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工业环境保护

2024-10-22

有色金属工业环境保护(通用9篇)

有色金属工业环境保护 篇1

2014 年工业发展环境分析

2014 年, 我国经济发展具备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 将为扩大内需、发展实体经济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将更加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的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将进一步激发工业发展活力。 在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和全社会对转型升级重要性、 必要性、紧迫性的共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继续深入推进, 将进一步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同时也要看到, 当前国内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 在工业潜在增长率下降的情况下, 多年积累的深层次问题与结构调整投入不足的矛盾更加凸显, 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还要付出巨大努力。

从国际看, 发达经济体宏观指标总体改善, 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也有所趋稳, 2014 年世界经济复杂步伐有望略有加快, 外贸形势将得到一定程度改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 月份预计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3.6%, 比2013 年高0.7 个百分点;世界贸易组织9 月份预计2014 年全球贸易规模增长4.5%, 比2013 年高2 个百分点。 但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依然较多,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节奏仍不明朗, 欧元区债务上升和失业率高企问题依然突出, 日本短期刺激政策效应递减, 新兴市场国家中俄罗斯和印度存在滞胀风险。 同时, 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加剧以及我国出口传统竞争优势减弱也将对外贸增长形成制约。 另外, 10 月份开幕的第114 届广交会的采购商与会人数比113 届环比减少6.5%, 比第112 届同比微增0.1%; 出口成交额环比下降10.9%, 同比下降3%, 预示着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出口形势总体仍不容乐观。 综合看, 2014 年我国出口形势可能略好于2013 年, 但总体仍将延续低速增长的格局。

从国内看, 我国经济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扩大内需潜力巨大, 但制约因素也在增多, 2014 年内需增长面临一定下行压力, 但投资和消费结构都有望得到进一步优化。

从投资看, 2013 年1~11 月份, 全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1 万亿元, 同比增长19.9%。其中, 民间投资24.8 万亿元, 增长23.2%, 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3.5%, 比上年同期提高1.7 个百分点。随着三中全会后民间投融资环境的不断完善, 以及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力度的持续加大, 2014 年民间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活动会更趋活跃, 将在稳定投资增长、提高投资效率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但也要看到, 前11 个月, 全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仅增长14.3%, 同比回落14.5 个百分点, 反映未来投资增长动力下降。 同时, 受地方融资平台监管收紧和财政收支矛盾等因素影响,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后劲不足。 制造业投资受产能过剩和利润偏低影响, 总体仍将维持低速增长格局。 2013 年以来, 我国房屋新开工面积和土地购置面积均处在低位水平, 并且部分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开发呈现出供大于求的迹象, 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也将有所放缓。 综合分析, 2014 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能稳中略降, 但民间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结构进一步优化, 将继续发挥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

从消费看, 2013 年1~11 月,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 比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加快0.3 个和0.1 个百分点, 呈现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信息消费等新型消费业态增长较快, 成为消费增长中的亮点。 在信息技术深入应用和中央加大对信息消费等新消费热点培育力度的作用下, 2014 年信息消费将延续快速增长势头。 随着我国消费结构加速升级, 居民对高端消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高端消费市场也有望加快增长。

2014 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 “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一年, 工业发展环境总体向好, 但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 特别是工业运行质量提升任务十分艰巨。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 要更加注重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将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在转型升级与保持合理增长速度之间找到黄金平衡点。 总的看, 2014 年工业经济运行将延续稳中有进的态势, 生产增速在合理区间运行, 改革红利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有望得到改善, 工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步伐继续加快。

重点行业运行情况和发展趋势判断

从工业主要管理门类看, 主要行业运行特点和2014 年发展趋势判断如下:

原材料工业。 在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拉动下, 原材料行业运行总体平稳, 下半年以来生产增速加快, 企业效益状况有所改观。 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数据测算, 2013 年1~11 月份, 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 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0.1个百分点, 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0.6 个百分点。 其中, 一、二、三季度同比分别增长10.2%、10%和10.9% , 10 月份和11 月份分别增长10.5% 和10.2%。 前10 个月, 原材料工业实现利润总额在去年同期下降18.9%的基础上增长15.7%, 增速比上半年加快6.8 个百分点;收入利润率为4.06%, 同比提高0.2 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为15.35%, 同比下降0.32 个百分点。 2014 年生产增速可能适度回调, 结构调整力度将不断加大。 2014 年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可能会有所放缓, 原材料主要下游产业的投资需求难以改观。 同时, 钢铁、水泥、 平板玻璃和电解铝等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 中央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指导意见以及大气污染防治等政策措施的出台实施将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加快行业发展方式转变。 总体看, 2014 年原材料行业增加值增速可能略有放缓, 结构调整力度有望明显加大。

有色行业, 生产总体平稳。 2013 年1~11 月份, 有色行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3.3%, 增速同比回落0.7 个百分点。 主要产品中, 10 种有色金属产量3 691 万吨, 增长10.5%;其中, 电解铜、电解铝产量分别增长14.3%和9.6%。 铜材、 铝材产量增长较快, 累计增速均超过20%。 价格震荡下行。 11 月29日, 上海市场铜、铝、锌三个月期货价格分别收于50 530 元/吨、13 975 元/吨和14 740 元/吨, 均明显低于年初水平。 利润降幅缩小, 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依然突出。 前10 个月, 有色金属行业实现利润1438 亿元, 同比下降6.8% , 降幅同比缩小12.6 个百分点, 比上半年收窄5.6 个百分点。 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3.39%, 同比回落0.57 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为19.81%, 同比扩大1.09 个百分点。 2014年运行形势可能与2013 年大体相当。 尽管有色行业总体市场需求难有改观, 但是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深入落实和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 有色金属深加工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将支撑有色行业平稳运行。 然而, 我国有色金属冶炼产能过剩、矿山保障能力不足、高附加值产品短缺的“中间大、两头小”的产业链格局短期难以解决, 美国经济复苏步伐加快将导致黄金、 铜等金属的金融属性走弱, 主要有色金属价格可能持续低位震荡。 同时, 国内电力、环保和人工成本上升较快, 企业经营困难短期或难有改变, 实现利润可能基本维持在2013 年水平。

有色金属工业环境保护 篇2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印发《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铝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有色金属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要取得明显进展,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工信部有关负责人3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规划进行了权威解读。加速实现转型升级

据了解,《规划》为推动有色金属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我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步伐指明了方向。

