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农村中学校园规范管理

2024-07-26

初探农村中学校园规范管理(共9篇)

初探农村中学校园规范管理 篇1

封面

题目:

作者:

区县:

单位:

电话:

朱隆刚 湖北省钟祥市 钟祥市长寿镇第一初级中学

《初探农村中学校园规范管理》***

初探农村中学校园规范管理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转变管理理念,提升办学品位,创新制度管理,推进自主内涵发展,激发教师群体的活力已经成为当前农村中学的一个首要任务和中心工作。促进教师队伍专素质发展,以人性化管理为主,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廉政建设,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一套规范合理的校园管理制度,才能真正提高农村学生整体素质。近几年,作为一个偏远的农村中学,我校加强了校园规范管理,提高了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全校上下呈现出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发展势态,形成了人心凝聚、安定团结、师生和谐的大好局面。学校各项工作开展的井井有条,得到各级主管部门的认可。

关键词:农村中学规范管理探索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一步步走近,农村城市化的趋势逐步加快。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由于人口向城镇集中的速度加快,使得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初中的入学人数呈连续下降趋势。针对这样的情况,如何进行创新的学校管理,如何最大程度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本文就农村中学校园管理,谈谈个人体会。

一、转变管理理念,提升办学品位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学校管理对于人才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基础教育将对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更新,课程改革管理体系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这就要求学校在推进新课程改革时,必须要尊重学生、尊重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就是要提倡从课改前的领导权力本位走向教师能动本位,使教师真正成学校管理的主人,突出教师工作的灵活性、创造性、全能性的特点,打破种种束缚教师的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枷锁,形成宽松和谐,高度凝聚和富于创造的管理机制和活动空间。随着教育资源观念的引入,学校增强了与社会、家庭的互动和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开放性学校管理还要求教育思想是开放的。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仅依赖学生、教师和学校,更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所以学校要引导师生向校外延伸,向社会延伸,优化社会资源;要充分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要采取开放、整合、为我所用的原则。

二、创新制度管理,推进自主内涵发展

随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全面落实,要求学校的管

理模式与时俱进。因此,创新管理模式、科学构建学校的管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校自主发展的平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更新管理模式,几年来,通过认真学习《中小学管理规范》等文件精神,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农村学校校情的管理体系,使学校的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1.创新管理模式,增强内部活力

学校制度的创新建设首先要从制定目标开始。根据学校的实际,制定学校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为统筹兼顾各管理层次关系,要求各部门、各年级、各学科根据学校总体目标分别制定分层次管理目标和职责,切实落实目标的分级推进,以确保学校整体目标的稳定和提高。全面实行教师全员聘用制,淡化教师的身份意识,形成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和用人环境。实现教职工校内动态流动,进一步优化了教师结构,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挖掘了内部潜力,形成了竞争机制,增强了内部活力,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以逐年提高。

2.落实人本理念,增强民主意识

在所有的制度建设中都始终坚持师生“知行合一,完美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营造宽松、和睦、平等向上的人际环境。把学校工作和教职工的个人幸福、尊严以及每个人的个性发展结合起来,追求和体现人的终极价值,让广大教职工体验到劳动的价值,成功的喜悦和个性的尊严。如在进行班主任聘任授课教师的改革时,就事先考虑到老年教师在竞争中的不利因素,对他们的量化考核标准就相对降低一些。对未被聘任的教师,由各处室按照部门岗位标准进行第二次聘任,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好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端正态度,找出差距,同时为他们创造条件,进行培训提高,以应对下一学的竞聘。

三、激发教师群体的活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对学校教师群体活力的激发,引导他们为学校的管理目标努力工作,是学校管理有效性的重点所在。学校管理者只有在充分了解管理客体及其特性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才能发挥其管理效益。

1.培养教师具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

现代教师,必须具有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有全新的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因此,为了培养教师具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使学校各项工作能

扎实地、有创造性地开展,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邀请教育专家到校讲学,不断进行校本课程的培训,大力开展先进教育思想交流会等活动,制定各类教职工的岗位职责和行为准则,使得教师在对课程内容的确定,知识点、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教学理念:促进人的发展。

2.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学校把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重中之重,积极开展师德师能提升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青年教师成长工程,完善考核机制,注重人文关怀,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核心竞争力。针对农村学校教师教科研意识淡薄的现象,学校通过设置考核制度,大力开展教改实验,实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师的理论水平、科研意识和教学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并且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能够渗透各种教改思想,大胆实践,细心探索,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3.不断培养教师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当今世界,计算机、电子邮件等现代技术运用于中小学教学已成为普遍现象且得到迅速发展。转变观念、强化科技知识、学会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以及其它先进的教育技术,是对现代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方面的培训,鼓励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不断开展各种先进教学技术的竞赛活动,充分调动教师学习先进理念的兴趣,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运用到教学中去的能力。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和谐氛围

校园既是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又是文化传播的诞生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育人的需求,还直接影响社会文化的大环境。因此,努力创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营造校园的和谐氛围。

1、美化自然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具有陶冶学生心灵,熏陶学生行为,启发学生美好想象的作用。让校园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能成为无声的语言,从而促进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文明而得体。

2、优化人际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保证。据权威调查表明“领导+长者+朋友”型的领导角色和“师长+父母+朋友”型的教师角色及互助互爱、情同手足的同学角色是现代教育中的新型角色,颇受学生欢迎。让他们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从小懂得互相尊重、帮助、关心他人,形成崇高的道德情操。

3、净化心灵环境。在社会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校及学生自然受到影响。学校开展各类活动,净化学生的心灵环境,青年教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对其动之以情,晓知以理。

实践证明,在学校管理工作过程中,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才能不断提高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才能在全校上下呈现出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发展态势,形成人心凝聚、安定团结、师生和谐的大好局面

参考文献:

[1]李慧勤:珍爱生命、敬畏生命、保护生命——云南省在校学生安全问题调查

[J].云南教育视界:2008,(5):39~41

[2]李吉泰:农村中学学生安全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教育,2007,(6):25~26

[3]丁克芹:校园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5,(12):78

[4]罗 侃:新西兰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J],.教学与管理,2007,(10):76~78

[5]马洪波:学生伤害事故中的学校责任[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2):38~39

初探农村中学校园规范管理 篇2

农村老年人健康档案管理规范问题只是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管理问题的冰山一角,涉及医学、档案学、管理学等学科内容,本文主要从农村老年人健康档案管理这一侧面和卫生档案管理学的视角对其进行探讨。

