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

2024-09-28

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共9篇)

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 篇1

推拿原理与正确认识

推拿手法的治疗原理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运用四诊八纲辩证施治,并以经络的传导原理为依据,以医者的手为工具,在小儿体表穴位或一定部位施行特定的补泻手法,通过经络传导及经络与脏腑相关性原理,刺激体表穴位及特定部位,激发经络传感性增强,以利于疏通经络,调和营卫气血及脏腑功能,致使郁于肌肤湿毒之邪得以去除,从而达到平衡阴阳,调和脏腑,邪去正安的康复目的。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按摩是一种物理刺激,这种刺激能调节神经反射与体液循环,一方面作用于局部,另一方面引起整体继发性反应,从而使机体产生有关病理、生理过程的改变,按摩作用于局部,影响到全身,具有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保健与防病治病的目的。

推拿治疗虽然很好,但应明白,推拿治疗并非对每种疾病都是特效药,不是所有的病都需推1~2次就可以见效的,一般的常见病治疗1~5次,每日一次即有效。但对于某些病程较久的慢性病,如湿疹、哮喘、咳嗽、肌性斜颈、斜视、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则需坚持几个月甚至更久,对于这些病的治疗,家长应有耐心,每天或隔日推拿一次,但必须坚持,不要间断。对于某些急重病,推拿不能解决者,须及时选择相关科室的医生进行治疗,不要盲目推拿而延误治疗,以造成严重后果。

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 篇2

研讨话题一:应如何认识体育中考的价值?您是怎么看待体育中考的具体实施和目前采用的评价标准的?

体育中考对学生训练起着积极作用, 对体育教学有带动、促进、督促提高的作用, 会引起领导、家长、体育教师的重视。分数是家长关注的一个话题, 体育中考同样会引起家长、社会的关注。在应试教育的今天, 学生的考分至上已成为整个社会不争的事实。所以, 在初中生升学考试中加试体育, 已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再看看我们身边的小胖子、小眼镜、小豆芽菜, 如果没有体育中考, 孩子的身体素质将越来越糟糕。

——山东张敬友、北京张振峰

体育中考能促进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尤其是初三的体育教学;使学校、家长、学生对体育加以重视, 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由被动到主动;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尤其是初三学生。

——山东杨正伟、江苏仇小进

体育中考的价值:提升学生的身体机能;引起了学校领导、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等对学校体育的关注。

—山东杨清妍

中考体育加试有一定价值, 但并不是最好的方式, 一定程度上, 只是由于现阶段为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体质不得以而为之的举措。

——吉林武长河

体育中考的评价本身定位是促进更多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 促进各学校开展好本校的学校体育工作, 体育中考的评价虽有甄别优劣的功能, 但这不是设置体育中考的倡议者的本意。

——江苏夏春华

笔者所在地区体育中考总分60分, 已经实施了3年。目前, 体育中考的各种制度基本符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体育中考本身已经引起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关注, 其中, 考试是否公正是大家首要关注的问题。从测试情况来看, 农村学生考试成绩高于县城。此外, 各个学校也非常重视督促体育教师平时注重学生的体质提高。

——山东孔庆娟

平时成绩考查, 是赋予体育教师的权力, 但是, 是否真正得到落实?实际上, 由于多方的压力, 很多考查流于形式, 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成绩, 反映学生的状况。

——江苏孙立同、山东张敬友

怎样把体育中考和体育教学有机地结合, 要在项目的设置上下工夫, 例如, 要结合体育课表现、体能、技能 (把初中要学的重点都设为项目) ;考试项目可采用青岛的考前摇号定项目模式, 避免考什么练什么。

——吉林武长河

评分标准制订的初衷是让学生重在参与, 重在学生参与体育的过程, 重在让学生体验到体育的乐趣, 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基础。但目前体育中考让一些地区的初中的体育教学变成了应试教学。当然, 也有地区不是这样, 如, 南通体育中考就有一个考试库, 考试库中有二三十个体育项目。

——江苏仇小进

考试并不是要拉开分数,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得到锻炼。目前的评价标准尺度对有些学生来说当然有失偏颇, 比如说跳绳, 不同体格和体型的学生应该区别对待, 但这要有一个细化的过程, 评价机制如果真正达到公平、公正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重庆张艳丽、山东杨清妍

话题小结:体育中考, 其操作部分是成熟的, 也是有其价值的。通过研讨, 参与教师一致认为:中考的存在, 引起了学校领导、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等对学校体育的关注;激发了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提升了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整体综合素质, 优化了学校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但同时, 对于中考的分数设置与内容也提出了建议。

——山东杨正伟

研讨话题二:基于您所在的地区实际情况, 您认为体育中考能否带动学校、家庭、社会对学校体育的重视, 具体现状如何?

当下的体育中考, 都是提前公布考试的具体内容, 从某种程度上讲, 助长了应试教育, 导致了“考什么练什么”的现状。要想真正实现体育教学的素质教育, 各地区要提前公布多项适合当地开展的体育项目, 要求在教学中必须实施, 同时设为中考项目。并在毕业升学考试时, 把这些必学的项目按素质的侧重点进行分类, 让学生在考试现场抽签决定考试内容, 然后现场测试。

——河北陈利路

对于部分省市体育中考适度拉大分差的做法,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起学校、家庭对体育中考有所重视, 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及学生技能体能的提升需要一个综合的配套教育的督导机制。

——山东中尹耀

体育中考不是目的, 而是一种手段, 应通过考试引起社会、学校、家庭对学校体育的重视, 最终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但目前, 这种重视是阶段性的, 功利性较强。

——山东陈红娟、江苏王云龙

客观地说, 中考体育带动了学校、家庭、社会对学校体育的重视, 但是这个“重视”只是重视学生在中考体育中能否拿到满分, 而不是真正关心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或学生学了多少运动技能, 学生能否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因此, 对体育中考的价值的认识与开发还有待提高。

——江苏吴洪椿

正因为体育考试被纳入中考, 才调动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对体育考试的共同关注, 这是事实存在, 也能够直接促进学生对相应项目的重视。目前的现状是, 家长注重分数, 社会注重健康, 学校注重考核。

