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

2024-07-08

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精选12篇)

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 篇1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体育教学, 在内容、形式和目标等方面都较以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我们必须更新理念, 与时俱进, 全面把握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 激发学习兴趣, 开展自主学习, 以切实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1. 全面把握目标, 坚持目标导向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实验稿) 》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指出:“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了课程目标体系以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内容标准。”“强调……四个方面目标的有机整合, 充分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多种功能和价值。”“教师应结合实际, 将课程目标具体化, 提高目标的可操作性, 有计划、有步骤地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布鲁姆指出:有效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所以, 有效教学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以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来指导教学进程, 使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均有方向感, 教学结束时均有达标感。如果离开了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 我们的教学就会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

2. 培养运动兴趣, 激发学习动力

小学生好奇心强, 但是注意力集中的持久性差。因此, 我们有必要通过提高认知水平、增强情感体验等措施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延长其学习注意力。

(1) 提高认知水平。小学生年龄小, 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比较缺乏, 这就使他们对学习内容缺乏足够的、必要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能把握学生特点, 认真钻研教材, 精心设计教学, 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为体育学习提供必要的精神动力。

例如, 在武术教学中, 一些学生认为自己有大人保护, 没必要学习武术, 因而学习积极性不高。笔者告诉他们:练习武术, 固然可以打击坏人, 但是更多的是为了强身健体。这番谈话, 使学生对武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

(2) 开展仿生教学。在体育课上开展仿生教学, 就是利用学生对各种动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 引导他们通过模仿动物的神态、动作等来进行教学, 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和有效性。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或在电视、电脑中认识了许多动物, 对其生动、活泼的形象印象深刻, 也特别感兴趣。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把教学内容与这些动物有机地联系起来, 一定能使学生兴趣高涨, 课堂气氛更加热烈, 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例如, 在组织低年级小朋友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时, 我们可以让他们分别戴上老鹰、母鸡和小鸡的头饰, 并且提醒扮演老鹰的学生要尽力表现出老鹰的凶猛、狰狞。这样, 就使得活动气氛更生动、更形象, 学生玩起来就会感到趣味横生, 紧张激烈, 从而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快速的奔跑能力。

(3) 增强情感体验。对学生而言, 学习过程不仅是一种认知过程, 也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这种情感体验, 既有面向教师的, 也有面向学习内容的。学生的认知活动, 离不开情感因素的参与和推动。积极的情绪、情感可以激励人的行为, 提高人的行为效率, 发挥重要的动机作用。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 我们应合理运用情感, 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更有效地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在上述武术教学的案例中, 笔者就是通过引导学生懂得武术学习的好处, 使他们对武术项目产生了喜爱之情, 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3. 突出主体地位, 引导自主提高

《课程标准》指出, 课程要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主导作用的同时, 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的示范引领固然重要, 但是更重要的是学生身心的积极参与。体育教学的目标, 是发展学生的知识技能, 提升他们的智能、体能, 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 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只有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大力引导他们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才能实现上述目标。

客观地说, 在日常体育教学中, 绝大多数教师都很注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活动。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 乐于参加这类活动, 但是由于缺乏规范意识和自控能力, 他们在活动中容易出现动作不规范、运动强度不够甚至消极逃避等现象。为了确保活动的有效性, 一方面, 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 委任他们担任各学习小组的组长, 为其他学生起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 教师要加强巡视, 加强督促, 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

4. 正视个体差异, 促进全员发展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全体学生。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应该面向班级全体开展活动, 要使每一位班级成员都能积极地、主动地、有效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使他们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发展。在体育活动中, 竞争无处不在, 因而随时随地都能看到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对此, 我们教师不仅自己要正确对待、因材施教, 还要引导学生互相尊重, 互相帮助, 共同提高。《课程标准》指出, 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特别要关注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 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提高他们的自尊和自信, 促进每一个学生更好地发展。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内容是全面的、系统的, 对正处于身体成长发育关键阶段的学生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和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只有全面把握教学目标, 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活动, 才能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学实效, 为学生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 篇2

小学教学论文《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内容摘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部分学生英语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其根本原因是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要想让学生学好英语,首要的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本文从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入手,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尝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英语教学

兴趣

有效性

正文:古人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当学生对某种事情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地去参与、去探索。因此,寓教于乐,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无疑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一、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兴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孩子感到厌烦,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只有当学生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才会充满好奇,主动参与,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小学英语教学应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第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本性,他们在经过刚接触英语的好奇之后,大多会感到英语学习内容枯燥、难度大,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始下滑,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内容安排,既要按照教学大纲,制定清晰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单词记忆、背诵对话等内容,做到有的放矢;更要设计新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寓教于乐中巩固教学内容。第二,要创设情境。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要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因此,在课堂教学刚开始时,就应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简单的故事、提问等方式导入本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带着问题开始一堂课的学习。在课堂中,应充分利用小学生活波好动、爱说爱唱等特点,合理安排英语歌曲、情景游戏、短剧表演等方式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第三,科学分配课堂时间。据有关资料显示,低年级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不超过20分钟,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做到先后得当。一般来说,在刚刚上课的时候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我们应把新内容安排在课时的前半部分,在学生基本掌握新内容之后,再将游戏、表演等内容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学用结合中巩固学习成果。

二、尊重学生,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教育实践证明:师生关系愈融洽和谐,教学效果就愈好,反之教学效果就愈差。这一论断在小学教学中体现的更为突出,学生喜欢哪个教师,就会喜欢他教的课程,学习的动力也就越强。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与建立学生尊重互信、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第一,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教育是塑造灵魂的工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已经成为古今中外教育家的共识。在小学生眼中,他们喜欢有爱心、和善的、很宽容的教师,大部分对严厉的、严肃的、老批评人的教师具有抵触情绪。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语言、态度等方面都应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热情,体现出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营造平等、宽松的课堂环境。在课后,教师也应经常与学生接触、交谈,了解他们的学习感受,指导他们学会改进,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沐浴在爱的氛围里,轻松愉快的学习。第二,要尊重学生。教育心理学上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表明:神奇的教学效果往往是教师对那些被认为“聪明”的学生付出了特别的爱和期待而带来的。这一理论要求教师对待所有的学生都要一视同仁,既要关注优秀的学生,更要善于后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付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绝不能因为他们的暂时落后而有任何歧视的语言和行为,尽量对他们多加关心、多提问、多启发、并及时表扬、鼓励,多提供一些使他们觉得有进步感和成就感的机会,帮助他们克服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的毛病,进而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第三,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作为小学英语教师,自觉加强自身学习和修养,既是尊重学生、负责的体现,更是胜任一名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的基本前提。我们要想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以丰富的英语知识、生动的英语故事、灵活的教学技巧增强对学生的以引力,否则就难以符合学生的需求。

