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环保教育论文

2024-12-11

语文教学中的环保教育论文(共12篇)

语文教学中的环保教育论文 篇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环保, 卫生教育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认识环保的重要性, 学习环保知识, 增强环保意识已经成为当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有责任在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同时,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内容, 找到“渗透点”和“结合点”, 深入浅出地渗透环保教育, 使学生从小增强环保意识, 树立“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从小做起、从我做起”的思想。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环保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劣, 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地球在痛苦的呻吟:美丽的首都北京近年来屡遭沙尘暴袭击;中华民族之“摇篮”黄河再也无力给予儿女更多的乳汁, 甚至已无力潇洒地奔向大海, 退化的草原已吸干涓涓细流, 干旱的高原阻断了丰沛的水源, 断流问题日益严峻, 对全流域生态环境、民众生活和政府决策有着重大影响;塞特凯达斯瀑布昔日雄伟壮观, 但在人类恣意的破坏下逐渐生命垂危, 直至枯竭;野生动物滥遭杀戮, 不少珍贵动物已经濒临灭绝或即将灭绝;世界大沙漠撒哈拉沙漠日渐扩大……环境问题一次又一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 为了我们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 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 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最近,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负责人提出了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 (1) 土壤遭受严重破坏, 肥沃程度降低, 剥蚀情况严重, 年流失量大增。 (2) 能源的浪费引起气温升高, 对农业和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3) 自然区域越来越小, 导致数以千计物种灭绝。 (4) 森林面积严重减少, 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 (5) 淡水资源受到威胁, 1/4的地方长期缺水。 (6) 化学污染威胁动植物健康, 引发癌症, 导致土壤肥力减弱。 (7) 城市无序扩大, 严重破坏环境。 (9) 过度开发海洋, 渔业资源锐减。 (9) 空气污染威胁人们的健康。 (10) 极地臭氧洞扩大, 北极的臭氧层损失50%以上。作为小学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每个人都应该从小爱护环境, 从小事做起, 从身边做起, 大到关心全球环境问题, 小至节约一滴水、不乱扔一张废纸、爱护一棵草……

二、深入研究教材, 挖掘教材中的环保素材

新课程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环保内容供教师挖掘。教材中的环保内容有显性与隐性的, 显性的课文一目了然, 如《只有一个地球》、《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看就知道是关于环保教育的, 告诉我们环保的重要性, 告诫我们要保护地球, 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有的内容如《雪猴》、《珍珠鸟》、《达尔文和小松鼠》这类课文则是通过写小动物说明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 对于动物我们应该保护他们, 保护它们生存的环境;《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桂林山水》、《七月的天山》、《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类写景的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出大自然的美丽, 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美丽的景色,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而《自然之道》、《大自然的启示》这样的文章却是教给我们环保知识:人类应该怎样去对待大自然, 正确认识一些自然现象, 遵循自然规律让自然界的动植物为人类服务。隐性环保内容需要老师好好把握, 更深入地研究教材, 把这样的内容找出来, 在教学时灵活运用。比如新课标四年级语文第七册中的《去年的树》里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要是人们不砍那棵树, 让树好好的活着, 这样小鸟就不会伤心了, 它可以住在树上, 天天和大树聊天, 为大树唱歌, 那多好啊!六年级教材里《景阳冈》一文中武松是家喻户晓的打虎英雄, 由于时代不同, 如今我们要维持生态平衡, 老虎现在成为国家级保护动物, 因此不能捕杀。一句话, 不管文章中的环保内容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好材料, 对于这样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好好挖掘、利用。

三、课堂上巧妙穿插环保知识渗透环保意识

当然语文课毕竟不是环保课, 教师在教学中切忌一味地单纯宣传环保。教师只能在围绕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的前提下, 巧妙的渗透环保内容, 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去领悟、体会, 自觉地成为环保的宣传者和参与者。三年级教材中成语故事《坐井观天》是一篇讲读课文, 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这个成语的来历以及“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有一位老师在讲这篇文章的最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小鸟的话会让青蛙触动吗?它听了小鸟的话又会怎样想?怎样做呢?这时同学们纷纷举起了手, 有的答它会跳出去欣赏美丽的大自然, 帮助农民伯伯捕捉害虫:有的同学说它不会出来, 因为它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有个小朋友的回答很有意思, 他说:“青蛙跳出井口站在井沿上, 四处看看‘扑通’一声转身又跳进井里去了。”面对这样的答案老师马上追问一句:‘你能告诉大家, 青蛙看见什么啦?为什么不出去呢?”学生说:“因为外面黑压压的空气、黑黑的河水、田地里大量的化学农药……这一切让它感到窒息。”这位老师立刻抓住这点给学生讲现代社会的污染情况:大气污染, 水污染, 噪音污染……这样一讲学生知道了现在生活的环境污染太严重, 它威胁着我们人类的生存, 明白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师就这样在在各个环节中轻轻松松渗透了环保教育。四年级语文教材里有《大自然的启示》一文, 这本是两篇阅读短文组成, 内容浅显, 一篇通过林务官好心的“打扫”森林, 却使森林遭到破坏;另一篇列举了几则大自然帮助人类进行创造发明的具体事例。这些内容一看就懂, 老师不必做过多讲述, 重点则应过两篇短文对比讲解引导学生认识:人类必须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 否则好心办错事;只要正确认识自然,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人类就会获益。教师在讲这课前首先讲了人们杀光凶恶的狼来保护善良的鹿, 最终导致狼被杀光, 鹿也全部死亡的故事, 然后提出问题:“人们杀狼怎么会引来鹿的死亡呢?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迷。”这时同学都觉得很奇怪, 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这样学习环保知识很有兴趣, 思维也进入积极状态, 学习效果当然也是最佳的。

四、关注生活七嘴八舌话环保

生活中有许多保护环境和破坏环境的现象, 但学生不太明白, 比如集市上买卖蛇, 上树捉鸟……这些学生司空见惯的现象, 他们不以为然, 甚至认为不会破坏环境。教师除了上课文时教给环保知识外, 还可以专门开展口语交际活动, 围绕这些现象开展谈论, 在谈论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 善于发现, 仔细分析, 才能分辨是与非。讨论时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充分阐明自己的观点, 这样既教给了学生环保知识, 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环保教育论文 篇2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佛山市顺德区建安中学 化学科组 方克娃

环境保护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人口、能源、环境)之一,因为环境跟人类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能否继续生存下去。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 大量的化学污染物,使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环境保护问题已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环保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而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都与化学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那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怎样渗透环保教育呢? 根据初中化学教育的内容和特点,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一.密切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教学内容为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化学的研究方法也为环境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先,在于要适时,适当.在教学进程中,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并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例如:

1、初中教材第二单元课题1,讲到空气的组成时,让学生了解本市的空气质量日报,使学生初步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再“纯净”,已受到可吸入颗粒、有毒气体等的污染,再介绍这些污染物大多是化学物质,在今后的学习中会不断的接触到,这样,在引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对环保教育做了个铺垫。

