状况、校容校貌、人员受教育程度等等。校园文化的共性是指所有的院校共有的校园文化特性,表现为共通的物质方面的特性,比如完善的现代化教学环境,即先进又完善的试验实训基地等。全国的大多数院校都处于校园文化的建设进程中,在基础的优势上,都在挖掘和塑造自己院校的个性,重在要尽全力使自己学校的.校园文化区别于其他的校园文化,这是体现一个院校特设办学价值的重要条件之一。设计者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校园文化的共性与个性不是彼此对立、相互分离的,而是一个统一体。个性中隐含着共性,共性富于个性之中。我们在进行校园文化的设计时,务必记住这一点。

4.整体艺术与局部美学相统一的原则

校园文化是一个文化艺术系统的工程,是由许多局部分子组成的整体。为了校园文化建设成为一个美学系统有效地发挥作用,就必须同时建设校园文化的局部主要是指院校的礼仪美学、价值取向、人文社科、教工德育心里美学教育工作等,构成校园文化的基本要素。校园文化的整体即由各种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形成的艺术整体,它体现为院校的办学理念、内含和外部形象等。校园文化的整体呈现也就是每一所院校表现出丰富的特色办学及良好的外部形象展示。

二、校园文化设计的特点

1.教育民族化。

校园文化是地域文化艺术的具体体现由地域精英人才工共同创造的。好的校园文化最大程度上是在转变的人的观念和创建民主的和谐环境之中构建的高度重视创造型人格的培养,把员工看成是地方经济建设起引领作用的主体,充分重视他们的才能和需要,物质利益即身心健康的需要,文化生活美德的需要,这是校园文化的中心内容之一。从这点上说,校园文化实际上是民族精神的化身。

2.作用系统化。

作为教学基地和文化美学相结合的产物,校园文化也是受行政管理的精神文明建设而造就成的一种既定的文化环境,校园里的每一个教员在育人中形成的社会需要的价值观念、规范的美学思想和道德准则。

3.循环整体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精神、思想成果的沉淀,是以整个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的。学院的根本任务是教书是育人,校园文化的整体活动都要围绕教书育人这一核心而展开,都要参与实现整个学院文化建设工作的大循环。学院机构设置的各个系部、各个教辅系统,都是从维持学校正常教学运转、保证学院终始目标而考虑的。它的运转无一不统一在学校总体的大目标之下而和谐地共振,就好比太阳系的九大行星虽然各自有着各自自传的规律,但始终不脱离公转的运行轨道一样。

4.目标集体化。

校园文化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调动教工的主动性、积极性,目标要具体化目标要具体实在,它包含学院在一定时间或阶段内要达到的标准、数量的指标和最佳的可见效益,其中体现着丰富的精神道德成果,并采取切实有效的具体的措施把它变成全体教职员工共同遵循的指导思想、启迪他们在为完善学院特设校园文建设目标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三、校园文化设计的重点

1.培养校园道德。

校园道德是校园形象的内在要素,是实现教书育人目的的关键所在。校园里有良好的道德声誉,如教学质量高、教师之间互敬互爱、互相帮助,教师对教育事业认真负责、无私奉献等等,都是学校发展壮大和兴旺发达的力量源泉。因此,要充分重视校园道德文化的建设,分别制定不同层次,不同标准的道德规范,在实践教学中全力培养并使之成为全体教职员工广大师生的自觉行为。

2.培养校园精神。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校园精神是指经过长期培育、倡导而形成的具有校园独特个性和激励作用并为广大职工共同接受的群体意识、生活信条和行为准则。如“无私奉献、争创一流”等等。没有优良的校园精神,就没有良好的校园素质和校园形象,建设校园文化,要十分重视校园精神素养的加强,以团结创新、律己务实、勇于实践、奉献守法为内容,规范学校每一名师生员工的行为,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信念基础,激励学院教职员工为提高职业教育中的特色办学而努力工作。

3.创立校园哲学。

校园哲学是学校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活动中形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市场经济逐步创立,金钱至上观念泛滥条件下,正确的时间和方法论显得至关重要。综上所述校园文化建设,有着诸多内容和更多需要我们去探索的实际问题,做为高职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责任重大,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创作力,而且还要通过这一实质的精神内涵去将努力的把握提升校园文化使我们的热土更完美。

中师美术创作与校园文化论文 篇2

1主流文化的主要特征

文化在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均有体现, 主流文化即为体现时代特色的主流思想, 指引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是阶段性文化中的核心。主流文化主要有以下3个特征:第一, 当前执政者处于主导地位, 而且统治阶级的形态意识是主流文化的发展核心;第二, 是阶段性文化的主要构成元素, 主流文化能够直接承担国家利益; 第三, 人们在判断主流文化的价值时, 主要标准是能否促进社会进行与历史发展。主流文化的3个特征是相互联系与辨证统一的, 彼此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逻辑关系。

2主流文化与美术创作之间的联系

2.1影响美术创作意识形态

主流文化中的意识形态能够对美术创作产生主导性影响与作用, 早在20世纪末,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人, 对主流文化中包含的深刻内容进行深入分析, 并提出弘扬主流文化,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大力倡导能够促进发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的思想与精神。这就促使在美术创作中也以这些主力文化为核心, 美术创作的意识形态受到主流文化的影响较大, 这也说明主流文化与美术创作的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着十分显著与密切的关系。

2.2美术创作中存在的利益

从各管角度出发, 美术创作一般不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利益, 其创作内容与主题大多都是围绕创作者的各种心理与生活活动为主要表现方式。不过, 当民主大义或国家利益主导主流文化时, 美术创作与国家利益之间的联系将会异常紧密。比如:在抗战期间, 受战争需求或国家利益的影响, 漫画、木雕等不会受到环境、 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这与国画、油画等美术创作形式相比, 更加容易产生鼓励与宣传作用。因此, 处在边缘的漫画、木雕等美术创作形式, 在短时期内得以迅速发展, 并占据主导地位。

2.3美术创作推动社会进步

美术创作与主流文化相同, 都以社会进步与历史走向为行为底线, 以满足人类的文化发展为价值观念, 并尊重自身发展的各种特点与规律, 而且层次不同的主流文化会对美术创作在社会地位与发展中, 产生不同的影响。同时, 美术创作对于整个主流文化体系来说, 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执政者希望能够通过对美术创作的运用, 宣传其执政理念和执政方针, 以此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 展示国家形象。在通常情况下, 一般的艺术形式与物质文化无法达到相互促进与发展的作用, 因此, 美术创作能够推动社会进步与历史发展。

