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折旧政策(共11篇)
加速折旧政策 篇1
1.一般性加速折旧
2.特殊性加速折旧的特殊规定
3.四个领域重点行业加速折旧(新增)
【所属章节】:
本知识点属于《税法二》科目第一章第八节 税收优惠
【知识点】:加速折旧优惠
1.一般性加速折旧
可以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固定资产:
(1)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固定资产;
(2)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
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方法的,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法定折旧年限的60%;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可以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
2.特殊性加速折旧的特殊规定
(1)对生物药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6个行业的企业2014年1月1日后新购进的固定资产,可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对上述6个行业的小型微利企业2014年1月1日后新购进的研发和生产经营共用的仪器、设备,单位价值不超过1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计算折旧;单位价值超过100万元的,可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2)对所有行业企业2014年1月1日后新购进的专门用于研发的仪器、设备,单位价值不超过1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计算折旧;单位价值超过100万元的,可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3)对所有行业企业持有的单位价值不超过5000元的固定资产,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计算折旧。
(4)企业按上述第(1)、(2)条规定缩短折旧年限的,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的折旧年限的60%;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可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第(1)至(3)条规定之外的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所得税处理问题,继续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现行税收政策规定执行。
(5)企业的固定资产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可以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加速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一般不得变更。
3.四个领域重点行业加速折旧(新增)
(1)对轻工、纺织、机械、汽车等四个领域重点行业(以下简称四个领域重点行业)企业2015年1月1日后新购进的固定资产(包括自行建造,下同),允许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方法。
四个领域重点行业企业是指以上述行业业务为主营业务,其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当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50%(不含)以上的企业。
(2)对四个领域重点行业小型微利企业2015年1月1日后新购进的研发和生产经营共用的仪器、设备,单位价值不超过100万元(含)的,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一次性全额扣除;单位价值超过100万元的,允许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方法。
(3)企业按上第(1)、(2)条规定缩短折旧年限的,对其购置的新固定资产,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的折旧年限的60%;对其购置的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实施条例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减去已使用年限后剩余年限的60%。最低折旧年限一经确定,不得改变。
加速折旧政策 篇2
一、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的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九条规定,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所得税处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9]81号)规定,企业拥有并用于生产经营的主要或关键的固定资产,由于以下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一是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二是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税法上对于加速折旧的使用是比较谨慎的,仅限于两种情形下可以使用加速折旧,其他固定资产不可以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方法计提折旧;即使允许加速折旧额税前抵扣,规定也比较模糊。这对于作为“世界工厂”的制造业大国是很不利的,让很多制造企业背负了沉重的税务负担,阻碍了基础设施和设备的及时更新换代,妨碍了研发、创新能力的快速提高。
国务院于2014年9月部署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这些政策主要包括:一是对所有行业企业2014年1月1日后新购进用于研发的仪器、设备,单位价值不超过1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税前扣除;超过100万元的,可按60%比例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双倍余额递减等方法加速折旧;二是对所有行业企业持有的单位价值不超过5000元的固定资产,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税前扣除;三是对生物药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企业2014年1月1日后新购进的固定资产,允许按规定年限的60%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双倍余额递减等加速折旧方法。与之前对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规定相比,这些政策的推出,提高了固定资产折旧全额扣除起点,对所有企业不超过5000元的固定资产允许用一次性抵扣;也加大了折旧力度,对于100万元以内的、用于的研发设备不需要像以前一样按年提取折旧费用,而是一次性抵扣,大幅提高了企业在当期可在所得税前抵扣的期间费用,从而相应地降低了企业的实际税负。
