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体育现状分析的论文

2024-10-05

农村体育现状分析的论文(共9篇)

农村体育现状分析的论文 篇1

农村体育现状分析的论文

[摘要]农村体育作为群众体育的重要部分,其对于提高农民群众身体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廊坊农村体育锻炼点的现状进行调查,归纳总结了廊坊农村体育的现实状况,并分析了影响廊坊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一些发展廊坊农村体育的对策,以其为廊坊农村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廊坊农村体育现状

1、新农村建设是新世纪我国协调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新农村建设不仅要解决农村的生产方式,提升物质文明建设水平,同时也要在农村建立现代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深入和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进一步推动农村体育的发展和在农村中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更加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是基础,农民是关键。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没有农民的健身,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健身。体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农村体育的整体状态和趋势不容乐观,农村体育是群众体育工作的难点和盲区。

2、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廊坊农村70个体育锻炼点的情况进行实际调查与分析。共发放居民问卷700份,体育锻炼点问卷70份,其中居民有效问卷682份,有效率为97.4%,体育锻炼点有效问卷为70份,有效率为100%。

3、现状及其分析

3.1廊坊农村农民对有关政策法规的了解程度

通过廊坊农村农民对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认识程度的调查表明,广大农民对体育法规认识水平及了解程度普遍偏低,仅有3.1%的农民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很了解;有28.7%的农民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略知情,而有68.2%的农民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毫无所知。以上问题说明,廊坊农村农民对体育法律法规了解缺乏,农村体育管理法制化程度不高,宣传体育法规政策方面力度不够,加强对体育政策法规具体内容的贯彻落实及宣传教育应成为今后工作的重要部分。

3.2廊坊农村农民对体育锻炼的认识

通过调查,廊坊农村农民认为增进健康的主要方式依次是:增加营养,保证睡眠,改掉不良习惯和体育锻炼。

3.3廊坊农村体育锻炼点情况

3.3.1廊坊农村体育锻炼点的项目状况

项目秧歌武术气功交谊舞羽毛球篮球混合项目数量97666百分比28.5%22.9%12.8%10%8.6%8.6%8.6%从表1中可以看出,廊坊农村的体育锻炼点内容选择比较单一,其中民族传统项目占的比重较大,主要是由于传统项目对场地器材的要求比较简单,容易开展。而羽毛球、篮球项目主要的人群是青壮年。廊坊农村的体育锻炼点中气功练习点较多,因为廊坊是我国推广保健气功的试点,所以气功活动点不仅发展规范,而且发展的速度也较快。

3.3.2廊坊农村体育锻炼点的场所现状

活动的场所村委会的活动场地村头巷尾麦场空地树林河边其他数量25181764百分比35.7%25.7%24.3%8.6%5.7%随着人们物质条件的迅速提高,人们对精神的需求增大,对体育需求不断的增长,以农村现有的条件看,正规场地设施很少,农村人的体育活动场主要是有村委会提供的平坦的空地。并有很多农村把活动场所扩展到了村头巷尾、麦场空地等地方。这与主要是由于我国农村体育资金匮乏、场地设施稀少造成的。

3.3.3廊坊农村体育锻炼点锻炼时间状况

通过调查廊坊农村有70%的体育锻炼点在晚上活动;有58.6%的体育活动点每次锻炼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到2小时之间;有75.7%的锻炼点受季节的影响。这非常符合农村的生活习惯。一般在早晨农民都会去田间劳作,而且在春播秋收的季节由于农活劳累,多数锻炼点由于没有人员参与而暂时停止。

3.3.4廊坊农村体育锻炼点的经费情况

廊坊农村体育锻炼点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村委会支持,占48.3%,有86.7%的锻炼点经费缺乏。由此可以看出,廊坊农村体育管理部门对体育锻炼点的资金投入与扶持少,大部分还处于一种由村委会自由组织与发展的状态。经济条件是影响廊坊农村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基本符合我国的国情。

3.4廊坊农村体育锻炼点的社会指导员现状

在调查中发现,廊坊农村体育锻炼点几乎没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在70个体育锻炼点中,共有通过正式培训和考试的社会体育指导员7人,且均为3级。

这与廊坊市城市社区体育中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总体水平差距很大,说明廊坊市的体育管理部门没在技术上对农村体育的扶持,必将会影响到廊坊农村体育科学、快速的发展。

4、建议

4.1政府部门应发挥其政策导向的作用,尽快完善农村体育组织建设,落实健全农村体育法规、制度建设与宣传,全面提高农村体育组织的组织化、社会化。

4.2适当增加农村群众体育事业经费,积极引导和加强农村体育消费意识培养;逐步引进体育产业化运作方式,摸索建立体育创收自给的渠道。

4.3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注重业务培训,建立常设培训系统,培养合格的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提高农村体育活动质量。并进一步加强与周边不同单位的合作,以实现资源的共享。

参考文献:

[1]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王凯珍,任海,王渡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17(5):6―10.

[3]胡国雄,王牡娣.我国农村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

[4]冯健.对我国农村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的分析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

农村体育现状分析的论文 篇2

关键词: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师资现状

1.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的对象以南宁市马山县12

所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进行抽样调查, 体育教师共95人为总体样本, 以这些学校体育教师的队伍结构、思想素质、教学工作现状、科研、继续教育、福利、职称情况为研究对象, 来探讨研究对象特征。

1.2 研究的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近3年相关体育学术期刊和体育教育有关著作, 对涉及体育教师内容进行分析与整理, 对体育教师现状综述与分析。为此课题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选取生源多, 体育教师较为集中马山县马山中学、周鹿中学、周鹿初中、片联初中、双联初中、林圩三中、民族中学、古零中学、古零初中、金钗初中、百龙滩初中、合群初中、等十二所学校的100名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100份问卷, 回收95份, 回收率为:95%, 有效问卷95份, 有效率为:95%。

1.2.3 访谈法:

对部分体育教师进行相关的访谈。了解有关学校教师工作现状情况的看法与建议。

2. 马山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1 体育师资力量

体育师资是学校体育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 加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是开展体育与健康课及课外活动等的重要保障。

2.1.1 学历的状况

从马山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来看:专科以上学历占调查总人数的96.7%, 其中大专58人占64.5%, 本科29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2.2%, 学历层次低, 中专3人占总人数的3.3%, 农村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和城市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虽然近年县政府和教育局加大对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定向培养和工作后的再教育 (主要是成人教育) , 使教师的学历达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但仍有近的3.3%人数达不到大专以上学历, 这和教育部规定的我国农村中学教师学历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相差还有一些差距并需要加大再培养的力度。

2.1.2 职称结构状况

合理的教师职称结构和教学质量、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从被调查的90名专职教师中, 中学高级职称2人占总人数的2.2%, 中学一级职称18人占总人数的20%, 中学二级职称的教师47人占总人数的52.2%, 中学三级职称的教师20人占总人数的22.2%, 无职称的3人占总人数的3.3%。分析表明马山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职称结构与主科教师职称结构存在着显著差异, 出现这种现象的因素有以下几点:一是师范体育专业毕业的中专生到农村中学任教, 学历低, 达不到职称评定的学历要求;二是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职称评定不够重视, 职称评定主要是向主科教师倾斜;三是县政府和乡两级主管部门对体育教师的教研活动以及规模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不够。这样就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产生了惰性, 钻研业务能力不强。

