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2024-10-14

论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精选15篇)

论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1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论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作者:祖秋颖

来源:《成功·教育》2013年第03期

【摘 要】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体育工作者要总结过去,放眼未来,转变观念,剖析自己,在实践中找到突破口,在教学中要不断的改革,完成素质教育赋予我们的重任。本文针对学校体育改革谈些看法。

【关键词】应试教育;体育教育;改革

现代教育界已开展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体育界由“应试教育”向“健身教育”转化,特别是在教育部提出学校体育应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后我国的学校体育应有重大的改革,以适应当前形势和现代社会的要求。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碍于素质教育的发展

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的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好方法。从教学最优化的实现条件来讲,教学过程最优化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最优化一起构成的。

1.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现代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需要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应试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七八十年代的青少年,形成了一定的效应。但是,我们的教学对象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地变化进步的。现实中,我们面对的是在优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小太阳、小皇帝”,他们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易产生兴趣,思维敏捷,活泼好动,爱上体育课,却不愿意参加剧烈或难度较大的活动,更不愿意在活动中受到太多的约束,再加上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弱,给我们的体育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我们本来可以利用这些因素有针对性地加以突破,但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条条框框,无形中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使课程的形式单调,同时也无情的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2.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教学目标不适应

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要让学生的身体好,更重要的是把学习和锻炼的方法教授给他们,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掌握方法,通过正确的身心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发展人际关系,开发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掌握对美的认识和理解。传统的教学是在应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生长并形成的一种固定模式,片面强调了身体锻炼,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和教育,不能以大多数学生为主要教学目标,这与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任务并不相符。

二、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

1.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①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思想。体育课上教师要求体质好的学生帮助体质差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做好人好事,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使学生养成一种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②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尊师敬长,爱护体弱者,教育学生做事公正,为人和善,爱护公物。结合当今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体育事件,例如足球赌球,让学生正确的看待它,辩证的看问题,不能一味的指责,要以主人翁的姿态提出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为我们的社会聚集更多的正能量,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做到正直善良,那我们的国家将加速向好的方面发展。

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育教学靠师生的合作,靠学生之间的合作,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尊重人、理解人,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

④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体育课的学习很苦很累,教学中教育学生对应做的事自己要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现在的家庭多是4+2+1的模式,即四个老人加爸爸、妈妈加一个孩子,我们的学生多数是在六个大人百般呵护中长大的,他们像温室的花朵,没有经历过挫折,抗压能力差是他们共有的“特点”,作为体育教师有责任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告诉他们体育比赛有胜就有负,生活也是如此,我们要学会正确的对待胜利与失败。⑤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体育教学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老师的讲解与示范,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逐步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的。

2.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

①培养学生的求知好学精神。通过体育教学手段,不但能增强学生体质,更主要的是能教会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原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学到体育文化知识。

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设计准备活动内容,编排徒手操,设计场地,制作体育器材等。都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而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往往要靠教师的启发与引导,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重要。

③对学生进行“三基”教育。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这些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保证,只有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规律性,才能使学生的基本技术迅速提高,基本技能得到正常发挥。

④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田径教学的起跑练习能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篮球的投篮命中率能培养学生的准确能力,排球的扣球能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体操动作能培养学生的时空感觉和运动感觉等等。所以,学生的智能水平通过体育教学能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

3.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①培养学生的自理自护能力。通过体育动作的学习,能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各项身体素质,练就一身强壮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理自控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

②讲授科学健身方法,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体育教学中有目的的使学生接触多种体育运动项目,通过讲授正确的动作技术,进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③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组织教学比赛、游戏活动及考试、达标、运动会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及心理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并向学生讲述健康人的心理标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4.审美艺术素质的培养

①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爱好。体育教学不仅要讲授动作技术,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在动作技术学习中去体会美、创造美、鉴赏美,要求学生每学一个动作都要保持动作美、姿态美、体型美。把美蕴藏在动作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爱好,让学生亲身体验动作美与表现美的深刻含义。

②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和特长。通过选修体育课的方法,可以满足学生的要求,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从而使学生领悟和品出所喜爱项目的艺术内涵,从中发挥艺术才能和特长。

5劳动素质的培养

①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体育教学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学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有机结合,而且往往体力劳动大于脑力劳动。通过体育锻炼使身体强壮有力,为以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并且能使学生明白劳动付出的越多,取得的成绩就越大这一道理。

②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和敬业教育。学习体育动作要有吃苦耐劳精神,要经得起反复磨练。而一项劳动技能的掌握,同样也需要多次实践的过程,进而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劳动,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本职工作,敬业爱岗的精神。

三、结束语

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这是关系到学生全面成才的关键。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体育理论,重视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自我生存的能力,教育学生全面把握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教育面向21世纪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吴振.如何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体育与健康网,2006.