一、农村老年人健康档案管理规范化存在问题及原因

农村老年人健康档案管理规范问题存在于建档质量和管理水平两个方面。

1.建档质量问题及原因。农村老年人健康档案,是指农村65岁及以上老年人接受医疗卫生服务的活动中形成的对个人、家庭及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影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其质量体现于记载当事人身心健康状况及医养服务活动信息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据相关文献资料和笔者调查所知,建档质量问题中内容甚于形式。(1)形式方面。1载体问题。不少地方农村老年人健康档案仍以纸质载体为主,尤其是西部农村地区。其原因一是贫困,二是当地政府文件要求“有条件的地区录入计算机,建立电子化健康档案”。其弊端在于难以建立资源共建共享的信息化平台,既不便于快捷提供病患相关资料,延误诊治决策,特别是那些时间就是生命的危重病患;也不便于及时提供医疗卫生政策制定、宣传、教育所需信息及教学科研利用,有碍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事业健康发展。2书写问题。档案填写字迹潦草,书写混乱,有错别字,阅读困难,降低了利用效率。其原因主要是村医队伍整体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对建档意义认识不足,工作态度不够认真严谨。(2)内容方面。1重要项目填写不完整。除个人基本情况和客观资料外,主观资料、健康评价、处理计划的内容均有所缺失。如主观资料中的健康行为描述不够详细、具体;健康评价中缺少生理、心理和社会问题的必要描述;处理计划中的药物处方不齐全,诊疗计划、生活方式指导、教育宣传几乎为零。其原因与村医队伍整体水平不高有关。2健康档案标准规范滞后。原卫生部2009年公布的《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提供了一个健康档案基本架构,对指导全国健康档案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健康档案工作的快速发展,许多内容已不适应新形势要求,需要出台新的标准规范。

2.管理水平问题及原因。(1)分类方法不科学。该问题集中反映于档案管理单位设置不合理。农村老年人作为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人群,其健康档案理应重点管理,其实不然。现行农村老年人健康档案“以家庭为单位集中存放保管”,即以家庭作为档案管理单位,这样就将本该重点管理的农村老年人健康档案混同于普通档案,使应当重点关注的农村老年人健康问题淹没于一般人群健康问题之中。众所周知,对档案进行分类管理,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方便查阅档案,提高档案利用效率。然而,以家庭为档案管理单位的做法,显然破坏了农村老年人健康问题同类信息的联系性和系统性,既不便于对该类档案系统利用,也不利于为制定相关卫生政策、开展相关卫生宣传教育及教学科研活动提供完整系统的原始资料。其原因在于原卫生部于2011年发布的《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下称“《规范》”)所作规定。(2)归档责任不明确。按照现行规定,居民健康档案“所有的服务记录由责任医务人员或档案管理人员统一汇总、及时归档”,对于这种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规定,从我国公文行文习惯来看,作为市级以上行政部门是适宜的,但是,从文件贯彻落实的实际来看,存在的问题就严重了,一是基层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文件已习惯于照抄照搬上级文件(既省事省时省力又无风险,何乐而不为),二是具体执行的组织机构难以落到实处(个中原因复杂,多为人力财力所困)。因此,怎一个“或”字了得,既规定了责任,又不明确责任主体,模棱两可,矛盾下交,为难基层组织。(3)管理手段不先进。除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外,多数地方农村居民健康档案仍然沿袭传统的手工管理,其原因和弊端与前述纸质载体相同。(4)考核指标不全面。现行考核指标由健康档案建档率、合格率、使用率构成,没有纳入健康档案管理人财物配置、规章制度建设、库房保管安全、重点人群档案收管用等重要内容,不利于农村老年人健康档案的规范管理。其原因亦出自《规范》。(5)政策歧视较明显。《规范》要求“将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填写的健康档案相关记录表单, 装入居民健康档案袋统一存放。农村地区可以家庭为单位集中存放保管”,地方各级卫生部门均照此贯彻。如此另类政策无论基于什么考虑,都不宜见诸公文公然施行,其弊端除前述已论及不便于同类问题档案系统利用外,还因其歧视农村的做法既无法律依据,不符合中央“依法治国”的施政理念,又有违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初衷,已对农村老年人及其他重点人群健康档案规范化管理造成了不良影响,其后遗症还将不断显露出来。

二、新型城镇化为实现农村老年人健康档案管理规范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下称《规划》)。通知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必由之路,是解决“三农”问题重要途径;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推进城镇化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确保《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规划》强调:必须牢牢把握城镇化蕴含的巨大机遇,准确研判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

1.以新型城镇化理念强化农村老年人健康档案意识。新型城镇化就是要实现农村现代化,包括农村信息化、生产集约化、生态平衡化、生活富裕化、社会文明化等,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建设一体化,实现城乡居民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均等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让中国农民渴望自由、平等、富足、文明、尊严的千年梦想成为现实。 。 因此,所谓新型城镇化理念,就是聚举国之力实现农村现代化,让全体农民融入现代文明社会大家庭,简言之就是实现富民强国的中国梦。作为幸福指数核心要素的健康指数,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健康指数是衡量小康社会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因此,关爱农村老年人健康,提高其健康指数,就成为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重视并加强农村老年人健康档案建档和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其水平和质量,不仅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相关机关单位和医务人员的思想自觉与行为自觉。

2. 以新型城镇化思维推进农村老年人健康档案管理规范化。 。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农村社会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的历史过程,也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大型系统工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从调研、设计到建设,每一步都离不开现代思维科学的指导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才能确保质量和水平达到现代化标准。因此,所谓新型城镇化思维,就是以现代化思想建设农村,以现代化手段改造农业,以现代化生活造福农民,一句话就是以人为本给中国农民创造一个文明健康的现代社会环境。农村老年人健康档案工作虽然只是新型城镇化的一个细节,但事关新型城镇化幸福指数的考量,其规范化管理应当且必须与新型城镇化同步开展。(1)更新健康工作理念,调整制度顶层设计,以适应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新形势。国家卫计委应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新阶段居民健康及其档案管理调研工作,抓紧制定并及时出台新的健康档案标准规范,取消歧视性规定,真正按照均等化原则合理划分档案类别确定管理单位(建议重点人群健康档案以人群分类、以人为单位分类集中保管),明确归档责任主体,强化建档工作和管理工作全面考核及重点人群健康档案专项考核的质量监控措施,增强标准规范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使之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协同一致。(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把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和管理专项资金支持与帮扶工作纳入新型城镇化相关政策,大力改善其工作环境,积极开展电子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建设,着力提高建档和管理现代化水平,为实现健康档案管理规范化,实行实体档案和电子档案双套制及电子档案备份制(最好采取脱机备份和异地备份的双备份方式)创造条件。(3)以人为本,切实加强农村医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其职业技能,增强其执业意识,为健康档案管理规范化提供人才保障。一是充分利用城镇化相关政策优势,加大村医队伍职业技能(包括卫生业务技能和档案工作技能)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其执业水平;二是按照《规划》精神,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学医科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就业或支医),以优化村医队伍提高整体水平;三是加强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强化农村医务人员执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农村老年人健康档案管理规范化必将伴随着“三农”问题的解决而得以实现。

摘要:农村老年人健康档案在建档和管理上都不够规范,包括载体、书写、内容、标准、分类、责任、手段、考核、政策均存在一定问题。新型城镇化作为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为实现农村老年人健康档案管理规范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农村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初探 篇3

【关 键 词】 农村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得到飞速发展,新的教学手段相继走进校园,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1]新课程教学改革对数字化校园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课堂教学亟待解决以下问题:①教师借助网络整合资源的意识不强,备课的信息来源途径有限、质量不高;②课堂教学形态单一,多数课堂老师“讲”的时间远多于学生“学和练”,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自主探究、自我思考、合作交流及亲身体验获取知识明显不足;③练习的针对性不强,老师习惯于批发性地布置作业、依靠手工批改作业和课堂反馈意见的效率较低,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自主作业、分层作业和创意作业的辅导模式尚未形成。作为农村高级中学,我校积极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实践应用,对于推动新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可为探索农村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参考。

