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术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2024-05-08

谈美术教学中的环保教育(精选15篇)

谈美术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篇1

论文

谈美术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赵志刚

由于现代工业化社会的发展,地球环境已经严重受损,环保工作已经成了当务之急。身为人民教师,加强环保教育,我们任重而道远。立足教育岗位实施环保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自觉地去做于环保有益的事情是现代教师的新任务。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应该懂得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育人,所以我一直在努力尝试利用本学科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在孩子们心中撒播绿色文明的种子,在美术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教育学生,督促学生做一个环保小公民,营造绿色和谐的美术课堂。

一、收集材料,培养学生环保习惯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环保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节能减排。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节约”正在成为一种逐渐被遗忘的美德。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增加了生活垃圾的排放,加重了环境污染的状况。对此我们教师要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和感染学生,树立以勤俭节约为荣的风尚,让他们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现代社会很多垃圾都来源于的商品包装,让这些废弃的包装得以回收再利用,可以有效减少城市垃圾的堆放。我发现只要合理利用,这些包装材料都可以用来作为我们美术课的手工制作材料。为此,我不仅自己平时注意收集废旧材料制作教具,还要求学生在家里准备一个“百宝箱”,用来盛放可以回收利用的废旧物品,教育学生平时就注意收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以备用时之需,这样美术课上所需的制作材料随时都可以在“百宝箱”里面找到。

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环保

关注一件事会让人用心去思考并寻求解决这件事情的办法。联系美术教学内容将环境问题拿到课堂上来讨论,能够引发学生对环保问题的思考和关注。例如我在上《假如我是汽车设计师》这一课时,我在引导学生欣赏了各种造型精美的现代汽车之后,就有意识的给同学们补充讲解了汽车尾气的危害与石油资源的有限。学生们听了以后都深深地为此感到忧虑。所以在讨论“你想设计一辆什么样的汽车?”时,就有很多同学想到了要设计一辆环保型、节能型的汽车,一些同学还具体提出了要设计“太阳能汽车”、“用水作燃料的汽车”、“植物燃料汽车”、“没有噪音的汽车”等等,我夸赞他们是“未来社会最受欢迎的环保汽车设计师”。这样在教学中适时的融入环境知识的传授,传播环保精神理念,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更能让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了提高,让学生从小就开始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相信他们长大以后一定会在各行各业中利用各自工作的优势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贡献。

二、观察欣赏,唤醒学生关爱自然

小学美术教学中观察、欣赏的内容非常广泛:大自然的秀丽山川、生龙活虎的野生动物、形态各异的花草树木……应有尽有。教师可以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随时补充相关的环保教育内容。例如:在让学生观察、欣赏各种野生动物的图片时,学生们会由衷地赞叹于丹顶鹤优雅轻盈的身姿、金丝猴奇特美丽的皮毛、东北虎威武剽悍的体形、大熊猫憨态可掬的神态……此时,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讲解由于地球环境的逐渐恶化,这些可爱的动物正处在濒临灭绝的境地,每年都有一些物种从这个美丽的地球上永远的消失,如果有一天地球上没有了这些可爱的动物,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呢?这样在观察、欣赏的过程中加入对图片中动物的生存状态的关怀,就会引发学生对世界环境现状的忧虑和对野生动物的强烈爱心,从而对环保问题倍加关注。

绿色之风已经席卷全球,地球的环境需要我们每一人的关心。今天我们在孩子们心中播种了绿色,明天整个人类社会就会收获希望。让环保成为一种习惯,让文明伴随我们同行。让孩子们从小关爱自然、爱护环境,成为一支环保生力军是我们每一位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我们要让美术教学与环保教育有机结合,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将环保教育纳入到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让美术课沐浴在和谐的绿色之中。

谈美术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篇2

一、结合教材内容, 在课堂上进行环保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中, 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 有的以专题形式出现, 有的夹杂在教学内容之中, 有的则需要教师挖掘。这些内容既是进行环保教育的好教材, 同时还兼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怎样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就应做到适时、适当。在教学过程中, 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如:氧气、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等内容时, 就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如介绍酸雨危害时, 可通过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了解其危害性, 面对一张张触目惊心的图片, 唤起学生对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心, 唤醒学生心灵深处对大自然的热爱, 对美好家园的向往。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 环境污染已成为当代世界的社会问题, 只有全体公民共同关注和参与,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二、结合化学实验,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化学实验为环保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契机, 能让学生更加客观地感受环保的现实意义。在实验过程中, 有的学生惟恐现象不明显, 或好奇心驱使, 不按要求取用药品;有的学生为了图快, 省略了必要的气密性检查, 在实验过程中, 气体泄漏致使实验室毒气弥漫;有的学生不注意听讲, 实验中手忙脚乱错误百出。对此情景,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通过亲身体验污染带来的危害, 使学生在实验中逐渐树立定量意识和按实验要求规范操作, 以及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实验结束后对废液废渣的处理也不能一概而论, 应区别对待。有回收价值的, 教师应在课后组织学生进行回收, 一则可消除污染又能使废物得到充分利用, 二则提高了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无回收价值或在现有的条件下不能回收的, 教师应要求学生在指定地点倾倒, 然后统一处理, 严禁乱扔废渣, 乱倒废液以造成污染。

三、结合本地实际, 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课堂是进行环保教育的场所, 但课外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丰富多彩, 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 (如参观造纸厂、水泥厂、化工厂, 县河周围, 干河上下, 自己村边的水环境等) , 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的原因。启发学生思考:水污染→土壤污染→植被污染→瓜果蔬菜污染→粮食污染→威胁人类健康。在进行环保教育的同时, 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出专栏, 办展览和小报, 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作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以上活动,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认识到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 认识到破坏环境是一种不道德行为, 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 是一种违法行为。

四、结合中考复习题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中考复习题中涉及到近几年来在全国各地发生的有关环境问题, 波及范围之广, 造成后果之严重令人为之震惊, 铁证如山。一篇篇活生生的教材, 又是一次次心灵的震撼。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篇3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渗透