2.1.3 年龄结构状况

从马山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年龄结构的调查来看 (表3) :年龄在50岁以上者有6人占6.7%, 30—49岁年龄段36人占40%, 29岁以下48人占53.3%。由此可以看出, 马山县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师年轻化程度较高, 年轻的体育教师已经成为马山县农村体育教学的主干力量, 年轻教师敢于尝试和创新, 形成具有广西民族传统特色的体育与健康。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扶持和指导, 关系到体育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和奠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资源基础, 是我县“十一五”期间推进学校体育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2.1.4 马山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状况

无论是理论的发展, 还是技术水平提高都离不开科学研究推动。作为农村中学体育教师也应当具备相当科研能力。科研水平是衡量教师理论水平、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重要标志。调查结果显示, 在被调查体育教育工作教师中, 近三年发表体育文章5-6篇有5人, 发表1-2篇12人, 没有发表的占大多数。区、市论文评比一、二等奖的也寥寥无几。近几年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为了评职称需要而发表文章或参加评奖的。这种情况的出现说明我们的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还待加强和提高。

3. 目前农村中学生对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素质的要求

3.1 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作示范能力

在农村中学教学实践中, 体育教师主要是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规范动作示范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具有正确、优美的示范能力是比较重要的, 也是最受学生关心和重视的。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示范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比语言表达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利用自己熟练的动作示范去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级性,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动作的要领。没有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搞不好教学的, 但没有准确的示范能力则是无法教学的。

3.2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古人云:“无德无以为师”。教师要为人师表, 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教育学生。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全心全意地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耐心教导的职业道德, 以及教学竞赛中表现出的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乐观、活泼等优秀品行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在学生成长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 作为一名和格的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4. 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整体素质策略

4.1 加强教师教学计划与编写教案的情况

根据笔者的近几年跟踪调查显示, 马山县农村的中学都基本上要求体育教师每学期制定一次本学期总的教学计划;在编写教案方面也是不容乐观的, 仅有2/3的体育教师进行编写教案。但还存在学校没有要求体育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和编写教案的情况, 这将影响到学校体育教学的进度和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学校应加强对体育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和编写教案的管理和要求。

4.2 加强在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针对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比例偏低、整体专业知识偏低的情况, 应在加大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引进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的同时, 加强在岗教师的培训力度, 对教师教学技术技能的提高采取一系列鼓励措施, 吸引教师自愿参加教学技能培训, 强化教学技术特点, 提高教学技术水平和教师整体素质。比如在教师间经常进行相互听课或“教学观摩课”、“教学咨询”等活动;还可通过校拉校之间合作项目进行教师培训、培养等途径, 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结论与建议

马山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参与体育与健康的态度是积极的。体育教师队伍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学历也在逐年的提高。但仍有3.3%人数达不到大专以上学历, 高职称比例小的现象。提升教师素质, 提高教学质量。各级领导要加强对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关心, 解决体育教师的学历问题, 送出去深造, 逐步提高农村体育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在职称评定方面应与其它学科教师平等。提高体育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各县乡教育主管部门应定期举办体育教学研讨会或观摩会, 通过教研活动使他们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曲宗湖, 尚大光.素质教育与农村学校体育[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 2000.报, 2004 (5)

[2]王宁, 周兵, 等.江苏省农村初级中学体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体育学刊, 2006, 13 (6)

[3]王崇喜.受教育程度与健身意识和行为关系的研究[J].体育科学, 2004, 24 (8) :17-19.

农村体育现状分析的论文 篇3

一、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1.教师的问题

根据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要求,初中教师需要具备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初中体育教师的学历没有达标,而且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也搭配得不合理。农村初中的体育教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他们有热情,但缺乏教学经验,而且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意识不强烈。另外,不少体育教师缺乏责任心,“男生打球,女生跳绳”是农村初中体育课的真实写照。

2.客观环境的问题

首先,政府投入不足。农村中学体育设施和教师专业培训缺乏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政府投入少;其次,学校领导不重视。受升学率的影响,学校领导并不重视体育课的教学,把体育课当作副科,每周的课时数量明显不足;第三,教学设施不完善。在农村中学,学生没有足够的场地和器材来进行体育活动,根本不能满足正常体育教学的需要。

3.学生的问题

首先,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由于家庭条件艰苦,大多数学生的生活没有规律,饮食不科学,这是造成学生身体素质较差的主要原因;其次,学生重“文”轻“体”的思想严重。在以中高考为目标的教育思想影响下,学生把学习文化知识作为学习的核心任务,因此他们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学习文化基础知识上,对体育课缺乏兴趣。

4.家长的问题

受传统应试思想的影响,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好了文化知识,取得了好的成绩就行,往往忽视了体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因此,家长不仅不能使学生端正对待体育课的态度,而且有些家长甚至反对孩子进行体育锻炼。

5.中考的问题

虽然中学课程改革提出了《体育新课程标准》,但并没有明确学习内容和方法。但是体育中考却有明确的考试项目和评分标准,因此,大部分教师会根据中考体育的项目或内容进行指导或要求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根本无法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二、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应对策略

1.加强宣传,转变观念,统一认识

首先,学校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强调体育在中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体育教学;其次,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摒弃追求升学率、重“文”轻“体”的陈旧思想;最后,学生要明确体育活动的重要性,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总之,正确的观念是体育发展的前提,教师需要用它来指导体育教学。

2.竭尽所能,改善环境,体现特色

结合农村体育教学资源,教师应尽量利用农村中学的现有条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开展体育教学。例如利用山坡、小路、湖泊、河流等自然资源进行适宜的体育活动。面对体育器材设施缺乏的困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动手制作简易的体育器材,如棍棒、木刀、沙包、草绳、毽子等,既丰富了学生的体育活动内容,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些农村初中还可以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校本课程,发展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如打拳、舞狮、耍灯、赛龙舟等。另外,学校还要积极主动地依靠政府的政策及其大力支持的经费,不断完善学校的体育设施,为体育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3.建立制度,落到实处

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的要求,学校必须建立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相关制度,完善保障监督机制,确保学校体育教学落到实处,为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任生福.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革新,2010,(3).

[2]蔡万胜.对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现状的几点分析与研究[J].教师,2011,(21).

[3]张连宾.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应怎样转变观念[J].希望月报,2006,(14) .

