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期治疗

2024-08-24

加速期治疗(精选7篇)

加速期治疗 篇1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是临床护理中的科学护理模式, 指在围手术期间减少患者对于手术的应激反应, 及术后并发症, 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更好的恢复, 对患者进行术前教育和术后营养恢复[1], 在患者的手术后进行早期的营养供应和下床活动, 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 帮助患者病情更好的恢复。本文研究了加速康复外科观念在乳腺癌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2月~2014年7月收治的乳腺癌手术患者91例作为本次研究的护理对象。患者的选入标准:患者均患有乳腺癌, 并且进行了手术治疗, 患者患侧的上臂功能正常, 并且排除患者患有心血管疾病、脑部疾病、糖尿病等可能影响本次研究的疾病。本组研究患者均为女性, 患者的年龄在38~55岁, 患者的年龄、患病时间等数据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临床护理, 实验组患者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在护理中要熟练的掌握护理技术, 部门之间要良好配合, 对护士进行连续性的健康教育, 从而更好的对患者进行护理[2]。对患者进行的护理主要有心理护理、手术护理和恢复指导等。

1.3 治疗效果评价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 让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评价, 主要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 并且统计两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情况, 综合评价患者的护理疗效。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包加以研究, 其中计数资料用 (n, %) 表示, 并在此基础上x2检验。当统计学检测结果P<0.05时, 证明组间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数据分析上看, 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3.4%, 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总满意率为82.2%,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并且从并发症上看, 实验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也少于对照组患者, 见表1、2。

注:实验组和对照组, x2=4.18, P<0.05

注:实验组和对照组, x2=4.37, P<0.05

3 讨论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是临床护理中的科学护理模式, 其在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对患者的心理、身体、病情等进行综合的护理, 从而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健康。

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前, 护士要与患者沟通, 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 安抚患者紧张的情绪, 让患者建立积极的治疗心态, 详细的告知患者手术的效果、过程和注意事项, 让患者配合手术的进行[3]。患者在手术前进行常规的麻醉用药, 对于极度紧张的患者使用适量的安定镇静, 并且在手术中要注意患者的保暖, 防止患者由于颤栗导致肌肉收缩造成血管紧缩, 使得血液的灌输量减少。患者要采用联合硬膜外麻醉, 并且使用半衰期比较短的药物, 从而帮助患者的术后麻醉恢复, 让患者提早拔管进行恢复活动[4]。患者术后要积极的进行肠道功能恢复, 饮食要富含营养, 并且易于消化, 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要避免长时间的卧床避免生褥疮, 保持病房内的干净、舒适等。患者在术后麻醉复苏后会有痛感, 要及时的安慰患者, 并且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 必要的时候进行药物镇痛。在患者病情恢复较好的情况下, 鼓励患者下床活动, 并且对患者制定康复表, 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恢复训练[5]。观察患者皮瓣的颜色和伤口的愈合情况, 清洁患者的皮肤, 若出现皮下积液等并发症要及时、妥善的处理。患者在手术后会造成器官感觉的缺失, 患者一时难以接受, 因此要注意护理的语气和言辞等, 避免患者出现消极情绪。

综上所述, 在乳腺癌的围手术期进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 出现的并发症少, 护理满意度高, 临床护理意义积极。

摘要:目的 观察加速康复外科观念在乳腺癌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2月2014年7月收治的乳腺癌手术患者91例作为本次研究的护理对象, 并且随意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患者45例, 对实验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3.4%, 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总满意率为82.2%,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并且从并发症上看, 实验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也少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采用加速康复外科观念应用在乳腺癌的护理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患者护理的满意度高, 出现的并发症少, 可以在护理中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乳腺癌手术期护理,配合效果

参考文献

[1]廖锦英.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27 (11) :29-33.

[2]于敏, 白莉莉, 石丹.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辽宁医学院学报, 2013.24 (5) :12-15.

[3]徐秀敏, 黄国发.乳腺癌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医刊, 2013, 23 (11) :34-37.

[4]李秀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肠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24 (5) :13-16.

[5]曹春莲, 王云.快速康复外科对胃肠道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的指导意义[J].全科护理, 2013, 26 (11) :11-14.

