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说课

2024-05-08

老师说课(通用5篇)

老师说课 篇1

《老师,亲爱的老师》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粤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校生活真快乐”第8课:《老师,亲爱的老师》。本课主要让学生知道老师爱学生,为教育学生成长而辛勤工作。使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尊敬老师,爱戴老师,感激老师对自己的培育之恩,对老师从内心产生崇敬之情。在教学中,请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以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情感。二、学生分析

本次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孩子,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对尊敬老师并没有一定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加上三年级的学生年纪小,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以及表演能力都不强,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和鼓励,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乐于表达,勇于表现自己。

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道孔子、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

2.感受老师工作的辛劳,知道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精心培养。

3.能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老师及老师最令你感动的一件事,深化对老师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

了解老师的工作,初步感受老师工作的辛劳,深化对老师的情感。教学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的品德课程是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节课中,教师将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法,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六、教学设计

活动一:认识大教育家

1.即兴谈话,引入主题。

2.了解孔子、陶行知。

(1)学生初步了解孔子的相关资料。(2)说一说关于孔子的名言。(3)通过故事,了解陶行知。

过渡:同学们,无论是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或是几十年前的陶行知,还是今天正在辛勤培育我们的园丁,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老师。

(板书:老师)

活动二:了解老师一天的工作(我们眼中的老师)1.引导学生说出老师一天的主要工作。

2.让学生深入了解老师的工作状况,感受老师工作的辛苦。

(1)了解老师的工作状况。(从备课、上课、辅导学生)(2)感受老师工作的辛苦(3)体会老师辛苦工作的目的 活动三:深化对老师的情感

1.说说自己眼中的老师。

(1)同学们,眼中的老师就是你最喜欢的老师,他是谁呀?

(2)请你来说说他令你感到的一件事吧

(3)教师举自己的例子,简单说说

(4)交流并指名汇报,让学生体会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老师付出的 心血。

2.老师相信你肯定有很多话想对老师说,请你拿出手中的笔,把你想说的话写在星语卡片上吧。

3.指名汇报。

4.朗读关于教师的诗歌。

5.课堂小结

七、板书设计

老师,亲爱的老师

爱↘

↗尊敬

学生

9月10日是教师节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

《老师,亲爱的老师》

稿

菜园镇高汉小学

张 利 霞

《人类的老师》说课稿 篇2

《人类的老师》说课稿1

各位评委,下午好。今天我就人教版第8册第12课《大自然的启示》进行说课。下面我将紧扣略读课文的特点准备从教材、设计理念、教学程序、课堂特点四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初步设想。

第一方面、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了两则科普小短文,再次激发同学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打扫”森林》讲述的是林务官的一纸命令给森林带来了毁灭性的灾害。《人类的老师》介绍了科学家们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运用于发明创造。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以及生物的特性,从中受到启发,才能科学、有效利用大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

这两篇虽然都是说明文,但在语言特点上有所不同,《“打扫”森林》的语言生动活泼,而《人类的老师》则平实简明。

2、学情分析:通过前三课的学习,学生热爱自然的情绪上涨,初步学会理性的思考。以文本为例,从自然之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因此,本课是学生自主运用对话文本的方法,在读中感悟,进行适当的语言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3、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课文特点,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点,以新课标阐述的理念为背景,预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a.默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全文。

b.运用前两篇概括内容的方法,概括本课两则短文的主要内容。

c.抓住重点语句的学习,加深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警示和启发,激发学生对仿生学知识的探索兴趣。

4、教学重难点;为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迁移学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而深层次地领悟大自然给人类的警示和启发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5、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仿生学的相关信息等

第二方面、说设计理念与总体教学思路

1、以上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制定是贯彻了以下教学理念。

识字借助拼音,降低要求

略读课文中的字词教学不作重点,主要体现在字词朗读不作检查;字词理解不作重点;字词赏析不作要求。

应用以点带面,迁移运用

略读课文教学要把握好课文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略读课文应该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是将精读学习所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

粗略抓大放小,有所侧重

略读课文要把握好方法上的“粗放”。大胆取舍,突出重点,有所失而有所得,一课一得,得得相连。

自主放手阅读,体现个性

引导学生自主地选择,自主地学习,自主地评价,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

2、为达成教学目标的总体思路: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二、朗读提示,把握目标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课题入手,解决难点

五、总结收获,练习写作

六、布置作业,积累沉淀

第三方面、教学程序

为了把预设目标落到实处,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共分几大板块。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加强单元整组教学的意识,使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写法的作用。】

二、朗读提示,把握目标

浏览“阅读提示”,概括这节课的任务,(内容启发积累)交流学习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参照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的要求和方法,这样的方法更有实效性。】

《人类的老师》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人类的“老师”》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机、轮船、建筑设计等方面向生物学习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收获。结构完整:开篇引路-举例说明-点题作结,中心明确,层次井然。注意运用典型的事例增强说服力,而且详略得当。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二、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及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如下三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8个生字,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的意思。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能够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3)体会各种生物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2、教学重点: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

