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行业论文

2024-08-01

有色行业论文(共12篇)

有色行业论文 篇1

一、总体运行情况

1. 工业生产企稳回升

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大力支持下, 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回暖,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生产企稳回升, 产品价格震荡上行, 企业总体实现扭亏为盈。去年前7个月, 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工业增加值增长6.8%, 增幅比上年同期减少7.9个百分点, 其中7月份增速达到10%, 虽比上月回落4.9个百分点, 但明显高于前5个月的增长速度。

2. 产品产量降幅缩小

去年7月份, 十种有色金属产量223万吨, 同比增长2%, 改变了自前年11月份以来连续8个月同比下降的局面。其中, 精炼铜33.6万吨, 同比增长0.7%;原铝 (电解铝) 106.8万吨, 下降4.1%, 降幅比6月份收窄1.6个百分点;铅34.5万吨, 同比增长17.6%;锌37.6万吨, 同比增长12.3%。去年1~7月, 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为1392万吨, 同比下降4.3%, 降幅比1~6月份收窄0.8个百分点。其中, 精炼铜226万吨, 同比增长1.7%;铅206万吨, 同比增长19.4%;锌228万吨, 同比增长0.9%;电解铝675万吨, 同比依然下降10.6%。

二、市场需求分析

1. 销售降幅进一步收窄

随着市场需求的逐步上升, 产品价格的震荡上行, 有色金属工业销售值降幅持续收窄。去年前7个月工业销售值下降15.92%, 降幅比上年同期扩大40.13个百分点, 但比上月收窄1.11个百分点。所属子行业工业销售状况均持续好转。与上月相比, 铜冶炼、铅锌冶炼、铝冶炼、有色金属合金制造、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业下降幅度缩小1.09、2.47、1.22、1.41、0.76个百分点。但与上年同期相比, 除有色金属合金制造业略增外, 其他各子行业销售仍处于大幅度下降状态。

2. 产品出口低位运行

尽管国内经济企稳回升促进了有色金属工业的恢复, 但国际市场需求持续疲软导致我国出口持续下滑。从工业出口货值来看, 去年前7个月累计, 有色金属产品出口货值下降48.91%, 而上年同期为增长5.64%, 比上月扩大0.18个百分点。所有子行业出口均出现大幅度下降, 且降幅比上年同期均有所扩大, 与上月相比, 铜冶炼、铅锌冶炼、铝冶炼业降幅扩大2.03、1.32、1.71个百分点, 有色金属合金制造、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业幅收窄0.73、0.29个百分点。

从主要产品进出口来看, 去年7月份, 主要产品出口下滑明显, 进口增势较猛, 据海关统计, 当月未锻轧铝及铝材出口下降65.3%, 进口增长600%, 当月净进口13.2万吨 (上年同期为净出口7万吨) 。受国内建筑铝材需求回升影响, 当月废铝进口34万吨, 创历年单月进口量之最, 占1~7月累计进口量的28%。未锻轧铜及铜合金出口下降14.5%, 进口增长222%。去年1~7月我国进口未锻轧铝及铝材、氧化铝同比增长193.9%和17.5%、废铝进口下降4.8%;进口未锻轧铜及铜材同比增长75%、废铜下降36.2%。

三、产品价格持续攀升

在经济复苏预期逐渐强化、国际市场基本金属价格普遍上涨及国内需求旺盛影响下, 国内有色金属价格持续攀升。7月份, 主要有色产品价格振荡上行, 铜铝价格再创新高。国内市场铜、电解铝现货月度平均价分别为41924元/吨和13891元/吨, 比上月上涨2057元/吨和382元/吨, 已经恢复到去年10月份的水平。锌的现货平均价为13766元/吨, 与上月末基本持平。去年1~7月, 国内市场铜、铝现货平均价为35629元/吨和12971元/吨, 比去年同期下降44.3%和31.3%。7月份,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3.6%, 而上月为下降24.9%。

另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监测, 去年7月份国际市场有色金属现货、期货价格分别比上月上升2.97%、3.93%。其中除锡现货、期货价格分别下降7.44%、8.24%外, 铜、铝、铅、锌、镍现货价格分别上涨4.07%、3.71%、0.42%、1.44%、7.30%;期货价格分别上涨4.04%、5.45%、0.47%、1.18%、7.46%。

四、投资增速有所回落

去年以来, 有色行业冶炼项目投资热度不减, 1~7月, 有色金属工业 (不包括独立黄金企业) 新开工项目投资额为1514亿元, 增长24%, 同比上升10.5个百分点。铜冶炼新开工项目投资额98.3亿元, 同比增长120.5%;铅锌冶炼新开工项目投资额186亿元, 增长101.8%。

预计去年新增氧化铝产能300万吨, 电解铝产能200万吨;新增铜冶炼产能5万吨;新增铅冶炼产能约20万吨, 锌冶炼产能约30万吨。前几个月累计,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22.56亿元, 同比增长19.7%, 增幅比上月放缓2.2个百分点, 比上年同期下降25.2个百分点。今后要加大控制有色金属冶炼产能扩张,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 不再新建、扩建电解铝、氧化铝项目;按规定淘汰铅、锌冶炼落后产能, 建立完善落后。

有色行业论文 篇2

1.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株洲冶炼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4.湖南晟通科技有限公司5.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6.湖南创元铝业有限公司7.湖南经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8.锡矿山闪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9.长沙新振升集团有限公司10.永兴县西河铅业有限责任公司11.湖南省鑫达银业有限公司12.衡阳寰星电缆有限公司13.郴州市金贵银业有限公司14.郴州市钻石钨制品有限公司*15.湖南辰州矿业股份有限公司16.湖南三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7.湖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黄沙坪矿业分公司*18.汨罗市衡联铜材有限公司19.郴州云湘矿冶有限责任公司20.湖南金旭冶化集团21.衡阳水口山金信铅业公司*22.湖南金石矿业有限公司23.中钢集团衡阳重机有限公司24.汨罗市湘北铜业有限公司25.湖南有色氟化学有限责任公司*26.湖南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公司*27.永兴县雄风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28.汨罗市长江铜业有限公司29.永兴县阳光有色有限公司30.汝城县华南铁合金有限公司31.湖南省兴光冶炼有限公司32.永兴县意水铅业有限公司33.郴州永星有色金属冶炼有限责任公司34.湖南省邵东县新仁铝业有限责任公司35.湖南省桂阳银星有色冶炼有限公司36.湖南金旺实业有限公司37.湖南省汝城县茶山脚钨矿38.永兴县国群有色金属有限公司39.株洲长江硬质合金工具有限公司40.汝城县有色金属矿业有限公司41.临武县湘桂矿冶有限责任公司42.汨罗市长清铜业有限公司43.瑶岗仙矿业有限公司*44.香花岭锡业有限责任公司45.郴州钓鱼台矿业有限公司46.永兴县中盛福利有限公司47.汨罗市天达有色金属有限公司48.汝城县群丰矿业有限公司49.汝城县鑫海矿业有限公司50.汝城县恒信矿业有限公司

有色金属行业:退出是最佳选择 篇3

受益于工业化进程及经济持续增长,目前中国大部分有色金属消费量均为全球第一。然而,主要矿产资源国内供给短缺,铜、铝、锌、铅、镍等大量依赖进口,即使是锡、稀土、钨、锑等中国优势矿产,未来可开采年限也大大缩短。

由于中国缺乏矿产资源储备机制与市场化定价机制,导致供求关系与价格体系缺乏稳定性,相关工业企业利润波动受海外市场影响较大。2006年底,中国政府提出,建立矿产资源储备制度,利用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增加国家战略性资源的储备。

