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2024-06-16

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精选12篇)

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篇1

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教学由于其特殊性, 使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学生活泼好动,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他们的各种不同观点、信念、意志等, 不仅表现在语言上, 而且表现在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实践上, 这就为体育教师进行品德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 教师要根据学生和教材的特点及时地、有目的地、恰当地、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 在传授知识、技能、技术、增强体质的同时结合学生和自身的特点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那么,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 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呢?

一、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项目众多、内容丰富, 蕴涵着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教育。一般说来, 田径、武术、球类、体操等教材, 能够培养学生勇敢、果断、顽强、机智灵活的品质。由于各项教材的内容和练习方式不同, 因而在培养学生品质方面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如:耐久跑教学, 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娇生惯养, 怕吃苦, 教师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 严格要求, 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又如:投掷教学, 要进行爱国主义和安全教育, 教育学生向解放军叔叔学习, 学习他们保卫祖国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特别是捡回器材时, 教育学生把方便留给别人, 跑得快的同学去捡被掷得远的器材, 把近处的留给他人捡。教育学生, 同学之间应该提倡相互帮助、相互爱护的精神。

另外, 正确理解和掌握技术动作, 根据教材内容和动作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跳高科目教学时, 有些同学跳不过去, 既有身体素质和技巧问题, 也有怕苦的心理, 因而要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 正确的讲解和示范、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动作要领, 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鼓励他们反复练习、领会要领, 培养他们勇敢果断及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二、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而极为复杂的双边活动, 由于少年儿童的年龄、个性、认知水平和思想状况各异, 因而在体育教学中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理解能力较差, 缺乏对道德的评判和评价能力, 在教学中应把品德教育同道德行为的训练结合起来。如: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品质, 可在取、放体育器材这一细小环节上入手, 提出明确要求, 移动垫子不可拖拉, 排球切忌用脚踢等等。针对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 教学应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之乐意接受, 寓教于乐, 避免冗长的成人化说教。采用游戏的形式, 设定情境, 增强情感教育。如, 在给学生做“穿过小树林”的游戏时, 先拿给学生看, 用语言描述我们美丽的大自然景色:鲜花、绿草、茂密的树林、快乐的小鸟等。使孩子对大自然有着无限的向往。再进一步引导他们:“我们能不能损坏树木破坏绿化呢?”这样在做这个游戏的时候不仅避免了树木的损坏, 也提高了他们联系跑步的兴趣, 同时又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增强他们要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针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自控能力差的特点, 教师的语言要具体形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 教师既要严格要求, 又要满腔热情, 循循善诱, 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的方法, 一般以表扬为主, 多摆事实, 多讲道理, 努力做到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有时教师只需一个手势或喜悦的目光来暗示学生都会领悟, 对练习的兴趣也会大增;批评时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明白老师是真心真意的帮助自己改正错误和缺点, 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三、教师应成为学生的表率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 教师的言传身教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 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应注意自己的仪表、教态, 要求学生做到得自己首先做到, “喊破嗓子, 不如做出样子”。教师一个细微的动作都会影响学生, 如:上体操课用垫子, 要求学生轻拿轻放, 不要在地上拖, 垫子歪了要抬起放好, 不能用脚踢;可是自己在教学中, 发现垫子歪了很自然地用脚踢正, 可想而知, 下次上体育课时, 学生遇到类似的情况会怎样做了!严于律己, 才能施教于人, 凭借高尚的情操、规范的示范动作来取得学生的信赖, 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总之, 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使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成为“四有”新人。

体育课的思想品德教育应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进行, 不能离开体育而谈“健康第一”的宗旨, 单纯地进行说教, 要明确教学内容, 采取合理灵活的方法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少年儿童时期是人一身中身体发育, 智力发展, 品德、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品德往往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 我们要利用一切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品德高尚、身体健康的未来建设者。

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篇2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中学时代是学生发展身体、增长知识的黄金时代,也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在学校教育中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要位置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贯彻课堂常规和教材的特点,严密组织课堂教学,处理好突出事件,发挥集体力量等,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之中。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感

体育教学是在一定组织下进行的,为了方便教学,有时还要分小组进行活动。学生长期在班组织、队组织的集体中学习、训练和比赛,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创造了先决条件。例如球类训练、团体操训练等,让学生意识到在集体项目中,不顾集体利益,不与其他队员配合,一味过分“表现自己”,都会给他人、给集体带来损害,将受到集体舆论的批评和指责。由此可见,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个体的行为与集体荣誉相联系,使他们认识到荣誉来自集体成员的共同奋斗和团结协作,来自个人对集体的奉献和刻苦训练而作出的不懈努力。

学校体育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要求,都具有强烈的集体性。因此,无论参加哪一项体育活动的评比和竞赛,都面临着一个为集体争取荣誉的问题。因此,教师应把握住为集体争得荣誉这一点,以此来培养学生热爱组织、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的情感,并培养其道德行为的自觉性。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有时代感和积极进取、勇于竞争的精神。而这些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在体育教学中都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因为竞争是体育的突出特点,体育教学常以对抗性练习和教学比赛的形式出现。通过比赛既能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体能状况、身体素质,以及技术水平、战术意识等要素,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毅果断、自信、积极向上的品质,以及胜不骄、败不馁、服从裁判、遵守纪律,与同伴团结协作等优良作风。因此,运动竞争是技术、战术、智力的竞争,是身体素质的竞争,也是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的竞争。它往往使参加者承受高强度的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并且还必须在这种强负荷的情况下去争取达到自己的目的。有意识进行对抗性、竞争性较强的教学与训练,就可以使学生的身心承受力提高,获得勇敢拼搏、顽强进取的心理和行为品质。

培养学生行为动作的规范性

体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很多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制度和规则要求下进行的。教师要用制度和规则所指明行为的规范标准来训练指导学生行为,从而收到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效果。从事肌体运动,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活动的范围也比较广,如果没有一定的规范限制就很难进行教学。因此,从集合、整队、队形变换、队形练习等均有规范要求。这就为利用制度和规则作为行为规范来教育学生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游戏、教学比赛、各种基本动作的教学,都可以作出某种规定要求学生遵循。此外,除了活动本身所包含的规则之外,还可以就课堂纪律和教学内容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作为学生行为的准绳。要发挥制度和规则的教育作用,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认真执行。否则,规范不能变成行为,反而在心理上出现惰性,导致教育上的失败。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就是学生必须使身体承受一定量的运动负荷,每学习掌握一个动作技术都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而教学训练中各个不同的环节必须有相应的各种意志品质的支配,才能达到最后动作的准确性、节奏性和协调性,从而达到自如化。体育教师应抓住体育运动竞技性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实际,有目的地用模范事迹结合教材特点和组织方法教育学生,更要以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学生。这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学生个性品德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体育教师与学生接触多,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体育教师的身教常比言教能够产生更大的影响,其形象也给学生的印象十分深刻。如果自己没有正确的道德意识,或者言行不一,那就会使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受到影响,干扰学生道德信念的建立,给品德形成带来障碍。所以体育教师的仪表言行,都应该考虑到它可能的模范性和感召力。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然后才能要求学生,要充分用自己的性格和人格作表率,使学生从中领悟和产生道德概念,从而乐于接受和效仿。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经过亲身实践,必然会认识到它的正确性,从而建立自己的道德信念,形成自己的性格和品质。

