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旧问题

2024-10-19

折旧问题(共12篇)

折旧问题 篇1

一、高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现状

在现行的高校财务会计制度中, 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主要通过“固定资产”“固定基金”两个对应的会计科目进行的, 只反映固定资产的原值及增减变动情况。由于高校没有设置固定资产的折旧类科目“累计折旧”,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及核算普遍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一些房屋建筑物已成为危房甚至已拆除;一些设备如电脑等, 早已被性能优良的新产品所取代;一些车辆早已不能行驶等等, 以上这些已无原有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仍体现在账面上, 并且价值等同于当年新购买的原始价值。以上所述这些庞大的数字虚增了高校固定资产的总量, 加之高校固定资产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非常大, 所以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直接影响高校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期发展规划、实施发展战略。

二、高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必要性

(一) 可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

固定资产一旦购入, 必然发生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 从而使固定资产发生贬值。但是高校固定资产的这种价值减少, 无法在“资产负债表”中得以体现, 从而造成账目上的资产有很大部分的“水分”。“征求意见稿”提出对高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为固定资产使用成本分析和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二) 可为计算教育成本提供依据

按照现行的高校财务会计制度固定资产在购置时其价值一次性计入支出, 造成购置固定资产的年度期间教育成本较高, 反之较低;在考核各院系或校内各单位效益时, 仅仅核算材料、劳务、办公费等支出成本, 而忽略了固定资产使用成本, 造成项目结算“虚盈实亏”的现象。

(三) 有利于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

高校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单独核算其使用成本, 有利于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为固定资产的维修、更新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 减少盲目购置而造成的资源浪费, 达到有效地节约教育经费的效果。

三、对高校固定资产折旧的几点思考

(一) 高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

“征求意见稿”中把高校固定资产分为六类: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是除了文物和陈列品外的固定资产均计提折旧。征求意见稿所述的计提范围较笼统, 高校应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 合理确定计提折旧的范围。

“征求意见稿”中的“其他固定资产”未明确是否包含“土地”。因土地通常具有无限使用期, 因而不应对其计提折旧。

“征求意见稿”中图书不计提折旧, 此说法值得商榷。图书从收藏价值角度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保存价值的孤本绝版, 此类图书具有类似“文物文化资产”属于继承资产, 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会增值, 这类资产不提折旧;另一类是普通图书, 其保存参考价值随时间推移逐步降低, 在日常核算中应计提折旧。

(二) 高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

“征求意见稿”规定:“高等学校一般应当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高校固定资产种类较多, 个体价值及性质千差万别, 不应都采用平均年限法, 应区别各类固定资产的属性采取相应的折旧方法。如房屋建筑物由于使用期较长, 一般不存在过时淘汰和无形损耗问题, 可以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交通工具功能的丧失不是按使用年限而是行驶里程或吨公里, 可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而非耐用型设备 (如计算机等) , 具有使用周期短更新速度快无形损耗价值大等特点, 可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高校会计制度”应谨慎地对各类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做出统一规定, 在核算期内不得随意更改, 并在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

(三) 高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会计核算

“征求意见稿”规定:“高等学校应当按月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高校计提折旧目的是计算教育成本, 教育成本是政府确定拨款“综合定额”和收取学费标准的重要依据。但政府只能分等级、按专业、分地区确定定额标准。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与单个学校不具有补偿关系, 折旧费是教育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高校的教育成本本身不具有补偿性质。因此每月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没有必要, 每半年或一年计提一次即可。

“征求意见稿”中固定资产折旧作如下处理:借记“资产折耗”, 贷记“累计折旧”, 并设置“教学资产折耗”和“科研资产折耗”等明细科目。但具体操作比较困难, 如高校的房屋建筑物 (教室、实验室等) 、实验设备、图书等, 很难区分教学用途还是科研用途, 同样难以区分是研究生、本科生还是大专生使用, 折旧费很难“对象化”。高校将“累计折旧”按固定资产类别进行明细核算更为明晰便捷。

高校通过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折旧制度, 将有利于改变长期以来各部门无偿使用固定资产的状况, 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 并为计算人才培养成本和衡量高校办学效益以及实施稳健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但因高校一直未计提折旧, 如何进行新旧制度的衔接, 制定更为合理的核算方法, 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但又必须循序渐进分步骤实施的问题。相信随着固定资产折旧制度稳步实行, 高校财务制度将更加完善, 从而有力地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摘要:《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2009征求意见稿) (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进行固定资产折旧核算, 这势必会对高校的固定资产核算乃至财务管理产生重大影响。文章结合高校会计工作实际, 以“征求意见稿”对该项改革的要求为出发点, 探讨高校固定资产折旧的必要性和核算方法, 并对高校固定资产折旧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折旧,探析

参考文献

[1]孙淑芹.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若干思考[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0, (4) .

[2]张红.高校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及问题讨论[J].教育财会研究, 2008, (2) .

折旧问题 篇2

国税发〔2009〕8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就企业固定资产实行加速折旧的所得税处理问题通知如下:

一、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二条及《实施条例》第九十八条的相关规定,企业拥有并用于生产经营的主要或关键的固定资产,由于以下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一)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

(二)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

二、企业拥有并使用的固定资产符合本通知第一条规定的,可按以下情况分别处理:

(一)企业过去没有使用过与该项固定资产功能相同或类似的固定资产,但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该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短于《实施条例》规定的计算折旧最低年限的,企业可根据该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本通知的规定,对该固定资产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者加速折旧的方法。

(二)企业在原有的固定资产未达到《实施条例》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前,使用功能相同或类似的新固定资产替代旧固定资产的,企业可根据旧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年限和本通知的规定,对新替代的固定资产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者加速折旧的方法。

三、企业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方法的,对其购置的新固定资产,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的折旧年限的60%;若为购置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其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实施条例》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减去已使用年限后剩余年限的60%。最低折旧年限一经确定,一般不得变更。

四、企业拥有并使用符合本通知第一条规定条件的固定资产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可以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加速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一般不得变更。

(一)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值减去累计折旧后的金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应用这种方法计算折旧额时,由于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没有减去预计净残值,所以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的两年期间,将固定资产净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月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二)年数总和法,又称年限合计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五、企业确需对固定资产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者加速折旧方法的,应在取得该固定资产后一个月内,向其企业所得税主管税务机关(以下简称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并报送以下资料:

(一)固定资产的功能、预计使用年限短于《实施条例》规定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的理由、证明资料及有关情况的说明;

(二)被替代的旧固定资产的功能、使用及处置等情况的说明;

(三)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拟采用的方法和折旧额的说明;

(四)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企业主管税务机关应在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时,对企业采取加速折旧的固定资产的使用环境及状况进行实地核查。对不符合加速折旧规定条件的,主管税务机关有权要求企业停止该项固定资产加速折旧。

六、对于采取缩短折旧年限的固定资产,足额计提折旧后继续使用而未进行处置(包括报废等情形)超过12个月的,今后对其更新替代、改造改建后形成的功能相同或者类似的固定资产,不得再采取缩短折旧年限的方法。

七、对于企业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主管税务机关应设立相应的税收管理台账,并加强监督,实施跟踪管理。对发现不符合《实施条例》第九十八条及本通知规定的,主管税务机关要及时责令企业进行纳税调整。

八、适用总、分机构汇总纳税的企业,对其所属分支机构使用的符合《实施条例》第九十八条及本通知规定情形的固定资产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由其总机构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分支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负责配合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实施跟踪管理。

九、本通知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

国家税务总局

固定资产折旧中的易错问题评析 篇3

关键词:固定资产折旧;易错问题;评析

固定资产折旧是财务会计中一个较为重要的内容,在各类考试中考察频率较高,不仅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是历届学生出错率较高的一个知识点。本文结合教学实例,对固定资产折旧中容易出错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出错原因,提出解决对策。

一、计提折旧的空间范围划分不清

【案例1】下列资产中,企业应该对其计提折旧的是( )

A.融资租入的飞机 B.融资租出的设备 C.经营租出的办公楼 D.经营租入的办公楼

E.已经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厂房

F.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未投产的生产线

错误解答:AD

错因剖析及点评:本题错误点在于对固定资产折旧空间范围划分不清。一般来说,已经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不是本企业的固定资产、资产类别不属于固定资产的不能计提折旧,在本例中融资租出和经营租入固定资产不是企业的固定资产,因此不计提折旧。

正确解答:ACEF

二、计提折旧的时间选取不当

【案例2】企业2015年5月1日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设备,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面注明价款为100万元,增值税17万元,上述款项通过转账支票支付。同时安装过程中,支付安装费20万元,该设备于2015年7月30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交付使用。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30万元,同时对该项固定资产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进行折旧,则2016年应当计提的折旧为( )万元。

A.18 B.40 C.30 D.48

错误解答1:A

错因剖析及点评:选择A选项是将折旧期间与会计期间混淆,根据固定资产折旧的规定,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从下月开始计提折旧。选择A选项是将双倍余额递减法与直线法混淆。

错解2:D

错误原因剖析及点评:选择D是将2016年理解为第一年,没有弄清折旧年度与会计年度的区别。根据准则规定,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从下个月开始计提折旧,在本题中折旧年度是从2015年8月至2020年7月。第一个折旧年度是从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第二个折旧年度是从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第三个折旧年度是从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第四个折旧年度是从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第五个折旧年度是从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在双倍余额递减法下,折旧率为2/5=40%,因此在第一个折旧年度(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内,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折旧额为(100+20)×40%=48(万元),月折旧额=48/12=4(万元),因此2016年1至7月共7个月的折旧额为28万元;第二个折旧年度(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的折旧额为(120-48)×40%=28.8(万元),月折旧额=28.8/12=2.4(万元),在2016年8至12月的折旧额=2.4×5=12(万元),因此2016年的折旧额=2016年1至7月折旧额+8至12月折旧额=28+12=40(万元)

