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体育课程改革

2024-06-07

对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精选12篇)

对中学体育课程改革 篇1

摘要:我国的教育课程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全面改革, 改革旨在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 能适应时代发展的体育教育课程体系, 它标志着我国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正式启动, 体育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参与是体育课程改革获得成功的前提, 体育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 新课程对体育教师也是一场挑战。通过参考文献资料对新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课程改革,体育教学,教师

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 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 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现代生产、生活方式造成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 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日益严重的新的威胁。人们对健康的内涵有了新的认识,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 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正因为如此, 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国民的健康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都至关重要, 而体育课程的实施又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 因此, 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体育课程的改革。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对体育课堂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增强体能, 注重学生终身学习体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使学生学会学习, 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 独立完成和交流合作, 培养发现体育学习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养成探究式学习习惯, 掌握一至两门特长的项目, 用于终身锻炼身体”。

1、中学体育课程的不适应性与新课程提出新的要求

1.1、中学的体育课程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体育观念相对滞后, 竞技体育观、阶段体育观、体质教育观还比较盛行, 已不适应时代与教育发展的要求;

1.1.2、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规定的过多过细;

1.1.3、体育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老师的中心地位;

1.1.4、过分强调运动技能和知识的系统性;

1.1.5、教学评价过分注重运动成绩等, 这些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2、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

1.2.1、增进身体健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 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的健身方法, 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1.2.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

1.2.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将理解个人健康与群体健康的密切关系, 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

1.2.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 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 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因此, 为了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必须对现行的体育课程进行重大改革,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无论从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上都是全新的, 蕴涵着素质教育的理念, 它在教学目标, 内容、考核与评价等方面在原来基础上有重大创新和突破, 这给教育部门和工作一线的体育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 同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新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

2.1、体育教师文化素养偏低带来实施质量差

一些教师没有考虑高中选项教学的特点, 优先安排体育课, 长期以来, 不少体育教师已经习惯了照搬教科书和教参书, 很少读书学习与业务进修, 面对新的教学内容, 失去了既有的教参, 不少人不知所从。

2.2、相当多的体育教师教育观念不适应

相当一部分教师思想上难以跨越传统观念和现有教学模式的制约, 过分依赖传统的体育课程形式、教学原形、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 缺乏现代教学观念, 缺乏驾驭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2.3、发展水平不平衡

地区、学校、学科和教师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 如城市学校硬件好、师资强、信息灵、而偏远乡村学校设备差、师资弱、信息闭塞;城市在实施体育新课程时迅速扎实, 而农村则相对滞后;年轻教师观念转变快, 年龄较大的教师适应新教材比较困难等。

2.4、评价相对滞后

体育新的课程应当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但目前的情况是, 不少实验者当务之急是了解“标准”, 往往无暇顾及及评价的问题[5]。

3、搞好新课程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当前体育课程改革正在向前推进,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己经在全国全面推广实施, 它对我们的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 我们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学习培训工作, 想方设法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 要积极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学习、研究和实验工作, 积极总结经验, 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

3.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3.1.1、培养一批既有理论水平, 又具有实践经验的课改骨干队伍

如何把新的体育课程体系落到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实处?需要有一大批既有一定的理论水平, 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人员去做创新性的工作。

3.1.2、让体育教师走上终身教育之路

为了适应新的课程要求,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教育中不被淘汰, 为了在学生中重塑自己的形象, 广大体育教师应关注自己知识的更新和文化品位的提升。进修培训, 主动学习, 不应是他人的强求, 而应是自我心理的渴望。

3.2、加大对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力度

体育教师参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 不仅是为了开发一系列的课程文本, 而更加注重参与过程本身, 在课程开发中提升自己的课程与教学等方面的修养。那些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和发展的体育课程资源, 在新的体育教育价值观的引导下, 正在占据主导地位。

3.3、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呼唤新的评价标准, 新的评价标准反过来又会推动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所以, 在研究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同时, 要认真构建与之适应的新的评价体系。体育新课程改革实验给学校体育工作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促使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大胆改革, 不断创新。

3.4、落实“健康第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4.1、解放思想, 改革创新大课间体育活动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对传统课间操的改革创新。与原有的课间操形式相比, 其特点表现在锻炼时间延长、内容形式多、师生全员参与三个方面。大课间体育活动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让每个学生都能以健康的身心、饱满的精神去参与, 去迎接每天的学习和生活。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 促进了学生自主、自律观念的形成, 培养了学生互教互学、互相互助的精神和能力, 促进了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集体观念的培养, 促进了“健康、活泼、团结、进取”校风的形成。

3.4.2、突出“三性”, 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人本性——坚持以生为本, 落实“健康第一”;可操作性——注重科学合理, 提高可操作性;民族性——秉承传统文化, 振奋民族精神。

贯彻落实“健康第一”是开展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具有相当规模的大型群体活动, 其操作的可行性关键在于时间、人员、内容和形式安排上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其科学性体现在活动项目的时间与量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其合理性体现在项目的选择, 整体的安排和各方面的支持与协调。秉承传统文化开展龙、狮、鼓、武术自编操等为主要内容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一方面学习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既强身健体, 又振奋民族精神;另一方面赋予体育活动以文化的内涵, 充分发挥寓教于乐之中的作用[8]。

4、结论

无论从事教育理论工作, 还是从事教育实践工作, 要想将工作做好, 一个基本的条件就是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全面的认识[9]。在新得课程框架中, 体育与健康领域是中小学的必修课程, 是学校课程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10]。要改革必须先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始, 新课程对体育教师也是一场挑战, 要求教师是知识广博, 能力较强;是其教学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具有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的体育新课程改革的积极推动者;其次是对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力度, 注重参与过程本身, 在课程开发中提升自己的课程与教学等方面的修养,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再次是构建新的课程评价体系, 激励和鼓励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逐渐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而后在利用大课间活动,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师尽快适应体育新课程教学, 必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叶小建.关于中学体育学科实施新教材的现状与思考[J].教改前沿, 2002.6.

[2]朱万银.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6.

[3]刘波.谈体育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J].职大学报, 2005.1.

[4]常琳.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J].湘南学院学报, 2005.4.

[5]李建军.体育新课程改革的问题和方略[J].广东教育学院体育系, 2002.6.

[6]杨慧才, 陈治.对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若干问题的思考[J].教改前沿, 2002.6.

[7]王江虹, 储秋平.落实[健康第一]促进学生发展[J].教改前沿, 2003.2.

