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锻造(共7篇)
金属锻造 篇1
由中国锻压协会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锻造展览会及会议 (CFF09) 暨第五届中国国际金属成形展览会及会议 (CMF09) 将于2009年11月17~19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 (老馆) 举办。该展会是目前锻造、冲压与钣金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盛会, 内容涵盖了金属成形与制作整个产业链和工艺流程, 展示最先进产品和技术, 是锻压企业开拓市场、树立形象的绝佳平台。
上届展会, 共有来自中、日、德、美、法、意、韩、瑞典和罗马尼亚等国的212家参展商, 展品的水准和国际化程度继续延续了较高的水平;专业观众来自全球24个国家, 参观总人数达到8858人次, 无论是展商还是专业观众都对展会给予了高度评价, 数据统计显示, 满意度高达85%以上。
本届展会, 以深入交流、加强合作、产业升级、共度难关为亮点。
本次展会的国际展商有:舒勒、拉斯科、SMS、考威尔、威普克、辛北尔康普、瓦卡里、埃博普、俄罗斯重型、伏龙涅什、隔而固、AJAX、栗本铁工所、三井造船、榎本机工、阪村机械、中外炉、MJC、MTS、哈特贝尔、万阳等公司。其次, 除了点对点邀请外, 协会还在香河、沧州、南皮等产业集中地区举办了行业报告会, 促进企业参展、参观。
展会同期, 中国锻压协会将联合全球领先的零部件B2B电子商务平台合作举办“首届锻件毛坯及零部件成品采购会”。“采购会”是锻压展会新增添的一个主题活动, 根据采购商的采购需求和具体产品, 选取匹配的中国供应商, 最终通过见面会形式促成交易。采购会以完全免费的形式为所有展商和专业采购商服务, 采购项目均真实可靠, 让现场成交更具针对性, 一步到位。本次将邀请来自全球10余个国家的数十家采购商亲临展会现场, 诸如博世中国、宝马中国、大众、卡特比勒、约翰迪尔、ITT公司、博格华纳、美国天合、麦格纳唐纳利、伊顿、康明斯、铁姆肯、采埃孚、德尔福、霍尼韦尔、阿文美驰等;其次还有国内大中型汽车主机厂采购部负责人亲临现场, 如一汽、东风汽车、华晨汽车、奇瑞汽车等。另外主办方还将为重要采购商提供免费食宿。
中国锻压协会和国外诸多锻造行业协会都有着长期密切合作, 这些行业机构对推动CFF09&CMF09的海外观众邀请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时, 协会还积极与国外驻华商会联系, 建立长期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从而成功的将国外采购企业引荐到展会现场。
CFF09&CMF09的目标是为锻造行业提供成熟的产业链配套服务, 让每一位用户都能获得最大利益是我们的宗旨。中国锻压协会希望每一位专业人士都能够积极参与我们的活动, 推动锻造专业化交流平台持续快速发展!
金属锻造 篇2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 中国锻压协会名誉理事长、原北京机电研究所所长李社钊, 中国锻压协会理事长、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公司董事长缪文民, 瓦房店轴承精密锻压有限责任公司曲光, 上海舒勒压力机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本哈特·爱华德, 东风锻造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夏世维, 江苏太平洋精密锻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夏汉关, 一汽巴勒特锻造 (长春) 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瑞卿,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总裁助理周晓平, 一汽吉林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汉杰, 一拖 (洛阳) 福莱格车身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红旗, 杭州杭氧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李天林, 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侯哲平, 青岛青锻锻压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副董事长栾新民, 合肥锻压集团董事长严建文, 中国锻协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金, 中国锻协副秘书长兼锻造委员会干事长韩木林, 上海市锻造协会秘书长舒行畅, 重庆市锻压协会秘书长袁贞友, 无锡锻压协会秘书长周大榕, 等。
本届展会以深入交流、加强合作、产业升级、共度难关为亮点。吸引了来自中国、日本、德国、美国、韩国、俄罗斯等国家的200多家参展商, 展品水准及国际化程度延续了较高水平。专业观众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 展商及专业观众都对展会给予了较高评价。
金属锻造 篇3
材料成形技术在机械制造行业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国内外正在发展净形或近似净形(Net Shape or Near Net Shape,即上世纪70年代所说的“少无切削”)加工技术,因而不仅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学生社会需求量很大,而对学生培养模式、所使用的教材等方面都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包括国内翻译前苏联布留哈诺夫和烈别尔斯基的教材《模锻及模具设计》[1]和中国工业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西安交通大学金属压力加工教研组编写的《锻造工艺学》教材[2],到现在的教材,都较为传统,变化不大。
为了适应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开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应当有新的锻造教材,江苏、湖北、山东、河北、山西、重庆等高等院校和个别研究所及工厂根据新时期对大学生的教学要求,共同编写了《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教材,教材按36个学时编写。参加编写的同志既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又在各自负责编写的章节领域上有一定研究成果。