二、实施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的意义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的实施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符合我国目前调整经济结构、保持稳定持续经济增长的要求的。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的变化速度和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日益加快,企业不得不把许多设备和机器提前报废,这就是固定资产无形损耗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西方发达国家多年的经验表明,实行加速折旧是可以减少以致避免这种损失的。采用加速折旧法就是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早期多计提折旧,这样会增加计提当期的成本费用,相应地减少收益,从而减轻企业设备投入早期的所得税负担,减少前几年的现金流出,使企业有充足的资金再次购置或开发新型设备,加强科研创新,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
此外,使用加速折旧法虽然没有减少纳税总额度,但延迟了交纳所得税的时间,从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角度考虑,为企业争取了一段时间内的无利息贷款,降低了筹资成本,对于一些税负过高的企业来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供应紧张的压力,不仅为企业赢得了生产所需的流动资金,也有利于企业设备的更新换代。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测算,实行上述政策后,A股所有上市公司第一年由此节省税收高达2333亿元,相当于201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总额的7.8%,这为我国处于升级换代、调整产品结构的制造业注入一剂强心针,带来了一笔不小的营运资金。
三、企业实行加速折旧政策的实例分析
如果企业实行国务院完善的固定资产折旧政策,除了以上提到的加大了折旧力度和提高税前抵扣起点外,最主要的是通过加速折旧实现了减轻企业购置设备前几年的税务负担,减小了资金压力,使企业有能力也有意愿去更新技术、自主创新。实施加速折旧政策具体如何影响企业税负,下面以实例来说明。
(一)缩短折旧年限对税负的影响
以某科技公司为例,2014年1月购入电子仪器设备一台,原价722万元,预计使用寿命8年,预计残值为22万元。假设该公司没有对该设备计提减值准备。该公司对仪器设备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那么每年的折旧额计算如下:
按照新推出的固定资产折旧政策,超过100万元的仪器、设备等,可按60%比例缩短折旧年限,该公司对该设备计提折旧时缩短了折旧年限,预计在5年内计提完折旧。则该公司
对该设备计提的折旧额计算如下:每年计提折旧金额=(722-22)/5=140(万元)。
在计提折旧年限为8年时,公司每年可用于税前抵扣的折旧额为87.5万元;在计提折旧年限为6年时,公司每年可用于税前抵扣的折旧额为140万元;也就是说该公司通过缩短折旧年限,每年可在税前多扣除该设备的折旧为52.5万元(140-87.5),节省企业所得税支出13.125万元(52.5x25%),有13.125万元的现金留在企业内可供使用。
(二)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对税负的影响
仍以上述科技公司的例子为例,按照新推出的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对新购进用于研发的仪器、设备,单位价值超过100万元的;以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企业可采取双倍余额递减等方法加速折旧,因此,该公司对该仪器设备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则该设备每年计提的折旧额计算如下:
将表2与表1比较后发现,该科技公司不论采用直线法还是双倍余额递减法对该设备计提折旧,计提的折旧总额是一样的,都是700万元。但从下表(表3)的比较可以看出,如果该科技公司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在前三年可以减少所得税支出38.73万元,为企业争取了38.73万元的现金,这对于资金供需紧张、处于发展初期或者急需增加固定资产投入以扩大规模、需要更新设备提高效率的企业尤为重要。
从以上分析来看,不管缩短折旧年限还是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加速折旧方法计提折旧,都会减少企业的所得税支出。尽管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减轻了企业现金流压力,有利于企业发展,但有人担心这些政策可能会影响企业当期报表,也就是使用加速折旧方法后,企业报表上的当期费用增加,当期利润减少。例如,若今年A股一半的上市公司都落实加速折旧政策,将使2014年A股剔除金融的折旧多增加757亿元,相应净利润也会少增567亿元。这是对该政策的误解。国务院提出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是从税法上扩大企业使用加速折旧方法的范围,并不影响企业在会计上采用何种方法计提折旧。也就是说,企业可以在会计上按照平均年限法(直线法)计提折旧,保证会计利润,而税务处理上使用加速折旧,进行纳税调整处理。这样既保证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盈利表现,获得更多的股权融资,又减轻了企业的税务负担,增加了内部现金流的来源。总之,加速折旧政策的完善对于正处于升级换代之中的制造业企业可谓正逢其时,尤其对科技研发投入较大的企业会有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
[1]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税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
[2]周庆海,万希宁.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比较及应用思考.财会月刊,2011(8).
[3]李荣.双倍余额递减法存在的缺陷与改进方法探讨.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3).
加速折旧政策 篇3
关键词: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所得税筹划
一、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的意义
(一)固定资产折旧老政策的局限性。对于技术进步快、常年处于高腐蚀和震动的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能够更加符合该类资产的实际特征,通过加速折旧使得资产的账面价值更加真实,费用计量也更加合理。在税收方面,该类资产采用加速折旧,会在前些年产生更多的税前可扣除的费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包含了直线法和加速折旧法两大类,但是税法中规定普通企业采用直线法无需纳税调整,而加速折旧法则需要纳税调整。因此,在财税[2015]106号文件发布之前,普通企业采用加速折旧的意愿并不是很强。
(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新政策的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行业企业固定资产产生利益的方式在不断变化,旧的税收政策约束下,这些企业不但不能依赖加速折旧产生税收利益,反而会因为加速折旧使得财务环节复杂化,不利于该类企业发展。财税[2015]106号文件发布后,轻工、纺织、机械、汽车等四个领域重点行业的企业新购进的固定资产,可以实行加速折旧政策且在税务上允许税前扣除,其小微企业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该政策并没有覆盖全部行业,因此对于有需求的、符合条件的行业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加速折旧政策进行税收筹划,使企业税收利益最大化。
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方法的选择