据介绍,2010年我国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3093万吨,消费量约3424万吨,是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国。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总的来看,有色金属品种较多,尽管不同品种发展特征不一致,但在国内外需求带动下产业仍将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目标,具体到铜、铝、铅、锌、镍、镁、钛、锡、锑、汞等十种常用的有色金属,产量将控制在4600万吨左右,年均增长率为8%,其中精炼铜、电解铝、铅、锌产量分别控制在650万吨、2400万吨、550万吨和720万吨,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7.3%、8.8%、5.2%和6.9%。

据介绍,目前,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在产业规模、技术装备、节能减排、结构调整方面取得明显成就,主要有色金属冶炼技术及装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行业快速发展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行业发展要素约束增强。国际上围绕资源、市场、技术、标准等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迫切要求有色金属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速实现转型升级。

“十一五”期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在优化产业布局上取得了一定进步。但随着生产要素的变化,部分产品产业布局亟待优化。电解铝、镁冶炼等产能严重过剩,2010年开工率分别只有70%、60%。

《规划》明确“十二五”有色金属行业布局调整要统筹规划,提出了引导行业进一步优化布局的方向和任务。以满足内需为主,严格控制资源、能源、环境容量不具备条件地区的有色金属冶炼产能。

《规划》同时指出,“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到2015年,实现有色金属新材料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0年的8%增加到15%。提高资源保障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有色金属的消费需求也快速增长,使得我国矿产原料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0年,铜、铝、镍的自给率分别只有23%、54%和14%。

资源保障程度低成为制约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重要瓶颈。目前我国矿山基础薄弱,再生资源不能满足需要,境外资源权益依然不多。我国企业境外铜矿资源实际权益仅占矿产原料进口量的不足4%;铝资源实际权益仅为矿产原料进口量的3%;锌资源实际权益仅为矿产原料进口量的2.8%。

为此,《规划》把提高资源保障能力作为“十二五”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并提出要加快资源基地建设。要

优先在境外,其次在境内。在境外,以加快境外铜、铝、铅、锌、镍、钛等原料供应基地建设为重点,积极推动境外资源勘探,在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依托具有国际化经营能力的骨干企业,建立与资源所在国利益共享的对外资源开发机制,加快境外资源开发项目建设,形成一批境外矿产资源基地。在国内,进一步加强重点成矿地带的普查与勘探,增加资源储量,提高查明资源储量利用率,积极开展现有矿山深部边部找矿,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同时,《规划》还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低品位矿、共伴生矿、难选冶矿、尾矿和熔炼渣等资源开发利用。促进铜、铅、锌等冶炼企业原料中各种有价元素的回收,冶炼渣综合利用,以及冶炼余热利用。建立完善铜、铝再生资源利用体系,规范回收、拆解,建设一批规模化再生利用示范工程。完善废旧铅酸电池回收利用体系,鼓励将废旧铅酸电池回收利用纳入矿铅生产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重金属污染。

《规划》同时指出,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要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加强技术改造,加强标准化建设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重点大中型企业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精深加工

有色金属工业环境保护 篇3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促进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推动有色金属工业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强度, 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现就进一步加强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有色金属工业是以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为主的基础原材料产业, 也是我国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重点行业之一。2011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能源消耗15 138万吨标煤, 约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4.39%。

“十一五”以来, 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 “十一五”期间行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9.6%, 部分产品综合能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11年, 我国铝锭综合交流电耗下降到13 902千瓦时/吨, 比2006年下降了795千瓦时/吨, 节电约144亿千瓦时。铜冶炼、铅锌冶炼、镁冶炼、稀土冶炼等金属品种综合能耗都大幅降低, 重金属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排放量都有不同程度下降, 尾矿、冶炼渣等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但是, 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依然面临突出问题:

一是部分产品单耗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存一定差距。2011年我国铅冶炼综合能耗433.8千克标煤/吨, 与国外先进水平300千克标煤/吨相比, 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二是国内企业间能耗水平相差悬殊。我国电解铝综合交流电耗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但是国内电解铝企业之间差距较大, 最好的企业为13 000千瓦时/吨左右, 最差的企业为15 000千瓦时/吨, 相差2 000千瓦时/吨。

三是重金属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有色金属工业的行业特征决定了其在生产过程中重金属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量较大, 铜冶炼、铅锌冶炼、镍钴冶炼、锡冶炼、锑冶炼和汞冶炼等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行业面临新增污染源防治与历史遗留污染解决的双重任务, 工作难度和压力较大。

四是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艰巨。尽管有色金属工业在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方面已取得积极进展, 但从整体上看, 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大的落后生产能力在有色金属工业中仍占相当比例, 尤其是铅锌冶炼行业, 中小企业居多, 淘汰落后产能任务仍十分艰巨。

五是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偏低。2011年我国氧化铝产量3 408万吨, 占全球产量1/3以上, 年产赤泥量已达3 000万吨左右。目前我国赤泥整体综合利用率不到4%, 累积堆存量约2亿吨, 预计到2015年, 累计堆存量将达3.5亿吨。

有色金属工业作为我国用能较多行业, 是工业领域节能减排的重点之一, 其节能减排效果对完成我国“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加大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力度, 既是国家整体节能减排的战略需要, 也是有色金属工业转变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 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为核心,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加快推进技术进步,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全面提升清洁生产水平, 强化管理, 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 扎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有色金属工业体系建设。

(二) 主要目标

到2015年底, 有色金属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8%左右, 累计节约标煤750万吨,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10%, 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排放浓度全面达到国家有关标准, 全国有色金属冶炼的主要产品综合能耗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主要金属品种节能减排目标见附件1) 。

三、重点任务

(一) 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按照国家政策要求的时间进度, 坚决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 确保“十二五”期间淘汰电解铝落后产能90万吨, 铜 (含再生铜) 冶炼80万吨, 铅 (含再生铅) 冶炼130万吨, 锌 (含再生锌) 冶炼65万吨。严格执行市场准入条件, 加强对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 加大基于能耗限额标准的惩罚性电价等政策措施实施力度, 抑制产能盲目扩张, 禁止违规建设电解铝、铅冶炼等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引导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向能源、资源富集地区转移, 推动企业兼并重组, 鼓励延长产业链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 加强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发。

开发锌冶炼清洁生产新工艺, 削减锌冶炼有害废渣的产生。研发赤泥大规模资源化利用技术, 解决赤泥长期堆存问题。重点研究连续炼铜清洁生产技术、镁冶炼还原新工艺及节能减排技术、海绵钛生产节能技术、一步炼铅成套工艺技术、以低铝硅比铝土矿为原料生产氧化铝技术、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原地浸出氨氮无组织排放控制等一批重大、关键、共性的节能减排技术。