——重庆张艳丽、山东李向东

学校重视, 因为其涉及学校的考核;社会重视, 因为在应试教育背景下, 分数是家长关注的一个话题, 体育中考同样会引起家长、社会的关注;家长重视, 因为其涉及子女升学。目前, 学校往往在初一、初二会正常开展教学, 同时针对前几年的考试项目针对性地加入相应课课练内容;到了初三, 则针对中考进行相应的身体素质练习, 中考项目公布后, 再针对弱项由教师指导进行练习;体育中考一旦结束, 体育课也随之停课。由此, 体育中考成为了应试教育的产物, 这对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很不利。

——山东罗兆杰、山东高始玲

要学生加强体育锻炼, 最根本的做法是把运动时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到阳光下去跑、去跳、去尽情释放活力, 而不是盲目地“逼”他们在紧张的学习情况下还得应付体育考试。因此, 学校、家长都应该认识到:体育中考重在培育激发, 而非重在分数。

——山东穆乃国

学校、班主任、体育教师应通过必要的渠道给家长与学生“施压”, 如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强调体育中考的重要性, 促进整个“环境”对该问题的重视, 这也有助于从一定程度上促进观念的转变。体育中考本身应是一种促进, 在这样的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 这也是无奈之举。

——江苏夏春华

对于实施操作, 要做到客观对待, 就应该把这个评价过程放在平时, 通过对平时的各项测评进行打分, 然后再上报。把评价分散地放在平时, 上级部门应在平时组织人员进行监督、评测, 学校领导、班主任、家长和体育教师应多注重平时, 这样平时重视了, 学生好的健身习惯也就慢慢形成了。

——安徽张伟

话题小结:只有学校领导、家长、学生都重视起来, 并被社会关注, 体育活动才能轰轰烈烈地开展, 体育中考才能不被忽略。提高社会、家长和考生对初中升学体育考试的认识, 转变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 才能形成社会、学校和家长关心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 才能通过体育考试使学生的身体素质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山东罗兆杰

研讨话题三:对于体育中考, 该由谁来关注, 如何关注才能真正发挥体育中考的教育职能?

首先, 需要全社会关注体育中考, 要有一个健康的大环境;其次, 需要领导关注;第三, 需要体育工作者的关注。因此, 体育中考需要全社会都来重视, 不是某个人的事情, 而且关键是落实。

——安徽张伟、山东吴振

对体育中考的关注与实施应该成为一种内需, 当学生真的走上社会就业, 面对生活各方面的压力, 身体需要了, 那体育就会从要求变成一种需求。所以现阶段, 中考这个强制手段是必要的, 甚至应该涉及到升学就业等各个方面。把体育基本素质系统地执行下去, 让强制变成一种习惯, 笔者认为这就会从根本上解决“做事一阵风, 不做的瞎起哄”的局面, 也会更加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与关注, 也能真正发挥体育中考的教育职能。

——山东李宁宁、江苏王云龙

体育教师关注是首要前提, 其次是学校领导的重视, 第三是要引起家长的关注。另外, 体育中考不应只是初中体育教师“关注”的事情, 小学阶段体育教师应抓住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合理有效地安排好小学体育课, 为体育中考打好基础。

——江苏凌志雄、山东张敬友

体育升学考试能够起到“指挥棒”的作用, 换个角度思考一下, 即体育升学考试也能够对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起到推动作用, 因此, 应该在现有的体育考试制度的基础上加以改进, 从而充分发挥体育升学考试的导向作用, 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提高社会、家长和考生对初中升学体育考试的关注与认识, 转变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 才能形成社会、学校和家长关心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 才能通过体育考试, 使学生的身体素质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四川段小莉

自身关注, 说明学生能关注到自身的身体健康重要性, 因此, 最该关注的应该是学生。谁关注都不如学生关注, 无论谁关注最后还是要落脚于学生自身, 因此, 应想方设法教育学生, 这也是体育工作者的重任。在“阳光体育运动”大力推行的今天, 领导、教师们应从自身做起, 真正认识和理解体育运动的意义和价值, 主动带领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 解放学生身心, 锻炼学生身体, 并制订切实可行的锻炼计划,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阳光”的普照。

——山东穆乃国、山东高始岭

既然有体育中考这个机会, 体育教师就应趁此东风, 围绕本地中考的测试项目, 在平时的体育课中做好不同的教学设计, 让学生在健康快乐中真正得到实惠,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成绩, 让体育中考不再是一种压力。笔者认为, 这就是体育教师关注的良好价值体现。

——重庆张艳丽、江苏夏春华

话题小结:体育中考是有价值的, 是应该被关注的, 是应该引起重视的, 这是我们基本的观点。那么, 体育中考既然存在着, 就应该和现在体育教育的大背景相统一, 真正的体育中考所应发挥的是其导向作用, 将学生“导向”操场, “导向”自觉主动地锻炼身体, 与“终身体育”相挂钩, 也真正发挥体育中考的教育职能作用。

——山东杨正伟

研讨话题四:体育中考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终身体育”这一指导思想下, 该如何在实践中相统一?请您结合教学实践体会谈谈自己的经验。

首先, 要转变考核目的——体育中考不是“应试体育”, 其重点不在“考”而在“育”。考核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几项健身的方法, 养成日常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增强体质, 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其次, 要转变陈旧观念——领导、教师们应从自身做起, 真正认识和理解体育运动的意义和价值, 主动带领孩子走向操场, 解放其身心, 锻炼其身体;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锻炼计划。第三, 要充实考核项目——体育中考的项目应多样化, 不能只是一味地跑、跳、投, 应引入如跳绳、踢毽子、技巧、传统项目、球类等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的项目, 这样, 学生的自主权也就大大提高, 学生有了选择的余地, 既能发挥自身的优势, 也能提高锻炼的兴趣与考核的科学性, 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第四, 要优化考核方法, 可采取“选考”+“必考”+“平时表现”三结合的方式。第五, 要转变教学思想——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 及教学的形式、方法、手段上, 要改变乏味枯燥的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使学生逐步建立起自觉锻炼的习惯, 充分享受运动的乐趣, 奠定坚实的身体基础。

