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人力资源管理(精选12篇)
农村中学人力资源管理 篇1
摘要:在美术教学中可供利用的课程资源较为丰富, 因此教师应积极研究、开发和利用各种美术课程资源, 以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农村中学美术教师要正确认识美术课程资源, 在加强条件性课程资源和素材性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好校内外的各类课程资源, 以切实丰富教学资源, 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农村中学,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提到农村, 有些人自然地把它跟“落后”联系在一起, 如果要谈开发农村中学美术课程资源, 有些美术教师觉得难度太大, 甚至觉得是天方夜谭。这么想的话就大错特错了, 这说明大家还不了解什么是美术课程资源, 更不知道农村中学有哪些美术资源可以开发和利用。的确, 总的来说目前农村中学跟城市中学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在课程资源的分配上不平衡, 但并不是说农村中学就没有美术资源可以开发了, 其实农村中学也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有些资源甚至是城市中学没有的, 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师完全不必怨天尤人, 而是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开发美术资源。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 美术教学中可供利用的课程资源更为丰富, 因此美术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美术课程资源, 以提高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一、正确认识美术课程资源
要开发农村中学美术课程资源, 必须先了解什么是美术课程资源。美术课程资源是指在美术学科教学中可供利用的各种显性的和隐性的因素、素材、条件等。由于课程资源种类繁多、内容复杂, 因此可以考虑选择几个基本的角度来划分课程资源的类型。由于篇幅的原因, 本文涉及的主要是从以下两个角度来划分的种类。
1. 按照功能特征, 可以分为条件性课程资源和素材性课程资源。
2. 按空间分布和支配权限来划分, 可以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二、加强对条件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条件性课程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而不是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 也不是学生学习和收获的直接对象, 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
很多农村中学美术教师抱怨最多的就是条件性美术课程资源的缺乏, 投入美术教学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还不尽如人意。这是事实。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 条件比较差, 几年前连专用的美术教室都没有, 更不要说多媒体教学设备了, 学校周围更没有博物馆、美术馆。那就不上美术课了吗?不行。由于没有专用的美术教室, 我起初是奔波于十几个不同的班级, 这个班上完了课就急忙赶下一个, 因为跨年级的缘故有时往往要从一座大楼的三楼赶到另一座大楼的三楼, 如果上国画课则更麻烦, 因为要带很多工具, 而且每堂课后要整理好, 当把画笔洗净、把画纸在另一个班级铺好时上课铃也响了。后来, 我发现学校的会议室往往只在周一下午教师开会时才使用, 而大部分时间是空的, 于是经过校领导的同意, 会议室在不开会时就成为了我临时的美术室, 我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准备教学, 当然也少了许多奔波之苦。好在后来有了真正的美术室。但是美术室里面并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我就自己制作了许多教具, 画了许多范画展示给学生看, 结果非常受学生欢迎, 教学效果也较好。
其实农村中学在条件性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方面也有自己的优势, 那就是自然环境。在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 有的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弯弯的小河、宁静的村庄, 这里的天更蓝、水更清,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那么富有诗意, 是绘画的绝好素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写生, 去体会和表现自然的美。
所以我觉得在条件比较薄弱的农村中学更要加强对现有条件性课程资源的利用, 美术教师要充分挖掘一些课程资源从而丰富自己的教学。
三、注重素材性美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如果说条件性课程资源是“硬件”的话, 那素材性课程资源就是“软件”。素材性课程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 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 它是学生学习和收获的对象。比如, 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等因素。由此可见, 教师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 而且教师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 是教材的“选用者”和“驾驭者”,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 所以说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可能很多美术教师只关注一般的条件性美术课程资源, 而恰恰忽视了作为美术教育的直接实施者的自己。我觉得农村中学的美术课程资源与城市中学的差异主要是教师的差异, 学生的发展必须依靠训练有素的专业教师, 教师必须做好准备, 以便能给在能力、需要、经验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各不相同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特别是现在中学美术实施新课程, 有些内容甚至是我们非常陌生的, 这对美术教师是一种挑战, 对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师则是更大的挑战。一方面要求学校提供给教师培训的机会, 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自己主动学习、不断进取, 才能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我觉得农村的美术教师要提高自己, 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美术理论和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学习, 更新观念, 提高对美术学科的认识。2.从多种渠道接受美术信息, 加强与城市学校的交流,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拓展教学思路, 调整教学内容, 革新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加强美术专业技能的训练, 在教学中勤示范, 让学生成为自己的“粉丝”。
四、充分利用校内美术课程资源
校内美术课程资源指学校范围内可以用于美术学科教学的各种人员、物质、人文、活动、信息方面的因素、素材和条件等, 是美术学科教学最重要的资源, 也是其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利用农村中学校内美术课程资源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1. 开发、利用校内美术课程人力资源。
现在初中美术新课程实施模块教学, 要在农村中学同时开设两个以上的模块就很困难了, 原因是专业教师不够。像我校只有一位美术教师, 本来只能同时开设两个模块, 后来聘请了一位擅长书法的退休语文教师, 于是书法模块也开设起来了。所以人力资源的开发是课程资源开发中最活跃、最能动, 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2. 开发、利用校内美术课程物质资源。
开发、利用学校内的各种可供美术教学、活动的场所、设施、设备和资料。如使用好教材、美术专用教室;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到图书馆查找美术方面的书籍和音像资料;有条件的学校还可组织学生利用网络查找一些美术方面的资料, 开阔视野。我校的橱窗就是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 在橱窗里经常可见学生优秀的美术作业, 它们成为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其实校园内的一草一木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美术物质资源, 我经常带领学生在校园里写生, 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和表现校园, 从而激发了他们对自己学校的热爱之情。
3. 开发、利用校内美术课程活动资源。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与美术有关的活动。如我校有美术兴趣小组、美术校本课程活动, 学生书法、美术作品比赛和展览等, 在一年一度的学校艺术节期间, 学生们设计展板、制作文艺演出的道具并参与舞台的设计, 其实这些都是美术课程的活动资源, 学生通过活动丰富了美术课程资源, 取得了较好的美术教学效果。
五、积极利用校外美术课程资源
校外美术课程资源是指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中可以被利用于美术教育的各种信息、设施、条件及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是美术教育得以广泛、高效地实施的重要条件。农村中学在校内美术课程资源较为贫乏的情况下, 更要重视校外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加强对家庭美术课程资源的利用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 每个家庭都有一些废弃不用的东西, 而这些东西则很可能是美术课上很好的材料, 如可以做手工用的布条、饮料瓶、硬纸;做木刻版画用的木板;还有一些是农村家庭特有的各种谷物和粮食秸杆, 这些都是可以开发利用的美术课程资源。如我校有位学生的家长是搞运输的, 有段时间我校搞基建, 他帮我校拉水泥, 经常往返于我校和水泥厂之间, 而水泥厂所在的小山上有一种质地非常细腻的黄泥, 做泥塑非常好, 我就请他帮忙带回了一大袋, 这样学生做泥塑的材料问题就解决了。
2. 充分利用好民间美术课程资源
在农村有很多充满乡土气息的美术资源, 教师可以结合身边的乡土美术文化组织教学内容。我校附近有一条老街, 我在上绘画课时经常把学生带出去写生,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 在我们当地还有一些民间老艺人, 我也经常跟他们联系。他们中间有的会捏精美的面人, 有的会做憨态可鞠的虎头鞋, 还有的会做漂亮的编织, 我也经常把他们的作品介绍给学生, 面对这些民间美术作品学生往往显得非常惊奇。在讲到美术鉴赏《中国民间美术》一课时, 考虑到当地民间流行一种风俗, 就是在亲友家“上梁”时要送“花点心”, 而且在我们这里还有一些擅长做米塑的艺人, 于是我就请了一位当地有名的民间米塑艺人到学校给学生讲课, 结果她精湛的米塑技艺博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同学们了解了一种自己身边的艺术, 教学效果较好。利用民间美术课程资源有两方面意义:一方面, 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美术教育的质量, 另一方面, 对地方美术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也有着特别的意义。
