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的有效示范

2024-10-22

美术教学中的有效示范(精选11篇)

美术教学中的有效示范 篇1

摘要:作为幼儿绘画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适当利用示范画指导幼儿掌握绘画技巧, 同时帮助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内心想法, 从而提高幼儿的美术能力。

关键词:示范画,幼儿,创造力,想象力

绘画是幼儿的内心和精神的一种表达, 它展现了幼儿头脑中的世界, 是具有情感和活力的。示范性的绘画作品, 是幼儿绘画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示范画来指导幼儿掌握一些绘画技巧, 同时也能帮助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头脑中的想法, 从而提高幼儿的美术能力。

一用示范画激发绘画兴趣

幼儿的绘画主要受其情感动力因素影响。因此, 在绘画活动中, 教师应当运用各种有趣的方式, 调动幼儿探究发现的积极性, 使其感受美, 从而引导他们快乐地进行有意识地绘画创造。如可以通过教师和幼儿一起创作想象性的示范画, 不仅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 也能发展他们的想象力。

如在大班教学中采用想象添画。笔者先出示几幅范作让幼儿们欣赏, 并请他们猜猜, 这么漂亮的画是怎么画出来的, 以激发他们的兴趣。接着, 笔者就开始示范画法。完成示范画作品后, 笔者让幼儿们进行观察, 并请一位幼儿上来根据自己的想象示范添画, 画了几笔, 一只可爱的小乌龟就有模有样地出现在大家面前。接着, 笔者再启发, 这名幼儿想到了“龟兔赛跑”。于是, 笔者就引导大家一边回忆龟兔赛跑的故事, 一边指导幼儿在画面上添笔:一棵高大的树, 一只睡觉的小白兔……其他幼儿看了也都跃跃欲试。这种作画方法比较简单, 幼儿容易操作, 加上浓厚的兴趣, 他们都全身心地投入到作画活动中, 画出了“刺猬采苹果”、“大象浇水”、“小鸟捉虫”等生动的画面, 并且还为自己的画编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要注意的是, 在进行绘画的过程中, 教师应对幼儿的大胆想象及时给予情感上的支持, 这样才能不断激发他们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二用示范画促进个性发展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幼儿创作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应当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而在传统的绘画活动中, 教师常常是让幼儿临摹示范画, 最后以“画得像不像”作为幼儿作品的评价标准。这种只注重结果而忽视绘画过程, 并把幼儿绘画当成临摹绘画的教学方式, 往往导致一个班里的孩子作品雷同, 毫无个性和特点。因此, 不能用教师的结论去将幼儿思维定向化, 而是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广阔的空间, 让他们在一种平等、自主、开放的氛围中欣赏示范画, 并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从而发挥幼儿不同的个性。

如在教学大班幼儿“我爱秋天”这个绘画主题内容时, 由于之前幼儿已经学习了有关秋天的音乐、语言、科学等知识, 对秋天已经有丰富的认识。笔者就先让幼儿欣赏示范画作品《丰收》, 再引导幼儿交流讨论, 让他们说一说自己心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讲讲自己秋天最喜欢去的地方, 进一步丰富了幼儿关于秋天的知识, 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在交流中, 幼儿们说出各自眼中的秋天, 接着, 笔者再组织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进行主题绘画。这样, 各式各样的秋天作品就展现出来了。教师在绘画活动中使用示范画时, 要时刻注意示范画只是幼儿创作的辅助工具, 只是一种启迪, 而不是一种条框限制、一种模式。

三用示范画带动创造能力

充分的感知、表现、想象、创造, 能使幼儿得到充分发展。因此,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欣赏示范画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地想象, 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能力。

如小班初期的幼儿们绘画圆形, 虽然圆形的基本画法是一样的, 但圆形能表现很多种物体, 可以借此来开拓幼儿的视野和思维。笔者首先出示多张不同的圆形物体示范画, 接着向幼儿们提出问题, 让他们自由讨论, 给他们提供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幼儿们的回答五花八门, 笔者就鼓励他们画下来。这样, 富有创意和想象力的各种圆形就精彩呈现了。

四用示范画增强表达能力

绘画和语言是幼儿童心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 将绘画与语言有机结合, 让他们用笔画出自己的内心世界, 用语言描述绘画作品。而在绘画教学中, 最好的范画应是来自幼儿的, 在幼儿作品中挖掘示范画, 发现幼儿画面中的闪光点。

在教学大班幼儿时, 笔者经常在幼儿中找出精彩作品, 把它们作为幼儿示范画, 先让作品作者介绍自己的作品内容, 说说自己的构思想法, 再组织幼儿进行欣赏和交流, 接着要求他们说说:“你觉得这幅画好在哪里, 什么地方改进一下会更好?”久而久之, 幼儿们就学会了采用欣赏和建议的方式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方面培养了幼儿的欣赏能力, 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他们用语言表达绘画作品的能力。

总之, 教师不能让幼儿简单地模仿示范画, 而使示范画束缚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教师要有效、科学、巧妙地运用示范画, 鼓励幼儿富有个性地想象和尝试, 绘出自己心目中的美好作品, 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2]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3

美术教学中的有效示范 篇2

[摘 要]美术教学肩负着提高学生美术技能和美学素养的双重使命,示范性教学是美术课堂尤其是小学美术课堂中不可或缺的手段。然而,目前美术课堂中的“示范” 教学现状让人不容乐观。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在科学、合理的“示范”教学活动中,提高技艺,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是每个美术教师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美术;示范性教学;意义与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普及,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呈现出一派新景象,主要表现在电脑、投影仪等多种先进的多媒体设备的广泛运用。在新的教学环境下,部分教师忽视了示范教学方法的应用。

一、小学美术课堂示范教学的意义

目前,部分小学课堂忽视教师示范、课堂示范形式单一或者过于强调教师示范而忽视学生创造,降低了学生的美术兴趣,不利于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

(一)示范是展示和提高教师基本功的重要途径

课堂示范是美术教师展示基本功,提高基本功的重要机会。开展课堂示范性教学工作,能够倒逼教师课下多多练习,反复操作,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其在学生面前展现出权威、光彩的一面。

(二)示范是激发学生艺术表现力的有效手段

黑格尔认为“美只能在形象中见出”,教师开展示范性教学,学生才能身临其境,通过感性的形象认识形成理性认识,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技巧,形成科学的美学概念,激发创作热情,如在教授“水墨人物”时,老师以班级里某个同学的样貌做示范进行绘画讲解,边示范边强调脸和五官要用淡墨,中锋行笔,头发要用水泼一下,蓬松感才强烈,上身得空白与下身得裤子浓墨形成鲜明对比,当熟悉的同学出现在图画中时,小学生们内心兴奋不已,迫不及待的投入到作品创作中.二、小学美术课堂有效示范教学的方法

小学美术课堂中使用示范性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益处,如何有效示范避免落入“示范不当”的陷阱,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示范性教学要注意方式、方法的选用 小学美术课堂上的示范性教学方式众多,形式多样,不同方式有不同的适用场合,教师应掌握各种方式的利弊,学会合理选用教学方法。