——山东穆乃国

体育中考项目是根据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科学研究而设定的项目, 有其特殊的价值, 可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 学生获得强健的体魄, 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会随之提高, 会进一步寻求运动带来的愉悦感;通过学会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来实现个人参与的自我促进, 在学校甚至在将来走出校门, 都将是促其实现“终身体育”的一种途径。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中要让学生活动起来, 培养学生各方面的体育特长, 选择适合学生练习的体育项目, 在体育中考中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喜欢的运动项目, 为“终身体育”目的达成奠定基础。

——安徽古明、重庆张艳丽

体育考试应与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相结合, 与学生日常锻炼过程相结合, 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结合, 与过程性考查相结合, 与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和特长相结合。采取“必考+选考项目”相结合的方式, 提高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体育考试项目应提前两个月公布, 从体育中考题库中随机抽取, 既增进了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 又促进学生体能的全面发展。

——江苏刘松林

话题小结:体育中考要在“终身体育”这一指导思想下进行, 不能只局限于由最后一次考试决定体育成绩, 应将考试贯穿于初中三年的教学中, 要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列入考试内容;考试的项目要多, 要将初中的教学内容列入到考试中, 这样才会避免“你考几项我练几项”的应试教育;要将考试的部分权限下放给学校、体育教师, 上级主管部门只要做好抽测与督查工作, 这样就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体育中考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实践中的统一, 最终实现终身体育的目的。

——江苏仇小进

研讨综述:正确认识体育中考

一、体育中考的价值何在?如何更好地体现其价值?

通过研讨, 大家认为体育中考具有的价值取向, 超出其本身的价值。其一, 体育中考促使体育教学与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得到加强;其二, 体育中考加强了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联系, 增强了体育学科的地位, 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成为初升高评价和选拔学生一个重要内容;其三, 有助于推进高考体育的落实, 具有现实意义, 更能体现其教育价值、社会功能及体育效率。但发挥其作用, 还需要各方的努力, 营造有利于诚信的学校体育教育氛围和考试制度。“体者, 载知之舟, 而寓道德之舍。”谁都明白其中内涵, 真正把体育学科放在其应有位置才是正道。

二、营造宽松的阳光体育中考环境, 走出应试体育的怪圈

近些年来, 体育中考出现了主管部门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练什么的现象, 不考的体育项目被忽视了, 体育教学就成了备考训练, 使学校体育工作偏离了正确方向;因体育考试分值较小, 有些文化课成绩好的学生, 不重视体育考试。对此, 建议加大考试分值, 对体育中考可尝试在初中三年中每年进行一次考试, 把初一至初三的三年考试平均成绩作为初升高的体育考试成绩, 这样既合情又合理, 体现了体育的公平性、连续性、客观性, 可以有效防止“应试体育”的出现。另外, 由于各地条件不一样, 建立严密的考试程序, 科学设置考试项目, 制订合理的评分标准势在必行。其中, 在选择考试项目时, 应采取必考项目和选考项目相结合的方式;项目确定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特点, 项目确定后评分标准应细化, 应考虑学生实际, 不要一刀切, 要给学生选择的权利。如, 原地推铅球、投掷实心球项目评分时, 如果不分体重、身高一概而论, 对身体单薄而瘦小的学生显失公平。

三、坚持“三结合”, 关注差异性, 实现体育中考的价值

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 篇3

课外活动的目的

竞争与合作是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互动方式。通过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竞争与合作的规则,了解彼此的优势与不足,为学生形成正确的竞争与合作心理打下初步基础。

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竞争 竞争是个体或团体建立一种压倒对方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活动。竞争对心理可以产生激发潜能和因焦虑而引发负面情绪两方面的心理反应。

合作 合作是为共同目的且有两个及以上个体或团体共同完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和行为活动。合作对心理作用的两重性:一是通过合作互助能使人人体验到团队精神的心理效应,能使合作双方得到更多好处。二是一味强调合作容易使人产生依赖性和惰性,推卸责任,不思进取。

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竞争与合作两者都必不可少;利益不同往往是导致竞争的原因,利益相同是形成合作的基础;竞争是合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竞争,就无所谓合作;合作是竞争的目标和归宿,没有合作,竞争就没有意义,会成为无谓之争。对于社会而言,合作行动是更重要的。

正确看待合作与竞争 从竞争与合作的直接动因中,可以看出无论竞争还是合作都是为了一定的利益。所以,竞争中要讲公平,讲风格,讲道德。竞争中要勇敢面对对手,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也勇于赞扬人家的长处。其实对手所带给自己的压力正是一种动力,它可以促进个体不断进步,增强实力,关键在于个体能否将这种压力转化为一种动力。

同样,要使合作充分地发挥其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功能,个体也要注意承担自己在合作中的责任,要有集体的意识。教师在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意识的时候,要注意培养他们正确的竞争与合作的态度,引导他们意识到不良的竞争和不负责任的合作的危害。

活动准备与设计

活动准备 让A、B 两位学生分别准备一个关于竞争或合作的故事。用卡片准备两个关于竞争与合作的事例。

活动设计过程 导入:“1+1=?”这在数学常规计算中是非常简单的,但在生活中可要复杂得多,如:1滴水+1滴水仍是1 滴水,这种情况下1+1<2;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种情况下1+1>2……下面让笔者通过两个事例,来进一步阐述“1+1”的问题。

讨论 以两个事例引发学生思考,导出讨论的话题卡片A:有人说:一个中国人与一个日本人单打,中国人会赢,两个中国人与两个日本人双打,中国人会输,为什么?中国人缺的是什么?

卡片B:讲北欧国家运沙丁鱼的故事:北欧国家最初是用船来运沙丁鱼的,他们把沙丁鱼装到大水桶里,由船运到目的地。然而,每次运到,沙丁鱼都死了大半。有一次,船员惊喜地发现沙丁鱼居然一条都没有死。仔细检查才发现装沙丁鱼的水桶里,混入了一种小水生动物。沙丁鱼为了抢食这种动物,不停地来回游动,使桶里的死水变成了活水,水中总有新鲜的氧气,这使它们都存活了下来。问同学们从故事中看到了什么?