2、二氧化碳污染。结合讲二氧化碳性质,介绍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引起的温室效应。有机物的燃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使全球气侯变暧,有人预计到下世纪未全球气温可平均升高2.5℃---5.5℃,将使冰川融化,许多岛屿被海水淹没。防治措施: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充分利用电能、太阳能、同时要开辟新的能源,如取之于水发展氢能源。

其次还可以在教学中通过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对学习环保知识感到即生动又兴趣盎然,从而使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例如:

1、初中教材第六单元课题3,在介绍一氧化碳的毒性时,向学生介绍1984年印度地下毒气(一氧化碳)罐泄漏,造成25000人死亡,5万人双目失明。自然过渡讲解一氧化碳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它使人体中毒的原因是可以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

2、以“水”为例,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应明确给学生指出: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我国434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达188个,年影响工业产值200多亿元。我国不仅水资源不足,而且工业三废、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也造成了水的严重污染。据1987年的统计显示,我国污水排放约416亿吨,其中45%来源于城市污水,55%为工业废水。根据我国有关部门对532条河流的监测,有436条河流有不同程度的污染。1998年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污水处理的力度,关停并转了一些黄河、长江、淮河沿岸的污染严重的小型造纸厂、皮革厂,对一些企业排放污水没有达到标准

的要求限期整治。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是多方面的,以上仅仅是一些例子的说明而己。这种结合有关化学知识逐渐渗透环境科学知识的方法,既讲了化学知识,又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还能培养学生灵活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结合教材,进行环保教育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二、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观察到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清晰的实验现象,增强直观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实验必定会涉及到有害、有毒的物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中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化学实验。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更加直观,更现实,更生动,其效果更显著。具体做法可以是:

1、用最少药品,获最佳效果,减少废弃物,提高环保意识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力求利用最少的实验药品,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最大限度的减少废弃物,对于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例如,在铜和浓硝酸的反应中,利用注射器代替试管进行试验,取一支10毫升的注射器,抽出活塞,在针筒内装入0.04克铜屑,推上活塞并吸入0.1毫升的浓硝酸,观察现象,等反应完毕后将注射器中液体小心排入废液瓶中,无色气体针筒内再吸入空气,可见到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改进后的装置是封闭体系,易于对比观察,效果明显,药品用量比改进前少得多,同时能防止有毒气体二氧化氮的泄漏而污染空气。结合汽车、飞机等运输工具排放废气污染空气而形成光化学烟雾的实例,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实验完毕,提示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对废弃物进行处理,以防止重金属铜和毒气体二氧化氮的污染,使学生养成从我做起,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高尚品德。

2、正确处理废弃物,使学生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行为

在化学实验中,不仅要少用药品减少废度物,同时对其废弃物也要妥善处理,决不能随意倾倒,造成环境污染,有的还可以变废为宝。例如,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残留固体可用做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最终残余物还可以用作花、草、树、木的化肥,等等,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从小处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从而使学生在化学实验中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

三、在课外活动中强化环保教育

环境保护教育仅靠课堂讲授是不够的,还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联系实际,联系社会强化环保教育。把环保实验安排在课外活动中进行,既可补充课堂教学上因时间限制而造成的不足,又可使学生加深认识,充分理解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课外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组织学生测定大气污染物浓度、周边水的酸碱度,到污水处理厂参观污水处理,利用课余时间到野外收集废电池等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牢记环保使命,充分利用和节约能源,如节水、节电、充分燃烧煤气、石油液化气等,合理分类存放生活垃圾,不乱倒污水等,不使用污染环境的物品,如含磷洗衣粉、喷发胶等,敢于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还可以通过出专栏,办展览和小报,聘请环保专家来校作讲座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寓环境教育于知识性、趣味性的各种活动中,一方面使学生把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初步提高认识环境和评价环境的能力,增强他们环境保护的意识。

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环境科学的发展,与各学科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也促进了各

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篇3

在这里,就我们教师而言,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让下一代不要让这样的污染再继续下去,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知道环境污染的原因,环境污染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那么,在此笔者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在课堂中穿插环保教育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要尽可能多地举些事例,以生动、活泼的形象教育为主,适度地进行环保教育,借以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在“奇妙的二氧化碳”这一小节中,我们可以穿插“温室效应”的环保教育。在引入时,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句话:“二氧化碳对动植物的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在人类社会的活动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但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就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这就很自然地将课题从二氧化碳过渡到温室效应。接下来我们可介绍温室效应的成因、危害以及现在各国所做的努力。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环保教育:学习“空气组成”的知识时,除了给学生讲述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还可以列举1952年12月5日~9日英国伦敦市发生的“烟雾事件”和日本“四日气喘病”等污染事件;在学习“氧气”后利用教材对“臭氧”进行介绍,指出空调等的使用已造成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导致臭氧层空洞的出现,致使癌症发病率增加,严重地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还利用卫星拍摄的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照片以及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危害的漫画等,形象地告诉学生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学习

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知识后,'给学生介绍“温室效应”的形成、事实、危害;在讲《水》一章时,可将淡水资源的危机、水体的污染蕴含其中:1980年,在发展中国家约有3/5的人很难获得安全用水,约有18亿人由于使用受到污染的水而遭到疾病的威胁。从全球来看,淡水资源短缺,分布又不均匀,而水污染又在进一步加剧,造成淡水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这样,尽可能地让学生认识到污染给人类造成的极大危害,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保护自身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二、将化学实验与环保意识的培养有机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穿插环境保护的教育。按教学大纲要求,中学需做的化学实验比较多,其中有毒的实验占一半。在绝大多数的学校没有废水回收装置的前提下,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当学生刚接触化学时,必须指导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药品的取用、气体嗅闻等。当学生进行实验时,即使所做实验毒性不大,但为了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没有废水回收流程这一前提下,每次学生实验都提供一个回收仪器,对收集的废液稍作处理后再行排放。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擦洗干净实验台面。这样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接受环境保护教育,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同时,注意改进实验装置,以吸收实验中所产生的有毒气体。例如,结合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回收处理,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在生产和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废气,为了不使它们扩散到大气中去,可以用什么方法将它们分别除去?又怎样利用这些废气制得有用的化工产品?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最后归纳:对于酸性物质,一般可用碱溶液吸收或制成相应的化工产品(如NO、NO2可用NaOH溶液吸收);同理碱性物质通常就用酸液来吸收(如NH3用浓H2SO4吸收);某些有毒气体可使它转化为沉淀或可溶物(如H2S可通入CuSO4溶液中,转化为CuS沉淀),等等。这样可使学生掌握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的简单原理,使他们明白,既要消除污染,又要使废物得到充分利用,变废为宝。

三、在课外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首先,我们可以利用课题研究来让学生切身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课余时间,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周围的生活环境,来寻找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课题,组织学生分工合作,完成课题的研究,如调査生活中的水污染、废旧电池的污染、废旧塑料的处理等。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更加能深刻地体会到污染对于人类社会和大自然的影响,并且学生通过对污染的处理等过程,能更进一步了解化学知识。

