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财务会计工作(共8篇)
如何正确认识财务会计工作 篇1
如何正确认识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请欣赏:《如何正确认识会计工作管理体制》会计工作管理体制是划分管理会计工作职责权限关系的制度,包括会计工作管理形式,管理权限划分,管理机构设置等内容,我国的会计工作管理体制,主要指四个方面内容:一是明确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二是明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制定权限 三是明确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部门和监督检查范围;四是明确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内容,《会计法》在第一章总则中分别对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权限作出了规定,在第四章中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问题作出了规定,在第五章中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问题作出了规定。
(一)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
一、《会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这一条规定了会计工作由财政部门主管并明确在管理体制上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和原则。
新中国一成立就在财政部设立了专门管理会计工作的机构。几十年来,会计工作一直由财政部门管理,财政部门在管理会计方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不仅如此,财务工作同国家财税工作的关系十分密切,它是确定税基,规范财政收支的重要基础。财政部门主管会计工作,有利于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更好地为财税工作和其他经济工作服务、而审计、税务、金融等主管部门虽然在履行职责中也涉及会计工作,但由于受行业、业务范围的限制,这些部门所涉及的会计单位没有财政部门广泛、只有财政部门才能更好地担负起主管全国会计工作的责任,因此会计法分充分肯定了财政部门主管会计工作的作用和经验,并以法律形式予以明确。当然,财政部门主管会计工作,不仅是一种权利,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如果财政部门放松对会计工作的管理,造成会计秩序混乱,则不仅是一种工作上的失?而且是一种违法行为并应承担法律责任。
财政部门主管会计工作应遵循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是划分会计工作管理权责的重要原则,也体现了管理的效率原则,财政部门主管会计工作,主要是在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实行分级负责、分级管理,充分调动地区、部门、单位管理会计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无论是在国家财政部门与地方财政部门的关系上,还是在财政部门与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关系上,都要适当分工并搞好协调配合,上级对下级财政部门对各业务主管部门都不能事无巨细,一概包揽。
《会计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之所以将各地方会计工作的管理部门限定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主要考虑是:目前县级人民政府的财政机构建设较为健全。规范,而县级以下人民政府的财政机构尚不普及,同时,由于会计法赋予了财政部门对违法单位和个人以行政处罚权,为了使管理权和处罚权相统一,将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财政部门限定在县级以上,有利于规范财政部门的行政处罚行为,保证执法质量。之所以将地方财政部门管理会计工作的范围界定在本行政区域内,主要是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条块管理关系。
对会计工作的监管,除了发挥财政部门的主导作用外,还要发挥业务主管部门。政府其他管理部门的作用。会计工作是一项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会计资料是一种社会性资源。政府管理部门在履行管理职能时,都会涉及有关单位的会计事务和会计资料,有关法律赋予了政府有关管理部门监督检查相关会计事务。会计资料的职责。因此,会计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规定?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这一规定,体现了财政部门与其他政府管理部门在管理会计事务中的相互协作。配合的关系。
(二)对会计制度的管理
会计制度是指政府管理部门对处理会计事务所规定的规章、规则、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包括对会计工作、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人员、会计档案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在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的同时,必须进行宏观调控,国家在进行宏观调控中,不仅需要各基层单位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也需要各单位的会计工作在处理各种利益关系中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办事、会计制度既是各单位组织会计管理工作和产生相互可比、口径一致的会计资料的依据,也是国家财政经济政策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因此,《会计法》将会计制度作为法制化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政府部门的管理范围,并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并公布,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依照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有特殊要求的行业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或者补充规定,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审核批准、中田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可以依照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军队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备案。“
1、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含义及构成
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会计法中的一个特定概念、按照会计法第五十条中的具体解释,即”是指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
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会计制度所规定的基本原则是统一的,即应当符合《会计法》的规定、第二,会计制度的制定主体是法定的,即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在全国范围实施的,凡是设在中国境内的各单位,都必须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我国现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1)会计核算制度,主要有:企业会计准则、行业会计制度、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等。
(2)会计监督制度。由于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等工作有着密切联系,因此现行的会计监督制度主要分布在有关会计制度中,如财政都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
(3)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管理制度。主要有会计专业职务评聘制度,主要规范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会计员的任职条件和评聘程序等问题;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主要规范取得会计师、助理会计师、会计员任职资格的考试内容、报考程序等问题;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制度,主要规范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的从业资格条件,取得会计资格证书的程序、对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监管问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主要规范在职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内容,程序等问题。
(4)会计工作管理制度、主要有: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代理记账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等。
2、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是规范会计行为的重要保证会计制度既是规范各单位会计行为的标准,是各单位组织会计管理工作和产生相互可比口径一致的会计资料的依据,也是国家财政经济政策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更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正因为如
此,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党的文件形式肯定实行会计制度统一、规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修订后的《会计法》增加了”关于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突出了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法律地位,有利于强化会计制度的统一性和权威性,有利于保障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贯彻实施。
3、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制定权限实行集中统一”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并公布。“《会计法》的这一规定,肯定了会计制度应当进行统一的原则,又是一个授权性的条款,国务院财政部门有权根据管理会计工作的需要,按照《会计法》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制定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并予以公布。国务院其他部门没有权力制定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但并不排除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中的有关制度。
按照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要予以”公布“这一规定体现了两层含义:一是国务院财政部门有责任和义务通过有关媒体及时公布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广为宣传,便于各单位知晓;二是会计工作相关人员应当注意从有关报刊上了解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方面的情况,信息,不能再沿用传统的看”红头文件“做法,不能认为没有看到”红头文件“就不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会计工作相关人员应知而未知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如果因此造成会计行为违法,同样要承担法律责任,
4、对有特殊要求的行业、系统,可以制定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或者补充规定,但应按规定报批或备案。