正确解答:B

三、折旧基数的选取错误

【案例4】2015年12月25日,建邛公司购入一台不需安装的设备,其原价为1230万元。该设备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30万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2019年12月31日,经过检查,该设备的可收回金额为560万元,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20万元,折旧方法不变。2020年度该设备应计提的折旧额为( )。

A.90万元 B.108万元 C.120万元 D.144万元

错误解答:C

错误原因分析:固定资产折旧的基数选取错误,若当年账面价值小于可回收金额,说明固定资产发生了减值,应当以可回收金额作为基数,重新估计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重新计算折旧。

正确解答:由于建邛公司2015年12月购入设备,应当从2016年开始计提折旧,2016—2019年计提的折旧额=(1230-30)/10×4=120×4=480(万元),2019年账面价值=1230-480=750(万元)由于账面价值小于可回收金额,说明固定资产发生了减值,在2020年计算折旧时,要以可回收金额的560万元为基数,2020年设备折旧额=(560-20)/5=108(万元),因此答案选择B

四、折旧的会计科目应用不当

【案例5】建琼公司2016年4月份对行政管理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生产车间的折旧额为:行政管理部门1800万元,财务部门1200万元,销售部门1000万元,生产车间4000万元。要求:编制以上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

错误解答:

借:管理费用 18 000 000

财务费用 12 000 000

销售费用 10 000 000

制造费用 40 000 000

贷:累计折旧 80 000 000

错因分析:对于财务费用与管理费用的概念理解不清,财务费用是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汇兑损益、现金折扣以及金融机构的手续费。财务部门的折旧费用应该计入管理费用。

正确解答:

借:管理费用 30 000 000

销售费用 10 000 000

制造费用 40 000 000

贷:累计折旧 80 000 000

参考文献:

[1]刘永泽,陈立军.中级财务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185~188.

[2]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中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37~40.

[3]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初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72~75.

钢企折旧费走低问题值得关注 篇4

一、对近年来固定资产折旧提取状况及其特点的分析

近年来, 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折旧不仅逐年下降, 而且有些特点值得关注。

1. 在总资产逐年增加的情况下, 折旧费减少必然带来折旧率下降, 更新改造步伐放缓

2011年, 大中型钢铁企业全年提取折旧费1263.79亿元, 比上年增加80亿元, 提高7.39%;2012年大中型钢铁企业在总资产上升5.11%的情况下, 提取折旧费反而下降5.92%, 2013年一季度大中型钢铁企业总资产同比增长4.46%, 提取折旧费用却下降1.36%, 逐年走低, 吨钢平均折旧费用也在下降, 实属反常;因为固定资产基数不断加大, 折旧费用理应相应增加, 但从近两年大中型钢铁企业实际情况看, 无论是折旧总额还是吨钢平均折旧费不仅没有提高, 都不同程度下降, 使固定资产折旧率下降, 使用寿命延长, 影响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更新换代。为什么有的企业更新改造步履艰难, 技术进步步伐缓慢, 结构调整和创新能力明显落后, 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折旧率太低, 更新改造资金不足, 不仅使设备完好率下降, 而且存在不少事故隐患。长此以往, 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将大打折扣, 发展后劲令人担忧。

2. 在粗钢产量逐年增长的情况下, 折旧费提取额的减少, 必然带来吨钢折旧费用下降

2012年在钢产量增长3.13%的情况下, 折旧费用却减少74.84亿元, 下降5%以上, 吨钢平均折旧费提取由2011年的214元下降到212元, 下降0.93%。

单位产品折旧费用的高低, 既标志着该产品所用设备因耗损价值转移的速度, 也标志着该企业在生产这种产品中, 改造更新、创新能力的高低。当前, 在技术进步飞速发展、设备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情况下, 为保持设备完好无损和企业的创新竞争力, 在正常情况下, 无论是固定资产的综合折旧率还是单位产品的折旧费, 一般均呈上升态势, 但2012年钢铁企业实际上是双双下降, 吨钢折旧费用是减少了, 但带来不少后遗症, 不仅造成企业设备改造技术进步放缓, 使企业创新能力弱化, 而且造成设备更新、大修理费用等方面出现欠账, 使设备带病运转或超期服役, 后患无穷。

3. 从经济效益看, 凡是效益差的企业折旧增长率明显低

于效益高的企业, 同一企业中效益差的时期明显低于效益好的时期

通过对企业吨钢平均折旧费用的分析, 我们发现凡是效益较好、盈利水平较高的钢铁企业保持折旧费用不降反升。比如2012年实现利润前20名的企业中, 大部分企业的吨钢折旧费均保持上升, 比如前5名中宝钢、新兴铸管、包钢、河北钢铁集团、酒钢, 吨钢平均折旧费用无一家下降, 分别提高3.44%、8.8%、17.43%、3.55%、0.33%。而亏损企业特别是处于盈亏临界点或略有利润的企业, 吨钢平均折旧费用下降幅度较大。比如马钢下降31%, 山钢集团中的济钢下降10%, 萍乡钢铁下降48%, 广州钢铁集团下降36%, 山东广富集团下降54%, 陕西汉中下降33%。从同一企业的情况看, 也是经济效益差的时期明显低于经济效益好的时期。比如南京钢铁集团2011年实现利润9.5亿元, 吨钢平均折旧为218元, 2012年企业亏损5亿元, 吨钢平均折旧下降到154元, 下降29%;广西柳钢2011年实现利润6亿元, 吨钢平均折旧为172元, 2012年盈利3095万元, 吨钢折旧费用由上年的172元下降到109元, 平均下降63元。如果按上年吨钢的折旧172元、2012年钢产量950万吨计算, 实际要亏损近5.6亿元, 只是因为吨钢折旧下降, 才保持了微利。这些情况说明, 2012年钢铁行业折旧费下降, 是与当年经济效益低密切相关。有不少企业是因效益下滑, 又不愿戴亏损帽子, 被逼无奈, 只好通过降低折旧率保利润, 心情可以理解, 但长此下去, 得不偿失, 后果不堪设想。

4. 大型企业折旧明显高于中小企业

大型钢铁企业财务管理比较规范严谨。从2012年吨钢折旧费用比较看, 大型钢铁企业明显高于中小企业。2012年, 宝钢、鞍钢、首钢、武钢、天津钢管集团等大型钢铁企业吨钢折旧都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数, 分别为391元、355元、252元、251元、458元, 平均为341元, 高出行业平均值 (212元) 50%以上, 而大部分中小企业吨钢折旧在150元左右, 相差一半。在钢协统计的80家钢铁企业中, 吨钢折旧在100元以下的中小企业达20多家, 占90%左右, 最低的只有34元。这里值得肯定的是有些大中型钢铁企业, 尽管企业比较困难, 亏损额度较大, 但折旧费仍然按合理比例提取, 比如鞍钢集团, 2012年亏损90多亿元, 但吨钢平均折旧费不降反升, 由上年的320元/吨上升到355元/吨, 提高10.94%;还有安阳钢铁集团去年也是亏损大户, 但吨钢提取的折旧费不仅不降, 反而提高了31.25%;湖南衡阳钢管去年也是亏损户, 但他们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出发, 吨钢 (管) 平均折旧达435元, 成为钢铁行业吨钢提取折旧最高的企业之一。这些事例说明, 大中型钢铁企业在折旧费提取标准和管理工作中比较严谨、规范, 保持稳定提高, 不管有多大困难, 也要坚持按标准提取, 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后劲。当然, 这不是说, 折旧费提取越高越好, 而是要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和钢铁生产的客观规律确定合理的标准并稳定执行, 不能受外部环境的干扰, 不顾实际需要而忽高忽低, 给企业正常的设备更新和可持续发展带来风险。

5. 从执行标准的稳定性看, 国有钢铁企业好于民营企业

2012年, 从吨钢平均折旧费变化幅度看, 国有企业一般都控制10%以内, 比如在几个大型钢铁企业中:首钢集团2012年吨钢平均提取折旧与上年持平, 河北钢铁集团提高3.55%, 鞍钢提高10.94%, 本钢提高7.95%, 宝钢提高3.44%, 酒钢提高0.33%, 武钢降低10.36%, 湖南华菱钢铁集团降低5.69%, 太钢降低4.18%。在这些国有大中型钢铁企业中, 吨钢平均提取折旧费虽然有升有降, 但升多降少, 且升降幅度不大, 一般都控制在10%上下, 没有大的起伏, 说明这些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比较稳定。相比之下, 中小企业波动较大, 比如同属河北新武安钢铁集团的河北普阳钢铁吨钢折旧费, 2012年比上年下降71%, 为全行业降幅之最;而武安市文安钢铁公司2012年的吨钢折旧费却由上年的18元上升到98元, 上升4倍以上, 创当年吨钢折旧升幅之最。

6. 从新老企业的比较看, 老企业提取折旧较高, 新企业相对较低

2012年从新老企业提取吨钢平均折旧费比较看, 老企业较高, 比如鞍钢、武钢、包钢、首钢、太钢、攀钢、马钢、邯钢、济钢、舞阳等老企业, 吨钢提取折旧都在200元以上, 特别是鞍钢、攀钢、包钢、太钢、衡阳钢管等吨钢提取折旧费用都在300元以上, 其中太钢达458元, 为全行业最高。这说明老企业更新改造任务较重, 需要投入的资金较多。新企业提取折旧费用较低, 大部分新兴企业吨钢折旧费提取额都在100元以内。

7. 从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及单位产品售价看, 生产高技术

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企业与普通企业相比, 吨钢平均折旧费用较高, 但综合折旧率较低

