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语文老师谢老师作文

2024-06-09

我的语文老师谢老师作文(通用15篇)

我的语文老师谢老师作文 篇1

我的好老师谢老师小学作文400字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个善解人意,宽宏大量的老师,而谢老师,就是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她是我以前的班主任。

谢老师每天辛勤地工作着。早晨,谢老师来到学校办公室准备上课的材料。下午,谢老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校园。下课的时候,谢老师就在教室里认真地批改作业或者帮助同学们分析难题。

有一次,我被一道题难住了,愁眉苦脸的,谢老师看见了,知道了我的心事,她便匆忙放下手中的作业,笑眯眯地走过来耐心地教我。在谢老师的指导下,我终于解决了这个难题。

每当上新课时,谢老师总会先让我们大声朗读一遍,然后给我们分析课文,把大家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耐心地讲给大家听,最后让我们一遍遍读课文和生字。到了下一节课,谢老师就让我们做生字练习,朗读课文,这样学的.东西就不会忘记了。

谢老师时刻关心我们的成绩。他并不只是把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看得重要,而且也重视每次的单元考试和小测。如果谁的成绩下降了,谢老师就会找他谈心,帮助他找出原因,并激励他进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啊,谢老师就像那只蜡炬,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谢老师默默地为祖国的花朵付出点点滴滴,我为我有这样一个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教我而感到自豪。

我的语文老师谢老师作文 篇2

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有“四个半”语文老师。所谓“半个”,绝非不称职,恰恰相反,很优秀,只是他的编制不在“语文组”。

我的小学时代,处在上世纪中叶,可谓“初级阶段”的“初级”,家里贫困,频繁迁徙,不断辍学,换的老师多。粗略计算,语文老师不少于12位。然而,只有一人,因为一句话,永久矗立在我心间。我记得他姓王,身材高,年轻,戴一顶有护耳的蓝色棉军帽,面容清癯。一次布置作文,他声情并茂地朗读报纸新闻:某山乡,一位姓吴的老师跳进河里,双手托起一个落水少年,学生得救而自己却被激流卷走。老师望着泪眼盈盈的我们,要求写一篇感想。发作文本的时候,他说:“你写得好,如果投到少年报,都可以发表了。”我没有流露出狂喜,但我的内心被震撼。那年我10岁,读四年级上学期,因为掉课太多,刚转到外祖母家附近的区镇小学临时借读。我不懂如何投稿,但我知道,老师是说我的作文可以印上报纸让人阅读。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在我的小心灵中是神圣的。从那一刻起,我内心里无比自豪,不仅对语文课和作文产生了浓烈兴趣,做其他事情也劲头十足。之前,我在偏远乡村没学过数学,这里有老师要给我补课,我一点信心都没有。现在我想,既然语文老师肯定了我,那么我的数学也不应差到哪里去。我变得勤奋起来,进步果然不慢。后来多少年,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立刻想起这位语文老师的话。他是第一个鼓舞我的老师,给了我很高的起点。就是那句话,多年滋润着我的精神,充实着我的人生,成为恒久的动力。它昭示一条真理:教育者最出色的本领,就是使受教育者获得持久的自信。

初中阶段,我同样经历了多位语文老师。虽然,他们大都在岁月的雨雾中逐渐身影朦胧,但有一人的形象却异常鲜明。那是一位转业军人,中年,个子不高,身体结实,爱穿军裤,一口湖南方言。先教了一学期数学,接着担任班主任,改教语文,讲课生动。仅这一点就令我特别佩服。至今我还记得,有篇课文的故事发生在前苏联:一个少年划着小舢板替父亲夜巡航道,发现航标灯的红色玻璃被风浪打碎。他急中生智,取下红领巾罩在灯上,冒着生命危险守护航标,使航船避免了巨大危险。语文老师绘声绘色地渲染黑夜暴风雨袭击大江的氛围,用高度尖厉的乡音,呼唤跟激流搏斗的小主人公:“艾戈尔卡———”,“艾戈尔卡———”,那声音,那姿态,至今清晰地留在我脑海里。当时,我和同学们完全沉浸在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对爱祖国、爱人民的少年英雄钦佩得五体投地。我发现语文老师人很和蔼,倍感可亲,听他的课就像夏天在清凉的溪水中畅游,惬意极了。然而不久发生了变化,不知他受到啥刺激,脾气变得暴躁。一天早饭后,我走到教室门前,看见一位姓孙的同学向他请教什么问题,他突然大吼道:你像什么话?一身新衣服,居然还申请助学金?我被吓了一跳,迅速瞥了孙同学一眼。他确实穿了新的罩衣,但是,是极劣质的土布做的,早晨的阳光照在染成灰色的粗布纹上,非常难看。我知道,那种布价格极低,粗糙刺眼,一般孩子嫌丑是不愿穿的。这不正说明他应该获得贫困补助吗?我脑子里正替孙同学委屈,没想到接下来发生一幕,让我惊心动魄,如坠万丈深渊。

孙同学大声哭了。一边急得跺脚,一边呼喊,黑红的布满雀斑的脸上,显出极度绝望的神情,声音凄厉:哎哟,天啊……像是遭到雷击而发疯的孩子。仅仅几秒钟,迅速撕开前襟,三把两下将灰布罩衣脱掉,扔在地上,一个令人震惊的形象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他里面的棉袄和裤子,布满大小窟窿,到处翻露着白色棉絮。毫不夸张地说,完完全全一个衣衫褴褛的叫花子。他原本用一身粗布掩饰着自己的困窘,在受到心中敬佩的语文老师、班主任的冤枉斥责后,一时急得不知如何辩解,不得不当场剥下那点可怜的人身尊严。围观的学生很多,别人怎么想我不知道,但我心里感到一阵刺疼。我不敢设想,如果他不用廉价的土布粗衣遮掩自己,干脆以乞丐的状态坐在课堂,会是什么情景?我突然对语文老师产生了反感。我想,接下来,如果他以班主任和老师的身份压制对方,哪怕再批评孙同学一句,我就要打抱不平,跟他理论理论。但是,接下来,出现了更奇怪的场面。

语文老师完全傻了,仿佛停止了呼吸,变成一座雕塑。孙同学不再啼哭,好像痴呆了,泪眼婆娑地望着老师。两人距离不到三米,互相凝视着啥也不说。所有人把目光投向语文老师,眼前事件的突然逆转,使他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以他的学识,他的威望,刚刚遭遇的尴尬,他会说什么?如何发作?全场鸦雀无声,静静地等待。然而,语文老师没有开口。大约对峙了两分钟,他抬头望望初冬的阳光,看看身边小路的石阶,一步一步后退,直退到一个土台下面,转身朝校务室默默走去。望着他的背影,我产生了复杂的感情。不管什么原因,他一时冲动伤害了学生。当事实真相突然摆在面前,权威的谴责被证实为明显的冤屈,他等于在众目睽睽之下挨了一记响亮的耳光。也许太过惊异,一时反应不过来;也许突遇尴尬,被弄得不知所措。从道义上说,他的形象大大受损,面子上实在下不来。但他没有恼羞成怒,没利用权力和身份强词夺理、文过饰非;没有婉转解释、开脱责任;也没有见风使舵、转移话题。场境极其难堪,他控制住常人难免的自我护短情绪,选择了服从内心的良知和理智,无声地承担过失,中止错误,默默撤离现场。过后,孙同学没有再受到任何一点批评,更没有被取消贫困补助。直感告诉我,这位老师性格倔强,但是个老实人、正派人,态度很真实。多年后,特别经历了历史上一些“运动”,看到有人给蒙冤者平反时,还要盛气地说:现在落实政策是对的,当初处理你也是对的……我立刻就会怀念起那位语文老师来。在事实和真理面前绝不花言巧语自我护短,发现错误立即止步。那,需要多么纯正的人品和伟大的心理素养啊!

