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的鼓励教学

2024-11-13

美术教学中的鼓励教学(通用12篇)

美术教学中的鼓励教学 篇1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怎样使学生拥有长久的学习兴趣, 一直是美术教师困惑的问题。从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 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运用鼓励教学法。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和审美意识。

鼓励审美个性, 即是鼓励学生对自己欣赏评判艺术作品产生自信, 能够在学习中敢于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而这种自信和勇气只有在鼓励和认可的基础上形成。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孩子需要鼓励就如同植物需要浇水一样, 离开鼓励, 孩子就不能生存”。对同一审美对象, 不同的学生, 不同的心境, 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 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 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 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 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 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课教学中, 我一般只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风格简历情况, 便让学生看画,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和知识积累感受作品的内容, 并引导学生看画的同时有目的的思考一些重点问题:画的主题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 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样, 通过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而达到了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重点鼓励学生的自我体验,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鼓励自我体验, 即是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 对美术材料进行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 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在日常的美术课堂教学中, 我们从来不提倡学生依照范画样本来表现, 不管你用什么形式, 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都要求学生首先要有自己的想法, 要想清楚自己要表现什么;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研究认识, 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 最后再对此去深入发现和理解。本来工具材料就有着不同的性能和特性, 其步骤不但可以这样, 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中国画等绘画课教学过程中, 更要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 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不同工具的性能, 体验不同材料所表现出的特殊艺术效果, 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经过多次的尝试, 从润笔、着色、用水、点墨、行笔的体验中去感受快乐。另外, 我还鼓励学生多写生, 多观察总结, 例如, 我在教《美丽的校园》一课时, 便带领学生亲自到校园去观察, 共同分析校园内各种物体的形态特征, 在真实的事物面前学生对形象的理解掌握也会更生动深刻。在写生的基础上再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尽情地发挥创作, 其效果便比临摹范画丰富、生动得多,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得到了提高。

三、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是增加学生自信的重要途径。

现代教育家布鲁姆说:“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 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由此可见, 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给不同的学生更多的成功感, 而这点尤其适应于艺术教育。因此, 我们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 以提高学生艺术创造的成功感, 进而获得自信心。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个性, 因为美术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 任何问题都可能会有多种答案, 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 可以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 不必用太多条条框框来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 越是个性十足、充满活力的作品倒是越应该给与更多的鼓励。所以, 美术教学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充分的张扬, 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 细腻还是粗犷, 热情还是宁静, 奔放还是含蓄, 它都有其内在的含义, 我们都应该把它看做是学生思维创造的结晶, 是学生心灵的反映。在作业评讲时, 我通常会注意多讲优点, 多肯定学生创造性的一面, 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 这样做, 同学们自然会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 教师在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 才能更好地完成“育人”的职责。同时, 用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 学生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得以激发, 学生的兴趣培养也就顺理成章得以实现。例如, 在教学生学习《一刻的我》时, 要完成一幅主题创作画时, 课前我先布置同学们广泛搜集自己最快乐的生活照片, 在上课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相关图片谈谈他们在活动当时的心理情绪及表现状态, 结果由于每一个同学因为心理个性等原因而造成很大不同, 他们对自己的情绪表达方式有很大不同, 为了把学生的积极性先调动起来, 我让他们尽情表达。而后, 我就鼓励学生把自己刚才所描述的情景尽情地在画纸间驰骋挥洒。在淋漓尽致地描绘的同时, 也充分挖掘出了同学们的各种综合能力, 尤其是想像力。

总之, 在美术教学中, 灵活运用鼓励教学方法, 便会产生让人意象不到的教育效果, 不仅对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更重要的是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从而也保证了教师能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教育使命。

美术教学中的鼓励教学 篇2

一、鼓励审美个性,激发学习热情

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就是鼓励学生不仅能够学会欣赏作品,还要能做出审美判断。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尊重学生的审美个性,正视学生审美能力上的差异,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让他们的审美个性在自由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如在欣赏雕塑《维纳斯》时,简单介绍作者和维纳斯的信息便引导学生欣赏,同时思考维纳斯美在哪里,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同时,鼓励每个学生都说出自己的见解。有的同学说,维纳斯神态平和、高贵端庄,微卷的头发、平静的面容、浑圆的双肩以及柔韧的腰肢,无不体现成熟的女性美。有的同学说,她的脸上露出的是一丝淡得几乎让人感觉不到的微笑表现出她内在的神韵,还有落落大方的姿势和宁静而脱俗的神态,没有丝毫的造作。有的同学说,维纳斯之所以美,是因为她身材匀称,裸体和含蓄,以及富有动感的S型姿势。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同时,也可以激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

二、运用激励评价,激发参与意识

充分发挥评价在教学中的正确导向和激励作用,诱导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和发展自己,切实有效地激发学生潜能,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智能和身心得到全面积极主动的发展。如《蔬果写生》,学生们面对多样蔬果进行色彩写生,在构图之后都有点不敢落笔,生怕一笔颜色画错无法修改。

为了减少学生们的心理负担,我改变了要交作业的想法,说:“今天的作业不交,同学们尽情画!”顿时,凝固的气氛瓦解了,学生们喜形于色,大胆地画起来。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我巡视指导,适时肯定他们的某一笔某一色。肯定的语言不能盲目,同时要指出不足,如“颜色画得不错,如果这种颜色稍透明一点就更好了!想想有什么办法让颜色透明一点呢?”“形画得很准,但是这些蔬果好像不新鲜,是不是颜色太火了一点呢?”这些鼓励性的评价很受学生们的喜欢,当我指导某生时,旁边同学也侧耳倾听。为了能得到我的评价,学生们抢着邀请我过去看看他们的画,我的评价激起了学生的积极性。任何作品都有它的优势,教师要及时找到优势给予充分肯定。

当我说:“画完的同学可将作品贴到黑板上”时,学生们更是争先恐后地抓紧时间绘制,争取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从刚才不敢画到现在急于画,鼓励评价的效果达到了。画贴在了黑板上,同学们期待着我的讲评。我先请作者进行自我评价自己的画好在哪里,然后请其他同学对其作品进行评价,先肯定好的地方,再指出不足之处。最后我总结性点评并给予建议怎样才能把不足之处画好。这样,很多学生的作品得到了展示和评价,未画好的同学因没得到点评而羡慕不已。

激励评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自主性进一步得到体现,学习潜能进一步被激发,教学效果进一步得到了提高。在以后的.美术学习中,学生们的劲头更足,争取成功的愿望更强烈。

三、适时鼓励,体验成功快乐

儿童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面对同一个学习任务,有的学生很快就能完成,而且完成得较好;有的却不知道从哪入手,即使作了辅导,也没有办法在课堂内完成。如何让他们都能感受到成功呢?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评价标准应该多元化,在评价中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课堂上,教师要运用“低起点、小台阶、多活动、快反应”的方法,通过增加学生动手、动口的目的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如《蔬果写生》,我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制订几个评价标准,把全班学生分成A、B、C三个等级,在不同等级内提出不同要求。C级要求造型准确,构图合理;B级要求在合理构图的基础上用色正确,有水彩画的感觉;A级要求整体效果好。在每个级别里如符合要求就给高分。在课外开展多种适合“学习困难生”的活动,为他们发展兴趣爱好、取得成功提供机会。

