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科中关爱学生

2024-12-31

美术学科中关爱学生(精选3篇)

美术学科中关爱学生 篇1

教学中关注学生比关注学科更重要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比关注学科更重要。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关注人。也就是说: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过分关注学科,过分强调学科的独立性和重要性,是学科本位论的反映。学科本位论把学科凌驾于教育之上,凌驾于人之上,学科成为中心,成为目的,学校教育、课堂教育成为促进学科发展,培养学科后备人才的手段,这种只看分数不看人的教育观从根本上背离了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基础性质和神圣使命。从实践层面讲,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应该时刻注意做到:

一、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个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和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本人对这句话深有体会。记得刚走上岗位时,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心里总是担心自己所教的主科——语文的成绩比别班差,因此就拼命地给学生补课甚至把其他术科的课也用来上语文课,根本就不懂得去关注学生,结果用上九牛二虎之力也未能使学生们领情。更有甚者,有的学生一上语文课就打瞌睡或搞小动作,有的学生无缘无故地就请假不来上语文课。可见学生们对这种缺乏“人性化”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很反感。记得一本《读者》上有一段利奥格利亚先生写的话:“我们整天在干些什么?我们如此忙于传授知识。如果我们没有教利亚妮任何她真正需要知道的东西,譬如:如何快乐地生活着,如何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而单教给她如何读书、写作、算题,这又有什么用呢?”由此可见,我们应该转变教学理念,从原来在教学中过分关注学科转变为关注每一个学生。应该明白如果教学过程不能成为学生道德提升和人格发展的过程,这是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的最大失职。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可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多么的重要。

二、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知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快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的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无穷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

我们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切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对于学困生,作为教师更应该用“心”施教。就上学期我接手的504班中的一位姓陈的学生来讲。在此之前,他语文基础差,每次测试总是考不及格。对本学科的学习根本提不起兴趣来。我通过了解他厌学语文的原因后,针对具体情况对症下药:知道他喜欢看有趣的童话书,我经常带他来家里看他喜欢看的童话书。有时让他带回去看,看后做好读书笔记,再用笔记来换书看。还组织班干部帮他补课,并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这样通过本人用“心”施教,这位姓陈的同学上学期期末考了68分。这学期我在上语文课时,他也逐渐喜欢举手发言,而且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第一单元测试就得了75分。可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三、要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就语文课来讲,它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要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者情感、情趣和情操的文章,来影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人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础的东西——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由此可见,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如在教《古井》一课时,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大家讨论:我们要学习古井的什么精神?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就这样学生根据问题各抒己见。有的说要学习古井那无私奉献的精神,有的说平时要懂得帮助老人,也有的说要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等等。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之后,学生们明白做人就要做到: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学习《金色的鱼钩》一课后,学生们懂得要学习老班长那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这样就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班级中的好人好事涌跃出现。如调皮的郑泽森同学,能利用课余时间悄悄地修理班中损坏的课桌椅。平时好说粗话的章炳权同学也逐渐变得说话文明有礼了。

总之,随着时代的变迁,学生无论从生理还是从心理上都越发早熟。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采取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朝着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前进!

美术学科中关爱学生 篇2

美术教育对于陶冶情操及提高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并且还能帮助开发智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很大的促作用。在促进素质教育中高职美术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途径。它能促进素质教育的提升。具体表现如下:以美储善、以美助健、以美启真、以美益劳, 高职学校应加强对美术教育的提升, 这样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非常有利的。第一, 高职美术教育对德育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高职美术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效结合的案例很多, 也经常出现在教学中, 《八女投江》一图就把学生带到了当时的历史情景中去, 学生们被其中的人物的情感深深的感动, 这不但让学生了解了历史, 同时, 还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第二, 高职美术教育对智育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高职美术教育在对学生的感化方面能把人的想象力与审美感觉培育出来。在高职美术的教育中融入理性的直观能力, 使人相互之间建立起沟通, 对学生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第三, 高职美术教育能够起到以美助健的作用, 对于高职学生的生理健康方面美术教育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很多人的愉快的心理感受都是从美术教育产生的, 能让人放松心情、放松肌肉, 能够消除很多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因素, 增强体质与机能。利用业余的时间做一些陶冶情操的事情, 让人产生快乐的感受。第四, 高职美术教育对于劳动技术教育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学校的教育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就是劳动技术教育, 它是高职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劳动技术的实践教育, 能够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升, 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提升, 在劳动中发现美, 培养坚强主动的精神与意志。劳动与美存在天然的联系。劳动能够创造美, 劳动本身也是一种美, 与此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去创造美, 美术来源于生活, 美术创作的原动力就是生活。