加速期治疗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20例患者都是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血液科经过了相关的骨髓、外周血以及Ph染色体方面的检查, 均被确诊患上了慢性粒白血病, 所有的患者其Ph染色体也都为阳性, 相关的加速期的确诊标准也都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2]。将此次研究的所有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 其中观察组的患者有11例, 对照组的患者有9例。观察组也就是采用格列卫进行相关治疗的一组, 在此组中有男性患者7例, 女性患者4例, 患者的年龄分布在22~64周岁,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37.5±3.5) 岁, 而这11例患者的病程在0.7~5.5年之间, 平均病程为 (2.2±0.3) , 其中脾大的患者有6例, 患者的平均白细胞数大约为47.1×109/L。对照组是采用的是传统化疗作为主要的治疗方式进行相关治疗的一组, 在本组的9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例, 女性患者5例, 患者的年龄分布在21~66周岁之间,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36.5±2.2) 岁, 而这9例患者的病程在0.8~4.5年之间, 平均病程为 (2.3±0.1) , 其中脾大的患者有2例, 患者的平均白细胞数大约为46.8×109/L。而经过对比分析发现,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或者是平均病程方面的对比, 是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的 (P>0.05) 。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的方法主要是要求患者持续的在饭后的30min后服用格列卫, 其剂量在450~600mg/d为宜。当患者的白细胞计数<1.5×109/L的时候格列卫的服用的剂量就应该减少;当患者的白细胞计数<1.0×109/L或的时候, 则可以选择停用格列卫。同时在采用格列卫治疗的同时还要配合抗感染、输血以及细胞因子方面的对症治疗[3]。

1.2.2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

主要的传统化疗采用的是IA方案, 本组的化疗周期在14~35d左右, 在化疗的过程中还要根据患者的血常规等做出相应的调整, 于此同时最好也给予一些抗感染以及输血等方面支持性的治疗。

1.3 疗效评定

对于疗效的有效主要评定的标准主要可以分为如下的几个方面: (1) 血液学方面的效应:首先是血液学上的完全缓解, 其次是血液的改善包括持续存在的血小板的减少, 最后是加速期被逆转到慢性期。 (2) 根据患者骨髓中的Ph阳性细胞所占的比例, 将其具体的分为完全缓解也就是Ph阳性细胞所占的比例为0;部分缓解也就是Ph阳性细胞所占的比例在1%~34%之间;小部分的缓解Ph阳性细胞所占的比例在35%~90%之间[4]。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SPSS11.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 (±s) 来表示, 对于样本均数采用的是t检验, 而组间的数据的比较用到的是χ2检验, P<0.05代表其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疗效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液效应方面的疗效的对比见表1。

注: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

在血液学效应方面的治疗有效率中观察组11例患者治疗有效的患者有8例, 其有效率为72.73%, 而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5.56%, 二者之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05) 。

在两组患者骨髓中的Ph阳性细胞所占的比例的对比, 具体可见表2。

注:两组对比中总体缓解率 (完全缓解率+部分环节率) 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

2.2 不良反应方面的情况对比

在两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血液学方面的不良反应主要体现在患者的血小板和白细胞的减少, 而本次研究的所有的20例的患者中特别是观察组的患者都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恶心、呕吐、水肿以及肌肉疼痛的不良反应和症状。而这些症状在给予充分的对症治疗后, 也都有所缓解。

3 讨论

大量的临床观察和研究的结果都表明, 格列卫治疗一些干扰素耐药性的慢粒患者在临床上是有着比较好的治疗效果的。而在本次的研究中, 采用格列卫治疗慢性粒白血病的加速期的患者的时候, 患者血液学与骨髓中的Ph阳性细胞所占的比例的缓解情况中的完全缓解率均高于本次研究的接受了传统化疗的对照组的患者, 两组之间的对比存在着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05) 。但是该药在临床上的应用, 会给患者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主要以患者血小板和白细胞的减少最常见, 而一些恶心、呕吐以及乏力等方面的症状发生的也很多。但是经过相应的治疗后主要的症状都得到了缓解, 因此我们可以初步的认为格列卫治疗慢细粒白血病加速期的患者的时候, 对于病症的逆转是有一定作用的, 在临床上其疗效确切、短期的疗效令人满意[5]。

摘要:目的 重点探讨格列卫在治疗慢性粒白血病加速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所选的病例有20例, 这20例的患者均为慢性粒白血病加速期的患者, 将其中服用格列卫的进行相关治疗的11例患者定为本次研究的研究组, 而其余9例患者定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 他们采用的是传统化疗的方法进行治疗, 在持续治疗一段时间以后观察、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2.73%, 而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2.56%, 二者存在着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 格列卫对慢性粒白血病加速期的逆转有比较好的促进效果, 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 但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在临床的治疗时候, 需要不断的加强支持性的治疗。

关键词:格列位,白血病,治疗

参考文献

[1]邓明扬, 胡国瑜, 袁朝晖, 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并骨髓纤维化患者格列卫停药致骨髓坏死1例临床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9, 9 (17) :59.

[2]孟凡义, 郑维扬, 刘晓力, 等.格列卫联合HA方案治疗20例Ph染色体阳性急性白血病[J].癌症, 2003, 18 (8) :125.