轻工、纺织、机械、汽车等四个领域重点行业的企业新购进的固定资产,以及其领域的小微企业符合政策的固定资产,所实行的加速折旧方法分为两类,一是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直接进行加速折旧,二是采用缩短年限的方法进行加速折旧。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也可以不进行加速折旧。
三、利用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进行所得税筹划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某轻工纺织企业2015年12月购入5台同类型的机器设备并于当月投入使用,不含税单价为每台200万元,无其他费用,税法规定该机器设备折旧年限不得低于10年,企业想使未来5年之内的税收利益达到最大化。按照新规,该企业可以采用直线法、缩短年限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这四个方法之一来计提折旧。企业将基准折旧年限确定为10年,采用缩短年限法时以60%为限将年限缩短至6年,每台预计净残值为10万元。
(二)折旧计算。手工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不但落后且效率低下,这里使用Excle财务函数来进行计算。直线折旧法,使用财务函数“SLN”,该函数参数分别是Cost(固定资产原值)、Salvage(预计残值)、Life(折旧期限);缩短年限法是缩短了折旧年限的直线法,也使用财务函数“SLN”; 双倍余额递减法,使用财务函数“DDB”,该函数参数分别是Cost(固定资产原值)、Salvage(预计残值)、Life(折旧期限)、Period(进行折旧计算的期次)、Factor(递减速率);年数总和法,使用财务函数“SYD”,该函数参数分别是Cost(固定资产原值)、Salvage(预计残值)、Life(折旧期限)、Per(进行折旧计算的期次)。表1是该企业用四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前5年的年折旧额以及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单位为万元且保留整数,年限单位为年。
(三)分析(假定生产的产品均已售出)。表1显示,不同的折旧方法下,该批机器设备在未来5年的折旧额不同,对所得税的影响也不同。
(四)总结。在决策时,并不是说缩短年限法一定能够使企业的税收利益达到最大化,企业在不同的需求、诉求之下,决策的结果是不同的。假如该企业想使2016年、2017年、2018年的税收利益最大化,从表1数据中看,双倍余额递减法下前3年计提的折旧额最多,对所得税的影响也最大,因此应该选择双倍余额递减法来计提折旧。
四、结束语
加速折旧政策 篇4
国税发〔2009〕8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就企业固定资产实行加速折旧的所得税处理问题通知如下:
一、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二条及《实施条例》第九十八条的相关规定,企业拥有并用于生产经营的主要或关键的固定资产,由于以下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一)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
(二)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
二、企业拥有并使用的固定资产符合本通知第一条规定的,可按以下情况分别处理:
(一)企业过去没有使用过与该项固定资产功能相同或类似的固定资产,但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该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短于《实施条例》规定的计算折旧最低年限的,企业可根据该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本通知的规定,对该固定资产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者加速折旧的方法。
(二)企业在原有的固定资产未达到《实施条例》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前,使用功能相同或类似的新固定资产替代旧固定资产的,企业可根据旧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年限和本通知的规定,对新替代的固定资产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者加速折旧的方法。
三、企业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方法的,对其购置的新固定资产,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的折旧年限的60%;若为购置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其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实施条例》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减去已使用年限后剩余年限的60%。最低折旧年限一经确定,一般不得变更。
四、企业拥有并使用符合本通知第一条规定条件的固定资产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可以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加速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一般不得变更。
(一)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值减去累计折旧后的金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应用这种方法计算折旧额时,由于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没有减去预计净残值,所以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的两年期间,将固定资产净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月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二)年数总和法,又称年限合计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五、企业确需对固定资产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者加速折旧方法的,应在取得该固定资产后一个月内,向其企业所得税主管税务机关(以下简称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并报送以下资料:
(一)固定资产的功能、预计使用年限短于《实施条例》规定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的理由、证明资料及有关情况的说明;
(二)被替代的旧固定资产的功能、使用及处置等情况的说明;
(三)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拟采用的方法和折旧额的说明;
(四)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企业主管税务机关应在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时,对企业采取加速折旧的固定资产的使用环境及状况进行实地核查。对不符合加速折旧规定条件的,主管税务机关有权要求企业停止该项固定资产加速折旧。
六、对于采取缩短折旧年限的固定资产,足额计提折旧后继续使用而未进行处置(包括报废等情形)超过12个月的,今后对其更新替代、改造改建后形成的功能相同或者类似的固定资产,不得再采取缩短折旧年限的方法。
七、对于企业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主管税务机关应设立相应的税收管理台账,并加强监督,实施跟踪管理。对发现不符合《实施条例》第九十八条及本通知规定的,主管税务机关要及时责令企业进行纳税调整。