在争取成功的过程中失败是不可避免的,这要求教师适时、及时地实施鼓励,帮助学生看到成功之处,找到失败的原因。对学生在原来基础上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鼓励。使学生在学习上逐步上台阶,不断地由小成功积为大成功,增强信心,激发内存的学习主动性。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鼓励教学方法 篇3

关键词:美术教学;学生兴趣;鼓励教学法

中国分类号:G623.75

许多老师经常问我:“那些学生怎么那么喜欢上你的美术课呢?”“你一不骂,二不罚学生,而学生上课的纪律是那么的好,学习兴趣是那么的浓,是不是有什么绝招?”其实那里谈得上有什么绝招,要是说有什么方法的话,只不过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实施鼓励教学方法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

鼓励审美个性,即是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纳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鼓励自我体验,激发参与意识

鼓励自我体验,即是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特别在美术工艺课里,我从来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原来,工具材料有这样的性能特性;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体现水彩画、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时,更要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工具的性能,从润笔、着色、用水、点墨、行笔的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另外,我还鼓励学生多写生,多观察,多总结,每节写生课都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大自然事物的形态特征,在真实的事物面前观察表现比对着范画临画要形象生动得多,学生对形象的掌握也会更快而且准确。在图案创作方面,通过录像、图片、标本、实物等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概括它们的造型特点,结果同学们所创作出来的图案造型比起教师仅出示图案范画让学生欣赏参考制作出来的效果要好得多,图案作业造型要丰富、生动得多。

三、鼓励艺术表现,激发艺术创造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讲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交朋友、交心。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例如引导学生以“我爱家乡风光美”为主题创作一幅风景装饰画,课前我先布置同学们回到自己的村子里走一走,看看那一处景象你认为最能代表家乡的美。上课时我先讲了一点风景装饰画的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想法,结果由于每一个同学的生活环境、心理个性等都不同,他们对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样。有的认为热闹的市场能体现家乡的繁荣景象美;有的说宁静的小街美;有的说幽静的村前小园美;有的认为田野的春天大遍庄稼绿油油是生命的美,秋天硕果累累是丰收的美……。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较充分的体现了家乡多角度、多方位的美。

武术课教学中的鼓励教学法探析 篇4

关键词:武术教学,鼓励教学法,自信心,学习兴趣

1 前言

鼓励,《汉语词典》解释为:鼓动、激励、勉人向上。鼓励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活动或行为,用宽容的心包容学生的不足,用积极的言语来鼓励学生的进步,以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达到师生双边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鼓励使人进步,打击使人落后。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人们都把由衷的夸奖和鼓励看作是人类心灵的甘泉。威利·贾姆士说:“人类天性至深的本质,就是渴求为人所重视”[1]。在武术课教学中,每位教师都或多或少地采用过鼓励教学的方法。韩愈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作为教师,我们要在做到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上深思如何运用好的教学方法去教学,好的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国的教育一直以来与“严格”相联系,并被认为“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教师应时时刻刻去严格要求并督促学生去努力学习。我认为这样的观点有些消极、有些被动,很难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伟人培根曾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学生每完成一个动作都希望得到他人尤其是教师的肯定。因此,作为武术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应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优点、长处以及教师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鼓励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习武的热情,培养学生习武的兴趣,挖掘学生自身潜能,加强师生的沟通和了解,使师生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协调统一,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 鼓励教学法在武术课教学中的作用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明确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2]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在于鼓舞士气,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当学生的进步得到了正确的评价和肯定之后,会产生满足感、自豪感和责任感,促使他们干劲十足,信心百倍地学习。

2.1 鼓励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习武、练武的自信心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一个人只有得到别人的重视和肯定,才会拥有自尊、自信和自强,才可能进行自我反省、自我克服和自我教育。一个人的成长、成功,离不开鼓励,鼓励就是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及证明自己的能力。在武术课教学中,教师的一个温暖的言行,一束期待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唤起学生习武、练武的热情。鼓励还可以帮助后进生找回自信和自尊,教师的一句鼓励、肯定的话语可以让学生兴奋不已,尤其是那些从未得到教师鼓励和肯定的学生,这种兴奋可以持续很长时间,使他们充满信心地去对待学习和生活,鼓励像一双有力的手在无形地推动着他们前进。

2.2 鼓励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练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位教育学家曾说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于教师来说,最有意义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于感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做好它”[3]。这话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在不断鼓励学生,则是最强大的动力。鼓励是推动学生学习进步的动力,也是不断提高学生习武兴趣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武术课教学中,教师的每个细小动作、微妙的神态暗示以及积极的情感性鼓励语言,都会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友善、尊重和重视,从而激发其内在的学练积极性,有效地提高武术课教学效率。

2.3 鼓励学生可以体现教师的个人修养和威信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为你的教学目标、任务去努力学习。我个人认为,一个只会下命令的老师不是好老师。鼓励学生,无疑会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可亲、可敬的形象,让学生觉得您是值得他们尊重和信赖的人,这样也便于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有人说体育教学,身教重于言传,对于武术教学来说更是如此。教师用自己的行动做榜样,这种“鼓励”所折射出来的武术教师的思想情操、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修养,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都朝着一个方向努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感受到习武的快乐。

2.4 鼓励学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班风。

教师鼓励学生,可以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互帮、互助、互励的学习氛围。这无疑是创造学习型班级的基础,同时也体现着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缺乏毅力,暂时表现后进的学生,教师更应在学习上、生活上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当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取得点滴进步或动作完成得优美、准确时,教师应及时用掌声给以鼓励,这种鼓励会促使班级集体友好、融洽氛围的形成。鼓励教学法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素质,还能够在实践中有效地解决武术教学中所面临的一些难题。

3 鼓励教学法在武术课教学中实施的途径与方法

3.1 形象鼓励

形象鼓励即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和表率作用来影响自己的教育对象,言行举止成为学生的楷模,使学生的一切不良行为在这种影响中得到无形的矫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通过衣着、谈吐、举止以及整个精神面貌把自己良好的形象直接传递给学生,就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如在授课前,教师衣着整洁、精神焕发地来到队列前;教师通过自身的形象气质以及启发式的语言,激发学生习武的热情;再如教师对每个学习动作都采取以身作则的积极态度,用以感染和激励学生。心理学家指出,一个人的面部能做出包括喜、怒、哀、乐在内的大约25万种不同表情[4]。微笑是最美好的面部表情,它是打开课堂轻松和谐氛围的一把金钥匙。因此,在武术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运用微笑,这也为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率奠定了基础。

3.2 语言鼓励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的最高境界应是自我教育”。而鼓励正是自我教育的基本前提,一个从未得到鼓励的学生,是很难有自我教育的能力,也难有自信心和进取心。语言鼓励就是用真诚的语言对学生的成功进行充分肯定,及时鼓励,给他们“我能行的”自信心和驱动力,让他们获得被鼓励、被肯定的精神享受。如何给学生以适当的鼓励是武术教学中的一门艺术,而语言鼓励则是这门艺术的一种最直接的表现方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尽可能的称赞学生们的共同优点,并对个别表现好的学生给予着重鼓励。比如一堂课结束在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概括总结时:“同学们今天表现得都很好,学得很认真,练得很卖力。虽然有些同学掌握的还不是很好,老师相信下一次课一定会做好的。某某同学进步很大,某某同学多注意眼神的配合,这样动作更具有神气。某某同学的腾空飞脚跳得不错,起跳的力度再大一点就更好了”等夸奖性语言。再如当我们针对学生的表现,动作完成情况进行鼓励时也可用“好、对、不错”等;针对练习、比赛时学生的表现可用“加油、坚持、再快点”等;当差生练习信心不足时,教师应信任地对他说“你一定能行”;当有调皮的学生想出风头时,可用幽默的语言“你的动作和成龙的动作一样潇洒”。等鼓励性语言。这样一来,学生心理上得到了满足,为个人的进步感到喜悦,进而会更加努力地投入练习。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这些微乎其微的细节上的语言鼓励,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促进着学生的发展,让他们在点滴中成长。