[3]楼敬伟, 王健民.格列卫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 (内科学分册) , 2004, 31 (5) :52.

[4]那仁花.格列卫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观察[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 2009.

加速期治疗 篇3

我国防水行业产业升级已全面进入加速期,大中型企业的扩大投资行为加速防水行业产业集中度提高的进程。

自新的产业政策颁布实施以来,国内众多防水材料生产企业纷纷扩大投资规模,新增优质产能。据国家统计局对主营业务收入高于2 000万元的483家企业进行的统计预测,2014年我国防水行业投资比上年度增长30.52%;1—10月年投资完成额高达233亿元,成为2003年以来之最。

东方雨虹、深圳朗迈、四川蜀阳、广东科顺等龙头企业通过投资设立新的生产基地,建立各种新型防水材料生产线,企业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苏州卓宝、潍坊宇虹、胜利大明等大中型企业通过新建、扩建防水卷材生产线,大幅度提高卷材生产能力和装备水平,优化生产环境。据不完全统计,2013—2014年,行业共新建防水卷材生产线56条,产能新增52 900万m2;2015—2016年,预计还将新建62条卷材生产线,新增产能49 000万m2。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分析,我国防水行业产业升级已全面进入加速期,大中型企业的扩大投资行为加速防水行业产业集中度提高的进程。

加速期治疗 篇4

一、我国学前教育进入加速发展期的表现

我国学前教育进入发展加速期, 是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法律条文、政策以及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项目的实施为标志的。其具体表现如下。

(一) 普及学前教育目标的提出

针对入园率低的问题, 2010年7月29日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明确提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 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 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这标志着我国所有学前儿童到2020年都能享受学前教育。

(二) 学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全面推动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0年12月5日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在该《通知》中, 一批改革目标明确、政策措施具体的教育改革项目完成备案程序, 这标志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也标志着学前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此前在2010年10月24日启动的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中, 有4个项目是关于学前教育的: (1) 明确政府职责, 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 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辽宁省大连市, 上海市闵行区, 江苏省部分市县, 浙江省部分市, 安徽省合肥市, 甘肃省部分自治州, 宁夏回族自治区部分市县) ; (2) 探索政府举办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园的措施和制度, 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河北省, 内蒙古自治区, 浙江省, 云南省) ; (3) 改革农村学前教育投入和管理体制, 探索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途径, 改进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模式 (黑龙江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县, 贵州省毕节地区, 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 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 (江苏省, 浙江省) 。

(三) 多种形式幼儿园的兴办

针对“入园难, 入园贵”的问题, 2010年11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 会议研究部署了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措施并于11月21日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简称“国十条”) 。“国十条”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 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 城镇小区没有配套幼儿园的, 应根据居住区规划和居住人口规模,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套建设幼儿园。

(四) 对幼儿科学发展的高度重视

2012年10月15日教育部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对防止和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建议。《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 分别对3岁~6岁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 应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

(五) 对幼儿教师素养的高度重视

为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 建设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队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 本着“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 强调和规范了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专业标准。《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 是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 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 也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六) 国家划拨专项资金投入学前教育

与此同时, 2010年国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各地随后纷纷出台三年学前教育行动计划, 确定了2011年至2013年学前教育发展总体目标和年度目标, 安排了项目和资金。如“中西部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试点”项目启动, 该项目2010年中央预算内资金投入5亿元, 2011年增加到15亿元。 [2]

国家对学前教育发展的经费投入还具体表现在对幼儿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方面。教育部、财政部从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了“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 简称“国培计划”。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2010年~2012年中央财政每年投入5.5亿元支持“国培计划”的实施。其中“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包括了幼儿园教师的培训。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精神, 为加大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素质, 教育部、财政部决定从2011年起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 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从此, 将幼儿教师的国家级培训单列出来, 足见中央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

二、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加速期背后的冷思考

加速发展是必要的, 然而美好的主观加速发展意愿与客观的发展现实之间, 或多或少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 在高速发展的热思维下需要一些客观的冷思考。

(一) “质”与“量”的平衡问题

有形的物质建设之“量”与无形的理论基础建设之“质”之间要达到平衡, 必须警惕加速发展易导致的重视物质建设而忽略理论基础建设的倾向。

当前, 在学前教育发展加速期内, 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迎来了“春天”:幼儿园的数量大幅增加, 规模不断扩大, 幼儿入园率迅速提高。然而, 学前教育物质形态的发展, 硬件设施的提高是否能如期实现我国学前教育质与量大发展的美好前景呢?细细思量, 与世界他国的学前教育发展加速期相比, 不难发现我国当前学前教育的加速发展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基础要素———理论发展的支持。就国情而言, 科学儿童观的社会大众认识缺失, 学前教育理论尤其是民族化、本土化理论研究的发展水平尚显不足, 更缺乏一些具有革新和指导性的理论基础, 这势必会影响或降低我国学前教育物质形态大发展下的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 “成”与“果”的一致性问题