3美术创作与主流文化之间的联系

3.1美术创作属于主流文化发展层次

现阶段, 不少美术创作都在政府组织下开展宣传活动, 政府对外界不断地宣传美术作品,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表示, 美术创作属于主流文化的发展层次。这些美术作品不仅是作者对个人思想的表现与表达, 也能够从本质上体现历史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形势, 而且从不同的发展形势来看, 执政者在宣传执政理念与方针时, 采用的宣传形式和美术作品也不同, 这些主流的美术作品能够显现出当前社会发展的主流文化。因此, 主流文化不仅是执政者宣传自己的手段与渠道, 也能够从根本上体现出国家的利益和发展趋势。比如: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上,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 在这一主流文化影响下, 衍生出一系列中国梦漫画作品, 在宣传墙和施工挡板上随处可见, 所以, 美术创作属于主流文化发展层次。

3.2美术创作受主流文化的影响较大

在主流文化背景下, 对美术创作能够产生“主流”与“非主流” 两类影响, 其中美术创作中的“非主流”成分间接受到主流文化的影响, 不需要承担宏观命题, 在创作过程中更加自由宽阔, 但是并不能为所欲为的随意创作, 不能影响国家利益、历史发展与脱离现实。因为主流文化对于社会文化来说, 具有统治、主导与支配功能, 任何文化与美术创作都不能脱离主流文化。虽然“非主流”的美术创作空间更加自由, 但是应严格遵照执政者的理念, 以及各种法律法规和政策, 一旦触碰, 将会被遏制或取缔。同时, 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之间的差异并不是特别明显, 在主流文化下创作美术作品, 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非主流文化的影响。比如: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美术创作中, 除部分重要作品之外, 大多都体现我国的基本国情与现状, 记录我国的发展状况。

3.3美术创作遵循主流文化发展规律

在美术创作中, 无论是“非主流”还是“主流”, 都应从本质上遵循艺术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这也是主流文化应遵循的规律。审美性是美术作品的基本特征之一, 只有通过审美才能够实现娱乐、 认知和教育等功能。当对美术作品中主流与非主流的成分进行比较时, 不能纯粹的从题材或手法角度来看, 主要原因在于在美术创作中存在着部分误区。比如:在选择题材时, 不少美术创作者认为只有以人物画为核心, 才符合一些重大题材主流文化的表现, 而不采用风景、静物、山水和花鸟等题材。同时, 从美术创作手法角度出发, 有的创作者则认为, 只有采用写实主义风格才能更好的表现主流文化, 这些看法都是美术创作与主流文化之间的缺陷。

3.4美术创作需符合主流文化的意识

当前, 美术创作者在区分“主流”和“非主流”文化时, 进行美术创作时需符合主流文化的发展意识, 考察多个指标, 包括是否满足国家利益的文化发展方向、是否能够体现执政者的主导意识以及是否能够承载国家利益等, 从创作题材与手法上进行简单划分。同时, 在美术创作过程中融入主流文化时, 不能有意识的区别其高低优劣, 因为在通常情况下, 主流文化的意识都是积极向上的, 体现在执政者的思想意识, 并且与国家的根本利益关系密切。 所以, 在主流文化背景影响下, 美术创作应突出宏大叙事、立意高远等特征。另外, 在评判美术作品时, 除评价其主题利益和运用的主流文化意识之外, 也不能忽视美术创作的法则与规律, 应从艺术角度出发, 客观、公正的评判美术作品。

4结语

主流文化对美术创作的影响十分大, 这就要求美术创作者在设计作品时, 应从主流文化的理念和要求出发, 维护国家的利益, 并与社会发展与主流价值观的高度保持统一, 最终促使主流文化与美术创作协调发展, 共同促进。

参考文献

[1]赵笺.关于主流文化与美术创作的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11 (2) :121-124.

[2]问新元.对主流文化与美术创作的思考[J].美术文献, 2014 (3) :248.

[3]陈为云.主流文化与美术创作的相关性分析[J].戏剧之家 (上半月) , 2013 (7) :221.

浅谈如何上活中师美术创作课 篇3

【摘要】本文提出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出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指出要因地制宜地寻找素材.采用多媒体教学,改进教学方法,以上活中师美术创作课。

【关键词】中师美术创作课上活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1270(2009)7-0049-01

教学的本意就是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集中体现就是要突出现代教育所具有的主动性、民主性、合作性和多样性等时代特征.以学生发展为本。而美术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里度过的。因此,“如何使课堂教学活起来”是我们目前推行新课程改革,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重视对学生的训练

新世纪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要求教师的威严从此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主动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必须有师生间心灵的相互沟通与和谐,达到信赖和依存的境界,进而激起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欲望,最终创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极大地鼓舞学生主动的参与意识和热情。

要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必须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保证留给学生“活动”的足够时间。保证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学习。教师要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调动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重视对学生的训练,要求老师的角色重在设计、组织、指导、点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动口、动脑、动手,把各部分的感觉充分调动起来,使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一堂好的美术课,关键就在于一个“活”字,一堂有创意的美术创作课更是如此。

二、为丰富教学内容和所需材料,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激发他们丰富的联想和热烈的情感

美术创作的本质就是为了表现生活,为避免学生感到茫然而无从下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生活当中最有表现力的瞬间。教师教学时应尽量联系生活,筛选教学内容,把教学所需的教具和学具生活化.让学生学会在自己的生活中选择相应的材料进行创作。比如笔者布置学生课后从各个角度观察学校,并且把最能吸引自己注意的,最感兴趣的,最有特色的地方记下来,然后在美术课上进行创作课的教学时,画一幅《我们的学校》。既可以是全景,也可以是一角;可以进行写实创作,也可以进行联想创作,让他们充分展开联想,画一座理想的校园,或是未来的校园。

另外。我校位于云贵高原明珠——草海之滨,还可充分利用自然界中的泥、花、草、木等材料,制作生动有趣的美术作品,材料易于获得而且学生也易于制作,而且手工制作生动有趣。我们还大量进行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如泥塑、根雕、折纸等,同时可以到草海去写生、白描和采摘花草树木来拼合图案等。就这样。我通过教学思路的转变,培养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构思独具特色的画面效果