八、适用总、分机构汇总纳税的企业,对其所属分支机构使用的符合《实施条例》第九十八条及本通知规定情形的固定资产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由其总机构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分支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负责配合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实施跟踪管理。
九、本通知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
国家税务总局
加速折旧政策 篇5
关键词:固定资产,加速折旧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
1 政策出台背景
为提高企业加大设备投资、更新改造及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促进我国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9月24日,国务院第6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方案。根据该方案的具体要求,10月20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75号),对有关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进行了明确。
为有效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及财税[2014]75号文件的政策规定,结合现行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所得税政策及管理规定,制订了本公告。
2 主要内容
2.1 明确实行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六大行业企业的范围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4754-2011)》确定六大行业企业的范围。结合当前企业经营多元化的情况,为引导企业投资经营国家鼓励的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公告明确,六大行业企业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当年主营业务收入占收入总额比例超过50%,即可享受加速折旧新政。
2.2 明确企业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范围
要提醒企业注意的是,六大行业为生物药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缩短折旧年限的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法定折旧年限的60%。
3 对企业影响分析
3.1 明确一般固定资产费用化标准
75号文规定企业持有不超过5000元的固定资产,允许一次性费用化税前扣除。笔者认为企业持有单价不超过5000元的固定资产,应不包括企业“在建工程”资产;同时,企业以前年度购入单价未超过5000元,延续到2014年,分年计算折旧的固定资产也可按余额一次性费用化税前扣除。
3.2 明确专用固定资产费用化标准
75号文的颁布不仅弥补了财税[2006]88号文废止后科研设备、仪器加速折旧规定的空白,更将费用化标准从原来的30万元提高至100万元。
75号文规定除上述六大行业研发与生产经营共用且单价在100万元以下的设备、仪器允许一次性费用化外,其他企业须为专门用于研发且单价在100万元以下的设备仪器才允许一次性费用化,笔者认为企业应作好研发设备、仪器的实物与核算管理。研发设备、仪器应尽量放置在科研部门进行管理,并按采购时间,单价分类核算。
3.3 扩大缩短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固定资产的范围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仅就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或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可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75号文对此进行了完善与扩大,一方面是鼓励所有行业积极钻研,科技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更是对六大行业的政策扶持,促进国家医药、通讯等企业的快速发展,为国家民生提供保障。
4 企业运用中应明确的事项
75号文的出台,对于国家和企业应属利好消息,从宏观上看,此次加速折旧对制造业和新兴产业有所偏斜,有利于改善制造业投资环境,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加速经济转型和推动产业转型。从微观上看,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加速折旧使得企业所得税延迟缴纳,现金流改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资金链压力,从而有利于企业自身的改革创新和发展。
在实际执行上,财税[2014]75号文仍有尚待进一步明确的细节值得关注。
4.1 会计账务处理
对于符合75号文规定可一次性费用化的固定资产,是在购入时一次性作为费用,不再进行固定资产核算;还是先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再通过折旧计入费用,有待于进一步的明确。
75号文对于允许一次性费用化的固定资产,并未明确企业可以不通过“固定资产”科目核算,不作为固定资产管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及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笔者认为对于上述固定资产企业应通过“固定资产”来核算与管理,如此才能便于企业资产管理和后续资产的处置。
对于这类资产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应与其他固定资产区分,作为一个专类资产进行管理,并在该专类固定资产中分以下几类进行管理:
(1)一般费用化固定资产(单价5000元以下,不包含用于研发的固定资产)。
(2)研发与生产经营共用的固定资产。
(3)专门用于研发的固定资产。
具体会计处理如下:
①购入时:
②费用化时:(按企业会计政策口径计提折旧)
(4)资产处置按以下步骤进行账务处理:
①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②出售固定资产
③发生清理费用
④收到保险赔偿等收入
⑤清理净损益处理
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净损失
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净收益
另75号文在2014年10月20日颁布,从2014年1月1日开始实施,对于企业在2014年10月20日以前购入固定资产,是需要作相应的会计调整才能符合75号文要求,还是直接在年度汇算清缴时作税务调减还需进一步明确。
本人认为,如果企业购入的固定资产符合75号文的规定,当年购入固定资产原值减去当年计提折旧(按企业会计政策计提)的余额在当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做纳税调减,以后年度计提的折旧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做纳税调增。
4.2 优惠备案
加速折旧政策 篇6
一、广泛实行加速折旧法的必要性
1、在现代企业制度试点进程中,呈现出许多疑难症结,其中之一“瓶颈”问题是大部分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债务占企业总资产的75~95%,而自由资金只占5~25%,庞大的债务资本进行着不断的叠加,日渐上升的负债率不仅拖曳着企业前进的步履,而且危及着银行体制的转换,企业高债务经营负担大,造成其生产经营成本升高,经营运作困难,资金都拿去还债了,还能剩下多少用来更新固定资产呢?
