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旧方法论文

2024-10-21

折旧方法论文(共12篇)

折旧方法论文 篇1

一、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的精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14年10月20日发布了《关于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 [2014]75号)(以下简称《通知》)。《通知》第一条规定,对生物药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6个行业的企业在2014年1月1日后新购进的固定资产,可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对上述6个行业的小型微利企业2014年1月1日后新购进的研发和生产经营共用的仪器、设备,单位价值超过100万元的,可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第二条规定,对所有行业企业2014年1月1日后新购进的专门用于研发的仪器、设备,单位价值超过100万元的,可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而第四条规定,企业按本通知第一条、第二条规定缩短折旧年限的,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折旧年限的60%;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可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

从上述规定可见,符合条件的相关企业与相关固定资产,可享受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并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也就是说,符合上述规定条件的固定资产,可选择按60%比例缩短折旧年限,也可选择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加速折旧,那么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对企业税利有何影响,本文将详细探讨。

二、不同折旧方法下固定资产折旧的税前扣除

从固定资产的整个寿命期内来看,不管选用什么折旧方法,其折旧总额与总税负不会改变,但从资金的时间价值来看,加速折旧改变了所得税负担的时间分布。具体表现为纳税时间延迟,税负前轻后重,改善了企业前期的流动资金,盘活了企业的现金流,相当于财政为企业提供了一笔无息贷款,让企业前期有更宽裕的现金运用在经营成本上。因此,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对企业是有利好的影响,下面举例说明。

例:某企业2014年12月新购进的专门用于研发的仪器、设备一台,固定资产入账价值240万元(不考虑其他的税费),企业2015年1月会计上按照折旧年限10年(税法上机械设备最低折旧年限亦为10年),所得税税率为25%,假设残值率为5%,资金利润率为10%。采用不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折旧的税前扣除以及对企业利益的影响分析如下。

1. 按60%比例缩短折旧年限按直线法计提折旧。

上例中会计上按10年计提折旧,税法上可按6年计提折旧。前者每年计提折旧22.8万元(240×95%÷10),而后者每年计算折旧38万元(240×95%÷6),前6年每年纳税调减15.2万元,后4年每年相应的纳税调增22.8万元 (纳税调整见表1)。

缩短折旧年限比会计折旧获得的资金时间价值利益,可以通过年金现值和复利现值计算得出(可从年金现值系数表与复利现值系数表中查得系数)。

时间价值=15.2×25%×(P/A,10%,6)-22.8×25%×(P A,10%,4)×(P/S,10%,6)=3.8×4.355 3-5.7×3.169 9× 0.564 5=6.35(万元)

也就是说,该企业享受按60%比例缩短折旧年限税收优惠政策比没有享受时可以获得6.35万元的时间价值利益,或者说,相当于获得了财政为企业提供一笔10年期的本该支付6.35万元利息而不需支付的无息贷款。

2. 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加速计提折旧。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值减去累计折旧后的金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应用这种方法计算折旧额时,由于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没有减去预计净残值,所以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的两年期间,将固定资产净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月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上例中,年折旧率=2÷10×100%=20%。为便于计算比较,均以年折旧额为计算依据,则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的折旧额与会计折旧年限直线法计提的折旧额对比计算后如下表2(现值系数从利率为10%的复利现值系数表中查得)。

从表2可见,该企业如果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加速折旧的税收优惠政策比没有享受时可获得4.72万元的时间价值利益,或者说,相当于获得了财政为企业提供一笔1年期的本该支付4.72万元利息而不需支付的无息贷款。

3. 采用年数总和法加速计提折旧。

年数总和法,又称年限合计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为便于计算比较,仍以年折旧额为计算依据,则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的折旧额与会计折旧年限直线法计提的折旧额,计算对比如下表3(复利现值系数与表2相同):

从表3可见,该企业如果采用年数总和法加速折旧的税收优惠政策,比没有享受时可以多获得4.94万元的时间价值利益,或者说,相当于获得财政为企业提供了一笔10年期的本该支付4.94万元利息而不需支付的无息贷款。

三、小结

从以上分析计算可以得出,选择按60%比例缩短折旧年限的税收优惠对企业最为划算,它获得的资金时间价值最大,其次是选用年数总和法加速折旧。在三个折旧方法中,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加速折旧获得的资金时间价值最小。因为最低折旧年限与加速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一般不得变更,所以,企业在享受这一税收优惠政策的时候要注意选择。

参考文献

李明泰.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新规支持中小企业创新[N].海峡财经导报,2014-10-15.

周庆海,万希宁.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比较及应用思考[J].财会月刊,2011(23).

张宇璐.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浅析[J].财会通讯,2009(22).

曹明雪,钟骏华.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企业的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3).

张东霞.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对企业纳税的影响[J].现代商业,2012(33).

折旧方法论文 篇2

折旧计算的方法从上讲,在选择折旧方法时应考虑以上因素,但实际操作中,在多数情况下,仅是一个或少数因素起决定作用,作用小的其他因素则可以略而不计。通常在普遍使用的几种折旧方法中假若某种方法一般来看是合理的,或是符合所得税法要求的,就可选用这种方法。折旧的方法是经国家确认的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所应遵循的规则,通常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直线法,一类是加速折旧法。财政部结合我国企业现状和实际要求,改革了单一的折旧方法,增加了加速折旧法,允许企业多种折旧方法并存。企业可采用的折旧方法一般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行驶里程法、加速折旧法等。加速折旧法包括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率递减法、年金法和偿债基金法等。考虑我国实际情况,财政部规定企业可选择的折旧方法一般有4种,即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根据企业的现状及国家的财政承受能力,我国对实行加速折旧方法的范围也作了限定,对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技术进步快的生产企业、船舶企业、生产“母机”的机械企业、飞机和汽车制造企业、化工和医药生产企业以及其他经财政部批准的行业企业,其机器设备可以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加速计提折旧。

2.2对几种常见折旧法的探讨虽然折旧的方法有很多,但我国允许企业选用的折旧方法只有以下4种: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要变更需在财务报表的附注中加以说明〔4〕。近年来,人们对加速折旧法表示强烈的兴趣,笔者也认为此方法相对其他方法更加切合实际,覆盖问题更全面,下面对4种方法进行叙述和比较。

2.2.1直线法直线法即平均年限法,它假定折旧是由于时间的推移而不是使用的关系,认为服务潜力降低的决定因素是随时间推移所造成的陈旧和破坏,而不是使用所造成的有形磨损。因而假定资产的服务潜力在各个会计期间所使用的服务总成本是相同的,而不管其实际使用程度如何。

由于直线法模式简单,只有在以下各项条件之下才是正确的:(1)利息因素可以略而不计,或投资成本假定为零;(2)修理和维修费用在整个资产使用年限内是固定不变的;(3)最后一年资产的效率与最初一年是相同的;(4)使用资产所取得的收入(或现金流量)在整个使用年限内是固定不变的;(5)各种必要的估计(包括预期使用年限)都是可予以相当确定的预计的。

由于以上各项因素的不确定性,要使任何折旧方法对所有各种因素都考虑到是有困难的。如果有些因素可以适当抵消,通常都认为直线法最为适宜。例如:操作效率的降低及修理和维修费用的增加,恰好为收入的增加及保险费和财产税的减少所抵消。此外,由于直线法通俗易懂,核算简便,同时根据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固定资产有效使用期内各或月份提取的折旧额相等,使企业产品成本稳定并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但同时直线法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它忽略了折现因素,按直线法计算的净利,会给人们以投入资本总额的收入率在不断提高的假象。

2.2.2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按照期内固定资产的预计完成的工作量来计提折旧的一种。实质上,工作量法是平均年限法的补充和延伸。根据规定,专业车队的客、货运汽车、大型设备以及大型建筑施工机械可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由于各种专业设备具有不同的工作量指标,因而,工作量法又有行驶里程折旧法和工作小时折旧法之分。工作量法假定折旧是一项变动的,而不是固定的费用,即假定资产价值的降低不是由于时间的推移,而是由于使用的缘故。

对于许多种资产来讲,工作量法这一假定是合理的,特别是在有形磨损比折旧更为重要。

因而,如果某项资产在内没有使用,就不应计列折旧费用,因为资产的服务价值并没有降低。即使折旧是确定资产预期使用年限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其折旧是可以预见的,并且,资产的大概使用状况是可以估计的,就可以使用以经营活动为依据的折旧方法,使用这种折旧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按每个服务单位分配投入价值,对服务价值降低的计量则是次要的。

尽管在资产的服务价值随使用而降低的情况下,工作量法看来还是十分理想,但在使用中它往往存在一些严重缺点:(1)即使每年的折旧费用是变动的,工作量法仍然类似于直线法。因为它假定每一服务单位分配等量的折旧费,但是,假定每一服务单位的成本相等是没有根据的。而且,由于在后期有些服务单位尚有待于日后使用,整个服务价值的降低事实上并不是均匀的,除非假定利率为零;(2)工作量法未能考虑到修理和维修费用的递增,以及操作效率或收入的递减等因素。2.2.3加速折旧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都是加速折旧法的一种。主张采用加速折旧法的各项条件是:(1)在不考虑资本的利息或成本的情况下递减每年的服务贡献;(2)操作效率的降低会导致其他业务费用的增加;(3)资产价值早期降低很多,后期降低较少;(4)即使早期和后期耗用的服务价值相同,其折现价值也不同,因而早期服务价值成本要比后期大;(5)修理和维修费用的递增;(6)现金收入逐年降低;(7)由于存在着折旧的可能性所造成的以后收入的不确定性。

主张采用加速折旧法的一个主要论据是资产净收入贡献的递减与操作效率是相互关联的,并对各期应负担的折旧费具有同样的。资产净收入的减少可能是由于资产在后期需要更多的修理时间和修理费用,或过度使用易于发生事故,因而减少使用,也可能是由于操作效率降低而产量减少。操作效率降低还会造成燃料成本和人工成本的升高,或者在原料使用方面造成较大的浪费。所有这些均说明资产的净收入在后期要少于早期,因而,即使不计利息成本,资产净收入的减少也证明使用加速折旧法是合理的。