这本教材的最基础、最主要的内容是锻造,作者注意拓宽学生思维、扩大眼界、强化学生的基础。在编写过程中尽量做到使内容新颖,理论联系实际,有新创意和较强的实用性。作者尽量做到注重基本理论、基本特征和性能,也注重现行设计方法的理论依据和工程背景,编写教材不但要强调继承传统,而且要推陈出新,厚今薄古,尽量充分反映金属塑性成形方面的新工艺、新模具,适应净形和近似净形加工技术的发展,反映当代最新锻造技术成就,以满足进一步提高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的要求。作者力求定位准确,突出实用性,在保证所介绍的内容反映国内外机械学科最新发展的基础上,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本科专业的教学要求,实现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
这本教材明显特色表现在尽量引用国内外有关生产开发和研究单位的第一手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掌握锻造工艺和模具设计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和明显的参考价值。
作者还力争做到不仅要满足本科院校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专业师生的需要,还要考虑到工厂科技人员的需要。这本教材面向就业,培养能力和技术素质,对从事锻造科研和产品开发工作的技术人员也有较高的实用参考价值,必将起到促进我国锻造技术人员自学提高,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的作用。
教材具有多媒体教学软件,尽量满足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需要。在书的最后还附录了主要锻造专业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根据作者们的教学经验,要打好基础,要强调“少而精”,强化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为学生打下扎实的金属塑性成形工艺技术基础,对其他成形工艺过程只作简单扼要介绍。
教材的名字暂定为《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而没有定为《锻造过程和模具设计》,主要因为在国内锻压界传统习惯上仍然讲“工艺”,一下子改为“过程”还不大习惯。通过本教材的题目,也强调了模具的设计和应用,符合当代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下面介绍教材的写作特色。
2 采用新名词、新概念、新技术、新知识
该教材尽量按照科学发展观,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结合课程特点,反映学科现代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过程。教材借鉴了国内外的优秀教材,对锻造技术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介绍,内容涉及原理、工艺、设备、模具、测试、废次品分析和实例等,有关国内外锻造技术现状和当前水平的介绍尽量做到翔实可靠,内容新颖、丰富。例如教材中介绍了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汽车前轴精密辊锻———整体模锻技术与生产线、国内外首台最大规格双盘摩擦压力机等。
作者尽量采用诸如“锻造过程”这样的新名词、新概念,做到和国际接轨。“过程技术”的概念完善并推广了“工艺”的内涵,符合机械制造业在新时期竞争要素发展的规律,有利于指导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主体行为。
国家机械工业局多年来大力推动“过程技术”概念的应用,落脚实践,推进企业产品过程集成创新。2003年去世的前国家机械工业局科委主任练元坚在1999年就撰文呼吁“大力推广过程技术概念的应用”[3]。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丁培燔也在1999年《第二届全国设计与过程集成技术研讨会》上大力宣传“过程技术”。该教材从内容、结构体系和书名上都紧紧把握了这一大的趋势,并结合近年来的新工艺、新方法和新成果进行介绍。
“锻造工艺”是“锻造过程”技术的核心部分,“锻造工艺”不能代表全部“锻造过程”技术。“过程”技术不仅仅是制造工艺,还包括制造过程中所用的装备、工具、仪表和组织管理技术以及整个生产过程的构思、变化和设计。
作者在撰写过程中对传统的经典内容加以精选,重点反映当代锻造技术方面的最新成就。使学生学习后能对具体产品锻造方法的选择迅速做出可行性和局限性的评价,为锻造工艺参数的典型化、系统化打下基础,也能为现代信息技术在锻件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开辟新的道路。
作者在坯料的准备一章中以一定的篇幅简单介绍了带锯。带锯如同数控机床一样获得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美国在20多年前的带锯机就占机拥有量的10%。成为与车床、铣床、刨床、磨床、镗床、钻床并肩媲美的第七种基本加工机床。金属带锯由变速机构、锯带张紧装置、无级变速液压控制系统、冷却系统、锯刷、床身等六个部分构成。在以往的教科书中一点也没有提到过。而坯料的准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对精密锻造来讲,它对模具的寿命和产品的质量的影响关系极大。
教材中介绍开式模锻时,引用了清华大学叶庆荣教授的观点,叶教授论述锤锻模上开式模锻的成形过程分为镦粗阶段、充满模膛阶段几个阶段的论述符全实际情况,非常精辟、深刻。
教材中介绍了流动控制成形、板料锻造、模具型腔的挤压成形等新技术。
教材介绍了氮气弹簧在新型精密模锻模具上的应用。1998年郑智受、关厚爱教授出版了《氮气弹簧技术在模具中的应用》[4]。吴显兵等对氮气弹簧在冲模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5],周立斌、曾健华等将氮气弹簧应用到温挤模具上[6]。
教材中还介绍了一种新型的能代替电火花加工高硬度模具型腔的高速切削加工,指出其是“加快精密模锻模具开发速度、提高模具制造品质的必然趋势”。