[8]周连绵.实施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呼唤新的教学智慧[J].教改前沿, 2003.4.

[9]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7.

[10]钟启泉, 崔允郭.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12.

对中学体育课程改革 篇2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法对当前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认为时下中学体育课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课程设置不完善等诸多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完善教学评价体制,整合各种资源,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作 者:李平 作者单位:安徽建筑工业学院体育部,安徽合肥,230022 刊 名:新西部(下半月) 英文刊名:NEW WEST 年,卷(期): ”“(12) 分类号:G80 关键词:中学   体育   新课程改革  

对中学体育课程改革 篇3

中学体育课“健康第一”思想终身体育随着我国学校教育中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以及国际基础教育课程和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我国传统的体育课程将受到巨大冲击并发生较大变化。新体育课程无论是在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还是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等方面都将体现出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其中,确立课程的基本理念至关重要。《课程标准》提出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等四个基本理念。出发点是为了学生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益处,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为了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健康发展。运动技能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进学生的健康。因此,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将摒弃竞技运动的教学观念,淡化竞技化的教学方法,无论是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采用,都应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来进行。体育——塑造健康体魄。“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近年来,由于受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影响,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普遍存在着“测什么,教什么”的现象,体育课堂教学方法也深受竞技体育的影响,重视运动技能训练,忽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此次体育课程改革认真总结了建国以来体育教学的经验与问题,将体育与健康课程定位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增加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两个全新的方面。

二、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

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并不是对传统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全盘否定,而是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锐意创新,使体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学校和体育教师要尽可能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供学生选择,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重视体育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体育教师要改变灌输——接受的单一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要改变过分强调示范、讲解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和练习的空间,让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和练习,提高学习效果。在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成果不断涌现的今天,掌握多少知识已不是最重要的,怎样掌握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学会学习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求,让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机会和权利,使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产生愉快的体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意味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感受,努力使学生将体育学习和活动作为自己的内部需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意识,从而提高体育学习和活动能力。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重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并不排斥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指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需要示范和讲解,仍需要指导学生纠正错误动作,但教师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作用,应该给学生留有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释放情绪和体验愉快,并获得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四、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对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探讨 篇4

1“终身体育”的内涵

“终身体育”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为主导的一种教学思想。这种教学思想和培养能力、快乐体育、主动体育的教学指导思想有相同之处, 都是为了使学生将来终身受益。不同点就是它特别强调和重视培养学生具有“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这种思想的产生与终身教育观点的出现和现代化社会发展使体育成为“终身体育”。

由于现代化大生产不断发展, 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 劳动时间缩短, 余暇时间增多, 人们为了健康长寿, 使生活丰富多彩, 体育运动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贯穿于人的一生。因此终身体育思想的出现, 对学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 体育教学应列入生活体育的内容, 使之与将来社会体育接轨, 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培养学生独立进行体育运动的能力与习惯, 使体育经常化、自觉化, 成为生活内容的一部分, 使学生理解运动的必要性和体会运动的乐趣, 建立学生对体育的良好态度, 满足学生对体育的需求。

2 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趋势

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 目前的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 教学指导思想的改革

体育教学的改革, 首先是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改革, 这是贯穿于体育教学中的主线。传统的体育教育观, 注重增强学生体质, 强调掌握体育基本技术、技能。这些方面, 在今天仍需要, 然而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没有树立终身锻炼, 终身受益, 个体锻炼, 社会受益的观点, 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体育教学的现代化。随着社会的发展, 体育将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体育的社会化和科学化是现代体育发展的两大特征, 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除了增强体质, 掌握“三基”外, 应着重培养学生有自我身体完美的要求, 有终身锻炼的欲望, 培养学生在未来社会具备必要的活动技能及运用技能的能力, 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体育教学更好地为现代社会服务。

2.2 教材内容体系的改革

教材体系应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摒弃《大纲》中锻炼价值不高, 花费时间长且较难掌握的内容。按学生的体育兴趣来选择和安排那些主要使学生能体会、理解、运用、创造, 达到终身锻炼的目的的内容, 包括健美、韵律操、体育舞蹈等。这些内容应充实和完善体育基础理论教材, 通过与其他学科协作, 丰富体育理论常识。通过各种声像的综合利用, 使教材更具现代化。

2.3 教学模式的改革

长期以来, 体育教学多采用“四段式”或“三段式”的教学模式, 许多课为了准备部分而准备, 为了基本部分而把各部分截然分离, 因而, 部分与部分之间分明、呆板, 对教材内容和组织形式起到制约作用。改革课的结构, 首先应对课的整体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把课看成一个整体, 无论如何, 都应遵循动作形成的规律, 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 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 工作能力变化规律, 还应考虑学生心理变化, 课堂上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的变化。因此, 改革课的结构, 不在于分成几部分的问题或每部分应怎样做的问题, 而应放在如何使课的结构在施于教材内容之后更符合教学规律, 有利于培养学生, 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2.4 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对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一般可分两个类型:一是, 在原有形式的基础上进行完善, 如“演绎式”教学中, 通过改变教学手段, 穿插多种多样培养学生能力的内容;在“归纳式”中, 通过细致的安排, 加强教学措施, 保证各类教材的完成。另一类, 是冲破原有组织形式, 建立新的形式, 如“课前组长培养———组长按任务上课———学生练习、老师个别辅导———初步掌握”。这种课的前提是按专项分组, 充分发挥学生个性, 变教师单一指挥为学生自己管自己, 教师从旁辅导, 体现了教学相长, 是一种新的方向。

3 体育教学改革中应采取的措施

3.1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体育课

学校领导在思想上要重视体育课, 应加强“终身体育”思想的宣传力度, 在学校的公告栏等显眼的地方, 向广大师生员工介绍“终身体育”的思想。同时, 在安排课程时, 尽量保证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在经费上也应加大投入, 建设规范的运动场所。

3.2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首先, 要转变体育教师的思想观念, 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 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培养体育教师的责任感和为人师表的自觉性。

其次, 要采取多种渠道, 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如:举办体育教师短期学习培训班;组织他们外出观摩、听课, 增进“终身体育”的知识;刊订多种杂志, 让体育教师学习, 使他们了解当前国内外体育教学改革的模式。

3.3 学校要及时提供教学上急需的体育器材。

体育教学的必备教具要充足, 如:体育课本、体育教学《大纲》、教学图片、挂图、录音机等要及时提供, 这样才不至于使体育教师在编写教案时, 因器材的短缺而放弃精心设计构思一堂“快乐体育”课。“终身体育”的体育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在其指导下的体育教学改革将更加注重个体的情感体验及长远的发展, 这是素质教育内在要求, 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S

参考文献

[1]林高宇.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J].琼州大学学报, 2002 (3)

[2]丁红江.体育教育需要转变的几个观念[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5 (10) .