另一个困扰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因素是,过去几年,由于缺乏管理,国内矿产开采效率较低。大量中小私营企业无序开采的情况严重,扰乱了市场价格体系与供求关系,而且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2007年3月,政府发布《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的意见》,提出要求对矿产资源进行规模化、集约化开发。政府将通过收购、参股、兼并等方式,对矿产资源进行重组,一个矿区只设置一个采矿权,从而解决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等问题,形成以大型矿业集团为主体的矿产开发新格局。此次整合以省为单元进行,涉及的矿种包括煤、铁、锰、铜、铝、铅、锌、钼、金、钨、锡、锑、稀土、磷、钾盐等15个重要矿种。根据中央政府要求,在2007年底前,各省要完成3个以上重要矿种和5个以上重点矿区的整合工作;在2008年底前,基本完成整合工作。

在中国加速自身内部结构调整的同时,全球有色金属行业并购整合速度也加快。必和必拓、力拓、美国铝业等公司加快全球并购速度,抢占高质量矿产资源。印尼、拉美各国政府也开始了对矿产资源整顿。

有色金属行业振兴规划继续了2006年以来国家相关政策调整,突出强调推进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要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技术改造、企业重组为重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本质而言,有色金属行业的调整压力与石化行业相近,稳定价格体系与供求关系是振兴规划的核心内容。从中央政策导向来看,将主要通过提高央企市场供给能力与控制力来实现。因此,在可以预见的期限内,中国铝业、中冶集团、五矿集团等大型央企对行业的收购整合进程也将加快,其庞大的纵向一体化业务模式将对任何市场参与者产生较强的竞争压力。

中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报告 篇4

1.企业生产快速下滑势头有所遏制

今年以来, 世界经济衰退导致出口下降, 企业“去库存”进程加剧生产下滑,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滑入低迷阶段。但随着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措施初见成效, 3月份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生产出现止跌企稳的迹象, 前3个月有色金属工业总产值下降20.64%, 降幅比上年同期扩大48.14个百分点, 但比上月缩小2.69个百分点。所属子行业生产继续出现负长, 但多数子行业也出现止跌回升迹象。其中, 铅锌冶炼、有色金属合金制造、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业增幅, 比上月分别加快4.77、10.38、4.53个百分点。

2.产品产量降幅有所收窄

3月份, 全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同比下降3.45%, 降幅比上月减缓3.46个百分点。其中, 铅、锌、锡、原铝、铝材产量增速比上月分别加快17.04、12.48、38.28、1.87、7.08个百分点。一季度, 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为537.7万吨, 同比下降6.01%, 降幅比1~2月份收窄3.5个百分点。其中, 产量同比下降的为原铝265.20万吨, 同比下降15.76%;锌、锡、锑、氧化铝、镁、原铝、白银、铝合金、铜材、铝材。增幅比上年提高的有铅、镍、白银。2009年3月份, 十种有色金属日均产量6.19万吨, 环比略有长, 为0.85%。

二、市场需求分析

1.工业销售增幅低位回升

在国家一揽子刺激政策作用下, 随着国家加大收储力度, 有色金属工业销售值速加速下滑势头有所抑制。前3个月工业销售值下降20.65%, 降幅比上年同期扩大47.76个百分点, 但比上月缩小2.61个百分点。有色金属产品产销率提高。一季度十种有色金属产销率为99.5%, 比去年四季度提高3个百分点。电解铝、铝材产销率分别为101.6%和99.7%, 比去年四季度提高4.3和3.6个百分点, 3月末库存比上年末下降11.3%和0.7%。从所属子行业来看, 各行业工业销售都呈现下降态势, 且比上年同期明显加剧, 但与前2个月相比, 铅锌冶炼、铝冶炼、有色金属合金制造、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业下降幅度有所减缓。

2.产品出口环比增长

全球经济持续衰退, 外需下降导致我国有色金属产品出口持续减少。前3个月累计出口交货值下降48.99%, 降幅比上年同期扩大48.89个百分点, 但比前2个月收窄1.48个百分点。所有子行业出口均出现大幅度下降, 且降幅比上年同期均有提高, 但多数子行业降幅比上月收窄, 只有铅锌冶炼行业降幅受基数影响继续扩大。另根据有色金属协会统计, 2009年1~3月, 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总额128亿美元, 同比降幅达46.93%。其中:进口99.93亿美元, 下降42.8%;出口28.07亿美元, 下降了57.73;有色金属进、出口额整体双双下降, 其中出口额降幅超过了50%。进口贸易额大大高于出口额, 超出幅度达2.5倍。进出口贸易逆差额为71.86亿美元, 较上年同期下降33.7%。3月份当月进出口总额48.96亿美元, 环比提高27.8%。是自2008年4季以来进出口当月总额在连续下降后, 连续第二个月当月总额上升。

从出口产品来看, 今年前3个月, 出口产品出口量与出口金额均明显下降, 而且, 除未锻造的锡及锡合金外, 其他产品出口量降幅低于出口金额降幅, 表明出口价格也在一定程度的降低。从进口产品来看, 未锻造的铜及铜材、未锻造的铜 (包括铜合金) 、未锻造的铝及铝材未锻造的铝 (包括铝合金) 进口量保持长, 其他产品进口量明显减少。由于国际市场价格大幅下降, 除未锻造的铝 (包括铝合金) 外, 其他产品进口金额均出现明显下降。与上月相比, 多数产品进出口数量与金额有所回升。另据统计, 3月份当月有色金属出口16.2万吨, 同比下降52.7%, 环比长32.7%;1季度累计出口有色金属44.3万吨, 比去年同期下降55.4%。

三、有色金属产品价格出现回升

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带动下, 部分有色金属产品价格出现回升。3月国内市场铜、电解铝、锌现货平均价分别为31171、12594和11281元/吨, 分别比上月末上涨12.8%、5.5%和7.3%。但由于上年基数影响以及企业“去库存”力度的加强, 有色金属产品价格总体保持低位。3月份,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8.6%。其中, 铝下降21.7%, 铅下降37.6%, 锌下降41.4%, 铜下降46.4%。从国际市场价格水平来看, 3月份部分有色金属价格大幅上涨。国际市场有色金属现货、期货价格分别比上月上升6.53%7.67%。其中铜现货、期货价格分别上升9.81%、13.1%, 铅现货、期货价格分别上升13.36%、13.28%, 锌现货、期货价格分别上升9.41%、9.42%。

四、行业投资增幅回落

冶金有色行业专项整治情况总结 篇5

2011年12月22日

今年以来,市按照省安委会的统一部署,并结合全市实际情况,突出强化专项整治,深化基层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创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一、前期工作情况

(一)高度重视,立即行动。自年初就将冶金有色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纳入重点工作范畴,召开专题会议,制定下发了《关于印发的通知》(东安发[2011] 号),明确整治重点及责任部门,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项责任明确到人。

(二)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结合“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深化年”四次集中行动,开展了冶金有色行业高温熔炼炉、特种设备等各专项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截止目前,共排查冶金有色生产企业6家次,查处并整改各类安全隐患11项。

(三)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精心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安全生产月期间,我们突出冶金有色等高危行业,组织开展了安全消防运动会、安全生产主 1

题辩论赛、演讲赛、知识竞答、安全生产有奖征集和安全巡讲等系列活动,扩大了群众知晓度和参与率,此外,在市区内主要街道和建筑物普遍悬挂“安全横幅、条幅,制作宣传展板26块,发放宣传图册5600余份,编播相关信息18期,宣传了安全,扩大了影响。