美术教学不能只注重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活跃、好动,富有创造性的特点,我们必须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大胆尝试,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发挥其个性特长,调动其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比如春天来临的时候.我要求学生细致观察春天来了万事万物的变化,并且以春为题材进行创作,没有具体形象的限制让学生充分自由的发挥。结果有学生画了一群嬉水的鸭子,有的画了怒放的桃花、犁花,有的画了嫩绿的草地并加上了一只小白兔……我对它们的特点和独到之处给予了肯定,这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还可引导学生画“古诗”、画“散文”、画“故事”。启发学生根据语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理解与想象,选择一些古诗、散文或故事之类进行场景绘画训练,以表现出课文的含义。比如画一幅“独钓寒江雪”的场景,有个学生画了一个古人形象,头上戴着个斗笠坐在石头上垂钓,生动而有趣。这样也在绘画的同时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与理解。此外,故事中有许多形象生动的人和物j引导学生在创作绘画的过程中从故事中去寻找素材.特别是那些自己感兴趣的故事,它的形象符号会长时间清晰地存在于学生的脑海中。因而故事绘画很容易调动学生进行绘画创作的主动性,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当然,还可以让学生从具体的形象去想象其它的形象.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在绘画过程中,通过“一题多画”.“一画多变”等形式,训练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从联想中求异,提高绘画的技巧和审美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创造性。

四、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改进教和学的活动方式

主要是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将图形、图像、画面、动画、声音等直接展示给学生的特点,营造出美的氛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要求学生画汽车.就先让学生看《世界名车》光盘资料以欣赏汽车的外型、颜色,还可看到汽车运动,在视觉上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激发学生画汽车的兴趣。多媒体教学中色彩丰富的画面极易把学生引人到美术课堂中,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美术教学的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教师还可拓宽美术资源信息网,寻找丰富的美术资源信息库,以便于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查阅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拓展了教学时空维度。

“京味”文化与老舍创作 篇4

在众多的“京味”小说作家中,给人们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老舍。老舍的京味小说在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他本人也是京味小说的源头。以至于赵园这样评价老舍:“他是使‘京味’成为有价值的风格现象的第一人。”[1]老舍作品中“京味”体现在各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用北京话,写北京城、北京人,表达京味幽默。

一、说北京话

“京味”小说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说北京话,用北京话写北京城,谈北京人,叙北京事,使北京方言成为文学世界里一道亮丽的风景。老舍小说语言口语化,并不是夸张。据统计,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全书洋洋洒洒近11万字,真正用到的汉字只有2400个,都是一些常用字,这些常用字的循环使用,构成了整部小说。北京市民的口语,是老舍创作语言的主要来源,让读者读起来感觉到京味的纯正、漂亮、活泼、通俗易懂。《离婚》中老李一家刚搬来,马老太太对他们叮嘱的那段话,就是平常生活中的拉家常,真是惟妙惟肖,极富生活情趣。此外,老舍还特地用到了北京的土语,来增加语言的地方色彩。如写祥子的身体有两个词“挺脱”、“硬棒”,写刘四是个“放屁崩坑儿的人”。在其作品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作为一个北京人,老舍是把北京话当做一种艺术品来展览。虽说老舍用的都是口语化的语言,但经过他的精心加工,使作品读来亲切、真实、生动,富有文学气息。在对北京话的运用上,“老舍成功地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做到了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俗,精致而不雕琢。”[2]其实取得这样的成就,与老舍本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老舍自己说:“我的文章写的那样白,那样俗,好像毫不费力。实际上,那不定改了多少遍!有时候一千多字要写两三天。”[3]老舍作为“语言大师”,在现代白话语言的创造与发展上,有着杰出的贡献。

二、写北京城

老舍自幼生活在北京,对于北京的地域特点、建筑特点了如指掌。“老舍聚集其北京的生活经验写大小杂院、四合院和胡同,写市民凡俗生活中所呈现的场景风致,写已经斑驳破败仍不失雍容气度的文化情趣,还有那构成古城景观的各种职业活动和寻常世相,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北京画卷。”[4]在老舍众多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一创作特色。说起老北京,人们头脑中映现出的就是四合院、大杂院、胡同,好几户人家住在一个大院里,或是一个大户人家独占一个大院,老舍所写的事情就发生在这样的场景。其著名长篇《四世同堂》就是以大户人家――祁家为描写对象,作品中对生活场景的描写有很多,特别是对祁家房子的描述,更能突显北京的地域建筑特色。除了对物质文化的客观展示,还有对北京城里特有的职业活动的生动描写,老舍对这些都有比较详细的说明,让“城外”的读者对这些新奇的职业有一个细致的了解,从而了解“京味”文化下北京市民特有的生活方式。《我这一辈子》中提到的裱糊匠这一职业,在小说的开头部分,作者不惜笔力用了三个自然段来详细的介绍做裱糊匠的好处――不愁没饭吃,工作――不只是伺候死人,还有神仙与活人也有他们的事。经他这么一介绍,人们对这一职业就明白了八九分。再者是对北京城里流传的民俗进行描写。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民风习俗丰富多样,其中关于四时节令和婚丧嫁娶、人际往来等方面的民俗描写,在老舍的作品中描写得尤为生动具体。《离婚》中张大嫂要认菱做干女儿,既然认了,就要按北京的习俗来走过场,木碗和银锁是必不可少的东西。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描述就更为详细了,单独写一篇散文《北京的春节》来描画北京人在春节里制造的的热闹景象,还有过元宵节时踏月、看灯的场面,通过这些描写,我们看到北京城在欢度节日氛围的笼罩下,是那么的多姿多彩。正是因为这样,他的作品充满了浓浓的“京味”。