(三) 推动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应用示范。

重点推广新型铝电解节能技术、铜冶炼先进熔池熔炼技术、铅冶炼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技术、新型蓄热竖罐还原炉炼镁技术, 非皂化萃取分离稀土技术、高浓度氨氮废水资源化处理技术、锌精矿焙烧烟气净化除汞技术等一批先进适用的节能减排技术 (详见附件2) 。结合《有色金属行业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目录》, 组织实施一批二氧化硫、重金属污染物、氨氮污染物防治工程, 有效降低能源消耗, 减少有害气体、重金属和氨氮污染物排放。

(四) 扎实推进有色金属再生循环利用。

加快发展有色金属再生循环利用产业, 提高再生有色金属利用水平, 推动建立全国有色金属循环利用体系。2015年底前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1 200万吨, 其中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产量占当年铜、铝、铅产量的比例分别达到40%、30%、40%左右。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 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培育形成若干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集聚发展的重点地区, 其产能比重超过全国再生有色金属产能的80%。

(五) 推动行业能效对标达标。

积极指导、督促有色金属企业开展行业能效对标活动。组织行业协会不断完善行业能效对标信息平台和对标指标体系, 扩大对标金属范围, 定期发布主要产品能耗相关数据、先进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最佳节能实践, 引导企业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水平。

(六) 强化企业节能降耗管理。

督促有色金属企业建立能源管理负责人制度, 设立能源管理岗位, 健全企业内部节能管理机构。组织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 探索推进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组织有色金属企业开展能源审计, 提出切实可行的节能降耗措施并加以实施。加强能源统计工作, 督促企业按有关要求配备仪器仪表等计量设备。

(七) 积极推行清洁生产。

认真实施铜冶炼、铅锌冶炼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 组织编制和实施电解铝、氧化铝、稀土清洁生产推行方案和评价指标体系。切实提高有色金属企业清洁生产水平, 降低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强度。积极支持和鼓励有色金属大中型企业编制清洁生产规划, 组织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到2015年底, 有色金属大中型企业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八) 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

遵循源头预防、清洁生产、末端治理的全过程综合防控原则, 针对汞、铅、镉、砷等重金属污染物产生的关键领域和环节, 以重金属冶炼生产过程控制为重点, 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 从源头消减汞、铅、镉、砷等污染物的产生量, 降低末端治理难度和压力。重点支持重金属冶炼企业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治污设施升级改造、污染源环境风险防控设施建设和污染治理项目等。

(九) 切实加强赤泥综合利用。

大力支持赤泥生产新型建筑材料技术、赤泥制备路基固结材料技术、低成本赤泥脱碱技术等综合利用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和产业化示范。建设拜耳法赤泥旋流分级综合利用、赤泥胶结充填料用于矿山充填、拜耳法高铁赤泥砂作为干法水泥生产的铁质原料、赤泥制备新型燃煤脱硫剂等一批具有带动效应的应用示范和推广示范项目。创建2至3个赤泥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形成多途径、高附加值赤泥综合利用发展格局。

(十) 大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

利用有关政策重点加强大中型铜冶炼、铝冶炼 (含氧化铝) 、铅锌冶炼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 对能源输配和消耗情况实施动态监测、控制和优化管理, 不断加强能源的平衡、调度、分析和预测, 实现系统性节能降耗。支持企业和行业协会建设基于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的信息化监测平台, 逐步建立统一的企业综合能耗及排放数据采集、传输、处理接口标准, 构建有色金属行业互联互通的节能减排数据采集和信息监测平台。

(十一) 开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创建活动。选择一批有代表性的有色金属企业, 开展"两型"企业创建试点工作。制定“两型”有色金属企业认定标准。积极总结先进典型经验, 加强经验交流和推广, 研究制定鼓励"两型"企业发展的具体政策, 推动全行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转变。

四、政策措施

(一) 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管理体系。

各级工业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要高度重视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工作, 按照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本意见要求, 结合本地区、本企业实际, 制定节能减排专项方案, 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有效措施。推进有色金属行业节能减排监测体系建设, 定期组织节能减排形势分析。

(二) 加大行业准入管理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年本) 》, 严格执行铜冶炼、铝冶炼、铅锌冶炼、镁冶炼、再生铅等行业准入条件和相关有色金属产品能耗限额标准, 按照国家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的有关要求, 对各级工业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进行监督考核。加快研究制定有色金属工业改扩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办法, 从严控制有色金属企业盲目扩张。定期公告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名单, 进一步完善落后产能退出的政策措施和长效机制。

(三) 修订完善节能减排标准体系。

修订铜、铝、铅、锌、镁等冶炼产品能耗限额国家强制性标准, 开展能耗限额标准宣贯。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铜、铝、铅、锌等金属品种节能、环保设计规范, 组织各地节能监察机构加强对各地区有色金属企业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开展有色金属企业国家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机电设备、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能源计量数据及使用、特种设备等专项检查活动。

(四) 强化财政税收政策支持引导作用。

围绕钨、锡、锑、钼、铟、稀土等优势战略金属资源, 加快研究制定能充分反映资源价值的税费政策。加强对有色金属工业重大、关键、共性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发的科技投入力度。研究制定支持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赤泥综合利用的相关财政税收政策。

(五) 推动建设节能减排新机制。

认定一批有色金属行业专业节能服务公司, 组织开展能源审计、电力需求侧管理、合同能源管理、节能项目融资等一系列节能减排服务。探索建立有色金属企业节能减排自愿协议制度, 研究制定对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实施节能减排自愿协议的有色金属企业的相关激励措施。

附件:1.主要金属品种节能减排目标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工程建设定额站 篇4

08版有色定额征订单

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工程建设定额站组织修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发布的2008版有色金属工程建设预算定额正式发行。

08版有色金属工业工程建设预算定额包括《机械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定额》、《电气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定额》、《矿山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定额》、《矿山井巷工程预算定额》、《尾矿工程预算定额》、《建安工程费用定额、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定额》、《施工机械台班费用定额、材料及台班基价汇总表》、《非标准设备订价办法》、《矿山剥离工程预算定额》(待发)。参加修编及审查工作的有有色行业的八大设计院以及有色大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

新版定额是本着公平、适用、实事求是、体现行业平均水平的原则,在01版定额基础上修编的。新定额删除了部分子目,增补了新子目。结合技术进步及生产水平的提高进行了必要调整,定额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工程建设定额站是08版定额的主编单位和唯一发行单位,负责定额解释及仲裁、举办定额学习班等。定额站没有委托其它单位代办发行及举办学习班。请共同抵制盗版行为!(请认准联系电话)。

与新版定额同时发行的还有配套的预算软件。

发行联系人:刘丽洁

联系电话:010—63981589

订购办法:先汇款,款到寄书。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工程建设定额站二00八年二月