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从高一到高三,从无机到有机,内容有详有略。有的是以专题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有的穿插在教学的主体内容之中;有的则需要教师发掘。这些内容既是进行环保教育的好素材,同时还兼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如高一化学《氧族元素》一章中对酸雨的介绍。在讲到这个问题时,我先给同学们介绍了酸雨的形成原理,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其危害性。一张张触目惊心的图片,唤起了学生们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心,同时也唤醒了学生心灵深处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家园的倾心和向往。最后我又出示一道讨论题:面对酸雨日益猖獗的侵蚀和摧残,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必要的应对措施?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环境污染在当代世界和中国已发展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只有全体公民的共同关注和参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二、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为环保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契机,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环保的现实意义。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学生唯恐现象不明显或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不按要求取用药品;有的学生为了图快省略了必要的气密检查,在实验过程中气体泄露,致使实验室毒气弥漫。对此情景,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通过亲身体验污染带来的危害,使学生在化学实验中逐渐树立“定量”意识和按实验要求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实验结束后,对废液、废渣的处理也不能一概而论,应区别对待。有回收价值的,教师应在课后组织学生进行回收,一则可消除污染,又使废物得到充分利用。二则提高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无回收价值或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不能回收的,教师应要求学生在指定处倾倒,然后统一处理。严禁随意乱扔废渣,乱倒废液,以造成污染。此外,一些难度比较大、毒性比较强、时间比较长的有机演示实验,如CH2与Cl2的取代反应等,可采用实验录像替代,既可使学生获得有关实验的感性认识,达到演示实验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三、结合本地实际,在课外进行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由于受时空的限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难免纸上谈兵。因此,在课外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环境污染对人类身心健康的威胁和危害,充分认识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更为直接和容易。我校处在山清水秀的永昌县,县城濒临全国最大的镍钴生产基地——金昌市,这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暑假期间,我带领部分同学进行环境调查。我们一行八人在冶炼厂附近下车后,看到褐色的浓烟从粗大的烟筒中喷涌而出,附近树枝上树叶枯黄,公路、房屋上到处是黑色的尘粒,同学们面露惊愕之色。不一会儿,人群中咳嗽声不断,有的同学已感身体不适,催促我们快点离开。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环境污染对我们身心健康的威胁和危害。返回途中,我又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参与讨论。结合课本知识,来设想对SO2尾气的处理意见和废渣的转化利用,如何变废为宝。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从硫酸工业、含硫燃料的加工除脱硫、开辟新能源等方面谈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次实地考查,一方面使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应用,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感受了人和环境互相依托的辩证关系。

四、结合教材内容,在会考、高考备考复习中进行环保教育

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中都涉及许多联系生活、生产的环保习题和环境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掌握这些环保教育信息,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环保问题情境,选用会考、高考考题对学生进行解决环境问题的教育。如结合氮和氮的氧化物和SO2回收处理,启发学生思考:在生产和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H2S、SO2、NO、NO2等废气,为了不使它们扩散到大气中去,你用什么方法将它们除去?你又怎么利用这些废气制得有用的化工产品?在学习浓硫酸的性质时,要求学生在酸的用量少又不会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写出由铜制取硫酸铜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在高考复习中,可用近年来的环保测试题为学生举办环保训练专题讲座,强化学生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去解决环境中的污染问题。

实践证明,在中学化学教学中,适时、适当地进行环保教育,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的公民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尽一份力。

谈美术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篇4

摘要:当前,人们对环保问题关注的比较多,世界各国都对环境保护有着很大的重视,环保意识也成为了当代人类思想意识与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化学知识的学习与环保教育融合在一起,这是化学教师一个应尽的责任,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任务。受自身特点的影响,在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时,化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化学内容存在于环境保护的方方面面,在对污染物的成分进行分析时,需要用到化学知识;在剖析污染物的特性与形成过程时,也要有化学知识的参与;在防止污染、治理环境方面,化学知识仍然在发挥着自身的作用。在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已经成为了教学大纲对教师所提出的明确要求。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将化学知识与环保教育合理、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篇5

常宁市柏坊煤矿完全小学 谢铭杰

环境是一切自然资源的宝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而当前生态环境日趋恶劣,一次又一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为了我们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对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那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呢?

一、与学科整合,渗透环保意识

学校是传授环保知识的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危机的教育,就是要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树立新型的自然观。要让学生们清楚地认识到:人也是一种动物,是自然过程的一部分,是地球进化运动的产物。人与自然之间应当是和谐平等的关系,而不应当是掠夺和被掠夺的关系,更不应当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人类必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必须转变观念,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惟有此举,才能拯救地球,才能继续人类的自身发展。

二、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图片,阅读资料

要想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长篇大论的空洞说教收效甚微,只有直观形象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我变枯燥乏味的环境保护知识为直观形象,使学生乐意接受。组织学生观赏录像、图片不乏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之一。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我变枯燥乏味的环境保护知识为直观形象,使学生乐意接受。组织学生观赏录像、图片不乏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之一。我先让学生观看98抗洪抢险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录像,告诉学生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和土地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森林资源日益减少,土壤的过分流失沙化„„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灾难。我国长江流域,由于原始植被大量丧失,因此导致了98年夏了这场小雨量、高水位、大水灾的惨痛场面。我还让学生通过看图片,分发一些资料让学生阅读,从中了解环保知识及其重要性。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教育活动,加深环保意识

通过开展环保主题课,是渗透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让学生更能各抒已见,各展才华,在这样的氛围下,展开环保主题活动,往往能使队员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教育。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小队、班级,甚至全校师生参与的少先队大队主题活动,让学生加深对环境保护的理解。

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也要有针对性,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当今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聪明活泼同时也好奇调皮,凡事有个新鲜感,常常有些同学有事无事地去踩脚踏式水笼头来玩水,这样无意中就浪费了珍贵的水资源,面对这一情况,严厉的批评只能一时凑效,解决问题的根本还需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宝贵,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于是我把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如在学习完《我爱环保》一文之后,让学生谈谈学了课文后的感受,懂得了什么,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珍惜每一滴水,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学生从中受到了教育,玩水笼头现象自然消失了。

这些活动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科技实践活动为突破口, 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活动在校园内外蓬勃开展,达到大家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地球。

四、家校结合,强化环保意识

学生的启蒙教育在家庭,家长的任何点滴环保活动和教育都能给子女留下最初的环保意识,如不在公共场所吐痰、乱扔纸屑,不使用含磷洗衣粉,节约用水,不食用青蛙、蛇等野生动物,教育自己的孩子不攀折小树,不随便摘花,不践踏草坪等等。如果再经学校的积极引导,学生很可能成为环保的积极分子。总之,要在学生的文化生活中,营造一个热爱大自然的“绿色”文化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共同成为绿色和平的使者!