预期现金收入的递减也是采用加速折旧法的一个理由,可以认为,资产的原始成本在早期获取收入过程中所耗用的要比后期大,因此早期折旧费应大于后期。

修理和维修费是逐年递增的,为了补偿递增的修理和维修费,应采用加速折旧法。修理和维修费用与折旧是相关的,应该包括在服务的总成本或净收入的计算中。

折旧费分配中最难处理的一个因素是不确定性。预期使用年限、预期净收入和未来的修理和维修费用,均具有不确定性。在大多数情况下,不确定性可根据风险选择所调整的期望值,将不确定数值转化为单一的确定数值。收入的不确定性为加速折旧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因为早期收入比晚期收入更有把握,在开始指定投资决策时,对晚期收入所打的折扣应当更大些,所以,应将大部分资产成本分配于早期。虽然这些不确定因素不足以证明加速折旧法就是合理的,但相对其他方法而言,加速折旧是最趋于现金收支的一种方法

附二: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加速折旧方法中的一种,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帐面余额和双倍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折旧方法,对初学会计者来说,计算年折旧额很不适应且又繁琐,特别是会计初级资格考试中是又经常出现的考题,用此公式计算某一年折旧额就显得非常方便好使。

然后看个例题:某一项固定资产原价为1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200元,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1、年折旧额=(2/预计使用年限)*100%=40%。

2、年初折余价值=固定资产*(1-年折旧率)已使用年限-1。

3、年折旧额=固定资产*(1-年折旧率)已使用年限-1*年折旧率。如:第一年折旧额=10000*(1-40%)1-1*40%=4000元。第二年折旧额=10000*(1-40%)2-1*40%=2400元。第三年折旧额=10000*(1-40%)3-1*40%=1440元。第四年年初的折余价值=10000*(1-40%)4-1=2160元。

由于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以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第四、五年的折旧额=(2160-200)/2=980元。

注意看下上面的例题。如果第四年开始还继续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那你算下,它是永远提不完折旧的。

用双倍余额递减法:第四年 2160*0.4=864 第五年的1296*0.4=518.4

这样的话就永远提不完了。所以往往在后两年用直线法把折旧费提完

附三:

一、固定资产折旧办法的分类

直线法(straight-line method)根据固定资产在整个使用寿命中的磨损状态而确定的成本分配结构。

直线法依据是,固定资产的使用强度比较平均,而且各期所取得的收入差距不大。在直线法下,折旧金额是时间的线性函数。

产量法(production method)根据固定资产的产出量分配其成本的方法。产量法的依据是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主要是受其使用量影响,其合理性取决于三个条件:

(1)固定资产的每期用量波动较大;

(2)固定资产使用期内的产出的每期用量波动较大;

(3)固定资产服务潜力的下降与其使用程序密切相关。如果符合这三个条件,产量法是最符合配比原则的。反对产量法的人认为,估计固定资产的产出量比估计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更加困难,而且很难考虑功能损耗因素。

采用产量法折旧,折旧费用是一项变动成本,而不像直接法的折旧费用那样是固定成本。

固定资产的产出量可以用机器小时或产量(如汽车的行驶里程)来衡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 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筑物,为20年;

(二)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三)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四)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五)电子设备,为3年。

二、常用折旧方法 1.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又称为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1-预计净利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上述计算的折旧率是按个别固定资产单独计算的,称为个别折旧率,即某项固定资产在一定期间的折旧额与该固定资产原价的比率。通常,企业按分类折旧来计算折旧率,计算公式如下:

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某类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清理费用)/该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

某类固定资产月折旧额=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

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率=该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该类固定资产原价×100%

采用分类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简单,但准确性不如个别折旧率。

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虽然简单,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固定资产在不同使用年限提供的经济效益不同,平均年限法没有考虑这一事实。又如,固定资产在不同使用年限发生的维修费用也不一样,平均年限法也没有考虑这一因素。

因此,只有当固定资产各期的负荷程度相同,各期应分摊相同的折旧费时,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才是合理的。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弥补平均年限法只重使用时间,不考虑使用强度的缺点,计算公式为:

每一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第一工作量折旧额

3.加速折旧法

加速折旧法也称为快速折旧法或递减折旧法,其特点是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从而相对加快折旧的速度,以使固定资产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中加快得到补偿。

常用的加速折旧法有两种:

(1)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一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和双倍直线法折旧额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的折旧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因此不能使固定资产的账面折余价值降低到它的预计残值收入以下,即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的最后两年,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例如:某企业一固定资产的原价为1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200元,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每年的折旧额为:

双倍余额年折旧率=2/5×100%=40%

第一年应提的折旧额=10 000×40%=4000(元)

第二年应提的折旧额=(10 000-4 000)×40%=2 400(元)

第三年应提的折旧额=(6 000-2 400)×40%=1 440(元)

从第四年起改按平均年限法(直线法)计提折旧。

第四、第五年的年折旧额=(10 000-4 000-2 400-1 400-200)/2=980(元)

(2)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也称为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和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折数总和

或:年折旧率=(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仍以前例来说明,若采用年数总和法计算,各年的折旧额如下表:

原值-净残值 每年折旧额 累计折旧

年份 尚可使用年限 变动折旧率

(元)(元)(元)5 9 800 5/15 3 266.7 3 266.7 4 9 800 4/15 2 613.3 5 880 3 9 800 3/15 1 960 7 840 2 9 800 2/15 1 306.7 9 146.7 1 9 800 1/15 653.3 9 800

由上表可以看出,年数总和法所计算的折旧费随着年数的增加而逐渐递减,这样可以保持固定资产使用成本的均衡性和防止固定资产因无损耗而遭受的损失。

三、不同折旧方法的税收影响

客观地讲,折旧年限取决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由于使用年限本身就是一个预计的经验值,使得折旧年限容纳了很多人为成分,为合理避税筹划提供了可能性。缩短折旧年限有利于加速成本收回,可以使后期成本费用前移,从而使前期会计利润发生后移。在税率稳定的情况下,所得税递延交纳,相当于向国家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

例1.某外商投资企业有一辆价值500000元的货车,残值按原值的4%估算,估计使用年限为8年。按直线法年计提折旧额如下:

500000×(1-4%)/8=60000(元)

假定该企业资金成本为10%,则折旧节约所得税支出折合为现值如下:

60000×33%×5.335=105633(元)

5.335为8期的年金现值系数。

如果企业将折旧期限缩短为6年,则年提折旧额如下:

500000×(1-4%)/6=80000(元)

因折旧而节约所得税支出,折合为现值如下:

80000×33%×4.355=114972(元)

4.355为6期的年金现值系数。

尽管折旧期限的改变,并未从数字上影响到企业所得税税负的总和,但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后者对企业更为有利。如上例所示:折旧期限缩短为6年,则节约资金114972-105633=9339(元)。

当税率发生变动时,延长折旧期限也可节税。

例2.上述企业享受“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如果货车为该企业第一个获利购入,而折旧年限为8年或6年,那么,哪个折旧年限更有利于企业避税?

8年和6年折旧年限的避税情况:

(1)、折旧年限8年,年提取折旧60000,折旧各年避税额:第1、2年0,第3、4、5年9000,第6年18000,第7、8年18000,避税总和81000元。

(2)、折旧年限6年,年提取折旧80000,折旧各年避税额:第1、2年0,第3、4、5年12000,第6年24000,第7、8年0,避税总和60000元。

可见,企业延长折旧年限可以节约更多的税负支出。

按8年计提折旧,避税额折现如下:

9000×(3.791-1.736)十18000×(5.335-3.791)=46287(元)

按6年计提折旧,避税额折现如下:

12000×(3.79l-1.736)十24000×0.564=32031(元)

折旧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逐渐损耗(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或商品流通费用中的那部分价值。折旧的核算是一个成本分摊的过程,即将固定资产取得成本按合理且系统的方式,在它的估计有效使用期间内进行摊配。这不仅是为了收回投资,使企业在将来有能力重置固定资产,而且是为了把资产的成本分配于各个受益期,实现期间收入与费用的正确配比。

由于折旧要计入产品成本,直接关系到企业当期成本的大小、利润的高低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多少。因此,怎样计算折旧便成为十分重要的事情。

几种常用的计算折旧的方法对所得税的影响

1.使用年限法

使用年限法是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扣除预计残值,按预计使用年限平均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使用年限法又称年线平均法、直线法,它将折旧均衡分配于使用期内的各个期间。因此,用这种方法所计算的折旧额,在各个使用年份或月份中都是相等的。其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原始价值-预计残值+预计清理费用)/预计使用年限

一定期间的固定资产应计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称为固定资产折旧率。它反映一定期间固定资产价值的损耗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00%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净残值率)/折旧年限×100%

使用年限法的特点是每年的折旧额相同,但是缺点是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修理费越来越多,到资产的使用后期修理费和折旧额会大大高于固定资产购入的前几年,从而影响企业的所得税额和利润。

2.产量法

产量法是假定固定资产的服务潜力会随着使用程度而减退,因此,将年限平均法中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改为使用这项资产所能生产的产品或劳务数量。其计算公式为:

单位产品的折旧费用=(固定资产原始价值+预计清理费用-预计残值)/应计折旧资产的估计总产量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当年产量×单位产品的折旧费用

产量法可以比较客观的反映出固定资产使用期间的折旧和费用的配比情况。

3.工作小时法

这种方法与产量法类似,只是将生产产品或劳务数量改为工作小时数即可,其计算公式为:

使用每小时的折旧费用=(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清理费用-预计残值)/应计折旧资产的估计耐用总小时数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当年工作小时数×使用每小时的折旧费用

工作小时法同产量法一样,可以比较客观的反映出固定资产使用期间的折旧和费用的配比情况。

4.加速折旧法

加速折旧法又称递减折旧费用法,指固定资产每期计提的折旧费用,在使用早期提得多,在后期则提得少,从而相对加快了折旧的速度。加速折旧有多种方法,主要有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

(1)年数总和法

又称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率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递减分数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数字总和。其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限)/[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率

(2)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和双倍直线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年折旧率

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以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平均摊销。

采用加速折旧法,可使固定资产成本在使用期限中加快得到补偿。但这并不是指固定资产提前报废或多提折旧,因为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提折旧,从固定资产全部使用期间来看,折旧总额不变,因此,对企业的净收益总额并无影响。但从各个具体年份来看,由于采用加速的折旧法,使应计折旧额在固定资产使用前期摊提较多而后期摊提较少,必然使企业净利前期相对较少而后期较多。

不同的折旧方法对纳税企业会产生不同的税收影响。首先,不同的折旧方法对于固定资产价值补偿和补偿时间会造成早晚不同。其次,不同折旧方法导致的年折旧额提取直接影响到企业利润额受冲减的程度,因而造成累进税制下纳税额的差异及比例税制下纳税义务承担时间的差异。企业正是利用这些差异来比较和分析,以选择最优的折旧方法,达到最佳税收效益。

