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现状研究综述

2024-09-28

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现状研究综述(精选8篇)

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现状研究综述 篇1

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现状研究综述

一、体育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乔梁学者在《甘肃省义务教育阶段城乡中小学体育教师资源现状与合理配置研究》中总结出:体育教师资源是学校体育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源,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这一互动过程中重要的因素,中小学体育教师是实施和执行《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体育教师的素质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效益发挥的水平[1]。

陈盼盼等学者在《21世纪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建设现状分析》中总结出: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其工作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提高学生身心及社会关系的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个人自主性和终身健身理念[2]。

综上所述,总之,体育教师是学校教育人力资源中重要的一员,是学校体育教学中重要的因素。因此,建设一支业务素质强,质量硬,结构合理、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根本,同时也是提高我国农村青少年体质的关键所在。

二、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现状

(一)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配备

2005年常青对辽宁省5个经济条件偏下的地域的专职体育教师队伍进行了调查,调查指出:专任体育教师偏少。体育教师占总教师数量比例小,相对于农村中小学的语、数、英、物理、化学教师占教师总数60.1%的比例来看,体育教师仅有2.41%。乡镇中小学校平均有体育老师1.68人,而村中小学仅有0.59人。

苏转平等学者在《中国西部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中总结出:关于体育教师配备,国家教委规定,城镇小学和农村中小学每7至8个教学班配备1名专职体育教师;中学每6个教学班配备一名体育教师。若按此标准衡量,新疆农村中学缺额体育教师20.7%,农村小学缺额40.6%;宁夏在128名体育教师中专职体育教师仅有3名,体育教师与教学班之比是1:11.82,这与国家的标准相差甚远。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还严重缺额,特别是西部比较落后的地方。大部分体育课都是由其他任课教师兼任,体育专职教师十分馈乏。如此一来,就造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中小学上体育课呈现放羊式教学,体育课形同虚设,严重影响了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及课外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年龄、性别结构现状

谭祝平学者在《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现状研究》中总结出:四川、湖南、广西、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中小学中体育老师年龄最大的有59岁,最小的有24岁,中年教师人数排第一,老年最少;男性教师是女性教师的3倍,男女比例相差很大。

袁艳红学者在《湖北省少数民族地区中学体育师资队伍现状及发展对策》中通过调查54所中学发现在总共202名体育教师中有168名男教师,34名女教师,男女教师的比例严重失调;并且202名体育教师中在20~39岁之间的教师占到60%,体育教师普遍年轻化。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年龄、性别结构不合理。体育教师的年龄逐渐趋向于年轻化,这样不利于教学的创新和提高。同时,体育教师在性别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女体育教师的比例很小,这与人们的传统观念是分不开的。

(三)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状况

苏转平等学者在《中国西部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中总结出:所调查的7省中具有本科学历的体育教师非常少,专科学历也为数不多,只有32%-68%的农村体育教师具有中师学历。贵州省有93.83%的学校没有本科毕业生,64.03%的学校没有专科毕业生;青海农村初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体育教师占38.7%,小学体育教师绝大多数在中师以下。

常青学者在《辽宁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现状研究》中总结出:我省农村中小学至今仍无研究生毕业的教师。农村初中教师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10.4%,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农村小学教师中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23.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6%。教师业务素质不高,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效率较低。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中高学历体育教师偏少,低学历体育教师依然存在,科研成果欠佳。现在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学历普遍不达标,学历层次偏低。正是因为农村体育教师学历偏低,科研水平不够,造成目前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质量提不上去,学生们的体质健康得不到很好的改善。

三、加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加大农村体育教师数量的配备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当地有关部门应该适当增加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编制名额,解决农村专职体育教师不足的状况,提高农村体育开课率。其次加大对农村或是偏远地区学校教育资金的投入,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鼓励高校毕业生走进农村,促进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

(二)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调节体育教师的年龄和性别比例。尽量使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在年龄上老、中、青教师的结构趋于合理,性别比例尽量平衡,从而来满足学生们的需求。

(三)加大对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实施送教下乡政策,建立城乡体育教师交流互动平台,通过城镇中小学有经验教师的传带教,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加强对体育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创新,改变以前体育教师上课解散集合下课的陈旧模式。从而来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

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现状研究综述 篇2

本文通过对我省首批农村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基本情况的深入调查, 分析了骨干教师的作用和现状, 提出了一些教师评价的改进建议, 以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参加某省首批农村体育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的46名学员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法

对骨干教师46名学员下发问卷46份, 回收46份, 回收率100%;有效问卷46份, 有效率100%。

2.2.2 访谈法

培训期间, 通过座谈、走访等方式, 针对骨干教师的选拔和基层体育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 以掌握第一手资料。

2.2.3 资料法

通过文献阅读, 了解体育骨干教师选拔条件和基本情况, 为问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支撑。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骨干教师年龄和职称结构比较合理

通过对我省首批农村小学体育骨干教师的调查了解 (见表一) , 首批农村小学体育骨干教师中, 40岁以下的教师占70%, 其中小教高级达到了70%, 他们大多具有10年以上的工作历练。

3.2 骨干教师队伍中兼职的比例过高

通过对骨干教师的调查和了解, 在46名骨干教师中, 专职体育教师只有16名, 比例为34%, 兼职教师22名, 比例高达47%;许多教师除了担任体育课以外还担任其它行政职务;在骨干教师中, 领导干部较多, 有校长、书记、教导主任、总务主任、校办主任和会计等, 比例高达32%, 其中还不包括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和教研员;此外, 还有多名教师因为职务和其它原因根本就不担任体育课。骨干教师中出现兼职情况原因很多, 一方面农村学校编制紧张, 教师不够用;另一方面也说明体育教师地位较低, 在学校不受重视。了解中得知个别教师并非因为体育教学突出而被评为骨干教师;有的教师并非专业或专职体育教师也加入了省骨干教师的队伍。骨干教师不仅是一种荣誉, 更是一种责任, 肩负着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如果兼职和领导比例过高, 不仅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而且会出现一种导向, 不是领导干部就没有希望争取骨干教师, 扼杀基层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3 教育主管部门对体育教学认知导向偏差

现阶段, 教育局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评价仅靠每学年所举行的几次体育比赛成绩来衡量, 这样是十分片面的。因此便引发了学校领导只重视体育比赛成绩、而不重视体育课堂教学正规化的现象, 继而产生了专业体育教师不能专职体育、体育课堂教学松散化、文化课挤占体育课时间、体育课时开展不够、真假课时表各一套应付上级检查等一系列违反教育道德的现象。通过调查了解发现, 由于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常规”工作不重视, 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价手段也很片面, 所以, 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堂教学不重视, 体育课上“放羊”现象极其严重。即使偶尔安排了教学内容也仅仅是为了备战体育比赛, 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能从全体学生的兴趣出发, 我们的体育课成了少数体育特长生的舞台, 大部分学生成了旁观者;我们的体育教师不再是“教师”, 而是“运动教练”。

从表三可知, 虽然骨干教师中大多都具有市县以上的优质课获奖, 市级的论文奖励, 但是能被评上骨干教师, 功劳最大的还是运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 比例高达71%。在学员中, 有的骨干教师是市县运动会多年总分前三名, 有的把学生送进了国家青年队, 而获优质课的比例仅占56%, 科研突出的比例仅占32%, 这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导向, 即运动成绩的好坏决定着体育教师的地位, 既能给学校赢得荣誉, 又能使教师名利双收。重训练轻教学, 使农村体育教学偏离了正确的方向。更令人震惊的是所有参与调查的体育教师中, 80%的骨干教师坦承体育课堂教学不是很规范。

