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保健品

2024-08-21

正确认识保健品(共12篇)

正确认识保健品 篇1

正确认识保健品

摘要:保健品是保健品食品的通俗说法。保健品不是营养品,也不是药品。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很多,例如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品一般都富含这些营养素,人人都适宜。例如牛奶富含蛋白质、脂肪和钙等物质,它的营养价值很高,人人都适宜喝。而保健食品是具有特定保健功能、只适宜特定人群的食品,它的营养价值并不一定很高。药品与保健品是不同的。药品是指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允许其上市生产、销售的药物,而且不包括正在上市的临床试验中的药物。保健品则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但是对于广大普通患者来说则很难搞清楚这三者之间的区别,因而很容易进入误区,以为保健品可以治病,或者可以代替一日三餐的营养。有时候甚至延误了治病的最佳时机。再者,有的消费者在选择保健品时,很容易误入广告对保健品夸大的功能误区。

为此,笔者根据自己的了解和相关的知识查阅,总结出以下几点关于保健品相关知识,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保健品,选择保健品。

保健品与一般食品的区别在于,(1)保健食品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生理活性物质),能调节人体的机能,具有特定的功能(即食品的第三功能);而一般食品不强调特定功能(食品的第三功能)。(2)保健食品一般有特定的食用范围(特定人群),而一般食品无特定的食用范围。其实,在一般食品中也含有生理活性物质,但由于含量较低,在人体内无法达到调节机能的浓度,不能实现功效作用。保健食品中的生理活性物质是通过提取、分离、浓缩(或是添加了纯度较高的某种生理活性物质),使其在人体内达到发挥作用的浓度,从而具备了食品的第三功能。保健品与营养品的区别摘要中也说过,保健品的功能单一,而营养品则含有人所需的几乎所有营养素。而在药店里经常会出现药品与保健品同售的现象,所以较多的人分不清保健品与药品的区别,而区分它们又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们来看看药品与保健品的不同之处。

首先,它们的效果和配方是不一样的。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保健药品是指对人体有一定程度的滋补营养、康复保健作用,较长期服用对人体无害的药品。它主要是以中药为原料组方,按制药工艺、药品剂型进行生产加工,并注明其功能、用法、用量的一类促进身体康复的保健性药品。所以药品的生产及其配方的组成,生产能力和技术条件都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严格审查并通过药理、病理和病毒的严格检查和多年的临床观察,经过有关部门鉴定批准后,方可投入市场。而保健品作为食品类,不需经过医院临床实验等便可投入市场。这样看来,属于药品的必然具有确切的疗效和适应症,不良反应明确。而属于食品的保健品则没有这个过程,没有明确的治疗作用。所以大家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再选择购买药品还是保健品,对症下药。

了解了药品与保健品的不同之后,那么我们怎么辨别药品和保健品呢?药品与保健品的说明书和广告宣传是不一样。作为药品的说明书是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适应证、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十分严谨;而食品的保健品的说明书不会有这样详细、严格,尤其是保健食品的广告宣传任意性很大,有很多空子可钻,消费者很容易被误导。所以消费者对于广告夸张的说法要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认识到保健品不是万能的。目前市场上的保健品可以分为三大类:

单一保健品、配方保健品和全营养保健品.功能包括增强免疫力功能、辅助降血脂功能、缓解视疲劳功能、改善睡眠功能、改善皮肤油份功能、调节肠道菌群功能等等。

保健品的设计原理是什么呢?保健品是按照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成份,从天然植物、蔬菜、水果及奶制品等物质成份提取制作而成。保健食品无论是哪种类型,它都有出自保健目的,不能在很短时间内改善人的体质,但长时间服用可使人延年益寿。在世界各国,都形成了自己的保健品特色。中国以中医药理论和中医养生思想为指导,中草药为原料的组成方式,而中草药用于人类保健自古就有。古人将中草药分为上品药、中品药、下品药。上品药用于人体保健,加之中、下品药按君、臣、佐、使配伍,对症下药以治疗疾病。《神农本草》和《本草纲目》中说:“上药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南朝名医陶弘景说:“上品药性,亦能遣疾。但势力和厚,不为速效。岁月常服必获大益。”。其他中草药一般都有一定的毒性。可见古人深得用中草药对人体保健和治病的精髓。90年代以来,“套餐”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消费保健食品的新形式之一,如美国生产的一种保健食品,每份小袋内装腺体提取物4片、蜂花粉1片、蜂王浆1片、西北利亚人参1片和矿物质1片等。又如有的保健食品由辅酶q10、维生素e软胶囊、维生素 a、复合维生素、人参片各1粒组成。在其包装盒上注明了组成“套餐”的品种名称、功能成分、主要原料、适宜人群、食用量及食用方法、储藏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国外研究认为,单一保健食品很难同时具备多种保健功能,而人群的营养保健需要,疾病治疗的保健需求又是多种多样的。营养保健专家或营养医师有义务、有责任为大众提供针对特定人群适用的科学方便的合理组合,以解决消费者在众多保健食品市场上难以适从,盲目选购的问题。“套餐”这种组合及消费包装形式的出现,在欧美、日本等国产生了良好的反应,非常适合人们现代的生活节奏,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众多“套餐”保健品不断出现。而澳大利亚四面环海,不仅海洋资源丰富,而且陆地资源也比世界其它地方更为奇特和珍贵。在海洋生物保健品中,产自澳洲的深海鱼油、鲨鱼骨粉、角鲨烯、海狗油、牡蛎提取物等畅销世界;而来自澳洲陆地的袋鼠精、蜂王浆、蜂胶、蜂蜜等也同样为世人惊叹。

在选择购买保健品时,我们应注意观察保健品的如下标识和事项。第一标志和批号:卫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预包装食品容器上(食品标签)应有卫生部对这一食品的批准文号和卫生部规定的保健食品标志。国产保健食品为:卫食健字【】第号,进口保健食品:卫进食健字【】第号。第二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是表明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卫生部批准的功能性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只有22种,食品标签上不能含有或暗示其有治疗作用。凡是超过这22种保健功能范围的宣传都是违法的。第三保健食品的标签除与普通食品应有生产日期、保质期外,还应注明适宜人群,食用量及食用方法。第四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因为是适宜特定人群的,所以在选购时应因人而宜。由于每个人的生存环境、生活习惯和年龄差异,所选的保健品也不一样,因此,应当根据本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食用。第五要认识到,对人体的疾病,无论哪一种保健食品都不能代替医生的治疗,所以身体生病了应及时治疗。此外,保健食品虽然不同于药品,但也有具体的含量,如果分量不够,我们吃的保健品不过就是精神安慰剂,有的保健品并不标注每粒(片)所含有效成分的含量,但必须标注“净含量/粒”“每100g有效成分含量”这两项指标,没有标注的不要考虑去购买了。