从企业税负来看,在累进税率的情况下,采用年限平均法使企业承担的税负最轻,自然损耗法(即产量法和工作小时法)次之,快速折旧法最差。这是因为年限平均法使折旧平均摊入成本,有效地扼制某一年内利润过于集中,适用较高税率;而别的年份利润又骤减。因此,纳税金额和税负都比较小、比较轻。相反,加速折旧法把利润集中在后几年,必然导致后几年承担较高税率的税负。但在比例税率的情况下,采用加速折旧法对企业更为有利。因为加速折旧法可使固定资产成本在使用期限内加快得到补偿,企业前期利润少,纳税少;后期利润多,纳税较多,从而起到延期纳税的作用。

下面我们利用具体的案例来分析一下企业在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下缴纳所得税的情况:

例3.广东某鞋业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原值为180000元,预计残值为10000元,使用年限为5年。如表1-1所示,该企业适用33%的所得税率,资金成本率为10%。

表1-1 企业未扣除折旧的利润和产量表

年限 未扣除折旧利润(元)产量(件)

第一年 100000 1000

第二年 90000 900

第三年 120000 1200

第四年 80000 800

第五年 76000 760

合计 466000 4660

(1)直线法: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估计残值)/估计使用年限=(180000-10000)/5=34000(元)

估计使用年限5年。

第一年利润额为:100000-34000=66000(元)

应纳所得税为:66000×33%=21780(元)

第二年利润额为:90000-34000=56000(元)

应纳所得税为:56000×33%=18480(元)

第三年利润额为;120000-34000=86000(元)

应纳所得税为:86000×33%=28380(元)

第四年利润额为:80000-34000=46000(元)

应纳所得税为:46000×33%=15180(元)

第五年利润额为:76000-34000=42000(元)

应纳所得税为:42000×33%=13860(元)

5年累计应纳所得税为:21780+18480+28380+15180+13860=97680(元)

应纳所得税现值为:21780×0.909+18480×0.826+28380×0.751+15180×0.683+13860×0.621=75350.88(元)

0.909、0.826、0.751、0.683、0.621分别为1、2、3、4、5期的复利现值系数,下同。

(2)产量法

每年折旧额=每年实际产量/合计产量×(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

第一年折旧额为:

1000/4660×(180000-10000)=36480(元)

利润额为:100000-36480=63520(元)

应纳所得税为:63520×33%=20961.6(元)

第二年折旧额为:

900/4660×(180000-10000)=32832(元)

利润额为:90000-32832=57168(元)

应纳所得税为:57168×33%=18865.44(元)

第三年折旧额为:

1200/4660×(180000-10000)=43776(元)

利润额为:120000-43776=76224(元)

应纳所得税为:76224×33%=25153.92(元)

第四年折旧额为:

800/4660×(180000-10000)=29184(元)

利润额为:80000-29184=50816(元)

应纳所得税为:50186×33%=16769.28(元)

第五年折旧额为:

760/4660×(180000-10000)=27725(元)

利润额为:76000-27725=48275(元)

应纳所得税为:48275×33%=15930.75(元)

五年累计应纳所得税额为:

20961.6+18865.44+25153.92+16769.28+15930.75=97680.95(元)

应纳所得税的现值为:20961.6×0.909+18865.44×0.826+25153.92×0.751+16769.28×0.683+15930.75×0.621=74873.95(元)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1/估计使用年限×100%

年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双倍直线折旧率

会计制度规定,在计算最后两年折旧额时,应将原采用的双倍余额递减法改为用当年年初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减去估计残值,将其余额在使用的年限中平均摊销。

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1/5×100%=40%

第一年折旧额为:180000×40%=72000(元)

利润额为:10000-72000=28000(元)

应纳所得税为:28000×33%=9240(元)

第二年折旧额为:(180000-72000)×40%=43200(元)

利润额为:90000-43200=46800(元)

应纳所得税为:46800×33%=15444(元)

第三年折旧额为:(180000-72000-43200)×40%=25920(元)

利润额为:120000-25920=94080(元)

应纳所得税为:94080×33%=31046.4(元)

第四年后,使用直线法计算折旧额:

第四、第五年的折旧额

=(180000-72000-432000-25920-10000)/2=14440(元)

第四年利润额为:80000-14440=65560(元)

应纳所得税为:65560×33%=21634.8(元)

第五年利润额为:76000-14440=61560(元)

应纳所得税为:61560×33%=20314.8(元)

五年累计应纳所得税为:

9240+15444+31046.4+21634.8+20314.8=97680(元)

应纳所得税的现值为:9240×0.909+15444×0.826+31046.4×0.751+21634.8×0.683+20314.8×0.621=71863.81(元)

(4)年数总和法:

每年折旧额=可使用年数/使用年数和×(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

本例中,使用年数总和为:

1+2+3+4+5=15

第一年折旧额为:5/15×(180000-10000)=56666(元)

利润额为:100000-56666=43334(元)

应纳所得税:43334×33%=14300.22(元)

第二年折旧额为:4/15×(180000-10000)=45333(元)

利润额为:90000-45333=44667(元)

应纳所得税:44667×33%=14740.11(元)

第三年折旧额为:3/15×(180000-10000)=34000(元)利润额为:120000-34000=86000(元)

应纳所得税:86000×33%=28380(元)

第四年折旧额为:2/15×(180000-10000)=22666(元)

利润额为:80000-22666=57334(元)

应纳所得税:57334×33%=18920.22(元)

第五年折旧额为:1/15×(180000-10000)=11333(元)

利润额为:76000-11333=64667(元)

应纳所得税:64667×33%=21340.11(元)

五年累计应纳所得税为:

14902.22+14740.11+28380+18920.22+21340.11=97680.65(元)

应纳所得税的现值为:14300.22×0.909+14740.11×0.826+28380×0.751+18920.22×0.683+21340.11×0.621=72662.33(元)

如果将货币的时间价值考虑进来,将应纳税额折算成现值,结果

下表所示:

表1-2不同折旧方法下的应纳税额及现值单位:元

年限 直线法 产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数总和法

第一年 21780 20961.6 9240 14300.22

第二年 18480 18865.44 15444 14740.11

第三年 28380 25153.92 31046.4 28380

第四年 15154 16769.28 21634.8 18920.22

第五年 13860 15930.75 20314.8 21340.11

总计 97680 97680.95 97680 97680.65

现值 75350.88 74873.95 71863.81 72662.33

从表中可以看出,采用加速折旧计算的第一年应纳税额最少,双倍余额递减法下第一年只缴纳税款9240元,年数总和法下第一年缴纳税款为14300.22元,而直线下法则需缴纳21780元。

从上面计算中,不难得出,加速折旧法使企业在最初的年份提取的折旧较多,冲减了税基,从而减少了应纳税款,相当企业在最后的年份内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对企业来说可达到合法避税的功效。

从应纳税额的现值来看,运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时,税额最少,年数总和法次之,而运用直线法计算折旧时,税额最多。原因在于:加速折旧法(即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在最初的年份内提取了更多的折旧,因而冲减的税基较多,使应纳税额减少,相当于企业在初始的年份内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这样,其应纳税额的现值便较低。在运用普通方法(即直线法、产量法)计算折旧时,由于直线法将折旧均匀地分摊于各,而产量法根据年产量来分摊折旧额,该企业产量在初始的几年内较高,因而所分摊的折旧额较多,从而较多地侵蚀或冲减了初始几年的税基。因此,产量法较直线法的节税效果更显著。在比例课税的条件下,加速固定资产折旧,有利于企业节税,因为它起到了延期缴纳所得税的作用。

四、有关折旧的规定

1.“两则”中有关折旧的规定为折旧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可能。

财政部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第四章第十八条规定:固定资产的分类折旧年限、折旧办法以及计提折旧的范围由财政部确定。企业按照国家规定选择具体的折旧方法和确定加速折旧幅度。

《企业会计总则》第三章第十三条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应当根据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或预计工作量。采用平均年限法或者工作量(或产量)法计算。如符合有关规定,也可采用加速折旧法。

2.税法中有关折旧的规定为方法选择提供了税收法律依据。

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的探讨 篇3

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达到规定标准、使用期限超过一年且在使用过程中能基本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工具、器具和设备等。固定资产折旧就是对固定资产由于磨损或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或构成企业费用的那一部分价值的补偿。我国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以分为直线法和加速折旧法两大类,不同的折旧方法对企业各期利润、纳税、现金流量和经营决策等会有不同影响。

一、我国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及其优缺点

我国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包括直线折旧法、工作量法和加速折旧法。加速折旧法又分为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年金法等。企业要选择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这应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

直线法的优点是简单明了、易于掌握。由于它以时间为基础,比其他方法更适宜于考虑到无形损耗的因素。直线法的缺点是对固定资产的利用程度和使用强度及资金的时间价值没有正确考虑,忽略了折旧因素,按直线法计算的净利会给人们以投入资金总额的收入率在不断提高的假象。

工作量法也比较简单易懂,而且考虑了固定资产的实际利用程度,对固定资产的实际耗用情况能够正确反映,工作量法的缺点是没有考虑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强度,没有考虑无形损耗和自然损耗等因素对固定资产服务潜能的影响。

加速折旧法的优点有:(1)固定资产提供的收益难以预计,早提收益比晚提收益更有把握,由于货币时间价值的存在,期限越长,贴现率越小。(2)固定资产的后期修理维护费用高于前期,采用加速折旧法可以使固定资产的成本费用在整个使用期间比较平均。(3)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法可以使固定资产在前期计提的多在后期计提的少,推迟了企业所得税的缴纳。

加速折旧法的缺点有:(1)固定资产各期内不均衡的情况下,该方法可能会导致单位工作量负担的固定资产使用成本不够均衡。(2)在固定资产数量较多的情况下,计提折旧的工作量大。

二、不同折旧方法对企业的影响

1.不同折旧方法对企业筹资的影响。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使用损耗而要求补偿的那部分价值称之为折旧额。从企业长期循环角度来看,补偿资金的性质是折旧额在货币上的回流。但在每一个会计期间来看,形成企业资金来源的就是折旧额,折旧额的多少取决于固定资产价值、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