高中时代,我的故乡走上教育发展新台阶。由“第一初级中学”升格的县内唯一高中,调来各地初中的“尖子老师”。让我意外惊喜的是,新来的语文老师中有一位知名度很高的先生,早就和我熟识。说来有趣,一年前,全县中、小学举行诗歌朗诵竞赛,选出5名获奖者赴地区参赛,其中仅有的男老师是他,唯一的男学生是我。领奖台上,我认识了来自二中的语文老师郑楚文先生。他中等身材,高平头,一对剑眉,目光灼灼。那神态,让我立刻想起鲁迅先生的画像。初赛之时,人多闹嚷,互不注意。到了地区赛场,我才认真听了郑先生的朗诵。那一口标准的普通话,酷似中央广播电台男主持人的低音播出,深沉的思想和激情澎湃而来,引得听众无限倾慕和内心共鸣,爆发出海潮般的掌声。郑老师再次获奖,被推举为赴省参赛选手,并受命准备在省城作“当地人如何学普通话”的典型发言。连续五天,除了比赛和小组讨论,其余时间他和我待在简陋的招待所。老师平易和蔼,学识渊博,谈吐不凡。那年我15岁,见到这样的长者,心底格外敬佩。散会前夕,夜半寒潮骤至,一时无法联系上服务员。老师先把他的毛衣加盖在我身上,后来干脆将两床夹被叠在一起,和我共睡一床。一切来得那么自然,他把慈父般的关爱给了一个刚刚认识的异校学生,怎不令人身心同暖!临别时,我感慨地说:您要是我的语文老师多好啊!谁能料到,仅隔一年,愿望真的实现,简直太神奇了!

我和郑先生的重逢,也有点传奇色彩。一个星期天下午,学校附近有人围住干涸的野湖议论,湖底有鱼,但天冷泥黑,不敢下脚。我和几个同学从校外归来,站在旁边看热闹。忽然,有个中等身材的男人走来,一声不吭地脱下长裤,用水草系住两条裤腿,毫不犹豫地跳下淤泥,抓了鱼就装进裤腿。于是,很多人模仿,下水抓鱼。谁这么勇敢?新来的老师……,上岸后,我们互相认出了对方,他特别高兴,把我领到他的平房宿舍。老师博学多才,器宇轩昂,什么高层次场合都能侃侃而谈,不卑不亢。却也非常谦逊,绝无“骄”、“娇”二气,质朴得像个道地农民。这也是我喜欢亲近他的缘故。

新老师的到来,适逢一轮教学改革,他的授课带给学生全新的境界。不仅对字词注释清晰,板书工整漂亮,而且授予查阅工具书的方法。经常突破课文范围,引导我们从思维的混淆开始讨论,然后追踪时代、历史、社会、生活事件,不断澄清思考的混乱,一路走得蜿蜒曲折,但有收获感。对重要观点条分缕析,更使我常常超越以往的认识而得到新的领悟。有一学期讲鲁迅杂文,他用许多故事引起学生对鲁迅小说、散文,直至故事新编的兴奋,整整半年,大家课外阅读的心思全都沉醉在鲁迅的艺术世界。美好唤醒兴趣,这使不少同学超出了一般中学生对文学知识的积累。最初,我只知道他擅长讲演、朗诵,后来才了解到老师更写得一手好文章。他说,学语文不要死记华丽辞藻、典故出处,而要训练思考能力,灵活表达感情,学会作文。他分析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历史事件在鲁迅作品中有哪些反映,举办演讲比赛,要求获奖者把讲稿改成文章,出壁报贴在墙上。然后组织语文老师对各班壁报和文章评比,请学校颁发奖状、奖品(笔记本、搪瓷茶缸等)。有一次,他给我的作文《黑色的金子》打了一百分,令我惊讶不已。我深知评分有些过头,一时陷入不安与沉思。那年我16岁,已不像10岁时那么简单。我反复琢磨,老师为什么要如此破格地表扬,把鼓励推到极致?以往,周围的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认为作文不可能有满分。我非常清楚,顶多只能说比较好。他这样做,是对我提出了更高要求。接着,他把我的作文推荐给校刊《红花》,并署名写了超过原文三倍篇幅的评论,同时发表。他的文字显示了奔放的天性和独特魄力,本身就是极好的范文。这时有老师告诉我:郑先生常用笔名投稿,发表过不少短评和杂文。又说:只有本身会写的人才能这样打分,如果没有实力,别人会笑话他乱评分的。至此,我领会到这个分数的多重涵义。它不仅决定了我报考文科,而且,有了不辜负一位恩师百分之百的大爱和信任的奋斗动力。也许有人会质疑:说不定,那只是这位当地权威教师一时任性的疯狂举动?不,40年之后,在地区一次教育经验交流会上,他介绍说:“我的方法就是敢打分,打足打够,用大纸抄了贴在墙上……”接着说出我的姓名,回忆他评分的初衷和心路历程。凑巧的是,现场有一位中学领导说,您讲的这个学生,是我大学时代的老师……原来您是祖师爷呀!一时,全场欢呼“祖师爷”,纷纷拱手致敬,老爷子陶醉地笑了———这件事,有人打电话告诉了我。那时他已经退休,在家乡市政协编辑诗刊,发表了大量诗歌,还专门为当年的作文教学作了三首《七绝》。其实,一位本身会写的语文老师,哪怕他不讲课,只要生活在附近,就可能成为学子的榜样。何况,他一直在授课和批改我的作文呢!至今,半个多世纪之后,我还记得他那评论文章的内容,还能背诵出它第一段精美的文字。

好的教育是愉快的、容易获得反应的活动。高中阶段,我被语文老师的魅力所吸引,同时也有非语文老师以辉煌的形象进入心间——那就是数学老师、班主任郑立民先生。顺便说一句,在国家困难时期,两位郑先生都是县内受到政府特殊照顾的高级知识分子,其权威级别是齐名的。后者在当年教学改革中,讲授《代数》、《解析几何》、《三角函数》等课程很有名气,也曾深深吸引我认真听课,把习题做得十分细致,但他主要不是以专业光环照亮我的道路。那时,实行勤工俭学,建土高炉炼钢,砍柴,种地,劳动很多,他起早摸黑地带学生下乡,总是处于疲惫奔波之中。一个隆冬的周末,我患了重感冒,独自睡在校后山坡宿舍。班上同学大都回家或外出了,我高烧两天,在恍惚中抵御孤独。深夜,班主任走进寂静的学生宿舍,手抚我的额头,轻声问了几句,立刻把我背在背上,一步一步走下山坡。路灯稀疏,光线昏黄,石阶很高,老师背着我走得很艰难。我伏在他背上,感到随时可能会滚下山坡,但我已经没有力气讲话。老师是一位残疾人,早年患病落下后遗症,头颅偏向一侧约15度不能复原,无论上课还是睡觉,只能扭着脖颈痛苦地望着一边。此刻他就侧头斜视路旁,用脚摸索着一级一级的石阶下山,背上压着我百来斤重的身体,每走一步都颤巍巍的。他的喘息深深地刻录在我的心中,至今声犹在耳。那时,我们的校医室在山脚校门旁边,只有一位体育老师兼做医生。郑老师喊开校医的门,要求给我注射退烧针剂,服药,然后又背起我上山。在返回宿舍的路上,我透过他的后颈凝望前面,只见灰蒙蒙的夜空中,晃动着大山的轮廓。我心底跃出一句话:师恩如山!听说我一天没吃饭,他把我放在床上,转身又下山,去离校5里多路的餐馆端来一碗猪肝汤。上山下山,来回四趟,那一夜他走了多少路,流了多少汗啊!其实,老师平时就对学生特别好,比如过中秋节,他用自己的钱买来一篮子月饼,给班上学生每人一个。我们在劳动工地吃得哈哈大笑,却没有人道过一声谢。这回当我头痛欲裂、伏在他脊背上,我的心随他的喘息声起伏时,才深刻体会到无比亲切的伟大情怀。我病好以后,担任了学习委员,负责收发作业本,跟班主任的接触愈加频繁。令我惊奇的是,他是数学老师,却热爱文学。下乡劳动期间,他安排我编油印简报。他亲自刻写领袖诗词、古诗词,字字准确,竟然不需要对照原文。我这才第一次知道,他能背诵大量诗词,心里特别钦敬。回想起来,我对诗歌的喜爱,最早源于这位数学老师的影响。他没要求我主攻他所教的专业,而是鼓励我学习文学,他的根据是:语文老师肯定了我。毕业那年,我开始试着投稿,每见报刊社来信,他就把我叫到宿舍,客气地说:“你看完以后,可以让我看一下吗?”不管是修改建议还是退稿信,我都乐意给他看,他帮我分析成败原因,研究如何耕耘“希望的田野”。他教给我数学,又额外辅导作文,就传授知识而言,他是我的1.5个老师。