3.3 动作鼓励

与其他课程不同,武术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用肢体来完成技术动作,教师要“言传身教”。学生首先需要通过模仿来掌握技术动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模仿动作不到位、力量运用不适度、不协调等现象。此时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动作。如果教师以期待、亲切的目光注视学生;面含微笑,轻轻点头以示鼓励;微微摇头,暗示学生纠错,使学生感觉到教师在关注、关心他,同时也能很快消除学生紧张的心理状态。反之,如果教师采取鄙夷和无视的目光,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极大地打击,其学习动力也将会丧失。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目光,巧妙地使用眼神,练就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关注了。当学生成功地表演后,教师也应带头给以掌声,或竖起大拇指,这种行为鼓励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绝妙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武术课前、课中或课后轻拍学生肩膀表示亲切和称赞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将鼓励和表扬的信息传达给学生。

3.4 竞争和荣誉鼓励

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容易产生疲劳,降低练习兴趣。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若能根据青少年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正确地运用竞争和荣誉鼓励,往往能调动学生学练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授权鼓励:给学生一定的权利,让他们充分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学生也会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如让学生做示范,担任裁判,当小老师,完成一次教师提名的服务性活动等。这样一来,学生都会格外卖力,感到虽苦犹荣。教师也可用竞赛鼓励:在学校班级之间,组与组、个人与个人之间开展多种多样的技术、技能的武术比赛,以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教师还可以从每位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鼓励性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获得某种精神上的满足,调动学生习武、练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对那些武术运动能力差的学生,教师更要从他们的实际基础出发,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学习热情给予鼓励。特别是对于那些进步大,表现突出的学生,在考核当中应给予加分鼓励。

4 鼓励教学法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武术教学时对学生实施及时、多样、恰当的鼓励,既能激起学生的习武热情,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教师的每一个表情一个神态都能对学生进行鼓励。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也是多角度地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

4.1 鼓励的对象要平等

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鼓励都应一视同仁,即面对好生和后进生要平等对待,要让学生觉得您是公平公正的。这样一来,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重视。如果这一点没有很好地被执行,将会对您以后的武术教学埋下隐患,轻则教师失去学生的信赖,重则教师失去课堂控制。

4.2 鼓励的对象要注重学习过程

武术教学中对学生的鼓励,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学练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合作交流的意识、情感、态度的发展等,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有时候批评也是一种鼓励,譬如在武术技能考试中,有几名同学虽然努力了,但成绩还不是很理想。教师就说:“今天大家表现的都很出色,虽然有几名同学成绩还不是很理想,主要是技术要领掌握的还不够,只要在技术要领上再下功夫,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这样,教师使学生寄希望于今后,而认真上好以后的课程。对学生而言动力胜过打击,只有每个学生觉得自己的进步被关注和期待时,再进一步的动力才会产生。

4.3 鼓励要把握度

鼓励不是一味地表扬或藏拙。过度的表扬和超值的嘉奖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长期下去,会使学生迷失自我。教师要注意善待学生的错误,要善于发现其可取之处给予鼓励,不可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的互动与交流指出其不足,不要为表扬而表扬,以免迁就错误而产生误导。值得注意的是,鼓励并不仅仅给予成功的学生,在教学中不难发现,探究成功者会产生自我激励,而未成功者则易产生沮丧心理。因此,对于未成功者,教师决不能简单地给予批评责备。同时,在教学中鼓励的次数要适当,不宜太多。一般最好在学生疲劳或思维涣散时进行,以求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活跃课堂气氛。

5 结语

总之,武术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百变的,鼓励教学法只是其中的一种,但其发挥的作用是多面的,由鼓励产生的效应也是明显的。在当今社会面临知识不断更新、教育和科技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作为武术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学识修养,积极接受新知识、学习新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并运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增进师生感情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而教师的个人气质、精神面貌、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实践证明,学生的成功源于学生的自信,学生的自信源于教师的鼓励。俗话说:一句鼓励的话,可改变一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甚至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句负面的话,可刺伤一个人的心灵与身体,甚至毁灭一个人的未来。如果每一位武术师能恰当地应用鼓励教学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充分认识到“鼓励””在武术课教学中的巨大作用,并将这一作用发挥到极致,使鼓励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使武术课教学效率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课程与教学论[M].厦门: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2]钟启泉,崔允娜.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汪富亮.激励性教学原则的运用[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8(12).

美术教学中的鼓励教学 篇5

淳化县润镇中学

于治群

鼓励教学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农村中学历史教师,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应用此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多年的实践结果让笔者体会到,这是一种体现“人本精神”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其创新精神,符合“二期课改” 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助于改变当前农村中学历史教学所面临的一些难题,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广泛应用。

鼓励教学法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马斯洛的需求五层次理论(基本生活需求——安全感——归属感——地位与尊重——自我实现)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着能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赞美,渴望自我的人生价值能够得到实现。托尔斯泰也曾就此形象地说过:“激励能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促使他人创造奇迹的催化剂和导火线。”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虽然性格处于敏感的叛逆期,但他们同样也渴望着得到老师对自我的认可与赏识,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因此,从人本关怀的角度讲,在教学中多采取鼓励的方法,是符合人的心理特点的,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运用鼓励教学法,也是增强农村中学历史课吸引力的一种有效方式。不容否认的是,农村中学历史教育目前面临着一种困境。即大部分学生对这门功课不够重视,缺乏起码的学习兴趣。一方面,目前农村学生依然把能否升学视为自己能否跳出农村的一条捷径,他们认为历史是副科、小科,成绩好坏对升学考试没有影响,所以不愿花精力去学习历史课;另一方面,历史学科缺乏具有鲜活性特点的知识体系,且具有较高的识记性学习要求,也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态,从而对历史课敬而远之。但是,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历史教育对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都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要促使学生重视历史课的学习,教条的说教或冰冷的批评,事实已证明难以奏效。相反,通过不断地鼓励,潜移默化地引导其喜欢历史课,却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地好办法。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鼓励:少批评,多肯定,培养其学习的兴趣与激情;多当众表扬,满足其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鼓励其开动脑筋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创新能力。这些鼓励方式的实行,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少批评,多肯定,培养其学习的兴趣与激情。学生都是朝着教师鼓励的方向发展的,而批评则有损学生自信心的树立,进而缺乏学习的兴趣。正如上文所述,历史课程由于其独特的知识体系,历史事件线索多,又稍显枯燥,多数学生普遍感到历史课不好学,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甚至失去学习信心,考试成绩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很少去批评学生做的不好,而是尽可能地肯定他们已取得的成绩,挖掘他们在学习中的“闪光点”,表扬其与以往相比有进步的地方(哪怕是不起眼的一点小进步)。通过抓“闪光点”,暗示他们都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学好历史课,从而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克服畏难情绪,培养出学习的乐趣与激情。一位男生原来历史成绩很差,历史考试从来没有及格过。在我的不断鼓励下,他逐渐对历史课有了兴趣,开始认真学习。二个月后,他的历史考试成绩居然及格了,这个学生高兴地跳了起来:“原来我也可以学好历史课,真是太棒了!”这就是教师鼓励的魅力所在,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消极学习转变为积极学习。这种学习观念的转变,也将对学生整个的学习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多当众表扬,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心理。为了给学生创造一种自我实现的环境,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非常注意利用课堂提问的机会,当众表扬学生。具体的做法是根据学生成绩优异的差别,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回答一些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比如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涉及到的主要历史人物这类比较简单的问题,我会选择学习程度较差一些的学生回答。而这个历史事件为什么会发生,有什么深远的历史影响这类较难的问题,则会让程度较好的学生回答。回答正确的,我毫不吝啬地予以当堂表扬;回答不正确的,也不批评,而是引导其认真分析错误出现的原因,并对其勇于回答问题的表现进行表扬。在提问时,我还注意口气要亲切,表扬要诚恳,发自内心,使学生感到教师是真诚地关心他们的。提问的难度也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以学生通过思考能回答为宜。使他们既不觉得老师是特意挑选容易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又使他们通过回答提问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使他们更进一步地爱上历史课。