2、当今世界高科技日新月异,采用新技术的周期日渐缩短,而企业要在强者如林的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就应该加大对新技术的开发和新产品的投资,使新技术和新产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以利于开拓市场。但是,现在不少企业始终处在高价购买别人技术的被动局面,自己开发和消化先进技术的能力很弱,其中很显然的原因就是企业的自由资金不足,造成开发费短缺。
3、据英国权威预测机构Consensus Forecasts(以下简称CF)预测2005年全球通货膨胀适中,2005年全球通货膨胀率将达2.4%,比2004年的2.5%略有下降,基本维持在温和通货膨胀的水平上。亚太地区将继续保持适度的通货膨胀水平,2005年维持在1.2%。因此,我们国家的货币投放不会有大的增加,企业的资金紧张状况不会有多大的缓解。
综述以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所出现的困境,不外乎一个自由资金少的问题,笔者认为,解决这个“瓶颈”问题的有效措施是加大实施加速折旧法的范围。我国现行财会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应当根据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或工作量,采用年限平均法或者工作量(或产量)法计算。如符合有关规定,也可采用加速折旧法。即我国的折旧方法体系仍然以直线折旧法为基础,但允许某些特殊行业采用加速折旧法,显然,这一规定与当前继续深化改革、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需要不相适应。实行加速折旧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能使企业尽快获得积累和更新技术改造资金,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增加自由资金,提高经济效益,解决高负债的难题。另外,国家将继续实行货币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客观上也为加速折旧法的推广使用提供了前提,因此。将仅在少数特殊行业实行加速折旧法推广到大多数行业中去,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去,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经之路。
二、广泛采用加速折旧法的可能性
1、从西方国家使用加速折旧的方法来发展本国经济的成功经验来看,广泛采用此法有利于微观经济的发展,同时又促进了整个国家经济的腾飞。
美国1954年,在其税法中明文规定,可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到了80年代,税法中的税收条例又规定:对于1980年12月31日以后,1986年12月31日以前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应使用加速成本回收制(ACRS),而对于1986年12月31日以后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应使用加速成本回收制修正案(MACRS),ACRS与MACRS实际上是更为迅速的加速折旧法。
日本在20世纪40年代,即战后恢复国民经济时期,允许其企业使用加速折旧法,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注入了活力,使国家经济的腾飞达到了惊人的速度。
事实上,西方大多数国家对其企业都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采用过加速折旧法。这说明,国家可根据本国的国情,经济环境的具体状况,适当调整和扩大使用加速折旧法的范围,以刺激本国微观经济的发展,而当前,正是我国扩大使用加速折旧法的大好时机。
2、从加速折旧法的优点看扩大采用本法的可能性。
任何比以预计使用年限为基数的普通直线折旧法划为可折旧成本更快的折旧法,都可叫作加速折旧法(Acceterated depreciation),主要包括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他们有如下优点:
(1)被誉为是“合理和系统”的折旧方法。合理性表现在:a.符合资产效用递减规律。b.符合收益与费用配比原则。c.符合固定资产使用成本(包括维修费用和折旧费用)平衡原理。d.符合稳健性原则。系统性主要体现在使用加速法计提年折旧额,具有一定的规律。在双倍余额递减法中,它是等比数列;而在年数总和法中,它是等差数列。
(2)使用固定资产的早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实质上推迟了企业所应缴纳的所得税,这等于给予了企业若干年的无息贷款。国家的财政收入在短期内虽然会因此减少,但是,从长远来看,企业利用这笔资金继续发展生产,可能使企业的经济实力增长有所加快,企业活力增加,效益提高,最终国家的财政收入也必将增多。况且,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在这一关键时期,将企业推向市场,使之成为市场的主体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也是对现有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的必由之路,为鼓励企业自身尽快发展,国家有必要采取一系列优惠倾斜政策,扩大使用加速折旧法则成为这一系列优惠政策之一。
(3)美国著名会计学家查特菲尔德认为,加速折旧法是抵销通货膨胀影响的有效措施或缓冲手段,它能使企业迅速取得固定资产重置的资本以更新其设备,改进其技术,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以上优点说明,实施加速折旧法是可行的。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广使用加速折旧法的几点建议
1、根据我国的国情,经济环境,财政承受能力,逐步推广使用加速折旧法,在目前可先在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大中型国有企业中实行,然后再推广到小型国有企业,其他性质的企业中去,这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能急于求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不同的行业,针对其特点,采取不同的加速折旧法,以体现国家的政策倾斜。
2、利用折旧年限机动灵活地调整加速折旧法,因为缩短折旧的时间也是一种变相的加速折旧法,也可使企业迅速收回国有企业生产投资。
3、不排除在不适合使用加速折旧法的企业采用其他折旧的方法,也即应建立我国合理的折旧体系,包括直线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但笔者认为,加速折旧法应该逐渐成为主要的折旧法。
4、折旧资金计提后,应合理使用,要用在刀刃上,切忌将资金挪作他用,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阻碍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
完善固定资产折旧扶持政策的建议 篇7
一、固定资产折旧扶持政策执行中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允许加速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过窄