从初中到高中毕业,6年内,除了家在县城的个别学生外,绝大多数同学都在学校住读。我家远在40里外的偏僻乡村,不通车船,只能步行,家长从未见过老师,连口头道谢也没有过。多少年后,我一想起来就感到内疚。只是有一年,我听到一个小故事,心里才稍得安慰:那是一个深冬的傍晚,朔风阵阵,眼看就要下雪了。郑老师跋涉在公路旁,十分疲惫。天快黑了,照他那个速度步行,半夜也难到家。这时来了一辆拖拉机,紧紧跟着,贴近他身边行驶。他本能地躲闪、靠边、让路,拖拉机不开快车反而停住。他感到奇怪,驾驶员问他是不是一中的数学老师,表示要把他送回县城。他非常惊奇:你认识我吗?坐进驾驶室后才知道,那个拖拉机手是我的弟弟,因为平时听我讲过很多郑老师关怀学生的故事,偶然望见,里一动,根据头部残疾特征而认出了他。于是,用最朴素的方式替我报谢了一次师恩。

对许多人来说,进入大学就不再有语文课,而我却幸运地听了一年类似的课程。一篇篇散文讲解,每3至4周作文一次,有不下5位老师接力批改和讲评作文,给我难忘的智慧与鼓舞。不过,让我记忆最深的是一位主讲老师的奇葩人生。课讲得生动,有点大腹便便的样子,脚常在讲坛后一踮一踮,颇具幽默感。他对我的作文多次高度评价,大段大段朗读,我对他由衷地尊敬和感谢。不知从何时起,他开始在课堂上“关注”一位年轻助教,背后感叹其“基本功太差”;那助教则在辅导自习时“回敬”,并悄悄搜集对方的“言论”。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他们用双关语“互掐”,让学生咀嚼庸俗的嘲讽。一场政治运动不期而至,主讲老师成了××分子,被开除公职,送农场劳动。“十年风暴”中,他跑回原址,举着标语牌呐喊要平反。他的对手镇守山寨,人马不少,正严阵以待。他被迎头痛击,逃回农场。长夜漫漫,风雨如磐。好不容易熬到“文革”落幕,他随拨乱反正的黎明大潮重返单位。岂料对家仍处于“优势地形”,有更多“小兄弟”簇拥。而他,已过知天命之年,孑然一身,一无所有。也许他感到生命有限,来日无多,唯一的出路是“投诚”,于是甘拜对手为主人。多种场合唱赞歌,执鞭随蹬,开始了以生存需要为目的的“归顺”和实用依附。凡“主公”厌恶者,尤其“退下来”或“栽了的”,他敢在大庭上抨击,在广众中嘲弄。逐渐地,他成为说话有底气的“元老”,被安排在主人身边做学术丛刊第二主编。他笑吟吟地撤出教学科研战壕,优哉游哉,很乐意“归顺”后的待遇。只是退休前申报正高职称时,把编印同事的论文填写为“有4部专著”,被评委嗤之以鼻,闪电否决。朋友告诉我,他去世那天,一位老同事哭得很伤心……。也许,人生有不少误会、误判,性格悲剧或命运喜剧的发生不足为奇。但一个“文人相轻”的故事,情节竟会这样发展,如此结尾,实值得研究。有人说“他晚年似乎过得滋润”,有人说“他患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作为昔日的学生,我不信他连专著的定义也不懂,听了心里有点痛。说实在的,这位老师对我学习作文有过鼓舞和好的引导作用,我是难忘的。只是,每次忆起他的时候,总会想象他成了长眠者却并不能平静地长眠,悲凉的心绪不禁弥漫开来,挥之不去。

我的语文老师 篇3

“叮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这一节是作文课。陈老师大步跨进教室,显得格外兴奋。他走到讲台前,笑嘻嘻地说:“同学们,今天我特别高兴,你们知道我为什么高兴吗?”我们都摇摇头。陈老师接着说:“今天早上,我到农贸市场,用一元钱买了两只老母鸡,你们说我能不高兴吗?”同学们“哄”地一声笑了,有许多同学笑得连腰都直不起来。我想:陈老师准又在开玩笑了。哪知陈老师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一本正经地说:“真的,我从来不说假话。不信,我读给你们听。”说着,他拿起一本作文本大声念了起来。原来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他跟爸爸到农贸市场去买鸡,爸爸只付了一元钱,买到两只肥壮的大母鸡。同学们恍然大悟,陈老师在批评有的同学写作文不顾事实,胡编乱造。陈老师说:“不管你的描写多么生动,词语多么丰富,胡编乱造的文章就不是好作文。”我想,我也常犯这种毛病,如以前写秋游时,却写“春光明媚,百花争艳……”打这以后,同学们写作文时,总要细心琢磨,深入了解,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便问老师、家长或者查阅资料,类似的错误就大大减少了。

这又是一堂作文课。一向和蔼可亲的陈老师,忽然一把把陈俊同学拉出门外。我们都吓得大气不敢出。哪知陈老师关上门,转过身来笑眯眯地说:“同学们,大家不要紧张,现在我要考考大家的眼力。你们熟悉陈俊吗?”“熟悉!”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陈老师接着问大家:“你们说陈俊今天穿的是什么颜色、什么式样的衣服?脚上穿的是皮鞋、布鞋,还是跑鞋?”这个问题,把大家都问住了,谁也不吭声。过了一会儿,陈老师叫陈俊走进教室,我们这才打量起来:他上穿一件天蓝色拉链衫,下着海蓝色的牛仔裤,脚穿一双运动鞋。陈老师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现在就去观察校园的花圃,这回可要观察仔细啰,回来后写出你眼中的花圃。”这次我们看得可认真了,对花圃的每种花草,从它们的颜色到形状,从生活习性到生活规律,都进行深入地观察,有的还查阅有关参考书。这次作文,大家都写得比较好。通过这件事,我们懂得:要仔细观察,才能写出好作文。

陈老师就是这样指导我们学习和作文的。你说,我们有这样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能不感到高兴吗?我们对写作怎么能不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点评:这也是一篇好作文。对老师上课的描写,生动、真实、具体,把陈老师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出来,引得我们都想去听陈老师的课了。其实,一篇好的作文,描写细致,生动具体是首要条件。晓惠同学,你真棒!

忘不了谢老师作文 篇4

回想以前,谢老师上课时,总是面带笑容,用极其动听温柔的声音讲着课,同学们也是非常配合,一面做笔记,一面认真听讲。谢老师的课,不时会有有趣味的各种视频和老师制作的精彩的ppt,一节科学课时间总是一晃而过,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这样有趣的科学课一直到谢老师请了病假就再也没有了!我忘不了科学谢老师!

以前科学课上,我们都要准备一本线圈本,a4大小的,用来做科学记录,把一些课堂知识的精华记录下来,到了上交记录本的时间,老师会认真检查和翻阅整本记录本,打上星星,再写上很多评语。谢老师的评语内容除了真心的鼓励,还会指出一些不足的地方。碰到有些同学记录太凌乱,字迹太潦草的,谢老师会耐心指导!谢老师看得见我们在进步,在努力向上,并且会及时表扬,而不像如今的老师对于我们的记录本漠不关心,简单几个字的评语,草草了事。我忘不了谢老师!