1、现场示范

教师在课堂现场示范是最直接、最具体、最直观、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如笔者在教授《跳舞的点和线》时,“墨分五色”这一知识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于是老师现场拿出清水和墨汁,把毛笔吸干后直接蘸饱墨画出点和线,待墨色干枯后再蘸水画出富有变化的点和线,如此反复四次加水示范,焦、浓、重、淡、清五种墨色呈现了出来,学生由此自主地学到了墨色浓淡的调配、用笔用墨的方法。这里的现场示范就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作品示范

教师示范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于“导”。因为教师不可能在所有需要“示范”的教学环节中都现场作画,这就需要课前准备好恰当的“作品”,即范画。该方式一般是将成品展示给学生,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好奇感。例如在教学生制作以戏剧脸谱为设计元素的生活用品时,先向学生展示几种教师亲手制作的手提袋,让学生感到震撼,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根据自己的能力创作一幅以脸谱为设计元素的生活用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学生示范

示范不是教师的专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才能找到结合点。让绘画或制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课堂上示范,一方面有利于拉近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提高学习效率。如教学《风儿吹过》一课时,教师分别请两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龙卷风、台风、微风,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理解程度不同,绘画方法就大不相同。教师通过比较、点评,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勇敢创新,挖掘学生绘画潜能,有利于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此外,个体式示范、局部示范、针对学生作品的修改性示范等也是美术课堂示范性教学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方式的运用既要因人而异,因内容而异。

(二)教学示范要注重教学实效、时效

选择了合适的课堂教学示范形式之后,还需把握示范的时机。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方式,示范的时机不对,仍然会阻碍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如在教授《我驾神舟游太空》这一课时,不同的示范时机具有不同的效果。片断一:教师用视频展示“神七升天”视频

教师引导提问1“刚才大家看到了那些内容?” 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提问2“想一想太空里还有什么呢?” 学生回答老师示范

片断二:教师先画出飞船和宇航员的图画

教师提问1“画的是哪里?”学生回答

教师播放“神七升天”视频教师提问2“你看到了些什么?”学生回答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示范

两个片段比较,片段一中,老师先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再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当学生思维已打开,准备创作时,教师“好心的示范”将学生已打开的思维全部收拢到教师的思想轨迹中。时机把握不好,教师的示范只会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藩篱,起到“画蛇添足”的作用。片段二中,由范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面的想象环节,为学生创作铺平道路,学生的创作思维呈现由点到面的喇叭趋势,而不是由面到点的漏斗趋势。

(三)教学示范要体现学生、教师双主体性

当前的课程改革非常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不仅应被作为教育的对象,更应被看作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有参与表现的机会,或体验或探究。如《跳舞的点和线》,采用师生限时擂台赛的形式示范:教师与一名学生师生选择同样的题材在2分钟内运用水墨点、线、面表现一幅作品,随着每一笔在纸上跳动,墨色淋漓,点线变化,学生会觉得原来笔墨游戏这么简单,这种方法取消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并使学生体验到水墨画的神奇。台上师生紧张创作,台下的学生也努力思考自己应该怎样创作表现一幅水墨画。通过对比示范,既能激发学生绘画的欲望又能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结

小学美术课堂中有效示范的方法 篇3

【关键词】 示范教学;美术;教师;学生

一、“示范”教学的背景和意义

美术课的示范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描绘对象,掌握作业要领的重要手段。“示范教学”是传统美术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然而,教师在美术课堂中,示范过多或是忽视示范都是不适宜的。这些现象将直接影响到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而通过教师的有效课堂示范,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掌握学习的重难点,达到学习目标,也可以更直接地了解美术创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从而更好地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小学美术课堂示范教学的有效方法

教学示范是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有效的教学示范方法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在平时的美术示范教学中,笔者倾向于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从如何提高教学示范的有效性出发,精心设计教学示范的过程,并综合采用多种示范方法,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为学生的创作水平和创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服务,并在此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下是笔者在这方面的几点探索:

1.示范教学要有层次性,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由于学生在理解力、动手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美术课堂中,教学示范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设计示范的方法与时机,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真正做到尊重和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需求。

例如:执教苏教版二年级《动物朋友》这一课,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抓住动物的形象特征,生动的描绘出动物的形象。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重点,本次教学我设计了两次示范:第一次是把握好时机,面向全体学生的示范;第二次就是在巡回指导作业过程中的,对于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做到有针对性地示范与指导。让孩子在自己的绘画能力和特长的基础上,通过示范使学生的美术能力和素养得到进一步地提升。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尊重与发展。

2.示范教学要有针对性,有效的解决教学重难点

教学示范是美术课堂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为了有效地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因此,教师的示范过程一定要做到思路清晰,有针对性。而如何来设计示范,我认为首先要考虑的是对教材、学生以及教学目标地理解,以此为基础来确定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例如:在执教苏教版二年级《相同图样排排队》一课时,我的示范设计思路是:我把本节课的重点设计为相同图样排队的特点和规律,难点设计为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来完成相同图样的排队。实践证明,这一做法可以有效地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我设计示范的思路主要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第一次示范是为解决教学重点服务的,主要是通过示范好的图样排队的作品创设情境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具体的思路是通过创设海洋运动会的情境,让学生欣赏小动物入场的队形,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孩子们对作业的兴趣,接着引导孩子们给没有上场的小动物排列出更多更有趣的队形。在一次示范完成后,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作业进行展评,运用儿童化的点评方式与孩子们互动欣赏和交流。

片段一:

师:瞧,小鱼和龙虾聚在一起做好朋友呢!

师:这三个小动物聚在一起,变成花的造型来排队也很有趣哦。

师:小海豚们在跳舞呢,来,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比划一下他们优美的队形吧。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运用范画把教学任务的重心下移,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引导孩子发现探索出更多的美。

接下来就是本节课的第二次示范地尝试。第二次示范,我的设计目的是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这一部分我主要是把握住三个节点:方法、材料和美感。主要是通过示范引领和师生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完成作业的。

片段二:

师:小朋友们刚刚是用什么方法和材料给小鱼排列队形的?还可以运用其他的方法和材料吗?