论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2

一、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教会学生做人、求善、养德, 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

(一) 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思想。

体育课上教师要求体质好的学生帮助体质差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做好人好事, 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 并教育学生树立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思想, 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 使学生从小养成一种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二) 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尊师敬长, 爱护体弱者。教育学生做事公正, 为人和善, 言行一致, 文明礼貌, 不损人利己, 不投机取巧, 爱护公物。培养学生做新时期合格的接班人。

(三)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体育教学靠师生的合作, 靠学生之间的合作, 只有一个团结合作温暖的集体, 才有凝聚人心, 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 热爱集体, 为集体争荣誉, 教会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 尊重人, 理解人, 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 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 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

(四) 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体育课的学习很苦很累, 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必须具备不怕困难, 勇往直前的品质。教学中教育学生对应做的事自己要坚持不懈, 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 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 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

(五)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体育教学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老师的讲解与示范, 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 让学生逐步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的。

二、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

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 主要是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智能教育,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创造、求真。

(一) 培养学生的求知好学精神。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它包含了多种文化的内涵。为此, 通过体育教学手段, 不但能增强学生体质, 更主要的是能教会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 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原则,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学到体育文化知识。

(二)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在体育教学中, 让学生设计准备活动内容, 编排徒手操, 设计场地, 制做体育器材等。都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而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往往要靠教师的启发与引导, 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重要。

(三) 对学生进行“三基”教育。

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这些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保证, 只有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 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规律性, 才能使学生的基本技术迅速提高, 基本技能得到正常发挥。

(四) 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

田径教学的起跑练习能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 篮球的投篮命中率能培养学生的准确能力, 排球的扣球能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体操动作能培养学生的时空感觉和运动感觉等等。所以, 学生的智能水平通过体育教学能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

三、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通过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可以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 提高身体活动机能, 养成卫生习惯, 培养学生脑体结合、综合适用脑力和体力的能力, 把学生的心理素质调控在最佳状态。

(一) 培养学生的自理自护能力。

通过体育动作的学习, 能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 增强体质, 提高各项身体素质, 练就一身强壮的身体, 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学会自我保护, 提高自理自控能力, 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 培养学生健身锻炼, 为终身体育

打好基础, 体育教学中有很多动作能伴随人的一生进行活动:田径中的中长跑项目, 球类运动的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气功等都可以进行健身活动。通过讲授正确的动作技术和科学健身方法, 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组织教学比赛、游戏活动及考试、达标、运动会等活动, 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及心理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并向学生讲述健康人的心理标准,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审美艺术素质的培养

(一) 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爱好。

体育教学不仅要讲授动作技术, 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在动作技术学习中去体会美、创造美、鉴赏美, 要求学生每学一个动作都要保持动作美、姿态美、体型美。把美蕴藏在动作之中, 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意识和爱好, 让学生亲身体验动作美与表现美的深刻含义。

(二) 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和特长。

通过选修体育课的方法, 可以满足学生的要求, 发挥学生的特长, 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 从而使学生领悟和品出所喜爱项目的艺术内涵, 从中发挥艺术才能和特长。

五、劳动素质的培养

让学生学会劳动, 在劳动中磨炼意志, 得到锻炼, 提高对劳动技能的认识和理解, 从而培养敬业爱岗思想。

(一) 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

体育教学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学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有机结合, 而且往往体力劳动大于脑力劳动。通过体育锻炼使身体强壮有力, 为以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并且能使学生明白劳动付出的越多。取得的成绩就越大这一道理, 所以通过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

(二) 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和敬业教育。

论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3

一、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教会学生做人、求善、养德,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

(一)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思想。体育课上教师要求体质好的学生帮助体质差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做好人好事,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并教育学生树立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思想,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使学生从小养成一种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二)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尊师敬长,爱护体弱者。教育学生做事公正,为人和善,言行一致,文明礼貌,不损人利己,不投机取巧,爱护公物。培养学生做新时期合格的接班人。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育教学靠师生的合作,靠学生之间的合作,只有一个团结合作温暖的集体,才有凝聚人心,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尊重人,理解人,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

(四)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体育课的学习很苦很累,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教学中教育学生对应做的事自己要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

二、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

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過程进行智能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创造、求真。

(一)培养学生的求知好学精神。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含了多种文化的内涵。为此,通过体育教学手段,不但能增强学生体质,更主要的是能教会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原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学到体育文化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设计准备活动内容,编排徒手操,设计场地,制做体育器材等。都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而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往往要靠教师的启发与引导,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重要。

(三)对学生进行“三基”教育。

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这些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保证,只有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规律性,才能使学生的基本技术迅速提高,基本技能得到正常发挥。

(四)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

田径教学的起跑练习能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篮球的投篮命中率能培养学生的准确能力,排球的扣球能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体操动作能培养学生的时空感觉和运动感觉等等。所以,学生的智能水平通过体育教学能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

试论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 篇4

为此,在语文教学中――

1.明确认识学科性质小学语文具有语言和思维的辩证统一关系,不但具有工具性、思想性、知识性的特点,而且带有基础性、社会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正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是教好这门学科的基本前提。教好这门学科,不但对于学生学好各门学科十分必要,而且对于将来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2.加强语文能力培养语文教学的本质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素质的行为特征是语文能力。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如何,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综合地表达出来。他的思想认识,他的知识水平,他的审美倾向,他的人品学问,他的应变能力都可以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然而,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又是与他所掌握的语言材料――词汇、句式的获取情况、语言技巧、知识素养、认识事物等有关。

因此,语文教学要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认识能力上。能力是不能灌输的,而要靠训练才能培养出来。所以,语文课应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使学生从语言表达的内容中学到知识,受到启发教育和情感陶冶。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在大量的听、说、读、写活动中获得锻炼提高,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袁微子同志讲:“语文教学的实质是语文基本功训练。”

