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蓄须读后感

2024-06-13

梅兰芳蓄须读后感(精选6篇)

梅兰芳蓄须读后感 篇1

读了《梅兰芳蓄须》这篇文章,我心中对梅兰芳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梅兰芳因为演出需要剃胡须,可是在日本侵犯中国的六年他没有那么做。侵略者逼梅兰芳演戏,他逃去了香港,可没有收入,只有卖了北京的房子。后来梅兰芳又被威胁,他求助一位医生,最终成功装病逃过一劫。在抗战胜利时,他当天剃了须,还高兴地演了一场戏。

读了这个故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深深被打动了。也许梅兰芳老先生的举动,和那些为祖国献出生命的英雄相比,谈不上什么壮举,可是他宁死也不向侵略者低头,不委曲求全,就足以打动每一个中国人。

在我的脑海中,还有这么一个人,他不是什么救世主,而是一名教书先生。抗日战争时期,日寇要修筑炮楼,可人手不够,于是就抓了两名教书先生。那的规定就是没完成任务就要挨打。两位老师第一天就没完成,何老师并没有反抗,而方老师却宁死也不摘下眼镜,何老师去扶他,可方老师却愤怒地对他说:“你把眼睛摘了让人打,和你把脸送给别人打有什么区别”终于刺刀从方老师背后穿了出来。方老师死了,可是那副眼镜却还戴在他的脸上,方老师的举动唤醒了中国人民的尊严,最后大家一样逃了出去。摘不掉的眼镜,就是摘不掉的尊严。

一个人爱国不一定是要当英雄才能表现出来,一个人有了尊严,整个国家和民族都会有尊严,就会有和敌人抗战到底的决心,让我们也成为有骨气,忠心于祖国的.人吧!

梅兰芳蓄须 篇2

但是,在他一生中,却有8年是蓄着胡须的。那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期,他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和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就把胡须留起来了。

日本侵略者总想逼梅兰芳演戏。在上海,日本侵略军派流氓头子来威胁梅兰芳,梅兰芳仍坚决不演。为了安全,他逃到香港。香港被日军占领后,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逼梅兰芳演戏,他借口剧团不在香港,还是不肯演戏。

由于长期不演戏,梅兰芳没有收入来源,香港的生活费很高,他的钱也很快就花光了,最后只好又回到上海,但他还是不演戏。为了维持生活,他只好忍痛卖掉在北京的房子。

一天,在北京的梅兰芳剧团的一位演员忽然来到上海,对梅兰芳说,日本侵略军要在北京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演出,如果违抗就以军法论处。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能去了。”但是,不去演出要想个办法对付啊。

梅兰芳找到了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自己的处境危险,请医生帮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敌人的纠缠。医生被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决心帮助他度过难关,就说:“那么打一针伤寒预防针吧,打了这种针是要发高烧的。”

梅兰芳发了高烧以后,让一位演员向日本侵略军报告。敌人起初不信,专门派一个日本军医来检查。军医闯进梅兰芳的家,看见他正盖着厚被躺在床上,床边桌子上放着很多药。军医用手摸摸他的额头,滚烫滚烫的,一试体温竟然40度。军医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梅兰芳当天就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没有座位就站着看。大家敬佩他的高超演技,更敬佩他的民族气节。

梅兰芳(1894年-1961年),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祖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梅兰芳擅长旦角,扮相端丽,唱腔圆润,台风雍容大方,被称为旦行一代宗师。他刻苦学习昆曲、练武功,广泛观摩旦角本工戏和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发展,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同时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代表戏京剧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昆曲有《游园惊梦》《断桥》等。

梅兰芳蓄须读后感400字 篇3

在日本侵略中国的八年中,他一直留着胡须,不演出。在日本侵略者要求他为他们表演时,他找了各种各样借口不演出。即使让自己发高烧也不为他们演出。抗日战争胜利时,梅兰芳当天就剃了胡须,为大家好好演了一出戏。

民族气节就是不向敌人低头,只为自己的民族做事。最近,中国就出现了许多有民族气节的人。日本想要抢夺属于中国的钓鱼岛的主权,有一群普通的中国公民登上钓鱼岛,举行了游行。“决不把钓鱼岛交给日本人!”“钓鱼岛永远属于中国!”他们一遍遍地喊着这些口号,不向日本人低头。战士们也誓死保卫钓鱼岛。或许有人会想,这些离我们太远了,就算我们想要有民族气节,但也不会有人知道。这,你就错了。有民族气节并不是给别人看的,不能说,没有人知道,你就没有民族气节。爱国也是如此。

爱国其实很简单:看见有人在国旗台上玩耍,你应该去阻止他们,这是爱国;看见有同学在国旗上乱画,你去阻止,这也是爱国…….