三、巧用表扬和激励,增强学习信心。哲学家詹姆士曾精辟地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鼓励和表扬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锁匙”,巧妙运用激励和评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渴望肯定的心理需求,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更会增进师生感情,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信心。实践表明,对于单纯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表扬和肯定越多,他们学习的劲头就越足。因此,正确运用激励和评价,也是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第一,要多采用表扬性语言。位教育家曾言: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发现有一个孩子因为表扬过多而变坏的例子。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每名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状况,及时给予可定性的评价,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好方法。例如对待同一段对话,优秀学生能够背诵并在表演中熟练运用,后进生能够较为流利的朗读,我们都应及时给予 “very good”,“well done”等鼓励话语,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通过简短的表扬,既能鼓励受表扬的同学,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给其他学生树立良好榜样,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因此,教师绝不能吝惜赞美之词。第二,要巧用竞争激励。小学生都有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因此在课堂中我们应适当地采用竞争激励评价,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设置各种竞争竞赛,培养学生你追我赶的学习兴趣。从激励的范围上讲,可以是单词记忆、文本阅读、情景对话等各方面的竞争激励;从激励的对象上来讲,可以是学生个体之间的竞争激励,也可以是临时划分的小组之间的团体竞争激励;从激励的内容上讲,我们可以采用小星星评比等方式,也可以采取减免作业等激励方式。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曾在《教育上的兴趣和努力》说:“没有兴趣,完全依赖于努力的学习不会取得好的效果”。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尽可能多地利用形式多样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让英语课堂焕发出无穷的魅力和活力,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参考文献:

1、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7);

2、梁笑天:《浅谈小学荚语多变的教学方式》,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

发挥小学体育技能教学的有效性 篇3

1.小学体育实施技能教学的必要性

近年来,有效教学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推崇,成为了教学研究的热点,教师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运用有效教学理念。技能教学是体育教学的核心部分,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从重视技能到弱化技能再到重视技能,但教学改革之前,对体育技能有所重视,但是以“教”为中心的灌输模式,仅仅是简单学习一些技能;课改之后,深化体育技能教学,使其更具有有效性成为了近年体育教学的热点。同时,当前小学体育技能教学效果不佳,大部分小学难以结合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征,合理、有效地进行技能教学,体育技能教学存在形式主义,对其教学的效果和价值无法进行评价,特别是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无效教学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积极探索如何在小学体育课堂上有效进行技能教学。

2.小学体育技能教学的现状分析

2.1小学体育技能教学目标的现状分析

教师没有明确提出对学生的要求,在课堂上,学生就会毫无目的性,一堂课下来学生也掌握不了什么技能。通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观察,教师在教学活动前向学生解释教学目标效果不佳,同时学生接受和理解教师的教学目标情况也不是很好,有些学生的技能动作甚至有错误,还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所学技能的名称。这就说明了,体育教师没有准确地向学生说明教学目标和要求,致使学生对所学技能目标不明确,进而无法掌握技能内容。究其原因是部分教师的教学目标可操作性不强,没有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征进行分层次性教学。

2.2小学体育技能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

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体育技能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但新课标没有规定具体的技能教学内容。教师要选择有效的教学内容,才能发挥技能教学的作用,进而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促使小学生运动技能发展,最终养成运动锻炼的良好习惯。根据笔者教学过程中,观察体育教师选择技能教学内容,大部分教师依据教学目标来选择内容,还有一部分教师根据教学条件来选择内容,仅有少部分教师依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来选择。

2.3小学体育技能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

体育技能教学组织与方法是实现有效技能教学的保障。技能教学方法是指依据技能教学的目标、内容和学生情况等所设计的方法。从以前体育教学情况来看,教学内容主要以讲解和示范为主,随着新课改的推行,课堂上出现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师通过灵活运行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小学体育技能教学方法要依据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要符合学生的个体情况,出发点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合理运用探究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群体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率,促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优化体育技能教学效果。实际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使用的技能教学方法与有效性的教学方法有所出入。大部分教师虽然认为探究法、小群体教学法等方法可以促进有效教学,但在自己技能教学课堂上仅仅使用了讲解示范法、练习法和游戏辅助法,其他方法却很少用到。究其原因并不是教师不想追求效果,但有些教学方法实施起来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精力,或因个人原因、或学校对体育课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将其停留在表面上。

3.小学体育技能教学有效开展的具体措施

3.1准确定位技能教学目标

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会运动技能。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依据小学生身体、心理素质以及对技能水平掌握程度。同时,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准确向学生表述目标,使得学生能明确理解所要学习技能。

3.2创造性地选择技能教学内容

新课标对体育技能教学内容没有进行具体的规定,这就给了教师选择内容一定的自由度。但教师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创造性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删减,考虑技能教学环境,提炼出适合小学生年龄阶段的教学内容。体育教学要删除体育技能中复杂、偏难的内容,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两个亮点融入到技能教学过程中,或者设计一个游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技能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3.3灵活性地采用技能教学方法

体育技能教学活动中,有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师要依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及学生的身心素质来灵活选用教学方法,使得体育课堂教学在过程的实施、情境的创设、活动的安排、练习的紧凑、负荷量的适宜等多个环节上处于组织灵活化、过程活动化、内容丰富化。教师可依据生活经验挖掘有意义的素材,运用故事、生活主题创设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并采用贴近小学生生活的语言艺术,使得他们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比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耐久跑的技能过程中,简单讲解示范动作和练习,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可采用游戏辅助技能教学方法,将学生进行分组进行相互追逐跑,或者比赛进行变换队形跑等。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练习的密度性,又将耐久跑赋予以快乐,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不管是从技能教学任务的完成上,还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上都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论如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 篇4

1 构建和谐、融洽师生关系

从教学内容上来看, 不管教师怎样更改, 都不可能使每一项体育运动都变得生动有趣, 也不可能使每种项目都符合学生的要求, 因为学生本身对于趣味的定义有所不同, 其兴趣点也各不相同, 所以如果老师说:“今天我们练习跳远”, 也许有的学生会比较兴奋, 有的学生就不是很兴奋。因此, 作为体育教师, 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 然后在此基础上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紧张、冷漠、对立的师生关系会导致课堂氛围的僵化, 使得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只有构建民主、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 才能促使学生喜欢任课教师, 使学生真正尊敬教师、信任教师, 并将教师当成自己的朋友。