二、高职美术教育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帮助

任何一个民族的灵魂都是创新, 美术教育的核心也是创新。因此,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培养美术专业的创新力是非常关键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一定要加强老师的教学, 这是创新能力的前提。另外, 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还要为学生创作营造出氛围。

老师在授课前搜集与课程有关的图片, 使学生对于色彩、块面、线条及构图的因素起到引导作用, 对形式感以及纯视觉性加强强调, 能使学生的眼界得到开阔, 观察能力得到提高。对于比较优秀的作品, 学生也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无论是在表现手段还是艺术观念等方面的创造与探索, 都需要不断的表现、发现与创新。

美术除了可以表现现实生活, 还可以表现人的主观情感和内心世界, 帮助学生通过艺术作品了解社会现实、关注现代生活。学生自己的艺术创作是创新的基础, 只有加强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 才能形成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指导学生的创作过程中, 要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用形、色、材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的过程中, 能够独立思考, 不断锤炼自己的构思, 探索表现方法。在学生有问题时, 不要直接把处理方法告诉他们, 要耐心地启发和引导学生, 层层剖析、步步深入, 分层次解决问题。在层层递进的过程中, 学生会有很深的感触, 不知不觉中锻炼了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作过程中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善于帮助学生抓住智慧的、创新的灵感, 对于培养学生积极地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艺术的价值就在于不断地发现和创造, 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未来社会人应具备的最重要的心理品质。美术素有“右脑体操”的美称, 这种“体操”能起到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作用。美术教育是最能培养人的潜在能力的一种综合素质的教育, 它通过感性与理性、动脑与动手、艺术与科技、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等各方面的培养, 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最大限度地开发创造力。

三、高职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

高职院校美术教育要围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这一重点, 要让学生有“一技之长”, 掌握一定的技术, 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此展开。笔者就此从两方面浅谈高职美术教育如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高职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除了能画工笔、画素描和色彩以外, 还要能准确把握形体的比例, 打好基础就要达到这个标准, 基础能力还包括学习的前期训练阶段, 在此之后就要重视学生的实践高度的提高, 让学生有处理问题的意识, 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作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有些高职学生看到实物就能很好地临摹出来, 这种高职生有较强的临摹能力, 在老师的指导下也有较强的绘画能力, 这并不能说明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无论是学生的设计还是创作都需要实践, 很多学生遇到这项训练时就不知所措, 用的时间很长但设计却做不出来, 对学习效率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 在学生进行临摹时, 需要美术老师对于学生多加鼓励, 让学生把灵活运用提到一个更高的高度。特别是在评价一些美术作品的时候, 要站在赞赏与肯定的角度来评价, 在看到作品的优点及长处的同时, 也要把存在的一些问题明确出来, 在计分考核的时候要与其他作品打开分数, 让学生知道写生是多么的可贵, 知道临摹的再好也不是自己的作品, 能够让学生把这些经验灵活、具体的运用到实际设计中, 把它转化为自己的经验积累。高职学生思考高度的提升是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方面, 艺术教育家郭祯祥需要说过, “要多元文化与文化认同并重, 要找寻的社会地方的文化一定是具有代表性的。”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总结, 高职美术教育对学生要有引导意义, 让学生把眼界打开, 勇敢地面对社会, 并且要服务于社会。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就是美术与我们生活存在密切的关系, 它是无时不在的, 如我们住的房子是建筑美术, 房子的布置属于装饰中的美术, 衣服属于服装美术设计的范围, 而衣服上的图案花纹也是由美术师设计而成的, 现在, 连人们吃的饭菜都在讲究艺术造型。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 生活的价值也越来越高, 这都是来源于美的教育与启迪, 在高职学生的审美意识方面一定要加强提高, 让学生有发现美的意识, 创造美的意识, 高职美术教育实施效果的好坏对于高职学生的将来社会就业问题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从美术教育的发展角度来分析, 现代化社会在快速发展, 艺术教育改革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美术教育的创新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高职美术教学中一定要遵循美的规律, 能够促进素质教育。使高职学生的文化视野不断得到拓展, 对于美术与社会、美术与生产劳动之间的联系要有一定的了解, 除此之外, 还有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让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有效培养, 把高职美术教育变成学生追求理想的平台, 并帮助他们实现。

参考文献

[1]邵统平.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考试周刊, 2007 (1) .

[2]赖大荣.在高职校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学习, 2011 (7) :93-94.

[3]沈亚威.浅谈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j].新课程 (教师) , 2010 (12) .