3、教学难点:能够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教”,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为了达成上述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课文特点,遵循阅读规律和儿童认知规律,本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提问法,讨论法,引导点拔法、演示法等,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学习的例子,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程序

我打算安排两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第一课时主要完成扫清阅读障碍、理清课文脉络、讲解课文第一部分的任务,下面我重点说说我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能够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3)体会各种生物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一)温故知新,复习导入

以两个上节课已学过的问题导入今天的新课:1、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谁?(自然界中的种种生物)老师板书。2、谁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读自悟,对话文本

1、向学生抛出问题:文中列举了哪些事例说明自然界的种种生物是人类的“老师”?给予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深入文本,自读自悟。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讲读结合。随文理解“教训”、“轻而易举”等词语。多媒体适时出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例如 “流线体”。在学生汇报到鸡蛋的“薄壳结构”带给人类的启示时,我出示一个生鸡蛋,请有自信能捏碎它的学生上来实战,这样既活跃了课堂,又现场验证了课文中的论断是正确的,相信学生一定会留下深刻印象。

3、教师引导,出示表格帮助学生理清内容。先指名回答“老师”一栏,教师板书。随后同桌讨论剩余空格该如何填写最为恰当。

“老师”特点启发

4、师生互动,共同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是教学的重点内容,所以为了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较为清晰的思路,我先通过抓关键词语、出示相关图片、进行小试验等形式陪学生“走”了一遍课文,后又以表格这种更加直观的形式帮助学生对内容有了提纲契领的认识,领着他们站在文本外再“看”一遍课文。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是探索者,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与文本,与教师进行了真切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也训练了学生分析与探究的能力。】

5、回归课本,练习概括课文第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个任务就靠每一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来实现。“能够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又是教学的难点,所以在这节课中我着重训练学生的是总结概括的能力。我认为想要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教给学生有效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在这节课中我打算教给学生通过找中心句,抓关键词的方法来概括自然段的主要内容。除了第三自然段需要抓全两部分内容外,其他两个自然段都可以用找中心句的方法概括出主要内容。】

6、学生完成《评价手册》上的填空题。

【设计意图:我觉得这道题是对本篇课文一个很好的总结,学生在做的同时相当于站在一定高度上又“望” 了一遍课文。另外,将《补充习题》、《评价手册》与课堂有机融合也是一种提高课堂效率的有益尝试。】

(三)拓展延伸,回归课题

1、补充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其他例子。

【设计意图:引入课外资料的目的在于:第一,丰富课堂内容,使课堂更加高效;第二,激发学生课后主动求知的欲望。】

2、深化对课题中“老师”的认识,体会人类并不是坐享其成,而是不断主动探索。

3、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学会怀抱感恩之心热爱万物。

五、说作业设计和板书设计

(一)作业设计

查找并阅读介绍仿生学的资料,并以“人类的‘老师’”为主题,四人小组合作出一份小报。

【设计意图:这样的作业形式更具弹性,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语文能力方面的发展。】

(二)板书设计

本着突出重点难点,理清条理的宗旨,我将这一课板书设计如下:

“老师”特点启发

鱼儿自由升降潜水艇

鸟儿飞行飞机

蜻蜓等昆虫飞行特点新式飞机

鲸“流线体”轮船

鸡蛋“薄壳结构”建筑物

袋鼠跳跃越野汽车

贝壳坚固坦克

……

以上就是我对《人类的“老师”》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人类的老师》说课稿3

一、说教材

(一)、《人类的“老师”》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这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动物学习的几个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学习的收获。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方面的知识,激起探索自然的强烈欲望。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并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引导提示,继续培养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技能目标:能理解课文内容,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

3、情感目标:认识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的启发,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学情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教学中,巧设教与学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克服学生害怕的心理,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自信地表现自己。

三、说教法

1、读书指导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本节课中,将采用感情朗读进行教学。学生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齐读、黑读等方式再现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教师引导学生将读——找——说相结合,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2、直观教学法。

本节课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课堂上巧设疑问,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体现了教师是课堂的参与者、组织者。

四、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节课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生充分通读课文的情况下,让他们主动地把自己收集的资料与他人交流、探究、体会,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人类的“老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内容已经有所了解。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这篇课文中所说的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谁呢?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这环节通过创设问题,激起学生参与和探索问题的欲望,为这节课的学习作好了准备)。

(二)、抓住重点,精读指导。

师: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呢?