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一项十分细致复杂的工作,难度大,对教师的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要求高,但只要努力寻求自我发展,提高业务水平和思想素质,认真重视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工作,立足于改革创新,注意横向抓到边、纵向抓到底的原则,就一定能开创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新局面,全面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体育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 篇3

当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越来越重要,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者。教师是学生的学习和模仿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看在学生的眼里,记在学生的心中,并受到学生的监督。教师的言行,会在学生的身上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并能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能力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关心对学生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的培养,要想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培养作用犹为重要。

一、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意志品质

1、认真抓好课堂常规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各个教學主要环节,进行课堂常规教育,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逐步养成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一些优良的思想品质。通过动员,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通过竞赛和游戏,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断、机智、勇敢、顽强的优良思想品质;通过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他们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提高他们反映速度、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利用竞赛法,首先,它能使学生在竞争条件下进行学习。其次,还可利用游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所谓游戏法就是指以游戏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方法,学生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掌握和运用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培养机智,灵敏和独立创造能力;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自觉遵守纪律和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

3、选择适当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其它学科主要在理论上,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教育,而体育教学则是通过学生自身的本体感觉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调节因受场地器材的约束和周围环境的干扰所表现出来的各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体育运动项目繁多,不同的运动项目所培养的意志品质不同。

4、运用体育先进事例进行榜样教育。通过介绍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所取得的新成绩,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为祖国争得荣誉,使我国在国际体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使学生在平时锻炼及学习中,能够以这些体育健儿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榜样教育:每年全校都要评选各类的体育名星奖,这对推动学校的体育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

学校体育的诸多方面,蕴含着竞争因素,体育课中的教学比赛和对抗练习,课余时间班级和校际之间各种形式的对抗赛、邀请赛、达标赛、选拔赛,全校性的运动会,都为学生投入竞争提供了参与机会。

1、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共同参与增进学生的友情感。学校体育无论是体育课或是课外体育活动,其本身特点决定了很多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和比赛的方法,这就增加了学生之间的直接接触和交流。他们在体育学习和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相互之间具有依赖性、牵制性和影响性。为了完成体育学习任务和实现参加体育活动的满足感,必然要求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协作,共同参与。

2、让学生参与竞争激发学生的集体感。学校体育的诸多方面,蕴含着竞争

因素,体育课中的教学比赛和对抗练习,课余时间班级和校际之间各种形式的对抗赛、邀请赛、达标赛、选拔赛,全校性的运动会,都为学生投入竞争提供了参与机会。一方面,体育比赛反映了青少年学生乐于参与竞争的心理需求,是他们参加体育活动最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一种形式;另一方面,体育比赛的效应,在于以运动竞争为媒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而且必将在参赛学生和观赛学生中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他们对所代表群体班级和学校的集体感,从而起到体育比赛部分学生直接参加,多数或全体学生间接参与,共同受教育,激发集体情感的作用。

3、让学生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快乐感和成功感。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

知识时期,他们活泼好动,在完成紧张学习后的休息中,为了寻求生理和心理上的放松,乐于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学校体育寓教育、健身、娱乐于一体,学生在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参加和观看体育比赛中,在锻炼身体、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陶冶了情操,调节了身心,获得了精神享受,心理上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感受。他们在参与体育中获得的这种情感体验,有利于文化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和发展。在多种身体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学生不断体验着成功的感受,如在跳跃投掷中,高度上升、远度增加;运动技能由粗略掌握改进提高到熟练运用;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升级;体育课考核中良好成绩的取得;比赛中的获胜以及老师的表扬等这都是对成功的体验,而且这种最直观、最频繁、最及时,因此,对学生的心理刺激也最为深刻。

三、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1、加强文明意识培养,促进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文明意识教育应是体育课中不可忽视的教育内容之一,应重点抓三个方面;(1)抓集合训练:包括课前、课中、课结束前的集合。集合要求快、静、齐,强调精神面貌。(2)讲个人、公共卫生:包括服装整洁,不留长指甲,不随地吐痰,保持场地、器材清洁卫生等。(3)提倡文明用语,助人为乐。通过严格的队列、队形练习,让学生了解正确立姿、走姿、跑姿及其动作要领。在强化训练中,逐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姿态。

2、加强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培养高度的责任感。体育课中不安全因素比较多。我认为不少伤害事故都是来自学生自身不良行为习惯。因此在体育课中应对学生进行“三爱”教育:(1)爱自己:加强自我保护动作训练。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方法,了解一 般运动操作处理。练习前必须检查自身和场地器材不安全因素,树立安全第一意识。(2)爱别人:加强保护和帮助动作训练。让学生学会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树立将他人安全放在心上的责任意识。(3)爱器材:教会学生器材使用方法。在教学中可以有目的、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布置、收拾器材,保养场地、器材设备等,培养学生爱护场地、器材的习惯。这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过程。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针对各种问题,及时进行评价,提出表扬与批评。通过树立榜样、纪律约束、反复训练、不断提高要求等手段达到教育目的,从而影响学生的行为。决不能轻意放过一次机会。同时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为学生作为表率,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才能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起到潜移默化效果。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篇4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

在我国教育体制下, 中学有着较重的学习和升学压力, 而中学时期又是学生时代的重要阶段之一, 毫无疑问学生和家长会将更多关注文化课学习中, 使得体育锻炼时间减少, 加之社会和家庭对于分数至上态度, 让学生产生过度的心理和生理压力导致身体素质逐步下降。因此, 初中生在校期间仅有的体育活动屈指可数。各中学对学校体育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宣传力度不大, 重视程度较低, 只是应付相关的检查和比赛;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而对教师的指导态度不满意;中学生参加课间操活动的动机不容乐观, 主要动机是强制性的“学校制度要求”;中学生参与效果不甚理想, 总体的活动强度都集中在中小强度以下, 不能达到健身和积极休息的效果;在情感体验和人际交往能力收效甚微, 课后感觉心情郁闷, 多数中学生对课间操的开展意义并不理解。南皮县农村中学教师对思想品德认识不够全面, 在参与过程中, 除部分体育教师外, 与学生沟通较少, 参与率较低, 没有充分起示范和教育作用, 有些规定还是流于形式, 视而不见。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可行性