生:(自己来总结方法)。

师:把剪好的圣诞树图形,分别搭配在不同的背景上,引导孩子运用比较的方法来体会如何搭配色彩才具有美感。)

师:拿出废弃的白菜头,考考孩子们怎么做,与孩子共同完成印的方法。(在学到方法的同时,也让孩子感受到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普通的材料也可以变得如此美丽。)

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常会运用这样层层递进的,富有针对性的示范方式来有效地解决课堂的重难点。

3.示范教学要有启发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美术新课程教学的特点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各种能力,如:空间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审美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如何启发学生的思维。笔者作为工作在一线的美术教师,时常会在课堂上遇到这样的困惑,示范了一张作品,学生就会仿造,依葫芦画瓢,学生的画作千篇一律。针对这一现象,我尝试着运用启发性的示范方法。

例如,在执教苏教版三年级《动物面具》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学会制作的方法,我给学生展示了用卡纸制作狮子面具的一个完整的创作过程,结果,整节课下来,全班变成了狮子王国。在孩子的眼中,教师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学生极易模仿,甚至临摹。因此,课堂示范要具有启发性。所以,随后的教学中,我改变了教学策略,只示范了制作动物面具的技巧和方法,而具体制作什么动物全由学生自己去想象创造,课后的作业也丰富多了,变成了一场热闹的动物聚会。

又如:在苏教版二年级《虫虫虫》(手工制作)教学中,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我设计为引导学生学会用泥塑的方法来创作昆虫。我先向学生示范了捏泥的几种基本技法,学生掌握了压、揉、捏、刻等方法后,再按虫的不同形状来创作各种昆虫的小泥塑。本课的示范教学,教师只给予技法层面地指导,如泥塑的基本制作方法,把更多的创作空间留给学生去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经验,并通过丰富地想象和表现能力来完成一件作品。

这样的尝试经验证明,示范要有所保留,保留得恰到好处才能使学生得到最好地启发,此为授之于渔而非鱼也。

4.示范教学要有灵活性,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

美术课是技术性很强的课程之一,教师的教学示范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的重难点。因此,教学示范必须灵活运用,以点带面,从而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地提升。

例如:在执教苏教版二年级《会变的花、树、叶》一课时,我首先示范出花的各种基本外形,随后出示准备的花的图案作品,让学生相互比较,找找后者进行了怎样地变形。(教师示范变形过程,强调运用了哪些点、线、面,这些点线面又具有什么样的美感)。随即让学生举一反三,想想还可以把花进行怎样地变形装饰。随后我再与学生一起总结变形的方法,并让学生尝试设计。在这样的示范活动中,学生体验和感受到了设计的方法,由此,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树和叶的装饰学生就能够自主地尝试创作了。

“教有法而无定法”。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学示范的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良好的教学示范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逐步掌握创作和设计的方法。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除了让学生积极地动手实践,老师地示范也是美术课堂中最重要的活动环节之一,同时也是让学生直接感受美术神奇魅力的最佳途径。本文中提出的关于有效示范方法的若干意见,既来源于实践,也需要回馈到实践中再次检验,从而使其更加有效。因此,我们应该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示范的方法,并不断在实践中学习与完善,真正的发挥出美术课堂的美育功能。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

[2]尹少淳.《中小学美术教学论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年

美术课堂教学示范的有效性研究 篇4

【镜头1】《各式各样的车》教学片段。

师:在元旦长假, 老师去旅游了, 可一路上交通特别堵, 旅游的心情糟透了, 于是我回家设计了一辆多功能车, 梦想着哪天能坐上自己的车出去游玩, 再也不受堵塞的交通限制。你们想看看这辆车吗?

生:想。

(老师出示范画, 简单介绍功能和外形)

师:这是一辆房车, 外形就像一个苹果, 车内备有厨房、卧室、客厅。当路面堵塞时, 还会有翅膀展开……有了这辆车, 我再也不会为出门旅游而烦恼了!同学们, 你们也想来设计一辆奇特的车吗?下面就请大家也来画一画。

【镜头2】《立体纸工》教学片段。

(师示范将纸卷成一个长长的圆柱, 在顶端剪出细细的线, 再用小小的纸卷做它的眼睛、鼻子和嘴, 看看像不像一个人呢?接着学生制作。在作业展示时, 学生的作品大多是用纸卷做成的人形)

在美术课上, 类似的案例比比皆是。学生在看了老师的示范 (范画或范作) 后, 大部分同学的思维就产生了定势, 认为老师画的或做的就是最好的, 按照老师教的模式去完成作业既不会错, 又省去了很多脑筋去冥思苦想。于是, 一幅幅老师作品的“模仿秀”就应运而生了。

美术作为一门培养创新精神的学科, 在教师的引导和范画上一定要采用符合教育规律的做法, 简单的示范方法只会禁锢学生广阔的想象天地, 使大部分学生跳不出教师范画的框框, 久而久之, 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激发而渐渐地消失了。那么,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 我们的美术课堂示范是否还需存在呢?答案一定是要的。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教师能把握好这“示范”的度, 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示范”教学就一定能为我们所用。

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 如何合理地利用教师的示范, 是当前摆在我们一线教师面前最迫切的问题。对于美术课上的示范的运用, 我也在自己的教学中摸索了一些方法, 归纳出以下几点, 以便抛砖引玉。

一、片段性示范

不是所有的过程都要示范;片段性示范就是指教师不是完整地进行一幅画的示范, 而是选择要让学生重点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局部或某阶段的演示。如在校本课程《学习梵高画自画像》一课的教学中, 为了突破重难点, 在示范画表情时, 可以将眼部的变化加以示范, 画出在各种不同表情下千姿百态的眼睛, 让学生了解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通过不同的眼睛形态就能表现出人物不同的表情或情绪。教师可以准备多个眼睛的造型在一张脸上, 一次次地放上去, 而眼睛变化后, 表情就自然产生了变化。

二、常规性示范

常规性示范指的是教师培养学生美术技能时用的常规方法。如在进行三年级中国画《彩墨游戏》一课的教学时, 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水墨颜料, 对于用笔、用墨、水分的把握很陌生, 这时教师是一定要示范的。教师以毛笔蘸水墨演示如何调水墨, 在宣纸上表现浓淡干湿的效果, 表现中锋、侧锋、逆锋等用笔方法, 这样具体的示范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水墨画的常规要求, 从而掌握这些中国画的常规作画方法。

三、对比性示范

在课堂中, 教师演示错误的画法, 让学生发现问题并去解决问题, 同时在自己作画时可以回避此类错误的发生。有时这样的范画作用很大, 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低年级学生往往把握不了构图的要领, 绘画的物体常常不够大, 不够饱满。因此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 我常常用对比范画的方法引导学生构图的要领。如在教学《我心中的太阳》一课时, 我出示三幅不同的范画, 问学生最喜欢哪幅。通过比较, 学生就会发现主体物画大些, 就会使整张画面鲜艳而饱满, 效果也就更好了。

四、借用多媒体进行示范

在课堂教学的“示范”过程中, 有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如国画里的白描技法演示、书法和篆刻中的技法演示, 因为这些技法展示范围很小, 动作幅度也很弱, 几十个学生全围在一起不容易看清楚老师示范的细节, 大多一头雾水。多媒体技术就是很好的帮手。在课前可以把要示范的整个过程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 课堂上, 学生边观看边听讲解, 节省了示范的时间, 从而能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学生个体指导上。

五、教师示范和学生示范相结合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 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示范时, 可以邀请学生共同完成范画。如在《表情丰富的脸》一课中, 老师准备一张没有五官的脸, 各种各样的眼睛由老师完成, 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眼睛, 相应画出与之相配的眉毛和嘴巴, 选出最恰当的放在范画中的人脸上。这样以教师示范和学生示范相结合的方法, 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六、示范后提出必要的要求

示范性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篇5

【关键词】示范性高中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4-0276-01

示范性高中在教学中坚持着全面贯彻教育教学方针,模范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办学思想端正,加强德育,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教师素质与办学条件好,办学有特色,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社会和高等院校对学生的评价好,学校的管理水平高。示范性高中优势突出,但是在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仍面临着难题,比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等。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那么,在示范性高中,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策略呢?