我国当前加速折旧范围主要是按企业所处行业的类型来划分,且重点集中在少数几个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制造业行业,这本来是为了配合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要求而提出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不仅重要战略性产业需要加速折旧,传统制造业以及服务业为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也都需要通过加速折旧来更新设备和增强发展活力。享受加速折旧政策的固定资产类型也比较窄,主要限定在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或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节能与环保装备,用于研究开放的仪器与设备,企业外购软件。甚至自制自用的节能环保设备,都不能享受加速折旧政策。
(二)对于享受加速折旧政策固定资产的认定程序复杂、争议较多
对于可享受加速折旧政策的固定资产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及相应政策文件虽有严格的限制;但是对于具体哪些固定资产才能享受加速折旧政策方面,规定上却比较原则和模糊,企业和税务部门争议较大,认定的程序比较复杂,所需时间也较长。在科研设备、节能减排设备加速折旧政策方面,仍缺乏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
(三)我国财务制度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较长
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加速折旧的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的折旧年限的60%。例如,《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折旧最低年限为10年,按60%计算折旧年限最少也要6年(除非国家另有约定如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规定了2—3年的最短时间),和大多数国家3—5 年的设备折旧年限相比明显偏长。这导致企业设备更新周期过长,技术装备落后,过剩产能淘汰较慢,不利于企业加快设备升级,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
(四)缺乏针对中、小企业投资的加速折旧政策
相对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在技术改造、装备更新换代方面具有更为迫切的需求,但中小企业往往面临更强的资金约束,固定资产前期较重的资金负担会影响其投资意愿、制约其投资能力。中小企业投资加速折旧政策方面的缺乏,不利于中小企业增加资本积累和释放投资活力。
(五)加速折旧政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经济下行时期,企业效益情况往往会变差,采用加速折旧政策会给部分企业带来会计利润的急剧下降甚至是亏损,损害企业的外部形象,并增加企业的融资难度与融资成本。对于拟上市的科技型企业而言,采用加速折旧政策,可能对其会计上的盈利能力产生较大影响,从而会影响其上市进程甚至是导致其上市计划搁浅。
二、政策与建议
应把加速折旧政策作为今后一个时期促进企业投资与设备升级、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结构性减税的重要抓手。
第一,扩大允许享受加速折旧政策固定资产的范围。应该取消加速折旧政策的行业限制,加速折旧政策应针对固定资产的特定类型,只要拥有和使用该类固定资产就应该允许其加速折旧。应扩大允许加速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对于企业设备更新换代、技术改造、节能环保、研发与检测等方面的固定资产投资予以普遍的支持。允许企业自制自用的节能环保设备享受加速折旧与税额抵免政策。最低折旧年限少于10 年的设备均可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此外,在允许享受加速折旧政策固定资产的认定条件方面,应使标准更为简单、明确,并简化享受加速折旧政策固定资产认定的程序以及折旧计算的方法。
第二,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尤其是缩短技术进步和更新替换较快设备的最低折旧年限。为了鼓励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和自主创新,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将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缩短到3至5 年。取消企业同类资产只能使用一次加速折旧的限制规定,有效激发企业设备更新的速度。对国家鼓励的有利于技术进步和节能减排的设备投资可进一步提高其首年折旧率。
第三,对于中小企业应给予更为优惠的折旧扶持政策。中小企业设备投资可当年抵扣,也可自主选择加速折旧法或直线折旧法。中小企业在国家鼓励的有利于技术进步和节能减排的设备投资,还可采取加计扣除的扶持方式。
第四,企业可自主选择加速折旧法或直线折旧法,加速折旧法可转直线折旧法。因为不同类型企业选择加速折旧的意愿存在差异,特别是民营企业、非上市企业比国有企业、上市企业更愿意选择加速折旧,所以,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应当允许企业灵活地进行选择。
第五,适时、适当扩大税额抵免政策的范围,加大政策优惠力度。鉴于当前企业面临较为严峻的经营形势,许多企业被迫放弃享受加速折旧政策。作为补充,可考虑在未来2年这个固定时间段内,对于国家鼓励的、有利于技术进步的设备投资均可给予适当程度的税额抵免政策;而对于节能节水、环保与安全生产方面的设备投资,应加大税收抵免优惠政策的实施力度。
第六,鉴于实施加速折旧政策的前几年对企业所得税收入影响较大,可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的方式平滑,用于弥补前几年的财政收入缺口,并用后几年多收部分偿还。并且,事前要加强研究,模拟测算不同加速折旧方案对财政收入的可能影响。
加速折旧政策 篇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 局) 、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有关决定精神,现就有关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通知如下:
一、对轻工、纺织、机械、汽车等四个领域重点行业( 具体范围见附件) 的企业2015年1月1日后新购进的固定资产,可由企业选择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二、对上述行业的小型微利企业2015年1月1日后新购进的研发和生产经营共用的仪器、 设备,单位价值不超过1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 单位价值超过100万元的,可由企业选择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三、企业按本通知第一条、第二条规定缩短折旧年限的,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折旧年限的60% ; 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可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
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 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需要,也可选择不实行加速折旧政策。
四、本通知自2015年1月1日起执行。 2015年前3季度按本通知规定未能计算办理的, 统一在2015年第4季度预缴申报时享受优惠或2015年度汇算清缴时办理。
附件: 轻工、纺织、机械、汽车四个领域重点行业范围