3.4 骨干教师遴选机制不科学

在调查了解中发现, 有20多名骨干教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收到了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的通知, 对选拔的条件, 竞争对手, 名额分配等一无所知, 缺乏一个公开、公正、透明的遴选机制。尽管绝大多数骨干教师都非常出色, 但是也不乏凭关系、靠资历当上骨干教师的, 这对于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极为不利。按省教育厅的要求, 选拔省级骨干教师应在市级骨干教师的基础上选拔, 但是有部分省级骨干教师连市级骨干教师都不是, 却直接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从中不难看出遴选机制存在的问题。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通过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骨干教师选拔的现状, 笔者设计了一个骨干教师的评价指标体系 (见表五) 。

注:上表中论文发表和优质课比赛等记分, 分别按国家级10分、省级9分、市级8分、区级6分、镇级5分来记, 同一活动或同一节优质课只取最高级别。

我认为教育局对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评价可从“体育教学常规”和“体育比赛成绩”等方面来评价, 可采用百分制, 将最终成绩纳入到对学校的年终考核, 评价内容和方案设想如下:

其中的评价内容均采用不定时随机抽查的形式, 开学初要求学校向教育局上交本学期的体育教学计划、体育教师的教学进度表和课程表。教育局根据各校上交材料进行不定时随机抽查, 抽查结果形成量化成绩记入年终考核。

4.2 建议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而农村体育教育工作任重道远。作为教育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位成员都应来关心、支持体育教育, 尤其要关注相对落后的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 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面貌有一个较大的改善, 也只有这样,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不致成为一句空话。让我们从改变评价方法开始, 来调动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改善农村体育教学的现状, 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

摘要:本文通过对某省首批农村体育骨干教师基本情况的深入调查, 分析了骨干教师的作用和现状, 提出了一些教师评价的改进建议, 以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现状研究综述 篇3

关键词公办学校体育教师教师招聘招聘现状

一、当前我国公办学校体育教师招聘现状

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提高了。以前的聘用制度不能适应现在的用人需求了,体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很大作用。现在的体育教师招聘存在不足,一些招进来的体育教师不能胜任工作。体育教师的招聘是和教师一起进行的,通过笔试和面试,笔试和面试各占50%,最后以总的分数进行排名,从高到底择优录取。大部分招聘简章里都是公开招聘,体现了招聘的公平性,起到了让群众监督作用。一般笔试内容大都是《公共基础知识》和《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职业道德》,还有的是加上专业科目考试,不过关于教育方面的知识作为考察的重点,占的比例相对比较大。但这也没有体现出招体育教师的特殊性,体育专业和其他专业有不同。所以在一般教师招聘的基础之上,加上具有本专业特色的招聘形式。从体育教师招聘考试的专业课试题分析,考察的知识面单一不符合实际教学,题型搭配不合理,试题不能体现出招聘的意图,出题人水平有限。

二、当前我国公办学校体育教师招聘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教师招聘制度不完善

通常的体育教师招聘随着教师招聘进行的,招聘制度不合理,只是照搬其他地方的招聘制度,没有形成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招聘制度。因为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例如有些经济好一些的城市招聘条件高,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方不能照搬,制定出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招聘制度。

(二)体育教师岗位的设置、条件不合理

通过查看大量招聘信息得出,体育教师岗位设置过于广泛,没有具体到某个专业。一些附加条件苛刻,例如,是否具有大学英语四级水平、国家二级运动员、获得省级以上比赛。社会上流传的“量身定做”,一些岗位设置专门为一些特殊人设置。公平缺失,进入体育教师队伍后教学质量有待验证。

(三)招聘简章宣传不够,宣传方式单一

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招聘简章公开区域太小不广泛,在国人部发[2003]61号文件规定,“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必须在本地区发布招聘公告,采用公开方式对符合报名条件的应聘人员进行考试或考核,考试或考核结果及拟聘人员应进行公示。”在招聘简章宣传的时候,招聘简章只张贴某一小区,或者集中在某一小区域。不能讓大多数人知道。这样造成社会上流传的“内招”,招聘简章宣传不广泛,是造成“内招”原因之一。

三、我国公办学校体育教师招聘制度的逐步完善

(一)进一步明确聘任决策组织的组成人员及其决策方式

认真贯彻国人部发[2003]61号文件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根据岗位需要,设置条件。不无根据的设置一些不合理的条件和一些和岗位无关的条件。接受群众的监督,不设置“量身定做”岗位,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政府主管部门引导公开、公平、公正的体育教师招。我国是一个法制社会,制定法律条款,保护体育教师招聘的进行。

(二)进一步完善与公职相配套的甄选程序之规定

中小学体育教师对外公开招聘, 基本可参照国办发[2002]35号规定的事业单位招聘人员的程序。但为更好地体现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的公务性,甄选教师应实行更为严谨的公开招聘和回避制度。中小学招聘体育教师,应当将招聘职位、任职条件、报名日期和地点、考试考核项目、方式、成绩计算方法、结果通知和公示的方式及时间等制作成甄选简章 在当地公告发布,公告方式包括在学校门前贴出告示、在当地教育行政机关网站发布公告,以及在当地公开发行的报纸上刊登广告。国家制定的聘任条例应当明确,教师招聘公告发布之日至报名截止时间不得少于一定的期限,如不得少于7天。各地招聘教师的时间可相对集中, 以方便教师应聘。对于招聘结果的公示,教师聘任条例应当规定公示的范围和方式,原则上应与甄选简章公告的范围和方式相同,招聘结果应报主管教育行政机关备案审查。

(三)体育教师招聘的笔试、面试逐步科学化

笔试内容因以《公共基础知识》、体育专业知识、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为内容,建议卷面分值为150分,其中,《公共基础知识》占50%、体育专业知识占50%、教育学方面知识占50%。题型为单选、多选、判断、简答题、案例分析、论述,体育专业知识加上体育绘图、动作组合等题型。

体育教师面试因该和其他教师面试内容有所区分,专业理论加上专业知识的考察,充分表现出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考察的时候因把100米、800米、原地推铅球、立定跳远、四项素质的基础,和专项配合起来。

参考文献:

[1]陈韶峰.我国公立中小学教师招聘制度的问题及完善[J].教学与管理.2007(9).

[2]周书军.中小学教师招聘中的博弈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2).

[3]韩春利.当前我国体育教师招聘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8).

[4]韩春利.小康社会建设中的体育教师流动与保留机制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5).

[5]李金龙,刘英辉.我国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化问题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5).

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现状研究综述 篇4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的质量直接影响学校体育的开展情况。8月《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到,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师资队伍。那么赣州地区农村教师队伍的情况如何?能否满足课堂教学所需?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展开探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赣州地区农村学校体育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对农村学校体育进行调查,抽取了赣州开发区天骄小学、安远鹤子初中、安远重石初中、南康唐江平田中心小学、南康朱坊乡荷田小学、信丰县西牛镇中心小学、会昌县站塘初中、赣州水东镇虎岗小学等学校。共发放教师问卷28份,回收28份,其中有效问卷26份,有效率92.31%.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研究,搜集相关文献资料。通过对这些材料的阅读和整理,筛选出本研究实用的信息,这些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1.2.2 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和问卷的设计,咨询了有关专家,根据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研究进行了修改和整理。

1.2.3 问卷调查法

自行设计了封闭式问卷《赣州地区农村师资队伍调查问卷》,本研究的信度检验,采用“再测法”,所测得两次结果相关系数r=0.81,表明该问卷有较好的信度。问卷的效度检验,采用专家访谈法,通过走访和E-mail形式对9名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咨询,其中有7位专家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满意,2位专家认为基本满意,并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调查问卷进行了修订。因此,本调查问卷有着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1.2.4 数理统计法

测得的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分析包进行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体育教师配给情况

体育教师的配给情况直接决定了学校体育能否开展起来,试想一个学校如果没有体育教师那学校体育该如何开展。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联合颁布的《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有关中小学体育教师配备基本标准是:学校应当在核定的教职工总编制数内,根据体育教学工作整体情况,按照教学计划中体育课授课时数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配备相应的体育教师,初中阶段6~7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但全国现实情况确实不理想,农村学校平均一个学校只有0.8个体育教师[1].那么赣州地区体育教师配给情况如何。调查表明,赣州地区农村体育教师配给与全国的情况相差无几,其中专职教师占了调查比例的84.6%,兼职教师和代课教师均占了调查比例的7.7%.

