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感受

2024-08-24

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感受(精选5篇)

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感受 篇1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自古就有许多赞美老师的话语。从小我就立志要当一名教师, 因为我觉得教师是光荣的, 教育事业是神圣而又让人尊重, 并值得为之奋斗的。毕业后我便从事了英语教育工作, 实现了我人生的梦想。现在我在一所农村中学担任了七年级和九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现浅谈我在农村中学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感受。

新目标英语与以前的教材有所不同, 它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该书每个单元都列出明确的语言目标、主要功能项目与语法结构、需要掌握的基本词汇, 并分为A和B两部分。A部分是基本的语言内容, B部分是知识的扩展和综合的语言运用。在词汇部分, 有些单词有两个音标, 即美式发音与英式发音。这些都要求我们英语老师要适应新的教学内容, 更新教学理念, 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在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文化水平的同时, 更新观念,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主动思维、大胆实践和不断创新的意识, 并且提高自主学习英语语言的能力。学习是为了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在农村不可能找到外国友人来练习说英语, 也找不到通过学会说英语来帮助他人的环境。这要求我们的英语老师能灵活运用简陋的条件, 通过创设情景, 多媒体教学来解决教学问题。

教与学相辅相成, 光有老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习情况, 或只有学生的学而忽视老师的教, 单一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不行的。正所谓,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所以作为一名教师, 要更多了解学生。从我这些年的教育工作来看, 我了解到学生接受小学英语教育的情况截然不同。就拿我现在带的七年级二班来说:这个班级一共有38个学生, 其中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接受了正规小学英语教育的只有9人, 从四年级开始接受小学英语教育的有8人, 从五年级开始接受小学英语教育的有21人。在农村小学, 由于缺少英语教师, 并且英语不是主课导致英语课程不受重视, 学生没有接受系统有效的学习。由此可见农村中学的学生英语学习起步晚, 基础不好, 这就造成了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这也要求我们英语老师要做好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英语衔接与过渡的教学工作, 需要我们英语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必须是学生个体内化的一个过程, 如果我讲授的知识是学生已经掌握了, 或是学生根本不感兴趣的, 或者我讲解的知识对学生太难了, 这些都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 因此在教学中我必须调整我的教法去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比如我在讲解七年级新目标英语Unit Six:Do you like bananas? (section A) 时, 有hambugers, salad食物, 农村的孩子对这些东西都没有品尝过, 所以我不能照本宣科, 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有效的调整教学内容。我亲自到城里买了个汉堡包给他们品尝, 并教会他们怎么做水果沙拉, 学生们开心极了。也使他们对西方的食物感兴趣, 增添了学习热情。如果我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教学, 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消失, 最后在不懂的基础上不断重复, 就厌学, 弃学。所以我认为课前课后了解学生, 课堂上关注学生, 这样才能教与学互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何使初中学生对英语感兴趣并且不断愿意自主学习英语, 是我要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在农村中学, 大多数学生都住在学校。他们大多数没有复读机或录音机。而听力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对于刚接触英语的学生来说, 更应该得到重视。听力在授课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英语作为语言包括了听、说、读、写和译五个方面。其中听排在首位, 听力的提高不是一两天的事情, 更不是靠临时抱佛脚就能实现的。在农村有些学生的父母在外常年打工。他们缺少父母的关心和爱护。父母很少顾及他们孩子的学习需要什么。农村中学基础设施落后, 为了帮助同学们提高听力, 我在早读课或晚自修的时候放录音磁带给他们听, 并给他们提供一些提高听力的成功的学习经验。多讲解一些典型的听力题型, 以及在课上强调基础词汇背诵与学习语法知识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 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以及学习能力的差异, 必然会出现一些学困生。我发现对学困生进行鼓励能收到不错效果。及时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哪怕是一点点, 也要给予表扬, 让他们知道自己也有长处。我尽可能挑选容易的英语练习来让他们进行回答或者进行一些有趣的游戏让他们参与, 这样使学困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他们的自信心也得到了培养, 让他们更多的享受成功的喜悦。关心学困生。作为他们的英语老师, 我时常会在课外关心他们尤其是留守学生的生活, 天凉了我就嘱托他们添加衣服;有时他们吃不惯食堂, 我会弄些菜分给他们吃。在与他们的交谈中, 我感到对留守孩子给予适当关心和问候, 会得到他们的喜爱。尊重是互相的, 学生尊重老师是天经地义, 实际上老师也应该尊重学生。学困生大多都对老师有一种害怕感。作为老师, 我们对他们要和蔼可亲, 在学习上多关心, 在生活上多帮助。多与他们交流谈心, 以便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消除他们对老师的害怕感, 让他们在平等友好的氛围中提高学习, 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如果一味批评, 责备, 只会让他们更容易产生排斥, 拉开与老师之间的距离。遇到困难时, 不愿与老师沟通交流。