三、写北京人

北京城的主角是“北京人”,写北京,断然少不了写“人”。老舍写人的关节点是写文化。“‘京味’作为小说的风格氛围,又体现在作家描写北京市民庸常人生时对北京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方面。”[5]北京城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经济与政治中心,因为一直生活在天子脚下,所以北京人觉得自己有着无与伦比的优越感。老舍曾用“官样”一词来形容北京人所表现的文化特征。说起北京人特有的优越感,在老派市民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就《离婚》里的张大哥来说,除了北平人都是乡下老。包括国外的巴黎、伦敦都算是乡下,世界的中心是北平。这种想法有多么的荒唐可笑。有优越感的人,必然就好面子。讲究体面,讲究排场,刻意的去追求精巧的“生活艺术”,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忘了礼仪。“面子”就是北平市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华丽的装饰,把他们的生活装点得热热闹闹,遮掩着实际生活的空虚无聊。《四世同堂》里的祁老太爷,在外面战火纷飞,即将成为亡国奴的情况下,还想着自己的生日要怎么过:“别管天下怎么乱,咱们北平人决不能忘了礼节!”即使做了亡国奴也要为自己庆寿,这种思想让人感到深恶痛绝,民族危亡意识已消失殆尽,只剩下所要讲求的面子。北京文化的“精髓”在老舍笔下的人物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老舍在写这些“京味”文化时,是怀着一种复杂的感情,作为北京人的老舍,对自己家乡特有的文化是热爱的,但对于这种文化导致的过于腐朽的一些思想,他又是竭力批判的。“这里既充满了对‘北京文化’所蕴含的特有的高雅、舒展、含蓄、精致的美的不由自主的欣赏、陶醉,以及因这种美的丧失毁灭油然而生的伤感、悲哀,以至若有所思的怅惘,同时也时时为‘文化过熟’导致的柔弱、衰败而惋叹不已。”[6]

四、“京味”幽默

老舍不仅是一位“语言大师”,而且还是一位“幽默大师”。老舍自幼接触到的是下层贫民的生活,又受到北京作为皇城的那种文化氛围的熏陶,加上他深受英国幽默讽刺小说(狄更斯等)的影响,形成了老舍笔下特有的幽默风格。他为这种幽默打上了深深的“京味”,成为一种北京人特有的幽默。所以说,幽默也是老舍作品对于“京味”的表现。老舍的幽默风格是慢慢走向成熟的。在早期的作品中,他的幽默并不成功,好像是为了迎合某些人的口味而故意的去制造幽默,使他的幽默陷入了一种“油滑”状态,为幽默而幽默,成了一种北京话似的调侃。老舍曾一度为此苦恼,还故意禁止自己幽默,却又觉得这是艺术创作个性的缺失,在苦苦思索之后,他终于为自己的幽默找到了健康发展的方向:追求更加生活化,谑而不虐,使幽默出自事实本身的可笑,追求艺术表现上的节制与分寸感。标志着老舍幽默风格成熟的作品是《离婚》。写到老李第一次去张大哥家吃饭时的少言寡语、紧张,作者这样写道:“到朋友家去,他的汗比话来得方便的多,有时候因看朋友,他能够治好自己的伤风。”还有对吴太太外貌的描写:“吴太太的模样确是难以为情:虎背熊腰,似乎也是个练家子,可是一对改组脚,又好像不能打一套大洪拳――大概连太极都得费事。”此时,我们再看他的幽默,已经是把握有度,贴近生活,谑而不虐。老舍对于这些人物的刻画,是为了展示北京的文化,用幽默笔法表达他的讽刺意味,用茅盾的话说就是:“在老舍先生嬉笑怒骂的笔墨后边,我感到了他对于生活的态度的严肃,他的正义感和温暖的心。”[7]

中师美术创作与校园文化论文 篇5

一、协调群文美术创作辅导组织, 全面性辅导

作为群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群文美术创作要发挥好辅导组织的作用, 首先要协调群文美术创作辅导组织, 要从整体出发, 将地区美术创作融入地区文化的总体战略, 对群众美术创作进行全面性辅导。例如, 将社区美术创作融入社区文化, 可以在社区举办美术培训班和美术展览, 邀请专业人士到此参观、点评并适时做一些培训讲座等;可以组织群文美术创作者进行作品展示与沟通, 取长补短;可以不定期进行各种群文美术比赛活动, 吸引美术创作骨干加入到各种群众美术活动中去, 让他们在精神和物质上得到提高和鼓励。

二、培养群文美术创作辅导人才, 示范性辅导

“没有辅导就没有农民画, 有怎样的辅导就有怎样的农民画”, 这种说法虽然片面, 但却道出了辅导开发和塑造美术作品的重要性。群文美术工作人员不明确辅导的责任, 没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创作水平, 没有对美术创作辅导的热情与激情, 是做不好群众美术创作辅导工作的。目前, 群文美术工作干部的流失及素质不高等问题日益凸显, 群文美术创作辅导工作举步维艰。要发展就要不拘一格降人才, 发现和引入一批热爱辅导工作并拥有高专业技能、高素质水平的高级人才。要解决现有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 就要对他们灌输提升思想并对他们进行专业技能及业务水平的培训, 尽快使之提高。

三、明确群文美术创作辅导对象, 针对性辅导

1. 儿童美术创作辅导

儿童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 而儿童画的辅导与创作直接关系到民族艺术和审美观念的发展与未来。因此, 我们要学习外国的教育方式, 为其提供一个健康的艺术教育环境, 让学生从小就浸染在浓厚的艺术氛围内, 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在进行儿童画辅导时, 不是指手画脚、严苛以求, 而是要启发和启迪, 循序渐进, 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使之保持对绘画的热情和兴趣。

2. 社区群众美术创作辅导

社区群众是一个由各种阶层、各种职业形成的不可忽视的群体, 他们在观察生活、反映生活方面更加多元化。社区群众美术活动是社区文化繁荣后的新生事物, 其辅导应该是让社区群众在休闲、娱乐的基础上, 观察社区新生活的变化及社区文化活动并鼓励他们先模仿后创作, 从而创作出与时代相适应的作品。

四、创新群文美术创作辅导方法, 科学性辅导

1. 利用媒介进行传播辅导

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 网络无疑已成为进行传播辅导的最好手段, 但这也只限于经济和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对于一些欠发达地区, 更加适合纸质媒介, 要根据辅导目标和辅导对象, 编写层次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科书, 免费赠予或低价出售给一些辅导对象, 增加他们对美术创作的了解。

2. 利用语言进行交流辅导

语言交流辅导, 是指辅导者与辅导对象之间、辅导对象相互之间对美术创作作品和活动进行语言上的沟通交流, 从而达到辅导的效果,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到当地开办讲座、开设画展、研讨会等, 让群众了解当下文化信息, 开拓创作视野;二是地区内可以定期举办群文美术创作展, 让群众可以聚集在一起, 互相交流探讨, 取长补短, 提高创作水平。