附:保健品的22种功能:免疫调节功能、调节血脂功能、调节血糖功能、延缓衰老功能、改善记忆功能、改善视力功能,促进排铅功能、清咽利喉功能、调节血压功能、改善睡眠功能,促进泌乳功能、抗突变功能,抗疲劳功能、耐缺氧功能、抗辐射功能、减肥功能、促进生长发育功能、改善骨质疏松功能、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美容、改善胃肠道功能。

正确认识保健品 篇2

1 病人要积极消除或避免致病因素, 尤其病因中可个别改变的因素

如适当休息、减肥, 避免机械性损伤与过度使用。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改善神经、肌肉与骨关节的新陈代谢, 延缓其衰老进展的速度, 可防止僵硬不灵活等病状的产生。有了临床症状的病人既要避免或减轻病变局部的疲劳但又要进行适当锻炼, 进行有关肌肉锻炼以增加关节稳定性, 这不仅能缓解关节疼痛, 还能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并有利于病情的恢复。绝对不能以为只有休息不活动才能保护关节。这对负重关节如膝、髋关节尤为重要。应避免在睡眠时为减轻疼痛在膝下垫枕头。颈椎处的骨关节炎病人应避免长期伏案、仰头或转颈, 睡眠时应用适当高度枕头。腰椎受累者可睡硬板床。在日常生活中, 根据具体情况, 可适当使用拐杖之类的用具, 有利于减轻受累关节负荷, 穿较有弹性的鞋子, 用适当的鞋垫, 穿戴护膝或弹性绷带, 对保护膝、髋等关节十分有益。

2 运动疗法:适当运动锻炼对保持和改善关节活动以及增强受累关节肌力相当有利

(1) 保持关节最大活动度的运动:应由病人主动进行, 循序渐进, 每日锻炼3次以上。

(2) 增强肌力的运动:静力锻炼或称等长运动, 为增强肌力的简便有效运动。如在没有阻力情况下做肌肉收缩动作。若在运动中出现疼痛, 或运动后疼痛持续15min, 可适当减少锻炼次数。

(3) 增加耐力的运动:散步、游泳等户外运动适用于骨关节炎病人, 能增强病人的耐力、日常活动能力、消除抑郁和焦虑。

(4) 不同病人应着重不同锻炼, 如颈椎、腰椎骨关节炎, 经常进行颈、腰旋转、屈、伸运动, 手骨关节炎经常作抓、握锻炼等。应每日坚持, 循序渐进, 逐渐增加时间和活动量。下面推荐一组锻炼方法, 供参考:

手指屈曲度:将手指弯曲, 另一手将指尖往手掌方向尽量靠近, 然后再将整个弯曲的手指往下推向掌心方向以伸展指根关节背侧。

手指强化:将手平放在桌上, 将手指往大拇指的方向挪动, 并用另一只手将手指往反方向拉。此可增强手指肌肉的强度。

膝盖活动性:坐在椅子上将脚放在另一张高度相当的椅子上, 轻地将弯曲的膝盖往下压。

膝关节强化:坐在椅子上, 将位于下方的腿伸直, 保持6s。腿替换进行5~10次。可增强腿部肌肉力量。

但膝关节是承受身体重力和应力的主要关节, 登山或爬楼梯运动时全部重力和活动压力均由膝关节加倍负荷。故这些形式活动若频繁、长期和过度使用膝关节, 必然造成关节磨损、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脱落和关节缘增生以及韧带损伤, 最终会形成骨关节炎。

臀部伸展:平躺在软硬适中的垫子上, 将腿举起膝盖弯曲, 轻拉膝盖尽量往胸部靠近。两腿各重复5~10次。这种动作可改善臀部关节的活动性。

臀部关节强化:平躺在软硬适中的垫子上, 一脚举离地面, 维持6s后放松平放在地上。另一脚可略弯。两腿分别重复5~10次。

平躺“蹬三轮”:每天早晚躺在床上, 模仿蹬三轮的动作。平躺的姿势可减轻易受损关节的负担;要踝关节到肩关节的各个关节都得到锻炼。

走路:走路是最好的锻炼方式, 但要避免长距离的行走。

水中运动:水中运动有助於强化患者的心肺功能, 提高肌肉耐力, 即使不小心跌倒, 也有水的浮力可以支撑, 故不容易导运动的伤害, 不妨鼓励多利用游泳的方式, 帮助OA病人康复。

3 理疗法:物理治疗理疗在此病治疗中占重要地位, 尤其对药物不能缓解症状或不能耐受者

急性期以止痛、消肿和改善功能为主;慢性期以增强局部血循环, 改善关节功能为主。中医针灸、按摩、推拿等传统治疗可有一定效果。可选用热疗、水疗、蜡疗、超声波、醋离子导入等, 对缓解疼痛和伴发的肌肉痉挛, 有助维持及恢复关节功能。关节运动前15~20min的热疗, 有助于缓解关节疼痛和减轻僵硬。保应持先洗净皮肤, 并防止灼伤;对已做过关节置换术和配有金属元件的关节禁用导电透热和超声疗法, 以免引起深部灼伤。对颈椎病, 尤其是神经根疼痛者可使用颈牵引。此外针灸、按摩等也有一定作用。腰骶背心及睡硬板床对保持腰椎功能, 减轻症状都有帮助。颈椎病变可采用颈领及牵引。注意保暖:膝关节常反复出现腿部酸麻胀疼或有沉重感, 与气候发生关系密切。受寒可使症状加重, 因此老人到了秋季应特别当心, 注意膝关节保暖防寒与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 如打太极拳、慢跑、做各种体操等。

摘要:骨关节炎的治疗包括自我保健 (自疗) 、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通过治疗可以缓解疼痛, 改善关节功能。病人的自我调整、运动疗法、理疗法、这些治疗方法对减轻患者的症状、延缓关节的退变都会起到较好的效果。

正确认识磁疗保健 篇3

磁疗是利用人造磁场施加于人体经络、穴位或病变部位治療某些疾病的方法。医院的专业磁疗设备对高血压、关节炎、头痛、失眠、冠心病、胃肠炎、面肌痉挛、扭挫伤、颈椎病等均有效果。不过,磁疗的主要作用是止痛和消肿,对于治疗失眠、降血压、调血脂等作用则不大。