2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很多小学生在上“中长跑”练习课时, 往往会因为此项运动的强度较大而感到畏惧, 甚至会联想到跑步之后的脸色苍白、腹部疼痛等症状, 久而久之, 造成了学生对“中长跑练习”的厌恶感。实际上, 给学生造成这种心理压力的原因在于教学设计的失误。作为体育教师, 要敢于打破传统的、不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 在秉承“健康第一, 全面发展”的理论基础上改革教学设计, 不但要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热情, 从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因此, 在“中长跑”练习中, 教师要适当改变运动的节奏, 减少学生的疲劳感, 还可以不断变化跑步方式, 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如:变速跑、追逐跑、变向跑、定时跑等。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越野跑, 让学生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 激发对中长跑的兴趣感。

3 实施分层次教学

身体素质是衡量人的体质水平的最主要标准, 身体素质好才能更好地学习体育知识, 掌握体育技能, 提高运动能力。在实施分层教学时, 我们应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 巧妙性选择教学方法, 创建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全面激发并保持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 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不断提高。例如在教学快速跑时, 我们可让实验组的学生用“让距跑”的方法进行练习, 安排分别处于三个不同档次的小组从三个不等距的起跑点同时起跑, 最后就能使他们几乎在同一时间到达终点。这种练习方法, 既能鼓励跑得最快的小组为摆脱“追兵”而奋力奔跑, 又能促使跑的一般快和比较慢的小组竭尽全力去追逐前面的小组, 这样就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实现奔跑能力的提高。在对照组进行教学时, 如果让所有学生都从同一起点开始练习, 就可能出现跑得快的学生感觉跑的不够尽兴, 而跑得慢的学生则会感觉一直在追赶却怎么也追不上, 非常吃力, 如此一来就削弱了学生的积极性, 甚至可能导致他们不愿再参加体育活动, 这就会直接限制了学生身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再比如在投掷项目的教学中, 让实验组的学生以“闯关”的方法进行练习, 先设置“合格关”, 并保证所有学生都能顺利通过, 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分别选择冲击“良好关”和“优秀关”, 最终到达“终极自我挑战关”, 然后给每一个挑战成功的学生一份奖品进行鼓励, 而对那些没有通过关卡的学生则要求他们继续练习。在对照组的教学时, 让所有学生从同一点进行投掷练习, 优等生一开始会感觉很兴奋, 表现的也很积极, 可时间一久就会感到厌倦, 而对于那些学困生而言, 他们会感觉学起来很吃力, 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这就会对教学和学习效果产生不好的影响。

4 将游戏融入教学活动中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 具有活泼好动、喜欢游戏的年龄特征, 因此,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设计新鲜有趣的游戏活动, 并将教学内容融入其中, 不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运动兴趣, 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游戏活动是一种规则简单但是活动余地相当大的运动方式, 游戏参与者可以随意支配动作的数量与难易程度, 如:“双人摇绳跳”这一活动只规定不能踩住跳绳, 而跳进跳出的方向与跳动次数均不加以限制, 让学生自由发挥;“网鱼”这一游戏只规定运动范围, 而跑步的形式并不加以限制, 只要跑动者不被逮住即可。游戏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在于:一是促使全体学生参与运动, 保证了练习和锻炼的强度与密度;二是动作的难度和数量由自己控制, 例如:在“贴膏布”的游戏中, 速度快的人可以多跑几圈, 速度慢的人可以少跑几圈;三是只要参与游戏的学生, 就能很快掌握练习内容, 比单纯进行体育锻炼的效果要好很多;四是在不同的场地或不同的气候条件中都可以进行游戏活动, 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限制;五是游戏方式多种多样, 内容丰富多彩, 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兴趣, 增强锻炼效果;六是极大的简化了教学内容, 便于学生掌握。使用游戏法实施体育教学, 不但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 而且可以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使他们投入到运动过程中, 例如:在进行素质练习时, 其运动过程比较乏味, 此时可以采用游戏法进行调节, 如:听口令追逐跑、蛙跳竞赛、障碍跑、障碍跳高等, 游戏活动结束后, 可以播放轻松的音乐来放松学生肢体。还可以引入登山、小组竞赛、小组跳绳比赛等方式来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 增强学生团体的凝聚力。又如:我们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定期组织球类比赛、擂台赛、拔河比赛等, 不但有助于转化后进生, 而且可以活跃校园的整体氛围,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5 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与思维能力

5.1 培养学生的组织与表达能力

在具体教学中, 教师应经常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 让学生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这一平台, 不但可以使学生在公平和公正的环境中巩固知识、锻炼技能, 而且为学生创设了剖析自我、交流讨论的理想场所, 使学生在畅所欲言中充分展示自我、提高自我。

5.2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而学生的认知规律恰恰体现了学生的思维意识。随着思维意识的深入发展,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才能逐层深入。尤其当学生一次次发现知识的内在奥秘时, 会由衷的感到兴奋与高兴, 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成就感。作为体育教师, 要想方设法开启学生的思维大门, 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鼓励学生问难质疑、提出问题、敢于寻根究底、发表不同的见解。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 他们有时提出的问题比较幼稚, 但是教师一定要加以重视, 不能打击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提出具有创造性的问题, 促使学生思维得到创造性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前滚翻”时, 有位学生提问:“前滚翻与翻跟头是一样的动作吗?”这时在学生中间会产生一阵喧哗, 有的说一样, 有的说不一样, 每一位学生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正是我们所期望出现的情景,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引导, 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总之,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只要我们老师遵循小学生的特点和规律, 为学生构建和谐教学氛围, 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科学、技巧与艺术表演是教育教学的三个主要源泉。”体育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为了实现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高, 教师要在遵循基本教学原则的基础上, 提高教学的艺术性, 增强其吸引力, 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快乐地学习体育知识和掌握运动技能。为此, 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刘涛.怎样充分利用与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J].中国学校体育, 2003 (4) .

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 篇5

——科学教学中合作探究的有效性探索

[摘要] 现阶段,对如何有效开展科学课堂活动,提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已成为共同讨论的话题。科学教材是由一个个探究活动组成的,本人认为,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有效性

合作学习

自主探究

科学教材是由一个个探究活动组成的,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适宜开展小组合作探究,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有效探究不够,深度思考不足,合作效益差,使教学目标难以完成,教师身心疲惫,学生收获较少。

本人认为,合作学习只有解决了过去合作学习中出现的目标不明、分工不清、训练不够的问题,让学生逐步学会团结协作,互助交流,耐心倾听,反思纠偏,才会取得预想的效果。

一、精心组建合作小组,形成学生合作探究团体

建立合作小组不能简单地把几位学生就近按座位组合在一起,要将班内学生按成绩、性格、爱好等进行分类梳理,然后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4~5名学生编排成合作小组,推选了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保管员等角色,明确小组内每个人的分工,使每个人都有事情可做。这样既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及特长,又给组员提供互帮互学的机会,同时也为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公开竞争创造条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观察实验能力,小组成员间还要注意定期更换角色,使每位小组成员都能体验、体会到每个角色的工作和责任,切实在动手、动脑中学科学,用科学,在合作中互相理解、支持,从而增强团队凝聚力。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意识,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能。为了让学生有更广泛的接触和合作机会,一段时间后可以对小组成员进行轮换、重组。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首先,从材料分发的方式入手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每个小组只发一份材料或几份不同的材料。这样在使用材料过程中,小组成员只有协调配合,才能共同达到探究目标。