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5

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作者/张 琳

现代教育,要求将情感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语文教学显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融人情感教育,是必要的,也是自然的。纵观目前的语文教材,的确是“文质兼美”,形神俱佳,拥有大量的情感因素。这里既有对祖国与人民的爱,又有对家庭与亲人的情;既有对社会与时代的高歌,又有对世俗与制度的抨击;这里有怒发冲冠的激愤、大江东去的豪情、闲庭信步的雅致、细听秋雨的惆怅;这里有赤子之心、手足之情、男女之爱、莫逆之交;这里有豪迈的笑、哽咽的哭、会心的喜悦、莫名的愁思……这些为语文教学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其他学科所难以企及的。更何况,不单是在语文教材中有情感教育的载体,在语文的其他阅读材料中,写作素材中,甚至是生活体验中,处处都能进行情感教育。并且,这种教育还是顺其自然的。

一、在阅读教学中贯穿情感教育

教材中的文章也好,平时阅读素材中的美文也好,都鲜明地体现了作者的情感价值取向,而这些不同的情感,都是丰富学生情感、引导学生向善的极佳载体。苏教版必修一课本里的《十八岁及其他》,是学生刚进入高中不久就接触到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娓娓道来的笔调,向儿子诉说了自己突然之间发现家有孩子已长大的那种惆怅而又欣喜的爱,和孩子探讨了两代人之间的矛盾、读书的苦乐、青春的美好,文字真诚又饱含深情。读完这篇文章后,学生感动于作者对孩子的坦诚,也羡慕于作者对孩子的理解。这时候,亲情教育就必不可少。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和父母的关系,要让学生明白,父母爱孩子,是一定的,只是爱的方式有所不同,就像每个人的性格千差万别一样。但是,我们不能怀疑父母对孩子的爱。自己的父母不能以文字的形式来表达对子女深深的爱,那么作为子女的,能不能以文字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以及和父母探讨两代人的矛盾、读书的苦乐、青春的多彩与忧愁呢?再比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就是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的角度,来讲述对母爱的理解,同样,可以让学生在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中慢慢地但又深深地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体会到一个孩子对母亲的意义,体会到一个母亲对孩子那种不动声色,但又浓郁到化不开的爱。当然,《我与地坛》中的生命体悟,《想北平》中的乡土情怀,《金岳霖先生》的崇高人格,《老王》中的平等思想,都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震撼,也给学生展示了何为人生、何为向善。

二、在写作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

高一学生进行记叙文训练的时候,写得最多的是对亲情的体悟。只是有时候,亲情成了一纸空文,干枯、空洞,只为文,不为情。此时也是亲情教育的良好时机,例如:学习《十八岁及其他》这篇课文以后,可以引导学生写下自己对父母的爱,或者学生最想表达的那种不被理解的苦恼,那种不同观念的碰撞,那种发自内心的感激,那种渴望融洽的心情等等。学生有感而发,有情可表,自然有话可写,自然情感真挚。这样一种读文章而后联系生活,而后有感而发的作文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当然,写作与阅读是不分家的,要想下笔有神,阅读是必不可少的。有人说,创新的第一步是模仿。笔者很赞同这句话。还以《十八岁及其他》这篇文章为例,可以引导学生模仿作者那种坦诚相待的书信达意方式,并且变换成从子女的角度来沟通两代人的矛盾。再比如学习《品质》这篇文章时,学生对格斯拉那种坚守的品质有赞赏,有不解,可以引导学生写下自己的感想,品质为何?何为品质?写完以后,同学之间交流。在写作与交流的过程中,擦出思维碰撞的火花,学生会联系我们的社会生活,想到现在的人们该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该具有什么样的品质。这种基于理解与感悟、基于现实与理想的思考,是激发学生写作的动力,而这样的写作训练过程,更有助于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形成。

三、利用各种教学契机进行情感教育

高一下学期一开学,学生就主动要求每堂语文课前3分钟用来讲新闻,一来了解“窗外事”,二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笔者很高兴地答应了。但是有一段时间,学生在选择新闻的时候,过多地关注了社会上发生的负面的、甚至是非常恶劣的事情,而忽略了生活中俯拾可见的真善美。这个时候,正确的情感引导就显得至关重要。于是,笔者也参与到他们的新闻讲评中,找一些让人感动、感叹的新闻,和他们探讨生活中的真善美,并带领他们寻找生活中的真善美。当然,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也不应回避,只是在这种不良现象出现后,我们应正确来看待、对待,甚至解决这些问题,才是最重要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始终以一种健康的、积极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各种社会现象,让阳光占领心灵,让温暖萦绕左右,让爱心成为习惯,这才是带给学生最好的情感教育。

总之,语文这门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它必须要担负起情感教育的重担,但这份担子,应该是语文教师肩上最甜蜜的担子。

论高职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6

1.1 体育教学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不仅要求其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素质, 也要求其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身体。面对这种形势, 体育教学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言而喻。

1.2 体育教学是提高高职学生素质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升, 更加注重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 面对这种形势, 高职院校应该提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而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环节, 通过设置体育课, 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强健的体魄, 还可以使学生领略到体育精神的内涵, 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大锅饭”式的课程编排

诸多的高等院校在设置体育课程时, 经常将不同专业的同学编排到一起上课, 如此虽然编排课程比较便利, 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但是对教师编制课程内容的要求是很高的, 很难把握课程重点。特别是一些学校采用选课系统, 如果把体育专业的学生和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放在一起进行教学, 那么应该如何开展课程?所以“大锅饭”式的课程编排给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带来很多困扰, 这个问题不容忽视。