一般来说,磁疗时磁场的来源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用永磁材料,如稀土钴硬磁合金、铁氧体等;另一种是靠电,制造电动旋磁。通常,永磁材料磁场往往很弱,容易在空气中衰竭;电动旋磁的磁场大小可以人工调节,应用更为广泛。

内附磁片、磁块、磁石的护腰带、鞋垫、内衣等磁疗产品都是用的永磁材料,其磁场很弱。如果消费者穿的衣服较厚、永磁材料离人体较远,有效磁场还会更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疗效也就可想而知了。

四类人忌用磁疗

体内存在金属异物的人 比如骨折患者,患处可能有金属固定针,磁疗容易使固定针松动。

体内植入心脏起搏器的人 磁场可能干扰起搏器正常工作。

孕妇 磁场会对胎儿发育产生影响。

特殊人群 包括严重的心、肝、肾脏疾病者,有出血或出血倾向者,体质极度衰弱和发高烧者。

此外,身体不同部位能接受的磁场强度也不同。因此,在使用磁疗产品前,应先征求医生的建议。同时,不要将磁疗用作常规药物治疗的替代疗法,以免延误病情。

正确认识磁疗

临床上,磁疗的强度有小、中、大之分。100mT以下磁场强度较小,一般用于镇静安神、改善失眠以及早期心脏病的治疗;100~300mT磁场强度处于中等,常用于扭伤等外科疾病的治疗;300~600mT是高强度磁场,有医院用作缩小肿瘤,但大多数医院都不会达到这个强度。

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自己课堂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认识自己,并且领悟认识自己的途径,从而在学习、家庭、生活中,有更多方面的自我的认知和成长。

2、课堂之中有更多的问题和认识自己的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更多地自我认识体验,从而让学生清晰地构建知识结构,能够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的结合。

二、教学重点

1、认识自己的途径:实践的检验、别人的态度、多重的比较、自我的观察和内省。

在这4个途径中,皆有问题引发同学们的思考,2个有具体案例来支持和解释概念,让学生生动地理解认识自己的途径。

2、认识自己的三个活动:“三个我”、“长处和短处”、“我的素描”。

三个课堂活动,都可以引发学生对自我的探讨,理论结合实际的体现学生自己的反映,使得学生的自我成长。

三、教学方法

1、通过具体的实例(有关认识自己的文章)来教学,并且叫分别叫学生上讲台来朗诵这些文章。

2、通过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小组讨论,并发表个人看法。

3、用具体的课堂活动,如“三个我”、“长处和短处”等,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认识自我的方法和途径,同时也对自我实现了一次内心的追问。

四、教学过程

首先,引入“你了解自己吗?”这篇哲理短文,并且叫学生来讲台朗读,顺势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了解自己。

你对自己了解吗?接着,让学生回到教材P31的“想一想”,思考两个问题:你是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自己的呢?有哪些途径来了解自己呢?(P37~P39)学生认真思考和讨论,让同学们来回答,正面的都给予积极的反馈,然后就进入教材的黑体字内容,即认识自己的四个途径。

(10分钟+9分钟+1分钟=20分钟)

分别让同学们来思考每个认识自己途径的提出的有关问题:怎样理解“在实践的检验中认识自己?如何正确地在实践的检验中认识自己呢?如何理解“在别人的态度中认识自己?在别人的态度中认识自己”应该注意什么?怎样理解“在多重比较中认识自己”呢?在比较的过程中,怎样比较,是只看到他人的优点,还是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呢?

并且还结合具体的实例,如“瓦拉赫效应”、“上帝没有看轻卑微”、“德高望重的老教授”。

(13分钟+10分钟+20分钟+10分钟=53分钟)在学生的回答中,大都会回归到教材的一些内容,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回答一些好的见解、好的观点。最后便是进入三个课堂活动,分别是“三个我”、“长处和短处”、“我的素描”,让每个同学都仔细填写,仔细思考,独立地完成。随后,便叫几个下课、上课都非常活跃的、不太爱学习的同学来朗读自己写的,教师则根据所回答的内容,不断地提问,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自我,以及更加地热爱学习,能够努力地学习。

(10分钟+8分钟+12分钟=20分钟)

20分钟+53分钟+20分钟=93分钟。2节课可以完成“认识自我”课程的学习。

正确认识自我讲义 篇5

教学环节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猜谜语

传说中众神居住的地方叫做奥林匹斯山,众神的主神叫做宙斯,奥林匹斯山上有一块石碑,碑上刻着一句箴言。宙斯想把这句箴言告诉给人类,于是他派了斯芬克斯来到人间。斯芬克斯把这句箴言化作了一道谜语给人类猜。斯芬克斯来到了古希腊著名的城堡拜森克,守候在这座城堡唯一的井口旁,要求每一位前来打水的人猜这句谜语,凡是没有猜中的,斯芬克斯马上把他吃掉。这句谜语给当时的拜森克城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

语:“什么动物开始4条腿走路,后来2条腿走路,最后3条腿走路?”谜

底:人

箴言是:人,认识你自己

箴言是告戒规劝之意,神告戒规劝人类,认识自己,说明人认识自己很重要。真的很重要吗?

教学环节二:探讨问题

问题

1、认识自己很重要吗?

故事1.有一家非常有名的跨国公司去一所名牌大学招聘员工,有一名大学生综合素质非常优秀,还是学生会主席,样样都很好,却意外的被刷了下来。据说是因为招聘人员问了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来我们公司,他是这样回答的:我喜欢和有档次的人在一起,我觉得你们公司的人很有档次。

学生思考:大家想想为什么这个大学生没有被录用?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老师小结:他认为自己是很了不起,谁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就是因为他的自大自负,而丧失了一次很好的就业机会。故事2.老师自己的经历―――骑自行车上马路 思考: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结论:证实了人认识自己非常重要。一个人正确认识自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高估自己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或不愿正视自己的不足,这样就会带来不良的后果,相反,过低估计自己的人,常常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做事情缺乏自信心,这样就会失去成功的机会。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呢? 问题

2、如何正确认识自己?

《题西林壁》

考1.为什么看不到“庐山真面目”?