农村体育现状分析的论文 篇4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广州增城区农村中学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的基本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分析,小班化体育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结果表明:广州增城区农村中学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很适合在课堂开展,对今后体育课实施小班化可起着很大的操作性作用。

关键词:农村中学;小班化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近年来,越来越多农村地区的中学生进入城市中学读书,导致部分农村地区中学生人数的锐减。由于农村中学招不够学生,教师编制数不减的前提下,学校不得不把班级学生人数缩减到30人或以下,因此实施小班化教学业已成为我们的教育现实。在体育与健康新课标(2011版)第四部分中提出:要突出关照学生的性别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受益。

以前我校体育教学课堂,常因学校场地器材的不足和学生人数多,导致很多教学课程内容得不到实施,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爱好和兴趣,从而影响了部分学生的体质健康,导致体育技能及成绩的落后。学校领导因势利导把传统的大班化教育模式转化为小班化教育。小班化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练时间,以求达到学生身心健康、自主和谐的发展。通过对我校开展小班化体育教学调查,总结出影响农村中学小班化体育教学开展的因素,为各地市农村学校小班化体育教学开展提供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广州增城区农村中学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为研究对象,选取石滩镇三江第二中学、石滩镇三江第一中学2015届的206名初三毕业生及学生家长为调查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有关小班化体育教学的书籍及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有关小班化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分析,明确研究目的和范围。

2.2.2问卷调查法:通过调查,了解掌握教师、学生对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的看法及体育课学生的行动程度,制定了广州增城区农村中学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的现状的调查问卷,随机向石滩镇三江第二中学、石滩镇三江第一中学2015届的206名初三毕业生及学生家长发放问卷。通过调查,了解掌握教师、学生对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的看法及体育课学生的行动程度,有助于增强本研究的针对性,为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论据材料。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06份,回收200份,回收率为97.1%,其中有效问卷195份,有效率为94.7%。运用Excel对本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2.3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所石滩镇三江第二中学及三江第一中学两所学校所获得的资料和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3结果与分析

3.1两所学校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两所学校都属于农村地区初级中学。石滩镇三江第二中学原规划为合并学校,所以政府部门的投入有限,导致了学校的场地软硬件设施得不到有效的改良,学校三个年级有15个班,只有400多学生,操场十分狭小,人均占有运动场地面积不到2平方米;石滩镇三江第一中学场地软硬件设施丰富,但是三个年级只有16个班,有400多个学生,学生活动空间很充裕。两所学校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学校文化课教师严重超编,在2013年以后,两所学校采用小班化体育教学的形式进行日常教学。

3.2两所学校学生对小班化教学的认知态度和参与度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对小班化体育教学是持认可态度的,持无所谓态度和不认可的不足百分之十。

由表2可知,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后,自己的参与度有所增加,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觉得实施小班化教学后自己的参与度依然没有变化的。经过学生访谈和观察后得知,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受自身身体素质的限制,有过不好的运动史和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3.3学校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

在以往的传统大班额体育教学中,很多老师忽视了学生的体育技能和水平的高低,采取的是统一教学,难以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发展。鉴于小班化体育课堂规模较小,因此在小班化体育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多元化教学模式。小班化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多变、新颖,较常用的教学办法有以下两种。

3.3.1小组合作教学法

小组合作教学法是在授课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体质和技能水平情况来划分小组的学习形式,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根据场地和器材制定好学习内容,提出学习目标。学生练习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指导学生,教师从旁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指导,发现优秀的组别要及时表扬。

3.3.2分层辅导教学法

分层辅导教学法要遵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主导性原则来进行分层辅导。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阶段属于发育阶段,学生的体质参差不齐,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提出不同的要求,从而保证各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均有所得。

3.4学校开展体育教学场地及器材情况分析

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前提条件是保障场地和器材的供应。由表3可以看出,在调查中发现依然有32.5%的学生对学校提供的场地器材不满意。场地不足,器材老化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事情。我们可以发挥体育老师的智慧,在确保学生上课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合理利用各种可开发的资源和空间,因地制宜,发挥资源的最大作用,开展一些合适的体育项目来满足学生的要求。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因场地器材不足的影响,我们更加应该尽早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

3.5家长对学校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认识程度

由调查统计得出(见表4),超过百分之七十的家长还是对学校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持满意的态度。究其原因是:第一,家长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参与体育锻炼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第二,因为初中阶段的体育中考成绩好与坏会影响着部分人的升学,因此很多家长都同意通过合适的体育锻炼来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从另外一个方面看,部分家长认识到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却又担心体育锻炼和学习时间的冲突,影响学习,也担心体育锻炼过程中学生受伤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导致家长不支持学生参加锻炼,甚至反对,从而限制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

3.6影响、制约农村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因素

在调查中发现制约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原因是场地少,人数多。

3.6.1场地少,人数多,影响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在以往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放羊式”教学,一位老师围绕着几十个学生在转,其主要目的就是不让学生在课堂中受伤就算完成任务了,其他有效的课堂活动就更不用说开展了。

3.6.2场地少,人数多,影响体育教学的组织工作

在以往体育教学中,因学生人数众多,教师在进行动作示范时候,很多身材矮小的学生都看不清示范,听不见讲解,开展练习的时候学生不会技术动作,课堂混乱。

3.6.3场地少,人数多,造成教学不安全因素增多

很多农村中学因生源不足,教学质量和水平不高,部分学校一度被纳入合并学校,因此政府投入的资金比较少,导致学校发展不均衡,很多运动场都是不规范,通常一块场地中各种运动设施掺杂在一起,个别学校场地还缺少专人管理和维护,致使场地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篮球场地面粗糙,跑道坑洼积水,器材设施陈旧,很容易造成学生在上课及训练中出现安全事故。场地少,学生多会使体育教学中不安全因素增多。

曾经有一节篮球课的案例,因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人数众多,在分组练习过程中教师没有顾及过来,有极少数的学生不按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私自跑去打篮球比赛,因为地面不平整,学生在运动中受伤。在体育教学中一些体育项目本身就存在不安全因素,因此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是有效减少不安全因素的重要措施。

3.6.4场地少,人数多,导致先进的教学理念难以实现

场地少,学生过多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大量的精力耗费在教学组织上,减少了与学生个别接触的机会,对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及体能情况不了解。比如教师想采用游戏法来进行本节课的教授方法,但是却受到人数多,场地少的制约,学生得到的锻炼次数很少,教师制定的目标难以完成。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可以缩短组织时间,增加学生参与锻炼的机会,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有利于体现体育教育的公平性。第一:利于课堂教学环境的优化,增加学生练习密度和强度;第二:利于教师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三:利于丰富课程内容设置,提高学生注意力。

4.1.2小班化体育教学是理想的班级规模,与传统的大班额体育教学相比,教师能更好地顾及到更多的同学,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而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锻炼中去。比如学习篮球投篮动作,小班化后学生人数少了,练习投篮的机会多了,运动量也增加了。对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及体质健康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小班体育教学在课堂纪律和氛围、师生交流情况、个别辅导和差异教学的实施方面都比大班好,对学习的积极影响更多。

4.2建议

4.2.1在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指挥者,教师不能再延用大班教学中使用的态度和方法来进行小班教学,否则小班教育只是形式变化而本质没有改变。小班教育的核心就是教师要对师生角色和师生关系进行重新定位,想办法来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发展。

4.2.2在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过程中,学校领导要充分理解小班化体育教育的内涵,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找准符合本校的定位与发展方向,培育本校的优势。

4.3.3在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过程中,学校要对小班化体育教学的宣传工作落实,争取更多的教师和家长对小班化教育的认识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邹植阳.农村中学体育“小班化”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J].体育师友,2015(06):49-50.[2] 邹植阳.基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影响因素的实践研究――以影响我校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因素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2014(05):37-38.[3] 刘雪萍.中学体育小班化教学探讨[J].新课程(上),2013(03):2-2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建议 篇5

摘要:目前,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的现状存在着体育场地器材不足或不规范、课程执行力度不够、体育师资队伍不足、体育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有待加强、教学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文件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完善体育设施;转变观念,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体育教师优化教学内容与过程;重视学生体质改善。

