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的法制教育

2024-08-30

体育教学中的法制教育(通用12篇)

体育教学中的法制教育 篇1

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 法律和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们保护自己的主要武器便是法律。因此, 对于我们教师来说,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品和法制教育, 是我们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的法制校园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是一项浩繁的工作, 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以笔者多年到学校开展校园法制教育掌握的情况分析, 目前校园法律教育尚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重视不够, 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化。在我国法制不断健全的今天, 通过学校举办的各种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 应当多少可以掌握一些基础的法律知识。但是, 据笔者调查, 大部分的在校学生对法律还是知之甚少。究其原因, 主要是长期以来, 法制教育仍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仅仅把法制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相对次要的组成部分, 不系统、不全面、无规律, 缺乏内在连续性。

二是职责不清, 教育管理缺乏整体性。学校的法制教育由于没有硬任务、硬指标, 因而也就没有明确的职责和目标, 形成法制课上与不上一个样、上好上坏一个样的状况。同时,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不能有机结合, 造成青少年法制教育脱节现象。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思品和法制教育普遍存在方法呆板枯燥、内容脱离中小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缺乏实效性等问题, 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法制教育, 这样不但未能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 甚至还造成了学生消极抵触的现象。当前我们应该对在校学生如何进行法制教育呢?结合青少年学生的行为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 结合学校的工作实际, 结合初中生《思想品德》教材, 特别是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提及的权利与义务的内容, 笔者认为, 通过对《思想品德》教材 (八年级下册) 的教学, 对学生进行权利与义务观念为中心的教育, 可作为对中学生法制教育的一个根本点和切入口。因为权利与义务不仅贯穿在《思想品德》教材的教学中, 同时也是法律的基本内容。

基于以上认识, 我们应该转变观念, 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 引导他们认识到, 人生来具有许多不可剥夺的权利。对每个学生来说, 受教育权是他们最主要的权利, 为了保证实现这个权利, 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必须得到保证。因此, 人身安全与健康权、人格权、受教育权等, 就是每位学生最主要的权利。

转变角度其实是一个转变观念的过程。传统的德育首先强调团体利益, 个人必须服从集体, 强调组织纪律性, 抹杀个性, 强调共性。而现在的情形是, 随着社会的转型, 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价值取向经受着巨大的冲击,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独生子女, 也深受影响, 其言行与心理活动, 无不带有鲜明的个人中心主义, 极端利己主义倾向。如何因材施教?这不由得使人联想到大禹治水, 正确的引导势在必行。明确受教育者主体的权利, 就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 肯定人的本性和私欲的合理存在;在此基础上, 因势力导, 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 使他们懂得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把教育思路从“集体——个体”的定式变为“个体——集体——个体”。这样做, 合情合理, 合乎人心, 其教育效果必然不同于传统的思想工作。

要实施法制教育, 前提是教育工作者应带头学法、懂法, 依法执教, 将权利义务观念贯彻到日常工作之中, 成为学生的楷模。要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主导地位, 要讲究时机和针对性。比如, 目前大部分独生子女纪律性较差, 自由散漫, 劳动观念淡薄, 我们要经常面对学生个体与集体之间的矛盾冲突, 这是班级管理中的常规内容。对此, 我们应采取疏导的方式, 让每个学生明白, 到学校接受教育, 好好学习, 是他们的权利。为了实现这个权利, 还要有一个安静、整洁、有秩序的学习环境以及浓厚的学习氛围等等, 而这一切要靠每个人的自觉和努力创造, 所以, 需要每位同学尽量做到遵守纪律和保持卫生以及互帮互学等义务, 使其明确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和密不可分。从而增强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提升中学生的法律素质。

再如对于“唯学习论”者, 首先应肯定其认真的精神, 明确学习是他们首要的权利;其次,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 使他们懂得, 刻苦学习与全面民展, 个人的成材与社会的需要, 都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体, 任何一方面都不可偏废。

尝试实行新的法制教育途径。即在目前还没有法制教育大纲可依的情况下, 在讲课时, 老师要千方百计地结合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渗透有关的法律知识, 探索和尝试一种既不影响学校教学计划, 又不增加在校生学业负担的法制教育模式。也就是在不改变学校教学计划的前提下, 对思想品德教学内容预先进行科学设计, 在所要讲授的内容中努力寻找法律知识的切入点或渗透点, 将法律知识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之中。

加强教师的自身修养。“要给学生一滴水, 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现在的学校思想品德课教师自身的法律素养也偏低, 应采取多种方式, 培养教师的法制教学能力, 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制教育水平。首先是上级部门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加强培训工作, 定期举办法制教育的培训班和法制教育示范课、观摩课等。其次就是教师也要加强自身修养, 多学习一些法律知识, 增强以案说法, 以例释法, 化抽象为具体, 变枯燥为生动, 寓教于乐的能力。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校的法制教育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不管科学技术如何发展, 大千世界如何精彩纷呈, 不管学生在校还是进入社会, 都将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马克思精辟地将人的本质概括为社会关系的总和, 而人与人关系的主要内容, 仍是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亲子关系中, 都具有这个方面的内容。由此可见, 处理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也就能处理好人际关系, 也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有效地进行权利与义务教育, 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 也是关系到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长久之计。

体育教学中的法制教育 篇2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培训的心得体会

古基乡中心小学 汤荣

本周,学校召开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专题会,通过培训,我感受到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势在必行。

近年来,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事件日夜严重,形势比较严峻,比如,2008年,我省瓮安的“6.28事件,贵阳某中学的“9.27案件等。”都充分说明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势在必行。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未来,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实施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场。我们要善于结合实际,既深刻挖掘德育内容,又巧妙设计渗透方法。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中受到教育。

语文学科法制教育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培养开发了教师的创造力:以学科教学的方式进行法制教育,以法制教育的眼光处理教学过程,这样一种双向的教学研究行为无疑能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触动了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改变,激发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创造力,也提高了教师综合运用教学资源的能力;学科教学的教育价值实现了最大化:原先单一的传递式的课堂教学,现在内涵不仅丰富了,而且更加贴近了学生的生活,被赋予了时代的气息,主课堂发挥了其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有的作用。转变理念,深化了思想认识:首先课程资源不仅包括教材、大纲、教参,学生是资源,教师也是资源,而且教材中蕴含着相当之多的语文学科知识之外的资源,其中法制教育资源就是构建语文学科资源的重要板块,法制教育是积淀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法制教育资源的开发运用是语文学科辐射人文功能的综合体现,也是加强语文教研组建设的一个抓手。

在教学《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时,我先引导学生思考面对这条比规定的捕捞时间早了两个小时的大鲈鱼,“我”和父亲的态度一样吗?这时我启发学生思考 “父亲为什么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去?”这个问题。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慢慢领会了其中蕴含的深刻的道理。教学的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接着我又引导学生从父亲的动作“划着”“看了看”“盯着”“看了好一会儿”,想想此时父亲会想些什么?他又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呢?从而让学生理解父亲从小严格教育“我”,是想让“我”成为一个不贪便宜,诚实守纪的人。进而达到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有效切入是沟通“三个世界”、实现“三个贴近”的桥梁。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有效地将学生的“生活世界、书本世界、精神世界”联系起来,实现学科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时代的目标。

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3

【关键词】体育教学 情感教育 热爱学生 和谐 体育运动

体育课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但无论是哪一种,对于很多学生,甚至老师,都认为体育课好上,讲讲、玩玩,不需要什么教学方法与理论,素质教育和新课改与体育课“无缘”,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其实现代的、新型的体育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课改不可或缺的内容,体育课也要跟上形势的发展与变化,这样才能为国家与社会培养出合格的,直至优秀的人才。在许多文化课中都会涉及到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对于教学发挥着巨大的、不可想象的作用,体育课教学也是一样的,学生们也需要情感教育的滋润。那么怎样培养学生们体育课中的情感呢?