2.不同折旧方法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差异。从静态角度看,企业无论采用何种折旧方法,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都是要补偿的,对企业利润总额并无影响;但从动态角度看,不同折旧方法对固定资产损耗的补偿有早晚之分,在计提折旧期间,由于各种方法下不同年份的折旧额有差别,对企业各年份的利润会造成影响。具体说,随着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不断增长,其带来的效益会越来越少,所需修理费会越来越多,需要补偿的损耗应逐渐减少。年限平均法每年的折旧额相同,这会虚增企业前期的利润,虚减企业后期的利润。工作量法根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的多少计提折旧,相对较客观。采用加速折旧法,在前期多计提折旧,在后期少计提折旧,使固定资产的成本在使用期限中加速得到补偿,必然使企业固定资产使用的前期利润相对较少,企业固定资产使用的后期利润相对较多。

3.不同折旧方法对企业纳税的影响差异。按照税法规定,固定资产折旧是缴纳所得税前准予扣除的项目。折旧额越大,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就越少,所得税税负也就越轻。如前所述,不同折旧方法对企业各期利润的多少会有影响,因而不同折旧方法会造成累进税制下纳税额的不同和比例税制下纳税时间的差异。在比例税制下,采用加速折旧法,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前期折旧较多,利润偏低,上缴国家的所得税也相应较少。加速折旧法实际上使得一定时期内应上缴国家的一部分所得税转化成了企业利润。而在累计税制下,由于年限平均法的折旧额相对较平均,防止了某些年份利润过于集中,因而纳税金额比较小;相反,加速折旧法使利润集中在后几年,会导致后几年承担较高的税率,加重企业税负。

三、对企业选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建议

1.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于些相对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固定资产少价值不高,使用情况比较均衡,其会计体系也不甚健全,每期的折旧额都不高,采用哪种折旧方法对各期的财务状况及税负都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2.对于企业内部不同性质的固定资产。对于固定资产价值较高,损耗不均衡,受益期内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不均衡的资产,如精密机器以及运输设备,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比较合理。

对于固定资产价值不高,损耗在整个使用期内较稳定,如房屋、建筑物、运输工具,每期的折旧额都不高,那么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对各期的财务状况及税负也就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那么就可以采用比较简单易操作的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

对于一般的固定资产企业可以根据自己利益选择不同折旧方法,如果企业需要融资,可以采用平均年限法或在制度允许下采用递减折旧法,如企业要获取笔无形贷款,那么采用加速折旧方法就会对企业来说更为有利。

折旧方法论文 篇4

关键词:固定资产,市场经济,加速折旧

现行会计制度中, 关于折旧方法有若干规定。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十七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 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企业会计准则赋予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权。而《工业企业财务制度》第三十一条规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技术进步快的电子生产企业, 船舶工业企业…以及其他经财政部批准的特殊行业的企业, 其机器设备可以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可见, 制度中的折旧方法仍然以平均年限法为基础, 而仅允许某些 (类) 特殊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法, 且选择加速折旧法须经批准。这种规定, 在目前需要大力, 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似可商榷。这里, 让我们先看一看制度中涉及的几种折旧方法。

一、制度中涉及的几种折旧方法的比较

(一) 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是基于这样一种假设:该项固定资产带来的使用收益在其使用期内的每个期间都是相等的。或者说, 该项固定资产每期全部使用收益所耗用的资产的价值都是相等的。因此, 平均年限法下每期折旧额的计算也就是将其可折旧成本在其有效使用期内平均分摊。其公式为:

平均年限法简单、合理、系统化。它特别适用于资产在各个期间内使用程序基本相同的情况。但是, 平均年限法显然有两个不足之处:1、如果该项资产已明显过时, 则可能产生一项不正常的摊销费用;2、每个单位时间分摊的折旧额都是一致的, 因此也就没有考虑到该项资产的真实使用或是该项固定资产投产后的产量。

(二) 产量法。

产量法是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应折旧资产在获取收入方面的每期收益与各该期间资产的产出量直接相关。它把固定资产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价值与预计产出量相联系。其公式为:

产量法适用于资产产量的计算是切实可行的情况。同时, 该资产对该主体的经济效用将随着生产使用而非随着时间流逝而降低。此外, 当不同期间对资产使用程度存在着重大差别时, 还可使收入与费用取得更切实际的配比。显然, 产量法可以弥补平均年限法的第二个不足, 但仍然无法克服平均年限法的第一个不足。

(三) 加速折旧法。

加速折旧法是基于这样一种假设:该项资产在其使用前期所带来的收益往往比在其使用后期所带来的收益多, 所以, 根据配比原则, 资产使用前期所应分摊的折旧费用也应较多, 制度中允许使用的加速折旧法有两种:

1、年数总和法。

在这种方法下, 是将固定资产原价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价值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 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其公式为: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 ×月折旧率

2、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 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帐面余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其公式为: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帐面净值×月折旧率

由于双倍余额递减法不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 因此, 在应用这种方法时必须注意不能使固定资产的帐面折余价值降低到它的预计残值收入以下。现行制度规定, 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应当再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以前两年内, 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年数总和法与双倍余额递减法都被认为是“合理和系统”的折旧方法。其合理性在于:对固定资产来说, 应当认为在他们使用寿命的早期较之晚期能提供更大的效益。这对在使用寿命早期就具有较多的技术陈旧因素, 或者在后期要进行更多的维修才能保持其效用的设备项目尤为合适。在这两种方法下算出的折旧额所呈现的递减趋势, 正体现了资产效益的递减趋势。同时, 这也正好克服了直线法的第一个不足。至于系统性在于:这些逐年递减的折旧额仍具有规律性。在年数总和法下, 它是个等差级数, 双倍余额递减法下, 它是个等比级数。它们之所以称为加速折旧法是与直线法对比而言的。这两种方法的早期折旧额大于后期折旧额, 从这个角度讲, 折旧的速度被加速了。

二、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加速折旧的得失分析

(一) 从折旧的目的考虑。

折旧的目的在于按照一种系统和合理的方式, 把固定资产减去残值 (如果存在) 后的价值在该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期间内进行分配。其中, 合理是指在选择折旧方法时要大体符合资产的效用损耗等情况。而固定资产 (尤其是设备) 的效用损耗, 除了使用中的有形损耗外, 无形损耗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尤其是在科学日新月异的今天, 一些更新换代较快的产品, 它们的无形损耗已成为确定折旧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鉴于此, 采用加速折旧可以减少旧技术淘汰时发生的损失, 有利于企业采用新技术, 促进企业经济更快的发展。

(二) 从促进利润平均化的角度考虑。

当我们在资产的有效使用期间内同时将资产的维修费用考虑进去时, 平均年限法还存在一个问题, 即:平均年限法下的折旧是将一定的成本均衡地分配在资产有效使用期间内的每一个时间单位。当我们把折旧费用与维修费用合并考虑时, 就有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在某些时间单位内, 资产的年使用成本 (折旧费用+维修费用) 不断提高而资产的效用却呈下降的趋势。这样, 在资产使用初期生产的产品将比在资产使用后期生产的产品负担较少的资产使用成本。在加速折旧法下, 资产使用初期较多的折旧费用加上较少的维修大致相平, 而使利润保持稳定, 不致因费用变化过大而出现波动。

(三) 从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角度考虑。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属资本支出决策。而在资本支出决策中着重要考虑的是时间因素, 即货币时间价值。就是要尽可能使投入的资金能尽快回收, 以使其再投入, 促进资金良性循环, 从而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与之相适应, 要正确考虑该固定资产的现金流量, 包括该项资产投产后形成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其中, 现金流入除该固定资产投产后每年可取得的净收益外, 还包括该项资产投资的收回。而营业上的现金净流入量就等于定期损益计算所确定的净收益加上折旧。其中, 折旧用以表明固定资产在建成投产后, 通过每年计提折旧转化为现金流入, 即投资回收。采用加速折旧法后, 在资产使用前期负担较多的折旧费用, 也就加速了投资的回收, 从而刺激企业投资决策, 努力发展生产。

(四) 从税收角度考虑。

在资产使用前期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的折旧费用比平均年限法多, 这就使得企业的纳税义务在资产使用前期相对减少, 即递延税收, 而实质上, 这就相当于使企业从国家财政获得了一笔无息贷款。例:某企业固定资产原值为200000元, 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 预计净残值为4%, 该企业年利润 (含折旧) 如表所示。该企业所得税适用33%的比例税率。下面分别运用直线法和加速折旧的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计算企业每年的应纳所得税额。

由本表可见, 虽然三种不同方法计算出来的累计应纳所得税额的量是一致的, 均为73590元。但是, 第1年, 运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时应纳税额最少, 年数总和法次之, 而运用直线法计算折旧时应纳税额最多。总之, 运用加速折旧法, 开头二、三年可以少纳税, 把较多税款延迟到以后年份缴纳, 相当于从政府那里取得一笔无息贷款。这对一些新办企业初期缓解资金较为紧张的情况是很有利的。利用递延税收, 有可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对国家而言, 恰恰相反。企业获得税收递延后, 当期的应交所得税额就会相应减少, 于是, 国家的财政收入也就会因此减少。短期内, 这对国家显然是不利的。可是,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考虑这个问题, 把眼光放得远一些, 由于企业能利用这笔资金继续发展生产, 那就有可能使企业的经济实力增长有所加快。到时, 国家的财政收入相应地也必然增多。简言之, 对国家财政收入而言, 企业获得递延税收后产生的反馈作用将超过其减少所得税的影响。

(五) 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的得失分析。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上看,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起步阶段。在这一时期, 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因此, 为了使企业尽快成为市场的主体, 国家有必要采取一系列优惠、倾斜政策, 以鼓励企业自身尽快发展, 而放手允许使用加速折旧法, 应成为这一系列优惠政策之一。如前所述, 国家虽然从局部上暂时牺牲了一些财政收入, 但是, 企业则可能因此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这对早日使企业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无疑是很有利的, 从长远上看, 对国家亦是有利的。所以, 国家应当支持。再者, 就资产的整个有效使用期间而言, 早些年份被递延的税收, 可在后些年份内重新收回。所以, 国家大可不必担心被递延的税项会流失。

而且, 随着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 国家的政策也是可以变更的。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 国家又可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改变政策, 采用更有利经济发展的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2]《工业企业财务制度》;

[3]《中级会计实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4]《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折旧方法论文 篇5

本文介绍了2014年最新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计算方法。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为房屋、建筑物20年;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10年等。

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企业在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时,应考虑以下因素:(税法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至少为几年?)