关键词:农村小学 体育教学 现状 建议

2014年4月,教育部转发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和分布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学校体育工作报告办法》(教体艺〔2014〕3号)。根据文件精神要求,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体质已是各级教育部门和体育教师刻不容缓的职责。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师,我现就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一)体育场地器材不足或不规范

农村小学通过“普九”和“义务教育均衡区县建设”等检查验收,使部分学校添置完善了体育器材,满足了学校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活动的要求。但很多学校往往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实际中,损坏、报废的器材由于经费不足不能得不到及时维修和补充,同时体育场地特别是塑胶运动场建设严重滞后,农村的村小学基本上没有塑胶运动场,导致这些学校频频出现伤害事故。

(二)课程执行力度不够

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工作常常落入“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误区。一些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一些学校虽然在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时得到了保证,但在实际执行中有些课时并不是用于体育课的教学,经常是“挂羊头卖狗肉”,使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

(三)体育师资队伍不足

近年来,由于农村的学生随父母外出务工就读,使农村学校的学生数量锐减。而学校的人事编制受师生比的限制,多数农村学校按学生数量计算均属于超编单位,但专职体育教师的配备可以说寥寥无几,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故体育课的兼职教师大多数人都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体育教学业务素质还不能达到相应的水平。

(四)体育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有待加强

一些青年体育教师受拜金主义的影响,缺乏敬业奉献精神,在社会上从事第二职业,对待学校的工作往往是课时无保证,课程无进度,教学无计划,体育教学只是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玩一玩,能在操场上不出伤害事故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其锻炼身体的效果可想而知,不用谈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了。

(五)教学管理不规范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能做到全面备课,备课内容“换汤不换药”,教师准备不足,缺乏对教材、学情、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与贯通;二是教师的课堂资源利用率、课堂教学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学校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环节还缺乏深入的调控;四是考核评价环节缺失,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教学实践存在差距。

二、提高农村体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的建议

(一)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文件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学校行政和教师应加强学习《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国家和重庆市关于体育工作的文件,提高对体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形成从上到下重视体育教育工作,从各方面为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给予人力物力的支持,使学校体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完善学校体育设施

加强对体育教学设施投入,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活动。新课程标准指出:“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学校应先配备体育教学的基本设施,如教学用具、场地器材、音响设备等,然后积极争取政府各部门对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争取尽可能多的社会支持,从而解决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学校还可以自力更生自做教具,如可以利用废旧物、生活物品、生活设施和生活工具等解决器材的短缺问题。

(三)转变观念,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充分认识体育教育在乡村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和解决“正课”与体音美等“副课”的关系,让乡村体育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使其真正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主力军。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大纲》要求实施体育教育,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不少于1小时,使学生养成经常性锻炼的习惯。抓好两操(课间操与眼保健操)和课外活动的具体实施开展,通过课堂教学,课余训练,提高体育锻炼达标的合格率、优秀率,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将“健康校园”建设落到实处。

(四)体育教师应优化教学内容与过程

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体育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体质,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因而搞好体育教学,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根本保证。体育教学的内容,要紧密联系学校实际、因地制宜,使学生有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过去的“要我学”“要我练”变成“我要学”“我要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基本技能。此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与过程,促进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

(五)重视学生体质改善

学校应重视学生体育锻炼,把“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落到实处。在每天开展大课间活动的基础上,牢牢抓住体育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狠抓基本技术教学,强化身体素质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体育基本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对部分学生有针对性的训练,促进学生体质明显改善,使学生近视率下降,肥胖比例减少,身体健康状况得到好转。

体育作为教育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级部门都应来关心、支持体育教育,尤其要关注相对落后的乡村体育教育的发展,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乡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面貌有一个较大的改善。也只有这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农村体育现状分析的论文 篇6

滨海县淤尖中学 张鹏程

摘要: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给课堂、教师和学生所带来的变化令人喜悦。新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实验与实践,是符合新时代学校体育教学发展需要的,同时也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理解与欢迎。然而,我国的农村学校体育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已根深蒂固,在面对新思想、新观念、新要求时,却表现出不同的反应与态度。特别是农村中学在执行新课改、落实新课标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关键词:体育课程 教学改革 农村问题

一、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教学改革同属于体育教育改革范畴,但由于涉及的范围和作用的层面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区别。

1.首先从内涵上分析,体育课程改革应该是涉及到体育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管理等方面的课程领域的改革,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而体育教学改革只是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环节的改革,具有局部性和单一性。

2.从作用范围上分析,体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体育教学改革是实施体育课程改革的途径和载体,体育课程改革决定体育教学改革,体育教学改革又作用于体育课程改革。体育课程改革是上位的,教学改革是下位的。

3.从行为主体上分析,体育课程改革是政府行为,具有强制性;体育教学改革是教师个体或学校的行为,具有自愿性,实施体育课程改革是教师应尽的义务,而体育教学改革是教师个人行为。

二、农村学校体育的管理观状造成新课程新课标难于落到实处。

1.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名存实亡。

由于受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农村学校领导对体育仍抱可有可无的态度,这几年虽说农村学校体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也还很多。主要是领导不力,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名存实亡。导致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不能开设或不能开足体育课,已开设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不高,课外体育活动不开展或不正常,体育师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要求,学校体育场地容纳量和器材满足量严重不达标。

2.体育课随意被侵占,被挪用。

按有关规定,全学年应上34周102课时的体育课。调查结果是:体育课随意被侵占,被挪用。主要原因一是学校集体活动耽误的体育课不补,反而用体育课去补上耽误的文化课;二是初中毕业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检查测试之后的体育课基本上停上;初中毕业生体育中考之后,还有半个多月的体育课停上;三是我市地处海边,雨水多,雨季时间占1/3,90%的学校无室内场馆,绝大多数学校雨天改为自习课。老师之间抢课要课送课现象严重。

3.课外活动时间无法保证,组织不到位。

《条例》第10条规定:“普通中学生,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含体育课)》”在调查的22所中学中,每周一次课外体育活动都没有的学校4所占18%,安排并活动一次的14所占64%,活动两次的3所仅占14%,安排3次的没有。原因一是工作量没计算,教师积极性不高。原因二是由于活动时间都安排在第8节课,组织不到位,大部分学生不参加。据一些体育教师反映,安排在课表上的活动时间大多是为了应付检查的,实际活动次数更少,毕业班的学生基本上不活动。

4.课余训练与竞赛制度不完善

《条例》第12条规定:“学校应当在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训练。”调查结果表明:

全市中学(含职业中学)38所,建立代表队并能赛前训练的只有19所,占50%,其中能坚持经常训练的只有5所,仅占13%。

5.工作量计算不能落实

《条例》第19条明确规定:“体育教师组织课间操(早操)、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体育竞赛应当计算工作量。”《意见》提出了具体计算办法。调查结果是22所中学课余训练计工作量的只有1所试点中学,另有10所学校按训练次数适当给补助费占45%,绝大部分学校体育教师组织课间操(早操)只计一个领操教师的工作量。且体育课的工作量系数是全校最低的占100%。

三、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教改心态与上级部门的偏差。1.教师教学观念存在的问题