教材中所叙述的锻模的焊接修补技术更是节材节能,符合环保要求。
教材中还介绍了通过三维DEFORM软件对十字轴复动成型时金属坯料在变形过程中的流动情况。
过去在谈及锤上模锻时,一般没有脱料装置,但教材中介绍了一种锤锻模的脱料装置。如图1所示。
教材中还介绍了一种在国外流传较广但在国内尚不太普及的不设计卸料板的能自动将切下的卡在圆形冲头上的飞边从冲头上刮下来的装置。如图2所示。
教材中还介绍了冷挤压用钢制坯料的一般磷化处理工艺和快速磷化处理工艺,磷化处理操作过程要点及被膜处理过的坯料润滑、磷化膜品质不良的形式等,以满足实现钢的冷挤压净形加工生产要求。
教材中还介绍了锻造润滑剂的应用,一种代替石墨的新型绿色热锻润滑剂已经在不少工厂使用[7]。
3 补充了一些新成果、新看法
该教材尽量做到具有新创意。作者不满足于从实际生产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是积极、主动引导学生从理论的高度去考察和分析问题。教材除广泛吸收中外专家的理论论述以外,主要介绍富于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例如净形和近似净形加工方面的内容。
作者在科研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减少锻压负载的一般规律:“在外在条件相同,金属流动情况也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两种锻造工艺,如减少模具(或工具)与坯料的接触面积,负载一定减少”。教材中精密模锻章在“减少精密模锻负载的工艺过程措施中强调不仅分流面分流减压、预流补偿空间等是减少精密模锻负载的一种形式,而且引用了不少例证。如图3、图4所示。图5的穿孔挤压能保证凹模内六方型腔的成形精密成形。图6所示的三种形式由左向右模具与坯料的接触面积越来越小,因而其变形力必定越来越小。
教材中还明确指出,分流面最早的提法来自中国。西安交通大学的赵静远教授早在1980年就明确指出“金属复合挤压时的流动规律,取决于分流点的位置”[8]。他求解出在任何摩擦条件下的复合挤压流动规律,而且能用简易方法快速确定子午面上的分流点,快速计算出复合挤压力。哈尔滨工业大学汪涛教授和王仲仁教授也于1982年发表过题为“复合挤压滑移线场分流点位置的确定”的文章[9],他们都是国内研究“分流”的先驱。
另外,关于“复动成形”这个名词,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所谓“复动成形”也称为“浮动成形”、“分模锻造”、“径向挤压”,大约二、三十年前在中国早已有之[10],也就是日本人说的“闭塞锻造”,似乎欧美也没有叫“闭塞锻造”的。它的一种是采用复动式凸模在两个方向或多个方向对毛坯施加不同压力,使之产生多向流动,从而可在一道变形工序中获得较大的变形量和复杂型面,完成复杂零件塑性成形。
国内现在常有人说“闭塞锻造”,该说法容易引起混乱。我国早已有“开式模锻”和“闭式模锻”这种说法。“开式模锻”恰恰与西方的“闭模锻造(cloce die forging)”相对应,而“自由锻”与“开模锻造(open die forging)”相对应。又要新加“闭塞锻造”这么一个词似容易引起误会。现在用“净形和近似净形加工”代替以前的“少无切削”,我们也就觉得多此一举,但汉语的词汇丰富多彩,并无多大不良影响。我们认为所谓“闭塞锻造”即“复动成形”是“闭式锻造”的一种。即使要用新词也可以另选,“闭塞锻造”与“闭式锻造”这两个词的发音相近,很容易让人发生误解。
说到这里,我们想起国内有家工厂说他们的“冷挤压闭塞锻造”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国际先进水平”,在“冷挤压闭塞锻造”方面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先不说“冷挤压闭塞锻造”这种提法科学不科学,我们很想知道这些工厂在“冷挤压闭塞锻造技术”方面有哪些创新?有哪些产品是采用这种所谓的“冷挤压闭塞锻造技术”生产出来的?这些产品是不是非要用“冷挤压闭塞锻造技术”才能生产?
该教材还介绍了在精密模锻工艺过程设计中提高模具寿命的具体技术措施,以及对模具的焊接修补技术等等。
教材中介绍了镁合金的等温锻造,镁合金是实际应用中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它密度小(大约是铝合金的三分之二,钢铁的四分之一),有友好的生物兼容性,可回收,符合环保要求。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均优于钢和铝合金,具有优良的切削性能和抛光性能,在一定温度和挤压比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塑性乃至超塑性。有良好的导热性、减振性以及在相当宽的频率范围内具有优良的电磁屏蔽特性,无毒,无磁性;耐印痕性好(由镁合金材料制成的物体与其他物体冲撞时,产生的印痕比铝、软钢小);尺寸稳定性高;有良好的低温性能(在-190℃时仍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可用于制作在低温下工作的零件。采用等温挤压成形、快速换模,合理设计模具,减少承载压力,从而生产出合格零件,成形品质良好,力学性能、显微组织和尺寸精度均符合要求。
4 教材纠正了在锻造教材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错误
以往的教材或技术专著都不太适应当前锻压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要求,教材中个别内容似有明显谬误。例如锤上锻造空心锻件的工艺过程方案的参考图,如图7所示。
Ⅰ.数件合锻(或冲孔-扩孔-镦环)Ⅱ.冲孔-芯轴扩孔Ⅲ.冲孔-冲头扩孔-芯轴扩孔Ⅳ.冲孔-冲头扩孔-芯轴拔长-芯轴扩孔Ⅴ.冲孔-冲头扩孔-芯轴拔长Ⅵ.冲孔-芯轴拔长Ⅶ.冲孔-冲头扩孔-芯轴拔长-缩孔Ⅷ.冲孔-芯轴拔长-缩孔
该图从国人第一次引进到我国教科书上时就有相当严重的错误,多年来屡印不改。如把“芯轴拔长”写成“冲头拔长”,把坐标写错,把重要标志性符号写错,还有的不该把原图中的一些重要数据删去等等。
另外,如正挤压时各变形区的应力应变简图应该如图8所示,非常明显,在A区和B区交界处有突变。可是在以往的教科书上都绘成光滑过渡。
还有碳钢的锻造温度范围,应当如图9所示。但在以往所有教科书中的相关插图都有错误,都是把工业纯铁看成碳钢,按碳钢的锻造温度范围确定它的锻造温度范围。其实电工纯铁的合理锻造温度范围是比低碳钢狭窄的[11]。
参考文献
[1][俄]А.Н.БрюхановА.Н(布留哈诺夫),А.В.Ребельский А.В(烈别尔斯基),Горячая штамповка.конструировбние и расчёт штампов(模锻及模具设计)[M].МАШГИЗ,1952.