[4]谢飞.论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j].才智, 2011 (16) .

[5]周丽娜.美术教育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j].黑龙江史志, 2010 (11) .

[6]姚川浅谈高职院校美术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文学与艺术, 2011, 06.

[7]张永龙通过基础美术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0, 04。

美术学科中关爱学生 篇3

关键词:关注学生;应对;倾听;教学相长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3-032-2

一、改变态度:教学要关注并应对学生

学生是否能够安心学习,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学”的态度。

案例1:这节课是四年级上册的《动物明星》,教师精心拟定教学计划,按教学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借班授课。播放动物视频的环节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看着屏幕上各种动物的动态画面,学生兴奋地叫出自己认识的动物名称。教师问:“你知道这些动物各有什么特点?”学生争着举起小手:“狮子威风凛凛,是万兽之王!”“海豚很聪明,会救人,还可以击退鲨鱼!”“小兔子很灵敏,跑得很快!”……学生的情绪表现得热烈饱满,每个孩子都投入到对教师设置问题的积极回应中。眼力比拼的环节,教师在屏幕上对应展示动物照片和动物图案,问:“这些图片左边和右边一样吗?请你说出相同和不同之处。”学生答:“一半是真实的,一半是创作的,画出来的”,“颜色不一样”。教师启发:“除了颜色,还有哪里不一样?”学生答:“一边是真实的,一边是用纸做的。”教师启发学生对比狐狸照片和图案,一名学生说:“真实的狐狸耳朵上没有花纹,艺术作品的狐狸耳朵上有花纹。”教师补充:“经过创作的狐狸身上也有花纹。现实中狐狸的身体是什么形状?如果让你用形状来形容是什么形?”学生答:“长方形。”教师再问:“现在创作过的狐狸身体是什么形?”学生答:“三角形。”教师总结:“有几分相似,有几分变形、夸张,叫图案。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本领。”接着教师请学生观察真实的猫头鹰,说出猫头鹰各部分的形状,然后教师准备为学生示范:“我们用什么形状画头?”学生:“椭圆形。”教师画出头部:“用什么形状画耳朵?”学生的答案不一致:“三角形。”“半圆形。”教师边说边示范:“我们还是选择用菱形画猫头鹰的耳朵。”……猫头鹰的外形画好了,教师问:“你觉得我怎样添加可以更像猫头鹰?”学生答:“添加点、线。”教师示范以线条装饰猫头鹰。当教师以锯齿线装饰猫头鹰腮部后,有一些学生发出哂笑。教师展示学生作品:“看来大家对老师画的不满意,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同学画的画,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些画都把动物的身体概括成“几何形”,又有同学嬉笑议论,教师进行纪律教育,然后继续教学。

解析:教育学研究专家佐藤学先生指出:学生的学习首先是对教师的教授及教材等信息刺激被动的“应对”,所以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准确地定位应该是“被动的能动性”,不仅强调学生的学习以“应对”为中心,还提出教师的教也应以应对学生“被动的能动性”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以学生的能动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教师首先要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去面对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对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句教学语言的反馈。而在现实中,多数情况下,教师(包括我自己)往往会急于在教学中完成自己既定的教学流程设计,不然就会觉得难于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当学生的回答没有按自己的预想得出,教师就会帮学生总结:“是这样的意思吧”,“老师知道你是想说……,对吗?”以这样的方式来使教学环节依序延伸下去。以前我也觉得这是很有用的教学机智,但结合思考与对现实课堂教学的观察,我发现这样的教学往往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的感受未被重视,造成教师的授课思路与学生的学习思路难以达成共鸣,学生纪律意识强,不过是听话配合教师而已,难有思维上的碰撞与沟通;学生自律较弱,被压抑的沟通愿望就会在教师意料不到的地方爆发出来,以与教师异向交往的方式呈现,成为课堂上或大或小的不和谐音。本例的开端非常好,教师选取学生感兴趣又扣合教学内容的视频播放,成功地调动了学生的情绪。眼力比拼环节,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就有些无所适从,说明学生的接受与教师的预期存在差异,部分学生与教师的思维之间出现裂痕,不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回答向教师希望的答案靠近,进行得还比较顺利。到了示范环节,教师希望师生共同合作,教师按学生的意见画猫头鹰图案,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时,教师总是选取自己设定好的形状完成示范,完成示范后,意见未得到重视又不善于自律的学生就表现出不屑的态度,造成课堂上短暂的喧哗。还有另一个例子,由于教师总是忙着自己完成教学流程,而忽视了让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发表意见,最后一个小组的学生就在老师说作业要求的时候开始了自发的热烈讨论,对于老师怎么要求,完全没听。这些都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的能动性需要得到尊重、重视,否则学生的交流愿望得不到满足,会在课堂上起破坏性的作用。也正是这样的作用,促使教师反思,以提升专业水平。