此外, 还可以组织群文美术创作骨干到别处进行学习、观摩、培训、采风、展览等活动, 让他们在观摩中体会专业, 在培训中提高技能, 在采风中提升修养, 在展览中发现不足, 从而收到很好的辅导效果。

摘要:群文美术创作是普通大众反映社会生活、表达生活看法而进行的创作活动, 是群众文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作与辅导通常相辅相成, 因此, 要有好的创作, 必须要从辅导组织、辅导人才、辅导对象和辅导方法上做好群文美术创作的辅导工作。

美术油画类创作的思考与探讨 篇6

其属于人们生活中一种非常高级的境界, 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境界, 则和人生的世俗化有一定的差异。它指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 展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这里面涵盖了许多种油画形式、油画技巧。对油画艺术进行分析, 发现油画技巧和艺术感是最重要的两个部分。艺术感需要通过技巧才能表达出来, 两者之间有着非常强的联系, 而且缺一不可。艺术感是创作者在生活中积累起来的, 创作者在生活中对事物进行感知、挖掘、加工, 然后产生体会和感觉。而技术指的是一种能力, 它属于油画的一种表达方式, 由之前的创作者通过探索而得出这样的体会。其关系到艺术品的传承和发展。

艺术家通过对生活进行感知, 用思想和精神来进行传达。不管是油画, 还是其他的绘画方式, 其最高境界都是“造境”。手段各有不同, 有的是意象的, 有的是具体的, 有的则是抽象的, 这些都是人们的感知不同所形成的。实际上, 不管是抽象还是意象, 在油画技巧和认识问题的方面都有不同的表达。不管是好, 还是坏, 都不是绝对的, 而是相对的, 它属于人的一种感觉, 和感受的内涵有一定的关系。人的感受力包含了两个方面, 一个是直接的, 一个是间接的。它指的是人在生活中见过的, 遇到的一切事物。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感受, 因此感受也可能深, 也可能浅。孔子曾经说过:“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菩提。”这也是强调的境界。因为人的感受都有差异, 大部分来自于文学和艺术作品。从古到今, 文化和艺术都是不分家的。不管是美术艺术作品, 还是文学作品, 都能带给人美感。换句话来说, 油画作品也有具有一定的故事感, 更需要创作的冲动。因此, 这两者是相互联系, 相互转化的。

一名创作者不但要具备一定的绘画技巧, 还要对生活进行认真的观察, 具备体验生活的能力。同时, 绘画者要饱读诗书, 熟读大量的文学作品, 这样才能打开自身的视野, 使自己保持一个好的境界, 从而更好的从油画作品中表达自己的心境。不仅如此, 从审美方面来说, 其也具备文化传承的问题。之前的创作者为现在的人们提供很多的艺术作品, 而且我国的历史悠久, 文化多样化。所以在审美方面也有所不同。在创作的时候, 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理解和传承, 这样才能画出更好的作品。

二、内容和形式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内容可以对形式起到决定作用, 形式也可能影响内容, 因此二者密不可分, 相互联系。内容指的是人们生活的积淀, 其非常丰富, 所能够表达的题材也可大、可小。既可以是历史的, 也可以是现代的。但不管是什么内容的题材, 都必须来源于人心里的感受。一幅好的油画作品, 是形式和内容的结合体。作为艺术创作者, 要想画出一幅好的油画, 必须要使形式和内容相互契合。如果创作者只具备好的感觉和内容, 但是没有表达手段, 那么就不能表现出油画的情感和力量。这是由于在油画创作过程中, 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其可以承载人们的内心感受。但却不能仅仅只有技巧, 其应该存在于内容和形式之间, 成为表达内容、形式的一种载体。现在, 科学技术大力发展, 网络也在不断的普及, 因此内容和形式的重要性更加不言而喻。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 人们对于内容和形式在只停留在写实观念方面, 只注重客观物体。在选择绘画题材这方面, 大部分源于原生态的世界, 只追求画面的真实感。过了二三十年后, 我国的文化得到了大力的发展, 艺术水平也在随之而进步。大量国外的艺术形式涌入我国, 所以艺术表达形式也得到了拓展。所以, 在油画创作方面, 拓宽了创作者的思维, 改变了以前的局面, 不再只追求画面逼真。在形式内容这方面, 既继承了民族传统文化, 又有西方美术的精华, 这些都使得我国油画水平得到了大力的提高, 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三、继承和创新

传统的绘画形式注重表达自我, 同时很多画作表现出了自然与人的契合, 意境非常美。这些画作当中, 技法都是为精神境界服务的, 同时, 这也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精髓。不管是传统画作, 还是油画, 都离不开对精神的传承。艺术的发展所需要传达的是内容和精神的统一。除了要继承传统文化, 也要超越传统文化。在创作的时候, 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使其与内在精神相一致。到了今天, 我们在油画创作的时候倡导的创新不仅仅是对技能的改善, 画面形式上的改善, 更是对精神的一种超越。创新不能仅仅只停留在表面, 更要通过一定的技巧和形式来表达一种境界。艺术属于精神产品, 很多人会从视角和形式方面进行分析, 没有注重作品本身的内涵, 或者说很多人只注重作品的形式。可以这样说, 艺术品有没有代表性, 一定要看其是否具备感受性。一幅油画作品之所以具备一定的传递能力, 这是因为其中具备内涵, 表达了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仅仅凭技巧来表达, 很难提高画作的质量。

四、油画语言和视角效果

油画的材料和其他画作的材料有所不同, 所以其非常独特, 同时这也对于油画创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材料可以决定画面质量, 也可以决定视角效果。一幅好的油画作品能够体现出综合能力, 包含了上面提到的这几点, 都对油画画面的产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管什么样的表现方式, 都是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认知。艺术的创作方式有很多种, 表达风格的方式也完全不同。最重要的一点是真实, 创作的重点也在于真实。油画语言也是对生活的再次发现, 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产生油画语言的同时也会影响视角效果, 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不管是过去, 还是现在, 所有的创作者在绘画语言方面的突出, 在视角效果方面的突出, 都在油画领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因此, 这就使得创作者们在创作油画的时候, 不停的前进, 不停的开拓, 从而衍生出新的油画语言形式, 同时这也是所有的绘画者希望看到的。

五、总结与体会

在进行油画创作的时候, 一定要使作品的时代感更强, 更具有传递价值, 这才是油画创作的初衷。而且必须通过油画艺术这一特别的艺术表现形式, 来表达对美的向往, 对生活的热爱。

摘要:绘画者在创作油画的过程中, 离不开对现实世界的感觉以及对文化的传承, 因为这对油画的创作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本文中, 笔者针对美术油画类创作的思考与探讨进行了分析, 希望能为广大的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关键词:美术,油画,思考,分析,文化

参考文献

[1]陶征魏.论油画创作中的偶然性在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 2016 (1) :173-173.