[2]西安交通大学金属压力加工教研组编.锻造工艺学[M].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958.
[3]练元坚.大力推广过程技术概念的运用[J].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讯,1999,(3):1-5
[4]郑智受,关厚爱.氮气弹簧技术在模具中的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5]吴显兵.氮气弹簧在冷冲模中的应用与设计计算[J].机械工人.1999,(1):5-10.
[6]周立斌,曾健华.摩托车挡位齿轮锻坯温挤工艺研究[J].机械工人,2000,(1):20-25.
[7]济南广林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样本.DF型白色锻造润滑剂.2002.
[8]赵静远.金属复合挤压变形规律的研究[J].锻压技术,1980,(1):1-5.
[9]汪涛,王仲仁.复合挤压滑移线场分流点位置的确定[J].锻压技术,1982,(5):1-4.
[10]钱荣芳.复动成形的金属冷挤压方法[J].锻压机械,2001,(5):14-16.
金属锻造 篇4
关键词:建档,合理利用,设计工艺,维护翻新,新材料
1 概述
在锻造生产中,原材料费用约占锻件成本的60%~75%以上,可以说是比较大的,提高材料利用率,也就降低了产品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何在保证锻件质量的前提下,节约钢材,提高钢材利用率,降低锻造成本,一直有待于解决。我们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找到了一些途径,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几种有效方法作一介绍。
2 建立材料档案资料
锻造材料品种繁多,从领料起,按照锻件图号,锻件名称,材料牌号和规格,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项目建立了一份材料档案资料。根据材料牌号和规格分别堆放保管,同时把入库锻造材料做好标志,在发料时,将材料档案跟随其他技术材料一起经过锻造工艺和热处理工艺过程,待锻件验收合格入库后,最后把这份材料归入档案,以备考察研究。
设立专职材料保管员,严格防止混料而导致锻件报废,造成原材料浪费。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3 材料的合理利用
在锻造生产过程中,第一道工序是下料。怎样做到下料的合理性,我们可以借助数学模型,尽量使下料消耗减少到最底限度,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一般采用线形规划法,以计算机为手段进行数据处理。
例如:L=7.4m,φ20mm的长料,需要把它截成A:2.9m;B:2.1m;C:1.5m三种规格的长度各100,100,200根。问最少需要用几根长料。这是比较典型的线形规划问题,首选计算有几种截法。例如可用下列截法:
即截成一段A和三段C,余料为零。将各截法列于表1中。
设Xj表示用第j种截法的根数,f为要求余料最小的下料根数,示Xj(j=1,2,……6)的满足条件。
使得:F=0.1×2+0.2×3+0.3×4+0.8×5+0.9×6最小。
有了数学,模型以后,借助各种解题方法,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解出Xj值。这样就可以减少料头损失,节省原材料。
下料时使一根原材料所剩的余料头为最少。
4 改进产品设计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往往设计者不甚熟悉锻造工艺,故给设计带来一定的盲目性,作为锻造工艺人员,在编制工艺时,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及时给设计人员反馈消息,提出产品设计中的不合理处,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降低成本,节约钢材。
例如主轴承盖螺栓,原设计六角部位尺寸精度和粗糙度由切削加工保证,这样锻件余量大,消耗金属材料,浪费加工工时,通过改进产品设计,六角部位为锻件直接保证,不经过机械加工。改进前锻件重量为0.44kg,改进后锻件重量为0.38kg,每件可节约原材料0.06kg,由于轴承盖螺栓生产批量较大,通过计算,材料节约就相当可观,同时减少了机械加工工时。
5 改进工艺,减少加工余量