总之, 作为一名英语老师, 我要不断适应社会需求, 不断完善自我知识结构。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 我将为之奋斗。

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感受 篇2

钱丽炯

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多项复杂的心智技能的综合。它不仅需要文字的表达能力,写作的技能,更需要写作者对生活的体验、感受能力(或称心理能力)。小学作文教学中更要重视这种能力的培养。

写作中的感受力表现为对自然、对生活的感受能力,是学生在生活中自然生成的对自然界和谐优美的声音、色彩、景象、人与人的关系、情感的交流等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这种感受力是学生在自身所处的环境中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它包括感觉、知觉、想象、思维和情感等多种心理因素,因而也称为心理能力。虽然这感受能力并非因作文而产生,却在习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上海市二期课改小学语文课程目标对作文中的这种感受能力也有了明确的表述:“养成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能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能用规范的书面语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阶段内容和小学生写作要求中表明“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能写自己感兴趣的生活内容。”上述文字明确表示了小学生作文来源是自己的生活,是表述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

缺失了生活感受能力,作文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种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充分体现,是大千世界最可贵的东西。它赋予作文活力,它形成了作文的千姿百态。作文教学中学生的感受能力需要教师的发现、引导。教师要激活每个学生潜在的智慧,扬出多彩的个性,要让作文成为他们生活中充满乐趣的一部分。

一、乐当读者,了解每一个学生

教师应以平等的、真诚的朋友的身份当学生的第一读者,看重学生的每一份写作劳动。当读者要专心致志,从读者的角度批阅作文,从中了解每个学生。当读者要耐得住寂寞,了解每个学生非一朝一夕的工夫。当你读着文字,联系学生的形象,感受文中的叙述,你便进入了一个个学生的世界,你同学生的距离近了,理解学生就有了基础。教师以身教告诉学生,你是世上唯一的“一个”,是别人无法替代的,你写的东西就像你这个人。教师就是你的忠实的读者,他始终期待着你的作品。在教师以自己的身教营造的氛围中,学生多了一份自尊、自信,多了一份自强、进取。因此,教师要眼中有文,心中有人。

二、创设台阶,开发创造潜能

命题作文是由课程教材安排,有着内在的作文教学序列。但是由于教材编写的滞后性,学生的差异性,所有的学生都要完成它会有困难,会有不适当的地方,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设置习作的台阶。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改变命题,使学生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如可把全命题改为半命题,拓宽写作面;可把一个命题改变为一组命题,供学生选择。教学中可以周记的形式进行写作练习。周记题目自定,可以篇可以段;一周一记时间宽裕,约定俗成可早作准备;表达的自由度大,难度降低,容易成功。为了面向全体学生,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还可引导学生写随笔。小学生随笔篇幅上可以篇可以段也可以句,形式、内容自定,随感而发,减轻学生因畏难而产生的畏惧、厌倦的心理负担。从命题到无命题到随笔;从篇到段到句;从教材确定题目到学生自定内容,是学生习作台阶的逐格下降,将习作的较高难度转化为不同学生容易跨上的台阶。命题作文、周记、随笔多渠道拓宽习作之路,这样会不会降低作文的标准呢?学生作文的实践告诉我们,在学生习作 的起步过程中不拘一格为不同的学生创设一种自由倾吐的写作氛围,让学生想写、敢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的心理能力,它远比千人一面、机械模仿的作文有价值有意义得多。学生的随笔让我们看到孩子的灵性、悟性,他们的认识、理解在生活中提高,在习作中表达,在表达中提升。写作中的感觉、知觉、想象、思维和情感等多种心理因素,在作文中就称为心理能力。为学生创设习作的台阶是教师培养学生作文感受能力的一个途径。让学生有事便写,有情便抒,长短不限,格式不拘,渐渐地作文便进入学生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中愉快的一部分。在这种境界,人的创造潜能才能够激活,每一次作文才是一个创造。