[2]刘珮炜.论当代都市油画创作的人性表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 8 (1) :166-168.

[3]陈月君.论油画创作中的一些体会与认识[J].财经界, 2016, (1) :108-111.

[4]张建军.论少数民族题材油画创作中面临的问题与出路[J].美术界, 2016 (1) :91-91.

浅谈电脑美术与油画艺术创作 篇7

电脑美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而形成一种艺术创作活动, 主要是应用Photoshop等计算机技术进行美术创作, 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将复杂的创作技巧变得简单,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传统美术活动的缺陷。在进行油画创作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电脑美术, 将两者有机融合起来, 这是一种新的艺术创作思路。

2 分析电脑美术的具体特征

电脑美术主要有以下两种特征:一是具有高效高质的创作过程。传统美术设计从构思至定稿整个过程, 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时间, 期间还需要受到多种矛盾的制约, 在此基础上已经设计好的构图, 通常又存在不同的表现水平,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艺术的表现效果。然而, 利用电脑技术就可以有效避免这个问题, 可以大大的缩短创作时间, 使创作过程更加简便, 同时创作家可以反复调整构思, 从而取得最佳的效果[1]。二是具有良好的表现效果, 在艺术创作中利用电脑技术可以为创作者获取良好的平面视觉表现效果, 能够更加直观了解不同材质的肌理, 同时利用三维图像可以将静止的画面变化成不同的动画效果。

3 分析油画的具体特征

油画艺术主要是指利用利用不同的植物油调和颜料在木板上进行创作, 这是非常受大众喜爱的一种绘画形式, 相比起于其他绘画形式, 它的应用范围相对比较广, 除了应用于画廊中, 而且还应用于酒店、酒店的装修中。油画能够得到大众的喜爱, 与它自身的特征存在密切的联系, 首先, 油画的表现力非常强, 可以给人带来多样化的视觉感受。其次, 具有特殊的色彩造型, 油画创作过程中使用的颜料不仅黏稠性、覆盖力强, 而且品色也非常多。再次, 油画艺术融合了光与色的技术, 不管是从表现质感的角度来看, 还是从空间感的角度来看, 都远远超越了其他的绘画形式[2]。一般来说在油画的创作中, 主要是利用颜色明度、纯度等不同的特性, 将绘画对象充分表现出来。最后, 油画具有丰富的技巧, 油画的创作不仅可以利用厚涂法、点彩法的技巧, 而且还可以利用薄贴法、渲染法的技巧, 这些创作手法特点各有特色, 有的比较细腻, 有的比较粗犷, 但又色彩斑斓。

4 分析电脑美术应用于油画创作中的方法

艺术来源于生活, 同时又高于生活, 反映了人类的精神世界, 体现出不同文化观念。电脑美术从诞生至今, 主要是用在商业社会中, 但这并不影响它的文化功能, 电脑美术的应用可以开创更为广阔的油画空间, 从传统油画的角度来看, 它在画布、颜色画刀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至高的表现力, 是很难超越的一种境界, 这一点艺术家应当吸收和继承。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 油画的审美情趣依然完全定型, 但是社会文化观念是不断发生变化的, 此时油画的审美情趣也会发生变化。所以, 在油画的创作中即使工具材料通常只作为一种媒介, 但它并不是一成不变, 随着艺术的不断发展, 它也会随着改变, 有可能影响艺术的创作。假设当前没有产生幻灯放大、喷笔等设备, 那么将不会有照相写实主义, 在现代画派中, 艺术创作离不开这些先进技术, 从根本上来讲这是一种观念上的更新[3]。与此同时如何才能将先进的电脑技术应用于油画艺术创作中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也是一种全新的油画创作方式, 通常人们只是将计算机技术作为工艺美术范畴, 甚至很多人只是将其看作是艺术专业的设计工具, 这些观念都有一定的偏差, 并没有正确认识电脑美术。众所周知美术语言不同于日常生活中人们所用的语言, 这种语言主要是利用色彩、素描、线条等不同的元素表达, 如果创作者在对油画进行创作的过程中, 能够正确看待电脑美术, 将其看作是一种创作辅助手段, 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从电脑美术的角度对油画语言进行研究, 充分利用电脑美术的优势, 这样极有可能得到启发, 从而进一步提高油画艺术的创作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研究电脑美术语言的过程中, 不能忽略油画艺术语言的开发, 应当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油画艺术语言, 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艺术鉴赏价值的作品。

5 结束语

电脑美术的应用, 虽然可以简化许多繁琐的油画创作过程, 节省大量的时间, 但是有些东西是根本就不能完全仿真, 比如感觉、激情, 但是也不能将电脑与人脑完全对立起来, 也没必要争出高低, 应当正确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 将它们看作是一种互补的关系, 在创作传统油画艺术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电脑美术的优势, 将两者充分融合起来, 找到平衡点, 吸收和继承各自的优点, 将电脑技术作为油画艺术创作的一种辅助手段, 这样才有可能创作出令人惊叹的作品。

摘要:油画是一种传统的绘画形式, 在创作的过程中需要用到较为复杂的技巧, 此时可以利用相关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创作, 将传统的油画创作与计算机美术有机结合起来, 这不仅需要设计者了解电脑美术特征, 而且还需要了解油画艺术的特征, 这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 因此本文在分析油画与电脑美术具体特征的同时, 还分析了应用方式。

关键词:电脑美术,油画艺术,创作

参考文献

[1]杨萍.浅谈电脑美术设计与艺术的关系[J].中国校外教育, 2015, 10 (36) :102-104.

[2]刘欢.论油画同其他绘画形式的跨界与融合[D].沈阳师范大学, 2014, 09 (07) :97-100.