2.2 体育教师学历情况

教师的学历反映了教师接受教育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教师学历越高,其接受的教育越系统,建模论文表现在教学能力、训练能力和科研能力方面也更强。根据调查,专科学历的教师占了调查比例的30.8%,本科学历占了61.5%,研究生学历占了7.7%.根据教育部对各级学校教师学历的要求:初中教师需达到大专以上水平。可以说赣州地区是能达到这一要求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当地政府的重视,在招聘教师这一环节中,首先把关的就是教师学历,没有专科以上学历的不能参加教师招聘考试。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在工作之余,还能继续自学学习,能考取研究生或参加函授本科的学习,所以使得体育教师的学历在不断提升,这是一个好现象,应该加以坚持。

2.3 体育教师待遇情况

体育教师待遇是吸引优秀人才从事体育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待遇较低,教师难免五日京兆,朝三暮四,不利于稳定人才。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精神,赣州地区农村体育教师的薪水有县财政统一支付,因此,各学校同职称的教师薪水理应相同,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在调查中有46.2%的教师认为,他们的待遇要低于其他教师,有53.%的教师认为与其他教师相同。这表明了体育教师的劳动并没有得到认可,将体育当作“小三门”处理的同时,也将体育教师的待遇当作“小三门”,这势必会影响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给学校体育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2.4 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情况

终身教育地提出致使教师的教育,学习不仅仅集中在大学四年或三年的课堂里,而是要伴随教师的一身。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如果教师不进行继续教育的学习势必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对赣州地区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情况发现,有61.5%的教师参加了继续教育培养,有38.5%的教师没有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早在1993年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阐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全面负责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师的实施、检查和评估工作。应该说,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是有文件规定的,之所以不理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校方面的原因,学校没有组织该方面的`培训。有一个教师专门对我们说,他工作来,学校没有组织过一次去外面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二是自身的原因,主要是自己不想去学,有许多教师经过多年的上课,已经有一套按部就班的上课程序和方法,他们不愿意打破这份宁静,对新课程标准大都有排斥的心态,因此,以新课程标准为主的体育课程改革他们不愿去。三是家庭原因,调查者认为,家里事情比较多,没有空闲时间出去学习和培训。因此,在提高继续教育力度的同时,有必要将继续教育作为一个强制措施,督促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在体育师资配给方面,赣州地区农村体育教师配给与全国的情况相差无几,专职教师达到84.6%,其余为专职和兼职教师。在与其他教师待遇方面,53.8%的体育教师认为与其他课程教师的待遇一样,仍然有46.2%的体育教师认为他们的待遇是低于其他课程教师。在继续教育培训方面,赣州农村体育教师参与过继续教育培训的有61.5%,没有参加过继续教育培训的有38.5%.在学历方面,体育教师的学历情况总体良好,本科学历的达到61.5,专科达到35%左右,另外研究生学历占了7.7%.

3.2 建议

第一,重视体育学科的地位。我国历来有音、体、美是“小三门”的传统。在此观念下,学校历来将体育放置在边缘地位,从这次调查体育教师的待遇就可窥一斑。因此,在今后的工作需重视体育学科的地位,认真贯彻国家相关条例,“拔高”体育课和体育教师,最起码体育课和体育教师应该与其他学科的其他教师处于同等地位。

第二,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上好体育课。由于有些体育教师自己不重视自己的课程,自己认为自己低人一等,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在课程教学时随意性较大,“放羊课”的现象随处可见,体育课变成人人都能上的地步。将心比心,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体育教师很难获得别人尊重。因此,我们体育教师要看得起自身的专业,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体育课上好,上扎实,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积极参与学校各项事务

第三,体育教师要重视继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终身教育提示我们,我们需要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游刃有余。因此,体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点,不应抱残守缺,应抓紧自身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现状研究综述 篇5

—以麻栗坡县董干镇小学为例

摘 要:本文对麻栗坡县董干镇小学的体育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场地器材、师资力量、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等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教师的体育教学理念滞后,学生对现行的教学内容积极性不高,以及学校场地,器材等体育设施缺乏,这些因素使得小学体育课难以开展,根据这些实际情况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

1前言

为了把握目前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现状,走访了文山州麻栗坡县董干镇45所小学,分别从体育教学的观念、目标、内容、方法、场地器材、师资力量、学生兴趣等方面对教师、学生进行访谈,并实地考察了教学设施等,进一步从根源上了解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学校体育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基础。小康社会学校体育的发展应将增进学生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得以协调发展和共同提高。学校体育应紧紧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来落实素质教育。而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小学是教育的基础,而农村小学体系又是小学体系中的一支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改革能否在农村小学得到贯彻,事关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成败。

2调查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2.2 研究方法

2.2.1 实地调查及访谈法

选择麻栗坡县董干镇45小学。其中完小5所,开办1—4年级的不完全小学22所,隔年招生1—4年级不完全小学18所。(完小即10—12个教学班,不完全小学即2—4个教学班,不完全小学每个年级一个班)。调查人数为946人,其中教师55人(含领导),学生583人。

2.2.2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董干镇教办配备统计表、麻栗坡县教育局的教学资源统计资料、别中平的现代教育学、马占杰的教师成长的八大要素曲宗湖的体育课程的约束力、董远骞的教学原理与方法和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

2.2.3 分析法系统分析了董干镇小学体育教学滞后的各种因素。

2.2.4 归纳法根据调查的结果通过分析归纳出产生这些原因和结果的普遍问题。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教学观念

体育教学改革在不断的进行,但不少教学改革者在实践中却只热衷于操作层面上外在课程形式的改革,过分追求一种表面上的热闹、活跃,学生内在情感和学习动机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其根本原因,就是许多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观念没有根本转变。体育教师不是不想转变,不能转变。而是因为:

一、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行为、观念、思想、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二、缺少改革的理论导向和具体指导,同时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给教师的教改大多是口号式指示,“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等。

3.2 教学目标

学校体育的一个致命伤是学生学了多年的体育,在他们走出校门后,竟与体育再见了。这与体育教学忽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能力和锻炼习惯相关;与把体育理解为机械被动的教学有关;还与没有在体育课堂叫给学生锻炼身体的原理和应用运动技术锻炼身体的方法有关。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所偏重的是一个技术怎么做,忽略了对学生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忽视了学生健身意识、健身能力、健身习惯的培养,使学生无所是从,无所收获。

3.3 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竞技运动一整套的项目、规则和办法规范了学校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这些规则严密、技术要求高的项目,使天性好动的学生望而生畏,积极主动去锻炼的学生有减无增。体育教学要以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掌握科学健身方法等为主要内容。