一、真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不要认为体育课就是带着学生练习练习,讲讲理论就可以了,我们体育教师要从内心真正做到关爱学生。老师面对的最主要对象就是学生。我们与学生朝夕相处,这种相处要持续三年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要说老师与学生没有感情是不可能的,关键是我们如何用好这种感情。一个真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教师,学生们是能够感觉的到的,也会因此而信服老师、喜欢老师,甚至依赖老师,这是我们作为老师最大的优势与享受,是我们老师最大的财富。我们要在上课时或课余时间去关心他们的生活,对他们嘘寒问暖,注意他们的心理健康与精神状态,多鼓励,多与学生接触,发挥我们体育课的优势,可以与学生们做游戏,在共同的娱乐与活动中无形地拉近了我们与学生的距离,让他们觉得我们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而是他们贴心的朋友。在上理论课或实践课时,要有耐心,看看学生哪儿听不懂或是做不到位,然后我们认真地去讲解、去指导。我们的这种爱心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无形的,也是巨大的,会使他们不知不觉地爱上体育课,能够全神贯注地去上每一节课。我们还可以对他们提出适当的期待,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我们的这种信任与期待对学生来说是莫大的鼓舞,会激发他们巨大的潜能,他们会刻苦、顽强地学习,认真地掌握每一个动作,认真聆听每一个理论。爱并不等于放纵,我们对他们要严格要求,要求他们第一个动作都要规范到位。在这种宽猛相济的爱的推动下,学生对体育课一定会如痴如醉的。

二、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培养体育情感。传授知识、培养情感和运动技术是三位一体的,密不可分的。学生们的情感是在传授知识与运动训练时培养、获得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传授知识和进行运动训练(实践课)时要科学地安排好教学内容,科学地选择正确适当的教学方法,所以我们体育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地准备,认真研究教学大纲与课标,挖掘教材,找到其中的情感教育因素。以此为基础,我们制定出情感教学目标,找到三者的结合部,运用恰当地情感教育方法对学生们进行情感教育。在体育课中,这种情感教育事例是无处不在的。比如,体育训练是一项比较艰苦的过程,其间需要强大的毅力,只有持之以恒,才会取得较好的成绩,而要在多如恒河沙数的运动员中出乎其类,拨乎其萃,不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艰辛是不可能的。再有,我们教师可以运动多媒体来播放我国运动员在各类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时的录像,那种激动与鼓舞是无与伦比的,对学生的内心会产生强大的震撼,为祖国争光的情感、骄傲的民族感会在学生的内心升腾。我们用这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去激励学生上课,去体会体育给我们带来的乐趣与享受,就会让学生在运动中培养情感。我们用规范的动作示范来培养学生们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在运动中培养成的情感是货真价实的情感,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情感,当然是学生热爱体育课不竭的动力。

三、营造良好的体育课教学环境。说到良好的教学环境,许多人认为这应该是文化课所具有的内容,上体育课不用,这是大错而特错。营造良好的体育课教学环境对于学生们上好体育课,培养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是非常必要的。良好的教学环境包括和谐的生生关系、师生关系,和谐、民主、积极的课堂氛围,优美的授课环境,而其中,教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决定着生生关系的和谐与课堂氛围的活跃。初中学生思维简单,会因为许多我们看似小小不言的事而发生冲突,我们老师要引导学生,让他们拥有宽广的心胸。有的学生受性格或家庭等的关系而郁郁寡欢,这样会影响课堂氛围的,也会影响该生的情感,我们要对这类学生细心关爱,精心呵护,耐心开导,使他们走出情绪的阴影,展现出少年就有的活泼,使课堂不会因某个人或某些人而整体受到影响。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老师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带到课堂上。我们教师也是人,也有自己的欢乐与痛苦,也会有烦恼,这是很正常的。但我们不能把这种情绪带到课堂上来。因为我们在课堂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学生们都在看我们的所作所为,如果我们忧郁,课堂就会忧郁,我们烦恼,课堂就会沉闷,我们暴躁,课堂就会紧张,这样是不会形成和谐、民主、积极的氛围的,学生会看我们的脸色行事。相反,无论我们遇到什么,在课堂上要暂时忘掉,我们要充满阳光,情绪高昂地走进课堂,我们要用欢乐、愉快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一定会形成积极乐观的性格与情感,用乐观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中的一切。

我们要尽量地布置整洁、优美的室外教学环境。我们要把训练场地打扫干净,如果条件具备,我们还可以在训练场地周围布置一些花草,在阳光明媚的室外,蓝天、草地、新鲜的空气,对于学生的心情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如此优美的环境中,学生们的内心也是愉悦的,这有利于学生情感教育的培养。我们教师可以适时地进行引导,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只有从身旁的点滴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小事,日积月累,积小成大,这样我们才会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会成就一番事业的。

课堂教学中的法制教育实践 篇4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 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 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伦理与法规, 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 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这个已经成为法制教育一个新的阵地,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学科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贯穿法制教育, 搞好德育教育, 我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规范管理, 提高法律素质

美国有一句名言:“播下一种思想, 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 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 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 收获一种命运。”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法制教育的基础工程, 加强行为规范教育是搞好道德教育的重要措施, 所以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很重要的。

对于学生的第一节信息技术实践课, 正常情况下我们都会介绍机房规则, 不断强调机房规则中有很多“不准”, 这样学生会产生冰冷生硬的感觉, 很可能会引起部分学生的惧怕心理和逆反心理, 直接影响教育效果。我是这样做的:上课前, 我事先将机房打扫干净, 将各种物品摆放整齐, 同时对墙壁进行美化布置, 让墙壁既美观又能产生教育作用, 学生一进机房, 就产生了美好的第一印象, 一下子便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同时, 在学生的显示屏上广播事先准备好的座次表, 让学生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能按指定位置就座, 规范同学的行为习惯。随后, 我又向学生介绍自己对电脑的深厚感情, 介绍了我第一次使用电脑的经历, 以及电脑给我带来的诸多欢乐与成功, 学生在非常和谐的气氛中进一步认识到了电脑的功能, 这样学生对于电脑课便不再有惧怕感, 而是充满好奇, 更加喜欢电脑, 更加爱护电脑。每节课后, 不管下面是否有班级上课, 我都提醒学生下课后整理机房, 并且自己主动帮助学生一起整理, 给后面上课的同学一个干净整齐的机房, 这样无论何时学生走进机房, 看到的始终是一个有序的规整的课堂, 而我对于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也在同时就完成了, 没有任何生硬感。