”有特殊要求的行业“体现了三层含义:第一,该行业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特殊要求是其他行业所没有的;第二,该行业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特殊要求的内容,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中只有原则规定而没有具体规定的;第三,并不是所有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都可以制定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或者补充规定。
如何正确认识财务会计工作 篇2
关键词:CPI权数,基期调整,数量,价格
CPI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期内居民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化的经济指标,反映经济运行状况,也是制定财政货币政策、调整工资和福利条件的依据。CPI的变动幅度不仅和价格水平有关,和CPI的权数也有密切的关系。社会各界曾经对CPI权数有一些质疑,对权数的使用方法也存在一些争议。笔者在此对CPI权数的概念、来源进行了梳理,对权数的使用进行了推导,认为应当正确认识CPI权数。
一、CPI的权数反映了价格变动对总支出的影响程度
在统计计算中,用来衡量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在总体中作用大小的数值叫权数。权数决定指标的结构,如果权数发生变动,绝对指标值和平均数也变动,所以权数是影响指标数值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权数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用绝对数(频数)表示,另一个是用相对数(频率)表示。相对数是用绝对数计算出来的百分数(%)或千分数(‰)表示的,又称比重。权数的权衡轻重作用,体现在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大小上。
在CPI编制中,将一组固定数量的商品和服务统称为“商品篮子”,简称“篮子”。“商品篮子”是由不同种类的篮子组成,包括“食品篮子”、“衣着篮子”、“交通和通信篮子”等。每一个市(县)的“篮子”结构取决于该地区收入水平、消费偏好、地域差异等因素,不完全相同。CPI中某类的权数反映了该类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变动对居民消费总支出变动的影响程度。
二、CPI权数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住户收支调查
CPI变化幅度的大小不仅受价格水平变化的影响,还受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变化的影响。因为CPI是以住户收支调查数据为依据,计算各基本分类权数,对基本分类下若干种代表规格品报告期价格与基期价格的比率进行加权平均计算而来的。住户收支调查数据主要来源于统计部门在全国各地抽取的16万记账户,他们分布在1650个调查县(县级市和市辖区)、1.6万个调查小区,采用日记账的方式记录家庭的流水账。每季末,各地统计机构都会对记账户的样本信息、记账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编码、录入、审核,并直接上报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会在全国随机抽选6000个调查户直接进行电话回访,核实重要收支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国家统计局也开拓了其他搜集数据的渠道作为权数来源的重要补充。一是开展专项调查,例如,住户收支调查中只记录调味品的支出,没有酱、醋等分类支出数据,开展专项调查可以获取类似酱、醋等在住户收支调查中没有记录的一些细项部分的支出数据。二是参考其他相关单位的数据,如从核算司搜集出国留学、金融服务的口径与比重等数据资料,以确定高等教育、金融保险及其子类的权数;走访卫计委以获取医疗服务权数资料等。
在获取权数资料之后,还要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测算、研讨,征求各方意见,召开专家评估会,才能最终确定下一轮基期的权数。CPI权数结构既要有较为可靠的数据来源和支撑,变动趋势也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这样确定的权数才能科学合理,满足数据使用者的实际需求。
三、CPI的基期权数固定不变
由于居民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篮子结构必须定期更换,以及时反映居民消费模式,增强CPI的代表性。同时,篮子的结构应保持相对稳定,不宜以月度或季度的消费支出作为权数。因为短期的消费支出受偶然因素或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会放大某一类消费价格变化对CPI总变化的影响。
目前我国采用链式拉氏公式计算定基价格指数。链式拉氏公式是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即假定消费量固定在基期不变的条件下,来衡量报告期价格综合变动水平。
其中,L表示定基价格指数;
Q0表示基期年的消费量。
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流通消费价格调查方案规定,流通消费价格调查每5年更换1次“篮子”,逢0逢5年份更换基期年。选择逢0逢5年度作为计算CPI的对比基期,目的是为了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保持相同周期,便于数据分析与使用。从2016年1月起,我国CPI开始计算以2015年为对比基期的价格指数序列。首轮基期为2000年,第二轮基期为2005年,第三轮基期为2010年,本轮是第四轮基期。CPI的“篮子”结构主要根据2015年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结构来确定。一旦确定了商品篮子,在该轮基期内,CPI的基期权数不会发生变化。
CPI的基期权数不变是指在不考虑替代效应的前提下,固定“篮子”,即“篮子”中商品和服务的分类不变,品种不变,数量不变。例如,假定由于猪肉价格上涨、牛羊肉价格下降,某地的人均猪肉消费量减少,牛、羊肉消费量增加,但是猪、牛、羊肉的基期权数并不发生变化。
四、CPI报告期的比重随各规格品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目前我国采用链式拉氏公式计算定基价格指数。链式拉氏公式是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即假定消费量固定在基期不变的条件下,来衡量报告期价格综合变动水平。计算公式为:
其中,L表示定基价格指数;
Q2015表示基期2015年的消费量。
本轮固定对比基期为2015年,即主要以2015年的城乡居民消费支出资料来确定基期年的消费量,以2015年平均价格水平作为对比基数。即:
由此可以知道,在每一期价格指数计算时,报告期中篮子的商品(服务)分类和数量虽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由于价格的变化导致总支出在变。当固定其他分类不变时,某一类商品或服务在居民消费商品和服务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逐月改变。
以环比指数为例,假设某县的食品在整个CPI篮子中的比重为25%。2016年3月,食品的人均总支出为2000元/月,猪肉的支出为100元/月,即猪肉的比重为100÷2000×25%=1.25%。
假定4月份其他食品的价格没有发生变化,猪肉由于价格上涨,猪肉支出增加至150元,居民消费总支出为2000÷25%+150=8150元。食品的总支出为2000+50=2050元。
那么猪肉的比重为150÷8150×100%=1.84%。
如果权数以千分制来计算,2015年3月份猪肉的权数为100÷2000×1000‰=50‰。
2015年4月份的权数为150÷2050×1000‰≈73‰。
由上述计算过程可以看出,在CPI中每个分类的比重取决于数量乘以价格,由于CPI的计算方法决定了数量是在基期年确定的,而价格是按照月度报告的,因此报告期的各分类在总支出中的比重根据相应规格品价格的变化自动调节。
五、政策及建议
CPI的权数是个平均数,代表的是某个地区居民在某特定时期的平均消费结构,与个体感受不一致是正常的。CPI基期的调整频率要与我国国情相符合,既不能生搬硬套国外的做法,更不能仅凭主观想象。针对外界质疑CPI权数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改善。
(一)对CPI权数要自信
在我国,确定CPI权数不仅使用住户收支调查数据和专项调查数据进行反复测算,还搜集了大量的部门数据进行验证。此外,还邀请了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专家对权数进行评估。我们要对在可靠的数据来源和准确的测算方法下确定的CPI权数有充分的信心,不能由于CPI权数与某个体感受不一致而质疑其科学性。
(二)引导公众正确理解CPI权数
目前我国的物价水平还比较平稳,不会出现某一种商品或服务价格涨幅连续严重超过其他商品或服务的现象,总体来说在不同报告期各分类在总支出中的比重的波动也不会太大,但是不能就此认为我国CPI的比重是一成不变的。较为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我国CPI篮子结构每5年调整1次,每一轮基期内,基期权数在基期年一旦确定就不再改变;在各报告期内,由于代表规格品的价格随时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CPI中各分类的比重随着相应规格品价格的变化自动调节。
(三)继续推动CPI编制工作的公开透明力度
只有习惯性公开,才能消灭习惯性质疑。目前,国家统计局不仅按月发布多项CPI分类指数,而且公开了CPI调查目录和编制方案。我们有理由相信,CPI编制工作将会继续朝着公开透明方向发展,这不仅能大大减少公众的质疑,还可以极大地促进CPI数据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国主要统计指标诠释:汉英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2版.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如何正确认识验方 篇3
要想了解这个问题,就需要对中医学以及验方和中成药有个初步的正确认识。
医生治病,必须摸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人体的基本状况,这项工作,西医叫诊断,中医叫辨证。中医之贵,贵在“辨证”。所谓“证”,就是疾病过程中的阶段性病变本质的反映。医生根据对不同病人、不同阶段的辨证结果,制订出治疗法则,选择药物,组成恰当处方。因为中医学具有集人的生物性、自然性和社会性于一体的科学性,所以能真正地认识到个体的差异,治疗疾病尊崇个体化方案。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容许成药、验方之类的出现。对于一些常见病症,历代医家创立了许多著名的方剂,成为中医的宝贵财富,民间也总结出许多治疗疾病的特效验方。可以说,在祖国医学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各种验方层出不穷,一直在老百姓中默默地执行着救死扶伤的使命。
何谓验方?《中医大辞典》释为“有效验的方药”。验方之“验”,也贵在辨证。一个验方的形成,要在辨证的基础上,经过长时间反复的临床验证,甚至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由初步的组成,再经过医生的临床应用、验证、认同而最后筛选定型始成。验方多组方精练、药物简单,方便易行,人人可用,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普及推广。一般取材广泛,所用药物全为常用或当地常见之草药,价格低廉。
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 篇4
你适合站在哪里,你就应该站到哪里。——歌德
如果你开始讨厌这个世界,如果你开始感到生活的压力,如果你开始感到内心的空虚,如果你开始觉得偶像剧也不怎么有意思,如果开始觉得玩网络游戏也变人极度恐慌,那只能说明你已经开始成熟,已经开始认识到社会的现实,开始想要了解人生的真相,想要了解自己,了解世界。在同样的环境里,不同的人会发生不同的境遇。人当然可以不必认命,但必须对自己有所了解,也对客观的环境有所认识,这样才不会勉强自己去做根本做不来的事和自己不想做的事。然而就有人因为羡慕他人,埋怨自己,而以短处去面对环境,妄想以此改变自己的境遇,结果弄巧成拙,没得到别人的那一份,也失去了自己应得的那一份。多数人想认识这个世界,却极少有人想到先去认识自己,我们有必要认识下自己,自己到底到世界上来是干什么的,必须有个十分清晰的认识,没有这个认识,人就会迷茫,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就会在人生的一个一个的十字路口徘徊,这样的生活是让人忧虑的。人们时刻都在与自己相处,如果一个大学生能够认识并接纳自己,对自己有合理的期望,而且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知道自己应该学习些什么,善于利用每一个成长的机会,改进自己,完善自己。那么,他的一生就会快乐、充实和有意义。如果我们未能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就会有种不知所措的感觉,我们不会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生活的意义何在,甚至为人处世也会很困难。因此,你有必要时时检视自己。问问自己,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是什么?