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不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 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开启学生的发散思维, 有利于学生提高素质和加强学生身心健康。在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学到真知, 受到教育、得到锻炼。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学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 体育教学中的集体性

体育教学是一项室外教学活动, 它需要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纪律约力束来有效的进行体育教学。例如, 我们比较熟悉的集合、整队、队形、队列等体育教学活动的命令保证了正常的体育教学。这些体育教学思想包含着思想品德的思想, 并延伸到教育教学中, 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明确:良好的体育队列队形思想是一个集体思想品德作风良好的保证, 这种思想应用于思想品德的教育中, 启发、培养学生发扬集体主义思想、精神, 提倡互相尊重、互相配合, 团结协作的能力, 从而引导他们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 对于那些违反集体利益、破坏集体荣誉的学生进行约束和批评教育。

(二) 体育教学中的表现性

中学阶段, 学生的心理特征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爱表现自己上。这些主要体现在沉着、信心、自尊心极强、不求上进等。这些表现极大地反映了学生的心理表现, 及时的做好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 把握学生的动向, 上好每一节体育课, 做到课上安全教学。例如在进行课间操练习的时候, 选取几名自愿担当训练员的学生来练习课间操, 比教师自己领操练效果要好, 原因在于自愿领操的学生积极性高, 耐心强。如果分成小组来训练更是好了。这就是体育教学中的体现的学生的表现性。作为体育教学者要抓住学生的这种特性, 不仅能搞好教学, 还能拉进学生与老师之间关系。

(三)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性

体育教学跟文化教学是一样的, 它也具备着竞争的特性, 大大小小的比赛无非都体现着这种特性, 这种特性相应的激励着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发展这一特性能够加强班级的团结, 能够加强学校的团结, 有助于文化学习。因此, 作为体育工作者不单单肩负着体育教学工作的同时, 还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思想品德, 这样才能在比赛中通过整体竞争力取得优异的成绩。例如, 每年各学校举行的校级运动会, 这就是学生与学生, 班级与班级, 年级与年级之间的竞争。

(四) 体育教学中的规范性

体育教学是一个有组织, 有计划地教学。规范性是体育教学的前提, 它培养学生自觉性的能力, 合理的约束力。体育教学本身形式多样, 活动空间不一。没有明确的规范性和必要的限制性, 不可能完成教学。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前, 先制定必要的体育课堂常规, 规范学生们的课堂行为, 达到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很好地完成教学。

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即为以思想品德教育辅助体育教学, 也就是说通过思想皮的教育, 培养学生纯真的道德品行。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品行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原因在于, 学生的行为发自于学生的内心世界。体育教育者只有把思想品德道德规范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 以此作为要求和规范, 在实践中去实施, 去行动。

参考文献

[1]季浏, 汗晓赞《小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周凤施《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理论研究》湖北体育科技, 2007.

[3]罗菊玲《如何有效利用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教育革新, 2008

[4]魏丕勇, 于涛《体育与艺术关系研究的综述》体育文化导刊, 2002.

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篇5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基本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理论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在传授知识和培养基本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不断加强思想教育,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对此,做为数学教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理所当然的地要承担起教书育人的光荣重任,然而数学课程有它自身的特点,如果脱离数学本身的特点进行空泛的说教,将会大大地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必须结合数学本身的特点,深入挖掘数学内容其内蕴的思想教育内容、寓思想教育于智育之中。实践证明通过具体内容进行思想教育是大有可为的。为此,就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问题提出供参考的浅见。

一、激励学生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学好数学的热情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一切事物的特性或事物间的关系,都中不同程度上需要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来加以描述,正如华罗庚所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所以数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一般成员必备的科学文化素养,是参加现代化建设工作的重要工具、是学好其它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方法也日益广泛用于各门学科。一门科学只有当它达到了能够运用数学时,才算真正的发展了。科学的发展历史,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因此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数学的广泛应用,所以我们在引入新课时,可以从数学在生产实践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来引入新知识、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

以此启发学生应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识到学好数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尊心

对青年一代加强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尊心的教育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数学教学应当、也有可能在这方面承担本身承担的任务。我国是世界历史上的文明古国之一,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我国大部分时代是处于世界前列的,从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左右,我们的先辈在数学研究方面的始终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过去在数学领域中曾经有过极大光荣。目前我国数学家或有中国血统的数学家也在一系列领域中居于世界先进行列。我们在教学中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介绍我国数学家的卓越贡献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使学生树立必要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例如:在讲极限概念时,首先通过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三国时期魏人)为了更精确的求圆周率于公元263年所创造的“割圆术”来讲述极限的思想,当时刘徽用割圆术把圆周率算到3.1415,这充分说明现代的极限思想方法,最早在我国三国时期已初步形成并得到应用。

三、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刻苦钻研的顽强毅力

数学具有严谨性的特点。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叙述结论精练、准确,而结论的推理论证,要步步有根据,处处合乎逻辑理论的要求。这样就能逐步培养学生言必有据,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一丝不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数学离不开推理。通过数学教学养成学生讲理的习惯。数学中要判断一个命题、猜想的真假,不是通过实践检验,而是要依靠概念的定义,依靠公理、定理进行严密的推理论证。在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这一特点,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目的。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抽象性并不意味着它的概念和研究对象脱离客观世界和生活实践。我们通过数学概念、结论形成过程的数学,培养学生在现实客体中抓住本质特性,抽象出概念,并逐步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在讲授新课过程中,通过概念的引入、定理的论证培养学生严谨精确的治学精神。解题的探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遇到问题难题时要以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去寻求解法,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顽强毅力。

四、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恩格斯曾经指出“现实世界的辩证法在数学概念和公式中能得到自己的反映,学生到处都能遇到辩证法这些规律的表现”。这说明我们不应该把辩证法作为外来的东西引入数学,而是应该从数学内容与方法中发现辩证的因素。例如有限与无限;连续与间断;直线与曲线;近似与精确;微分与积分;收敛与发散等等。这些内容都含有丰富的辩证因素,在数学中我们必须充分运用数学本身的辩证因素,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1.实践第一的.观点

数学的产生由于实践的需要,而数学发展是直接或间接由于生产实践和技术发展上的需要,而刺激起来的。应结合教材阐明数学的现实性、起源及数学由于生产实践的需要而发展的历史。众所周知,数学的概念和公式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都有其实际的模型。所以在讲新知识时,要列举学生熟悉的事物来引入概念和公式,或让学生动手操作以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再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将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理论上懂得实践第一观点及数学与实践的关系。