问题一:小故事的启示(约8 分钟)

卡片A 提示:合作

卡片B 提示:竞争可以产生活力。可以适当启发同学们进行发散思维,联系进化过程,物竞天择,优胜劣汰。

问题二:(约12分钟)合作与竞争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何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

教师从上面两个事例入手,阐述合作与竞争都很重要。由此引发他们针对合作与竞争的关系进行讨论,并谈一谈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对立与统一。

教师引导,当讨论达到高潮时,教师稍加引导,将合作与竞争的话题引入到学习中来。

问题三:(约20分钟)在学习中有哪些合作与竞争的现象,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不好的现象应如何纠正?

学生发言,分组讨论,让各小组代表谈谈竞争中的不良心态(妒嫉、自私、保守……)及克服的方法,谈谈怎样才能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搞好学习。

教师总结:(约3分钟)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与合作两者都必不可少;利益不同往往是导致竞争的原因,利益相同是形成合作的基础;竞争是合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竞争,就无所谓合作;合作是竞争的目标和归宿,没有合作,竞争就没有意义,会成为无谓之争。对于社会而言,合作行动是更重要的。

补充阅读

竞争心理优势 从40年代后期开始,社会心理学家对合作与竞争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不同时代、不同方式、不同研究者所进行的研究,得出一个倾向共同的结论:与合作相比,在没有特别引导的情况下,人们更倾向于优先选择竞争的行为方式。人们在利益诱惑下,更倾向于选择竞争的行为方式,而不是合作。即使竞争的远景后果显然不利于大家的利益也是如此。

小材料 在数学计算中“1+1+1=3”,而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往往会出现有趣的“1+1+1≠3”的例子。“一个臭皮匠”+“一个臭皮匠”+“一个臭皮匠”可以等于“三个臭皮匠”,也可以等于“一个诸葛亮”。大家都知道,当三个具体而普通的个体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它所发挥的作用要远远大于三个简单个体的总和,这在群体的活动效率上讲,称为“群体的增力作用”。而妇孺皆知的“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则说明了一个相反的现象。此时,三个个体的结合所发挥的作用等于零。这在群体的活动效率上讲,称为“群体的减力的作用”。

脑力激励法 心理学家奥大斯(A.F.Osborn,1975)提出,群体一起来解决问题,具有个人所没有的特殊“脑力激励”作用,能使人们找到更多、更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群体讨论式的脑力激励方法,是普遍发挥人的创造性,并利用这笔最宝贵资源的有效途径,也是改革现状的最好开端。脑力激励方法还可以使人们的尊重及自我实现需要得到满足,增强人们的工作动机和对工作的满意程度。

脑力激励法的具体步骤主要有: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鼓励每一个群体成员努力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群体要营造一种氛围,使每一个成员不用担心自己的意见被批评,而是坚持每种观点都是受欢迎的,甚至那些看起来是谬论或异想天开的意见也是如此;其他群体成员不应轻视别人提出的方案,而是鼓励别人充分发表意见;记录群体每一个成员提出的意见,而不是用任何先定概念进行评价性筛选;最后鼓励群体成员补充与完善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作者单位:广西百色市田阳高中)

正确认识自己(角色与责任)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的探讨,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角色变化,和应该扮演的、新的角色,从而体验到新时期新的角色的认知和情感。

2.通过课堂的活动,让学生明确自己承担的责任,竖立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点

1.重点围绕“步入初中,我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教材的黑体字内容,并且小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①我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哪些变化? ②为什么发生了角色的变化?

2.重点围绕“正确认识我们的责任”教材的黑体内容,并且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①我们有哪些责任?

②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我们的责任?

如果有时间剩余的话,让同学们朗读有关社会角色变化的教材小体字内容,并且同学们阅读和讨论“北京中学生极速网吧纵火”一事件案例。

3.通过知识的学习以及提问的形式,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涉及学生的谈论、小组的合作、独立的思考、个人的主观思想,锻炼了学生遇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1.社会角色的定义。

2.教学重点围绕“步入初中,我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 正确认识我们的责任”这两点,如何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把这两个中心贯穿于课堂之中。

3.如何让学生充分参与问题的探讨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

1.以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发言为主,用提问题的方式来让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和发言。

2.老师起到引导的作用,归纳学生的发言内容,无形之中引入到积极、向上的方面,结合教材,让教材的重点无形地融于与课堂活动之内。

五.教学过程

首先呈现两张图片:婴儿,小学生。让同学们比较一下,之间有什么变化?——2分钟(思考讨论)+3分钟(回答,教师反馈)(下同,简化为“2分钟+3”)

较好的回答:1.生理上变化。(身体发育);2.心理上变化。(自主、思考、注意力、记忆);3.角色变化。(游戏者→学生);4……..(等等)

然后,顺着思考的思路提出思考(从他人到自身):自己从小学到现在初一,变化的最大的是什么? 思考方向是:家里、学校、自己、社会……(小组讨论)(5分钟+7)

等同学们都发完了言,较好的回答都给予正面的反馈,总结的时候,回答归结以下几点:1.角色的变化:小学生→初中生;2.责任的变化:对自己负责,对班级负责,对社会负责……;3.心理的变化:冲动、叛逆、思维片面和极端……;4.生理的变化;5…….顺着上面的学生们的回答,可以回归到“角色与责任”上面来,紧接着提出概念“社会角色”,并且附加四张图片,分别是:电影明星、企业家、教师、厨师,用来解释一番: 社会角色是由人们的社会地位决定的,是社会所期望的行为。(3分钟)

在上面的准备中,开始进入重点内容的探讨和学习:

1、步入初中,我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

问题:①我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哪些变化?

② 为什么发生了角色的变化?(7分钟+13)

2、正确认识我们的责任。

问题:①我们有哪些责任?