只有清楚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以及它是如何影响你每天的行为。使你认识到反思每日的生活,并使自己了认识到生活的真相。一旦你能明确这些,那么生活也就变得容易和有趣多了。也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就不必依赖别人提高你的价值,也不会强求别人的言行符合自己的旨意。准确地识别自我价值,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做到的。有的人过高估价自己,往往碰钉子;有的人过低地估价自己,使丧失了做事的勇气。作为社会的一员,只有恰如其分地估量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才可能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使自己有所作为,取得预期的成就。
同时也要学会接纳自己,接纳自己就是要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无论好的、坏的、美的和丑的。首先接纳自己的缺点。其次要爱自己、肯定自我价值,对自己有价值感、自豪感和认同感。再次要接纳自己的失败和不完善。接纳自己的不完善是自信的表现,也是完善自我的起点。因为每个人在外表、能力、个性方面都有一定的缺陷。对过去的过错不要耿耿于怀,要正确对待。最后欣赏自己的优点并依此确定人生的方向。大学生需要的是扩大社会圈子,不为讨好他人而去做事,欣赏自己,不因他人评价而使自己不悦。定期反思个人的得与失,始终对自我成长以及成绩多做出认可和激励。
人生有很多事其实很奇怪,因为根本就没有对错,好比你自己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决定,而之前总会有人出来劝阻你,如果你成功了,别人会夸你,如果失败了,别人会贬你,但又有谁知道未来的事呢?因此很多的事根本就无须想太多或议论什么,我们只要这样走下去,自然会看到结果。一旦你决定了要为自己想得到的东西而努力,那么你做的每件事要么会使你离目标更近一步,要么就使你远离目标。由于你要为自己的所有行为负责,因此不管你做或不做某件事,都有可能使自己后悔,这种后悔的可能性很大,我们无法选择做使自己不后悔的事,我们惟有选择使自己更开心的事。人生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人们常常迷失自我,变得灰心丧气,万念俱灰,甚至怀疑,否定自己,但无论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你永远都是你自己,人永远无法逃避自己。
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是重要的,别人如何看待你的工作,决定,努力,动机或成就,这些都不要紧,因为只有我们最清楚自己所作所为的重要性。世上只有一个我,所以我怎么可能平凡?那些急急地模仿别人,符合别人要求的人,才是真正的凡人。用别人的观点来认识自我,只能使对自我的认识更加模糊,且永远无法得到一个真实的自我。如果你重视自己的思考与决定,那么你必须了解,无论是其他同学或老师无权主导你的生活。因为我们无法改变一个人认定的事实,除非她自己愿意改变。别人的意见只能当参考,若是太用心,反而会使自己更加模糊。你一定不要欺骗自己,要尊重你内心的指引。
人生在世,我们是乎总是活在与人攀比的过程中,比学历,比财富,比可以比的任何一切。其实我认为人如果要比,就比比健康,比比快乐就好了。有时我们总是拿时间去争取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来跟人比,或许我们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而比,又有什么好比。我们究竟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我们每个人都只有这点时间,但人的欲望却是无限的。我们是真的在按照自己的心在行事吗?我们总是受着这样那样的诱惑,是压迫,是指使,还是身不
由己。也许我们所感知的一切都是通过比较才行有所体会,其实这样不好,为何一定要活给别人看呢?说到底,又有谁真正的在意你的幸福,而你又在意过谁呢?一切都只是虚无︌我们完全可以自己给自己鼓掌,自己笑给自己看。当看到自己的亲友与对手一个又一个先自己而去的时候,或许我们会有所体会,活着的幸福只有自己知道。假如死了,我们也没有时间再去思考或抱怨什么了,所以活着就好,无需外加。可以有时间锻炼下身体,找朋友聊聊天,辛勤工作,赚点小钱,有钱就去渡假,没钱就去散步好了,何必要把人生搞得跟竞赛一样,谁能赛得过时间?真正的幸福不是胜利,而是一种自我满足,自我陶醉,一种活着的潇洒。
如何正确认识处理社会矛盾纠纷 篇5
刘贵志
矛盾无时不有,无所不在。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人民内部矛盾会明显增多,有的还会日益突出起来,这是新时期的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正确解决的重要政治课题”。因此,正确认识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纠纷的新变化,寻找化解社会矛盾的纠纷新途径,保持社会稳定和谐,推进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是摆在我们基层领导干部面前重大的政治课题。
一、当前社会矛盾纠纷的新特点
新的形势下,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出了许多新特点,主要表现:一是经济利益矛盾突出。在计划经济时代,分配上是平均主义,个人利益收入差距不大,经济利益处于隐形状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价值规律和利益、效率原则进行资源配置,这就使得物质利益关系,特别是局部、个别的利益凸现出来,人们之间在利益要求和满足方面的差别越来越大,经济利益矛盾由幕后推到了前台;二是群体性事件增多。群体性事件增多一方面是所涉及到的已不再仅仅是个体利益,而往往是群体利益,诸如土地占用,拆迁安置,拖欠农民工工资,基层干部职工退职待遇,干部作风等问题。一但解决不当,极易引发群体性矛盾。另一方面是突发性事件涉及人数多。诸如非正常死亡,宗族势力之间纠纷,婚姻纠纷,他们往往认为只有人多才能解决问题,利用人多来施加压力,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蛊惑亲戚朋友邻居参与;三是越级上访现象突出。上访人往往认为在当地解决不了的问题,跑到上一级能解决。极少数人往往利用在重大活动期间和敏感时期上访,施加对当地政府部门的压力,来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目的;四是矛盾纠纷处理难度不断加大。群众要求解决的一些问题,有的是历史遗留问题,有的是缺乏政策依据,缺乏法律依据,有的是基层干部处理问题方法粗放简单,原本是简单的矛盾,变得复杂起来,有的是群众要求过高,不顾大局,明知办不到的事,仍一味坚持,诸如此类的问题,处理起来都比较棘手;五是矛盾纠纷种类不断增多。随着农村村帐镇管制度的实行,村务管理制度的到位,干群矛盾明显减少,但随着外出打工、进厂务工,从事三产服务业人数的增加,以及维权意识的增强,农村婚姻纠纷,劳资纠纷,承包关系纠纷,环保方面的纠纷,医患纠纷呈增多趋势。
二、产生矛盾纠纷原因分析