从2012年大中型钢铁企业实际情况看, 凡是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较高、单位产品销售价格较高的现代化企业, 如天津钢管、太钢、衡阳钢管、宝钢等四家企业吨钢平均折旧费分别为458元、458元、435元、391元, 名列钢铁行业前四名, 平均435.5元, 相当于钢铁行业平均水平 (212元) 的2倍以上。但按综合折旧率计算, 这些企业的折旧率往往又低于普通企业。这是因为这些企业的固定资产基数较大, 而产品产量较低, 特别是一些生产高档稀缺产品的特钢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较高, 所占固定资产基数很大, 但产品产量不高, 所以单位产品折旧分摊费用较高, 而按固定资产原值计算的折旧率较低, 所以对不同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率的确定不能一刀切。

二、正确实施固定资产折旧管理的思考

针对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特点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如何正确实施固定资产折旧管理是关系到固定资产在使用寿命周期内保持折旧费用合理分摊, 降低成本和费用支出, 又保证其在使用寿命周期完整无缺, 提高完好率并不断更新, 推进技术进步, 提高使用效果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这个问题比较复杂, 有些问题已有成熟的经验;有的问题虽有规定, 但仍需要实践检验, 不断深化细化;还有些问题如怎样合理确定折旧费标准, 无形资产管理中的减值、计价、分摊等问题, 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为此, 笔者想就以下问题提出一些探讨性建议。

1. 要以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正确认识提取固定资产折旧的目的和意义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企业技术装备不断更新换代, 淘汰落后产能的今天, 企业实施固定资产折旧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不是机械地局限在丢一补一, 修复古董式的管理模式, 那样做只能是固步自封, 就地重复落后, 最终被技术进步飞速发展的时代抛弃, 应该紧跟时代前进和科学技术发展变化的步伐, 着眼于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因为当今世界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迅速膨胀, 有些机械设备过去可以使用二三十年或更长, 现在只能用十年八年甚至更短就被淘汰, 需要更新换代。钢铁工业的实践证明, 通过更新改造实现产业升级, 产品更新换代, 要比基建投资效果好得多, 基于这种发展趋势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应逐步提高。实际情况也是这样,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钢铁行业就十分重视对老企业的更新改造, 作为提高更新改造速度的固定资产折旧率也在逐步提高, 80年代钢铁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率只有5%左右, 吨钢平均折旧费只有100~150元。进入新世纪以后, 随着技术进步的加快发展逐步上升, 一般上升到7%~8%, 吨钢折旧费也上升到200元以上, 高的达到400多元, 使固定资产折旧在促进技术进步、保证企业发展后劲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所以在研究固定资产折旧问题时一定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资金的时间价值, 不能机械地认为固定资产使用周期内累计提取的价值总额加残值等同于固定资产原值, 就是保持了该资产完整无缺, 虽然从计算方法上看确实是这样计算出来的, 但实际价值是不一样的。由于时间价值的存在, 任何一种固定资产终期的市场价值都要远远高于其原值。假如该固定资产使用寿命为20年, 同一台设备今天与20年前相比, 已大大增值, 如果20年内累计提取的折旧价值加残值等同于原值, 就意味着这台设备已大大贬值, 难以做到保值增值。二是要以发展创新的眼光看待折旧费效益, 做到产出要大于投入。在今天企业发展资金多元化的情况下, 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有时与其他资金捆起来用, 如果用于设备更新、技术改造, 其创新能力及效益大大高于本身时, 适当提高一些折旧标准也是划得来的, 不要仅仅局限于折旧费本身, 画地自限, 应该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整体效益为目的。

2. 按照实际出发的原则, 近期远期利益兼顾, 合理确定折旧费标准

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费标准合理与否, 是检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否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要做好固定资产管理, 既要保护固定资产完整无缺, 防止固定资产过分耗损, 价值流失, 又要根据形势发展和实际需要充分利用固定资产, 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保值增值, 合理确定固定资产折旧标准是关键问题, 过高或过低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和负面影响。为此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 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严防过高或过低两种倾向。折旧费提取标准的高低, 从总体上看是由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决定的, 使用年限长则每年的提取标准低, 使用年限短则每年的提取费用高, 但在服务年限内各年度的提取标准可以是平均分配, 也可以根据企业经济状况和固定资产实际耗损、更新改造实际需要上下适当浮动。过去国家有关部门对固定资产折旧要求控制比较严格, 浮动范围很小, 而且一旦经过上级主管部门和财务部门批准, 除特殊规定的外, 不得任意变更。

近几年来, 随着企业自主权扩大和企业发展资金的多元化管理, 不仅年度调剂、浮动范围有所扩大, 有的企业经有关部门批准还把企业自有资金、折旧资金、建设资金等捆起来用, 用于企业设备更新、技术改造, 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使折旧资金使用灵活、范围扩大。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在确定折旧标准时一定要坚持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 以企业最终整体效益最大化为标准, 防止为保眼前利益、保责任期内利润指标, 过分压低固定资产折旧提取标准, 使产品价值转移缩水, 造成折旧欠账, 影响企业正常生产。这种现象, 往往容易发生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在企业遇到困难时期, 有的企业为了做到不亏损, 往往容易以降低折旧费的办法保利润, 避免戴上亏损的帽子, 影响企业形象。二是有的实行经济责任承包制的企业, 有的领导为了追求承包期内的经济效益, 采用降低折旧费, 增加企业利润的办法, 保承包者的小集体或个人利益, 实际是一种变相侵吞国家财产的不法行为。

另外一种倾向是过高地提取折旧费, 使其实际提取额远远高于实际需要。这种现象往往发生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一是在企业高发展、高效益情况下, 企业为了多留资金少交所得税, 往往会过高地提高折旧率、减少利润。实际上这种做法是国家政策不允许的, 有的企业为了达到目的会找各种理由或采用变通措施向相关部门申请, 但仍有避税逃税之嫌。二是有的企业新建扩建工程量大, 资金紧张, 融资无门, 想通过提高折旧费, 用于新建扩建项目, 按国家规定也是不允许的, 也存在违规之嫌。

(2) 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关系, 把钢用到刀刃上。固定资产折旧一般是按固定资产总额平均提取, 但由于不同类型的设备设施使用年限不同、完好状况不同、更新改造周期也不一样, 所以对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也不能搞平均主义, 撒胡椒面。需要按设备运行状况、技术等级和使用效率从全局出发保重点。因为对大多数设备来讲, 折旧费基本都是除正常支付大修理费以外按年度提取积累, 一次性 (更新) 使用, 处于不同使用时期的设备实际需要的费用也各不相同, 有的新投产的厂房或新购置的设备, 开始需求量小, 处于末期或需要更新的设备需求量大, 需要保设备更新需要。当前, 由于技术进步, 产业升级带来的固定资产无形耗损加快, 有的设施或设备使用年限不长, 但已处于落后。特别是处于产能结构性过剩的钢铁企业, 其技术装备既有为发展增加的一流设备, 也有相对落后处于中等适用阶段的普通设备, 还有相当一部分已成为淘汰落后对象的设备, 在这种情况下, 对折旧费的使用应重点保一流先进设备壮大发展, 保中等普通设备正常运转如期更新, 而对需要淘汰的落后设备, 不仅不再投入, 而是要尽快淘汰, 为高新技术装备让路, 以加快产业升级, 技术装备升级换代。

(3) 正确处理固定资产增值与减值的关系, 不仅做加法, 也要做减法, 及时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不断有新项目投产, 固定资产在不断增值, 同时由于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 对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 应当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 由于存在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以及其他原因, 导致可回收金额 (即净值) 低于账面价值的情况, 当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 就应及时提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从而调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以使账面价值真实客观地反映实际价值, 这样使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 以此制定的财务政策更加稳健。同时, 从信息的使用者角度出发, 适时考虑无形损耗, 更精确计量了期末资产的价值, 也剔除了虚增的利润, 降低了财务风险, 体现了谨慎性原则。但目前有的企业对这项工作重视不够, 有的滞后, 有的计算不准确, 提取标准过低、过高都容易使财务信息失真。当前, 随着技术进步和无形损耗加快, 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该高度重视, 它是对固定资产折旧的有益补充, 充分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3. 因地制宜, 分级管理, 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固定资产包括的范围较广, 类别较多, 按其经济用途, 可分为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和非生产经营固定资产两类;按其使用情况又可分为使用中的、未使用的和不需用的三类;按其所属关系, 又分为自有固定资产、接受投资和租入固定资产。由于固定资产分类较多, 不同类型之间差别又大, 使其折旧提取和管理办法更加复杂。我国钢铁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 不但固定资产数额较大, 而且情况复杂, 上面谈到的几种情况几乎面面俱到, 尽管在管理工作中下了很大功夫, 也有很大进步, 但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粗放管理阶段, 需要向精细化管理深入发展。从目前实际状况出发, 应根据企业的不同类别、固定资产构成情况和各个小行业 (比如基建、矿山、焦化、普钢、特钢、机修、铁合金) 的不同情况实行因地制宜, 分级分类管理, 把工作做深做细, 不断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目前大部分企业都采用比较通用的综合折旧率。这种办法比较简单, 容易操作, 但忽略了不同企业、不同行业的不同特点, 不能客观反映实际情况。应该在此基础上逐步向类别折旧和个别折旧发展。有的还可以在平均年限法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年金法等管理办法, 使管理办法细化、多样化和现代化。

首先, 要由普遍实行的综合折旧率管理向类别折旧发展, 使工作深化一步, 从我国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折旧提取类型看, 类别折旧比综合折旧更符合实际, 各个不同小行业根据本行业特点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特别是矿山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办法, 已由原来的综合折旧率提取折旧与提取维持简单再生产费用 (简称维简费) 两种办法并行, 向以提取维简为主的办法过渡, 即对地面建筑设施、机械、厂房等按综合折旧率提取折旧费, 而对大量的地下采场开拓、延深、采矿准备工程、井下开凿采掘工程和露天采场扩帮、采场准备和生产费用等实行提取矿山维简费, 提取标准按照矿山生产的实际情况逐年调整, 比较符合实际, 大大减少了采剥 (掘) 失调, 剥 (掘) 欠账等现象, 保证了矿山正常生产和持续发展。其实其他小行业也可根据本行业特点在综合折旧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 采用符合本行业特点的管理办法。