1、指导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一段。

(2)、学生找一找,划一划关键的词句。

(3)、指名交流。

(4)、教师适机引导。

(5)、小结学习方法。

(这一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自学第4、5、6自然段做好铺垫作用)。

2、学生自学第4、5、6自然段。

(1)运用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4、5、6自然段。

(2)指名交流。

(3)教师适机引导。

(4)小结。

(这一环节,我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自主合作主动交流,在师生,生生交流中达到互动的学习效果)。

3、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到这,大家知道为什么把自然界中的生物称为人类的“教师”了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全文)。

(2)自然界中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你还知道哪些?(通过课外延伸,肯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把探究的问题引向课外)。

(三)、板书设计。

7、人类的“老师”

种种生物----------------受到启发

鱼类-----------------潜水艇

鸟儿、蜻蜓-----------------新式飞机

鲸-----------------轮船

鸡蛋壳-----------------建筑物

袋鼠-----------------越野汽车

贝壳----------------坦克

《人类的老师》说课稿4

一、说教材

《人类的“老师”》一课是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八册中的一篇文章。这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动物学习的几个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收获。通过本课的学习,可能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方面的知识,激起探索自然的强烈愿望。本课共有7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以科学家从鲸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的故事导入,指出自然界中可以充当人类的“老师”的生物很多,第三段到第六自然段通过三个具体的例子,详细介绍了人类从生物身上获得的启发。第六自然段简单列举了人类模仿生物制造越野车和担克的例子,进一步说明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由衷感叹,以“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总结,首尾响应,突出文章的主题。

我设想通过两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下面我重点谈谈我第二课时的设计。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按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我把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如下三点:

1、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各种生物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

教学难点:体会各种生物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达成上述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课文特点,遵循阅读规律和儿童和认知规律,本课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自读法,提问法,讨论法,演示法等,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学习的例子,激发他们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程序的设计

(一)组织教学

因为是借班上课,第一次见学生我先话家常地让学生猜“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从而让学生明白要敢问敢答,不怕问错答错,消除学生的顾忌和紧张的心理,接近师生心灵的距离,以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

(二)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课文的内容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上课伊始,我先提问:同学们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自然界中的种种生物)那么,文中说到哪些生物是人类的老师呢?指名个别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三)抓住重点,精读体会

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是文章的主要部分,教学时,我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体会。

1、学习第三自然段

我指名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然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谈体会后我小结:人类从鸟儿身上发明了飞机,30年以后,飞机经常因机翼剧烈抖动而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人类又从蜻蜓那里找到了防止这类事故发生的方法,造出了具有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2、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教学这两个自然段,我让学生自由读,然后交流各自的读书收获。阅读时可贵的一点是有疑问,因此,我让学生把自己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

3、游戏激趣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鸡蛋的薄壳结构,我设计了一下小小的游戏:

(展示生鸡蛋)同学们,看,这是什么?老师想请个同学上来握住这个生鸡蛋,(师示范)使劲地捏,看谁能捏碎它!(无法捏碎)

薄薄的鸡蛋壳为什么捏不碎呢?原来鸡蛋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拱形)各个部分。因此,我们无法捏碎生鸡蛋。

4、多媒体展示 “薄壳结构”的建筑物的图片,让学生体会科学家以生物为“老师”,为科技进步作出的重要贡献,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5、学习第六自然段。

(四)了解文章的结构

为了了解文章首尾呼应这一特点,我让学生齐读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一段,然后说说读后的发现,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小结什么是首尾呼应。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重在突出重点难点,理清文章条理和高度概括文章内容。根据课文内容,重难点及学生的知识特点,我将这一课板书设计如下:

鱼类 潜水艇

鸟类 飞机

自然界的 蜻蜓 新式飞机

种种生物 鲸 轮船 人类的老师

鸡蛋 建筑物

袋鼠 越野汽车

贝壳 坚固坦克

《人类的老师》说课稿5

一、说教材

《人类的“老师”》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机、轮船、建筑设计等方面向生物学习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收获。文章结构完整:开篇引路-举例说明-点题作结,中心明确,层次井然。留意运用典型的事例增强说服力,而且详略得当。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二、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及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如下三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的意思。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能够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体会各种生物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2、教学重点: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

3、教学难点:能够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教”,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为了达成上述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课文特点,遵循阅读规律和儿童认知规律,本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提问法,讨论法,引导点拔法、演示法等,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学习的例子,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程序

我打算安排两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第一课时主要完成扫清阅读障碍、理清课文脉络、讲解课文第一部分的任务,下面我重点说说我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能够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体会各种生物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以两个上节课已学过的问题导入今天的新课:

板书

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谁?

《人类的老师》说课稿6

(一)教学总目标

1、在语境中理解“改观”“遭殃”“异想天开”“生态平衡”“关键”词语的意思。

2、能在本单元前三篇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学法迁移,运用在前三篇文章中学到的方法,概括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3、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4、了解《人类的老师》第二段的写作特点,并能举一反三,结合“综合实践”搜集到的“生物老师”资料模仿写。

教学重点:能进行学法迁移,运用不同的方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的老师》第二段的写作特点,并能学写段落。

(二)分层性目标

上限:

1、能掌握概括不同文章的方法。

2、能仿写文章。

下限:

1、认识8个生字,理解“生态平衡”“异想天开”“生态平衡”“关键”词语的意思。

2、能概括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理念

那么怎样把握教学重难点,展开教学?我的教学预设理论依据是浙江师范大学特级教师、特聘教授郑逸农老师提出的“非指示性”教学理念——把学生当做平等的、独立的、能自主判断、自主成长的人。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权;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不指示学习目标,不指示问题答案。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让学生自主生成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自主生成语文素养,自主走向精神成长。教学内容能做到由重“内容”过渡到重“形式”,即“用教材教”。