因应“二期课改”的要求,鼓励学生开动脑筋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创新能力。笔者以为,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历史教育要根据“二期课改”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辨证分析问题和对待未来的综合能力,实现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达到培养和造就一批迎接2l世纪挑战和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人才的目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还注意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向教师提问、假设和陈述。对于某一历史问题的讨论,鼓励全体学生都参与活动,要求大家都开动脑筋,各抒己见。虽然学生的发言或观点不尽成熟,却也会出现一些闪烁着创造性思维火花的一家之言。比如在学习鸦片战争这课时,我把学生们分成三个大组,让学生分别阅读有关抵抗派、妥协派和英国侵略者的资料,然后每个大组分别派一位代表到讲台上陈述各自派别的主张,看谁讲得最好,最能反映当时的历史状况。各自表演陈述后,我又围绕各派提出的不同观点,引导学生认识为什么鸦片战争爆发,它的历史必然性是什么,为什么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场战争的爆发给我们以什么样的现实启示等。通过学生陈述及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们不仅了解到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当时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而且还学会了正确地看待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与命运。课后学生纷纷反映效果非常好,大家都非常喜欢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此种课堂教学方式,可以把没有生命力的教材知识变的鲜活,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来,培养了其辨证看问题的思维方式,也提升了其主动思考的创新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鼓励教学”在课程中的应用 篇6

在技师学院多年的专业课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学期的期中和期末,都会要求我所任教的班级的学生每人写一份对我和对该课程的教学意见,以及这学期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从中了解了许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和想法,也收到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对我的教学工作的改进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我也看到了一些触目惊心字眼如:“老师的定义,我不懂!”但我知道,如果没把学生教好,不一定是老师的错,但老师错的比例占很大”。先撇开个人感情能否接受,也不说这句话的对错,但最起码可以看出学生对老师的期望,这期望之大已远远超脱出其字面的意思。这不能不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你站在讲台上,如何才能让台下满怀期望的眼睛满意?

目前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下,高校注重学生的学历教育,导致高校毕业生掌握的技能与企业单位用工需求严重错位,出现了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工人,高校毕业生又找不到合适工作的状况。针对于解决人才与企业工种供求脱节问题的技师教育中,如何才能让学生更乐意地去接受枯燥,单调的专业课程理论知识,这也是作为专业教师的我无法回避,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对于解决怎样让学生更愿意学,更愿意接受专业技能知识的问题,就拿软件技师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基础专业课程为例,谈谈我的思考,谈谈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激励教学”方法的应用。

1 激励产生学习动机

人们做的有意义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同样学生学习的活动也是由其学习动机引起的。苦口婆媳的劝说学生学习的效果远不及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在对以往收集的学生的学习自我评价分析文字整理时发现,许多学习较差和差的学生对自己学习不好的原因分析中,大多都归咎于自己基础差,贪玩,上课跟不上节奏,越学越差后,对整个课程学习没有了兴趣。因此让学生的学习动机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首要条件。

对于《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专业课程的学习,没有专业前导课程需要学习,对于刚从中学过来的学生在中,基础基本上可以说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最后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完全取决于其学习努力程度了。作为教师其首要的任务,就是激励或者培养学生对《C语言程序设计》的学习动机。在《C语言程序设计》的第一堂课时,我会让学生去人才网上去统计 需要C语言编程技能的职位数量;同时,还对C语言在行业内的应用情况,以及C语言的用途等等。由于来技师学院接受教育的学生大多都是怀着毕业了能找一个好的工作的目的而来,因此以结果来激励学生可以激发学生产生一个对《C语言程序设计》较高水平的学习动机。

2 激励强化学习动机

“一鼓作气,再儿衰,三而竭”根据“联结学习理论”: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行为将被增强;如果行为得到惩罚的结果将减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每一次都是失败的,达不到学生学习预期的学习结果,这个时候,学生们常常会这么问自己“努力学了,结果还是学不好,干嘛还要花那么长的时间学自己能力之外的知识呢”,这样势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个关键问题。实际教学中,我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强化学生对《C语言程序设计》较高水平的学习动机。

2.1 适当的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中,我将《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的总学习目标按照章节或单元划分出来成许多的小目标,然后以2课时为例划分出大部分学生能完成的课时目标!课堂开始时,首先给学生提出本次课2课时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心里有个数,知道本次课学习目标的要求。这样学生通过学习完成了学习目标,其学习的行为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其学习动机将会进一步得到激发和强化。随着教学的推进中,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积极性情况了解深入后,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的不同的学习目标。

2.2 奖励和惩罚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化,奖励和惩罚是最常见强化方式。我在实际教学中从精神、物质、活动等多个方面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对于自信心较弱的学生、后进的学生,我常会提出一个简单的小问题,让其回答。回答对了,然后不经意的口头表扬一下。“很好”,“有进步了”,“回答得非常好”等等简单的几句话,就可重新树立其自信心,强化其学习动机。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上机实训操作占用了一半课时安排。上机课时,学生玩游戏的现象常有发生,有学习好的同学也有学习差的同学。开始时,每次都对抓到学生进行批评惩罚,然后效果非常不好,常常事与愿违,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在课堂,与其和学生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不如利用学生喜欢玩游戏的心理激励其完成学习目标。于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会在实践课堂上首先跟学生明确奖惩规则。对于学习差的同学,我会告知他完成了上机任务后可以奖励他玩游戏的时间,当然同时还告诉他,如果他违反了规则未完成上机任务去玩游戏将会受到严厉的处罚。而对于学习好的同学,挑战更好难度的任务比玩游戏更有意思,玩游戏大多是因为上机实践任务太简单完成后无事情做。针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会根据每个人另外再安排合适难度的上机任务。这样成绩差与好的同学都得到了满足,其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就进一步加强了。

还有在教学过程中,拿几个课时学生准备一个小小的知识比赛,对胜出者一点小小的物质奖励;对成绩好,但是傲慢的学生提出更好要求,批评他的不足;树立几个学习的榜样等等,教学方面的各个细节都可以利用起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2.3 反馈学习结果