2.2 教学内容非常单一

我国作为运动项目的素材非常有限, 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的基础内容经常只有长短跑、简单的压腿伸展等练习, 特色选修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不够深入, 这种情况就造成对体育感兴趣的一些同学发现在体育课上根本学不到什么实际的内容, 渐渐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 从而出现了一个恶性循环, 不仅阻碍了学生体育运动水平的提升, 也极大的浪费了学校的体育教学资源。

3 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板块, 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在素质教育中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3.1 体育教学具有发展性

所谓“发展性”是指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素质与能力, 不断提高体育运动水平, 使体育锻炼成为自觉主动的行为。同时引导学生把体育课程的技术要领拓展至文化学科, 比如可以运用物理的抛物线原理选择投掷项目的角度、运用数学的两点间直线最短原理可以知道短跑要跑直线等, 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生活中能够学以致用, 自觉地理论联系实际, 不断自我完善。

3.2 体育教学具有未来性

所谓“未来性”是指立足于未来社会的需要, 而不是眼前的升学目标或就业需求。体育教学主要是教会学生科学的运动方式和方法, 保证身心健康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学习、工作和生活。在体育教学中就有大量的比赛竞争、达标、技能测评等内容, 能培养学生勇于竞争、争取胜利以及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更能适应未来社会。

4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建议

4.1 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把素质教育作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是高职院校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 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应该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把素质教育作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基础性和全面性, 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学,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使学生会学习、会探索、能创新。

4.2 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有重要的地位

体育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通过学校体育, 可以熏陶学生的体育文化, 提高文化素养。通过体育教学, 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体育的真正含义和作用, 更加懂得珍惜和爱护自己的身体, 也可以培养学生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真正意识到保持强健体魄的重要性, 进而为培养其他的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 通过对体育教学内容科学性的揭示,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加深学生对体育教学手段和锻炼方法内涵的理解, 在锻炼手段和方法的选择上会更加具有个性特点, 进而创造性地运用体育知识, 进一步将素质教育的成果发扬光大。

4.3 不断改善教育方法, 优化教学课程内容

以增强学生能力、体质及终身体育为目的, 体育教学内容应增加一些健身效果较好、简单易学、符合学生兴趣爱好、年龄的内容, 同时删去不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项目。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拓宽视野, 适应时代的进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的要求, 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根据教学目标大胆开发教学资源, 选择一些新兴运动项目为教学内容, 让学生掌握一种或几种可以长期从事的运动项目。同时增加一些保健知识的传授, 以适应新时代对体育教学的新要求。

4.4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 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体育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优良的心理素质。要有进取意识, 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改善教学方法, 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5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

5.1 突出学生职业化特色的路径

按照学生专业类别进行课程的编订和班级设置, 针对专业特色与职业特色规划课程内容。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需求是不同的, 体育课程的内容设置也应当与其今后的职业特点相契合。对学生的职业前景要有恰当地分析, 为不同的专业设计不同的“体育课套餐”;展开各个专业相对应的体育课程的教学, 尽量拓展休闲类体育项目, 以契合学生的职业特色。

5.2 增强体育教育的实用性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现代化企业的要求, 职业劳动对人的身心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各种新兴的职业不断出现, 其要求的职业素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刚刚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身体很塑性很强, 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职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体育锻炼, 如此可有效地增强学生职业体能, 预防各类职业病的发生。

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探索还处于起始阶段, 许多理论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 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完善。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内涵非常丰富, 要求我们用素质教育的思想对体育教学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探索, 充分把握体育教学的特点, 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摘要: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 体现时代高要求。体育作为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和德育、智育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 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方面有着深远意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是国家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而提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现素质教育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在培养目标上突出职业性、实践性。

关键词:高职,素质教育,体育教学,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龚正伟.体育教学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

简论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7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既要培养出好的学生,保证教学大纲要求的实现,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差别地进行教学。

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是一致的。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了我国普遍实施义务教育的精神,不容许只注重对少数“尖子”学生的培养,也不容许放弃对差生的教育、帮助,要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结合体现了对所有学生要求的统一性和照顾个别学生的差异性关系。

二、主动学习

经历了多年的摸索和总结,通过对比他国的经验和教训得出一个结论:在面对新世纪挑战的时候,我们的学生缺少的不是知识,也不是刻苦的精神,而是创新的能力,通俗的讲,也就是一种无中生有的意识和能力。

创新能力不是知识,而是需要不断培养和完善的一种素养。作为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学校教育将极大的影响一个人的发展。教育部颁发了新的课程计划,并相应改变了考核评价机制,旨在给学生松绑,给教育松绑,力求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完整,个性更能得到充分发挥。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研究学生,务实工作,并根据学生的需要改进教法,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有效思维

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几乎可以说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到。思维是一项高级的智力活动,它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多加利用。

⒈要有丰富的知识与经验

孩子的知识越丰富,思维也就会越活跃,因为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可以使孩子产生广泛的联想,使思维灵活而敏捷。著名的化学家门捷列夫,他因制定了元素周期表而对化学研究的发展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但他不仅仅是懂化学,还对物理、气象等科学领域都有涉猎,才能制定出元素周期表。

⒉利用想像打开思路

想像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为思维的飞跃提供强劲的推动力。因此,要善于提出各种问题,让孩子通过猜想来打开思路。牛顿从树上掉苹果而产生想像,进而研究出万有引力定律。某物理学家在评论爱因斯坦时说:“作为一个发明家,他的力量和名声,在很大程度上应归于想像力给他的激励,”这些都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想像的重要性。