概括地说,体现在两个方面:

1、真正把学生看成“大写的人”。

2、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三、教法学法

基于这样的理解和认识: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展开教学:

1、引导学生读书自悟。概括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语和感受深刻的句子谈体会等,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

2、引导学生合作讨论。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自主学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引导学生领会写作方法。主要策略是:分螺旋式上升。

学生方面主要是:画、圈、点、写、读、议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贯穿整堂课。

四、说教学过程及设计理念:

本次的教学设计主要分5大版块的内容,分别是:

(一)导入

(二)默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浏览课文,理解感受深刻的句子,说出受到的启发

(四)探究《人类的老师》第二段写法特点,运用综合实践中搜集的课外材料,进行写作训练

(五)作业

这五大版块的教学设计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第二、三大版块是教学的重点,第三版块是教学的难点。下面,我说说具体的设计内容:

(一)导入

上堂课,我们学习了《蝙蝠与雷达》,科学家们探究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可以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那么今天,自然界中的事物又要给我们人类当一回老师,这回,它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请看《大自然的启示》。然后出示课题。

导入的文字选自课前提示语。

(二)自学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还是老规矩,以同学们自学为主。赶快看看课文的导语部分,划出关键词。

课前提示语:“科学家们探究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可以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其实,自然界中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还有很多。默读下面这篇课文,说一说其中的每篇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画出自己感受深的句子,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它们抄下来。”

2、学生交流后,输理出本篇文章的学习任务:

⑴概括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⑵理解感受深刻的句子,并说说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3、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回忆一下,概括文章有哪几种方法?

⑴课题扩充法

⑵段意合并法

⑶要素串连法

⑷句子摘录法

⑸重点突出法

4、认真默读课文,自己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题

主要内容

运用的概括方法

“打扫”森林

段意合并法

人类的老师

句子摘录法

5、展示学生的练习,通过评议、比较,帮助下限的学生学习运用简练的词语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自学课文,理解感受深刻的句子,说出受到的启发

1、解决了第一个学习任务,再看第二个任务。有人说大自然是一本无字的百科全书,如果你平时多多留心观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一定会获得很多知识,获得很多教益。请大家再次浏览课文,看看大家能从这篇文章中获取到什么?

(1)小组成员讨论交流后一起完成以下内容:

主题

内容

我们感受深刻的句子

我们找出的关键词语

我们的体会

我们从《“打扫”森林》受到的启发

我们从《人类的老师》受到的启发

(2)派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其他组员可补充。

(参考句式:我们感受深刻的句子是,我们抓住的`关键词是,我们的体会是,我们从《“打扫”森林》受到的启发是,我们从《人类的老师》受到的启发是)

这是本课的重点,我用学习单的形式来突破。大家可以看看这个表格,词语、句子、体会、受到的启发,都已经涵盖在里面了。而这份学习单体现的是学生的自主、合作的能力,真正做到“四自”: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以合作的形式完成,是考虑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让下限的学生在上限学生的带动下有所提高。这个环节,体现的是第一个教学理念,把学生看成“大写的人”。

预设的重点句一:

“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关键词语是“一切”、“生态平衡”,感受让学生自己谈,不注重答案对与否,能说出他们自己的观点并言之有理即可。在学生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描写的“一切事物”具体指哪些?(枯枝烂叶、杂草、灌木、橡树、菩提树、昆虫、鸟类、兽类)这些事物原本都在森林里自由生长,可是自从灌木被——(砍了),杂草被(锄了),枯枝烂叶被——(学生自由说,只要恰当就行。),橡树、菩提树变得——,害虫变得——益虫、鸟类、兽类变得——

预设的重点句二: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

关键词语“异想天开”、“灾难”,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异想天开”的意思,这句话在课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异想天开的命令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个命令是异想天开的?(了解初衷:为了让森林更加漂亮。结果:毁坏了森林)

预设的重点句三:

“它们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

关键词是“吃”“咬”“钻”三个动词,引导理解这些动词能不能调换?为什么?联系上下文理解害虫“逞凶”的意思。

预设的重点句四:

“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让学生结合自己课外收集的资料,举例谈谈这些“优良性能”和前面几种昆虫飞行的联系。

预设的重点句五:

“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让学生打开思路: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前面的课文《蝙蝠和雷达》等,大家还了解哪些事例?