2.对立统一观点

毛主席指出:“一切矛盾着的东西相互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下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对立统一观点在数学中到处可见,如:正负整数,正负分数对立统一于有理数之中;有理数与无理数对立统一于实数之中;实数与虚数对立统一于复数之中。数学中矛盾双方的对立、转化是经常的,整个数学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的对立统一的过程。在教学中要时刻抓住对立面的转化。转化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如运算的转化;数形的转化;对立概念的转化(常量与变量,已知与未知)。利用这种转化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是分析问题中的矛盾所在,找出问题内部不同条件之间的联系,再寻求转化的方法,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运动变化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变化是绝对的,而静止、不变是相对的,但是人类认识这些运动、变化是在无数相对静止中逐步认识的。这正如人类从无数相对真理中去认识绝对真理那样,如通过直线认识曲线,通过常量认识变量,通过近似认识精确,通过具体认识抽象等等。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自觉地运用变化的观点去考虑、分析和认识事物,进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比如在讨论变速运动时,怎样才能从本质上认识变速运动呢?在微积分中是研究该运动在某一点(即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用瞬时速度来刻划这一点的运动状态。而瞬时速度的定义过程就是认识变速运动过程。再如把曲线看作点的运动的轨迹,如果建立坐标系,再引入动点坐标,就可以使曲线与方程发生联系,从而就由代数与几何发展形成解析几何。

4.质量互变观点

一切事物都具有一定的质与量,它是质与量的统一体。质与量又是相互依存,互相制约的。当量增加或减少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使物质发生质的变化。通过事物量的变化,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变化,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例如有限个无穷小量的和,仍然是无穷小量。当我们把“有限”两字变为无限时就产生了质的变化。事实上无限个无穷小量之和未必是无穷小量。

5.否定之否定的观点

试论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篇6

摘 要 体育教学在当下的大环境下,基本实现了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和加强锻炼的基本作用,但与此同时,作为其重要基石的思想品德教育仍然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大多数学校对当下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认识还不够,导致“有识无德”的现象屡见不鲜,由此,我们更应当推行“素质教育,德治为先”的理念,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并将其充分与当下的体育教学相结合,使德治教育充分融入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

关键词 体育学科 德育教育 现状

同通常意义的思想品德教育理念相近的是,在体育教学中融合思想品德教育也有着大同小异的理念,主要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素质为重要主旨,结合具体的教育环节,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一、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环节

(一)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是贯穿在我国对学生素质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全线当中,在基本的德育教育和体育学科的思想品德教育中都不可或缺,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关于未来的信心、对未来的基础规划能力以及最基本的民族和国家归属感[1]。有助于树立学生最基本的人格素养。

(二)对体育学科的认识和认可。当下学生中有不少学生对体育学科抱着不重要的心态,认为体育学科是可有可无的学科。当下的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重要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学科观,不仅要充分正确的认识到体育学科存在的必要性,更应当站在认可的角度对学校开展体育学科教学予以充分的情感上的支持和认可,由此才能够使得学生的对体育学科教学的接受过程中抱着主动接受的心态并从中感到愉悦。

(三)集体主义、纪律主义教育。在当下体育学科的思想品德教育方面,一个重要的理念是让学生能够接受和认可集体主义和纪律主义。从而使得学生在体育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性格特点和优势达到良好的团队配合效果。进一步认可和赞同集体主义,并有效的遵守课堂纪律。集体主义和纪律主义教育有利于学生在当下体育学科中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积累并长期作为个人素养和优秀品德存在[2]。

二、体育学科德育教育现状

当下我国体育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现状依然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陷。理想的状态应当是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个性化思想品德教育及人格培养,而当下国内许多学校存在忽略体育学科中的德育教育现状或实施不全面、方法不得当等多方面的问题[3],由此使得我国当下的基础学科教育中对体育学科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一直处于落后和迟滞的状态。由此就需要我们探寻到正确的途径和方法以期促进我国体育学科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并力图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促进体育学科中的思想品德教育途径

(一)组织一定的体能和身体练习,集中对学生进行教育

体育学科的特点是将体力上的锻炼和脑力活动有效的结合起来,在体育动作的完成中,既需要学生良好的体能素质,也需要协调大脑细胞,在这个过程中,应当注重号召学生以体力运动为主,同时兼有运用大脑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的训练。德育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紧张的脑力活动与体力活动的充分结合来进行。

(二)在体育学科教学中通过思想引导树立德育教育

体育学科存在大量竞技性的运动,如拔河、篮球、足球等竞技性运动,在这些竞技性运动中,需要调动学生充分的积极性、组织性和规划性,在对这些运动的教学中,可以逐渐加入和渗透德育教育。如:对学生进行积极性的调动和对该项运动充分、详尽的讲解,能够使得学生充分的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竞技观念;在指导运动的同时,通过对学生进行团队协作的讲解与实际实践和实施,能够充分培养学生正确的、健康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精神,能够让学生充分的理解到友谊第一、竞技第二的健康竞技理念,从而避免因为理念偏差或狭隘造成的不必要伤害及心理缺陷;在竞技性体育教学中适当讲解关于队形、合作的相关知识和规律,能够逐渐使得学生树立团队意识和对整场竞技运动的规划意识和能力,久而久之,则能够升华为对生活及其他事物的良好的规划能力[4]。

(三)严格要求,明确纪律

在体育学科的教学中,还应当注重通过严格的要求和严明的纪律树立学生遵守纪律和严格要求自己的健康认识。体育学科教学中存在大部分竞技性运动,同时还有许多运动和教学内容是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实现的,通过对学生的纪律性和自我要求的训练和讲解,之与体育教学方面能够有效的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完满目标,使得老师在进行本节课内容讲解的同时得到了良好的收效。与此同时,长此以往,也能够进一步促使学生形成对任何事情执行过程中的纪律性的观念,并且在人生各项目标的实现中能够以严格的要求来提升自己,对学生自身的长期发展具有十分有利的作用。通过在体育学科教学中植入严格要求和严明纪律的手段,能够充分促进学生良好精神风貌的树立。

(四)因人施教,注重个性化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不是统一而生硬的集体教育,集体教育下的产物往往容易使得不同性格的学生在生搬硬套的刻板教育下表现出一样的生硬行为,这是不符合人性特点的,应当将适当的、合理科学的德育教育进行个性化的输出,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与情感表现特征,选取合适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教育,充分做到体育学科中的德育教育能够因人施教,体现出良好的个性化与灵活性,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四、结语

体育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已经日将成为当下体育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明确体育学科德育教育并分析现状,进一步得出拓展体育学科中德育教育的途径,为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提供建设性建议。

参考文献:

[1] 周杰.浅谈中学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J].华章.2011(08).

[2] 李赣中.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J].江西教育.1991(10).

[3] 刘文军.体育教学中怎样进行思想品德教育[J].才智.2008(06).