3.4 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素质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主动、活泼地进行学习。与此相适应,在体育教学实际上也要从“教师中心”转向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能像过去那样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容器或“练习机器”去安排教学。在体育教学手段上,要从教师单纯“灌输”为主的方法体系转向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为主”的学法设计;由简单的“一刀切”方法手段转向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在一定的统一要求的基础上,使学生的一般发展、共同发展与特殊发展、差别发展相结合,尽可能地为学生学习和锻炼创造条件,满足和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

3.5 教师状况

由于农村小学地处偏远农村,信息、交通闭塞,办学规模小,条件相对来说要差一些,且有没有本地的体育专职教师,而其它地方的体育专职教师又不愿意到村小工作;村小学生少,教师编制吃紧,需要的教师要一专多能,尤其是语文、数学、政治、音体美样样要精一点,体育专任教师专业性太强,相对来说安排其兼任主课教学要稍逊一筹,因而村小也不欢迎体育专职教师来村小工作。这两点原因,使村小中体育专职教师比城镇上的中心小学要少得多,因而制约着农村小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本次调查的45所村小中,有体育课专职教师的学校不到9%,90%以上的农村小学均无体育专职教师,体育课几乎由语文或数学教师兼任,兼任的体育教师有很大一部分根本没有进行过正规的体育教育培训,难以胜任体育教育教学,更谈不上体育教育教改,就是体育专任教师,由于地处偏远农村,往往成为培训的遗忘对象。

3.6 学校体育教学器材设施

村小的硬件建设一般由镇(乡)政府或村委负责。镇(乡)政府要重点确保中学、中心小学的校园建设,很难有精力和余力顾及村小,而当地村委本身经济也比较吃紧,有时就连村委自己的必须禁费都难以解决,所以往往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学校是全额拨款的全民事业单位,上面拨下来的办公经费除去必要的开支外,所剩无几,哪有钱用于体育硬件建设呢。有许多农村小学,从建校到现在没有维修过几次,教室墙壁早已脱落,到了雨季还会漏水,体育场地、器材配备就更糟糕。

在对45所农村小学的体育器材设施情况的调查发现,由于学校体育经费紧张,场地、器材、设备条件简陋,还有一些学校没有场地、器材。在调查的45所农村小学中只有4所达标,53%的学校场地、器材不足,要么有场地无器材,要么有器材无场地。其现有条件很难满足小学体育教学的需要,尤其是生源不足,尤其是隔年招生的18所隔年招生的不完全小学,情况更糟糕,一学期上不了几节体育课,有的操场还被当地群众用来打晒粮食,或挪作它用,这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

表1 各农村小学体育活动场地、器材配备情况调查统计表

1—4年级村小隔年招生村小完小合计百分比(%)达标00449%

不足14912453%

很不足8901738%

3.7 领导态度

有关教育部门检查执行体育教学标准的措施不得力。学校领导对体育课的教学改革重视不够,而体育教师又不够积极主动,这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措施不利,教学思想观念落后。从而影响了农村小学的体育课的教学。主要表现在①正规体育学校毕业分配的体育专任教师,多被学校挪作从事语文、数学、政治文化课教学,体育课只是兼任;没有体育教师的学校就谈不上正常开课。②课表上排定的体育课程,实际上是装点门面,应付教育行政部门检查的,在调查的学校中有80%达到标准,20%的学校也至少排每周了一次。但是,大部分体育课并没

表2 各农村小体育课排课情况调查统计表

1—4年级村小隔年招生村小完小合计百分比(%)每周两次171543680% 每周一次531920% 无体育课00000% 有按照排定的课来上,据调查结果表明,正常开课的学校为零,有时被挪用的达38%,全部被挪用的达62%。

表3 体育课上课率调查表

1—4年级村小隔年招生村小完小合计百分比(%)

正常上课00000% 有时被挪用9351738% 全部挪用131502862%

③学校教务处在检查教师备课上课情况,几乎遗忘了体育这门学科,导致了体育教师备课质量不高,有的甚至还出现不备课就去匆匆上课的现象,这就导致学生对体育课上课的质量有34.1%的人不满意,有的还讨厌上体育课,觉得体育课枯燥、乏味、内容单一,体育课上课质量堪忧。本次调查共调查学生583人,学生对体育课的满意率不尽人意。

表4 各村小学生对体育课的满意情况调查统计表

1—4年级村小隔年招生村小完小合计百分比(%)

满意42284211219.2% 不太满意1***.7% 不满意76962719934.1%

3.8 兼任体育教师情况

在本次调查的村小中,由于村小办学规模小,师资编制紧等原因,有90%的学校教师不足10人,有的学校只有一名教师,在这样的学校里,教师又要教语文、数学、政治,还要教音乐、美术、体育,这些一师一校有的教师平均每周有25节以上,其它大部分教师平均周课时数也在18节左右,“包班”教师的课通常在18节以。这些教师除了上课、还要批改学生作业、备课等,哪有时间去钻研体育教材,哪来精力去认真上好每一堂体育课呢。因此,体育课往往成为放羊式、一球式、或者让学生处理各科作业(既无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又可以提高主课的学业成绩),而教师则利用体育课的机会去备语文、数学等主课。

3.9 评估导向失范

大部分农村村级小学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中,没有把体育课程纳入评估范围,县、乡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学年或学期质量检测科目,一般都是语文、数学、政治。一些学校就连期末体育教师的奖金发放也只能享受语文、数学、政治教师的70%左右,有的甚至更低。有些教育行政部门评估学校的体育教育,往往只看学校在市县级运动会上的排名和达标率的多少,从而导致部分体育教师重运动队的训练,而轻视体育课的教学。目前,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权限一般在中心小学,而不是县教育行政部门直辖,这也是不利于农村小学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4建议与对策

4.1 提高教师素养

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是教育理念的更新;提升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与水平是师资培养、培训的重点;建立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是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的保证。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所以要重视对体育师资队伍质量的建设,这是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顺利进行的基础之一。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素养,我们可以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两条途径实现。走出去即出去考察、培训等;请进来即把教育专家请到学校来讲座,实地指导,从而切实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

4.2 尽快建立全面系统的评估体系,强化评估结果的公平使用

要遵循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念及素质教育理论,科学合理地建构评价体系,做到评估科目全面,评估方式科学,评估结果公平。体育评估结果应与语文、数学等文化主科结果效力等同,在评职评优,年度考核等评价中做到结果等价,这样才能让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

4.3 加大体育教学的检查力度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对学校的体育教育检查,既要看结果,又要看过程,既要看现象,更要看本质。检查时必须做到“八有”,即有教材、有教师、有教

案、有场地、有器材、有比赛、有奖惩、有效果。特别要加强体育课程的课堂督导,实施体育教育课堂听课制度,对不开齐课程的学校,挪用体育课时的责任人必须进行严肃处理,以确保体育课教学落到实处。进一步推动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还要采用激励机制,让体育教师能热衷于从事体育教学。

4.4 学校领导、教育行政部门从根本上重视体育教学

学校领导应以法治校,坚决贯彻国家颁布的有关体育法规条例和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文件精神。提高对素质教育内涵及其健康教育意义的认识,关心体育教师实际困难,在政治思想、学习进修、晋职提薪等方面给予关怀和支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自觉投入到学校素质教育中。教育行政部门要时时掌握了解基础教育状况,特别是落后偏远的农村小学,我国80%的人口在农村,就意味着农村教育是主体,是国家未来建设人才的储备库。农村小学硬件设施差或没有的现状要靠政府在资金上给予支持,使农村小学与城镇小学的差距缩小,逐步做到教育资源分配平衡,从而逐步达到教学资源共享。