答:只因身在群山中,只能看到群山的一部分,看到群山是片面的,不能将群山尽收眼里,所以才不识庐山真面目。2.找两个学生分角色读课文P13心灵体操。这个漫画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论:要想正确认识自我,就要求我们用全面的观点来看待自己,不要片面,也就是说不要总看到自己的优点,也不要总看到自己的缺点,要从多角度多方面评价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点同时也清楚自己的不足,全面的、客观的认识自己。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但任何一个人也不会一无是处。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才是聪明人,也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增强自尊自信,才能确定适合自己的合理的奋斗目标,才能更好的发展自我,成就自己。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我自己

教学环节三:认识我自己

。。。

我们知道“金五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的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都存在着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知道自己的缺点。人的优点和缺点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日新又新我常新,每个人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我们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教学环节四:悦纳自己

故事1:林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总统之一,他的相貌很丑陋,常常被他的政敌所讥笑。有一天,他的一位政敌遇见他,开口骂到:“你长得太丑陋了,简直让人不堪入目。”林肯笑着对他说:“先生,你应该为我的丑而感到荣幸,因为你将因为骂一位伟人而被人们所认识。” 思考:林肯如果只把眼光停留在自己丑陋的外貌上,不去发现自己的其他方面的长处,他能成为美国著名的总统吗?

故事2: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在课堂上做手工,老师要求每个学生做一只鸭子。学生纷纷把做出来的鸭子交给老师并得到老师的夸奖,唯有爱因斯坦迟迟才交出他的手工活。老师看过之后高高举起,用嘲笑的口气对全班同学说:“谁见过世界上比这只更丑的鸭子?”全班同学哄堂大笑。爱因斯坦站起来大声说:“我见过”。于是他从抽屉里拿出一只更丑的小鸭子高高举起:“这就是我做的第一只鸭子。”

思考:若爱因斯坦因为老师和同学的嘲笑而自卑,永远抬不起头,他能成为一位大科学家吗?

总结:看人与看物的道理是一样,有时需要变换角度重新审视自己。不因自身优点而骄傲,也不因自己的缺点而自卑,能够坦然接受现实中的自己。

教学环节五:提升自己

“口齿不清”的雄辩家

狄摩西尼是古希腊政治家、雄辩家。他7岁时父亲去世,家产被监护人侵吞了。他成年后,决心向法院提起诉讼,以讨还被夺走的家产。然而,由于他说话吐字不清,无法到法庭去陈述自己的意见。面对自己身体方面的缺陷,他没有灰心,没有放弃,而是勇敢地接受了事实,并尝试努力去改变它。从此,狄摩西尼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练习发音,训练雄辩术。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他终于学会了正确发音,掌握了雄辩这门技术,在法庭上以流畅有力的言辞击败了对手,打赢了官司。

思考:这个故事对同学们有什么启示?

结论:正视自己的缺点,无条件地接纳自己并努力改变自己。

飞向自己的天空

俄罗斯著名男低音歌唱家奥多尔夏里亚宾从小就很喜欢唱歌,在他十九岁的时候,有一次去喀山市的剧院经理处请求经理听他唱几首歌,以求允许他参加合唱队获得登台表演的机会。结果没被录取。但是他并没有为理想而放弃努力,经过几年的奋斗终于成为全国闻名的歌唱家。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高尔基,向作家倾吐了自己青年时代的这次遭遇。高尔基听了,却出乎意料地笑了。原来就在那个时候,高尔基也想成为该剧团的一名合唱演员,而且有幸被选中了,不过很快他就发现自己在演唱方面没有太大的造诣,而更乐于文学,于是他退出了合唱队转身投入写作。如果他俩都没有及时找准自己的位置,就不会有后来的耀眼成绩了。

认识自己、悦纳自己、调控自己,最终完善自己;探索自我、提升自我,才能飞向那片属于你自己的天空。

课堂小结:

如何正确认识自己 篇6

你只要正确认识自己,能全面地看待他人和自己,就会感觉自己没那么差,而是自己可能感觉状态不是最佳或太在乎他人的看法或想法。而他人的看法或想法往往存在片面性,引起你不必要的自卑感。你只要将做不好的事,反复多做几次,你就会慢慢熟悉,事情能完成得很好,多给自己鼓励,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

人不能一遇到困难就退缩,虽然你努力过,但是人的一生中要遇到许多困难,你必须想尽办法去克服,你才能获得胜利。你要多多学习他们的工作经验,将长处学来,观察他们的不足,在这方面下功夫,你就能胜过他们。因此,你要打起精神再次努力奋斗。相信自己一定能战胜困难的,因为人定胜天!多给自己一些鼓励,让大家一起为你鼓劲,让你振作精神,好好奋斗。

一个人要正确认识自己,因为人与人性格差异很大,了解自己的性格优势与不足。要学会扬长避短有助于形成自己独特的自信心。人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对自己的认识,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好和更完美。正确认识自己,就要作到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自己。所以人就特别需要充满自信来完成自己的目标,自己的事业......首先,你要有自信心,认为自己干什么事情都能行,只有认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一定能达到目标的。从心灵上确认自己能行,自己给自己鼓劲。只要有心理准备,你就不会为一点困难而退缩。相信,你就能充满信心完成任务。世界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也要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进。人的发展目标也在时时发生变化。只要你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做自己幸福的缔造者。你只要有了自信心什么困难都能克服,什么事情都难不倒你;你的学业或者事业就会成功,你就是一个最有出息的年轻人。当你拥有了自信,你还要学会广交朋友,只有在朋友们推心置腹的话语中能给你一种安慰,一种大胆说话的机会,一种锻炼你的场合,让你不怕任何人,敢于表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发表自己的见解。因为朋友能让你远离孤独,才能融入社会而获得快乐。

正确认识新课程语文 篇7

1. 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明确定位, 给新时期的语文教育教学, 给从事语文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式下老师们应刷新传统的语文教育思想, 围绕新的目标, 来重新定位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角色、教学方法。仅考虑怎么教, 这是不够的, 还要考虑怎么指导学生学;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是不够的, 还要重视能力的培养;仅重视教育的结果是不够的, 还要重视教学过程;仅重智育也是不够的, 还要重德育。只有如此才能符合新时期语文教育教学的要求。因此说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是我们新课程教师必须遵循的基本思想。我们应该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努力把握和落实“三维目标”的要求, 确定教与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的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以增强我们新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新的教材

新课程使用的教材, 包括两大系列, 一是必修系列, 五大模块 (五册) ;二是选修系列, 十六大模块 (十六册) 。必修教材, 是高中阶段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整合的教材, 是培养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必读教材。必修教材五个模块, 彼此相对独立, 又相互联系。它分别包括四部分内容。“阅读鉴赏”, 主要用于培养学生“品味赏析”的能力, “思考与领悟”的能力, “沟通与运用”的能力, 以及“发现与创新”的能力。通过阅读获取知识, 加强语文积累;通过阅读“品味语言, 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 以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通过阅读思考, “领悟其丰富内涵, 探讨人生的价值和时代精神, 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准则, 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等。 (摘自《语文课程标准》)