二、实现交流:教学需要相互倾听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由“倾听”改进教学实践,实现有效教学。

案例2:这一课是一年级的《圆圆的世界》,我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生活中有很多圆形,今天我们要学习用圆形来画画。接着我和小朋友一起在教室里找圆形的物品,大家在身边找到了很多不同的圆形物,又一起欣赏圆形物的图片,并回忆了生活中的圆形物。接下来是示范教学,我为学生示范圆形的画法,学生惊叹:“老师画的圆又大又圆!”我问:“老师是怎么画大圆的?”学生回答:“先画半个圆,再画另一半圆形。”我又随手示范:“画小圆要不要分两笔画呢?”学生答:“画小圆一笔就可以完成了。”之后在学生练习时,有学生苦恼地表示“我画不圆”,有学生因为画不圆引得同桌发出笑声,也有很多学生把圆画得比较小。虽然我安慰、激励了学生,但学生的作业仍有相当部分显得没放开画。

案例3:同样是一年级的《圆圆的世界》,我一进教室依然受

到孩子们的欢迎,有孩子迫不及待地问:“老师,今天我们学什么呀?”“保密,上课你就知道了。”铃声一停,我随手拿起黑板上粘着的一粒彩色圆形吸铁石,问:“它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圆形。”“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用圆形来画画——你会画圆形吗?”学生纷纷举手:“我会!我会!”我选了一个小朋友到黑板上画圆,并请大家认真看。黑板上出现了第一个圆,我评价:“画得挺圆的,你看到他是怎么画出来的?”“他是一笔画出来的。”我又问画圆的小朋友:“你还会画更大的圆吗?”随着黑板上一个比一个大的圆形的出现,学生的情绪被激发到一个高潮点,时而伴随着笑声,“哦,这个最大的圆形状有点奇怪。”我示范了大圆的画法,故意没画太圆。“怎么画成的?”“先画半个圆,再画另外一半。”看了刚才在黑板上画圆的同学画得那么过瘾,学生早已跃跃欲试,他们认真地在作业本上画出大大小小的圆,画笔在纸上的发出的声音是那么美妙。巡视一圈,我十分欣慰,学生的表现完全放开了,没再出现上节课表现中的拘谨情形。即便有同学画得不是很圆,被同桌笑了也立即向我这样求证:“画得不圆也没关系的吧?”“是啊,画得不太圆也没有关系的。”那位学生安心地笑了,继续低头画画。第一阶段画圆的教学环节收效良好。

解析:心理学家海姆·G·吉诺特曾是一名教师,他指出:和孩子对话是一门有规则的独特艺术,有它自己的含义。孩子在交谈时很少是无知的,他们的信息里经常有需要解读的密码。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担心不能完成教学计划相仿,学生在课堂上也常常会有无法准确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或担心自己难以把作业做到教师期待的那么好而产生的焦虑。适度的焦虑可以帮助学生集中精力学习,但当焦虑超过学生正常学习能承受的限度,学生就无法安心于学习,导致教学质量的不完满。但学生为了自尊常常会曲折地表达自己的焦虑。所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需要认真解读学生的学习心理,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为学生的学习扫清障碍。当学生带着积极的情绪体验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情志方面的困难就不复存在了。例2中教师的示范为学生直接指明了方法,虽然过程简单利落,但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却显然发生了困难。因为教师轻轻松松就画得很圆,而一年级学生很用心也难以画得那么圆。这对学生造成了压力,使学生的表现趋于拘谨,一般都画得较小。画得不好的同学还遭到了嘲笑——其实嘲笑他人的孩子或许也画得不尽人意,只是在进行一种曲折的自我安慰:看,还有同学比我画得更糟呢。例3中教师放弃了在开始就为学生做示范,而把问题抛给学生:“你会画圆吗?”学生都自信地表示自己会画。教师请一位学生上前表现画圆,并鼓励他越画越大,学生的积极性就都被鼓励出来了,学生觉得这样的过程十分过瘾,他们在心里感受到的是:我行(我也能行),我真的做到了(我肯定也能做到)。然后再有针对性地示范大圆的表现方法,并有意识地没画得很圆,让学生知道画得不圆没关系,以保证学生在作业时能有更多的自信。

上一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下一篇:优秀感恩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