汇款方式

【银行汇款】收款单位:中国有色工程有限公司

开户银行:建行金安支行

帐号:***00502 请务必在附言中注明:购定额

注意:不支持网上汇款。汇款人如果是单位,名称必须与发票一致。

【邮局汇款】地址:北京市复兴路12号(有色设计院内)

收款单位:有色定额站

收 款 人:刘丽洁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815892、邮购定额,加收书价的15%邮资,书款不足200元时,邮资为30元。

有色金属工业环境保护 篇5

1 广西有色金属的资源存量

广西是我国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是全国10个重点有色金属产区之一,有矿产地1 008处。全世界已探明的可利用矿产资源有160种,广西就有147种(含亚矿种),其中属大型矿床的107种,锑、锡、锰、铟、砷等14种矿的储量居全国首位,锌、铝、重晶石等居全国2~6位,在国民经济赖以发展的45种支柱性矿产中,广西有35种已探明资源储量。一直以来,有色金属工业是广西的龙头产业,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

2 广西有色金属的现状

2.1 广西有色金属的资源现状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有矿快挖,有水快流”“大矿大开”的错误导向下,广西出现“全民办矿,盗采抢采”的混乱局面,有色金属矿山遭到严重破坏。如今的广西有色金属工业正逐渐失去往日的辉煌,大部分矿山探明地质储量消耗殆尽,如平桂矿务局、栗木有色金属公司矿山已因无矿可采被迫关闭,泗顶铅锌矿、环江北山铅锌矿、拉么锌矿、大厂矿区等都面临资源枯竭。广西国土资源厅对广西主要矿种资源储量保证程度预测,到2010年,部分有色金属矿种剩余资源储量分别为:铜金属储量3.52万t,铅金属储量67.08万t,锌金属储量123.45万t,铝土矿储量32 072.74万t,钨金属储量8.58万t,锡金属储量18.23万t,锑金属储量67.21万t。近年来,广西新发现有价值的远景矿区不多,新增探明矿产储量不多,没有找到大矿和富矿,除铝土矿外,铜矿、铅矿、锌矿、钨矿、锡矿、锑矿均不能满足需要,形势非常严峻。

2.2 广西有色金属的产业现状

有色金属产业是广西重要的支柱产业,2006年广西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各类企业22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11.31亿元,占广西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5%,实现利润35.53亿元。当年全行业完成10种有色金属产量72.91万t,除铝矿以外的有色金属矿产品产量21.31万t。从产量来看,锡矿、锑矿位居全国首位。锡矿、锌矿、锑矿出口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

2.3 广西有色金属的深加工现状

广西有色金属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目前在深加工方面尤其显得落后,只能生产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获利低微。铝资源缺乏的东部大省,却是有色金属产品深加工的大省,获利甚巨,而西部的云南省也在有色金属深加工方面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对此我们应从中看到蕴藏的利润空间。

就广西和云南在深加工方面做个比较,云南以云南锡业集团公司(简称“云锡”)为例,广西以华锡集团(简称“华锡”)和河池市为例。河池市现有有色金属采选冶及深加工企业122家,形成年采矿能力530万t、冶炼能力70万t、深加工能力8 000t的生产规模,规模比为采矿:冶炼:深加工为663:88:1,“云锡”的采矿:冶炼:深加工为148:14:1。“云锡”每年产锡4万t,就有3万t用于深加工,已生产出30多种品种的锡铅料被成功焊制抗氧化焊料,并生产出多种牌号的锡铜合金、多种锡基合金和硫酸亚锡、氯化亚锡、二氧化锡、氧化亚锡、锡酸钠等。而“华锡”年产锡1.5万t,只有100多t用于深加工,主要形成锡焊料产品。

3 广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广西有色金属工业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矿产资源勘查工作滞后,后备资源严重短缺;二是低品位矿产资源利用技术与综合回收技术落后;三是靠出口粗加工产品支撑的原料型工业特征仍然明显;四是以技术密集、高附加值为特征的高新材料制品产业尚未形成,相应的深加工产品生产技术缺乏。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待于广西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广西有色金属行业技术开发投入虽有明显增加,但与区外发达省市比较,差距很大,大部分企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都比较低,像华锡集团、“平果铝”这样的特大型国有企业也只在1%左右。

4 广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科技对策

4.1 广西有色金属工业的科技现状

广西有色金属业全行业科研新成果的80%是由企业或是以企业为主体完成的。广西现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国家和自治区重点试验室、研发基地以及人才小高地6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国家和自治区级认定的有色金属与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基本形成了包括有色金属、超硬材料、人工晶体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磁性材料、电子元器件、纳米材料领域的科研与产业化基础,初步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在柳州、桂林、南宁国家级高新区已形成了一批新材料产业基地。如桂林电器科研所的电工材料、磁性材料,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的矿物及超硬材料,柳州华锡集团和柳州锌品集团的铟、锌、锡、锑新材料都已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

4.2 广西有色金属工业的科技需求

《国家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现阶段,有色金属产业在我国实现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中的重要作用没有改变,作为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关键支撑材料的地位没有改变,产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要充分利用当前的有利时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和关键材料加工能力,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广西更应加快构建以资源深加工、新材料及其产品的制造加工和采选冶新技术为重点的有色金属工业体系,形成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延长产业产品链,促进结构优化升级,依靠科技推进有色金属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发挥科技在壮大有色金属经济总量中的支撑作用。

4.3 广西有色金属工业的科技对策

一是提炼近期支撑广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经过反复的调研和专家咨询,近期支撑广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有:残矿安全回采技术、复杂多金属硫化矿选矿新技术、尾矿综合回收技术、贫矿资源利用新技术、稀散稀贵金属赋存分布状态及富集回收新技术、清洁型冶金过程新工艺与节能减排技术,以及铝、锌、锡、锑、钢等广西特色有色金属产品的深加工和新材料制备技术。

二是加强宏观调控,完善现有的研发体系,强化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通过对基础研究的重点投入和重大科技战略的实施,开展有色金属基础性与前沿性研究,加大技术开发和成果产业化研究力度,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有色金属企业,为广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三是以产品为导向,以共性关键技术的攻克为目的,组建系列广西有色金属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按照“政府引领、企业参与、技术共享、有偿使用”的原则组建系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行业发展急需解决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强势攻关,推动广西有色金属工业升级发展。

四是科技创新与技术引进有机结合,提高再创新能力。加快关键技术由引进向消化吸收再创新转变,由注重单项技术研究开发向集成创新转变,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广西矿产资源集约开发和综合利用。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按规定核准或备案建设的骨干企业,以及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关键材料生产企业。加强对冶炼短流程工艺,共伴生矿高效利用、尾矿和赤泥综合利用,高性能专用材料生产工艺,再生金属保持性能等前沿共性技术的研发。支持填补国内空白、满足国民经济重点领域需要的高、精、尖、深加工项目。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技术改造,提高工艺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加快推进广西新型工业化的步伐。