一、农村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需顺应形势更新理念

我校成立了“数字化校园”行动领导小组,从理念上开始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数字化校园”行动。学校在全国“十二·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方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的基础上,围绕“五字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更新教学观念,全力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集成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学习、交流、研究和管理的校级平台。[2]秉承“建模、建库、建队”的原则,以校园网络为基础,以教育教学平台、信息资源库、数字化设备等为信息源,以数字化、网络化为模式,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面向教学应用为首选,以循序渐进和逐步完善为主要建设模式,以信息化和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指针,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在课改中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在不断实践和反思中改进和创新课堂,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建设“数字化校园”打破农村中学信息闭塞的瓶颈,有利于教育均衡发展。[3]

二、农村中学“数字化校园”平台需要硬件、软件建设并举

(一)农村中学“数字化校园”硬件设施的完善

农村中学“数字化校园”硬件设施主要是由数字校园网络设施和提供服务的服务器系统、相关硬件及各种终端组成。我校对校园网进行了扩容提速全面升级,实现办公区域wifi全覆盖。教室配套电子白板或者大屏幕一体机实现“班班通”,完成传统教学模式向多媒体教学模式的转变。学校建有标准化网络教室、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室、图书电子阅览教室,并提供合适的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专业服务器,夯实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硬件平台。很多农村中学学校的网络基础设施陈旧,改造升级需要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对硬件设备的要求。[4]

(二)农村中学“数字化校园”软件设施的完善

农村中学“数字化校园”平台需要集合办公、师生互动、家校互动、自建资源库等多种功能。农村中学软件开发人才欠缺,不可能学校自己开发所需要的软件。我校与网络营运商合作,组建以手机为终端的“人人通”课改实验班,即班级每人免费提供一部手机,利用手机上的资源学习并向教师反馈问题,从而改变过去先教后学的局面,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教师的授课更具有针对性。同时,学校还组织了近10个高中班级,利用自行配置的笔记本电脑开始“组组通”实验。学校启动了“云教室”的开放式教学,该教室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学生上课每人一台大屏ipad,师生教学互动极为方便,学生还能利用ipad访问学校的资源服务器,自主学习的效率明显提高。该教室是学校对“人人通”教学形式的探索,将逐步向全校高、初中其他班级推行。我校建有现代化录播教室,旨在建成面向现代化的“未来教室”,为教师针对性教研和教学提供服务,为学生个性化辅导提供解决方案。学校还试点推行了“智能安全学生证”,搭建了“家校共育,呵护学生”的育人平台。学校从多方面加大保障力度,为“数字化校园”的有效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农村中学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助推学校发展

1. 利用平台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教师在办公室一改过去“刀耕火种”的局面,收集素材,设置课堂教学流程,批阅学生作业、试卷,研修课题,完善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形成了人人参与、不断推陈出新的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局面,为农村中学教学改革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 利用平台实现课堂教学的良性互动。在云教室上,学生通过平板电脑查阅资料、自己尝试,再提交老师。而教师则可以马上通过数据自动评价系统,对一堂课的教师提问、小组研讨、活动开展、学生错误类型自动作出统计,提出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3. 利用平台提供便捷的电子阅览。在图书馆,学生手中捧的并不完全是厚厚的书籍,而是一台台平板电脑。学校与小平图书馆合作,建成了“小平图书馆分馆”,购置了期刊阅读机等电子阅读设备,增加图书数十万册。过去要一个星期后才能看到的期刊,现在当天就可以在阅读机上浏览,大大丰富了学生的阅读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

4. 利用网络平台提供优质管理服务。我校建立的办公云平台、智能排课系统、教师备课系统、微课制作中心、自动录播系统、校园网等一体化教学教务和办公管理平台,解决了传统教学教务工作中出现的信息沟通不畅、工作繁复、数据存储难、分析不便等问题,打破了原有的互动方式,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初步实现了向师生、家长、社会的开放,成为社会和家长了解学校动态,关注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5. 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网络阅卷。我校与“智学网”合作开发出网络阅卷系统,教师把软件安装在手机上随时可以拿出手机阅卷,省掉翻阅试卷时间,提高阅卷速度。通过阅卷后,教师可以精准到每位学生未掌握的知识,学生也可以了解自己的错误情况,进而达到精准教学。

6. 利用网络平台可对学生生涯规划及对师生的唤醒。学校通过学校网站对高考政策解读,营造正能量氛围,再通过主题班会进行解读、巩固、提高,在道德认知上获得学生认同,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提升学生自我约束能力,通过坚持、不断的强化进而养成习惯。教育资源正在经历平台开放、内容开放、校园开放,视频成为主要载体,教育资源得到极大的丰富,翻转课堂,按需学习,终生学习,距离不再是问题,教育可发生在学校之外,通过网络平台冲击教师陈旧的理念,唤醒教师加入到教学改革的洪流中去。[5]

四、农村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需着眼未来开拓进取

面对新一轮教育信息化的浪潮,农村中学尤其不能等待观望,必须顺应潮流,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的教育体系,真正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目标,更加关注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将“数字化校园”建设推向更深更广的领域。[6]①学校可计划新建教师成长档案、教师博客平台、家校互动校信通、学生学业分析系统等一体化平台,为教师的综合发展提供信息内容丰富、管理方式多样、报表自动生成的综合管理解决方案;②强调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更要关注如何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德育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共同提升;③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道路上,农村中学面临的问题更为艰巨,需要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对网络管理人才的引进力度和大力提升信息化运行管理水平,努力缩小与城镇中学校园数字化建设与管理的差距。

【参考文献】

[1] 郭加书,崔然,李岩,张弘,林泽东.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高教研究,2007(10):77~78.

[2] 曾勍炜,徐鹰,徐知海,鄢志辉. 关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J]. 计算机与现代化,2004(7):88~91.

[3] 张开兵. 农村中学数字化校园网络的建设与应用[J]. 教育信息化,2005(3):26~27.

[4] 赵安新,吴晓霞,穆荣. 数字化校园建设初探[J]. 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29(3):295~298.

[5] 魏忠. 教育正悄悄发生一场革命[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初探农村中学校园规范管理 篇4

课题中期报告

课题组长姓名::巴合提古丽 课题主持:巴合提

组员姓名:马迪娜、沙黑达、于晓、勒加娜提、沙依兰、玛尔帕努、王德利、库丽沙勒塔娜提、巴合提、江阿古丽和加依娜尔

撰写报告时间:2014年3月1日 高珍珍、乔丽盼、库加娜提、舒格拉、郭靖、一、问题提出的背景与理论价值:

(一)我国当前写字的教育状况:

汉字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与素质,记载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最直接的传承者,重视汉字书写是中国几千年的教育传统。但面对个人电脑的逐渐普及,网络及其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汉字书写受到的严重冲击已成不争的事实,正常书写能力的普遍下滑,正演化成中国社会一道刺目的风景。中国的教育专家、文化学者、政治官员及普通百姓于是变得不安和警惕起来。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因此我们为民语部高中学生写字教学要使学生学会写铅笔字和钢笔字,具有正确书写汉字的基本能力,即写字的姿势,握笔的方法,运笔的顺序,字体的结构要掌握。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是所有教师的共同任务,教师应在教学中明确对学生的写字要求,要特别重视学生日常写字的规范性。各科作业都应要求书写规范、认真、端正,真正做到提笔就是练字,全面提高学生的写字习惯、基本的写字技能,成为教师教学水平、学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主要成员及分工情况)