数学教学渗透环保教育 篇6

2007第一学期

实验小学

叶按章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 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力求生活化。

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尤其在小学阶段,儿童身体亲自经历,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儿童的直接经验。这直接经验不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且要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领域,是儿童自我拥有的聪明才智,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的时候,可以充分运用本班中男女生人数、小组人数之间的关系设计练习。六年级有学生60人,其中男生33人,女生27人,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编题。学生会编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的题目。这样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尽量生活化。

从教学方法看,要坚持启发式,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拟成科学的探究程序,使学生能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为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质疑,自觉地进行求异思维训练。另外,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发展。从教学手段看,要重视观察和实验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还要尽量地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现代气息,使他们感受到现代科技成果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学生对几何图形很难区别,我们在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时,就可以先用投影片出示,平时见到的桌子、书、红领巾、皮球等实物,然后抽去实物,留下角、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几何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三,应用生活化。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每教学一个知识点,可以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学“ 步测和目测”后,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到操场测量一下,体验步测和目测。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味到了解决问题的一种享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一下:我们住的房子的屋顶为何要架成三角形的?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请学生说明:为什么拉栅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而不做成三角形?通过解释一些生活现象,使学生更深地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另外要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学生搜集了自家几个月用水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人口的多少,老人和小孩等诸多因素)的过程,得出了自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断,并做出今后用水情况的决策。既渗透了环保的教育,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

谈美术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篇7

在中职化学教材中, 很多章节内容知识点与环保问题密切相关。目前的中职化学教材越来越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环保问题, 甚至有人认为化学教材是最好的环境保护教材[1]。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多举些实例, 以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 适度地进行环保教育, 以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外记者。他在谈及环保时说:“一段时期以来, 北京, 实际上中国东部比较大范围出现雾霾天气, 我和大家一样, 心情都很沉重。对这一长期积累形成的问题, 我们要下更大的决心, 以更大的作为去进行治理。”可以将中职化学教材中的一些章节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进而培养中职生的环保意识,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环保热情。例如, 一年级《无机化学》教材的第一章“元素及化合物”中的硫和硫化物, 教师可以结合二氧化硫、硫酸等知识重点讲解酸雨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内容。结合二年级《有机化学》教材中的石油、煤、卤代烃、油脂和合成材料等知识点, 向学生介绍烃类污染物以及工业生产中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进行相关环保知识的宣传[1]。这些都是中职化学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的地方, 也是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章节。另外, 还可以根据中职化学教材制订具体的环境教育计划, 例如, 一年级无机化学重点讲述氯气、氟化氢、硫化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氨、硝酸盐、亚硝酸盐、磷肥、含磷农药等的污染与危害, 讲解酸雨、酸雾及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与危害;二年级有机化学讲硅酸盐、致癌芳烃 (苯并蒽、苯并芘等) 、卤代烃、有机氯农药、石油及其分解产物、原煤燃烧产物、油脂等污染环境的途径。

2 让环保教育与化学实验有机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 现行中职化学教材有大约80%的知识通过实验引入, 可以说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化学课程的继续, 而且是培养学生“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的重要环节[2]。

有人认为化学实验中产生的有毒气体和废液排放是造成环境污染不可忽视的因素[3], 化学实验中的很多产物是有毒、有害物质, 产生的有毒气体、有腐蚀性的酸碱液体及废弃物影响师生健康。但是, 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和副产物, 经过适当处理, 有的可以重复使用, 有的可变成对环境无毒害的物质。例如, 我校化学实验室平时设有废酸缸、废碱缸, 把实验中的废酸、废碱都收集起来, 既减少了对下水道的腐蚀, 又能利用废物。有的废酸可用于第二课堂活动, 有的可用于地板、瓷厕清洁等。废碱可以放在挥发性酸的药品柜里, 用以消除酸气, 当寒、暑假到来之际在药品室里摆放几盆废碱液, 就能大大消除酸性臭气。此外, 很多化学实验品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危害性的物质, 如重金属盐、氯气、溴单质、金属汞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在实验操作过程中, 如果不遵守实验规则和实验秩序, 不仅可能给环境带来污染, 还可能危及实验者的生命安全。学生刚接触化学, 必须要求其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程序正确地闻气体、取药品, 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形成环保意识。

此外, 教师还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些环保型实验装置, 使学生从接受环保教育上升到自觉动手保护环境的境界。要本着药品用量最少, 反应时间最快, 实验效果最好的原则, 不断改进化学实验方法, 尽可能采用微型化学实验, 尽量减少废液、废水和有害气体的产生。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环保教育, 使学生不仅知道保护环境, 而且知道怎样保护环境、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改善环境和治理环境。这正是化学实验教学中融入环保教育的目的[3]。

3 课外活动让环保行动得到延伸

课堂教学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其形式多种多样, 内容丰富多彩。 (1) 把环保实验 (如考察本地水污染及其防治状况) 安排在课外活动中进行, 让学生自我构思、设计环保实验, 搜集材料书写小论文。这样既可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 又可使学生真正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当中。例如, 笔者组织了“保卫母亲河———漓江”活动, 带领学生检测漓江上、中、下游河段河水的重金属含量。并调查周围工厂开设情况, 写一份建议书, 交给环保部门或一些污染较严重的单位。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有权利保护周边环境。 (2) 开展环保讲座, 也是进行环保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例如, 从学生生活角度讲解居室污染的来源、危害、防治措施。有些学生发现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破坏环境, 纷纷表示要从自身做起, 改造环境, 刻苦学习化学知识。 (3) 充分利用世界保护臭氧层日、世界水日、地球日和世界环境日、植树节等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不但要求学生弄清楚节日的主题, 而且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找一找与这些节日有关的资料, 同时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相关活动, 然后进行总结交流, 以加深学生感知环保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进行环保教育, 就是为了使学生具有“绿色”化学意识, 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按照减量 (Reduction) 、重复使用 (Reuse) 、回收 (Recycling) 、再生 (Regeneration) 、拒用 (Rejection) 的“5R”方法[2]来防治环境污染。因此, 中职化学教师应该为实现“绿色”化学教学目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左国防, 董晓宁.环境保护与中学化学教育[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 1999 (4) :94-95.