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行业领军人才。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企业的竞争一定程度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广西有色金属企业必须加强有色金属工业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应当建立科学的创新机构和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大力引进人才,依据重点科技项目、科技基地以及国际合作项目培养优秀人才,特别要注意发现和培养学科带头人。力争到2015年,广西要培养出10个左右在国内行业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并能引领国际水准的领军人才或创新团队,培养出20名在国内相关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同时,要完善人才资源开发与评价机制,建立社会化人才服务体系,留住骨干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为广西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持续发展卯足后劲。

5 结论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广西有色金属产业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必须在广西现有科研体系的基础上,完善广西有色金属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打破传统的单一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科技创新模式,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高科技引进吸收再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广西矿产资源的集约开发和综合利用,加快创新型广西有色金属工业建设,逐步把广西有色金属工业建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

摘要:文章介绍了广西有色金属资源、产业及其深加工现状,指出目前广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对用科技支撑广西有色金属工业科学发展的方法进行讨论。

关键词:科技,有色金属,科举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烈干,黎谊锴.振兴广西有色金属工业路在何方?[J].南方国土资源,2005(2):12-16.

[2]黄飞,陈志培.加快广西有色金属工业结构调整升级[J].有色金属工业,2003(7).

[3]庚晋,白杉,等.广西有色金属产业综述[J].有色矿山,2002, 31(3):48-49.

[4]魏顺友.加速广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之路[J].广西经贸,2000 (5):31-32.

[5]刘晨,吴傲雪.浅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广西有色金属工业的科学发展[J].中小企业科技,2006(10):42-43.

[6]黄仲权.综合开发云南有色金属资源[J].资源开发与保护,1991, 7(1):24-27.

有色金属工业环境保护 篇6

2011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国。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明确提出树立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快在各产业内建立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生产方式。有色金属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是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再生资源消耗量很大的资源密集型产业,是我国七大工业耗能大户之一[1],是推进节能降耗的重要行业。工信部于2013年2月17日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节[2013]56号)指出,到2015年底,有色金属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8%左右,累计节约标煤75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10%,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排放浓度全面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全国有色金属冶炼的主要产品综合能耗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矿山、冶炼和加工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能源消耗主要集中的三大领域,整体能耗目前仍处在较高基数下并保持增长态势[2]。通过采取政策引导、技术改造、结构调整等措施,有色金属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大幅下降,一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大大提高了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国际竞争力。统计结果显示,2015年有色金属工业节能降耗水平不断提升,原铝综合交流电好13562千瓦时/吨,同比减少34千瓦时/吨;铜、铅、锌冶炼综合能耗分别为256千克标准煤/吨、400千克标准煤/吨、885千克标准煤/吨,分别同比减少11.7千克标准煤/吨、33.4千克标准煤/吨、11.9千克标准煤/吨。

作为能源消耗以及污染物排放的重点行业,有色金属工业是我国落实节能减排政策的关键行业,而节能减排绩效评估本身是一个典型的多目标、多决策的复合系统问题。节能减排绩效评估[3]依据研究区域节能减排的实际情况,建立区域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和评价等级标准,将评价指标转换成一维实数的节能减排绩效综合指数,进而开展评价工作。如何合理地确定这些评价指标的权重是节能减排绩效评估最主要的难点之一,当前国内外学者在节能减排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研究火力电力行业、煤炭行业等能源使用的环境效率和节能减排潜力[4,5],但对于有色金属工业环境效率尤其是节能减排潜力的系统定量研究较为缺乏。有研究表明节能减排指标的失灵是规划制度本身的问题,建立科学,统一的节能减排评价考核方法和体系是实现节能减排指标的重要保障措施[6]。而如何在有色金属工业领域制定科学的节能减排绩效评估方法和体系,正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的构建

依据综合性、代表性和针对性、独立性、可比性、可行性和操作性等原则,本文通过对有色金属工业各个预选指标的可行性量化分析,确定涵盖工业及重点领域能源消耗、能源效率与结构、工业用水与节水、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治理与利用、环境质量等六个方面32项指标及其标准,构成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表1)。

2 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绩效评估方法

节能减排绩效包括节能绩效(ESP)和减排绩效(PRP)两个分量。节能绩效由资源能源消耗相关指标表征,减排绩效由环境污染情况相关指标表征。资源能源消耗越大,节能绩效越差;环境污染越严重,减排绩效越差。在进行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绩效研究时,需要同时对这两个分量综合考虑。讨论目前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估法、基于节能减排绩效的经济协调性评估方法、基于多目标决策的节能减排绩效评估方法以及全生命周期评估法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及部分实例,分析针对有色金属工业领域节能减排绩效评估时各方法的有效性。

注:标准值参考王彦彭[7].

2.1 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法

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法[6]包括:(1)确定指标上、下限:正向指标以节能减排目标值为上限,基准年实际值为下限;逆向指标以基准年实际值为上限,节能减排目标值为下限。(2)确定指标实现程度:计算方式为指标实际值减去指标下限,除以该指标上下限的差。(3)计算各指标的实际得分,每个指标的实际得分是该指标的实现程度预期权数的积。(4)把单个指标得分加总即得出一个地区节能减排的实现程度。

通过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法进行能效检测,充分掌握有色金属工业企业自身能源利用状况;结合中间过程控制,对重点工序和重点工艺技术指标进行管控。

2.2 基于节能减排绩效的经济协调性评估方法

基于节能减排绩效的经济协调性评估方法[8]包括:(1)评估模型的建立,通过ESP和PRP构建的二维空间描述节能减排绩效图1;(2)指标及指标权重的确定;(3)节能绩效(ESP)、减排绩效(PRP)、资源能源消耗指数(RECI)、环境污染指数(EPI)、经济效益指数(EBI)等综合指数的计算;(4)根据关系图与三角图,辨别不同的演化方向,从而表征不同的协调性变化趋势图2;(5)节能减排绩效和基于节能减排绩效的经济协调性状态和趋势的分析与评估。

利用上述方法对1997~2006年我国冶金行业的节能减排绩效和经济协调性评估,结果显示:1997年我国冶金行业处于弱协调或者不协调状态。2000年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O9)属于弱不协调性的行业;金属制品业(O10)属于强协调性行业。2003年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属于弱协调性的行业;金属制品业(O10)属于强协调性的行业。2006年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O9)属于弱协调性状态;金属制品业(O10)属于强协调性状态。可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O9)、金属制品业(O10)等一直保持EBI增加,RECI下降,EPI下降的强协调发展趋势。