在编制工艺时,要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已编制的锻造工艺要经常加以改进,掌握生产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以便提高材料利用率。
例如,在试制曲轴联接盘的过程中,为了满足试制进度要求,采用自由锻。在自由锻过程中,落料重量15.1kg,锻件重量14.6kg,外径最大处加工余量单边达45mm,材料浪费之惊人,使我们工艺人员不得不从锻造工艺上采取措施。通过与工人师傅的反复探讨,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最后决定采用哈夫模锻后,落料重量仅为8.5kg,锻件生8.1kg,外径最大处加工余量单边只有3mm,可见通过改进工艺,采用哈夫模锻后,每件可节约原材料6.6kg,同时也节省了机加工工时,提高了材料利用率。
同时也可通过改变常规热处理工艺,严格控温。采用新型淬火介质,且采用可控气氛或真空热处理新工艺,提高锻模的硬度,疲劳强度及高温强度,材料才能获得合理的晶相组织和硬度,从而提高锻模使用寿命。另外模具表面采用强化处理(有一定层深),如离子氮化等,一般锻模寿命可提高0.7~2倍,甚至更高。我公司还采用了预应力圈,用以保护模具。使用镶块模,改善润滑条件,同样也起到延长模具寿命的目的。
6 采用无飞边锻造,节约钢材
众所周知,有飞边模锻,飞边部分的重量占锻件重量的10%~20%,采用无飞边锻造,不仅可以节省飞边部分的材料,而且可以节省坯料加热。切飞边及飞边输送的费用,锻造所需设备能力要求下降,也利于提高模具寿命。如果材料费用在锻造成本中占60%,那么通过闭式模锻至少可使锻件成本下降6%~12%。为了适应无飞边模锻,采用摩擦压力机进行模锻,坯料的利用率比锤上模锻提高10%左右。其材料利用率为90%。
7 模锻的合理使用和维护翻新
在锻造前,模具务必要预热透,一般预热温度为120~150℃,不超过250℃。大型模具和高合金模具钢预热温度应偏高,预热时间应保证锻模内,外温度均匀。生产时要严格控制坯料的锻造温度,在确保坯料不发生过烧,过热的前提下,使坯料温度尽可能高,并且温度公差不超过50~100℃,然后必须及时冷却模具,确保模具工作温度在200~300℃,不超过350℃,及时吹净模膛内的氧化皮并用风动砂轮修磨模具。为了延长模具使用寿命,锻模一般要翻新3~5次,这样极大地提高模具使用寿命,降低锻件成本。
8 模锻件逐步取代自由锻件
尽管在实际生产中有些自由锻件材料利用率比模锻件的高一些,但模锻件仍以精度高,加工余量少等优势正逐步取代自由锻件,为了降低模具成本,在批量小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胎模锻,投资少,工艺灵活多样,起到了既降低成本,又减少锻件加工余料的双重目的。
例如主传动齿轮,原采用自由锻件为毛坯,该件落料重为2.22kg,锻件重2.01kg,结果导致余料大,加工金属切削量大,增加了机械切削工时,锻造生产率低。改用模锻热挤压工艺后,锻造劳动生产率比自由锻造劳动生产率提高10倍。锻件落料重量仅为1.93kg,锻件重量为1.77kg,每个锻件节省原材料0.16kg。
9 采用新材料新工艺
在热模锻生产中,模具在高温下,反复承受巨大冲击力或压力,同时还连续反复受热和冷却,工作条件恶劣。因此,要求模具材料具有较高的高温强度,硬度,耐磨性,冲击韧性,而且还要有较高的热疲劳强度和热稳定性等。采用4Cr5Mo Si V、4Cr5Mo Si V1、5Cr2Ni Mo VSi等新材料,其耐磨性,高温强度,耐热疲劳性,热稳定性淬硬深度都比较好。在同等条件下,提高模具寿命,其寿命可提高1~1.6倍,还降低模具材料消耗。
10 减少废品损失,防止材料浪费
废品损失主要是由于锻件产生缺陷引起的。锻件主要缺陷有过热、过烧、脱碳、白点、裂纹、表面龟裂、内部微裂、局部粗晶、表面折叠及力学性能不能满足要求等。为了避免废品损失,就要从产生缺陷原因上加以控制。在锻造前,对原材料进行检查,发现有裂纹、微裂等缺陷要铲除。在加热过程中,对加热过程严格把关,防止加热时的盲目性。在锻造过程中,对锻造工人进行质量意识,节材节能意识教育。对锻造中产生的裂纹要求立即采取措施,以避免裂纹的扩展,造成锻件废品。对产生折叠,先查明原因,提出解决措施,修复模具或铁砧后再进行生产。对已产生的折叠,如不深,应及时清除掉,防止热处理产生开裂,造成原材料的浪费。
结束语
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好的办法,在保证锻件质量的前提下,有效提高锻造用钢利用率,降低锻件成本,节约钢材,提高企业经济效率。
参考文献
[1]周琦.铸造锻造工艺标准汇编[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0.
[2]程景范.现代使用机械制造新工艺新技术与新标准[M].北京:当代中国音像出版社,2004.