总而言之, 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师不能消极等待, 更不能灰心丧气, 而应该扬长避短, 积极主动地去开发和利用本地的美术课程资源, 从而做到推陈出新。因为充分利用各种美术课程资源, 对于发展学生智能、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农村中学人力资源管理 篇2
文/曹孝武
摘要: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方法的安排,都十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如果学生没有兴趣,任何活动
都会使他们觉得乏味,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尝试着通过拓展体育器
材资源的方法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以期达到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关键词:农村中学;体育器材;拓展;教学策略
1.挖掘生活中的废旧资源。弥补农村中学体育器材的不足 农村中学体育器材相对匮乏,制约着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如 何调动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 生受益,我试着从生活中挖掘资源来弥补体育器材的不足。1.1收集废纸做打“曲棍球”练习。
把废纸揉成一团用胶带粘好做成纸团,用硬扫把当做“曲棍”,仿照“曲棍球”运动进行创编。它比曲棍球运动更灵活,更便于操 作,不需要较高的技术要领,场地可用小足球场,也可用篮球场。学 生利用扫把开展传球、接球、运球、射门等一系列练习,也可开展教 学比赛,学生练习的兴趣相当浓,不仿试一试。1.2收集废矿泉水瓶做打“保龄球”游戏。
把废矿泉水瓶灌上沙土,做成“球瓶”,用实心球做“保龄球”,把跑道设置成球道,距离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定,每一道放置 五个矿泉水瓶。把全班分成6~8组进行练习,每击倒一只得一分,累计分的形式,得分多者小组获胜。1.3收集木砖做“赛马”“打手球”练习。
农村中的木砖到处可见,发动学生收集木砖,将木砖像拖鞋一
样穿上,配上音乐节奏,做“赛马”或”“嗒嗒舞”的舞蹈动作。也可把 木砖堆成一小门,模仿打“手球”的动作,用木砖投进小门内得分的 “打手球”练习等等,但不能有守门员,以免发生伤害事故。废旧资源的开发,不仅充实了体育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健身意识和锻炼 能力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以创新的思维方式组合体育器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 体育的意识。教学内容是否有兴趣,应该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考 虑,而不是凭教师本人的兴趣去选择,教师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思想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将这些教学内容教“活”,使学生喜欢和参与这些运动项目,并达到课堂所提出的学习目标。长期以来,一些农村的体育教师由于受教学环境、场地器材的限 制、新课标思想的欠缺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教学思想,似乎形成 了一种思维定势,认为“跳箱”只能用于支撑跳跃教学;垫子就是用 来做仰卧起坐的。在体育教学中,总是摆脱不了传统思维的束缚,没有创新的教学意识,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体育 学习欲望,针对以上出现的种种现象,我尝试着把一些体育器材有 机地组合在一起,使这些没有生命的器材变得生机勃勃,让枯燥乏 味的身体锻炼变得趣味十足。下面介绍几种练习方式,仪供参考:
方式一:把“跨栏、小折叠垫、跳箱盖”组合起来。设计思路为:
钻过跨栏架,踏过跳箱盖、越过“水池”(小折叠垫)。器材的摆放
顺序由各小组自行确定,但必须是三种器材都用上,练习的方式方
法可以创新。如:放低栏架可以用双脚跳过去等。
方式二:把“高单杠、肋木、云梯、垫子”组合起来,设计思路为:
102盔圈
在高单杠上做一个秋千,通过秋千摆动(幅度要小)越到垫子上,做
一个滚翻动作,至云梯一端,吊过云梯至肋木侧爬肋木(2-3段)翻
越肋木,再由靠在肋木上的垫子滑下。练习要求:
◆顺序可打乱,但必须按规则要求去做;
◆女生可适当降低要求,如:可去掉秋千直接吊在单杠跳到垫 子上,在肋木上可直接翻越,不需要侧爬等。
只要我们体育教师善于观察,善于去发现,善于思考,善于整 合。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但是体育器材的组合与利用要注重 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功能多样性为原则。虽然组合方式是 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但组合的目的是重组运动技能教法,构建 学生的欢乐天地。因此,从另一个方面i井,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 趣是可以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体现出来的。
3.拓展体育常规器材的另类用途,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欲望 农村学校一方面是体育器材奇缺,另一方面是一些常规器材 由于受场地条件的限制又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这些都制约着农村 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有限的体育常规 器材,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体育欲望。我用拓展常规器材的另类用途 来达到上述目的。
3.1毽子由于在南京地区被列入女生中考项目,各个学校的毽
子数量有了保证,但在体育课上主要被用来练习单人踢,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很低。
假如在体育课中安排~些毽子游戏,效果会很佳。如:利用铅 球投掷场地进行炸“碉堡”游戏:把投掷圈做“碉堡”,投掷区做限制 区,进行攻守方练习,在练习过程中要教育学生注意安全,以防伤 害事故。也可利用半片篮球场做“打敌人”游戏等等。这些游戏不仅 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使学生在不自觉中基本掌握了踢毽 子的技巧,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3.2羽毛球运动由于受场地、天气的原因,加之在农村学校球 拍的缺乏,在体育课上很少运用。拓展的方法为:
◆在准备活动中,将羽毛球定点定距摆放成不同形状,让学生 绕球做曲线跑等各种练习,这比绕场跑几圈来的实用得多,学生的 兴趣也高涨得多。羽毛球也可以当做“接力棒”,用于各种接力比 赛;在羽毛球上系上五颜六色的彩带,同学们同时向空中抛出,就 像天女散花一样,可用于课的放松练习等等。◆把羽毛球当作投掷器材进行教学。如:看谁掷得远、掷得准(在线前3~4米远的地方放一个筐,每人掷一次,依次轮换,投中个 数多者一组获胜)。
◆把羽毛球当成板羽球进行练习。具体做法:两人各拿一个乒 乓球拍,相距数米,用羽毛球在空中对打,中间派一人拦截,甚是有 趣。羽毛球可以运用到课的各个环节之中,并且能根据不同的教材 性质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使得该器材的实用性得到体现。
3.3体操棒除了做棍棒操以外,我把武术当中的一些棍法技术 2011年9月28日 经
摘要:《纲要》指出“过渡环节既有利干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
幼儿一日生活,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活动和过渡环节,重新关注和研究一日活动中过渡环节的问题。关键词:一日流程;环境;保教;教师
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是指所有生活活动和教育活动的前后部
分,比如餐前餐后的组织,课前、骺的喝水、人厕等,这些活动始终贯穿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段。
一、存在问题及现状分析
减少无谓等待,我园针对现在的状态作出了分析: 1.目前老师们在过渡环节上的处理方式一般都是 用生活环节来代替,如教学活动结束后请幼儿去小便、洗手等,幼儿始终处于等待状态,过硬地干涉了幼儿的 自主性。
2.2010年1月份刘焱教授的质量评价表给我们很 大的启示,对一日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有了重新认识,在 集体活动中如何组织幼儿的生活和学习、如何处理教 二二师和幼儿的关系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探索。熏 3.通过教研会、班长会等调查发现,幼儿园在一日
莹活动中存在过渡环节设计、保教结合、教师专业水平、环境创设等诸多问题。
照 根据现状分析,我们根据《纲要》和刘焱教授的质
露量评价标准,借鉴姊妹园的先进经验,充分理解了“一 日无等待、处处是教育”的理念。
二、原因分析、要因确定及对策实施
我们从各方面进行细致的研究分析,确定主要原 因是,过渡环节设计不合理;保教结合缺乏有机整合; 环境创设有待优化;教师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根据主因我们还制订了相应的对策目标和措施,分析如下:
1.入园时,一声甜甜的老师好,养成了幼儿从小懂
礼貌的好习惯,餐前的讲故事活动能够提高幼儿的组织能力,餐前 洗手还能培养幼儿讲卫生的好习惯。餐后帮老师收餐具、区域活 动,都是一日过渡环节的有机整合。
2.我们的教师不再独自带班,而是两位老师上午共同进班,明 确各自角色定位,分工不分家,共同实践保教任务,保证班级保教 质量,达到一致有效的教育行为。
3.要充分调动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开 设了6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投放充足的材料,并让幼JLtI~,合理地利 用材料尽兴地活动。
幼儿园和家庭毕竟不一样,但是如何让幼儿在园内也轻松愉 快地生活呢?幼儿在用餐的时候我们通常让幼儿在每个区域中用 餐,可以减少干扰又可以增加情趣。如:给每一个幼儿准备一块小 餐巾,幼儿在吃完油性的食物后会很自觉地擦擦嘴、擦擦手。给幼 儿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励了幼儿用餐的主动性,促进了幼儿用餐习
惯的养成,使幼儿在自主中用餐、在愉快中享受。
在活动室里,幼儿栽培的小花、蒜苗等植物,不仅让幼儿学会 了关心植物还培养了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在户外活动中,我们除了 给幼儿提供大行器械外,还利用废弃物自制器械,丰富了学生的户 外体育运动。
4.针对教师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成立园内培训组,对全园20 位老师进行调查,最后制订出三方面的策略:
(1)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尽量融合过渡环节这样就减少了一 些不必要的过渡环节。
(2)活动前有要求,活动后有总结。(3)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
三、效果检查及今后打算
通过以上对策,我们深切地感到,过渡环节的优化对很多教师 来说,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它不仅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 变化,而且要求教师在教育中不断提高教学素质。过渡环节的组织 实质就是培养好习惯,只要坚持按照以上几点去做,过渡环节的组 织就不是难题。
参考文献:
[1]聂莲.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实验研究及其指导策略 [J].当代学前教育,2008—03.