事出有因,了解一下产生矛盾纠纷的原因,对协调处理矛盾纠纷是有帮助的,产生这些矛盾纠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体上分析有这样几个主要原因。一是体制上的原因,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推进,新体制取代了旧体制,新体制的建立必然会影响到少数人的利益,会有一些矛盾纠纷甚至上访现象的出现。甚至会有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在背后出谋划策,有组织的进行规模上访或者是越级上访;二是法治观念不强,普法虽然已进入“五五”普法阶段,但基层干部法治意识仍不高,一些同志仍用过去的观念,过去的方法处理现在的问题,是远远不能适应的,必然会有一些矛盾纠纷出现。一些群众的法治观念就更不强,他们遇到矛盾轻则相互谩骂攻击,重则大大出手,有的是甚至打得头破血流,头脑中根本没有一个“法”字的概念;三是一些基层干部责任心不强。一些基层干部面对矛盾纠纷显得苍白无力,束手无策,少数同志对矛盾纠纷是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任其漫延发展,还有一些基层组织和部门故意拖延,不能做到合理诉求要解决到位,过分无理要求要教育到位,导致矛盾升级或是上访。
三、如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矛盾纠纷一但发生是回避不了的,出现矛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能正确去面对,不能积极及时正确去处理协调,社会矛盾纠纷是一种社会现象,只要深入去研究,是有规律可循的。首先是协调处理矛盾纠纷的人和组织要有公正性。过去的工作实践证明,任何一级组织或个人,带着不公正的观点去处理协调矛盾,不但矛盾纠纷处理不了,还会引起新的矛盾,甚至会缴化矛盾,甚至是越级上访,所谓公正性,就是不带任何偏见的观点、客观公正的去处理协调;其次是及时排查矛盾纠纷。矛盾纠纷既有突发偶然性的一面,也有迹象前兆性的一面,只要我们保持思想上的敏锐性,定期不定期地去排查,就能发现一些苗头性的迹象,就能做到发现在早,处理在小。实际工作中,我就发现过一起农户准备上访事件,通过排查得知,这主要是由于部分群众对该村集体水面承包有疑问有意见,因而准备组织人员择日到镇上访,我们及时组织镇村干部针对矛盾起因,进行详细解释说明,从而避免了一起集体上访事件。今年以来,通过超前排查,共排出各类矛盾30多起,由于超前化解,这些矛盾纠纷都能得到较好的处理;三是快速介入争取主动。快速介入是把矛盾纠纷缩小在最小范围,消灭在萌芽状态的重要保证。矛盾纠纷刚刚发生,涉及到人员不多,矛盾层次不深,对立情绪小,此时介入,化解起来比较容易。因时间拖延无人过问将小矛盾拖成了大矛盾,导致激化升级,一但升级激化,一但对抗性增强,化解起来难度加大。工作中曾遇到过一起医患矛盾,一婴儿吊水过程中病情发生变化,在送往县医院抢救途中死亡,婴儿的尸体并停放在医院里,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组织相关人员组成处理小组,主动介入到处理协调中,通过深入仔细的工作,于当天夜12时达成了一致意见,迅速处理了这起医患矛盾,既避免了事态的扩大,又将社会影响缩小到最低程序;四是要在弄清情况上下功夫。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研究之后,处理矛盾纠纷也是这样,在情况还未弄清楚的情况下,就盲目下结论,定调子,作裁决,往往矛盾双方不服,问题难以处理协调。必须弄清楚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症结,矛盾纠纷是显性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其原因、症结是隐性的,是看不见,摸不着。双方当事人往往将真正的原因不讲出来,或故意隐藏,则需要通过作深入细仔的调查了解情况,去进一步分析、推理和判断,必须弄清楚双方的真正的目的和意图,双方当事人往往会用一种似乎合理的目的和意图来掩盖着另一种不合理目的和意图,否则就很难对症下药,必须弄清楚双方哪些要求是合情、合理、合法的,才能有的放矢处理协调。遇到的一起非正常死亡事件中,某村一村民因感情纠葛服毒自杀在某一小厂内,事情发生后,对方慢天要价,提出许多苛刻要求,并隐瞒一些真实情况,还到政府上访闹事,在弄清真实真象的基础上,通过过细的工作,进行反复摆事实、讲道理、讲法规,终于妥善处理了这起特殊矛盾。五是要在说服教育引导上下功夫。协调处理问题,既要晓之以理,也要动之以情,力求将情和理讲透,将政策法规讲明。既要肯定双方的合理合情合法的方面,更要指出双方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的方面,既要让双方听得懂,更要让双方听得进。说服教育引导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让双方错误想法转化的过程,双方一但将错误的东西转化成正确的东西,不再去坚持错误的东西,共识就能达成了,矛盾纠纷就能处理了,这时候问题才能解决。社会矛盾纠纷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任何时候,任何地区不可避免的,只有正确去对待,积极稳妥去化解,社会才能稳定和谐。
如何正确认识梵呗与佛教音乐 篇6
2013年01月18日
文/法藏法师
梵呗对于中国的出家人而言,虽然不是一门被刻意强调的出家知能,然而却几乎是所有中国僧伽于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能力。凡是初级佛 学院,几乎无有例外的,一律开有梵呗的课程。寺院道场,每天朝、暮五堂功课固不必说,举凡开讲经大座、打
七、节日法会、信徒应酬等等,无一不用到梵呗。乃 至住茅蓬、公寓的,遇着信施檀越有事,佛法不坏人情,佛事酬唱亦在所难免。再如个人修忏用功、半月诵戒等等,在佛教的传统中,梵呗的运用几乎是无处不在 的。
然而出家这几年来,看到出家人对于梵呗的认知,率多一知半解,甚至认识偏差,因地不正的,亦不在少数。有些人不喜梵呗,坚持“梵呗无用论”或 “非佛本制论”,视一切佛门传统唱诵或仪式等,皆为异端而排斥之。完全无视于经、律之中,佛有开许的明文,以及如法从事梵呗,所产生的功德利益之事实。另 有一些人,为了某些原因,却“特别”喜爱梵呗,因此不免扩大施用。法会、人情、酬对、自行,不但传统梵唱无缺,甚至另作新编,配以乐器„„。大肆与声尘相 染,奇声怪唱,吟弄无已,美其名曰:音声佛事。却又无视于佛制不得歌舞观听,乃至箫、笛、吹呗等戒。更有一类藉此而虚应众生,稗贩佛法者,则更是等而下 之,不足论矣。
另一方面,由梵呗所异化出来的所谓“佛教音乐”,近几年来,正随着佛教的兴盛、与社会消费大众的喜爱,而逐渐地风行了起来。在此潮流下,不少出 家人,也投入了消费,甚至创作、演唱的行列当中,他(她)们的理由不外是:佛教音乐嘛!利益众生嘛!听听又无妨„„。然而,美音乃坏乱禅定之毒箭,佛陀早 有明训,是不是“佛教”音乐就不会有坏乱禅思的危险呢?而且,利益众生的方法很多,是不是所有的方法出家人都适宜投入?听音乐固然不是什么“大戒”,可是 心神荡漾久了,道心、道行会不会腐蚀?„„
数日前南部的友人送来几卷“佛教音乐”带,抽空听些,不禁感触良多。又逢去夏以来,集注《法华忏仪》,内中提及须用梵唱,亦曾为“是不是一定要 梵呗而唱诵?”与道友讨论过,同时也为此而请教过几位老法师。当然,在集注的过程中,自己亦亲自以梵呗之唱诵方式而修习之,这当中也的确累积了不少感触与 想法。此外,在历代的《高僧传》当中,率皆立有“诵经”或“呗唱”一科。可见,梵呗其实在中国不但流传久远,而且在修行、利他与住持佛法上,亦有其特殊的 重要性在。这种事实不但见于中国、日、韩、西藏、南洋、泰国等地,甚至中世纪时的西域诸国,亦有类似的法门存在。凡此种种,再加上其它平日的所见所闻,因 此决定就能力所及,援引经、论的说明,希望就梵呗的产生、利益与如法从事等,以及如何面对所谓的“佛教音乐”等问题,做一番粗浅的考察与分辨。不尽理想 处,愿教中前辈大德慈悲匡正。
梵呗之名义
梵呗,梵语bhasa,具称为“呗匿”或“婆师”、“婆陟”,略称“呗”。《高僧传》卷十三云:“天竺方俗,凡是歌咏法言,皆称为呗”,今言 “梵呗”乃是华梵并举。又作“赞呗”、“经呗”,因依梵土(印度)之曲谱而咏唱,故称梵呗。读前引云:“至于此土咏经,则称为转读,歌赞则号为梵呗”。因 此在中国,梵呗乃是专指以曲调赞咏或歌颂佛德、经法等而言,至于以曲调诵经,则中国古来皆习惯称之为“转读”,而不说是梵呗,此种用法与印度有别。《行事 钞》引《出要律仪》云:“如此郁鞞国语,翻为止断也,又云止息。由是外缘已止、已断,尔时寂静,任为法事也。”(见〈说戒正仪第十〉)又《法华玄赞》四云 :“婆陟,此云赞叹。”由此可知,梵呗具有“赞叹”及“止断”二义,乃是透过吟诵、赞叹佛德或讽咏经法之方式,而达到止断外缘、息却妄心,从而可以进行法 事之目的。