幼儿园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加速扩张, 造就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速成品”, 进而易导致学前教育发展的速度之“成”与其相应的质量之“果”的不一致。

1.幼儿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幼儿园数量扩大之需要。从目前我国各地的实际情况看, 在学期教育的加速发展期, 不少地方出现了师资的培养速度和质量明显满足不了幼儿园加速发展之规模的现象。由于幼儿园需要大量的教师, 许多非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转入了学前教育领域。国家为此推出了“国培”幼师转岗项目以提高转岗教师的素质。然而, 短期的转岗培训能否真正满足幼儿教育需要的高水平师资的需求, 还亟待实践的检验。

2.幼儿园的硬件水平迅速提高 , 而与之相应的学前教育理念的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偏低。与硬件发展不同, 学前教育理念和管理的发展水平均需要一个逐渐提升的过程。换言之, 加速发展的规模、可见的硬件水平的提高不能自发带来与之相应的理念和管理能力的发展, 这从当今幼儿园教育教学所存在的“小学化”现象中就可见一斑。

3.幼儿园数量明显增加 , 但仍存在地区差异和城乡差距。发展加速期内政策的倾斜和相关的行政指导使得幼儿园总体数量明显增加, 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水平存在差异, 在幼儿园总量增加的同时, 反而使得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城市与乡村间的幼儿园数量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而在同一地区, 随着幼儿园数量的增加, 幼儿园之间的质量差距也出现了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三) “统”与“分”的关系问题

在学前教育的加速发展期, 还必须处理好计划经济体制思维所易导致的学前教育事业指导之“统”与各地学前教育事业或机构自主发展之“分”之间的关系。

国家、地区或部门的教育政策、方针等确实对学前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并且世界各国也都在通过这样的做法来发展本国的幼儿教育。但教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要求的, 因此, 政府及其行政部门的指导要符合教育自身的特征和规律,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过度的统一指导、统一规划反而会僵化和阻碍学前教育的发展。自上而下的引导必不可少, 而自下而上的改革也不可或缺。统一指导只有与各地实际情况切实结合, 才能真正促进各地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另外, 学前教育的加速发展与现有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发展之间及学前社会教育与学前家庭教育之间还存在不相适应的现状, 因此, 还必须处理好幼儿园建设的加速所需要的管理之“能”与现有政府管理体制之“职”之间的不协调问题, 同时强化对学前家庭教育的指导。

三、对我国当前学前教育发展加速期的一些建议

(一) 提高思想认识, 切忌大跃进式的思维

对我国当前学前教育所处的发展加速期要保持清醒的、冷静的意识, 要客观地看到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 对各种问题要实事求是, 防止冒进和盲目加速的思想。要冷静地看待各种量化指标, 如幼儿园的绝对数量, 或者优质幼儿园的绝对比例等, 在重速度的同时更要重视质量建设, 在加速发展的同时更要夯实发展基础。

(二) 政府和学前教育机构双方努力, 加强学前教育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是保证学前教育事业顺利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如前所述, 加速期的理论缺乏必将带来一系列问题, 因此, 加强学前教育基础理论的研究是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理论的开发主要注意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政府要做好保障工作, 切实加强立法保障和经费投入。在这方面, 美国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比如明确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促进学前教育科研中的重要职能; 保障学前教育科研经费, 重点项目重点投入;明确学前教育科研机构的职责与任务; 明确学前教育科研人员的权利与科研竞争机制;规范与促进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等等。另一方面学前教育机构要加强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比如, 幼儿园要加大园本教研的力度, 尤其要注重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加强幼儿教师职后培训、充分发挥教研员的引领作用、积极加强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联系与合作, 等等。

(三) 建立和健全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加强幼儿园园本管理

学前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对学前教育的良好管理, 尤其在学前教育发展的加速期, 更应该强化对学前教育的管理。要健全学前教育的政府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 必要时可适当设立学前教育独立的专门管理部门, 做到权责明确, 行政管理与教学管理分开。

幼儿园的管理与教育行政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园管理的泛行政化, 应加强幼儿园园本管理。幼儿园有自己的决策机构和内部管理机制, 要有一定的自主权, 尤其是关于幼儿园自身的教育教学与课程管理, 管理部门更要适度放权。仅以课程管理为例, 我国目前幼儿园课程管理在课程目的、课程实施过程、课程实施路径、课程实施的组织结构上均表现出泛行政化的现象, 比如不少省市明确规定要使用统一的幼儿园课程、教材, 这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幼儿园与教师的课程自主权。幼儿园应从单一的行政管理逐渐走向专业自主管理;在改变管理模式的同时, 实现幼儿园愿景管理、策略管理与结构管理的有效整合。