其次,我们可以结合实际开展以下工作:1.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取得当地环保、森保等部门的支持,让学生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和常识,以提高学生在环境管理、环境文化方面的认识;2.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如参观造纸厂,调查周边的水环境等),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的原因,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增强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适时地开展环保专题讲座。如:讲授空气、水体、土壤、森林、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时,以讲座、竞赛等形式让学生提高认识,使学生深切地感到环境化学就在身边。如初中教材第二章《自然界中的水》介绍了地球表面有3/4被水覆盖,地球周围的大气中、生物体内、地球表面、地壳内无处不存在着水,但“水球”却严重地缺水。我国就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仅有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由于缺水,地下水被超量开采,一些地区地面沉降,河湖干枯,我们的母亲河从1972年开始出现断流,表明整个黄河生态环境正在恶化,黄河正成为一条季节河,还有可能变成内陆河,缺水已经成为威胁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紧迫问题。这就要求学生树立爱护水、关心水、节约水、保护水的好风尚。再如,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与世界平均25%的森林覆盖率差距还很大。而且,我国荒漠化面积达262.2万平方公里,并呈继续扩大的趋势。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77万平方公里,还在进一步扩大。毫无疑问,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危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4.向学生介绍一些环保先进事迹。如马永顺是中国第一代伐木工人,早在建国初期就创造了全国手工伐木之最,他因伐树多而成为全国劳模,40年后,马永顺用自己的双手种上了36000棵树,这正是他砍伐掉的树木的总量,因此,他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500嘉奖。

最后,除了上述的活动以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利用生活中的物质来改善我们的家庭环境。比如秋季的柚子皮可以放在卫生间吸附异味;煤球渣可以放入冰箱净化冰箱内的空气等,以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深刻认识。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必须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这正是我们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玲.浅谈中学化学实验废弃物的绿色无害化处理[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9):79-80.

[2]赵颖华.探析化学教学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3,(25):173-174.

[3]白淑琴.化学在环境科学中的重要性[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2):28-29.

[4]奚志平.初中化学之环保意识的重要性[J].成才之路,2012,(31):53.

(责任编辑 罗 艳)endprint

前段时间正好在网上看到卢广拍摄的一组照片,获得了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奖。这组照片的名字是《关注中国污染》。39张照片,每一张都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今天这种情况,值得我们深思。

在这里,就我们教师而言,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让下一代不要让这样的污染再继续下去,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知道环境污染的原因,环境污染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那么,在此笔者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在课堂中穿插环保教育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要尽可能多地举些事例,以生动、活泼的形象教育为主,适度地进行环保教育,借以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在“奇妙的二氧化碳”这一小节中,我们可以穿插“温室效应”的环保教育。在引入时,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句话:“二氧化碳对动植物的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在人类社会的活动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但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就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这就很自然地将课题从二氧化碳过渡到温室效应。接下来我们可介绍温室效应的成因、危害以及现在各国所做的努力。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环保教育:学习“空气组成”的知识时,除了给学生讲述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还可以列举1952年12月5日~9日英国伦敦市发生的“烟雾事件”和日本“四日气喘病”等污染事件;在学习“氧气”后利用教材对“臭氧”进行介绍,指出空调等的使用已造成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导致臭氧层空洞的出现,致使癌症发病率增加,严重地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还利用卫星拍摄的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照片以及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危害的漫画等,形象地告诉学生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学习

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知识后,'给学生介绍“温室效应”的形成、事实、危害;在讲《水》一章时,可将淡水资源的危机、水体的污染蕴含其中:1980年,在发展中国家约有3/5的人很难获得安全用水,约有18亿人由于使用受到污染的水而遭到疾病的威胁。从全球来看,淡水资源短缺,分布又不均匀,而水污染又在进一步加剧,造成淡水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这样,尽可能地让学生认识到污染给人类造成的极大危害,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保护自身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二、将化学实验与环保意识的培养有机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穿插环境保护的教育。按教学大纲要求,中学需做的化学实验比较多,其中有毒的实验占一半。在绝大多数的学校没有废水回收装置的前提下,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当学生刚接触化学时,必须指导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药品的取用、气体嗅闻等。当学生进行实验时,即使所做实验毒性不大,但为了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没有废水回收流程这一前提下,每次学生实验都提供一个回收仪器,对收集的废液稍作处理后再行排放。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擦洗干净实验台面。这样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接受环境保护教育,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同时,注意改进实验装置,以吸收实验中所产生的有毒气体。例如,结合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回收处理,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在生产和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废气,为了不使它们扩散到大气中去,可以用什么方法将它们分别除去?又怎样利用这些废气制得有用的化工产品?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最后归纳:对于酸性物质,一般可用碱溶液吸收或制成相应的化工产品(如NO、NO2可用NaOH溶液吸收);同理碱性物质通常就用酸液来吸收(如NH3用浓H2SO4吸收);某些有毒气体可使它转化为沉淀或可溶物(如H2S可通入CuSO4溶液中,转化为CuS沉淀),等等。这样可使学生掌握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的简单原理,使他们明白,既要消除污染,又要使废物得到充分利用,变废为宝。

三、在课外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首先,我们可以利用课题研究来让学生切身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课余时间,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周围的生活环境,来寻找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课题,组织学生分工合作,完成课题的研究,如调査生活中的水污染、废旧电池的污染、废旧塑料的处理等。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更加能深刻地体会到污染对于人类社会和大自然的影响,并且学生通过对污染的处理等过程,能更进一步了解化学知识。

其次,我们可以结合实际开展以下工作:1.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取得当地环保、森保等部门的支持,让学生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和常识,以提高学生在环境管理、环境文化方面的认识;2.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如参观造纸厂,调查周边的水环境等),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的原因,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增强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适时地开展环保专题讲座。如:讲授空气、水体、土壤、森林、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时,以讲座、竞赛等形式让学生提高认识,使学生深切地感到环境化学就在身边。如初中教材第二章《自然界中的水》介绍了地球表面有3/4被水覆盖,地球周围的大气中、生物体内、地球表面、地壳内无处不存在着水,但“水球”却严重地缺水。我国就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仅有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由于缺水,地下水被超量开采,一些地区地面沉降,河湖干枯,我们的母亲河从1972年开始出现断流,表明整个黄河生态环境正在恶化,黄河正成为一条季节河,还有可能变成内陆河,缺水已经成为威胁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紧迫问题。这就要求学生树立爱护水、关心水、节约水、保护水的好风尚。再如,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与世界平均25%的森林覆盖率差距还很大。而且,我国荒漠化面积达262.2万平方公里,并呈继续扩大的趋势。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77万平方公里,还在进一步扩大。毫无疑问,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危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4.向学生介绍一些环保先进事迹。如马永顺是中国第一代伐木工人,早在建国初期就创造了全国手工伐木之最,他因伐树多而成为全国劳模,40年后,马永顺用自己的双手种上了36000棵树,这正是他砍伐掉的树木的总量,因此,他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500嘉奖。

最后,除了上述的活动以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利用生活中的物质来改善我们的家庭环境。比如秋季的柚子皮可以放在卫生间吸附异味;煤球渣可以放入冰箱净化冰箱内的空气等,以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深刻认识。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必须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这正是我们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玲.浅谈中学化学实验废弃物的绿色无害化处理[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9):79-80.