二、挖掘教材, 灌输法律知识

如今, 计算机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其应用领域已越来越广泛。但是, 计算机使用规模及范围的增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与道德问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和学习相关法律知识的重要途径。

1.寓法于教, 树立正确的法制观。

比如, 教材中有《网络应用中的安全》的教学内容, 这是教学内容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计算机道德行为教育的好材料, 可以教育学生认识“计算机安全问题的重要意义”, 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含义, 通过实例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 将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危害。它会破坏计算机的数据信息, 损坏计算机的硬件, 造成系统崩溃, 甚至使Internet瘫痪。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和工作中, 对于保障计算机安全, 防止和制止计算机犯罪引起足够的重视。又如, 在讲完程序设计的教学内容进行复习小结时, 直接说明或通过提问题方式, 再一次向学生指出以前所学的计算机病毒是人编制的程序, 这个程序严重损害了人们的利益。因此, 程序的编制者已构成了犯罪的行为, 应受到法律的制裁。我们今天学习编制程序, 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利用计算机创造财富、改造社会, 绝不应该做出不道德甚至犯罪的行为。再如, 在进行教材中的《文件的下载》部分教学时, 我会穿插介绍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 让学生了解软件的性质有试用、共享、免费和收费等的区别, 对不同的软件在使用时尊重作者的知识产权。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 我自然地和学生一起学习了解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等等。

2.加强法制教育, 增强防范意识。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 计算机已逐渐进入家庭, 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日益增加, 上网浏览、网上聊天、收发电子邮件, 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因此, 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已经迫在眉睫。比如, 有的学生对“黑客”行径充满了神秘感, 不认为这是不道德的、是犯罪, 反而认为这是有能耐, 把“黑客”当成偶像来崇拜。有的学生甚至跃跃欲试, 为模仿“黑客”而去钻研有关的技术。对这些学生, 必须加以正确引导, 否则, 他们很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网络的破坏者。还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聊天, 天真的相信网友的话, 不加分辨, 不懂得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是有区别的。所以,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 对学生进行网上道德教育更是刻不容缓。我在《信息交流》的教学中, 重点对学生进行《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学习和讨论, 通过学生自己讨论交流经历, 总结自己该如何防范网络陷阱和不良信息, 如何做一个有防范意识的、守法的网络公民。

三、以身作则, 遵守法律法规

对于学生来说, 教师不仅应该是知识渊博的智者, 而且应该是道德修养的榜样, 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每位教师, 不管你是否自觉, 本身就是学生的一本活的法制德育教材。教师平时在教学中可以自觉不自觉地应用信息道德、伦理、法律观, 直接影响学生信息道德观的形成, 比教条式说教效果要好得多。比如, 我在进行网页制作部分教学时, 凡是通过其它渠道引用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均在网页上注明引用途径。反之, 如果教师不注意, 由于学生的模仿心理很强, 学生就会照葫芦画瓢, 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甚至可能使学生也养成了类似的不良行为习惯。所以, 作为教师, 应该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良好法律意识的形成。

法制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篇5

【摘 要】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是各级各类学校切实要开展的工作之一,也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外语是我们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合理渗透法制教育,是实现外语教育的转轨,更好的发挥其在教学中的教育功能的主渠道。这不仅是本学科的教学要求,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初中生可塑性强,在英语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制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促进中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政治观念的完善、道德意识的觉醒及行为规范的养成。

【关键词】中学英语

法制教育

策略

邓小平同志早在1986年就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在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重任。因而,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英语学科特点,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法制教育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政治观念的完善、道德意识的觉醒及行为规范的养成有着深远的意义。

通过法制教育,在进行基本法律规范和法律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挖掘我国法律蕴涵的社会主义道德价值和理想,弘扬法律的内在道德精神,引导和强化中学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提高道德水平。

一、法制教育有助于培育中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通过法律常识的传授和教育,将法律中蕴涵的是非标准与中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有助于提高中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从而推动现代文明风尚的形成,彰显社会主义荣辱观。因此,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可以引导他们追求真善美,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法制教育有助于中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在中国传统道德中,涉及到如何对待义与利、公与私、美与丑、善与恶、苦与乐、生与死等各种矛盾关系时,有一整套弘扬正气的基本参照规范。这些规范组成了我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成为我国社会道德进步和发展的基础,它所具有的精神感召力和民族凝聚力也是我们民族走向世界的精神支持,我国现行许多法律条文凝结了这些传统美德的精华。因此,通过法制教育,将法律条款背后所蕴涵的美德精神昭示给中学生,陶冶他们的情操,对培育民族精神,弘扬正气,推动社会的文明进程,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三、法制教育有助于中学生实现道德的知行统一

道德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实践精神,即各种道德要求,最终必须落实于道德实践。因此,仅有道德认知,没有道德实践,如同纸上谈兵。通过法制教育,在强化中学生的法制意识和道德观念的同时,可以引导和督促中学生自觉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推动中学生实现道德的知行统一,从而推动优良社会风尚的不断形成。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从小培养学生法律意识,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还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课堂教学是实施中小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那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就成为我们当前急需深思和实施的迫切问题。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明了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即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法制教育的转轨。外语是我们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要实现外语教育的转轨,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以便更好的发挥其在教学中的教育功能。这不仅是本学科的教学要求,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那么,在我们日常英语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有哪些有效的策略呢?以下简单陈述我的一些思考:

一、充分开发和挖掘英语教材中的法制内容。

作为英语教师,同样要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依据英语课程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制因素,对学生因势利导,使英语课堂教学与法制教育相互融合,相互统一。与此同时,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和教育性,也为实现法制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坚实的平台。教材中有许多图文并茂的阐述,都在于强化青少年遵循学校、家庭秩序的意识。

1、在七年级上册Unit2 Is this your pencil? 的学习中,让学生通过游戏确认物品的主人,因而教育学生不能随便乱用乱拿别人的东西,捡到东西要归还等生活琐事,有效地减少班级学生物品管理的麻烦,更不会出现偷东西的现象。

2、七年级下册Unit12 Don’t eat in class.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表达校纪班规的同时,让他们亲手制作标志牌,张贴在学校合适的地方。如:会议室:No smoking.(禁止吸烟);走廊:No spitting.(禁止吐痰),No littering.(禁止乱丢杂物);图书馆:Don’t speak loudly./Please be quiet.(请不要大声喧哗。或请保持安静。); 花坛:Keep off the grass.(勿踏草坪),Protect the plants.(保护花草树木); 校园景点: Keep our school clean and tidy.(保持学校干净整洁)等,让学生自己随时检查、改变自己的一言一行,从而达到人人遵规守纪。