最开始的一段时间,我上科学课时状态极不佳,上课老是在画记录本,一直走神没有听,作业不写,和老师顶嘴,谢老师几次三番找我谈话,那时的我不明白老师的.用意,以为老师是多管闲事,还在背后说老师的不是。可如今看到现在的老师,对大家爱管不管,上课的纪律根本不像从前那么好,我才知道谢老师当时的良心用苦!我突然醒悟,拥有时我们不懂得珍惜,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我的语文老师谢老师作文 篇5

彭老师是一个没有偏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的老师。记得一次,彭老师让我们写一篇记叙文,我认真听了她的指点和方法后,写了一篇交了上去,另一天天早上作文发了下来,彭老师表扬了我的作文,并读了出来,谁知一位同学,大喊了一句“:”老师,她的作文是抄班长的。”接着,全班就开始跟着起哄,课后,彭老师让我和班长下课后来她办公室。课下,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办公室,我没有抄袭,但老师应该不会相信我吧,她应该只会相信班长,毕竟她是好学生。我来到老师面前,彭老师先把我和班长的作文都拿出来,要我解释一下,后来她又问了班长,班长说“:她和我的作文那么像,说是抄的也不是没可能。”听了这话,我想为自己辩解几句,但终还是止住了,等待老师的惩罚,但彭老师却拍了拍我的肩膀,让我先回去,她说自己调查,最后,她确认了我没有抄,还把这件事在全班面前替我澄清了。

彭老师也是一个细心,治学严谨的教师。一次考试过后,我的分数低了很多,原因在于作文,全班就我一个人不过关。于是,彭老师就喊我带上我的作文去她办公室,她拿过我的作文,用红笔划出了我写的不好的地方,还在旁边修改了。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有一句写人外貌的,彭老师看我这方面写的都不太好,于是她就在作文旁边空白处列举了不同类人的描写例子。当彭老师把作文还给我时,上面的蓝笔字迹几乎被红笔完全覆盖了。

彭老师还是是一个关心学生的教师。记得一次,体育课上跑步,我不小心跌了一跤,腿擦出了血,彭老师听说后,连忙放下手中的工作,扶我去办公室帮我擦药,直到扶我回了教室,她才边嘱咐边离开。

我的语文老师谢老师作文 篇6

我多么想和你再见一面,谈谈你最近改变,我会带着笑脸,只是寒暄,对你说一句,好久不见——-题记

胡老师,我们好久不见。

微胖的体型,中等个子,一张总充满笑容的脸,时常能浮现在我眼前,勾起我的思念,你知道吗?我心中有万千话话、可都汇聚成了两个字。谢谢。

我的语文老师谢老师作文 篇7

师:同学们都知道猫头鹰吧, 谁来说一说, 猫头鹰有什么特点?

生1:猫头鹰专门抓老鼠, 帮助农民保护庄稼。

生2:猫头鹰在夜间捕食, 在白天睡觉。

生3:猫头鹰还有一个特点, 它之所以在夜间捕食, 是因为它有一双夜视眼。在漆黑的夜里, 常人无法看清任何东西, 但拥有这样一双眼睛, 就什么都能看见。

师:有一位伟大的作家, 他的偶像就是猫头鹰。他生活的环境、他创作的文章, 都与猫头鹰有着很密切的联系。他还画过猫头鹰呢!你们知道这位作家是谁吗?

生: (摇头) 不知道。

师:他就是鲁迅先生。他生活在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 当时到处混战, 民不聊生, 许多人都认为中国已经没有希望了。就是在这样一个黑暗的环境里, 鲁迅担当起了重任——“抓老鼠”。

生:抓老鼠?

师:这可不是说他真去抓老鼠。这里的老鼠代指一类人, 你们知道是哪种人吗?

生:坏人。

师:对。鲁迅写文章揭露旧社会的黑暗, 批判不为百姓做事的贪官污吏, 谴责他们冷酷无情的行为。

生:鲁迅写这样的文章, 他不怕被抓起来吗?

师:鲁迅写文章时, 用过一百多个笔名, 每次发表文章, 都换不一样的名字, 所以谁也不知道这些文章都是一个人写的。虽然那些胡作非为的高官痛恨这个骂他们的人, 可他们也没办法呀, 因为他们以为写这样文章的人太多, 根本抓不完。连大家熟悉的“鲁迅”这个名字, 也不是他的真名。

生: (惊讶) 鲁迅是他的笔名啊?

师:对。鲁迅的真名叫周树人。他有几部非常重要的作品, 都是以鲁迅作为笔名发表的, 所以大家就记住了他的这个名字。鲁迅去世后, 许多人来参加他的葬礼, 甚至有人为他的离去痛哭……

生:他的这些事情和猫头鹰有什么关系吗?

师:猫头鹰在夜里捕食老鼠, 漆黑一片的环境中, 它依然可以准确地发现猎物。鲁迅成长在中国最黑暗的旧社会中, 几乎所有人都被蒙蔽了双眼, 看不到中国的前途, 也对那些坏人坏事习以为常了, 但鲁迅却要站出来指出这些问题。

生:原来是这样呀!所以, 鲁迅一开始就想成为一个作家, 把不好的事情都写出来。

师:其实, 鲁迅的志愿有过几次改变。鲁迅年少时,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许多无辜的百姓都丢了性命, 为此, 鲁迅立志要当兵。他在南京水师学堂学习, 要在战场上打跑敌人。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渐渐意识到, 中国缺少的不是士兵, 而是医生。当时有许多穷苦的人生了病, 却没有钱医治。于是, 鲁迅去日本学医, 希望可以帮助这些人。但在学医的过程中, 鲁迅明白了, 他不可能医治所有需要帮助的病人, 而拯救中国人肉体上的伤, 远远不能解决救国的问题。写文章的影响就是改变人的思想, 一个人只有思想上进, 才能付之行动。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 全国人都能看到, 这样也会让影响力更大。于是, 鲁迅最终选择了为文, 当作家。鲁迅的几次改变理想, 都不是考虑自己, 而是为了国家。所以, 他才会如此伟大, 才会有那么多人尊敬他。

第一课时:几本书和一个扁平的鼻子

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 更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的作家。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你们知道题目叫“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与“伟大的作家鲁迅先生”有怎样的区别吗?

生:写伯父鲁迅先生, 说明作者与鲁迅是亲人, 非常亲切。文章里写的事情也是很常见的日常小事。如果题目叫“伟大的作家”, 应该写鲁迅的大事。

师:对, 刚才我给大家介绍的鲁迅先生, 就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而不是普通的伯父。《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里写的都是小事, 一个人的伟大, 也能从他做的小事中表现出来。下面, 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师朗读课文, 读完课文第一个自然段)

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 ……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在第一自然段里, 有一句话是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这段话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你们知道是哪句话吗?

生:开头的一句话:“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 我的年纪还小, 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 以为伯父就是伯父, 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

师:一般每个段落的中心句都是第一句或最后一句, 但是文无定法, 要细读课文, 灵活理解, 绝不能生搬硬套。这段话先写我以为伯父很普通, 他去世后, 我才发现他不一般……

生:“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 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是这句话吧?

师:对, 就是这句话。如果把这句话改成陈述语气, 就是“我的伯父受到很多人的爱戴”, 而这一段是说许多人都为鲁迅送行, 不认识的人也为他痛哭, 因为人们都敬爱他。请大家把“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这句话画上横线, 下面作者就要透过一件件日常小事回答这个问题了。

(师继续朗读课文, 读完第二个自然段)

师:我和伯父谈起《水浒传》时, 我张冠李戴地乱说一通, 伯父笑着说, “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如果你们读过鲁迅先生的杂文, 就会知道这句话很符合鲁迅的说话风格。鲁迅的语言通常都是话里带刺, 等被说的人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 都会感到特别羞愧。

生:这句话是讽刺作者的。

师:不过, 鲁迅是善意的, 所以这话里的刺也是温柔的。如果直接批评孩子读书不认真, 会伤害孩子的自尊。

(师继续朗读课文, 读完第三自然段)

师:伯父送我两本书, 作者特意提到了书的名字, 一本是《表》, 一本是《小约翰》, 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特意写出书的名字吗?

生:这两本书是鲁迅写的吧?

师:你说得很接近。但这两部书不是鲁迅自己写的作品, 而是他翻译的作品。两本书, 都是非常优秀的外国儿童文学。因为鲁迅自己写的文章不适合儿童看, 他就用自己宝贵的时间, 为孩子翻译国外的文学作品。你们说一说, 这体现了鲁迅的什么性格特点?

生:为祖国培养栋梁, 热爱祖国的花朵。

师:对, 鲁迅非常关心下一代。他自己的事情那么多, 自己也需要写很多文章, 却依然不忘记小读者们。所以爱戴他的人, 不仅仅有成人, 也有学生。鲁迅先生要改变当时中国人陈旧落后的思想, 他不仅关心大人, 也关心孩子。

(师继续读课文, 读完第二件事)

师:这件事, 我小时候读不懂, 心里还想, 鲁迅怎么这么傻呢, 走路也不看着点, 把鼻子磕到墙了。不过, 我现在明白了, 这句话是另一个意思。你们懂这句话吗?

生:我觉得是说鲁迅也像猫头鹰一样, 白天睡觉, 晚上工作, 所以他在夜里看不见路, 就碰壁了, 鼻子就扁了。

师:哈哈。看来, 你和我小时候一样, 没有理解这句话。我们刚才说了, 猫头鹰的眼睛在黑夜看东西, 就像我们在白天看东西一样清楚, 它有一双夜视眼呀。那, 鲁迅……

生: (恍然大悟) 哦, 我明白了, 是说虽然鲁迅能认识到社会的黑暗, 但他生活的环境很艰难。

师:那你知道“碰壁”是怎么回事吗?