②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我们的责任?(7分钟+13)

总结时候的回答: 1.①举例说明。

②心理生理逐渐成熟,学校、家庭、社会对我们的新的期待,以便自己积极向上地成长,为家庭带来希望,将来为社会做出贡献。

2.①对自己、学习、班级、父母、生活、社会等负责。

②老师、家长、优秀的书籍、健康的网站……

为了巩固上面学习的内容,进入活动平台。在课件之中中板书出来:同学们拿出笔与纸,独立思考一下以下几个问题,并且记录下来。(教材P36)以下问题是围绕“我有哪些角色?各承担哪些责任?”为中心进行的。内容如下:

新角色定位(6分钟+14)

1.我可以为家庭做_____,我的角色是_____。2.我可以为学校做_____,我的角色是_____。3.我可以为他人做_____,我的角色是_____。4.我可以为地球做_____,我的角色是_____。等同学们思考完,并且讨论6分钟以后,叫几位同学来把自己的结果读一遍,并且总结、反馈、归纳,用时大约14分钟。

2分钟+3 5分钟+7 3分钟

7分钟+13 7分钟+13 6分钟+14 ———— 总计:80分钟

如果两节课很快讲完以上的内容,以及能够顺利提早地进行完学生的讨论和发言活动的话,以下两个课堂的活动可以继续进行教学的延伸:

1.朗诵P34小黑体的文字(2分钟)

2.P35的案例,同学们可以认真地思考,并且进行探讨和发言。(5分钟+8)

⑴看了这个案例之后,有什么感想? ⑵从这个案例之中吸取了什么样的教训?

⑶与同学在小事上发生了纠纷,又应该如何去做呢?

同学思考讨论,并且叫同学回答问题这些,健康积极的都给予正面的肯定,总结的时候,归结以下几点:

(1)行为应该符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不符合道德规范的和法律法规的行为是要受到的惩罚的,等等。

(2)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成为一名道德的人,遵守法律的人,等等。

(3)一颗宽容的心,善意的批评,与人为善,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等等。

六.教学反思

通过多样的活动,如“思想驿站的想一想”、“活动平台的新角色定位”、“案例的分析”等,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角色与责任”;多种提问,又引导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小组讨论以及课堂的发言,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独立与合作、遇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锻炼了自主的品质。

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 篇5

员工的流失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但是企业如何应对员工的离职,将筑成企业和他们永远的关系。很多企业不懂得把离职人员转变成企业的财富,反而将离职者视之为叛徒,冷漠甚至敌视,使员工在离职后反而转化为企业负面影响的宣传者,得不偿失。

离职员工是企业的一种财富。这应该是企业管理者对员工离职行为的正确认识,它体现在多个方面:

一、在职员工的情绪一般都会有所保留,管理人员与之沟通时,反馈回来的信息容易失真,而离职员工的包袱就较小的多。因此,真诚对待离职员工,让其反馈回真实的离职意图,将对我们的员工管理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二、离职员工的大多数都将继续在本行业内从事相关工作,与这些员工保持良好的通讯,对

企业了解丰富行业信息,沟通交换各种资源都将起来积极作用。

三、按照顾客行为理论,大部分员工的离职其实是一种对企业经营的不满意行为,90%的不

满意顾客将会和9个以上的人分享他们的不愉快经历,因此,做好员工离职工作这临门一脚,对企业的社会效益也将起来正面的作用。

四、离职员工的一部分属于冲动型,而离职的理由也可能极不理智,所谓“万事留一线,日

后好相见”,对员工离职的良好处理和友善联络,有相当大的机率让员工重返企业,俗话说做生不如做熟,这在另一方面提高的企业的运作效率,减少了企业的人力培训费用,管理支出等等成本。

五、企业同员工建立并保持一种良好的关系,体现了企业人性化管理的一个方面,有助于增

强企业的声誉,提高企业品牌与社会影响力。

因此,面对员工提出离职,尤其是企业认定的优秀员工,我们应该积极应对。员工提出离职,大部分表述是不想干了,而不是我要走,所以说员工离职的意向产生时,更多的是感性的抱怨,而不是理性的决择,因此大部分的离职员工是可以挽留的,这一点认识对企业来说很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员工提出的离职呢:

1、即刻做出反应,紧迫感处理。这种姿态向员工表明他确实比日常的其他工作更重要,然

后与员工做初步交流,在员工下定决心前,最大的尝试机会来改变他的想法。

2、封锁员工的离职消息。一旦得知员工的离职意向,不管它是从哪个渠道反馈过来的,尽

量封锁他的离职消息,因为其他员工的知情,会让他的反悔成为一个障碍。

3、倾听员工的真实心声。上文已经说了,许多离职者更多的是情绪上的抱怨,因而我们要

端正心态,用心倾听员工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的困惑和困难。

4、制定挽留员工的应对方案,全力为员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了解到员工的真实想法,我们就能制定相应的对策,如果只是企业体制的问题,那么我们只需要一点承诺和改进的表现,如果是具体到了人和事,我们将通过协调人员关系,变更工作环境等措施达到目的,如果是由于家庭困难或者其它生活上的问题,那么企业应给予帮助。

5、防患未然,反省深思。我们今天的努力是为了明天的安宁,不管离职应对做得如何完美,其实都如同亡羊补牢,对员工离职的各种因素加以分析,思考,我们的工作才能做到更好。

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 篇6

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关键在于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

1、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人以个体的形式存在,同时又以社会的形式存在。在生物本能上,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获得生命生存和延续的条件,在自身价值的实现上,也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找到途径并具有可能。

2、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有维持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但是,人的需要不同于动物的需要,即使是人的本能需要,也深深地打上了社会历史的印记,成为一种社会性的需要。人的需要的满足,只能借助于社会,凭借一定的社会关系,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实现的。

3、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利益离不开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也离不开社会利益。社会整体利益体现了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它也保障着个人利益的实现。

如何正确地定位与认识编辑 篇7

1 编辑人员的角色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现代出版业开始走向市场化, 这就意味着编辑在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再是单一的, 而是多重角色的融合体。