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是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能力,不强求学生一定按照我预设的句子来说,只要是言之有理都可以。

到这里为止,课前提示语中要求的学习任务已完成。但我想“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要想把学生培养成“语文人”,还要注重语言形式。下面这个环节体现的是第二个理念,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四)探究《人类的老师》第二段写法特点,运用综合实践中搜集的课外材料,进行写作训练

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有了自己的感受,那么这篇课文我们是不是学完了呢?请快速跳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仔细阅读第二段,探究课文第二段的写作顺序和特点,模仿第二段写法,你可以改写自己课外搜集到的“生物老师”,也可以借鉴老师提供的资料,改写课文第一段:

最早的的飞机,( )。而长着薄薄的翅膀的蜻蜓,却能平稳地飞行在空中。这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们研究发现,( )。后来,工程师( ),有效避免了飞机因机翼颤动而机毁人亡的悲剧。

二选一主要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一种来写。语文素养包括语言素养和精神素养,我想精神素养其他学科也培养,而语言素养才是语文课上所特有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学生明白了怎么写,也就知道写的文字表达的是什么内容了,这体现出的正是由重内容到重形式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五)用一句话表达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可以是受到的启发,也可以是写法上的提升感悟,主要是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学习感受与学习收获。

《人类的老师》说课稿7

一、说教材

《人类的“老师”》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机、轮船、建筑设计等方面向生物学习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收获。文章结构完整:开篇引路-举例说明-点题作结,中心明确,层次井然。留意运用典型的事例增强说服力,而且详略得当。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二、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及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如下三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8个生字,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的意思。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能够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3)体会各种生物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2、教学重点: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

3、教学难点:能够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教”,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为了达成上述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课文特点,遵循阅读规律和儿童认知规律,本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提问法,讨论法,引导点拔法、演示法等,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学习的例子,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程序

我打算安排两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第一课时主要完成扫清阅读障碍、理清课文脉络、讲解课文第一部分的任务,下面我重点说说我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能够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3)体会各种生物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一)温故知新,复习导入

以两个上节课已学过的问题导入今天的新课:1、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谁?(自然界中的种种生物)老师板书。2、谁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课文的内容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上课伊始,我先提问一些上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所谓温故而知新。】

(二)自读自悟,对话文本

1、向学生抛出问题:文中列举了哪些事例说明自然界的种种生物是人类的“老师”?给予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深入文本,自读自悟。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讲读结合。随文理解“教训”、“轻而易举”等词语。多媒体课件适时出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例如 “流线体”。在学生汇报到鸡蛋的“薄壳结构”带给人类的启示时,我出示一个生鸡蛋,请有自信能捏碎它的学生上来实战,这样既活跃了课堂,又现场验证了课文中的论断是正确的,相信学生一定会留下深刻印象。

3、教师引导,出示表格帮助学生理清文章内容。先指名回答“老师”一栏,教师板书。随后同桌讨论剩余空格该如何填写最为恰当。

“老师”

特点

启发

4、师生互动,共同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是教学的重点内容,所以为了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较为清楚的思路,我先通过抓要害词语、出示相关图片、进行小试验等形式陪学生“走”了一遍课文,后又以表格这种更加直观的形式帮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提纲契领的熟悉,领着他们站在文本外再“看”一遍课文。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是探索者,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与文本,与教师进行了真切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也练习了学生分析与探究的能力。】

5、回归课本,练习概括课文第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个任务就靠每一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来实现。“能够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又是教学的难点,所以在这节课中我着重练习学生的是总结概括的能力。我认为想要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教给学生有效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在这节课中我打算教给学生通过找中心句,抓要害词的方法来概括自然段的主要内容。除了第三自然段需要抓全两部分内容外,其他两个自然段都可以用找中心句的方法概括出主要内容。】

6、学生完成《评价手册》上的填空题。

【设计意图:我觉得这道题是对本篇课文一个很好的总结,学生在做的同时相当于站在一定高度上又“望” 了一遍课文。另外,将《补充习题》、《评价手册》与课堂有机融合也是一种提高课堂效率的有益尝试。】

(三)拓展延伸,回归课题

1、补充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其他例子。

【设计意图:引入课外资料的目的在于:第一,丰富课堂内容,使课堂更加高效;第二,激发学生课后主动求知的欲望。】

2、深化对课题中“老师”的熟悉,体会人类并不是坐享其成,而是不断主动探索。

3、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学会怀抱感恩之心热爱万物。

五、说作业设计和板书设计

(一)作业设计

查找并阅读介绍仿生学的资料,并以“人类的‘老师’”为主题,四人小组合作出一份小报。

【设计意图:这样的作业形式更具弹性,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语文能力方面的发展。】

(二)板书设计

本着突出重点难点,理清文章条理的宗旨,我将这一课板书设计如下:

“老师”

特点

启发

鱼儿

自由升降

潜水艇

鸟儿

飞行

飞机

蜻蜓等昆虫

飞行特点

新式飞机

“流线体”

轮船

鸡蛋

“薄壳结构”

建筑物

袋鼠

跳跃

越野汽车

贝壳

坚固

坦克

《人类的老师》说课稿8

一、说教材

《人类的“老师”》一课是湘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作者列举了大量的实例,证明自然界中有很多动物可以当人类的“老师”。文章脉络清晰,说理透彻,语言生动形象,是一篇很好的科普教文。

二、说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列举的动物可以当人类的“老师”,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帮助理解。

三、说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类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2、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3、学习作者介绍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介绍了哪些人类的“老师”。

教学难点是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人类的“老师”为人类所作出的贡献。

四、说教学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人类的“老师”。人类的“老师”是谁呢?为什么说它(它们)是人类的“老师”呢?