生:“墙壁”代表敌人, 所以他处处“碰壁”;还有可能是, 那些坏人不喜欢鲁迅写的文章, 他们不让鲁迅发表, 也不敢给发表。

师:你真聪明。鲁迅写的“碰壁”, 并不是指鼻子撞到了墙上, 而是说在生活中, 与黑暗势力作斗争遇到的迫害和打击。这是很可怕的, 但是鲁迅先生却把它当做了笑谈。你们说, 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呀?

生:乐观!勇敢!

师:说得好!但是, 我还要提一个问题, 鲁迅先生“碰壁”, 是为了自己吗?

生:不是!他是为了全中国、全社会, 才勇敢地“碰壁”的。

师:他不顾自己的安危, 一心想着全中国、全社会,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呀?

生:爱国!无私!

师:你们瞧, 餐桌上的一句笑谈, 深入分析, 竟然隐藏着一个伟大的灵魂。鲁迅先生去世之后, 人们在他的身上盖了一面旗帜, 上面写着三个字:民族魂。

第二课时:一只伤脚和一连串的动作

这篇文章里写到的第三件事是全文的重点, 作者没有直接说明鲁迅的性格特点, 而是用形象说话, 这一部分都是对故事的描写, 写得很含蓄。这些小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也是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事例。

(师继续朗读课文, 读完第三部分)

师:“有一天黄昏时候, 呼呼的北风怒号着, 天色十分阴暗。……最后深深叹了一口气”。请同学们读这一部分的第四自然段, 在文中画出爸爸和伯父为车夫包扎伤口时, 作者所用到的动词。

(生阅读课文、画动词, 师指导, 十分钟后)

师: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他找到的动词。

生:跑、跟、拿、扶、蹲、跪、拿、夹、拿、洗、敷、扎。

师:你找得很全, 这些动词中, 有的是普通的动词, 有的却是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 是重点的动词。谁能找准, 并且解释明白?

生:“跑”这个动词, 说明爸爸特别为车夫着急, 不是慢慢走回去, 而是飞快地跑, 他是一个关心别人的人, 即使是陌生人, 也很关心他们。

生:从“扶”字又可以看出来爸爸和伯父都特别关心车夫, 所以扶他起来。

师:旧中国时, 车夫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 没人瞧得起他们。在当时鲁迅的社会地位却非常高, 是作家, 是教授, 他能对一个车夫这样关心, 说明鲁迅关心底层人, 他认为人的社会地位无高低之分, 人人平等。

生:老师, 下面的两个动词, “蹲”和“跪”, 是鲁迅跪着, 还是爸爸跪着呀?

师:这个问题真好, 你认真读一遍, 然后再想想。

生: (思考) 是爸爸蹲着, 鲁迅跪着吧?

师: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鲁迅是文章的主角, 他应该更关心劳动者, 所以我猜, 一定是他跪着。

师:分析文章不是摸彩票, 靠运气, 要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写文章, 都是有语言顺序的, 这是同学们写文章时很少注意的问题。你们看, 这段话中, 开头写父亲跟着伯父拿着药出来, 在后面又写爸爸拿着镊子, 伯父拿着硼酸水, 无论是前面还是后面, 都是写爸爸的动作在前, 写伯父在后, 所以……

生:所以, 在这两个动作中, 也一定是前者是爸爸的动作, 后者是伯父的动作。

师:对呀!你们写作文一定要注意语言顺序, 这是非常重要的。鲁迅没有把自己当伟人, 无论什么时候都处处为别人着想, 对一个比自己社会地位低很多的人, 都会这样关心。从鲁迅给车夫包扎伤口的动作来看, 鲁迅对车夫充满了关爱。同学们在写妈妈照顾自己的作文中, 常常缺少这样的细节描写, 同样是写包扎伤口, 可从你们的描写中, 看不到妈妈对你们的爱。你们再写这样的作文时, 一定要注意细节的刻画。

师:下面, 请同学看这一部分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不明白车夫为什么在这么冷的天气里, 光着脚拉车, 对爸爸和伯父介绍的话, 作者也不明白。当作者要求伯父鲁迅详细解释时, 伯父只是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个时候, 鲁迅心里在想什么?

生:这部分的开头, 写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 街上的人那么多, 却没人注意到车夫, 没人帮助他, 鲁迅特别伤心和失望, 他当时心里很难过。

师:你能结合文章来说, 太好了。在这么冷的天气里, 车夫还光着脚拉车, 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他没有钱买鞋子, 家里的生活条件不好。

师:穷苦的人连吃饭都是困难的, 所以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再关心自己是否能穿暖了。鲁迅的这一声叹气, 是对车夫的同情。但是, 别忽略了叹气前面的“深深”二字, 有了这两个字, 含义就变得丰富而又深刻了。

生:他还在关心国家的命运。

师: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忧国忧民。这三件事, 件件与文章最后提到的中心思想有关, 我们继续来读课文。 (师继续朗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 你们找到哪句是文章的中心句了吗?

生:他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

师:请在这句话下面画上横线。现在, 我们已经在课文中画下了两条横线, 一句是开头的“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另一句是结尾的“他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谁能把这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生: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因为他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

生:之所以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是因为他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

生:因为伯父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 所以他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师:前面提出问题, 后面回答问题, 这是一篇文章中的首尾呼应。这篇文章里, 主要写了三件很平凡的小事。三件事分别写了鲁迅关心下一代, 关心国家, 以及关心穷苦人。从生活中的一点点小事, 就可以看出鲁迅是怎样一个人。写这么大的人物, 要表达这么大的思想, 作者却选择了生活中最小的事来写, 寓伟大于平凡之中, 这种小中见大的方法, 值得同学们在写作中学习。鲁迅在黑暗中寻找希望, 为别人带来光明, 他不愧是最伟大的作家。同学们可以在课余时间, 选择一些鲁迅的文章来阅读。

备课笔记

让一滴水永不干枯

让一滴水永不干枯, 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有的同学说, 把它放冰箱里冷冻起来。这一滴水被冻成了冰, 它就失去了水的活力, 就像大活人变成了植物人, 这是好办法吗?有的同学说, 把它喝进肚子里。太不幸了, 清澈的水, 要变成污浊的尿了, 这一滴水如果知道你想出了这样的办法, 非愁死不可。有一个同学的办法最美妙:把这滴水放进大海里。是啊, 大海才是它的家, 它会开出翻滚的浪花。

由此, 我想到我们的生活。有人说, 生活是创作灵感的源泉;我说, 生活是作文素材的海洋。这个海洋是由不计其数的小水滴汇集而成的, 它们24小时永不停歇地在我们身边翻着筋斗、耍着花样儿跑过去。不知道是因为它们太机灵, 还是我们太麻木, 我们总是抓不住它们, 总是一脸茫然地说:“它们在哪儿呀?我没看到呀。”为了让你变得机灵起来, 老师或家长给你下达了任务:写日记。日记也是一个海洋, 一个永不干枯的海洋。只要你把生活中的一滴水装进去, 它就变成永不消失的浪花, 无论你什么时候翻开日记, 都会看到它。别以为今天没发生什么大事, 就写不成日记了, 非得缠着家长带你去滑雪, 滑雪回来就可以写了:“今天, 爸爸带我去滑雪了。冰雪大世界真好玩儿, 我玩得真快乐。”兴师动众滑了一场雪, 只换来日记本上可怜巴巴的两句空话, 你根本没抓住晶莹的水滴, 只捞起了白色垃圾。

最棒的日记不是写这些大而空的事儿, 而是写那些小而实的事儿。比如清晨你推开窗户, 呼吸到清新的空气, 就这简单的一呼一吸, 行了, 够写一篇日记的了;再比如清晨你推开窗户, 呼吸到呛人的烟气雾气和尾气, 你赶紧关严窗户, 就这可怕的一呛, 好了, 又够写一篇日记的了。美好与恐怖, 两种迥然不同的感受, 让它在你的脑海中酝酿, 让自己的心中有话要说, 不吐不快, 这才是写日记的目的, 要培养自己的观察、思考能力, 在平凡中发现精彩, 在黑暗中捕捉闪光, 在大海里捧起浪花。