其次, 对目前普遍采用的提取吨钢平均折旧费的管理办法还可以进一步深化, 划分企业类型比如普钢企业和特钢企业, 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等, 根据不同企业类型分别管理, 这样做可比性更强, 更符合实际。在企业对标中更具针对性和参考性。

4. 根据无形资产特点搞好无形资产的减值、计价、摊销和处置管理

无形资产作为企业总资产的一部分, 同有形资产一样, 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类似折旧费用一样的减值、摊销和处置问题。随着无形资产所占比重的提高、基数加大, 这些问题也应引起相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并根据其特点, 研究探讨新的管理办法。

(1) 由于无形资产最显著的特点是不具有实物形态, 所以在使用过程中也就没有实物耗损, 只有无形耗损, 随着科技进步的飞速发展和技术装备更新换代, 无形耗损大大加快, 远远大于有形耗损, 使无形资产的寿命周期大大缩短, 一般不会超过十年, 短的只有三五年, 每年的摊销费用大大增加, 又无残值可作补充, 年折旧率要比有形资产高出一块。所以随着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比重上升, 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率也应相应提高, 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研究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标准时, 应该考虑这个因素。

(2) 由于无形资产属于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有些专利和非专利性技术容易被盗用, 特别是非专利技术, 一旦泄密流传, 当社会上都掌握了这一专门技术时, 企业的这种无形资产也就不存在了, 皮之不在, 毛之焉存, 摊销折旧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所以, 对这种资产的管理一定要采取严格的保密手段。

(3) 由于无形资产在创造效益方面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相比, 独立性较差, 它在创造效益时必须与其他资产包括管理人员素质、硬件设备等, 还要受到相关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一旦这些环境发生变化, 它所能产生的效益也会发生很大变化, 甚至由正值变成负值, 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所以, 要求对无形资产管理包括减值、摊销与处置等一定要严之又严, 慎之又慎。

(4) 由于目前对无形资产研究开发等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存在较大差异, 贬值的风险性较大, 而我国对无形资产管理起步较晚, 对其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规定不够明确、清晰, 有些方面虽然做出了明确规定, 比如对“研究”和“开发”分别做出了“界定”, 但在实际操作中要将二者区别开, 难度很大, 也难做出合理判断, 一方面需要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 也需要执行部门认真对待。拥有和使用部门一定要及时跟踪其使用情况, 建立完整的保护卡, 定期核对, 在账务处理上要定期对明细账、总账逐项核对, 对减值、摊销等情况逐项进行差异分析, 发现问题, 及时研究处理, 防范风险, 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

加速折旧新规定 篇5

(一)企业会计折旧年限短于税法最低折旧年限的协调。《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应税收入相关的、合理的成本、费用准予在税前扣除。企业会计折旧提足后,在剩余的税收折旧年限已没有会计折旧,但由于前期已提折旧按税法规定进行了纳税调增,也就是说,税收与会计之间差异部分已实际进行了会计处理,因此,应当准予将前期纳税调增的部分在后期按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减。这样处理,符合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基本原则,也与15号公告第八条规定不冲突。

(二)企业会计折旧年限长于税法最低折旧年限的协调。如果企业固定资产采用的会计折旧年限长于税法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视同会计与税法无差异,按15号公告规定应按会计年限计算折旧扣除,不需要在年度汇算清缴时进行纳税调减。这样处理,大大减少纳税调整成本,符合15公告的立法精神。

(三)会计上提取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折旧的税会差异协调。根据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进行纳税调增。另根据税法规定,企业持有固定资产期间资产增值或者减值,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确认损益外,不得调整该资产的计税基础。由于企业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已进行纳税调增,并未税前扣除,所以,尽管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已经减少,但此时该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并未调整,仍可按税法确定的计税基础计算折旧扣除。这样处理,符合税法和15号公告的立法意图。

知识折旧定律等 篇6

知识折旧定律,指我们的知识每天都在折旧。白领阶层流行着“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的“知识折旧定律”。更有资料显示,以每年6%到10%的速度更新知识、更新思路,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知识折旧”一说从危机感的方面表明了知识储备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对个人而言,知识储备与知识折旧如一对相生相克的孪生兄弟,知识储备丰厚和不断更新就无需惧怕知识的折旧,而如果知识储备薄弱,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的知识折旧之后,个人极易被社会、被时代所淘汰。

漂族老人

“漂族老人”是指那些为了与晚辈们团聚、助子女一臂之力而随子女加入了流动人口行列的异地老年人群体。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大、城市化的发展,“漂族老人”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有关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44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10。这些“漂族老人”放弃了家乡熟悉的社交关系,面对陌生的环境,心理上一时无法适应,如果无法进行自我调节,心理疾病就会乘虚而入。因此,关注“漂族老人”,指导和帮助他们解决异乡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已成当务之急。

偷听族

“偷听族”指热衷于将生活中无意间听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并选择其中有意思的内容贴在“偷听论坛”或者“偷听网站”上的人群。这种“偷听”在很多年轻人中间风行。商店、公交站台、医院、人行道、公交车……“偷听”无处不在。现在国内很多城市都有这样的网站,如“偷听北京”、“偷听上海”、“偷听西安”。 这些“偷听族”认为,他们的这种偷听并非单纯字面上的偷听,而只是将随时随地随意听到的一些交谈或闲言碎语真实地记录下来,不渲染,不修饰,保持原汁原味。他们的“偷听”从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一些热门话题,可谓是一种有趣的大众文化,但是一旦超越了特定的形式,就会有侵犯别人隐私之嫌。

乐商

乐商是“智商”、“情商”、“财商”等之外的另外一种人格特质,代表“掌握有趣的沟通内容和创造令人愉悦的沟通氛围的能力”。它和其他几个“商”似乎有一定联系,但又不尽相同。它可以广泛应用于各个地方,尤其是职场,在职场中做个“有趣”的人也许比做个“有用的人”更有价值。乐商首先在于心态的养成,在于如何对待自己和公司、同事、工作等几大职场要素之间的关系;乐商还是一种高层次的能力,现代社会人们的笑点很高,若是你的话题和行为不够有趣,很难让人产生愉悦的情绪。

活人墓

折旧问题 篇7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的重要意义

(一) 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事业单位中存在较多的固定资产, 由于使用的时间不同, 有的固定资产面临报废的问题, 而对这些固定资产进行折旧, 有利于反映出固定资产的原值。在固定资产投入使用的过程中, 会发生一些损耗, 很多电子设备由于更新比较快, 所以面临着淘汰的情况, 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后, 可以查看资产账面与实际价值是否存在不相符的情况, 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固定资产折旧可以有效的了解资产使用情况, 了解不同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使用时损耗的差别, 可以保证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更加真实。

(二) 有利于提高成本核算的水平。

在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 需要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 在日常工作中, 固定资产会发生损耗, 在计提折旧的方式, 可以了解事业运营的成本。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如果没有做好固定资产的折旧工作, 可能会出现虚增盈余的情况, 这不利于真实的反映出事业单位的消费情况, 不利于体现出事业单位经营的利润, 也不利于国家对事业单位的管理, 不利于政府各项职能的发挥。

(三) 有利于实现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

在当前会计制度下, 事业单位需要对收入进行细致的划分, 根据事业收入与经营收入的比例提取出修购基金, 但是如果财务人员没有做好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工作, 不利于对固定资产进行更新与改造。修购基金是根据事业单位经营的收入提取的, 但是如果收入的计算不够准确, 固定资产的实际损耗比较大, 但是修购基金却明显不足, 会影响固定资产的正常使用, 而且会出现固定资产的实际损耗与统计结果不符的情况, 不利于对固定资产的改造。

(四) 有利于体现出会计工作的实质意义。

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可以保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质量, 由于这些固定资产具有明显的经济特性, 而会计核算具有非经济的特性, 所以, 固定资产的折旧可以体现出会计合算的实质性。在计提折旧工作中, 并不仅仅是按照相关会计法律进行操作的, 核算人员还会考虑固定资产使用的环境, 在不同的事业单位中, 固定资产的损耗率是有着较大的差异的。在现行的会计法中, 对固定资产的购入以及使用情况有着明显的核算要求, 有的固定资产不论在哪种环境下、哪类事业单位中账面价值都是一样的, 比如显微镜, 在经济损耗方面的计提中都是一样的。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的建议

由上可知,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折旧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会计核算人员必须重视这项工作, 而且要采用适合的计提折旧方法。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经验, 对固定资产折旧的相关问题以及处理建议进行简单的介绍, 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帮助。

(一) 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与依据。

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时, 首先应明确折旧的范围, 会计核算人员需要对事业单位中所有的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 有的会计人员容易疏忽经营租赁出去的资产, 或者融资租赁出去的固定资产。对于已经提足但是仍然使用的固定资产需要刨出计提折旧范围, 还有一些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也应除外。对于当月购入的固定资产, 应在次月开始计提折旧, 如果当月停止使用固定资产, 则需要在停止使用的月份中停止计提折旧。在计提折旧前, 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残值估计, 这有助于了解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

(二) 固定资产会计科目的设置。

为了保证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质量, 相关工作人员应用做好会计科目的设置工作, 在会计核算表中增加“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以及“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这可以对固定资产的磨损价值进行调整。在折旧的过程中, 可以了解固定资产使用的受益者, 而折旧的费用应当由受益者承担, 从而保证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固定资产需要反映出原值, 所以根据累计折旧的数量, 可以在账户的借方余额中减去, 从而得到贷方余额的净值。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是为其减值做准备, 在对计提减值做准备时还要考虑外部因素的影响以及变化情况, 在计提折旧时应体现出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 在固定资产清理的类目下, 可以了解固定资产在使用中发生的税额以及变价情况。

