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科中的快乐教学(精选10篇)
美术学科中的快乐教学 篇1
美术课上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充足的美术资源,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美术教材已不能成为学生唯一的学习资源,只有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资源,才能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感知,增加学生审美的信息量,为学生的自我审美建构提供素材。那么,多媒体在美术课堂中如何运用?又起到什么作用呢?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核心,是学习的强化剂。情景渲染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精彩的课堂离不开精彩的情景渲染,在学习过程中情景渲染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如在学习《操场上》一课时,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课前将学校课间操活动的场景拍摄下来,做成精美的课件,上课时形象、直观、全方位地展示给学生,孩子们看到熟悉的操场、不同动态的同学,不时爆发出阵阵欢笑声,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欣赏时我随时引导,使学生充分欣赏并感受到运动中的笑,并了解人在运动时的一般规律,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再如,在《看大戏》这一课中,我制作了一个网页课件,课堂一开始,以非常热闹的京剧音乐作为背景,呈现京剧表演的场景与人物造型,让学生置身于京剧表演的场景中,在欣赏了部分脸谱图样后,学生自然会积极质疑:“脸谱有什么特点?”“脸谱的不同颜色分别代表了什么意义?”“脸谱是怎样产生的?”等等,大多数学生都对脸谱图样产生了很大的研究兴趣。
二、多媒体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以往,绘画课中的教师示范耽误了许多的时间,也出现了教师示范后,学生再画跟不上进度的情况。而多媒体的出现避免了这些情况,通过多媒体播放名师绘画的视频,学生掌握方法步骤后再练习,效果更佳,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如在小学美术第五册《蜡染花布》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播放了“贵州蜡染”的视频,通过影片的讲解,学生了解了少数民族中蜡染的特点及蜡染技法。随后,播放了利用油画棒和水性颜料油水分离的特性,进行《蜡染花布》创作的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创作效果。学生们创作的蜡染花布图案精美、色泽鲜艳,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是比较少见的。《手拉手跳起舞》一课,是一节练习对折剪的剪纸练习课,纸的折法对孩子来说比较难,折起来浪费时间,为了避免时间浪费在折纸上,我给学生播放了折、画、剪的整个视频。学生观看后,自己动手操作,我再个别指导,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多媒体教学大大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在活动课、手工课上利用多媒体播放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儿童剧,会增加美术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激情。如:在教学《仙女的魔术棒》一课时,我播放了动画片《百变小樱魔术卡》的片段,学生在课堂上看动画片情绪高涨。尤其看到小樱拿魔术棒施展魔法时,那种神气劲儿深深感染着学生。“瞧,多么神奇的魔术棒,你想有一个吗?它是什么样的呢?它都有哪些魔法?”一串的问题在学生情绪高涨的时候抛给他们,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切问题都变得简单了。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利用多种材料,创作出了各种各样的仙女魔术棒。又如《蔬果巧打扮》一课,我做一个flash动画课件,点击鼠标,蔬菜、水果自动飞起来组成新形象,学生看了兴致高,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四、多媒体教学降低课堂教学的难度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备课和教具的准备上颇费心思,教师既要准备大量的图例,又要考虑在有限的课时内解决难点问题。往往时间不够,课堂效率降低。自从多媒体走进课堂后,我们的课堂将原来教师的单纯讲授变成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充分运用多媒体的功能,使学生加深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并达到突破重、难点的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如:在教学《春天在哪里》一课时,由于一年级的学生观察力和审美能力都不够强,因此,对春天的认识还比较浅显。如果要让学生了解春天的自然特色,就必须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探索,但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这一教学方案很难实现。为此,我依据本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用电脑制成大量的动画情景:雪融化了,小动物们苏醒了,树木发芽,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春耕农忙,花儿开了,天上的风筝多了……当这些大自然的春景动画再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思维顿时豁然开朗,学生们在观看过程中,脑海中再现了春天的自然美景和生活趣事,从而解决了本课重点,突破了难点,并使学生在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掌握了新知识,拓展了视野,为学生的绘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术学科中的快乐教学 篇2
一、灵活运用教材,更新内容开展愉快教学
美术教学的教学内容直接决定学生的绘画兴趣,好的美术课设计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小学美术教材的内容来看,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每一节课都有一个较好的教学内容,但并不是每一节课的设计都是完美的,不需要补充的。这就需要美术教师能灵活运用课堂内容,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每一个班级的特点来增加或减少教学内容,从而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从美术课堂中找到乐趣!例如《农家宴》一课,有的孩子很快就完成了泥塑食品,而有些学生却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这种情况下,我便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完成食品泥塑的学生进行表演,其他没有画完的同学一边欣赏一边完成。这样他们在课中相互交流,使整节课很充实,所有学生都体会到了其中的快乐。
二、根据儿童特点,运用游戏开展愉快教学
学生的一个普遍特点就是好动、好玩儿,爱做游戏。可是不少教师无视孩子这一心理特点,让孩子成为“小木头人”,一动不动地听讲,结果使活泼好动的孩子成了“小老头”,失去了“童心”。我们必须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习与游戏相结合,玩中有学,学中有玩,学玩结合。当然,这不等于说上课就是玩儿,很多功课不可能带有游戏性,我只是说,能够带点游戏性的一定要带点游戏性。备课、讲课要挖掘教材中的游戏性,设计教案要考虑游戏性,只要这样做,一定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把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发挥出来。在《小小食品店》一课中,学生制作的过程就像是在做游戏,每个学生都找到了游戏中的角色。在巡视中我发现,有很多学生扮演妈妈爸爸,边讲边做,那专注的模样很是可爱。可以说,在游戏中上课学生是快乐的,在快乐中学习学生是幸福的,那么,我们何不多制造些快乐,让学生在美术课中去感受幸福呢?