鼓励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篇7

一、语言鼓励

教师用语言评论的方式, 对学生的反应或行为表示自己的判断和态度, 或用语言引导其他学生互相鼓励。教师的鼓励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1.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示肯定、支持与鼓励。这是教师对课堂上学生的正确反应或行为给予鼓励和表扬, 增加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

例如:教师:“商朝建立初期, 商王五次迁都。大家设想一下, 商王五次迁都的原因可能有哪几种?”学生甲:“可能考虑到政治斗争频繁, 迁都可能为了迁到一个有良好政治环境的地方, 保证政治的安定, 有安全感。”学生乙:“商部落是以游牧为主的民族, 经常随草而居, 迁都可能是为了寻找水草丰美的地方, 以发展畜牧业。”学生丙:“把都城迁到新的地方, 为了使新都成为经济文化中心, 以繁荣那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学生丁:“可能是为了躲避自然灾害吧?”教师:“好! 很好! 四位同学的回答都很有道理。商初五次迁都的确是出于摆脱政治动乱和自然灾害的需要。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殷, 使商朝由动荡到稳定, 国力逐渐强盛, 终于迎来政治经济大发展的新时期。”

教师用语言对学生的反应或行为表示其判断和态度时, 除了上例所用的“好, 很好”外, 还可用其他赞美之词表示肯定、表扬、鼓励, 使受表扬的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而且为别的学生指明方向, 有很大激励作用。

2.引导学生间互相 鼓励。这是由原来教师自己进行语言鼓励, 变为引导其他学生对回答问题的同学进行语言鼓励的一种方式。

例如:生甲:“老师, 你讲英国国外市场的扩大是由于英国不断掠夺殖民地, 每增加一块殖民地就等于扩大了一个国外市场, 这好理解。但是, 英国的本土面积并没有扩大, 它怎么也扩大了国内市场呢?”学牛甲发问后, 教师并不急于回答, 有意把问题推向全班, 请大家回答。这时学生沉默、思考, 于是教师指定学生乙回答。

生乙:“我想是由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圈地运动的公开化, 更大规模地进行圈地运动, 到了18世纪中期, 英国自耕农几乎被消灭了, 变成了出卖劳动力挣钱和依赖市场的雇佣工人, 等于扩大了国内市场。”教师欣喜地问:“大家听, 他的回答对吗?”学生异口同声:“对! ”教师:“这个小难题被××同学突破了。大家要像他那样认真听课、积极思考问题! ”

在这一例中, 师生间和同学间的问答, 既有师生间的单向鼓励, 又有同学间的多向鼓励。

3.批评性的鼓励。“批评”与“鼓励”看似矛盾, 但这里所说的“批评性的鼓励”是以鼓励为主把批评与鼓励结合起来, 会使鼓励的范围超出学生正确回答的范围之外。

如有的学生不善于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言, 当他回答教师提问时, 语句不连贯, 显得木讷。这时教师走近他的身边, 低声说:“你很少在全班同学面前回答问题, 所以回答不好, 希望加强这方面锻炼, 争取下次回答好! ”教师这句话, 即属批评性鼓励, 很有针对性, 旨在鼓勋学生回答好,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又如有的学生因种种原因回答不出教师所提的问题, 教师针对原因说:“上一节课你没听懂, 课下也没复习。所以答不出来, 希望认真听课, 及时复习, 争取下次回答好。”这属批评性的鼓励。

总之, 这一类语言鼓励是教师针对因各种原因导致学生作出不全面、不正确的反应进行强化的方法, 既有善意的批评, 更有鼓励的成分, 待学生纠正回答中的失误取得进步时, 再给予肯定, 学生会感到有收获, 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二、肢体语言的鼓励

这一类鼓励是指教师用非语言的表情、身体动作代替语言表达的信息,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表示自己的态度, 同样可以达到鼓励的效果。

如:微笑———对学生的表现表示赞许、同意、支持, 增强师生融洽之感;点火、摇头———即通常说的“点头算, 摇头不算”, 也是表示支持、同意或肯定的意思, 起到相应的鼓励作用;鼓掌———即用掌声替代“好”、“很好”、“正确”等语言, 表示肯定、支持, 给学生以更强烈的鼓励。教师的鼓掌也可启发其他学生为某学生鼓掌;接近———教师走到学生中间, 倾听学生发言, 观看学生的活动, 对这些活动表示关注和兴趣, 激发学生更加认真参与讨论的热情;接触———如拍拍肩膀、握手, 轻轻抚摸头顶等, 特别对年龄小的学生, 会缩短师生间感情的距离, 使学生憾到亲切, 同样起到肯定、鼓励和支持的作用;举手———教师表示对学生正确反应的赞成支持。

师:西安事变后, 东北军许多士兵要求处死蒋介石, 大家对此有何看法?”

生甲:东北三省的沦亡, 是由于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后实行不抵抗政策造成的。蒋介石罪该万死。

生乙:华北事变后,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 蒋介石却仍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 不抗日, 却打共产党。蒋介石死有余辜。学生丙:我看, 蒋介石虽然该死, 但是他毕竟是当时代表中国的国家最高领导人, 国民党还有力量;在国难当头, 国共只有合作, 才有整个中华民族的团结一致抗日, 这是民族的根本利益。只要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还要保证他的生命安全, 这也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教师:好, 讨论到现在有两种意见。一是主张应该杀死蒋介石, 一是不该杀, 还要保护他的安全。同意第一种意见的举手。有小部分学生举手。师:同意第二种意见的举手。未举过手的学生中的大部分举起了手。师在数完举手的学生人数后说:“我同意第二种意见。”随即也举起了手, 并分析了原因。这时原来犹豫不定的少数学生举起了手, 终于主张不杀蒋介石的意见占了绝大多数。

这个例子中, 教师用举手的方式引导学生同意第二种意见, 是引导同学间互相鼓励的强化方式, 而教师自己也用举手方式表示自己加入同意第二种意见的行列, 起到动作 (举手) 鼓励的作用, 而且启发、引导了原来犹豫不决的学生同意了丙学生的意见, 这一做法无疑对丙学生具有极大的鼓励作用, 使其获得成功的愉悦感, 其作用不可低估。

总之, 鼓励的形式多种多样, 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总结, 及时鼓励学生, 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 发挥自身的主体性, 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才能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摘要:鼓励是一种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这是一种体现“人本精神”的教学方法,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其创新精神。