[2]喻静.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探索[J].天津教育, 1999 (9) :45-46.

谈美术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篇8

美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如何在美术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这对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个崭新的课题。下面谈谈我在教育中的一些尝试与体会。

一、多角度渗透环境教育

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特点和优势。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包括欣赏、绘画、工艺等,它们对于渗透环境教育各有所长。

1、在绘画课中渗透环境教育。

首先,在绘画课中利用范画进行教学,能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环境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如,在绘画《家乡的小河》这一课时,我准备了这样一张画。画的内容是:在一条小河里,河水乌黑乌黑的,河上还飘着一大片污物,散发着一阵阵恶臭,一群群鱼儿在水中痛苦地挣扎着。看完这张画,我提了一个问题:“鱼儿为什么在痛苦地挣扎?”学生们都抢着回答:“因为河水被污染了,鱼儿不能呼吸,快要死掉了,所以鱼儿在痛苦地挣扎。”通过对这幅画的欣赏,让幼儿知道小鱼喜欢生活在清澈的水里,如果水被污染了,鱼儿就会死去,只有我们不向水里乱丢乱倒脏物,保护好水的清洁,这样才能让鱼儿有美好的生活环境。通过这堂绘画不仅使教学目的达到,并增加了幼儿环保意识和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其次,我们进行绘画教育不仅仅只是通过绘画课、各种的绘画主题活动也能达到教育目的,而且加之环境教育的渗透,更能使绘画主题活动变的丰富多彩。

例如,开展环保主题画展“美丽的春天”“小鸟的乐园”等通过幼儿的想象、创造,采用剪、贴、画等不同的表现手法、内容表现人物、风景、花鸟的不同,使主题画展表现形式多样,在描绘春天万物、红花绿草、蓝天白天,表现大自然美丽风景,鸟儿欢快、自由飞翔、茂密森林、鸟雀共鸣的同时,环境教育就渗透在了其中,并且使画面变的更加生动、多彩,充满生机。

开展“让未来的世界更美好”的幼儿想象画比赛,使幼儿们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描绘孩子们心事的理想环境:地球是个绿色的大地毯,到处是万紫千红的鲜花。人们乘着绿色的宇宙飞船,飞向那遥远的星空,将每一颗星球都铺上了绿色,每天晚上,满天都是绿色的星星。

再者,还可利用绘画课中的写生课渗透环境教育。写生课是小朋友们非常喜欢的一种绘画形式,根据他们这一心理特点倾向,我经常带小朋友们到外面去欣赏感受美丽的风景,知道美丽的环境能促进人们的健康,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但同时他们也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的存在,如乱丢垃圾、砍伐树木、工业污水、烟囱冒黑烟等与自然境致极不和谐的景象。通过直观的对比感受,使幼儿主动意识到创设一个美丽环境的重要性,从小养成幼儿的环境意识和行为。

2、在手工课中渗透环境教育。

手工课是幼儿园美术教学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它既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又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在手工课中渗透环境教育,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手工课中的《纸盒沙发》、《撕纸画》、《蛋壳拼贴》、《瓦梭纸贴画》、《树叶贴画》等等。在发展幼儿动手动脑能力的同时,教育幼儿懂得利用废物,变废为宝,并使幼儿亲身感受废物利用的乐趣,有最初的成就感。同时教育幼儿不应随意乱扔垃圾,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3、在美术欣赏课中渗透环境教育,也能起到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专题美术欣赏中有许多课题,对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非常有利。教师可有意识的选择一些有关环保的作品,如《画家笔下的动物》、《大海的歌唱》、《美丽的天空》、《收获的秋天》等等,既培养了幼儿的审美情趣,受到了美的熏陶,又激发了幼儿的环保意识,这对从小培养幼儿保护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美术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美术教学和环境教育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应该是恰当的,有机的,不能生搬硬套。美术教学和环境应巧妙地融合在统一的教学过程中,它是一个整体,不能将这两方面分裂或对立起来,应是让小朋友在掌握美术知识的同时受到环境教育。

2、注意不应反客为主。美术毕竟不是思想品德课和单纯的环境教育课,环境教育仅仅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方面,是在传授美术知识的同进渗透这种教育。如果把环境教育的时间花得太长,就可能完不成其他的教学任务。所以在美术课中应把握准教育的时机和时间的长短,不应喧宾夺主。

3、将教师教育,幼儿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三种教育形式巧妙的结合起来。在环境教育中,教师的教育仅仅是一个方面,在教师主导作用下,还应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根据教学内容搜集相关的环境知识素材,这样才能起到自我教育的作用。在课堂中让小朋友把自己收集的环境知识讲出来,又可起到相互教育的作用。这种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形式,往往比教师的教育效果还要大。

三、初具成效

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增强了环保意识,他们不再让爸爸、妈妈买青蛙吃;看见爸爸、叔叔吸烟,会主动表示“吸烟会污染气候,有害健康,你们不要吸”。他们还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随手关灯、关紧水龙头、节约用纸;把可再生利用的垃圾堆放到一起等;有的还会利用易拉罐、纸盒等制作一些玩具,并带到幼儿园和同伴一起玩。在外出游玩的时候,幼儿都能自觉的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不摇晃小树、不折树枝、不摘花草等等,环保意识和行为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 篇9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

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而环保问题中涉及许多化学方面的.知识,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寓环保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使每位同学都树立起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作 者:刘秀荣 作者单位:安徽能源技术学校刊 名:教育界英文刊名:JIAOYUJIE年,卷(期):“”(22)分类号:G64关键词:环境 化学 教育 环保意识