5结束语

5.1 搞好学校体育工作,最直接的取决于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各领导对体育教育的认识,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素质对完成学校体育工作任务有关键性作用,而体育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也十分迫切。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赶上学校体育发展的步伐,赶上教育事业发展的步伐。在人才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5.2 提高教师素质是基础上,学校领导及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体育教学工作的监察力度,让体育教师感觉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及价值,以督促教,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得到提高,改变体育教师以往的“三无”现象。

5.3 政府部门在学校建设经费上要给予支持,要改变一些成旧的观念,不能认为修操场是一种浪费,应合理分配教育经费,使学校的城乡差别缩小。这样我们的教育事业就一定能越来越发展,农村小学体育教育也会蹬上一个全新的台阶。参考文献:

[1]李 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王则珊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3]俞慧燕、徐伯彤浙江农村中学体育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03(4).[4]曲宗湖体育课程的约束力与灵活性[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5]董远骞教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0.姓名:朱丽

地址: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董干镇马崩小学

农村公路研究现状综述 篇6

Vo1.24 No.3 JOURNALOF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June 2005

农村公路研究现状综述

宋学文1,张红艳2, 冯 晓1

(1.重庆交通学院土木建筑学院,重庆400074;2.湖北省公路局,湖北武汉430030)

摘要:笔者在文中较全面地介绍了我国农村公路概念、建设标准以及养护模式和规范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农村公路研究中的部分问题提出了笔者的观点.关 键 词: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现状

中图分类号:U412.3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716X(2005)03-0077-03

随着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作为干线公路网支撑的农村公路受到了国家的日益重视.农村公路在社会、经济文化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有三点:一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它增加了公路沿线农民的收入,加强了城乡沟通,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二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展的必然要求,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三是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干线公路网支撑的农村公路发展相对滞后,就不可能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国家加快了农村公路发展的步伐,全国范围内农村公路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国家的发展目标是:到“十五”末,全国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和服务水平有明显提高,力争使全国乡镇通公路率达到99.8%,高级、次高级路面铺装率达到80%以上;行政村通公路率达到96%,高级、次高级路面铺装率达到50%以上.农村公路的概念

关于农村公路的概念有不同的说法,国家有关部门对农村公路有如下定义:农村公路一般是指通乡(镇)、通行政村的公路.通乡(镇)公路是指县城通达乡(镇)、以及连接乡(镇)与乡(镇)之间的公路.通行政村公路是指由乡(镇)通达行政村的公路.也有部门认为“就我国的现状而言,农村公路就是指县乡公路和通村公路.”还有一些省市根据本地的农村公路现状给农村公路下了不同的定义.建设技术标准

为了更好地建设农村公路,使其规范化,国内对农村公路建设标准进行了一些研究,为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依据.例如:交通部公路司2004年2月出台了《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共分5个部分:包括总则、控制要素、路线、路基路面、桥涵、隧道、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村镇道路,为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依据.还有其他一些省(市)也根据自身的情况制订了一些农村公路建设标准.甘肃省制订的《甘肃省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对适用范围、农村公路的等级、环境保护进行明确解释,对设计车辆、行车速度、公路用地以及路线、路基、路面、桥涵、隧道、平面交叉、沿线设施的设计要求比较具体明确.吉林省出台了《吉林省乡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在总则中它具体规定此标准适用于四级以上公路、设计行车速度为20km,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500辆以下.在路线、路基、路面、桥涵设计要求上设计参数比较具体,在其他方面简要对隧道、漫水桥和过水路面、绿化、沿线设施进行了说明.在说明部分介绍了制订此标准的必要性的依据,对农村公路的定义、计算行车速度的确定、路面结构层最小厚度等问题进行了解释.《重庆市农村公路施工简易手册》从等级划分、路面典型结构、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建筑材料及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控制、质量评定要求等方面对农村公路建设作了论述.青海省交通厅出台的《青海省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

准》(试行),它的内容要求及技术参数基本和《吉林省乡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一致;养护模式与技术标准

目前,在我国140万公里的通车总里程中,农村公路约占72%.随农村公路的发展,里程逐年增加,如何管理和养护好已建成的农村公路,使其连续、稳定地为农民服务,就成了摆在各级交通主管部门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3.1养护单位

关于农村公路的养护单位,根据《公路法》规定: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乡道的建设和养护工作.《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办法》规定:乡道养护工程的管理工作,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县级交通主管部门负责行业管理和技术指导.有些地方由村民委员会组织人员养护.这是根据农村公路在各地区的所发挥的作用和各地区的养护模式不同,而养护单位也有所不同.3.2养护模式的探索

在农村公路管理模式方面,国内的研究比较多,如交通部公路司的《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办法》、河南省的《县乡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办法》、《吉林省乡道管理办法》、《云南省县乡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办法》、《贵阳市农村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和《贵阳市市属列养县乡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等,以及一些地方性的规定如泰安市下港乡制定《道路养护管理办法》、安徽省部分市县的公路养护办法等.总体来说,目前农村公路养护模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建庙增人购机”式,即增设机构、增加人员、购置养护设备的管理养护模式.第二种是“自建、自营、自养”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做到“三个明确”,即明确建设主体、明确管养主体、明确县乡镇职责.第三种是“分级管理、分级养护”的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的主体在行政村,交通主管部门根据农村公路的通行情况,分别划定一定里程或区域,分配给靠近的行政村,交通主管部门为其免费培训农民养路工,农民养路工农忙时干农活,农闲时养护农村公路.农民养路工按照养路的好坏或达标率,从行政村委员会或交通主管部门领取一定的报酬.这些养护模式都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后,很好地适应了当地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需要,取得了明显成效的;使农村公路能够保持良好的路况,发挥其应有功能.3.3技术标准

在农村公路养护研究中,偏重对养护管理方面的研究,对农村公路的养护规程研究比较少,可参考的资料也比较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完整的从总则、路基、路面、桥涵、渡口、隧道、沿线设施、绿化以及技术管理方面进行详细规定的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规程.现行的《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96)以及以前的《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85)中规定:“本规范用于设有专业养护机构和固定养护组织的国家干线、省级干线和主要的县级公路.其他公路可以参考使用.”它的标准较高,与农村公路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不易操作.国外农村公路

4.1概况

国外农村公路的概念.为分清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加强公路有效管理,世界各国都按照一定的原则对公路网进行分级管理.不同国家的分级标准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说国外公路网中和我国农村公路大致对应的部分一般称为县乡公路、地方公路、乡村公路或者叫做低交通量公路.农村公路运输强度不大但数量众多,例如美国2000年拥有农村公路300多万公里,占美国公路总里程的一半,在其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农村公路的管理主要集中在州及其以下各部门,例如美国各州运输厅的主要职责除了落实联邦资助公路的建设和养护管理外,就是负责地方公路的建设和养护;而德国州以下公路的建设和养护,由各县工程处自己负责或者由州公路管理局代管.农村公路主要由地方政府投资兴建,国外公路建设资金一般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和税收,其中多数国家采取征收公路税的办法.4.2相关研究

国外在农村公路的规划、建设、养护及其他问题上的研究开展得比较早,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例如英国交通部开展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的分析与评价;英国苏格兰地区关于农村公路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印度关于通过网络监控农村公路建设情况的研究;以及美国华盛顿州关于如何保证和提高农村公路沿线风景质量的研究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5.1存在的问题