鼓励教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篇8

一、在化学教学中, 无数成功的事例得益于鼓励教育

每个人天生的智力因素相差是很小的, 对他一生的成长起决定作用的还是非智力因素和后天的培养。一个人要想成功, 前提就是树立自信, 而培植自信的最好方法就是进行鼓励教育。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中, 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不足, 但更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和长处。这就需要教师、家长独具慧眼, 及时发现、挖掘, 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使学生因成功而产生自信, 因自信而形成追求新成绩的动力, 因新成绩的取得而更加自信, 从而一步步走向成功。因此, 许多教育家便提出: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成功是成功之母。因实施鼓励性教育而使学生或学生成才的事例比比皆是。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 我只能说出一点:从来没有打骂过子女。这便是朴素的鼓励教育。一位老师谈及鼓励性教育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感受颇深。他所教的班上原来有一名学生, 对化学没兴趣, 成绩特差。有一次化学小测验, 这位同学5道题答对了1道, 但这位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很好, 大有进步。从此, 这位同学以此为契机, 疯狂地喜欢上了化学, 一跃成为全班的化学尖子。还有我县某中学的一位教师, 她班的成绩一直高居榜首, 她成功的秘诀依然是鼓励教育。她说, 在我眼里, 每个学生都是一张白纸, 我相信都能绘出最好最美的图画。她在班里常年开展“争夺红花活动”。她把学生的名字全部公布上墙, 把学习成绩接近的学生每三人分成一组, 从学习成绩、体育、音乐、美术、劳动、好人好事等多个方面开展争夺红花活动, 优胜者便在名字后边插上一朵小红花。这样每位同学只要努力, 就有夺取小红花的希望与可能, 从而树立了我能行、我也行的自信心, 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了充分发挥。在她的班里, 没有“差生”、后进生, 她追求的目标就是让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她把鼓励教育的理论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 取得了巨大成功。

二、在化学教学中实施鼓励教育, 已被同仁认同和接受

在教学中, 一是评价导向有偏颇。部分老师仍然坚守应试教育的堡垒, 片面追求升学率, 没有形成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理念, 结果是付出的劳动与取得的成效不成正比。二是教学方式老化陈旧。仍然沿用传统教育中的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法, 简单地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 使本应生动活泼的教育变得死气沉沉, 原来充满想象和创造热望的儿童变得墨守成规、孤陋寡闻。三是地位的不平等。有些教师把师道尊严、严师出高徒极端化, 对学生严而出格, 严而失度, 教师变成了警察, 班级变成了文明监狱。容不得学生犯错误, 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依然存在。不是带着感情给学生上课, 而是板着脸唯我独尊, 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学生与教师发生争论时, 不是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 而是一定要以教师的是非为是非, 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表现在社会上, 给学生冒险和标新立异的机会和场所太少, 实验、实践的空间太小, 得到成功后的满足、鼓励几率太低, 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因此, 提倡和推广鼓励教育已迫在眉睫。可以这样说, 不使用鼓励教育, 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便难圆其梦, 不使用鼓励教育, 教育质量就会滑坡落后, 就会被动挨打。

三、在化学教学中实施鼓励教育, 应抓住三个重点

(一) 更新观念。

首先, 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坚持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人。其次, 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 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要多与学生交流、沟通, 善于看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不足, 扬长避短。提出希望老师与学生多交流的问题。最后, 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承认差异就要求我们因材施教, 面对有差异的学生, 进行有差异的教育, 获得有差异的进步。

(二) 付出爱心。

一百位不成功的教师, 可能有一百条不成功的原因;而一百位优秀的教师, 却都有一条共同的成功经验, 这就是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 才会在教育过程中以平和、愉快、友好的态度对待学生, 才会时刻对学生采取鼓励教育。在教学过程中, 鼓励教育有许多具体表现, 如对学生的评语, 再加把劲, 你会成功, 鼓励性评语很可能使学生迸发出学习热情, 差远了, 别得意忘形, 指责性评语就可能使学生厌学消沉。爱迪生发明蓄电池的实验, 到一万次还没有成功, 但他说, 我并没有失败, 我只是发现了一万种不能运作的方式。老师和家长的责任, 就是要高举表扬、鼓励的大旗, 让学生在失败时找到成功的感觉。在我县推行的中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 要求各校推广使用鼓励性操行评语, 对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大有益处。

(三) 营造氛围。

鼓励性教育的大厦需要多方面共同来构筑。要创建独特的校园文化, 踏进校园, 就要给学生鞭策与鼓励。从师生的仪表、言谈等, 都能给人以鼓舞, 都能潜移默化地起到鼓励性教育的作用。在家庭, 也要给学生创造鼓励性教育的环境。家长对学生的教育要言传更要身教。要与学生交朋友, 让学生在情感与情感的交流中, 感受温暖, 感受鼓励。社会也要负起为学生营造鼓励性教育环境的责任。要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 给学生更多的尊重、平等、关心, 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总之, 在化学教学中, 你要爱学生, 爱学生, 就去鼓励他们, 你会在鼓励教育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享受到意想不到的快乐。

参考文献

美术教学中的鼓励教学 篇9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 学科教学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其中鼓励性评价已在课堂上体现出了它的优势和成就。从1997年笔者第一次踏上美术课的讲台到现在已有十三年的时间。在这十三年中,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方向由单一走向综合, 由一般评价走向激励性评价, 教学效果也在朝着一个让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进行。

但同时, 受教师素质、教学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在美术课堂上实施鼓励性评价的比例也不尽相同。如平时的课堂和优质课评选的课堂, 教师使用鼓励性评价的比例是极不均衡的。

一、平时课堂和参加优质课评选的课堂鼓励性评价的运用比例

下面是对两位美术教师在执教平时的课堂和参加优质课评选的课堂教学时一节课运用鼓励性评价比例的调查:

通过上述调查显示:部分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引导因课的性质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同时, 因学段的不同, 鼓励性评价在一堂课中运用也不尽相同。下面的调查显示就体现了这一点:

二、一般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带来的不同教学效果

那么, 一般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会带来什么不同的教学效果呢?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

【实例】在笔者所教的年级中, 各种层面上的学生都有, 大部分学生都很喜欢美术课, 但真正能在美术课上体现自我价值的学生还是很少。据笔者调查了解, 有20%的学生真正喜欢美术课;有70%的学生喜欢美术课是因为宽松自由的课堂环境;还有10%的学生认为美术课就是一节休息课, 想做的时候就做点, 不想做的时候就休息, 看到老师就做出个认真的样子。所以, 从这个调查中笔者得到的启示就是:教师要借助学科的优势, 适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 从而让其在课堂中找到自己的自信和成就, 真正享受课堂创作的乐趣。于是, 在课堂中笔者做了一个小实验:使用两种评价方式, 即一般式评价和鼓励性评价, 看其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在实施的过程中笔者发现, 得到一般性评价的学生在整节课中表现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甚至举了一次手之后, 就不再举手, 创作时的积极性也不高;相反, 得到鼓励性评价的学生则表现出了超出平时好几倍的表现, 甚至从来不带材料、一般不动手创作的学生在完成本堂课的作业时却超常发挥了, 有的作品甚至在班里是最好的。

由上述实例, 我们不难看出, 课堂需要教师给予学生积极地、鼓励性的引导和启发。一般性评价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义不大, 如评价不当, 还会适得其反。而鼓励性评价, 则会给学生带来一种希望、一种自信、一种前进的动力。所以, 我们的美术课堂呼唤教师的鼓励性评价。

三、教师鼓励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课堂教学鼓励性评价的形成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备课时提前预设的, 另一种是课堂生成的。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时, 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课堂环境和学生的创作体验适时评价, 恰当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不应是唯一的或者是一刀切。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操作水平和课堂表现等因素, 实施评价, 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寄予积极的期望和要求, 让每个参与课堂的学生都能受到感染, 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教师的评价也会由此起到以点代面的作用。

2. 教师对学生要有积极的期望和要求。

教师的评价语言要简练、概括, 能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感受到教师的期望和要求, 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自信心, 改变学困生的消极心态。

3. 教师应多方面地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诱导学生教育教学活动。

教师鼓励性的评价不应只是对个别学生表现的一个总结, 还要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激励和启发其他学生有更精彩的表现。