其次,利用作业收交的方法树立合作探究意识,要求每一个小组指教一份作业,包括小组代表的发言,实验报告,作品或一般的书面作业,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在上交的作业上签名,以表示同意这份作业的结论,并能解释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结论。在共同完成这一份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合理分工,互相讨论、争辩、取长补短,集中小组成员的集体智慧,完成集体作业,提高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关心集体活动的思想意识和集体观念。

最后,利用教学评价这一环节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教师每堂课或某一探究活动结束后,对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作出评定,定期对学习小组评定汇总,对各个小组作出综合评价,个人成绩由小组成绩评定。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给与优秀组和星级组一定的精神奖励,如自制奖章,上光荣榜,发小红花等,激发各小组奋勇争先的积极性,形成组与组间明争暗赛的竞争局面。

如在教学《电磁铁》一课时,我首先要求学生按照课本提示独立制作电磁铁,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帮助,比一比哪组同学的动作最快。为了争做最快的那一组,每个同学都积极投入到学习、制作中。动作快的同学自动给同组的人当起了“小老师” “小助手”。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不仅体现在相互帮助上,还渗透在小组讨论、协商、探究上。在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条件有关”这一问题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探究,并将竞争意识贯穿其中。很快地,每个小组的小组长进行了有效的分工:你制作10匝线圈的电磁铁,你制作20匝的,你负责记录结果……整个实验过程显得仅仅有条,分工合作使得活动效率得到了提高。“比赛制作电磁铁,看一看哪组电磁铁力大”这一活动将学生的兴趣点推向了高潮。每一合作探究小组的四个人头碰头挤在一起讨论、协商制作方案,通过四人的共同努力,他们敲定了认为最精妙的方案,满怀信心地去向其他小组挑战。获胜组体会到了合作的优势,每张小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之情,其他小组也不甘示弱,扬言:“等着瞧,还有下次呢!”

三、把握合作探究时机,设计生动的合作性活动

把握合作探究时机,是有效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关键。当出现以下几种时机就需要及时把握:

1、探寻规律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后,要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去寻找规律,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同伴的启发下发现规律。此时教师要有耐心,要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不要过早抛出结论。只有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才能留给学生深刻的印象。

2、验证猜想时。提出探究内容后,可以让学生大胆地预测一下,然后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去验证猜想。如教学《有趣的沉浮现象》一课时,探究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活动时,然后再验证。最后让学生讨论:你闷是根据什么推测的?通过实验你又有哪些收获?

3、攻克疑难时。当教学中出现一些富有挑战性内容时,由于思维跨度大,开放性强,学生容易出现观点、意见不一,甚至争执不下的情况,这时仅靠个人力量难以找到解答方法,此时需要小组合作,开展讨论交流等探究活动。在讨论中,通过相互启发,也许会顺利地找寻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样的争执和实践,澄清了是非,并渗透了“不被表象所迷惑”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的科学价值观。

四、适时适度方法指导,提高合作探究学习效率

学生的探究活动能否取得成功,还需要教师及时有地指导。教师应改变课堂教学的主宰者、控制者的身份,做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

1、创设情景,诱导探究。学生对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来源于充满疑问的情景。因此,我们在提供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材料时,要在学习内容和学生求职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中去,伴以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去寻求方法。

2、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应深入到学生中。认真倾听并观察每个小组的活动,针对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如教学《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一课,学生在做两个灯泡同时亮起来的实验室时,采用了串联的方法。可是由于电压的缘故,往往是靠近正极的一个灯泡亮,而另一个灯泡不亮,这时绝大多数的小组都认为这种连接的方法不能让两个灯泡同时亮起来。对于出现这种共性的问题,我便引导学生从“第一个灯泡亮了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电流流过灯丝)?” “整个电路有没有断路(说明电流同时也流过了另一个灯泡)?”这两个问题去加以讨论,于是在师生共同合作探究下,这个看似难以说清的问题迎刃而解。

3、教师要教给学生必要的合作技能。如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学会说悄悄话;有不同见解,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对方的精彩见解和观点,要学会欣赏,并合理借鉴;碰到困难和分歧较大之处,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等。

总之,在新的课程环境下,教师必须重新审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小组合的作探究学习的氛围,精心组织、引导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才有可能真正地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篇6

关键词:小学体育;有效性教学;思考

小学体育课对小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提高,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对此,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进行学习,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参与锻炼过程,增强身体素质。

一、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堂趣味性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单一的讲解方式,显然会让学生感到课堂非常枯燥乏味,难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所以,体育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巧妙设计。比如,在组织学生参与跑步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变幻授课方式,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进行接力跑的比赛,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在进行项目的同时,体会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进而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了更好的锻炼,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设计体育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爱的一项活动,教师在为学生营造轻松课堂氛围的同时,可以适当地将游戏活动引入课堂,这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热情,而且更能够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在设计游戏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性,充分挖掘教材中有价值的内容,设计新颖、生动有趣的游戏教学情节,如此才能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有效激发。此外,教师还应注意对游戏的创新和变更,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从而达到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

三、发展学生个性,提升教学有效性

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日常授课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由于每个学生都具有各自的体育锻炼需求,作为教师,只有在了解他们需求,并想方设法让学生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总之,小学体育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灵活运用,根据学生的心理特性,选用合理的教学策略,使得课堂生动有趣,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汪际慧,金逵.运用系统观察法评价有效体育教学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03).

[2]张红.如何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浅谈小学体育教学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学周刊,2011(21).