(三) 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核算。

固定资产折旧是会计核算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在引入折旧制度后, 需对原会计分录做出的调整, 比如增加“累计折旧”类目, 将“计提修购基金”账户改为“计提折旧”。将“修购基金”改为“折旧基金”。在资产购入时, 需要将借记“固定资产”与贷记“固定基金”改为计提折旧账目下的借记“事业支出—集体折旧”以及贷记“累计折旧”。在资产负债表中, 要增设“累计折旧”以及“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净值”等科目, 这主要是为了反映出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 设置“专用基金—折旧基金”这一科目后, 还可以起到一定限制作用, 避免事业单位出现资金滥用的情况, 控制采购人员的行为, 从而保证事业单位稳定的发展下去。

(四) 选择正确的折旧方法与折旧率。

在当前事业单位中, 采用的折旧方法主要是三类, 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以及加速折旧法。根据当前实行的会计制度, 可以将固定资产的类目分为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陈列品、图书以及其他。在计提折旧的过程中, 需要结合不同资产的特点, 选择适合的折旧方法以及折旧率。比如建筑物这类固定资产, 应结合其自身特性选择平均年限法;运输车辆这些大型的设备可以采用工作量法;维修设备以及施工设备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出现衰减的情况, 还有更新较快的计算机设备, 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根据设备的特性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 可以保证计提折旧的质量。在选择折旧率时, 还要考虑工作的效率以及准确性, 结合这项工作的特点, 建议选择分类折旧率计算折旧额度的方式。对于一般设备, 由于具有非专用的特点, 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流失, 而购买的越多, 支出越大, 折旧也越高, 这会影响事业单位对其他资产的购买, 所以, 应提高对这类设备的管理, 降低流失率。在年底折旧计提时, 应加大盘点的力度, 对于已经报废的固定资产, 通过管理部门的审批后及时下账, 从而避免重复计提现象的发生。只有确定折旧率, 才能保证固定资产不存在账实不符。

三、补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处理方法

在年末时期,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使用会采用补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在新实行的会计制度下, 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统计, 做好计提折旧的核算, 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在有的事业单位中, 经常会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 有的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还会出现利用制度的缺漏增加自己利益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在年末做好固定资产折旧的管理工作, 对会计核算人员进行必要的约束, 还要选择适合的折旧处理方法。为了保证计提折旧工作顺利的进行, 会计核算人员需要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操作, 避免在工作中的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的情况。下面笔者对年末时期使用的不提固定资产折旧的业务处理流程进行简单的介绍:首先, 对新添置的固定资产数量进行统计, 然后根据新制度的规定, 对已有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核对, 并统计这些设备的使用年限, 查看是否存在已经报废的设备, 这项工作主要是为做好补提折旧做好充分的准备;其次,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需要提取的折旧额一般是在年末进行准确核实后提取的, 其计算公式是:固定资产折旧额为每年总共提取的折旧额和已使用月份或年限的乘积, 及每月可以提取的折旧额和已使用年限或月份的乘积;最后, 根据计算出来的可以补提的固定资产的折旧数额, 制作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额的转账凭证, 即将其计入在非流动资产基金的固定资产科目的借方中, 同时, 将累计折旧的科目计入贷方中。另外, 在新会计制度正式实施的下一年开始,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额在进行提取时, 必须采用按月计提的方式, 并确保其明确体现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中, 才能真正实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会计处理的科学性、规范化。只有严格按照新会计制度进行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 才能保证这项工作发挥出应有的效用价值。

四、结语

固定资产折旧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在计提折旧中采用适合的折旧方法可以保证工作的质量。确定折旧的范围, 设置好会计科目, 做好会计核算并确定折旧率, 可以对计提折旧工作进行有效的约束, 从而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在当前事业单位中, 固定资产的数量越来越多, 只有做好计提折旧才能保证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相符, 避免出现盈余虚增的现象。事业的固定资产一般都来自国家财政的拨款, 只有提高计提折旧的准确性, 才能提高资产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刘雪梅.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影响分析[J].中外企业家, 2015 (16) :106-109.

[2]熊晖.浅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经济, 2015, Z2:138.

[3]孙海曼.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探析[J].东方企业文化, 2015, 13:285.

[4]孙同春.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资产类会计科目核算探讨[J].企业导报, 2015, 14:23+8.

[5]王硕.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 2013, (6) :82-37

折旧问题 篇8

一、制度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规定

1.《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规定。

财政部以第68号令于2012年2月7日发布的、自2012年4月1日起实施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否计提没有明确提及, 仅在第六章的“专用基金管理”第三十三条第一款定义修购基金时提及:“修购基金, 即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 并按照规定在相应的购置和修缮科目中列支 (各列50%) , 以及按照其他规定转入, 用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维修和购置的资金。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较少的事业单位可以不提取修购基金, 实行固定资产折旧的事业单位不提取修购基金。”整个《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共十二章六十八条规定除了此处提及的“实行固定资产折旧的事业单位不提取修购基金”外, 其他地方再也没有提及。也就是说, 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最有权威的制度, 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否计提折旧并没有统一说法。

2.《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又是如何规定的呢?财政部2012年12月6日以财预字[2012]72号发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第一部分说明中提及:“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或相关财务制度的规定确定是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 按照本制度规定处理。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不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 不设置本制度规定的‘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科目, 在进行账务处理时不考虑本制度其他科目说明中涉及的‘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科目。”根据此规定,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否计提折旧显然是“踢皮球”, 把“球”踢给财务规则。“踢球”所隐含的理由是, 会计制度只管事后怎么核算, 而事前怎么规定, 是财务规则的事情。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上也是如此, 才有“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或相关财务制度的规定确定是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一表述。因此, 在事业单位具体会计实务处理的制度上,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仍然没有对固定资产是否计提折旧作出明确规定。

3. 其他制度的规定。

除了通用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外, 根据事业单位不同行业的特点, 财政部还分别会同相关主管部门制定了不同行业的事业单位财务或会计制度, 已经发布、于2014年1月1日或之前实施的行业有:科学、高等学校、彩票机构、中小学、广播电视、文物、文化、体育人口和计生等8个行业。在这8个行业的制度中, 科学、高等学校、彩票机构3个行业明确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不再提取修购基金;而其余5个行业制度仍然有计提修购基金的规定, 即固定资产没有实行计提折旧的做法。

从以上所列的财政部统一发布的各种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或会计制度来看, 对于固定资产是否计提折旧, 没有强制性、没有一致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为何不计提折旧?现有教科书基本没有谈及。那么,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究竟是否可以计提折旧?这是一个学术问题还是一个实务问题?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的主要因素分析

根据国务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国务院第252、411号令) 的规定,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 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 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这一性质, 决定了一般意义上,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1. 不追求经济利益回报。

事业单位成立的目的是为了社会公益, 不是经济利益回报, 由此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存在其价值分期分摊、一定时期需要收回投资本金的问题。固定资产之所以需要计提折旧, 是因为固定资产价值大, 不能一次或当期获得补偿, 需要在以后的年度中逐年弥补, 因此需要计提折旧, 把需弥补的费用逐年分摊。而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需要收回投资, 因而不存在计提折旧问题。

2. 资金来源渠道。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 几乎都是由国家财政资金拨入, 而财政资金是不存在资金回报问题, 是一种无偿使用、不需要偿还的资金。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不是由事业单位自身资金形成, 而是由国家财政拨款或其上级主管部门无偿投入, 资金来源不需要事业单位自身承担, 不需要事业单位偿还, 因此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需要计提折旧。

3. 计提折旧后的资金处理。

事业单位如果对固定资产进行了计提折旧, 在会计处理上必然是增加了费用支出, 但事实上没有发生真正的支出, 导致现金流在事业单位的截留, 变相形成了事业单位的一种收入。事业单位不追求经济利益回报, 不需要对使用的资金进行偿还, 则因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变相形成的收入, 对事业单位如何处理存在问题, 因此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需要计提折旧。

4. 盈亏问题。

事业单位从财务角度而言, 如同政府机关一样, 实行经费预算使用、收支平衡。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如果计提折旧, 因不同的事业单位其所使用的固定资产价值也不同, 以固定资产价值为基础进行的折旧计提, 所对应产生的费用支出也就不相同。对固定资产价值少的单位, 计提折旧可能不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带来较大的影响;但对固定资产价值多的单位, 计提折旧必然形成较大的费用支出, 从会计处理上可能会形成较大的亏损 (尽管事实上没有发生真正的亏损, 因为现金流没有发生变动) , 对这种“明亏”、“虚亏”如何处理也是一个问题, 因此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主要因素分析

上面讨论了事业单位不计提折旧的主要因素。然而前文也已经述及, 在2014年1月1日起实施的科学、高等学校、彩票机构3个行业的会计制度中, 明确规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不再提取修购基金, 那么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理由主要又有哪些?其影响因素又是哪些?