梵呗之成立
佛陀原则上是禁止以婆罗门法之声调读诵经文的,如《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九云:“若作吟咏之声,而授法者,得恶作罪。”又云:“若作婆罗门诵书 节段音韵,而读诵者,得越法罪”。但若以清净梵音,赞叹佛德、歌咏说法,则佛陀并皆许可,同前引云:“若说法时,或为赞叹,于隐屏处作吟讽声诵经,非犯” 又云:“若方言,若国法,随时吟咏为唱导者,斯亦不犯。”《法苑珠林》更引《十诵律》云:“为诸天闻呗心喜,故开呗声也”又引《毘尼母经》云:“佛告诸比 丘,听汝等呗。呗者言说之辞„„从修多罗乃至优婆提舍,随意所说十二部经。”又云:“(诸比丘问佛)若欲次第说文,众大文多,恐生疲厌。若略纂集好辞,直 示现义,不知如何?„„佛即听。诸比丘引经中要言妙辞,直显其义。”由此可知,佛陀已明确地听许比丘,就十二部经中,取其“要言妙辞”,以讽诵的方式而 “直显其义”。此外《高僧传》卷二,亦引鸠摩罗什法师对僧叡言:“天竺国甚重文制,其宫商体韵,以入弦为善。凡觐国王,必有赞德,见佛之仪,以歌叹为贵。经中偈颂皆其式也”由此更可了解到,在什大师的时代,歌呗佛、法,已是西域僧伽的重要知能之一。以上,皆是梵呗之所以产生,并流传于教中,乃至佛灭后的西 域诸国之根据。
梵呗之利益与用途
梵呗之原义,固然是为了止息内外妄缘,以歌咏经文的方式而达到自行、化他的效果,但其具体的利益,则不止于此。《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云:“五 天(印度)之地,初出家者。„„无问大乘、小乘,咸同遵此。有六意焉:
一、能知佛德之深远。
二、体制文之次第。
三、令舌根清净。
四、得胸藏开通。
五、处众 不惶。
六、长命无病。”又《高僧传》卷十三云:“夫圣人制乐,其德四焉:感天地、通神明、安万民、成性类。如听(准许)呗,亦其利有五:身体不疲、不忘所 忆、心不懈倦、音声不坏,诸天欢喜。”由于梵呗具有以上诸多利益(合摄心息缘与化他导众二利,则以上共有十三种利益),故自我国有梵呗流行以来,历代各宗 各派皆延用不辍,且迭有创发。
论及梵呗之应用,主要分三方面:一者用于日常朝暮课诵及六时行道当中(上供、过堂等亦属之);二者用于讲经前后及授归、授戒、拔荐、度亡等法会 仪式之中;三者用于道场忏法(正是以天台忏法为代表)的专精修持中。梵呗在这三方面的应用,除了具有摄心息缘、化他导众的使用利益之外,针对修忏当中,之 所以要运用梵呗,考其用意,除了尚有赞咏佛德、知法次第等目的外,最重要的,就是要透过清净梵音的讽诵,引发修忏者内在的忏悔、惭愧与体会、觉悟之心。时 下有人认为:修忏法时,可直诵忏文无妨。此议虽亦无不可,但天台大师之所以要令修忏行人,于必要之处,以梵呗行之,实有其深义在!这是今日欲修习忏法者,乃至欲修学中国佛教者,所不可不知的。
如法梵呗之相貌
梵呗虽具有如上种种功德力用,然而必须以梵音声,如法地讽诵,方能成就如上所说,种种自利利他之利益。《法华经》序品云:“梵音微妙,令人乐 闻”。《华严经》亦云:“演出清净微妙梵音,宣畅最上无上正法,闻者欢喜得净妙道”。然而何者才堪称是梵音微妙呢?《长阿含五阇尼沙经》云:“时梵(天)童子告忉利天曰:其有音声五种清净,乃名梵声?何等五?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彻,四者其音深满,五者其音遍周远闻。具此五者,乃名梵 音。”对此梵音之五种特质,大明《三藏法数》有解释云:“梵音者,即大梵天王所出之声”又云:“谓诸梵天,禅定持身,无诸欲行,而其音声端正质直而不邪 曲,是名正直音。„„心离欲染,爱乐律仪,而其音声柔和典雅,离诸粗狮,是名和雅音。„„不浊曰清,透明曰彻。谓诸梵天戒行清净,心地圆明,而其音声,清 净明彻,是名清彻音。„„净行圆满,心光湛寂,而其音声,幽深充满,而不浅陋,是名深满音。„„足备曰周,普通曰遍。谓诸梵天心光莹净,普映十方,而其音 声,周遍远闻,而不迫窄,是名周遍远闻音。”
又《法苑珠林》卷三十六,引《梵摩喻经》云:“如来说法声有八种:
一、最好声,二、易了声,三、柔软声,四、和周声,五、尊慧声,六、不误声,七、深妙声,八、不女声。言不漏阙,无得其短者。”此外《大智度论》卷四亦云,佛之梵音具有五种清净的特质:“
一、甚深如雷,二、清彻远播,闻而悦乐,三、入心敬爱,四、谛了易解,五、听者无厌”。以上这些音声特质,乃是佛于因位时,无量世中不恶口、说实言美语、教善语、不谤正法等,所感得之妙相(三十 二相之一)。方能令闻者随其根性而得利益,皆生善心而无杂乱,大小权实皆能谛解,断惑消疑,常爱乐欲闻。
然而,这些毕竟是佛的无上功德,方能圆满致此。至于我等凡夫,当如何以凡夫所能之音声而讽诵经法呢?宋朝赞宁法师有一原则,或可为吾人所把握。谓:“一言蔽之,但有感动龙神,能生物善者,为读诵之正音也”(见《宋高僧传》卷二十六)。然而何谓“正音”呢?既然梵呗于自修的目的,是用来歌赞佛德、吟叹佛法、抒己之诚,以启发悟性;于化他的目的,是用来“宣唱法理,开导众心”以导俗入道的,因此其用音自然是为了“集众行香,取其静摄专仰”为目的。在 这样的前题下,梵呗之用音,当然就要以清净、悠远,庄严、肃穆,平雅、和缓,安定心神为高、为尚。尤其不可“淫音婉恋、娇弄颇繁”,如此徒增世俗贪着、推 荡心智,不但达不到梵呗的预期效果,反而有坏乱佛法、令生贪着而与道不应的过失!此外,梵呗之“用音”虽可依以上之原则而行,但是在曲调、旋律与节奏上,又该如何转折引弄,方能达到文显韵幽,清净自他身心,令人天闻皆欢喜的效果呢?梁朝慧皎法师云:“夫音乐感动,自古而然。„„故击石拊石,则百兽率舞;箫 韶九成,则凤凰来仪。鸟献且犹致感,况乃人神者哉?”(见《高僧传》卷十三)这是肯定梵呗足以化导人天,感应天地的道理。然而如何方能致此?法师接着有一 段很精彩的说明:“但转读之为懿,贵在声文两得。若唯声而不文,则道心无以得生;若唯文而不声,则俗情无以得入。故经言:‘以微妙音,歌叹佛德’,斯谓也(以上明根本)。而顷世学者,裁得首尾余声,便言擅名当世,经文起尽曾不措怀。或破句以合声,或分文以足韵,岂唯声之不足,亦乃文不成诠。听者唯增恍惚,闻之但益睡眠,使夫八真明珠未揜而曜,百味淳乳不浇而自薄,哀哉!(以上诫过失)若能精达经旨,泂晓音律,三位七声次而无乱,五言四句契而莫爽。其间起掷 荡举,平折放杀,游飞却转,反迭娇弄;动韵则流靡弗穷,张喉则变态无尽。故能炳发八音,光扬七善;壮而不猛、凝而不滞,弱而不野、刚而不锐,清而不扰、浊 而不蔽。谅足以起畅微言、怡养神性,故听声可以娱耳、聆语可以开襟。若然,可谓梵音深妙,令人乐闻者也”(以上明相貌)。由此可知,梵呗看似与修道无关,实则诚如赞宁法师云:“入道之要,三慧(闻、思、修)为门,若取闻持,勿(无)过读诵者矣。何则?始惟据本,本立则道生。„„须令广览多闻,复次背文高 唱。„„故(法华)经云: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如法修行是也。”(见《宋高僧传》卷二十六)事实上,梵呗正是闻慧所依,正与修持有着密切的关系,望有 心行者,不以其通俗而轻视之。
中国梵呗之起源与发展
梵呗虽起源于印度,但由于中国文字以象形为主,音短而促,印度文字则以并音为主,音长而繁,两种语文的差异,以至古来“译文者众,传声盖寡”(《高僧传》卷十三)。之所以有这种情况,慧皎法师亦曾言:“良田梵音重复,汉语单奇。若用梵音以咏汉语,则声繁而偈迫;若用汉曲以咏梵文,则韵短而辞 长。是故金言(经文)有译,梵响无授。”(见前引)这种情形,尤其是负责翻译经文的古来大德,感触最为深刻。鸠摩罗什大师在对门弟子僧叡,论及西方辞体商 略同异时,即曾感叹:“改梵为秦,失其藻蔚。虽得大意,殊隔文体。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呕哕也。”(见前引卷二)因此,翻译既然无法达到梵呗的效 果,中国佛教欲使用梵呗,除了参考印度佛教之方式外,自行发展适合汉语使用的梵呗,则是必然之道。