(四) 加强对学前家庭教育的指导

学前社会教育和学前家庭教育是学前教育发展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 两者相互倚重, 彼此促进, 协调统一才能形成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加速期治疗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胃肠外科收治的68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6例, 女32例, 年龄为48~79岁, 平均年龄为 (68.5±1.7) 岁。所有患者入院当天均经组织病理学活检及肠道钡餐检查, 再联合其临床症状体征, 确诊为结直肠癌, 诊断参照人卫第7版《外科学》教材中关于该病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患者不存在其他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患;对腹腔镜不存在禁忌症者;不存在原发性或继发性痴呆;对该研究知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 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34例。见表1。

1.2 方法

1.2.1 研究组

该组患者采取加速康复外科护理。①术前, 护士应做好心理干预, 向患者介绍手术室布局、手术流程及配合事宜, 并配合图表及视频, 以提高患者的认知度, 降低对手术陌生感而产生的负性情绪。②护士应做好健康宣教工作, 指导患者术前6 h需充分禁食, 术后2 h后服用400 mL糖水化合物。③患者在术前不采取常规肠道准备, 术中不放置鼻胃管或者待患者术后麻醉清醒时立即拔出鼻胃管。④麻醉方式应当选择短效静脉给药或硬膜外麻。⑤术中, 护士应调整手术室温度, 并保证患者维持正常体温。⑥术中和术后均需控制输液量, 并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 给予患者使用血管收缩药替代大量补液。⑦术后止痛药物的使用尽可能给予扑热息痛, 尽量减少阿片类止痛药的使用。⑧患者术后清醒4 h后, 可给予适量饮水, 若病情状况良好, 可给予少量流质饮食, 待术后3~4 d后, 逐渐恢复正常饮食。⑨术后当天, 鼓励清醒患者在床上行适量运动, 并随着病情好转, 逐渐增加运动量。⑩对于行结肠癌切除患者而言, 术后24 h可拔除导尿管;对于行直肠低位前切术患者, 应在术后3~4 d拔出导尿管。

1.2.2 对照组

该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案。①术前, 护士告知患者大体手术流程及配合事宜, 并指导患者术前12h需绝对禁食。②术前3 d行常规胃肠道准备, 术中置入鼻胃管, 并根据手术创口具体情况放置腹腔引流管。③不刻意控制患者术中及术后输液量。④术后给予常规镇痛药物和抗生素治疗。⑤待患者术后出现肛门排气后, 拔出胃管, 并开始进食流质饮食。⑥术后3~4 d, 拔出导尿管;术后6~7 d, 拔出腹腔引流管。

1.3 观察项目

①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②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1.4 统计方法

采取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作为统计描述, 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作为统计描述, 采取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7%, 对照组为64.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

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住院费用小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 讨论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是目前新兴的护理方案, 它是应用于患者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模式[3]。该方案自从西方学者提出至今, 深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青睐, 同时也是临床手术治疗的协同方案之一[4]。加速康复外科护理主要是通过降低患者对手术的应激反应, 进而减少术后一系列不良症状的出现[5]。据相关荟萃文献报道[6],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是一类多种学科协作完成的过程, 在提高手术疗效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成效显著。故为了进一步验证该方案的有效性, 设计了随机对照研究。