一、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合理设计教学方案

设计教学方案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教学方案的设计围绕的是教学目标,以教学过程的设计为主要内容。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不能是依靠课本知识,围绕课本知识的结构和框架来设计教学过程。相反,合理的教学方案设计应该是进行全方位的准备,针对具体的教学方案设计,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充分考虑学情,围绕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方案的操作性。

例如,在讲述《细胞的增值》时,教材中有一个难点。即“细胞的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课本内容中对于这一难点并没有给出解释,但是教师在讲述过程中,要将知识解释给学生,消除学生的疑虑。设计教学方案时,我发现课后练习1的几幅图片就是最有说服力的事例,于是,教学过程中,我将练习拿到课堂中来应用,利用课后练习的素材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材知识。

总之,教学方案的设计不是循规蹈矩的按课本内容来安排,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敢于大胆的重组教材内容,让教材辅助我们的教学,而不是牵着我们的鼻子走。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方案的设计必须包括教具的准备、教法的设计和学法的指导以及课堂的评价体系等内容,只有教师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才能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导入课题,让学生快速进入活动状态

课堂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阵地,新课标倡导的探究式教学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已经落实。生物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主的学科,在教学中,更适合进行探究学习,在课堂现有的45分钟内,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的问题设计尤为重要,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要符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让学生快速进入活动状态。例如,在讲述《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课,以陈佩斯父子的漫画像导入,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就是遗传现象,生命之所以连绵不断延续,是因为有遗产物质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了子代,那么遗传取值究竟是什么物质呢?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的?由此引出遗传物质的发现。

三、实现课堂的有效提问

有效提问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既让学生吃的好,又让学生吃的饱。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避免为了提问而提问,杜绝简单的不必要的提问和过于困难的提问,避免判断是的提问和没有思考价值的提问。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设置问题的梯度性和逻辑性,明确问题的指向性,提高问题的综合性,借助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真正实现高效率的课堂教学。

例如,《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的问题设置(1)、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而没有矮茎呢?(得出显隐性性状的概念)(2)、为什么子二代中矮茎性状又出现了呢?(得出性状分离概念),补充问题:为什么子一代没有不高不矮的?隐性基因如何才能与显性基因分离开,独立存在?这样的梯度问题设计,指引着学生的思考方向,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高效率的进行着探究学习。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生动效果

生物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由于条件的限制,许多实验我们用无法让学生真是的操作,有些实验我们用肉眼是无法观测的。但是技术的进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生物课的教学提供了很多资源。多媒体可以将抽象变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的世界加以宏观的模拟,增强了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感性认识,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运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

例如,“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既是生物教学的重点也是生物教学的难点,传统教学中,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多数是以挂图展示辅助教学,传统教学并不能展示减分裂的过程,学生很难理解。但是多媒体的应用,教师可以在课件中将减数分裂过程以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动态演示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快速掌握知识,从而很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贯穿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培养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指导自己的实践,学以致用。

五、创新记忆,提高学生课堂识记效率

高中阶段的生物学理论性很强。学生对生物的学习,要识记大量的理论知识。兴趣是做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识记效率,前提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喜欢生物,爱上生物,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减轻学生的学习負担。教学中,我青睐于让学生在轻松诙谐的氛围中识记生物知识。例如,在讲述遗传病时,让学生记忆:仙单不够吃软饼。仙即显性致基因遗传,单即单基因,不够即佝偻病,软即软骨发育不全,饼即并指。

言而总之,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转变教学方式,引领学生创新学习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创造最大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落实素质教育观,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久成,探究式学习的教学策略,《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1

[2]赵万泉,课堂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生物学教学》2004.12

美术教学中的有效示范 篇6

关键词:美术教学,示范教学,困惑,有效性

2009年11月, 慈溪市教研室在慈吉小学举行了中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研讨的活动, 笔者发现很多老师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可很少提及讲授式, 好像一提起讲授式就成了“传统教学”, 于是讲授式中的示范教学也渐渐渐地退出这个舞台。曾听到这样一个趣事, 一个美术教师在她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的班级上公开课, 为学生作示范, 学生都很惊叹:真没有想到, 老师竟然还会画画!我并不是用这个故事去怀疑这个老师的绘画水平, 确实, 我们已经把示范教学淡忘了。

《美术新课程标准》在性质与价值中提出:陶冶学生的情操, 提高审美能力, 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课标》基本理念中要求: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标》目标中谈到, 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 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 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在课标的各个学习领域内容中也对上述内容进行了全面阐释, 所有这些内容与教师示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注教学示范,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教学示范的两个极端

在课改实验不断深入的今天, 笔者对课堂教学中的“示范”问题作了大量的观察比较, 发现过去的美术教学比较突出教师的示范作用, 它的特点就是强调学科本位, 过于注重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这种示范往往把画一幅画当作美术学习的全部, 用“像”与“不像”作为美术学习的唯一标准, 学生按部就班地接受教师的美术教导, 自我的体验比较少, 忽视了双基教学和其他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实施以后, 大家都认识到教师把得太牢的示范教学, 约束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 认为示范教学需要改进, 于是课堂上多讲解, 多对话, 多议论, 少示范, 美术课由“做美术”变成了“说美术”, 多媒体课件成了取替教师的示范教学的“万能药”, 在人文性的旗帜下丢掉了美术课堂教学的直观性, 美术课被严重异化。但是, 大家一时也不知道如何改进, 正是这种急切改进心理又无法找到有效方法的矛盾心理, 使美术课堂较大面积地出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 如有些教师认为教师的示范, 是一种阻碍学生发散思维的不良教学手段。因此, “示范”一出现, 便成了落后教师的一个标签, 从而迅速地被大多数教师所抛弃。

如今, 对于很多的美术老师而言, 都有“我不做示范已经好多年了”的感叹。我们在摒弃一种教学方式的同时又陷入了另一个困境, 在偏重人文性的同时, 我们忽视了美术学科的特色及其工具性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的示范困惑

在课改期间, 我发现这种摒弃“示范”教学、少用“示范”的美术教学行为, 并没有改善美术教学的现状, 更没有起到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效果, 反而一度出现学生美术技能不熟练、不自信、线条机械不流畅等滑坡的效应。

例如,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 每一次在黑板上做完示范, 都能听到学生说:“老师还能这样画画呀, 你太有才了!”每次听到学生的赞许, 我总很陶醉, 感觉特有成就感。尽管我一再强调不要和老师的范画一样, 要有创新, 要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要创作出有个性的东西来, 但是大部分同学的作业还是和老师的一模一样。让他们自己画吧, 不是画不出就是画得目不忍睹, 让我非常头痛。又如, “老师, 我不会画!”“老师, 你先帮我画几笔。”“老师, 你快点过来”……在一些注重技法训练的课堂, 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求救声, 那一幅幅愁眉苦脸的表情让我无从下手。