⒊孩子经常处在问题情景之中

思维是从问题的提出开始的,接着便是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所以说问题是思维的引子,经常面对问题,大脑就会积极活动。

⒋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

有的孩子遇到疑难问题,总希望家长给他答案,但从长远来说,对发展孩子智力的没有好处。面对孩子的问题,告诉孩子寻找答案的方法。也就是启发孩子,当孩子自己得出答案时,他会充满成就感,思维能力提高而且产生新的动力。

⒌讨论、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在孩子的生活中、学习中,在家庭生活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家长应引导孩子一起共同讨论、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这个过程中,需要分析、归纳,需要推理,需要设想,需要设想解决的方法和程序。这对于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

⒍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每个孩子都有好奇的天性,悬念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加上巧妙的创设教学、思维情境,使孩子特别、新奇,从而起到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作用。

⒎进行动手实践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孩子动手实践,使他们从中获得知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运用。因此,我们要让孩子去动口说、动手摆、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概念,变枯燥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激趣乐学。而且通过让孩子实践,动手操作,能不断地激发孩子对新知识的求知欲。并且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孩子的抽象思维也得到了发展,收到较大的效果。

⒏不断开展学习竞赛

学习竞赛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给孩子一个竞争的机会,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从而消除课堂中的枯燥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四、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新人才。

有个性发展才有创新。实施素质教育,如何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呢?固然,其中因素很多,但个性发展是一个重要因素。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个性越发展,创新能力越突出。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总结其教育思想时提出“六大解放”,就是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充分发展个性,成为突出的创新人才。素质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交能力,并通过知识能力的升华,内化为自身素质,最终提高创新能力。

论生物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8

论生物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活跃,人才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都必然给青少年带来一定的压力.同时,中学生所面临的青春期,是人一生中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人的性格个性将在这一时期定型,而很多的心理障碍也会在这一时期显露.根据南宁市教育学会学校心育研究会对我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明,有心理障碍者达20.76%,其中较突出的问题是:自责倾向(占25.24%);过敏倾向(占26.65%);冲动倾向(占1 9.27%).

作 者:李彬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学院附中,530006刊 名:社科与经济信息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S AND ECONOMIC INFORMATION年,卷(期):2001“”(8)分类号:关键词:

论职高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 篇9

论职高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

本文通过对“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的分析,并结合跨文化交际的具体内容来进一步阐释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如何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从而提高职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为学生以后在工作中正确运用好所学的专业英语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

作 者:王娟 作者单位:宁海县高级职业技术中心学校,浙江宁海315600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20)分类号:H3关键词:英语交际教学法 跨文化 必要性 内容 方法

论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10

关键词:高中体育;道德素质教育;健康意识;顽强意识;合作意识

一、队列活动中,树立学生的健康意识

队列队形是体育课堂的课前准备活动,高中体育教师可以在这一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意识教育,以此帮助他们逐渐形成正确的健康态度及健康生活理念。

例如,针对有些学生站立过程中出现驼背、弯腰等情况,教师除了要向他们认真讲解不良站立姿势对身体健康发展的不利影响(歪着身子、低着脑袋站立的过程中将使站立者的背部、腰部以及颈椎等两侧受到的力不均匀,长此以往将出现腰酸背疼的不良影响),更要教会他们一些切实可行的矫正技巧(站立过程中应时刻保持抬头、挺胸、收腹、眼睛直视前方的状态,同时,重心应稍稍向前倾斜;当需要长时间进行站立时,应每隔段时间进行重心上的交换,以此保证站立动作继续保持规范性),帮助学生在队列的相关活动中真正树立起较为健康的生活理念。

二、辅助背景故事,提高学生的坚韧、顽强意识

部分高中生由于家庭环境、个人身体素质等原因,极为缺乏较强的顽强意识。这就需要高中体育教师尽量充分的挖掘体育运动背景故事中所蕴含的教育素材,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抗压训练及锻炼。

例如,在学习排球这一运动时,我向学生讲解了中国女排的历史性人物——郎平背后的小故事:不同于一般女孩所有的特点,郎平在训练过程中肯于摔打、敢于拼搏,在训练时即使全身红肿也从不轻易放弃训练,面对困难她咬牙坚持,最终成为女排史上著名的“铁榔头”……如此,借助郎平成名背后的小故事,就能使得学生深刻认识到:没有努力与付出,就不会有辉煌的未来。

三、借助团队游戏,发展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

高中体育课堂离不开形式多样的课堂游戏,教师应当借助这些游戏实现寓教于乐、寓教于趣的最终教学目的。例如,有次我在课堂上组织了“两人三足”的小游戏,即两人共同支配三只脚,并同其他小组进行比赛,看究竟谁能利用最快速度到达安排好的终点。这一游戏形式虽然简单,但却很好地在进行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了同他人進行合作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发展了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

总之,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包含有丰富的精神教育资源,教育工作者应当从实际情况认真安排相对应的渗透策略,如此方能在显著提升学生身体健康素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建立起健康、积极的价值态度及理念。