强势文化锻造强势企业 篇5
企业发展与企业文化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的。一个富于生命力的企业文化, 必然总是裹挟着新鲜的时代气息与强烈的创新、进取意识。难以想象, 在胶柱鼓瑟、因循守旧的企业, 能够产生出具有强烈时代精神、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无数的事例反复证明:企业文化发轫于荜路蓝缕、艰苦创业的过程里;创新于千舟竞渡、不进则退的较量中;成熟于革新既久、进取未已的环境下。日本著名的松下公司, 在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到来时, 还是一个小企业。为应对危机, 许多企业纷纷减员, 而松下认为, 做企业, 要让员工感受到家庭氛围, 减员会涣散员工士气, 从长远看, 并非上策, 因此做出了不减员、上半天班、开全天薪的决策。职工为此深受鼓舞, 在半天休假期间, 全员出动推销。在这样的努力下, 产品竟然脱销。以此为转折点, 公司实力迅速增强, 凝聚力得到空前提高。在创业和奋斗的过程中, 经过人力资源不断的整合重组, 大浪淘沙, 往往能够在奋斗目标、经营理念、价值趋向等各个方面形成高度一致, 因此, 创业和发展是企业文化发育与茁壮成长的沃土。
二、现代公司体制的建立是培育企业文化的必要条件
经济制度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深层基础。在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企业的自主权十分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虽然能够萌生自己的价值观, 但却是极其脆弱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要求企业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 这就使企业第一次拥有了独立的经营者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 企业才可能拥有富于个性的品格, 才可能塑造自己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试看海尔公司提出的理念:斜坡球理论、浮船法理论、“只有淡季思想, 没有淡季市场”观念, 无不带有浓郁的市场经济气息。
三、管理文化建设——以人为中心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之一, 就是要做到让人才“远者来、近者悦”, 就是要研究和实践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管理和维护企业的人力资源, 把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高度关联, 把企业进步与个人价值提升高度融合。推进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文化, 首先应将企业发展的远大目标与职工个人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其次应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 第三需创造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和环境。其核心是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第四应搭建一个发挥职工多样才华的舞台, 从多方面实现个人的价值。第五要不断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 激发员工干好工作的内在动力。如丰田公司多年来提倡“自主管理”, 通过激发员工的“羞耻感和自尊心”来提高工作效率, 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第六要努力增强员工与企业的亲密感, 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又相互关照的新型的人际关系。
四、形象文化建设——以品牌为中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企业实力的强弱已不再简单地以资产规模大小来衡量了, 一个商标、一个专利、一个品牌本身都可以代表巨额资产。世界许多著名大公司非常注重用优秀的无形资产来装备自己并靠其占领市场, 取得巨额利润。在这其中, 企业形象是无形资产的核心, 品牌又是核心中的核心。质量、服务、信誉是品牌建设三个重要的支撑点。高品质的产品是企业形象的保障, 优良的售后服务是企业流程在社会的延伸, 良好的信誉是品牌建设的基石。要做百年企业, 首先要做守信用企业;要树立良好的信誉, 必须以优异的质量和完善的服务作保障。
五、理念文化——以企业精神为中心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是企业价值观浓缩后的形象表述, 是引导职工积极进取的企业灵魂。很多企业在多年的奋斗历程中, 都形成了独具内涵的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这些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 刻画了企业个性, 是企业价值观和经营宗旨的真实写照。对于这些企业理念, 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文体活动等文化阵地和载体, 大张旗鼓地宣传, 将全体职工的思想统一起来;另一方面, 还须与时俱进, 努力从先进群体身上提炼出职工看得见、摸得着的企业时代精神, 以此来进一步推动公司理念文化的提升。南齐人王融在《曲水诗序》中有言:“设神理以景俗, 敷文化以柔远”。文化之于企业, 短期看来不是最直接的决定因素, 但却会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一个具有成熟的企业文化的企业, 必然是一个充满创新精神的企业, 一个独具魅力的企业, 一个生机勃发的企业。
六、总结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项目, 现代企业一定程度上存在文化的缺失, 针对这一问题, 应进一步加大对企业文化的锻造。依附于企业制度与企业发展趋势, 并且以市场经济发展为前提, 将企业产品品牌化, 注重企业无形资产的获得与保护。企业文化是一个公司发展的支柱力量,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要求企业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 就要将文化发展放在重要位置。
参考文献
[1]石铁英.企业发展文化铸魂——浅谈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4, (11) :55.
轴承套圈锻造工艺研究 篇6
轴承套圈的锻造是机械锻造中比较典型的一类加工。轴承套圈指的是环形且有着多个滚道结构的向心轴承。轴承在机械制造等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其在结构上的优势是装拆过程十分简易、轴向不会发生改变、且轴向的位置能够轻易被调整。轴承套圈结合具体的结构, 也可以细分成不少类型, 例如圆锥内圈与外圈、双滚道内外圈等等。在机械锻造领域, 对于轴承套圈锻造工艺的经验总结和方法优化是一个核心课题, 掌握好轴承套圈锻造的工艺, 一方面能够降低加工的支出成本, 另一方面也能够保证套圈产品的质量, 具有比较好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 轴承套圈锻造工艺概述
轴承套圈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机械部件, 一个轴承套圈锻件成品一般都要经过多道次的毛坯逐点逐步锻造变形而获得, 其具体的制造可以细分成四个步骤:粗模的锻造、锻件的热处理、在电脑监控下进行精确磨削、标志的添加。文章关注的重点是其在锻造的时候所采用的工艺。在零件的锻造中, 如果由于工艺的不完善而导致的过烧、过热等情况发生, 便会显著影响到轴承本身的强度和质量。因此一定要在锻造过程的全程中严格实时控制锻造环境的温度、循环加热等参数, 尤其是一些体积相对较大的轴承品种, 如果成品的温度超过了七百摄氏度, 严禁以堆积的方式进行码放。文章的阐述均以圆锥滚子轴承套圈为例。此类轴承的锻造大部分使用的是单挤工艺, 尤其是对一些体积偏大的轴承而言, 应把锻造原料进行加热, 并通过挤压使其基本成形, 然后通过切芯扩孔, 进行外径和内径的调整, 形成轴承。