美术课到底要不要示范?“示范”教学策略何在——在什么时间示范?老师应该如何示范?示范到什么程度, 才能充分发挥示范的有效性?怎样才能不回到过去刻意示范的老路上, 又能解决当前示范缺失的现实问题, 从而使我们的美术教育达成培养学生审美创新精神与发展相应技能技巧的有机统一, 一连串问题, 不断地困扰着我的课堂教学。

三、示范教学须讲究策略

美术课堂示范, 一般可分为有准备示范和即兴示范两种。有准备的示范通常指教师根据课前做好的教具、范画、课件等, 进行有序的讲述和展示。即兴示范是指教学过程中, 教师发现学生在绘画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共同性问题, 马上予以示范, 使学生存在的共同性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在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常用的“示范”教学有以下几种:

(1) 步骤示范。这是一种启发指导学生最具体的作画方法, 步骤图在教学中占的比例较重, 在现行的课本中, “步骤图”限于篇幅安排, 印得很少, 有的教材甚至没有, 唯一有深刻印象的就是湘湖版教材《我的居室》中的透视绘画。如果教师在课前能准备好“预制品”, 把作画的方法步骤范画放大绘制好, 到讲课时依次张挂, 边挂边讲, 既直观又简练, 结果肯定是事半功倍的。

(2) 启发示范。它能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路, 从而使学生能有效地进行独立思维和创作。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导”的重要性, 应结合自己的作品, 设计创作范画, 将创作的体验、构思的方法、制作的过程及技法详细讲授给学生。引导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扩散成新的思维, 让学生逐步学会创作和设计的方法。

(3) 对比示范。它主要表现在绘画方法上的正确与错误对比, 学生作业中的正确与错误对比等。如上《绚丽的阳光》让学生了解印象派时, 教师可在在课前选好印象派前期和其它不同时期的印象画派的范作, 进行对比教学, 能使学生对不同时期印象派画家的特点一目了然。这样做, 能少走弯路。

实施示范教学, 是完成美术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综观许多长期从事美术教育的优秀教师, 他们的课堂教学精彩之道, 无一不是在教学中以“示范”为主线。

美术课不是“人人都能上的”。特别需要注意和强调的是:虽然《美术课程标准》强调“美术文化”层面, 但并不意味可以排除或遗弃技能技巧。我们应把示范当作误导学生的担心搁置一边, 让我们弯下身子到学生中间去, 合理有效地运用示范教学方法, 尽显美术课堂魅力。

参考文献

[1]季琴芬.合理有效的示范尽显美术课的魅力.少儿美术, 2008, (4) .

[2]中国美术教育.

[3]《美术课上要不要示范》大讨论.中国校外教育, 2008, (7) .

[4]美术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5]叶红娜.小学美术教学示范方法研究阶段性小结.

[6]倪岩.进行“课堂示范方式变革”的必要性.

体育教学中讲解与示范的有效应用 篇7

一讲解与示范的概念和关系

讲解是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任务、动作名称、作用、要领、做法及要求等, 用以指导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能进行练习的方法。示范是教师以具体的动作范例, 使学生了解要学的动作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讲解和示范在体育教学中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讲解没有示范, 学生只能得到一个抽象的概念, 而只有示范没有讲解, 学生只能得到感性的认识, 只有两者有机结合, 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讲解的要求

1. 讲解内容要正确, 由易到难, 抓重点、抓时机

在体育教学中, 讲解时要注意内容的科学性, 根据教学的进度和学生掌握的技术情况, 确定讲解内容, 并注意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比如把一些较为复杂的技术理论简单化、重点化, 这样, 学生容易听得懂, 记得牢。如教单杠“骑撑后倒挂膝后摆上再成骑撑”动作时, 应先讲动作的技术原理, 再讲解整套动作的做法。每个项目、技术动作都有其技术要领, 要抓住其重点讲解。如铅球、标枪的最后用力, 跳远、跳高中的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环节等都必须讲深讲透。同时还要抓准时机, 即是学生通过教师示范, 对动作有了一定的印象, 学生在练习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分析, 抓住时机进行讲解。如排球扣球最后用力挥臂击球动作, 发现学生对动作要领有模糊现象时, 就可把它归纳为“鞭打”动作, 这样, 学生就能更形象地体会并掌握动作要领。

2. 讲解语言要通俗易懂、简明扼要

有些技术原理较为复杂, 教学中提倡“精讲多练”, 为此, 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吃透教材, 才能把要讲解的内容用精炼确切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如排球垫球的动作要领, 可用“一插、二夹、三抬臂”来概括。另外, 也可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把听、看、想、练有机结合起来, 让他们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示范的要求

1. 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 动作正确并与讲解相结合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 为全面掌握技术动作打下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明确示范什么, 怎样示范, 并与讲解相结合, 要求学生看什么, 怎样看, 让学生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提高教学质量。如篮球的“行进间投篮”动作, 可要求学生从侧面观察, 是跨步同时接球还是跨完步后再接球, 身体是在接近最高点时投篮还是在上升过程中投篮。

2. 分解与完整相结合, 快与慢相结合

在传授新的动作时, 为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动作概念, 应先做完整示范, 再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进行分解示范。如教“挺身式”跳远时, 先完整示范一次, 然后再把助跑——起跳——腾空——落地这几个技术环节进行分解示范。同时, 要注意结合教学要求及学生掌握情况做慢速或常速的重点示范。

四运动技能初步形成阶段的讲解与示范

运动技能初步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学生能运用运动知识做出相应的技术动作, 这是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此时学生容易出现动作极不稳定、吃力、紧张不协调、动作僵硬等现象, 还会有多余动作。这时, 教师要以准确的语言再次说明技术要领, 并注意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 抓关键、抓重点, 并尽量联系以往所学的技术要领, 启发学生认识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此同时, 要做好示范动作, 进一步加深动作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但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身体状况、技术掌握程度等决定动作的难易程度, 结构简单的可做完整动作示范, 反之, 复杂、难度大的动作可先分解后完整示范。

五技能巩固阶段的讲解与示范

在此阶段, 运动技能的动作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个别动作能顺利完成, 关键动作的联系得以巩固, 多余动作减少, 协调性有所改进, 但整个动作系统的联系和协调性尚未完成。教师在讲解与示范时, 必须突出重点, 强化正确的动作。随着正确动作练习次数的增多, 学生脑子里正确的动作概念逐步加强, 错误动作得到逐步纠正。在此阶段, 也可能用学生做示范, 让学生在接近教师的水平上, 对动作有进一步的认识, 提高练习质量, 这也是教师示范的意向, 同样能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

六技能达到熟练阶段的讲解与示范

在此阶段, 运动技术动作的结构已经巩固并且达到自动化阶段, 整个动作更为准确、熟练、协调、轻巧省力。教师应着重在理论方面指导学生, 加深其对动作内在规律的认识, 使其已形成的动作自动化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同时要注意学生的细节动作, 并做示范动作、讲解, 强调动作的质量。对能够独立完成高水平动作的学生要提出新的要求, 如单杠“骑撑”动作, 要求注意身体姿态美, 脚尖绷直, 膝关节伸直, 上体正直等。