三、丰富活动形式,适当竞争开展愉快教学
棋迷、球迷们为什么会“迷”呢?因为这里有竞争。如果直接参与竞争更能入迷,“迷”即是高度“兴趣”之意,有了极高的兴趣,自然就会在愉快中学习了。《农家宴》一课中,采用了分组竞争的形式贯穿整堂课。黑板布置成一个“食品店”的大幅图画,这幅图在渲染气氛的同时又是一个评比台,哪一个小组完成的最好、最快、纪律最好,哪一小组就可以选取样食品贴在上面。学生们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同时黑板上也布满了各种食品,也给学生们起到参考作用。
在教学中引起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如果你细致观察,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用竞争的形式进行作业评价,这是调动学生热情、使他们快乐的有效方法,是使学生用积极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活动。
我们可以尝试在每节课中都有一个小比赛,每个班级都有一个美术课的评比台,“看谁画得好”“我们的画大家评”等等。小比赛的结果就发布在评比台中,(老师要注意不能总评个别学生)这样学生在每节课中都能保持良好的情绪,认真地学习并且能够体验到成功之后的喜悦。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过:“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个学生曾对我说:“老师,您上课一笑,我们可高兴了!”事实表明,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绪和情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极大。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既有知识的交流,又有情感的相互作用。爱教学、爱教育、爱学生应是教师的职业情感。教师在课堂上应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排除干扰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曾经听过一位教师刚刚失去亲人,他上课前摘下臂上的黑纱,说要带给学生积极乐观的情绪。马卡连柯也说过:“我从来不让自己有忧愁的神色抑郁的面容,甚至有不愉快的事情,我生病了,也不在儿童面前表现出来。”
美术学科中的快乐教学 篇3
关键词:美术教学 学科元素 运用
通过多年的美术课教学,我发现多学科元素在美术课堂中的运用,收到的效果显著。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虽然他们的注意力还不是很稳定、持久,但他们能以创意的形式把最初的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的方式为主进行创作。因此,教学中引入多学科元素对美术教学的课堂增添艺术色彩。
一、数学元素的运用
美术不是一门单方面的艺术,小学美术教学需要强化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凸显学生立体思维,为美术学习增加动力。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有计划地巧妙设疑,置疑,创设问题情景。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为学生创设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空间,结合数学中的立体图形知识,运用裁剪、卷压、折叠、黏贴等方法,打造出纸雕艺术。让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不仅仅是学习者、欣赏者、模仿者,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如果学生由头至尾都不能走进你的思路,那么美术教学就难以继续下去。所以,数学中几何图形的学习,对提升学生美术艺术的作画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体现数学学科特色。而且与教师共同面对问题情景,解决问题,成为讲授者、表演者、创造者,美术教学也必须在一种氛围中,一种文化中才可能进行。
二、语文元素的运用
语文是文字的传承,美术是造型视觉艺术,将语言文字的诗情画意融入到美术的流畅线条中,能彰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了。如版面设计相关知识的学习,结合语文中的艺术字体、文字搭配等知识,引导学生结合小组学习模式,展开黑板报或电子版小报的设计,使得小报布局合理、颜色协调、搭配得当。学生在课堂中有了兴趣,在兴趣中有了自信,在自信中也就有了表现的欲望与冲动。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你就会发现学生对生活的创作热情,展示自我的激情,创作美好未来的豪情。因此,开放性、选择性的学习给每一个学生创设了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因此,在小学美术学习中融入语文艺术,彰显文字中的图案美,激发学生创新思考。彰显了美术与语文元素的相互促进和融合之美。
三、科学元素的运用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我通过电脑网络、收集资料等方式进行教学,拓展其艺术视野,使学生大量接触美术作品,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吸收时代信息和多元美术的艺术观念,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和思想的深度。因此结合眼观、耳听、手摸,进行比较分析,将这些知识与美术艺术融合起来,增加学生对艺术的感悟和了解,更好地运用到艺术学习中。所以,在小学阶段将美术学科与科学学科结合起来,进行有效的教学。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西北的热情,增强了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意识。教学中学生能深入的了解花鸟鱼虫的习性、特点与生活环境,探索自然的瞬息万变与灵活多样的同时,也是学科中自然、生物、地理等相关学科的融合,将科学知识融入到小学美术学习过程中。拓展了艺术视野,学生的设计思路开拓、思维活跃,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在自然中感悟和体验,将其表现在美术作品中,以此强化学生艺术体验,提升艺术素养,形成良好的艺术审美是非常重要的。从学生们设计的作品看都呈现出表现内容、手法、形势、风格的丰富与多样的效果。小学科学课程是没有将每个学科进行细分,开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社会、生物发展与自然环境。