不少教学改革者在实践中热衷于操作层面上的外在课程形式改革,过分追求一种表面上的热闹活跃。学生内在情感和体育学习动机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主要是:(1)一些学校的领导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行为、观念、思想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以至于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2)目前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太大,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学习探究存在的问题,只能从形式上去装“象”。包括一些评优课、展示课等都带有演戏的味道。(3)因为缺少改革的理论导向和具体指导,而体育教师又要维护自身的地位和尊严不甘落后,所以只好从形式上做做样子,摆出一副改革的模样,应付上级的号召和检查,使体育教学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

2.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的选择无法走出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束缚。

由于观念没有转变和理论上的问题没有解决,缺乏现代教学理念,因此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虽然力求改革和体现改革,但实质上所运用的仍然是以前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还是“老三样”。这是因为:(1)体育师资队伍状况不容乐观。基层的农村学校,目前还有许多民办代课教师,虽然有认

真的工作态度,但理论知识很缺乏,更谈不上进行教学改革了。大部分体育教师来源于大专院校体育系,他们虽然具有一定的运动基础及专业知识,但受到十几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很深。在大学4年的学习也没有什么改观,因为,那些大谈特谈现代教学理论的教授们也是在用最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实施教育,所以造成了中学校年年进新人,年年还是老样子。老教师盼望的新鲜学业始终得不到补充,都是千人一面的传统形。(2)担心体育课有“放羊”嫌疑。因为不能深入透彻的理解“课程标准”的内容,所以把握不好课堂组织教学的尺度,既怕“统得过死”又怕“放羊”。(3)教学内容是众口难调。现在一个教学班有50~60人之多,有男生有女生,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质、运动能力各不相同。不论选择什么教材,教师无论怎样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总有一部分学生是在被动接受,或应付差事,甚至扰乱正常教学秩序。如果教师硬形实施教育,就必然与《课程标准》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相矛盾。

3.教学评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课程评价是促进课堂目标实现和课堂建设的重要手段。而现行的体育课考核评价方法,不但没有起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反而挫伤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部分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显然这已经不能顺应新课程发展的需要。但是它能具体量化考核学生,操作起来较简单,所以不少学校教师仍是延用它,这样势必会与没《课程标准》相抵触。

4.双主论、指导思想、目标的口号式与实践脱节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双主论、指导思想和目标的口号式。导致体育老师对于《课程标准》的态度是看得懂,能理解,读起来明白,说起来容易,但琢磨起来却又有些模糊,干起来会觉得困难重重。也就是说,理论上是赞同的,实践中是茫然的。

四、体育教师的不同年龄、不同职称、不同利益的综合评估体现出的不同心态

1.课改不涉及体育教师的切身利益造成惰性心理

因为新课程改革不涉及体育教师的切身利益,具有这种心态的教师占8%,他们既没有创造者的开拓和尝试者的热情,也没有守旧者的实干精神,懒于搞教学改革,工作上往往只求过得去,敷衍了事。分析此种心态,一是他们对于从事体育教育工作缺乏信心和动力,他们不是抱怨领导不重视,社会不理解,就是抱怨农村社会条件差,待遇低,能够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就已经是很不错了。二是有的教师内心也确实想进行一番教学改革,但一想到随之需付出的心血就犹豫了:与其辛辛苦苦搞教改,且不一定保证见成效,不如轻轻松松、随随变变上上课,干吗自找麻烦,折腾自己!

2.新课程改革的贯彻不到位造成部分教师产生守旧心理 这种心理者,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大都工作扎实,严格按照旧有的教学模式、方法进行教学,具有“老黄牛”精神。别人搞教改,他们不感兴趣,反而认为是“花架子”、“赶时髦”。出现这种心态的原因之一是固有的教学指导思想一时间还很难根本转变,对外来的新的体育教育理论、模式、方法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总觉得自己教了几十年,不是教的挺好吗!如果有什么要改的话,那就是把农村中学的场地、器材、师资队伍变得更好一些就行了。原因之二是他们看到别人改来改去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换汤不换药,尽拿些搞不懂的新概念、新名词来糊弄人。在他们看来,有许多教改还不如从前不改的好。在调查的教师中,这一类型的占34%,且大部分是教龄较长、年龄较大的体育教师。

3.新课程改革中从众模糊心理

属于这一类型的教师占调查总数的20%。从众心理表现在体育教学改革中,主要是盲目和被动。由于一开始就缺乏初步设想、明确的目标和切合实际的方案,又无坚韧持久的热情和实施细则,结果原先的教改决心也随之逐渐弱化了。分析其原因,一是看到大家都在进行教改,自己也不甘落后,导致一哄而上,草率行事;二是由于缺乏理论上的指导,视野不开阔,思路不够清晰,自己以为一直在进行卓有成效的体育教学改革,实则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某个环节进行了局部的改良而已,且这种模糊现象在我们的调查中占了很大的比重。

4、勤奋型、荣誉型、本份型

我们稍加留意,便不难发现,在传统观念中认为好的体育教师有以下几类:耕耘型——一挥汗操场,课余训练成绩突出者;荣誉型——一善于表现,教学大赛获奖多者;本份型——一课堂教学组织严密,体育课在“形”上让领导折服者。以上三类“好体育教师”有其共性,他们都有较强的事业心,这是做体育教师最起码的要求。但是,耕耘型教师只照顾到部分体育苗子,很可能对“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总目标认识不够,充其量是“优秀教练员”。荣誉型教师应该是“参赛能手”,因为其多以参赛获奖为目的,自然的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丢掉了多数非参赛目标。本份型教师的那些整齐划一的常规课,则明显的置学生的心理体验与个性发展于不顾,也只能算是个好“管制人员”。

五、结束语

一名好的体育教师,首先应将自己的历史使命铭刻心头,以此来判别自身。现实中,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学科地位也远未能与学科功能相称,我们繁重的工作压力也必然使自己顾此失彼。造成这种窘境,我们自身难脱其咎。但是,要想让我们体育的学科地位、社会地位、工作角色被社会认同,唯一的出路就是淋漓尽致地发挥我们的学科功能,所谓“无为则无位”。因为体育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体育教学改革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最主要阵地,体育课程改革和体育教学的改革最终要靠一线教师的实践与实施。并不是靠几句口号、靠几节公开课、靠几篇论文就能落实。而是要靠一节节课的巧妙构思、一份份教案的精心

设计、一个个教学情境的探索与实践,更要靠学生的感受来评判,学生的体会来总结,学生的身心发展来贴标签。正如“药、医生、病人”三者的关系,“教材、教师、学生”也是如此。让学生在体验运动乐趣的同时身心得到发展,在获得体育技能的同时为今后的健康发展储备动力的源泉,这才是体育教学的使命。参考文献:

[1] 贫困地区中小学体育教育的认知偏差问题与应对策略 《乡镇企业研究》2007年08期

[2] 从稚嫩到成熟的二十个春秋——全国十四城市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回顾与展望 《中国学校体育》2007年10期 [3] 对现阶段广西农村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的调查研究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7年11期

[4] 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的运用 《体育教学》2007年04期 [5] 浅谈中小学体育课堂文化的重组 《科技信息》2007年35期 [6] 学校体育发展方向与农村教育问题的研究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农村体育现状分析的论文 篇7