[3]白素君.论终身体育教育体系的构建[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10) .

中学体育课程质量管理制度 篇5

一、严格执行省市课程计划开足开好体育课:

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保证各年级开足体育课。每班每周2节体育课。每节课40分钟。实行选项教学,项目由体育老师确定几项然后由学生自由选择上课的项目。

要求每位体育老师做到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课后认真总结。在上课过程中要求有适宜的运动量,适宜的运动密度,有技术技能的教学,有安全教育,有分层教学,有课外作业的布置。教研组长和教学处随时检查老师的教案和随机听各位体育老师的课。要求每学期组内老师相互听课不少于12节,每学期结束前教学处对老师的听课笔记进行检查。

二、体育课堂常规

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

求,是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一项工作。体育课堂常规应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

制订,无须强求一律。常规条文的制定,应明确具体,其内容包括师、生两

个方面,一般有以下几点:

(一)课前常规

1、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如教师课前的备课和制定教案,了解学生的情况,场

地、器材的准备,安全设施和清洁卫生工作。以及服装的准备等。

2、学生因病、伤,女生例假不能正常上课,课前由体育委员或学生自己主动向

教师说明。教师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3、规定师生于上课前3分钟到达操场,等候上课。

(二)课中常规

1、学生准时按指定地点集合,上课铃声响后,体育委员进行整队,向教师报告,教师向学生宣布课的任务、内容等。

2、学生上课时的服装、鞋帽等规定。

3、学生上课时,必须遵守课堂纪律;爱护场地、器材;服从教师提出的要求和

体育委员的调动,努力完成课的各项任务和要求。

4、教师按教案进行教学,关心全体学生,注意安全卫生,检查见习生完成的任

务。

5、课后结束时,进行小结和讲评,提出课后锻炼的要求,宣布下次课的内容;

布置课后归还器材和场地整理工作。

(三)课后常规

1、教师每次课后,应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革措施,写好课后小节。

2、教师检查所布置归还器材等工作的执行情况。

三、体育教学研究活动制度

行政部门规定,学校每周四上午8:10—9:30是教研活动时间。这个时间是全体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活动的时间,不应挤占,为此我们提出了以下要求:

(一)、教研活动时间,组长要求严格考勤,教师应自觉遵守纪律。

(二)、每位教师必须积极认真参加教研组及备课组组织的活动(参加活动要有

记录)。

(三)、每次教研活动要有明确的内容、任务要求并做活动记录。

(四)、教研活动以听课评课,学习法规性文件,学习新大纲,集体备课,研讨

教材,教法为主。

(五)、教研活动,也可安排本校教师进行专题讲座或集体开展课题研究,写研

究文章,研究如何宣传本校体育工作。

四、学校场地器材管理制度

(一)体育器材的管理

1、体育教师必须维护运动场的整洁,保证各种器材的完整性,发挥主人翁精神,对室内外场地器材勤查、勤看、勤护理。

2、器材必须分类放置在位置,摆放整体。要建立帐目,保证器材的所以率和完好率。

3、任何人未经主管领导同意不得以任何理由外借体育器材。外借器材收回时必须检查器材完好情况,如有损坏,照价赔偿。

(二)场地器材的所有

1、体育教师在所有场地器材时必须统筹安排,合理使用。课前做好安排,不得临时抢占场地器材。

2、体育教师课前必须检查所有场地器材,做好计划,确保安全使用,并将场地和器材使用数量写入课时计划。

3、课外体育活动使用器材,由值周教师统筹安排管理,对活动班级使用器材合理分配,尽量满足学生锻炼需要,活动后及时清点入库。

(三)场地器材的维护

对中学体育课程改革 篇6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体育;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123-01

从新课程改革开始,体育的改革也呼之欲出,体育教学对中学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但起到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健康水平而且是实施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基本途径。所以中学体育课就是新课程标准的最重要的实验地,对中学体育教学进行全面的改革,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和理念,在中学教育中不断提高,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认真学习、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不断创新、不断探究、把体育教学工作不断完善。

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素质教育提出由来已久,而实施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造就适应社会发展,顺应历史潮流的一大批高素质人才。而这种高素质人才最关键的是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没有创新,人类只能停止在一个水准,社会就不会前进。创新教育是近几年来在发展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中的核心问题,也是实施新课标后教育界有志之士的共识。21世纪的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还有新课标的实施,如果没有灵活、别出心裁、工作方法,我们便很难在行业中取得良好的业绩。创新教育是对人类脑力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提高脑力素质,是保持较高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的重要支柱。所以,中学体育课同样是培养有能力推动社会进步人的场所。

二、因材施教,改变过去的教学组织形式让每个学生有创新思维

改变过去体育教学统一的模式化枯燥、单一、呆板格局,教学组织上采用多元化教学强调发展个性,让学生都参与进课堂。并根据学校现有的体育教学硬件资源合理有效地利用场地和器材,最大限度地安排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内容。这样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内在潜力;并可采用分组教学,追求轻松、愉快、活泼的“多元式”教学,给学生一个广阔而自由的空间。让体育课成为“严而不死 , 活而不乱”的理想格局,使体育课充满生机活力。快乐体育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寓素质教育的内涵于其中,同时保持传统的精华,改变了其中的弊端,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的价值观,顺应时代的呼唤,让快乐体育教育将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让传统的枯燥无味的体育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得到锻炼。

三、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个学生成为教学主体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认为学生只是一个受教育的客体,被动地接受体育教师的技能和知识的传授,从而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不能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体验不到满足需要的乐趣,学生也不能有效的学习。实施快乐体育教学,就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与锻炼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在教学组织上,教师让学生以“轻松、自由、愉快”的参与方式为主,在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方面要尊重学生的趣味、爱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和谐和融洽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的合理要求和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为人活动提供动力,是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新穎的事物易引起兴趣,最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内驱力。强烈的好奇心可保持旺盛的学习积极性,是取得成功的充分必要条件。在体育课实施快乐体育教育,要十分重视在每节课中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因此,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善于将教材内容、思想教育与学生的身心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创设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景活动中产生强烈的角色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真正的让学生产生“我要学”、“我想学”的愿望和需求。

五、以新课标为理论依据,注重分层教学,激励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开展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所谓分层次教学, 就是根据学生技能程度的个别差异,将运动能力和学习水平较接近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进行学习,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益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具体体现,能很好地解决通常体育课中的部分学生“吃不饱”或 “吃不了”的矛盾,达到教学中难与易、快与慢、多和少的完美统一。此外,结合学习目的教育,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巧布疑阵,利于理解,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兴趣。这样,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一开始上课就得到充分发挥,学习的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精力集中,课堂效果必然提高。

通过转变思想观念,加深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体育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重视知识和能力。同时,加强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培养和学习。学生的创新能力会有很大的提升,体育课的效果也会有明显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浦义俊.新课改下体育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内江科技,2009(9).