探究当前小学体育的有效性教学 篇7

1 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意义

1.1 有效性教学有促进作用

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一套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适合小学生的方法(如模拟情景法、逐层法、趣味游戏法、信息识别法等)去引导学生去思考学习新知识,充分挖掘小学生的语言艺术,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并且也让他们体验到在运动中的成就感和在其中获得的快乐,进而为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

在培养学生能力上,教师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的,在实施体育教学过程中,需结合体育课程内容,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智力的培养,要充分利用好课程中的优势,重视体育和技能传授两手抓,适当运用教学方法,以开拓学生智力为主,实现学生能通过深入挖掘体育教材与文化课知识的内在联系,启动学生的内部动力机制,自我组织知识结构,并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最终达到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的目的。

2 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性教学对策

2.1 有效开发课程资源

想要提高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善于对新课程资源进行考察,在结合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引入愉悦轻松具有特色的体育项目,从而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如在韧性训练中引入瑜伽,在平衡训练中引入还轮等,若是利用皮球与塑料瓶制作保龄球。这样的课程资源,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更能够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2.2 提高课堂实施的有效性需多方面整合

教师要想很好的驾驭课堂,就需要做好备课工作,这也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充分的准备,可以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出现的预设也会给课堂锦上添花。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控的地方有以下内容。

2.2.1 明确教学目的

这个教学目的就如同一双眼睛,要想达到一个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制定好一个合理并且科学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不明确的一节课,会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茫然,教师在教授知识时也不能讲透彻知识点,最终导致空有形式而无内容可言。所以说,要想提高体育课堂有效性教学,就必须做好明确教学目的这一重要点。

2.2.2 教学内容要合理

(1)在选取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其实现程度,万不可空有形式,而远离教学目标,使得课堂失去意义。举例来讲,投掷类教学课程,在课堂上,学生需要学会正确的挥臂动作,如何练习这个动作,可以使用掷纸飞机或者扔纸团之类的方式进行动作定型训练,然后再进行实战演练,最终达到学生掌握这类运动实现教学内容的任务。(2)教学内容的选取要注意实效性。这里我们来讲一下特级教师王仲生老师在教授“前滚翻”这一教学内容的实现,王老师很巧妙的运用生活中的一些细节,“看天”和“看谁坐得快”这两个动作,结合教学中需要完成的动作要领的操作,很好的完成了前滚翻动作,这种借助生活情景的教学,很有实效性。(3)教学内容的选取要适合学生的特点。课堂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学生,教学内容的实现要结合学生的体育爱好和时间能力等,适当的对教学内容做出调整,让学生能在其中得到练习,因材施教,最大限度的让每个学生受益。

2.2.3 激发运动兴趣

(1)激发兴趣需体验成功。让学生体验到获取成功的乐趣,就需要制定一个因地制宜的标准。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有很好的效果,就需要让学生自己做出选择,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体育学习,这样进行体育活动,可以很好的让学生体验到成功,进而使课堂效果更好,并且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激发兴趣需满足需要。新颖是激发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教学上要有意识的凸显新颖,对学生学习尤其有帮助作用,既可以不断创新出花样,烘托出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偷快地完成练习,又可以教法手段还要能多变,并且要充分体现体育课的娱乐性,发展和激发出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如可以将传统的耐力训练改编成游戏“找颜色”,教师将学生分组,由教师喊出一个颜色,如“红色”,一组学生则快速的找到这个颜色并触碰之,另外一组学生则需要在其没有触碰到颜色之前将其抓住。几轮过后互换身份,坚持久的为胜利者,教师给予其精神奖励或是一些适当的物质奖励。(3)激发兴趣需倡导竞争。学生的特点是争强求胜,渴求表现自己,这也是魅力所在。在教学中要创设竞争的情境,提供竞争的机会,让他们在竞争中展示自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3 实施有效的分层教学

由于小学生如身体素质等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若是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更无法推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所谓教师,首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的设计教学方案。另外,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以及其对技能与动作的掌握程度,教师对其进行合理的分组,将水平较差的学生与水平较高的学生分为一组,使其能够在练习中互相帮助,共同促进提高。如进行耐久跑训练时,要使学生学得不枯燥,就要注重在练习的场地、距离以及时间长短上的变化。再如,不同形式的全程追逐跑,要求重复接力跑,并且进行分组对抗,这样可以让学生感觉到耐久跑中蕴含的乐趣,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小组成员通过相互鼓励,不仅能够更好的完成训练目标,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更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推动其全面进步与发展。

另外同一个年级的不同班级的学习基础可能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要采取的教学方法就要不同:其中自学能力强的班级可以采用自学的方法;而那些基础较弱的班级则要采用更为实际的操作等。

2.4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

要想让课堂更具有活力,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就需要有一个有效的教学评价,其作用是可以很好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点拨,对课堂的教学氛围有积极作用。在这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激励的时机要把握准确。通常情况下,其激励发挥最大效用的时候是在最需要的时候才能发挥到最大,所以要注意把握和运用。第二,激励要把握一个适度原则。并且要把握好表扬的分寸。作为对学生的赞誉,表扬的人同时也是其他同学的榜样。第三,要明确的就是激励要讲究策略。激励性评价既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语言艺术,教师需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哪怕最微小的一点进步,恰当的运用激励表扬可以创设出一种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第四,对于学生做的不好或是不达标的地方,教师也不能够一味的否定,而是需要选择平缓与引导性的语言,这样才能够在维护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加深其对教学内容的记忆,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2.5 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需自觉反思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从自我批评和教学上开始,教师要在这个方面吸取经验,在教师课堂教学专业活动上,要组建一个合理有效的反思机制,慢慢引导教育从业者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自我批评,平时多动手动笔,记录下经过反思所得到的不足,慢慢养成反思习惯;在编制教学内容时要做好调整;教师之间要针对自己的反思进行交流和探讨,在交流中获得启发,彼此互补,最终共同进步。目的是基础,效益是结果,在课堂教学中要紧靠这一原则。教师在实际执行一些教学活动时,要多多从平日的教学中吸取经验,取其对教学有效性有助的东西,去除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同时要去除停留在短期效益的思想,要与时俱进,远离形式上的浮躁,多务实。同时,要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反思,再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反思,将教学方法革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全面发展。

3 结语

论如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篇8

一、符合学生天生个性

众所周知, 先天遗传是无法改变的, 但后期改造是可行的。小孩的天性来源于父母的遗传, 同时后期的环境也影响着学生的天生个性。俗话说“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每个人的天生个性都有所差异。对于小学生而言, 这种天生个性表现得更为明显。一方面, 身高差异。全班的学生不可能都是一般高或一般矮, 总有那么几个特别高的或者特别矮的。因此, 根据学生的身高特点合适教学。对于身高较高、身体素质强的学生可安排力量性的体育项目, 如:举重、扔铅球、篮球等;对于身材瘦小的学生可安排轻便性的体育项目, 如:短跑、接力赛等。另一方面, 性格差异。在体育课堂中, 我们有时可见异常兴奋的学生, 有着较强的模仿欲望, 能够很快掌握体育动作要领, 而有的学生则表现得较沉默, 似乎没有学习的欲望, 不喜欢动, 喜欢在一旁安静地思考。为此, 对于好动的学生, 教师可安排田径类或弹跳类的体育项目, 在日常锻炼中发掘长处, 对其加以训练, 可能成为“明日之星”;对于安静的学生则可安排棋牌类的体育项目, 利于此类学生智力的发展。