2015年9月17日
附件
加速折旧政策 篇9
关键词:固定资产,市场经济,加速折旧
现行会计制度中, 关于折旧方法有若干规定。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十七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 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企业会计准则赋予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权。而《工业企业财务制度》第三十一条规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技术进步快的电子生产企业, 船舶工业企业…以及其他经财政部批准的特殊行业的企业, 其机器设备可以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可见, 制度中的折旧方法仍然以平均年限法为基础, 而仅允许某些 (类) 特殊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法, 且选择加速折旧法须经批准。这种规定, 在目前需要大力, 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似可商榷。这里, 让我们先看一看制度中涉及的几种折旧方法。
一、制度中涉及的几种折旧方法的比较
(一) 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是基于这样一种假设:该项固定资产带来的使用收益在其使用期内的每个期间都是相等的。或者说, 该项固定资产每期全部使用收益所耗用的资产的价值都是相等的。因此, 平均年限法下每期折旧额的计算也就是将其可折旧成本在其有效使用期内平均分摊。其公式为:
平均年限法简单、合理、系统化。它特别适用于资产在各个期间内使用程序基本相同的情况。但是, 平均年限法显然有两个不足之处:1、如果该项资产已明显过时, 则可能产生一项不正常的摊销费用;2、每个单位时间分摊的折旧额都是一致的, 因此也就没有考虑到该项资产的真实使用或是该项固定资产投产后的产量。
(二) 产量法。
产量法是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应折旧资产在获取收入方面的每期收益与各该期间资产的产出量直接相关。它把固定资产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价值与预计产出量相联系。其公式为:
产量法适用于资产产量的计算是切实可行的情况。同时, 该资产对该主体的经济效用将随着生产使用而非随着时间流逝而降低。此外, 当不同期间对资产使用程度存在着重大差别时, 还可使收入与费用取得更切实际的配比。显然, 产量法可以弥补平均年限法的第二个不足, 但仍然无法克服平均年限法的第一个不足。
(三) 加速折旧法。
加速折旧法是基于这样一种假设:该项资产在其使用前期所带来的收益往往比在其使用后期所带来的收益多, 所以, 根据配比原则, 资产使用前期所应分摊的折旧费用也应较多, 制度中允许使用的加速折旧法有两种:
1、年数总和法。
在这种方法下, 是将固定资产原价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价值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 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其公式为: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 ×月折旧率
2、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 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帐面余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其公式为: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帐面净值×月折旧率
由于双倍余额递减法不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 因此, 在应用这种方法时必须注意不能使固定资产的帐面折余价值降低到它的预计残值收入以下。现行制度规定, 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应当再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以前两年内, 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年数总和法与双倍余额递减法都被认为是“合理和系统”的折旧方法。其合理性在于:对固定资产来说, 应当认为在他们使用寿命的早期较之晚期能提供更大的效益。这对在使用寿命早期就具有较多的技术陈旧因素, 或者在后期要进行更多的维修才能保持其效用的设备项目尤为合适。在这两种方法下算出的折旧额所呈现的递减趋势, 正体现了资产效益的递减趋势。同时, 这也正好克服了直线法的第一个不足。至于系统性在于:这些逐年递减的折旧额仍具有规律性。在年数总和法下, 它是个等差级数, 双倍余额递减法下, 它是个等比级数。它们之所以称为加速折旧法是与直线法对比而言的。这两种方法的早期折旧额大于后期折旧额, 从这个角度讲, 折旧的速度被加速了。
二、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加速折旧的得失分析
(一) 从折旧的目的考虑。
折旧的目的在于按照一种系统和合理的方式, 把固定资产减去残值 (如果存在) 后的价值在该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期间内进行分配。其中, 合理是指在选择折旧方法时要大体符合资产的效用损耗等情况。而固定资产 (尤其是设备) 的效用损耗, 除了使用中的有形损耗外, 无形损耗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尤其是在科学日新月异的今天, 一些更新换代较快的产品, 它们的无形损耗已成为确定折旧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鉴于此, 采用加速折旧可以减少旧技术淘汰时发生的损失, 有利于企业采用新技术, 促进企业经济更快的发展。
(二) 从促进利润平均化的角度考虑。
当我们在资产的有效使用期间内同时将资产的维修费用考虑进去时, 平均年限法还存在一个问题, 即:平均年限法下的折旧是将一定的成本均衡地分配在资产有效使用期间内的每一个时间单位。当我们把折旧费用与维修费用合并考虑时, 就有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在某些时间单位内, 资产的年使用成本 (折旧费用+维修费用) 不断提高而资产的效用却呈下降的趋势。这样, 在资产使用初期生产的产品将比在资产使用后期生产的产品负担较少的资产使用成本。在加速折旧法下, 资产使用初期较多的折旧费用加上较少的维修大致相平, 而使利润保持稳定, 不致因费用变化过大而出现波动。
(三) 从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角度考虑。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属资本支出决策。而在资本支出决策中着重要考虑的是时间因素, 即货币时间价值。就是要尽可能使投入的资金能尽快回收, 以使其再投入, 促进资金良性循环, 从而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与之相适应, 要正确考虑该固定资产的现金流量, 包括该项资产投产后形成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其中, 现金流入除该固定资产投产后每年可取得的净收益外, 还包括该项资产投资的收回。而营业上的现金净流入量就等于定期损益计算所确定的净收益加上折旧。其中, 折旧用以表明固定资产在建成投产后, 通过每年计提折旧转化为现金流入, 即投资回收。采用加速折旧法后, 在资产使用前期负担较多的折旧费用, 也就加速了投资的回收, 从而刺激企业投资决策, 努力发展生产。