(1)该固定资产的预计生产能力或实物产量。

(2)该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如因设备使用中发生磨损,房屋建筑物受到自然侵蚀等。

(3)该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如因新技术的进步而使现有的资产技术水平相对陈旧、市场需求变化使产品过时等。

(4)有关固定资产使用的法律或者类似的限制。

最新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计算

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残值率

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规定:

第六十条: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筑物,为20年;

(二)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三)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四)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五)电子设备,为3年。

「释义」本条是对固定资产最低折旧年限的规定。

虽然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长短,只是涉及缴纳税款的时序问题,但是国家每年财政收入的要求、通货膨胀或者紧缩等经济情况的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决定了,若不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作一个基本要求,仍然会影响到国家的税收利益。所以,国家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的共有特性,对不同类别的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作一个最基本的强制规定,以避免国家税收利益受到大的冲击。原内资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并未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作直接的规定,而是笼统的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参照国家其他有关规定执行。原外资税法实施细则则对固定资产的最低折旧年限作了规定: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短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筑物,为20年;

(二)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三)电子设备和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以及与生产、经营业务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本条基本沿用了外资税法实施细则的规定,但也作了小幅度的调整:首先,增加授予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可以作除外规定的权力;其次,将飞机的折旧年限从5年改为10年;再其次,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的最低折旧年限从5年改为4年;最后,将电子设备的最低折旧年限从5年改为3年。

本条的规定,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一)房屋、建筑物的最低折旧年限为20年。

房屋和建筑物作为最主要的固定资产,其构造、属性等方面相对较为特殊,使用寿命相对较长,价值相对较高,其使用价值的体现也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根据收入与支出配比原则等要求,其折旧年限也应相对较长,所以本条规定,房屋、建筑物的最低折旧年限为20年,这基本能反映房屋、建筑物的现实使用情况。本条所说的房屋、建筑物,是指供生产、经营使用和为职工生活、福利服务的房屋、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其中房屋,包括厂房、营业用房、办公用房、库房、住宿用房、食堂及其他房屋等;建筑物,包括塔、池、槽、井、架、棚(不包括临时工棚、车棚等简易设施)、场、路、桥、平台、码头、船坞、涵洞、加油站以及独立于房屋和机器设备之外的管道、烟囱、围墙等;房屋、建筑物的附属设施,是指同房屋、建筑物不可分割的、不单独计算价值的配套设施,包括房屋、建筑物内的通气、通水、通油管道,通信、输电线路,电梯,卫生设备等。

(二)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最低折旧年限为10年。

飞机、火车、轮船作为交通工具,与其他交通工具相比,其性能较强,价值较高,使用期限相对较长,折旧年限也相应较长;机器、机械及其他生产设备等,也具有使用年限较长等特性,折旧年限也应相对较长。所以本条规定,此类固定资产的最低折旧年限为10年,其中火车,包括各种机车、客车、货车以及不单独计算价值的车上配套设施;轮船,包括各种机动船舶以及不单独计算价值的船上配套设施;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包括各种机器、机械、机组、生产线及其配套设备,各种动力、输送、传导设备等。

(三)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最低折旧年限为5年。

此类固定资产,是除机械、机器和其他生产设备之外,但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即不是直接的生产工具,而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的器具、工具、家具等,它们的使用寿命相对较短,其最低折旧年限为5年。

(四)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最低折旧年限为4年。

除了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其他运输工具,相对而言价值较低、使用年限较短,其折旧年限也就应相应较短,所以本条规定,此类固定资产的最低折旧年限为4年。此类固定资产包括汽车、电车、拖拉机、摩托车(艇)、机帆船、帆船以及其他运输工具。

(五)电子设备,最低折旧年限为3年。

原外资税法实施细则规定,电子设备的最低折旧年限为5年,考虑到现在科技日新月异,技术更新换代较快、电子设备的使用年限相对缩短等各种现实因素,本条将电子设备的最低折旧年限从5年改为3年,使企业的折旧扣除额向前提前。本条所称的电子设备,是指由集成电路、晶体管、电子管等电子元器件组成,应用电子技术(包括软件)发挥作用的设备,包括电子计算机以及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数控或者程控系统等。

(六)企业在确定折旧年限上的自主权。

前述所规定的折旧年限,只是各项固定资产的最低折旧年限,只是一个基本要求,它并不排除企业自己规定对资产采用比最低折旧年限更长的折旧时限。也就是说,企业可以根据固定资产的属性和使用情况,在比本条规定的相关资产最低折旧年限更长的时限内计提折旧。

(七)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折旧年限的权力。

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可以作出不同于本条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的规定。因为考虑到现实情况非常复杂,各种固定资产的属性、使用情况等也会发生变化,若不授权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而适时调整的权力,容易造成僵化、机械,难以适应实践的需要。所以,根据本条的授权,可以在不修改条例的情况下,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可以作出不同于本条所原则确定的各种资产的最低折旧年限的规定。延伸阅读:国务院:对所有企业实行新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财税专家马靖昊如何理解2014年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2014年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备案办税流程2014年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方法汇总最新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会计与税法差异调整 2015年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有三项注意

2015/3/12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75号)、《关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税收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64号)对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笔者则就2个实务中的具体热点问题进行分析。

“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方能扣除

财税(2014)75号通知第一条规定,对生物药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6个行业的小型微利企业2014年1月1日后新购进的研发和生产经营共用的仪器、设备,单位价值不超过1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

第二条规定,对所有行业企业2014年1月1日后新购进的专门用于研发的仪器、设备,单位价值不超过1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

第三条规定,对所有行业企业持有的单位价值不超过5000元的固定资产,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

由此可见,财税(2014)75号通知对上述三种情形均“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即这三种类型企业相关的固定资产要能够“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就必须将相关固定资产的成本“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

为此,企业必须在对相关固定资产成本作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的会计处理后,才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得到扣除。

值得说明的是,财税(2014)75号通知并非是对加速折旧进行会计处理的规定,而是对固定资产成本要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必须以进行了相关会计处理为前提作出的规定。

还需说明的是,由于加速折旧导致企业的会计折旧额小于按照税法计算的折旧额,出现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为此,企业应通过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调整该差异。

缩短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需视情况处理

财税(2014)75号通知对上述前两种类型均规定了“单位价值超过100万元的,可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该通知第四条还规定:“企业按本通知第一条、第二条规定缩短折旧年限的,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折旧年限的60%;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可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发布的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有关负责人则就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答记者问第十二条明确回答《,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29号)规定,企业按税法规定实行加速折旧的,其按加速折旧办法计算的折旧额可全额在税前扣除。

也就是说,企业会计处理上是否采取加速折旧方法,不影响企业享受加速折旧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在享受加速折旧税收优惠政策时,不需要会计上也同时采取与税收上相同的折旧方法。

但必须注意的是,根据税总64号公告第二条第三款的规定,尽管企业享受加速折旧政策时不需要进行会计处理,但对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的折旧、费用等必须已经进行了相应的会计处理,所以,企业如果还需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则必须同时对加速折旧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否则无法加计扣除。

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是否要保留残值

财税(2014)75号通知允许相关企业将有关固定资产“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为此实务中产生了两大疑问:一是由于相关固定资产仍在使用,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要不要保留残值?二是如果不保留残值,将会使得企业相关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为零,从而很容易使得相关资产游离于账外,这将不利于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而且,除财税(2014)75号通知外,税总64号公告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对税总64号公告的解读及答记者问也都未能回答这两个问题,由此使得实务中对这两大疑问究竟应该如何处理出现了不统一。

笔者认为,从“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的规定还可以看出两点含义:一是企业要进行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的会计处理;二是税法允许列入税前扣除的相关固定资产成本仅是“不再分年度计算”的折旧,应该不包括残值。

折旧方法论文 篇6

[关键词]固定资产折旧;所得税;方法选择

[DOI] 10.13939/j.cnki.zgsc.2015.08.102

大多数企业的固定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重较大,会计制度从及时化解经营风险和稳健经营的谨慎性原则出发,制定了一整套的会计核算办法。而税法从历史成本和收入与成本相配比原则出发,也制定了相应的税务处理方法,企业采用不同的会计折旧方法可以使每期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不同,从而影响企业的利润总额。所以,企业在进行所得税申报时,必须按照税法规定,正确地进行纳税调整,准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额。

1 固定资产的概念

1.1 固定资产确认

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劳动资料,它能够在若干个生产经营周期中发挥作用,并保持其原有的物质形态,但是其价值由于损耗而逐渐减少,这部分减少的价值以折旧的形式,分期转移到产品成本或是费用中去,并在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并不是把所有的劳动资料全部列为固定资产。一般来说,生产经营的劳动资料,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单位价值较高的,就应该列为固定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以下两个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期间同时还规定,固定资产只有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才能予以确认:一是该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该固定资产的成本可以可靠计量。《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纳税人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两年的,也应该成为固定资产。

1.2 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第一,《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一固定资产》和应用指南对折旧方法的规定: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亦称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第二,新《企业所得税法》对折旧方法的规定:

一是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

二是企业应当自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算折旧。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也应当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算折旧。

三是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认,不得变更可见,新税法中未明确规定固定资产的预计残值比例,原税法规定,残值比例在原价的5%以内,由企业自行确定;由于情况特殊,需调整残值比例的,应报主管税务部门备案。

2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

2.1 固定资产折旧应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所谓的资金时间价值是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货币比未来获得的等量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无论折旧方法如何选择,在固定资产的整个寿命期间,折旧抵税的总额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期间前后各个会计期间折旧抵税的金额。所以企业在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时,要以折旧抵税金额的现值作为选择折旧方法的依据。下面通过一个例题来说明这个问题。

某公司于2013 年12 月购入一项价值550000 元的固定资产,会计制度规定其预计使用年限为5~8 年,预计净残值为50000 元,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假定利率为9%:(1)折旧年限为5 年的情况:年折旧额=(550000 -50000)÷5=100000,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抵税总效应=100000×25%×5=125000,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抵税总效应=100000×25%×PVIFA(9%,5)=97242.5。(2)折旧年限为8 年的情况:年折旧额=(550000-50000)÷8=62500,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抵税总效应=62500×25%×8=125000,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抵税总效应=62500×25%×PVI- FA(9%,8)=86481.25。

从上例可以看出,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不同年限折旧抵税的总额相同,考虑资金时间情况下,折旧抵税才能分出大小,也就是说判断折旧的效应应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2.2 在税率不变或预期未来利率下降的情况下加速折旧对企业有利

鉴于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费用允许税前扣除,企业如果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企业一般则需要进行纳税调整,对此,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选择合理有效的折旧方法,符合新税法的要求,同时也能达到为企业抵税的目的。

例如某项固定资产原值10500 元,预计残值500元,会计和税法关于该资产使用年限均为5 年,所得税税率25%,利率10%,通过表1来比较直线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对所得税的影响。

