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竞赛改革设想(精选4篇)
中学体育竞赛改革设想 篇1
摘要:学校体育现状不容乐观, 这里设想了一种新的高中教学方式, 以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加强。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项目班级,教学模式,运动技能,体育意识,规避方法
自从开始关注学校体育以来, 担心在不断的增加, 原因有二:其一, 学校体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理论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但学校体育的现状与日俱下, 学生的体质大幅下滑。其二, 家长的法律意识增强, 不着要害的为自己的孩子争取一些利益。却不知他们的这种群体做法变成了学校体育不可逾越的高山, 更害了自己的孩子。
当今世界学校体育飞速发展, 也产生了很多新的理念。快乐体育、终生体育也都被人们所接受。但我国学校体育的现状却没有把这些体育意识植入学生的心中。根据《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中资料表明, 我国体育人口中25岁以下体育人口占体育人口总数的30.47%, 以16~25岁最高, 61~65岁次高, 但到26岁后骤然下降, 下降幅度近10个百分点, 41~45岁降至最低 (4.82%) , 51岁后开始反弹。根据另一调查研究, 有50.3%终止体育活动的北京市女职工是在离开学校走向工作单位的时候。这种现状让我们不得不反思, 学校体育的路在何方?学校体育到底该怎么做?
根据调查, 毕业生离开学校后, 之所以大部分人中断了体育锻炼, 原因如下: (1) 工作忙, 没有时间。 (2) 家庭压力大。 (3) 没有运动场地。 (4) 没有运动技能。 (5) 身体条件不好。 (6) 没有玩伴。 (7) 没有意识到体育的重要性。
根据以上的调查结果, 在学校期间应该加强两件事, 一是运动技能培养, 二是运动意识培养。而运动意识培养又源于运动技能的掌握。现以高中为例设想了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方法, 此方法以掌握运动技能为主, 加以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1 改变正常的自然班上课, 几个班级同时上课
1.1 准备工作:
根据高中体育老师人数和每个年级的班级数, 根据学校体育设施, 开设四到六个体育项目, 如: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等。在开课之前, 让学生进行选择, 并说明一旦选择高中三年将一直进行这个运动项目的教学训练。
1.2 上课。
三四个班级同时上课, 但不是按自然班级, 而是按所选项目, 几个体育老师同时上课, 既不影响体育的课时, 也没有增加体育教师的负担, 这样就可以保证单一运动技能的形成。但体育教师要改变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是要把运动技能的教授工作拉长到两年半的时间, 并要做好细致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是利用两年半时间让学生掌握一种运动技能, 提高运动兴趣, 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和运动的重要性。
1.3 定期比赛。
正常上课、训练是枯燥的, 为提高学生兴趣, 每学期要组织教学比赛、校内比赛、校间比赛。教学内容要有理论课, 讲述该项目的历史、起源、技巧、战术和裁判法。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一运动项目, 并全面掌握运动技能和裁判的方法。
1.4 考核。
设定一个高的考核标准, 要求学生在高中期间运动技能达到一定的程度。
2 此种教学模式的利弊和规避方法
2.1 学生兴趣转移。
原因很多, 如与老师关系, 同伴关系、自身条件等, 不想选择最初的运动项目。
可以在尝试一个月后再最终定下所选项目, 一个学期结束后可以适当微调, 但一个学期后将不能允许调整。因为这是两年半的教学计划, 重新选已经没有时间了。
2.2 选的项目人数不均衡。
目前高中篮球、足球普及情况较好, 而其它运动项目会的人很少, 这很可能造成一种情况, 选篮球、足球的人多, 而其它的项目人很少。这种情况,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