[2]陈海娜.幼儿园过渡环节的管理[J].学前课程研究,2008-09. [3]黄桐英.如何抓住细节深化幼儿园管理[J].考试周刊,2008:33.(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芜市钢铁集团金鼎公司芙蓉幼
儿园)◆ ⋯ ● 一 ●-●-】¨◆ |l¨_● ”l¨
迁移到体操棒练习上是非常有趣的。
如:“劈棍、拔棍、盖把”等练习;也可把其当成角力棒,做推、拉、夺、拧、拨等各种二人力量对抗练习;也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 力,创造性拼成几种棍棒图形等。
当然,常规器材的另类用途还有很多。如:拔河绳可做“强渡大 渡河”“扶老携幼”的游戏;栏架可以用来跨栏,也可以用作投射门,还可以用作钻越的障碍等;跳绳可以做绳操、斗智拉绳、三人角力、夹抛绳、跳移动绳、绳球、绳投掷、跑蛇绳、二人三足跑、踩龙尾等; 接力棒可以用作接力跑的传接器材、哑铃操的手持器材等;标枪可 以用来投掷,还可以在两根标枪之间拉上橡皮筋当作跳高架,并可 用作蛇形跑、钻“洞”跑、图形移动、跳跃等练习的道具等; 呼啦圈
——可以用作障碍物,也可以用来替代跳绳;橡皮筋—— 可以用来
替代栏杆、跳高的横杆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 去积累、去拓展,从而为体育教学服务。4.结束语
4.1拓展体育器材资源,向人们揭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村学校体育器材严重紧缺,在体育教学中器材的使用形式又单
一化,这些都制约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4.2本文挖掘体育资源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尽
量做到“物尽其用”和“变废为宝”,为促进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 论参考。
4.3教师要充分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发挥体育 器材的多功能作用,让体育课充满活力,学生充满兴趣、乐趣,这就 要求我们体育老师要具有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识,勤于实践、善于研究和总结,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真正 落实到实处。
4.4体育器材的拓展,以其变化多端的教学方法及活动内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地增加了课时练习密度和容 量,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提高了学生的三维健康观,适合学生 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作者单位江苏省溧水县晶桥中学)团圆103 做好过渡环节.提高保教质量
农村中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篇3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语文课的首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结合说就叫语文。”笔者认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方面,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加强学生的听说训练,给学生创设浓郁的学习氛围,早餐半小时可用录音机在班上播放名著名篇的录音;课间活动和午休时间播放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经典诗文的朗诵、富有哲理的童话和寓言,使学生在听中受到文学的熏陶并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坚持每次上语文时要求学生不拘形式和内容,用三五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口头说话训练,学生们可以评议时事、描绘现象、讲自己的童年、道家庭亲情、诵优美诗文、说有趣的笑话;为了引起全体学生的重视,还可以对学生的口头说话进行评定打分,并作为单元测试分数的组成部分以记录;在学生晚餐时,我们可在食堂餐厅放一台电视机给学生播放小说朗诵、评书精段、一首诗词的精美讲评,一篇散文的欣赏品读。
这些对教师来说是举手之劳的小事,却给农村中学学生创造了浓郁的语文听说训练的学习氛围。无形之中语文知识在学生身上得到潜移默化,周而复始,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文听说经验,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词汇和内容,定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把握课程特点倡导广泛阅读培养良好习惯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的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一切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与丑陋一起给你,使你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诌。”的美读习惯。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农村图书匮乏的情况下,教师要想方设法的尽可能组织学生广泛阅读,使学生在广泛阅读文本过程中从字里行间提取信息,并将自己对语言的感悟、体验内化为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过程。广泛阅读可以使学生从中认识历史和人生,提高观察判断理解生活的能力。
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根据需要每周组织一次读书会。图书资料缺乏,我们可以号召学生从家里拿来各自的藏书,在教室里建立图书角。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心得,教师适时组织讨论,指导学生多角度阅读,培养阅读和欣赏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倡学生读中要疑。
我们还可以通过举办朗诵会、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促进学生多读书。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并可以对共性的看法提出质疑,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达到丰富语文课程资源的目的。
三、發挥资源优势鼓励自主探究进行综合学习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把阅读和口语交际定位于提高、充实、丰富学生整体语文知识之上,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说:语文课程应该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交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
笔者认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报、学习专栏这些优势资源,把学生写得好的、哪怕只是有进步的文章或言论在学校或班级展示,成立中学生文学社、自办小报和社刊、鼓励学生积极投稿;招聘小记者,积极引导学生把校园中的新面貌、学生中的新事物诉诸笔端,登在专栏板报上;指导学生参加校、市、省、国家级作文竞赛;开展作文写作评优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重视激发学生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搭建一个开放、自主的独具农村特色的课程资源平台。促进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和协调发展,培养农村中学自主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身边的自然和人文的课程资源,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民情,民间文化,使他们的语文素养拥有自身特点,打上时代烙印。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既不脱离语文教材又不为生硬的学习课本知识而学习课本知识。
农村中学人力资源管理 篇4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但长期以来农村中学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偏低,学生害怕写作。学生虽热爱自己的家乡但又不能真正触及乡土历史文化的内核与精神实质, 民俗风情的文化底蕴有待开掘, 很多乡土资源还沉睡在集体的记忆中有待唤醒。
在农村作文教学长期高耗低效的困境中,在苦苦探索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出路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众多写作经验虽好但并不适合农村中学的写作实际,必须另辟蹊径,发掘特有资源,走一条有自己特色的作文教学之路。
二、新课标指明努力方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各地区都蕴藏着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程资源,我们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同时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广阔的乡土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库。它有着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 也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有千姿百态的日常生活。这些都为农村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农村并不缺乏写作素材,缺乏的是对所在乡土生活的发掘和思考。
三、乡土文学提供了学习范本
乡土文学自“五四”后开始在文坛兴盛,一代文学巨匠鲁迅被誉为“乡土文学”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他那富于浓郁乡土气息有强烈“乡土情结”的作品开创了我国乡土文学之先河成为上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中不可企及的典范之作。此期间涌现出了如周作人、沈从文、汪曾祺等一批优秀乡土作家,乡土散文、小说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相应的文学研究也蓬勃发展起来。时至今日乡土文学仍饱含生机不断发展。当代作家如韩少功、贾平凹、陈忠实、莫言等都具有深厚的乡土情结,他们执著地关注着乡村大地和农民的生活, 叙述着中华各地乡土文化的变迁,写出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力作。莫言的作品扎根于高密东北乡,在创作运用审丑、荒诞、变形等现代主义文学手法书写乡土,创造出了“现代主义化的乡土中国景观”,给中国的乡土文学带来了新的变化。乡土文学的不断发展丰富,理论的不断深入完善, 都为发掘乡土素材怎样写好乡土作文做了有力铺垫和示范。
四、多渠道挖掘素材
1.文献理论研究
师生可以通过图书馆、本地区报纸、网络搜素、新华书店地区文联、乡土教材等进行文献搜集与研究。
师生还要经常阅读乡土大家,如鲁迅、沈从文、赵树理、孙犁、韩少功、贾平凹、莫言等的作品,通过研习名家的经典作品学习归纳写作方法与技巧,搜集并整理本地乡土资源的写作资料。
2.实地访谈考察
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 师生在课余不仅要搜集乡土文学素材,研究写作方法,更要实在地走向乡土,感受乡土魅力。
如笔者曾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乡土采风。我们嵊州有2100多年的建县历史,素有“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的美誉,以“百年越剧诞生地、千年剡溪唐诗路、万年文化小黄山”闻名于世。我们参观了嵊州艺术村、越剧博物馆、马寅初故居、王羲之故居、施家岙绳武堂等。我们走向知识与民俗的拥有者,探访村居老者、村居文化人,倾听重温经典:金庭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间隐藏了多少风雅故事; 王子猷雪夜访戴兴尽而返,如此真性情又几多潇洒通脱;剡溪柔肠百转既可滋养出绝色女儿歌喉婉转, 又可浇灌出铁骨铮铮的嵊县强盗保家卫国;大禹治水毕功了溪,禹余粮犹诉艰辛;剡溪古道始宁别墅,谢公屐处处留痕;溪边胡村沧桑屋桥枯瘦秋水,曾记否凤鸣朝阳;仙风道骨丹井甘水,芥子可以纳须弥,小庙能容大乾坤;咏絮才女谢道韫,清风亮节王烈妇;刘阮遇仙围棋传奇,鹿门书院更鼓深沉,唐诗之路剡溪茶道千古芬芳……
3.用学校活动盘活素材
我们进行了一些相关活动盘活素材如:①不同地区的学生书面介绍自己的家乡特色, 同地区的学生统一修改成一篇介绍文章, 在活动课时介绍给大家。②积累有关乡土的古诗文。进行与之相关的文史知识、旅游乡土知识问答、名句竞猜接对、诗词填空、朗诵,等等。③举办乡土写作大赛激励学生踊跃参加,优秀作文编订印刷成册,在校内校际交流。④指导学生进行本乡土的小课题研究。笔者指导的学生乡土课题研究一项获省三等奖,一项获市一等奖。学生在课题研究中兴趣得以激发、保持,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五、文体训练落到实处
同学们要学习运用多种写作技巧表达思想感情, 不仅注重有米可炊,而且注重有米怎样炊。如根据文体,我们有意识地运用乡土素材进行写作。
记叙文:同学们会把田间劳作、花木栽培、山间采茶、冬至过节、村台听戏等素材写进作文里。从农村现实生活出发,以普通人平凡事为主要描写对象。力争从平常中发现出不寻常,从普通中挖掘出特殊意义。
议论文: 同学们积极搜集人物事迹作为议论文的事实论据。如在论及爱国时有的同学就会引用嵊州人物的事迹作论据。如清末民初的革命党人王金发18岁就组织乌带党“抗捐抗税,杀官夺械”,21岁中秀才,能文能武,23岁以第一名的成绩,从日本东京大森体育学校毕业回国, 进了反清志士徐锡麟等人创办的大通学堂任兵体操教员, 与鉴湖女侠秋瑾共谋东南大起义。又如马寅初因多次公开反对蒋介石被抓, 关押中仍“不思悔改”,态度非常强硬。蒋介石极为恼火 ,拍桌子骂道 :“这个嵊县强盗 ! ”马寅初回击说 :“我不是‘强盗’,是‘强道’,强大的道理,孔子说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道。”
说明文:我们训练写说明文时同学们很多都写到炒茶、竹编,还有很多写炖鸭的制作、笋干菜的制作、年糕的制作等。
散文:鲁迅的散文《好的故事》描述船行故乡路上的美好印象,“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天,云,竹……都倒映在澄碧的小河中, 随着每一打桨, 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老舍《想北平》里的“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水中的小蝌蚪苇叶上的嫩蜻蜓”“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带霜儿的玉李”。同学们从文学作品中领悟到一花一世界,慢慢走欣赏,同学们饱含感情地写乡土,并在全国作文竞赛中获奖。
农村中学人力资源管理 篇5
一、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相关原则与方法