3、当前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人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而积极努力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巧妙地利用学生喜爱大自然和动物的天性,对他们进行相关教育,将会受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如在教七年级下册Unit3动物类单词时,学生都纷纷表达了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当我们讲到动物们各自的作用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时,学生们竟发自肺腑地说:“All the animals are our friends.We should protect them forever.We can’t hurt and kill them.And we shall always keep the nature more beautiful.”还有一个学生竟出乎意料地说:“ I want send my bird to the nature.Because that’s his home.”虽然稚嫩的语言却道出了学生善良、美好的心灵,更强化了他们要更好地亲近自然、保护动物的信心。八年级上册Unit1谈到未来的生活,九年级 Unit15 学习拯救海牛保护生态环境等,尤其要让学生关注到污染、植树等话题,多参与、多实践,才能达到教育的事半功倍。

教材中可以挖掘和利用的话题还有许多,我们只要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适时、适度,点点滴滴、持之以恒地加以渗透,就能有机地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很好的渗透法制教育。

二、通过英语教师自身得体的仪态、行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严谨的学习习惯和行为准则。

我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将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与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心灵与情操的涵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等内容自然渗透其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因为初中生可塑性、模仿性强,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英语教师必须注重言传身教,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注重自身行为时刻以国家、学校的法规校纪为准绳,不出现任何有损教师这一称号的举动。通过自身高标准的学识,富有创造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启迪学生,达到“尊其师而信其道”,“此时无声有胜有声”的效果,使其形成严谨的学习习惯的同时又有严格的纪律性和法律意识。

三、开展综合活动,让学生勤于思考,敢说、敢错、常悟、常反省、常总结,不断增强法制观念。

为了使学生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帮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向持久性,稳定性发展,我们应该反复抓,抓反复,除了加强法制宣传,课堂渗透,还应该组织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活动,来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如:举办《Safety is first(安全第一)》英语手抄报展、“《交通法》在我心中”的主题班会、观看法制教育动画片、唱有关环保的歌曲《The signs in the park》、收集交通、环保方面的英文警句等。

从英语学科的特点和角度分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虽然不是整个英语教学过程的全部,但从学生的德育角度出发,它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因此,为了更好地挖掘、发挥英语课堂教学的作用,实现德育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须注意以下几点:

1、学校政教处必须常抓不懈的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2、教师要注意与教材的有机结合,不可牵强附会。

3、坚持课堂教学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渗透与提高相结合。

4、常总结、常反思;适度表扬和奖励;树立榜样、整治典型,更好更快共同提高。

总之,初中英语教师,应自觉掌握和提高法制知识,把法制教育渗透贯穿到英语教学始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会有满意的效果。

参考书目:

1、金正秀《教育论文集》,新疆大学出版社,1997

2、扬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德育”、“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载《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1995

3、康俊民“谈初中英语教学通过美学渗透公民道德建设”,《英语辅导报》(初中老师版)2001-2002学年第24期

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6

关键词:体育教学;审美;情感教育;审美活动

体育教学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审美、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体育课程。目前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体育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尤其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导学生喜欢体育课,关键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肢体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情感体验,教师必须在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将教学活动和情感体验结合起来。

体育教学是学生用身体直接参与教学实践的活动,基本上都是在室外进行的教学实践。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艰苦的、反复练习的过程中享受到体育的乐趣?得到素质的提高,要加强思想教育,要加强激励性教学评价,要千方百计地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其产生强烈的兴趣,并能做到“以苦为乐”。对于体育学困生来说,不是要求他们要达到什么标准,或是赶上什么人,而是帮助他们实现自我超越,只要他们有一点一滴的进步,就应给予表扬和鼓励。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知识与技能传授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交融的过程,体育教学除了一般的教学特点外,更有自身所特有的情感特点。因此,我们要运用体育教学艺术,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谱写体育教学的新篇章。所谓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間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体育教师的情感艺术,就是通过语言和技术及审美的因素来感化、教育学生,用自己的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心灵的交流,把真、善、美的种子播进学生的心田。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体育教材都是以合作、探究出现的,使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其乐无穷。体育教材中的篇章,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作者都将它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以及知识、技能技巧,并不是粗读一两遍就可以全面掌握的。因此,在备课中要反复阅读教材,在理解中进入角色,渐入佳境,从中把握教材,体会教材的情感因素。有些教材看上去写的是艺术之美,实际上是通过艺术之美,音乐之美,赋予社会美的内容,借以抒发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些教材看上去是描写某一动作的,实际上是由此写开去,描写的是人类群体的美丽与可爱。因此,我们在备课中就要把握教材的中心,把握教材语言、技能技巧上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这样,教材中的“情”,就决定了体育教学应当一往情深,应当以情感人。

体育教学中的“情”包括:教师的感情,作者的感情和学生的感情。其中教师的感情是连结作者和学生感情的纽带和桥梁。在教学中,只有教师自己胸中燃起一团火,才能点燃全班学生的一片火,才能产生一种感染力和吸引力。

1、教师要先进入角色,努力使教材描写的客观世界成为自己的主观感受,做到“身临其境”。中学体育教材的选材范围很广。从时间看:有远古时代的,有现代的,有近代的;从空间看:有现实生活中的,也有异国他乡的,从大海到高山,从地面到宇宙,无不涉及;从内容看:天文、地理、风俗、人情、无所不有。(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而言),总之,教材中的许多内容与中学生的生活空间有较大的距离,要把学生带到教材所描写的情境中,教师首先要进入角色,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反之,教师对教材之情缺少体验,就像一个没有进入角色的演员,再怎么表演,也不能唤起观众的情感的。

2、教师的语言要充满情感,将自己的情感体验借助语言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充满情感的境界中。(1)、通过示范、讲解动作技术,激发学生的情感。体育教材中许多都具有文质兼美的好内容,通过教师示范性与讲解,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2)、通过品析、欣赏完美的动作技术,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示范,只是学生进入作者情感境界的指路灯,而要真正的进入,还有待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深层次理解。因此,体育教学中,必须从动作技术的示范入手,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技术所包含的情感,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使体育课的思想教育落到实处。(3)、通过课外的知识、技术的巩固,激发学生的情感。体育教学具有很大的弹性,如运动的密度、小组的协作,知识的补充,信息量的拓展,都为教师适时渗透思想教育提供广阔的空间。教师应充分把握时机,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而精心设计。通过教师设计有趣的游戏、丰趣的准备活动,以及团队的协作,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最富有感染力。教师的表情也应是丰富的,通过教师富有表情的讲解,使学生获得真切、动人的感受,并由此而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4)、教师说话的语调要富于情感性。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说话讲究语言节奏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丰富变化,听起来非常舒适、悦耳。同时,教师要将真诚的微笑带进课堂中。体育教学离不开教师情感和学生情感的有机结合。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既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教师对学生抱有热切希望和深切关怀,学生对老师抱有充分信任和更多期待,才能创造出有利教学的情感基础。渴望得到教师的爱护、关心和尊重,是学生普遍的心理需要。在教学中,教师的一缕充满信任和期盼的目光。由于传统观念的偏见,教师有意无意的偏心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限制,存在着学生实际学习机会的不平等。这种学习机会的不平等,最明显的表现在学习优秀生和比较差的学生之间。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现象,教师更要偏爱、关心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如经常为他们补缺补差,让他们“露一手”。哪怕学生的一个技术环节中只有一个细小的成功,或是细小环节中做得很漂亮,或只有一个能肯定的动作技术,都应得到教师的表扬。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表扬和奖励具有极高威信,一句和蔼、关切的话语,乃至每个动作、每句讲解,都会在学生心目中掀起感情的波涛。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点头,一句普通的赞扬,一个肯定的手势,他们都能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从而激起向上的力量,唤起他们学习上的激情。