(四) 从税收角度考虑。
在资产使用前期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的折旧费用比平均年限法多, 这就使得企业的纳税义务在资产使用前期相对减少, 即递延税收, 而实质上, 这就相当于使企业从国家财政获得了一笔无息贷款。例:某企业固定资产原值为200000元, 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 预计净残值为4%, 该企业年利润 (含折旧) 如表所示。该企业所得税适用33%的比例税率。下面分别运用直线法和加速折旧的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计算企业每年的应纳所得税额。
由本表可见, 虽然三种不同方法计算出来的累计应纳所得税额的量是一致的, 均为73590元。但是, 第1年, 运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时应纳税额最少, 年数总和法次之, 而运用直线法计算折旧时应纳税额最多。总之, 运用加速折旧法, 开头二、三年可以少纳税, 把较多税款延迟到以后年份缴纳, 相当于从政府那里取得一笔无息贷款。这对一些新办企业初期缓解资金较为紧张的情况是很有利的。利用递延税收, 有可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对国家而言, 恰恰相反。企业获得税收递延后, 当期的应交所得税额就会相应减少, 于是, 国家的财政收入也就会因此减少。短期内, 这对国家显然是不利的。可是,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考虑这个问题, 把眼光放得远一些, 由于企业能利用这笔资金继续发展生产, 那就有可能使企业的经济实力增长有所加快。到时, 国家的财政收入相应地也必然增多。简言之, 对国家财政收入而言, 企业获得递延税收后产生的反馈作用将超过其减少所得税的影响。
(五) 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的得失分析。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上看,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起步阶段。在这一时期, 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因此, 为了使企业尽快成为市场的主体, 国家有必要采取一系列优惠、倾斜政策, 以鼓励企业自身尽快发展, 而放手允许使用加速折旧法, 应成为这一系列优惠政策之一。如前所述, 国家虽然从局部上暂时牺牲了一些财政收入, 但是, 企业则可能因此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这对早日使企业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无疑是很有利的, 从长远上看, 对国家亦是有利的。所以, 国家应当支持。再者, 就资产的整个有效使用期间而言, 早些年份被递延的税收, 可在后些年份内重新收回。所以, 国家大可不必担心被递延的税项会流失。
而且, 随着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 国家的政策也是可以变更的。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 国家又可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改变政策, 采用更有利经济发展的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2]《工业企业财务制度》;
[3]《中级会计实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4]《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国务院出台政策 加速信息化进程 篇10
但《意见》同时指出,我国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安全保障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宽带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所拉大,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水平不高,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信息安全工作的战略统筹和综合协调不够,重要信息系统和基础信息网络防护能力不强,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应用给信息安全带来严峻挑战。
明确目标
在此背景下,《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我国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其中包括:
重点领域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不断深入,农业农村信息化有力支撑现代农业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基本建成,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框架基本建立。
此外,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将在“十二五”末初步建成。3G网络覆盖城乡, IPv6则实现规模商用。
保障信息安全
《意见》中,除了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外,国务院颁布的其他七大条具体意见中,有关信息安全的就占据了两条,成为焦点。
而该文件也提到了关于信息安全的阶段性目标: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重要信息系统和基础信息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明显增强,信息化装备的安全可控水平明显提高,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等基础性工作明显加强。
《意见》第六条款指出,要从重要信息系统和基础信息网络、政府和涉密信息系统、工业控制系统、信息资源和个人信息等四个层面落实,健全安全防护和管理,保障重点领域信息安全。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引爆升级之啸 篇11
然而, 加速折旧政策对不同企业的具体影响是不同的, 那么加速折旧政策对不同企业的影响到底是怎样的?各企业的CFO (总会计师) 该如何利用这一政策带来的利好?运用加速折旧政策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政策利好应该做哪些准备?本期文章为你精彩解读!
Because of the worldwide economic uncertainty, China confronts a great economic challenge to balance sustaining economic growth with economic restructuring.A policy about accelerated depreciation of fixed assets offers good news for a great many of Chinese compan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