研究结果发现,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个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相符合。该结果还做如下解释:①传统围手术期护理, 要求患者在术前12 h需绝对禁食, 并行胃肠道准备, 目的乃是为了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但目前有研究报道[7], 患者术前若处于长时间的禁食状态, 会导致机体自身蛋白发生分解, 这不仅会使患者出现脱水及营养不良等状况, 更是会降低免疫力诱使术后并发症增加。而加速康复外科护理鼓励患者术前6 h方才禁食, 并要求患者术后2 h饮用碳水饮料, 这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营养不良的出现, 减少患者对手术的应激, 促进病情预后康复[8]。②传统护理一般不会刻意控制患者在术中及术后的液体摄入量, 但据文献报道[9], 大量液体摄入会破坏患者内环境稳态, 极易诱发水中毒, 导致细胞发生渗透性水肿引起破坏, 这对手术器官的恢复是极为不利的;另外, 患者在短时间内摄入大量液体, 将会影响其体温, 体温降低也是诱发应激状态出现的因素[10], 这又会降低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加速康复外科护理一般要求患者的液体摄入量控制在2 500~3 000 mL, 并对输入液体行恒温处理, 这能保护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避免各系统发生紊乱[11], 进而提高手术效果,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③传统护理一般要求患者术后24 h内需绝对卧床休息, 但这可能会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压疮、尿路感染及肺部炎症的发生风险[12]。而通过术后早期活动, 能够促进血液循环, 进而降低术后并发症, 同时还能提高组织修复功能, 促进预后。④传统护理一般要求患者出现肛门排气后方才恢复进食, 而经历手术创伤的患者原本就处于负氮平衡状态[13], 若不及时给予营养支持, 可能会引起营养不良的出现, 不利于病情预后。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倡导术后4h给予流质饮食, 一方面能够及时补充能量, 另一方面通过食物在胃肠道的刺激, 促进肠蠕动, 进而及早恢复胃肠道功能。⑤传统护理一般要求术后3~4 d方才拔出导尿管, 而有关文献显示[14], 导尿管留置时间越长, 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几率将明显增加。加速康复外科要求患者术后24 h便可拔出导尿管, 因为这个阶段患者的麻醉效力明显减弱或者消失, 并不会抑制膀胱排尿功能, 所以拔出导尿管不会引发尿潴留, 同时还能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15]。

加速期治疗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9月-2016年5月肝胆外科收治的181例胆囊结石患者。纳入标准:自愿参与本次研究项目;年龄28~79岁;无冠心病和其他心脏病;无脑梗死病史;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满意;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满意;术前检查肝功能正常;无上腹部手术史。其中男75例,女106例,随机将181例患者分为对照组88例,观察组93例,对照组平均年龄(54.35±1.71)岁,观察组平均年龄(48.00±1.5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史、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处理,包括术前常规禁食12 h、禁水6 h,给予积极的心理辅导以及术前宣教,术前常规肠道准备,术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及对症处理等护理措施。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进行护理。(1)术前护理:患者入院后为其介绍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使其了解关于加速康复外科的目的及主要措施,告知患者预设的出院标准,使患者及家属能很好地配合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患者术前禁食6 h,术前2 h口服10%GS 250 ml。术前不常规进行肠道准备。指导患者术前进行吹气球、登楼梯等体能锻炼,促进肺活量,增强体质。(2)术中护理:术中手术室保持室温在20℃~25℃,使用保温被,所需输注液体置于可调控恒温箱中保温37℃,术中输入37℃的液体,控制输液量,术中冲洗腹腔用温蒸馏水,使体温保持在37℃左右。(3)术后护理:降低术后应激,合理管理术后疼痛,术后6 h指导进水及流质饮食,术后6 h下床活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首次进水、肛门排气、肠蠕动、下床活动时间,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采用笔者所在医院满意度调查表问卷进行调查,很满意为5分,满意为4分,可接受为3分,不接受为2分,很不满意为1分,共20项,总分为100分。得分在80~100分为非常满意,得分在60~79分为满意,得分在6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得数据结果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恢复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进水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蠕动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满意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

观察组满意率98.55%,高于对照组的84.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加速康复外科由丹麦外科医师Kehlet在2001年率先提出,自2006年引进国内,在肠道疾病的围术期患者护理中已取得良好的效果。胆囊结石是我国一种常见疾病,发病率10%以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胆囊结石的发病率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4]。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属于微创手术,虽然创伤小、痛苦轻,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围手术期的各种护理操作对患者机体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不良应激源,从而使手术风险加大,影响患者术后的康复。加速康复外科的核心理念主要是科学优化围手术期的处理措施,减少患者围手术期生理及心理应激,维持内环境稳定,保护器官功能,减少并发症,达到术后快速康复的目的。本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3.1 减少术前应激反应

护士在患者入院后,通过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向其介绍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让其了解快速康复计划的每个环节,掌握围手术期的相关处理措施,了解预设的出院标准,减轻患者对手术及麻醉的紧张及焦虑情绪。患者术前未常规禁食12 h、禁水6 h,而是术前禁食6 h,术前2 h口服10%GS 250 ml,饮用少量糖水,不会引起饱腹而增加麻醉的风险,可以减轻患者术前口渴、饥饿及烦躁,并且显著降低术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2]。对照组常规术前肠道准备,如开塞露110 ml术前晚灌肠,使患者尽量排空粪便,不仅增加患者的不适,影响术前的休息和睡眠,损伤肠道黏膜,而且达不到减少术中腹腔污染的可能,还会导致肠道菌群的移位,水电解质紊乱[2]。从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恢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3.2 减少术中应激反应