视频播放,让学生直接感受人类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从而发明出各种各样的东西,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被调动起来。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脉络非常清晰,说理透彻,语言生动形象,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很快理清文章的思路。

3、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⑴为什么说自然界的种种动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

⑵课文列举了哪些事例说明自然界的种种动物是人类的好“老师”?

4、拓展延伸

⑴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动物只有这些吗?你是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第六自然段末的省略号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⑵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动物之外,你还知道哪些?

如:螳螂——镰刀,萤火虫——电灯,野猪——防毒面具,苍蝇——气味探测器……

5、小结

大自然还有更多的奥妙等着我们去发现,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一定能为人类解决更多的难题,带来更多的便利。

6、课外延伸

⑴观察大自然中某些动物的特征,写一篇观察日记。

⑵以“人类的‘老师’”为主题出一份小报,在班级进行交流。

7、说板书

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蝙蝠——雷达

蜻蜓——飞机

鲸——船体

人类的“老师”蛋壳——屋顶

袋鼠——越野汽车

贝壳——坦克

出色的老师说课搞 篇3

一、分析教材

《出色的老师》是语文出版社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规则与公平,其中既有中国古代的名人轶事,又有当代作家的经历见闻。学生阅读这些作品,能深切地体会到规则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出色的老师》讲述了作者在美国南加州法律大学读书时,一只朋友送的手表失而复得的故事,赞颂了那位黑人同学模范地坚持公共道德和遵守规则的优秀品质。旨在引导学生树立遵守规则,培养良好的公共道德,做一个遵守社会公德的好公民.二、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对本学段的具体要求,并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等的实际情况,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品析文中描写“我”心理变化的词句,从中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说黑人同学是一位出色的老师,从中体会黑人学生的美好品质,受到启发、教育。

3.认识讲公德和遵守校规的重要,培养学生树立公德意识,遵守校规校纪。

根据拟定的学习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重点词句,体会我情感与认识的变化及其原因,感受黑人学生拾金不昧、爱护环境的公德之心。

难点是:联系上下文,理解“但那位黑人学生可真是位非常出色的老师!”这句话的含义。

三、教法学法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基于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我构建“导——读——悟——拓”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和谐的课堂情感氛围。对本课的教学,老师从“悟”字出发,以读为本,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明理,让有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学习,让课堂真正动起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过程、良好的教学设想要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水平,再立足教材本身的特点,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我具体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回顾课文,激趣导入

开门见山点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八课《出色的老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内容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同学回答,教师小结:文中的这位黑人学生相对作者而言,只是一位陌生的同学,虽然拾金不昧,将捡到的手表归还给作者,却又无情地到校长办公室告发了作者,使作者受到了高额的处罚,这样一个人怎么会是一位出色的老师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疑惑一起走进课文,去体会这位出色的老师的“出色”之处。【设计理念: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回顾,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课的主要内容,训练有条理地叙述事情的口头表达能力,引出本节课的学习。】

(二)、品读课文,体会“我”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

1、教师引导,初读感知

浏览课文,画出中心句——“但那位黑人学生可真是位非常出色的老师!”(培养学生自主捕捉所需要的信息的能力。)

2、自主学习,自读自悟。

教师出示导学提示:让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我”感情变化的语句,并读一读,体会变化的原因,做好批注。给学生独立自学,随心所欲写感想的空间,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

3、组内交流,品析语句

经过自主学习写出感受,每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先让学生在组内交流各自画出的句子及写的感受。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解决自主学习中存在的疑问。(在这期间教师要走下讲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聆听学生的心声,并点拨学生理解重点句子。)

4、全班展讲交流

在足够的交流之后,开始进入全班汇报展示过程,达到智慧共享的目的。教师针对重、难点处引导深人品析,重点指导下面的句子。体会“我”情感变化及其原因

(1)“可是,这块手表却在一次晚餐时丢失了,可以想象我当时是多么伤心,就像丢了自己的魂魄一般。”。教师设置问题:“丢了魂魄是什么样的?”去掉这句话中“就像丢了自己的魂魄一般”这半句,和原句比较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并出示句子,对比读一读,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中体会作者把自己伤心之情写得真实、生动的写作方法。)为理解丢失手表如此伤心的原因。教师追问: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电子手表,丢失了可以再买,作者却为什么如此伤心呢?学生联系上下文自由发表意见,体会这块手表对我的意义。师小结:手表传递着真挚的友情,寄托着我对祖国、好友的亲切思念,在异国他乡给我带来心灵上的慰藉。所以我丢失了手表,就像丢失了魂魄一样,伤心至极啊!师生一起用读来表达作者难过的心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2)教师相机提出:就在这时,我的手表失而复得,我又是什么样的心情?指名读一读写作者此时心情的句子。

“天哪,正是我心爱的电子表。我高兴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连忙对这位拾金不昧的黑大哥表示谢意。”