通过比较,采取年限平均法抵税1895.35 元,是三种折旧方法抵税现值最小的,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抵税现值2047.23 元,是三种折旧方法中抵税现值最大的。国家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从保障国家利益的角度,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费用允许税前扣除。从企业利益的角度来看,加速折旧法无疑是上佳之选。采用加速折旧法不仅使公司避免损失,还可以尽快收回资金,使公司有充足的资金购置或开发新设备,加速设备的更新,促进技术进步,从而给企业带来良性循环,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对促进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加快技术改造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加速折旧法较好地体现了会计准则中的配比原则和谨慎性原则,有利于完善我国的会计核算体系。不仅可以使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内各期的折旧费与修理费之和趋于平衡,而且有利于保持各期成本和赢利水平的稳定性。

《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这意味着税法对加速折旧做了限制性规定。我们可以理解成符合税法要求的加速折旧也可以税前扣除。既然加速折旧能给企业带来抵税效应最大化,企业应该合理利用政策确定加速折旧资产范围,《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九十八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二条所称可以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固定资产,包括: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

2.3 税率上升情况下,或享有税收优惠时,直线法折旧抵税效应最大

税率一般稳定不变,常见的情况企业享有税收减免优惠。仍如上述例子中,该企业前两年免税,后三年减半缴纳,所得税税率25%。我们通过表2来比较几种折旧方法的优劣。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税率上升情况下,直线法折旧抵税现值513.81,抵税现值最大,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抵税现值285.58,抵税现值最小,直线法计提折旧对企业最为有利。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加速折旧法在前两年计提的折旧金额最大,但前两年免税,而后三年计提金额较少,折旧抵税较少。直线法计提折旧平均,后三年的折旧金额较加速折旧多,相应的折旧抵税也较其他方法多。

参考文献:

[1]徐哲.商品房价格的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J].中国经贸,2011(14).

[2]王思博,刘玄.试论中国商品房价格影响因素[J].法制与社会,2010(23).

[3]郑学文. 考虑减值准备前提下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比选[J].中国市场,2014(7).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比较分析 篇7

一、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一) 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方法。首先预计固定资产总的工作量, 确定单位工作量的折旧额, 从而根据每期固定资产的实际工作量来计算该期的折旧额, 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 /预计总工作量

月折旧额=单位工作量折旧额×该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

(二) 年限平均法

又称直线法, 是指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将应计折旧额进行平均的分摊, 用这种方法计算出的每期折旧额是相等的, 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预计使用年限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三) 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前 (n-2) 年的折旧额是在不考虑净残值的情况下, 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来计算, 后两年的折旧额用平均的方法来计算。

前 (n-2) 年折旧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

年折旧额=每期固定资产净值×年折旧率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每期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已计提折旧额

后两年折旧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额= (固定资产起初账面净值-预计净残值) /2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四) 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的余额乘以一个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年限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数总和×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月折旧率

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比较分析

【例1】某企业投入使用一套机器设备, 原值500万元, 预计净残值5万元, 使用年限为5年, 预计总工作量为15000小时, 从投产开始每年的实际工作量分别为2500小时、3500小时、3000小时、4000小时和2000小时, 请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单位:万元

【例2】某企业投入使用一套机器设备, 原值500万元, 预计净残值5万元, 使用年限为5年, 分别用年限平均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计算折旧额。

单位:万元

从上述计算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 工作量法是按照固定资产实际工作量来确定折旧额的, 多工作多折旧, 少工作少折旧, 简单实用, 考虑了固定资产的使用程度, 体现了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原则, 该方法存在的问题就是只考虑了固定资产的使用, 也就是有形损耗, 未考虑无形损耗, 前后各期都采用一致的“单位工作量折旧额”不合理。工作量法适合于使用状况不稳定, 季节性较明显的固定资产, 比如:大型机械设备、交通工具等。

(二) 年限平均法每期的折旧额是相等的, 不受固定资产使用频率或生产量多少的影响,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 应用广泛, 该方法的缺点是忽视固定资产使用状况、违背收入与费用相配比原则、未考虑无形损耗。年限平均法适用于使用状况比较均衡的固定资产。

(三) 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都属于加速折旧的方法, 是假设固定资产的服务潜力在前期消耗较大, 在后期消耗较少, 为此, 在使用前期多提折旧, 后期少提折旧, 从而相对加速折旧。需要说明的是, 双倍余额递减法最后两年改用直线法, 这只是一般情况。在残值率较高或没有残值的情况下, 就不会是最后两年转为直线法, 通用的判断标准为当某一年按直线法计算的折旧额大于等于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折旧额, 从这一年开始就采用直线法。

加速折旧法考虑了在固定资产投入前期是新技术, 没磨损则后续支出少, 所做贡献大, 因此应多提折旧额;相反, 后期所做贡献小, 则少提折旧额, 同时还考虑了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加速折旧法适用于技术更新速度比较快的固定资产。

三、几点建议

(一) 预计净残值率的确定至关重要

净残值的大小直接影响应计提折旧总额大小, 从而影响每期折旧额。很多企业笼统地将净残值率定为5%或者10%, 这种做法是非常不科学的, 应结合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和未来寿命到期的市场价值加以综合考虑。

(二) 折旧方法的选择应与企业实际状况相结合

固定资产折旧的目的就是如实将固定资产的损耗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因此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以及不同类别的固定资产都应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折旧方法。

(三) 加速折旧法在经济上具有必要性

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探析 篇8

固定资产折旧是一种费用, 只是这种费用没有在计提时发生实际的货币资金支出, 属非付现成本。固定资产价值是以固定资产折旧方式逐渐地、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价值中去, 并随着产品价值的实现从销售收入收回, 最终转化为货币形态。企业可以利用这笔变现的资金购买技术性强、效率高的设备以便企业再投入, 保证企业的再生产能力, 促使企业资金良性循环, 进而促进企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一、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

在实际工作中, 固定资产的损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因此为了正确评估固定资产的折旧情况, 在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过程中应考虑到一些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必要条件。

(一) 后续支出因素的影响

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会发生更新改造支出、维修费用等后续支出, 这些因素与固定资产折旧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第一, 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与更新改造及维修程度有直接关系, 对维持固定资产正常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完工并使得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 按重新确定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第三, 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维修可能只涉及到替换原固定资产的某组成部分而导致固定资产成本重复计提。

(二) 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当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时, 表明此项固定资产属于长期资产, 随着使用与磨合继而发生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及维修, 使得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发生变化。同时, 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具有不确定性, 它的长短取决于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及维修是否发生在最适当的时机, 例如, 汽车或飞机按其预计行驶里程估计使用寿命, 当其行驶里程数达到某个数值时应立即对其实施保养及维修, 若不及时保养维修则很有可能导致使用寿命的缩短。这也说明对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及维修做不合理的削减会导致固定资产不能达到预计使用年限, 进而导致当期所需计提的折旧费用相应的增加。

(三) 折旧方法的选择

企业折旧方法不同, 折旧额相差很大。折旧的方法是经国家确认的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所应遵循的规则, 通常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分为两类, 一类是直线法, 一类是加速折旧法。财政部结合我国企业现状和实际要求, 增加了加速折旧法, 允许企业多种折旧方法并存。企业可采用的折旧方法一般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行驶里程法、加速折旧法等。加速折旧法包括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率递减法、年金法和偿债基金法等。考虑到我国实际情况, 财政部规定企业可选择的折旧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根据企业的现状及国家的财政承受能力, 我国对实行加速折旧方法的范围也作了限定, 对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技术进步快的电子生产企业、船舶工业企业、生产“母机”的机械企业、飞机和汽车制造企业、化工和医药生产企业以及其他经财政部批准的行业企业, 其机器设备可以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加速计提折旧。上述折旧方法一经确定, 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 应按照规定程序, 经批准后报送有关各方备案, 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二、不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比较

常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不同折旧方法导致的年折旧额提取直接影响到企业利润额受冲减的程度, 对其进行比较和分析, 从而选择最优的折旧方法, 可以使企业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一) 平均年限法

是指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平均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 各种必要的估计 (包括预期使用年限) 都是以相当确定的预计为前提。由于平均年限法只着重于固定资产使用时间的长短, 不考虑固定资产使用的强度和效率, 因此, 每期折旧费用总是相等的。如果某一年使用率高, 生产的产品产量增多, 那么每一单位的产品分摊的折旧费用势必降低, 产品单位成本就下降;反之则上升。所以, 用平均年限法分摊固定资产成本, 看似各年平均其实并不均匀。同时也没有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

(二) 工作量法

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一般是按固定资产所能工作的数量平均计算折旧额。实际上, 工作量法是平均年限法的延伸和补充。工作量法虽然是按照实际使用过程的磨损程度计算, 并能正确反映运输工具、精密设备等使用程度, 把折旧费用与业务成果联系起来, 但是固定资产的工作总量是难以可靠估计的, 也没有考虑到更新改造支出和维修费用的递增, 以及操作效率或收入的递减等因素。

(三) 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是常见的加速折旧方法, 其特点是固定资产使用前期提取折旧多, 使用后期提取折旧逐年递减。其中, 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时的折旧率是固定不变的, 而计提折旧的基数随固定资产的净值是逐年变小的, 因此计提的折旧额是逐年递减的;年数总和法折旧率是逐年降低的, 而计提折旧的基数为固定资产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是固定不变的, 因此计提折旧额也是逐年递减的。

(四) 采用加速折旧法的条件

采用加速折旧法的条件有:1、在折旧率不变时固定资产的净值逐年减少;2、当工作效率降低时引起其他业务费用的增加;3、固定资产价值降低速度变化较大, 初期下降速度快, 后期下降速度较平缓;4、即使初期和后期的折旧基数相同, 其折旧率也不同, 因而初期折旧额要比后期大;5、更新改造支出及维修费用的递增;6、现金收入逐年降低;7、存在以后年度收入的不确定性。

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建议

不同折旧方法除了对企业当期纳税有所影响外, 还对当期的现金流量、企业利润和市场价值等也有直接影响, 从而最终影响企业经营决策和长远发展规划。常用的四种折旧方法不同程度上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因此, 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 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 笔者有以下两点关于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建议。第一, 以会计年度末的市场价值来重新计量固定资产的剩余价值, 同时重新分摊当期的折旧费, 这样可以规避折旧的不确定性, 也更能准确如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第二, 采用折中的分配方法, 即对于已经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 仍可按计提减值准备前的原值计提折旧, 在年末对每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进行比较, 对减值准备的数额作相应调整, 并相应调整当期分摊的折旧费。若按这两种方法计提折旧, 则无需每年调整折旧及作纳税调整, 更不会出现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超过其账面净值的情形。

综上所述, 固定资产折旧是对资产流转损耗的计量, 准确的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成本与利润, 反映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并运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确定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 从而不断增强企业的经营能力和企业的生产规模, 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有效地进行, 实现企业价值。

参考文献

[1]埃尔登.会计理论 (第2版) .上海: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 2000.