术中保温减少了手术过程中低体温的发生,使患者麻醉复苏时间缩短,维护了脏器的功能,减少术中应激反应。

3.3 术后促进康复

3.3.1 合理管理术后疼痛

疼痛不仅可以使患者恶心、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而且还可造成机体的蛋白质合成缓慢,分解加速,不利于切口愈合[5]。疼痛还是影响患者术后舒适的主要原因,不利于呼吸道的管理和早期下床活动。对照组患者常规疼痛护理,如心理护理,疼痛时予止痛药物处理等。观察组术后定时使用疼痛评分表进行疼痛评分,采用多种模式的术后镇痛方式,常规应用止痛药进行干预,可口服COX酶抑制剂等,减少阿片类止痛药。避免阿片类药物的多模式镇痛既可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又可以降低手术创伤引起的应激反应[6]。

3.3.2 早期进食及早期活动

术后早期恢复经口进食,可加速胃肠功能的恢复,有研究表明,早期恢复正常饮食可以减少腹部手术后的感染并发症,缩短住院日,并不增加吻合口漏的发生率[7,8,9]。本研究中,对照组术后第1天恢复饮食,观察组术后6 h鼓励进水及流质饮食,并逐渐过渡到普食,观察组在首次进水时间较对照组提前了10 h。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全身血液循环,促进肺部扩张与肠蠕动,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避免肺部感染和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观察组术后6 h鼓励患者下床活动,较对照组明显提前。从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早期下床活动、早期恢复进水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肠蠕动及肛门排气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这说明观察组的护理措施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3.4 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早期恢复进食,有效促进肠蠕动及肛门排气,避免术后腹胀等不适,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从表2结果表明患者术后康复加快,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平均缩短了1.5 d,住院费用减少(P<0.05),而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运用,不仅加速患者的术后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还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Fehet H,Bucher M W,Bear R W,et al.Care after colonic operation:is itevidence-based results from a multinational survey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J].J Am Coll Surg,2006,202(1):45.

[2]Wilmore D W,Kehlet H.Managemen to patients in fast surgery[J].BMJ,2001,322(7284):473-476.

[3]Basse L,Raskov H H,Jacobsen D H,et al.Accelerate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program after colon in resection improves physical performance,pulmonary function and body composition[J].Br J Surg,2002,89(4):446-450.

[4]刘衍民.保留胆囊手术适应证与手术术式的选择[J].中华普通外科手术学杂志,2008,2(3):259-262.

[5]刘小燕,王红梅,郑轶峰,等.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9):45-46.

[6]翁延宏,叶小利,朱永龙,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胆囊切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安徽医学,2009,30(8):929.

[7]Lewis S J,Egger M,Sylvester P A,et al.Early enteral feeding versus nilbymouth after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controlled trials[J].BMJ,2001,322(7316):773-777.

[8]黄志强.微创外科时代的胆道外科-胆囊切除术尚非平安无事[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31(1):1-3.

加速期治疗 篇7

加速康复治疗技术最早由丹麦的Kehlet提出, 其主要内容包括:术前患者的教育;良好的麻醉、止痛和外科技术以减少应激;加强术后康复[1]。加速康复治疗技术中的麻醉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医生们的重视, 尤其在结直肠手术中应用最广。现对我院进行的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分别应用加速康复外科 (FTS) 方案麻醉法和传统麻醉法进行比较, 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前术后应激指标的变化, 以探讨麻醉技术在加速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8年5月—2009年9月间, 我院46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研究对象排除急诊手术、超高龄 (≥80岁) 、患者术前处于营养不良或伴严重并发症者, 其中男31例, 女15例。结肠癌22例, 直肠癌24例。随机分为2组, 其中采用FTS麻醉方案 (FTS组) 的23例, 选择传统麻醉方法 (对照组) 的23例。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两组患者的术中外科处理措施无明显不同。

1.2 研究方法

FTS组麻醉处理措施: (1) 术前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告知手术中的麻醉和手术措施;有胃梗阻的病人, 术前禁食6 h、禁水2 h。所有患者于术前12 h口服10%葡萄糖液1 000 ml, 术前2 h再服500 ml;术前应用镇静止痛剂 (非阿片类) 。 (2) 术中采用硬膜外复合静吸全麻;麻醉药物使用短效的静脉或吸入麻醉剂;避免低温;控制输液量, FTS组平均输液量为35 ml/kg, 其中晶体液与胶体液比为3︰1。 (3) 术后使用硬膜外置管有效镇痛 (PCA) ;麻醉清醒4 h后即可饮水, 逐步过渡经口进清流食、半流食, 以病人无呕吐和腹胀为限;为避免术后恶心呕吐, 应用止吐药物如格拉司琼。