1.语文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相关原则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打破课堂教育教学的局限性,提高农村中学生与课外资源知识的接触面,提高学校学习氛围,让教育教学资源能够与农村中学生更加贴切。在开发与利用语文教育教学资源的同时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语文教师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语文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水平,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第一,个性化原则。在这一原则里,主要考虑的是农村中学学生生活在农村的特殊存在性,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农村学生的自身特点来实施教学计划。第二,经济性原则。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遵循经济性的基本原则,以免浪费过多的资源,浪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第三,开放性原则。语文教育教学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考虑相关可利用资源的同时需要考虑到包容性,其中包括使用途径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2.语文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相关方法
针对农村中学的学生本身的特点,在语文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采用以下几个方法和策略。第一,针对农村中学学生的特点,对教学资源先进行一番细致的调查。第二,对现阶段所实施的相关语文教育教学基本状况进行仔细的分析和了解,充分地发现主要问题的存在,让语文教学资源在利用与开发的过程中能够找到突破点。第三,在开发与利用课本资源的本身要具有自己的目的性以及方向性,对语文课程的相关资源进行科学、客观的选取,在选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与教育教学资源和课程资源保持相关性、一致性,从中找出教学的重点。第四,在开发和利用好语文教学资源之后,需要开始具体地实施相关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对总体思路的把握以及设计需要进行适度的评价标准管理。最后,语文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极大的耐心与信心,对相关语文资源知识进行适度的整理。
二、发挥好农村资源的优势,鼓励农村中学学生进行自主性的综合探究
农村中学的语文教育教学在考虑整体的知识与资源的掌握了解能力的同时,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能够走进大自然,充分地利用好农村的独特地理位置,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性的综合探究。另外,根据现阶段的新课改的相关要求,现阶段的语文学习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方法以及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学习效率,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语文实践与操作能力。从上述几个方面来看,笔者认为应该充分利用好农村中学的板报以及相关的宣传栏,把一些写得比较好的文章贴在黑板报上公开表扬,并且成立一些小报社,让学生能够积极地投稿,并且把写得有趣的东西登在报纸上。另外,语文教师也可以通过在全班级面前要求学生自主地朗诵自己写的文章,让学生能够模仿以及学习,让学生的自信心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语文课程的教学资源是实施相关课程计划的重要基石,因此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在农村中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结合农村中学学生的基本特点以及生活经验等,最大限度地利用农村的相关资源来开发与利用语文教学的资源。在此基础上,能够丰富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让农村中学学生能够全面可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晓清.浅论农村中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14(09):1713-1718,1723.
[2]黄兴惠.谈农村中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J].新课程:教育学术,,15(01).
农村中学人力资源管理 篇6
关键词:农村中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243-01
长期以来,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由于多种原因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们为了提高升学率把教材上罗列的知识点要求学生不断重复的进行枯燥、繁琐、机械的训练。严重扼杀了农村中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阻碍了农村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甚至导致产生厌学情绪。如何使农村中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呢?笔者认为: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以教材为中心是关键。还要充分利用校内外现有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学习和探索[1]。语文教学活动是农村语文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其活动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农村中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笔者也谈谈粗浅之见:
一、以教材为中心,充分利用身边资源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笔者认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方面,教师的任务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以教材为中心,给学生创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定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遵循语文学科规律,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余秋雨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的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一切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与丑陋一起给你,使你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诌。”的美读习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农村图书匮乏的情况下,教师要想方设法尽可能组织学生广泛阅读,使学生在广泛阅读文本过程中从字里行间提取信息,并将自己对语言的感悟、体验内化为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过程。广泛阅读可以使学生从中认识历史和人生,提高观察判断理解生活的能力。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根据需要每周组织一次读书会。图书资料缺乏,我们可以号召学生从家里拿来各自的藏书,在教室里建立图书角。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教师适时组织讨论,指导学生多角度阅读,培养阅读和欣赏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倡学生读中要疑。
三、形式多样,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说:语文课程应该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语文实践能力。笔者认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报、学习专栏这些优势资源,把学生写得好的、哪怕只是有进步的文章或言论在学校或班级展示;成立中学生文学社、自办小报和社刊、鼓励学生积极投稿;招聘小记者,积极引导学生把校园中的新面貌、学生中的新事物诉诸笔端,登在专栏板报上;指导学生参加校、市、省、国家级作文竞赛;开展作文写作评优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重视激发学生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搭建一个开放、自主的独具农村特色的课程资源平台。促进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和协调发展,培养农村中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能力,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既不脱离语文教材又不是为生硬地学习课本知识而学习课本知识。
四、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发以教材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资源
首先,要转变教材观。在农村初中学校,要合理开发并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资源,必须转变课本就是教材的陈旧教学观。须认识“教材只是例子”,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内涵已经赋予更新的内涵:它既包括教师教学用书、挂图、卡片、图书、报刊、杂志等“图书教材”,也囊括电影、电视、广播、唱片、影音、录音机等“视听教材”,还有多媒体课件、各种教学软件等电子教材与网络教材。所以说,教材应成为最丰富的课程资源中心,师生可共享这些资源。其次,要转变“课堂即教室”的片面教育观念。从语文课程实施的活动空间来看,教室仅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而广播电视、多媒体教学平台、书籍、报刊、美丽的校园、师生丰富多彩的生活,旖旎秀丽的自然风物等等,这一切都是我们宝贵的教学资源。农村地区初中虽然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但从作为课程要素来源的课程资源方面看是丰富多彩的。因此,教师可着重立足学校,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利用学校环境和现有设备,开发课程资源。
1、从校园环境中开发课程资源。
2、利用校园文化开发课程资源。
3、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设备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实验器材组织开展实验活动,利用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开展阅读交流活动。
广大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师要真正认识到教材是魔杖,而不是缰绳;要积极投身到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实践中去[2],合理利用,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农村中学教师只有利用自身这个重要的课程资源去演绎百家争鸣、万花齐放的课堂,才能迎来农村中学语文课程开发的一个又一个春天。相信,只要教师们不断努力探索更加形式多样的课程资源,课堂会更加高效,学生会更加乐学。
参考文献:
[1] 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农村中学人力资源管理 篇7
课本在我国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直占有很高的地位, 有时甚至是一些农村中学唯一的教学资源。这方面的原因有很多种, 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教师过于追求升学率。中学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升学率, 往往要求学生对语文教师所列出的知识点不断地进行训练, 这种训练往往枯燥和烦琐, 影响了农村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创造力, 挫伤了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进一步可能产生对学习的厌烦情绪, 最终阻碍农村中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要对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资源进行发掘和运用, 有一个前提就是需要农村中学教师摒弃教材的专制思想。但是教师不再以教材为中心的时候, 如何对新的中学语文教学资源进行开发, 就成了农村中学教师的新的难题。
相对于城市中学, 农村中学语文的课程资源还是比较紧张的。但是农村教师本身就是一个优秀的教学课程资源, 只要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充分发挥农村自身的特点, 开发农村中学内外已经存在的课程资源, 帮助学生从农村的日常生活中去学习和探索, 就能开发出优秀的课程教学资源。以下是笔者在工作过程中的一些想法, 希望能够为农村中学教师开发农村课程资源提供帮助。
一、利用现有资源, 加强语文听、说训练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学校“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所以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相对于城市中学来说, 农村中学在设施方面还是存在着差距的, 那么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农村中学现有的语文教学设施, 对学生进行听说的语言训练。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之前的课间休息, 提前几分钟到场, 让学生对昨天放学回家的见闻和自己的趣事向全班级进行讲述, 从而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同时, 在学习一些关于农村日常生活文章和诗词的时候, 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分享他们在农村生活的趣事, 分享他们的感受,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 教师可以在午间利用学校的广播去给学生播放一些散文和诗歌, 虽然这都是一些细节上的努力, 但能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语文的氛围, 使他们在无形之中能够获得听、说的经验, 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给学生提供广泛阅读的机会,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 语文素质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中学学生日常的图书阅读量。但是农村中学的图书, 相对与城市中学还是比较匮乏的, 因此, 农村中学教师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学生进行阅读, 扩展知识面。通过广泛的阅读, 让学生能够从这些材料的字里行间中去体会语言的信息, 并把自己从这些材料中得到的信息和感悟内化为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过程, 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质能力。