环保教育与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篇10

中学是培养青少年认识环境、热爱环境、自觉地保护环境的重要阶段,是对青少年渗透环保教育的重要阵地。我们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渗透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拓展思维的同时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形成关爱环境的态度,在重大环境问题上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因此生物学的教学内容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十分密切,生物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生物学的优势,努力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保技能。

一、立足教材,将环境教育渗透到相关知识点教学中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主要场所,也是渗透环境教育的主阵地。在中等卫校生物学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把我国的环境状况、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科学发展观、环保措施与有关法律条文、环境与健康的内容渗透于教学中。如讲述生命物质基础时,可说明地壳与人体血液中化学元素丰度具有一致性,地质环境中的元素几乎都能在人体中发现,环境中某化学元素含量的变化必将导致人体内一些元素含量的改变,引起人体中毒或元素缺乏。在讲述遗传变异一章时,可穿插温度、湿度的急剧变化及辐射等环境因素,可造成生物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在讲述生态平衡一节,穿插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对生态平衡的影响。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必要性,树立起环保意识及保持生态平衡

二、环保教育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除了在课堂上进行环保教育以外,还可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符合环保的要求,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来。如: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环保的资料,结合“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爱鸟周”等组织学生开展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演讲、征文、辩论等活动,以达到深入人心的教育效果。让学生自己动手开展有益于环保的活动,如:垃圾分类处理,节约用水、用电、用纸,不乱扔废电池,为了拒绝“白色污染”,倡导学生使用环保饭盒。少用塑料袋、一次性筷子、饭盒等,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在家乡附近进行环境污染情况的调查,在全班进行集体交流;结合校园绿化设计,每年的3、4月份组织学生在学校内开展植树活动等,组织生物兴趣小组成员通过“废电池浸出液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废电池浸出液对小鱼生活的影响”、“废电池浸出液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洗衣粉对蚯蚓生活的影响”等探究性实验,在全班进行集体交流。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切身体验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环保行动的重要性,使他们真正具备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认识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长期性,从而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真正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人。

三、积极引导,号召学生成为参加保护环境的生力军

浅谈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篇11

关键词 低年级 语文教学 环保教育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要增强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矿藏、森林、水等自然资源,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学校是育人之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对同学们渗透环保教育,使同学们感知现今社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自觉养成环保的良好习惯,是必不可缺少的环节。

一、借图启思,渗透环保教育

低年级教材插图多,色彩鲜艳,逼真形象,富有吸引力。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利用教材的优势,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渗透环保教育。

如《秋天》一课,可先让同学们观察课文插图:天那么高,那么蓝,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蓝天白云,色彩多么美丽!令人多么舒服!我补充讲述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让同学们了解到天空是蓝色的原因。再让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为什么现在我们已经很少能见到这么蓝的天空?原因是什么呢?--是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而引起的。所以,我们小朋友也要行动起来,从身边的事做起,比如叫父母不必要时少使用私人汽车、冷气机等,保护

环境,减少大气污染,保护大气层,让天空永远都那么蓝,那么美。

二、读中品味,渗透环保教育

低年级课本中有许多琅琅上口,语句优美,富有童趣,描写大自然美丽风光的诗歌与短文。优美的文字中蕴含了不少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思想和知识,它们为教师进行渗透环保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材料。

如《春晓》第一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在讲解此课时,可让同学们反复品味古诗,想象诗句的意境,令人仿佛听到春鸟婉转的叫声,啾啁起落,远近应和,多么活泼的春色。此时教师适时点拨:人类要保护环境,爱护鸟类,才会使大自然变得更美丽。又如学习《四季的脚步》一课,可鼓励同学们反复朗读,一边朗读一边想象,在读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四季美景中:春天来了,溪水流淌,绿草如茵,鲜花盛开;春去夏来,金蝉在树上欢叫;秋天来临,秋风吹得落叶满地,像黄蝶飞舞;冬天到了,雪花飞舞,大地穿上银装,四季的景色是多么的迷人!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渗透环保教育

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并不发达,他们认识事物,认识问题需要从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运用多媒体教学,生动活泼,具体直观,形象鲜明,印象深刻,感染力强。它可以直观形象地让学生体验周围环境问题,体验人类在活动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能最大限度激发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如学习《清清的溪水》时,授课一开始,教师播放出音乐,边在黑板画画,边对同学们说:“大自然有许多非常值得我们欣赏的美景。大家看,清清的溪水慢慢地流淌,鱼儿在水里快活地游戏,真美!但是,如果不注意保护环境,这样的美景就会遭到破坏。大家读了《清清的溪水》这篇课文就知道了。”接着,播放录象演示大自然美丽风光,让同学们感受溪水又清又甜的美境。再让同学们通过反复朗诵第一段课文加深对美丽环境的向往。等到同学们对语言环境有一定的感悟后,再播放录象,演示大自然美丽风光受到破坏,河水变得浑浊。这时,同学们脸上的笑容消失了,眉头皱了起来。教师让同学们阅读第二段课文,带出问题:为什么一场雨过后,溪水变黄了,这是什么一回事呢?然后让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去读第三至第九段课文。原来是大象和野猪比赛谁的力气大,拔掉了小溪上游的树,雨水把泥土冲进小溪,使清清的小溪变浑了。同学们明白了溪水变黄的原因后,教师让同学们联系现实生活,说说为什么市桥长堤的河水变浊变臭是什么原因?同学们发言中谈到:由于人们乱排污水,使河道变得黑黑的,臭气熏天,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和破坏。教师再用电脑演示课前收集的网上信息材料,如人们砍掉树木,造成空气不再清新,噪音加重,风沙大;黄河水土流失等。接着让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我们怎样做才能恢复美丽的自然环境?这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争着举手发言,五花八门发表自己的见解:“植树造林。”“马路两旁、河边多种花草树木。”“大家爱护花草树木,不去攀、折、砍树木。”“在空中设置监督眼,对破坏环境的进行监控。”“在河道养殖'清道夫'吸掉垃圾,保持河水清洁。”……

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地让学生体验周围环境问题,增强了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懂得保护树木的重要