美术学科中的快乐教学 篇4
一、不要扼杀孩子对美术的兴趣
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 一个画苹果的故事常被很多教育者津津乐道。故事讲的是, 第一种先由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只标准苹果, 规定出先画左后画右, 这里涂红, 那里涂绿;第二种是由教师擎着苹果, 让孩子观赏后作画;第三种是教师提着一篮苹果, 任小朋友拿一个画。
故事的结果是, 第一种孩子笔下的苹果画得最像, 并且都是一样的相似“好作品”, 而第二种和第三种孩子的作品看上去表现各异, 参差不齐, 却也是丰富多彩。
从表象上看, 由于教师采用的方法不同, 导致不同的结果, 而实际上最根本的区别是三种不同的教育理念培养出了三种不同思维方式和个性特征的学生。
事实上, 第一种教师的教学方法最为严重的影响是, 它极大地伤害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一份惊人的调查数据显示:从孩子会用笔到幼儿园期间, 孩子喜欢画画的占调查人数的99%;从小学一年级到小学三年级下降到90%;再到六年级下降到60%。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一是由于学校的因素, 家庭的误导。二是传统教学模式使课堂气氛低沉、讲课呆板, 这也是使学生失去兴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不是孩子不喜欢画画了, 而是我们的家长和教育者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扼杀了孩子对绘画和美术的学习兴趣。这种情况到了初中阶段, 随着升学压力的加大, 学生对学习美术兴趣的衰退则更为严重。
因此, 如何唤起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成为当前中小学美术教师共同面临的难题和责任。
二、转变教育观念, 唤醒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 我发现, 要想提高美术教学的效果, 首先要让学生对美术感兴趣, 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 喜欢你的每一节课。而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还原美术的本质特点, 让学生获得快乐。
美术的本质是带给人美的享受, 是一种快乐。而这种快乐首先是在绘画者或美术创造者自身感受到的基础上, 再通过他的作品传递给欣赏者的。
可以想象, 一个学生不能参与和体验美术创造过程中的快乐以及享受成果带来的快乐, 他如何能喜欢美术这门学科, 又如何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因此, 我认为, 不论是哪种教学方式,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问题, 只有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 都能体验到学习美术过程的快乐以及有机会享受美术成果带来的快乐, 才能让他们找回失去的兴趣。
因此, 如何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获得这两种快乐, 是提高课堂效率, 实现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
三、精选教学内容, 多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快乐
美术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最大的优点是不需要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 这给中学美术课程的教学改革赋予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以苏教版新课程七年级的美术教材为例) , 我的做法是加大学生体验性学习内容的比例和提高体验学习过程的乐趣,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美术的兴趣。例如, 以同学之间互相了解、增进友谊、团结友爱为目的, 使学生获得人际交往的经验的《夸张有趣的脸》。教学中, 我通过多媒体播放各种漫画名人肖像和赵本山《卖拐》搞笑小品, 再让学生模仿面部表情等方式让他们乐在其中。
再如, 在《时间的表情》的教学中, 我让学生课前准备了许多材料:旧闹钟、奶茶盒、易拉罐、可乐瓶、包装盒以及旧光盘等。然后, 我启发学生说:“这些东西能通过再次利用, 做成钟表吗?大家试一试, 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行!”教学中, 学生通过观察、触摸、聆听, 体验到了时间的宝贵以及各种时钟的精美外观、功能等。接下来, 我把学生们分成小组, 让他们自己动手来制作, 我也参与其中。由于学生对时间和钟表有着较为切身的体验, 很多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个性化很强的钟表, 因此参与异常积极。课堂中, 我通过钟表店招聘设计师和设计自己想要的个性钟表的方法, 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结果各小组讨论积极, 学生畅所欲言, 并进行了自主的分工与合作, 在规定的时间内出色地完成了作品。
实践证明, 这种教学方法很有效果, 让学生真正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 调动了学生思维和情感的体验, 并通过动手实践制作的体验, 获得了创造与成功愉悦的体验。
总之, 教师应该多让学生体验性学习美术过程的快乐, 从教材内容和学生需求出发, 这样既能保证体验性学习的实效性, 又能保持体验过程中的快乐性以及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从而使得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
四、多肯定性评价, 让学生享受自己劳动成果带来的快乐