我的三位语文老师 篇8

第一位,孙贻芬老师

他是我的堂兄,我叫他二哥。记不清是1947年还是1948年了,我上初小,他从县城回村教了我们半年语文。他可能并不爱语文,因为他后来当了一辈子会计。他也可能不会上课,一堂课总是不到下课时间就上完了。空了堂怎么办?他就给学生讲《西游记》。这下可把我们乐坏了,迷住了,大家都盼着他来上课。

我这位二哥不知是教育观念新呢还是歪打正着,反正对我的影响不小。一是在当时诱发了我读小说的兴趣,把家里仅有的1本《宝马神枪》、1部《水浒传》和35本《雍正剑侠图》接连读完了。二是对我后来的教学思想产生了影响。当然不只他,我在“省中”(河北省立沧县中学,今沧州市一中)读高中的时候,又遇到了一位杨荫南老师。他是教导处副主任,教我们几何。他也爱在课堂上讲故事,而且是一上课就讲,讲得学生兴奋异常时,他才转入正题。我们都爱听他的课。像我这样一个已经偏向文科的学生,几何却学得非常好。所以,后来我从事教育工作时,从不反对教师在课堂上适度地讲闲话,只要学生喜欢听,能调控课堂气氛。

我二哥讲《西游记》本身也是可取的。在80年代,上海育才中学校长、教育家段力佩先生,就曾经让学生丢弃语文课本,只读几本小说,学生有兴趣,语文照样学得很好。

第二位,苑向群老师

他是我初中的语文老师,原来在“县中”(沧县初级中学,今沧县中学)任教,在我们升初三年级的时候,随我们一起调到了“省中”。

苑老师知道我喜欢语文,在学习上对我有许多关照。他把自己订的《河北日报》看完了就拿给我看。但是给我鼓励最大的还是一次破天荒给我的作文打了个5分。

当时学习苏联,评价学习成绩采用5级分制。2分以下不及格,3分及格,4分良好,要得5分,不但回答正确,而且得有创造性。所以平时我们得到的多是3分、4分。可能老师觉得区分度太小了,又常常在3和4的后面加上个加号或减号。这样就把两等变成了六等。其他作业还是有5分的,惟独作文,老师从没打过5分。大概老师觉得作文很难十全十美并有创造性。可是这次却给我打了一个5分,让我在全年级出了名。

这次作文写的是抗美援朝动员大会。会是在乡里召开的,我们全校师生都参加了。会上现场报名参加志愿军。我当时年龄小,性格内向,好多事都听父母的,可这时候没有办法和父母商量。我又想到,我当解放军的哥哥已经开赴朝鲜前线了,家里只剩下年老的父母了。我的思想斗争非常激烈。不过,我最终还是当着几百人的面站起来,跑到台上,在报名单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这种现场报名可不是做样子,而是真的。后来得知“省中”就有40多名同学参加了志愿军。我们“县中”没有人被批准,可能是因为我们太小了,“县中”只有初一年级。

当我写这篇作文的时候,心情仍然非常激动,拿笔的手一直在不停地颤抖,字写得比每次都难看,我还担心会挨老师批评呢,想不到老师用红笔批了一个大大的“5”字,并且用激情的评语大加赞赏。

我一直忘不了苑老师对我的鼓励。30多年以后,我在沧州市教育局教研室老师们的帮助下,去苑老师的家乡看望他。苑老师已经得了癌症,晚期。头脑还清楚,但是他对我的教诲却记不清了。我回京不久,便得到他去世的噩耗。

第三位,张曦夫老师

1954年,我在“省中”升入高中三班,直到1957年毕业。这三年,教我们班语文的是张曦夫老师。

张老师的语文修养很深。当时正值《汉语》《文学》分科,而且文学按文学史的顺序编排,有相当的难度。张老师《汉语》《文学》都教,驾轻就熟。他的板书,每一个字都可以当作书法艺术来欣赏。

他的课教得非常好。可惜我并没有认真听。因为我觉得《诗经》《楚辞》之类,和我的写作距离太远了。但是,我主编学校的《前进报》,我做《沧州报》通讯员,都是由张老师推荐并得到了张老师的具体指导。

张老师给我鼓励最大的有两件事,印象深刻。

一是表扬、推荐我的一篇作文。这篇作文写的是日伪军一次去我们村“扫荡”的罪行,是我的亲身经历和见闻,而笔法完全是模仿叶圣陶先生的《夜》。对这篇作文,张老师先是在讲评课上热情点评,后来又张贴到“纪念鲁迅先生逝世20周年”展览会上展出。这一展出,全校师生,甚至校外的人都看到了。

二是让我在全年级作了两次读书报告。当时的语文教学大纲后面附有课外阅读书目,要求学生阅读。其中有许多大部头的外国名著,如果戈理的《死魂灵》、托尔斯泰的《复活》《安娜·卡列尼娜》、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巴尔扎克的《高老头》等等。大部分同学没有读过这些书,也没有时间再去读完这些书。张老师给我的任务是,给同学们介绍这些书的故事梗概、作者、写作背景和社会评价。因为这两次读书报告,张老师给我外加了两个“5”分,毕业时,我的语文成绩才名列前茅。不然,因为我平时听课不认真,成绩就很难说了。

上大学以后,我听说张曦夫老师被劳改了。他有历史问题。据说解放前,他曾经担任过湖南省教育厅长,并代理过省主席。后来,文化大革命中,为清查别人的问题,我奉命去首都图书馆查阅敌伪时期的报刊,无意中看到了张老师发表的一些诗文。因为我觉得说不上“反动”,所以没有影印。他恢复工作后,听说主动要求去了大西北。几年后,客死新疆。

我的语文老师谢老师作文 篇9

我的语文老师很喜欢法国梧桐。他常常跟我们讲起他年轻时候写日记,最喜欢写的就是自己在法国梧桐下思考人生,一边讲一边和我们一起笑过去自己的“矫情”,他还说喜欢语文的人大多数都很“矫情”,也正是这种“矫情”让写文章的人有所思有所想有所作文。

我的语文老师和别班的语文老师不同,他不会把《再别康桥》里面的新娘,拿老娘来做比较讲解,他跟我们讲诗歌里面的意象,有一种更精准的诗意,而这种诗意是我们所无法描述的一种诗意,也正因为这种诗意,他深受我们所有同学的喜爱。

我的语文老师从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开始,他就陪着我们读诗,在每一个早自习里,他都会带着我们去读很多课外的优秀诗歌,他说只有常读诗才能有做好语文的可能,他认为文学是所有创作的基础,而诗歌是文学的源泉,只有一个诗意生活着的人,才会懂得回首过去,才会懂得更好的面对未来。

我的语文老师还很喜欢给我们讲作家的生平,讲到这些的时候,大概是有一种八卦心理作祟,我们都显得兴致勃勃,但语文老师给我们讲作家生平可不是为了八卦作家们的私生活,而是给我们一种参考,告诉我们作品与作者的区别,也告诉我们人品与作品的关系。

我的语文老师谢老师作文 篇10

在我的记忆中,她很美丽,很温柔,很年轻。每当我们调皮时,她总是会皱起眉头,撅起嘴巴,好像很生气的样子。

记得有一次,数学课上完后,我们立刻冲出了教室,跑到了宽敞的大操场上玩“僵尸抓人”的游戏。我们先用猜拳的方法选出谁是“僵尸”,游戏便开始了。

只见那“僵尸”冲着逃窜的我们跳去,忽然有一个人被抓住了,我们大惊失色,赶紧早人出谋划策,不一会儿,我们就想出来了一个好办法,不过,就是有点危险。我是诱饵。我先来到“僵尸”的后面,准备打他一下,突然,他猛地转过身,把我推到在地,我的膝盖慢慢的生出鲜血。我的眼泪不知不觉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掉。同学们都惊慌失措,有些同学赶紧跑去告诉老师。

一会儿时间,老师就来到了我的身旁手里还拿来这棉签和纱布,她顾不得多说,连忙蹲下,把我的伤口清洗干净,然后给我包扎好。一瞬间,我发现老师的额头上冒出了许多汗水,这才想到医务室在六楼,办公室在一楼,我们学校没有电梯,只能跑去,难怪刚才老师是气喘吁吁地站在我的面前。“老师,你……”我正想说,老师止住了我;“不要说了,先回教室休息。”本已止住的泪水又涌上来了眼眶。

回到教室后,老师又重复地说把安全知识说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我们听进了之后才停下,然后又去帮助那些学习跟不上的同学补习!