基于节能减排绩效的经济协调性评估方法具有简便、直观、灵活和易用等特点。

2.3 基于多目标决策的节能减排绩效评估方法

从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综合利用、环保治理及无害化等方面构建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3]用于节能减排绩效评估基本步骤为:若共有n个指标(标准化后的值),以指标上限值为半径构成一个中心n边形,各指标值连接线构成一个不规则中心n边形,该n边形顶点是由n个指标首尾相接的一个全排列,n个指标总共可构成(n-1)/2个不同的不规则中心n边形;综合指数则为所有不规则多边形面积的均值与中心多边形面积的比值。临界区的内部区域表示各指标的标准化值位于临界值以下,其值为负;外部区域表示各指标的标准化值位于临界值以上,其值为正,具体如图3所示。

以2001-2010年福建省节能减排研究为例,福建省节能减排绩效的优劣顺序为:2010、2009、2003、2002、2008、2007、2004、2001、2006、2005年。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的工业固体废物行业排放产量占总量的58.1%,同时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全面实施脱硫改造等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资源能源消耗指数及污染物排放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废物综合利用Σ指数与环保治理及无害化指数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与传统的简单加权法相比,全排列图示指标法基于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于有色金属工业中通过与决策相关的上限、下限和临界值判断,克服主观评判权系数大小的不确定性。

2.4 生命周期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方法

生命周期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标[9](ECER)基于节能减排政策目标提出的量化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E为综合指标ECER值;Ai为一种产品(特定技术方案下)的生命周期初期能耗、工业用水量、SO2、CO2、NOX、COD和氨氮7项节能减排指标值;Ti表示可比的节能减排政策目标;Ni为基准年对应指标的全国总量。

该方法已应用于精炼铜的生命周期节能减排评价[10],以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构建模型。研究表明,再生铜生产的生命周期节能减排效果优于原生铜,ECER指标小62.5%;在再生铜市场份额由38.5%提升至40%,精炼铜的综合削减幅度仅为1.3%,距离铜冶炼行业综合削减幅度27.8%的目标相距甚远,再生铜比例仍需大幅提升。

生命周期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方法可计算有色金属工业的节能减排目标综合削减幅度,对于指导有色金属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主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可判别清洁生产技术、改进方案和污染治理措施实现节能减排宏观政策目标的可行性。

3 结论

本文初步探讨节能减排综合评价、基于节能减排绩效的经济协调性评估、基于多目标决策的节能减排绩效评估、生命周期节能减排综合评价四种方法在有色金属工业领域的适用范围和特点,研究如何定量的描述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系统,并提出节能减排绩效模型以及综合评价考核方法的精确性、可行性,分析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促进行业进步和区域污染治理,为当前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领域产业结构调整、清洁技术、改进方案提供技术支撑,为后续研究研究打下基础。

摘要:初步探讨节能减排综合评价、基于节能减排绩效的经济协调性评估、基于多目标决策的节能减排绩效评估、生命周期节能减排综合评价四种方法在有色金属工业领域的适用范围和特点,研究如何定量的描述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系统,并比较节能减排绩效模型以及综合评价考核方法的精确性、可行性,分析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促进行业进步和区域污染治理,为当前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领域产业结构调整、清洁技术、改进方案提供技术支撑,为后续研究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绩效评估

参考文献

[1]康义.把节能减排作为有色金属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攻方向——在2008年重有色金属冶炼企业污水处理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J].有色冶金节能,2008(4):12-15.

[2]侯宇轩,盘雨宏,等.2016-2020年有色金属行业节能减排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R].2016年5月.

[3]饶清华,邱宇,等.基于多目标决策的节能减排绩效评估[J].环境科学学报,2013,33(2):617-625.

[4]刘书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与节能减排[J].环境保护,2007,24:31-32.

[5]赵醒,王竞优,等.基于DEA模型的中国火力发电行业环境效率及节能减排潜力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5),296-305.

[6]王彦彭.我国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9(2):31-32,39.

[7]宋雅琴.“十一五规划”开局节能、减排指标“失灵”的制度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7(9):25-32.

[8]何伟,秦宁,等.节能减排绩效及其与经济效益协调性的监控和评估[J].环境科学学报,2010,30(7):1499-1509.

[9]郭英玲,刘红旗,等.面向节能减排的简式生命周期评价方法[J].环境保护,2009(6):8-10.

有色金属工业环境保护 篇7

一、标准成本的概念及含义

标准成本指以预先制定的标准为基础,用标准的成本与实际的成本进行比较、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的一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也是加强成本控制、评价经济业绩的一种成本控制制度。标准成本法的优势在于:1.以目标成本为基础,把实际发生的成本与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揭示成本差异,便于以此为线索,分析差异原因,据此制定相应改进措施;2.标准成本将量差与价差分开,便于对成本差异进行绩效考核。

二、标准成本在有色金属加工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人员的理论基础薄弱,对标准成本管理认识不足

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企业生产线长,生产工艺交错复杂,产品品种丰富(包括粉末、棒材、丝材以及零件类等)。其管理人员的专业主要为材料学以及粉末冶金专业,管理人员的工作重心主要是保证产量和质量,扩大市场份额。在这种重生产、轻管理的经营模式下,企业的成本管理粗放,仅针对主要材料的消耗水平进行跟踪,缺乏系统的成本管理。引入标准成本后,对标准成本的工时、单耗的制定方法,以及成本差异分析的认识不足,导致成本管理与实际的生产管理互相脱节。

(二)工艺标准、统计体系欠缺,标准成本制定不科学

一方面,由于企业生产线长、工艺交错复杂,导致成本项目的归集对象不明确;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尚未建立规范的工艺标准,导致标准成本无法与工艺路径相结合;此外,有的企业尚未建立科学的统计体系,在缺少基础数据支持的情况下,导致标准消耗制定以及费用分配方法不科学。上述工艺标准、统计体系的欠缺最终导致标准成本脱离实际的成本水平。

(三)管理制度和流程缺失,成本分析与控制脱节

一些企业不够重视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的制定,并且信息系统集成化落后,各部门掌握的信息形成孤岛,导致成本管理不成体系,成本控制与成本分析脱节。

三、标准成本管理改进的实践

(一)成立成本管理项目组,全面推进标准成本管理

可采用项目管理中的强矩阵结构组建成本管理项目组,项目组由总经理分管,下设项目经理和成本专员,项目组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充分利用各部门负责人所掌握的资源,确保成本管理推进工作顺利完成。项目组负责制定年度成本推进目标以及月度工作计划,按照年度目标及月度工作计划安排相关部门负责实施,并由成本专员负责跟踪计划实施的过程并按时反馈项目实施的结果。