二、遵循学生身体发展规律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神经活动占着主导地位, 依靠主观形象进而建立条件反射, 其抽象思维较为薄弱, 并且骨骼、呼吸系统发展还未健全。若体育量过大会使骨骼发生畸形, 影响学生的正常发育。长期以来, 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为了让部分学生进入到体校, 或者家长有意向将其孩子培养为体育人才, 默许学校对学生进行大强度的训练, 殊不知这种教学只会适得其反, 不仅造成学生身体损害, 而且挫伤体育训练积极性。同时, 教师应正确认识到小学时期的学生处于速度及协调的敏感时期, 在教学过程中, 应适时根据学生身体发展规律进行训练。如:可进行短跑、跳绳或者初级武术的教学。此时期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兴趣, 为初高中的体育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可操之过急, 坚持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对学生进行合理的体育教学。

三、课堂教学内容应适量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 但极易疲劳, 容易对体育活动失去兴趣。鉴于此种现象, 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则可设计轻松有趣的体育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热情。可采用轻松幽默的语言、愉快的游戏等, 练习的内容不宜过多, 仅仅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性为目的, 避免学生过度劳累。如:在进行田径教学时, 教师可安排“警察与小偷”的教学活动, 让一部分学生扮演小偷, 另一部分学生扮演警察, 在警察抓小偷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 提高运动能力。也可进行“123木头人”的游戏活动, 在“追逐中”完成教学任务。当然, 在这些游戏过程中要注意适量及安全, 避免在奔跑中发生跌倒等。将游戏与体育活动结合起来是一种有效的体育教学方式, 既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又能够避免运动量的过度性。最后, 小学生的自尊心较强, 学生之间又存在差异, 若教师要求学生都能够做到一样是不可能的, 也是不现实的。教师应学会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 在确保运动适量的前提下善用鼓励性语言。如:有些学生在棋牌类的运动中可能表现较差, 但是在短跑类的体育运动中表现较优秀, 若教师非要在每一项体育活动中评论学生优秀程度是不科学的。因此, 应实行客观及全面性评价。

总之, 体育课堂教学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实施的主要阵地。科学合理的体育课堂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 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等。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保证教学方法符合学生天生个性, 遵循学生身体发展规律, 保证教学内容的适量, 不仅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而且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实现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振东.对当前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吉林教育, 2012 (28) :82.

[2]范红伟.论如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J].当代体育科技, 2013 (21) :69-71.

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 篇9

1、体育游戏的内涵

体育游戏也被称之为活动性游戏,是体育教学的方式之一,也是一种规则游戏。为了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某一项体育活动增添情节性和竞争规则,或者是用活动的具体结果当成胜负决策的依据,是有效提升学生加入锻炼的一种教学方式,组成的基本结构是身体的活动、清洁内容、竞争规则和方式结果等等。简单的说体育游戏的基本措施就是身体的练习,基本目的就是强化身体素质,娱乐身心,是一种现代化的游戏方式。其一般特点是功能性强、规则活跃、操作简单以及大众性参与强。

体育游戏是促进人身体正常发育以及基本动作的方式,能够强化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非常浓厚的娱乐性特点以及教育性质,在智力的发育和社会的适应性上有积极促进效果,能够培养人优秀的品德以及对美的感受能力而开展的一项活动。

2、体育游戏使用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

体育游戏的对象、内容、要求以及规则各不相同,在教学的过程表现出的作用也各有差异。如何才能够使得游戏的特点充分的表现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这项内容受制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游戏的选择,另一个是游戏的组织教学。

2.1、体育游戏的选择

(1)视对象而确定游戏内容。

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样一个游戏在不一样的年纪使用时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十字接力”这个游戏,就不太适合低年级的学生做,这是因为传棒接棒以及弯道技术低年级学生还没有学习过,那么做起来的难度自然就会大许多。低年级的学生喜欢模仿,上进心和表现欲强,因此应该选择一些学习起来简单、规则不那么繁琐的游戏,在满足其活动需要的同时,也能够表现其能力。例如可以选择“丢手绢”、“老鹰抓小鸡”等。而高年级的学生体力较好,竞争意识强,因此可以选择一些运动量大、技术性强、规则复杂的游戏。比如“拔河比赛”、“障碍接力”等等。

(2)视外部条件确定游戏内容。

在制定游戏内容的时候,需要参考场地、器材以及季节等外部因素。实事求是的安排游戏教材。并且可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适当的改变一些有些内容。例如在进行游戏“长江-黄河”的时候,学校的场地较小,那么可以把两队之间的距离缩短,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同时气候变化也是进行各种游戏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夏天的时候能够进行一些运动量不大的游戏,而在冬天可以选择一些运动量大的游戏,春秋季可以进行培养学生反应力、柔韧性的游戏。

2.2、体育游戏的组织教学

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正确的讲解,保证学生理解清楚,这是开展此项活动有无成效的关键性内容。一般讲解的内容包含了游戏的名字、具体操作方式和动作关键等等。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能否积极的投入,离不开教师的讲解。因此教师在讲述一个游戏的过程中,需要尽量的声情并茂,准确逼真,最好能够在教师讲述完成之后有一遍亲身的示范,之后再组织学生分组比赛。尤其是进行一些对抗性较强的游戏,例如“斗鸡”、“接力”等,教师更加需要强调规则内容,从而有效的强化学生的组织纪律性观点。

因为大部分的体育游戏竞争性都较突出,因此游戏过程中的分组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分组需要合理,分配原则应该依照学生的体能强弱情况而定,强强对战,这样才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裁判的工作,公平公正,是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强化团结意识与锻炼自身的身体素质。

体育教学的中,合理有效的使用体育游戏,能够在发展体育课程、丰富度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并且在体育课程中使用体育游戏辅助教学,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素质的一个关键性内容。当然,一切活动的开展都要遵循安全性原则,在安全的环境下开展活动才能够发挥出游戏和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的教学活动中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主动性的意义,能够促使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一项重要的教学方式。文中简单分析了其具体的使用价值,并且对体育游戏使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利用提出了几点具体操作方式,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小学生在快乐的体育游戏过程中了解各项学习技术、技能,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游戏,小学

参考文献

[1]吴周新.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选择与运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11.

[2]李险峰.体育游戏在体育课中的运用[J].思茅师专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5..