美术教学中的有效示范 篇8

一、简笔画易于知识的呈现

简笔画是一种基本的绘画形式, 也是许多教师都具备的一种基本教学技能。在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中简笔画能够很好地辅助课堂教学, 不仅在于简笔画更易于被学生理解与接受, 透过简笔画也能够很大程度让知识的呈现更为简单直观。小学美术课本中有许多欣赏类的教学题材, 这些教学文本中往往包含着对于某种类别或者某种流派的艺术作品的赏析, 并且需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对于这种艺术形式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对于有些和生活有一定联系的作品学生欣赏起来可能还不会太难, 但是对于有些作品, 尤其是涉及一些传统的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 学生在理解上可能难度会比较大。想要促进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吸收, 教师首先需要借助有效的教学形式简化这部分知识, 简笔画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映日荷花别样红》是很富文化底蕴的一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中教学重点在于要让学生了解荷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 欣赏与荷花有关的艺术作品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 进而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借物抒情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 要让学生能够用水墨画、纸雕等表现形式创作有意境的荷花作品, 感受艺术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会通过大量图片和优秀作品的欣赏, 给学生介绍荷花的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 又从认识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角度出发,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笔墨表现的特点, 体会笔墨的韵味, 并能感受中国画托物言志的艺术特点。在具体教学进程中我发现, 学生对于我所讲授的这些知识理解上似乎很难, 关于这些文化内涵学生很难有很深刻的体会, 那些画作往往也较为复杂, 学生赏析起来难度较大。为了改善这个局面, 让知识的呈现更为直观, 我会借助简笔画在黑板上给学生画出荷花的基本形态以及造型特点, 并且会结合简笔画给学生一点点渗透荷花这种传统的意象后所蕴含的一些情怀以及文化内涵。我发现, 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接受起来会容易得多, 在简笔画的帮助下学生对于这些文化内涵以及人文精神也慢慢有所体验。简笔画在简化知识的呈上确实能够起到很有效的帮助。

二、简笔画能够构建学生的想象力

简笔画的另一个优越性在于它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构建。想象力的具备是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要点, 想象能力也是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作品创作的基础与源泉。简笔画能够很好地为学生营造想象力的土壤, 这很大程度在于简笔画十分抽象、十分灵活, 能够给学生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教师应当在课堂上更多的借助简笔画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以及创造能力都很有帮助。

《弯弯的小路》是很有意思的一节教学内容。这节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要让学生了解物体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并且让大家在学完本节知识后能够运用透视的方法画一条符合透视规律的小路。此外, 在理解透视规律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学会欣赏并评价美术作品, 通过画路来提高描绘写生的技能, 逐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学中的重点在于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 让学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并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同时, 要让学生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 使描绘的物象更真实。在给学生呈现了各式不一样的“弯弯的小路”后, 学生不仅对于透视规律有了很直观的感受, 各式各样的小路也在他们的脑海中逐渐冒出。为了培养与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 我会让大家通过简笔画的形式将他们头脑中的小路表达出来, 这不仅是对于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检验, 也能够为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供土壤, 让他们的创作水平得到发展与提升。

三、简笔画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简笔画的在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上也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例如, 在学习《奇妙的点彩画》时, 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通过初步接触点彩画, 知道点彩的绘画特点及简单技巧, 并用点彩法创作一幅画。同时, 通过思考、比较、欣赏与讨论, 要使学生感知点彩画的画面效果, 了解点彩画的原理。此外, 通过学习活动, 要引导学生富有创意地学习运用各种绘画手段, 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激发其对美好事物的表现以及创造的欲望。点彩是新印象主义以色彩分割原理为依据所采用的一种绘画表现形式, 又被称为“点彩法”。其主要是利用不同的纯色点和块并列在一起形成的画面。课本中展示了法国新印象主义画家保罗·西涅克的作品《纳蒂布港》和修拉的《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点彩画的主要特征, 提高研究点彩画的兴趣。学生对于这种由大片的鲜亮的色块所构成的艺术作品都非常喜欢,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 我会借助简笔画的形式让这些作品得以重现。简笔画往往是没有颜色的, 只是借助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物体的大致形态。当大家看到我将那些浓重的色块以完全不一样的形式呈现出来时, 学生不仅觉得非常惊奇, 也觉得非常震撼。大家在课堂上都非常投入, 对于美术乃至艺术的体味与思考也在一点点加深。

四、结语

美术教学中的有效示范 篇9

一、规范、专业的讲解不一定好——适合才好

一般情况下, 在讲解时要求语言规范、专业, 内容科学、准确、完整, 讲解清楚, 但有时专业、规范的讲解却不一定适合于所教的学生。

案例一:教师1执教小学3年级原地侧向投掷垒球课, 其这样讲解动作要领:“面对投掷方向, 两脚左右开立, 在向后振摆投掷臂、撤右腿的同时, 肩带略向右转动, 右腿弯曲程度加大, 向后摆的幅度加大, 形成超越器械, 当右腿压紧时就开始积极蹬伸, 使髋部先转向投掷方向, 右肘向上翻转, 随着身体顺势向前, 最后以右臂向前上方快速挥动将垒球掷出。”

分析:从案例中的讲解来看, 教师1对动作要领的讲解较为准确、专业, 能这么完整地把动作要领一一讲解完,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限于小学3年级学生的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差、知识储备不足, 针对教师1的专业讲解, 如投掷臂、超越器械等, 学生是很难弄懂的, 导致了讲解的低效性。

再者, 案例中教师1的讲解有些过细、过多, 在长达123字的讲解中, 包括了“预备姿势、撤步、摆臂、屈膝、蹬地、转髋、翻肘、挥臂”等七八个动作, 对于小学3年级的学生来说, 很难集中注意力, 不容易抓住讲解的重点。因此, 这样的讲解是不适合的。

建议:

1. 讲解时要尽量使用学生易于理解的语言

在讲解上述案例中的“原地侧向投掷垒球”动作技术要领时, 面对小学3年级的学生, 对于超越器械等专业性很强的术语, 教师可以暂时不提, 或者进行变化, 如采用“手高于肘于头后, 肘高于肩”这样的叙述, 小学3年级的学生就能够听得懂并且容易掌握。

2. 注意精讲

教师可以将案例中原地侧向投掷垒球的动作要领归纳成几个关键词, 如, “预备、引臂、蹬转、快投”等, 这样便于学生听得清、记得住并较好地把握动作技术重点。

3. 讲解时可以辅助于示范动作

在讲解时, 教师可以边做动作边有针对性地提示动作要点, 这样会让学生直观、快速地建立动作表象。

二、示范、讲解要把握时机——恰当才好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也导致部分教师的课堂出现了每课必究的现象, 他们总是把示范、讲解通过精心设计安排在学生初步体验之后, 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潮流, 也是一种必然, 但实际上, 不同的安排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案例二:教师2对初二学生教授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时的教学安排:学生原地体前左右手交换运球——学生分组运球过障碍换手运球——引导学生讨论变向运球动作要领——引导学生归纳——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案例三:同样一个教学内容, 教师3采取了这样的教学思路:教师示范、讲解、示范——学生原地体前左右手交换运球——学生分组运球过障碍换手运球——教师纠正、指导……