三、评讲引导,展示多采个性

作文评讲是教师作为学生作文引路人的集中体现。

“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和唤醒!”教师不是给予、传授,而是唤醒和引导人的潜能;鼓励和支持个性和生命的显露。所有个体均是带着丰富的成功、成长和发展的可利用资源来到世界上的,我们生而需要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走向关怀,是使学习者按照自己的方式显露自己的潜能。

(一)鼓励个性的感悟

小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生活在家庭中、学校里、社会间,他与人交往有他自己的认识、情感、态度。作文的评讲不是教师给予某些知识,而应引导学生写自己的生活,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出来,要鼓励学生扬出自己的个性,写出属于自己的东西,让每一个感悟都成为一篇有光彩的习作,让我手写我心。

记得那是1998年3月的一天,上海难得下了一场久违了的大雪,又是春雪。雪间还夹着冰雹。我站在二楼窗前望着我的学生们在雪中嬉戏、欢闹。于是,我让三年级的学生们写下了自己经历的这一幕。下面摘录这次习作的几个片段。一则:

今天,下了一场少见的大雪。我一边观看雪景一边自言自语:“哈!冬天不下雪,春天倒下雪了,真好玩!”美丽的雪花慢慢地从天空中飘下来,又像一朵朵小棉花从空中洒下来……看着看着,我的脚把我带到了屋外。雪慢慢地飘在了我的脸上、头上和衣服上。我没有拍打,静静地享受着大雪的拥抱。我被大雪吸引住了,不想离去。二则:

今天,下了一天雪。我吃完午饭走出食堂,看见儿童乐园的绿地上,白茫茫的一片。我跑到绿地上,很多小朋友都在打雪仗。我也捞起一把雪向桥那边打去,正巧胡辰伟在桥后,我差一点打到他的头上去了,只见,他像小乌龟似的,把头向下一缩,雪从他的头上飞了过去。胡辰伟拿起一把雪向我打来,可我向右移了一步,雪从我身边飞了过去,哈哈…… 三则:

啊!冰雹从空中落了下来。我们欢呼起来。这儿简直成了冰的世界!我看到在空中,在地上的冰雹,晶莹透明。同学们都想把它们留住。“嗒嗒嗒”冰雹落了下来,有的小朋友拿出垫板伸出手接住。有的将冰雹盛在塑料袋里,有的用手帕包住,可真热闹啊!“嗒嗒嗒”我们用冰雹打仗,你一来,我一往,冰粒子就像在空中跳舞。可是他们转眼就不见了,化成衣服上的斑斑点点……

我又将这些发生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场雪中不同人的不同角度、不同感受、不同情形的一组习作推荐给学生。这里没有等级之分,只有各自的经历、个性的感悟,每一段都是情趣盎然。让学生与 教师一起分享当读者的喜悦,读读它,无须更多的说教,领悟习作成功的门道就在其中。

(二)以小见大表真情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让学生学会从生活的大事件中找到自己的所在,从“这一个我”的眼中折射大事件,做到“大”事“小”说。

2003年“非典”时期,学生从自己独有的生活感受中找到落笔之处;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吃大蒜”、“走路”、“游戏”、“洗手”折射大生活、大事件。教师只是引导每个人将这别人不可替代的情怀、思想、创造力表达出来。在这一次次的习作引导中,让学生从学会写作到学会认识事物,认识世界,学习待人处世,也为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课堂就不仅仅是一次习作的指导,而是学生认识世界感受生活的大智慧的展示。这是人对生命的关怀,对生活的关注。