性。

四、课外延伸,树立环保思想

环保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牢固地树立环保思想,自觉抵制破坏环保的不良行为。在教学《清清的湖水》一课时,可通过电脑课件显示湖岸景色:“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起跳的青蛙,这边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龟、石兔,好像正在赛跑呢。”“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同学们看到这美丽的景象都情不自禁地赞叹:“多美啊!”教师趁热打铁,美丽的环境需要人们来保护,大家能在文中找出小洁爱护环境的事例吗?小洁的什么行为值得我们学习?谈谈自己外出游玩时应该怎样做,如果看见有人不讲公德,乱扔果皮,你又会怎样做呢?课后,可以请同学们收集一些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图片或文字报道,办一份“环境报”,把自己对于现代人对生态环境无休止破坏的看法与改进的建议写在报里,全班开展一次“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手抄报展览。同学们都十分认真完成功课:现场观察了河道、公园、马路的情况;画漫画,设计环境保护小标语;与父母上网收集环保资料和探讨改善环境的措施等。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

语文教学中的环保教育渗透 篇12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环保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劣, 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地球在痛苦的呻吟:美丽的首都北京近年来屡遭沙尘暴袭击;中华民族之“摇篮”黄河再也无力给予儿女更多的乳汁, 甚至已无力潇洒地奔向大海, 退化的草原已吸干涓涓细流, 干旱的高原阻断了丰沛的水源, 断流问题日益严峻, 对全流域生态环境、民众生活和政府决策有着重大影响;塞特凯达斯瀑布昔日雄伟壮观, 但在人类恣意的破坏下逐渐生命垂危, 直至枯竭;野生动物滥遭杀戮, 不少珍贵动物已经濒临灭绝或即将灭绝;世界大沙漠撒哈拉沙漠日渐扩大……环境问题一次又一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 为了我们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 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 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最近,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负责人提出了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 (1) 土壤遭受严重破坏, 肥沃程度降低, 剥蚀情况严重, 年流失量大增。 (2) 能源的浪费引起气温升高, 对农业和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3) 自然区域越来越小, 导致数以千计物种灭绝。 (4) 森林面积严重减少, 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 (5) 淡水资源受到威胁, 1/4的地方长期缺水。 (6) 化学污染威胁动植物健康, 引发癌症, 导致土壤肥力减弱。 (7) 城市无序扩大, 严重破坏环境。 (9) 过度开发海洋, 渔业资源锐减。 (9) 空气污染威胁人们的健康。 (10) 极地臭氧洞扩大, 北极的臭氧层损失50%以上。作为小学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每个人都应该从小爱护环境, 从小事做起, 从身边做起, 大到关心全球环境问题, 小至节约一滴水、不乱扔一张废纸、爱护一棵草……

二、深入研究教材, 挖掘教材中的环保素材

新课程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环保内容供教师挖掘。教材中的环保内容有显性与隐性的, 显性的课文一目了然, 如《只有一个地球》、《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看就知道是关于环保教育的, 告诉我们环保的重要性, 告诫我们要保护地球, 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有的内容如《雪猴》、《珍珠鸟》、《达尔文和小松鼠》这类课文则是通过写小动物说明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 对于动物我们应该保护他们, 保护它们生存的环境;《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桂林山水》、《七月的天山》、《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类写景的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出大自然的美丽, 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美丽的景色,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而《自然之道》、《大自然的启示》这样的文章却是教给我们环保知识:人类应该怎样去对待大自然, 正确认识一些自然现象, 遵循自然规律让自然界的动植物为人类服务。隐性环保内容需要老师好好把握, 更深入地研究教材, 把这样的内容找出来, 在教学时灵活运用。比如新课标四年级语文第七册中的《去年的树》里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要是人们不砍那棵树, 让树好好的活着, 这样小鸟就不会伤心了, 它可以住在树上, 天天和大树聊天, 为大树唱歌, 那多好啊!六年级教材里《景阳冈》一文中武松是家喻户晓的打虎英雄, 由于时代不同, 如今我们要维持生态平衡, 老虎现在成为国家级保护动物, 因此不能捕杀。一句话, 不管文章中的环保内容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好材料, 对于这样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好好挖掘、利用。

三、课堂上巧妙穿插环保知识渗透环保意识

当然语文课毕竟不是环保课, 教师在教学中切忌一味地单纯宣传环保。教师只能在围绕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的前提下, 巧妙的渗透环保内容, 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去领悟、体会, 自觉地成为环保的宣传者和参与者。三年级教材中成语故事《坐井观天》是一篇讲读课文, 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这个成语的来历以及“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有一位老师在讲这篇文章的最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小鸟的话会让青蛙触动吗?它听了小鸟的话又会怎样想?怎样做呢?这时同学们纷纷举起了手, 有的答它会跳出去欣赏美丽的大自然, 帮助农民伯伯捕捉害虫:有的同学说它不会出来, 因为它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有个小朋友的回答很有意思, 他说:“青蛙跳出井口站在井沿上, 四处看看‘扑通’一声转身又跳进井里去了。”面对这样的答案老师马上追问一句:‘你能告诉大家, 青蛙看见什么啦?为什么不出去呢?”学生说:“因为外面黑压压的空气、黑黑的河水、田地里大量的化学农药……这一切让它感到窒息。”这位老师立刻抓住这点给学生讲现代社会的污染情况:大气污染, 水污染, 噪音污染……这样一讲学生知道了现在生活的环境污染太严重, 它威胁着我们人类的生存, 明白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师就这样在在各个环节中轻轻松松渗透了环保教育。四年级语文教材里有《大自然的启示》一文, 这本是两篇阅读短文组成, 内容浅显, 一篇通过林务官好心的“打扫”森林, 却使森林遭到破坏;另一篇列举了几则大自然帮助人类进行创造发明的具体事例。这些内容一看就懂, 老师不必做过多讲述, 重点则应过两篇短文对比讲解引导学生认识:人类必须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 否则好心办错事;只要正确认识自然,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人类就会获益。教师在讲这课前首先讲了人们杀光凶恶的狼来保护善良的鹿, 最终导致狼被杀光, 鹿也全部死亡的故事, 然后提出问题:“人们杀狼怎么会引来鹿的死亡呢?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迷。”这时同学都觉得很奇怪, 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这样学习环保知识很有兴趣, 思维也进入积极状态, 学习效果当然也是最佳的。