理解这段话教师抓住“高兴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用一个成语说叫——喜极而泣。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我此刻的心情呢?学生会说出(欣喜若狂、喜出望外、喜不自胜),接着引导 了解作者高兴的原因:黑人学生拾金不昧,使我的手表失而复得。并板书:高兴、感激、拾金不昧。指导学生带着欣喜之情再读这句话,再次体会我对手表的珍爱

(3)教师描述:就是这样一位好人,却将我告发了,使我受到了高额处罚,四十美金呀,远远超过了那块手表的价钱,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出示第8自然段齐读。体会我此时的心情(痛惜、委屈)。“我”对黑人大哥的情感态度有什么变化呢?点名读句子。

“我一看,马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这不就是那位拾金不昧的黑大哥吗”

出示肯定句,让学生读一读,对比体会反问句式表达的我遇见黑大哥时惊喜与激动的心情。

(4))接着出示句子:“我顿时明白了,告发我的就是那位把表还给我的黑大哥!我用一种极其困惑的眼光看了他一眼,他给我的居然是一种遗憾的笑容,还笑着解释了一句:“这是公德,这是规则!”他居然还笑得出来,真不仗义!”

教师提问“我用极其困惑的眼光看了他一眼”,“我”的眼中带着怎样的疑问?面对“我”的疑问,黑大哥的表现是怎样的? “我”对他的笑有着怎样的感受?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师小结:二遇黑大哥,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谁用比较准确的词来表达“我”的情感?学生回答(真不仗义)的(家伙)

(5)当“我”愤愤不平去交罚金,和蔼可亲的收罚金的老太太的一席话却让我翻然醒悟,“翻然醒悟”是什么意思?我忽然间悟到了什么? “我”醒悟后的思想情感又是怎样的?出示课文第12自然段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讨论:为什么“我”与老人都认为黑人学生是一位出色的老师?师巧妙地利用《有效教学法》中的煽风点火法和小纸条法引导学生领悟到(黑人学生拾金不昧,自觉遵守公德;爱护环境,维护公德;对“我”进行了公德教育)

(这一环节在集体交流中,抓住“我”感情变化的句子,通过指导朗读、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表达的感情,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能力,感悟黑人大哥优秀的品质。继而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三)拓展延伸

举例说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遵校纪、守校规的好学生?

(通过拓展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训练他们的书面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公德意识。)

(四)、结合板书,整体回归

指名说说为什么黑人学生是一位出色的老师?学生齐读课题,读出对黑人学生的理解与尊敬。

五、说板书设计

舞蹈老师应聘说课稿 篇4

本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音乐课本上册第一单元《青春的旋律》。在《青春舞曲》一课的教学中,主要是体验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引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相互合作,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表现歌曲的多形式创作练习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学会歌曲《青春舞曲》,在这个基础之上了解音乐相关知识,产生喜欢民族音乐的情感并能懂得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尝试在聆听、模仿、讨论、探究中自主学习歌曲,并能积极参与弹、唱、跳等音乐活动中体验和表现歌曲。

3、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特点,并可结合维吾尔族服装、乐器、舞蹈动作,体会音乐与舞蹈的结合。通过音乐活动,积极参与意识,自我养成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协调性,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根据以上三维目标,我制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不同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围绕“青春”主题的不同音乐作品的内容和音乐风格特点,并激发学生对“青春”的更深层次的理解。用自然的声音准确地演唱《青春舞曲》。

教学难点:本单元所选的歌曲和乐曲均属小型作品,在教学中,既要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掌握应学的知识,课堂气氛活跃,充满“青春气息”,同时还要发掘“青春”的思想含义。

二、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具有自主性探索性的年龄特点,八年级学生理解歌曲的能力较好,学习兴趣高,音准。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视、听、动、想”等要素,让学生主动感知。学生表现欲望羞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重要,针对这一点我充分运用直观生动的图像、动作、实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现在的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对于一些本民族及世界优秀的传统音乐不感兴趣。因此,采用一些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是很重要的。

三、说教法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海陆空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中课件播放维吾尔族舞蹈片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意识。

2、体验法:倡导完整而充分的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

3、合作探究法:在为舞蹈创编动作和编配打击乐的过程中,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的去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唱、跳等活动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通过创编活动,让学生体会愉悦学习带来的快乐。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过程我设计的主要环节有:形象导入—学唱歌曲—舞蹈表演—课堂小结等环节组成,首先是形象导入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导入环节,我采用音乐加形象展示的方法进行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播放《大阪城的姑娘》,引导学生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讨论,自由回答,接着学生从图像、和我的穿着中来对新疆地区有初步的印象,从而引入歌曲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我的教学活动中。

(二)学唱歌曲,感受体验

学唱歌曲属于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学生随着媒体画面,完整欣赏歌曲,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

在学唱之前我先播放歌曲《青春舞曲》。在欣赏之前我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

1、歌曲的速度如何?

2、这首歌曲的旋律、节奏各有什么特点?