[2] 周卫民.新课改下建构主义理论对体育教师教育的启示[J].教改前沿,2009,5.

[3] 刘福军.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5(5).

对中学体育课程改革 篇7

一、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

(1) 增加学生的团队意识。开发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 可以增加中学学生的团队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了解人与人交往的方式,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 提高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开发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 比如发动学生自己开动脑筋, 构思练习方式, 通过编排, 形成符合学生特点的体育游戏。这样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开发及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3)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全面发展。学生所接触的人、物、事往往会涉及很多人文类、科普类知识, 而学生通过自我管理、自我开发、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其综合能力会有不小的提高, 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二、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

1. 开发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资源

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资源, 主要是对传统型体育科目的改进, 要充分利用中学学生学习的心理, 调动中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其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对传统型体育科目的改进, 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对技术动作及活动规则的简化——中学学生的体育课要求少说多练, 如果一个规则或者是技术动作就要讲解很长时间, 相信学生也不愿意听, 因此我们需要保留能够激发中学学生的练习兴趣, 同时符合学生练习内容的简单的技术动作;减少技术动作的练习难度——在简化规则及技术动作的基础上, 对难度也有必要进行降低, 中学体育课始终是本着“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 所以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有必要降低运动难度。

2. 开发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硬件资源

(1) 对体育器械、器材的开发。对体育器械、器材缺乏的学校来说, 通过对器械、器材的特点的研究, 开发其多种功能, 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例如:跨栏架不仅可以用来跨栏, 也可以在足球比赛或者练习时用作球门;用跳绳通过多种组合进行体育类的各种游戏, 可以作为拔河比赛的绳子, 也可以作为投掷练习鞭打动作的辅助器材。

(2) 对体育场地资源的开发。很多中学现在用的都是标准化的体育场地, 但是由于场地过大、单调、器械是按照成人的标准设计等原因, 不符合中学的体育教学。因此, 在不破坏原有设施的基础上, 可对场地略加改造, 例如:可将标准的足球场地以半场为界, 变成两个小的足球场地;降低篮球架及排球网的高度;室内的篮球馆可以开展羽毛球、排球、乒乓、武术等多种活动的教学。

3. 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信息资源

(1) 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文献资料资源。随着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 可充分利用中国期刊网、重庆维普等多种电子期刊查询的网站, 广泛搜集、整理、开发文献资料。

(2) 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多媒体资源。各种体育管理软件、多媒体光盘、DVD、VCD等教学课件和运动会训练, 为我们提供丰富多彩的资源信息, 我们要善于挖掘资源, 为不断充实体育课程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4. 开发校外、课外体育资源

(1) 课外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充分发挥学校各类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的作用, 在学校体育部门的协调下, 形成全校性的体育网络, 把体育课程与课外体育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 吸引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层次的学生到体育活动中来, 促进学校体育活动的健康发展。

(2) 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充分发挥校外的体育资源, 比如节假日期间的大型体育类活动等,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 符合自己运动能力的, 能适应身心全面发展的活动。

三、结论

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丰富课程内容和形成多样的体育教学组织方式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因此, 无论是教学管理与实践, 还是课程建设与科学研究, 都应当充分重视对课程资源的研究以及开发利用, 以此来促进体育课程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茹芳, 王铭一.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 2008 (2) .

对中学体育课程改革 篇8

一、思想上要创新:要从思想上转变学生的态度, 提高对体育教学的认识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认识, 决定在体育课上的行为。实施新课程, 体育教师要坚持“健康第一”的基本理念, 以人为本, 努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促进学生自主的学习和参与体育运动;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与不同需求, 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实施体育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健康, 应首先考虑教育的“全体性”, 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 积极参与, 从而使全体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各有所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 由被动向主动转变, 最终将学生在体育课中体验到的乐趣上升为主动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自觉行为。

体育课的学习很苦很累, 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必须具备不怕困难, 勇往直前的品质。教学中教育学生对应做的事自己要坚持不懈, 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 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 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

二、内容上要创新:要从教学内容上融入多种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教学方法的“趣味化”“游戏化”, 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只有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 才由教师来解答释疑。这样既符合现代教育“学会学习”的需要, 更是素质教育“学会健体”的需要。

(一) 通过田径运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的措施

经常参加田径运动能使学生身体更加强壮, 心胸变的豁达开朗, 信心倍增, 特别是那种勇往直前、奋勇拼搏的精神将使你勇敢的面对未来生活的挑战。

1. 通过耐久跑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措施 (1) 通过耐久跑的基本技术的掌握。 (2) 通过耐久跑的练习方法。 (3) 通过耐久跑的学习效果和品德评价。

2. 根据中学生具有好奇心和易吸取新鲜事物的特点, 可

选取当前中学生普遍喜爱的、较为新颖的街舞作为教学内容;也可选取贴近生活和实践的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 这样既可出“新”;出"奇", 又可唤起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二) 通过球类运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的措施

球类运动是最受同学们欢迎的运动项目。通过参与球类运动, 同学们可以充分展示自己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上的优势。同时, 在参与球类运动的组织、训练以及竞赛的过程中, 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团结协作意识, 对于顽强拼搏、灵活机智、勇于超越自我等良好心理品质的磨炼, 都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分层次教学和循序渐进教学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优良品质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三、教学形式上要创新:多做体育游戏, 重视学生参与的过程。

大多数学生对体育感兴趣, 特别是体育游戏, 可通过游戏规则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等精神。学生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就提升了自己的思想品德水平。例如:通过游戏“冲过封锁区”。