四、关注生活七嘴八舌话环保

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13

【摘要】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几个春秋,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着眼破除旧课程繁、难、深、重的知识体系,大量删减知识点,结果新课程展现出简单浅显的特点,如何更加务实,更加有效,更加平稳地搞好历史新课改,这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师勇于探索、实践、反思、总结。

【关键词】历史教学创新教育观念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使国家立足于不败之地,我们就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造型人才就成了国运兴衰的关键。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历史教学实施创新教育,应依据历史学科特点、功能和学生认知水平,重点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的个性品质、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为将来成为创造型人才奠定较为全面的素质基础。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历史学就是历史学,还历史学科一个本来应有的作用,是我们当前教育改革中应当注意的。唐太宗曾说“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毛泽东同志也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可见,前人认为学习历史并非是为了应付各级考试,更多地是从现实应用出发。我们学习历史并非只

是为了记住一些零碎的史实,而是为了从前人的经历中总结经验教训,为今人提供治世的策略,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思维能力和辨别能力,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国情,从而在培养学习独立思维能力同时提高其理性思维能力。我想这就是我们进行历史学科教育的根本目的。而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各学科被掩盖了学科本来应有的作用,而成了应试的工具,而学科本身最重要的作用却得不到体现。所以,我们应该是转变教学观念的时候了。

创新教育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要使学生在思想、能力、个性观念等方面都有长足发展,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思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三国鼎立》时,针对中学生的特点,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题:“刘阿斗如此无能,诸葛亮为什么自己不当皇帝?”“曹操既然是政治家、军事家,为什么在赤壁之战中会败给孙刘联军?”“赤壁之战如果是曹操取胜,那中国历史的局面又将怎样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必然会去了解这一时期的基本史实,在分析史料的基础上,自然找到了答案,而且还提出了一些你意想不到的问题。及时鼓励学生的提问,并长期坚持这种教学方法,这不仅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历史知识,更锻炼了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本,创设自主、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应让学生发问、怀疑,甚至对教师的见解提出质疑,决不强迫学生盲目服从教师的见解,消

除他们在课堂上的“恐惧”心理,让他们心情轻松愉快地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并在整个过程中以饱满的激情激活课堂,彻底摒弃“唯师独尊”、“唯师是从”的专制性师生观,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自由的心理空间。

一般来说创新热情来源于好奇心、独立性、想象力等,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李政道说“好奇心很重要,好奇才能提问”,好奇心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能发现别人不易发现的东西,从而提出问题,而创新又恰恰是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解决,可以说好奇心是提问的前奏,提问时创新的开端。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创设历史情境,满足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打破习惯思维的束缚,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例如,讲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秦始皇的兵马俑等人类历史的遗迹时,应尽量收集好网上制作好的CIA软件,将其建造情境呈现给学生,激发并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热情。

三、探索求异思维,开拓学生的创新空间。

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教材“资料卡片”、“学习思考”、“知识链接”、“史学争鸣”等内容。在教学上应充分发挥这些内容的功用,培养学生探索求异思维,拓宽思考渠道,以达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针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提问学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困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而失败,有人则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你赞同哪种看法,”

这个问题是目前辛亥革命史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教材上提供的仅仅是其中两种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辛亥革命的历史使命是反帝反封建,它没能完成历史使命,因此失败。第二种观点认为,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尽管在民主制度建设上没有一步到位,但放在历史长河中考察的话,却是一个成功的开始。辛亥革命成功与否这个问题,见仁见智,教师可以给学生留设思考的空间,拓宽思考的渠道,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水平,从不同角度进行独立思考,从而新见迭出,创意扑面。总之,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留下空隙,让学生去填充,留下难点,引导学生去攻破,留下疑点,让学生去解释,留下隐线,启发学生去挖掘,留下悬念.吸引学生去探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创新。

四、精设习题训练,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练习是学习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和形成技能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科学有效地练习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讲《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这一课时,在学生对本课有了较深的理解后,可设计这样的练习题:(1)八国联军的侵华过程是“一帆顺利”还是“毫不费力”说明了什么?(2)抗击八国联军斗争英勇的义和团结局如何?为什么?(3)结合《辛丑条约》内容谈谈这个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哪些危害?针对这些问题,学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讨论,最后得出满意的答案。这样的问题,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后练习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

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考虑到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练习题应少而精,要以开放性题目为主,给学生留有实践、创新的广阔空间。如:在学习《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法国大革命”时,针对“拿破仑对内对外政策”,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价,要求学生在评价时不拘一格,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更可以二者兼顾。但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点燃了学生心灵中创造的火花,进一步推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这就既培养了学生动脑的习惯,又有利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之,创造并不神秘,“人人即是创造之才,时时即是创造之际,处处即是创造之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有利于打破一些学生的固定不变的思维定势,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开发学生的智力。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转变角色,变单纯的教学传授者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以科学的方法训练学生,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逐渐形成,创新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许燕装《历史学科“问题意识”的培养》

2、陈培瑞《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

浅谈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14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情感教育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古人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说的就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从情感入手是现代教学的标志之一,现代教育离不开情感教育,并将情感的发展列入评价人发展的重要指标。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是获取知识的土壤和动力”,而布鲁姆则把情感看作是影响教育过程的三大动力之一。

汪国真说:“对没有感情的学习和工作都是苦不堪言的”对所从事的工作和学习充满感情能大大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激发人的潜能,从而能更出色的完成任务。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看,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是完整人的教育所需要的。一位教授曾说:“如果把学校教育看作是化学反应,要提高化学反应的速度和质量,就要加‘催化剂,而情感教育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添加剂”,前南斯拉夫教育专家鲍良克说:“情绪调节着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和积极性,情感环境决定学生在教学中的注意力”。可见,情感是协调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灵魂所在。