(1) 正面宣传同学不了解的体育项目, 做好体育发展愿景。 (2) 组织同学观看相关项目比赛, 并进行精彩解说。 (3) 如果真是某个项目人多, 可以两个体育老师同时教授这一门课。
2.3 身体发展不均衡, 不能得到全面锻炼。
因为只在一个项目上进行教学训练, 学生的身体不能得到全面锻炼, 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解决。
(1) 利用体活时间进行其它体育运动, 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2) 在体育课上, 注意全面身体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3) 管理好早操、间操, 让学生充分利用这样的时间进行身体锻炼。 (4) 应加入一定全身练习, 全面提高身体机能。
2.4 由于学习压力、升学压力、家长的压力, 难以坚持。
高中以学习为主, 升学为目的, 家长、教师、学校会千方百计减少其它与学习无关的时间。
(1) 正面宣传体育的作用, 劳逸结合, 增强体质, 为冲刺做准备。 (2) 教学时间为两年半, 既教学内容在两年半内完成, 高三最后一学期可以给考生让路, 也可以降低运动强度, 以帮学生休息为主。 (3) 邀请家长观看表演赛, 让他们看到孩子的成长。给家长做宣传, 让家长了解体育的重要性。
2.5 学生身体素质差, 难以掌握运动技能, 同一个项目班级发展部均衡。
高中的录取以学习为主, 不以体育为主, 难免一些学习好但身体素质差, 而这部分人不爱锻炼又是急需体育锻炼的群体。
(1) 第一、二学期一基础教学为主, 当运动成绩分层后, 可以进行分组教学, 或是分层教学训练, 提出不同的训练目标。 (2) 适当的减轻身体素质差的同学的训练负荷, 改善对他们的教学方法。 (3) 加强对他们的鼓励, 增强他们练习的自信心。 (4) 给予他们更多的展示机会, 提高他们练习的兴趣。
这种教学模式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在高中期间掌握一项运动的技能, 并达到一定的水平。一旦学生掌握的一项运动技能, 将来会自己寻找机会进行锻炼, 他们会在体育锻炼中体会运动的乐趣, 会在运动中找到自信, 也会因为运动, 多了一个交流的场所。终身体育意识会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假如这种教学模式能从小学开始, 初中巩固, 高中加强、大学发展的话, 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成为终身体育者。
参考文献
[1]程廷纪.改革现行高中体育教学的若干设想[J].四川体育科学, 2002 (3) .
[2]陈锦云.浅谈高中体育教学[J].宁德师专学报, 200, 113 (1) .
[3]饶爱蓉, 胡惠.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 217 (4) .
[4]管水法, 夏积仁.对目前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浙江体育科学, 200, 123 (6) .
[5]周晓明.论构建高中现代体育教学模式的新理念[J].浙江体育科学, 200, 224 (6) .
[6]刘晋, 邓日桑, 王素珍.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J].体育科学, 200, 18 (4) .
中学体育竞赛改革设想 篇2
陕西省紫阳中学
吴雨安
725300 内容摘要:体育是一种身体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如何使这一目的的顺利、彻底的完成,是我们体育工作者长期以来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然而,在许多基层学校中,由于场地、器材不足,师资短缺,教师本身素质有限(当然包括笔者本人在内),学生运动能力差异较大等等,导致许多切实有效的教学方式无法起到其应有效力,分项教学的设想,就是力图解决上述问题项产生的。
关键词:分项
教学
设想
一、分项教学的含义。
目前,学校体育教学的方式在许多学校都是采用分级教学,即任课教师承担一至多个年级的体育教学任务,而分项教学则与之不同,它的真正内涵是任课教师不再特定的承担某个年级的体育教学,而是特定的承担一个或多个运动项目的教学,使学生在各个运动项目中都能够得到系统的学习,其分项步骤是:
(一)制定教学进度和计划
统一制定教学进度和计划是分项教学的前提。它是由体育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根据教学大纲,集体制定而成,其中包括学期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表两个部分。