1.讲究教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农村中学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 对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不高, 对体育的爱好是千差万别的,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则是体育教师在选择和运用教法上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 教师在上课时要非常注意举止言谈, 教态亲切, 谈吐文雅, 要求严格, 教学规范, 同时讲究教学有方, 争取趣味性, 游戏性, 竞赛性等, 教学方法, 有效地传授知识。这样使学生自觉与教师配合, 在体育课中保持积极高涨的学习兴趣, 教学质量自然也就提高了。

2.教学应注重学生参与的过程

在体育教学中, 学生对将要进行的练习的兴趣度, 将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的效果。有些教学内容学生产生直接兴趣, 而有些内容会让学生在心理上顿感厌倦和无味, 如中长跑。在教学中,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 采用各种练习“花样”, 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进行中长跑教学, 可用变线跑、计时跑、追逐跑、定向跑、越野跑等练习方法来发展有氧耐力。教师教学语言精炼简洁, 最好把繁杂难记的动作要领口诀化, 这样学生易记又易理解掌握, 直接提高教学效果。活泼有趣的教学方法, 往往能使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中学体育课程改革 篇9

关键词:新时期,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创新,兴趣

中学生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阶段, 中学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 一定要做好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工作。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机遇期, 当前的体育教学改革目标是要实现素质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全面落实健康体育、快乐体育, 真正构筑以健康为教学目标的体育健康教学体系, 切实的从根本上改变中学体育教学, 使体育教学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 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体育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 而且对学生的体育健康观、体育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新时期中学体育教学将不在局限于学生体育达标与体育测试, 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人文教育, 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爱好以及良好的运动习惯为基础开展中学体育教学活动。加强中学体育教学, 摆正学校体育工作的正确位置, 是推进中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必要保障。新时期要求中学体育教学要有全新的教学理念, 以适应体育教育的发展需要。

2. 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教学内容单调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 当前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相对单调, 学生体育课的内容以广播体操、健身操、慢跑和传统的球类项目为主, 学生没有选择体育内容的权利, 教师教什么就学什么, 在教学中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由于教学内容的单调, 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不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去。教学内容的乏味, 已经成为影响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难题。

2.2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体育教学也是如此, 学生的兴趣高, 就会主动的配合教师进行教学, 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那教学的效果也就不理想。受教学内容的影响, 中学生的体育课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很多学生都把体育课当成了一种负担。男同学相对还好一些, 体育学习的兴趣要高于女同学, 女同学由于受生理周期的影响, 对体育课有一种抵触的情绪, 如何消除学生对体育课的抵触情绪,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今后体育教师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2.3 体育教师队伍素质不高

体育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 是体育知识的传播者, 是教学的执行者和组织者, 体育教师在中学体育教学课改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体育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了体育教学改革的成败。当前中学体育教师素质普遍不高, 教师的学历多是本科、专科、或者是专升本, 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较少, 教师对体育教学改革研究不深入, 仅是凭借教学经验进行改革, 没能与时俱进, 教学思想远远落后于教育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方法仍旧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 教学模式陈旧, 教学设计老套, 没能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 学生对教师的方法不认可, 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新课程无论是在内容, 还是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都发生着变化, 这就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3. 改革中学体育教学的策略

3.1 更新教学思想

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必须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 转化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 正视自己, 解放思想, 拓宽思路, 大胆突破, 既尊重传统, 也不要被传统所约束。要想对中学体育教学进行系统的改革, 首先要从思想上进行更新, 只有从思想认识上提高了, 才能真正的将改革全面的推广。体育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 把注重技术培养的教育观转移到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主的理念上来。落实素质教育、快乐体育、健康体育的指导思想, 根据中学生身心特点和身体发育规律, 以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主的教学思想, 全面开展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的体育教学。

3.2 更新教学内容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应对中学体育教材进行更新, 教材内容的选择要逐渐降低基本教材的比例, 避免教材的低级重复以及单纯追求运动技术教学。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时代的发展规律, 符合当代中学生的身心特点, 一些社会比较流行、受欢迎的项目都可以引入到体育教学中来, 例如拓展训练、跆拳道、中国武术、健美操等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 这些全新的教学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的学习份氛围, 使中学生喜欢上体育课。

3.3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要加强对体育教学的宣传, 使学生明白体育锻炼对自身健康的促进作用,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体育课学习中来。学校要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播, 形成全校师生共同运动健身的氛围, 组建体育俱乐部, 为学生的体育活动提供方便, 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 为终身体育观的形成打好基础。

3.4 完善体育场地建设

体育场地、器材对教学有着一定的影响, 为了使教学的有效进行, 学校要加大对体育经费的投入, 不断完善体育场馆建设, 更新运动器材, 为体育课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物质保障。充足的体育器材可以满足体育教学的多种需要, 为开设更多的教学内容提供保证, 这也是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小结

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 体育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学思想、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才能促进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虽然在体育改革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 只要坚定信心、树立正确的改革方向, 一定会使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有一个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俞云燕.新课标时期中学体育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改进[J].体育世界 (学术版) , 2011 (01) .

[2]黎彦辉, 季航.学校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J].科学大众, 2007 (08) .

[3]鲁景芳.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和尝试[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36) .

[4]施雪梅.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民营科技, 2010 (05) .

[5]张卫红.浅谈快乐体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 .2012 (12) .

对中学体育课程改革 篇10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天津市6所中学(第25中学、第45中学、第55中学、第9中学、实验中学、天大附中),的80名体育教师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其中重点中学3所,分别为第25中学、第45中学、实验中学;普通中学3所,分别为第55中学、第9中学、天大附中。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大量与本文相关的文献资料,从而为本文的相关论述打下基础,并提供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本次共向第25中学、第45中学、第55中学、第9中学、实验中学、天大附中6所中学发放调查问卷80份,收回问卷65份,其中有效问卷60份。

1.2.3 数理统计法

通过数理统计法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定量研究,根据回收的问卷进行分析计算。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教师对“文件夹自我评价法”的评价