“表达交流”, 包括“写作”与“口语交际”两个板块, 这一内容的安排弥补了原来传统语文教材的缺漏, 使写作与口语交际有了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训练教材, 这对于快速提高学生的写作与口语表达能力, 对于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表达交流的规范性, 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等, 都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梳理探究”, 这部分内容实际上是语文专题活动。这一内容的设计, 重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自主动手, 合作探究一些问题。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归纳与整合问题的能力, 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 这部分内容要求老师们必须认真研究文本材料, 科学设计、组织上好这一研究课, 不可只停留在形式上。

“名著导读”, 主要是为了落实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 旨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名著。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高中生在校三年, 课外“阅读总量达到300万字以上”;《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课外自读名著 (五部以上) 及其他读物, 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阅读名著不仅可以开阔学生视野, 增加其积累, 同时对于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陶冶学生的情操, 使之形成良好地审美观、价值观, 都将起到很好的作用。对于语文教学来说, 这部分内容不可轻觑、小觑。因此说, 仅引导学生读一读“名著导读”的文本是不够的, 要认真地组织、科学地引导学生去阅读原著。

总之“阅读鉴赏”教学内容及要求的变化, “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等内容的增加, 这些都是新课程必修教材“新”的有效体现。

选修教材共有16个模块, 它包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小说欣赏》《中外戏剧名作欣赏》《语言文字应用》等。这些内容很显然是必修教材中相关内容的延伸、拓展与强化。

这部分内容的设计, 对进一步巩固所学, 提升某一方面的认知和鉴赏能力,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发展学生的特长, 将起到非凡的作用。这也是传统的语文教材所不及的。

因此, 从事新课程教学的同仁们首先应该全面了解新教材编排的总体特点和要求, 了解新课程教材每一个单元的设计思路, 准确地把握每一个具体的文本个性, 然后才能够客观而科学地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 才能提高每一种新课型、每一节课的教育教学效率。

3. 新的教学思路与方法

新的教学目标, 新的教材, 决定我们实施新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实行新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如果沿袭传统的教学思路与方法, 来完成新教材的教学任务, 想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那显然是缘木求鱼之举。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根据不同的课型, 以及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譬如:“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等课型, 必须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以课本为中心,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以教师传授为主, 以传授知识为主, 以教材为主, 来组织课堂教学的思路与方法, 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实际了。应该将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 将思考感悟的过程还给学生, 将展示机会留给学生,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以教材为例子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以培养能力为主, 以学生自学为主, 以学生自主质疑问难为主,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只能是一个组织者, 一个主导者, 一个答疑者, 任何越俎代庖的做法都是愚蠢的, 都是无意义的。

4. 新的教学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 就是考试成绩, 唯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优劣, 来评价教的好坏。重考试分数而忽略平常的表现, 重结果而忽略过程, 重局部而忽略整体。

新课程学业水平评价采用了新的方法。语文科必修五个模块, 共10学分;每完成一个模块, 通过考核 (不仅指考试) , 可获得2学分。选修共16个模块, 必须选修完成其中的4个模块, 取得8学分。三年共获取18个学分, 才算完成语文科学业。高中阶段包括其他学科, 总学分达到144学分方可毕业。

新的教学评价“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 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全面考察”,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关注学生不同兴趣, 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要。” (引自《语文课程标准》) 以有利于鼓励学生的自主选择,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目的。现在不少学校建立学生档案, 记录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过程, 这就是评价模式的有效举措。现在不少高中采取每个学科教师期末都要结合学生平时学习情况, 给学生一个综合得分, 这也是“多元评价”的一种方法。现时的高校自主招生, 不仅关注考生平时在班级的成绩位次、在全校年级学生中的成绩位次, 同时还关注考查在校的表现及不同学科的特长 (奖励证书) , 结合自主招生考试成绩, 去综合评价考生。海南等省会考成绩按比例记入高考总成绩, 江苏省2008年高考, 除语、数、外三学科统一高考之外, 其他7学科 (包括信息技术) 学业水平测试, 按A、B、C、D等级计分, 纳入高考成绩等。——这些都是新教学评价的最明显的体现。我们相信,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 新的教学评价模式会逐步健全起来, 完善起来, 规范起来。

5. 新的高考

我们河南省2011年的新高考怎么考, 至少我们现在还不能断言, 但从先行进入新课程的省区的高考来看, 与当前全国及其他省区的普通高考比较已有明显的变化。

首先是新高考考试科目设置的变化。2008年高考:

广东省: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 (“3”为必考科目:语、数、外;“X”为专业选考科目——在理、化、生, 政、史、地等学科中选报一科。)

山东省:3+X+1 (“3”指语、数、外, 各150分;“X”指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1”指基本能力, 100分, 以考生实际得分的60%记入高考成绩。内容涉及高中课程的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等以及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

江苏: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 (“3”指统考科目:语、数、外, 其中语、数各160分, 附加题各设40分, 外语120分;学业水平测试, 为各学科的水平考试, 时间安排在高二、高三下期, 每科75分钟, 在校生可报考两次, 成绩分A、B、C、D四个等级。综合素质评价指艺术、体育、研究性学习等项的考试。)

其次是高考考查内容的变化。

2007年广东高考, 语文试题作了较大的调整:一是设置了选考内容, 体现了遵循新课改共同基础性相统一的原则, 给学生提供了特长与个性的展现空间;二是在选考内容中增设了探究能力的考查, 以提高能力考查的要求;三是现代文阅读考查了论述 (说明) 类、文学类、实用类三种文本, 以体现新课标文体分类的特点;四是加强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考查, 以体现基础性和实用性。

2008年广东、山东、海南、宁夏、江苏等省区的新高考基本类此。总之, 新高考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较全国其他省区的普通高考有了明显的变化。

正确认识小乳房 篇8

绝大多数小乳房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就象人有高矮肥瘦一样,对身体健康无大影响。在多数情况下,乳房发育不良、小乳房型的妇女在怀孕哺乳期,由于性激素的影响,乳房会明显增大,因而并不影响哺乳;有些妇女会出现乳汁不足的现象,在辅以人工哺养后,亦不致影响宝宝的成长。但如果有些妇女不但乳房细小,而且出现月经不正常,甚至无月经、长胡子等现象,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了。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有些读者寄希望予激素治疗,这是不可取的。激素虽然可能会使乳房暂时地增大,但一旦停药,乳房就会缩小,而长期服用激素会产生许多副作用,带来令人不愉快的结果。