美术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 它在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同时还包含着一定的技能学习, 最直接的呈现方式就是每一堂课, 学生都要通过动手完成一份美术作业。学生的每一件美术作品, 都是经过自己劳动获得的, 它包含了学生在这一堂中的情感体验, 以及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并经过思维加工, 再动手创作出来的作品。尽管这种作品可能是幼稚的, 也谈不上什么技法, 但它却是学生思维、情感、体验、技能等综合而成劳动成果。因此, 在美术课程的教学中, 一个肯定的评价对学生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改进教师教学, 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不论是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 还是面对学生的美术作品, 都应让学生享受评价, 而不是反感评价。及时地表扬与鼓励, 不但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 还能使他们更富有创作的勇气和热情。
例如, 在《时间的表情》这一课的学生作品评价中, 我通过多种评价形式充分肯定每一个小组、每一件作品和每一个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将每一件作品进行展示, 让“设计师”上台讲述自己的设计思路, 我从中找出学生作品中的亮点进行肯定和表扬。在这一堂课上, 我还通过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等奖项, 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美术学生过程和享受自己劳动的快乐。课后调查发现, 学生都很喜欢这种形式的教学, 并且这堂课的教学效果超出了我的预期。
实践证明,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只要每一堂课上都坚持重视发现学生的富有个性或独特的创造, 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创意或是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加以肯定和鼓励,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 每一位学生都会对美术、对自己充满信心。
摘要:美术的本质是带给人美的享受, 是一种快乐。而这种快乐首先是在绘画者或美术创造者自身感受到的基础上, 再通过他的作品传递给欣赏者的。可以想象, 一个学生不能参与和体验美术创造过程中的快乐以及享受成果带来的快乐, 他如何能喜欢美术, 如何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因此, 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课堂中绘画、制作等活动过程带来的快乐以及在完成美术作品后能享受自己劳动成果带来的快乐, 成为唤醒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关键。
关键词:快乐学习,学习兴趣,体验性学习,肯定性评价
参考文献
[1].《中学美术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实验稿) 主编.尹小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美术学科教学计划 篇5
主要工作:
(一)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进一步组织美术学科教师,认真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明确课改方向。
2、组织教师参加美术学科新教材的培训,领会新教材的结构体系和单元教学要求,自觉用好、教好新教材。平时结合课堂教学,做好调研工作。
3、积极参加江苏省美术教师课堂教学评优课活动,争取在活动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二)加强教师理论学习,提高教科研能力
3、继续开展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综合性学习等课堂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的研究,探索教学规律,总结教学经验。
4、结合上半年全区开展的美术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组织美术学科教师反思、讨论、总结、提高,撰写教学论文和案例分析,物化教学成果。
(三)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提高专业素质
5、本学期将开展区美术教师基本功评比活动,具体是结合学校环境美化工作,开展美术教师环境布置创意设计比赛。创意良好的校园艺术教育环境,弘扬校园文化艺术,精心营造艺术氛围,因地制宜,整体设计,力求校园环境整洁、和谐、高雅、艺术。着重体现各校的人文和文化底蕴。(具体见活动方案)
(四)开展好区的艺术教学活动和相关竞赛活动
6.各校在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努力搞好美术兴趣小组及美术课外活动,丰富学校的文化艺术生活。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市小学生美术竞赛活动,举办好南长区第三届“小灵童”杯小学生纸工现场造型比赛活动。
日程安排:
八月份:8月23日组织教师参加区美术学科新教材教法培训活动
九月份:(1)召开美术教师会议,布置新学期教研工作。
(2)开展教学常规调研。
(3)清村殷春娟老师参加江苏省美术课堂教学评优录像课活动。
十月份:(1)美术教师环境布置创意设计比赛评选。
(2)10月初市小学生美术作品现场比赛活动。
十一月份:邀请市教研员周正强老师作教育教学论文撰写的讲座。
十二月份:举办好南长区第三届“小灵童”杯小学生纸工现场造型比赛活动。
一月份:(1)美术教师课堂教学经验交流座谈会。
电子白板技术在美术学科中的应用 篇6
在这里,我就《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课的教学实例谈谈交互式电子白板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电子白板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有效进行新课导入是美术教学的一个关键,以往没有电子白板的情况下,教师大多是采取单刀直入的方式直奔主题,但是这种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却可利用其相关功能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导入中,我就充分运用了电子白板的功能,其教学设计如下:
教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看好的动画片,请同学们仔细观看,等下老师还有问题要问。
(通过电子白板资源库,播放《兔八哥》动画。)
教师:刚才的动画片大家熟悉吗?里边的主人公是什么动物?
学生:《兔八哥》,主人公是一只兔子。
教师:是的,那同学们,你们说说,动画片中的兔子和生活中的兔子有什么异同呢?