(四)创新实施“首席监察员”制度。我们将冶金有色行业企业的安全监察责任到人,创新实施“首席监察员”制度,由“首席监察员”,负责制定完善冶金有色行业的安全生产规章、规范,并牵头组织该行业企业的执法检查,促进了安全执法水平的提高,确保了专项整治的实效。并进一步深化“自检促优工作法”,加大对冶金有色企业的安全检查频次,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努力构建政府督查、部门检查为辅,企业自查自纠为主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五)坚持执行领导干部下基层工作机制。主要领导坚持带头下基层、进车间、跑工地,认真填写《领导干部下基层检查安全生产工作日志》;其他领导、干部更是心系安全深入一线,严排细查,跟踪督改,带动了全市安全生产两个主体责任的全面落实,全面提升了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六)严格冶金有色项目“三同时”审查验收。充分应用已开发的行政审批软件,严格安全生产“三同时”审查验收,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并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与执法监察相结合,严厉打击2

非法建设行为,对未按规定进行安全设施“三同时”的,一经发现,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无法整改的建设项目,坚决予以取缔。

(七)加强应急守备,防范突发事件。一是结合夏季汛期和“十一”期间安全生产的特点,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全面排查整治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安全隐患的通知精神,开展专项大检查活动,有效防范了各类事故的发生。二是严格领导带班制度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信息联系畅通。同时,充分发挥应急预警平台的作用,及时向冶金有色企业有关人员通报天气变化,提早做好各项防范工作。三是加强应急救援管理,督促各冶金有色企业开展了针对性的应急演练,通过实战演练,进一步提高企业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八)开展“争创安全文明岗、争当义务安全员”活动。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有效提升,今年我们创新开展了“争创安全文明岗、争当义务安全员”活动。活动开展以来,企业各党组织积极响应,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中开展了党员安全宣讲团、党员承诺、每月评选安全明星的“每月一星”以及安全示范党员在身边等特色活动;党员皆挂牌上岗,亮名身份;激发了党员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自豪感,党员群众互相激励,比学赶帮超,筑牢了安全基石。

(九)开展“找出身边的安全隐患”活动。一是充分利 3

用网站、板报、专栏、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大力营造“人人都是安全员”的舆论氛围。二是积极组织企业相互现场观摩交流互动,增强各企业对活动的直观认识,切磋提高,为活动的全面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三是充分调动员工8小时工作时间之内与之外全时空排查身边安全隐患的积极性,做到时时处处都安全,为此,层层签订全方位的安全生产承诺书或责任状,落实防范措施,确保职工人身安全。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继续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深化年”活动。在“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深化年”四次集中行动获得优异成绩的基础上,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持续深入开展基层基础深化年活动,确保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二)深化安全标准化达标工作。按照“典型引路、政府领导、部门负责、企业落实”的原则,对辖区内冶金有色行业企业确定分级实施的目标,并派出专门人员进行指导,督促企业建立动态循环、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运用标准化规范企业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管理能力。

(三)继续开展等级评定管理工作。按照全市统一安排部署,全面开展安全生产等级评定工作,尤其抓好冶金有色行业企业等级评定工作的动态管理。

有色行业论文 篇6

一、研究背景

2011年底,国务院发布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1〕41号),提出了“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加快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体系,实行重点企业直接报送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费数据制度”等要求。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中国的能耗大户,涉及能源活动和工业生产过程等多类温室气体排放机理,因此必将成为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及碳排放交易的重要参与行业。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组织下,清华大学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合作,分两批开发了适用于不同有色金属子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其中,第一批开发的两个指南《中国电解铝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和《中国镁冶炼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已于2013年10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分别适用于铝冶炼(国民经济行业代码3216)和镁冶炼(国民经济行业代码3217),是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中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两个子行业;本文介绍的是第二批开发的《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于2015年7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适用于除铝冶炼和镁冶炼之外的其它所有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企业(国民经济行业代码以32开头)。

上述三个指南的研究开发,全面覆盖了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是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合理分配企业的碳排放权、保证市场的公平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方法学的技术概要

(一)核算边界

本方法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边界,是中国除铝冶炼和镁冶炼之外的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独立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单位。

(二)排放源

企业核算边界内的关键温室气体排放源包括:

1、燃料燃烧排放:煤炭、燃气、柴油等燃料在各种类型的固定或移动燃烧设备(如锅炉、窑炉、内燃机等)中与氧气充分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2、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主要是冶金还原剂消耗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常用的冶金还原剂包括焦炭、蓝炭、无烟煤、天然气等。

3、过程排放:指工业生产活动中,除能源的使用以外所发生的物理变化或化学反应,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所涉及的过程排放是企业消耗的各种碳酸鹽以及草酸发生分解反应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

4、净购入电力和热力产生的排放:指企业净购入电力和净购入热力所隐含的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此类排放实际发生在其他企业所控制的发电和供热设施上。

(三)量化计算方法

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是其各项排放源的排放量之和,按公式(1)计算。

EM=∑EMi (1)

式中:

EM—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EMi—企业核算边界内某项排放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i—排放源类型,包括燃料燃烧、能源的原材料用途、过程排放、外购电力和外购热力等。

按照以下内容核算各类排放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1、燃料燃烧排放

燃料燃烧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企业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各种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加总,按公式(2)计算:

E燃烧—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

ADi—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数据,单位为百万千焦(GJ);

EFi—第i种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百万千焦(tCO2/GJ);

i—化石燃料类型代号。

燃料燃烧的活动数据是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各种燃料的消耗量与平均低位发热量的乘积,按公式(3)计算:

ADi—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数据,单位为百万千焦(GJ);

NCVi—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量,采用本指南附录二所提供的推荐值;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百万千焦/吨(GJ/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百万千焦/万立方米(GJ/万Nm3);具备条件的企业可遵循《GB/T 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 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T 22723天然气能量的测定》等相关指南,开展实测;

FCi—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燃料的净消耗量,采用企业计量数据,相关计量器具应符合《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要求;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吨(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万立方米(万Nm3)。

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按公式(4)计算:

2、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

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冶金还原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5)计算。

E原材料为核算和报告年度内,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

EF还原剂为能源产品作为还原剂用途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吨还原剂(tCO2/t还原剂),指南附录提供了不同能源品种作为还原剂的排放因子推荐值;

AD还原剂为活动水平,即核算和报告年度内能源产品作为还原剂的消耗量,采用企业计量数据,对固体或液体能源,单位为吨(t),对气体能源,单位为万立方米(万Nm3)。

3、过程排放

过程排放量是企业消耗的各种碳酸盐以及草酸发生分解反应导致的排放量之和,按公式(6)计算:

E过程=E草酸+∑E碳酸盐=AD草酸×EF草酸+∑(AD碳酸盐×EF碳酸盐) (6)

E过程为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过程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

E草酸为草酸分解所导致的过程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

E碳酸盐为某种碳酸盐分解所导致的过程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

AD草酸为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草酸消耗量,采用企业计量数据,单位为吨(t);

AD碳酸盐为核算和报告年度内某种碳酸盐的消耗量,采用企业计量数据,单位为吨(t);

EF碳酸盐为某种碳酸盐分解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吨碳酸盐(tCO2/t碳酸盐),指南附录提供了不同碳酸盐品种的排放因子推荐值;

EF草酸为草酸分解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吨草酸(tCO2/t草酸),按公式(7)计算。

EF草酸为草酸分解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吨草酸(tCO2/t草酸);

0.349是二氧化碳與工业草酸的分子量之比;

PUR草酸是草酸的浓度(含量),采用供货方提供的标称值;如标称值不可得,则采用默认值99.6%。

4、净购入电力产生的排放

企业购入的电力消费所对应的电力生产环节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8)计算:

E电—购入的电力所对应的电力生产环节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

AD电—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净外购电量,单位为兆瓦时(MWh),是企业购买的总电量扣减企业外销的电量,活动数据以企业的电表记录的读数为准,也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电费发票或者结算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