在执教《春天的色彩》一课时, 当孩子们有了充分的感官体验后, 笔者让他们回答“你记忆中的春天都有哪些色彩?”他们争先恐后的回答着自己知道的春天的颜色, 答案大部分是绿色的小草和树叶、粉色的桃花和杏花、黄色的迎春花、白色的梨花、紫色的蝴蝶花、蓝色的天空、绿茵茵的小河……答案真是精彩极了。笔者原以为答案到这儿应该没有了, 可这时, 有一个孩子不等举手就从座位上蹭地站了起来, 高声说:“老师, 还有黑色。”班里有部分同学已经笑出了声, 笔者当时也是一愣:黑色?春天有黑色的什么?笔者想, 他这样回答一定有他的理由, 于是, 笔者对全班同学说:“他一定有精彩的答案告诉我们, 让我们认真听他的解释好吗?”这时, 班里已经静了下来。他认真地说:“春天有黑色的燕子, 它是春天的使者。”他刚说完, 班里已经有孩子带头为他鼓起了热烈的掌声, 笔者也面带微笑为他使劲地鼓掌, 并为他树起了大拇指。为了不让孩子们在表现春天的色彩时平均去分配这些颜色, 笔者又进一步引导他们:“春天的色彩主要有哪些?哪些颜色是点缀其间的?”孩子们创作时, 笔者让他们一边涂色或画线, 一边想象着这是画的春天的什么……当孩子们的作品呈现在笔者的眼前时, 笔者真的有一种感动, 感动于春天的色彩让孩子们变得更加热爱生活, 乐于表现生活, 感动于孩子们的色彩让春天变得更加的美好和纯真。

四、鼓励性评价在学生互评中的积极作用

对学生的评价并不只是教师的专利, 同样, 在学生的互评环节如果积极采用鼓励性评价, 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 增进同学间的尊重和理解, 还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建立一个和谐的班集体。

在美术课堂教学的学生互评阶段, 笔者先引导学生相互寻找对方作品或表现的优点, 并及时作出积极的评价;对存在的问题, 则以建议的形式提出。这样, 既让被评价的学生有了一种自信和成就感, 也同时让他能轻松、没有自卑的、积极地去改进, 努力做得更好。同时, 也让同学间有了一种相互理解和尊重, 让他们逐渐学会了用这种特殊的理解的爱, 去关爱和帮助同学。

实践证明:学生的成功源于学生的信心, 学生信心的形成往往源于教师的鼓励。所以, 在教学中运用鼓励性评价有益于学生树立自信心, 积极进取, 在学习上取得新的成功。

参考文献

美术教学中的鼓励教学 篇10

一、实施鼓励教学的原因

(一) 理论基础。

马斯洛提出了需求五层次理论, 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与赞美, 都希望自我的价值与才能能够得到实现。因此, 从人本关怀角度讲, 在教学中多采取鼓励教学法, 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容易被学生所接纳, 能起到积极的效果。

(二) 学生现状需要。

英语专业的学生大学四年全用来专职学英语, 可他们的实际英语学识水平并非人们的想象。通观大学英语教学状态, 针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鼓励教学法应得到应有的地位和重视, 鼓励学生开口讲话, 提高英语会话能力。

(三) 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

通观全球, 目前英语已成为世界的Lingua Franca。对任何专业的学生来说, 英语是与世界其他地区人们的交流工具, 英语实际上已是现代人必备的能力和工具之一。学生应抛开思想包袱, 在老师的正面鼓励引导下, 好好学英语, 矫正一口浓重的中国式乡音, 走向社会。

二、实施鼓励教学的条件

(一) 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于1968年通过所谓的“预测未来发展”的实验而证明的一种效应。出于科研需要, 研究者对某小学学生进行言语和思维能力测验, 然后从各年级抽取20%的学生, 将他们的名单交给老师, 说这些学生的测试成绩优良, 其实这些学生并不优于其他人。八个月后, 研究者对全体学生进行学绩测验, 结果发现, 那些随机抽取的20%的学生学习成绩普遍显著提高。这种效应叫做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是由于心理制约机制的作用, 引起的一种心理制约效应。

(二) 激励的积极作用。

激励是一种能使个体将外来的刺激内化为自觉行为的适当刺激, 是促使目标行为处于积极状态的外在因素。人的精神需要强度超过物质需要的强度, 当学生的进步得到了正确评价和肯定之后, 会产生满足感、自豪感和责任感, 促使他们干劲十足, 信心百倍地学习。

(三) 软硬件设备到位。

目前各学校基本都配有先进的硬件软件设备技术, 如电脑室、图书室、语言室、电子阅览室。大学教师转化教育思想、教育观念, 教师通过校内培训、进修等各种途径, 丰富知识的广度与深度, 建立符合当代和未来社会需要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和评价观, 恰当地实施正面的积极鼓励教学法, 在实际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 达到教学目的。

三、鼓励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在大学英语专业教学中, 让学生学好英文, 应采用灵活创新兼有趣的学习形式, 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 鼓励教学法可以随时显出积极的作用。

(一) 言语鼓励。

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善于发现学生点滴成功, 及时鼓励, 对学生的错误或缺点采取宽容的态度。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 切忌讽刺挖苦, 采用“关心, 赞赏和激励”的教学用语。

(二) 鼓励自学。

自学能力是独立地获取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能力, 主要由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评价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自我评价、调节、控制能力等因素构成。教师要鼓励学生课后多训练, 充分展现自我发展空间并且融入个人情感, 个别指导并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自主学习、自我评价, 善于归纳总结, 培养自学能力。

(三) 避免心罚。

当体罚和变相体罚正在为人们所遗忘的时候, 人们开始关注“心罚”。“哀莫大于心死”, 心罚比体罚带来的伤害更大更深。有些老师尖锐的话会像刀子一样伤害已近成年的大学生的心灵。

四、总论

大学英语语言专业教学的方法是百变多样的, 鼓励教学法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应据时据地据环境而变, 才能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教学在于开口讲, 语言是用来交流的, 鼓励教学法在语言的教学中应该占据首要地位。如果大学老师能恰当地应用鼓励教学法, 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英语专业学生开口讲英语, 讲一口流利的英语, 能正确地表达思想, 是一名大学英语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学英语教师要多多善用鼓励教学法激励学生, 达到大学英语专业教学的整体优化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天武.心罚:一个急需关注的教育问题.教育理论与实践.

[2]杜瑞清.英美文学与英语教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鼓励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篇11

关键词:鼓励;语言暗示;赏识;表扬

鼓励是一种教育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提问时,教师如果能够恰当地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大力提倡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的今天,教师更应该对学生进行大胆鼓励,鼓励他们大胆回答。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才能得以培养,潜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学生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鼓励、唤醒和鼓舞。”可见鼓励在教学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让鼓励起到作用呢?