1、教学内容:
每学期的教学内容必需根据上学期的教学内容中各项目中具体的运动技术,从而来制定本学期的任务(复习和学习新技术)。及具体内容如初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可以如下安排:
田径:
跑:跑的辅助练习:摆臂、小步跑、高抬腿跑、侧身交叉跑、跨步跳等。投:
1、掷实心球。
2、背抛。
3、原地侧向推铅球。体育操:
1、队列和体操队形。
2、徒手操。武术:武术操。
篮球:
1、移动。
2、原地双手头上传接球。3原地双手投篮。4运球。足球:
1、行进间运球。
2、原地脚弓传球。
3、脚背内侧踢球。
诸如此类,其它五个年级则根据各年级的特点确定是复习或学习新的技术。
2、制定课时分配表。
课时分配表要根据各年级将要进行各个体育项目所需的课时来制定,原则上在同一教学阶段各年级所进行的项目不得重复。如表:
注:
1、表中教学进度如因气候原因受阻,将延期进行。
2、理论课教学穿插在雨天室内课中。
3、理论课内容根据现行大纲而定,每学期应不少于二课时。
(二)教师教学任务的划分:
教学任务的分配,首先是教学项目的划分,教研组根据大纲要求,将教学内容分为若干类,如田径(可以划分跑、跳、投三大类),体操、篮球、足球、排球、武术八类项目。教师参照上述项目的划分,根据自身技术的特长承担二项或二项以上的教学任务,按照教学进度计划进行教学。
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分配教学任务是分项教学的两在部分,二者必须在开学前由教研组统一研究确定,在实际教学中,尚需校领导的支持和任课教师的密切配合,则分项教学这一新的体育教学形式必然能够顺利的实施。
二、分项教学的特点。
分项教学从理论上讲是成立的,也是切实可行的,因此它具有以下特殊意义。
1、体育场地、器材利用率提高。目前,在许多基层学校中,由于金费不足,造成体育场地、器材的短缺,教学时常出现占场地、抢器材的现象,使教学无法正常进行下去。分项教学则由于在同一个教学阶段中无重复的教学项目,每一项目都有其较固定的场地、器材,因此,争器材、场地的现象将不再出现,并能充分的利用现有的场地、器材进行体育教学。
2、充分利用教师的特长,提高教学效果。体育教师不是全能的,在诸多的运动技术中必须具备的常识,由于分级教学的特性,使教师对学生只能获得片面的不完整的了解,而分项教学中教师将面对全校各级各班进行教学,因此,大大提高了师生之间的接触,同时也增加了教师对学生的感性认识,这些认识在课外辅导和竞赛中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浅析中学体育课改进设想 篇3
关键词:体育课,现状,改革,对策
前言
体育课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级学科, 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 其在实施中质量的高低, 直接关系着下一代人的健康。目前学生体质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有很多的问题是出现在体育课上的, 学生上课“放羊式”,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形式化等。都是表现在现实体育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当前阶段如何避免这个问题?如何去上这个课?如何去改进现状?使我们应该去分析的问题。体育课在中学阶段是很受学生们的喜爱, 但是在相当的过程中, 体育课成了形式课, 很多时候都是其他学科的老师帮着带上体育课, 这样使的体育课的教学威信明显降低, 体育课的问题日趋凸显。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文章对榆林市中学体育课程进行调查, 旨在找出现阶段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改革对策。
1. 榆林市中学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的认识