(用电子白板的拍照功能,截取动画片中兔八哥形象,同时从白板资源库调出生活中的兔子照片。)
学生:它们都是长长的耳朵大眼睛,但动画片中的兔子是像人一样站着走路,更加活泼聪明,把猎人耍得团团转……
(教师启发学生,肯定学生的正确回答,利用电子白板的遮帘功能,逐一揭示本课将要解决的问题,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由此可以看出,通过这种导入方式,充分利用到电子白板的图像抓取、影音库调取及遮帘功能,让学生理解动画形象取自于生活,但是经过了作者的艺术升华,从贴近学生和易于学生理解的这个实例初步理解课题“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降低了理解的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电子白板指导学生对比观察,突破透视线分析这一教学难点。
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我利用电子白板的标注功能指导学生对比观察。
如分析齐白石老先生的《虾》和真实虾有什么不同时,白板同时展示绘画和虾的真实照片,同学们边找不同,我边用白板笔标注,如圈点作品中虾和实际生活中虾的眼睛,比较得出作品中的眼睛更加突出,显得更加灵动;再如圈点作品中虾和实际生活中虾的腿,比较得出作品中的虾的后腿更短,前腿更长,显示出虾较强的摄食能力。在圈点时,我通过选择笔痕的不同颜色进行成组标注,便于学生清晰比较。
在分析《开国大典》这幅作品的时候,电子白板的标注功能更让学生对于画面的透视关系一目了然。同学们在之前学习过单点透视的原理,即物体近大远小,透视线集中消失于一个灭点。
那么在分析《开国大典》这幅作品的时候,我通过画出灯笼的透视线,使学生发现距离观者最近处的灯笼其实并非正常的透视关系,而是做了一定的处理。在画建筑的透视线的时候,发现画面中的廊柱也非真实的透视关系,至少减少了两根,当我们发现画家的这两点主观处理后,画家为什么这样画就很好回答了,无非就是为了突出画面的主体人物。
教学中我还让学生上台用白板笔画出主席周围事物和主席之间的空间关系透视线,从而找出透视线的规律,让学生理解画家是如何使观者的视觉集中在主席身上的。这种直观的方式使这部分本来在传统教学中很难理解的透视问题变得直观易懂、一目了然,轻松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利用电子白板进行细节分析,有效落实教学重点。
在进行画面细节分析这个重点上,我利用了电子白板的放大镜功能,引导同学观察画面中的细节比现实生活中的好在哪里。如菊花代表了当时的时节、主席身前的话筒比真实的排列更加整齐,主席双手拿稿的姿势比真实情景更显庄重,画面中晴朗的天气比真实中的阴天更能烘托出那日的喜庆气氛,等等。说到哪一处,放大镜指向哪一处,使细节始终清晰可见,即便教室后排同学也都能紧跟教学节奏,这是以往的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切实落实了细节分析这个教学重点。
四、利用电子白板进行归类游戏,加深学生对本课课题的认识。
在《虾》和《开国大典》分析结束后,我设计了一个归类游戏的环节,在电子白板的资源库中调出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让学生通过电子白板的图片拖拽、放大、挪移等功能,对三组作品进行归类和简单赏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不论是表现性作品还是再现性作品都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这一环节很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教学的时效性。
回顾以上教学过程,电子白板的应用给了我深刻的从教感悟。其实在课堂中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并不繁复,涉及资源调用、屏幕拍照、标注、遮挡、放大镜、图片拖拽挪移等,但是却足以把课讲得生动有效。作为从教9年的教师,9年前,这样一课只能是面对课本口述;5年前,班级有了投影幕,实现了在屏幕上边指划的过程,而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电子白板的诸多功能直接作用于透视线分析、细节观察等教学重难点。突破知识重难点的同时,节省了时间,增大了课堂容量,使内容更加充实,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在实践中的初步尝试,仍需不断努力学习,进一步提升白板使用的技巧,用丰富多彩的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美术课堂教学的内涵,创建高效课堂。
摘要: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的电子教学系统, 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更为美术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试论美术学科有效教学策略 篇7
一、进行有效的备课
备课是教学活动的起始环节, 备课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质量。因此, 要想实现有效教学, 教师就一定要重视备课工作。首先, 教师要在课前对教材进行认真的钻研, 并根据教材内容认真撰写教案, 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其次, 要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料。美术学科除了要准备大量的文字资料, 同时还要准备图片资料, 如果条件允许, 还要准备一些光碟视频资料。再次, 要准备好相关的教具。教师在上课之前要把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各种工具, 如画笔、画本、黑板、颜料、模型等准备充分, 这样才能保证接下来的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最后, 教师要认真地备学生。关于这一点, 很多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会经常忽略。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对象, 我们要想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就一定要对教学活动对象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这样对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 教师才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 使得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
二、进行有效的示范
在美术教学中, 教师的示范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 很多教师谈到示范时总是一笔带过, 这样就使得教师的示范作用大大减弱了。在课堂教学中, 一幅好的范画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 作为教师首先就是要正确地选择范画。关于范画, 在我们的美术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美术作品, 但是这些作品在种类和数量上毕竟有限, 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准备一些“预制品”供教学过程中来使用。这种预制品相较于教材中的范画, 其直观性和针对性都会更加强烈。除此以外, 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 教师也可以进行现场示范, 并且可以一边示范一边与学生进行交流, 这样的示范方式往往会取得更好的示范效果。