1) 社会活动家角色。在图书的整个出版过程中, 编辑与作者、读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编辑离不开作者, 如何维系好与作者的关系, 建立一个稳固的作者队伍, 对编辑来说尤为重要, 这就要求编辑不仅服务工作要做到位, 更要体现出自己的专业性, 对能整个稿件的框架提出自己专业性的见解, 能发现稿件中存在的知识性、学术性问题, 使稿件的质量得到飞跃式提高, 在工作中逐渐建立与作者之间的信任, 只有这样, 作者队伍才能不断扩展。读者是精神文化产品的消费者, 是作者和编辑劳动价值的实现者, 没有读者的需要和接受, 作者与编辑的劳动就没有服务的目标和创新的动力, 就像巴金所说:“我是靠读者养活的”, 因此编辑在对待读者时要热情服务、诚信公平, 要了解读者需要, 编撰他们需要的读物, 为他们提供真实信息。

2) 信息员角色。要注意搜集与图书有关的各种学术信息及相关的市场信息。不仅要时刻留意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国内外市场的发展趋势, 更要注意搜集已出版的图书的信息, 如销量、库存、同类书的出版情况、市场占有率等。只有多留意, 今后自己在组稿时方向才能更清晰, 也能更游刃有余。

2 对编辑人员的要求

一名合格的编辑人员就是能够多出版读者喜闻乐见的图书、具有一定教育意义与学术价值的图书、具有良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图书。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编辑除了有基本的素质和修养要求外, 还要求其有优秀的业务水平, 当然这可以通过在工作中历练并积累经验。

2.1 素质及修养要求

1) 首先要热爱这份编辑工作。编辑最大的成功, 莫过于其编辑的出版物得到读者的肯定, 如我社最近出版的一套中国工程院院士文集, 不仅得到中国工程院的一致好评, 而且得到中宣部等部门的高度重视, 而作为责任编辑的我, 能有机会为院士出版一套文集, 也感到无比的荣幸。

2) 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修养和法律意识。作为一名编辑, 应该时刻关注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增强政治责任感, 在审稿及编辑加工时要注意对整本书稿的政治思想性问题进行严格把关, 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3) 编辑承担着建设、传播和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责任, 要坚持社会效益第一, 争取实现图书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多出版有利于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图书。

2.2 业务要求

编辑人员所做的工作对整本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主要工作包括对政治性、科学性问题的审读, 对文字性问题 (逻辑性、语法、用字、标点符号等) 及技术性问题 (图表、参考文献、辅文、量与单位等) 的检查和加工, 要想出版一本质量、效益双丰收的优秀出版物, 对编辑的业务水平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论述:

1) 阅读。编辑是杂家, 要具有广博的文化修养, 深厚的语言修养, 全面的技术修养, 先进的科学修养, 因此, 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应该广泛涉猎各学科知识。史上的编辑大家们, 无一不是读通千百种图书的杂家。当然, 作为一名科技出版社的编辑, 也应该尽可能在某一专业领域或相关领域成为专家, 这对于编辑出高质量的图书是大有裨益的。

2) 审稿。作者交稿之后, 不能急于编辑加工, 而应先通读全书, 了解它的整体风格、篇章结构、体例格式, 在审稿时就要将一些偏激, 不利于国家安定和民族团结的稿子否决掉。在我最初从事编辑这一工作的时候, 往往把审稿这一环节忽略掉, 但在后期加工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 有些稿子的层次特别混乱, 前后叙述颠倒、重复现象屡见不鲜, 而这时因为已经开始加工了, 再返给作者让他对全文进行调整的话, 很多加工工作可能都白做了, 当然, 为了图书出版的质量,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也会要求作者再进行一下调整, 然而有时有些图书的出版时间特别紧, 于是加工工作也只能硬着头皮往下做, 这就使得我们的原稿上满篇飘红, 不仅给排版工作带来麻烦, 也大大增加了校对人员的校对工作量, 因此为了避免出现此类问题, 审稿环节一定不能忽视。

3) 加工。我一直觉得加工工作做得好, 就像抓到了整本书的灵魂。随着国家关于繁荣文化产业政策的出台, 整个出版业的改革力度逐渐加大, 出书的周期也越来越短, 然而这同时产生了一个问题, 我们的图书质量怎么来保证。在我还在上学的时候, 我把课本看得很神圣, 我总觉得书里的东西就都是对的, 当然, 随着时代的进步, 可能人们的观念早就发生了变化, 但出版一部作品如同孕育一个孩子, 还是尽量要把差错率降到最低。报纸图书中出现的错误, 已经引起了我们广大读者朋友的不满, 比如南京一报纸在介绍一起案件时把嫌犯说成“辽宁省长春市人”, 上海一家还有过“中国驻华使馆”一说, 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错误, 然而由于编辑的疏忽, 却贻笑大方了。

4) 写作。编辑在工作过程中需要经常写作, 如撰写“出版说明”、“编者按”、审读报告、书评等, 这就要求编辑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 这种写作能力是每个编辑都应该具备的, 除了本身文笔很好的编辑, 很多人的写作能力也都是在实践中锻炼和积累出来的。当然这不是要求编辑要像文学大家们那样妙笔生花, 因为平时工作中所需要写的这些资料很多是类似于公文似的应用文, 所以相对而言是有一定模板和写作规范的, 平时写得多了, 自然会熟能生巧。

一个称职的科技编辑在编辑加工中仅仅对文字进行修饰润色和表达规范化的处理是远远不够的, 还应渗透到学术层面之中。

参考文献

[1]周憬.编辑含量与编辑角色刍议[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7 (5) :125.

[2]刘明寿, 田振东, 赵智岗.从编辑的角色定位谈青年编辑的素质培养[J].编辑学报, 2005, 17 (4) :302-303.

[3]王军.编辑责任的理论界说[J].中国出版, 2000 (7) :39.

[4]韩云涛.责任编辑与编辑责任[J].编辑学报, 2001, 13 (4) :234-235.