像这样的人还有很多.。狼牙山五壮士也不向敌人屈服,他们不屈不挠地和敌人作斗争。最后他们为了不暴露其他人,而跳崖自杀了。他们也同梅兰芳一样,有着不屈不挠的刚强骨气。

《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5—14自然段,抓住文中的具体事例,体会梅兰芳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来感受梅兰芳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这篇课文一共写了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五件事,它们分别是:(指着板书,让学生说)拒绝播音,拒绝登台,避港拒演,蓄须拒演,伤身拒演。还知道了梅兰芳是怎样“拒绝播音和拒绝登台”的。那么,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呢?

(二)出示自学要求:

师:请同学们运用读一读、画一画、写一写的方法进行自学。

幻灯片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5-14自然段。想一想著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拒绝日本侵略者登台表演的要求后,他的生活有了怎样的变化?用“ ”线画出相关句子,在旁边写一写你的感受。

二、合作学习

师:同学们都能够认真地进行自学,真的很棒!我相信也有了很好的收获。接下来,(出示)我们分小组进行交流:说一说自主学习的收获,也可以针对不懂的问题进行讨论。必要时,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三、教师讲导

过渡语:京剧大师梅兰芳当时非常红,很多人都喜欢看他唱戏,当然,也包括日本侵略者。为了爱国,这位京剧大师不再登台演出了,这样做真的容易吗?(不容易)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以下教法提示: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出——放弃奢华生活、忍受内心痛苦、差点失去性命。)

(一个学生说,我从这些句子体会到的.)

1.只要梅兰芳答应登台演戏,一切奢华的生活都唾(tuò)手可得。然而,他对这些不屑一顾。他不愿也不可能为侵略者粉饰太平。他宁[nìng]愿每顿只有一碗饭、一点点罐头食品或者一小块咸鱼,宁愿时刻提心吊胆地面对头顶上呼啸而过的炸弹,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训练重点:

⑴ “唾(tuò)手可得”是什么意思?不屑一顾呢?

⑵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他宁[nìng]愿……宁愿……也不愿……民族气节。

从以上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放弃奢华的生活)

师:是啊,放弃奢华的生活,梅兰芳毫不犹豫;放弃热爱的艺术,梅兰芳毫不犹豫;因为他把什么放在了第一位?

这时,作者对京剧大师梅兰芳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 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学生齐读。

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视民族存亡、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拒演的不容易?

2.一向爱好整洁的梅兰芳,开始改变自己的形象:衣着变得极其随便,头发很长时间才理一次,而以前每天都要刮掉的胡须,也开始出现在嘴边了。

多少次,他冲上太平山顶,想狂歌,想飞舞,积聚在内心的对唱的渴望与对舞的向往,就像是被挡在堤坝后的滚滚洪流,澎湃(péngpài)激荡,却又无法冲破阻隔,奔腾万里。

朗读训练:

(1)蓄须后,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心情怎样?(很痛苦)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出示段落:但是,对他这样……奔腾万里。)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个自然段,体会一下这位京剧大师蓄须拒演时的心情!

(2)朗读指导。齐读——指名读——教师引读:

师:京剧大师梅兰芳视艺术为生命,但为了抵抗日本人侵略者,他不能演出,不能创作,不能吊嗓子时,(生齐读)多少次,他冲上太平山顶想狂歌,想飞舞,积聚在内心的对唱的渴望与对舞的向往,就像是被挡在堤坝后的滚滚洪流,澎湃激荡,却又无法冲破阻隔,奔腾万里。

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京剧大师梅兰芳“蓄须拒演”的痛苦。他能忍受这样的痛苦吗?(能)(板书:忍受内心痛苦)但这样做能一劳永逸的吗?(不能)他还怎样做?

面对这些劝诱甚至威胁,梅兰芳一律斩钉截铁地拒绝。他一方面坚持蓄须,一方面甚至不惜自伤身体。为了拒绝日伪的邀请,对疫苗过敏的他曾请私人医生为他一连注射三针伤寒疫苗,致使自己连日高烧不退,差点失去性命。梅兰芳的良苦用心,终于击碎了日伪的痴心妄想。

师:“伤身拒演”最大的危险是什么?(板书:差点失去性命)

出示:

就这样年复一年,虽然不能登台演出,生活日渐窘迫,但梅兰芳始终坚持着,等待着抗战胜利。

阅读训练:

(1)齐读。

(2)师:联系上文,说说“就这样”是指怎么?(拒演)“年复一年”指多少年?(八年)你是怎么知道的?(抗战胜利)

(3)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坚持不懈地与敌人作斗争)