2 轴承套圈锻造工艺原则
(1) 重量守恒。指的是所有锻造的锻件在质量方面要完全相同。这个准则一方面应该考虑参与锻造的锻件在煅烧工序之后的材料损失, 包括火耗、尺寸公差等因素, 另一方面还应顾及参与锻造的锻件在工序中, 由于温度的变化, 导致锻件本身的大小受到影响, 只有严格控制以上的因素, 才能够作出隔阂的轴承套圈锻造产品。 (2) 减少缺陷。轴承套圈的锻造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工艺过程, 绝非几项简单操作的集合, 必须在各类参数严格控制之下才能产出成品, 由于外界环境并非完全理想, 因此所有的工序均能够存在一些扰动因素而导致缺陷的发生。缺陷的外在表现形式, 有时是毛刺、凹坑, 有时是圆角等, 假若无法在具体的工艺中进行圆整操作, 将会使各类缺陷最终反映在锻件成品上, 导致锻件的质量发生重大缺陷。因此在具体操作的工艺中, 要尽最大努力保证锻件的毛皮条件, 并且锻造应有足够大的变形量, 从而降低毛坯中缺陷的发生率。 (3) 同比例变形。一个合格的轴承套圈产品, 需要经历多个锻造工序, 在各类工序之中均会经历很多次变形过程, 假若半成品的每一个部分在变形方面没能遵循比例, 则会由于误差的叠加导致毛刺、凹坑、圆角等各类缺陷的产生, 又由于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形导致的短剑内部应力, 最终很容易使其发生变形, 成为不合格产品。
3 轴承套圈套锻造工艺及优化
对于轴承套圈的锻造, 本身具备一些特殊之处。此处以内外圈双扩孔工艺作为案例进行探讨, 其具体的步骤包括九项, 分别是原料的准备、原料加热至适合温度、对原料进行套切、套切后的涨孔压平、对外圈进行扩孔、对内外径进行调整、轴承内圈成形、轴承切底以及轴承内圈扩孔。在这九项工序之中, 尤以其中的套切工序最为重要。原因是此工序能够决定将来成品的内、外圈配重、扩孔比等重要参数, 因此该工序基本上决定了最终成形的锻件的质量。而锻件扩孔比的选取则能够决定着单件生产时间, 因此对批量生产产品的情况非常重要。
此外还有一个关键工序控制, 就是压平量及扩孔比。原因在于:首先绕过所选择的扩孔比足够大, 则避免毛坯锻件产生缺陷的能力就越高, 锻件经过辗扩以后便会形成更为致密的内部组织, 而因为被很多外部条件所制约, 导致锻件的扩孔比是无法取太大数值的, 而假若扩孔比不够大, 则避免毛坯锻件缺陷的能力便会较低, 这就对前道工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使锻造流程的消耗上升, 所以扩孔比在取值方面也不能过于低, 结合作者的经验, 在轴承套圈锻造的过程中, 将扩孔比控制在1.5左右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其次是对压平量的参数控制, 如果此参数过大, 则锻件在涨孔压平操作之后, 其所形成的毛坯便会在表面出现一些外观缺陷, 只有继续增加锻件的扩孔比, 再能通过辗扩的工序尽量减少这些缺陷, 如果此参数过小, 则毛坯锻件表面的外观缺陷便会比较少, 所以只需不大的扩孔比便可消除这些缺陷, 而另一方面, 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 此参数的选取可控制在20%Cn左右。
以上所阐述的是传统的成熟锻造工艺, 从传统工艺的典型步骤能够看出, 如果要进一步增强锻造材料的利用率以及产品的质量合格率, 最核心的步骤便是辗扩工序。当前较常使用的辗扩工序一般多为直圈辗扩方式。不少实践领域的技术人员和工程专家均在最新的研究中将原直圈辗扩升级成仿形辗扩, 其工艺的优化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对套圈锻件的尺寸留量进行调节, 二是对其形状进行调整, 最终达到增加材料利用率的目的。而其中最为关键的轴承套圈辗扩工序, 目前难以完全令人满意。随着技术的发展, 不少专家学者和生产实践的一线人员均在探索轴承套圈锻造工艺的优化方法策略, 并已经取得了值得引入的方法。文章重点阐述的优化方法是:下料、加热、镦粗、挤压、切底、辗扩、喷丸。锻造流程阐述如下: (1) 轴承数据库的构建。此库中动态存储了轴承工艺参数信息, 为锻造过程的实时控制提供支持。 (2) 轴承模型的构建。首先能够在轴承模型内通过具体的程序来验证数据库中信息的准确性, 此外也能够通过轴承模型提供成品加工的模板。 (3) 构建轴承套圈优化模型。在优化模型中应该包含轴承套圈公差标准和尺寸等关键信息。在具体的设计过程只, 仅需提供必要的轴承产品信息, 便能够在工艺模型库中生成所需的工艺数据。
在具体的锻造过程中, 应结合所述的优化工艺。结合23222CA的轴承内圈工艺标准进行锻造, 需要注意的是, 锻造流程的粗车工序, 应该及时去除半成品滚道由于高温而产生的氧化薄层, 从而确保刀具的精度。这一步骤能够以多种方式完成:例如可以通过仿形法去掉产品圆弧表面, 也可以通过成型车刀等等。作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采取了第二个方案, 结果显示完全能够达到轴承套圈的技术标准, 材料利用率可以在原来基础上平均提高3~4%。表1所示为测试结果。
4 结束语
在机械锻造领域, 轴承套圈锻造工艺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焦点, 良好的锻造工艺能够保证工业资源的节约、减少制造成本。在实践中, 有不少专家学者和技术领域的人才均在不断地摸索锻造工艺的优化方案, 最终提高金属材料利用率, 节约原材料, 减少机械加工量, 降低成本保证产品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谢懿.实用锻压技术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2]周大隽, 韩鹏彪.锻压技术数据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锻造过硬作风忠诚履职尽责 篇7
把坚定的理想信念立起来
梦想需要信仰驱动, 社会需要共识引领, 国家需要价值导航。当下, 时代在进步, 经济在发展, 社会思潮多元化, 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加强理论武装, 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把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作为党员干部必补的“精神之钙”。社会思潮越是多元多变, 党员越是要忠诚中国共产党的信仰信念, 牢牢坚守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增强政治意识的终身必修课题, 自觉接受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只有这样才能永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政治立场、正确的政治方向、鲜明的政治观点、严格的政治纪律意识、优秀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时代的前列, 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支持。