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篇7

1思想品德教育的地位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可塑性极强, 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社会阅历还不够丰富, 心智发展还不够平衡, 存在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 渴望被公众认可和社会的肯定;另一方面又缺乏持之以恒的信心和恒心, 这就需要学校的教育和引导。促使学生不断学习,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完善自己。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 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 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曲直, 善恶美丑,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运用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不断提高思想品德修养, 具有重要的意义[1]。

2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历史转型期, 正置身于利益主体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价值取向多元的历史背景中。一方面, 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之心不死, 极力通过多种途径加紧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 在对我国大量输出的书刊、影视、电子游戏、电脑软件等精神文化产品中, 宣扬资本主义价值观, 同我们争夺青少年一代。另一方面, 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和封建迷信思想都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特别是在电子信息网络广泛覆盖的今天, 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以网络为载体, 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声势大、难于控制的特点, 对青少年影响极大, 对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不仅要从治理社会大环境入手, 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而且, 要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 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 对大学生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 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1]。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有效的措施。它对于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增强抵御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及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 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思想品德教育与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

通常人们把群体中两个或以上的个体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从而联合起来产生增力的现象, 称之为互动效应。事实上, 体育与思品教学之间也要有一种互动效应, 只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形式罢了。

体育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具有相通性, 但又不能一概而论地相通于或从属于对方, 它们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关系。思想品德教育主要作用于人的“思想意识”, 而体育教学是通过人的身体直接参与, 在身体活动中培养思想道德修养, 起到潜移默化地陶冶情操的作用, 达到身体与品德兼修的双重目的。

三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实施的方法和途径

1打造团队精神

体育的核心层面即体育精神, 其中的相互了解、友爱、团结协作的精神, 能促进人们的交流, 建立和谐的文化氛围, 走出各自狭小的个人利益圈, 体育运动的很多项目都是在集体协作的前提下完成的。

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 活动范围广, 内容变化多, 受外界干扰大, 没有一个良好的组织规范、纪律约束, 就无法进行教育。如集合、整队、队形、队列变换限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动作能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因此要使学生明确, 一个思想品德作风良好的整体是一个集体形象的窗口, 引导学生遵守学校的制度规定, 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 对违反集体利益, 破坏集体荣誉的不良行为及时地进行批评教育, 启发、培养学生发扬集体主义思想、精神, 提倡互相尊重、互相配合、相互帮助、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2充分表现个性

学生具有爱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 体育教学内容多、范围广, 在活动中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作风, 内在世界状态较易全部地体现出来。如活跃、稳健、沉着、急躁、信心、坚定、胆小懦弱、自尊心极强、勇敢顽强、知难而退、不求上进、个人主义、认真负责和敷衍了事, 文明礼貌和蛮不讲理, 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实际情况, 掌握学生心理特征, 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和引导, 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培养竞争意识

为了完成教学大纲赋予的教学任务, 教学中经常采用对抗性较强的运动形式, 充分体现出竞争性, 它反映一个人的实力、意志品质和心理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心理素质, 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如上球类课时, 要求灵活果断, 有整体配合意识, 进行耐久跑时要求坚强, 有恒心, 肯吃苦耐劳, 有敢于克服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要使学生在对抗过程中, 抛弃杂念, 追求过程, 不求结果, 在成绩面前不患得患失, 发扬永不言败的战斗作风和拼搏精神, 这势必要求我们在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要把思想品德教育与体育教学紧密结合。

4培养规范行为

在体育教学中, 规范行为可以培养组织纪律性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体育教学形式多种多样, 活动的空间广阔, 如果没有一定的规章制度, 就难以控制教学全过程, 如课堂常规、竞赛规则规程、赛程赛制等, 用这些常规、规则作为教学、训练的规范, 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作为一个体育教师必须掌握多种规则, 并且充分利用规则, 严格地执行, 以培养学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大局意识, 在教学、训练中思想品德得到教育。

5参与实践活动

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就是学生必须使身体承受一定量的运动负荷, 每学习掌握一个技术动作都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 而教学训练中各个不同的环节必须有相应的不同意志品质的支配才能达到最后动作的准确性, 正确掌握动作要领, 把握节奏性和协调性, 从而达到自如化。作为体育教师应抓住体育运动竞技性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地联系实际, 有目的地诱导学生用模范事迹结合教材特点和组织方法进行教育。

6培育交往方式

体育教学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创造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 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之间的个体交流, 增进彼此的情感, 改善不和谐的人际关系, 打开许多封闭的“壁垒”, 从而获得空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2]。

体育教学中, 交往方式表现较为突出, 教学形式常采用的如集体练习、分组练习等, 有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交往, 我们要求在教学训练中, 要互相帮助, 互相促进, 尊重对方, 讲文明礼貌, 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建立起与良好思想品德相适应的上进好学、团结友爱的团队精神, 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打下终身体育的基础, 使学生思想品德水平进一步地得到发展和提高。这其中, 交往方式起到重要的作用。

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内容丰富, 形式灵活多样, 只要结合学生实际, 充分发挥教学特长, 因势利导, 因材施教, 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教师, 我们要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层次和水平的同时, 不断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 以身作则, 对教学精益求精、讲究实效, 对学生做到耐心细致、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在进行体育教学时, 有预见性地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使思想品德教育与体育教学水乳相融、情景交融、相得益彰并且持之以恒, 真正收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实效。

总之, 高校体育教学应从教书育人的目标出发, 坚持站在教书育人的高度备课, 将思想品德的内容贯穿整个体育教学活动之中, 提高学生身心的素质, 使之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培养其独立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 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卢凯.试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J].华章, 2013 (23) .

论高职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篇8

1 体育教学具有鲜明的教育性

人的道德认识, 情感, 意志和行为长期在人类的生活和社会活动中, 通过引导教育逐渐培养和完善起来, 所以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只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是社会影响和学校教育的结果。高职体育教学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能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感情, 培养大学生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 对大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起积极作用。

1.1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任何一项运动技术的掌握, 都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付出较大的体力和进行积极的思维。在练习中会产生很多生理反应, 如疲劳感, 疼痛感, 酸胀感等, 因而引起一系列的心理情感, 如怕苦怕累, 怕疼痛等思想。在此情况下需要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一系列心理障碍, 这时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不畏艰难, 不怕困苦, 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1.2 高职体育教学是为了促进身体的发育, 因

而要达到一定的运动量, 教师需要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和措施, 需要学生按照计划完成规定的量和强度, 如规定的距离, 动作的次数, 动作的幅度, 限定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什么动作等, 以保证高职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长期参加规范、严格、有组织的体育活动, 在教师的培养指导下就会增加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形成服从命令听指挥的习惯。

1.3 学校体育从内容到形式, 从方法到要求都具有强烈的集体性。

因此, 无论参加哪一项体育活动的评比和比赛, 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因此, 在体育活动中要大力提倡相互尊重, 互教互学, 相互配合, 团结协作, 抛弃个人私心杂念, 先人后己, 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精神。