1.3 观察指标

病人的术后下地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前术后应激指标包括血清皮质醇、胰岛素、C-反应蛋白 (CRP) 。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表示, 采用t检验进行差异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恢复情况

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 FTS组病人下地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FTS组病人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FTS组病人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学指标

两组患者术前血CRP、皮质醇和胰岛素无统计学差别。术后第一天, FTS组CRP、皮质醇检测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胰岛素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术后患者大多会存在手术创伤引起的胰岛素抵抗) , 上述P<0.05。

3 讨论

FTS主要是通过术前病人体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准备、减少治疗措施的应激性、阻断传入神经对应激信号的传递等多方面的努力而达到目的[2], FTS不仅仅是外科医生的工作, 它需要多学科包括麻醉、护理、心理等多部门的努力, 而其中麻醉医生在减少围手术期的应激方面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 包括优化术前治疗、提供良好的术中条件、加快麻醉康复、减少术中术后的应激和减少术后疼痛等。

术前宣教是术前准备中的重要一环, 不仅对患者, 对患者的家属也要进行麻醉和手术的宣教, 以期得到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宣教的内容主要包括麻醉方式、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的注意事项, 以及其他需要患者配合的医疗行为, 要让患者成为医疗行为的主体。消除因医疗行为造成的恐惧、焦虑导致的身体的应激反应。有证据表明详细的术前宣教和辅导, 是快速康复过程中很重要的因素[3]。

另有研究表明, 术前2 h禁饮与传统禁食相比, 无不良反应, 相反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低[4]。目前, 我们一般选用的肠道准备药物如磷酸钠盐口服液等均能导致病人脱水, 而麻醉尤其是硬膜外麻醉时血管舒张, 加上病人因术前肠道准备而导致的脱水, 会进一步加重低血压。而为了手术安全, 势必要输入大量的液体, 这可能导致术中输液过多而引起肠道水肿, 进一步影响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5]。因此, 肠道准备能直接影响麻醉状态和病人术后肠功能的恢复。而且术前2~3 h饮水400 ml, 可以减少术前的口渴、饥饿及烦躁, 并且显著地降低术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率[6]。在术前麻醉用药对焦虑的确切效果仍没有定论的情况下, 术前给予抗焦虑药可增加术后的镇静效果[7]。

采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快通道麻醉法强调了应用硬膜外麻醉或区域性阻滞麻醉, 术后应用硬膜外置管止痛, 其主要目的在于阻断交感神经对应激的反应。可以显著地减少儿茶酚胺、皮质醇的释放, 与单独全麻方法相比, 术后胰岛素抵抗程度下降约40%, 从而缩短住院时间[8,9]。使用半衰期短的麻醉药如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等, 可以使病人术后快速苏醒、认知能力及早恢复, 减少催醒药物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在手术当天就可以进行康复活动;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 减少住院费用。

避免术中低温可以减少对内分泌代谢和交感反应的影响以减少应激[10], 而且, 在复温过程中产生应激, 有损害凝血机制以及白细胞功能、增加心血管负担等不良作用。术中及术后早期的保温, 具有减少术中出血、术后感染、心脏并发症, 以及降低分解代谢的作用[11]。防止术中低体温的措施包括:保持手术室室温在25℃、使用保温毯、温盐水冲洗腹腔等。

许多外科手术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引起全身性毛细血管系统渗漏综合征, 并产生所谓的第三间隙效应, 传统方法为应对微循环低灌注状态, 补充第三间隙丢失所采取的液体复苏, 常常会输入量超过从体内排出的液体量, 导致患者术后体重增加3~6 kg, 表现为液体正平衡。但围手术期液体正平衡量过大, 可导致组织器官水肿, 氧弥散距离加大, 产生缺血缺氧、酸中毒, 进而发生器官功能不全[12]。过量补液还会导致胃肠道失去张力、黏膜水肿、增加吻合口漏的风险, 导致术后肠功能恢复障碍。Brandstrup[13]研究显示过量的输液可能加重心肺负担、增加肠麻痹的发生率。此外, 补液过量还易引起肺水肿、肺泡腔内多余液体的排出不仅依靠静水压和胶体渗透压, 而且依赖钠的主动转运, 钠通道功能受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而围手术期静脉补液会抑制这些激素的分泌[14], 进而发生肺水肿。另外, 从补液的内容上讲, 过量的晶体液会导致凝血功能异常、皮肤水肿、降低组织的氧化, 这将延迟伤口的愈合, 影响了病人术后的康复, 延长了住院时间。必须强调的是, 限制性输液并不是单纯地限制液体输入, 也要达到补充血容量、维持胶体渗透压、保障组织的灌注和氧合功能、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目的。

上一篇:新型抗精神病药下一篇:艺术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