体育教学是身体素质与动作技术的有机结合,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困生予以必要的心理支援。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性格内向、知难而退、缺乏自信的学生。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用真实而丰富的情感来关心、爱护他们,使其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以此培养其自信心,从而激发其内在潜力。对他们的一些不良表现(如教师布置练习时,不主动练习或害怕练习),教师应采取一些易于接受的情感教育,诸如情感对话、特长引导、适度鼓励等。学生在学习自己的弱项内容时,教师可巧妙运用语言启迪、期望暗示等手段,促使其完成课堂任务。通过情感教学,发掘学生运动潜力,激发自信心,不仅有助于提高体育练习的效果,而且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获益深远。

体育教学中的法制教育 篇7

单纯的课堂教学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重要的是学生在业余时间也能够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尤其是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这才能从真正上塑造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能够激发大学生更加热爱体育运动, 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调动学生的体育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学生的未来人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终身体育教育的概述

终身体育就是在日常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独立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培养他们进行独立组织体育比赛或体育运动的能力和习惯,使得学生在上完体育课后,在业余时间也有着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并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使得这种体育意识贯穿于其一生。

同时, 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体现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方针在培养高素质人才内容中, 体育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和习惯是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实现人才培养战略有着重要意义。

2、我国大学终身体育教育现状

2.1、成就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随着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课程设置越来越多样化,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爱好和需求,如设置了常见的羽毛球、篮球、长跑、乒乓球等体育项目,同时,增加了诸如健美操、武术、网球等体育项目。而且在班级设置方面设置了专门的兴趣小组让有着相同兴趣的学生在一起锻炼,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而且大学积极鼓励学生自创体育爱好社团,如跆拳道社团、滑板社团、街舞社团等,通过社团进一步提示了学生业余时间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体育技能。

2.2、存在的不足

尽管在终身体育教学方面有一定的成就,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第一,终身体育意识有待加强。从教师方面看,很多体育教师只是进行了相关的体育技巧教学, 缺乏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学生并没有养成开展体育锻炼的习惯。 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对于体育课重视程度不够,对于体育课只是走过场而已,缺乏重视程度。

第二,在体育设施方面,部分学校由于资金问题,在体育设施及配备方面较为落后,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体育教学需求,很多体育课程很难展开,使得终身体育思想仅仅是纸上谈兵。

第三,考核制度缺乏。受到传统体育观念的影响,体育课的考核仅仅是走过场而已,体育技巧及专业知识考核力度较差,这些考核制度的不健全,使得体育教育游离于整改教育要求之外,同时加大了对体育锻炼的轻视程度,使得终身体育思想难有生存之机。

3、终身体育教育对策

3.1、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处于指导性地位只有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才能不断提高自身体育素质,才可能在实践当中加强锻炼身体,使自己的身体状况达到最佳。 为了使学生具有终身体育意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性锻炼,可以自由选择锻炼项目,以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可以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使学生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加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从而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来,提高自己的体育能力。

3.2、有效应用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体育不但要充分利用体育课时间,而且要重视学生课余时间的利用, 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课外活动,以增强学生体质,达到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目的。 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在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中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如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比赛、足球俱乐部篮球协会等。 在有效应用这些课外体育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被充分调动起来,引起了学生的锻炼兴趣,从而主动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有利于学生体质的提高。

3.3、大力建设校园体育文化

在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要意识到体育文化氛围在教育当中的重要作用,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的身体健康得以保障。 当前,很多学生在大学中需要面对很多压力,自己认为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况且本身也缺乏体育锻炼意识,自身健康状况受到了严重影响对于这一现象,学校和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利用有效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优秀的体育文化环境。

摘要:在大学教育中体育教育是重要的课程之一,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大学体育教育中开展终身体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国民体育素质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终身体育教育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大学教育中如何实施终身体育教育。

谈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 篇8

通过指导家长对孩子从小进行抗挫能力的培养,实施正确的抗挫折教育。

1. 探讨孩子抗挫能力弱的原因。

2. 探讨如何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受挫折的教训经验,形成受挫折不慌不馁的良好心理品质。

3. 引导孩子掌握抗挫折的有效措施和方法,增强抗挫折的能力。

二、研究方法

1. 准备阶段: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辅以资料收集法。

2. 实施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以个案研究。

3. 总结阶段:主要用经验总结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 增强了学生对挫折的认识,提升了心理健康水平。

2. 增强了心理适应能力。

3. 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研究结论

学生的挫折耐受力是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磨炼而获得的。在学习、生活中经受多次挫折,又能在正确的教育和指导下以积极的态度和合适的方法克服障碍的学生,挫折承受力就比较强。因此,良好的耐挫折教育并不在于尽力保护学生免受挫折,而是要创设适宜的情境,安排适当的教育,使学生从中得到磨炼和开导。当然,所创设的情境应该是: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既不能使学生望而生畏、束手无策,又不能使学生轻而易得,而是需要学生付出一定努力,克服一定障碍后,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的,否则,所创设的情境达不到磨炼和培养学生耐挫力的效果。

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中,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主旋律。体育课需要通过体育活动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而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遇到困难、挫折、突变等情况时,能够做到心理和谐,情绪稳定,精神饱满,从而正确地对待、处理和排除不利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体育课程教学基于自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问题,我谈谈认识与体会,与同仁们共同探讨。

1. 挫折教育的含义与产生挫折感的原因

(1)挫折教育的含义。

所谓挫折教育,是根据学生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创设某种情境,提出某些难题,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从而逐步提高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不怕困难、坚韧不拔和拼搏进取的坚强意志。

(2)产生挫折感的原因。

挫折感产生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总的来说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因素,即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1)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灾害及由于自然因素影响而引起的疾病、事故等,这些都是不可抗拒的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教育者素质及教育方式、人际关系等,有关调查表明:受挫者中有57%是因为学习受挫。学习受挫主要表现在:学习成绩达不到家长的要求;作业过多,不能按时完成等。于是有的学生宁可在外流浪也不肯进学校,甚至个别学生走向极端。