1.1研究对象。2009年9月~11月, 我们对抚州部分农村中学抽样调查了初一至高二的五个年级, 共50个班, 2 6 0 0人次。

1.2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和随机访问, 问题座谈和专题谈话等方式, 采用数据统计法, 对收集的信息进行了数据统计。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对体育健康的认识。对体育健康认识的正确与否是体育锻炼的动力。我们为此作了专门调查 (见表一) 。

表1可见, 抚州中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总体是好的。按选项的百分比的排序依次是;为了健美占第一位, 为5 0%, 为了健康占第三位, 为4 85%, 其次是参加体育锻炼为了更好读书的占42.4%, 列第四为;这四种选择意象表明, 农村中学生对体育认识大多是积极的。但值的注意的是, 有占49.8%是想参加体育但是没有场地, 这一项列第二位。还有38.4的学生想参加体育锻炼但没有时间的, 这一项列第五位。可以看出, 当前农村中学没有足够的设施是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于农村学生务农的家庭占多数, 所以学生一般回家还需要帮助父母做大量的家务, 所以影响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占30.52%;体育能充实生活, 占28.3%;体育培养意志的认识占32.2%左右;体育培养人的人格, 占20.7%;能享受快乐的占34.4%左右, 锻炼身体可以完成社会任务的占6.3%;锻炼身体是为了保卫国家的占15.6%。说明中学生有1/3的学生认识到体育对人生价值和健康的价值, 这是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因素。但是农村中学生缺少体育场地, 要帮助家里做家务, 放学后路途还要花时间, 家庭经济困难没有条件买体育服装和体育器械等原因, 造成这部分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偏差, 不能正确的认识体育的人生价值, 他们大多数参加体育活动是被动的。其中有1/4的学生是为了体育达标, 而参加体育锻炼, 有占3%的学生认为体育活动是浪费时间;有2.5%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没有必要, 如何转变这部分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 是搞好农村中学体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2.2抚州农村中学学生体育活动时间

课余体育活动的时间是指体育课之外的体育活动农村中学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时间调查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 农村中学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是不足的, 爱好体育锻炼的学生也不多, 时间分配时段也不一致。如果早晨锻炼的时间较短, 这一时段有12.4%的学生锻炼为10~20分钟, 占13。1%;20~30分钟占13.6%;30分钟~1小时占15.8%;1小时以上占6.9%。调查发现农村中学学生体育锻炼最多的是在下午, 如这一时段锻炼10~20分钟的仅有18.4%;20~30分钟的占19.2%;30分钟~1小时的占16.8%;1小时的占17.2%。总体上看, 农村中学的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保持经常性的不到20%, 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大多在30分钟左右尤其是在下午锻炼者占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这种体育锻炼的时间分配主要是受上学路途远近的影响。据我们调查, 这部分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大多数是住校生, 这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是因为有场地的便利和受其他爱好锻炼学生的影响, 这部分农村学生锻炼时间多在下午第三节课后和中午。

2.3抚州农村中学学生课余体育活动活动的内容

抚州农村中学体育场地有限, 加之农村学生对参与体育活动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必要的组织和引导。因此, 他们课余体育活动活动的内容与城市中学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和特殊性 (见表3) 。

2.4抚州农村中学学生课余开展体育活动的地点与形式我们选择调查的农村经济较发达, 因此情况比欠发达农村更好 (见表4) 。

由表4可见, 农村中学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地点排位情况:第1位的是学校操场, 占15.2%;第2位是篮球场, 占1 3.5%;第3位空地, 占12.5%;第4位家里庭院, 占7.6%;第5位是田金径, 占6.7%;第6是村里体育场所, 占5.6%;第7位是乒乓球场, 占5.1%;第8场地, 占4.8%;第9足球场, 占3.4%;第10位是键身房, 占1.5%。总体上看, 农村中学学生主要体育活动场所还是以学校为主。近年来, 农村经济发展迅速, 各乡镇建有不少体育活动场所, 这也为农村中学学生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了方便, 所以有占5.6%的农村中学学生利用村里体育场所 (主要是篮球场所.乒乓球室) 开展体育活动。表4还可以看出, 除了篮球场之外, 足球场, 健身房锻炼的学生较少, 家里庭院 (主要是打羽毛球和体操) 还是重要的活动场所, 这比欠发达农村中学要好的多。在走访调查和座谈中, 我们还了解到, 农村了解学生课余开展体育活动的形式, 主要是与同学, 邻居结合或自由型的, 而与班主任, 家长, 学校集体一起的体育活动偏少。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调查结果显示, 抚州农村中学对课余健身的认识主要是为了健美, 为了健康, 为防病和追求乐趣。说明抚州农村中学对体育认识已有初步的认识。然而对农村的学生来说, 他们希望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这样可以少生病, 又能为家里干农活, 这是农村学生锻炼身体的主要目的。

3.1.2农村中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多在下午和中午, 晨练的学生较少。

3.1.3农村中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的内容上也有自身特点, 主要开展篮球, 足球, 乒乓球, 羽毛球, 跑步, 散步, 这些项目虽然有一些锻炼效果, 但在项目多样性方面远没有城市学生那么丰富。

3.1.4农村中学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地点有很大的自由性和不固定性, 形式以个体和自由性为主。总体上看, 农村中学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组织松散, 大多数学生对体育健身知识了解太少。

3.1.5农村中学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性不明确, 锻炼身体的针对性也不强, 致使一些体育活动达不到健身、健体、健心的效果。

3.2建议

3.1.1从调查的结果来看, 南昌农村中学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的愿望是很大的, 兴趣也是广泛的。但是农村学生缺乏体育健身知识的现象是较普遍的。因此目前最需要的是对他们加强健身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指导。使农村中学生能根据自身条件有针对性和有目的性地参加体育锻炼。

3.1.2农村中学生应把开展课余体育活动作为发展学校体育和看作课余教育的内容来抓, 加强课余指导和组织, 体育教师在这方面应制定课余健身计划, 并确实付诸实施。

3.1.3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农村学生健身观念、意识、行为的培养, 教会农村学生如何利用自然条件、自然环境开展体育活动, 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3.1.4农村中学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地建设多样性的体育场地, 有条件农村中学应加强对学校健身设施建设的投入, 以方便大多数农村学生课余参加体育锻炼的场地的使用, 确实从穷困学生和弱势群体的利益出发, 把农村中学课余体育活动活动办得有声有

参考文献

[1]张永明, 翁家银.广东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J].体育学刊.2001, 9 (5)

[2]范立仁, 顾美蓉, 干华倬等.全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0, 3 (2)

[3]姚丽琴, 左新荣.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与体育消费结构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 5 (2)

[4]桑莉等.论体育新课程教学中的几个错误观点[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 (3) :86-87.