主要成员由:高一年级于晓、沙黑达、巴合提古丽和马迪娜,主要针对高一年级的学生书写情况进行策略研究。

高二年级沙依兰、库勒加娜提、乔丽盼和高珍珍主要针对高二年级的学生书写情况进行策略研究。

高三年级沙勒塔娜提、巴合提、江阿古丽和加依娜尔主要针对高二年级的学生书写情况进行策略研究。

最后的总结是由巴合提古丽撰写结题总结制作课件,巴合提主持演讲。

二、要主原因:

(1)社会对汉字规范书写要求不高、也不重视,学校忽视了汉字书写教育,造成汉字书写不规范。

(2)学生多是农村,在乡下没有好的书写环境,家长不重视或不懂指导,导致缺乏书写在家庭中的训练。

(3)学生认识不到位,认为字写得好不好无关紧要,只要学习好就行了。

(4)电脑的普及,网络及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汉字书写受到严重冲击,正常的书写能力普遍下滑。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能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能力

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既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也是学生们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的重要基础,更是学生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及基本素养。

(二)能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 有一位心理学家讲:“调整学生的心理素质,规范行为有两种好方法:一是练平横木;二是练习书法;我们当今中小学生天性好动,意志单纯,缺少耐力,而书法艺术的学习,并非一蹴而就,更无捷径可言,只有认真从一点一滴学起。认真临摹,由笔画到结构再到章法布局,不断临习创作,在学习中循序渐进,克服自身的躁性,来培养意志和耐力。可见,学习书法艺术是磨练坚忍不拔意志品质,培养持之以恒精神,克服浮躁情绪的最佳方法。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创设良好写字教育环境,大力促进教师书法水平,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写字状况,进行写字教育,着重钢笔书写训练。培养学生把字写得准确、工整、美观,即培养学生的写字素质、道德素质,审美情操,健全学生人格。同时让学生热爱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并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写字水平和审美水平。

五、课题现阶段的主要成就:

(一)课题研究成果与反思

1、坐姿及执笔姿势很不正确。

许多孩子在写字前的坐姿不正确,有睡觉的,有趴着的,有弯着的,有扭着的。大部分学生没有田字格中范字的习惯,往往是拿起笔就写,写出的字东倒西歪,很不规范。执笔的姿势也多种多样,有竖直的,有握拳拿笔的。培养他们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关系到写字的质量,也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要衡量一个学生的知识文化素养怎样,就看他是否有良好的听、读、记、写和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良好习惯,那么先就要着手重点抓好写字习惯的培养。

2、没有练习示范字的习惯,笔画和笔顺不正确。学生们在练字之前没有在意过规范字,也就不会按照田字格中的规范字去练习了。

3、家长和教师的影响

在生活中有些家长在办事写字时,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也是不在乎其书写质量,只注重是否正确和清晰度。久而久之,孩子便养成了错误的书写习惯。学校要求不严,一些老师的字更是歪歪斜斜,学校、家长对练字这一问题认识不清。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不管是家长、老师还是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不仅对自己的言行有所规范,对个人素质修养也有所提高

4、网络冲击的到来

现代生活,随着电脑时代的到来,人们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生的字也越写越难看。习惯培养离不开实践,据调查,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仅仅需要二十一天,但必须坚持不懈。既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为何有的学生一年多了还不能改掉像坐姿不争这样的坏习惯呢?那就要善于引导学生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这就是“该怎样做”的事情了。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行动指导,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在长期的教学生活中,我摸索出以下规范孩子的书写习惯的方法:

一、写字过程抓规范。

1、进行规范训练前引起重视。首先要让学生懂得我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道理,从思想上加以认同,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使学生自觉地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我指出了他们存在的问题,却没有给予他们正确改正的方法,这不是我作为老师的疏忽吗?

2、写字姿势练规范讲清要求 要求孩子写字时必须做到:(1)摆好姿势身子坐端正,背要直、肩要平、头要正、左手按本、右手执笔。,我把写字姿势的要领“头正、身直、臂开、足平”八个字和“一尺、一拳、一寸”三个一端端正正地写在黑板上,然后逐个讲解示范侧重执笔方法的指导。(2)量好距离,做到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边一拳。平时教学中,我主要利用书上的插图指导孩子观察,让他们知道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是什么样子。然后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

3、注重笔顺、笔画、运笔和间架结构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写字笔顺极不规范,画倒笔已成了一种常见的通病。汉字是一个个方块字,汉字的笔顺是有一定规则的决不能随心所欲,否则,就会感到不方便,不自然。掌握了汉字的笔顺,不仅可以提高写字的效率,还容易把字写清楚,写整齐,写美观。汉字的笔顺规则一般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先里头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等。所以,当学主一开始描写生字时,就必须同步进行笔顺规则的指导

总之,不管写什么结构的字,都要体现出方块形这一特点。从学生开始学写字时,教师就要严格训练,使其掌握临摹的要领,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观察的能力和习惯。

二、教师示范树立榜样

教师先要练一手好字,然后,用这一手字去影响、引导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每一次批语,每一次板书、,甚至一个名字,都要工工整整地书写。教师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学生的一生,教师就是最好、最直接的模仿者。教师的板书、作业本上的批语无不是学生的字帖。教师的写字姿势规范了,写字水平提高了。学生呢,经常地看到老师写字这个活生生的标本,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要使孩子养成不用橡皮的习惯,除了严格要求外,关键要培养学生认真地一丝不苟地学习态度,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同时慢慢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做事的习惯,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把一件事情做好。

六、下阶段研究计划

开展“比一比,显魅力”的活动。

1、作品展示。定期比赛把全班好的写字出来,更好的营造一种写字氛围。让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有效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2、开辟专栏。定期在班里进行隆重、规范的班内书法比赛,并对优秀者进行奖励,评出“小小书法家”、“写字能手”,让人人都参与到其中来,在全班掀起写字的热潮。

初探农村中学校园规范管理 篇5

浅谈语文教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导作用

——麻城市思源实验学校邓永锋

党的十七大对教育方针作出了修改,强调了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可见,国家在继续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特别强调了教育的育人任务。“育人为本”已然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工作指南,其中“环境教育”在育人任务里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而校园文化建设又是环境育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校风和办学理念。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作用。正因为如此,自从麻城市思源实验学校成立以来,我校就特别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其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源,成为素质教育的能量库,成为一部无声的教科书。下面我把我校近一年来在这方面的主要做法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优化育人环境,凸现教育无穷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赋梁壁、砖壁生命,让墙壁“说话”,并使其成为陶冶学生的“主体的画,无声的诗”。

1.走廊艺术成为学生们努力攀登的垫脚石。在我们每个教室外面的走廊的横梁上,都有两张知识卡片,卡片上记载着有关历史、地理、生物、文学等某一方面的知识,便于学生进出教室时能抬头看到并留意某一点很细微的知识。此外,每个教室外面的墙壁上都有“班级之星”的画像。上面有他们的自我简介,更重要的是还有他们获得的一份份荣誉。所以,每更换一期,都有同学们驻足欣赏的身影,那是对被选同学的羡慕,也是对自己的期待。教学楼走廊成了同学们引以为豪的领地,因为在“每期之星”旁边的墙面上,还有属于他们的“名人名言”。每到征集“名人名言”时,每个人都绞尽脑汁,希望自己能成为班级中的名人,就算平时懒于写作的同学也不例外。这很好地促进了同学们写作水平的提高。