三、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
教学活动是一个教与学相互统一的活动, 只有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 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在美术教学中, 我们很多的教师就是缺乏与学生的互动, 在讲解理论知识时, 要求学生认真听讲, 专心记笔记, 呈现出一种灌输式教育的特点;在进行实践活动的时候, 则是很简单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式。由于缺乏有效的交流, 学生即使有问题也不敢提, 有想法也不敢说, 导致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只能盲目按照教案进行教学活动。这样, 最终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
四、实施有效的评价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很多时候, 评价方式的科学与否会对教学活动质量的好坏起到关键性作用。现如今, 我们的美术教学在评价方式上存在很多的问题, 如很多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往往标准单一, 在评价学生的绘画技能时, 往往就会以学生的作品与范画类似的程度作为标准, 越接近范画越容易拿到高分, 在评价学生鉴赏能力的时候, 也是整齐划一地让学生依照标准评语来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 如果意见相左, 就会被视为鉴赏能力不足。要知道,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 本身主观性就很强, 正如人们所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哈姆雷特”, 我们在开展美术教学工作的时候, 不能像语数外那样一定要制定一套标准答案对学生进行评价, 这种单一刻板的评价机制会极大地抑制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 我们一定要改变这种评价方式, 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 作为美术教师, 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美术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开展教学工作时, 要想办法采取策略提升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以美术学科为突破点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早日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毛政良.论美术学科的目标与精神[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
软化学科边缘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篇8
软化学科边缘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以主题方案的形式把各科知识整合起来教学, 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出发, 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代表了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美术教学改革也应该顺应这个潮流。在美术教学中, 借用其他学科的一些知识和教学的方式方法, 进一步优化美术课的知识结构、教学环节, 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
一、追本溯源, 运用文科知识丰富美术的教学
当前的学科教学中, 文科学科与美术学科关系紧密。两者有机结合, 相辅相成, 既能完成各自的教学目标, 又能达到开发学生智力,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与美术技能训练相比, 美术基础理论的教学是枯燥的。这就要求教者在课堂教学中语言优美、生动、具有吸引力。从美术学科的知识结构来看, 美术与文科学科的联系更加密不可分了。其一, 中国传统文学向来就与艺术联系紧密。中国古诗词讲究练字, 不仅追求诗词的听觉效果, 而且追求视觉效果。不管是唐诗还是宋词或元曲, 如王维的“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苏轼的“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等等。信手拈来, 读之朗朗上口、声声入耳, 赏之则是一幅幅优美、动人、意境深远的中国画。其二, 美术欣赏中许多优秀作品, 无一不是历史的见证。可以说, 在摄影技术问世之前, 绘画作品就是历史的片断, 是历史“立此存照”。因此, 在欣赏课上, 我们无论是讲解中国人物画《历代帝王图》《韩照载夜宴图》等作品, 还是赏析西方油画《马拉之死》《自由引导着人民》等作品;不管是感悟《秦始皇兵马俑》的威武壮观, 《马踏匈奴》的深沉雄浑, 还是领略《马赛曲》的昂扬斗志, 《加莱义民》的视死如归;不论是在《清明上河图》感受北宋汴梁的繁华和喧嚣, 还是在《格尔尼卡》目睹法西斯的暴行和野蛮, 我们都不可能撇开历史就作品而谈作品。从历史的视角去丰富绘画作品中的内容, 有助于学生正确而有深度地理解作品。
二、相辅相成, 沟通美术与理科学科的纵向联系
西方美学中的毕达哥拉斯派有“美来源于数的秩序”“一切艺术都产生于数”的观点。这一观点在苏教版《美术》第四册的“渐变构成”中可以找到例证。在教学中以数列的等比性和等差性的特征, 引出渐变构成必须遵循的规律性和秩序性。理科知识不仅可以优化美术教学环节, 导入教学, 而且可以丰富、完善美术学科的内容。第一册的“线造型———静物”可以通过数学中的立方体、圆柱体、球体、圆锥体四种基本形体来帮助我们理解和表现静物的立体空间。同样立方体的棱长相等的规律和透视“近大远小”的规律整合起来讲解, 可以将美术理论中晦涩的透视规律形象化, 明确化, 利于学生的接受和掌握。第四册的“构图”涉及水平线、垂直线、斜线、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数学图形的美感特征, 这些都必须为学生了解后, 他们才会在绘画中熟练而正确地选择构图式样。第三册中的“明暗造型”和“色彩造型”就更离不开理科中的物理知识了。“光的传播”“光折射, 漫射”“色彩的来源”等物理问题学生是否懂得, 是他们能否掌握明暗五调子和写生色彩变化规律的关键。在色彩知识教学中, 用三棱镜分析白光的实验同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
三、音画合璧, 架起音乐与美术之间的桥梁