(二)加强成本知识培训,统一成本管理思想

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两种方式,对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管理人员进行成本管理知识培训以及宣导。“引进来”是指聘请培训机构的专业老师,对员工进行成本知识培训。“走出去”是指项目组的成员到其他具有先进成本管理经验的公司深入学习,培养成本管理的理念和应用能力。经过培训,各层级的管理人员统一成本管理的思想,提炼出适合自己企业的成本管理理念。

(三)划分成本中心,制定合理的标准成本

首先,制定工艺路径管理标准,按工艺流程划定工作中心和成本中心(如图1),解决成本对象交错的问题。其次,规范各工作中心、成本中心的统计口径,统计方法。再次,对生产线的生产状况和产能进行合理评估,由工程师用科学的方法测定材料消耗水平以及人机配合的标准工时;对燃气及动力的消耗计量则是引入一套完善的燃气动力计量系统,随时提供燃气及动力的消耗数据。最后,整理测定消耗指标以及各工作中心的统计数据后,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标准材料单耗、标准动力单耗以及标准工时,按工艺路径建立标准成本模型(如表1)。通过对成本差异的量差、价差分解,明确各成本中心的责任,将成本差异的分析与成本过程控制相结合。

(四)制定成本核算制度,规范操作流程

一方面,制定成本核算制度,规范成本核算对象、归集方法和分配标准。另一方面,梳理工作流程,对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制定作业指导书,规范相关作业。同时,加强产品代码和产品工艺路径维护等标准化工作,打好成本核算的基础。

(五)制定绩效目标,成本管理效果与绩效考核挂钩

成本差异=量差+价差量差=(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单价价差=(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数量

将成本管理工作的效果与绩效考核挂钩,对成本中心的成本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和激励是保证标准成本发挥作用、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员工积极性的重要保证。制定公司年度绩效目标,通过对绩效目标层层分解,从成本中心到工作中心,制定不同层级的绩效目标,将成本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最小单位,并将成本费用指标与员工收入挂钩,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形成良好的成本管理氛围,最终实现公司的成本战略目标。

四、标准成本管理实践的启示

(一)标准成本的制定要与企业的特点相适应

标准成本的制定要保证产品质量,要与企业的生产工艺、生产周期等具体的情况相适应,才能保证标准成本管理科学有效的实施。

(二)标准成本管理与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相结合

标准成本管理通过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相结合,通过预算牵引,绩效鞭策,实现成本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成本指标,将成本指标的制定与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对成本管理的牵引作用。针对标准成本的达成情况制定细致合理的成本绩效考核体系,通过一系列奖惩措施,使成本管理的效果与每个员工的利益直接相关,从而使成本理念深人员工的心中,达到成本管理的目标。

(三)成本管理与先进的生产管理理念结合

经济高速发展对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市场激烈的竞争,要以发展的观念研究成本管理方法,将成本管理与IE管理、定单管理相结合,通过优化组合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提高物料的周转速度,实现成本的最优化。

(四)建立信息系统集成,提高成本管理效率

通过信息系统集成,可以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提高成本计算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有色金属工业环境保护 篇8

为推动有色金属工业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强度, 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13年2月印发了《关于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 到2015年底, 有色金属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8%左右, 累计节约标煤750万吨,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指导意见》还就目前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存在的问题及以后一段时间内节能降耗重点任务、政策措施作了详细的说明。

有色金属节能降耗依然任重道远

近年来, 随着新技术的广泛推广, 有色金属行业节能取得了显著成效, 初步统计, 2012年我国铝锭综合交流电耗为13844千瓦时/吨, 同比下降58千瓦时/吨, 全年节电约12亿千瓦时;铜冶炼、电解锌综合能耗分别为325千克标准煤/吨和912千克标准煤/吨, 同比分别下降11.9%和4.9%。

当前,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在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方面虽取得明显成效, 但整体看, 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大的落后生产能力在有色金属工业中仍占相当比例, 尤其是铅锌冶炼行业, 中小企业居多, 淘汰落后产能任务仍十分艰巨。不仅如此, 有色金属工业的行业特征决定了其在生产过程中重金属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量较大, 铜冶炼、铅锌冶炼、镍钴冶炼、锡冶炼、锑冶炼和汞冶炼等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行业面临新增污染源防治与遗留历史污染解决的双重任务。

据了解, 部分重金属排放企业在当初选址建厂时, 并没有充分考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居民居住区、学校等环境敏感区域对周边环境安全所构成威胁, 甚至个别企业在未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审批要求搬迁卫生防护距离内居民的情况下, 自行投入生产, 导致重金属环境污染, 引发群体性事件;更有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 通过阀门、暗管等多种方式排放, 破坏生态环境, 危害群众健康, 企业违法排放问题依然严重;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偏低也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节能降耗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2011年我国氧化铝产量为3408万吨, 占全球产量1/3以上, 年产赤泥量已达3000万吨左右。目前我国赤泥整体综合利用率不到4%, 累积堆存量约2亿吨, 预计到2015年, 累计堆存量将达3.5亿吨。

多管齐下力促有色金属工业节能降耗

面对严峻的有色金属工业节能降耗形势, 国家从未放松其节能降耗管控力度及宏观政策指导。

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 2012年8月, 国务院在公布的《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规定, 铝锭综合交流电耗、铜冶炼综合能耗以及淘汰100千安以下预焙电解槽等多项节能减排指标。不仅如此, 2013年3月印发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 严格执行铜冶炼、铝冶炼、铅锌冶炼、镁冶炼、再生铅等行业准入条件和相关有色金属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加快研究制定有色金属工业改扩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办法, 从严控制有色金属企业盲目扩张。

在《指导意见》的政策实施部分更是明确强调, 坚决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 确保“十二五”期间淘汰电解铝落后产能90万吨, 铜 (含再生铜) 冶炼80万吨, 铅 (含再生铅) 冶炼130万吨, 锌 (含再生锌) 冶炼65万吨。严格执行市场准入条件, 加强对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 加大基于能耗限额标准的惩罚性电价等政策措施实施力度, 抑制产能盲目扩张, 禁止违规建设电解铝、铅冶炼等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引导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向能源、资源富集地区转移, 推动企业兼并重组, 鼓励延长产业链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对于我国有色金属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偏低的问题, 《指导意见》也给出了解决意见, 开发锌冶炼清洁生产新工艺, 削减锌冶炼有害废渣的产生。研发赤泥大规模资源化利用技术, 解决赤泥长期堆存问题。重点研究连续炼铜清洁生产技术、镁冶炼还原新工艺及节能减排技术、海绵钛生产节能技术、一步炼铅成套工艺技术、以低铝硅比铝土矿为原料生产氧化铝技术、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原地浸出氨氮无组织排放控制等一批重大、关键、共性的节能减排技术。