(三)参与评价,注重体验

作文教学中的指导、习作、批改、评讲或评价组成了作文教学的一个链。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作文教学链中显示效果的一个结点。它历来由教师为学生写段评语或向大家宣读,再打上个等第就完成评价,这一过程学生是被动的消极的。为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与教育功能,让评价促进学生的进步、发展。评价主体可以多员参与:教师评价学生、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家长也可介入评价。评价方式可以多样化,注重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尤其要重视个体内差评定。让每个学生在已有经验、知识水平与认知起点的基础上实现不同程度的自我提高与发展。评价内容应该具有全面性、广泛性,从写作态度到写作技能,从情感内容到语言文字,从基本要求到个性感悟。

因此,教师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获得鼓励、获得启示,在评价中展示个性,在评价中提升写作的基本能力。下面是教师引导学生互评作文的几则课堂随笔:

学生甲:我们所写的作文往往都是老师批的。可是今天不同,是我们自己批别人的作文。在批改时,我发现了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同学的文中有许多好词好句,有拟人句、比喻句等。我感到自己的文章没有那个“味”儿,并不吸引人,写得不具体,看上去“草草”的。多谢老师让我从批改别人中知道了怎样写得生动些,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学生乙:在今天这堂有趣的语文课上我批的是刘汝思的作文。她写得很好,我觉得批她的作文是一种乐趣。

学生丙:今天语文课上,老师让我们自己批同学的作文本,我很激动,我想最好是马雨峰、朱煜奇的本子,可我眼前的本子竟是黄桢轩的,但我还是极度认真地批了起来。每个字都仔细地去读,可怎么批心里没底。我只能反反复复地看,最后终于明白了。我学着老师的样在旁边的空档里写评语。一字一句都是我的汗水,我的辛勤劳动,此刻我体会到了老师多不容易啊!同时,我也感到做第一读者是多么自豪!分享欢乐,分担痛苦,点点滴滴都和作文融合在一起。下面摘引学生批改中读者与作者的书面交流。

学生A——读者批改学生B的作文,文中眉批9处并有相应的圈划。眉批:1、2、3、4、字写得真漂亮!

螃蟹的样子写得很好,成语用得很适当。写出了想吃螃蟹,喜欢吃螃蟹。

写出了螃蟹的本性,(圈点文中的“横行霸道”。)5、6、7、8、9、这时你怎么了?

看了你写的我的口水也要流出来了。这里可略写。

酸中带甜的确是黄金搭配。比喻句太多也不一定好。

总批:本文内容没有抓住“高兴”二字,如把题目改写为《我真喜欢吃螃蟹》更为适当些。不过文中语句表达适当,成语也很多,每段都很精彩,详略分得也很好。字是给人的第一印象,你的字写得真漂亮。

学生B——作者,看了同学A的批改后写下了一段作者的话:谢谢你给我的评价。我虽然写得不错,但我承认我也有所不足。你的意见提得很好。只希望你的字能从头至尾写得一样好就行了。再次谢谢!

从学生的批改过程和随笔可见,学生间的对话交流虽然稚嫩却别有一番情趣。个性化的感悟中他们看到了别人的长处,给予由衷的鼓励和赞赏,他们体会到了自己的不足更奋起直追。中肯的意见,真诚的认同,当即的修改,从中他们学会思考、分辨;学会赞赏、接纳;学会批评、反对。学生参与评价的种种经历、感受又为以后的习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材料,学生作文的基本能力就在这个过程中得以提高。我们用心为学生搭建展示个性的平台,我们以真情宽容学生的失误,我们以赏识的眼光阅读学生的作品,就能看到学生令人感动的灵性以及悟性。这,就是我们作文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主编,《个性化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二版。