正确认识自己作文 篇9

这篇文章的内容写的是一只小鸡和一只小鸭的故事:小鸡在岸上捉虫子吃时,正好看到小鸭在水中抓鱼吃,这时小鸡想:为什么小鸭在水中抓鱼吃?我却只能在岸上捉虫子吃呢?我也想去水中玩,而这时小鸭听到了小鸡说的话,赶紧劝它说:“你不会游泳,还是不要下水了,否则你会有生命危险的。”小鸭说完后就离开了,而这时的小鸡以为小鸭是在吓唬它,于是想都没想,就一下跳下水了,谁知小鸡的翅膀一遇到水,它就不能拍打了,而不拍打小鸡就浮不起来,这时小鸡连喊救命,正好小鸭听见了小鸡的喊叫,游了过来,把小鸡救上岸了,于是小鸡又继续去捉虫子吃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各不相同,各有各的本领,各有各的爱好,别人能做的事情,而你不一定有能力做。所以对我们来说,有些事情可以做,但有些事情不可以做,所以看到别人的长处时,应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而不是去嫉妒他人,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这样很有可能受到伤害,就像现实生活的我,看到骑自行车能放双手,想怎样骑就怎样骑,自行车就像听的懂他说的话一样,这使我很嫉妒,也想学别人一样放双手骑自行车,结果自己摔得个人仰马翻,事后才知道这个人之所以能放双手骑自行车,是练了很久的,刚开始也是摔跤,只是慢慢的练,练会了。自从有了这个教训之后,我知道了怎样控制自己不去妒忌他人,知道了有些事情是别人能做的,而自己不能做的,人跟人是不能比的,知道了嫉妒一旦产生,就会让人迷失方向,走向不归路。

正确认识民俗文化 篇10

正确认识民俗文化 乌丙安

民俗文化包罗万象,无处不在,无所不有,它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民族民俗文化的优秀遗产,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现在中国已经是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签约国,也是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功率最高、批准项目数量最多的国家。近年来,中国民俗学界也提出,中国民俗文化大复兴的年代来到了,从口头文学、音乐、舞蹈到戏剧,还有其他民俗文化表现形式,要重新把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珍藏多年的文化瑰宝抢救出来,包括那些曾经被人们忽视的文化。

事实证明,中国优秀的民俗文化遗产,在历史上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壮大发挥了巨大作用,并为现代人留下了很多宝贵财富。中国的民俗文化始终保持着一种多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保持了文化多样性的鲜明特色,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前进方向。民俗文化传统正是当代文化走向大繁荣的根脉,只有根深才能叶茂。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推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巨大文化工程就充分证实了这种深远的影响。

民俗学科的“出路”

民俗文化连同研究它的民俗学在上世纪经历了漫长的“休眠时期”,所幸还有顾颉刚、常惠、容肇祖、江绍原、杨坤、杨成志和钟敬文等老一辈民俗学家不遗余力地扛起重建民俗学的大旗,也取得了众多具有奠基性的成果。但直到20世纪末,与其他相邻近的人文学科比较起来,在兴旺发达的社会学、民族学的映衬下,民俗学的客观影响依然微弱,学术地位照例偏低,它在社会学科全面发展的热烈氛围中依然遭受冷落。

本世纪初,从国际到国内兴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是民俗学真正复苏与崛起的升温热点。下一步,已经热起来的中国民俗学和民俗学人该如何用自身的“消耗功”,来实现把热量传给民俗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过程,就成了目前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当前民俗学升温的切入点似乎应是加强应用研究,优先结合实际加强民俗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研究,丰富并完善高水平的“中国应用民俗学”的理论与方法。最直接的学科任务就是尽快建立一整套保护民俗文化遗产的应用理论和操作方法,丰富当代民俗学多样化的分支学科建设。

民俗学的思考是多角度的,民俗学的出路也是多方向、多轨道甚至是放射性的。基于民俗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民俗学研究的主要工作应指向这几个方面:第一是进行各地区、各民族民俗文化遗产地理分布的调查研究,这一工作作为中国民俗文化分布版图的重要调研活动,和民俗文化濒危状态的调研汇集到一起,将可被纳入作为国家文化战略决策依据的基本国情记忆库中;第二是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结合非常密切的表现形式的采录挖掘;第三是进行各类民俗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学研究;第四是对民间传承人的传统传承机制如何保护做深入调查研究。

田野作业要讲究“入乡随俗”

田野作业过程中,民俗学研究特别强调入乡随俗,这其中有两个基本点值得注意,第一个就是民俗主体,即民俗对其拥有者、承载者自发养成的文化习俗惯制体系和民间智慧的传承体系,其主体就是民俗文化的传承人。在田野作业中,明确民俗主体要求去除研究者的本位偏见。因为民俗本位偏见会影响学术研究,使调查作业的观点偏离,事实可能会遭到歪曲,调查作业的评价难以准确,甚至还可能引出歧视性的后果。

第二就是要注重民俗对象。当深入到民俗环境之中时,民俗研究者是一个参与者也是观察者,这应该是自觉而不是自发的。在田野调查之前,要做好这样一个认知的准备,明确自己的双重角色。一个民俗学工作者必须要严格地控制自己,敦促自己入乡随俗。这种入乡随俗不是客串而是投入的,要让自己慢慢沉浸进去,把自己的角色转换,由客位变成主位,有了感情,才能正确认识民俗文化。

民俗学研究不会被取代

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经在全国上下掀起了举世公认的热潮,使几乎所有民俗学人都不仅亲眼目睹了这场文化热力运动的进程,而且还亲身经历并参与了这项文化保护工程的实际工作,做出了颇为可观的成绩。

民俗学研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契合点,但两者之间也存在重要差异。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俗文化的关系来看,非遗保护工作选择了民俗文化,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等同于民俗文化,民俗文化也不可能取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打个比方:假定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个拥有千万种货品的大超市,民俗文化遗产在这个超市里只是一部分特色货品的专柜。民俗文化遗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前,只能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规程做选择。

民俗学人在遭遇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全然陌生的概念之前,一直从事着本学科领域的民俗学、民间文艺学理论与实践的工作,这既是民俗学人科学性的本体工作,也是职业性的本色工作。