大力支持赤泥生产新型建筑材料技术、赤泥制备路基固结材料技术、低成本赤泥脱碱技术等综合利用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和产业化示范。建设拜耳法赤泥旋流分级综合利用、赤泥胶结充填料用于矿山充填、拜耳法高铁赤泥砂作为干法水泥生产的铁质原料、赤泥制备新型燃煤脱硫剂等一批具有带动效应的应用示范和推广示范项目。创建2至3个赤泥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针对重金属违法排放企业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保护部环监局局长邹首民曾表示, 环保部将持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的力度, 全面整治重点行业重金属违法排放企业环境污染问题, 深入开展以重有色金属矿采选、冶炼为重点的重金属排放企业的排查整治。

同时, 在财政税收方面, 《指导意见》指出, 今后将围绕钨、锡、锑、钼、铟、稀土等优势战略金属资源, 加快研究制定能充分反映资源价值的税费政策;加强对有色金属工业重大、关键、共性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发的科技投入力度;研究制定支持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赤泥综合利用的相关财政税收政策。

新型金属材料的工业应用分析 篇9

金属材料是最重要的工程材料之一。根据冶金工艺的差异, 可以把金属材料分为铸锻材料、粉末冶金材料以及金属复合型材料。通常而言, 铸锻材料又可以划分为黑色以及有色金属材料。平时所说的钢以及不同种类的铁的合金都是属于黑色金属的范畴之内。工程结构中所用的金属材料90%以上是钢铁材料, 其主要的原因是钢铁材料的资源多, 在生产工艺上相对简单、价格低廉以及性能优良等诸多的特点, 现在已经被广泛地使用在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场所。

1 新型金属材料的应用

金属材料的结构及其性能决定了它的应用。金属材料具有许多优良性能, 是目前国民经济各行业、各部门应用最广泛的工程材料之一。金属材料的运用如下。

1) 在汽车中的应用。汽车缸体和缸盖需满足良好的强度和刚度、良好的铸造性能、切削加工性能、低廉的价格。目前主要用灰铸钢和铝合金;汽车的缸套和活塞, 对材料的性能要求是热强性高, 有良好的导热与耐磨性能, 当前一般使用的是铝硅合金;在汽车行业中, 金属材料已经得到广泛使用。

2) 在机床方面的应用。机床的大型零件部以及其他零件等, 首选材料为灰铸铁, 球磨铸铁也可选用。随着人们对产品外观装饰效果的日益重视, 不锈钢、黄铜的使用量也日益增多。

3) 在热能设备的应用。其中的典型应用就是锅炉用钢, 包含锅炉管道用钢和锅炉汽包用钢。管道用钢具有足够的蠕变极限和持久强度, 且具备良好的抗氧化性、耐腐蚀性、组织稳定性、焊接性能。

4) 在化工设备中的应用。化工设备主要有压力容器、换热器、塔设备和反应釜等。所用金属包括合金钢和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等。

5) 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航空航天产品受使用条件和环境的制约, 对材料的要求非常严格。采用的结构材料需要满足轻质、高强、耐高温和耐高温腐蚀的性能。航空航天材料主要包括航空航天结构材料与航空航天功能材料两类。结构材料主要包括运载火箭、导弹和航天飞行材料。运载火箭箭体使用的金属材料主要为高强铝合金, 在储存箱中, 则采用高强可焊铝锂合金。火箭发动机主要使用电寿材料、高温合金、超低温钛合金、高强钛合金、不锈钢、金属间化合物等材料。

2 新型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

金属材料, 尤其是新型金属材料在目前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其发展趋势表现在几个方面。

2.1 镁及镁合金的应用

得益于镁本身的优良特点, 在各个领域中都随处可见。此外, 镁资源丰富, 现在已经被公认为是目前最有使用前景、最绿色环保的金属材料。因此, 在将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 镁必然会成为需求量增加速度最快的金属材料之一。现在很多交通运输工具在生产的过程中, 都会使用到镁合金, 因为镁的质地最轻, 可以减小重量, 改善交通工具的性能, 从而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在很多的汽车生产公司, 已经将镁合金零件制作作为公司发展的重要方向。此外, 目前的电子、家电等行业也开始大量使用镁合金, 从而推动了镁合金材料的发展。镁合金技术得到不断突破, 生产成本有效降低, 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2.2 钛及钛合金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钛以及钛合金开始受到广泛地关注。该种材料密度小、强度高, 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 现在已经被运用到汽车、电子以及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中。钛的应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 美国钛最大应用领域是航空航天, 占到总消费量的58.5%;日本则是火力、核电厂及板式热交换器, 两者合计占总消费量的41.9%。与美国相比, 日本的钛用量更多。此外, 在体育用品方面也可以看到钛的身影, 除了在高尔夫球杆头上使用钛以外, 短距离跑鞋的销钉、羽毛球拍、冰杖等登山器具、滑雪滑冰冰刀刃、自行车架、轮椅等也可以应用钛及钛合金。美日两国在化学工业及油气田钻探装置上的钛用量都在逐年递增。在计算机磁盘 (真空镀膜) 、纤维纺织机的框架、餐具、帐篷用具、拐杖和照相机等方面, 也开始推广该种材料。

2.3 铝及铝合金

铝合金有着密度小、导热性能优良、价格低廉的优势。现在已经被运用在很多的行业中, 包括航空航天、交通运输以及建材等领域。在轻合金中, 铝合金是被使用最多的合金。目前, 我国铝及铝合金材料的应用技术已经逐步成熟, 用量也在逐年增加。

3 结语

金属材料的使用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其显著的价值已经受到了社会的认可, 金属材料成为了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实践显示, 金属材料的出现与创新发展加快了人类进步的脚步, 各个工业领域都开始大量应用新型金属材料。总之, 随着科技的进步, 未来将会有大量的金属及金属合金产品面世, 金属的应用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展, 其发展前景也是一片光明。

摘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常常会使用到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也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主要阐述目前金属材料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情况, 说明其对于我国发展的作用, 并且对于金属材料今后发展方向进行预测。

关键词:金属材料,运用,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张岩.金属基复合材料性能及优化研究[J].商品与质量, 2011 (S2) .

[2]郑玉峰, 刘彬, 顾雪楠.可生物降解性医用金属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 2009 (1) .

上一篇:美术教学中的有效示范下一篇: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