EF电—根据企业生产地及目前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南方电网划分,选用国家主管部门最近年份公布的相应区域电网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兆瓦时(tCO2 /MWh)。

5、净购入热力产生的排放

企业购入的热力消费所对应的热力生产环节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9)计算。

E热—购入的热力所对应的热力生产环节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

AD热—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净外购热力,单位为百万千焦(GJ),是企业购买的总热力扣减企业外销的热力,活动数据以企业的热力表记录的读数为准,也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热力费发票或者结算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

EF热—年平均供热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百万千焦(tCO2/GJ),可取推荐值0.11tCO2/GJ,也可采用政府主管部门发布的官方数据。

三、关键问题及解决

(一)本行业内产品种类多(铜、铅、锌、镍、各种稀土等几十种),如何用一个指南覆盖住所有关键排放源

经企业调研和专家咨询,各产品生产工艺的差别体现在能源的原材料用途和工业生产过程排放源。国际通用的核算方法分为基于产品产出和基于原料投入两种。由于产品种类多,采用基于产品产出的方法容易产生漏算问题;但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所使用的作为原材料用途的能源品种和碳酸盐原料品种比较统一,合计主要有7种,因此本指南采用基于原料投入的方法,全面覆盖了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各种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因子推荐值、工业生产过程各种碳酸盐消耗的排放因子推荐值,不会导致漏算问题。

(二)本指南所提供的碳酸盐消耗排放因子推荐值为何略低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和欧盟缺省值

IPCC和欧盟缺省值为碳酸盐原料纯度和分解率均为100%情况下的理论值;但经企业调研和专家咨询,了解到我国碳酸盐原料纯度和分解率达不到100%,企业生产记录数据在95—99%之间,因此本指南根据我国实际生产情况进行了修正。

〔本研究受到“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我国主要行业温室气体检测与核算技术研究”(2012BAC20B11)支持〕

推进有色金属行业发展方式转变 篇7

主要成效和亮点

“十五”以来, 在国家和省的政策引导和扶持下, 广东有色金属行业资源综合利用领域不断扩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水平日益提高。与全行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工业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升级相适应, 有色金属矿山、冶炼、加工各生产环节的资源综合利用出现了朝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的好势头,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 广东重点有色金属矿山和冶炼企业的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效益, 在全国同类企业中处于领先水平。主要表现在:

(一)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得到广泛、深入的发展。

近年来, 在国家政策鼓励、科技水平提高、有色金属资源紧俏等多重因素促进下, 有色金属矿山企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全省有色金属矿山共伴生矿、残矿和选矿尾砂综合回收利用产品产值达6.3亿元。比较突出的方面有:共伴生矿物回收利用成果显著。2008年全省铅锌矿山采选综合回收精矿含银量102吨、硫精矿74万吨;全省钨矿山采选综合回收钼精矿141吨、铋精矿含量55吨、锡精矿含量16吨。矿山尾矿的直接回收利用, 为矿山企业资源综合利用树立了典范。重点铅锌矿山中金岭南凡口铅锌矿采用选矿尾砂回填采空矿房的工艺技术, 经过近20年的推广应用日趋成熟, 2008年, 采用尾砂充填技术直接回收利用选矿尾砂41万吨, 废弃尾砂直接回收利用率达到76%。尾砂充填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尾矿库的残留金属元素回收规模快速扩大。继广东瑶岭、棉土窝等在生产钨矿山开展尾矿库残留钨矿、残留共伴生锡、钼、铋等金属的回收利用之后, 目前广东原大型铜矿企业石录铜矿尾矿库, 已开始按年产电解铜1860吨、铁精矿91000吨的设计产量组织尾砂残留金属元素的综合回收利用。大宝山矿尾矿库也开始规划在铁矿尾砂中回收残留伴生铜金属元素的综合利用工作。广东战略性优势资源离子型稀土矿产被非法滥采乱挖现象, 开始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稀土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已开始推进。

(二) 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的资源综合利用达到一个新水平。

广东在以矿产为原料的有色金属冶炼产品生产过程中, 长期坚持不懈地以产品开发促进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2008年广东有色金属冶炼企业 (主要是铅锌冶炼企业中金岭南韶关冶炼厂) 在生产过程中综合回收利用的有色金属和非有色金属产品有黄金221公斤、白银115吨、锗17.4吨、铟5.2吨、镉253吨、粗铜359吨;从工业废气中回收工业硫酸36.5万吨;从工业废气中回收利用余热实现发电量1.61亿度;从工业废渣中综合回收镓、锑、铋、砷等产品的研发和试验, 目前也在积极进行中。重点冶炼企业内部比较完整的循环经济产品链已经形成, 大大提高了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 再生有色金属行业中的资源综合利用开始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广东从20世纪80年代起, 就在汕头、南海、清远等地形成了规模较大的进口和回收利用废旧金属集散地。近年来, 广东的肇庆和江门也在开始建设再生资源加工园区。近年来, 随着国家把再生有色金属生产作为提高我国资源保障程度的重要措施加以鼓励扶持后, 广东以清远为代表的各再生金属集散地, 出现了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的好势头, 再生金属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相应有了大幅提高。清远等地在建设发展再生资源工业园区过程中, 除了吸引了全国铜冶炼、加工业中最有实力的江西铜业、云南铜业、大冶铜业和远光电缆、新亚电缆、昌发漆包线等知名企业落户当地, 初步打造形成了进口、回收废旧铜金属→拆解分选→熔炼生产阳极铜→精炼生产电解铜→铜加工生产铜杆、铜管、铜线等→深加工生产电线、电缆、铜制品等的再生铜产业链外, 还配套通过实行“入园经营、圈区管理”的规范模式, 把过去几千家个体废旧有色金属拆解户集中入园实行废旧物资拆解、分选的集约化管理, 建立统一的资源综合利用体系, 形成了与再生金属产业链相配套的拆解分选→回收废旧塑料→再生塑料→加工塑料制品的综合利用产品产业链。将过去再生金属回收过程产生的、以焚烧等方式处理的二次废弃物有效回收利用, 实现了变废为宝。2008年广东产再生铜产量120万吨, 占全国再生铜产量比重超过50%。

(四) 非有色金属矿产中的共伴生有色金属资源回收利用力度加大。

近年来, 在全球性有色金属资源紧缺、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的形势下, 广东对非有色金属矿山的共伴生有色金属资源回收利用力度也明显加大, 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广东最大的多金属矿山大宝山矿, 在经历了30多年以铁矿石开采为主的生产后, 计划在2010年建成年处理共生铜硫原矿330万吨、年生产含铜18%铜精矿5.92万吨、含硫35%硫精矿139.46万吨的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新项目, 并力争在2015年以前完成年处理共生钼原矿能力200万吨的钼金属资源综合回收利用项目的建设。这些重大项目的规划和建设, 将成为广东非有色金属矿山共伴生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的一大亮点。

五个主要问题和差距

(一) 对资源综合利用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全省有色金属矿山、冶炼企业中, 能够以较大投入, 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高度出发, 系统、全面建立资源综合利用体系的企业还是少数。从整体看, 全省有色金属行业离建立多层次资源综合利用体系还任重道远。

(二) 国家和省对资源综合利用支持力度不够。产业政策不够细化, 缺乏科学合理的强制性规范支撑, 产业政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往往会有较大差距。广东有色金属资源开发企业中, 中小企业占比例很大, 而中小企业往往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或融资渠道。

(三) 矿产资源集约化开发水平较低。广东除铅锌工业以中金岭南公司凡口矿、韶冶厂为核心实现了集约化的发展外, 其它产品产业规模小、工艺装备落后、技术水平差、产品档次低, 不利于资源综合利用的开展。无序滥采乱挖造成的有色金属资源流失还比较严重尤以优势资源离子型稀土矿产资源最为突出。国有正规有色金属矿山, 受民间盗采的情况也常有发生。