[2]赵颖华.探析化学教学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3,(25):173-174.

[3]白淑琴.化学在环境科学中的重要性[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2):28-29.

[4]奚志平.初中化学之环保意识的重要性[J].成才之路,2012,(31):53.

(责任编辑 罗 艳)endprint

前段时间正好在网上看到卢广拍摄的一组照片,获得了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奖。这组照片的名字是《关注中国污染》。39张照片,每一张都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今天这种情况,值得我们深思。

在这里,就我们教师而言,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让下一代不要让这样的污染再继续下去,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知道环境污染的原因,环境污染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那么,在此笔者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在课堂中穿插环保教育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要尽可能多地举些事例,以生动、活泼的形象教育为主,适度地进行环保教育,借以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在“奇妙的二氧化碳”这一小节中,我们可以穿插“温室效应”的环保教育。在引入时,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句话:“二氧化碳对动植物的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在人类社会的活动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但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就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这就很自然地将课题从二氧化碳过渡到温室效应。接下来我们可介绍温室效应的成因、危害以及现在各国所做的努力。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环保教育:学习“空气组成”的知识时,除了给学生讲述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还可以列举1952年12月5日~9日英国伦敦市发生的“烟雾事件”和日本“四日气喘病”等污染事件;在学习“氧气”后利用教材对“臭氧”进行介绍,指出空调等的使用已造成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导致臭氧层空洞的出现,致使癌症发病率增加,严重地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还利用卫星拍摄的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照片以及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危害的漫画等,形象地告诉学生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学习

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知识后,'给学生介绍“温室效应”的形成、事实、危害;在讲《水》一章时,可将淡水资源的危机、水体的污染蕴含其中:1980年,在发展中国家约有3/5的人很难获得安全用水,约有18亿人由于使用受到污染的水而遭到疾病的威胁。从全球来看,淡水资源短缺,分布又不均匀,而水污染又在进一步加剧,造成淡水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这样,尽可能地让学生认识到污染给人类造成的极大危害,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保护自身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二、将化学实验与环保意识的培养有机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穿插环境保护的教育。按教学大纲要求,中学需做的化学实验比较多,其中有毒的实验占一半。在绝大多数的学校没有废水回收装置的前提下,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当学生刚接触化学时,必须指导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药品的取用、气体嗅闻等。当学生进行实验时,即使所做实验毒性不大,但为了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没有废水回收流程这一前提下,每次学生实验都提供一个回收仪器,对收集的废液稍作处理后再行排放。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擦洗干净实验台面。这样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接受环境保护教育,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同时,注意改进实验装置,以吸收实验中所产生的有毒气体。例如,结合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回收处理,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在生产和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废气,为了不使它们扩散到大气中去,可以用什么方法将它们分别除去?又怎样利用这些废气制得有用的化工产品?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最后归纳:对于酸性物质,一般可用碱溶液吸收或制成相应的化工产品(如NO、NO2可用NaOH溶液吸收);同理碱性物质通常就用酸液来吸收(如NH3用浓H2SO4吸收);某些有毒气体可使它转化为沉淀或可溶物(如H2S可通入CuSO4溶液中,转化为CuS沉淀),等等。这样可使学生掌握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的简单原理,使他们明白,既要消除污染,又要使废物得到充分利用,变废为宝。

三、在课外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首先,我们可以利用课题研究来让学生切身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课余时间,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周围的生活环境,来寻找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课题,组织学生分工合作,完成课题的研究,如调査生活中的水污染、废旧电池的污染、废旧塑料的处理等。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更加能深刻地体会到污染对于人类社会和大自然的影响,并且学生通过对污染的处理等过程,能更进一步了解化学知识。

其次,我们可以结合实际开展以下工作:1.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取得当地环保、森保等部门的支持,让学生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和常识,以提高学生在环境管理、环境文化方面的认识;2.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如参观造纸厂,调查周边的水环境等),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的原因,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增强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适时地开展环保专题讲座。如:讲授空气、水体、土壤、森林、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时,以讲座、竞赛等形式让学生提高认识,使学生深切地感到环境化学就在身边。如初中教材第二章《自然界中的水》介绍了地球表面有3/4被水覆盖,地球周围的大气中、生物体内、地球表面、地壳内无处不存在着水,但“水球”却严重地缺水。我国就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仅有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由于缺水,地下水被超量开采,一些地区地面沉降,河湖干枯,我们的母亲河从1972年开始出现断流,表明整个黄河生态环境正在恶化,黄河正成为一条季节河,还有可能变成内陆河,缺水已经成为威胁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紧迫问题。这就要求学生树立爱护水、关心水、节约水、保护水的好风尚。再如,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与世界平均25%的森林覆盖率差距还很大。而且,我国荒漠化面积达262.2万平方公里,并呈继续扩大的趋势。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77万平方公里,还在进一步扩大。毫无疑问,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危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4.向学生介绍一些环保先进事迹。如马永顺是中国第一代伐木工人,早在建国初期就创造了全国手工伐木之最,他因伐树多而成为全国劳模,40年后,马永顺用自己的双手种上了36000棵树,这正是他砍伐掉的树木的总量,因此,他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500嘉奖。

最后,除了上述的活动以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利用生活中的物质来改善我们的家庭环境。比如秋季的柚子皮可以放在卫生间吸附异味;煤球渣可以放入冰箱净化冰箱内的空气等,以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深刻认识。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必须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这正是我们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玲.浅谈中学化学实验废弃物的绿色无害化处理[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9):79-80.

[2]赵颖华.探析化学教学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3,(25):173-174.

[3]白淑琴.化学在环境科学中的重要性[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2):28-29.

[4]奚志平.初中化学之环保意识的重要性[J].成才之路,2012,(31):53.

历史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篇4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环保教育的现状分析

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 渗透环保教育的力度不够。大纲没要求, 教师不重视, 教学中只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的培养, 不能对学生适时进行环保教育。虽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有渗透, 但缺乏完整性、系统性和持久性, 只是轻描淡写地带过, 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观念。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环保教育的对策

1.中学大纲应尽快将环保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之一纳入自己的教育目标。通过对环保内容的分析, 让学生认识到环境的客观性和人与自然的协调性。高考、会考、中考也要将环保纳入考试内容中去, 这样才能使学校、教师、学生真正地重视环境保护问题。

2.在历史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环保教育的题材, 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如讲政治史时, 统治者采取的一些政策, 虽从当时来看有利于政局稳定, 经济发展, 但从长远来看, 为环境问题种下了隐患。如清朝实行“摊丁入亩”以后, 人口剧增, 土地高度集中, 失掉土地的农民纷纷进入秦岭深山老林, 斧锯并施, 开荒种地, 结果秦岭北坡只剩下少量次生林, 与之同时, 黄河泥沙含量不断增高, 明清时期黄河的决溢频率也超过了历史上的各个时期。可见, 有时大自然之所以会狂暴不已, 就是人类不注重保护环境造成的。战争史也属于政治史的范畴, 讲述战争情况时, 联系环保知识, 对学生进行热爱和平, 反对不义战争, 保护环境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从古至今, 它不知吞噬了多少人的性命, 同时战争又是严重破坏环境的魁首。自从近现代热兵器问世以来进行的战争, 肆无忌惮地破坏了大气、水体、地表……通过这些历史史实, 我们在教学中尤其要教育学生热爱和平, 反对不义战争, 要为争取世界和平, 防止战争对环境的污染而努力奋斗。