其次, 读书活动是农村中学教师培养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的良好途径。同时, 教师可以在每周利用一个课时到两个课时组织一次班级读书会。因为农村中学的图书比较匮乏, 教师可以通过号召学生在班级读书会中自己带书, 并且可以进行相互交换阅读, 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扩大阅读面。在阅读之后,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内容进行总结性发言, 让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对自己阅读的角度进行不同程度地沟通, 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开阔学生的视野, 把他们的视角从农村向全球进行扩展。
第三, 除了班级读书会之外, 朗诵会和读书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 也是农村中学教师用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和帮助学生进行听说练习的重要途径。在这些活动中, 学生可以逆向思维、求异思维, 可以大胆怀疑、想象和创新, 也可以就同一作品进行不同看法的相互交流和讨论, 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听说水平和语文写作能力。
三、挖掘农村资源优势, 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农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对自己所具有的资源进行正确的认识。例如黑板报和墙报以及学校的学习专栏都是现存的良好课程资源, 这些栏目不能仅仅作为学校宣传栏, 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栏目把农村中学的学生优秀的文章和言论在班级和学校的黑板报、墙报等宣传栏上进行刊登和展示。同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办一份手抄的刊物, 并引导学生去报道学校和家乡的新气象, 鼓励学生自己在平时多写日记和周记, 鼓励学生自己去投稿, 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此外, 教师还可以利用农村生活的优势, 发掘校外的课程资源, 安排关于自然和人文的语文课程, 组织学生开展地方性的实践活动。例如参与农村劳动, 访问村上的老人并向他们了解村庄的历史、当地的风俗文化等。这样, 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家乡里获得良好的课程资源, 提高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 农村中学教师只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 就一定能够解决农村中学语文教育中的课程资源问题。
参考文献
[1]陈远强.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分析[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2 (5) .[1]陈远强.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分析[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2 (5) .
[2]乐仁良.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有效路径探究[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2 (5) .[2]乐仁良.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有效路径探究[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2 (5) .
[3]刘艳.培养学生口语能力, 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2 (5) .[3]刘艳.培养学生口语能力, 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2 (5) .
农村中学人力资源管理 篇8
一、重视对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利用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既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与利用者,又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兼具条件性与素材性两种性质。教师在整个课程资源,特别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起到了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换句话说,教师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也是一本“教科书”。教师自身的人格和学识既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又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榜样。《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这无疑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教育要求,正如加里宁在《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一书中指出:“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此外,目前担任《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教师大多是政治、历史、地理教师,他们各自的学科知识是综合学科教学取之不尽的课程资源,只有充分开发和整合利用,做到合作交流、资源共享,才能真正为教学服务。所以,这本“教科书”需要每一位教师认真书写。
从这种意义上讲,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及发挥效益的水平。
二、注重对教材的开发和整合利用
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点包括两方面:一是科学处理教材;二是构建新教材,即充实大量对教材内容有辅助、补充作用的资料。但教材并非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反映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比如农村中学的课程内容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与农村产业结构性调整相配合,必须适合农村学生的认知结构与实际需要。就现行的《历史与社会》教材看来,有不少内容远离农村学生的实际。因此,在课程实施中有必要对有些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即教师根据本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实施新课程中对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教学实际需要。
按照新课程理念,课程内容是为课程标准服务的,换句话说,只要符合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的要求,教师便可以因地制宜,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自主、灵活地整合教学内容,甚至可以放弃教材提供的教学内容而自编教材。
三、扩大软件、网络资源的整合利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突破各种资源的时空限制,使得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成为可能。为此,《历史与社会》任课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同时也要积极参与网络资源的建设,运用网络技术贡献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使之成为网络资源的一部分,与广大同行交流和分享。比如优秀课件、教案。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学会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从而增加和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
随着社会的进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学习提供了方便、快捷和丰富的信息资源。教师通过电化教育设施,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更多的历史、地理资料;通过教学软件,可以模拟出千百年前的社会面貌,赋予历史与社会课程新的生命;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查访世界各地的教育网站、历史资料数据库、图书馆、档案馆等,使《历史与社会》课程朝着更大的空间发展。
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从而增加和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如“历史与社会教学网站”(www.lsysh.com)中“教学图库”栏目下就有“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历史地图”、“景观地图”、“珍贵史料”等栏目;思想品德中考频道(www.sxpdk com/zkpd/)有“中考信息”、“中考试题”、“解题备考”、“时事政治”、“热点专题”等优秀栏目。这些网络资源对正在复习迎考的初三学生有比较大的帮助。
新编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实验教材有一个新变化,就是在附录部分向学生提供了多家历史、地理学习网站的网址,这些都是教师和学生查找资料的便利渠道,应当注意利用。利用教学软件、互联网资源补充教科书内容,日益成为教师、学生获取教学资源的重要途径。
四、珍视农村乡土素材,挖掘校外课程资源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是从爱家庭、爱学校、爱集体农庄、爱工厂、爱祖国语言开始的。”“他从直接表达爱家庭、爱学校、爱故乡的感情,逐渐过渡到认识更加深刻的社会关系,从理性上认识祖国的概念。”新课程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取代了原有的“以知识为本”,强调公民素质的培养,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铸造。而乡土知识在公民修养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国与家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一个人在认识上是先熟悉家人乃至家乡,再逐步扩大到了解国家。同时,新课程建构的主导不再是学科知识的给予,而是学生能力的发展。故而新课程的内容更加强调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心理学认为,人的思维活动和情感变化,往往是同知觉联系在一起的。乡土知识所涉及的内容,是和学生们生长和生活着的地区紧密相关的。学生所具有的社会知识,有很多来源于社会,来源于他们所生活的周围环境。而学生最为熟悉的社会环境,就是自己的家乡。
对于农村中学而言,充分利用农村乡土素材,是开发《历史与社会》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对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我们生活的世界)的实施过程中,我发现农村乡土素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乡土素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新课程改革强调从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家庭、邻居、社区等生活空间变化入手来安排课程,突出生活环境的“由近及远”。近年来,我们开始注意发动学生搜集本乡、本土的文物和参观当地遗址、遗迹,还利用当地的博物馆和历史遗迹等课程资源,补充教科书,以培养学生证据意识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如学习《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的“复杂多样的地形”后,为加深学生对“丘陵”、“山顶”、“鞍部”、“山脊”、“山谷”等概念的感性认识,我们带领学生参观了学校附近的丘陵,使学生对这些难懂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并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丰富的乡土资源充实了《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内容,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从不同层面和角度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理解历史的素材。
乡土素材的利用渠道很广,有时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或者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等形式,对社会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乡土知识的利用只是为了丰富课程资源,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多样性,让学生更好地获得生活经验。如果硬要把这些乡土知识纳入到严密逻辑体系的学科课程范畴,就破坏它与当地社会生活的整体性,丧失乡土知识本身的生命力。同时,在开发利用校外课程资源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寻求多方的支持,如政府部门、地方企业、家长、农民,等等。在此,我们充分认识农村中学的《历史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过程需要有支持系统。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广大农村就是我们的支持系统,如何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是在农村开展《历史与社会》课程资源过程中必须认真考虑的重要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实践。
《历史与社会》的课程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开发利用的途径也是十分广阔的。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认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根据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各种可利用资源,以实现历史与社会教学活水长流。
总之,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重要的意义,我们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优势,为教育教学的发展服务。
摘要:课程资源是新课程实施的载体。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课程改革与实施的重要保障, 是新课程目标顺利达成的必要条件。充分利用教师和教材课程资源、广泛利用软件和网络资源、合理利用乡土资源是《历史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农村中学《历史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一) 、 (二) (实验稿) .北师大出版社, 2001.