我看着老师忙碌的身影,在心里暗自下定决心要用最好的成绩老师对我的爱!

池莉老师给我的命题作文 篇11

像池莉这样级别的作家,很多出版商都盯着,她作品的市场保证且不用说,也绝对可以提升出版商的品格。当我得知,我要来做《汉口情景》的责编,从策划到编辑到营销——接到这个任务,我觉得是2014年我所有工作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而这本《汉口情景》不仅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对江苏文艺出版社也意义重大:池莉老师是江苏文艺社的老朋友,她的第一套文集便是当时的年轻编辑现在我们的总编辑汪修荣推出的,后来又陆续合作了一系列图书,都是当时最畅销的图书。这次《汉口情景》可以花落我们社,有一部分的原因也是因为池莉老师对江苏文艺社、对汪总的信任和友情。

只是一开始,池莉老师不知道汪总把这本书交给了一个只有三年出版经验的我,在与我第一次通电话中,她对我的工作经验有点不太放心。即使是对我不太放心,她还是跟我说:我希望这本书是我目前出版的所有图书中很特别、很有收藏价值的一本书。然后又谆谆教诲了我很多话,印象最深的是:你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编辑,得把你经手的每一件事情都做好,每一次都对得起你署上的名字,这样一件一件“做好”的事情累积起来,你就优秀了。

我就是这样——带着池莉老师的期待,也带着她的一些不放心,开始了这本书的编辑工作。《汉口情景》由五篇小说构成,都是她的名篇:《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你以为你是谁》《生活秀》《汉口永远的浪漫》《她的城》。其中《她的城》发表于2011年第1期的《中国作家》,为节本,两年前出版的图书《她的城》中这篇小说也是节本,2013年10月,池莉老师还原全本并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做了较大的修订,这次收录于《汉口情景》,较之其他几篇,这是新作,而且也是市场上唯一的版本。我又查阅了其他各种版本的池莉作品,有的在其他选本中出现比较频繁,有的几乎找不到,所以对于当下的读者来说,如果之前很少读池莉的作品又没有见过很早版本图书的读者,《汉口情景》算是池莉老师最新也是最权威的小说集。

做传统文学作家的图书,最难的恐怕是如何找到市场需求和作家本身气质的契合点,你肯定不能按照包装那些年轻作家的套路去做传统文学作家的图书,但又不能一味追求高大上而忽略市场。接手任务的前两个月,我反复琢磨着池莉老师说的“很特别的、很有收藏价值”这个要求——“很特别”是较之她其他的图书,而“很有收藏价值”的前提是读者要买,买了才能收藏。

我联系了好几位有名的设计师,每个人都格外忙碌。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中国好闺蜜”安意如帮我推荐了她的御用设计师余一梅。一梅是一位年轻的设计师,给郭敬明、韩寒、蔡骏、冯唐、六六等畅销书作家但非传统文学名家设计过封面,她和池莉老师的风格会是一个路数吗?能设计出“很特别、很有收藏价值”的封面吗?

凡事遇上“年轻”二字,总会让人心里“咯嘣”一下,还因为在一梅接手之前我们否定了好几个设计师的方案,所以这位接手伊始和我不认识,到后来成为好朋友好搭档又被池莉老师戏称为“青春无敌女孩”之一的一梅和我一样,充满激动和压力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我们先是定主色调,池莉老师提过她在看一次欧美走秀时发现有个模特穿着驼色和墨绿搭配的衣服很好看,于是我们就想着要不要驼色、墨绿,后来我们又琢磨宝蓝、藏青、草绿、深咖……但总没找到我们满意的颜色。

有次老师微信发了只她家的茶叶盒,又发来她家一组日本的茶具,是白底蓝色图案,她觉得挺好看的。我和一梅大半夜研究起茶叶盒和日本茶具,一梅在网上搜出茶叶盒是大吉岭红茶的盒子,网上还有好几款颜色,相比较而言,我俩都觉得偏红的盒子比较好看。但大红色肯定不好,不然就紫色吧,紫色很符合女性气质,池莉作品中女性形象众多,喜欢读她作品的也是女读者居多。若是要契合“收藏价值”,我和一梅都觉得女性的购买冲动远大于男性。我俩在紫色上达成共识,第二步就是选什么紫色。一梅发来一个色谱,各种紫——我大开了眼界。最终,我们锁定洋葱紫和雪紫,立马我的天秤座特质作祟,每天脑海中都是洋葱紫雪紫洋葱紫雪紫到底哪个紫好!

一次逛商场,我无意中发现一只紫色钱包,500多块钱我毫不犹豫地买下来,又带着一些候选紫色的布到上海与一梅商讨封面。在一梅古色古香、恍如与世隔绝的工作室里,我们综合了我那只钱包的紫色、以及之前框定的洋葱紫雪紫和一些布料的紫色,大体确定了封面所用布面的主色调(池莉老师、我、一梅早前都一致建议使用精装布面烫银)。我们又围绕“汉口情景”四个字想着封面、环衬要点缀什么样的图案。池莉老师长期生活在武汉,她的作品就如同一幅幅武汉风情画。提到武汉,很多人就会想到池莉的小说,以及被她描写得入木三分的吉庆街、花楼街等武汉街衢景观。2000年《生活秀》问世加上后来陶红主演的同名电影的推波助澜,武汉的“鸭脖子”名扬大江南北。《汉口情景》的封面要来些什么图案呢?是民间生活场景呢,还是街道建筑,还是那些著名的小吃——鸭脖子、热干面、豆皮?

一梅一边构思一边顺手就在餐巾纸上画了一张四方桌、几把小藤椅,又把武汉那些著名的小吃一一给画了出来(一梅是吃货,画吃的特别快手),整个画风很有点丰子恺那些画的感觉。这个构思后来我们没有采用,我们和池莉老师又反复商量,最终确定用“汉绣”作为图案用在封面上。

“汉绣”是武汉的代表手工艺,是中国传统刺绣工艺之一。直到确定“汉绣”图案的那一刻起,我和一梅算是稍稍松了一口气,也越发对未来成型的《汉口情景》充满期待。手绘汉绣的过程很艰辛,一梅一笔一划地创作,待完成后,她又邀请了一位书法家书写了书名、篇名,又对书法字进行了电脑完善。

这本书正文的版式、字体、字号,页码的字体、字号,扉页、辑封的排版都经过了各种尝试。池莉老师和我们一起讨论,比如她会手写几个字大概框个版式发给我们,她会和我们讨论到底用什么字体,什么字和什么字必须连在一起不能断开……

与此同时,我和同事们对于这本书反反复复地校对、核查,有任何疑问又都邮件整理发给池莉老师,池莉老师就算是晚上八点刚开完会还没吃饭也会第一时间与我们一一确认。

一梅最终的设计稿对于在我们选定的布面上成功烫银很有挑战性,尤其是汉绣图案的线条非常细,封面书法字体有些连笔的地方笔画也非常细,印刷厂对烫银图案的要求是笔画细度不能低于0.2毫米。为了确保烫银成功,更不能影响整个封面的美感,一梅又一次次地修改封面……

从去年年底池莉老师将书稿交予我们,到今年9月份《汉口情景》顺利印刷完成,这个时间相较于很多难度大的图书都不算长,这个过程中,我却有一种短时间内逼迫自己成长的感觉。如今回想起和这本书有关的点点滴滴,有些画面很辛苦,有些画面很感动,有些画面当时觉得折腾现在想想也很有趣。这本书,像是完成了学生时代曾经作为一个文学青年的梦想——和自己喜爱的作家合作。

《汉口情景》算是池莉老师给我的命题作文——做一本“很特别,很有收藏价值”的书。是否“很特别”,我想较之她的其他图书,第一次将一本小说做得如此精致,如此有情调,并且也是第一次用红色(虽然是紫红)来包装池莉的小说,算是“特别”吧。池莉老师曾开玩笑地说:“我这辈子都无颜色,红它一回吧!”我们觉得各位读者有机会看到的这本《汉口情景》的封面色是可以契合池莉作品的气质,也契合我们主要针对女性读者的定位。而封面色调来自中国色色谱,加上设计师手绘的汉绣图案也是妥妥的中国传统工艺图案,我们希望《汉口情景》代表池莉作品输出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时,外国读者能觉得《汉口情景》就是一本来自中国的图书。