关于汉地自行发展梵呗之始,相传起源于曹魏陈思王曹植游鱼山(山东省东阿县境)时,闻空中有梵天之赞,清雅哀婉其声动心,独听良久而深受感应,遂摹其音律,撰文制音,写为梵呗。然依《法苑珠林》卷三十六记载,约于此同时,亦有康居国人康僧会法师入吴越,从事译经并亦善于梵呗,文云:“传泥洹呗,声制哀雅,擅美当世,音声之学咸取则焉。”故知梵呗之中国化,应有印度音韵之影响在。此后,中国化之梵呗,亦逐渐盛行于南方(植为北方人):齐梁时,南方 佛教兴盛,金陵文宣王萧子良更于永明七年(公元489年)“集京师善声沙门”于一处,专门研讨并创作佛教呗赞音乐,从此确立了以哀婉为主要特征的“南方梵 呗”风格。到了梁武帝时,由于武帝的崇敬佛法,更利用裁定梁朝雅乐的机会,大量地引入佛教梵乐于其中,将佛教音呗与中国商、周以来之传统音乐的融合,做了 最有力的推动,同时也促成了梵呗的“中国化”转型。而这些佛法色彩浓厚的梁朝雅乐,到了隋朝统一天下后,就顺理成章地被继续延用,而成了中国统一政府的 “华夏正声”了。此一事实,给予中国后来历代的清商乐与宫廷音乐,有了很深远的影响!直至唐朝时,随着俗讲风气的大盛,以及梁武帝时所创建,而一直延续下 来的“无遮大会”、“盂兰盆法会”等大型佛教仪式,早已为当时的佛教,提供了许多新的梵呗使用及弘扬的机会。因此,不但在宫廷中,来自西域佛国的佛教梵 乐,成了当时上流社会的“流行音乐”,同时透过“唱导师”(化俗法师)的深入民间布教,更使得民间亦有了佛教呗乐的流传,梵呗也因此渐盛于民间。此外,当 时的政府,甚至更将梵呗,立为译经道场九种职位之一,其受官方之重视可见一斑。
宋、元以后,由于梵呗及佛教音乐已有了明显的分化(此一“分化”始于唐朝唱导师的推动),使得脱离修道内涵的“佛教音乐”,已正式的出现在民间 艺术当中。同时由于此一艺术表现的深入民间,从而也反过来促成佛教音乐本身,有了进一步“通俗化”的倾向(然而纯正的“梵呗”则大体未变,以其纯由寺院法 会所使用及传承故)。甚至亦藉此分化与通俗化之便,佛教音乐在当时,正从各个方面,全面地影响着中国的说唱音乐、乐器演奏及宋词、元曲的词、曲牌之发展。例如词牌中的《菩萨蛮》、曲牌中的《双调五供养》,乃至七弦琴乐中的《普庵咒》等,皆是明显的例子。再者,继唐代“俗讲”而起的,是宋代的“写卷”,并一 直绵延至明、清,这对于近世多种的戏曲及曲艺音乐,也起了很大的影响。至于纯正的“梵呗”,则在元代,由于“瑜伽施食”的再兴(起于唐代),并配合着藏密 的引入,更使得此类正统梵呗(非佛教音乐),又有了另一层新的发展。相对于此的,宋代则是因为天台忏法大兴之故,有关修忏方面的梵呗,亦得到不少的发展和 应用。
到了明朝,佛教音乐已更加明显地分化为佛教乐曲(包括歌曲及音乐、套曲等)及传统梵呗两个部份。而属于化俗导众的佛教乐曲,更是受到了当时政府 的大力推广,例如明成祖便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颁布御制《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五十卷之多,通令全国佛子习唱,而其中亦有大量当时 流行的南北民间曲调在内(这是佛乐通俗化的又一明证)。此后的清朝两、三百年间,则大抵延着:梵呗继续保存;佛教乐曲则走向进一步与民间融合(吸纳民曲入 佛教仪式中,或输出佛曲入民间乐团里)的两个路线发展。大体上此时的梵呗是倾向衰微,而佛乐则进一步地倾向“异质化”。至此我们可以看出一千六百多年来,梵呗在中国发展的大概:由三国时期的草创与独创,到南北朝时期有选择性地融合,到唐、宋时期的定型、繁盛与对外发挥影响力,再到元、明、清以来的极度通俗 化,并逐渐地失去创造力、传承力与保护力,而步向受世俗乐曲混入与异质化的衰微阶段。
为了正本清源,同时也为了避免未来佛教梵呗的衰化和流俗,进而失去佛法自利利他的本意,因此对于“梵呗”已在历史的演变中,分化出佛教音乐“傍 支”的事实,今日之佛子实当有所考察与了解。一方面藉此,得以更正确地把握纯正梵呗的精神与传承,另一方面亦能明白地辨别“梵呗”与“佛教音乐”间的确实 分野,从而才能建立起面对梵呗及佛教音乐时应有的态度。这样的工作,应是处在这个“现代佛教音乐”正方兴未艾,而传统佛教梵呗却有失传及滥用现象的今日僧 伽,所当努力承担的。(以上参考《佛光大辞典》梵呗条,及《天宁寺唱诵》音带(一)所附“前言”,上海音象公司出品)
梵呗不如法运用之过失
我门从历代之高僧传当中,皆列有“读诵”一科的事实来看,可以知道梵呗在中国佛教当中,流传的久远与重要性。然而梵呗虽为佛陀所开,且亦为古来 中印大德所延用和开发,但必须如法从事,方能达到梵音深远,歌赞佛德,令人天生善、欢喜的目的。如若不能“声文两得”,讽诵得法,而令闻者清净、增上,则 不如法的梵呗从事,反而是有过失的。例如《毘尼母经》即云:“不得作半呗,(若作)得突吉罗罪!”。然而《法苑珠林》卷三十六云:“汉地流行,好为删略,所以处众作呗,多为半偈。”这是中国梵呗有不如法处的明显例证,今后佛子实当注意避免。此外,由于梵呗已在中国产生并流传一千六、七百年,在这漫长的时空 流传中,不免受到江湖应院门庭的经忏佛事影响。不但使得庄严、深妙之音声佛事,逐渐成为只求声韵富丽、哗众,而不求佛法理解、熏修内涵的表面化仪式。而且 对某些错用心的佛弟子而言,更将此清净的音声佛事,视为应付信徒,换取名闻、财利的工具,徒令有识之士不屑,教内教外增生诽谤,殊为可惜。尤有进者,影响 所及,更使天台一实相之忏法,亦被误解为不过是“接引众生”的通俗经忏法会罢了,至使天台忏法在元代以来,一直未被重视与适当弘扬。梵声微妙之庄严佛法,沦落至此,思之,实有甚深之痛!
另外,《四分行事钞资持记》中,亦引《四分律》云:“诸比丘欲歌咏声说法,佛言听。后有一比丘过差歌咏声说法,佛闻已告曰:汝莫如是说法。乃至 过差歌咏声说法,有五过失:
一、自生贪着音声,二、令闻者贪着音声,三、令闻者习学,四、俗人生慢心、不恭敬,五、静处思惟,但缘音声以乱禅思。故知本宗(指四分律宗)亦不全许。”(见〈说戒正义篇十〉),而《资持记》夹注更言:“今时诵者引弄音声,文句不显,人不乐闻,反生轻悔,何啻五过?”由此可知,若无因缘,乃至过差(过度地)以歌咏声说法,尚且有过,何况心不念道,声文不合,但求绮丽取宠,奇声怪唱,益求利养?则其罪愆弥大矣,望我同道慎之。
梵呗与佛教音乐的分野与把握
然而,上节所说的不如法,乃是针对“梵呗”本身的使用因地与方式等之不当而说的。但是梵呗所存在的如法、不如法问题,事实上并不如此单纯。过差 歌咏,既然有令自、他生贪着及坏乱禅修等,如上节所说的诸种过失,因此,在适当梵呗的施用之外,佛陀对于僧伽的歌唱乃至演奏乐器等,都是有明文禁止的。例 如沙弥戒中,第七条即制:“不歌舞倡妓,不往观听”,乃至《梵网经菩萨戒》四十八轻中的观听作恶戒第三十三亦制:“不得听吹贝、鼓角、琴、瑟、筝、笛、箜 篌、歌叫、妓乐之声”。听尚且犯菩萨戒,何况自作呢?《法华经》方便品中虽有击鼓、吹呗、箫、笛、铜钹等,尽持供养之句,但却是“使人”作乐,而非僧伽自 作。由此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佛陀所准许僧伽的,仅止于以清净、单纯的人声,依于内心的恭敬、肃穆和庄严、景仰之情,发而为咏叹诸佛或歌赞佛法的文句 之声。以声乐的技巧、唱腔尚且不可(此即有“过差”之失),更何况以乐器、乐曲伴奏、演唱?至于有关今日佛事法会中,所用的木鱼、大罊、钟、鼓等,大抵取 其声音清亮、悠远、沈稳、肃穆等特质而使用之,为的是带引大众节拍一致及增上专注和恭敬等,而非为了增加音乐的“效果”,因此若能如法使用(不要花俏如艺 人般),亦算是符合佛意的。基于此,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梵呗的施行与发展,若能谨守古调、古法(而且用心正当),则大体上不离梵呗原有之精神,是可以确 定的。
但是由于时空长久的递移,使得梵呗的原始精神已逐渐地模糊,再加上道行、道心的一代不如一代,已使得梵呗的认知与使用,渐渐地由单纯、朴素地修 道内涵,而分化、混同乃至异化变质,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虽然古来的一些呗句与偈赞等唱诵,透过僧伽的历代相承,而有不少仍然流传至今(当然失传的亦不 少)。但事实上今日的中国佛教,却又另外地存在一种“类梵呗”的,由梵呗所分化生出来的音声佛事,它的形式相当地多样化,我们大体可以将之定名为所谓的 “佛教音乐”。此类音乐大致上虽可明显地与传统梵呗分出界线来,但不可讳言,它是受了梵呗的启发,但却以化导世俗为目的,而逐渐发展出来的、已失去修行内 涵的音乐形式。面对这样的现实,身为一个出家人,我们所应努力去澄清和了解的是:梵呗与佛教音乐,其主要分野是什么?佛教音乐是如何在历史的演变中产生 的?一个出家人该如何面对梵呗与佛教音乐?