(四) 资源综合利用的科技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有色金属的矿产开发和冶炼都是科技含量较高的领域, 与发达国家比较, 广东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科技水平还有待提高。目前比较先进的矿山或冶炼企业, 如凡口矿和韶冶厂, 仍有很多工艺或装备是采用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学习、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 仍是有色金属行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必须重视的问题。

(五) 法制法规建设严重滞后。在工业发展中一些基本性的法规严重滞后, 也是制约广东有色金属行业资源综合利用难以向纵深推进的开展的原因之一。如对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的管理, 广东长期处于放任自流、四面开花的状态, 资源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规范和控制。

发展前景与潜力

(一) 有色金属资源战略地位日益提高, 需求量快速增长。广东是有色金属之乡、稀有金属之乡, 有色金属特别是稀有、稀土金属矿产丰富;在资源已经枯竭的老矿点上, 也存在相当规模的资源可回收、可利用空间。需求市场必将为有色金属资源的战略地位和市场价值带来一次大的提升。有色金属资源具有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 资源综合利用必将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二) 资源综合利用的空间潜力大。有相当一部分中小金属企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还很低, 行业整体完整、高效的生产经营产业链尚未完全形成, 未开发领域还很多, 企业发展资源综合利用的空间有待拓展。随着国际产业向亚太地区转移速度加快, 以及广东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需要, 整体经济对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需求领域广、数量大, 对有色金属原材料的依存度日益提高。

(三) 国际金融危机使企业更加重视资源综合利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既对广东有色金属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和经济效益带来了不利影响, 但也必将促进企业更加重视节能减排、降低经营成本、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提高企业竞争力。

发展目标

到2015年, 全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与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75%和45%以上;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5%, 其中尾矿达到45%, 冶炼渣达到86%;有色金属工业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提高到65%, 再生铜产量占铜总产量的比重达95%以上, 再生铜对本省铜材生产原料 (电解铜) 的保障程度超过90%。全省有色金属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资源利用效率有较大幅度提高, 综合利用产品在同类产品中的比重逐步提高, 有色金属矿山共伴生矿、残矿和选矿尾砂的综合回收利用产品产值达到21.9亿元, 有色金属矿产冶炼和再生金属生产过程的综合回收利用产品产值达到41.9亿元, 采选冶业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年产值合计超过60亿元。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较高技术装备水平、资源利用率较高、废物排放量较低的综合利用企业。获得省经贸委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超过3户。

到2020年, 全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与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 达到80%和50%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 其中尾矿达到55%, 冶炼渣达到90%。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提高到70%, 再生铜产量占铜产量的比重达95%以上, 再生铜对本省铜材生产的原料保障程度超过95%。全省有色金属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优化升级成果显著, 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矿产资源采选冶行业中的综合利用产品在同类产品中的比重达到10%以上, 有色金属矿山共伴生矿、残矿和选矿尾砂的综合回收利用产品产值达到28.4亿元, 矿产冶炼和再生金属生产过程的综合回收利用产品产值达到55.7亿元, 采选冶业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年产值合计超过80亿元;比2015年增长30%以上。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较高技术装备水平、资源利用率较高、废物排放量较低的综合利用企业。获得省经贸委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达到6户以上。

对策建议

(一) 加强组织领导, 科学统筹规划。认真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 把综合利用有色金属资源, 渗透到行业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投资管理以及财政、税收、金融和价格等相关政策中。加快开展全省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统筹规划, 建立全省资源综合利用标准体系和信息统计数据交流体系, 使资源综合利用成为全省有色金属行业生产建设和长远发展的一项重要指针。

(二) 加快制度建设, 健全法制法规。根据国家有关产业政策, 加快广东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的制度和法规建设, 结合资源综合利用的特定, 建立相应的市场准入、环境准入和行业准入制度, 将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坚决淘汰和关闭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落后企业, 严厉处罚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

(三) 制定优惠政策, 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建立、完善和落实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政策体系, 加大财税优惠等对资源综合利用的鼓励和扶持, 推动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的领域扩展及产业升级。

一是加快实施广东有色金属企业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广东的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在铅锌矿山采选、铅锌冶炼、离子型稀土冶炼分离、矿山尾矿回收利用等多个领域均走在全国的前列。要力争在2012年前, 推动全省有色金属行业2—3个企业进入省资源综合利用认定企业行列。通过重点企业或项目的示范作用, 以点带面推动广东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的广泛开展。

二是以提高再生有色金属资源加工利用产业规模和利用水平为目标, 鼓励清远、肇庆等地在企业集聚程度较高的再生金属加工基地或工业园区, 推进资源综合利用的集约化、产业化进程, 把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 推进技术进步, 鼓励技术创新。将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纳入广东重大科技发展计划, 组织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和相关科研院所, 与企业共同建立推动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的产学研联盟, 开展相关领域的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企业有重点地开发和应用先进的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有色行业论文 篇8

有色物流规模庞大, 延续快速增长态势

2 0 1 1年, 十种有色金属产量3438.29万吨, 同比增长9.8%, 增幅虽然较2010年明显回落10.6个百分点, 但仍然保持较快增长;进出口贸易总额创历史新高, 达到1606.77亿美元, 同比增长28.1%。从有色金属行业的物流格局来看, 生产主要集中在西部内陆, 而消费则多在东南沿海, 从而使得原料和产成品都需要大量的运输, 尤其是2011年以来, 氧化铝等项目西移, 进一步增加了有色行业的物流需求。按调查企业汇总数据推算, 2011年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物流额达3.5万亿, 企业产生的货运量同比增长超过40%, 物流规模庞大。

物流成本大幅增加, 运输成本占据最大份额

调查企业汇总数据显示, 2011年, 有色行业物流同比增长29.8%, 其中, 运输成本占57.3%, 是控制物流成本的重要因素。但值得注意的是, 虽然运输成本仍保持较快增长, 但与上年同期相比, 所占比重下降1.8个百分点, 近三年来, 运输成本呈现连续下降的趋势, 这主要是受利息等其它成本大幅增加的影响。

具体来看, 2011年, 有色行业物流成本中, 运输成本明显增加, 同比增长25.9%, 运输成本的大幅增加受两个因素影响, 一是受油价上涨影响, 2011年, 汽油价格每吨上调550元, 柴油价格每吨上调450元;二是受运输方式影响, 我国有色金属物流主要以铁路为主, 公路为辅的方式。而受铁路运输长期以来供求矛盾的影响, 物流成本较高。另据调查资料显示, 利息成本出现大幅上升, 增长4成;配送、流通加工和包装成本同比增长44.4%;管理成本同比增长23.9%。

物流费用率不降反升, 物流布局有待优化

调查企业汇总数据显示, 2011年有色行业物流成本费用率为7.4%, 高于2010年0.6个百分点, 高于2009年0.1个百分点。在整个工业行业物流费用率逐年下降的趋势下, 有色行业不降反升, 显示出有色行业的物流布局有待优化、物流组织管理能力需要提升。而这一现象与我国有色行业的物流格局变化存在紧密的联系, 2011年, 我国经济增速平稳回落, 同时产业由东部向西部加快转移, 在这样的背景下, 新疆等西部多个省份启动有色金属项目, 进一步增加了物流费用, 因此, 在产业布局中应该充分考虑物流成本因素。