[2]朱明光.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一) 、 (二) 解读 (实验稿) .北师大出版社, 2002.
[3]朱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4]傅道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丛书之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5]傅道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丛书之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农村中学人力资源管理 篇9
(一)新课标的要求
《英语国家课程标准(实验稿2002)》提出:教师要积极开发与合理、有效地利用多种课程资源,使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英语及英语的运用,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二)我国农村中学课程资源开发现状
目前在我国许多农村中学,英语教科书仍然是英语教师的唯一课程资源。笔者对自己所在的教育学区13所初中学校共130名英语教师作了一份关于农村初中教师的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86%的教师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根本就没有进行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这些教师所依赖的教学资源就是英语教科书、学校订的教学参考书以及他们自己购买的教学参考书和辅导材料。这些教学资源中有很多材料与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作用不大。对于广大农村英语教师来说,在日常英语教学中,积极开发各种乡土资源,把它作为语言教学的辅助材料,融入到日常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介绍本地的习俗、典故、历史、风土人情等,如果选材得当,则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农村学校英语教学效率,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更体现在可以培养基于对本国文化深刻理解基础上的爱国主义精神,达到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并行的目标。因此,开发多样性的课程资源尤其是乡土资源,已成为当前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迫切需求。
二、乡土资源的概念及其在农村中学应用的理论基础
(一)概念
广泛地讲,乡土资源范围相当广泛,以时间而言,包罗古代历史与未来展望,以空间而言,则包括了自然与社会的一切。具体而言,凡是与本乡本土有关的人类生活的材料,包括自然与人文、实体和活动,只要能够协助教师进行教学、学生学习的资源,都可以成为乡土教学资源。一般来讲,乡土资源可以分为以下两个个部分:乡土环境资源与乡土人文资源。所谓乡土环境资源是指我们生活所在地的地理环境、自然风景及各种动植物的生存形态等;而相对而言,乡土人文资源则是指那些以“人文”精神呈现的,凡关于地方乡土的人、事、物与风情等都属于这一领域,其所反映出来的是以“人”及其所产生的“文化”为主本位的精神。具体而言,即包括祖先的迁徙、聚落的选址定向、民宅的建造、生活器物、庙宇的肇基兴建、交通道路、田园产业等物质面的塑造,还有地方史事、俗谚、风俗习惯、教育文化、信仰风格、休闲生活等精神面的形成。
(二)乡土资源在农村中学运用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一个个体主动建构的过程。也就是说,学习并不是个体对外在事物的机械性的反应,而是主体和外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外在的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学习者个人的认知结构、情绪等也对知识建构有着重要的影响;强调环境,尤其是社会文化环境的重要作用。维果斯基认为,个体思维发展的方向并不是从个人思维向社会思维发展,而是由社会思维向个人思维前进,心智发展也是社会文化层面要优先于个人意识层面。因此,智能的运作蕴藏在社会文化之中,社会互动是儿童成长的媒介,尤其是高层的心理功能,比如概念形成、自我调整等。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更多的是一种情境学习,认为学习应该发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真实世界问题的解决,才能产生真正的学习。因此,学习应以问题或者活动为中心,让学习者自己组织、诠释和说明知识,并将知识跟现实问题进行有效的联结,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产生有意义的成长。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乡土教学资源开发。
首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学习过程的角度阐释了乡土教学资源开发的必要性。首先,由于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给学生提供的课程就不应该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也应该考虑学生的特殊性。以此标准来看,国家课程资源显然不太适合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建构,而乡土教学资源则是从学生的现实出发,从学生的个性出发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因此有助于学生进行知识建构。
其次,建构主义关注社会文化环境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而乡土教学资源开发就是一个有效地把学生的学习与相关情境联结起来的途径,即开发出符合学生兴趣、能力及地区文化特色的课程教学资源。这与建构主义所提倡的学习要源于社会文化脉络的思想是相符的。
再次,建构主义关于学习是一种情境化的学习的理论,提醒我们在进行校本教学资源开发时,应该十分关注社会文化及儿童已有的经验。
三、乡土资源融入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途径与策略
(一)乡土资源融入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途径
1. 结合话题,融入英语课堂教学。
乡土资源通过话题与英语课堂教学相融合,是乡土资源融入英语教学的主要途径。在农村中学,由于英语课时的限制和英语语言环境的缺乏,学生英语实践的机会主要在于课堂内。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将自己开发的各种英语乡土资源融入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去。新教材大都是按话题进行编制的。教师在开发乡土教学资源时,可以按照话题进行,然后把有关乡土资源与教材内容相符的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如在教学饮食健康这一话题时,可将本地的一些传统食品的英语单词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在教学节日这一话题时,可融入本地的一些传统节日等。
2. 将乡土资源融入英语实践活动课或选修课中。
新课程要求英语教师每学期必须开设实践活动课。由于乡土资源的内容非常广泛,教师可把部分内容编成几个专题,在英语实践活动课中进行教学。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乡土英语选修课,每两周或一个月开设一节,进行乡土英语教学。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利用一学期的时间,在八年级学生中每两周开设一节英语选修课,主要教学学校所在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雁荡山景区的各方面,如景点介绍、住宿,饮食、交通、气候、历史、传统特产、活动内容等,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教学效果明显。
3. 将乡土资源融入英语兴趣小组活动中。
现在有许多学校都成立了英语兴趣小组,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在英语兴趣小组成员中进行乡土英语知识的渗透,利用英语兴趣小组成员的辐射作用,进而激发全体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4. 将乡土资源融入英语学科竞赛活动中。
乡土资源融入英语学科竞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和对家乡的热爱,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我们在各个年级分别进行了以热爱家乡为主题的英语比赛活动,如七年级的英语手抄报比赛、八年级的以我爱家乡为主题的英语演讲比赛、九年级的以介绍家乡新风貌为主题的作文比赛,在学生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创造了很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三)将乡土资源融入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策略
1. 相关文献研究。
教师首先要运用文献法对关于英语教学中乡土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了解前人是如何利用乡土资源进行英语教学的,为自己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实践材料和指导。
2. 调查法。
教师在进行乡土资源开发研究之前,一定要对本校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什么样的乡土资源感兴趣,这样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乡土资源开发。此外,还要了解英语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现状及意愿,因为教师是乡土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将乡土资源融入英语教学只是一句空话。
3. 教师合作研究。
要进行乡土资源英语教学研究,必须要有英语教研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与协调。特别是同一年级段备课组的老师要落实好分工与合作,统一内容与进度,才能做好乡土资源的开发工作。
4. 利用网络资源。
许多本地网站都有大量关于本乡本土的乡土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其中与教材相关联的素材,改编成英文进行教学。
四、结语
就目前来说,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一方面缺乏专家的引领,另一方面由于教师自身的资源开发能力有限,仍处于一个摸索的起步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乡土资源开发机制和操作模式。
参考文献
[1]舒丽萍.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7, (1) .