1. 资金来源不同。

事业单位由于其服务社会行业的多样性, 同时因为财政资金的紧张性, 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不仅仅是财政拨款, 也有国有资产其他渠道的投入。目前事业单位一般分为财政全额拨款、财政差额拨款和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三种类型管理。财政差额拨款, 雷同于财政全额拨款, 本文暂且不作进一步的区分。对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而言, 由于其使用的是非财政性资金, 其固定资产就雷同于企业的固定资产, 需要考虑投资回报, 才能更新和扩大再生产, 因此需要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2. 具有自收自支的能力。

事业单位其性质虽然是以社会公益为目的, 不追求经济回报。但社会上的事业单位众多, 按照中央编办最新的批转文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中央编办发[2014]4号) 所列举的事业单位, 包括教育、科研、文化、体育、卫生、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社会福利、救助减灾、统计调查、技术推广与实验、公用设施管理、物资仓储、勘探与勘察、监测、测绘、检验检测与鉴定、资源管理事务、质量技术监督事务、经济监督事务、法律服务、公证与认证、信息与咨询、知识产权事务、人才交流、就业服务、机关后勤服务等27个行业, 每家事业单位由于其自身服务的行业、行业所在的市场特点、自身的经营管理和人才队伍素质等各不相同, 因此其所取得的事业收入也各不相同, 相应的事业经营能力也各不相同, 完全做到了自收自支且都有结余,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其事业的经营没有任何不利影响, 此种情况下, 其固定资产完全可以计提折旧。

3. 更有利于事业单位的自身发展。

由于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包括固定资产的投资, 都是财政拨款或上级主管部门拨入, 事业单位本身没有经费来源的自主权, 需要上级的批复。而上级自管部门由于其自身经费开支问题, 对事业单位的所有开支申请未必能一一满足, 也包括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更新的申请。如果事业单位自身的经济状况允许其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即计提折旧后不会影响到其事业的发展, 则计提折旧后, 事业单位拥有了一定的固定资产更新资金和能力, 在上级主管部门不能满足或不能顾及的情况下, 事业单位可以用计提的折旧更新其必要的固定资产, 从而更有利于事业单位的自身发展。

4.“企业化”的事业单位。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原来承担事业职能的部分事业单位, 转向企业化管理更能适应其自身的发展, 因此国家在事业单位改革方面, 早就对部分事业单位实施“企业化”管理。“企业化”管理即按企业的管理规则管理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也按企业经营管理规则进行自身的运转, 也就是已经把事业单位视作企业。那么对这部分自身已经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 其固定资产完全有必要计提折旧。

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政策建议

那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应该计提折旧还是不应该计提折旧?回到本文的起点。综合上述两个方面的论述, 笔者认为事业单位是否计提折旧, 需要根据事业单位所在的行业及其自身经营特点出发。在此提出一些宏观政策建议:

1. 判断依据。

一个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否计提折旧, 可以主要从下面两个方面来判断: (1) 经费来源。如果其经费来源是财政拨款、或者主要是财政拨款及部分其上级主管部门的拨入, 说明其经费自主能力较弱, 此种情况下固定资产不宜计提折旧。反之, 如果其经费来源主要靠自身的经营收入、或者完全做到了自收自支, 说明其经费自主能力较强, 则其固定资产应该计提折旧。 (2) 事业性质。事业单位是否提供了社会公共服务且此种公共服务不能通过市场机制去提供, 即事业单位具有极强的公益性。如果一些事业单位所在的行业完全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去实现, 则此种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应该计提折旧。

2. 实务操作。

事业单位计提折旧在会计处理上是否可行?这涉及到实务操作问题。不管上理论上还是实务上, 在会计处理方面, 事业单位计提折旧完全不存在操作上的问题, 是可以行得通的, 因为已经有“企业化”的事业单位, 其固定资产是计提折旧。因此, 实务操作上是不存在理论或技术上的问题。

总体而言,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否计提折旧, 这不是技术问题, 而是理念问题。需要对不同行业的事业单位、不同事业单位的自身经营特点区别分析, 从有利于事业单位自身的经营发展角度去确定其固定资产是否应该计提折旧。

参考文献

[1]余怀群.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科技视界, 2013 (9)

折旧问题 篇9

一、高校固定资产折旧的重要性

(一) 能够反映出固定资产客观真实的信息

在旧的会计制度中, 针对固定资产, 往往不进行相应的折旧, 直接导致了固定资产的有形和无形损耗没有计算在内, 致使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出现不符, 造成了会计信息失去了其可靠性、真实性和客观性。通过采用新会计制度, 能够对固定资产进行相应的折旧, 能够更加系统准确的分摊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 能够将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反应在会计的账目上, 为管理层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二) 能够正确的核算高校教育成本

旧会计制度规定, 当高等院校增加相应的固定资产时, 根据购入凭证和入库单, 借记固定资产科目和贷记固定基金科目。通过这样的处理方式, 直接导致了在某一个时期内, 因为购置固定资产而大幅度增加了当年的教育成本, 如果不进行相应的折旧, 就在一定程度上虚增了固定资产总量, 违背了收益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原则。如果对固定资产进行相应的折旧, 能够通过比较合理的折旧方法来分摊成本, 可以准确的反应出教育成本, 同时通过固定资产的价值也能够均衡的向着教育成本转移,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我国教育成本体系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 利于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在我国, 很多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同时购买资产后, 就比较轻视管理的现象, 在一定程度上, 造成了固定资产的闲置和配置不合理, 使用效率低下。高校固定资产往往不考虑成本的核算, 往往是各个部门只考虑自身的需求, 不能够从全局的角度来考虑资产购入问题。特别是高校的很多高精度的实验器材和仪器, 往往缺少相应人员的专业管理, 直接导致了资产的闲置和资金的严重浪费。通过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 能够明确资产的使用成本, 实现资源共享, 减少盲目购置导致的浪费现象, 能够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和分类

(一) 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

我国高校的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确定, 要根据其性质和使用的具体情况确定。固定资产在使用的过程中, 往往会发生很多损耗, 如无形的和有形的, 这些往往都会导致其功能发生一定的减退, 并且固定资产的价值也会在使用的过程中, 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 造成固定资产的价值丧失, 最终导致其报废。在新会计制度下, 我国的高校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规定, 对于文物、动植物、陈列品、档案、图书和以名义金额所进行计量的固定资产部进行折旧外, 其余的固定资产都需要进行相应的折旧。针对那些正在使用的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 由于季节性等原因, 造成固定资产停止使用或者需要通过修理的固定资产, 也是需要进行折旧的。

(二) 固定资产的分类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明确规定, 高校的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 即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通用设备、档案图书、动植物和用具、家具、装具。教育部目前将其固定资产进行分类, 共计分为十六类。目前, 财务部门和相应的资产管理部门都是将固定资产分为十六类来进行的核算。为了能够满足不同上级部门对于固定资产相应信息的需求, 针对高校的固定资产核算, 需要参照我国财政部和教育部的分类标准, 首先要将固定资产中的六大类进行二级科目的设置, 其次, 还需要按照教育部的分类标准进行分为十六类, 并且设置相应的三级明细科目, 力争与资产部门的分类相互一致, 利于高校固定资产财务的清理和核算。

(三) 固定资产的年限

在我国的新会计制度中, 针对高校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 只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的确定折旧的念想。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 要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折旧。针对房屋和建筑物等, 其固定资产的年限按照50年来计算, 而那些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等, 其折旧的年限要根据其教学、科研等确定, 针对教学类的固定资产, 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更新进行对设备的淘汰和更换。专用设备往往是八年, 一般设备为五年, 其余设备都按照十年进行折旧。针对文物、陈列品和动植物等, 不涉及到折旧年限的问题。

(四)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在高校固定资产的折旧过程中, 往往采用的是工作量法和年限平均法进行折旧, 在固定资产的折旧过程中, 对于预计净残值往往是不进行考虑的。我国高校的固定资产往往是种类繁多, 同时性质也比较复杂, 固定资产的价值往往差别也特别大, 要根据资产的属性来确定其折旧方法。针对房屋等建筑物, 其价值可以在使用期内进行均衡的转移, 往往采用的是平均年限法进行折旧。针对那些专门用途和性能的设备, 损耗的程度和工作量有着很大的关系, 需要采用工作量法进行折旧。不同的折旧方法所得出的折旧往往也会有着较大的差别, 要根据各个高校的具体情况和特点, 谨慎的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折旧。

三、固定资产折旧的准备工作

(一) 做好高等院校固定资产清理的基础工作

我国的高等院校固定资产往往是种类繁多、价值高、数额大、分散使用等, 同时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 涉及到的管理部门众多, 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不能够统一, 并且时间的跨度比较大, 是一个时刻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 对高校的固定资产进行相应的折旧前, 需要进行一个全面彻底的清查, 力争建立起完整、详实的固定资产记录。同时, 通过清查, 对固定资产来进行分类, 更好的了解到固定资产的组成情况, 通过核实各个部门对固定资产的占用和使用情况, 并且按照其性能、用途和磨损情况等来确定固定资产尚可以使用年限, 财务管理部门要根据清查的情况进行及时处理盘盈和盈亏的固定资产, 要调整其相应的账务, 力争为固定资产的折旧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 按照新会计制度标准来确认固定资产和相应的存货

要按照新会计制度的标准, 将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标准有五百元变为一千元, 专用设备标准有八百元变为一千五百元。因此, 各个高等院校要根据各自对固定资产清查的结果, 按照新标准来对原来的旧账中达到固定资产单位价值的留在固定资产科目下进行管理, 没有达到标准的就要从固定资产管理的科目中划分出去, 要划入到存货科目内, 同时要按照存货管理的制度进行管理。

(三) 固定资产的折旧会计核算

增设相应会计的科目, 根据新会计制度的规定, 固定资产需要进行相应的折旧, 就需要增设累计折旧的科目, 来记录和反应出固定资产的损耗情况, 力争得出固定资产的净资产, 反应出高校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情况。对高等院校固定资产的折旧会计核算, 需要做如下的处理, 1.执行新会计制度之前所形成的固定资产, 要按照清理核算后固定资产的原价, 将目前的固定资产进行估算折旧, 根据专业人员所评估出来的价值进行折旧。2.对于高等院校按照新的会计制度之后所进行增加的固定资产, 就需要按照当前的会计制度标准的规定, 按照折旧标准来进行折旧。

四、结束语

总之, 要想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就需要按照新会计制度标准, 对高等院校的固定资产进行相应的折旧, 只有这样, 才能够不断的反应出高校固定资产的实际净值, 不仅有利于正确的核算出教育的成本, 而且还能够真实准确的反应出高校的财务信息, 能够不断的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增强使用效益, 加强管理, 不断的节约教育经费, 更好的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走向健康向上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李娜.高校固定资产折旧问题探究—基于《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4 (09) .