1.4 体育运动最具有竞争性。

高职体育教学常以对抗性练习和教学赛的形式出现。通过比赛即能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体能情况, 身体素质及技术水平, 战术意识等要素, 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 坚毅果断, 自信、积极向上的品质, 以及胜不骄, 败不馁, 服从裁判, 遵守纪律, 团结协作等优良作风。因此, 运动竞赛是技术, 战术, 智力的竞争, 是身体素质的竞争, 也是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的竞争。

2 思想品德教育的时机

2.1 教师言行中的教育时机。

2.1.1 教师的语言。教师用语要文明, 简练, 有

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 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奋性和学习的兴趣, 但切忌低级趣味。通过教师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 使他们养成文明用语的习惯。

2.1.2 教师的态度。

尊重学生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 对那些能力较差, 组织纪律性较差或不重视体育锻炼的学生要耐心帮助, 决不用讽刺的语言来刺激他们, 更不辱骂学生。与此同时还要教育其他学生关心和尊重他们。对体育骨干, 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要从严要求, 决不袒护他们的缺点。通过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2.2 组织中的教育时机。

2.2.1 课前准备。

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 课前不做好充分的准备, 课上必然是杂乱无章, 学生无兴趣, 教学效果差。除认真备课外, 场地器材的布置井井有条, 做到既美观又便于组织教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不紊的工作方法与学习习惯。

2.2.2 调动队伍。

在调动队伍时, 要提倡让兄弟班先行通过, 切忌抢行。对本班调动队伍中相互谦让的组及时给予表扬, 利用这一实例对学生进行相互尊重, 讲礼貌的教育。

2.2.3 分组教学。

在分组教学时, 要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 互相帮助的良好作风和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必须反对对别人的缺点评头论足, 说长道短的不良习惯。

2.3 结合教材特点进行德育教育的时机。

2.3.1 素质课短跑教学。

在起跑教学前要着重讲明起跑在品德上的要求——实事求是, 在规则上的要求———必须听到枪声后才能起跑, 而绝不能猜口令, 存在侥幸心理而采取机动抢跑。有意识地培养精力集中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品德。

2.3.2 素质课耐久跑教学。

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 多数学生缺乏艰苦的锻炼, 怕吃苦。教师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 深入了解情况, 从严要求, 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吃苦精神, 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2.3.3 素质课跳跃等项目的教学。

在跳远教学中, 从一些同学的素质看完成动作是没问题的。可他们就是不敢起跳。在跳高练习中, 过低杆时技术动作很好, 还可以再把横杆升起不少, 但横杆一升高动作就变形了。这是因为精神因素起了作用。通过这些项目的数学, 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 培养勇敢果断的品质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2.3.4 球类课的教学。

主要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在球场上一定要强调全局观念, 强调集体力量, 互相配合, 对少数学生的个人英雄主义表现给予纠正。要教育大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 要教育他们正确对待裁判的漏判和误判, 要站在公正的立场对待裁判对双方的判罚。

3 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3.1 意识教育法。

意识教育是贯穿在高职体育教学的全过程, 让同学理解教育的意义, 动员其主观意识, 自觉接受教育, 形成良好的品质。如在素质课长跑教学中, 通过讲解长跑的意义和作用, 激发学习的动机。让学生懂得只有经过不懈的努力, 战胜困难, 才能达到增强体质和培养意志的目的。

3.2 说服教育法。

这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方法。教师通过讲解, 讲评, 座谈讨论, 个人谈话等形式, 阐明自己的观点, 引导学生明确是非, 提高认识, 要遵守课堂纪律, 刻苦锻炼。运用说服法要做好充分准备, 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 有观点, 有事实, 通过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才能收到好效果。

3.3 困难训练法。

在高职教学过程中应设置困难环节, 促使学生做出努力, 突破难关, 提高思想素质。如适当增加器材的高度, 远度, 重量和数量, 相应提高运动的次数, 难度和质量标准。在教师的激励下, 学生面对困难, 顽强拼搏, 从而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3.4 规范指导法。

用制度和规则制约, 指导学生的行动,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如课堂纪律, 规章制度, 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 学生必须自觉接受, 努力做好。又如游戏和教学比赛的规则, 任何人都要执行, 不得犯规。这样就能发挥制度和规则的教育作用,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3.5 批评教育法。

教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和违纪行为适当批评, 教育学生改正错误行为, 是思想品德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课堂上发现的问题, 教师要及时发出警告, 提醒学生注意。在小结时, 对违反纪律的同学进行批评对较严重的, 一时不能接受的, 进行个别谈话, 与家长进行联系, 帮助同学改正错误。批评一定注意方式方法, 语言要文明, 用爱心感动学生才能收到好效果。

3.6 评比竞赛法。

通过检查评比和竞赛, 考评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其内容包括组织纪律, 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爱护公物, 相互帮助。由于青年学生要求进步, 好胜心强, 凡是有目的, 有计划的评比竞赛, 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组织评比竞赛, 条件要明确具体, 要使学生明确目的, 态度端正, 评比要充分发扬民主。

3.7 表扬鼓励法。

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良好的思想行为和拼搏精神, 教师要及时表示赞许, 做出好评, 鼓励学生奋发向上, 调动积极性。表扬时要一视同仁, 谁做得好表扬谁, 对过去犯错误的同学更要发现他们的优点, 事实求是进行表扬。

教育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任。在未来社会中, 哪个国家的人才素质愈高其生产力发展愈快, 综合国力发展水平愈高。所以我国需要尽快培养出有赤子之心的莘莘学子, 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努力。

摘要: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体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 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培养大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 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在为实现我国学校体育总体目标的过程中, 高职体育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 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 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

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篇9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一) 动态性。

在高校体育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们一直处在不停运动的状态中, 这就大大增强了他们学习和接受教育的环境、方式的自由度,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非常容易被外界因素所干扰。正因为如此, 学生们的意志品质、思想和心理的活动以及注意力等可以很好地表现出来, 大学教师要懂得抓住时机, 采用有针对性的且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 社会性。

在遵守各个体育道德精神和竞赛规则的前提下, 在体育的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们还应该根据个人特点及其需要来担任不同的体育角色。和当今的现实社会一样, 我们每个人在充当某种社会角色前都必须遵守社会的法律和法规, 在行使自己的权力和职责的同时也要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所以说, 在大学生们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会无形中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并使他们能够适应个体社会化, 从而为今后融入到社会中奠定基础。

(三) 直接参与性。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有别于其他学科体育教学中“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的, 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是用学生亲自参与的方法来使他们接受教育的。例如排球运动中有一个倒地垫球动作, 它就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品质和拼搏的精神, 这个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做到的。