中师美术创作与校园文化论文 篇8

一、钢琴的传入与中国早期钢琴音乐艺术作品创作的发端

钢琴最早传入中国,和传教士利玛窦有关。 1583年,意大利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到达中国,开始了他在中国的传教生涯。 大部分传教士到中国传教,目的是将西方的文化传播到中国,这些传教士并不愿意学习中国文化。而利玛窦却不同,他到中国传教之后,认真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化,详细真诚地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 利玛窦在中国传教期间,读四书、祭祀孔子、穿长袍,俨然一个“ 中国通”,完全融入中国当地的社会生活当中,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展现了他丰富纯熟的西方科学文化知识, 获得了我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认同与赏识。 利玛窦采取的此种传教方式被称之为“ 中国化策略”,认为只有学习中国文化、和中国人交朋友、融入中国当地社会之中,才能更好地实现其传教目的。 确实如此,利玛窦的“ 中国化策略”传教方式获得了许多知识分子、民众的认可,同时还得到了万历皇帝的认可与欣赏。 1601年,利玛窦向万历皇帝呈上一架大西洋琴 ,当时利玛窦向万历皇帝赠送的大西洋琴就是古钢琴的一种,是我国历史典籍所记载的最早的古钢琴。 利玛窦向宫廷赠送的古钢琴,受到了宫廷内外人们的欢迎,因为其能够发出一种非常奇特的声响,这在中国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 利玛窦自己所写的《 利玛窦中国记》 中,说中国人 “ 羡慕我们的乐器, 他们都喜欢它那柔和的声音和结构的新颖”[1]99。 利玛窦传教的“ 中国化策略”, 给其他传教士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为之后的传教士打开中国大门更好地进行传教具有重要作用。 利玛窦在传教过程中, 充分利用古钢琴美妙的音乐来吸引中国民众,天主教堂礼拜之时吸引许多中国人前往观看,教堂中利玛窦美妙的钢琴音乐使中国民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种让中国人觉得奇怪的有键盘的乐器,被作为欧洲一种奇妙的古钢琴而在中国流传开来, 后来的清康熙皇帝进一步接触了钢琴,并且还能十分娴熟地演奏钢琴曲,康熙皇帝也因此而成为东方中国人能够熟练演奏钢琴曲的第一人。 康熙皇帝为了学习钢琴演奏,专门聘请天主教堂的琴师作为其钢琴教师,在琴师的“ 教导”下很快学会了钢琴演奏。 十分遗憾的是,后来的乾隆皇帝下令闭关锁国,在中国和外部世界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被完全阻断的同时,也完全阻断了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 一直到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才被迫打开。 晚清时期传教士大量涌入中国传教,国外教会还在中国境内开办了不少教会学校,教会学校向学生传授钢琴演奏知识技能。同时,晚清政府也派出不少留学生到国外留学,留学生们在国外的学习生涯中得以接触钢琴教育。 上述这些条件,促使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成为可能。晚清时期“ 西学东渐”的逐步推动下,更多的中国人学习西方国家语言、接受西方科学文化,西方钢琴音乐更多地传入我国,钢琴音乐艺术逐步进入中国人的视野之中。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更多的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钢琴音乐艺术作品,并且不少人逐步开始尝试进行钢琴音乐作品创作,中国早期钢琴音乐艺术作品的创作由此发端。

二、古典文学对中国早期钢琴作品创作的影响

我国早期的钢琴音乐艺术作品创作,大部分是模仿西方国家的古典音乐进行创作的,在音乐的曲式、和声、风格等方面都注重对古典钢琴艺术作品的模仿。 赵元任创作了我国第一首钢琴曲《 花八板与湘江浪》后,又创作《 和平进行曲》。 1916年,我国著名音乐家萧友梅创作了钢琴独奏曲《 夜曲》。 自此之后,我国音乐家创作的钢琴曲逐步增多起来。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音乐家创作的钢琴曲受到西方钢琴名作的影响较大,甚至在不少钢琴曲中有着肖邦、舒伯特等名家的风格和“ 影子”。 萧友梅创作《 夜曲》,其旋律和写作显得十分优美、流畅,和肖邦的《 夜曲》有着几分相似之处。 除了萧友梅之外,我国著名音乐家老志诚也曾经公开坦言,其十分喜欢肖邦,并且在自己的钢琴曲创作中模仿和借鉴肖邦。 为了纪念肖邦,老志诚于1930年创作了钢琴曲《 夜曲———肖邦的回忆》,整首钢琴曲充满了浪漫和幻想的精神气质,在和声、曲式、风格等方面均模仿肖邦的《 夜曲》。

由于我国当时的钢琴曲创作还处于早期阶段,钢琴音乐艺术是从国外引进的“ 舶来品”,我国早期进行钢琴曲创作的音乐家在创作中借鉴西方名家的创作手法,是很正常的现象。除此之外,我国音乐家在早期钢琴曲创作中还注重吸纳中国古典文学的元素,传统古典文学对早期钢琴曲创作产生重大影响。我国古典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就和音乐有着紧密的关联,对于钢琴曲同样具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1923年,我国早期著名钢琴家萧友梅创作了钢琴曲《 新霓裳羽衣舞》。而国人所熟知的是,《 霓裳羽衣舞》是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歌舞大曲。在此,萧友梅按照唐朝《 霓裳羽衣曲》的结构和音乐特征,结合诗人白居易的诗歌作品《 霓裳羽衣舞歌》,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进行创作,巧妙地将古典文学和钢琴曲的创作结合起来, 在钢琴曲中融入了古典文学的元素,取得了良好的创作效果。 萧友梅之所以能够将中国古典文学与源自西洋的钢琴曲融合起来,和萧友梅出身于书香门第、有着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分不开。 萧友梅的父亲是晚清时期的知识分子,萧友梅小的时候其父在家里举办私塾教人学习古文,萧友梅参加学习了长达10年的时间,通过10年的封建旧式的学习,萧友梅积累了十分深厚的历史知识、文学知识。很显然,萧友梅按照白居易古诗的描述创作钢琴曲,无疑受到了我国古典文学的影响。 上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期间,李树化创作了钢琴曲《 艺术运动》、《 湖上春梦》、《 感旧》、《 林间》 等,李树化所创作的这些钢琴曲也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 比如,在钢琴曲《 感旧》中,作者于曲末附言“: 阅读古人词,最喜南唐李后主《 虞美人·感旧》一首,尝屡屡试谱,总嫌不自然。 现作此曲,以音乐表其情意,甚为满意。 ”[2]77由此可知,我国早期钢琴曲创作者李树化在钢琴曲中融入了古典文学元素,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作者也认为能够较为充分细腻地表现其情意。