有色物流费用率低于全行业, 但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有色行业论文 篇9

有色金属材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材料。有色金属具有独特的稀缺性以及不可再生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和分析,可以为投资者提供股票投资信息和决策参考,还可以促进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在“十三五”期间,国家一定会重视相关领域的发展,所以有色金属行业一定具有投资价值。国内的企业投资价值研究多以财务年报数据为依据,构建财务评估体系,建立数学统计模型,对企业的投资价值进行分析。由于分析方法、样本和选取指标的不同,研究的结论也各有千秋。潘罡、王晓华(2013)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投资价值综合评价系统,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8.0对投资价值进行因子分析,计算出上市公司在各公因子上的分值和综合评价分值,以此进行综合评价。唐小伟(2013)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文化传媒行业上市公司进行了投资价值评价,以期为投资者提供方法和实践上的参考。

一、模型设计与实证分析

(一)样本与变量选择

本文以2015年98家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为对象,具体选用以下基本指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每股净资产、每股收益、总资产增长率、主营收入增长率,来代替上述五类指标,对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进行研究。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和讯网上市公司2015年财务报表年报。

(二)模型设计

以上述10个基本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第一步模型检验,看是否能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第二步因子分析,将上述10个基本指标根据相关性将相同本质的变量归入一个因子,F1、F2、F3、F4。第三步运用公式算出综合得分。模型如下:

(三)因子分析

本文运用SPSS软件对上述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适应性分析,通过K M O和Bartlett检验分析原有变量是否适用于进行因子分析。

检验后得出的K M O值为0.531,这表明所使用数据是可以进行因子分析的;Bartlett检验统计量的值为583.232,检验的显著性水平是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拒绝了该检验的零假设。综上所述,所选样本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接下来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看出,第一个公共因子F1在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指标上有较大的载荷,可以将其当作公司营运能力。上市公司初始变量方差贡献率受公共因子F1的影响是31.855%,是最为重要的因子,说明营运能力对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影响很大。

第二个公共因子F2在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指标上载荷较大,说明其代表的是公司的投资收益能力。公共因子F2对上市公司初始变量方差贡献率低于公共因子F1,达到20.886%。这表明公司投资收益能力对这一行业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影响也很大。

第三个公共因子F3在总资产周转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指标上载荷较大,说明该公共因子越高,公司发展能力也就越强。

第四个公共因子F4在资产负债率这一指标上载荷较大,说明该公共因子越高,公司偿债能力也就越强。

依据4个主要因子与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建立因子得分函数,利用分析法得到各个因子的得分。其中:

我们在以各个因子对应的权重加权求和,就能得出总得分F,并且总结出表达式:

继而能够算出综合因子并得出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排名。

由实证分析可知,排名前5位的是株冶集团、楚江新材、江西铜业、贵研铂业、云南铜业。说明这5家上市公司在本文研究的时间段内财务运行状况良好,有很高的投资价值,尤其是排名第一的株冶集团和排名第二的楚江新材的营运能力因子得分分别为7.193 96和2.259 7,说明这两个公司有着良好的营运能力;排名第三的江西铜业的投资收益能力因子得分较高,说明该公司在研究时间内投资收益情况较好。排名在最后一位的五矿稀土的偿债能力因子为-6.051 13,说明该公司的偿债能力较差。

二、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对2015年98家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的变量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代表的营运能力对公司的投资价值有影响。总资产周转率越大,总资产周转越快,公司的销售能力越强。流动资产周转率天数越少,流动资产在经历生产和销售各阶段时被占用的时间越短。

2.总资产增长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代表的发展能力对公司的投资价值有影响。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可以判断出公司正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如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超过10%,说明公司正处于成长期,将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从总资产增长率的稳定增长能看出哪个公司是发展性高的公司。

3.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代表的偿债能力对公司的投资价值有影响。从资产负债率可以看出公司的负债水平,如资产负债率达到100%或者超过100%,说明公司已经没有资不抵债了。流动比率越高,企业资产变现能力越强。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资金周转能力,加强营运能力。要提高有色金属行业公司管理高层的财务管理意识,对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同时还要完善公司的预算管理体系,加强存货、应收账款等管理。

2.加强管理和创新,使资源可持续利用。有色金属资源具有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需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因此,要健全法律法规,推进持续创新。此外,需要多部门协调配合,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使有色金属能够可持续利用。

3.发展债券筹资市场,拓宽融资渠道。有色金属行业的负债水平较低,我国应该拓宽有色技术行业的融资渠道,大力发展债券筹资市场,调整完善资本结构,使公司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使偿债能力得到加强,提高公司的投资价值水平。

参考文献

[1]孟立平.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评价——基于因子分析法[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2,(1):44-51.

[2]刘利平.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财务分析——以某有色金属冶炼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3):203-206.

[3]张良发,晏黎,蒲涛.基于因子法的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14):107-108.

[4]潘罡,王晓华.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评价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投资理财,2013,(30):6-7.

对有色金属行业财务管理的探讨 篇10

有色金属行业属于传统制造业企业, 从其业务流程分析来看, 主要有地质勘探、原材料采购、原料金属加工及产成品销售。因此, 有色金属行业的财务管理理应重点关注这四大业务板块。本文将针对业务对象的财务管理问题进行分析。

1.1 存货管理效率低下

在有色金属行业的四大业务中, 涉及存货管理的则有两大板块, 分别是原材料采购和原料金属加工。笔者分析了2008年以来有过有色金属上市公司中存货跌价准备的账面价值的变动状况, 分析发现自金融危机发生以来, 2008年至2009年上半年中, 受国际国内供需情况和金融资本市场恶化的影响, 金属价格急剧下降, 特别是铜金属, 仅不到一年时间就下降了近50%。国家随即出台“4万亿”的金融刺激救市计划, 国内房地产迅速获得巨大发展, 国内对金属需求大幅上升, 使得金属价格瞬间提高并在长时期内得到稳定发展。至此, 金属行业存货跌价准备账面价值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转销, 同时, 有色金属行业企业在这一时期内扩大规模, 加大马力生产, 存货存储量大幅度增加。2012年初后, 国家开始调控房地产市场, 之前金属需求行业均受到影响, 金属需求量大量下降, 致使金属行业存货占用资金量巨多, 金属企业现金流短缺。综上所述, 在这五年时期内, 金属企业之所以在存货跌价准备上时高时低, 主要是因为企业在存货管理上没有及时把控原料市场和宏观经济环境变化, 致使存货管理效率低下、存货占用资金成本太高, 企业没有充足的现金流进行技术改造和市场开拓。

1.2 全面成本核算体系不健全

有色金属企业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加工企业, 它与煤炭行业不同, 煤炭行业重在开采和粗加工, 然而有色金属行业除了勘测、开采之外, 主要环节在有色金属的提炼和加工。特别是近几年来, 燃料、环保投入、资源税收和人工资源成本迅速上升, 使得有色金属企业成本增加, 企业对成本种类和成本总额的把控比较困难。笔者通过查询统计2011~2013年三年中我国有色金属企业的财务报告发现, 其主营业务成本每年都呈现上升趋势, 但是因为报表只能反映一级科目的当期发生值, 难以分析成本的明细发生情况。笔者认为, 这些外在已经显现的情况表明有色金属企业对成本控制比较薄弱, 与外资有色金属企业相比, 没能建立完善的全面成本核算体系, 难以对概括性的成本费用进行科学的分摊, 导致盈亏平衡分析难以进行, 无法为企业的成本控制提供方向。

1.3 全面预算管理及考核体系不完善

企业的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根本, 合理、科学且符合企业实际状况的预算报表是企业财务管理及财务分析的方向。前文已述, 有色金属行业2009~2013年之间, 存货账面减值变动幅度较大, 存货所占用的资本资金较多, 且随着金融市场的利率上升, 导致资金成本提高, 企业难以支撑。其次, 笔者通过查询统计2011~2013年三年中我国有色金属企业的财务报告发现, 其主营业务成本每年都呈现上升趋势。再次, 因为宏观环境的调控, 有色金属行业近几年的业务收入也时高时低。这些情况有的是受宏观因素所影响, 有的是受企业自身管理因素的影响, 这些均是因为有色金属企业在预算管理和考核体系上有所漏洞。