(四) 身心合一性。

在体育教学中, 大学生们不只需要承受运动的生理负荷, 还要承受住运动的心理负荷, 这是由体育运动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发展完美个性、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必要条件是运动心理负荷。要促进大学生个性的完美发展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就一定要让大学生来承受一定运动的心理负荷;而在大学生承受了一定的运动的心理负荷的情况下, 必然也会让他们承受一定运动生理的负荷。两者不可分割, 同时存在, 并且共同促进了大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

二、高校体育教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直以来体育都是学生进行自身素质的完善的重要手段。它的基本目标主要是发展体力和增强体质。教育方针的要求和实现所谓素质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加强体育教学工作。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德育, 而素质教育的基础则是体育。所以说在体育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1]

现在的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时期, 新旧思想观念存在着激烈的碰撞。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强调教育要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并且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服务。所以应该使大学生们的思想政治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提高被教育者的思想政治觉悟意识, 只有这样我国才可以培养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新型的社会主义人才。体育作为教育手段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积极性和参与性, 它的教育效果是多元化的, 这对当今大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非常有帮助, 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很明智的。

当今的大学生们都出生在和平的年代, 他们绝大多数没有遭遇过重大挫折, 没有经历过人生中的大风大浪, 更没有经历过社会的动荡。他们的成长相比较于老一辈人来说可以算是顺利的, 特别是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 都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仿佛成了习惯, 这可是典型的温室花朵[2]。他们的身心孱弱, 身体素质不高, 骄傲自负并且意志力薄弱, 这不仅会扰乱高等教育的正常生活和教学秩序, 同时也会给社会带来隐患, 所以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来进一步完善大学生们的德育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教育方法不够有效。

思想政治的教育方法的有效性, 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所具有的多方面的适应性来决定的。在当今社会, 高校体育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教育方法的适应性不强的问题, 这与受教育者的层次和规模不相适应。随着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 各个高校的学生数量也是急剧增多, 这就给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政治的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一方面, 由于学生的层次和规模不断增加, 学生之间的思想品德的发展水平差异性也变得越发明显, 对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要求也是更加突出。另一方面, 许多高校在体育设施的配备、场地的扩建以及教师的补充体育等方面没能跟上发展的势头, 从而出现了辅导员、体育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严重超标, 体育活动场地也是严重短缺, 这种矛盾就导致高校体育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降低。

(二) 教育措施不够得力。

当前高校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教育措施不力主要有:

1. 组织领导不完善。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指出, 普通高等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建立体育管理部门, 配备管理人员和专职干部。然而从北京、四川、重庆、湖北等29所高校的问询结果来看, 这29所高校都没有设立起独立的体育工作的职能部门, 而配备专职的体育管理工作人员的仅仅只有三所高校。

2. 对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力度不够。

一是对于课外组织的体育锻炼的指导不够。在一项对江西省的高校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的研究调查中得知, 有35%的女生和44%的男生认为影响他们参加课外的体育活动的原因之一是缺少教师的辅导。有大约53%的女生和79%的男生把缺少管理与组织作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二是没有好好利用学校运动会的教育性。目前由很多高校仅仅把一年举办一次的学校运动会作为例行工作, 更有不少院系及年级把参加学校运动会当成了了一年一次的任务, 进而没有能够充分地发挥它的教育性。

四、高校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 结合教材特点。

高校体育教材的内容多种多样, 每一种教材都是从某些方面突出体现高校的体育教育所具备的比较丰富的思想政治的教育内容。比如说, 长跑就重视培养大学生们的顽强坚韧的精神, 篮球则重视培养学生们的集体主义的精神;在进行篮球的技术教学的过程中, 鼓励张扬个人的风格, 要求勇敢、果断, 然而在篮球的战术教学过程中则重视整体协调配合、冷静、沉着。因此, 在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大学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起来[3]。

(二) 抓好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指的是教师根据体育的教学任务、特点, 以及其它实际的情况对器材、场地、学生等进行合理的安排时所应当采取的措施。它一般包括教学分组、体育课堂常规、体育骨干的培养使用、场地器材布置以及队列队形的运用等。组织体育教学既是教学工作所顺利进行的保证, 同时也是教师发挥出主导作用的重要环节, 对教学进行严密有序的组织, 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们掌握体育知识与技术、锻炼自己的身体, 还能够形成良好的氛围, 有效表达教育者所提出的规范要求, 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高校体育教育对与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因为多姿多彩的体育活动, 不但能够培养学生们的积极竞争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而且还有调适的功能。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体育老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并且联系体育工作所面临的实际情况, 从而不断地使学生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充实, 进而使他们的知识更丰富, 心灵更高尚, 视野更辽阔, 并成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尚保春.浅谈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职业, 2006, 8

[2].胡建文.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2, 8

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篇10

一、体育课及体育活动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地位

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 除了对学生进行身体训练, 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外, 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不容忽视, 它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 也是学校体育的任务之一。

青少年学生活泼好动, 而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正是在不断的活动中进行的, 所以他们的行为、情感和意志等思想品德在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中, 就能极其充分地表现出来, 为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那么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作为一个思想品德教育的窗口是恰如其分的。

二、体育教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 一个政治思想教育的窗口。在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中,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除了大家熟悉的:建立课堂常规;严密课的组织;结合教材特点;发挥集体作用等途径以及说服劝告;表扬与批评;评比、竞赛;树立榜样等方法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 使思想品德教育潜移默化

教师的言行、工作态度、文化修养、道德面貌、意志品质等对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 教师为人师表、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作风, 会给学生起到模范、表率作用, 其自身修养和行为的社会化和进步性,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 建立思想品德教育教研阵地, 使思想品德教育生动活泼

体育教育教研中建立思想品德教育教研阵地, 既有利于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也有利于思想品德教育的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面向全体、区别对待;采用听报告;看电影、电视;出板报、墙报等手段, 多种方法结合, 使思想品德教育生动活泼, 收到的效果会更好。

3. 深入学生中去, 和学生交朋友, 使思想品德教育有的放矢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正反映了教师的思想品德教育方式。教师深入学生中去, 和学生交朋友, 使学生敢说话、说真话, 勇于表现, 就能及时地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 搞好关系, 协同工作, 使思想品德教育形成合力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系统工程, 而任何工程, 如果没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 没有一个相互协作的团队都是做不好的;只有具有团结向上、相互协作的团体才有生命力和战斗力, 才能更好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班级建立一个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有统一教育目的的、有创造性工作的教师集体, 大家都来关心、重视体育, 重视体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那么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就会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

家长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家长与学校联系的纽带是教师,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与家长经常联系, 及时反映学生在校情况, 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在相互尊重、共同配合的基础上, 得到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学校教育是一个连锁链, 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受基层领导对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对体育教育教学在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认识的影响。它直接影响到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与力度, 从而影响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进程和效果。只有领导重视, 认识统一, 才能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影响因素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进程中, 始终受外因和内因的影响, 外因包括社会、家庭、学校几个环节, 内因即学生自己。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促进, 使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并不断影响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

总之, 关心和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重视体育教学及体育活动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体育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顾正银.大学生成才修养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8.