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指出:“音乐与美术有着较密切的系族关系, 部分原因是由于在这两门艺术里内心生活的表现都占比较大的比重, 部分原因也是由于对材料的处理相类似。在材料的处理方面, 美术可以越过边境进入音乐的领域。”音乐和美术是相通的。在美术教学中有机地融合、渗透一些音乐因素, 不仅是可行的, 也是十分有效的。美术多媒体课件中的背景音乐, 美术作业练习时的配乐, 是美术教学中音画合璧的好机会。根据内容的需要, 选择适当的音乐曲目, 如古典音乐、德国巴洛克音乐、二胡独奏、古筝演奏等, 利用音乐的诱导和情景的暗示作用, 可以达到以乐激情、以乐悟情的目的。俗话说:“音符是流动的画面。”《列子·汤问》中记载的钟子期听伯牙鼓琴辨“高山流水”的故事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而很多的美术作品就是直接用静态的图形、符号、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来表现流动的音乐。如蒙德里安的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如果学生能够理解色彩的音乐心理感觉, 就很容易读懂蒙德里安是如何将西洋铜管乐器般的明黄色和霓虹灯般的闪烁的红、蓝色以爵士乐般的节奏组织起来, 将百老汇的繁华尽显于欣赏者的眼前。
综上所述, 语文、音乐以及理科知识在美术教学中巧妙、灵活地融合应用, 彼此间相互补充, 相得益彰, 充分发挥整体效应, 能够使美术课堂教学得以优化。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世界全面、能动地认识,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浅议小学音乐、美术学科综合教学 篇9
一、实施小学音乐和美术综合教学的现实意义
音乐和美术之间的综合离不开二者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音乐和美术与其他学科间也同样如此。这种综合绝对不是简单的形式方面的综合, 而是内在的动机价值和教学效果价值一致的综合。其价值在两个方面, 一是二者审美教育的价值, 二是二者人文学科的价值。
(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取得教学的成功, 就要顺应学生的天性。小学生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 那我们就要根据小学生的这个天性, 结合教学实际因材施教, 以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在此理解的基础上, 我认为过早给小学生划分学科, 并以贯穿知识和技术为主线索的教学模式, 是不科学的, 因为无论从小学生的身心方面还是从生理角度来看, 这样做都忽略了综合性特点。相反, 如果我们采取综合教学模式, 通过教学课堂上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教学方法, 更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艺术性, 这样更加切合小学生的天性与特点, 自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形成内在学习动机, 更加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利于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 增强学生审美感受, 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地发展
小学各学科的教学目的都不尽相同, 音乐和美术是艺术类学科, 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欣赏美、感受美、进而创造美, 以此来陶冶学生的情操, 提升学生情感, 增强学生审美感受。这些都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是需要后天培养的;不是外界可以直接附加的, 而是一个自身不断内化与感受的过程, 而且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实施音乐与美术学科的综合教学, 打破学科界限, 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 这样带给学生的是多方面的感受, 更加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感受与情感体验, 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审美感受, 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和谐发展。
(三)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往的教学主要是教授学生学科的专业技能, 而新课改后的教学是以综合教学为主, 它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 实现了二者的有机渗透与完美结合, 带给学生的是一种更为开阔的视野, 这样自然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信息, 更加利于学生知识面的开阔、见闻的增长, 更加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 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让学生学会全面思考问题
在小学的音乐和美术教学课堂上, 教学内容大都是基础性的, 综合的教学的改革, 就会让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形式灵活多样。在这样的教学的模式下, 更能实现二者之间的审美价值的交汇和人文内涵的交融。这样可以让学生学会以综合的眼光来审视音乐与美术学科, 自然也可以培养学生辩证思维方式, 让学生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 这样更加利于学生艺术思维的培养。
二、实施小学音乐和美术学科综合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 关注学生心理, 体现趣味性
如果只是单纯地学习其技能, 注定是枯燥无味的, 而且还要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我们以音乐课上歌唱教学为例, 想学会唱歌要先学会识谱, 之后就是要记忆歌词、练习, 不断重复练习。如何能够让我们的课堂训练取得更高的实效, 这就需要教师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此外也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创造合适的情景,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者设计的活动中来。这个活动的关键因素是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趣味性特点。之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从专业的角度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 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学习是比较枯燥的。为了避免这种枯燥的学习, 这就要求教师的授课以具体的形象思维教育为主。在现实的教学中, 音乐和美术的课堂中可以互相借鉴穿插各自的有利于教学的因素, 这样会让音乐和美术的授课效率大大提高。以《飞来的花瓣》的欣赏教学为例, 让学生感受美妙音乐中的情感,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提耳聆听的同时手也动起来, 用手中的画笔把音乐的画面呈现出来, 边学习音乐, 边制作花瓣一样的信件或明信片, 表达对教师的无比热爱、真挚谢意。反之, 在美术的绘画课教学课程上, 我们播放相应的音乐作为环境音乐, 也可以把五线谱充分利用到五彩缤纷的绘画中。