2.教室黑板是同学们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我们学校每个教室里都有五块黑

板,黑板既作为我校的“开放、激活、生成”教学模式的展示板,又定期成为班级“优秀作文园地”、“成长的足迹”、“好人好事”等文化阵地的展示平台,从而形成了每个班级不同的人文氛围。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们的汗水在这里凝聚,智慧在这里闪光,个性在这里张扬,梦想在这里起航„„

3.“温馨提示”是学生们品德形成的重要途径。走进我们校园,你会发现门口的草坪上有着孩子们温馨的提示:“思慧、还源、言诚、志爱”“手上留情花自香,脚下留青草如茵”“花草也有生命,请勿采摘”“学校是我家,洁净靠大家”„„这些人性化的语言对学生良好品德习惯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同学们驻足观赏或嬉戏玩耍时,那些提示语是他们无声的老师,告诉同学们要懂得关爱生命。

4.文化长廊是我校学生行为养成的督导师。我校有二十多块规格一致的宣传展板,学校定期更换一次宣传内容。“党的教育方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麻城市思源实验学校一日常规”、“校园安全六防知识”、“法制教育宣传专栏”、“素质教育成果展示”等宣传版块,时时刻刻在督导着我校师生要争做校园文明的使者,为创建“和谐校园、先进学校”都贡献一份力量。

二、经常开展主题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我校自从确立“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以来,就将校园主题活动作为课堂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校园活动是学校生命力所在,活动是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

1.有重点、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结合重大事件、传统节日、法定节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月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如清明节组织学生到麻城市烈士陵园扫墓,重阳节到麻城市福利院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整理内务等活动都为我校学生的爱国主义和中华孝文化等思想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如三月份“学雷锋”的扫街活动,四月份“书香校园读写大赛”,“五·四”青年节的诗歌朗诵会,九月份“庆祝教师节”,十月份“祖国颂诗朗诵”,十一月“秋季运动会”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师生文化生活,增强了校园文化氛围。

3.组建课外兴趣小组,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要求班级每月出一期黑板

报,每学期看两次电影。还组建了校美术、音乐、舞蹈、书法、羽毛球、篮球、乒乓球等兴趣小组,用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展示我校学生的青春活力和无穷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职能,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尽管以上许多做法都与语文教学有关,但我校还是强调语文教学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职能作用,充分利用语文教学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得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学得生动、学得主动。这些方面的改革,进一步地拓宽了语文知识的领域、增加了知识的密度和厚度。如我校教师邓永锋老师在“校内比教学”活动中讲授的《苏州园林》和《故宫博物院》比较阅读课,既指导学生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苏州园林和故宫博物院的个性特征,又从建筑学、美学等方面作了评论,让学生了解了不同建筑的层次、造型、结构等建筑美学知识。然后又引导学生对我校校园建筑作具体的分析、评价。这样一来,学生从书本到生活,从理性到感性,评价和判断校园建设的优劣,在感受和对照中提高对建筑文化知识的认知能力和鉴赏水平;学生既会学得快,也能掌握得牢,语文教学的效果也会很高。

除了充分利用语文课堂主阵地之外,我校还把黑板报、手抄报、作文比赛、演讲比赛、广播投稿、文艺表演等许多活动都纳入语文教师教学范畴之内,以便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引导作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教学正是校园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滋润和膏腴着校园文化这片绿洲。举例来说,语文课堂教学中讲到了成语和成语故事,校园文化主要表现形式的板报、专栏中才会出现成语趣谈、巧组成语等知识性、启迪性较强的校园文化。语文教学中必然涉及到各种文体的特征,写作教学中必然会讲授诗歌、小说、散文、议论文的写作方法,一批钟情于文学的青年学子才会组织社团或创作社,从事文学创作的尝试。近年来第二课堂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辅助形式已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科研人员的重视和广泛运用。我校的“逐梦”文学社开展的活动就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此外,我校针对学生上网成瘾、早恋等不良现象开展的辩论会,既帮助不少学生走出了误区,还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语辩答能力。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可见,校园文化建设和语文教学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正是推动语文

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条件和前提。只有处理和把握好二者的关系,才能更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从而形成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氛围。

四、狠抓师德师风建设,促进学生行为养成1.每星期一次的国旗下讲话成为我校师生接受思想洗礼的重要课堂。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在学生面前。教师就是一本无字德育书,学生时刻都在阅读。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之魂。著名教育家斯霞也曾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因此,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我校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工作。我校每个星期一升旗后的“国旗下讲话”坚持组织师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教育理论、常规,使每位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近年来,我校广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深入学习师德规范,涌现了一大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开拓创新的先进典型,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广大教师坚持育人为本,以德立教;广大干部勤政、廉政,师德师风的主流是好的。

2.狠抓校纪校规建设,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制度和规范建设。明确而严格的校规和校纪是强化校风的重要方法,我们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的特点,师生共同制订了体现时代要求的校训、校风等,制订了“麻城市思源实验学校一日常规”、“麻城市思源实验学校学生违纪处罚条例”等一系列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严格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坚持开展文明班级等的评比活动,以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规范学生的行为,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些制度性、管理性和思想性极强的相关活动既促进了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又为我校良好学风、教风和校风的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密切联系社区,繁荣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是社区的一部分,同样学校文化也是社区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校园文化更重要的是带动整个社区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学校成立了社区家长委员会,成立了家长学校,通过对家长家庭教育的指导与沟通,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的水平及家庭的文明和谐,提升家庭教育效能,从而达到对社区文化的辐射。我校经常组织教师走访社区各单位,尤其是本学期开展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

动以来,我校教师家访次数均达到班级人数的80%以上,很好地加强了家校联系,增进了家校情谊。同时邀请社区各界代表人物走进校园,为学校作报告、进行法制讲座、交通法规宣传等,让社区文化来推动校园文化,以加强“亲密接触”。我校的共青团员还经常走进社区把爱心奉献给社区群众,开展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给社区群众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2.充分利用社区文化推动校园文化,使之成为学生认识和了解社会的窗口。我们学校位于麻城市西城区中心,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十分丰富,为此学校与有关单位建立了联系。同时,邀请麻城市黄金桥派出所所长担任法制副校长,定期给师生开展法制教育讲座。

以上是我校近一年来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些基本做法,我们深知我校做得还不是很好。在此,我们希望各位同仁能把自己在这方面的做法都提供出来,以供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当然,在如何认识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上,我们绝不能把文化建设等同于简单的娱乐活动。因为文化建设是深层的高雅的蕴含深邃的。由此可见,学校文化建设其实就是教书育人的工作,教师们是责无旁贷的,因此只有全体老师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目的。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利己主义泛滥。爱国的民族的献身精神,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的敬业精神等等,已被争名逐利者践踏弃之如泥了。要治理这个社会,法律是起抑制警戒作用的,所以教育的作用更不可轻估。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我们切不可急功近利,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否则,这与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相去甚远!我们要把校园文化变成为激发学校发展活力的源泉,深深地熔铸于学校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之中,变成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用先进的校园文化催生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为学校长远发展提供稳固而持久的动力。