上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期间, 即在我国早期钢琴创作期间, 许多优秀的艺术歌曲得以创作出来,其中大部分受到我国古典文学的影响。 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歌曲旋律之间实现了密切的有机配合, 达到了一种较好的烘托歌曲的意境。 比如, 音乐家青主于1920年按照宋朝大词人苏轼的古词 《 大江东去》创作了同名钢琴伴奏作品,于1930年又按照宋朝词人李之仪的古词《 我住长江头》创作了同名艺术歌曲。 青主创作和古词《 大江东去》、《 我住长江头》同名歌曲的过程中,作者将中国古典文学艺术融入其中,并且以此为自豪。《 大江东去》钢琴伴奏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中国古典诗词韵味,同时也具有音乐中的五声音阶特征,将中国古典文学、古典音乐和西方音乐完全交融编织在一起,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成为早期钢琴作品创作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 我住长江头》的钢琴伴奏十分精彩,将主人公内心起伏不定、奔腾波折的心理状态和源远长江水一泻千里的感情结合起来。除了《 大江东去》、《 我住长江头》之外,青主的其他钢琴伴奏作品《 意境》、《 清歌集》 等也和古典文学结合起来。 和萧友梅的家庭环境类似,青主之所以能够将中国古典文学和西方钢琴音乐艺术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和青主本人自小受到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熏陶有关,青主在幼年时期就十分喜爱中国古典诗词等文学艺术。我国早期钢琴作品创作的另外一名代表人物黄自,曾经谈到其为何如此喜爱古典诗词,原因在于“ 古典诗词的音阶铿锵,念起来非常好听”[3]95。古典诗词实际上也具有音乐渊源,讲究押韵、音阶、平仄等,自小就受到古典诗词熏陶的青主在创作钢琴作品时融入古典文学的元素,也就显得十分自然了。 黄自创作的《 卜算子》、《 花非花》、《 南乡子》、《 思乡》、《 点绛唇》 等钢琴伴奏,其歌词的创作手法和意境均融入了古典文学的元素。

三、传统美术对中国早期钢琴作品创作的影响

我国早期钢琴作品创作者不仅将古典文学和西方音乐艺术融合起来,甚至将我国传统美术和钢琴创作融合起来,成为我国早期钢琴创作的鲜明特色之一。 著名音乐家贺绿汀创作的钢琴曲《 牧童短笛》中,其牧童的形象受到了我国传统美术中水墨画艺术的影响, 展现了我国传统美术水墨画的艺术精髓,即通过十分简洁明了的笔墨和构图展现作者丰富的精神内涵、深邃的文化、独到的情意。贺绿汀在进行《 牧童短笛》钢琴曲的创作中,采取了复调二声部的作曲技法,从而使其旋律显得特别流畅、简洁和干净,在发源于西方的钢琴曲音乐艺术作品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美术的精髓, 可谓独具匠心、颇富创造性。 人们在欣赏钢琴曲《 牧童短笛》的过程中,天真无邪的牧童、小桥流水、田野风光、憨憨的老牛、杨柳成荫、翠绿的竹笛等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象会呈现在你的眼前,让人觉得仿佛在欣赏的并不是单纯的音乐作品,仿佛让钢琴曲欣赏者看到了一幅美妙的“ 江南放牧图”。 贺绿汀创作的《 牧童短笛》将钢琴曲艺术和中国传统美术结合起来,成为一种兼具中西方格调的钢琴曲音乐艺术作品,较好地传达了作者含蓄而细腻的情感,实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4]36。后来,在其他国家出版的《 牧童短笛》乐谱中,许多版本的乐谱封面上均采用了一个小牧童在牛背上吹笛子的水墨画。 由此可知,外国音乐家亦十分认可贺绿汀将中国传统美术水墨画和钢琴曲创作结合起来的艺术创作手法。

贺绿汀之所以创作《 牧童短笛》 钢琴曲并和传统美术水墨画结合起来,是有其考虑的,认为能够较好地实现传统美术和钢琴音乐艺术的结合, 以传统美术影响钢琴曲作品并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 实现艺术创新。 牧童短笛的形象,自古以来就受到我国各门艺术家的喜爱,早在唐朝时期就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钱币、陶瓷、汉白玉艺术品、青铜器、石雕等器件上,在这些器件上的牧童短笛形象非常普遍,而对牧童短笛的形象塑造最为成功的还是水墨画,贺绿汀于是选取将传统美术水墨画和钢琴曲相融合的方式进行创作,取得了钢琴曲创作的巨大成功。 正因为水墨画是我国传统美术的精华之一, 除了贺绿汀将水墨画和钢琴曲结合起来外,我国著名音乐家老志诚在创作钢琴曲之时也和贺绿汀异曲同工地将牧童形象与钢琴曲结合起来,老志诚创作的《 秋兴》、《 牧童之乐》 钢琴曲中的牧童形象也十分鲜明有趣, 是老志诚本人在香山度假之时对秋天田园风情、 牧童放牧景象的真切感受而创作的。 老志诚的《 秋兴》 钢琴曲的节奏十分美妙自然,在欣赏钢琴曲的过程中不禁让人的脑海中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秋天景象。 而钢琴曲《 牧童之乐》 的开始,作曲家通过运用附加二度音乐色彩和弦、四度和五度和弦,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种恬静而清新的令人向往的画面, 之后又跟进了短小音型,就像是牧童在放牧过程中开心地嬉戏游乐,钢琴曲的中间部分在F宫调上进行了一段悠然、无拘无束、完全放松的歌唱,之后又再现前段,创造了一种令人向往的意境,使整首钢琴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 将中国传统美术和钢琴音乐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获得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摘要:我国早期钢琴曲创作中,通过古典文学和传统美术艺术的运用与糅合,表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审美意识、生命意识,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萧友梅创作的钢琴曲《新霓裳羽衣舞》,以及李树化创作的钢琴曲《湖上春梦》、《林间》、《感旧》,青主创作的艺术歌曲《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清歌集》的钢琴伴奏等,在创作手法和意境创造等方面均融入中国古典文学元素。贺绿汀创作的《牧童短笛》、老志诚创作的《秋兴》等钢琴曲,将中国传统美术和钢琴音乐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上一篇:第二次冒险语文阅读答案下一篇:最新蛇年祝福短信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