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 篇8

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始终没变

新时期,国企董事会该如何作为?实现规范的公司治理,需正确认识企业党组织的作用特别是党组织和董事会之间的关系。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双向进入的内涵,这不是要企业党组织凌驾董事会之上,更不是强化党委书记个人的权利。双向进入的意义在于使党的工作与企业决策、管理等工作有机地地融合在一起,避免“两层皮”的现象,使公司法人治理更好地发挥作用。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国企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基本完成国企公司制改革、法人治理结构更加健全。2015年9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重点是推进董事会建设,建立健全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规范董事长、总经理行权行为,充分发挥董事会的决策作用、监事会的监督作用、经理层的经营管理作用、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切实解决一些企业董事会形同虚设、‘一把手’说了算的问题,实现规范的公司治理。”

深化国企改革,确立企业党组织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和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社会上对此有一些微词:一说是改革的倒退,一说是不伦不类。有的企业党建专家和官员疾呼修改公司法,明确规定企业党组织在国企中的法律地位;一些国企负责人有困惑:企业党组织凌驾于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之上,必将改变公司治理结构。所有这些林林总总的看法,多是臆想、误读或误解。国企实现规范的公司治理,需正确认识企业党组织的作用特别是党组织和董事会之间的关系。

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始终没变

《指导意见》开宗明义:“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国有企业概念是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召开的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上第一次提出来的:工人阶级的责任之一就是“要求参加管理国有企业”。上世纪30年代共产党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开始了领导国企的实践,提出了国企政治、经济和生产技术“三大民主原则”的思想。

与经济体制改革的计划为主市场为辅、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相适应,国企经历了从经济指标承包、下放自主权转换经营机制到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不断改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企党组织存在的必要性和如何发挥作用多次遭到挑战和质疑。上世纪80年代末,一度提出党组织属地化管理的观点,与此相应,有人提出党组织要从国企撤出。尽管这些观点没有真正成功付诸实施,但是,企业党建工作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却实实在在地被削弱和忽视了。一些国企负责人出现的违法乱纪、贪污腐败、行贿受贿、利益输送、任人为亲、道德败坏、生活糜烂、腐化堕落,甚至里通外国等严重问题,不能不说与削弱国企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有直接的关系,同时说明,深化国企改革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国企的领导。

整体来看,几十年来国企管理体制不断改革,在企业内部设立党组织、坚持对国企的领导和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始终没有变。《指导意见》提出:“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将党建工作总体要求纳入国有企业章程。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建设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党组织负责人及党务工作人员同步配备、党的工作同步开展,保证党组织工作机构健全、党务工作者队伍稳定、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这是对国企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途径和方式的创新。

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行之有效

综观国企管理体制的历史,从三人团、一长制、管委会、两参一改三结合、承包制到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等,体制机制可以根据时代要求不断改革,但是,“党政工”即党的领导、经理负责、工人参与的“民主共治”之根本必须坚持,这是国企成功的经验,“对国有企业要有制度自信”。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适应全球化的要求,党对国企的领导和国企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必须融入法人治理结构当中。

按《公司法》规定,董事会对股东会负责,主要职权有: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制订公司的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制订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制订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以及发行公司债券的方案;制订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方案;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经理及其报酬事项,并根据经理的提名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及其报酬事项;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党的基层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支持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厂长)依法行使职权;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支持职工代表大会开展工作;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结合公司法关于“在公司中,设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和党的章程关于“支持董事会依法行使职权”之规定,提出“坚持和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符合条件的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成员中符合条件的党员可以依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进入党组织领导班子;经理层成员与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适度交叉任职;董事长、总经理原则上分设,党组织书记、董事长一般由一人担任。”这是建立健全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规范董事长、总经理行权行为,充分发挥董事会的决策作用、监事会的监督作用、经理层的经营管理作用、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切实解决一些企业董事会形同虚设等问题,实现规范的公司治理的重要改革措施。

党委书记作为国有资本股东代表,依法进入董事会担任董事长,确保董事会作出的决策依法合规、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发展战略得到贯彻执行;同时,强化党管干部原则在选聘任用经理人过程中得到贯彻执行,对经理人经营管理国企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指导意见》指出:“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依法产生、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相结合,不断创新有效实现形式”;“强化党组织在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中的责任,支持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坚决防止和整治选人用人中的不正之风。”实施双向进入的制度,丰富了公司法人治理的“民主”内涵,强化了公司法人治理功效。

事实上,双向进入不是一个新的提法,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国企党的建设等相关文件,都有双向进入的明确规定,实践证明这是完善法人治理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制度设计。所以,国企深化改革,需要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

企业党组织并不凌驾董事会

《指导意见》强调,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深化国企改革,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国企党组织与董事会的关系。

战略决策方面,企业党组织根据党中央总体部署,针对本企业的定位和实际情况提出建议和意见,董事会依法按照工作程序独立研究、作出决策。在人事问题上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党组织按照党中央关于企业领导干部的标准培养、推荐候选人,董事会依法独立行使聘用权,对不称职的企业负责人,党组织可以从党要管党的程序采取党内组织措施,同时向董事会提出解聘建议,董事会依法依规独立决定。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有助于保障董事会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决策程序的合规性和实施的有效性。

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 篇9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作用 不足 科学使用

论文摘要: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现代教学手段,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但不能过会推崇,不当使用也有不可低估的负作用。教学主管部门和教师应该着眼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有选择地、规范使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近些年来教育领域中教学手段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重要标志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近些来年许多学校都采用了这种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直观、灵活等特点,通过实践已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结合我院及本人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多媒体教学确实有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但也有传统教学所没有的负面影响,具体来讲其利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用多媒体教学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大的作用

1.1有利于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起“黑板十粉笔”的传统教学,多媒体课件的精美图片、形象生动和不断变换的画面、内容丰富且声情并茂的声像资料等,都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兴奋、愉悦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1.2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制作多媒体课件,一般都要求在课前把所有的授课内容做成一张张幻灯片,上课时不但能按顺序播放,而且还可以通过“超级链接”随时看到其他的幻灯片或其他的文件,甚至可以链接到网上,十分方便快捷。这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而且大大地扩展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在有限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综合能力。

1.3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局

首先,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是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手段的更新,更重要是教学理念的转化,由过去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为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提供理想的环境。其次,增强了自信,充实了自己,使教师跟上时代步伐,成为积极、向上的新型教育者。在接触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不仅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提高了自身运用计算机的水平和能力,还培养了刻苦研究精神与谦虚谨慎的作风。另外,教学中的多媒体程序具有极长的存储时间,可以长期保存和使用,这样,教师的备课效率可大大提高,可以利用更多的备课时间去不断学习,研究新的科学知识,探索、发现新的教学方法,完成自我“充电”,达到丰富自我的目的。