对于学生能够展示多种运动方式并熟练掌握几项运动这个教学目标,美国体育课程评价范例中有一个“文件夹自我评价法”即:学生做一个文件夹记录自己在三种不同运动形式中的能力(可包括动作表现的录像带、运动等级证书等)。这种评价方式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文件夹自我评价法”的使用很好的弥补了单纯使用他人评价法的缺陷。使用“文件夹自我评价法”主要有两方面的优点: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学生只有真正了解自己,驾驭自己,才能提高自己,学生是教学目标的实践者,只有亲身体验的内容才能正确地评价它,特别是那些无法用定量表现的内容,包括情感、意志、态度、兴趣等,都是外在不易显露的心理倾向,只有通过自我评价才能获得真实的材料;另一方面,它不仅能培养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它能够使学生真正参与到体育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来,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更大的积极性和学习动力,自然也就提高了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以下是从合理性、有效性、参考价值性几个角度对这种评价法进行的统计和分析,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被调查者普遍认为这种评价方式是值得肯定的。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认为该评价方法合理性的占71%,认为有效的占76%,认为有参考价值的占75%,而对该方法的合理性、有效性、参考价值性持否定态度的都只有不到10%。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该评价方法无论是在合理性和有效性还是在参考价值上都是值得肯定的。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文件夹自我评价法”并不意味着可以放弃使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是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的评价更加系统、全面。

2.2 教师对“运动智能定性评价法”的评价

对于学生应用运动概念和原理指导动作技能的学习和发展这个教学标准,美国体育课程评价范例中有如下一个评价方法:学生以几个人一组,挑选一项身体活动,分析它的动作组成和组合。这是一种对运动智能进行定性评价的方法,这种评价方法主要是对学生的体能、技能等定量化特征之外的非定量化特征进行评价,在体育教学中,采取定量的方法进行评价,虽然可以增强评价的科学性,也比较简单易行,但是体育教育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通过体育教育不只是要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更是要培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质,然而有诸多因素,如学生的努力程度、心理素质、运动智能等指标具有明显的定性特征,较难量化,忽视这些难以量化的指标的教育评价又是不全面的,是缺乏科学性的。在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中引入定性评价的方法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这样就会使得对学生的评价更加科学、准确。以下从合理性、有效性、参考价值性几个角度对这种评价法进行统计和分析,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到,不支持这种评价方法的比例很小,仅占10%左右。相反对这种评价方法持肯定态度的比例很高,认为该方法合理的有78%,认为该方法有效的有70%,认为该方法有参考价值的有75%,由此可以判断这种评价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有效性、参考价值性,所以这种“运动智能定性评价法”是符合我国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发展方向的,也是值得借鉴的。当然,这种定性评价的方法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还应当与定量评价结合应用才可以保证评价的公平性、客观性和准确性。

2.3 教师对“过程性报告评价法”的态度

针对学生形成积极运动的生活方式这个教学目标,美国体育课程评价范例之一是“过程性报告评价法”,即:学生选择并参加一个社区增进健康的身体活动,在一定时间内让学生记录参加活动的时间、形式等过程,并写成报告。这种评价方式的优点是它注重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即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只是看学生最后的测评结果。用“过程性报告评价法”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时,一方面能使学生更清楚自己在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并根据这些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参与态度等,从而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另一方面能使教师了解教学的情况,及时利用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从合理性、有效性、参考价值性几个角度对这种评价法进行的统计和分析,统计结果如表3。

表3表明大多数人能够接受并支持这种评价方法,这就从侧面反映了这种评价方法的有一定的优越性。其中有72%的人认为这种评价方式是合理的,70%的人认为该方法是有效的,70%的人认为该方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对该方法的合理性、有效性、参考价值及借鉴性持否定态度的比例却很小,都只有不到10%。所以说该方法的合理性、有效性、参考价值性都是值得肯定的,并且该方法也是值得借鉴的。同时,“过程性报告评价法”也不能离开终结性评价法而独立存在,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存进的。

3 研究结论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是相互补充的,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够体现出相当大的优越性,所以不能只看到他人评价而忽视自我评价。美国体育课程教学中就很好的将自我评价的方式引入了评价体系中,调查显示这种评价方式得到了大多数被调查对象的支持和接纳,并且有近80%的人希望借鉴该评价方式,这就可以说明这种评价方式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运动智能定性评价法”是一种强调对学生进行定性评价的评价方式,它不是对学生的运动水平进行评价而是对学生的运动智能进行的评价。根据调查结果,对该评价方式持肯定态度并且想借鉴该方法的比例接近4/5,所以这种评价方式是合理的、有效的,并且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应当借鉴这种评价方式并将其引入体育教学评价中,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美国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中的“过程性报告评价法”在除了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之外还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被调查者对这种注重过程性评价的评价方式普遍持有支持的态度和希望借鉴该方法的意愿,由此可以说这种方法有它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参考价值性和可借鉴性。

参考文献

[1]汪英.“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及发展趋势研究[EB/OL].http://pe.cersp.com/kcpj/wenzhang/200804/3728_2.html.

[2]吴鹏飞.新课标下师生在体育教学中的评价探析[EB/OL].http://bbs.eduol.cn/post_9_123656_5.html.

[3]汪晓赞.如何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EB/OL].http://eblog.cersp.com/userlog/2018/archives/2006/3038.shtml,2006-03-01.

[4]耿红平.对新课标下体育学习评价的认识与建议[EB/OL].http://pe.cersp.com/kcpj/wenzhang/200812/4522.html,2008-12-29.

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办法 篇11

1.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1.1学校教学思路陈旧,体育设施不完善

当前,很多中学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在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首先在教学思路上一味认为体育就是竞技训练,只注重学生文化课的成绩而忽略大多数学生的体育普及。其次,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一味的要求技巧和强度,造成许多同学因项目难度太大而退缩。在教学评价中,缺乏对学生的分层教育,以统一的标准要求所有学生,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制约了学生的高素质全面发展。最重要的是,多数学校体育设施和场地建设不完善,对体育教学投入的资金缺乏。没有良好的体育实践环境,学生无论再热爱体育运动也不能上理想中的体育课,老师无法很好的施教,学生也不能很好的参与学习。另外,体育场地破损、体育器械陈旧等不安全因素会很容易导致学生受伤,严重降低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1.2体育教师教学方法和职业技能有待提高

如今很多学校一味的为了追求升学率,忽略了中学体育教学。一些体育教师在仅有的体育教学课程中随意的讲解、示范,对体育运动本身没有很好的认知性,教学过程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标。在中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的效果必须很好的落实在学生身上,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学生为中心教授学生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拘泥于传统教学形式,促进学生思维和团队意识的增强。中学体育教师应具备完整的组织管理能力、运动健身知识和教学的综合能力。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综合技能,掌握科学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高素质全面发展,提高中学体育的教学质量。

1.3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调动

很多学生由于身体素质不好对体育课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久而久之对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越来越冷漠。因此在中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必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学体育教学不仅仅有助于自身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更有助于提高体育技能,为健康的身体和成功的事业打下基础。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运用多种有趣的方法增强学生参加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锻炼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2.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方法