首先我们知道,依于上来诸节所说,梵呗存在与施用的唯一目的和理由,正是为了“修行”的目的而设。虽然梵呗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歌韵形式,但它的内 容、音律与使用心态等,佛法中自有明确的界定,决不可以混同于一般广义的“佛教音乐”之类。因为既然梵呗是修行人为了自他的“修行增上”而使用的,因此梵 呗就使用的因地上说,是为了表达对诸佛菩萨或佛法内容的尊重赞叹,或表达个人的宗教情操与修行心情等等,方能有所施用。若就梵呗的音声特性说,必须具备和 缓、平正、庄严、肃穆、凝神、定心等特质。再就梵呗的修行增上说,则必须达到道心增上、内思反省、扩大悲智、空性相应等效果。更就唱诵之后的心境说,必须 是轻安、清净、专注、无着等等反应。相对于此,则所谓的佛教音乐,论其因地,并非以“修行”为所需,而是以“化导俗情”为所求;论其音质,虽亦出于尊重赞 叹等宗教情操,但总不外以“通俗、易解、易受”为诉求,因此华丽、繁复、起伏娇弄有之,凝神、定心则非其所能;论其增上,则虽有种未来善根之功德,然总不 离以音尘悦耳为诱因,顺于众生贪着美音之本性故,终究是动荡心神而难与道法相应;论其心境,则作者、听者,多以取悦、诱引为事(否则化不到众生,甚至录音 带也可能卖不出去!),作者不免我执徒增,听者不免杂染益重,清净无着如何可求?(当然,纯宗教情操的创作,或亦有例外——如三宝歌即是)
由以上的分判二者,我们可以明显的认识到:身为一个出家人,就修行及住持三宝的立场说,确切的认识梵呗的重要性与特点,依着个人所需,而将正统(具有上来所说诸特质的)梵呗运用在修行上,并随缘随力地传承正统的梵呗(以正确的因心),无论自利或住持,皆是很有帮助的。就随缘化他的立场说,当事先 充份地了解并明确地把握出家人的僧伽形象及戒律用心,既使仍要从事“佛教音乐”的化导工作,亦应把握分寸,以白衣从事为宜。切勿徒泥“化他”之名,而失却 了自他佛法增上,及三宝常住的利益。(在此认知下,以出家人身份上台演奏、指挥、演唱献艺等,实不相宜)
面对梵呗与佛教音乐,两个不同领域与层次的音声佛事,身为出家人自身应有的认识与对待之道,大抵如上所说。接下来的考虑是:正统梵呗如何继续保 持其纯正与传持不辍,并且在佛教音乐可能大为兴盛的未来,不至于受到此一通俗化风潮的混同和异质化?当然,关于这个问题的解决之道,其最直接的做法可能是 :由今日的僧伽发大心,将历来流传于各地的梵呗给予收集、整理、保存(录成光盘片、大量流通),并进行系统化教学等等。这的确是一种直接而有效的方法(虽 然在人力、物力上将所费不赀),不无推行之必要。然而除此之外,我们却必须了解到,这种做法无论在观念上及行动上,都是属于“封闭型”的。事实上从中国化 梵呗的产生及演变史实看(参考前二节),如法的梵呗其实并不是自然存在的,也不是一层不变的。它是被前人所创造,并经时空、文化的洗礼,而逐渐演化成今日 这般模样的。尤有进者,既使在同一个时代中,不同地区亦流传着不同的梵呗唱腔,它们并皆具备了如法梵呗的特质在。因此,强固地保存既有,并非避免如法梵呗 被混同、异化或失传的唯一有效方法,因为梵呗其实是具有区域性及演化性的。保持如法梵呗的长远之计,依笔者浅见,不如以开放的心灵,努力去把握两项原则: 第一,正确理解并体会梵呗在修行上的意义与应有之特质,依此理解和体会,从而对现存的呗唱加以检别(去劣存优)、改良乃至创新。第二,由历史的演化中,去 了解梵呗的演变与分化因素,并配合对现实的考察,而将所谓的“佛教音乐”加以分类了解,并与梵呗严格区分(此亦是本文所重点要表达的),避免相互混淆,而 失去各自应有的功能,且模糊了彼此的立场。藉此而使得四众弟子,能依于各自的身份与需要等,对梵呗及佛教音乐采取不同的认知与对应之道。这样一来:一方面 佛陀所准许出家人从事的“梵呗”,将在健康而纯正的环境下,被正确地传承甚至再创造。二方面佛陀所制出家人不宜的所谓佛教“音乐”,也能在不混滥于梵呗的 前提下,不坏世间相地,令其自然发展,从而发挥其化导世俗的作用。如此两得相宜,既不坏清净修行及三宝幢相,也不妨世间弘化与方便诱引,这应是吾人今后面 对梵呗及佛教音乐时,最适当的认知与希望吧。
如法梵呗之条件
本节将离开有关“佛教音乐”的讨论,而针对出家众所最当了解的“梵呗”本身,讨论其如法从事的条件。我们从前数节的讨论中知道,梵呗虽是一种非 常利于自行化他的法门(从根本说)及修道应用知能(从方便说),但却必须运用如法、身心投入,方能离过有功。这主要当分三方面说,首先在梵呗从事的发心 上,必须纯正:乃是为求引发自己内心的善念与觉性,以微妙音声赞佛、法,舒发自身的悲情与敬意,乃至引领他人同入法海等目的,而作梵呗之吟诵、唱念。并非 为了沽名、求利等生死边事而为之。
其次,对于所唱,所诵之仪文、仪式的内容与含意,乃至作意、观想之方法与内涵等,皆须事先明了、熟娴,务必做到声合于文,文入于声,音生意至,意起声扬的境地,方能感发内在觉性的显发。从而更以此觉性,从事梵音诵唱,则更能使自他达到忘形于音韵,而又不坏音韵的冥合效果。这正是所谓观声是空,空 不碍有,入流亡所,能所尽尽,乃至觉、空双泯的中道境界。
第三,梵呗最重在音律之表现,与悲智之投入。虽修道不在发音、吟诵之技巧上,但梵呗之如法技巧,却是修忏等法门,观炼熏修之所以。因此,依于古 传之口授,以和缓平正、深沈哀宛、清亮庄严、悠远肃穆之好声,藉由熟练的梵唱技巧,方能将内心对三宝的崇仰、对佛法的体悟、对自身的忏悔、对众生的慈念与 悲心等等,透过声音而表露无遗!如此人与法合,法与声合,声与智合、智与悲合,不但法会圆周、自得大利,甚至感动人天、鬼神与百兽等,亦为自然之事。这也 正是梵呗的大妙与大用,且为历代大德所重视的所在,愿有心、有缘的大比丘僧,发长远心继承并弘扬此一门。
结论
《楞严经》云:“此方真教体,清净在声闻”,以音声而做佛事,成就自他两利的佛法修持,自从佛陀权开之后,就一直为西域与中土的历代大德所开发 并延用着。至少在中国,随着诵经的盛行与忏法的建立,它已俨然成了一门专修的法门。佛的三十二相中,有梵音一相,故音声在自行化他的运用上,有其决定的重 要性,是无庸置疑的。只是经过时空长久的流传,对于此种音声佛事的运用,无论在观念上(为名利或为修行?)、作法上(是否过差?)乃至实际的内容或技巧 上,都有了不少的异化与分化(如“佛教音乐”)现象。今日,当我们重新来面对这个,已是大部份佛子日常中所不可或缺的修行课题时,我们实在有必要去做一番 厘清、定位与重新再出发的工作。
谈如何正确认识股权激励制度 篇7
第一,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股权激励是公司所有者用以激励经理人员努力工作, 提升股东价值的一种手段, 因此, 它首先必须掌握在所有者手中, 只有具备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才能保证所有者的利益不被侵害。其次, 只有在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之下, 才可以保证股权激励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 对公司决策力量的平衡能真正发挥作用, 使得参与者产生提升效率的动机, 提高股东利益。第二, 有效的证券市场。股权激励能成为对公司经理乃至员工进行有效激励的薪酬形式, 必要的条件是股价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上市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 同时员工的努力可以基本控制公司业绩的变化趋势, 外界干扰的影响可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在一个有效的证券市场中, 由于股票价格能够反映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 由此股票价格就可以成为对高层经理人员业绩进行度量评价的指标。
二、要认清股票期权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
第一, 有可能虚夸公司利润。ESO的股票来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增发新股;二是公司回购股票。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 平价期权和溢价期权的费用在编制会计报表时不计入公司的营运成本。但实际上从经济学观点来看, 是存在经济成本的, 因为公司对员工授予股票期权, 实际是股东放弃了自己的股票先买权, 而且由于员工的行权, 损失了本来应当属于股东的股票溢价。由于股票期权的价值不在损益中充分反映, 从而使期权的会计成本和经济成本产生差异, 进而虚夸了公司的账面盈利。第二, 可能助长股市泡沫。一方面, 如上所述, 虚夸账面盈利可能会使投资者高估企业价值推动股价上扬;另一方面, 公司为了筹集股票期权的股票, 从市场上回购股票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股价。由于股票期权与股票的价格密切相关, 而股市泡沫的存在则使股票价格无法反映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 从而降低了股票期权与经营业绩的相关性。第三, 有可能带来经营者道德风险。由于市场操作行为的可能, 如果经营者道德缺失, 为了个人私利而不顾企业长期利益, 采取短期财务处理及虚假信息披露等违规手段操纵二级市场价格, 导致股票价格严重失真, 这就形成了经营者道德风险。因此, 建立严格的监管体制和处罚制度是推行股票期权制度的又一个重要核心内容之一。
三、要充分认识到我国的法律、经济、政策环境
由于我国的具体环境与西方国家不同, 目前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实施的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并不是完全照搬美国的模式, 而是根据我国的具体经济和法律环境进行了变通, 比如虚拟股票期权、认股权证、期股、限制性股票等形式, 其对于稳定企业核心员工队伍以及吸引人才方面的作用是明显的。我国企业要充分认识实施股票期权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改善自身的激励环境, 创造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激励机制尤其重要。对于监管者和企业来说, 应辩证地看待股票期权激励制度, 不能因噎废食。
四、要认识到并非任何行业、任何企业都适合采用股票期权激励制度