物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篇11

【关键词】物理 教学 思想教育

一、前言

中学德育大纲明确指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础的途径就贯穿在各科教学过程中。各科教学过程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物理作为初中教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一门自然基础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建设方面担负着重要的部分。物理课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能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真正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思想教育的内容

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中心内容,是对自己的民族和文化热爱的表现。苏科版初中物理课本有很多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利用这些素材,可以有效的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例如在学习天体运动时,可以介绍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神州九号”顺利升天和“天宫一号”顺利接轨;在学习速度时,可以讲解我国高铁的建设和火车的提速。当然还可以利用物理学方面的专家和学者的爱国事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建国之初,爱国物理学家钱学森面对祖国的召唤,毅然决然放弃美国优厚的物质条件,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的建设之中;还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宇,利用这些先进人物的事迹,能够使学生树立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辩证唯物主义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传授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的思想,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观察、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数据必须真实,必须考虑客观的现实条件,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唯物主义认识论。物理教学的很多内容都贯穿着辩证法思想,比如在讲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时,就渗透着哲学三大规律之一——对立统一规律;在讲到电阻时,电流通过电阻时会产生热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时需要我们增大这种热能,而有时需要我们减小这种热能,从而教会学生要辩证的看问题,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3.团结协作精神

物理学中任何一个规律的提出,都经历了理论的提出,而后众多实验物理学家去通过实验去证实。这个过程不是一个两个物理学家能办到的,而是不少物理学家的相互协作和相互帮助。例如: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的概念时,很多物理学家都不能相信,后来经过许多物理学家的不懈努力,最终证实了相对论的科学性。在物理教学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利用这些事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会学生与人相处,学会相互帮助。

三、思想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1.结合教材

物理学中任何一个规律都要经历提出、假设、论证的过程,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都有一个美好的历史故事。例如:在古代,《墨经》是最早记录小孔成像的书籍,而且该书对力学、光学等现象对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第一次提出了磁偏角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比国外早了400多年。通过学习这些先进事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现代,通过介绍我国物理学家在核能、航天、铁路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为科学而现身的精神。

2.挖掘教材

充分挖掘教材,帮助学生树立物质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介绍物理学家的先进事迹,加强学生对科学兴趣的培养和和科学态度的追求,从而了解在物理学中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而且能在实际中深化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

3.教师的模范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在学识方面有所专长,更要求教师在个人修为、素质等方面有所造诣。教师的责任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具有深刻的影响,一个有责任感的老师会带给学生学习上的无尽动力。同样,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对学生的影响同样是深远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四、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德育与知识点的教授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过程,不可能把二者割裂开来。物理教育工作者要处处留心,找准切入点、渗透点,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找准教学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参考文献:

[1]孟令举.德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J].湖南中学物理,2009(10)

[2]王东绪.浅谈物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J].学科教育研究,2011(6)

[3]胡俊科.浅谈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J].教法学法新探,2011(6)

(作者单位: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篇12

1.1、健全学生的人格

教育的出发点在于培养人,树立人,人文教育的重点目标旨在使受教育人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塑造理想的人格、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对于学生的人文教育其实能够蕴藏于任何学科的教育中,由于体育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及互动性十分强的学科,针对职教体育学科的教学来说,在此教育中贯彻人文教育,不仅能够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完成学习计划,发挥体育潜能,同时在此过程中,加强了学生与老师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配合沟通,为学生创造了很多与人交流的机会,强化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在这种和谐的合作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健全了学生的人格。

1.2、提升学生的行为品质

在职教体育教学中贯彻人文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行为品质。行为品质主要是指学生灵活的环境应变能力以及对自我情绪的把控能力,它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一个构成部分,同样也是培养学生人文主义精神的主要内涵。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具体的体育项目锻炼时,有些项目可能由于比较危险,学生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可能不敢贸然实践。而在此时,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首先向学生讲解具体的操作技巧,保障学生训练的正确性,而后,从学生心理诉求出发,教育学生面临此种情景,应该怎样去克服心中的恐惧,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勇敢地面对未知的困难,让学生完成运动项目后,能够获得自我的满足感,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健全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的品格。

2、职教体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方式分析

2.1、创设互动课堂,利用情境教学

在职教体育教学中贯彻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利用体育活动互动性强的优势,为学生进行良好的课程设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教学氛围。在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设计内涵丰富且极具趣味的活动项目,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此过程中,感受到互动和谐的老师关怀,良好的同学友谊,在和谐的氛围中让学生的情绪受到鼓舞,从中获取积极向上的动力,学习热情高涨,从而能够高效率地完成体育项目。

如:在教授跳远这一运动项目时,首先让学生了解跳远比赛的知识和规则,让学生掌握跳远的动作及技巧。采取与同伴进行合作的方式,利用自己喜欢的联系手段学习空中动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然后,在课程中运用多媒体展示的方式,向学生讲述各种跳远方式空间动作的技巧,进而,让学生进行合作练习。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老师进行巡回指导,纠错。让表现好的学生进行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善于鼓励学生,为学生营造积极的活动氛围,以此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2.2、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在体育课程教学中,老师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因此,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为了在体育教育中贯彻人文教育,老师也必须从自身方面多下功夫,与学生之间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做到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考虑。老师着装的整洁、情绪的表达方式、说话的语言表达等方面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老师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也能够培养学生自身对行为规范的意识。

2.3、在体育实践教学中贯彻人文教育

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主要采用的是实践教学的形式。要在实践教学中贯彻对学生的人文教育,首先需要将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起来,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尽量去鼓励学生,进行运动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白运动对于健康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念。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将教学的目标定位于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为学生塑造强健的体魄等方面。针对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进行分类、分组教学,在学生中选择一部分身体素质较好、运动较为活跃的学生作为小组组长,去指导组内其他成员,同时设置一些运动合作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培养合作意识,强化配合观念。让学生懂得体育锻炼是长期性的,为了保持健康的体魄,必须通过自我锻炼,通过自身的努力。

3、结束语

职教体育教育不仅要体现体育教育的实践性,同时要体现其教育的人文性。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必须注重对学生主观能动性、合作精神及自立、自强、自我超越精神的培养,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董红卫.人文关怀视域下高职体育健康课程的多元目标与实现[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2]李春.松风清襟袖,石潭洗心耳——略论加强职教中学体育教学过程的人文素养[J].东方青年:教师,2013,(04).

上一篇:药理应用下一篇:蒙族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