1.现行的《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96)适用对象为高等级公路、干线公路以及主要的县级公路,这些公路在公路网中作用明显,技术标准也比较高,相比之下,农村公路的技术标准就比较低,如果直接套用规范,显然与农村公路的情况不符.有些地区采取相应降低《公路养护技术规范》的办法,来作为农村公路的养护规程,但是如何参考《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如何降低标准,降低多少,都难以确定.所以现行的《公路养护技术规范》不适应农村公路养护的需要.2.国内外近年来在高等级公路建设上有了迅速发展,欧美、日本、中国等国家都建立了发达的高速公路网,因此各国对高等级公路的管养也非常重视,较早地从线形、路基、路面、支挡结构物、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其相关技术标准也比较日趋完善.对农村公路问题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我国政府部门对农村公路的养护重视程度还不够,导致乡村公路建养处于无序状态,甚至无人管养状态,从而产生一系列问题.3.在我国近年来做了少量研究,如由重庆交通学院、交通部北京所等完成的重庆市交委项目“重庆市农村公路简易施工手册”(2003年),交通部西部项目“低造价公路研究”(2002年)等.虽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对乡村公路特别养护规程的专门研究相当缺乏,可参考的资料很少.4.部分地区在农村公路养护中对养护技术标准、评价方法、养护计划安排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并应用到养护中去,但是这些经验缺乏理论基础,没有形成规范,不能够在大范围内进行推广,最终也不能成为农村公路养护的指导性意见.5.2建议

1.当前,我国已经认识到农村公路的重要性,正在大力发展农村公路,这就需要加强在农村公路相关问题上的研究,逐步完善在农村公路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养护以及环境影响等方面研究,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应农村公路情况的规范标准,保证农村公路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我国公路发展中长期存在着重建轻养的局面,在养护资金不充足的情况下,资金大量倾斜使用在高等级公路养护中,农村公路一般处于无人养护或养护不善状态,使农村公路状况达不到其使用要求.因此,需要改变重建轻养的观念,把养护工作放到重要的位置.3.我国在农村公路方面的研究与国外发达国家在此方面的研究存在了不小差距,这也为我们提供了迎头赶上的机遇和动力.通过积极借鉴国外相关先进研究成果,可以缩短我国的研究进程.6 结论

本文从农村公路的重要性着手,阐述了农村公路的概念,就目前我国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标准、养护模式和技术标准进行了讨论,并且介绍了国外农村公路的建养及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我国农村公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特别强调农村公路养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就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JTJ 073-96,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2] 唐伯明,杨锡武.重庆农村公路施工简易手册[S].重

庆:重庆市公路局,2003.[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S].1997.[4] 张春贤.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

良好的交通条件[R].2003.[5] 张召学.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建养并重,农村公路养护

初呈三种模式[N].中国交通报,2004,05-09.Summary of current reseach on rural road

SONG Xue-wen1, ZHANG Hong-yan2, FENG Xiao1

(1.School 0f Civil and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74,China;

2.Highway Bureau of Hubei Province,Wuhan 430030,China)

Abstract:The paper comprehensively introduces research on conceptions,constructral standards,modes and specifications of maintanence of

ruaral road in China and points to some questions,then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 of it.Key words:ruaral road;construction;maintenace;current condition

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现状研究综述 篇7

近年来,随着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针政策的提出,国内学者围绕着“三农”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对农村体育的研究取得以积极成果和成就。为此,笔者试图对这些研究进行探析,以求发现近年来农村体育发展的趋势,并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收集到的18篇文章提出的发展农村体育的“对策与建议“为研究对象。(本研究以“农村体育”、“小城镇体育”、“农民体育”、“乡镇(村)体育”、“村落体育”为“篇名”,利用中国期刊网索引收集到2002 年至2007 年8 月有关农村体育的研究论文72篇,其中提出发展农村体育“对策与建议”18篇)。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法、归纳法、逻辑分析法、比较法、第二手分析、复合研究法等。

2 分析与讨论

2.1 从人、财、物方面进行剖析

研究发现:近年来国内在农村体育方面的研究在横向上,主要可以从人、财、物三个方面进行剖析。

2.1.1 发展农村体育过程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

在农村体育发展进程中,从管理层面到、操作层面及执行层面,“人”的因素在农村体育发展中至关重要,可以分为不同的组成部分,且各部分职责分工不同。

关于“人”的因素,研究者代永胜提出:“更新观念,提高家务劳动社会化水平,增加女性体育人口的比重”、“加强学校体育建设,扩大教育的规模和范围,提高国民的整体文化水平”、 “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缩小地区间经济差”等。袁广锋提出“各级政府在为农村体育发展提供条件和氛围,包括政策支持、改善体育设施、加大宣传力度”、“依据小城镇组织体育网络、培养体育骨干”等。刘海英的研究指出“应搞好基层体育组织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锋带头作用”。 胡庆山、王健的研究认为: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多方培育农村体育的主体力量”、“ 努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强化农村的健身文化舆论与氛围”、“ 深入开展农村体育活动, 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等。钟赋春的研究认为应“ 强化政府职能,提高对农村体育的认识”、“ 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队伍建设”、“ 强化学校体育,促进习惯养成”、“ 加强业务指导,推广体质检测”等。张崇民的研究提出“ 搞活农村经济, 为农村体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扩大农村体育人口”、 “ 积极开展小城镇建设, 通过城市化逐步提升农村体育”、“ 健全农村社区体育组织, 加强乡镇体育组织网络建设”、“ 进一步加强农村乡镇体育骨干队伍建设, 注重引导和扶持”等。于向的研究提出“城乡统筹、科学发展新农村体育”、 “ 加强乡( 镇) 体育组织建设,为新农村体育发展搭建平台”、“ 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强化农村的健身舆论氛围”、“ 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建设,培养农村体育的主体力量”、“ 建全农村体育法制,促进农村体育良性发展”等建议。关金永、冯艳丽提出了“ 健全农村体育组织管理体系”、“ 构建合理的农村体育竞赛体制”、“ 宣传全民健身,培养农村体育骨干”、“ 组织开展创优活动”等对策。张艳霞提出了 “ 树立区域农村群众体育观念”。夏洁提出 “重视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培养农村体育活动主体”、“深入开展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等对策。许政红、黄美的研究指出,要“鼓励农村开展闲暇体育活动”、“ 培养专业人才”、“ 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 发展农村经济”、“ 以小城镇为重点推进中国农村体育发展”、“ 加强镇、村委会和农民体协这三级的建设,逐步完善体育管理体制”等。

综合上述研究,我们可以把“人”的因素归为以下几点:第一,农村体育发展中的“人”的因素在近年的研究中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体育活动的主体,主要是指农村体育人口;体育活动的管理主体,主要指政府、妇联、工会组织等等。农村体育活动的组织者,侧重于非政府、非官方的组织者,如农民自发组织的体育组织、农村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农村体育活动积极分子、村委会组织等。农村体育活动研究者、科研人员等。第二,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宣传,出政策,定法规,制定长远规划,从宏观上进行引导、调控等等。体育活动组织者要积极接受各种培训,积极组织各种民间体育活动。体育科研人员、理论工作者要深入研究,为农村体育的发展建言献策,提供支持。而农村体育活动主体――农村体育人口的增加,农民身心素质的提高又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除去经济因素外,农民不但应加强体育健身意识的培养,而且提升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至关重要。其中,女性体育人口日渐被重视。

2.1.2 发展农村体育的重点――“财”