[2]中国会计学会.中国会计研究文献摘编.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3]孔玉生, 任永平.财务会计学.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 2001.

[4]张建峰.对固定资产折旧问题的探讨.科技广场, 2009 (6) .

[5]刘卓明.对固定资产折旧问题的探讨.百科论坛, 2009.

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探讨 篇9

不同折旧方法计算同样的固定资产的年折旧额不相等, 直接影响到当期的成本、费用的计算, 影响到企业的收入和纳税额, 从而影响到国家的财政收入。因此, 必须研究和探讨企业如何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一、不同折旧方法对企业的影响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主要包括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不同的折旧方法计算同样固定资产的年折旧额不相等, 从而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筹资量、利润分配额、所得税等, 最终影响到企业目前利益和长远发展规划。

1.不同折旧方法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影响。企业选用双倍余额递减法与年数总和法, 会导致企业前期计提的折旧较多, 增大前期的成本费用, 减少前期的利润, 减轻企业固定资产使用前期的所得税负担, 提高企业偿债能力, 从而延迟企业缴纳所得税的时间, 实质上等于企业向国家获得一笔无息借款。企业可以利用选择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积极更新设备, 进行技术更新, 加速固定资产投资回收。

2.不同折旧方法对企业筹资量的影响。折旧额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损耗而要求补偿的那部分价值。从一个会计期间看, 折旧额形成了企业的资金来源, 折旧越多, 企业可以动用的资金越多, 有利于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可用资金的多少, 决定了企业筹资量的大小。

例如, 华秦有限责任公司在上年末购置的一台机器设备原始价值为100 000元, 估计净残值为10 000元, 预计使用年限为五年。公司选用不同的折旧方法计算的各年折旧 (见下表) :

公司选用三种不同的方法的折旧总额相等, 但是每一年的折旧额不相等。平均年限法计算的年折旧额每年相等, 双倍余额递减法与年数总和法的年折旧额呈现递减趋势。双倍余额递减法与年数总和法计算折旧, 有利于积累设备更新准备金, 有利于公司内部筹资。

3.不同折旧方法对企业利润分配额的影响。不同的折旧方法计算的年折旧额, 影响产品和劳务成本的大小。对于同一台设备, 如果选用前期折旧额多的折旧方法, 会增加折旧成本,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企业可分配的利润减少;如果选用前期折旧额少的折旧方法, 会降低折旧成本,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企业可分配的利润增多。

一定时间企业市场价值的高低与企业的利润分配水平密切相关, 当企业的利润水平高, 从而每股收益或股息较高且其他条件不变时, 该企业的股票市价会上升, 相应企业市场价值会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发生波动, 从而造成企业市场价值不稳定。企业在会计准则的范围内, 可以通过选用折旧方法, 影响盈利水平, 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4.不同折旧方法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不同折旧方法计算的折旧额在各年不相同, 影响计入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的多少, 影响企业当期销售成本和期间费用的多少, 进而影响企业税前利润的高低, 决定企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的多少。不同的折旧方法计算的折旧额对于固定资产价值补偿和补偿时间造成差异, 考虑资金时间价值, 企业选用双倍余额递减法与年数总和法, 延迟缴纳所得税时间。

二、企业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应考虑的因素

不同折旧方法计算的折旧额给企业造成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企业在选择折旧方法时应该结合企业的现状、固定资产的状态和国家相关政策, 从偿债能力、筹资量、利润分配额、所得税等方面出发, 选用合理的折旧方法, 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一) 结合固定资产状态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1.对于一般用的固定资产企业可以根据会计准则选择不同的方法。如果需要融资, 可以选用双倍余额递减法与年数总和法, 使企业获取一笔无息贷款。

2.对于价值不高、损耗在整个使用期内较稳定、每一期的折旧额都不高的固定资产, 如房屋、建筑物、运输工具, 选用不同的折旧方法对各期的财务状况及税负都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可以选用简单易操作的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

3.对于价值较高、损耗不均衡、受益期内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不均衡的固定资产, 如精密机器以及运输设备, 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比较合理。每一期间完成工作量越多, 其所带来的收入额也就越大, 高收入和高费用相配比, 能够缓解企业财务压力, 体现配比性原则。

(二) 考虑企业现状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1.对于亏损的中小企业, 暂时无法承受加速折旧的压力, 仍可继续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

2.对于基本上不盈不亏只能维持目前状况的中小企业, 如果能部分地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与年数总和法, 使设备尽快更新, 有利于企业从困境中走出。因此, 这类企业部分固定资产可以实施双倍余额递减法与年数总和法, 如机器设备。对于房屋、建筑物以及其他固定资产仍可采用平均年限法, 逐步提高折旧的速度。

3.对于经济效益较好且不需要从外界融资的中小企业, 可以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与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能够提前收回固定资产的大部分投资, 加速设备的更新改造, 也可减少和较快地弥补企业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发生的价值损失。虽然双倍余额递减法与年数总和法在最初几年提取折旧较多, 必然使产品成本升高, 利润相对减少, 使企业的短期经济效益受到影响, 但后期计提折旧减少, 利润增大, 设备更新加快, 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4.对于刚成立的企业和正处在发展期的中小企业, 正面临着缺乏资金的局面, 需要从外部吸收大量资金, 企业必须使自己的财务报表对外界资金有一定的吸引力, 那么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与年数总和法会导致前期较高的折旧费用和较低的净利润, 这显然是不可取的, 一般应采用平均年限法。

5.对于固定资产较少且价值不高、使用情况比较均衡的小规模企业, 其会计体系也不甚健全, 每一期的折旧额都不高, 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对各期的财务状况及税负都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企业可根据会计准则要求选用相应的折旧方法。

参考文献

[1]彭本礼.改革固定资产折旧十项等差发计算的建议[J].交通财会, 2007, (10) .

[2]李友林.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的体会[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6, (10) .

[3]刘海生.浅析固定资产加速折旧[J].企业经济, 2009, (6) .

[4]刘耀华.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比较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5, (6) .

[5]刘慧明.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比较分析[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 2007, (9) .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合理选择 篇10

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我国会计制度允许使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和加速折旧方法中的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因此首先对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及比较做如下阐述。

一、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比较

常用的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分为两类:直线法和加速法。

(一) 直线法

直线法是指按照使用年限或完成的工作量平均计提折旧的方法, 主要包括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是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扣除预计残值, 按预计使用年限平均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它将折旧均衡分配于使用期内的各个期间。其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额= (原始价值-预计残值+预计清理费用) /预计使用年限

年折旧率=年折旧额/原值×100%= (1-净残值率) /折旧年限×100%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假定固定资产的服务潜力会随着使用程度而减退, 因此, 将年限平均法中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改为使用这项资产所能生产的产品或劳务数量。其计算公式为: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应计提折旧总额/预计完成的工作总量

年折旧额=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当年实际完成的工作产量

不同的固定资产, 其工作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对于运输设备来说, 其工作量表现为运输里程;对于机器设备来说, 其工作量表现为机器工时。

(二) 加速法

来源:考试大加速法指固定资产每期计提的折旧费用, 在使用早期提得多, 后期则提得少, 从而相对加快了折旧的速度, 主要包括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

1、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 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率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递减分数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 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数字总和。其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率= (折旧年限-已使用年限) /[折旧年限× (折旧年限+1) ÷2]×100%

年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 ×年折旧率

2、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 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和双倍直线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

来源:考试大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年折旧率

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以前两年内, 将固定资产净值平均摊销。

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不同对所得税的影响分析

第一, 不同的折旧方法对于固定资产价值补偿和补偿时间会造成早晚不同。

第二, 不同折旧方法导致的年折旧额提取直接影响到企业利润额受冲减的程度, 因而造成累进税制下纳税额的差异及比例税制下纳税义务承担时间的差异。企业正是利用这些差异来比较和分析, 以选择最优的折旧方法, 达到最佳税收效益。

第三, 从企业税负来看, 在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的情况下, 不同的折旧方法会使企业承担的税负轻重不同。

在累进税率的情况下, 采用年限平均法使企业承担的税负最轻, 工作量法次之, 加速折旧法最差。这是因为年限平均法使折旧平均摊入成本, 有效地扼制某一年内利润过于集中, 适用较高税率;而别的年份利润又骤减。因此, 纳税金额和税负都比较小、比较轻。相反, 加速折旧法把利润集中在后几年, 必然导致后几年承担较高税率的税负。

但在比例税率的情况下, 采用加速折旧法对企业更为有利。因为加速折旧法可使固定资产成本在使用期限内加快得到补偿, 企业前期利润少, 纳税少;后期利润多, 纳税较多, 从而起到延期纳税的作用。

三、对企业选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 可以看出合理选择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是企业税收筹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本文对企业选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特提出下列建议:

第一, 年限平均法的特点是每年的折旧额相同, 但缺点是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 修理费越来越多, 到资产的使用后期修理费和折旧额会大大高于固定资产购入的前几年, 从而影响企业的所得税额和利润。

第二, 采用加速折旧法, 可使固定资产成本在使用期限中加快得到补偿。但这并不是指固定资产提前报废或多提折旧, 因为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提折旧, 从固定资产全部使用期间来看, 折旧总额不变, 因此, 对企业的净收益总额并无影响。但从各个具体年份来看, 由于采用加速的折旧法, 使应计折旧额在固定资产使用前期摊提较多而后期摊提较少, 必然使企业净利前期相对较少而后期较多。

第三, 企业在选择折旧方法时, 应考虑税收筹划收益如何。加速折旧方法由于前期折旧额大, 后期折旧额小, 就递延了一部分的所得税款, 相当于从国家那里得到了一笔无息贷款。因此, 相比较而言, 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是一种有效的节税方法。

综上所述, 固定资产的折旧会影响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的轻重、多寡, 直接影响企业税后净利润的形成, 关系到企业的切身利益。因而, 合理选择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能给企业带来一笔较大的税收收益。