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 篇10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有效性,运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体育游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 能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 活跃体育课堂气氛, 引导学生愉快地在乐中学、趣中练、动中强, 从而更好地达成体育教学目标。因此, 体育教师一定要体育备课、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认真思考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 合理选用富有乐趣、竞争性并易于学生接受的“体育游戏”, 灵活运用“体育游戏”, 要让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完成, 并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姿态和提高身体素质, 从而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健康体质,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品质, 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 结合多年体育教学实践, 浅谈一下如何灵活运用“体育游戏”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 与同仁分享。

1、灵活运用“体育游戏”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兴趣

小学生往往厌烦枯燥无味的体育练习和锻炼, 消极对待体育教师的运动指令, 即使体育教师“强迫”学生练习也收不到良好的体育锻炼效果。而符合中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体育游戏的灵活运用, 就可以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兴趣, 让趣味性、新奇性、多样性的体育游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 只要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再苦再累再难的体育锻炼项目学生也不会觉得练习是一种负担和心理压力, 还会“蠢蠢欲动”、兴趣盎然地自觉完成体育练习, 从而完成预期的体育教学任务, 提升了体育教学有效性。例如, 让低年级学生单程100米跑步定时训练, 这肯定让学生感觉一点意思都没有, 也提不起跑步的精神和速度, 当然也达不到百米定时的体育训练目标, 而通过“百米接力赛”的简单体育游戏形式, 让竞赛和竞争调动学生的体育练习积极性, 既可以分组接力赛, 也可以多人挑战赛, 诱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体育锻炼目标, 达到预计的速度定时目标, 提高了学生运动成绩。多年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证实, 单纯的体育练习与体育游戏的竞赛方式, 收到的体育教学效果有着天壤之别, 体育游戏符合小学生活泼个性及青少年心理和生理特点, 学生不会感到枯燥及厌倦, 游戏体育就是要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认识、接受和理解体育, 增长知识, 从而喜欢体育, 享受体育的乐趣。

2、灵活运用“体育游戏”提升体育课导入环节有效性

课堂是体育教学的主阵地, 而导入环节是一节体育成功的良好开端, 它影响着整节体育的教学成败。因此, 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的导入准备阶段、常规练习中, 灵活运用“体育游戏”形式, 营造丰富活泼, 团结进取, 形成多样的教学氛围, 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 调动学生心身行一致, 不会感到枯燥及厌倦, 使学生摆脱体育活动造成的心理和生理上的紧张状态, 快速进入良好地课堂学习状态。例如, 上课伊始, 体育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体育游戏“丢手娟”、“老鹰抓小鸡”、“大鱼网”、“运球接力”等, 让学生在体育游戏设计的精巧情节中协调放松身体各种运动器官, 使学生恢复到较好的身心运动状态, 全面迎接好本节课的体育教学任务。另外, 体育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游戏”形式, 要让体育游戏实现良好的导入新授、锻炼身体、调节课堂的效果, 以健康有趣, 轻松愉快合为一体的游戏性放松活动要让学生迅速进入体育课堂状态, 听从体育教师指挥完成各项体育运动, 让学生在后继的体育学习中保持参与积极性和锻炼自主性, 从而为整体体育教学课打下良好开端, 为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创设了理想的教与学状态。

3、灵活运用“体育游戏”提升体育练习有效性

体育教师要始终建立“体育游戏”思想, 尽可能把游戏活动引入到体育练习的每个环节中, 尽量与评比竞赛相结合, 营造丰富活泼, 团结进取, 形成多样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在体育游戏、游戏竞赛中体验体育练习的快乐, 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 从而增进学生健康, 增强学生体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外, 在体育游戏中还可以针对性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严格落实大体育教育观, 例如, 体育规则教育、团结协作、开发智力、进取精神、顽强勇敢等等, 体育游戏的同时也要对学生体美劳良好品质进行熏陶和教育, 一举多得, 从而提升体育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体育游戏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竞技性强、兼顾思维发展, 例如, 攻堡垒”、“越障碍”、“夹气球”、“听数抱团”、“摆图案”、“三条腿走路”、“推车”“捕鱼”等等, 既需要一定的体力, 也需要智力, 并且不同体育游戏的动作、条件、环境在不断变化, 这对学生体育健康发展和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也更好地辅助体育教师完成各种预期教学任务, 提高教学质量。因此, 体育教师切不可滥用、乱用, 影响正常教学内容和秩序, 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应和各年级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目的、任务紧密结合, 突出重点。对于那些性质相近的教材, 教师应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 教师根据教材自行设计和创编的游戏, 应在课前经过实验以后再正式采用, 要合理、灵活、恰当地运用体育游戏, 增强体育教学效率, 全面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使其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4、灵活运用“体育游戏”提升课堂环节结束的有效性

体育游戏用于结束部分, 也有其独特的作用。体育课堂教学最后的环节是放松, 消除学生运动疲劳, 让学生从兴奋状态过度到相对平静的状态, 完美地结束一堂体育课的学习任务, 这时有针对性地引入小负荷的体育游戏, 有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的身体运动器官有效恢复, 使体育活动真正发挥强身健体作用, 也为后继的课堂学习起到平稳过渡的功效。例如, “器材快速归位”体育游戏, 让学生“合力”互相配合把实心球或篮球整理归位, 更快有效地完成体育器材的归位和位置摆放, 这种比较缓和的小游戏让学生从课堂上的兴奋状态回归到课堂结束的平静状态, 及时调整学习心态, 迎接下一节课的到来, 并且也让学生得到放松和恢复, 在无形中顺利完成本节课堂教学任务, 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5、灵活运用“体育游戏”避免应用误区

为了保证体育游戏课上得生动活泼, 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除了有针对性的游戏内容和严密组织教学方法之外, 还要注意避免陷入应用误区, 适得其反。首先, 合理选择体育游戏内容, 从教学目标出发, 针对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 并结合场地和气候因素来安排, 即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选择游戏项目;接着, 做好体育游戏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尤其是体育器材, 安放好并做好标记, 及时根据体育活动进程调整调整体育器材位置和归位状态, 确保相关体育器材满足体育游戏需要;其次, 要精心组织好游戏, 确保学生纪律和安全, 不按序次或不按规则进行, 就很容易出现伤害事故或造成混乱局面。体育教师要做到周密考虑, 做到心中有数, 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进行调整或避规, 随时发现游戏场上的动态变化, 及时用鼓励性语言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锻炼、提高。在体育游戏过程中教师可针对情况还要指定相应活动小组长,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让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我、享受快乐。最后, 体育教师要在相应的竞赛类体育游戏中做好裁判, 进行严肃、认真、公平、准确和客观的评判, 确保游戏激烈而有序地顺利进行。在体育游戏结束后, 体育教师还要及时总结、讲评, 多鼓励和表扬, 并针对学生体育锻炼中的不足提出中肯的建议与指导。

综上所述,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合理、灵活引入“游戏教学”, 能创设一个团结进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高效地教会他们的体育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和卫健知识, 增强学生的体质, 从而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结构,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全面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保建.试论体育游戏对儿童少年社会性发展的作用[J].中国体育科技, 2002, 6.

[2]李明强, 马骏等编著.中外体育游戏精粹[M].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8.