1、运用教材中的大量的事例来感化并培养学生的道德感。道德感是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行为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表现形式有爱国主义情感、友谊感、同情心、责任心、良心、荣誉感、自尊心、感恩之心等。政治教科书上有很多情感教育素材,教学中我们应适时展现素材中的人物的情感来感染学生。如在学习责任一课时就应与学生分享名言警句: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岳飞的“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陆游的“位卑不敢忘忧国”;在学习如何孝敬父母时就让学生回顾《游子吟》;在学习自尊时,《晏子使楚》的视屏就应该播放给学生观看;在学习法律时,以蹬三轮车为生的白礼芳老人的故事就不得不谈。总之,这些素材既加深了学生对考点的印象又让学生体会到他们的爱国情感、责任心、荣誉感、自尊心、奉献精神等高贵品质,进而陶冶学生的品格与情操,启迪智慧,达到“注之以爱,启之以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目标,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师应以充沛的感情感染学生。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应以充沛的情感感染学生,则需要教师以充沛的感情来描述枯燥的案例和其他素材。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投入自己的“情”进入“角色”,才能够变呆板的文字说明为生动的政治知识,才能变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交流,才能使学生陶醉其中,达到师生思想上的共鸣、情感上的交流。如讲授《自尊是人人需要的》,应饱含激情地描述:晏子出使楚国时,楚国为了给晏子一个下马威并达到羞辱的.目的,一是让晏子从小门进城,二是用晏子的矮小说事,三是用罪犯来羞辱。而晏子则巧妙地用“狗国”、“小国”、“贼国”来化解了楚王的招式。学生们通过教师的情感渲染,就会对晏子的机智倾心不已。教师再适时地对学生提出:“如果是你,会怎么做?”。这样就会激起学生的激情大谈感悟。学生们再也不会感到政治课的枯燥了,情感上的交流和互动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与课本的距离,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尊心。

3.身正为师,教师要做好榜样。作为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首先做到。老师的不足,其实也是学生的不足:一个充满活力爱唱、爱跳的老师,他的学生一般也充满朝气;一个书写工工整整的老师,学生的作业和笔记也会很棒;一个随时穿着干净整洁的老师,他的学生也邋遢不到哪里去;一个成天满口脏话的老师,要求学生不讲脏话是不可能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古人倡导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4、教师应投入真诚的感情。教师只有带着积极的情感上课,学生才会受到感染,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才会“乐其道,学其道”。 如果教师缺乏关爱,对学生冷漠无情,甚至对他们感到厌烦,势必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因此教师应真挚关爱每一个学生,学生再怎么差,都需要关爱,都渴望掌声和喝彩,都想饱尝成功的喜悦和进步的欢笑;教师也应热切期待每一个学生。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深切的期待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哪怕再差的学生,其实也有他自己的闪光点,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你敢说学生现所学的一技之长在将来无用吗?你敢说现在所谓的差生将来在社会上混不好吗?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在适时鼓励学生、期待学生,这样学生就会有信心和勇气,朝着老师期待的目标努力。

环保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篇15

初中阶段的学生其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形成时期, 学生从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将会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形成.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是促进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思考如何解决环保问题以及提高他们环保意识的有效突进, 使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建立一个有良好环境意识到人生观.

初中化学是一门基础科学课程, 其中涉及到环境保护的内容不少, 在化学教学的课堂上, 教学者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穿插一些与环境有关的知识进去, 这对于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例如, 笔者在讲授《煤和石油》这一节的时候, 就穿插了“现代工业社会对煤和石油的大量开采导致这两种重要的能源面临枯竭的境地”, “煤和石油都是非可再生资源, 我们怎么样才能节约利用这些能源”, “煤和石油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等等, 让学生了解当前世界非可再生资源的储存情况, 绝大部分的可利用资源已经被人利用, 并且存在很多过度开采的现象.据调查表明, 全世界储存的石油量仅仅够人类耗用200年左右, 所以, 必须告诉学生, 人类必须要有能源节约的意识, 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为地球环境中能源消耗大战贡献一份小小的力量.

二、在化学试验过程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化学教学中的实验课时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验中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现象也可以对学生起到环保教育的作用, 而且相比之课堂教学而言更加具有直观性.

在实验课堂中, 教师可以把环境污染物提取样品作为试验的样品进行研究分析.比如, 测定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测定受污染的河水的PH值, 测定受污染土壤的酸碱含量等等, 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明白自然资源环境受污染是怎么回事, 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 自己能够为环保做些什么.再者, 教师还可以在实验课中通过对实验后的试验废液、废物, 以及一些不能用的化学器皿的正确放置, 让学生知道在任何的小结中都应该有环境保护意识, 减少污染物, 同时, 教师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给学生做出一个好的榜样, 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课外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

课外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 走进社会, 是教学中的另一重要部分, 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在课外活动的安排中, 多半都把活动的场地定在我们熟悉的环境周围.比如, 让学生去垃圾回收站做一些调查, 调查垃圾中哪一些属于化学制品.在观察回收站工作人员给垃圾分类时, 明白哪些垃圾是可以在回收利用的, 哪一些垃圾要单独的放置, 像电池就要独自归类, 还要经过特殊处理;纸类一般都要再利用, 但是还要从中再分类;蔬菜瓜果的烂叶为什么要分开, 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学生在活动中就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在后来学习酸碱的时候, 很多学生就明白电池为什么要单独放置和特殊处理.再如, 组织学生在学校附近的小河中取河水样品做实验, 测量河水的pH值, 并做好相关记录, 然后根据记录对周边的环境, 如工厂、小手工作坊、居民生活区等做调查, 发现小河上游的工厂, 生产期间经常排放大量的废水, 导致河水中的鱼类和植物不能生长, 还时常伴有腐烂物体发出的恶臭味.学生们找到河水污染原因, 总结成材料并写成小论文.

摘要: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关注社会问题, 因此, 化学教师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环保意识。在课堂上通过知识传授过程, 渗透环保教育, 利用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的重要性, 这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 已经引起了广大化学教师的关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是化学教师不可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化学教学,环境保护,课内渗透,课外实践

参考文献

[1]黄虎芹.小议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教育[J].考试周刊, 2008, (20) .

[2]陈桂华.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J].新课程 (教育学术版) , 2008, (09) .

上一篇:子科滩镇卫生院关于救护车的申请报告下一篇:老师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