3、歌曲的情绪如何?请同学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选择选项,通过选择把学生对歌曲不为准确的描述正确引导过来。

学生讨论回答后我点评并总结。

学生欣赏完歌曲后不一定能明白什么是鱼咬尾的创作手法。我一边介绍我国民族音乐特殊的旋律发展手法——“鱼咬尾”,一边向学生展示谱例,引导学生将内容与谱例相结合,更加直观的理解“鱼咬尾”的概念。

之后我引导学生通过乐谱、多媒体了解“鱼咬尾”及重复的创作手法,并尝试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自由创编旋律,强调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

在学唱环节我将采用听唱,教唱,分组唱等方法突破这一难点。在引导学生的同时,让学生反复聆听和观看这首歌曲的视频,让学生在歌声与画面中去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新疆民歌的旋律特点。

首先我引导学生聆听和观看这首歌曲的视频,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

学唱歌曲环节是这节课的重点环节。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我采取了听唱、模唱等活动,在帮助学生解决难点的过程中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表现对进步的同学应及时的给与奖励。使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潜力都得到发展,在教学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和谐关系。

在学唱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找出难点:大家找一找哪个地方不太好唱?中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我放手让同学们自主地探究学习,改变以前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尽可能地解决问题。也就是把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

学生随钢琴唱词,体会旋律汲取的新疆民歌的素材,采用通俗音乐的创作手法。由于歌曲的旋律学生还没熟悉,所以我安排跟钢琴学唱歌曲,

学生通过学唱歌曲找出其中难唱的乐句,我将难点范唱,学生跟我模唱,经过练习逐步掌握,解决课程中的难点。

最后跟随视频齐唱歌曲(加深情感体验),学生在歌声与画面中去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新疆民歌的旋律特点,同时再次巩固歌曲的旋律与演唱风格。

(三)拓展延伸,角色扮演

在拓展延伸环节,为了使学生能更好体会新疆民歌的艺术魅力,在此我安排了舞蹈表演的活动。通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舞蹈创编,更加深刻的感受新疆民歌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并通过小组的方式进行表演,加深对歌曲的印象,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课堂小结,点题升华

初中化学老师如何说课(模版) 篇5

说课,就是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备课基础上,面对教学研究人员,主要用口头语言来阐述对某一具体课题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流程、学生学习策略和评价等方面预测和反思。

说课,因其活动的目的、要求不同,常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说课的程序,可以分为课前和课后。

课前说课,是教师个体备课后的一种教学预备活动,带有预测性。

课后说课,使教师按照教案上课,课后阐述教学得失,带有反思性和验证性。

根据说课活动的目的的不同,又可以分成评比型、主体型和示范型说课。

一.说教材

为什么要先说教材?因为说课者不是面对的是自己的学生,而是同行或评委,他们没有承上启下的感觉,尤其是目

前,新课程背景下,对教材的理解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材是课程标准意志的体现,把握好教材,落实教学的目标,必须联系课程标准的要求。

有了说教材的过程,就很容易达到三个目的: 1)依据学习内容,确定重点、难点,使教学活动设计能做到重点突出,有利说明“为什么教这些内容”。2)分析了具体内容,将三维目标化解到具体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有利于说明“我想怎样教”。

3)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体验和认知特点,循序渐进地设计教学活动,有利于说明“为什么这样教”。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不能只是宏观地阐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价值观等的三个目标。从认知性、技能性、体验性学习目标进行分层化解,阐述依托具体内容载体实现目标的途径与方法,目标化解越具体,活动安排越科学。

三.说教学策略设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理念不仅体现在教学目标上,还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并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策略设计。

明确了“教什么”、“如何教”,更是一个重要问题。这就是教学策略的设计。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采取的为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包括教学时间先后顺序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师生相互作用的设计等。

教学设计策略以学习理论为依据,既要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适合学生,又要考虑教学条件。

1、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生活总是有一定的学习动机所引起和支配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动力,它对学习活动起着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和强化的作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应始终处于核心的地位。

我们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认识兴趣和求知欲;

(2)使学习材料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对获得有用的知

识本身发生兴趣,以增强内部动机

(3)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呈现学习材料,增强内部

学习动机

(4)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

(5)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和批评,以巩固和发展学

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2、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现代人只心理学认为,学习是构建内的心理结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机械地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构建新的理想,就是是说,学习过程是一个解题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过程,是科学教育的核心,也是科学教育的基础。

3.创设问题情景

四.说教学流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理念不仅体现在教学目标上,还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并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策略

五.说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说课,不是备课

备课是教师本人对课的设计书写出教案,教案有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流程、教学方法、板书、评价测试等。

说课是教师在总体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说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各 环节具体操作的想法和步骤,以及这些想法和步骤的理论依据。说课的教师不能按照自己写好的教案详细讲解教学过程。简单地说,说课主要是回答自己为什么这样备课。

2.说课不是上课

上课是教师在特定的环境中,依据教案,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

上课有教学主体对象,有师生活动,有教学程序和流程,是一种具体的实践活动。

说课是教师为主角,对象是同行、研究人员。侧重于理性的阐述。

简单地说,说课主要回答了自己怎样上好这堂课。

上一篇:谈美术教学中的环保教育下一篇:小霸王弟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