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假设之上的, 即股票市价与公司的长期利益正相关。也就是说, 经理人员的业绩能够通过股价充分反映出来, 经理人员工作越努力, 公司业绩越好, 股价越高, 经理人员就可以从股票期权中获得收益。然而, 股票市场中, 股价与公司业绩较低的相关性, 极大地弱化了股票期权的激励功能。尤其在我国, 股票市场极其不稳定, 股价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极弱, 因此, 企业在制定股票期权具体实施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财政部有关官员认为, 企业应该具备三个条件才有推行股票期权的空间:第一, 初始资本投入较小, 这样可以保证有较大的增值空间。第二, 企业增值迅速, 至少应该有较快的增值预期, 而处于平稳发展周期的企业, 即使本身是健康的, 也不合算。第三, 人力资本在增值要素中作用明显。因此, 高新技术企业等风险型企业是试行股票期权的最佳试验地。而对于那些利润相对稳定、比较成熟的行业, 或者在一些资源垄断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中, 股票期权就难以发挥很大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五、要认识到股票期权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
如何正确认识套期保值 篇8
【关键词】企业管理;经营管理;质量考核
企业是套期保值的行为主体,套期保值是企业众多经营工具中的一种,企业对套期保值的使用其目的在于更好地实现企业整体经营目标的考虑。由于原材料采购定价和产品销售定价在时间上的不一致性,使得企业面临着价格波动风险。企业为了控制风险敞口。实现利润和经营目标,需要对冲上述价格波动风险。以铜冶炼企业为例,企业在国内采购铜精矿后,到炼出精铜,需要一定的生产周期,那么从采购到完成销售这段时间,铜的市场价可能会出现剧烈的波动,其结果很可能是企业的销售实现价格远远低于其采购价,发生损失。如果亏损不至于伤筋动骨,其结果尚可承受。如果出现2008年雷曼银行破产后引发的原材料市场价格大幅下跌,那么巨大的亏损很可能直接将企业拖入破产境地,因此套期保值的重要性对于企业来说不言而喻。那么如何理解套期保值呢?首先,套期保值的操作标的是衍生金融产品,一般指期货合约,衍生品的价格依附于其合约标的资产的价格,当标的资产的市场价格出现变化时,衍生品的价格也会作出相应的波动。因此,交易衍生品要面临价格波动的风险。特别是衍生品合约的设计大多使用了杠杆此制,相对于其所标的资产,收益和风险会同时放大。即如果发生有利于投资人的价格变动,基于投入的合约保证金而言,可以获取更高的收益;相反,如果发生了不利的价格变动,则相对于合约保证金而言,其面临较大的损失。价格作为市场经济运行中最关键的信号,始终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衍生品市场也不例外。因此,在衍生品交易中,衍生品的买方和卖方总有一方盈利,一方亏损。就套期保值所处的期货市场而言,期货头寸的持有者出现盈亏都十分正常。其次要明确套期保值的意义,必须从企业进行套期保值操作的起因和源头进行分析。如前所述,企业原材料采购定价和产品销售定价在时间上的不同步性是企业生产经营风险的一个重要来源。企业希望可以找到这样的工具来实现在原材料采购时就同时确定产品销售时的销售价格;或者是在明确了未来的产品销售价格时就同时确定原材料采购价格。更明确的说,就是企业希望对冲在确定了成本费用时的产品销售价格风险,或者是在确定了收入时对冲原材料采购价格风险。对于一些大型企业,特别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型国有企业,其出于保持持续稳定的生产、维护健全有保障的原材料供应及产品营销网络、保护企业形象和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往往根据企业的年度经营预算,在无法确定未来价格的情况下,组织年度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活动这典企业对于对冲价格风险的需求就更为迫切了。
一、在不同市场行情下,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的不同需求
市场经济的运行有着明显的周期性,由于大宗商品的短期产出弹性较小,以大宗商品为标的的商品期货价格有着很强烈的顺周期特征。即经济增长时,商品价格涨幅要大于经济增长的幅度,而经济衰退时,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幅度也要大于经济衰退的幅度。因此,从价格波动的角度来看,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的周期性比经济的周期性更加强烈。经济周期可以大致划分为趋势明确的阶段和趋势不明朗的阶段。趋势不明朗又可以具体分成真实的趋势反转阶段和趋势中间的间歇阶段两种类型。在趋势反转阶段类型中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一种极端市扬行情类型,即整个经济呈现一种系统性的恐慌,近乎于崩溃的状态,雷曼兄弟破产后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这种极端行情类型的典型例子。在明确的单边上涨趋势下,利用期货市场进行买入套期保值的企业,往往会倾向于将全部现货较高比例进行套期保值,而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卖出套期保值的企业,则会倾向于将较小的比例进行套期保值。在趋势不明朗的时,无论是买入套期保值还是卖出套期保值的企业都会增加现货的套期保值比例,以减少不确定行情下的风险敞口。等到趋势明朗了以后,再重新调整现货的套期保值比例。在极端市场行情下,企业生产经营中各种风险集中爆发的可能性大大增强,但企业原有的各类风险管理工具可能失效。鉴于场内期货市场的安全性,这时企业将比任何时候更加依赖利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来对冲价格风险,进而通过对价格风险的控制,来降低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其他风险爆发的可能性。即在极端市场行情下,企业对套期保值的需求是最强烈的且也愿意为套期保值支付更大的代价。企业是用可预测的、可控的和可能的最大损失去对冲可能的无法承受的损失,对企业而言,这时套期保值已经不是单纯的对冲价格风险,而是对冲系统性的恶劣环境下的企业停产和破产的风险。
二、套期保值的界定
从企业生产经营的角度对套期保值进行界定,必须满足以下两个约束条件:第一,企业的现货头寸和期货净头寸在方向上必须是相反的;第二,从对冲现货风险的角度来看,企业的期货净头寸不能超过企业的全部产能或经营计划。如果企业的期货头寸违反了这两个约束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即使是从企业生产经营的角度出发,也不再被认为是套期保值,而是事实上的投机。在始终满足这两个约束条件的情况下,从生产的经营目标出发,企业根据自身的管理水平、资金实力、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以及对未来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走势的预测,确定企业全部现货中用来套期保值的比例,并实施具体的套期保值操作来对冲风险。在一个完整的经营周期内,企业会根据市场的变化和企业经营情况的最新发展,动态的调整被套期保值项目的数量且灵活地实施具体的套期保值操作。只要套期保值的期货净头寸没有违反两个约束条件,则企业在期货市场上的任何具体期货操作,均应视为套期保值行为,而不是投机行为。就不同企业类型而言,其套期保值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那些以持续生产为导向的原材料生产企业,其生产的连续性是其关键性的经营目标之一,由于其停产或改变生产计划的一次性成本非常高,使其在市场价格接近其成本时,往往出于确保生产的连续性,会将其生产计划或全部产能的较高比例甚至全部进行套期保值,而在市场价格远高于其成本线、生产的连续性获得了充分保证时,企业为了获取尽可能高的机会利润,往往会按其生产计划或全部产能的较低比例进行套期保值甚至完全不进行套期保值。因此,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这类企业套期保值行会在套期保值数量或比例上有所改变。贸易型企业和以赚取加工费为导向的生产型企业,套期保值的目的为锁定贸易价差和加工费,在不考虑对方违约的情况下,贸易合同和加工合同所确定的数量即为套期保值的数量,且基本不受市场行情波动的影响,因此,其套期保值的数量往往是非常明确的且合同有效期内很少发生变动,套期保值体现出动态性特点。
三、套期保值的错误认识
第一种错误认识是认为套期保值仅仅是企业在期货市场上的投资,期货头寸的损益决定了套期保值绩效的好坏。实际上,离开了现货需求,单纯的谈期货才是投机,套期保值必然是要求有现货背景的。第二种错误认识认为套期保值所产生的期货和现货综合清算的总损益一定是盈利的。这种看法忽视了企业有些时候进行套期保值的目的在于规避出现自身不能承受的损失,这时进行的套期保值就相当于以自身能够承受的价格购买了一份保险,而为这份保险支付的价格不是以企业是否能否盈利而是以企业是否能够承受或持续经营为考量标准,这时对企业来说减亏就是盈利。第三种错误认识以会计准则中对套期保值的认定标准来认定企业的套期保值行为。如果企业严格依据现行会计准则来对套期保值的认定办法来实施套期保值,而不是出去更好地完成经营目标来进行套期保值的相关政策和操作,无异于将企业更好地实现经营目标之本置于会计处理之下。
参 考 文 献
[1]罗旭峰主编.套期保值策略[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04-01
[2]上海期货交易所理事会.企业套期保值的有效性与绩效评价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
【如何正确认识财务会计工作】推荐阅读:
如何全面正确认识自我08-27
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07-25
如何正确认识本科教学审核评估09-12
如何认识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07-05
如何正确认识当前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11-03
如何正确的认识高中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08-03
如何正确对待人才06-14
家长如何正确看待成绩10-21
家长如何正确评价孩子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