推行校园清洁 规范卫生管理 篇6

实施部门:胜利中华小学

活动范围:1-5年级小学生 背景

学校的卫生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也是学校师生素质高低的综合反映。当今的学生,基本是独生子女,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普遍差,所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无数事实证明,一个好的习惯可以造就一个人,一个坏的习惯能毁掉一个人。所以幼年时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

做法 一是引入竞争机制,制定完善的卫生奖惩制度

1、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科学的奖惩制度,对于勤奋、认真、乐于助人以褒奖,对逃避、偷奸耍滑予以惩处。学校卫生不是哪一位同学的事,每一位同学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对卫生获得名列前茅的的班级给予量化加分,对卫生较差、排名末尾的班级要给与网上通报批评扣分。

要求各个班级要选定卫生小组长,卫生小组长是卫生管理的直接参与者和组织者,是班主任的好助手。卫生小组长的选定与任用对于班级卫生和学校环境卫生区管理有重要的作用。

2、明确责任。卫生习惯其实也是学生责任心的一种体现,现在的学生责任心都不强,针对这一点,我们学校便分工到位,开学第一天,合理调整划分班级清洁区,一天三打扫,每周一大扫。把卫生工作安排细致,让每个学生明确责任,哪里出了问题,就找哪个班级,这样分工明确了,学生的责任也就到位了。

3、奖罚分明。卫生打扫的好,还要能保持的好。如何让学生不乱扔垃圾,见到垃圾主动捡起来呢?我们采取的是个扫门前雪的方法,每个学生他有责任时刻保持班级和班里环境卫生区域的整洁,否则就会挨批评,会被学校扣分。反之,如果哪位学生的保洁工作做得好,还能主动捡起其他地方的垃圾,他所在班级就能得到加分奖励。

二是完善制度,强化意识,落实责任。学校制定了《学校卫生制度》、《班级卫生检查评比制度》等制度。根据制度要求,1、各班教室、卫生区,必须每天清扫一次,每周一次大扫除。

2、每学期初学校划分一次卫生包干区,实行班级责任承包。

3、德育处每天检查一次,并不定时抽查。检查人员严格按量化标准评分,达不到卫生标准的班级,除扣评比分外,随时追查责任并限期整改。

4、每班可设立两名督查员,做好本班卫生区保洁工作。

5、检查人员要认真负责,及时公布检查结果,并将检查结果统计上报校长室。

6、学校对卫生工作加强量化管理,检查结果每周一公布,每月一小结,并颁发流动红旗。

三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师德修养,坚持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培养好习惯。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所以老师的正面诱导十分重要。身教重于言教,老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扶正一把桌椅,学生受到影响自然也会学习。老师、家长都是他们卫生知识的传授者,其表率作用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应在爱清洁讲卫生方面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做到有意识地来影响少年儿童,使他们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蒙教育。

四是规范养成,监督示范,提升素养。教师不仅担负保障学生的安全的重任,也是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养成的发现者和督促着,教师在督促

提醒学生不追逐,打闹的同时,也要指导学生在活动中及不能随便乱扔垃圾,还要随时捡起地上的纸屑开展有意义的活动。教师发现学生主动捡拾垃圾的,及时给予表扬,有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现象,要及时制止,并给予批评教育,把握教育的最好契机,提高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效果。

效果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逐渐得到养成,也能自觉的维护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卫生干部能够主动组织同学们进行打扫卫生,并主动地监督同学的卫生行为。教室干净了、校园整洁了如今在校园很少有学生因无法及时处理手中的垃圾、废弃物,而随意丢弃、随地吐痰等。以往校园内的废弃物便少了很多。可见,养成好的卫生习惯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德育工作的无缝隙管理。全校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孩子们筑起了一道安全长城,使学生们在清洁、美丽的校园里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

分析创设一个环境清洁、优雅、美丽有序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将良好的卫生养成习惯保持下去,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处是:(1)学生养成了垃圾归桶的好习惯,校园干净整洁。狠抓校园“三打扫一保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保持校园干净整洁。(2)用实际行动增强了学生的卫生意识;促进学生良好卫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讲卫生、讲文明的好习惯。(3)充分发挥值周检查评比工作的作用。学校不定期地进行检查,特别是公用场所及室外分担区,学校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采取检查、打分、评比相结合的方法,严格按照检查标准进行。凡是评比都有相关的卫生标准要求。每周的流动红旗评选

初探农村中学校园规范管理 篇7

一、重视概念教学, 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准确性

数学概念是现实世界中有关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它具有精确、简练、逻辑性强等特点, 因此在概念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概念表述的准确性.

如在讲解绝对值概念的时候, 绝对值是指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学生在讲述5的绝对值为什么是5时, 不能单纯地讲因为5离原点的距离是5, 所以5的绝对值是5.因为5代表的只是一个数, 绝对值指的是点与点之间的距离, 强调规范既让学生理解了概念的本质, 又让学生树立了数形结合的意识.

二、重视读题教学, 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敏感性

读题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而且在反复推敲字、词、句的含义时还能让学生对数学语言产生敏感, 经常反复地读题, 能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特别是对初一新生的几何教学, 图形符号语言对学生来讲陌生且抽象, 学生无法准确地描述, 例如:在刚刚学线段、射线、直线时, 经常会读句画图, 如:已知线段AB, 延长线段AB到点C, 使BC=AB对于这类语句如果学生经常反复读, 那么在今后遇到这样的辅助线添法时, 他们就能够很自然地表述正确.

三、重视示范教学, 培养学生的语言模仿能力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 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 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 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例如:我们在讲解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时, 其实加法运算只要运用平时生活中的例子就很容易理解, 例如: (-2) +5, 只要跟学生说, 昨天你亏了2元, 记作-2, 今天你赚了5元, 记作+5元, 合起来你是赚了还是亏了, 赚 (亏) 了多少?结果很显然, 这样做加法学生很容易接受, 但教师的教学不能局限于此, 否则后面越来越多的运算学生很容易混淆, 还是要注重法则教学, 先让学生读题判断这是一道什么运算, 它的法则是什么, 运算的结果是由符号和绝对值两部分确定, 符号如何确定?绝对值如何确定?让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中理解运算的本质, 训练学生的语言, 形成相应的思维.

四、注重学生的讲解教学, 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无论你会背多少概念, 读多少题目, 教师示范得再精彩, 最终还是要看学生自己的表达能力, 而这一点在农村中学是一个大难题, 学生信息较封闭, 与外界环境接触较少, 表现欲不是很强, 上课无法自信展示, 作为农村中学的教师,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发言积极性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人觉得在课堂的讲解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创造和谐的环境激励学生大胆发言

传统的课堂总是让人觉得教师高高在上, 学生对教师望而生畏, 尤其是初一新生, 对教师还不太了解, 所以导致课堂上明明会的却不敢表达,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应当把自己当作学生的一分子, 与他们共同学习、共同娱乐, 让学生感到老师亲切可信, 使他们愿意在朋友面前展示自己.另外, 要鼓励学生敢说, 即使说错了, 教师也要从不同的角度给予鼓励, 让学生勇于表达, 特别是学生对教师提出异议时, 教师更要虚心接受, 在这样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 给每一名学生平等发言的机会