(2)内部因素包括个体生理条件的限制与心理动机冲突,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自身的知识能力、生活适应能力、自身生理缺陷等,例如,个别有残疾的学生由于不能和同学在一起进行正常的体育活动,就不愿意和别人讲话和交往,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差,因而常常自己躲在角落里暗自伤心。这些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造成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种种困境,引发挫折感。

2.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优势

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有着自己的培养目标,体育学习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身心培养的过程。体育课的优势在于,体育课对学生心理方面的培养大于一般的学科,运动时的学生,其身心处于积极的状态,对学习中出现的各种困难,会在同学、老师的帮助下解决,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成功感。特别是性格内向和自卑的学生,教学的热烈氛围会感染他们,使他们主动和同学一起游戏与学习。经常在这样的氛围中,他们的性格、人格都会有积极的变化,成为身心健康的人,而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又会使性格得以相互影响,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培养。由于体育运动本身和体育教学的特点,要求人们在学习与锻炼过程中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战胜各式各样的挫折和失败,树立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挫折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

3.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挫折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如何把握和指导学生受挫后的心理自我调适及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却是一个难题。我认为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学生产生挫折感的原因。

学生产生挫折感的原因很多,前面我们已作过阐明,而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产生挫折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学习某种运动技术时遇到了困难,如气候不适宜、器材短缺或破旧、人际关系紧张、身体条件差、缺乏自信或对自己估计过高等,因而影响到学习目标的实现,产生挫折感。因此,正确认识和分析学生产生挫折感的原因是我们进行挫折教育的前提。

(2)进行挫折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

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相互配合,父母对挫折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对挫折的认识。因此,父母在遇到困难或遇到挫折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做出表率,在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同时,教师应该和家长及时进行沟通、交流,取得家长的支持。只有教师和家长携手共管,抓住一切机会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对待困难,及时克服缺

讲究方法,提高队形队列教学的实效性

许桂英

(泉州市丰泽区湖心实验小学,福建泉州

队形队列教学是小学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辅助教师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一条有效途径。它是指全体学生按照统一的口令,一定的队形,从事协同一致的动作。对学生进行队形、队列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站立及行走姿势和习惯,培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并具有英姿焕发的神态,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为集体争光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的团队精神。所以,在小学强化对学生进行队形、队列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由于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玩,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年龄特点,导致对这类较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感到乏味。因此,如何提高学生进行队形队列训练的兴点,与同学和睦相处,从而形成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3)注意把握挫折的适度性。

对儿童实施挫折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恰当地把握挫折教育的适度性。挫折教育对提高儿童心理耐受性来说,绝不是越难越好,也不是越“苦”越锻炼人。教师和家长应根据不同儿童的不同水平和特点,设置不同难度的挫折项目,使之既有利于提高儿童的心理耐受力,又不超过儿童心理的承受度。同时,挫折的实施还应有一个内在的程序如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在确保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前提下,设置挫折的程度和频率。在实施挫折教育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做好教育和鼓动工作,激发学生敢于挑战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另一方面要适时指导,当学生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与失败时,指导学生调整好心态,并具体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摆脱困境,获得成功,从而达到挫折教育的目标。

4.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挫折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1)转变观念,注重挫折教育的价值。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体育教师必须改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挫折教育的重要意义。马斯洛说:“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对儿童来说,同样的挫折既可以使儿童产生消极的情绪,甚至心理障碍,又可以磨炼他的意志,使他奋发向上。处于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的儿童,其判断主要取决于父母和教师的判断与理解。为此,家长和教师应首先排除其对挫折的害怕心理,敢于让孩子面对形形色色的挫折,并鼓励孩子有意识地在挫折中磨炼自己,提高心理耐受力。

(2)创设情境,言传身教,进行分层挫折教育。

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和提高练习要求等方法,让学生承受一定的生理、心理负荷,可以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敢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如在搬运接力中,教师可创设汶川灾区的情境,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把伤员转移到安全的地带,增强练习的紧张性。又如以“勇敢者的道路”为题材,将障碍跑练习情境化,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磨炼学生的意志。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积极地投入到情境中去,通过言传身教发挥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相信不管是一个简单的跑步动作,还是一个复杂的跳跃动作,都已远远超出了动作示范的意义。学生会被教师的行为震撼,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言、效其行的教育效能,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学会坚强、勇敢地面对问题。

(3)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体育教学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应注意对

趣,激发他们的参与训练的意识,调动他们训练的积极性,就成为体育老师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教同仁。

一、激发兴趣

在队形、队列训练时,穿插播放节奏鲜明、活泼欢快的乐曲伴奏,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增强学生对队形、队列美感的体悟,还有利于调节情绪,振奋精神,集中注意力,同时,也有助于他们掌握队形、队列的动作要领。例如,小学低年级的队列、队形教学,如果过多地重复一种形式,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情绪,练习积极性就不高。教师如果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外向型的学生,活泼、乐观、开朗,易骄傲自满,据此,对他们可采用单刀直入、直言不讳的方法进行说服教育,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从而解决他们存在的问题;内向型的学生少言寡语、不善言表,应采取婉转的方法,循循善诱,以情感化;抑郁型的学生往往表现为悲观失望、自卑、易怒、优柔寡断、回避交往,据此,应采取导引法,引其上路、导其上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让他们多参加集体性的体育运动,经常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4)给学生树立榜样,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对孩子行为的形成和改变有显著的影响。给孩子树立不畏困难、战胜挫折的榜样,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勇敢面对挫折的信心,还可以向学生揭示出这样的道理:对任何成功者不应仅仅羡慕,更应敬佩和学习,世上没有唾手可得的成功,只有在挫折中不断进取的人,才能摘取成功的桂冠。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应常向孩子讲述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长并获得成功的事例,希望孩子以这些名人为榜样,不畏挫折。生活中最好的、最直接的榜样就是家长,“身教胜于言传”,家长对待挫折的态度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态度和行为。孩子也可以成为自己的榜样,比如,对孩子战胜挫折的经历,家长应指导孩子将其记下来。这样,当孩子以后又面临挫折时,他可以唤醒大脑中的记忆勇敢地去面对困难和挫折。

五、结语

人的一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遭受这样那样的挫折,因此,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未来社会生活的基础。所以,从小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让孩子经历一些挫折,受到一些磨炼是非常必要的。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通力合作,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循循善诱、持之以恒,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使学生在成功中体验挫折,在挫折中走向成功。在教育中对学生实施挫折教育任重而道远,体育教师要勇担重任,为培养符合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作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华心著.学校心理辅导[M].新华出版社,1999.