如今,池莉老师正带着《汉口情景》在美国交流,外国友人对这本书赞赏有加。我非常希望国内的读者也喜爱《汉口情景》,是否具有“收藏价值”要等读者朋友来鉴定,但这肯定是一本足够真诚的图书。如果你曾经买过池莉的图书,因为她的作品喜欢上武汉,又或者觉得池莉笔下的武汉怎么和现实中有些不太一样,当你在面对或经历正在被刷新和篡改的汉口以及中国很多城市的革新时,让《汉口情景》可以为你保存一份记忆、情调与历史。如果你没有读过池莉的作品,不妨从《汉口情景》开始,和我们一起感受这位喜欢琢磨人性骨子里头的东西并写出来的女作家,她对于写作的虔诚,和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洞察与穿透,她笔下的那些人、那些事不仅仅会出现在汉口,也许就发生在你的身边。

我的语文老师谢老师作文 篇12

曾老师很重视写作教学。他先从写作基本功教起,要求我们每天写日记。他说,常写日记是学好写作最好的方法。有一次上习作指导课,教我们写作步骤:先审题,立意到选材拟题,然后构思起草,最后修改成文。他在作文指导中既有优词佳句的引用,又有写作技巧的渗透,真可谓用心良苦!

记得还有一次,他教我们写想象作文时,为了让我们写好这次习作,真是煞费了一番苦心,他为我们讲一则小故事,题目是:《傻子学武》,他想象可丰富了,把傻子的傻讲得逼真,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后来讲到傻子终于学武成功并为民除害,感动得我们掉下了眼泪。他讲完后,要求我们也发挥想象,编写一则小故事。曾老师就这样循序渐进地点燃了我们思维的火花,启发我们从多角度构思写作。在曾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同学们写出了很多优秀习作。

曾老师不仅教得好,且批改作文也很仔细。同学们的作文本上到处都是他圈圈点点的红色笔迹:错别字改,不当的标点符号改,不通顺的语句改,写得不具体的地方就添些优美词句,写得好的地方他就写上眉批,在作文的末尾一定写上点评及他的感受,这真可谓是一丝不苟!

我的语文老师谢老师作文 篇13

一次,他为了帮一个学生支画架,把柜子上的颜料桶不小心打翻了。颜料桶砸到了他的脚,顿时老师的脚骨头怪异地扭在一旁,颜料洒了一地,什么色都有,五彩缤纷却让人心惊胆战。老师的脸部肌肉先剧烈地扭成一团,后又努力地压制了。他英俊的脸上满是汗水,头发被染成了一种怪色。他指指电话,又示意我们给医院打电话,但是连伶牙俐齿的小红也被吓傻了,最后还是老师叫了救护车,而校长也到了,她把我们轰回教室。

回教室后,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老师骨折,要手术;有的说老师是扭伤了脚,很快就好;有的说……

楼下的救护车声打断了我们的谈话,我们争先恐后地去看,发现老师躺在担架上上了车。

我回家后把这件事讲给妈妈听,她说伤筋动骨要100天,这学期我们见不到美术老师了。

可是又一个周二,美术课时,语文老师刚来,就看见美术老师进了教室,他坐在轮椅上,面色苍白,却雄厚有力……

还有一次,老师知道区里美术考试抽了我们班时,利用我们的自习课,加班加点地教我们画画,虽然老师不舒服,上课经常上到一半要吃药,但他还是坚持为我们补课。终于,在他的帮助下,我们拿到了奖。

啊!老师,您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您就是我们的周老师。

★ 七年级作文我的语文老师600字作文

★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我的老师》教案

★ 《我的老师》七年级上册(网友来稿)

★ 我的老师七年级作文600字左右

★ 跳舞七年级语文作文

★ 七年级上册语文作文

★ 语文七年级作文500字

★ 七年级语文第二课作文范文

★ 如果我是一位老师初二语文作文

我的语文老师谢老师作文 篇14

高老师有着乌黑秀丽的长发,那一根根发丝随风飘扬。她总是喜欢戴着一个粉红色的蝴蝶结发卡,那发卡宛如正要翩翩起舞的蝴蝶。一双乌黑发亮的大眼睛,如同一对黑色水晶宝石,瘦瘦的脸庞上的樱桃小嘴给她增添了几分可爱。高老师有着令人赞叹的身材,就连每天的连衣裙和高跟鞋也都不重样。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高老师,我认为“美若天仙”再恰当不过。

高老师不仅人漂亮,而且还很关心我们。有一次,我的同桌生病了。高老师就过来问她:“你好点儿了吗?需要喝水吗?需要给家长打电话吗?”等等,总之,不论哪个同学生病了,老师总是会像妈妈一样问长问短。老师还很爱护我们的眼睛,有一次我们写作业的时候趴在桌子上,像一只青蛙趴在地上一样,被高老师看见了,高老师便说:“你们趴在桌子上像一个70多岁的老人一样,好看吗?”我们齐声回答:“不好看!”高老师又说:“那么你们想近视吗?”我们齐声回答:“不想。”“不想近视,为什么还要趴那么近写作业呢?”从此以后,我们再也不趴在桌子上写作业了。课间高老师还会带领我们做眼保健操,我们班的同学也都越来越爱护自己的眼睛了。高老师也很关心我们的安全。有一次,几个同学用一根绳子拉住一个当“牛”的同学的脖子,幸好被高老师及时发现并制止了他们的行为,还专门抽时间对这些同学和家长进行安全教育,以保证下一次不会再出现这样的事。

高老师在课堂上对我们很严厉。上课时如果有同学在下面说话,高老师一定会严厉地批评他们。所以我们班的纪律很好,为此校长还专门表扬了我们班呢,别的班的老师也都很羡慕我们班的课堂纪律好呢!

高老师在课下对我们也很温柔。下课时老师会和我们谈心聊天,我们也把高老师当成好朋友看待。有一次我有一道题不会做,就去问高老师,本来我以为会被老师批评,但是没想到高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还细心地给我讲解,直到我弄懂为止。

我的语文老师谢老师作文 篇15

林老师是一位端庄优雅、知性美丽的老师。她眉清目秀,一头乌黑的长发仿佛瀑布般垂落肩头,一张瓜子脸上镶嵌着一双深邃有神的大眼睛,眼睛下是一管挺而直的鼻子,一张粉唇笑意盈盈,端的是“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

林老师的课堂让人如沐清风。上课时,她灿若星辰的眼眸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声音轻柔婉约,宛如汩汩流淌的溪水,动听极了。她绘声绘色地为我们讲课,引领我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分析课文深入浅出,启发我们思考,我每每都听得如痴如醉,仿佛身临其境。在课堂上遇到难题时,老师还会和我们切磋研究,鼓励我们积极思考,开拓我们的思路,让我们把每个知识点都理解透彻,并能学以致用。老师时时鼓励我要“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如明灯指引我前行的方向。

课后的林老师还富有童心。有一次课间,同学们三五成群的玩着跳绳,正当我们玩得不亦乐乎时,林老师悄然而至,先是静静观察我们怎么玩,忽然像个孩子一般调皮地闯入我们的队伍。她虽然穿着高跟鞋,但也妨碍不了她那轻盈灵巧的脚步。她随着节奏一上一下地跳着,裙裾如蝴蝶翩跹,高高的马尾像松鼠的尾巴一样来回摆动,同学们在旁欢呼雀跃地为她打气。此时的林老师不像是我们端庄严肃的老师,而像活泼亲切的邻家“大姐姐”。

林老师不但在学习上教会我知识,在生活上也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记得有一次,我感冒后不停地擤鼻子,林老师走过来微笑着问我:“沛祺,你感冒还没好吗?”我不好意思地说:“不是,我本来就有鼻炎”。“哦,那最好查清楚过敏源是什么,饮食要注意忌口,海鲜、辛辣热气东西不能吃哦。”老师关切地说。看着老师温柔如水的双眸,我不停地点头,心里感到无比温暖。

若,老师是园丁,我们就是含苞欲放的花朵。

若,老师是大树,我们就是树下鲜嫩的小草。

若,老师是苍穹,我们就是翱翔天际的雏鹰。

上一篇:用说明文的方式描写一下西红柿小学生作文下一篇:乡镇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