分析:教师2的示范、讲解在学生初步体验动作后, 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听教师引导大家归纳出的动作要领, 有针对性, 示范、讲解正是在学生“愤”时, 因“愤”而启, 效果较好;而教师3的讲解、示范在开始阶段出现, 这样的好处是能让学生快速建立动作表象, 能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按照正确的动作去做练习, 快速掌握动作。

一般地讲, 学生练习之前可以做完整的示范、讲解;练习一定时间之后, 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 可做纠正性、强调性示范、讲解;学生练习之后, 可以做小结性、提高性示范、讲解。而示范、讲解的时机究竟应该如何把握?笔者认为, 应该在学生学习困难时, 如, 初学时、出现错误动作时、遭遇学习瓶颈时、需要拔高时等。在教学中, 教师切忌模式化地先讲解、示范后练习, 或者先练习后讲解、示范。

建议:

1.要认清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适用的对象, 示范、讲解安排在学生初步体验之后, 要在所教学生具备一定的运动基础知识、有一定发现和归纳问题的能力的前提之下。

2.选择好适用的教学内容, 应该挑选有一定深度、原理性比较强的教材, 如篮球的防守教学、跳远的起跳教学等。

美术教学中的有效示范 篇10

关键词:不完整直观示范; 启发思维; 个性张扬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078-001

一节完整的美术课包含导入、新授、讨论、示范、作业、讲评等诸多内容。在示范这一环节,部分教师直观示范时步骤完整,虽能很好地体现基本功,但时间偏长,影响教学进度。再者,示范既不是给学生的“标准答案”,也不应是“越俎代庖”,完整的直观示范有时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觉得高不可攀而产生畏难心理,从而失去想象的动力和空间,失去艺术创造力,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不完整的示范,像是一个支点,有时反而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出示半成品,启发学生联想

现在教师的示范不能再像以前传统的教学那样,教师在示范时一声不吭,只顾自己从头示范到尾,而是要在示范的过程中,逐步加以引导和启发,指出学生实际操作中会出现的重点及难点。学生天生喜欢模仿,这是无可避免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示范就是为了让学生观察和模仿,直观地掌握基本的技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和启发,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通过教师的引导,打破传统教师示范对学生创造力的禁锢。在教师示范中,教师要经常性地发问,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激励学生思考。有的环节可以请学生想象下去,并与教师合作完成,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鼓励了他们大胆想象,还可以锻炼技法,提高教学效率。

在执教苏少版第五册第20课《你喜欢哪个手提袋》一课时,在欣赏和探究大量的作品之后,笔者设计了一个示范环节。首先,教师拿出欣赏作品中的一件制作成猫造型的黄色手提袋,让学生根据这只手提袋进行联想,还能制做成哪些造型?学生经过思考,说出许多同属于动物类的答案。接着,我将手提袋放在一边,同时换上来一个未经装饰的色彩和大小都相同的手提袋,并变换方向,将手提袋竖起来,让学生继续联想。当得到学生的各种答案之后,我继续换上来一只形状相同的蓝色手提袋,学生根据先前的经验,思维一下子打开了。这时,我才开始准备示范,并邀请学生上来和我一起合作完成。在这个示范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提问和引导,教师用几个半成品手提袋,不仅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还使学生直观地掌握了制作技巧,甚至还参与到示范中来,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绘画基本形,启发学生添加

美术是培养审美的一门课程,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每个学生的审美观都不同,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们,更是有着成人们没有的丰富想象力。学生们都有表达自己的渴望和诉求。因此学生其实并不愿意千篇一律地抄袭临摹,他们更愿意通过自己的创造来表达自己的想象力。这时,教师则要适时地“偷个懒”,引导他们在欣赏了解教师示范作品的基础上,带着自己的审美和想象,进行自己的艺术创作。

在执教苏少版第三册第12课《画画虾和蟹》的过程中,对于虾和蟹的造型,教师在黑板上作了直观示范。在示范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虾蟹身体构造的方法,先引导学生说,然后教师再画,让他们主动思考,加深印象。这样,学生在观看示范的过程中,了解到作画的步骤及技法。虾蟹示范结束后,紧接着问学生:这样美不美?你还有什么想添加的?这时,学生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纷纷举手补充:添上色彩,给虾蟹的身体添上图案,画上背景,我想让他们戴上帽子,我还想让他们背着书包一起去上学……每当学生回答完,教师便接着追问:你想涂什么颜色?为什么?你想画什么图案?还有没有其它想法?你想让虾和蟹在什么地方?你还想让他們干什么?通过这一番激烈的讨论,学生再动笔绘画出来的,便不再是黑板上那两只不完整的画面了,而是一幅幅个性十足、异彩纷呈的作品。这样的示范,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绘画技法,更保护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使作业不再如出一辙。

美术教学中的有效示范 篇11

如何使有限的示范教学发挥无限的效用呢?下面我就课堂中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示范教学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提高教学示范的有效性

充分利用教学示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其掌握技能技巧, 提高鉴赏能力与文化涵养,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 借示范激发学生表现欲望

示范可以给学生一种心境, 可以创造一种氛围, 可以引发一份冲动。在教学《简笔画》 (校本教材) 时, 我让学生数数, 同时自己快速在黑板上作画, 学生数到十几时, 黑板上一幅生动可爱的“小猫钓鱼”情境图出现了。在学生瞪着一双双眼睛惊叹不已时, 教师介绍了“简笔画”的特点:简、像、快。整个过程简短明了, 通过示范学生既了解了什么是简笔画, 又对画简笔画充满了兴趣, 都表现出跃跃欲试的冲动。

美术课要培养学生的情感, 陶冶学生的情操, 还有比这示范更直截了当的吗?在示范的状况下, 学生是身临其境的。当美好的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 就会产生一种欲望, 就会去尝试表现与创作, 并使这种情感态度转变为持久的兴趣, 这正是美术课程所要求的。大师的作品固然美, 固然有价值, 但对学生来说那是陌生的, 是遥远的, 而示范时老师是与学生站在同一平台上, 是面对面的交流, 是现实的直接对应, 是真真切切的艺术的对话。

(二) 借示范提高创作能力

启示范画的目的是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路, 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在读完小学和初中后, 对于绘画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法有了比较系统的学习和掌握。一般情况下, 学生的创作水平会随着他们自身知识、技法增长而提高。然而, 却有不少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 其“创作”水平反而不断下降, 有些学生甚至一听到“创作”就不敢下笔, 其根本原因归结于我们课堂教学的失误, 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把握好“导”和“创”的关系所造成的。有的时候“紧抓不放”, 有的时候让学生一“临”到底, 完全束缚了学生的手脚;有时又是“大胆放手”, 让学生一“创”到底, 结果导致学生无论是构思还是技法, 始终是在低水平做重复。

上《美丽的丝巾》一课时, 在示范折染过程中, 教师一边示范一边开展谈话:“还可以怎么折呢?”“接下去你想先蘸什么颜色?”“把整个纸团全浸入调色盘中好吗?”“同一个地方可以蘸两种颜色吗?”“谁能帮老师一起来摊开这浸染过的纸呢?”……在示范中适当引导, 传授了技巧又不拘泥于所示范的技巧, 不但让学生学习到当下的折染技巧, 更多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启迪学生进行实践尝试。