浅论中学政治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11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巡视员朱幕菊表示, 我国高考招生制度、中考招生制度都属于高利害的选拔、淘汰制, 具有激烈的竞争性, 成为我国教育体制的显著特征。升学率已成为教育领域的GDP, 这种现象的产生绝非空穴来风, 而是来源于体制性的导向。现今升学率的内涵究竟是什么?事实上, 只剩下分数。凡是不能用分数衡量的主要教育价值, 如健康、道德、人格、世界观、价值观、能力、思维等都可以忽略。她认为, 不良竞争体现在体制层面、政策层面、管理制度层面、措施层面, 因此, 扭转不良竞争, 政府可以大有作为, 同时需要系统介入, 系统解决。例如, 要求各级政府建立明确而详细的教育质量政绩标准, 淡化竞争性的教育政策, 规范、治理以升学率为导向的教育管理制度等。以上谈话, 对学校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一种提醒, 要求教师让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获得全面的培养。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关键

我国在取得巨大成绩单的同时, 一些不良的思想和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毒害了中学生的心灵, 影响了他们的正确认知。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 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育趋于成熟, 思想活跃, 接纳信息量大, 求知欲强, 可塑性较大。同时, 在这一阶段, 中学生还未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 知识迁移能力形成速度快, 缺乏辨别能力。如果不注重他们的思想道德, 被不利思想侵蚀, 会对学生一生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德育教育的核心, 是任何学科都无法取代的。主要体现的方面包括:1.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系统的理论体系, 让学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的基础理论和有关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和公民的道德行为规范等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2.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与思想道德教育是紧密联系的。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在教学渗透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培养高尚的情操, 磨炼意志, 让学生付诸实践, 形成道德行为, 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3.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结合的教育模式。思想道德教育光靠政治课教学是不够的, 还需要各方面的相互配合, 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例如, 定期开家长会, 教师和家长互相交流, 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建设德育教育基地, 定期让学生去工厂、农村参观学习,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请老革命家、先进道德人士到学校演讲, 让学生受到思想的感染;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公益活动等, 在活动中受到启发教育。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前提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践者, 教师的素质决定了素质教育的实效性。“打铁先要自身硬”, 实施素质教育,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以自身的高素质来影响教育学生。

1. 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

一方面,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中学政治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思想素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的第一句话就是“要求教师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这就要求中学政治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要高, 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去讲授政治, 培养学生崇高的共产主义思想, 用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人才观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接班人。另一方面, 道德情操是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道德根本。俄国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教师的人格对年轻心灵的影响, 是任何教科书, 任何道德箴言, 任何奖励和处罚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汉代董仲舒也曾精辟指出:“善为师者, 即美其道, 又慎其行。”因此, 教师要加强自身品德的修养, 只有这样, 才能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 用自身美好的形象, 美的人格去感染学生, 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2. 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是教师的基本素质, 这就要求教师有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广博的知识视野, 较高的文化修养, 还要有教学科研的能力。素质教育现代化还要求教师能熟练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 对计算机、网络知识了解, 能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代在发展, 教师也不能故步自封, 要多学习。比如, 参加培训, 利用业余时间进修等。教师的眼光不能只盯着书本, 要把社会时政热点和教学联系起来, 关心国家的方针、政策, 提高思想素质。教师还要与同事之间多交流, 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优化教学方式是素质教育的保证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满堂灌”, 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 教师的教代替了学生的学。学生在被动的学习, 学习方法就是死记硬背, 做练习题, 把知识复制到脑海里面, 缺乏自我学习的深层次体验, 也就是探究思考的过程。现在的学生接触面广, 学习途径多, 他们思想敏锐, 不希望被教师刻板的说教所束缚, 他们有自己的个性, 有自己的学习要求, 喜欢追根问底。素质教育就是从学生的个性发展上提高学生的素质, 如果沿用以往的教学方式, 已经不能被学生接受, 而且, 也不利于学生素质方面的培养。因此, 教师的教学方式要从学生的学习出发, 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 在能力上有提高。比如, 采用多媒体教学, 利用其图文并茂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弱化学习的难点和重点。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质疑提问, 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将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归类, 采取多种形式加以解决;对于与教材有关的热点问题, 可以结合教材进行讲解;对于与教材无关的热点问题, 则可开设时事专题讲座, 组织小组讨论学习, 集思广益, 取长补短, 让学生做主, 活跃了课堂气氛, 学习更加积极。

论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12

摘 要: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内容较为重要,直接决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情况,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需重点关注实验课的教学情况,将课内实验与课外实验融合在一起,创建合理的教学管理机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得学生在课外实验中,更好的理解初中化学专业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通过科学方式解决问题,创建合理的教育机制,满足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要求。

关键词:课外实验 初中化学教学 应用措施

在初中化学教学期间,教师应树立正确观念,合理使用课外实验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课外实验中,总结丰富的操作经验,更好的进行教学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创建现代化的教育体系,提升整体教学效率与质量。

一、课外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在初中化学教学期间,教师应明确具体的教学目的?c要求,创建科学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知识,提升初中化学教学可靠性与有效性。具体作用为:

1.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初中化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用课外实验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得学生在总结学习经验的过程中,能够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建“自制汽水”、“淬火和回火”等课外实验模式,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创建良好的实验条件,积极思考其中的实验内容。同时,初中化学教师应了解具体的课外实验教学特点与要求,制定完善的教育方案,在合理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且初中化学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动脑思考能力与创新意识,形成自主观察模式,提高学生的判断与操作能力,提升教学效率。