经济开发扩大了土地面积, 扩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 促进了生产的进步, 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破坏的问题。学生只知道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与一些社会因素有关, 却不知与历史气候变迁及生态环境恶化关系密切。我国北方中纬度地区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总趋势是日益干冷, 这便造成我国北方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由北退缩, 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向南扩展, 农牧业区线南移, 进而使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时期缩短, 熟制减少;同时还造成自然灾害频率增高, 生产环境恶化, 水源、水利工程功率减弱, 粮食产量下降, 昔日号称“小江南”的关中平原要靠东南接济粮食, 以后定都北方的王朝主要依赖于转漕运江浙和四川的粮食来维系生计及国家的政权, 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了。可见, 许多历史问题需要用生态史观去观察、分析, 生态环境变迁直接影响今天人类社会。

3.加强学科间的合作。利用第二课堂, 丰富、扩大环保教育的内容。环境问题的广泛性和综合性, 决定了环保教育绝非某一学科的任务, 历史学科应与地理学科、自然学科、生物学科等诸学科通力合作, 这种合作既包括教育部门拟定教学大纲、教育目标的合作, 又包括学科任课教师之间的合作, 这是环保教育得以深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环保意识在化学教育中的运用论文 篇5

摘要:

高校化学教学中涉及到很多化学实验、化学药品,化学专业毕业所从事的行业中也涉及到大量的化学物品和实践工作,而化工行业的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或者污染物,这些废弃物以及污染物的排放极易对人类生存的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进而影响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所以在高校化学教育中必须要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成为绿色环保的践行者。因此主要对高校化学教育中环保意识的提升策略进行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

高校化学教育;环保意识;渗透;策略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的实验教学内容,同时也是现代工业的基础。化学工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先进、便捷,但是也为人们的生存环境带来极大的威胁,其生产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和污染物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存环境。因此我们需要适当的放缓化学工业发展的脚步,将环境保护融入到化学教学中,提升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强化学生们的生态理念。

1化学课堂教学中融入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是高校化学教学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学生们学习化学知识的主要形式,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需要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好基础知识以及应用知识,还需要能够引导学生将化学与环境保护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基础上也能够关注到化学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程度等。在高校的化学教材中存在很多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是对化学知识的延伸,不仅能够拓展学生们的视野,同时也能够将化学与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结合。比如在学习关于氮元素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通过其在战争中的应用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等方面知识的阅读,来将化学知识与环境保护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看到化学的工业介质以及化学污染对环境的危害等,帮助学生树立起环保意识。比如在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有机化肥工业的相关内容,为学生设置研讨课,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有机化肥厂的地址、需要注意的问题等,要求通过学生的设计既要能够保证化肥厂的效益,同时也能够做到对环境的保护。

2通过化学实验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重点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高校的化学教学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来对相关的化学知识进行验证以及理化性质的分析,通过对实验的操作和现象的观察,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化学反应情况以及实验操作能力,为培养实践型人才奠定基础。高校的化学实验室中具有大量的实验药品和仪器,使用的频率也比较高,但是同时其中也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化学药品的无公害处理,有毒有害气体的收集装备等都不够完善,容易对实验室中的人员造成身体上的损伤。因此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通过对实验的改进和创新来提升学生们的环保意识。比如对于一些产生大量废气物的实验,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减少药品用量的方式来进行实验,开发微型实验,进而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对于能够生成有害气体的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气体的性质,研究气体收集装置来减少气体的污染。此外,在化学实验中还可以采用真实与模拟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比如对于一些危害性比较大的化学实验,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器材和装置,然后通过虚拟实验的方式用多媒体的形式进行播放,这样学生既能够观察到实验程序以及现象,同时避免了环境的污染。对于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开发出模拟软件,使学生通过计算机的操作来完成实验,体现真实实验的过程。

3通过社会实践鼓励环保行为

通过社会实践能够使学生将学校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社会的工作中,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等综合能力。在传统的高校化学教学中,都是通过理论与实验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使得与社会实践分离,不利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无法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化学,更不利于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所以在高校的化学教学中,还需要能够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使学生通过实践更好的应用化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够直观的看到环境的污染情况,进而为学生树立环保理念。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一些化工厂进行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要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以及这些物质的处理方式等,同时还可以带领学生到一些被污染的河流附近进行调查,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污染对环境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直观的看到化学生产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使学生在认识到化学价值的同时也能够认识到其对环境的污染,并鼓励学生能够根据化学生产或者环境的具体污染情况,设计一些能够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或者修复环境的相关实验设计,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能够有意识的将环保作为生产的第一考虑要素,能够科学的设计化学反应和化学生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化学专业是培养化工行业的理论研究人才以及技术生产人才的主要途径,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其创造出很多的新型材料、物质等,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新的生机,但是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威胁着人们的生存环境,甚至殃及子孙后代,所以在当前高校的化学人才培养中,需要能够渗透环保意识,使培养的人才不仅具有较高的知识基础和技能,同时还能够具有理性的化学研究思路,保证化学工业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培丽,孟继本,黄华鸣,等.浅析高校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教育的探索和应用[J].能源与节能,,(7):72,94.

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篇6

由于工业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国际社会谋求合作与共同发展的主要内容。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必须从学校教育抓起。地理学科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必然在学校环境教育中承担着主要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在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进行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为环保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地理教学是培养环境意识的有效途径

环境意识是人与环境的关系所反映出来的社会思想、伦理道德、情感意志等观念形态的总和,它是人与自然、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一种崭新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在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的问题作出正确的评价,使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这就达到了环保教育的目的。

目前,环境问题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矛盾所引起的,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关键在于协调好发展的问题。现行的地理教材,从人类利用资源和环境创造物质财富,到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阐述了自然环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活动场所,也为人类的生活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通过学习,可使学生认识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极其严重的后果,在人类的发展中,存在着诸多的环境问题,这是人类不合理利用资源、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所酿成的苦果,如果人类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支配自己的行动,则生态、经济、社会等都可以朝着协调、和谐的方向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二、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具体做法

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等课外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突出环保教育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研究教材,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有关环境污染的危害和治理、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的教育。如在讲述水环境的内容时,要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生成,水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并且要对水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逐步提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各种措施和途径,让学生树立对自身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

2.认清环境恶化的危害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增强对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让学生懂得当前人类正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温室效应加剧、酸雨增多、臭氧层出现空洞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困扰。这些环境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要让学生懂得人类是地球大家庭中的组成成员之一,和动物、植物一样共同享用地球环境及自然资源,违背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自然界就会用各式各样的自然灾害来惩罚人类。