(三) 借示范获得文化涵养

美术是一种文化形态, 美术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技术, 技术也是一种文化形态。而一个优秀的美术教师在示范过程中的表现, 绝不是简单地、机械地表现技能, 而是对多种文化现象的阐释。在他的笔下会流露出对作品的理解与表现, 让学生知道绘画不单纯是技术的表现, 而是多种文化的相互渗透。五年级上册《江南民居》的示范中, 学生不但见识到中国画墨色的浓淡变化, 点线面的穿插等技能技巧, 重要的是通过示范更容易让学生领悟蕴含在中国画中黑瓦白墙的江南民居呈现出的古朴、典雅、幽静的意蕴之美, 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在示范过程中, 由于教师对媒材准备、构思构图、方法技术作了全方位的展示, 一方面使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形成有了全面清晰的认识, 更清楚地认识到艺术作品的价值所在;不但对作品本身, 而且对作品的创作过程, 通过教师的技艺展示有了更深的理解, 认识到价值所在。另一方面, 更清楚地认识到艺术反映生活,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的含义, 真切地看到了从生活到艺术的转变过程。这样, 学生就会形成丰富的审美经验, 对在美术鉴赏中选取的角度就更准确, 评判的标准就更科学, 就会正确地给艺术作品下定义, 并做出分析, 同时提高自身的欣赏能力与人文素养。一个通过耳濡目染的人会有着广泛的视觉经验, 今后不管他们在什么领域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其获得的美术文化涵养都会起着潜在的作用, 反之, 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也会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从而实现美术教学的真正目的。

二、教学示范的灵动性

范画教学集审美性、直观性、趣味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等多项功能于一身, 恰当适时有效的示范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把握时机适时“出招”

有些课本身在造型方法上学生是很难接触到或很少应用的, 如《黑白撕纸贴画》 (用报纸撕贴图形) , 《美丽的丝巾》 (用宣纸染色) 、《卵石造型》等, 这些造型方式学生很少试过, 因此, 教师就要选好出招时机。教师示范前不必做过多的氛围营造, 学生都会瞪着眼睛看的。有的造型方式虽然学生经常使用, 但由于内容不同, 加上好的造型效果有一定的技术要求, 同样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

还有的示范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动手情况, 先让学生自己做做, 当学生画不出或做得不理想时, 再针对性地进行示范。如:《剪拉花》一课, 学习折剪方法, 老师先让学生尝试作业, 在折剪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原本设计的剪成一条拉花的, 结果剪成好几段了;或者是因为折得太厚, 有些花式没剪出等问题。) , 于是老师就抓住这个学生急需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机会, 在学生渴望的眼神下演示剪拉花的几个环节, 介绍剪拉花的要领, 使学生如获至宝, 很好地营造了示范氛围。有了需求, 就等于在学生心里安装了内在的驱动器, 使他们不再被动, 而是在渴望的情境下, 有重点有目的地积极获取表现力所需的技术。也让我们充分认识到示范时机的把握关系到学生学习的被动与主动, 明白了接受学习不等于被动学习的道理。

(二) 简明扼要演绎“出招”

如果说恰当的示范时机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动力, 那么有针对性的示范内容和简明扼要的言语就直接决定了这种动力能最终变成表现力。

一是示范内容要有所侧重。如撕纸拼贴系列课。《来来往往的车辆》 (用彩纸撕贴车辆) 一课侧重的是撕纸的方法, 如何撕出物体的轮廓, 如何用基本形进行撕贴等;而《黑白撕贴画》侧重的是如何处理好黑白灰关系……教师在每节课中, 应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重点精心设计示范内容。二是语言简明扼要, 方法简便易学。教师运用简洁准确又生动的语言, 配上清晰的示范画面, 让学生觉得画、剪、做简直易如反掌, 自己准能做好。三是操作过程干净利索短时高效, 绘制方法示范清晰、精炼, 短短的三五分钟, 示范过程便结束了, 同时给学生留下了充分的动手时间。

教师匠心独具的示范设计精心演绎的“出招”瞬间对学生来说可谓弥足珍贵, 它不仅解决了造型语言学习的重点, 还突破了学生操作难点的关键环节, 同时也在作业质量、作品多样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三) 顺势而导巧妙“出招”

集众之长, 为我所用, 巧妙运用各种示范法。

1. 率先示范

我在上《动漫宝宝》一课时, 边讲边示范设计各种物品的动漫形象, 有同一物品多种动漫造型的, 有不同物品不同造型的, 短短几分钟, 黑板上出现了苹果、梨子、电脑、铅笔袋、南瓜、茶杯等等物品的动漫形象, 学生看了老师挥洒自如的示范叹为观止, 这样的示范怎会不激起学生的共鸣呢?

2. 借花献佛

现代社会信息资源丰富,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如在《蔬果造型》、《巧折巧剪》等课时带成品上课确实不方便, 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图片或进行录像演示, 快捷、方便, 着实可为示范环节添色不少。

3. 能者为师

一种是用学生示范代替教师示范, 如让会剪“喜”字的学生示范剪“喜”字, 在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的同时让学生倍感亲切、自信。另一种是发挥学生千人千面的特点, 使示范效果丰富多彩。如《盘盘转转》一课, 让学生把盘线作品聚在一起互相观摩。《跳舞的点和线》师生比赛共同作画。教师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优秀学生作品也是用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的有效方法。

(四) 导放结合灵活“出招”

阻碍教师大胆发挥示范作用的原因还有一点, 即示范有一个弊端, 容易束缚学生的自由表现。教学中, 并非所有示范都是科学有效的, 那些不注意对学生多样性启发的示范, 很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 因为先入为主固定单一的示范模式是束缚学生多维想象, 限制学生自主表达的可怕禁锢。但示范时注意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注重示范的过程, 效果就不一样了。一位老师在上《百变雄狮》 (纸工课) 时, 示范一开始, 老师让学生看他是怎么折、剪的, 又是怎么变出“狮子”的, 等变出第一只“狮子”后老师说:“老师再剪一刀, 折一折, 又是一只“狮子”, 再剪一刀, 折一折……谁也来剪一刀, 折一折, 看能不能变出‘狮子’?”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早就想跃跃欲试了, 整堂课气氛活跃, 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何止变出百只“雄狮”?

教师的示范, 强调的是过程的展示, 方法的介绍, 而不仅仅是一种方法的传授。这样就做到了不仅不会束缚学生, 还有利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 大胆创作, 同时也便于学生对方法的掌握。

总之, 适时的示范, 恰当的引导, 既有授生以渔的功效, 又为学生创建了必要的渔场, 为教师的示范赋予了新意义, 使课堂充实厚重又富有实效。美术课堂教学中, 不仅要做到该示范时要示范, 更要让示范成为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促进学生实践表现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冯双兰.“教学示范”在儿童的美术教学中还是“鸡肋”吗?少儿美术.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7 (4) .

[3]陈卫和.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上一篇:桁架支护下一篇:有色金属工业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