革新教学态度,转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学体育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在教学思想中要突出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到体育教学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只有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观念,才能够从本质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更好的体现出素质教育的精髓。因此,学校必须及时转变教学态度,调整教学方针,抛弃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创造新型体育课堂,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求。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是教学工作的指导者和管理者,在体育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体育教师要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学习体育教学的各项专业技能,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主动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普及体育知识,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学生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创建新型教学方法,在快乐游戏中得到锻炼。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思想还没有完全成熟,大多活泼爱玩,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选择一些趣味性强的项目,适应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助于调动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在中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创造性的采取快乐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的体育锻炼,既能增强体质,又能在游戏中体会到合作和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游戏中上体育课,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体验到体育运动内在的乐趣,从而为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有助于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急需改变。在中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创造性的设计多种游戏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注重教师自身素质和技能的培养,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具有自己学校特点的体育教學,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莲莲.论非智力因素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 科技经济市场. 2006(02)

[2]罗发堂.中学体育教学与创新教育[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6(05)

[3]吴秋林.中学体育教学模式的选用现状与对策研究[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03)

[4]储著琴,尤文军.中学体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 中国教育研究论丛. 2006(00)

对中学体育课程改革 篇12

关键词:学校体育,课程,体育设施资源,开发,利用

1 前言

课程设施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与实施课程的基本条件, 课程设施资源的开发实质上就是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课程, 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 课程设施资源的利用就是充分挖掘被开发出来的课程物质资源的教育教学的价值。体育课程设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际上也就是如何把体育课程物质资源引入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本文主要以调查报告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为蓝本, 联系教育实际, 对体育课程设施资源开发与利用做进一步探讨

体育课程设施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已经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现实中的许多课程设施资源往往既包含着课程的要素, 也包含着课程实施的条件。

体育课程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与实施的重要保障, 也是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得以实施的支持环境, 没有与新课程相匹配的体育课程设施资源, 丰富多彩的体育课程教学将无法实现。

2 研究的目的、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的目的

我国现阶段经济不够发达且发展不平衡, 中西部尤其欠缺发展。资阳区就处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在这种本身就不利的条件下更糟糕的是仅有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发展学生个性,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使学生喜欢体育;为了使我们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为了让体育最深的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 使我们从体育中受益;为了体育最广泛的普及, 使全民族整体身体素质的提高, 我们应该对体育课程设施资源利用与开发进行调查与研究。

2.2 研究的对象

本文以益阳市资阳区农村初级中学的部分学生和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

2.3 研究的方法

2.3.1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针对益阳市资阳区农村初级中学体育设施开发与利用现状, 自行设计了教师和学生问卷, 共发放问卷160份, 其中教师和学生各80份, 回收160份, 回收率100%, 有效问卷160份。

2.3.2 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从期刊网上和相关专业书籍上查阅有关与本研究有关的资料。

2.3.3 数据统计法

通过SPSS11.0统计软件、对所调查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益阳市资阳区农村初级中学发挥体育器材的多功能现状

从“资阳区农村初级中学利用和开发体育器材多功能现状”调查结果显示:资阳区农村初级中学教师经常运用体育器材多功能的人数为11人, 占总人数的13.7%;不经常用到的20人, 占总人数的25%;没有用到的49人, 占总人数的61.3%。从“资阳区农村初级中学对利用和开发体育器材多功能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在资阳区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对运用体育器材的多功能的态度, 非常喜欢的人数20人, 占总比例的25%;喜欢的人数31人, 占总比例的38.7%;不太喜欢的人数为16人, 占总比例的20%;不喜欢的人数10人, 占总比例12.5%;厌恶的人数3人, 占总比例3.8%。该数据表明资阳区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对发挥体育器材的多功能运动项目比较喜欢。表明资阳区农村初级中学老师发挥体育器材的多功能现状远远不够。

体育器材一般都具备多种功能, 例如:栏架可以用来跨栏, 也可以用作投射门, 还可以用作钻越的障碍等;利用跳绳可以做绳操、斗智拉绳等。只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 就可以开发除常用器材的许多新功能。

3.2 资阳区农村初级中学对制作简单器材的利用情况

从“教师制作简单器材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资阳区农村初级中学教师经常制作简单器材的人数13人, 占总比例的16.2%;不经常制作简单器材的人数23人, 占总比例的28.7%;没有制作简单器材的人数44人, 占总比例的50.1%。从“学生对开发利用体育器材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资阳区农村初级中学学生的态度, 非常喜欢的人数26人, 占总比例的32.5%;喜欢的人数28人, 占总比例的35%;不太喜欢的人数11人, 占总比例的13.7%;不喜欢的人数9人, 占总比例的11.2%;厌恶的人数6人, 占总比例的7.6%。该数据表明学生对其较喜欢,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爱好, 这样有待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表明资阳区农村初级中学开发利用还不够, 有待提高。

各学校可以结合本校实际, 制作简易器材, 改善教学条件。例如:用废旧的铁杆、锄把等制作接力棒, 用废旧的竹竿和橡皮筋制作栏架, 用废旧足球、棉纱和沙子等制作实心球, 用废旧的综垫、帆布制作沙袋, 用树制作“山羊”, 用砖头水泥或石砌成乒乓球台, 用砖头、木块、竹竿代替球网等。

3.3 改造场地器材, 提高场地利用价值

从“教师对改造场地器材其利用价值的程度”调查结果显示:资阳区农村初级中学教师经常改造场地器材的人数41人, 占总比例的51.2%;不经常的人数20人, 占总比例的25%;没有改造的人数19人, 占总比例的13.8%。从“学生对学校改造场地器材的可行性”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可行的人数56人, 占总比例的70%;不可行的人数6人, 占总比例的7.5%;无所谓的人数18人, 占总比例的12.5%。以上数据表明资阳区农村初级中学对改造场地和器材做的还合理。改造场地器材可以把学校成人化的场地器材和周边没利用的场地器材改造成适合中小学活动的场地器材, 例如:降低篮球架的高度, 降低排球网高度, 缩小球门, 缩小足球、排球、篮球的场地、学校外面的山可以用来利用、将水池的水位降低当做游泳池等。

3.4 合理布局学校场地器材

从“教师合理布局场地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合理布局学校场地器材的人数80人, 占总人数的100%。从“学生对教师布置场地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合理的人数80人, 占总比例的100%。以上数据表明教师在这个方面的非常好。