在调查过程中, 榆林市中学的教师普遍存在上课过程中形式化, 甚至有些学校还存在放羊式。大多数的学校教师上课单一, 课堂气氛较差, 有些不能很好的使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创新意识较差, 在上课过程中, 几十年的老教案一直延续, 不能跟的上时代的发展, 上课过程中往往注重学生素质的发展, 使学生没有从体育课的学习过程中找到快乐。真正的使体育课教学真正的成为学生发展的一个平台。在体育教师的培训过程中, 有很多的额问题出现, 学校中的教师技能培训多是给主三科的教师培训, 对于小三科的体育学科来说, 很少有培训的机会。在个别学校甚至有一次都没有出去培训过的体育教师。教师资源的紧缺, 学校的教师虽然有人员充实, 但是技能相对较差, 甚至有的老师都不是专科教师, 在体育教师岗位上甚至存在着很多兼职现象, 体育教师的配备数量严重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经适应了体育教师在学校的地位, 对于体育课的上课形式已经见怪不怪。体育课本应该是学生改变身心的一个重要方式, 但是在上课过程中, 很多时候的体育课教学变的让学生肆无忌惮, 在体育课的上课过程中, 更多的就是逃课翘课的现象, 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 榆林市中学体育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目标的认识
以“增强体质”为主的教学目标, 曾是中学阶段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教学目标。在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中, 很多时候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就很不清楚教师的个人方向,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能很清楚的认清楚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的地位。学生在学习目标上也没有明确, 在上课过程中过多的学习使得学生变得很是理论, 因此需要户外的活动去充实。在上课过程中, 学生和教师对于课程目标的认识还是很模糊。
3. 中学生对体育教材内容的兴趣
调查结果显示, 榆林市中学生最喜欢的体育项目存在一定程度的性别倾向性。男生对武术、篮球、游泳、足球、乒乓球等项目表现出了较高的喜欢程度, 这些项目表现出了很强的趣味性、竞争性和游戏性;女生则对羽毛球、轮滑、篮球、武术、舞蹈等项目表现出较高的兴趣, 而这些项目运动量较小、具有良好的健身价值的。现行体育教材中的重点内容田径项目成了中学生, 特别是女生的被动体育项目之一, 这一情况说明当前田径项目缺乏趣味性, 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
4. 榆林市中学体育课改革设想
从社会的需要和体育主体的需要出发, 应该重新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贯彻终身体育方针, 以体育课程整体改革为中心, 以身体活动为主, 强调“身、心、社”整体健康、课内课外一体化的有效教学模式。教师是体育课改革的重点, 更是根本, 花更多的时间在教师的引进上不如花更多的钱其建设活动场地和器材。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对教学过程的学习, 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因此更多的场地设施是关键。这样还能够积极调动学生的体育思想, 使学生对体育运动有一个活动的地区。教师在选用上不应该只注重篮球、田径等发展活动面较广的专项, 也应该注重轮滑、健美操等相对较新的活动项目。这样使学生的体育兴趣能够充分的调动起来。在农村学校建立联盟组织, 加强村与村之间, 村与市之间的体育活动交流, 从而使体育课的开展能够向着好的方面发展。体育课的上课过程中, 应该采用家长监督制, 在体育课的上课过程中, 加强教师与学校以及家庭的交流和沟通。这样能够提高教师子啊上课过程中的积极性。使教师的授课实效增加。
5. 结论
5.1 榆林市中学体育教师对新一轮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指导思想等方面
没有深刻认识与理解, 对体育新思想不是十分清楚。在教学上对于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需要不是很明确。
5.2 榆林市中学生最喜欢的体育项目存在着性别倾向, 而榆林市中学体育教材也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可接受性, 因此, 榆林市中学体育教学目的任务不符合榆林的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
[2]鞠鸿.初中体育课的现状分析和对策[J].新课程, 2008.
[3]吴晓楠, 张振华, 姜雯.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的现状分析与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0 (6) .