正确认识消化不良 篇11

消化不良的分类

消化不良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两类,也可分为化学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其中,正确区分器质性消化不良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合理治疗的前提与关键。

器质性消化不良可通过有关检查显示相关病因,如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食管炎及恶性肿瘤等,也包括全身性系统疾病引起的消化功能异常,如糖尿病性消化不良、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等。临床实践中,临床医师对于“报警症状和体征”应予足够的重视,一旦出现,应立即给予必要的检查,以排除器质性消化不良。

目前认为,报警症状和体征包括:45岁以上近期出现症状;消瘦、体重下降大于3千克;贫血、呕血、黑便;黄疸;发热;吞咽困难;腹部肿块;症状进行性加重;内科治疗无效。

常用的一线检查方法有:血常规、血沉、粪潜血试验、电子胃镜、肝胆胰超声;进一步检查包括:肝肾功能、血糖、甲状腺功能、胸部x线检查等。值得强调的是,电子胃镜检查在消化不良的诊断中尤为重要。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应该是排除诊断,即排除器质性消化不良。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之前,一定要有充分的证据来排除。

按照罗马Ⅱ标准,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持续或反复上腹正中部疼痛或不适;所出现的症状没有器质性疾病可以解释;症状与排便无关;上述症状在近12个月内至少出现12周,症状可以间断性出现。亦可进一步根据病人存在的不同症状,分为3型:溃疡型、运动障碍型、非特殊型。

消化不良的临床表现

持续或间断的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饱胀、烧心、嗳气等。常常因胸闷、早饱感、肚子胀等不适而不愿进食或尽量少进食,夜里也不易安睡,睡后常有恶梦。还有一些患者腹胀明显,腹部肠鸣,排气增多,甚至大便中常可见不消化的食物残渣。这些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从而使患者到医院就诊。

消化不良的治疗

器质性消化不良主要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相应具有针对性的专科规范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手段。

一般,应采用针对不同患者潜在的病因行个体化治疗,但由于对产生症状的确切病因了解有限,故治疗仍以经验治疗为主。

应建议患者少食多餐,少进甜食或酸辣等刺激性食物,低脂肪饮食,调整起居及饮食规律,避免过劳及精神紧张,戒烟酒,尽量避免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运动障碍型可选用促动力剂及心理治疗。反流样型可选用促动力剂和抑酸剂。溃疡样型可选用抑酸剂和胃黏膜保护剂。具体的治疗性药物有以下几类:

促动力剂

大量研究均表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约30%~60%存在着胃动力障碍,主要表现为胃近端容受性舒张功能减弱,进餐后食物聚集在胃的远端部分,这一异常与早饱症状相关。且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餐后胃窦收缩节律紊乱,收缩幅度和频率均低于正常对照者、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动力异常还累及十二指肠、小肠和胆囊等。

现在临床上常用的促动力剂有:

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如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和多潘立酮(吗丁琳),其中多潘立酮临床应用较广泛,用法为10毫克,一日三次,餐前30分钟口服,其副作用为暂时、轻度的腹部痉挛和血清泌乳素水平升高。

西沙比利可间接促进肠纵形肌间神经丛释放乙酰胆碱,临床研究证实其促胃肠动力效应明显强于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由于其代谢酶系为CYP3A4,故不能与酮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氟康唑、红霉素及克拉霉素等合用,其副作用除暂时的腹部痉挛、腹泻、过敏外,倍受临床医师关注的是其对心脏的毒副作用,但此类副作用多发生于剂量较高的情况下,国内常用剂量为5-10毫克,一日三次,目前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此外,新近上市的盐酸依托比利(瑞复琳)是一种新型的胃肠动力药。该药物具有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及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双重作用,通过刺激内源性乙酰胆碱释放并抑制乙酰胆碱水解,可增强胃的内源性乙酰胆碱,增强胃和十二指肠运动,由于其代谢酶系为FMO,故不受酮康唑和克拉霉素等药物的影响,其用法为50毫克,一日三次,饭前服用。

抑酸剂

由于胃、十二指肠运动不协调,可导致反酸。目前常用抑酸剂有:

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西米替丁、法莫替丁和尼扎替丁。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潘托拉唑和雷贝拉唑。

根除幽门螺杆菌

关于幽门螺杆菌(Hp)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尚无定论。

曾有研究表明,Hp阳性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间存在着关联,且与对照组相比,CagA阳性菌株的比例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明显增多。然而,具体Hp菌株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潜在的发病机制有何影响,Hp阳性是否与胃动力紊乱有关尚不清楚。

临床上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对Hp阳性者根除治疗。Hp根除治疗方案大体上可分为以质子泵抑制剂(PPI)或铋剂为基础的方案两大类。在PPI或铋剂的基础上加上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或替硝唑)三种抗菌药物中的两种,组成三联疗法。

心理治疗

国内有学者研究提出焦虑和抑郁状态可通过改变胃动力功能、胃电活动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经心理认知治疗或SSRI制剂(百忧解或赛乐特)结合舒乐安定治疗后消化不良症状积分下降显著。

正确认识口蹄疫 篇12

1 人畜共患病的概念

人畜共患病, 英文是zoonoses, 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可以在任何其他动物 (家禽、家畜、野生动物) 之间互相传播的疾病。这类疾病种类很多, 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真菌、原生动物和内外寄生虫等引起的各种疾病, 可通过直接接触或节肢动物、啮齿动物为媒介以及病原污染的空气、水等传播。特点是, 这类疾病不仅严重危害动物的健康, 而且对人类的健康有重要的影响, 由于有动物宿主的存在, 比较难于控制和消灭。简单地说, 人畜共患病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人和动物对相同的病原体均有易感性;二是该病原体可以不同的形式在人和动物之间相互传播。

2 口蹄疫的概念

2.1 口蹄疫的发现史

在14~15世纪阿拉伯学者曾描述过类似口蹄疫的牛并, 1514年意大利学者也描述过, 后在全世界流行。1893年我国最早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流行过类似口蹄疫的疾病。1897年由Loeffler和Frosch证实, 口蹄疫是病毒病。人类感染口蹄疫的第一例是由Valentini与1695年报道的, 以后陆续有人感染的报道。而真正确诊的第一例人口蹄疫是在1834年, 当时有3个人连续4d分别饮服250m L感染母牛的牛乳。1873年发现有若干人因口蹄疫死亡。确诊人口蹄疫的判定标准是Vetterlein提出的, 根据这个标准, 1926~1954年被证实的人口蹄疫病例有21个, 以后陆续有发生。Bertarelli、Favero曾成功将从人分离的病料接种感染于牛, Pape、Trautwein、Scheitz、Magnusson等成功接种感染天竺鼠。1955年Vetterlein在完全健康的人血清中查到了口蹄疫病毒抗体, 说明人还可以感染不发病。由此可见, 口蹄疫可以在人和动物之间相互传播, 应该是人畜共患病。