[3]王华倬.如何钻研游戏教材[J].中国学校体育, 2004.

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 篇11

关键词 有效性教学 体育 小学 影响因素

小学体育有效性教学指的是小学体育任课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较高的效率完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效果的教学过程。体育有效性教学是提高体育教学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也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取向之一。鉴于此,本文就对小学体育有效性教学的影响因素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

一、体育任课教师对小学体育有效性教学的影响

体育任课教师是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完成体育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一个基本要素。所以,体育任课教师“教”的水平和情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体育任课教师是影响体育教学活动有效性的一个直接因素,也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体育任课教师对小学体育有效性教学的影响与教师自身的执教能力、教学观念、专业水平、智力水平以及道德品质等多个方面均有着直接的关系。下文就体育任课教师的专业水平、执教能力以及教学观念三个方面做了详细的分析。

(一)体育任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对小学体育有效性教学的影响

深厚的专业能力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是体育任课教师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丰富的教学经验则是实行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由此可知,体育任课教师的专业水平与小学体育有效性教学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小学体育任课教师要实现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就应在系统的学习和掌握本学科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不断更新了解最新的教学动向和研究成果,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以保障自身学科知识的专业水准。另外,体育任课教师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可塑性极强的小学生,为了保障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小学体育任课教师必须要不断汲取多方面的知识,从传统的体育教学的局限中突破出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二)体育任课教师的执教能力对小学体育有效性教学的影响

深厚的专业能力和理论基础是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任课教师的基础,但是如果体育任课教师仅有深厚的专业能力和理论知识,而却无法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的学习,是很难有效的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的,这一点所指的就是体育任课教师的执教能力。具体说来,体育任课教师的执教能力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任课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也就是体育任课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组织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等。其次,是任课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即任课教师的课堂语言的流畅性、生动性、准确性以及吸引力等方面。第三,是任课教师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也就是体育任课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创新性、求异性以及思考、探索、分析的能力。

在小学阶段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目的除了要向学生教授基本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而这几点均与体育任课教师的执教能力有着直接关系,因此,要想实现有效性教学,体育任课教师一定要对自身执教能力的培养予以足够的重视。

(三)体育任课教师的教学观念对小学体育有效性教学的影响

体育任课教师的教学观念,指的是体育任课教师对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认知和看法,其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表现为体育任课教师的各种教育教学观点。体育任课教师的教学观念会对小学体育有效性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

教学观念决定了教学行为,体育任课教师能否科学、全面、深刻的对国家的体育教育方针和政策有所认知,直接决定了其能否将国家的体育教育方针和政策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加以贯彻落实。因此,体育任课教师,一定要紧跟时代的要求,用最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来武装自己,并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摸索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除此之外,体育任课教师还要认真重视组织培训、教学观摩、外出学习等自我发展和提高的活动,认真对待小学体育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思想和新观念,多思考、多交流,为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对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虽然说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则是尤为重要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要想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自觉自愿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体育任课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体育任课教师应根据教材和教学计划,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个科学的教学目标,并要保障学生对此目标的认同性。其次,要实现教学目标,体育任课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组织合适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保证学生有效的教学参与。只有做好了以上两点,学生才能自觉自愿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才能为有效性教学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体育器材、场地等外围环境对小学体育有效性教学的影响

体育器材和体育场地是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完成体育技能动作的物质依托。体育场地的安排和体育器材的选择是否科学将会对课堂教学氛围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体育教学氛围又会进一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从而影响到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实现。因此,要保障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体育任课教师就要根据小學生的身心特点,巧妙利用场地、选择器材,尽量排除教学活动中的干扰性因素,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参考文献:

[1] 俞美庆.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导读.2009(09):157-157.

[2] 唐晓杰.课程改革与教学革新[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

论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 篇12

一、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认知

语文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交际工具, 其承载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记录。小学语文教学则是整体语文教学的启蒙, 其教育对象一般是6-12岁的学龄儿童, 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具有着重要作用。基于发展层面而言,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具体指的是教师灵活安排教学计划, 在启发式教学过程当中实现教学目标的开发与互动, 重视对于科学精神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通常而言,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包括了四个基本要素, 分别是阅读与思维、情境与问题、练习与反馈、 互动与引导。

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案建议

(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正所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其针对小学生而言具有典型性意义。小学生正处在身体与心理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 对于外部事物具有高度的好奇感, 迫切的想要知道自己所处环境情况。所以,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一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比如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构建丰富的知识链, 并将多种教学手段结合起来, 以更好地推动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 教师要从根本上解放学生, 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创新

当前因为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 各种类型的考试测验以及课后作业已经是让他们疲于应对。在这种情况下, 小学生往往是有话不敢说, 或者是有问题不敢提, 最终将自己框入到了学习误区当中。所以, 小学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从根本上解放学生,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创新, 能够大胆的去质疑, 大声的提问, 要明确的告诉他们“没有质疑则不会产生进步”。

(三) 妥善运用教学方法, 突出语文教学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 教学方法的选择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教学方法是否能够得到妥善运用, 能够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 同时也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 应该是基于语文学科性质以及教学目标角度出发, 突出语文教学特点。语文学科具有明显的情感性与形象性特征, 而且重于实践, 由此也就决定了在教学方法选择上应该是区别于数学、音乐等其他学科, 实验法、演示法在此并不适用, 而是要采取朗读、讨论、谈话以及读书指导等方法, 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技巧, 提升口头表达能力。例如:让学生课前预习, 由于学习语文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 然而若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直接去接触一篇陌生的课文, 学生可能会感到紧张和无从下手, 不能完全理解老师课堂上所讲的知识, 学习效率也会大大降低, 因此在新课讲解前, 老师要适当的安排学生去课前预习, 让学生自己提前去了解新知识, 学生还要在预习课文时把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进行标记, 这样在课堂上学生不仅可以清楚的了解自己要学习的知识, 而且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也会更加轻松,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

目前小学语文采取的注入式教学方法, 导致了课堂有效性无法切实提升。所以, 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引导式教学, 即积极创设条件,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 避免被动灌输知识。小学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去主动的获取知识, 能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创造性学习过程当中, 最重要的方法就质疑问难。而教师则是要精心设计难度适宜且深具思考性的问题。比如在《狼和小羊》课堂教学过程当中, 教师可以在课文内容基础之上, 让学生戴上之前已经准备好的头饰, 然后表演狼与小羊的对话方式, 让学生更为深入的体会到大灰狼的凶恶与强横, 以及小羊的温顺与善良。学生借助上述实践操作能够验证一个教育真理:“听到的十分容易忘记, 只有自己动手做过的才可以更好地理解。”

三、结语

上一篇:人行道施工技术下一篇:历史中考的备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