1.4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教师博采众长和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

由于多媒体课件具有可复制性,教师可以很容易地了解其他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再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修改和补充,形成自己风格的多媒体课件。对于设计好的课件可以反复使用,特别是平台软件,可以大大节约教师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实验的成本。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功能,以无限的教育资源载体,发挥出更大的教学效果。网络上的教学资源不仅有本校专业教师编写的电子课件,而且有各兄弟院校专家编出的教学资源,如果把这些教学课件引进来,大家看一看,学一学,通过比较借鉴,采众家之长,可以极大地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质量与效率。

2多媒体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负面影响

2.1过分推崇和过度运用多媒体教学

有些教师过度追求多媒体教学,在认识上存在误区,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与教学效果的优化等同起来,为体现教学的现代化,在一堂课中尽可能多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把多媒体当做万能的教学手段,误以为多媒体用的越多,课堂气氛就越好,教学效率就越好。从表面上看,学生的兴趣似乎很浓,但实际上是在看热闹,不少学生没有真正把注意力放在听讲和理解教材上,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生上课时眼睛长时间盯着屏幕,容易产生疲倦,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密度强、传递速度快,学生抓不住重点,记忆不深刻,很难将新学的知识点当堂消化。对教学思路的感知不充分,对所学知识就理解不透。

2.2教师主导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课堂中使用的课件大多有程序化的特点,教师在授课时,完全按照既定的程序讲授知识,几乎成了多媒体课件的“放映员”,而不能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反应来调整教学内容。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无法有效控制,教师的讲课技巧难以得到充分展现。同时,有些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不够精良,质量差,没有达到制作课件的基本要求。具体表现是只有文字,没有图像、图形、动画、视频和声音,这种课件实际上就是一种电子文稿,只是用屏幕来代替黑板,缺乏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有的教师没有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的技术技能。

2.3弱化了师生的交流和互动

教师在上课时,把多媒体技术作为演示工具,把太多注意力放在单纯事物的演示和知识的呈现上,过多运用强烈的色彩、图片和动画,使学生被这种综合刺激所吸引,而忽视了教学内容。有的教师老是坐着讲课,只顾看电脑屏幕,学生只见老师的头顶,不见老师的面孔,讲课师生缺乏眼神、表情等互相交流,互动性不够。有的教师讲课速度过快,不断地往下放,切换过快,学生看不清,弄不懂,思维跟不上,无法记笔记。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缺乏师生之间知识链的传递,更缺乏师生之间情感互动的交流,教育已由“人灌式”变为“机灌式”,使课堂气氛显得拘谨,缺少情感的互动。

3科学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几点建议

再先进的教学手段都只是一种辅助,不管运用何种教学手段,其目的`都是为了帮助教学,是为了促使学生自主有效学习。所以,判断一堂课上教学手段运用得好坏,其标准不是看它是属于现代的还是传统的,而应该是看它帮助学生学习的效果。效果好则好,效果差则不好。只要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即使是最传统的教学手段,也是好的,值得提倡。相反,如果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就是运用了现代教学技术中最先进的设备,那也是一种无用的摆设,甚至是一种浪费,给人的感觉也是华而不实、哗众取宠。我们应该理性分析和看待多媒体化的现代教学手段,合理利用并不断改进,使多媒体教学工作更加健康地向前发展。因此,本人提出几个小小的建议。

3.1对于教师而言,应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课件设计要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出发点。而教学过程是一个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在进行课件设计时,要从利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出发,促使其动脑动口,积极参与教学内容,切忌限制学生思维,使之被动跟着课件走。

(2)有选择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显然的,但并不是说多媒体可以替代其他一切教学媒体,其他媒体和教学手段的许多特色是多媒体所无法完全取代的,如板书演算过程,实物操练等方法在教学中的功能是不可忽视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它们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效果。在教学中,应根据各章节内容的不同特点,决定多媒体的使用情况,有些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需要教师富于理性且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讲解,学生跟着教师的分析思路走,才能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这种课程可减少多媒体的应用。

(3)确立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为了克服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师生互动不足的问题,应建立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使师生互动发生了新变化,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特点,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的魅力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式”的信息交流,教学活动中的互动信息是呈双向反馈特征,师生各自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和传达给对方,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来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让学生能准确把握教师的教学思路,使教师和学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互动性”使教师的教学过程不仅是教书,而是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3.2对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而言,应做好相应的监管

(1)重视和支持多媒体教学基本设施建设。多媒体教学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搞好多媒体教学的关键。这就要求学校领导要加大多媒体教学硬件、软件的投人。多媒体电化教学除了包括幻灯机、录像机、投影机、录音机、录音带、教学片、电影片、幻灯片等辅助教学外,还必须建设校园网络,建设专用多媒体教室等,这些基本设施如果不完善,对教学手段改革和教学效果肯定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2)重视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建设。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还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这样才能制作出有特色水平的教学课件。这对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可以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关于多媒体制作技术方面的培训。同时,还可以系统地组织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设计比赛,以促进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3)规范多媒体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目前,有的学校多媒体教学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教学秩序比较混乱,多媒教学没有统一的规范,有的完全依教师的个人喜好,不管是什么课程,教师愿意用就用,不愿意用就还是用传统教学方式,这样一方面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因此,教学管理部门应该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以规范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使用。比如,组织研讨哪些课程应合理采用多媒体教学,并根据研讨结果制定多媒体教学管理办法,规范多媒体教学申请和审批程序。

(4)加强多媒体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任何教学手段的利弊最终都要经过实践检验才能得出正确的评价,多媒体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产物,到底什么课程适合这种教学方式,多大程度上需要利用这种教学方式,什么课程什么知识采用这种方式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这些都需要师生共同实践才能得出合理的结论。这就要求教学管理部门采取多种渠道组织多媒体教学质量评价,并形成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以适时掌握不同教学手段的教学效果并采取有利的管理措施。

上一篇:冬天的句子摘抄下一篇: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现状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