[2]王道俊.王汉谰著.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幼儿教育教学中的随机教育 篇9

一、利用随机教育, 完善情感教育

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们情感认知的重要时期, 幼儿教育中我们不但要注重智力的开发, 更要注意培养情感的发展。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 幼儿时期孩子们身心发育不完善, 情感比较不稳定, 往往表现在我行我素, 所以情感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其涉及的方面也比较广泛, 我们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 所以我们可以借助随机事件进行随机启发、引导和感染幼儿。

有一次, 在玩一个游戏时, 小名同学总是跟不上节奏, 同组的同学都怨怼他拖后腿, 小名很懊恼。我发现后, 就和孩子们讲了爱因斯塔做小板凳的故事:手工课上老师让同学们拿出自己做的小板凳, 只有爱因斯塔做得又丑又不结实, 同学们都嘲笑他说:还有比这更难看的吗?爱因斯塔说有, 接着他拿出两个更丑的小板凳说:这两个是我开始做的……像爱因斯塔这样的大科学家都有遇过学习困难的事, 所以说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气馁, 要努力一点点进步就能成功;还有就是我们身边的小朋友遇到困难时, 我们也不要嘲笑, 我们要帮他分析原因, 指导他走出困境!

孩子们听了后若有所思, 在以后遇到类似事件时没了嘲笑, 都很积极地鼓励和帮助遇到困难的同学。幼儿美好的情感不是自动生成的, 需要我们进行后天的培养, 而随机教育能最大程度完善情感培养。所以, 作为幼师, 我们要善于在幼儿日常学习、游戏和生活中随机发现问题, 然后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启发, 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种下真挚、美好情感的种子。

二、加强随机教育, 启发观察思考

观察和思考是我们认知世界的基本方法。幼儿时期是孩子们成长和认知初期, 许多生活知识和细节都需要孩子们经过观察和思考习得, 显然有限的课堂时间是不够的。要想让孩子们掌握认知世界的能力, 我们就得“授之以渔”, 具体操作中我们可以在一日活动中永新抓住偶发事件进行针对性的随机引导, 以启发孩子们养成对身边事物用心观察和思考的良好习惯。

如, 有一天突然下起了雨, 这时小米同学郁郁地走过来问我:“老师, 地上的蚂蚁那么小, 下雨的时候会不会都被淹死了啊?”。其实孩子们有很强的好奇心, 类似的奇怪问题特别常见, 如果我们应付了事就会错失一次教育的机会。这样的问题也许很难回答, 我们可以借助资料视频让孩子们看, 这样就能一目了然, 不但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 还肯定和鼓励了孩子们对事物的探索欲望。接着, 我们还要提出外延性的话题来启发孩子们拓展观察和思考范围:1.你知道的其他小动物怎么躲避下雨啊?2.都什么小动物是淹不死的呢?……

这样的小问题有很强的探索性和启发性, 是对幼儿好奇心的认可和求知欲的驱动。这样的随机教育从孩子们的实际观察入手, 培养孩子们养成喜欢观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从而更好地促进孩子观察力的发展。

三、抓住随机教育, 培养良好品质

良好的品质是以后立人做事的基本条件, 幼儿时期是培养良好学习和生活品质的最佳时期。当然, 这需要我们充分利用随机教育进行启发和引导。就拿孩子们比较喜欢的角色扮演游戏来说, 由于游戏自由度比较高, 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可以自由发挥, 所以也容易出现“意外”, 我们就要抓住这些随机的“意外”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例如, 在一次角色游戏扮演时, 有位扮演顾客的小朋友在“买”东西时不小心把“摊位”撞翻了, 其他小朋友一阵慌乱, 不知所措, 教室里一下子乱了起来。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给与批评和训斥, 肯定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反而会使得事情更糟糕。认识到这一点, 我用平静的语气先让大家安静下来, 然后温和地招呼大家一起把打翻的东西整理起来。同时, 告诉大家, 当有人出现意外时, 我们不要惊慌, 也不要嘲笑, 谁都有出错的时候, 我们要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这样一来, 闯了”祸”的小朋友也不在紧张害怕了, 大家一起收拾, 从新布置起来。这样处理不但稳定了秩序, 还引导孩子们认识到在生活中要养成乐于助人和礼貌待人的好品质……

我的这一随机教育和引导, 既有效地对幼儿进行了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也丰富了幼儿的游戏情节。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只要做个有心人, 善于发现, 善于捕捉, 类似这样的随机教育机会是很多的。教师随时随地抓住这些机会, 展开随机教育, 久而久之, 幼儿就一定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小结

生活即是教育。幼儿在园内的生活不仅仅限于课堂, 幼儿知识的学习和习惯的养成也不能只靠课堂教受。所以, 在幼儿教育中, 我们要注意抓住生活和学习中的随机事件进行扩展性的启发和引导, 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观察的能力、好学好问积极探索的精神以及健康的情感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实践证明, 我们必须把随机教育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总结, 更好、更有效地发挥随机教育的作用, 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幼儿园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新英;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随机教育的渗透[J].文摘版:教育, 2015 (1) :83-83

大学体育教育中的人文教育 篇10

一、人文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具有基础性地位

体育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体育教育通过先进的、科学的方法, 增强人的身体素质, 形成健康的体魄。而人文教育在体育教育中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具有基础性的地位。人文教育是伴随着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发展而来的, 它通过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来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使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中文明化程度得到渐渐地提高。体育是促进人类的自身发展, 它与人文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体育教育逐渐走偏了方向, 渐渐地走向了极端, 体育教育中的人文素养渐渐地消失殆尽。大学体育教育中的人文教育要发展, 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文体育观念, 建设人文精神, 发挥人文教育在体育教育的基础性地位, 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体育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

二、积极寻求大学体育教育中实现人文教育的途径

1、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对我国的教育又有了新的要求, 更加注重大学生身心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更加注重人文教育对教育的重要影响。但是, 由于我国经济水平发展较为缓慢, 我国的教育制度还是应试教育制度, 以及专业人员的缺乏使我国的教育与目前大力提倡的人文教育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因此也延缓了我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 所以体育教育要从根本上实现教育思想的发展, 牢牢立足于专业发展和人文发展的两方面, 努力加强体育教育中的人文教育。要坚定不移的遵守“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基础上, 再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在党的领导下, 坚定不移的遵守“科学发展观”, 在教学中把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位置, 把体育教育和人文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努力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1) 教师对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对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因此加强教师的人文素养是当务之急, 高校体育教师要积极地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并且按照教师职业行为来独善其身, 保持良好的积极的心态,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一代代优秀的大学生, 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 在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的基础上, 也要注重教师专业知识的增强。高校体育教师必须要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后盾, 同时还要不断地与时俱进, 并且不懒惰、不怕苦, 加强对相关学科的学习与研究, 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 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水平。

(3) 努力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就要不断的提高大学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 着重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水平和组织能力, 使他们的教学过程更具有吸引力, 而且教师自身的魅力也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大学体育教师要同时具备积极健康的风貌和良好的言行举止, 从内心深处真正的关心关爱每一位学生, 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做出贡献。

3、加强合作交流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近年来我们不得不认真对待的一个严肃的问题, 许多的大学生在这一方面存在着问题。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三点上:一是交际范围的狭隘;二是有限的交际空间;三是少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在大学体育教育中加强人文教育不仅仅可以促进大学生交际问题的解决, 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在体育活动中学生们可以互相了解、互相交往。