现在的班级人数与以前相比有所减少, 数学课的提问率相比其他学科而言还是比较高的, 但教师决不能把眼光局限于少数同学身上, 而应尽量关注每一名同学, 尽量创造平等发言的机会,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 使每一名同学都肩负着小组的使命, 使他的发言不仅让自己得到了锻炼, 更为小组争得了荣誉, 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即使有些同学不能表述得很完整, 也能让小组成员帮助补充, 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 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五、注重学生的反思, 使数学语言成为一种习惯

现在的课堂需要教师进行自我反思, 同样学生也不能忽略这一点,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 这里的“思”也强调了对学习的一种反思, 学生的反思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简单的课堂小结, 通过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 例如:我们在学习了“绝对值与相反数 (3) ”以后, 可以让学生用分类的思想方法分清数的大小比较的几种可能性, 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数学语言, 还教会学生分类的思想方法,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二种是写反思日志, 总结一堂课的得与失, 在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样的数学用语, 例如绝对值的符号表示, 相反数的符号表示, 要让用数学语言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数学语言常常归结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类.各种形态的数学语言各有其优越性, 如概念定义严密, 揭示本质属性;术语引入科学、自然, 体系完整规范;符号指意简明, 书写方便, 且集中表达数学内容;式子将关系融于形式之中, 有助运算, 便于思考;图形表现直观, 有助记忆, 有助思维, 有益于问题解决.数学语言如此繁多且抽象, 因此我们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而是一份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从初一新生开始, 就要规范学生的数学用语, 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学习体系,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初探农村中学校园规范管理 篇8

【关键词】寄宿生;自我管理;策略

我校位于榆中北山地区,学校始建于1968年,服务半径10公里,覆盖全乡7个行政村35个自然社,学校是一所五至九年级寄宿制九年制学校。在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遇到了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寄宿学生从自由散漫的家庭生活,过渡到统一的有规律的集体生活,从“以个人为中心”过渡到“以集体为中心”,有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如何尽快缩短这个过程,如何给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成长空间,如何关注、理解、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愉悦、健康地成长;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责任感和团队协作意识的人;如何使寄宿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生活自理能力逐步提高……这些凸显出的问题需要我们对农村寄宿生的成长教育高度重视,并进行系统的探索和总结。

一、对寄宿学生进行规范化管理及自我管理的探索

1.进行系统的思想教育是寄宿生管理的关键

我校的寄宿生全部来自农村,家长平时对自己子女没有时间或心思去进行科学的系统的教育,导致这些孩子一到学校寄宿读书后,就把以前在家里时的不良习惯带到了学校。如乱倒剩饭剩菜、对人不礼貌、同学之间相互讲粗痞话、浪费水电等等。因此,在寄宿生管理上首先要让他们的思想转变,转变的途径是对他们进行系统的思想教育。

此外,学校还开展寄宿生一帮一互助活动,学校领导、老师常到宿舍和学生谈心等,真正做到使寄宿生住得安心、学得专心、玩得开心。除此之外,学校还通过校会、班级开展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教育,由班主任老师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分散管理,从而使我校学生形成了团结互助、文明尊师、守纪向上的精神风貌。

2.建立切实可行的寄宿生管理制度,使寄宿生自我管理做到有章可循

学生的不稳定性,决定了学校的寄宿生管理必须要根据学校实际制定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并张贴在各个相关场所的显眼位置上,要求学生时时对照《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事事从我做起,人人争做好学生。学校根据寄宿生来自农村的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寄宿生作息时间》、《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学生宿舍卫生条例》、《寄宿生就餐制度》、《寄宿生就寝制度》、《文明寝室标准及评选办法》《物品统一摆放规定》、《学生交通安全制度》、《寄宿生请假制度》等。这些制度对寄宿生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每一个时间段的各项活动作出明确、合理的规定,从而使寄宿生的学习、生活、活动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行为习惯有一定的约束性,也有利于对寄宿生的整体管理。

3.实行自我检查、自我管理是形成良好寄宿生环境的重要手段

宿舍是学生休息和生活的地方,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学生许多的消极情绪、不良嗜好,甚至邪恶的念头往往是在宿舍里萌发的,学校一方面健全寄宿生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自我检查、自我管理的作用,通过寄宿生自身的力量管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学校设立了宿舍长、值日生负责管理宿舍内务事务;班内设立生活委员负责监督寄宿生的宿舍卫生、宿舍内务整理、学生个人卫生等,通过监督机制的执行,校容校貌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特别对个别学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比如七年级学生李某,以前经常不值日,自己的床上用品不整理、随地吐痰、几天不换衣服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宿舍卫生经常不洁、内务没有整理好,宿舍常常出现脏、乱现象。通过实行监督、互助体制后有了很大的改变:如忘了值日时,有宿舍长提醒,并主动帮助他摆放生活用品等,还有的教育他不讲卫生的坏处和影响等等,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监督、互助体制,李某渐渐养成了文明、卫生、积极值日的好习惯,从而促使每一位寄宿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实行评比制度,促进良好风气的形成

争强好胜是少年的天性,因此实行评比制度对讲文明、讲卫生、遵守各项寄宿生规章制度的学生进行奖励对促进良好风气的形成有明显的效果。比如:我校为了进一步实行寄宿生自我管理,培育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我校实行了以宿舍卫生、宿舍内务整理、学生个人卫生等为主要内容的评比,把每天的评比结果在寄宿生公布栏上公布,这样一来各宿舍之间相互对比,大家都不甘落后,每天都有学生去看自己宿舍的评比结果,出现扣分的项目都及时整改。

5.以细心、爱心去帮助寄宿生是寄宿生管理的有力手段

心理专家认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所营造的爱心氛围非常重要,寄宿生一旦离开父母容易造成孤立、处于心理“断乳期”、缺乏爱心、自私自利等性格。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并要求全体班主任和宿管教师都要主动到宿舍去教他们如何料理自己的生活、教会他们如何与人相处、和他们聊天交谈等,要求每一个教师都细心地去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困难,让每位学生从老师的生活指导、学习帮助等方面感受到父母般的关爱;从同一宿舍的同学身上得到兄长、姐妹般的友爱。当学生犯了错误或在生活、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不要一味地批评或假装不知,应该用爱心去帮助和教育他们,做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二、从多个方面入手,全方位加强对寄宿生的教育和管理。

1.搞好宣传发动,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致学生家长一封信等多种方式,宣传教育发展的形势、发展寄宿制学校的好处以及我们对寄宿学生的管理方法,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并邀请学生家长来学校参观食堂、宿舍、微机室等,使家长对寄宿学校有了新的认识,对学生食宿管理有了透彻的了解,打消了家长的担心和顾虑。有的学生家长感慨地说:“学校想的比我们当家长想的都周到,孩子们愿意来,我们也放心。”

2.加大资金投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是保障寄宿生安心学习的前提。我校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改善寄宿生的生活条件,营造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让寄宿生感受到家的温暖。我们千方百计克服资金紧张的状况,加大投入,建立起高标准的伙房,新建了学生宿舍,为学生宿舍安装了双层窗、防护栏和防蚊纱窗,购置文体器材等。

3.加强对炊事员的管理和培训,提高饭菜质量

学校定期对炊事员进行操作技能和卫生防疫知识培训,提高炊事员的厨艺水平和卫生安全意识。炊事人员全部参加了体检,并严格按照卫生防疫要求进行操作。供应粮油、猪肉、蔬菜等原材料,食堂留有采购记录并向供应商索取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卫生许可证、产品质量合格证等。