中学体育竞赛改革设想 篇4
“中新网5月16日电教育部今日在其官方网站就近期多起中小学生溺水事故进行紧急通报, 通报指出, 要把防溺水联控落实到每一个乡镇。要提请当地党委、政府协调有关部门和乡镇切实建立防溺水联防、联控机制, 加强重点水域和危险路段安全管理。
通报明确, 5月11日 (星期六) 上午,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罗阳一中8名初二学生在东江边烧烤时, 1名学生不慎落水, 4名同学施救, 造成5名学生溺亡。同日, 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大盛镇林角村3名小学生到邵阳市邵阳县白仓镇新华村一水塘玩耍时溺亡。同日,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油田中学4名学生结伴到河东镇油田华裕河段游泳时溺亡。5月12日下午, 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沙河铺乡小学5名学生到沙河铺乡史河橡胶坝附近游泳时溺水, 导致4名学生溺亡。同日,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2名小学生和1名初中学生在东兴区中山乡下河游泳时溺亡。
通报指出, 短短两天时间内四省五地连续发生5起未成年人溺水事故, 造成19名中小学生溺亡, 令人十分痛心。再次给中小学安全敲响了警钟。需要注意的是:这5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溺水死亡事故, 多发生在农村地区;都发生在周末;都发生在无人看管的江河、池塘等野外水域;都发生在学生自行结伴下水游泳时, 有的是手拉手施救落水同伴致多人溺亡。“
实际上, 这仅仅是每年中小学生溺水悲剧序幕的开始, 溺水的高峰也将随着盛夏一起到来, 据有关资料显示, 溺水已成了青少年意外死亡的第一要因, 远远超过交通肇事。每当事故发生后政府、消防、民间群众都积极搜救, 各级教育部门都迅速下文通报, 三令五申进行规范。但, 并未取到实质性的效果, 每年溺水悲剧照常上演, 且并无数据表明事故比上一年有所下降。相反, 事故发生时, 孩子们总是千篇一律地用毫无科学、技巧, 缺乏理性的近乎本能的行为、方式进行施救, 结果, 往往是为救一个不仅救不了反而白白地又搭上几条性命;虽然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搜救, 仍然挽留不了这些可能数小时前还年轻鲜活的生命。几乎年年来都有这样的惨剧发生, 究其原由, 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与青少年的救生教育的严重缺失或者说是学校体育的救生教育缺失不无直接的关系。
1、学校体育救生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
1.1 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
目前, 世界上已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游泳救生组织。英国皇家救生协会建于1819年, 随后在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法国、瑞典等国也分别成立了游泳救生组织。而我国的救生协会成立于2005年, 且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不知道救生协会的存在, 为此在上游泳课时随机访问过许多学生以及场馆的一些普通工作人员, 几乎都不了解有关救生协会方面的知识。另外加上数千年农业国历史以及受儒家、佛家文化的影响, 人们遭遇了天灾、意外突发事故后, 总习于惯用“随遇而安”、“听天由命”等近似于消极、宿命的价值观念来寻求安慰和解脱。而没有从社会的角度、公共安全的角度来进行思考:我们的社会是不是在事故发生之前就应该有相对成熟的紧急预案和对策?甚至专业的游泳救生也应该是国家和社会理应提供的福祉。
1.2 社会层面的重视程度不够
首先, 战略上的不足。
在我国, 水灾和地震、火灾是并列的三大灾害, 并且每年因水涝和溺水而亡的人数远远高于地震和火灾的死亡人数;而关于地震和火灾国家都有较为成熟的紧急预案和对策;以及专门的事业编制的地震局和消防局, 还有在编的专业技术人员;而且每年全民都有定期不定期的地震、火灾的消防、救灾演练。反之, 水上救灾既没有专门的局, 也没有专门定期的救生演练, 更缺乏在编的专业救生人员, 虽然目前在我国水上救生的任务是由公安消防来承担, 但据较为权威的统计可知, 全国除上海等少数发达地区的消防公安、特警受过专业水上救生培训外, 其他大部分地区的同类人员都未受过相同的训练和培训。
其次, 战术上的不足。
从表面上看, 每次政府、教育部门都采取了积极的救援、应对措施。但就其实质, 效果极其有限的, 因为我们总是事情发生后才来应对, 被动作战, 正所谓治标不治本。从易学的角度来说, 凡事分阴阳, 即我们只从表面上 (总是事情发生后) 来进行应对, 而没有从内在 (事情发生前) 进行对策、预防, 阴阳失衡;所以必须“内外”兼修, 标本兼治。“内外”:1事故发生前为内, 发生后为外;2我们为内, 自然、水域为外。换言之, 1我们不要总是做马后炮, 事后再来“积极”应对, 应该事前就有应急预案、对策。2我们、甚至人类可能改变不了自然、环境, 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自身, 培养、提高我们自身的救生技术和技能。
1.3 社会宣传力度不够
关于救生方面, 我们的社会宣传力度明显不够, 甚至缺失。例如, 迄今为止, 我国每年一届的救生竞标赛已经举办了十四届, 但鲜有媒体报道, 不管是广播电视还是报刊, 都难觅踪迹。实际上, 救生比赛是一项具技术性、趣味性及观赏性为一体的蛮有意思的水上项目。特别是去年 (2012年) 8月15日在国家游泳馆水立方举行的第十四届救生竞标赛暨全国首届救生职业技能大赛, 同样有没有转播、报道。而更奇巧的是, 赛前一个月, 即2012年7月21日首都北京遭遇了61年来最大的水灾, 溺亡77人, 成为永远的水殇。且不可思议的是, 水殇与救生技能大赛前后相距不到一月, 对本可以宣扬拯溺救难、救死扶伤、自助救生的救生技能大赛却没有媒体报道, 成为永远的遗憾!