2、杨力俊、姚琅强主编,《小学语文教学概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2月第一版。

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感受 篇3

一、因地制宜, 活用教学素材

由于农村教学条件落后, 许多美术教学内容受到限制而无法开展, 甚至部分课堂教学内容只能进行简单的口头叙述, 导致有些课直接改上自习课, 违背了美术教学的初衷。我们不能因教学条件的限制就放弃美术课程的教学, 而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来搞好美术课堂教学。也可以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 开发一些校本教材, 开展一些美术教学活动。

例如, 在天气晴好、阳光明媚的日子, 安排学生进行校园写生, 让他们用画笔描述眼前的景色, 感受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 秋高气爽、成熟与收获的秋天, 让优美的大自然成为美术教学的广阔课堂。神奇的大自然使学生心旷神怡, 油然而生一种想描绘它的愿望。美术教学的内容十分丰富, 想要做到面面俱到是十分困难和不切实际的。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 学校与教师必须因地制宜, 对教学内容作出一些调整, 准确把握教学环境, 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 发挥农村得天独厚的教学优势。

二、开发课程, 扩大教学领域

1. 结合素描写生, 培养绘画能力。

在训练中, 我们应先向学生讲解一些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技巧, 要求学生在教师授课时尽量少临摹, 多写生。教师要加强辅导, 分层次训练, 按高低年级不同类别的要求进行。在写生训练课中, 静物的摆设要由易到难。低年级学生主要进行简单的物体组合练习, 高年级学生应以结构素描造型练习为主, 使学生了解物体的基本结构造型。在色彩练习中, 首先以单色练习为主, 然后以组合静物色彩练习为主,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审美能力。教师要循序渐进, 教学内容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逐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内容选择上, 可以农村为绘画题材进行写生或创作, 这样不仅凸显特色, 而且对学生进行了热爱家乡的思想教育。

2. 立足生活, 发挥工艺创造。

工艺课的灵活性很大, 教学中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让他们利用生活物件进行创造。例如, 在进行简单的剪纸时, 让学生进行想象, 发挥自主创意, 剪出与众不同的花样来;在教学泥塑时, 若没有橡皮泥, 可以利用学校附近砖瓦、陶瓷厂所用的泥土进行手工制作;用家里的蔬果制成果雕, 用各种各样的树叶制作树叶画。使学生融入生活, 真正体会到生活带来的乐趣, 体验艺术的魅力, 使课堂更加有活力。

3. 上好欣赏课。

除了欣赏书本上的作品外, 还可以走出户外, 欣赏家乡的新楼房, 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培养学生立志为家乡建设作贡献的思想感情。如设计十年后家乡的样子、楼房的样子、马路的样子、学校的样子, 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无限延伸。

三、展示评价, 树立美学信心

正确的评价方法对学生学习美术起着至关重要的激励作用, 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关系到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传统的美术教学评价往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 亦不关心学生学习美术的情感态度。学生美术作业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不是严格地给学生的美术知识及技能作出“分毫不差”的评判, 以说明成绩的精确性呢?学生的作业受到教师称赞, 特别是作为优秀作业展示给大家看, 他们的心情是无比兴奋的, 这将成为巨大的推动力, 促使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次的学习活动中去。因此, 给学生的作业作出评价, 除了表明学生真实的学习结果外, 还应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作出鼓励性评价。我们要探索、设计更新颖、更有时代感的作业评价方法, 让学生爱学好学, 充满自信、充满兴趣地上好每一堂美术课, 引导他们对美的认识, 那才是真正的目的所在。

由于农村学校的特殊情况, 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要因地制宜, 切实联系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 把握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 将其引入美术教学中来, 大胆对教学内容进行增改, 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富有生活情趣、地方特色的美术内容。如野外写生、剪纸手工艺术、变废为宝等综合实践课。唯有如此, 农村美术教学才能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下开展, 才能找到适合农村孩子美术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感受 篇4

白云:马应梅

现代教育技术伴随着科学的发展、普及和课程改革的脚步声,也悄然走进了我们每个教学点。数字资源具有生动形象、音形兼备等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数字资源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化解教学中的重难点,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学习效率倍增。同时,运用数字资源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培养语文创新能力,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不断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数字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下面谈谈我的感受:

一、运用数字资源架起语文字词学习的桥梁

识字是阅读和表达的基础,词语是学生口语交际和写作的基本元素。人们一直在探索,学生准确而牢固的识记字词的音、形、义,形成一定的识字能力的最佳途径。多媒体技术合了试听与计算机的优势,可以将图文、声音和视频并用,产生活泼、生动的效果,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加深印象,强化记忆。多媒体技术,即将声音、文字、图画、动画、视频等形式合理组合的技术。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技术,创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优化字词教学。

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利用动画教学笔画,分析结构,运笔示范,把比较抽象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直接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就会活跃,记忆也就深刻。他们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求知欲也就大大激发出来。诱发学趣,易于

理解笔画、结构等特点,便于记忆摹仿。一般生字学生都能自己“析

形索义”,遇到难写、易错、不易理解的字,则可以充分发挥电教优势,化难为易,使学生正确识字书写。例:教学象形字“鸟”字时,可由图慢慢地演变成“鸟”字,并用鲜红的色彩突出鸟字的点,一边讲解;小鸟不能没有眼睛,没了眼睛可怎么生存呀!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快乐而且也记得牢。又如“蹈、摔、鹰”等字多笔画的难写字,可让学生跟着动画,完成书写一个个部首,再整合在一起。又如一些易写错字,闪动笔画或偏旁,加强刺激。

词语是构成一篇文章的基本元素。对词语的理解决定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一文,是一篇描绘北京颐和园美景的说明文。在介绍昆明湖的美景时,作者说“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在这里,用“滑过”一词凸显昆明湖“静”的特点。然而,此处难免引发学生的质疑:船在水面行走不该是用“划过”的么?此时,我相机出示教学视频(课前专门搜集的相关内容的视频资料,配以宛转悠扬的轻音乐),让学生在山水之间诗意地徜徉,直观形象地感受到昆明的平静。

二、运用数字资源激发学生欣赏诗词的能力

几千年来,诗词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唐诗宋词,琅琅上口,意境优美。在古诗教学中巧妙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优美的诗境。这样有助于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整体感知诗文,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以解除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

历浅薄,对诗歌中所描绘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陌生这一弊端,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望洞庭》一诗的时候,学生对诗人笔下“潭面无风镜未磨”一句难以理解。以小学现有的认知,说“水平如镜”他们尚可以理解,但纵深发展到“镜未磨”的时候,他们便迷惑了。这种如梦如幻的意境也是教师语言难以描绘的。于是,我结合诗句设计了幻灯片,并在诗文朗诵中配以乐曲《在水中央》,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幅烟波浩渺的“月下洞庭图”。图中烟雾缭绕的洞庭湖波平如镜,飘渺朦胧,再加上耳畔悠扬袅娜的乐曲声,学生如入其境,自是感受到祖国山河的秀丽之美。教学时声形并茂,诗画交融,相映成趣为 学生想象活动提供了丰富、鲜明的表象信息,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学生很轻松地踏入了诗的意境之中。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个道理。

三、运用数字资源引导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说明文教学的课堂上总是死水一潭,教师讲得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些都是因说明文的特点而定:重在说明事物特点、性质、成因、作用等;叙述语言注重科学性、准确性,缺乏生动性;内容上比较浅显易懂,故事性较弱,故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给教师提出一个要求:“一切事物都应当尽量地放到感官的眼前。”在教学中,数字资源的使用满足了这个要求。教学说明文,合理运用数字资源,能再现事物的艺术形象,引起

学生共鸣,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1课《蝙蝠与雷达》是一篇科普性的说明文。意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仿生学”这门新学科,感受科学的神奇。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是本文教学的重点。而本课的教学难点就是蝙蝠与雷达的工作原理,即它们是怎样探路的。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只要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再现二者的探路过程。并把蝙蝠发出的超声波和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配以清晰的声音。与此同时,学生几乎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自行发现了它们探路的秘密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就这样轻而易举的实现了突破。正是因为远程教育逐渐走进了我们农村小学的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与感受,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运用信息资源进行教学尤为重要,它能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以一种全方位的方式向小学生展示一个美好的世界。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学习空间。在恰如其分的音乐的带领下,在动画的生动形象的演示下,在多姿多彩的图片展示下,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感受 篇5