[2]靳玉乐.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策略[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6.
[3]《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4]罗朝猛.开发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的实践与探索[J].中小学教材教学, 2002, (20) .
农村中学人力资源管理 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从课堂教学到社会生活、人文知识、自然风物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而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
语文教学活动是农村语文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其活动资源, 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农村中学语文教师, 由于教育基础设施落后等多种原因长期以来在教学过程中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为了提高升学率把教材上罗列的知识点要求学生不断重复的进行枯燥、繁琐、机械的训练。严重扼杀了农村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阻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 甚至导致产生厌学情绪。如何使农村中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呢?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是关键。所以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就成为每一个农村中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经过在农村十余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在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遵循语文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身边资源加强听说训练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叫语文, 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 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 文就是书面语言, 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结合说就叫语文。”我认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方面, 教师的任务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 加强学生的听说训练, 给学生创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一是我们可以把学生每日从早到晚在校时间作一定的安排。早读半小时可用录音机在班上播放名著名篇;课间活动和午休时间播放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经典诗文的朗诵, 使学生在听中受到文学的熏陶并提高学习语文兴趣;二是坚持每次上语文时要求学生不拘形式和内容用三、五分钟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口头说话训练, 学生们可以评议时事描绘现象、讲自己的童年、道家庭亲情、诵优美诗文、说有趣的笑话;三是为了引起全体学生的重视, 还可对学生的口头说话进行评定打分;四是在学生晚餐的时候, 我们可在食堂餐厅放一台电视机给学生播放小说朗诵、评书精段、一首诗词的精美讲评, 一篇散文的欣赏品读等。这些活动, 给我校学生创造了浓郁的语文听说训练的学习氛围。无形之中语文知识在学生身上得到潜移默化, 周而复始, 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文听说经验, 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词汇和内容, 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关注课外生活以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 拓展语文学习的时空
教材按单元设计有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以及“名著推荐与阅读”, 为学生提供语文课外学习资源, 并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铺路架桥。
1、开展“我爱文学”读书周活动。
全班同学在两周内读一本书, 建议读冰心的《繁心》、《春水》, 也可自选其他作品。然后写一篇读书心得, 与同学交流。
2、分小组开展文学小创作活动。可以写一首小诗, 可以编写一个小课本剧, 也可以写一篇短小的散文。
3、以“我爱文学”为主题, 分小组合作编辑一份“小小文学手抄报”。
首先给小手抄报起个有文学色彩的名字, 如“火花”“文学少年”“萌芽”“文学之星”“新视窗”等。要多动脑筋, 设计“我与名著”“名家简介”“文学新星”等多样化的栏目。文章篇幅要短小, 感情要真挚。编辑时可请语文老师帮助审稿, 请美术老师指导设计版面, 请英语老师写一段“英语小幽默”, 请数学老师提供趣味数学故事。然后在班级交流, 并评选出最佳文学报和最佳编辑。
在这一语文实践活动中, 同学们开发了课外图书资源, 丰富了学习, 同时发掘了自我创作能力, 体验了合作与分享的快乐, 更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三、把握课程特点倡导广泛阅读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新课程标准要求:“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农村图书匮乏的情况下, 教师要想方设法尽可能组织学生广泛阅读, 使学生在广泛阅读文本过程中从字里行间提取信息, 并将自己对语言的感悟、体验内化为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过程。广泛阅读可以使学生从中认识历史和人生, 提高观察判断理解生活的能力。
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根据需要每月组织一次读书会。图书资料缺乏, 我们可以号召学生从家里拿来了各自的藏书, 在教室里建立图书角。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 教师适时组织讨论, 指导学生多角度阅读, 培养阅读和欣赏能力, 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倡学生读中要疑。如《白杨礼赞》一文, 白杨树的形美、神美与北方抗日军民极其相似,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也揭示了。但本文2、3段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高原风光, 多余吗?为什么?老师设计交流, 学生得知不多余。生存环境的写作目的是烘托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 也暗写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 为后文揭示象征意义, 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写高原风光及作者的感受是从正反两个方面衬托了白杨树的“不平凡”。本环节中, 学生能够达到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相互渗透, 并对探究结果达成共识。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运用合作探究来完成学习内容, 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我们还可以通过举办朗诵会、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 促进学生多读书。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 求异思维, 大胆怀疑, 大胆想象, 并可以对共性的看法或结合提出质疑, 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达到丰富语文课程资源的目的。
四、发挥资源优势鼓励探究合作学习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把阅读和口语交际定位于提高、充实、丰富学生整体语文知识之上,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说:语文课程应该植根于现实,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 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 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语文实践能力。
一是充分利用黑板报, 学习专栏这些优势资源, 把学生写得好的、那怕只是有小进步的文章在学校或班级展示;二上成立“春曦之梦”文学社、自办小报、鼓励学生积极投稿;三是用小记者, 积极引导学生把校园中的新面貌、学生中的新事物诉诸笔端, 登在专栏板报上;四是指导学生参加校、县、市、省、国家级作文竞赛;五是开展作文写作评优活动, 鼓励学生动手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重视激发学生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感悟, 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这些活动, 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搭建一个开放、自主的独具农村特色的课程资源平台。促进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和协调发展, 培养农村中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能力。
我们还利用身边的自然和人文的课程资源,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研究, 参观访问;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民情, 民间文化, 使他们的语文素质拥有自身特点。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既不脱离语文教材又不是为生硬地学习课本知识而学习课本知识。
农村中学人力资源管理 篇11
【关键词】环境 教学情景创设 兴趣 能力培养
在农村普通中学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并且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致使农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应变迟缓,在听、说、写等方面呈显出弱势,教师被迫走老路子、老办法,只注重单纯知识的传授,这样往往收效甚微。针对这一现状,结合学校“十二五”课题研究,利用古镇旅游资源,渗透于英语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优美环境是情景创设的源泉
锦溪古镇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历史文化渊源深远。早在五千多年前,这里就有了渔猎经济基础上的新石器文化。随着渔猎经济向农耕经济的过渡,原始的石器逐渐演变成陶器进而演变成奴隶社会的青铜文化和封建社会的铁器文化。在这种社会经济文化演变的过程中,商周时代的良渚文化以及春秋战国时代的吴越文化,先后在锦溪的澄湖、五宝湖留下了许多历史的遗迹。
我国是世界砖瓦的发祥地。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懂得了用盘泥法做成木柱泥墙,再经火烧,使之形成坚实一体的“红烧土房”。砖瓦制造一直是锦溪最古老的传统工业。位于镇上塘街丁家大院的“中国古砖瓦博物馆”,在他并不宽敞的展厅里,拥有两千三百多件展品,展现了我中华5000余年的文明史。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是锦溪地方教育的人文历史环境,也是锦溪历代人才成长的土壤。这些都成了我们古镇开发旅游的重要资源,历史遗迹、古迹是旅游的极好的景点,民俗文化更是旅游原动力,这些不光要介绍给本国的游客,还要介绍给外国游客,这正好给我们英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为我们英语教学的情景创设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资源。
二、情景创设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1.情景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我认为农村中学英语学习的“主战场”是课堂,课堂四十五分钟的英语训练比什么都重要,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的负担减轻了,兴趣也提高了。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呢?情景创设是关键。