1.4 救生教育的缺失
由于我国救生在社会层面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各级机构及部门也就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故也就未能在社会上、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大中小学进行救生知识、技能教育的学习与宣传, 所以, 特别是对于我们中小学生而言, 对于水上救生这一块的常识几乎全空白。那么, 一到每年夏季, 各地中小学生溺水而亡的事件扎堆般地出现, 也就不足为奇了。而再看看我们港澳台地区, 都有专业的救生总会, 内地呢目前只有珠海有一只专业的海上救生志愿队。其中, 特别是在台湾还有一个专门由中小学生组成的“慧行救生小天使俱乐部”, 最小的岁数才六、七岁。的确, 救生就应该从小孩抓起, 有资料表明,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在距今八十多年前才六岁时, 就接受了正规的游泳救生训练。
2、救生教育走进学堂的建议
2.1 应从法律层面上或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进行立法规定: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禁止未受过专门的游泳救生技能培训的未成年人进行水中救生。例如, 14岁以下少年儿童禁止下水施救。
2.2 政府应加大救生宣传力度, 各种媒体应及时对各种大型的救生比赛、活动进行报道宣传;各级教育部门应在中小学进行救生知识、技能和安全预防宣传, 并充以详实的各种溺水事故图片资料, 象交通事故宣传一样起到警示的作用。
2.3 应从小学开始抓起, 在中、小各级学校定期地进行关于游泳救生常识及技能的学习和演练;正确地引导学生, 在遇到突发溺水事件时如何采取正确、合理、科学得当的救生方法进行处置, 避免生命财产的损失或尽量减少到最小。
2.4高校公共体育课, 也应教授救生技能常识及内容, 甚至有条件的学校, 还可以开设游泳救生的公共选项课, 若能拿到国家职业资格初级救生员证的话, 还另外有学分等方面的奖励。
2.5 高校体育专业选上游泳课的的学生, 必须教授救生的知识、技能, 必考国家职业初级救生员的资格, 拿到的同样可以得到有关学分方面的奖励。这样为将来做体育教员打下救生基础。
2.6 大、中、小学各级学校的体育教师 (特别是教授游泳的教师) 以及游泳教练员必须持至少是国家职业初级救生员的资格, 方能上岗。这样, 为各级学校普及救生常识课, 创造必要的条件。
综上所述, 救生必须从娃娃抓起;救生走进课堂, 刻不容缓!“少年强, 则中国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通报近期5起中小学生溺水事故造成19人溺亡.20135.16--13:14.中国新闻网
[2]沈浩然.游泳救生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中学体育竞赛改革设想】推荐阅读:
农村中学体育改革12-20
中学体育课程改革10-13
对中学体育课程改革06-07
中学体育田径教学改革07-11
对中学体育教学改革论文09-27
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办法论文10-30
创新教育与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探析论文09-05
中学体育09-15
中学体育高考05-09
中学体育教师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