3.结合现实生活进行环保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可针对现实生活中突出的环境问题,结合教材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研究问题、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浓厚兴趣,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中将环境保护的理念深入到每个学生的思想中。如近年来内蒙古频繁发生的沙尘暴天气,给每个人的生活都带来的极大的不便和危害,我们在教学中就以这一环境问题为主题,向学生详细地介绍沙尘暴天气的成因及其产生的巨大危害,进而提出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在教学时要始终注意基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的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环境问题就是时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环境意识,又使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4.开展课外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如组织以环境保护内容为主的主题班会和知识竞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还可利用寒暑假组织同学进行社会调查,参观一些环保工作比较差的和比较好的单位、工厂等。一方面用学过的知识认识环境污染,并要求写好环保小论文;另一方面使学生看到环保的前途是光明的,从而坚定环保信心,为环保工作出谋划策。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篇7

一、结合教材内容, 在课堂上进行环保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中, 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 有的以专题形式出现, 有的夹杂在教学内容之中, 有的则需要教师挖掘。这些内容既是进行环保教育的好教材, 同时还兼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怎样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就应做到适时、适当。在教学过程中, 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如:氧气、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等内容时, 就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如介绍酸雨危害时, 可通过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了解其危害性, 面对一张张触目惊心的图片, 唤起学生对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心, 唤醒学生心灵深处对大自然的热爱, 对美好家园的向往。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 环境污染已成为当代世界的社会问题, 只有全体公民共同关注和参与,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二、结合化学实验,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化学实验为环保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契机, 能让学生更加客观地感受环保的现实意义。在实验过程中, 有的学生惟恐现象不明显, 或好奇心驱使, 不按要求取用药品;有的学生为了图快, 省略了必要的气密性检查, 在实验过程中, 气体泄漏致使实验室毒气弥漫;有的学生不注意听讲, 实验中手忙脚乱错误百出。对此情景,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通过亲身体验污染带来的危害, 使学生在实验中逐渐树立定量意识和按实验要求规范操作, 以及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实验结束后对废液废渣的处理也不能一概而论, 应区别对待。有回收价值的, 教师应在课后组织学生进行回收, 一则可消除污染又能使废物得到充分利用, 二则提高了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无回收价值或在现有的条件下不能回收的, 教师应要求学生在指定地点倾倒, 然后统一处理, 严禁乱扔废渣, 乱倒废液以造成污染。

三、结合本地实际, 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课堂是进行环保教育的场所, 但课外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丰富多彩, 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 (如参观造纸厂、水泥厂、化工厂, 县河周围, 干河上下, 自己村边的水环境等) , 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的原因。启发学生思考:水污染→土壤污染→植被污染→瓜果蔬菜污染→粮食污染→威胁人类健康。在进行环保教育的同时, 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出专栏, 办展览和小报, 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作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以上活动,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认识到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 认识到破坏环境是一种不道德行为, 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 是一种违法行为。

四、结合中考复习题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中考复习题中涉及到近几年来在全国各地发生的有关环境问题, 波及范围之广, 造成后果之严重令人为之震惊, 铁证如山。一篇篇活生生的教材, 又是一次次心灵的震撼。

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意识教育 篇8

1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我国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已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灾害性影响。曾经风景如画的南京十里秦淮, 如今已是垃圾充溢臭气熏天的“龙须沟”, 淮河水无法饮用, 大运河鱼虾绝迹。至于城市的酸雨、近海的赤潮、湖水的干涸等, 早已不再是新闻。因此, 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 已经摆上了国民教育的重要议事议程。而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环保意识一旦形成, 对其一生的社会行为乃至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无疑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是一件事关未来、影响深远的大事情。

2 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中的重要地位

化学学科的特点, 决定了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同物理、生物等都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学科。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 都与化学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化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提出, 化学教育应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3 化学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在化学教育中, 化学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概括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3.1 结合化学教材内容, 培养环保意识

中学化学教材中, 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 要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就应做到适时, 适当。在教学进程中, 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 如:氧气、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煤、石油等内容时, 就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使学生明白, 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 就一定要保护环境。在教学中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 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 拓宽视野。

如在学习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回收处理时, 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 例如, 在生产和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硫化氢,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废气, 为了不使它们扩散到大气中去, 你用什么方法将它们分别除去?又怎样利用这些废气制得有用的化工产品?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最后归纳为:对于酸性物质, 一般可用碱溶液吸收或制成相应的化工产品 (如NO、NO2、可用Na OH溶液吸收) 。同理碱性物质通常就用酸液来吸收 (如NH3用浓H2SO4吸收) 。某些有毒物可使它转化为沉淀或可溶物 (如H2S可通入Cu SO4溶液中, 转化为Cu S沉淀) 等等。这样使学生掌握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的简单原理。使他们明白, 既要消除污染, 又要使废物得到充分利用, 变废为宝。

此外, 还可以结合平时作业, 单元练习, 单元测验, 在不偏离教材和大纲要求的前提下, 穿插安排除杂质气体, 提纯溶液和消除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思考题、习题。以便巩固保护环境的知识。

3.2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 渗透环境教育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 包含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 例如作为大气污染物中的头两号“杀手”SO2和CO, 在初中课本中都做过初步地学习。教师在讲授相关内容时, 就应给学生讲清SO2和CO的产生、特性及对人类的危害, 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讲解如何避免SO2和CO的产生及SO2和CO中毒后如何处理等。并由SO2的特性讲解“酸雨”这种污染物的形成及危害, 从而提高学生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

3.3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 进行环境教育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职责, 并且较之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一方面, 教师可以以环境污染物为试验样品, 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例如测定空气的污染指数、测定雨水的PH值等等。另一方面, 化学教师在自己做或指导学生做实验时, 也可以切身实地的进行环境教育。例如在做有有毒性气体CO放出的试验时, 可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以减少有毒气体排放。对实验结束后的试验废液、废物应放入指定地点, 这样既可减少污染物污染, 也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 从自身做起, 只有这样, 才能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3.4 在化学课外活动中, 加强环境教育

一方面, 可以通过化学课外兴趣小组, 开展环境保护活动。例如组织学生测定附近河、沟水的酸碱度, 到附近工厂进行污水排放观察及污水处理参观, 利用节假日到野外收集废电池等等, 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 增强环境观念。另一方面, 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 从自身做起, 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时刻牢记环保使命, 充分利用节约能源 (如节水、节电、充分燃烧煤气、石油液化气等) , 合理分类存放生活垃圾 (如电池回收、不乱到污水等) , 不使用污染环境的物品 (如含P洗衣粉、喷发胶等) , 敢于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努力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 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篇9

一、增强环保意识, 备好实验课

在旧教育界观念支配下, 相当一部分教师只重视知识教育, 轻视能力培养, 忽视素质教育。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往往不备课或只作简单备课;备的课中主要对知识考虑较多, 而对环境教育不考虑或考虑的较少。因此在利用化学实验教学进行环境教育, 就必须增强环境意识, 要有意识地从环境教育的观点出发备好实验课。备课时, 既要设计好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的内容, 更要设计好演示实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特别是有毒气体实验中毒气泄漏的预防、处理、吸收及停止实验的方法设计, 实验中废弃物的处理、回收与再利用的方法设计等, 消除造成污染的可能性。比如, 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实验中, 对于尾气的处理有多种实验方案, 可以用气球回收尾气, 可以燃烧尾气等, 教师在准备实验时应设计好一种较理想的尾气处理方法, 以防止实验中一氧化碳泄露对人体的毒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二、以身作则, 规范实验操作