在农村体育发展的过程是,“财”的因素主要农村体育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问题。代永胜的研究指出要“多渠道筹集资金”; 骆秉全提出“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鼓励乡镇企业积极投资农村体育事业”、“ 积极引导农村居民的体育消费观念”、“ 农村体育产业化进程,通过市场激励,积极拓宽农村体育经费来源渠道”、“ 利用和开发本地区的体育资源,发展特色项目,不断增强自我筹集资金的能力”、“加强国际间的交流,积极吸引外资”等举措;胡庆山、王健的研究认为应“加大对农村体育的投入力度, 建立农村体育发展的长效机制”; 钟赋春的研究认为应“搞活农村经济”、“加大资金投入,拓宽经费来源”; 张崇民的研究提出“搞活农村经济, 为农村体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拓宽农村体育经费来源”; 于向的研究提出“城乡统筹、科学发展新农村体育”、“ 加大经费投入”等;关金永、冯艳丽提出了“ 积极开展小城镇建设,通过城市化逐步提升农村体育”等。许政红、黄美的研究指出:要“ 发展农村经济、以小城镇为重点推进中国农村体育发展”。对上述对策我们可以总结为四点:第一,发展到现在,农村体育的投资形式的政府和民间两种形式。第二,农村体育民间投资形式应多样化,并且多元融资已经成为一种有效解决农村体育发展资金的方法。第三,农村体育融资不但要有外部的推动,更要加强自身的造血功能。第四,解决农村体育“财”的要求的根本之路在于积极搞活农村经济。

2.1.3 农村体育发展的着力点――物

农村体育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是物,即器材、场地设施和体育活动内容。代永胜的提出“增加体育场馆的数量及多方位开发健身场地”; 袁广锋提出要“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和学校体育场地”、“开展有特色的体育活动”; 杨小明提出了“要从体育文化的高度去经营农村体育”; 徐东锋提出了“。创建特色体育乡镇,能够通过具有特色的项目带动乡镇群体活动的持续开展,形成以镇区为中心的‘磁场’,向周边农村地区‘辐射’,带动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 刘海英的研究指出应“完善农村体育设施,提高农村体育设施的公共性”; 胡庆山、王健的研究认为: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 大力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于向的研究提出 “ 加大经费投入,大力发展农村体育健身基础设施” “ 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特色体育健身项目”、“ 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建设,培养农村体育的主体力量”的建议。关金永、冯艳丽提出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夏洁提出“抓住机会,加强农村体育设施建设”。许政红、黄美的研究指出,要 “ 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校和周围环境等场所,缓解农村体育场地缺乏的压力”等。

这些认识可以归结为:第一,农村体育发展中器材、场地设施要不断加强;第二,利用农村学校、企事业单位场地设施是解决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一个有效途径。第三,农村体育的活动内容要不断改进,加强其文化内含,应从文化的高度去对待它。

2.2 对近年来农村体育研究中“对策与建议“研究的几点认识

2.2.1 方法对策流于单一,可操作性较差

多数研究成果在文献资料和大范围抽样调查情况下,提出具有普适性的对策与建议,如加大国家投入力度,政策扶持与导向,加大农村体育宣传等等,也有提出利用农村学校体育资源优势、与农村文化站相结合发展农村体育等开发性建议。但是,总体而言,多数研究成果仍围绕农村体育开展的重要性,在体育活动开展的经费、场地设施、管理等方面,根据城市社区体育模式推理农村体育的发展,提出有创见的、具有实施可行性的对策措施较少。而对特定地域农村体育具有实际价值、可操作性强的针对性的对策较为鲜见。

2.2.2 缺乏深层次的探讨

首先,简单认为只要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农民就会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实际上,经济因素固然是影响农村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农村体育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性格等。中国古代创造的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是有其特定的文化内含的:庆贺、庆祝丰收,表达对社会稳定的喜悦之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对安居乐业的向往,体现出一种原始的膜拜和对神或自然的敬畏,人们参与体育活动更侧重于获得精神的愉悦。当下,我们说农村体育活动开展乏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驾驭自然的能力增强,人们已经很大程度上已经摆脱了对神和自然的敬畏,并且这种性格已经沉淀在人们的意识中。这使得中国传统的体育活动发展的原始动力日趋衰弱,再加上现代体育的强劲发展势头对中国传统体育的冲击,中国传统体育的发展日趋式微,这就是传统体育活动在农村逐步衰弱的原因。同时,大量的研究表明很多现代体育项目还远远没有达到在农村普及的程度。这是中国在迈向现代化过程中尽然面临的沉痛。因此,农村体育研究过程中要重视其发展的内在动力,应深刻认识农村体育发展的文化驱动因素。

其次,认为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增加了,农民在余瑕时间就会参加体育活动。卢元镇先生的研究表明:体育的参与程度与经济收入成正比例关系,但并不是讲收入增加后就一定会参加体育这种文化活动。现代社会发展异常迅速,现代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看电视、听音乐、上网都是参与文化活动的重要形式。收入的增加与体育参与程度有联系,但不是一种因果关系。而近年关于农村体育发展对策研究上,缺乏这个角度的深刻探讨。

2.2.3 农民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农民是“三农”的主体,也是农村体育研究的主体。无论是村落体育研究还是小城镇体育研究,最终的落脚点均应为农民。我们的一些农村体育研究,农民的核心地位不突出,往往只见活动,只见过程,而不见农民,不见农民的身心变化。特别是在对体育管理的研究中,政府的作用被放大。实际上在农村体育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做宏观调控,“出政策、定法规”、“鼓励、扶植”、“正确引导”,不是把农村体育的发展作为一项政绩来抓,而是要使农民从政府的所作所为中获得实惠。政府。政府在农村体育工作中的落脚点应该是农民的身心健康的全面和谐发展。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当前农村体育研究中“对策与建议”的研究可以从人、财、物三个角度进行衡量。其中人、财、物又包括不同的维度和内含。

2.当前农村体育研究中的“对策与建议”部分形式流于单一,可操作性差;在对策与建议提出的过程中深入探讨不够;农民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3.2 建议

1.农村体育的研究过程中,处理“人”的因素时,要权责分明,分工明确,互为补充合作。处理融资问题上,即要注重外部投资,又要加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在处理物的问题上,要充分、合理利用农村现有的体育资源,提高国家投资的效率和利用率;在体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上,应积极增加或开挖有丰富文化内含、适合中国农村实际的项目,并不断与现代文化内含结合,使之为农民所喜闻乐见、乐意参与。

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现状研究综述 篇8

一、近年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的内容

(一)继续教育的思想观念

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师教育观念,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一般的研究者认为,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应着重做到:着眼深层建构,以课程“理解”促进观念更新,用通识统领具体操作,坚持面向实践,确立解决实际问题的导向,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注重专业发展,分析教师专业需求的多样性,考虑教师专业发展的渐进性;强调参与互动,拓宽教师自主合作的空间,鼓励教师审视并提升自己的经验,组织教师介入和参与培训的过程;依托基层学校,学校是教师发展的立足之地,学校是教师研修的最佳场所,也是教师培训的有力支撑。

(二)继续教育的内容

继续教育的对象一般已经受过高等或中等教育,。对他们实施教育旨在更新知识和提高学科教育的能力,这种教育的对象、任务和目的决定了它的教育内容应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实效性、先进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不少地区结合本地的社会发展需要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制订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在规划中对教师继续教育内容的安排,一方面选择反映国际国内最新的科技进展、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选择能切实增进中小学教师实际工作需要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内容,努力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三)继续教育的培训模式