4、增加人文关怀,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体育教育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进行指导, 在对学生们进行专业训练的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心理指导。开设相关的心理课程, 适时的开展一些体育活动, 营造一种相对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

5、实施赏识教育,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赏识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积极思想, 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以及创造性学习的开发, 进而易于提高教学成果。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尤其注意这一点, 勇于挖掘学生的潜能, 给学生及时适当的鼓励, 刺激学生参与的兴趣。高校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活动来锻炼学生的组织与合作能力, 也可以通过要求学生达到专业要求来提高学生的各项技能。

三、结论

大学体育教育要不断的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这样才能培养更多优秀的大学生, 才能从整体上提高中华民族的人文素养。高校体育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在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时, 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只有做到这一点, 才能体现体育的真正内涵, 才能实现体育的真正价值。

摘要:为了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在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时, 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 经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走进新时代, 中国更加迫切的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因此这也就成为我国各所高校培育人才的目标。培养各个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方面是为了满足了经济社会的需要, 另一方也是为了给社会文明提供了保障, 立足于高素质、全面型人才的培养, 本文拟对大学体育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做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育,人文教育

参考文献

[1]史海现.对高校体育院系学生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J].教育探索, 2007 (05) .

[2]史凤云.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中人文教育对学生个性形成的作用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1 (01) .

[3]王水泓, 杨萍.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探究[J].体育世界 (学术版) , 2011 (01) .

体育教学中的法制教育 篇11

一、整合政史学科,丰富民主法制教育的内涵

民主法制意识的培养不仅是历史教学的目标,也是各学科特别是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目标。历史课侧重于人类社会民主法制的发展演进,侧重于历史;思想政治课侧重于现阶段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基本国情,侧重于现实。两者侧重虽然有所不同,但其教育教学目的则具有内在统一性,即培养学生的民主法制意识,强化学生的民主法制观念,实现两者之间的整合,就能使民主法制教育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充实,取得1+1>2的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民主法制意识。

二、分析教材内容。发掘民主法制教育的知识载体

作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民主法制教育目标是以一定的历史知识为载体的。教师必须深入发掘教材,把那些教育资源加以整合,形成系统,并随机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

根据川教版初中历史教材,我把教材中涉及民主法制的有关内容整理如下:

政治史较为集中地反映了人类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进程。中国远古禅让制的传说透出原始民主制的影子;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成为欧洲民主政治的滥觞。在封建社会,中国的君主专制发展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焚书坑儒、文字狱、厂卫制度……令人发指;欧洲陷入神权和王权双重统治之下,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11世纪欧洲人民为争取城市自治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近代,资产阶级领导人民为争取自由平等民主法制而斗争:英国以《权利法案》的实施战胜了君主专制,美国《独立宣言》以国家的名义宣告了人民权利不可侵犯,法国《人权宣言》提倡人权,美国内战解放了黑奴,俄国农奴制改革使农奴获得自由。在中国,辛亥革命首倡民主共和,开启民主进程。十月革命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斯大林时期对民主的破坏却后患无穷。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使德、意、日三国迅速走上反民主的法西斯道路,而二战的胜利则是民主的重大胜利。战后,亚、非、拉美人民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蓬勃兴起。在中国,新中国的建立是民主共和得以实现,而“文化大革命”使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后,我国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原则。

当然,这些知识与民主法制教育的目标并不是生拼硬凑的,在教学中应贯穿渗透原则,把知识教学与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三、改进教学方法。在民主化教学中实现民主法制教育

民主法制意识的培养不仅表现在教学内容上,更体现在教学方式更新上。民主化的教学方式是学生民主法制意识培养的沃土。试想,如果教师与学生关系紧张。课堂成了老师的“一言堂”,不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那么,即使教师的民主法制知识如何丰富,恐怕也难以强化学生的民主法制意识。民主法制意识的培养作为一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目标,必须在教学活动中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取得“春风化雨”的效果。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民主化的教学是师生民主平等的教学,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把自己视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不是“操纵者”;视为学生的“促进者”,而不是“命令者”;视为帮助学生成长的“知心朋友”,而不是把握知识的“绝对权威”。教师只有站在民主平等的立场上,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才能使学生受到民主法制的熏陶,感受民主法制的魅力。

2创建自主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探究获得发展的过程。从民主法制教育的角度而言,自主体现着对学生的能力和价值的肯定,即相信学生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学习,这意昧着对学生人权的尊重。自主学习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应该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合作是建立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即承认其他人也有和自己同样的价值和权利,这是对他人人权的尊重。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就学会了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3尊重课堂规则制度。民主化的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遵守一定规则的课堂。对教师而言。民主绝对不是否定集中的民主,不是放松自己肩负的指导责任,也不是放松对学生的要求,让学生可以不遵守课堂纪律。其实,对课堂纪律的要求,实际上体现着民主法制的精神。例如:在课堂发言时,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倾听,体现着对他人人格和权益的尊重;在面对不同意见时,尊重他人表述的权利体现着平等的理念;在小组讨论时,发言的次序性体现尊重秩序……总之,民主化的课堂是一种和谐有序、民主平等的课堂。

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12

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 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的合作过程, 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 这一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这一过程交融着师生的互动、合作、创新与进步。而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整体水平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是学生科学地锻炼身体和健康成长的重要过程。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要坚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引导学生掌握有关身心健康的知识、技术和技能, 创造性地学习, 科学地锻炼自己的身体, 增强身体素质, 并与同伴之间相互交往、相互合作、相互激励、相互帮助, 共同提高, 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增进社会适应能力, 在锻炼中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激发学习体育的兴趣, 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随着国家对中学课程实施了大力度的改革, 无论是课程模式、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 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 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成为我们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实现科教兴国、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举措。体育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 在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方面必须做出新的探索。在特色体育教学方面还必须进行新的理论论证、实验研究和反思, 从中不难发现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学校教育中几十年不变, 容易影响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尽管我们做了一些努力, 但还是属于局部的改进, 没有根本改变传统模式所特有的弊病。

体育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身兴趣和爱好作为课改的突破口。无论做任何事情, 兴趣和爱好都是一种内动力, 人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必然会去投入, 在不断的投入中, 形成了爱好, 并且会把爱好作为自己生活学习中的乐趣。体育课改的一个基点就是激发和培养健身运动的兴趣和爱好。我将此作为课改的突破口, 全力促使学生动起来、活起来。除了做好共性项目的宣传、指导和激发外, 让学生在集体项目中感受体育的乐趣及作用, 我还对不同体质以及性格特征的学生加强选项锻炼的指导, 同时根据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的情况, 尽可能做到项目、设置的多样化。

现代教学论指出,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 没有互动, 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但以往的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讲解示范和学生的模仿练习, 而忽视学生学法的研究, 师生间只是通过知识和技能等信息媒介进行沟通, 所以很难形成互动、合作关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研究中发现, 影响初中学生体育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学生体育兴趣不高,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研究, 总结出了一些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的因素及提高措施, 以期提高我校初中体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上一篇:测试工装下一篇:汽车装配技术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