1. 实验过程中减少试剂对环境的污染。

在实验教学中要经常向学生介绍试剂的性质以及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如储存浓盐酸时要密封保存, 防止氯化氢气体挥发污染大气;储存硝酸时应放在棕色瓶子并避光保存, 防止见光分解的气体污染空气。同时, 我们还要注意试剂量的取用。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观察到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实验现象, 增强感性认识, 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实验必定会涉及到有毒、有害物质,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化学实验。因此, 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力求利用最少的试剂, 获取最佳实验效果, 最大限度的减少废弃物, 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也是切实可行的。我们的实验教学基本上都是验证实验, 只要能够证明相应的实验就可以了, 因此, 我们在使用药品的时候一定要本着节约的原则。例如, 我们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尾气的处理, 否则, 一氧化碳将会对我们空气造成污染;再如我们在做铜和浓硝酸反应时, 可以采取用注射器加入药品, 这样既能很好的观察到实验现象, 还能防止二氧化氮造成的污染。

2. 妥善处理实验过程中废物。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 废渣、废水的排放日益增加, 环境恶化, 严重危害了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而我们国家的燃料仍然是以煤为主要能源, 空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酸性污染物与雨滴形成酸雨, 对人的危害比二氧化硫高10倍, 能引起肺水肿, 使水体酸化, 可以使鱼类绝迹。因此, 在化学实验中不仅要少用试剂, 减少废弃物, 同时要学会对其废弃物的妥善处理, 决不能随意乱到。有的废弃物还可以变废为宝。如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或还原氧化铁的时候尾气可以收集起来, 或者直接转到正在加热的酒精灯的地方, 让这个尾气得以充分的利用。学生做实验后很容易将药品随意倾倒, 我们必须要强调注意, 同时准备好废液桶, 要求学生将实验中的废液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这样可以减少污染。把实验中的废酸、废碱都收集起来, 既减少了对下水道的腐蚀, 又能利用废物。有的废酸可用于第二课堂活动。废碱可以放在挥发性酸的药品柜里, 用以消除酸气。对实验药物的回收综合利用, 首先教师应坚持实行, 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学生时起言传身教的作用。另外也应教育学生自觉地实行。例如在演示实验中不忘在这方面留下示范, 在分组实验中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回收药物。鼓励学生利用废物, 处理废物。教育学生不可因事小而不为, 这样做是一种精神文明的行为。持之以恒使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习惯。

3. 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加强环保意识教育和身体力行。

教师要善于恰当地处理教材, 要在实验中有机地把环境科学知识渗透与其中, 深挖教材和学生实际, 寓环境教育于化学教学中。平时做环境教育的有心人, 努力收集、积累环保信息和典型科技成果, 把与教材有关、受学生欢迎的资料收集起来, 使孕育着丰富环境知识的化学教材生动活泼。做到渗透自然, 联系实际, 使学生亲切地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环保应随时重视, 才能做到保护环境, 控制污染, 促进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教师除了必备的科学研究等基本素质外, 还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献身精神。作为教师, 在化学教学中除了积极宣传渗透环保知识外, 还应身体力行地在化学实验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中十分重视环境意识的培养, 师生共同从自身做起, 严格要求。对有些有毒有害物质不能乱抛乱倒, 学会妥善处理, 决不能边讲环境保护, 边做污染环境的事。教师要做环境保护的热心人, 要身体力行, 积极实践, 做学生的表率。

三、努力学习, 加强自身修养

教师不仅要在理论、专业修养上要有高的要求, 在专业的研究上同样是相当重要的。在知道学生实验时候, 能够举一反三, 对不同的实验能够进行合理的改进。尤其是在有毒物质参加或有有毒物是生成的反应时, 要在装置上及药品的用量上以污染最小化为要求, 在最小的污染范围内达到实验的效果。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篇10

一、加强环保宣传

教育和引导学生从我做起, 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 如提倡使用布袋, 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 不燃放烟花爆竹, 使用节约型水具, 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不焚烧秸秆, 不在野外烧荒, 垃圾分类回收, 回收废纸、废电池、废金属、废玻璃, 不滥烧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物品, 自己不吸烟, 奉劝别人少吸烟, 不向江河湖海中倾倒垃圾等。

在教学中, 组织学生观看一些人类破坏环境的图片, 如工厂的烟囱冒黑烟, 工厂的污水排入河流, 河流上浮满垃圾, 土地板结断裂等。告诉学生人们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和土地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 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灾难。我们还可以借助网络, 让学生自己上网搜集人类破坏环境的图片、文字资料等, 学生对自己寻找到的资料往往更加相信, 印象更加深刻。教师还可以结合图片、录像等分发一些资料让学生从这些触目惊心的资料中产生这样的意识——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保护环境, 应该从自身做起, 从小事做起。在教学中应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培养他们关注社会环境的情感。

二、结合教材内容,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在学习初中教材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时, “保护空气”一节中说到“随着工业的发展, 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灰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 影响农作物生长, 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也都与空气有关。”同时, 第30页左图以发人深省的幽默漫画为主线索, 引出了温室效应、臭氧的困境、酸雨、汽车尾气等多个专题的学习, 同学们知道了污染清洁空气的原因是什么?它是由于人类的活动, 特别是近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工业的蓬勃兴起,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而没有重视环保问题, 使各种废气昼夜不停地排放到空气中, 因而大气中增加了许多前所未有的物质。例如发电厂、农药化肥工厂和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 以及千家万户的家庭用煤的燃烧等产生的废气烟尘大量排放到空气中, 使空气中含有了大量的硫氧化物、灰尘和各种挥发性物质, 从而造成空气的污染;改变了空气的组成, 臭氧层处于困境;温室效应逐步增加;“香烟”导致了癌症等多种疾病的产生。

在初中化学教材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4“爱护水资源”的学习中, 对中国水资源特点、全球水资源概况与分布、水污染、水的自净等多个方面多种角度对有关“水”的知识进行深入探究。例如草原的开垦、森林的砍伐, 使植被遭到破坏, 造成水土流失。越来越多的有机物排放到水中, 这些有机物易使水“营养化”, 使水中的藻类和水生植物生长茂盛, 从而过分消耗水中的溶解氧, 造成水中缺氧, 使水中鱼类等因缺氧死亡。

三、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在教学实验室药品的使用后应将药品放在指定的位置, 不能乱丢乱倒乱放, 也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中时, 一部分学生对此无法理解, 我们可以把学生用过的药品取一小部分溶于水, 看到水变色后, 他们认为这已经不能用于另外的实验了, 水已经被污染了;这时要求学生总结, 经过讨论之后的结论是:“使用过的药品要回收利用或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 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主要涉及的环境问题: (1) 认识“三废” (废水、废气和废渣) 处理的必要性以及处理的一般原则。 (2) 了解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3) 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4) 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 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四、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 但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丰富多彩, 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 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原因及对策, 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 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活动, 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 走向实践, 成为保护环境、创造人类美好环境的文明使者。