(1)穿插日常情景谈话,加强听说活动。课堂上,我尽量用英语进行教学,刚开始,语速放慢,必要时重复或用母语提示,课题用语要求精确简练,通俗易懂,逻辑严密,连贯流通,生动形象。在每一节英语课上都要用三至五分钟时间作一些日常情景小谈话,方式灵活多样,一是教师引入一些交际功能和意念项目,如讲日期、谈天气、旅游、购物、个人喜好等;二是让学生自己谈学生缺勤情况,值日工作,电视节目,旅游景点介绍;三是师生之间就某个topic进行对话;四是教师给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每日话题五花八门,家事、国事、天下事都可以拿来交谈。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联系古镇旅游的话题,学生总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例如根据当天的天气情况,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 “what do you want to do in so fine days?”让学生以此开头,自由编个对话。然后让几组学生上台表演,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让学生们得到了语言能力的展示,不但提高他们的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兴趣。例如,8A Unit 3学生们看到了著名的埃菲尔铁塔,神秘的白宫,情绪激动;参观了奇妙的金字塔,悉尼歌剧院,赞不绝口。8B Unit 2 学生们又来到了日本,在室内主题公园玩了一天,亲近了自己喜欢的迪斯尼卡通人物,并欣赏了各种服饰。8A Unit 4中,学生们欣赏到了纯自然的湿地和美丽的丹顶鹤。通过对美的欣赏,可以让学生为大自然的美而震撼,激发他们保护美的意识;同时,老师可以结合地方文化特色,以锦溪4A级景区为基点,给学生搭建一个实战平台,让学生领略到家乡建筑的巧夺天工,激发他们创造美的意识,展现美的勇敢。
(2)围绕旅游景点,创设情景,强化听说训练。课堂教学是学生接触英语、练习英语的主要方式,课堂上的听说活动不能局限于书本上的一些常规用语,而是应该把从课文中学到的东西同我们古镇旅游的景点介绍等旅游用语结合起来,这样,既加大了训练的量和内容,也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在每堂课上都有侧重点,有时是桥梁的介绍、有时是古屋的介绍、有时是民俗民风的介绍,但总的来说还是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灵活多变,不能呆板、老一套。让学生在模仿中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从而锻炼自己的能力。
(3)注重情景创设与语感,提高听说能力。语感往往随情景的变化而变化,语感无论以何种方式出现,必须合乎语法,并且语意连贯。朗读是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一个必不可少的过度手段,朗读和听、说一样,在练习时也应首先抓住语感的节奏、旋律。加强语音语调的熏陶和学习是语感领悟和理解的关键。正确的语音语调对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刚开始时,我选用一些谚语、绕口令、儿童歌谣、教唱些英语歌曲;然后有目的、有系统的选择一些经典段落、精彩范文让学生练习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节奏、节拍、高低、升降等,在练习的过程中,形成完整的语句声音形象,从而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
2.情景创设在课外活动中的运用。仅靠课堂训练是难以满足学生发展英语综合能力的需求的,适当、合理、有序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帮助学生发展交际能力的辅助手段。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利用古镇旅游资源,从学生的兴趣、知识水平出发,我们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大量的课外交际、交流活动,直接充当导游,给中外游客讲解古镇的历史、民俗民风、古迹遗址,或着充当游客,去听取同学们的讲解,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译林教材2102版七年级上册Unit 3 Welcome to Sunshine Town介绍了阳光镇的文化及风土人情,学生在学完整个单元后,Task課时就要求写写自己的家乡。这是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在写作过程中,不少学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比如说锦溪是个“鱼米之乡”,特产是袜底酥,这些用英语怎么表示呢?老师在此之间就可以拓展学生的单词量,运用句型:这个地方有“鱼米之乡”的美誉(This area enjoys the reputation of a land with milk and honey.)让学生知道“鱼米之乡”不仅可以the land of fish and rice这样说,而且可以这样说a land with milk and honey。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填补自己词汇量的不足。
三、总结
人本主义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人的目的,与人有关的目的,在根本上就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式,是人总能够达到的或个人能够达到的最高度的发展”。利用古镇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英语教育,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一定会为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发挥其积极有效的作用。
农村中学人力资源管理 篇12
我县位于甘肃省中南部, 全市所辖的七个县均为国家级贫困县。长期以来, 深受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落后的经济条件的影响, 资金紧缺无力改善体育设施, 添加购置体育器材, 改善体育运动场地都需要一些资金来源, 多数学校领导对体育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 加上家长的溺爱, 造成大多数学生不爱活动, 体质状况不断下降。再加上近年来教学规模不断扩大, 班级人数多等给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等, 安全方面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如何在条件艰苦, 生活困难的条件下发展学校体育活动, 把国家号召的全民健身活动落实到学校体育教学当中, 是这次调研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 课题组对我校部分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和实验调查, 查找制约学校体育发展的原因, 挖掘农村学校体育资源的优势, , 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 带动和提高本地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本校高一级, 高二级和高三级12个班的538名学生。
(二) 研究的方法:
1.实验法.本校12个班发放问卷538份, 回收538份, 有效率100%。2.数理统计法, 运用T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3.行动调查法:对学生收集、创编和实验进行书面问卷调查。并将收集的体育游戏引入课堂, 在实践中不断分析, 反思, 调整, 探究体育游戏开展形式、途径与方法。
三、研究的过程与分析
(一) 农村中学体育课教学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调查显示,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 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越来越少。高中一年级喜欢体育课的比例明显高于高中二、三年级, 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体育课的学生高三高于高一高二。
班级人数喜欢体育课百分比不喜欢体育课百分比
高一185 115 62%33 18%
高二173 92 53%43 25%
高三180 70 39%72 40%
(二) 要充分发挥体育游戏的作用, 各年级学生喜欢体育课游戏的类型, 变化形式, 丰富内容, 激发学生兴趣
人数喜欢活动性游戏人数百分比喜欢竞技性游戏人数百分比喜欢智力性游戏人数百分比
高一185 28 15%70 38%28 15%
高二173 42 24%76 44%17 10%
高三180 59 33%104 58%11 6%
四、开发创新创编选择和实验体育游戏
(一) 现有器材的开发与利用, 如:
跳绳除了正常利用外, 还可以做绳操, 斗智拉绳, 充当各种障碍物等, 器材要得到充分利用, 尽量做到一物多用, 多物简用。利用学校有限的体育场地开展新型的体育项目, 如定向跑, 踢毽子等。利用学校附近的山地, 森林, 草地等开展越野跑, 中长跑等体育项目。例如:栏架可以来跨栏, 也可以用来作投射门等;利用实心球, 可以用来投掷, 还可以用来打保龄球等。发展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 如:武术, 秧歌等。
(二) 创编收集新游戏:
动员全校学生每人搜集或创编一个游戏。按沙包类、跳绳类、徒手类、皮筋类、滚铁环类、优选30到40个体育游戏, 并按游戏性质分类, 把优选的体育游戏运用到体育教学中进行实验。对学生收集、创编和实验情况进行书面问卷调查。所以通过体育游戏的创编与运用, 丰富体育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是非常有必要的。
结论与建议
结合本地处于农村, 在教学中注重地方特色浓郁的教学资源, 将沙包、跳绳、皮筋、滚铁环等内容引入课堂教学, 形成校本课程, 体育游戏是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因此, 体育游戏教学时在游戏中将体育课目标通过娱乐, 游戏的方式来实现, 所以游戏的选择一定要有针对性, 要紧扣教学内容还要在体育游戏的设计和组织上要注意实效性和趣味性,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 针对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 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艰苦奋斗, 吃苦耐劳精神,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 激发学生成功后的喜悦感和创新精神, 积极开展各项体育活动, 还要在体育游戏的设计和组织上要注重实效性和趣味性,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总之, 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征程中, 本校以求实创新, 倡导以科研兴校。“路漫漫其修远兮”, 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 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得到落实, 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为改变学校体育教学发挥积极作用。
摘要:根据我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的实际和新课改的要求, 人民的生活并不富裕, 体育发展相对落后。学校的硬件发展也不好, 很多的农村学校都还是平房, 操场就用一块闲置的空地来充当, 篮球架还是用木头自制而成的。体育教师的配备也不齐全, 大多数学校根本就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 农村家庭经济能力差, 生活艰苦, 学生的身体素质差, 开展学校体育的时间少, 如何改变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呢, 在农村体育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 充分开展适合农村学校的体育游戏, 它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实验法、数量统计法、调查法等进行分析和讨论。我们认为, 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整体相对滞后, 发展不平衡, 农村体育教学深受体育场地、器材短缺与设施匮乏等原因。
关键词:农村学校,体育游戏资源,开发与利用
参考文献
[1]孙卫华等.《中学体育与健康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2015年第5期.
【农村中学人力资源管理】推荐阅读:
教学-农村中学生物学课程资源开发11-22
拓展农村中学体育器材资源的教学策略10-11
农村中学的班级管理07-05
创新农村中学教学管理07-30
初探农村中学校园规范管理07-26
西部农村中学07-18
山区农村中学06-21
农村中学体育09-15
农村中学历史11-03
农村中学教研现状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