[2]顾凯峰.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问题探讨[J].会计师, 2014 (08) .

[3]周小葵.新会计制度下高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刍议[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5 (04) .

折旧问题 篇10

商业企业的固定资产长期参加经营活动而仍保持其原有的实物形态, 但是它的价值将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而逐渐转移到销售的产品成本中, 构成了企业的费用。因而, 随着固定资产价值的转移, 要以折旧的形式在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

折旧也是一种费用, 只不过这一费用没有在计提期间付出实实在在的货币资金, 但这种费用是先期已经发生的支出, 而这种支出的收益在资产投入使用后的有效使用期内体现, 无论在权责发生制还是收付实现制, 计提折旧都是必需的。因此如果不计提折旧或不正确的计提折旧, 都将对商业企业计算营业成本计算损益产生错误的影响。

二、计提折旧的方法

第一, 平均年限法。它是按照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平均分摊固定资产折旧额的方法。年拆旧额= (固定资产价值-预计净残值) /预计使用年限。

第二, 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指按固定资产所能工作的时数平均计算折旧的一种方法。按里程计算折旧的公式:单位里程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规定的总行驶里程;按照工作小时计算折旧的公式:每工作小时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规定的总小时数;按台班计算折旧的公式:每台班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规定的工作总台班数。

第三, 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账面折余价值×双倍直线年折旧率, 其中, 双倍直线年折旧率=2× (1/预计使用年限) ×100%。

第四, 年数总和法。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

三、我国商业企业固定资产折旧中存在的问题

1、平均折旧法用的多, 加速折旧法用的少

平均折旧主要是指文中提到的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 加速折旧包括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原则上说, 对于不同的固定资产应当采用和它的经济利益实现方式相适合的折旧方法。但当前实践中我国企业主要采用平均折旧法, 对加速折旧法采用的少, 从而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企业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着不利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加速折旧法越来越体现出自身的优势。由于市场经济的竞争性, 公司迫于市场而不得不把许多设备和机器提前报废, 形成大量的无形损耗。减少以致避免这种无形损耗给公司带来损失的唯一方法, 就是加速折旧。通过采取加速折旧, 可以使公司避免损失, 尽快收回资金, 并有充足的资金购置或开发新型设备,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采用加速折旧法符合会计原则。固定资产在投入使用的早期, 使用效率比较高, 能给企业带来较多的收入, 因而在这个时期应多提些折旧。在其投入使用的后期, 效率逐渐降低, 产生的收入相应减少, 所提折旧应该减少。这样做, 完全符合收入与其相应成本、费用的配比原则。

加速折旧尽管有很多优势, 却没有得到普遍采用, 这其中的原因除了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企业现代管理意识的不强、不同企业的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管理水平存在差异外, 更主要的原因是现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的缺陷, 包括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的缺陷。

我国会计制度规定, 企业可以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自主选择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可供选择的折旧方法包括平均年限法和加速折旧法, 企业定期评估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和经济利益实现方式, 当确定经济利益实现方式发生变化时, 可以调整折旧方法。因此, 现行的会计制度不仅允许企业自主选择折旧方法, 还允许企业定期调整折旧方法。正是由于存在这种制度空间, 当治理结构不完善, 需要美化业绩时, 就有了一般不愿意选择加速折旧法或随意选择折旧方法的现象出现。在会计舞弊案中, 折旧方法的选择也是舞弊的一种手段。

我国税法从税收征管角度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采用作了规定。主要内容包括, 明确规定了下列企业固定资产实行加速折旧可在税前扣除:对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科技进步快的电子生产企业、船舶工业企业、生产“母机”的机械企业、飞机制造企业、化工生产企业、医药生产企业的机械设备;对促进科技进步、环境保护和国家鼓励投资项目的关键设备, 以及常年处于震动、超强度使用或受酸、碱等强烈腐蚀的机器设备;证券公司电子类设备;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的生产性设备;外购的达到固定资产标准或构成无形资产的软件。符合上述条件的固定资产可以自主选择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 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主管税务机关应加强检查, 发现不符合固定资产折旧条件的, 应进行纳税调整。可见, 国家对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法采取的是一种限制性政策, 而“限制”加速折旧从根本上说是出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考虑。

2、现行折旧方法未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币值变动

随着“现值”、“重置价值”、“公允价值”这些概念在会计领域的广泛应用, 会计核算越来越重视货币的时间价值对会计信息的影响。但是固定资产核算中采用的折旧方法却没用充分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币值变动因素的影响。根据上面提到的折旧方法可以看出:目前固定资产根据“折旧额=折旧基数×折旧率”的等式计提折旧, 其中折旧基数为“固定资产的原值-预计净残值”。虽然预计净残值强调了现值, 但是年折旧额仅仅是将折旧基数在折旧年限内简单分配, 是一个静态的过程, 并未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币值变动因素的影响, 这将会降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进而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现在货币的时间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 固定资产被企业长期拥有, 它的价值以折旧的方式跨时间段地收回, 时间跨度比较长, 固定资产所占用的这部分资金价值参与企业经营并创造价值增量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现行的折旧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固定资产投资周期内货币币值的变动, 也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为了真实反映财务现状, 对成本和折旧的核算不可避免地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问题, 而目前货币价值的变动, 也使原有的以货币币值稳定为假设前提的折旧核算方法面临严峻考验。

目前会计准则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两类:一类为平均折旧法, 包括平均年限法, 工作量法;一类为加速折旧法, 包括使用年数总和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这些方法各有优点, 尽管采用不同折旧方法计提的折旧总额相同, 但不同的折旧方法在各个期间计算的折旧额是不同的。平均折旧法在折旧期限内的折旧额基本平均, 而加速折旧法在折旧期限的前期提取的折旧额多, 后期提取的折旧额少。但是不管哪种方法, 都符合“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年折旧额的合计数”。

固定资产是长期拥有的资产, 其价值要在预计的使用期限内分期地、逐渐地、部分地转移和补偿。根据货币时间价值的原理:一定量的资金在现在时点上的价值量要高于在未来某一时点上的价值量, 就是我们说的“今天的一元钱比未来的一元钱更值钱”。但是在现行折旧计算中, 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 “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是现在时点上的数额, 它的价值量高于各期计提的折旧额之和所产生的价值量。换种说法就是按照现行的折旧方法计提折旧使得固定资产的价值没有得到完全补偿。

现行的折旧方法是基于物价稳定和币值不变假设上的折旧方法。但是在市场经济中, “物价稳定”和“币值不变”的假设均已不成立, 几乎各个国家都有过通货膨胀。在固定资产使用期内, 如果物价上升, 固定资产未来的重置成本也将随之提高。而现行的折旧计提方法是以历史成本和名义货币为计量基础, 因此会使各期折旧额之和小于固定资产的重置成本。

四、解决方案

1、针对折旧方法选用的问题

其一, 完善会计制度。现行会计制度的主要不足是刚性不足, 使企业能够随意挑选折旧方法。应当建立全社会统一的、详细的固定资产分类目录和折旧方法对照标准, 建立专门机构以鉴定是否“固定资产预期实现经济利益方式发生变更”, 并将折旧方法变更时的“备案”制改为“审批”制。此外, 为节约会计成本并增强制度刚性, 考虑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标准可考虑与固定资产折旧的税收政策适度统一, 以加强会计制度的刚性。

其二, 调整税收政策。通过调整政策导向, 鼓励企业加速折旧。一方面, 允许企业采用加折旧法计提折旧扣除应纳税所得额, 只影响所得税的期间分布, 不会使所得税收总额发生减少。另一方面, 加速折旧利于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和科技水平的提高, 从而会扩大税基, 将有利于形成经济增长与税收增长取得良性循环。从长远来看加速折旧对税收收入的影响是积极的。

2、针对折旧方法未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币值变化

其一, 国家可以统一规定固定资产重估的周期, 适时进行固定资产的价值重估, 以调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其二, 调整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基数。在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中, 固定资产的折旧基数采用始终不变的原始成本, 应计提的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 (预计残值收入-预计清理费用) 。公式中, 发生的现金流量不是同一时点上的量。固定资产原值是固定资产购入时的现金流量, 预计残值收入和预计清理费用是固定资产报废时的现金流量。因此在计算应计提的折旧额时应将预计残值收入和预计清理费用折现到与固定资产原值相同的时间点上, 计算公式变为:应计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复利现值系数。

五、结论

商业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是会计核算中的重要内容, 而折旧方法是折旧核算的主要规则。选取正确的折旧方法不仅对企业会计信息、经营管理有直接影响, 而且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进步。商业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是其固定资产核算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选取正确的折旧方法是取得正确的固定资产核算的保证, 这在我国当前市场经济的背景下, 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张欣:我国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现状分析与对策[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1 (4) .

[2]李志红:固定资产价值计量探讨[J].冶金财会, 2010 (2) .

[3]赵小敏:固定资产核算中税收策划的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 2009 (6) .