关键词:英语新课标,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情感因素,激励

传统的评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 新《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形成性评价, 这对学生的发展和教学效果的反馈有促进作用。

1 如何为形成性评价注入艺术元素

(1) 形成性评价的艺术体现——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的工作应富于创造性, 教师的评价语言应无处不在, 教师要像一把扇子, 扇起学生的创造热情, 扇起学生的智慧火花。在课堂上, 笔者努力运用实用的评价语言, 把Bingo、Beat Ducks、Crazy Roller Coaster等丰富多彩的英语游戏代入课堂, 让他们边说边玩, 边玩边学。评价语会自然而然地脱口而出, “You can do that!”“So easy for you!”“Aha!Please show!”, 就连平时贪玩, 基础较差的同学也大胆地说出:“Look!Do it like this.”有的甚至还会反问, “Can you do it?What's your opinion?”

(2) 形成性评价的艺术体现——沟通师生情感的特殊桥梁。在教学中常常使用“Good try!Try again!You're clever!”等激励性评语, 并通过大量的示范、表演和提示来帮助学生, 用爱心去呵护、启迪每一个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每一个孩子在学校里能抬起头来走路”。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不失时机地体现评价的魅力, 尤其是学困生, 要保护他们的自尊, 尊重他们的人格, 多发现他们的优点, 及时地给予积极性评价, 记得班里有一位女生, 对英语特别反感, 上课从来不听讲, 而且还无法沟通, 等期末阶段她要求笔者在她的成长手册上写一份“教师对我说”, 笔者觉得她能主动找到老师是一个不容失去的好机会, 于是就用心写了许多表扬、激励之类的话, 等第二学期开学时她就跑过来问:老师, 从现在开始我想学习英语, 还来得及吗?当时笔者真是又欣慰, 又感动。欣慰的是评语起作用了;感动的是终于感受到了评价的魅力, 教师的真心付出换来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

(3) 形成性评价的艺术体现——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兴趣的营养液。学生的成就感来源于老师和同学对其的鼓励和支持, 在老师的认同声之中找到自信, 同时教师也需要细心发现学生的发光和闪光点, 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我。学生自身也应该全方面的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正确客观的来评价自己。

2 形成性评价过程中需注意的几个方面

(1) 多元评价原则。学生学习英语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需要多元化的评价。因为要形成一定的英语学习能力是需要经过多方面的努力的, 不能因为单一的一个结果来对学生进行一个评定。这个也是推广素质教育的一个标准。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的一个学习过程。在教学之中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而不是一种单纯的学习成果, 让学生达到一个很客观的硬性的标准。我们需要的是每个学生能够综合的掌握英语能力。教师要积极地调整学生的学习目标。

(2)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在英语的教学之中, 学生的基础是不一致的。我们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不能一刀切。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学生的成绩标准。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教师需要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这样才能让学生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教师在对于学生的评价之中来找到一种学习过程的满足感。

(3) 教师评价的针对性。初中生已经进入青春期, 自尊心很强。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即使是学生有负面的表现也应该估计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进行组织教学, 通过教师的细心呵护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发展模式。

(4) 教师评价的委婉性。学生由于认知能力的差异, 他们对于自己在英语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不可能自觉自悟、需要外部的启发。

3 结束语

总之, 形成性评价的运用, 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帮助学生增强语言学习的内在动力。这样的评价模式, 不仅能够为构建和谐课堂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更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学习主观能动性和潜能, 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相信, 老师们一定能为形成性评价增添更多的艺术因素!

参考文献

[1]Aromold, Jane.情感与语言学习[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2]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3]侯光文.教育评价概论[M].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

[4]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S].

上一篇:城镇化文化遗产下一篇:人工膝关节置换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