2 完善有色金属行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2.1 建立全面预算体系及部门费用独立考核体系

有色金属行业建立预算体系, 首先, 需要明确预算编制部门和领导机构,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 确定各职能部门主要的支付类型和收入类别。其次, 根据往年的历史数据和企业对利润和业绩的要求制定该年度的收入支出标准。最后, 规范各支出收入类别的报账程序, 需要直接领导和相关领导签字予以同意的, 在报销时, 必须按照既定的规则程序予以准许并报销。在当期会计期末结束后, 应当对当期实际情况与期初预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对差额部分查找原因, 并进一步改进完善。

有色金属行业的部门费用独立考核体系是全面预算体系配套体系, 两者相辅相成。全面预算体系重在事前预算, 为企业当期费用支出和收入来源提供指导性作用。部门费用独立核算考核体系, 重在事后分析和考核, 为全面预算体系的后续保障, 通过全面预算的对比分析比较, 得出企业应该重点增强的方面;通过部门费用独立核算体系的建立, 可以将当期费用具体到部门, 由部门负责人对当期的预算进行统筹规划, 实际支出超出预算的由部门直接领导人承担领导责任, 该费用的实际执行人承担直接责任, 对于当期实际支出在预算范围内的则予以嘉奖奖励, 做到赏罚分明。

2.2 建立全面标准成本体系

前文已述, 有色金属制造业的主要成本包括生产成本——直接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间接制造成本, 其中直接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 这主要指有色金属的开采成本和加工成本。然而, 在现代有色金属企业支出费用中, 物流成本和环境保护投入成本已经逐渐成为主要成本项目, 然而这些却没有计入产品成本的项目中, 因此, 财务会计所统计的制造成本并非企业实际成本, 因此所得到的成本分析亦非全面。本文提出, 有色金属企业应该顺应宏观环境的变化, 建立健全全面标准成本体系, 将当期内企业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支出分类计入, 并在财务分析中分摊到各项产品明细中进行成本内部控制。

2.3 提高财务分析质量、多元化投资, 提高企业风险抵抗能力

企业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有效准确的财务分析质量能够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重要作用。传统的财务分析一般是依靠财务指标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 从而分析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情况。然后, 单纯地依靠财务指标并不能全面分析企业整体的经营和财务情况。提高财务分析质量, 首先要求企业财务分析人员能了解行业整体经济状况和政策;其次需要熟悉企业整体业务状况, 明确分析的步骤, 对财务指标之间趋势的产生原因能够做出合理的判断;最后, 需要对财务指标和经营指标一同进行对比分析, 如在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时, 通过部门收入/部门人数分析企业各部门员工的创利能力。

从整体宏观环境来看,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 重污染的能源行业将是国家重点治理的行业。因此, 笔者认为有色金属企业一方面要加大先进技术方面的投入, 提高加工投入产出比率, 增强细加工的技术能力;另一方面, 从风险防范的角度分析, 有色金属企业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多元化投资, 将投资风险进行分散, 提高企业的风险抵抗能力。

3 结语

有色金属企业既面临着跨国企业的竞争, 同时又时值国家调整经济结构的“十二五”规划时期, 有色金属行业正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宏观环境变化不定的局面。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分析, 我国有色金属企业存在存货管理效率低下、全面成本核算体系和全面预算管理及考核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在这一情况下, 改善财务管理需要立足于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提高企业顶层设计的能力, 建立健全全面预算体系和部门独立费用考核体系、全面标准成本体系以及提高财务分析能力, 进行多元化投资, 提高企业风险抵抗能力。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及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市场化, 国际金属行业开始入驻我国有色金属市场, 其科技先进化的硬件优势以及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软件优势使得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受到极大的威胁。本文在指出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财务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有色金属行业的财务管理应该立足于实际情况, 加强顶层设计, 建立健全全面预算体系、部门费用独立核算体系、全面成本核算体系, 提高有色金属行业财务分析能力、增强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同时应该在可控范围内进行多元化投资, 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关键词:有色金属行业,全面预算管理,多元化投资

参考文献

[1]何玲.有色金属行业财务管理对策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12.

有色金属成为两化融合重点行业 篇11

做好评估工作

信息技术在有色金属行业中的应用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和长足的进步,已逐步应用和融合到有色金属产品研发设计、生产控制、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决策支持及电子商务等各个环节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能力、管理能力和应对市场风险的快速反应能力。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兼党委副书记王健表示,新形势下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造升级,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是摆在广大有色金属行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者面前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

据了解,2010年工信部确定了包括有色金属行业在内的多个重点行业开展两化融合的评估工作,并选定了铝作为首个进行评估的子行业,评估工作已经正式启动。王健透露,根据统一部署,有色金属行业还将逐步开展其他有色金属品种的评估工作。他强调,开展两化融合评估工作是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有色金属行业振兴发展的重要举措,评估工作将为国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技改融资、技术创新、企业改革等方面提供政策依据,其价值不言而喻。他呼吁有色金属工业企业提高认识,重视两化融合评估工作,切实加强两化融合工作的组织与指导,认真填报有关数据、配合协会工作,和工信部共同完成好有色金属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

贡献看得见

在当天举行的年会上,中电投宁夏青铜峡铝业科技信息技术开发部主任单保录介绍说,公司已按照中电投集团部署和要求制订发布了《宁夏能源铝业登高计划》。按照评价体系标准,从“信息化领导力、信息化基础建设、信息化应用与效果、IT服务管理与IT治理、信息化人力资源”五个方面逐条分解,全面分析了公司各方面存在的差距,提出了34项改进措施,今年将继续以“登高计划”为抓手,根据公司信息化发展现状,调整修订“登高计划”措施,抓好落实,不断提升公司信息化水平。

福建南平铝业有限公司加工分厂厂长吴世文介绍了企业发展历程及信息化建设的成就。据悉,南平铝业已经累计投入16亿元进行铝冶炼、铝加工技术改造,同时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企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生产经营规模逐年扩大,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并已发展成为全国铝型材十强企业。为适应战略发展规划和发展方向的需要,公司系统地规划了信息系统的建设,2005年年底与咨询管理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南铝运行体制及管理流程再造总体要求下,投资2500万元合作开发完成了“南铝铝产业链全维信息管理信息化系统集成平台”科技项目,覆盖了南铝所有职能管理部门和5条产品链、14大类产品的全过程生产经营活动;通过“企业基础管理信息化、过程管理信息化”,企业全面实现了“全维柔性方针虚拟精益智能数字化管理”。

吴世文表示,以2008年销售均价24037元/吨来计算,南铝新增工业产值10亿元,2009年增加工业产值1.8亿元。如果稳妥地进行比较,仅将50%归功于该信息系统集成平台应用后取得的效果,南铝应用该系统后2008年新增工业产值5438万元;按同口径计算,2009年对总产值贡献为1亿元。

存在不足

业内人士表示,有色金属行业涉及采掘、冶炼、加工等流程,生产线长、过程也非常复杂,加上大多数企业身处偏远山区,信息蔽塞、交通不便,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低、推进阻力很大,信息化实施难度要远远大于其他传统行业。尽管在这样的情况下,有色金属行业依然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还有一些也冲进了国家信息化500强,为更多的企业开展信息化工作、推动两化融合起到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