2.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期间,课外实验方式的应用,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主要因为在课外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会指导学生相互探讨与交流,在合理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总结教学内容,使得学生科学学习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操作方式与方法。且在课外实验期间,教师可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使得小组之间的成员相互制定课外实验内容与环节内容,更好的领悟初中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满足当前的实际教学需求。

3.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化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用课外实验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首先,教师使用课外实验教学方式,能够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创建合理的教育体系,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更好的学习化学实验知识。其次,在课外实验教学工作中,教师可通过课外实验方式,引导学生更好的总结学习经验,提升学习积极性与兴趣。

4.有利于巩固学生的课内知识

初中化学教师应用课外实验教学方式,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课外知识更好的巩固课内知识,使得学生在学习期间,总结丰富的经验,更好的使用实践操作方式,提升整体实验教学工作水平。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创建合理的课外实验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的课内知识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满足当前的实际教学要求[1]。

二、课外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在初中化学教学期间,教师应合理使用课外实验方式,创建科学的教育体系,明确各方面教学要求与内容,创建先进的教育模式,满足当前的实际发展需求。具体措施为:

1.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重点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探索意识,制定完善的教育方案,使得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更好的进行创新与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石墨导电”的课外实验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得学生在创新学习的过程中,总结丰富的经验,更好的学习知识。同时,在初中化学教学期间,教师应树立正确观念,利用科学措施指导学生在实验期间自主操作,培养学生的判断与操作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期间,提升整体学习水平[2]。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初中化学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得学生在课外实验中,更好的领悟化学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课外实验小组,要求实验小组自主分工,在明确分工内容与要求的情况下,通过合作的方式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初中化学教师需制定完善的合作实验方案,通过课外实验的教学方式,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位置,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与学习水平[3]。

3.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初中化学教师使用课外实验教学方式,应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在课外实验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养成实验探索与创新精神,更好的参与到课外实验活动中。例如:初中化学教师在讲解“常见的酸和碱”知识的时候,可以为学生创建“叶脉书签”课外实验模式,简化实验内容与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期间,将化学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模式。再如:教师在讲解“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知识的时候,可以为学生创设“鸡蛋壳成分测定”实验,使得学生在实验期间,观察各类物质的实验反应与状态,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4]。

4.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初中化学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教学工作中,创建现代化与科学化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在实践操作期间,总结经验,养成良好习惯,更好的学习知识。一方面,教师应制定完善的实验设计方案,在课外实验中,学习化学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应创建合理的教育模式,指导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5]。

结语

初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合理使用课外实验教学方式,制定完善的教育方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实践技能,在创新教育方式方法的情况下,协调各方面教育工作之间的关系,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论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13

论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及意志培养

文/张晓莉

摘 要: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在体育教学中品德教育和意志培养往往被教师忽视或认识程度不够,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意志培养;体育教学

我们应该怎么样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及意志培养呢?下面针对本人对体育教学的认识谈几点体会。

一、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1.教师应树立良好的形象――身教胜于言教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教师上课迟到早退、放任自流等不良行为,将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作用。为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教艺去教育启迪学生。

2.针对教材的特点注意引导教育

体育基本理论教材是教师有目的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这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有计划地安排好每学期的体育理论课,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每个体育技术动作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寓于教材和教学中的各种教学因素,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

3.利用体育比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比赛游戏本身具有竞争性,它需要有团队的集体主义精神,例如,在接力跑游戏时,需要每组每个学生齐心协力,力求取得比赛的胜利,如果小组中有学生没有正确对待,特别是有人对能力比较差或者是有失误的学生进行指责的话,这就会引起小组的不团结,这时,教师就应及时引导,能力强的学生要帮助能力弱的学生,对有失误的学生要及时鼓励。

4.结合贯彻课堂常规进行教育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年级的具体情况,有步骤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讲礼貌等结合起来,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如,做“交替跳远”等准备活动,就要对学生进行集体团结、协作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体育教学中的意志教育

1.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动机,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高度的自觉主动性是一个人意志品质的最高表现形式,具备了这一品质,就能朝着自己的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给学生布置些课后作业,使其对课堂所学内容及时巩固复习,对动作难度自己进行揣摩,以此达到自觉主动锻炼的目的。

2.选择适当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如果一个人不具备集体主义精神,而只顾个人利益,在关键时刻就不会顾全大局。如,跳高等,在这些活动中,有的.学生表现出动摇等消极意志,其原因有这几个方面:有的学生在一次跳高中不慎摔伤,下次就会害怕,其他学生也有可能受其影响。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讲清动作要领,注意暗示和引导等,一般采取了这些措施后,学生就能鼓足勇气,在取得成功的努力中锻炼果敢的意志品质。

3.利用课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利用竞赛法。竞赛法是在比赛的条件下进行的一种方法,它能使学生在竞争条件下进行学习,可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分为强弱两队进行对抗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品质,并且在接受成功与失败考验的同时,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

浅论教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14

一、师生合作交流是情感教育开展的基础。

教学工作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学生学习的成功与失败,不仅受到认知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到情感因素的制约。情感因素时时刻刻都渗透在教学环节中, 且悄悄地微妙地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既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播者,又是师生情感交流沟通的实施者,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有渊博的文化知识,而且具备高超的理解能力和应变能力; 不仅善于畅通情感信息的交流渠道,还要用“爱”接纳和呵护每一位学生,真正做到既是每位学生的良师,又是所有学生的益友。