(二) 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加强体验性
体验式的教学是当前最为广泛接受的教学方式, 却很少把它作为一种常规的普遍式教学形态提出来。从音乐和美术课程的教学本质来说, 二者都是一种体验性较强的学科。因为其体验的直觉特点,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运用动画结合音乐来强化学生的体验。在音乐和美术的艺术教学课上, 应该注重音乐和美术的互相融合, 提高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性。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动画与音乐相结合的方式, 这样更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发学生的想象, 让学生入情入境。如《小企鹅》一课, 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播放《动物世界》中小企鹅的影视片断, 这样的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 更能在视觉和听觉上给学生造成的刺激, 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小企鹅、冰川、风雪奇景。这样利于学生的记忆, 更能增强学生的体验与感受, 从而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清晰而直观的表象。如此这般, 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中不仅收获了体验美和感受美的享受, 还提高了动手创造能力。
第二, 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自主地体验。体验是多方面的, 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将对音乐的感受以图形、图表、图画、线条、文字等形式表现出来, 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同时又可以让学生收获美的享受、表达美、创造美。也可以在特定的音乐背景下展开美术学习与创作, 用音乐形式来辅助美术表达, 用美术形式来增强音乐体验。这样可以带给学生全方位的直观感受, 更加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更加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美术学科的评价与教学相长 篇10
一、教学评价必须是全面、客观的
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总结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而这关键在于能否有效地对教学做出客观、具体、准确的评价。教学评估的准则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 它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检验:1.教学效果;2.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表现;3.教师的课堂行为。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发展自己的能力, 教学效果是学生运用知识技能进行艺术表现能力、艺术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因此, 教学效果应列为评估教学的重要准则之一。
二、提倡以鼓励为主的成绩评价
考核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还不足于体现教学成果, 我们应该看到, 还有更为重要的学生学习态度与积极性调动得如何, 要努力让学生感受到自己随时都在进步, 并能够善于发现自我潜能, 增强自信心, 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美术学习作为一项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创造活动, 有别于其他科目, 它不具备统一标准的现成答案。儿童的绘画制作有的是各种充满童真的奇思异想, 其表现方式、风格、手法可谓多种多样, 而绝非只是一个“对”或“错”就能简单判断。因此, 美术学科的成绩评定有着它自身特殊的方式、内容和标准。
(一) 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能有效检测学生的美术能力发展状态和趋势, 能揭示个体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的运用, 进而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参与活动作出判断, 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诊断、激励和强化的作用。
1.创造表现能力评价:儿童创造表现内容应力求新颖, 形式独特, 形象生动, 富有想象力及创意的美感, 并自然直切地表达出童真的多彩世界, 避免单一模仿成人的概念形式。
2.感受与思维能力评价:绘画作为视觉艺术主要是通过视觉与触觉感受来进行表现, 并从中获得敏锐的感受能力训练, 具体呈现于捕捉形象特征, 形的记忆概括、分析、抽象、描述、表现等诸多能力。儿童的绘画表现水平是与心理发展成正比的, 这点在空间知觉感受水平上的差异显得尤为明显, 类似像空间透视概念, 低、中、高年级的学生对待立体感的认知与表现是截然不同的。因而当我们在面对各种绘画语言的评估时, 必须针对不同年龄心理进行公正、客观的相应能力衡量。
(二) 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的重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 并对他们的努力程度和进步表现作出激励性评价, 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馈评价, 是教师观察与判断学生对课堂理解、投入程度所呈现的态度、情绪、作业等方面的及时性反应评价, 它将指导教师适时进行教学内部调节, 以达到预期的课堂效果。如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提出的质疑、不解或作业中的问题进行调整、启发、引导, 全面、客观的学习评价, 应渗透出学生认知、情感、意志、操作等多方面的考察。
三、教学评价的作用
有效的教学评价是教师与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 通过师生共同参与评价, 相互交流, 倾听意见, 有利于增强师生间的合作情感, 有利于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享受艺术学习的乐趣, 有利于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提高分析、思维、评价及语言表达能力。
【美术学科中的快乐教学】推荐阅读:
小学美术学科教学论文09-24
美术学科《变脸的太阳》优秀教学反思07-30
《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01-09
中小学音乐美术学科教学常规检查通报06-02
美术学科12-18
小学美术学科07-26
美术专业学科建设10-30
美术学科教师汇报材料08-18
美术学科工作计划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