摘要:企业所得税是获利企业的一项重要税费支出, 因此获利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成为税收筹划的重点。文章从固定资产折旧的主要方法及比较折旧方法不同对税收的影响分析以及改进固定资产折旧的建议等方面做了分析, 阐述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合理选择, 可以使企业获得一笔较大的税收收益。

关键词: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平均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

参考文献

[1]、刘炤.《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释义及适用指南[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

心灵折旧费 篇11

一天黄昏,一位中年汉子走到大哥的铁屋前。汉子放下手中沉甸甸的编织袋,从口袋里摸索出五毛钱,买了一包劣质的香烟。汉子抽出一支烟,点上,然后和大哥寒暄起来。从谈话中,大哥了解到,汉子就是我们县的人,刚刚从外地打工回来。汉子说,他的家距离县城还有二十几里的土路。汉子很犹豫地提出,能不能从大哥那里借一辆自行车,因为他已经坐了一晚上和一整天的车了。大哥看着夜幕已经降临,又打量着眼前这位陌生的民工,最后还是把他那辆“除了车铃不响哪儿都响”的东方红牌自行车推了出来。当时的大哥,确实多了一个心眼,他本来刚买了一辆新自行车,但是大哥可不敢轻易地相信别人。

汉子十分感激,说最晚明天上午就把车还回来。也许是由于匆忙,汉子并没有来得及留下他的姓名以及村庄,就匆匆地骑车走了。

晚上,当我的嫂子听说大哥把自行车借给一位陌生人的时候,和大哥大闹了一场。嫂子说我的大哥是榆木疙瘩不开窍,这回肯定被人骗了,不信等着瞧。

第二天上午,大哥焦急地等候在铁皮屋前,他多么希望那位汉子早点出现呀。然而,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大街上人来人往,却没有那位汉子的身影。嫂子在一旁不断地敲敲打打、冷嘲热讽,大哥由沉默变得烦躁,又由烦躁变得愤怒。到了中午12点的时候,汉子仍然没有来,大哥终于绝望了,任凭嫂子骂他。

大概是在中午12点半的时候,那位汉子骑着车子突然出现在大哥面前。汉子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来晚了。”大哥先是惊喜,但随之而来的是一股无名之火从心底升起。大哥厉声说:“对不起!你耽误了我的大事!”汉子很尴尬地站在一旁,手足无措。忽然,大哥灵机一动说:“这样吧,我不能把自行车白借给你,你得掏个钱,就算是车子的‘折旧费’吧。”大哥很为自己的聪明得意了一番。他知道,自己的这一招肯定会赢得老婆的赞许。果然,一直在旁边站立的嫂子,脸上顿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是,那位汉子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搞懵了,他嗫嚅着说:“行……你说……多少钱?”大哥说:“你拿20块钱吧。”汉子没有说话,从口袋里掏出两张10元的纸币,递给大哥。然后,汉子又说了一声:“谢谢你了,俺走了。”说完,汉子头也不回地融入人群之中。

看着汉子已经走远,大哥才转过身,把那20元钱狠狠地甩给嫂子。然后,大哥准备把车子往里推一下。忽然,大哥愣住了!因为他看到了一个崭新的车铃,用手一拨,发出一阵脆响。大哥再仔细一看,车子确实是自己的东方红,但是变化的不仅仅是车铃,还有两只崭新的脚蹬子、刚刚上了油的链条以及擦拭一新的车身。

大哥一下子明白了。他一把抢过嫂子手中的20元钱,赶紧跑上街头。但是,那个汉子的身影已经无从寻觅。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企业的影响 篇12

1.固定资产折旧概述

固定资产折旧主要是以损耗的形式计入产品成本,这种损耗分为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有形损耗是固定资产由于使用和自然力的影响而引起的使用价值的损失;无形损失主要是由于科学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使原有固定资产使用已不经济或已经失去市场竞争力而引起的价值损失。更进一步讲,折旧就是损耗价值的货币体现,它是将这种损耗在其使用寿命内进行分摊,并通过货币体现出来,从以后各期收入中得到补偿,因此折旧本身就是一种“雪藏”的收入。而会计核算遵循谨慎性原则,故将固定资产各期计提的价值耗费,在预期可收回的经济利益的各期确认为费用。

2.固定资产折旧的影响因素

固定资产折旧是在使用寿命内对应计提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是固定资产原值,即取得的初始成本,它是计提应计折旧额的基础;二是预计净残值,是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是应从固定资产原值中扣除的部分;三是使用寿命,即固定资产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年限,也就是能够为企业生产产品提供价值的年限;四是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为防止虚夸固定资产价值而计提的预计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比较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也是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折旧方法。它是假定固定资产的服务潜力是随着时间的消逝而减退的,即在使用寿命内各期计提的折旧额是相等的,不管是有形损耗还是无形损耗都计入期内进行摊销。这种方法在企业实际计算过程中,计算简单,通俗易懂,但往往此法提取的折旧额在固定资产刚投入几年内较为均衡,在以后各期提取的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实际损耗的程度不符,而且没有考虑到固定资产产生的效益逐年递减与修理费支出逐年递增趋势,因此适用于固定资产使用较为均衡的企业。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也是直线法的一种,它是假定固定资产的服务潜力是随着使用程度而减退的,按照固定资产预计完成的工作总量,将损耗的价值平均分摊与固定资产完成的各个工作量中,即单位工作量计提的折旧额是相等的,但在不同的工作量中折旧额也是不同的。这种方法可以说是平均年限法的一个延伸和改进,他考虑了固定资产的耗损与使用程度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完成的工作量越多,磨损程度越高,折旧额也越高,是一种较为客观的反映。但该种方法不符合会计中的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可能不是在同一会计期间实现的,实际生产成本与可以在期间归集,但在该期间产品不一定可以实现销售。

3.加速折旧法

(1)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以年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为基数,直线折旧率的两倍为定律,计算各年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它在前两年内不考虑净残值的因素,各年计算基数呈递减趋势,在最后两年改为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2)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是以固定资产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作为应计折旧额的基数,乘以一个递减的分数计算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它的应计折旧额基数保持不变,折旧率逐年递减。

这两种方法统称为加速折旧法,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考虑固定资产使用平均成本最低。使用成本包括固定资产折旧费和修理费。这两种加速折旧方法使固定资产在企业前期多提折旧,修理费较少,随着固定资产使用潜能逐渐降低,后期少提折旧,修理费用增多。加速折旧法考虑了固定资产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的影响,符合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和谨慎性原则,克服了直线法的不足。

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企业的影响

1.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影响

固定资产投资是企业把资金投放到内部生产经营所需的长期资产上的一种投资方式,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回收期长,变现能力也比较差,对企业资金占用数量也相对稳定。折旧方法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影响,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投入使用后,随着固定资产的磨损,固定资产的价值有一部分会脱离实物形态,转化为货币准备金,而其余部分仍留在实物形态中,在使用年限内,实物形态的价值会转变成货币资金形式全额收回,直至固定资产报废。另一方面,企业的各种固定资产磨损程度不同,实物更新时间不同,企业可以在固定资产报废前利用其已收回的准备金再去投资兴建固定资产,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能;因此固定资产磨损方式的选择,会直接影响货币准备金得到补偿所需时间的长短,对回收期产生间接影响,这是投资决策中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还会影响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现金流量是企业在生命周期内形成的现金流入与流出的数量,是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指标,包括现金流量流入和现金流量流出,固定资产作为初始现金流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价值以折旧或折耗的形式计入成本,形成非付现成本,在经营期内通过现金流量流入逐期收回,从动态过程来看,不同的折旧方法会影响非付现成本收回的时间,会对企业净现金流产生重大影响,进而也是企业判断决策是否可行的重要因素。相比而言,加速折旧法前期计提折旧费多,企业垫支资金收回的也就越快。

3.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企业营运能力的影响

营运能力是对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不同的折旧方法会使企业资产有所不同,企业选择加速折旧法时,前期计提较多的折旧,能有效降低固定资产的净值,固定资产的净值是计算资金周转率的必要条件,净值的大小还会影响企业流动资产和总资产。这样一来,企业的资金周转加快,资金利用效率高,会在相同的时间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也能加速投资的收回,形成良性循环,因此折旧方法的选择对净值的影响是必须考虑的因素。由于费用的增加,减少了收益,对企业的偿债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营运能力决定着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是整个财务分析的核心。

4.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所得税的影响

选用不同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并不改变使用内固定资产的折旧总额,折旧年限主要是靠固定资产的使用标准和情况所做的预测,因而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从具体的年限来看,加速折旧前期多计提的折旧,增加了成本和费用进而影响了利润,即不同的折旧方法会影响企业的税收缴纳。从长期来看,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变相融资,是在一定期限内以无息贷款的形式,使固定资产成本加速得到回收,也会增加企业受益,进而交更多的税收,这也是对前期少交税收的一种补缴方式,显然采取不同的折旧方法,对企业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同。

四、企业选用不同折旧方法的其他考虑因素

固定资产的折旧影响企业财务管理,固定资产的折旧也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所得税,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固定资产的折旧在财务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企业选用折旧方法时还应考虑到一下几个因素:

1.考虑企业的市场价值

企业的价值通过经营增值来衡量,在资本主义市场上即为股票价格,股票价格的高低主要受企业利润的影响和未来盈利水平的影响,但是企业盈利状况又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在企业内部即可通过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不同来对企业效益产生影响,效益好时,可采取直线法折旧,效益差时,可采用加速折旧法。

2.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企业计提折旧的基数都是固定资产的初始入账金额,分摊到以后各期并未考虑到时间价值带来的影响,对于同样的固定资产,对历史成本补偿所收回的资金已经无法按照原价值再次购置。

3.企业的风险偏好

企业在选择折旧方法时还应考虑到企业的风险偏好,风险偏好型企业,并不害怕市场变化对固定资产回收价值的影响,对于采取何种折旧方法企业都愿意接受以此带来的不同收益,而风险厌恶者,可能会随时会保持对市场变化的谨慎,始终选择利于企业获利更多的折旧方法。

五、结论

企业财务状况决定了企业的折旧方法,同时不同的折旧方法又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固定资产折旧是企业财务中十分特殊又很重要的环节,这些折旧方法本身没有明显的好坏之分,只是不同企业的使用侧重点不同,这就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结合企业现有条件进行选择,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书和.财务会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0.

[2]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6.

[3]王俊伟.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及其对企业的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0):20-22.

[4]陈睿.不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企业的影响[J].财务与会计,2014,(1):31-33.

上一篇:学校体育之目的任务下一篇:学生板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