我国著名特级教师马明曾说:“不了解学生的教学, 本质上不是真正的教学。”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了解所教的学生。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潜能特征等诸方面出发,多角度观察和分析学生,努力寻找每个学生的“发光点”,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主动地耐心地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心理交往影响他们,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志。

二、情感教育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金钥匙

实际教育教学实践证明,情感作为主要的非认知因素,制约着学生的认知学习,这一点,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已得到了充分证明。良好的情感注入可推动学生发奋努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教师不应该只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生智力方面的因素, 还应该注重研究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信念、态度和情绪等方面的情感因素,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和发展,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学习动机。如很多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偏科非常 严重 ,面对此类 现象 ,教师要选 择恰当的 方式 ,灵活把握 契机 ,调动学生 的主观能 动性 ,让学生感 受到教师情感注入, 多用一些注入情感激励的语言进行表扬和鼓励。

三、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在教育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 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新形势下的责任和义务, 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轻松顺利地完成教书育人的教育目的,因此,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目标,就成了关键之所在。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注重通过情感教育激励学生,唤醒学生,感化学生,鼓舞学生,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让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 然后把情感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之中, 形成一股巨大的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学生学习干劲十足,教师可以不用多说,只要明确任务,学生就会自觉地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对于教师,此时的情感教育发挥到极致,何愁会不好呢?

四、教育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的方法

1.“爱”是渗透情感教育的 前提

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是热爱学生。近代教育学家夏丏尊先生曾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不可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夏先生的至理名言揭示了情感和爱在教育中的突出地位。也就是说,教师只有真诚地关爱学生,学生才会对老师有亲切感,这种由师生互动而形成的和谐愉快的良好心境,必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他们刻苦、顽强的学习精神。

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明晰透彻的话语中,明确了教育与爱的关系:“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爱”是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的前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一方面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高度信任和尊重学生,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另一方面要严格要求学生, 要学生坚定不移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和引导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前进。

2.教师通过自身活动注入 情感内涵的教育

教师热爱自己的事业,才能有工作热情,才能有发自内心的情感和激情,才能把教学工作当成一种享受,才能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兢兢业业地工作,无微不致地关爱学生。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好的老师,不仅仅业务精湛,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学为人师,行为人范”。在工作中,我们不仅要热爱自己的事业,更要对教育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言传身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

3.通过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渗透情感的效应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虽然都注重了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但教与学是一个双向活动行为,需要双方的密切配合,否则会事倍功半。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学内容是客体,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 活动中学生不仅要接受和认知老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更要成为整个活动的主动探索者。因此,老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个主体的重要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他们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成长,学好知识,学会做人。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充分展示所学知识的生成过程, 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 程 ,以情境为 手段 ,以情感为 纽带 ,以发展为 目标 ,通过创设 问题情境 、故事情境 、生活情境 、形象动态 情境和问题 质疑情境 等 ,加以严格 管理与良 好引导 ,让学生在丰 富的学习 生活中 ,体验学习 感知生活 ,以此促进 情感的发展。

总之,在教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对教学工作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情感教育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好的情感教育,对于教学工作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师生的情感交流”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应用,既有论理思想认识,又有教学实践依据,值得一线教师借鉴。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15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观念;素质教育

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小学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观念,把学生当成教学和课堂的主体,既要注意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又要合理地培养他们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成绩,才能进一步贯彻好素质教育的本质。

一、逐步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意识

在我国的教育史上,应试教育教学轨迹中长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这种为了考试而学习的观念可谓是根深蒂固,教师在教学上把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当成授课的主要任务,学生的思想观念也长期受到束缚,失去了自我的个性。要想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从上到下、从教师到学生转变教育理念,树立素质教育的意识。素质教育是一种真正把学生当成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一种教育,它是一种既重视文化知识,又不唯文化知识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教育。

二、提高学生积极性,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在教学理论里,有一种说法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充满乐趣,对学习乐此不疲,那么,学习就变成了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学生就会对学习变得积极而主动,教学效果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为此,教师应该创新数学教学手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图片的形式、通过猜谜语的方式等各种手段来改进教学,把一些对于学生来说略显枯燥的数字变成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比如,在教学“统计”时,教师可以找来几张图片,对学生说图片上的动物们要去参加森林运动会,它们要一个一个入场,当教师拿出一张张图片的时候,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开始数数,这样,教师就很轻松地把学生带入“统计”的学习活动之中。

三、创新数学教学手段,培养独立思考思维

小学生有着自己的生理特点,他们活泼好动,对于一切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当碰到新事物的时候,会争先恐后地上去尝试。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来辅助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在学习中,学生碰到了困难,往往会直接求助于教师,如果在这个时候教师直接给出答案,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并无好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该运用学生好奇心重的心理,一步一步启发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自己的思维。只有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发现知识,才会在完善和发展其认知结构的同时,发展自己的认知能力。

四、重视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掌握最科学的学习方法无疑是最佳方案。重视学生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最佳的学习模式,是数学教师在素质教育中值得注意的问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学生可能在课堂里学到的都是教师教授的知识,但是一旦离开学校,脱离了书本,面对一些数学问题的时候如何处理,这更是数学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教会学生的。如今社会,学生仅仅依靠书本上的知识是很难满足社会需要的。很多在生活中碰到的问题,需要学生自己想办法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泽仁卓嘎.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创新意识[J].民营科技,2010(10).

[2]胡素英.充分发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素质教育因素[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11).

上一篇:锦江社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2012年工作计划下一篇:服装开发合作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