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 篇8

一、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体育教学重视程度存在问题

广大城镇和农村,因城乡的差别、文化差异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以考取高一级学校、重点学校为目标,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分数第一”、“升学第一”。据调查了解,很多农村学生家长认为搞体育“出息不大”,是“干苦力活”,跟自己种田没什么不同,与自己期望的“跳农门”思想相背。因此,对于体育课的开展,领导、教师、学生都是应付了事。这些新旧观念给学校体育的决策、管理和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改革。

2、学校体育观念的落后

相当一部分领导者认为体育就是跳跳蹦蹦,而没有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在学校日常管理中放松对体育学科的管理,在教学设备的添置上忽略体育学科,每年的体育设施增加很少甚至没有,对现有的设施也舍不得花钱去维修。另外,在大多数农村中学里,一些领导对体育教师的地位低和作用不够重视,体育教学成绩跟其他学科教学成绩奖励有差别,评先、评优、评职称让体育教师等待或靠边站,体育教师得不到公正对待,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形成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心理,未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应有的作用。

3、体育教师的素质偏低

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普遍偏低,不思进取的思想观念普遍存在,传统陈旧的教育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平时不注重业务学习,不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不重视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对新的教学方法和前沿信息反应迟钝,抱着得过且过、推天度日的思想。缺乏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教学随意性较大。 教师在教学中讲解与示范能力弱;对口令应用节奏掌握不准,动作术语不清楚,抓不住重点和关键,示范的位置、距离不合理等等。

4、体育设施严重滞后

教学设施、场地、器材是学校体育教学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质量的重要条件。但是在农村中学里,由于学校经费紧张,有限的经费用于正常的教学秩序都已举步维艰,也就谈不上更新、添置体育设备,有些学校甚至连最基本的田径、球类器材等都难以保证。由于场地、器材陈旧、缺乏,体育教学无法正常进行,学生练习兴趣难以调动,造成课堂练习密度不够,运动量小,尽管许多学校体育教师费尽心机,想方设法采取一些新颖的教学手段,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二、解决农村体育教学现实问题的对策

根据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的要求,结合现阶段的实际,要解决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存问题,需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对体育价值和功能的舆论宣传

要加强对体育价值的舆论宣传,走出体育教学认识的误区,重新制定体育教学目标,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指导的教育教学观,把体育教学列入学校全面工作评价的条件,克服单纯以升学率来评价学校的不良倾向。使每个公民真正了解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而不是追求短期的,个别的效果,要把对学生的体质检测结果直接与其本人的利益挂钩。学校更要重视学生的体质锻炼。

2、加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学习

加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使他们的懂得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的价值。对体育教师的培训、进修给予保障;待遇给予改善,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对业务强、素质高人员评职、评优予以破格晋升与嘉奖等。把体育真正纳入学校教育的发展战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对体育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提高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

做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几点素质:(1)较高的文化素质;(2)较强的理解能力;(3)较高的艺术素质;(4)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5)较好的体态形象;(6)较好的示范动作;(7)准确而洪亮的口令。要使体育教师具备这些基本的素质和能力,就必须对体育教师加强培训。

4、加强农村中学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

目前,农村学校财力不足是一个普遍现象。要想使学校增加体育经费难度也很大。因此,我们提议学校挤一点,上级拨一点,学生适当筹一点,争取社会赞助一点,从几方面解决。同时要求我们的老师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因陋就简,因地制宜,自制一些器材为体育教学服务。

农村体育现状分析的论文 篇9

—以麻栗坡县董干镇小学为例

摘 要:本文对麻栗坡县董干镇小学的体育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场地器材、师资力量、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等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教师的体育教学理念滞后,学生对现行的教学内容积极性不高,以及学校场地,器材等体育设施缺乏,这些因素使得小学体育课难以开展,根据这些实际情况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

1前言

为了把握目前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现状,走访了文山州麻栗坡县董干镇45所小学,分别从体育教学的观念、目标、内容、方法、场地器材、师资力量、学生兴趣等方面对教师、学生进行访谈,并实地考察了教学设施等,进一步从根源上了解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学校体育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基础。小康社会学校体育的发展应将增进学生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得以协调发展和共同提高。学校体育应紧紧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来落实素质教育。而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小学是教育的基础,而农村小学体系又是小学体系中的一支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改革能否在农村小学得到贯彻,事关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成败。

2调查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2.2 研究方法

2.2.1 实地调查及访谈法

选择麻栗坡县董干镇45小学。其中完小5所,开办1—4年级的不完全小学22所,隔年招生1—4年级不完全小学18所。(完小即10—12个教学班,不完全小学即2—4个教学班,不完全小学每个年级一个班)。调查人数为946人,其中教师55人(含领导),学生583人。

2.2.2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董干镇教办配备统计表、麻栗坡县教育局的教学资源统计资料、别中平的现代教育学、马占杰的教师成长的八大要素曲宗湖的体育课程的约束力、董远骞的教学原理与方法和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

2.2.3 分析法系统分析了董干镇小学体育教学滞后的各种因素。

2.2.4 归纳法根据调查的结果通过分析归纳出产生这些原因和结果的普遍问题。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教学观念

体育教学改革在不断的进行,但不少教学改革者在实践中却只热衷于操作层面上外在课程形式的改革,过分追求一种表面上的热闹、活跃,学生内在情感和学习动机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其根本原因,就是许多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观念没有根本转变。体育教师不是不想转变,不能转变。而是因为:

一、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行为、观念、思想、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二、缺少改革的理论导向和具体指导,同时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给教师的教改大多是口号式指示,“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等。

3.2 教学目标

学校体育的一个致命伤是学生学了多年的体育,在他们走出校门后,竟与体育再见了。这与体育教学忽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能力和锻炼习惯相关;与把体育理解为机械被动的教学有关;还与没有在体育课堂叫给学生锻炼身体的原理和应用运动技术锻炼身体的方法有关。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所偏重的是一个技术怎么做,忽略了对学生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忽视了学生健身意识、健身能力、健身习惯的培养,使学生无所是从,无所收获。

3.3 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竞技运动一整套的项目、规则和办法规范了学校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这些规则严密、技术要求高的项目,使天性好动的学生望而生畏,积极主动去锻炼的学生有减无增。体育教学要以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掌握科学健身方法等为主要内容。

3.4 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素质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主动、活泼地进行学习。与此相适应,在体育教学实际上也要从“教师中心”转向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能像过去那样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容器或“练习机器”去安排教学。在体育教学手段上,要从教师单纯“灌输”为主的方法体系转向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为主”的学法设计;由简单的“一刀切”方法手段转向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在一定的统一要求的基础上,使学生的一般发展、共同发展与特殊发展、差别发展相结合,尽可能地为学生学习和锻炼创造条件,满足和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

3.5 教师状况

由于农村小学地处偏远农村,信息、交通闭塞,办学规模小,条件相对来说要差一些,且有没有本地的体育专职教师,而其它地方的体育专职教师又不愿意到村小工作;村小学生少,教师编制吃紧,需要的教师要一专多能,尤其是语文、数学、政治、音体美样样要精一点,体育专任教师专业性太强,相对来说安排其兼任主课教学要稍逊一筹,因而村小也不欢迎体育专职教师来村小工作。这两点原因,使村小中体育专职教师比城镇上的中心小学要少得多,因而制约着农村小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本次调查的45所村小中,有体育课专职教师的学校不到9%,90%以上的农村小学均无体育专职教师,体育课几乎由语文或数学教师兼任,兼任的体育教师有很大一部分根本没有进行过正规的体育教育培训,难以胜任体育教育教学,更谈不上体育教育教改,就是体育专任教师,由于地处偏远农村,往往成为培训的遗忘对象。