学校场地器材的布局, 应当即要满足教学的需要, 还要满足课外体育活动和校内比赛的需要;即要方便住址, 又要方便教学活动;既要确保安全, 又要保证学生有地方活动;要形成相互依托、互为补充的多功能活动区。

3.5 合理使用学校周边场地器材

从“教师合理使用学校周边的场地器材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合理使用学校周边场地器材的教师人数22人, 占总比例的27.5%;一般的人数58人, 占总比例的72.5%。从“学生对教师运用学校周边的场地器材的看法”调查显示学生认为合理的人数10人, 占总比例的12.5%;不合理的人数40人, 占总比例的50%;一般的人数30人, 占总比例的37.5%。以上数据表明学校对周边场地的利用还不够有待提高。

体育课程资源的利用应当根据本校的周边环境, 合理计划、充分利用空地, 使学校能进行安全、适宜的体育活动。学校要强场地器材和周边环境的协调、管理工作, 安全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场地器材使用率, 同时要加强场地器材地保养工作, 合理的使用有限度地财力、物力, 使每一件设施都能起到尽最可能大的作用。例如: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体育场地, 安装多向篮球架, 因地制宜设计自然地环行跑道等。

3.6 巧用生活、学习用品和用具

从“教师巧用生活、学习用品和用具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使用的情况为没用过的人数80人, 占总比例的100%。从“学生对教师巧用生活、学习用品和用具的看法”调查显示:学生使用的情况为没用过的人数80人, 占总比例的100%。以上数据表明教师和学生都缺乏创新意识。

教室里的课桌、学生背的书包、铺地板的泡沫板, 还有生活中的报纸、可乐瓶……很多生活和学习用品用具, 都能成为教学的器材。如:我们看过的报纸, 课上, 可利用旧报纸让学生自制飞机, 看谁的飞机飞得高;用旧报纸揉成团, 进行拼图游戏;用旧报纸贴在胸前, 做追风跑……学生在趣中找到了乐, 又在乐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 大家动手又动脑, 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索、团结协作的新课程理念。

3.7 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3.7.1 观念没有得到更新

长期以来, 体育课程被理解为仅仅是按课程表排的, 在学校操场上的体育课, 是一个限定在学校中和规定的45分钟内的封闭系统。对体育课程的这种理解, 限制了我们对身边丰富的体育课程资源的关注和开发。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大部分人认为体育活动可有可无, 没有一个积极的态度, 甚至有的人对体育运动存在着错误的认识, 认为体育活动仅仅是浪费体力与精力和时间而已。所以这群人在心理上会或多或少的抵御着体育活动。一旦一个人在心理上开始抵御一件事, 那么他就不可能做好这件事。反过来他如果做不好这件事, 那么他仅有的一点点兴趣也将消亡, 这样带来的后果不言而喻。

3.7.2 丰富的体育课程设施资源没有得到开发

长期以来, 地方、学校和体育教师都习惯于按照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 大纲中规定要教什么, 大家就都教什么。而且大纲中规定的内容大多又是正规竞技体育项目的内容, 由于是统一规定的, 于是不管学校有没有条件, 学生是否有兴趣, 学生能本能学会, 体育教师只能照搬照教。这就使地方、学校和老师用不着去考虑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这个问题。

3.7.3 体育教师的缺乏和学校对体育的态度

由于很多老师都不愿意去农村教书, 致使农村学校大量缺乏专业教育人才, 因为学校只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以及升学率, 体育成了弱势学科, 致使体育教师或兼职体育教师习惯采用“一个哨子两个球, 老师学生都自由”的教学形式, 有的甚至采取“放羊式”。原因种种导致农村体育教学质量每况愈下。

4 对资阳区农村初级中学体育课程设施资源利用与开发的对策研究

4.1 开发体育设施资源

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国家已制定了各级学校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 各地学校应争取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配齐, 并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改善。对现有体育设施应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同时要努力开发它的潜在功能。

4.2 发挥体育器材的多样功能

体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 例如:栏杆可以用来跨栏, 也可以用做投射门, 还可以用做钻越的障碍等;利用跳绳、斗智拉绳等。只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 就可以开发出常用器材的许多新功能。

4.3 制作简易器材

各地学校可以结合本校实际, 制作简易器材, 改善教学条件。例如:用废旧的纸装或报纸等制作接力棒, 用废旧的竹竿或橡皮筋制作栏杆, 用废旧足球、棉纱和沙子等制作实心球, 用砖头、木板、竹竿代替球网等。

4.3.1 改造场地器材, 提高场地利用价值

可以把学校成人化的场地器材改造成适合中小学活动的场地器材, 例如:降低篮球架高度, 降低排球网高度, 缩小足球门, 缩小足球、排球、篮球的场地等。

4.3.2 合理布局学校场地器材

学校场地器材的布局, 应当既要满足教学的需要, 还要满足课外体育活动和校内比赛的需要;既要方便组织没, 又要方便教学活动;纪要确保安全, 又要保证学生有地方活动;要形成相互依托、互为补充的多功能活动区。

4.3.3 合理使用场地器材

应该根据学校和周边环境, 合理规划, 充分利用空地, 使学生能进行安全适宜的体育活动。学校要加强场地器材和周边环境的协调, 安全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场地器材使用率, 同时要加强场地和器材的保养工作, 合理地使用有限的财力物力, 使每件设施都能起到尽可能大的作用。

4.4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

4.4.1 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

老师和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情况加强对运动项目的改造工作, 这里说的改造主要是指简化规则, 简化技战术, 降低难度要求等

4.4.2 新兴运动项目的引进

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适当选用健美, 攀岩, 现代舞等新兴项目。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目前学校还有开发和利用体育场地设施的很大空间, 但各个学校对其开发与利用不够, 这有待于学校和体育教师去充分地开发和利用。

2.教师没有创新的意识致使很多器材没有得到开发和利用, 以至于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不足。

3.大多数学生对已开发和利用了的体育场地和设施比较喜欢, 表明在今后的体育教学当中要充分开发和利用体育场地设施, 以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5.2 建议

1.学校校级领导要充分的重视体育课程设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开发和利用场地器材。

3.教师认真钻研新课程、新标准。

4.学校要加强宣传力度。

参考文献

[1]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0:1738.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214.

[3]季浏.体育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6.

[4]刘晋.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研究.园丁工程体育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论文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390-39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体育 (与健康) 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6]季浏.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上一篇:再就业培训下一篇:配套钻井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