有色行业论文 篇12

关键词:有色金属,安全生产,现状,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不断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 在安全生产方面仍存在着很多问题, 由于有色金属工业生产金属品种繁多, 如铅、锌、铝、铜等, 原材料复杂、工艺流程长, 加上高温炉窑难以密闭等原因, 给生产安全管理和生产安全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难度。

1 有色金属行业安全生产现状

1.1 企业安全监管难度大, 行业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有色金属种类多, 生产工艺复杂, 各种金属的生产工艺路线差别很大, 有的即使是同一种金属, 也可采用不同的冶炼技术, 其危险特性除具有冶金行业高温、高压的特点外, 化工行业高毒、易燃易爆的特点也十分突出。有色金属企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比钢铁行业低, 特别是小型企业数量多, 技术装备水平低, 作业环境差, 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安全意识淡薄, 行业安全监管难度加大。有色金属行业安全生产立法滞后, 安全生产标准缺乏, 使得日常监管工作无法可依。部分新、改、扩建工程项目未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三同时”有关规定, 对外委施工单位监管不到位。监管部门监管力量不足, 缺少专业技术人员, 部分省市对有色金属安全生产的检查监管缺乏主动性, 只是被动地完成国家的文件要求, 行业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1.2 有色金属安全监管专业人员严重缺乏, 素质不高

安全监管队伍缺乏相关专业技术人才, 无法满足有色金属行业安全监管的要求。省一级安监部门部分省市有有色专业人员, 市县级安全监管力量十分薄弱, 致使行业安全监管无法得到保证。监管人员承担了无限的责任, 却只拥有有限的监管资源。由于监管力量不足, 监管工作专业要求越来越高, 监管难度大, 现有监管人员承担的任务重, 责任大, 要求高, 待遇差, 很多监管人员有畏难情绪, 人心思走, 队伍不稳定。

1.3 现行事故统计分析不能准确反应事故规律和行业安全生产动态

现行有色金属行业事故统计数据较粗略, 仅对有色金属冶炼死亡人数进行了统计, 对事故类别、原因缺乏分析, 不能反映有色金属行业事故发生的规律, 不能及时有效地了解行业安全生产发展动态。

1.4 安全生产投入不足

由于有色金属生产单位定性为非高危险性企业, 国家没有对有色金属企业的安全生产投入做明确的规定, 有色企业安全生产投入没有法律依据, 安全生产投入不能计为成本, 影响了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积极性;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是能省则省, 能拖则拖;对检查出的隐患, 小的改, 大的不改;一些影响严重的技术问题未投入经费加以解决, 已知的许多设备、设施隐患未予整改,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安全设施经常被砍掉。

1.5 外委施工单位资质管理过严, 日常安全监管不到位

现在各种类型的外委施工队伍很多, 但大多规模较小, 装备较差, 技术力量薄弱, 大多不是独立法人, 而是挂靠一些大的施工单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施工单位的资质认定标准过高, 资质申请非常困难, 不得不挂靠有资质的施工单位, 并向其缴纳管理费。这样削弱了外委施工单位的利润, 不利于施工单位的发展壮大, 也影响了外委施工单位的安全投入, 不利于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从某种程度上说, 外委施工队伍的资质管理是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 外委施工队伍应接受当地安监部门的监管, 但是大部分地方由于安监部门力量不足, 没有尽到日常安全监管的责任, 甚至当地外委施工队伍的基本情况都不清楚, 仅限于对其进行伤亡事故处理。

1.6 有色金属行业安全生产立法滞后, 有关规定法律效力较低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法律法规与现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管理体制、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不相适应, 不能满足有色金属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需要。由于有色金属行业定性为非高危行业, 近年没有专门针对有色金属行业制定安全生产法规, 对有关“三同时”管理、隐患排查、加强行业监管等要求大多是作为工贸行业监管规定的一个内容而提及, 缺乏有色金属行业针对性的要求, 如有关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安全预评价和“三同时”管理, 都是要求进行备案, 法律效力较低, 使得有色金属安全监管工作显得很勉强。

2 对策与建议

2.1 加强有色金属企业监督检查工作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本辖区内有色金属冶炼企业的安全监管和职业卫生现场的监督检查工作;加强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安全设施“三同时”的监督检查与备案;进一步监督检查有色金属企业应急预案及其备案情况;对有色金属冶炼企业生产过程中涉及高温、高压、强酸、强碱和使用危险化学品工艺的环节和事故易发多发工序, 要督促企业立即排查并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对隐患排查治理不力的, 要责令停产整顿, 限期整改, 防止和遏制各类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要特别加强对小企业的安全监管, 小企业点多面广, 数量众多, 情况复杂, 安全监管难度大, 是安全监管工作的薄弱环节。要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和安全投入等方面入手, 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方法。

2.2 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强化主要负责人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部门各负其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有色金属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应当认真贯彻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 按照“管生产的同时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进一步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健全各级主要负责人负责制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要切实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各单位、各部门要对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配合安全管理部门做好各项安全工作。不断强化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 切实做到“安全生产, 人人有责”。

2.3 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 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

安全教育培训是提高作业人员安全素质的重要手段, 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 对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尤为重要。企业应制定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 对每位员工从入厂之初建立安全培训管理档案, 严格落实新员工“三级”安全教育、转岗复岗安全教育、外泄用工安全教育等内容。此外, 加强企业领导的安全教育培训, 提高其对安全重要性和安全知识的认识, 也是非常必要的。

2.4 应加强对有色金属行业的事故统计分析

伤亡事故统计分析数据是进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重要基础数据, 2005~2011年较大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如图1所示。国家安监总局应改进现行伤亡事故统计分类方法, 对有色金属行业伤亡事故进行统计分析, 定期召开事故统计分析会议, 研究有色金属行业伤亡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 分析、掌握行业安全生产现状和趋势, 提出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对策与建议, 以便开展有针对性的监管。

2.5 加大安全投入的力度

有色金属企业兼有冶金、危险化学品行业的特点, 生产危险性较大, 建议国家进一步完善相应的安全费用提取制度, 对有色金属等企业统一安全费用提取标准、使用范围和管理办法。企业要正确认识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长期利益和短期效益的对立统一关系, 加大安全生产投入, 既要保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投入, 不得削减安全技术措施经费, 还要加大生产期间的安全投入, 加大隐患整改力度, 淘汰落后、危险性大的工艺和技术, 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努力提高本质化安全程度。

2.6 要加强对外委施工队伍的监督管理

外协用工队伍已成为有色金属企业生产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加强外协用工队伍的管理, 提高外协用工队伍的安全生产水平意义重大。外协用工队伍数量多, 规模小, 人员素质差, 安全管理水平低, 事故发生率较高, 国家应尽快发布实施有关外协用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明确相关各方安全生产管理责任, 规范外协用工安全生产管理。应当建立外协用工队伍备案制度, 外协用工队伍必须到当地安监部门备案。安监部门应当将外委施工队伍的监管作为有色金属企业安全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对外委施工队伍的日常监管, 要减少外协用工队伍资质挂靠的现象。

2.7 尽快修订和制订有色金属行业的安全法规和标准

国家安监总局和相关部门应尽快组织专家、学者完善有色金属行业安全生产法规标准体系, 尽快对已有规程和标准进行修订, 同时应根据有色金属行业安全监管的需要, 制定新的有色金属行业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 提高法规标准的时效性和法律效力。

3 结束语

有色金属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上趋于平稳, 但较大及以上事故时有发生, 对社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面对有色金属行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市场需求变化等新局势, 加强行业安全生产管理, 加快本质安全化进程已成为当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首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赵霞.浅谈当前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存在的一些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1 (02) :102~103.

[2]张文彪, 冯建强, 苏俊阳.浅谈我国农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J].吉林农业, 2010 (05) :145~146.

上一篇:主持人的语气表达技巧下一篇:一次调频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