思想引领行动。思想高度决定视野的宽度和精神状态。这就要求我们时刻永葆坚定的理念信念, 而永葆坚定的理念信念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必须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上下功夫, 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特别是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理念信念和政法工作的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 结合实际融会贯通, 切实做到知行合一、学用相长, 进一步打牢说实话、讲真话、谏诤言的理论基础。自觉维护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权威, 自觉抵制社会上的闲言碎语、不良思潮, 决不妄议中央。同时, 必须在把握工作大局上下工夫。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尤其是在“防控风险、服务发展、破解难题、补齐短板”上下工夫。必须在服务群众上下工夫, 要常怀为民之心。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贯穿工作始终, 把履职尽责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过硬的优良作风树起来
新年伊始, 省委召开了省级机关作风整顿广播电视大会, 市委召开着力改善两个环境广播电视大会, 就改进作风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把作风建设放在首位, 把过硬的作风树起来, 在本职岗位上履职尽责、建功立业。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锻造过硬的作风, 必须从日常工作抓起。当下, 改革进入深水区, 发展迎来关键期, 经济面临新常态等等。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具备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 而且还要大力弘扬真抓实干的好作风, 锻炼全面过硬的务实作风, 以过硬的优良作风去破解政法工作面临的难题和短板, 去攻坚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在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 在实干中开创政法工作新局面。这就需要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政法干警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从一点一滴做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 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深入基层依法治理, 把法治建设在扎实的基层基础工作之上, 让依法办事蔚然成风。”这就要求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用过硬的优良作风来保障, 在本职岗位中站排头、当标兵, 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和稳定和谐的治安环境。
把调查研究的短板补起来
毛泽东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说实话、讲真话、谏诤言, 不能道听途说、一知半解, 必须善于调查研究, 力求把问题搞准摸清。而当下, 我们缺乏的就是调查研究。这就是我们急需补齐的短板, 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目标已经明确, 如何“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自觉行动, 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 要的是决心, 看的是成效。这就要求我们善于汲取群众的智慧, 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 把责任担在肩上, 放在心上, 落实在行动上。只有这样才能让党和政府放心, 让人民群众满意。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一定要把情怀植根大地, 把口碑立在人心中。扑下身子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 要有深入基层的样子, 带着真情和真心去, 冲着问题来, 一切为着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干。
“知屋漏者在宇下, 知政失者在草野。”善于调查研究, 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难。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深入调查上舍得下工夫。从纷繁复杂的日常事物性工作中挤时间, 拿出一定时间, 实实在在沉到基层、沉到一线、沉到人民群众之中, 倾听他们的所思、所盼、所想。只有这样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 才能把人民群众的真实意见和建议收集上来, 把基层的创造性实践和成功经验总结出来。要在研究论证上费心血。对掌握的情况认真梳理、精心比较、深入分析、反复论证, 善于从全局来观察、从战略来分析, 抓住事物本质、把握客观规律, 能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能够见微知著、剖析问题、揭示矛盾、提出措施, 使调查研究更加全面客观、更加真实可靠。同时, 要突出问题导向, 在转化运用上求突破。对人民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过脑过心, 而后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当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时要敢于创新突破, 有新的视角、新的信息、新的见解、新的对策, 力争给人以“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 力求有招、有效、管用。
把敢于担当的境界亮出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就要有担当, 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 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作为一名受党教育培养多年政法干部, 就是要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认真学习领会思考一下我们肩负的责任。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 按照中央和省市政法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 把“防控风险、服务发展、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而实现转型升级、跨越赶超、绿色崛起, 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艰巨任务, 必须把敢于担当的境界亮出来。关键时刻既要强化责任意识, 又要具备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精神。宋朝的张载说“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天下开太平”, 一位封建社会的仕大夫尚且有这种大境界、大智慧、大担当, 何况我们今天的共产党员呢!因此, 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坚持守土尽责, 真正把自己的职责记在心上、担在肩上, 落到实处, 绝不能回避责任, 当一天和尚撞天钟, 得过且过。要时刻明白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和使命, 要在困难和矛盾面前敢于亮剑, 在风险和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敢于担当, 用更加务实过硬的优良作风, 真正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