4.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健康成长

初探农村中学校园规范管理 篇9

安徽省凤阳县二铺中学关工委是一农村中学关工委组织,长期在上级关工委的领导下,不断加强关工委自身建设,提高认识,改进工作方法,创新服务方式,在建立关工委长效机制上很下功夫,走出了一条农村特色的关工委长效机制的新路,取得了关心教育下一代的良好效果。

我校关工委在长期的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总结经验,创新思路,善于从实际出发,思考、探索、比较、总结,逐渐形成了一条卓有成效的关工委工作长效机制。

一、 明确学校关工委工作的特殊作用与责任

1、 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坚强的人生观。

2、 教育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观、道德观、价值观、网络观、人格观和正确的社会责任感,预防青少年犯罪。

二、 建立关工委长效工作机制是做好关工委工作的保证。

关工委工作的效能是靠长期细致的工作所积累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体现出来的,不能靠一招一式的活动来完成,只有坚持长期有效的活动,务实细致的工作,才能实现关工委工作的特殊作用。这是长期关工委工作的经验总结,建立关工委工作的长效机制是做好关工委工作的重要保证。建立关工委长效机制的措施,落实关工委长效机制工作是关工委工作重点。

三、 建立关工委长效工作机制的措施

1、 建立关工委领导组织的长效机制

坚强的领导是做好关工委工作的前提,只有有人重视这项工作,有人乐于去组织实施这项工作计划,才能谈及关工委工作的效能,否则就是纸上谈兵。我校坚持加强对关工委工作的领导,成立以党支书记或校长为主任,离退休或离任老领导为副主任,政教主任、教导主任、团支书记、班主任为委员的关工委领导小组,长期领导学校关工委积极开展好关工委工作。

2、 建立关工委工作制度的长效机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校关工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制定出与时俱进的工作制度和工作计划,作为全面指导关工委工作的方针,做到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长效化、实效化、灵活化、细节化。

3、 建立家长学校教育的长效机制

农村学生家庭背景较复杂,一般父母文化水平低,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很好,父母对子女的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不够重视,特别是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在家靠爷爷奶奶监护,倍受隔代教育的溺爱,致使很多学生在受教育上全靠自觉,很难把握自己的成长方向和学习方向,经常产生许多学习上和身心上的困惑与障碍,长期加强家长学校教育,提高家长的素质,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对减少青少年心理障碍,促进他们健康发展是必要的,是意义深远的。

为此,我校成立家长学校组织,制定家长学校制度,分配资金,组织教师认真准备讲稿,有针对性的对家长们进行经常性的培训,逐步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不断为子女优化成长条件,形成社会、家长、学校共同教育学生发展的良好氛围。

4、 建立经常性进行常规教育的长效机制

文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体,但忽略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科普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优良传统与习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备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我校关工委高度重视对青少年的常规教育,协助学校认真坚持长期对青少年实施常规教育,利用或创造条件,开创常规教育新模式,通过开专题报告会、组织参观各类展览或录像、学习社会先进道德典范、开展良好行为习惯评比活动、文化长廊宣传、日日广播稿、主题班会、通过网络联系与兄弟学校进行评比与竞赛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进行常规常识教育,丰富青少年文化内涵,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

5、 建立帮扶济困工作的长效机制

关心下一代成长就是要为下一代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特别是农村有不少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父母对子女教育不够支持,不少学生因此中途辍学,严重影响了这些学生健康成长。关工委有责任、有义务为这些学生创造再就学条件,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支持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为此,我校关工委坚持做好贫困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建立帮扶济困工作的长效机制,除安排好国家的“两免一补”工作外,每学期认真摸排每个学生家庭状况,弄清楚每个家境困难的学生状况,想方设法筹集经费帮助这些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困难,同时大力争取政府和社会的帮助,支持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多年来,相当一批学生受益完成了学业,有机会深造,为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6、 建立社会实践活动锻炼的长效机制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感悟受教育是根深蒂固的教育。文化教育不能做到面面俱到的去实践体验,但很多知识可创造模拟实践环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更能激发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新精神,特别是道德观念、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养成教育更需要活生生的事例来熏陶,切身体验一件事胜过听见百般事。

因此,我校关工委长期坚持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扫墓、植树除草、卫生劳动、室外实地勘测、室外实地考察、动手操作与制作活动、敬老院义务劳动、节假日庆祝活动、参观与模拟活动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受到感悟与提升,得到锻炼与成长,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获得教室内学不到的东西。

7、 建立家访调查活动的长效机制

了解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施教是收到良好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而家访调查是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现状的最有效途径,促进教师建立家访活动计划,要求教师经常家访是我校关工委长期坚持的一项工作。我校这项工作做得非常扎实出色,基本实现“两个100%”,一是100%的老师每年家访100次,即每师每周2~3次,二是100%的学生每年要被家访7~8次。家访增进了师生相互了解,增进了师生的友谊,促进了问题的及时发现与解决,促进了教育水平的提高。

8、 建立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的长效机制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经常遇到成长与学习,成长与情感,成长与友谊,成长与自由的冲突与困惑,这些疙瘩若不及时被解开,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发育与成长,留下人生隐患,将给学生与社会造成损失。

我校关工委负责地担起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的重任,聘请心理咨询师、培养心理辅导员、设立心理辅导站、建立知心姐姐信箱,及时了解学生心理障碍,及时与学生沟通,消除学生心理负担,还学生一个晴朗的心理天空,让学生自由健康的成长。

9、 建立培养学生文体素质的长效机制

农村学校义务教育资源不够平衡,特别是音、体、美教师短缺,同时相应的设施与器材缺乏,致使音、体、美教育落后,学生文体素质偏差,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我校关工委针对这种薄弱的教育环节,建立培养学生文体素质的长效机制,与学校教育配合,有计划的对部分老师进行音、体、美专业培训,提高教学水平;有计划的增设音、体、美教育设施和器材,改善办学条件;经常督促和与学校配合举办多种文体活动,增强学生文体活动意识,调动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运动的热情。通过长期的教育活动,切实提高了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实现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10、建立培养学生正确网络意识的长效机制

现在是网络年代,网络信息对农村学生是个新生事物,极有吸引力,部分学生因过于迷恋网吧,耽误了学习,影响了成长。这是当代青少年教育上的一个突出且需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若不及时给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就必会给青少年健康成长造成危害,影响部分青少年的成人、成才。

我校关工委高度重视,建立对学生进行网络教育的长效机制,经常组织各种网络教育活动,向学生分析网络进步、网络功能,鼓励学生积极学习网络知识,获取网络信息,指导学习,了解社会进步。同时向学生介绍和抵制一些网络垃圾,自觉远离网络垃圾,避免受其侵害。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游戏观念,指导学生有节律的对待网络游戏,可在周末、节假日时每天玩2小时健康游戏,对不健康的游戏坚决远离,平时上课期间坚决不不沾不碰游戏,做到自觉科学上网。

总之,完善关工委长效工作机制是做好关工委工作的保证,务实细致开展好关工委长效工作是衡量关工委工作的标准,我校关工委紧紧抓住“一个机制”、“一个标准”,积极稳妥的开展工作,获取了突出成绩,走出了一条农村中学关工委工作新路。

安徽省凤阳县二铺中学关工委

上一篇:《感动中学生精品美文》读后感下一篇:爱情表达心情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