传统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主要是知识传授型,现在研究发现有多种更为有效的新模式,包括:教师研修模式、校本教师培训模式、互动参与式教师培训模式、多元化的培养模式、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师培训模式、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模式、实践反思模式、观察借鉴模式、案例教学模式,等等。这些不断涌现的新的培训模式,有利于教师从过分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向提高能力、重视求知过程、求知方法与实践反思转变。

(四)继续教育的教育手段

继续教育是一种新的制度,是教育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因此,继续教育的教育手段也应体现时代特点。从成人教育特点和终身教育的前提出发,积极探索、研究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建立继续教育网络平台。应该说,构建“虚拟学校”、“空中教室”、“荧屏课程”是教师继续教育手段的行之有效的选择。

(五)继续教育的师资队伍

开展继续教育,必须有一支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和教研能力较高,适应性较强的师资队伍。不少培训单位采取了两种通行的做法:一是提高校内教师素质,主要采取建立到中小学实践和调研制度、选派教师到高校进修,大力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等措施。二是坚持宽结构、高层次、优选优聘兼职教师。由于多方参与组合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可以充实培训资源,改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做到优势互补,确保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质量。

以上所列内容为两年多来我国学者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的重点。除此而外还有其它内容,比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组织管理、教育体系的构建等。

二、近年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的不足

(一)关于教师创造性素质的研究较少或较薄弱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学生的创新的启迪者和开发者就是教师,若在教师的继续教育过程中忽略对其进行创造性素质的培养,。就不能确保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全面落实。因此必须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牢牢把握教师创造素质的培养这一主题,侧重培养教师从整体观念出发,科学设计教育活动的能力、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实践和组织指导实践的能力、自身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能力。

(,二)关于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研究很少

教书、育人、使用教育技术和科学研究是一个老师应该具备的四项基本素质。其中科研的难度最大,也最重要,因为只有提高了教师们的教育科研能力,才能彻底解决他们自我更新知识和提高教育技能的问题。所以,在参加“继续教育”的相对比较集中的时间内,在具有较强科研水平和能力的教授们的指导下,培养教师科研能力的要求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三)关于中小学教师师德的研究欠缺

当前中小学师德教育存在的问题较多,也很突出,主要表现在:教育内容“假大空”,缺乏操作性、针对性、实效性,缺乏科学性,内容陈旧藐视主动性,缺乏先进性。所以,当务之急是紧密结合《现代教育思想》、《教育政策法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人生观及价值观、模范的人格影响,去提高教师正确的道德认识、增强教师积极的道德情感体验、锻炼教师坚强的道德意志、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四)关于培训者角色定位研究不足

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培训者的作用和角色应该说是在变化的,因此,作为培训者必须不断审视自我,重新准确定位自己扮演的角色。我认为,在继续教育中,培训者除了担任学习参与者、成长促进者、问题诊断者、教育研究者和共同发展者之外,最重要的应当是超前发展者,即应具有深邃洞察力和深远前瞻力。

(五)在继续教育研究过程中很少能站在可持续发展角度研究教师继续教育

在《中国21世纪议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都明确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所以,必须以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开展教师继续教育;以职业需要与自身需要相结合、延续性学习与创新性学习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继续教育,并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促进教师的继续教育。

(六)关于教师继续教育评估的研究很少

继续教育虽说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和重视,但如何把这一工作推向前进,并看到其实效,我们认为,对继续教育进行研究,摸索出科学且切实可行的继续教育评估指标,是保证继续教育顺利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七)关于如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应对外来挑战的研究尚不多见

加入WTO,就已经意味着教育与经济一样放到一个竞争、开放、参与、共享概念统率下的国际大潮中去谋求生存和发展。因此,继续教育必须要在全球视野下改革和完善,原先不理想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专业设置、课程教材、教师水准等都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去面对这些挑战,应当引起我们教育研究者以及整个教育界的冷静思考。

三、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综观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开展较早的英、美、日、法等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及近年来的系统化、立法化、多样化、终身化及社会化进展态势,立足我国的具体情况,剖析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的趋势,正在形成以下几大特点:

(一)高要求、高标准

中小学教师“应急培训”的时代已经过去,而拓宽知识、提高素质的培训任务更为艰巨。未来世纪是一个各方面不断整合发展的社会,不仅要求人与人、集体与集体、单位与单位,乃至国与国之间的密切合作,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复合型的要求。在美国,“教师专业化”运动得以蓬勃发展。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师,仅靠过去那种习得单一的、较为陈旧的知识,显然难以担当重任,教书匠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各国都力图在教师的基本素质上走在别国的前面。同时,在竞争和发展中,表现出世纪之交国际教师继续教育的一条共同走向——专业化、高水准、复合型。因而继续教育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经验性的、粗浅的水平上。

(二)更注重继续教育本身的实效性研究

研究者有一种倾向,越来越多地关注我国现有的中小学继续教育中所出现的不尽人意之处,力图寻求走出困境、求得进一步发展的有效途径。如对忽视理论的研究,对继续教育培训经费紧张的研究、对目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吸引力小的研究,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继续教育工程”、“新课程师资培训”的关系的研究,等等。

(三)更多地注重“重效率,求实用”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模式研究

教师继续教育走上了高科技的通道,由单向传递式的电化教育转向师生互动式的电脑教学、网络培训已成为国际性趋势。这种以学员为本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每个教师可以在自己想要学习的时间及时获得大量的实用知识,并且随时可以与“培训人员”交流、探讨。以学校发展为本、以学员需要为本,成为各国教师继续教育共同的发展方向。在这种犬背景下,一些过于注重形式、讲究“架势”的传统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已被摈弃。相反,有些已被束之高阁但行之有效的继续教育模式、方法,如校本培训、合作探究型教师培训模式、“老带新”等教师继续教育方法逐渐在世界各国“走俏”。

(四)研究者越来越信奉“一体化、终身化、社会化”的指导思想。 英、美、德、法等发达国家先后提出了三段式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即先由综合性大学完成专业知识的教育;然后,学生接受一定年限的教育学专业理论与技术的学习;再由大学、师范院校、教师培训机构等共同承担教师任职后的继续教育,使教师永远成为学生人格、学业发展的引路人、指导者。这种三段式的一体化教师培养方式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而且,在这三个阶段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师的在职继续教育上。我们是否可以作出这样一种推测,未来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是这样一种三段一体式:第一阶段,完成基础知识和技术学习;第二阶段,完成第一阶段习得的知识与技能的实践验证,适应教学工作;第三阶段,教师不断学习,以保证自己不断发展,使自己在基本素质根深蒂固的基础上木断发新枝、长新芽、开新花、结新果。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的工程,仅靠政府、教育机构显然不能适应其发展需要,只有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全社会重视继续教育的良好氛围,才能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走上良性发展轨道。这种继续教育社会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①继续教育设施社会化。国家除了各大院校和教育培训中心外,还很重视通过公共图书馆、历史博物馆、科技博物馆等社会教育设施开展继续教育工作,这些公共教育设施理应成为人们进行专业学习、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场所。②继续教育途径社会化。国家除了通过正规的学校举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班外,还应广泛发动广播电视部门、夜大、各社会团体等,通过各种途径,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及时、便利、自由、快捷的接受继续教育的条件和机会。③继续教育信息服务社会化。随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全面展开,为意欲参加培训的教师们提供综合、详细的信息咨询服务显得日益重要,因此,国家要不断通过教育部门及专门的信息咨询机构出版各种提供继续教育信息的书籍、手册,要不断通过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为广大教师提供有关如何参加学习活动、怎样利用各种教育机构和设施的信息咨询。

(五)加强对国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有机地与本土化研究相结合

上一篇: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下一篇:《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