一、进行正面语言暗示

罗森塔尔的实验是心理学史上的一个著名实验,它是利用语言的暗示作用培养人的自信心。我们班有位学生,课堂上经常做小动作,为了让这位学生改掉这种不好的行为,在一节课后,我对全班学生说:“看某某同学,这节课有了很大的进步,你们知道哪里进步了吗?就是他在这节课上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少了,老师相信下节课会更好。”经过几次这样的鼓励,这位学生上课越来越专心,成绩也越来越好。可见,正面的语言暗示对学生的进步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激励性语言要选准时机

一次,我讲“山清水秀”这个词时,强调它的意思:“清:纯净,秀:秀丽,形容风景优美。所以,山清水秀中的‘清不是‘青。”有个学生马上在这个词语中的清字上加了个着重号,正好我站在这个学生身边,立即对这个学生进行了表扬,表扬他上课听课认真,会学习,能及时批注,鼓励其在今后的阅读中继续坚持批注的习惯。后来,我碰到这个学生的家长,他说多亏我的鼓励,孩子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高涨起来了,字也写得工整多了,节假日中,每天除了完成作业,还看课外书,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也比以前乐观、开朗了。那个家长还让我继续多鼓励他的孩子,因为他们也感受到了鼓励的作用。这个学生语文成绩一直不太理想。有一天我让学生做阅读理解题,他说出的答案很新颖,用到了其他学生没想到的词语,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带领全班同学给他鼓掌,他很兴奋,脸都红了。下课后,我趁热打铁找他谈话,再次表扬了他,并鼓励他继续学好语文。

再如:学校开展了“校园弯弯腰活动”,就是在校园看到纸片等时弯下腰捡起来扔进垃圾箱。这一活动旨在教育学生要爱护环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一次,我在下楼时,正好看到一个学生,在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捡起一片很小的纸片。回到教室后,我马上对这名学生进行了表扬,并鼓励其他学生也这样做。得到肯定后,这个学生越来越自信,在课堂中发言越来越积极,也越来越会与人交流。

三、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多鼓励学生

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多鼓励可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这种自由的空间里可与教师、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并最终走向成功。鼓励性的评价是众多优秀教师驾驭课堂的法宝,如:“相信自己,你能行!”“你真行!”“再努力一下你肯定能成功。”“没想到,你回答得太精彩了。”“你的想法很独特,快说出来。”“下次,你一定能做得更好。”“多好的问题,会读,会思考,进步真大。”“大家认真读书,渴望知识的热情深深地感染了我。”据说,优秀教师有一个共同的法宝,那就是鼓励学生的方法很灵活,变化无穷,花样不断翻新,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及时得到恰当的鼓励。

鼓励能让学生的智慧火花得以迸发,并照亮全班,让整个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例如:在教口语交际“应聘班级服务员”的课堂上,第一个学生发言:“我要应聘学习委员。”我竖起大拇指:“你真勇敢,敢于第一个应聘。”接下来我鼓励学生:“谁能比第一个发言的更勇敢,既能说出自己应聘的职务,又能说出自己应聘这个职务的优势,最终让大家认可?”就这样,学生受到激励,都踊跃发言,既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鼓励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期盼。“那种在合适环境中所讲的话,如同在银盘里放上一枚金苹果那样恰到好处。”教师轻描淡写的一句评语,看似简单的一个动作,一个饱含深情的眼神,看似随意轻松的一句问候……这些都会让学生刻骨铭心,激发起前进的动力。

浅谈鼓励在体育课教学中的作用 篇12

一、体育课中鼓励的重要作用

在体育课中教学某一动作时, 教师除了示范, 还要进行讲解, 才能使学生听懂学会, 进而理解动作的顺序、速度和节奏, 对某动作有所了解, 知道怎么做, 再进行不断练习, 才能更好地完成动作。在学生练习过程中, 鼓励的作用也十分重要, 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我在上课时一般在学生练习时多加以鼓励, 这与教学任务完成得好坏是有直接关系的。综上所述, 鼓励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体育课中如何运用鼓励

为了上好每节体育课,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应在备课和实际教学中, 充分注意鼓励的运用。下面我讲一下看法:

在教学中必须对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充分了解、掌握之后才能结合实际, 有的放矢。每堂体育课要上得生龙活虎、朝气蓬勃, 让学生受到鼓舞, 增强学生自信心, 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动作。

体育课上, 教师对学生的鼓励能使学生精神振奋, 学习兴趣盎然, 且能大大增强学生学习、完成动作的自信心和勇气。例如在跳高课教学中, 某女同学助跑横杆前不敢起跳了, 教师用言语提示学生:“不用怕, 横杆是活的, 碰着它, 它就会落在垫子上”, 同时教师用手轻轻触碰使横杆落在垫子上, 再给学生做一个漂亮的示范动作, 鼓励学生再来一次, 并用热切的目光注视该生, 该生就会从教师的语言动作上获得勇气和信心, 从而就会大胆起跳, 甚至过杆很轻松。反之, 如果在学生胆怯时, 教师不是鼓励, 而是训斥, 甚至大骂学生, 诸如“你真笨, 这么低也不敢跳, 别跳了”, 等等, 则该生和其他学生都会感到害怕、有压力, 心理和生理上就更紧张、更压抑, 越是如此越是难以完成动作, 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达不到本节课教学目标。

体育课上, 辅助学生完成动作也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 一般学生都想让老师扶一下, 帮一把。例如在技巧课上, 让学生做倒立前滚翻时, 教师首先让一位体育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来做示范, 并扶住该生的双腿, 讲解要领, 然后依次帮助每位同学, 边帮边讲。有学生做不好时, 教师要安慰、提醒:“没关系, 有老师呢!”“要小心!”“停一会再做!”“先想想!”等等, 大多数情况下, 有教师的辅助, 学生都会抢着做动作, 再加上教师语气和蔼、语言亲切、充满关心褒奖之意, 则更能使学生练习兴趣高涨, 并能仔细体会每一个动作的要领。

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繁多, 情况变化大, 学生情绪波动大, 因此要求体育教师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 (尤其对女生) , 从而提高其练习的积极性, 避免师生相互间的尴尬处境。而在学生稍有好的表现时教师要及时鼓励、表扬, 如轻轻点头、面露欣喜或微笑都能使学生受到鼓舞, 都能使学生感觉到你对他们的赞许和支持。但在课堂上也要严格要求, 以避免发生伤害和危险。

总之, 鼓励多种多样, 哪怕是上课前的一声亲切的问候“同学们好!”都是对学生的鼓励, 因此, 课堂上教师要多多动脑筋, 抓住机会适时而恰到好处地鼓励每一个学生, 这样才能使学生喜欢你的课, 才能上好每一节课。

另外, 学生对学生的鼓励虽然方式较少, 较单一, 但在某些情况下, 产生的效果却绝不亚于教师对学生的鼓励, 如:学生最常用的鼓掌, 喊加油等。例如在武术比赛时, 赛完的同学和下一个同学击掌, 足球比赛中本队队员失误时其他队员说“不要紧”“没事儿”等, 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再例如, 在教学生做双杠肩倒立时, 让其他学生站在两边, 教师和一名体育较好的同学贴近双杠来保护帮助学生, 这样学生一般都会有一种安全感, 从而能顺利完成动作或较好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总之, 体育课教学中我们既要注意教师对学生的鼓励, 又要重视学生对学生的鼓励, 两者相辅相成, 就会使学生学习有劲头、有信心、有毅力, 从而促进良好的教学, 最终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使他们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摘要:在教学中激励性是现行体育教学模式, 大部分体育教师只注重上课的形式, 而忽视了新的体育教学方式, 致使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积极性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为此, 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 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问题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体育课,激励性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孙飙.体育与健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9.

上一篇:教育技术中心下一篇:法会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