北京家庭 资产折旧蚕食家财 篇11

步骤一:“家庭财务相片”

沈女士和先生属于典型的“京漂”一族。在上海读大学的她毕业后毅然去北京投靠先生,成为北京一家保险公司的代理人,而先生作为某著名商场的采购部经理,也有着不斐的收入。沈女士目前收入在4000元左右,先生则在7500元左右,而且经常在年底会有一个红包。夫妻俩年工资、奖金收入大致为15万元左右。

小两口都是比较追求生活质量的人,早在1999年就以按揭贷款的方式买了一套33万元的房子,商业贷款25万,每月要还贷2500元。目前房子的市场价值大约在45万元。就在去年年初,他们动用18万元存款和现金买了一辆“宝来”轿车,为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出外旅行提供了更大便利,但同时也多出了每月接近2000元左右的养车费用。现在两人每月吃饭的花销大概为1500元,娱乐、购物等费用每月大概在1000元,再加上养车的费用,两人的日常开销差不多要花掉沈女士一个月的工资。

由于买车花去了几乎所有积蓄,目前沈小姐手头除了15000元现金之外,几乎没有其它储蓄。

车是沈女士财务个案中的典型支出,因此在养车费用的系列支出也需要在财务项目中额外注意。

步骤二:算好成本和折旧

计算成本和折旧是填好家庭财务报表的必经途径。按照前面汤先生和林先生的案例,我们同样采取房产50年折旧、装修10年折旧、家具5年折旧,至于沈女士的汽车,则采用10年折旧的入账方法。

值得提醒的是,尽管由于北京房价上涨迅速,过去33万元的房子已经涨到了45万元,但作为资产和折旧,仍旧按房产原值计算。沈女士房产的原值是33万元,按50年期,每年折旧6600元,目前累计折旧为33000元,房产净值为297000元;沈女士当年为房子装修大花了90000元,每年折旧9000元,目前累计折旧36000元,净值为54000元;家具、家电20000元,每年折旧4000元,目前累计折旧16000元,净值为4000元;至于汽车,则按10年折旧方法,每年都在以18000元的速度进行资产流失,当年折旧18000元,净值为162000元。

除了日常生活成本,如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支出,沈女士和先生必须负担的一项就是养车费用。由于没有在小区购买车位,沈小姐必须每月向物业管理公司缴纳400元的露天停车费,再加上有了“宝来”以后,沈女士和先生已经习惯“以车代步”,于是又增加了在外停车费的支出,算下来,沈女士每月单停车的费用就有700元;汽油费是养车的另外一项支出,先生通常在自己下班后再过来接自己下班,“得宜于”北京拥挤的交通,夫妻俩每月的汽油费都在800元左右徘徊;附加各种税费、保养费用,沈女士花在这辆上的每月支出就有2000元,每年支出在25000元左右,不亚于提前养了一个小BABY,让她苦不堪言。

投资方面:1997年,沈女士夫妇在毫无证券知识背景的情况下涉足股市,以12万元左右的资金买下两只股票,由于是在高价进入,所以后来的行情对他们很不利,两次割肉后今年最终痛下决心变现,然而市值已经拦腰斩断,只得到6万多一点的现金。沈女士发誓不再进入股市,更何况买车之后,夫妻手里的现金也没有多少。鉴于业内的身份,沈女士从去年开始为自己买了保险,目前,两夫妇分别拥有一份10万元的重大疾病险和意外险,他们每年要为此付出5300万元。

步骤三:制作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

(为计算方便,本个案没有计入公积金提取情况,如有参照案例一。)

步骤四:你也是理财专家!——针对财务报表进行理财分析

利润表做下来,细心的读者已经发现,如果以家庭作为经营单位的话,过去的一年对于沈女士来说是失败的。她的投资活动受到了很大挫折,但与此同时,她却动用自己所有的积蓄买了一辆车用于消费,于是凭空多出了养车的费用和汽车折旧成本,促使自己生活成本大大增加。这种财务经营状况对于结婚几年尚未生育的她来说是有些危险的,处在创造财富的最佳年龄,沈女士目前的要务应该是尽快积累一些养老费用和育儿费用,但很明显,沈女士当年度没有太大的储蓄能力。根据理财专家解释,沈女士目前所处的阶段为家庭形成期,指从结婚到新生儿诞生时期,一般为1-5年,这一时期是家庭的主要消费期,也是主要积累期。与其将18万的积蓄买车,不如切实做一些投资来加速家庭资产增值,或者采用汽车贷款的方式,在享受用车便利的同时,用节省下的购车款进行投资,都是较为理智的理财方式。目前,我们能够提供的建议就是沈女士应该学会判断适当的投资时机,用股票变现的60000元实施自己的升值计划,而不是利用这些钱进行消费。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家庭主营业务收入的迅速增长。

折旧问题 篇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新税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原税法”)同时废止。

根据新税法规定:“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与原税法相比,新税法对固定资产折旧的规定有两大变化,一是预计净残值;二是折旧年限。对于预计净残值,原税法规定,“固定资产在计算折旧前,应当估计残值,从固定资产原价中减除,残值比例在原价的5%以内(外资企业不低于10%),由企业自行确定;由于情况特殊,需调整残值比例的,应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新税法对“预计净残值”的比例没有明确规定,而是授权企业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而且一经确定不得变更。对于固定资产“最低折旧年限”,比较新旧税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看出有三点变化:一是将飞机的最低折旧年限从5年改为10年;二是将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的最低折旧年限从5年改为4年;三是将电子设备的最低折旧年限从5年改为3年。

综上,新税法与原税法对固定资产净残值和折旧年限的不同规定,必然导致二者对税前可扣除折旧计算的差异。企业已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如果跨越2008年1月1日将面临政策调整的问题。笔者对涉及上述问题的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不同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明确了具体的操作方法。

二、相关政策规定及具体操作方法

2009年2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出了《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税务事项衔接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98号),该通知第一条对企业在原税法下已购置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和折旧年限的处理问题作了明确规定:“新税法实施前已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企业已按原税法规定预计净残值并计提的折旧,不做调整。新税法实施后,对此类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可以重新确定其残值,并就其尚未计提折旧的余额,按照新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减去已经计提折旧的年限后的剩余年限,按照新税法规定的折旧方法计算折旧。新税法实施后,固定资产原确定的折旧年限不违背新税法规定原则的,也可以继续执行。”

尽管国税函[2009]98号对已购置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和折旧年限的处理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对该条规定的理解还存在问题,特别是在不同情形下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究竟是调整、不调整还是可调可不调的问题往往模糊不清,给实务操作带来了困难,为此,笔者结合实例剖析如下。

(一)不做调整。对新税法实施前已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企业已按原税法规定预计净残值并计提的折旧,不做调整。即对于2008年1月1日前已购置的固定资产,只要企业已按照原税法的规定正确计提了折旧,则不再对因新税法的相关规定发生变化而调整以前年度(即原税法下)已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额。这实际上是我国税法“实体法从旧”原则的体现。

例1:某内资企业2006年12月购入一台电子设备(当月投入使用),价值500万元,到2009年1月该设备仍在使用。按照原税法规定,确定净残值率为5%,折旧年限为5年,采用直法线计提折旧。

该企业2007年对电子设备计提的折旧为:(500-500×5%)/5=95(万元)。2007年度按照直线法提取折旧额95万元并在税前扣除,2008年度进行所得税处理时,不再进行调整。

(二)可以调整。在此情形下,税法将调整或不调整的权利交给了企业自己,授权企业在残值额和最低折旧年限上实施选择权。可以调整是指新税法实施后,即对2008年1月1日后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企业可以选择重新确定其残值,并就其尚未计提折旧的余额,按照新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减去已经计提折旧的年限后的剩余年限,按照新税法规定的折旧方法计算折旧。可以不调整是指新税法实施后,只要企业原确定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没有违背新税法规定的原则,企业可以不做调整,继续执行。

例2:承例1,如果在2008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期间,企业董事会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和国税函[2009]98号文件的规定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这台电子设备的残值为1万元,折旧年限为3年,采用直法线折旧。

企业2007年对该台电子设备计提的折旧额为:(500-500×5%)/5=95(万元)。2008年这台电子设备的折旧额为202万元。因为按3年折旧年限计算,在2008年1月该台电子设备的剩余折旧年限为2年,尚未计提折旧的余额为500-95=405(万元)。残值为1万元,所以2008年折旧额为(405-1)/2=202 (万元)。同样,2009年度该台电子设备的折旧额亦为202万元。

当然,该内资企业根据原税法规定确定该台电子设备折旧年限为5年,没有违背新税法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3年的规定,企业也可以选择不做调整,继续按照原确定的折旧政策将固定资产折旧完毕。

(三)必须调整。根据国税函[2009]98号文件的规定,如果企业原确定的折旧年限违背了新税法规定的原则,则不可以继续执行,必须调整。

例3:某内资企业2005年12月购入一台机械设备(当月投入使用),价值500万元。按照原税法规定,确定净残值率为5%,折旧年限为5年,采用直法线折旧。

由于新税法规定机械设备的最低折旧年限为10年,原确定的5年折旧年限违背了新税法的规定,不可以继续执行,即从执行新税法当年度起(2008年度起)必须对该机械设备的折旧年限进行调整,并按照重新确定的折旧额计提折旧。假如该机械设备按新税法重新确定其残值为10万元,折旧年限调整为10年。则计提折旧如下:企业2006至2007年度对该台机械设备计提的折旧额均为:(500-500×5%)/5=95(万元)。按10年折旧年限计算,从2008年度起该台电子设备的剩余折旧年限为8年,尚未计提折旧的余额为500-95×2=310(万元)。残值为10万元,所以2008年折旧额为(310-10)/8=37.5(万元)。2009年至2015年该台电子设备每年提取折旧均为37.5万元。

三、应注意的问题

(一)调整需同时进行。企业如果执行新税法的相关规定,则对“残值额”和“最低折旧年限”的调整必须同时进行,不可一个适用新税法,一个适用原税法。

(二)在可调整的情形下,如果新确定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小于固定资产实际已经使用的年限,企业应该在执行新税法的第一年一次性折旧完毕。例如,企业原确定的某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为6年,实际已使用4年,仍有净值5万元,而按照新税法确定的折旧年限为3年,该固定资产在新税法下实际上已无剩余使用年限,则此情形下可以将净值5万元在执行新税法的第一年一次性折旧完毕。

上一篇:过热蒸汽装置下一篇:精细化供电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