【《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梅兰芳的爱国故事:蓄须明志

2.《梅兰芳蓄须》记叙文阅读及答案

3.梅兰芳学艺的教学设计

4.《梅兰芳学艺》教学设计模板

5.梅兰芳学艺的教案教学设计

6.《梅兰芳学艺》教学设计

7.《梅兰芳学艺》第2课时教学设计

8.梅兰芳学艺教学设计

《梅兰芳》读后感 篇5

日军占领上海后,两次邀请梅兰芳登台演出,梅兰芳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梅兰芳意识到,只要他留在上海一天,日本人对他的骚扰就一天不会停止。深思熟虑后,梅兰芳离开了上海,来到了香港。在香港四年之间,日本人仍不肯善罢甘休,一次又一次地邀请他,只要他答应,一切奢华的生活都唾手可得,然后梅兰芳对这些不屑一顾。

为了不再被日本人骚扰,梅兰芳想了一个办法,那便是:“蓄须”。谁都知道,梅兰芳在京剧舞台上,从来都扮演旦角。一旦他蓄须,便是宣告不再登台了。梅兰芳为了爱国,而不惜自毁形象,他的精神是多么可贵。

他一方面坚持蓄须,一方面甚至自伤身体。为了拒绝日伪的邀请,对疫苗过敏的他曾请私人医生为他一连注射三针伤寒疫苗,致使自己连日高烧不退,差点失去生命……读到这里我眼角湿润了,我被梅兰芳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感动了。梅兰芳非常忠爱自己的事业,可是在日本强盗面前,宁可放弃自己的事业,也不给日本强盗演出,这是一颗多么爱国的心呀!

我也非常喜欢表演,有一次班里演出,老师要挑选表演的人员。我以为肯定有我,可由于种种原因老是偏偏没有挑中我,我很伤心,很难过,觉得自己的专长没有得到展示。这么小的一件事,我就很难过,更别说梅兰芳这种视艺术为生命的人了,他的痛苦肯定是无法言说的。

《梅兰芳》观后感 篇6

而这段时间也正是梅兰芳访日返京后的日子。一个是伶界大王,一个是坤伶须生泰斗,一个如日中天,一个光艳烁人,可谓旗鼓相当。一段时间,两人形成了打对台的局势,双方营业额不相上下。而且两人在堂会中不断合作,同台演出《梅龙镇》、《四郎探母》等,后来又一度在开明大戏院联袂演出《二进宫》。二人本是梨园同行,相互钦羡,惺惺相惜;不断的合作又使二人加深了了解,互生爱慕之情。从此,开始了一段美好的生活。

梅兰芳在北平曾经三易其宅,其时他和孟小冬正住在东城无量大人胡同的一所四合院里。此院名为“缀玉轩”,梅兰芳的许多朋友常聚集在这里,说古道今,谈文论艺。然而,祥和的气氛中,一场凶兆即将来临。

1926年的某一天,梅家会客厅里突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他身着浅灰色西装,面貌清秀,文质彬彬,面色苍白,20岁左右,一看便知是位学生。他就是这起血案的主角王维琛,当时肄业于北平朝阳大学。王对孟小冬心仪已久,无奈孟此时已成为梅兰芳的情侣,因此他怀恨在心,到梅宅寻衅。王维琛到达梅家的时候,碰巧梅兰芳正在午休。代替梅兰芳出来招待客人的是梅兰芳的老友张汉举。张汉举是当时北平很有名望的一名绅士。王维琛见出来的不是梅兰芳,迅速拔出shou枪抵住张汉举,声称此事与张无关,让张把梅兰芳叫出来,因为梅夺了他的未婚妻(指孟小冬),他要和梅算账,否则梅只有拿出10万元才能解决问题。张汉举强压住内心的恐慌,告诉梅兰芳这位先生要借10万块钱。梅兰芳先是一愣,迅即明白过来,只听一声:“我立刻打电话去。”便已不见身影。不久,梅宅被大批军警围住。不料,王维琛无意中瞥见了军警,顿时惊慌失措,拔枪就射向张汉举。可怜张汉举在这场不相干的爱情纠葛中成了冤死鬼。听到枪响,军警们一拥而上,王维琛饮弹倒地,旋即殒命。

缀玉轩发生如此血案,社会舆论大加炒作,一时沸沸扬扬,种种绯闻,扑面而来。梅孟不得不告仳离。孟小冬经此打击,痛不欲生,一度于天津居士林皈依佛门。此后数年,她坚决避免与梅相见。1931年杜家祠堂落成堂会中,南北名伶汇聚一堂,她却因梅在场,避而不出。二人最终连合作的机会都没有了。

【梅兰芳蓄须读后感】推荐阅读:

组工干部讲党性要有“松梅兰菊竹莲”之精神05-24

上一篇:两抓两促学习心得下一篇:如何正确认识财务会计工作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