2.2 中国版本的定义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编写的《家畜传染病》 (1989年) 给出的定义是: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发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我国民间名称“口疮”、“蹄癀”、“鹅口疮”或“脱靴症”。主要侵害牛、猪、绵羊、山羊和骆驼的家畜及野生偶蹄动物。

2.3 国外版本的定义

匈牙利Hutyra、Marek、Manninger和Mocsy四位教授编著的, 盛彤笙主译的《家畜传染病学》给出的定义是:口蹄疫是一种由病毒所致的急性发热性传染病, 在其病程中, 在黏膜和皮肤上、特别是在口腔和蹄叉中发生的一种水疱疹。

美国G..W.Beran主编, 徐启丰主译《人畜共患病毒性疾病》给出的定义是:口蹄疫是一种急性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 几乎专门侵犯偶蹄动物, 包括家养的和野生的。重要宿主有牛、猪、绵羊、山羊、野猪、野生反刍动物、刺猬、犰狳、鼠、海狸鼠、灰熊、象和水牛。小狗、猫、兔和灰鼠等。经过科学证实的人感染口蹄疫的病例很少。

3 口蹄疫病毒的抵抗力

口蹄疫病毒的抵抗力很强, 盐、酚、酒精、氯仿等消毒药物对其无效。对酸碱比较敏感, 1%~2%的氢氧化钠火氢氧化钾溶液可在1min~2h内杀灭病毒;20%的草木灰水可在2h内将其杀灭, 石灰乳作用不可靠, 但氢氧化钠与石灰乳的混合液极适合生产消毒使用。

3.1 碎片中的病毒对干燥抵抗力很强

干燥于牛毛上的病毒可以存活4周, 粘附于草上的病毒可以存活15周, 粘附于麸皮上的病毒可以存活20周以上。如果将水疱浆液在硫酸或五氧化二磷上干燥后保存, 37℃, 活力可保持112d, 室温下活力可保持6个月之久, 甚至可以抵抗70℃2.5h, 122℃抵抗3min。水疱浆液中的病毒在室温下干燥后, 通常24h内即行死亡。

3.2 上皮中的病毒对腐败抵抗力也很强

在污水中活力可以保持103d, 粪坑中保持活力39d, 在粪中, 由于氨气含量较高, 一般1~2d死亡。

3.3 乳汁中的病毒对温度比较敏感

煮沸活力立即消失, 加热至85℃、80℃、75℃、70℃分别于1、3、15、30min失去活力, 在60~64℃的巴氏消毒时, 也会在0.5h内死亡。乳中的病毒中的病毒可因变酸或在制作乳酪时的发酵而迅速死亡。新鲜乳中的病毒在37℃可生存12h, 18℃生存6d, 5℃生存12d, 4℃存活47d。在糖萝卜渣中, 由于其酸性反应 (p H=4.8) 病毒至多能存活1.5h, 盐对病毒无作用, 在腌肉中病毒可存活35~49d。

3.4 堆肥可在短时间内杀灭病毒

冰冻温度下2~3d可杀灭, 夏季24h内即可杀灭。

病毒对酸化作用敏感 (但p H=3的高酸环境又极适合保存病毒) , 肉中的病毒因宰后乳酸的形成于48h内死亡, 当外界温度为10~12℃时, 肌肉的酸碱度很快将至6.0以下, 病毒很快失活, 冻肉解冻后由于其迅速酸化, 病毒也会迅速死亡, 淋巴结和骨髓中的病毒不能被杀死。淋巴结和骨髓中的病毒不能被杀死。尸体在冰冻状态下, 由于自解作用受阻, 肌肉和骨髓中的病毒可存活数月。

4 易感动物

易感染口蹄疫的偶蹄动物约有70多种, 家畜中牛对口蹄疫的易感性最高, 其中花牛>草原灰牛>黄牛、牦牛>犏牛、水牛, 犊牛比成年牛易感, 且死亡率高;其次是猪、绵羊、山羊, 骆驼。野生动物中黄羊、鹿、淡黄鹿、长颈鹿、扁角鹿、驯鹿、麝、野猪、野牛、瘤牛、野生犁牛、驼羊、岩羚羊、犰狳、鼠、海狸鼠、灰熊、象、刺猬等也有易感性, 豚鼠、小白鼠、大白鼠、仓鼠、地鼠、兔、猫、狗、鸡、鸭、鹅、珍珠鸡、火鸡黄鼠狼等可实验感染, 也有自然感染的报道。人可被感染发病, 但单蹄动物具有极强的抵抗力。

5 口蹄疫的公共卫生

5.1 口蹄疫病毒对人的危害

到目前为止, 人感染口蹄疫的确诊病例很少, 几乎没有死亡。感染的病例多以低度发热、唇和口腔 (主要是舌和腭) 、手 (主要是指) 以及偶尔足的水疱, 恢复很快, 不留痕迹。因此, 不认为其有公共卫生危害性。2009年农业部未将其列入有重大危害的人畜共患病目录中, 也可能是基于这个原因。

5.2 口蹄疫的公共卫生不可忽视

口蹄疫是人畜共患病, 应该是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 尽管它在过去的漫长岁月里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很小, 但口蹄疫病毒的RNA是可变的, 致病性也是可变的。随着环境和各种外界条件的改变, 弱毒变强毒, 强毒变弱毒, 在动物中经常发生。随着人类与动物接触机会的增加, 人类对口蹄疫病毒的易感性增大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人的禽流感就是最好的例证, 不仅能感染人, 而且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 所以, 口蹄疫的公共卫生安全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胡体拉等著, 盛彤笙译, 家畜传染病, (下册) 科学出版社, 1963年第一版, 401-433

[2]G.W.贝兰, 主编, 徐启丰主译, 人畜共患病手册——人畜共患病毒性疾病, 人民军医出版社, 1985, 第一版。325-329

[3]南京农学院主编, 家畜传染病学, 农业出版社, 1980年第一版, 148-159

[4]W.T.Hubbert et al主编, 魏曦等主译, 人兽共患病,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年第一版, 535-538

上一篇:假如我不曾爱你诗歌下一篇:研究生个人留学申请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