总之, 环境保护教育, 从小抓起, 从我做起, 使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 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 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摘要:初中化学教材中, 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 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化学是一门与环境密切相关的学科, 在化学课教学中, 对学生适当地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是每个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环保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篇11

一、紧扣教材内容,渗透环保意识

在教学进程中,当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时,我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在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时,我向学生介绍“臭氧层空洞现象”。臭氧分子由三个氧原子构成,因其有特殊的气味而得名。臭氧在大气中非常稀薄,但它对地球表面生物体的保护却是很重要的,因为臭氧可吸收紫外线。如果臭氧层大量损耗,使紫外线明显增强,人们受到较强紫外线辐射可引起白内障。“臭氧层空洞”的罪魁祸首是氟里昂,它在大气中把臭氧催化成氧气,使之失去吸收紫外线的能力。氟里昂广泛存在于空调、冰箱等使用的制冷剂中。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鼓励学生做一名爱护臭氧层的家庭小主人,使用无氟冰箱。

在学习“煤和石油”时,我结合二氧化碳的循环特点,向学生介绍“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就会产生“温室效应”,将导致地球表面温度上升,极地冰川融化,海平线上升,淹没沿海城市。因此,要开发新型能源,如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和核能等,积极参与到绿化工程中去防止全球变暖。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低碳生活”理念,如:(1)及时关电脑。统计数据显示,家庭中75%的用电都消耗在使电视、电脑和音响等保持在待机状态上。平均一台台式电脑每天耗电250瓦,如果一台电脑每天使用4小时,其他时间关闭,那么每年能减少83%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多乘公交车。交通产生的二氧化碳占温室气体排放量30%以上,减少此类排放量的最好办法之一是乘坐公交车和植树,因为消耗二氧化碳的能手就是树木。

在学习“燃烧和燃料”时,我向学生介绍有关“酸雨”的知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淡烟疏雨在杜甫眼中美不胜收,然而现在世界许多地区飘飘洒洒的,不是滋润万物的甘露,而是危害环境的酸雨。酸雨使土壤酸化,造成农作物减产,腐蚀建筑物,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那么酸雨是怎样形成的呢?含有硫元素的化石燃料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有害气体在气象因素的作用下氧化,逐渐变成硫酸、硝酸,随雨飘落,就形成酸雨。因此对家庭取暖的燃煤进行脱硫燃烧,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和核能等新型能源可有效防止酸雨的形成。

二、结合化学实验,增强环保体验

为了教育学生强化环保意识,在化学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护环境。作为化学教师平时应多收集环保信息和先进科技成果,把收集到的材料渗透到教学中,使化学教学更为生动活泼。其次,为了改进实验教学,在制取一些有毒气体时,要不断改进实验装置,尽量避免气体外逸。对有害尾气要增加吸收装置,不能任意排入大气中。此外,在实验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常用化学试剂的有关性质、贮存的知识以及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在实验操作中,强调尾气的吸收处理,让学生体验环保。

三、利用课外活动,组织环保行动

针对有的学生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是工业生产造成的,与自身没有太大关系的观点,我举办了“家庭生活与环保污染”讲座。实际研究表明,工业污染占环境污染的41%左右,家庭污染占59%左右。有关专家统计发现,一个人一天平均要制造0.9千克垃圾、5个不可降解的塑料袋、2~3个一次性饭盒;一个人因洗发、洗澡、洗衣服等一天平均制造的约200升废水在污染着河流、大海和土壤。可见环保不只是国家、环保部门的事,每个人都应从减少家庭污染出发保护环境。通过这些信息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环保要从自身做起,从节约用水、少使用一次性餐具等做起。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篇12

关键词:初中化学,环保教育,环保意识

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发展所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 污染的环境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因此, 对中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是化学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挖掘课本中的环保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让每一位学生以各种形式积极宣传环保知识, 践行环保措施。

一、充分挖掘课本中的环保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 我通过认真研究九年级化学课本和《化学课程标准》, 将这些内容与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 做到适时、适当、有效地进行环保教育。如下是我总结的“课堂渗透环保教育”渗透点一览表:

二、积极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我从折桥中学实际出发, 基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基础, 利用学校的环境教育校本课程资源, 科学地确立了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和内容, 以“学生自主行动”和“师生联动”两种不同层面的活动形式, 有效地组织开展环境教育实践活动。

活动一: 学生自助活动———“爱我家乡河”

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自由组建活动小组, 要求在家长监护下开展活动。首先让孩子们上网查询大夏河的原貌和历史; 然后家长带领孩子们参观了大夏河, 了解今天的大夏河……从中, 孩子们更加关注家乡河的命运, 自觉走上了保护家乡河的环保道路。

活动二: 师生联动———“城市护卫队”

在教师的指导下, 组织分配城市护卫队的小组, 小组成员跟随老师到城郊、市区、学校附近等地, 一边采访当地群众, 了解周边环境的情况, 一边到“临夏皮革交易市场”“临夏水泥厂”进行调查, 返校后, 小组成员讨论, 写出了调查报告, 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书面建议。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践, 对环保的理解不止停留在初步认识阶段, 而是自发的形成了一种潜意识, 萌发了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小公民道德感。

三、结合社会热点问题, 让学生体会环保的紧迫性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多列举环境污染事件, 让学生体会环境保护的紧迫性。例如, 在生活中, 破坏环境的人随时、随地、随处可见; 大街上, 人们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让宠物随地大小便; 森林里, 人们不断的砍伐树木, 使一片片茂盛的森林变成了一片片荒凉的平地……人类的一些行为, 使清清的河水变成垃圾河、使湛蓝的天空变成灰蒙蒙的天空、使可再生资源变成不可再生资源……如果再这样下去, 人类就会灭亡。通过列举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污染事件及危害, 学生一定会感觉保护环境的紧迫性, 从小事做起, 从现在做起。

四、联系生活实际, 践行环保措施

第一, 让学生遵守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 把废弃物扔到垃圾桶或者指定容器内, 特别不要乱扔废电池。第二, 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饮料杯、泡沫饭盒、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 用陶瓷杯、纸饭盒、布袋和普通竹筷子来替代, 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垃圾的产生。第三, 吃完的口香糖和泡泡糖, 用纸包裹, 然后再将它扔到垃圾箱内。第四, 要爱护花草树木, 不破坏校园内绿化, 并且积极参加绿化植树活动。第五, 带自己的购物袋去购物, 以避免使用不可回收利用、不可分解的塑料袋。第六, 购买饮料尽可能选择可回收再利用的罐装饮料。第七, 告知家长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提倡使用农家肥。第八, 尽量以步代车或骑自行车, 绿色出行。第九, 尽量减少使用含磷洗衣粉, 减少水体污染。第十, 不然放烟花爆竹。第十一, 提倡双面使用纸张。

总之, 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人类刻不容缓的问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 应该把环境保护问题看做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来抓, 在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刻, 在他们的心田中播种下一颗环保的种子, 随处发芽, 随处开花。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上) .

[2]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下) .

[3]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

上一篇:存货交易下一篇:生产管理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