3.6 学校体育教学器材设施

村小的硬件建设一般由镇(乡)政府或村委负责。镇(乡)政府要重点确保中学、中心小学的校园建设,很难有精力和余力顾及村小,而当地村委本身经济也比较吃紧,有时就连村委自己的必须禁费都难以解决,所以往往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学校是全额拨款的全民事业单位,上面拨下来的办公经费除去必要的开支外,所剩无几,哪有钱用于体育硬件建设呢。有许多农村小学,从建校到现在没有维修过几次,教室墙壁早已脱落,到了雨季还会漏水,体育场地、器材配备就更糟糕。

在对45所农村小学的体育器材设施情况的调查发现,由于学校体育经费紧张,场地、器材、设备条件简陋,还有一些学校没有场地、器材。在调查的45所农村小学中只有4所达标,53%的学校场地、器材不足,要么有场地无器材,要么有器材无场地。其现有条件很难满足小学体育教学的需要,尤其是生源不足,尤其是隔年招生的18所隔年招生的不完全小学,情况更糟糕,一学期上不了几节体育课,有的操场还被当地群众用来打晒粮食,或挪作它用,这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

表1 各农村小学体育活动场地、器材配备情况调查统计表

1—4年级村小隔年招生村小完小合计百分比(%)达标00449%

不足14912453%

很不足8901738%

3.7 领导态度

有关教育部门检查执行体育教学标准的措施不得力。学校领导对体育课的教学改革重视不够,而体育教师又不够积极主动,这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措施不利,教学思想观念落后。从而影响了农村小学的体育课的教学。主要表现在①正规体育学校毕业分配的体育专任教师,多被学校挪作从事语文、数学、政治文化课教学,体育课只是兼任;没有体育教师的学校就谈不上正常开课。②课表上排定的体育课程,实际上是装点门面,应付教育行政部门检查的,在调查的学校中有80%达到标准,20%的学校也至少排每周了一次。但是,大部分体育课并没

表2 各农村小体育课排课情况调查统计表

1—4年级村小隔年招生村小完小合计百分比(%)每周两次171543680% 每周一次531920% 无体育课00000% 有按照排定的课来上,据调查结果表明,正常开课的学校为零,有时被挪用的达38%,全部被挪用的达62%。

表3 体育课上课率调查表

1—4年级村小隔年招生村小完小合计百分比(%)

正常上课00000% 有时被挪用9351738% 全部挪用131502862%

③学校教务处在检查教师备课上课情况,几乎遗忘了体育这门学科,导致了体育教师备课质量不高,有的甚至还出现不备课就去匆匆上课的现象,这就导致学生对体育课上课的质量有34.1%的人不满意,有的还讨厌上体育课,觉得体育课枯燥、乏味、内容单一,体育课上课质量堪忧。本次调查共调查学生583人,学生对体育课的满意率不尽人意。

表4 各村小学生对体育课的满意情况调查统计表

1—4年级村小隔年招生村小完小合计百分比(%)

满意42284211219.2% 不太满意1***.7% 不满意76962719934.1%

3.8 兼任体育教师情况

在本次调查的村小中,由于村小办学规模小,师资编制紧等原因,有90%的学校教师不足10人,有的学校只有一名教师,在这样的学校里,教师又要教语文、数学、政治,还要教音乐、美术、体育,这些一师一校有的教师平均每周有25节以上,其它大部分教师平均周课时数也在18节左右,“包班”教师的课通常在18节以。这些教师除了上课、还要批改学生作业、备课等,哪有时间去钻研体育教材,哪来精力去认真上好每一堂体育课呢。因此,体育课往往成为放羊式、一球式、或者让学生处理各科作业(既无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又可以提高主课的学业成绩),而教师则利用体育课的机会去备语文、数学等主课。

3.9 评估导向失范

大部分农村村级小学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中,没有把体育课程纳入评估范围,县、乡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学年或学期质量检测科目,一般都是语文、数学、政治。一些学校就连期末体育教师的奖金发放也只能享受语文、数学、政治教师的70%左右,有的甚至更低。有些教育行政部门评估学校的体育教育,往往只看学校在市县级运动会上的排名和达标率的多少,从而导致部分体育教师重运动队的训练,而轻视体育课的教学。目前,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权限一般在中心小学,而不是县教育行政部门直辖,这也是不利于农村小学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4建议与对策

4.1 提高教师素养

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是教育理念的更新;提升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与水平是师资培养、培训的重点;建立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是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的保证。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所以要重视对体育师资队伍质量的建设,这是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顺利进行的基础之一。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素养,我们可以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两条途径实现。走出去即出去考察、培训等;请进来即把教育专家请到学校来讲座,实地指导,从而切实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

4.2 尽快建立全面系统的评估体系,强化评估结果的公平使用

要遵循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念及素质教育理论,科学合理地建构评价体系,做到评估科目全面,评估方式科学,评估结果公平。体育评估结果应与语文、数学等文化主科结果效力等同,在评职评优,年度考核等评价中做到结果等价,这样才能让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

4.3 加大体育教学的检查力度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对学校的体育教育检查,既要看结果,又要看过程,既要看现象,更要看本质。检查时必须做到“八有”,即有教材、有教师、有教

案、有场地、有器材、有比赛、有奖惩、有效果。特别要加强体育课程的课堂督导,实施体育教育课堂听课制度,对不开齐课程的学校,挪用体育课时的责任人必须进行严肃处理,以确保体育课教学落到实处。进一步推动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还要采用激励机制,让体育教师能热衷于从事体育教学。

4.4 学校领导、教育行政部门从根本上重视体育教学

学校领导应以法治校,坚决贯彻国家颁布的有关体育法规条例和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文件精神。提高对素质教育内涵及其健康教育意义的认识,关心体育教师实际困难,在政治思想、学习进修、晋职提薪等方面给予关怀和支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自觉投入到学校素质教育中。教育行政部门要时时掌握了解基础教育状况,特别是落后偏远的农村小学,我国80%的人口在农村,就意味着农村教育是主体,是国家未来建设人才的储备库。农村小学硬件设施差或没有的现状要靠政府在资金上给予支持,使农村小学与城镇小学的差距缩小,逐步做到教育资源分配平衡,从而逐步达到教学资源共享。

5结束语

5.1 搞好学校体育工作,最直接的取决于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各领导对体育教育的认识,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素质对完成学校体育工作任务有关键性作用,而体育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也十分迫切。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赶上学校体育发展的步伐,赶上教育事业发展的步伐。在人才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5.2 提高教师素质是基础上,学校领导及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体育教学工作的监察力度,让体育教师感觉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及价值,以督促教,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得到提高,改变体育教师以往的“三无”现象。

5.3 政府部门在学校建设经费上要给予支持,要改变一些成旧的观念,不能认为修操场是一种浪费,应合理分配教育经费,使学校的城乡差别缩小。这样我们的教育事业就一定能越来越发展,农村小学体育教育也会蹬上一个全新的台阶。参考文献:

[1]李 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王则珊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3]俞慧燕、徐伯彤浙江农村中学体育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03(4).[4]曲宗湖体育课程的约束力与灵活性[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5]董远骞教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0.姓名:朱丽

地址: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董干镇马崩小学

上一篇:长江七号影片观后心得感想下一篇:青春献给多情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