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共12篇)
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 篇1
摘要: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上海市徐汇区中学学生关于大课间活动的态度与动机、每次参加活动时间以及活动形式、学生对场地器材的需求度和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大课间的认识不够,不能有效满足学生需求,新兴项目没有引起注意;参加活动的时间不能得到保障,学校的场地和设施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以及实施过程中学生安全无法得到保障。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全国第五次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表明我国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比例迅速增加,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1]这些令人担忧的问题警示我们,提高青少年的健康素质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针对学校体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把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作为事关国家兴衰与民族命运的大事,抓紧、抓实、抓好。而大课间体育活动正是一个带动孩子全面发展的一个很有效的办法。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充足,形式丰富多样,学生身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不仅可以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其身心发展。
文章试图通过对上海市徐汇区中学大课间开展现状的深入调查,对影响上海市初级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发展存在的因素进行分析,把握上海市初级中学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情况的现状,并有针对性提出有效对策,以促进上海市初级中学学生的健康发展,进而发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目前,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调查方面的研究比较少,该研究的开展不仅能共享一些大课间活动开展的现实经验与不足,也能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1 研究结果与分析
1.1 学生对大课间活动态度与兴趣的分析
学生对于大课间的了解对于大课间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表1的调查数据显示可以看出73%的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态度是持认可的。同时调查发现男生的态度要好于1女生,而持无所谓态度的多为女生,另外一些持不认可态度的则主要是一些身体肥胖或体质比较差的学生,他们的身体条件限制了他们对大课间各种活动的态度。
从表2的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参与动机77%的学生是对大课间体育活动持感兴趣的态度,这可能与中学生好动的天性有关,但这一点无疑是很好的一点。但从表2仍可以看出有9%学生仍持有不感兴趣的态度和14%的学生对大课间兴趣一般。调查原因主要集中在:内容复杂,不了解该活动;自己底子差,不想学;周期变化少。通过调查显示出现今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着活动内容复杂,学生难以掌握的问题;没有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保证了学生的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时间,而且增强了学生的体质,缓解了学生的疲劳,更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行为品质以及团结合作精神。
1.2 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的分析
学生活动所定的具体时间不宜太早,也不宜太晚,不同的天气情况以及其他方面能够影响到学生的身心活动的因素,都要考虑在内。从表3中显示,73%的学生活动的时间是40 min左右,同时12%的学生活动的时间是在40 min以上的,仍有21%的学生活动的时间是40 min以上的学生活动的时间。国家的政策要求学生每天锻炼1 h,调查说明校21%初二年级学生的活动时间还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通过表4统计显示,造成学生活动时间在40 min以下的原因:49%的学生对于大课间活动的了解还不够;10%的学生参加活动也只是担心不参加活动会对体育成绩造成下降;35%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相关规定,所以自己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这就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再就是其中9%的学生不能够达到时间是因为家长的不支持。家长对大课间的不了解以及仅注重文化成绩的原因导致了学生投入到大课间活动中的时间较少。每天40 min时间不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舒缓紧张的学习情绪,学生的身心同时得到很好的发展,能够有效的解决学生体质差的问题。
1.3 大课间体育活动项目分析
大课间体育活动之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喜欢和青睐,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从调查中发现男生比较喜欢是篮球、武术以及扯铃项目,一方面可以学习新的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展现自己。其他选择一些相对轻松点的项目的男生则是因为身体素质或者兴趣的原因,再有就是个别学的自信心不够。而大部分的女生则喜欢排球和跳绳项目等,另外4%的女生则和男生喜欢的项目类似。从表6中可以看出手球项目没有引起学生过多的兴趣。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项目,不仅能很好的发展身体素质,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应该引起注视,及时做出调整。另外结合表5和表6,可以看出学校现今开展的项目还不能有效满足很多学生的需求。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形式丰富程度,是引起学生的兴趣的重中之重,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开展好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关键。中学生好奇心强,持有独特的“喜新厌旧”天性,若每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按照一种方法或者较少的项目长此下去,学生肯定最终会失去兴趣。想要较好的解决这些问题要从学生出发,则需要充分去了解学生,注重在活动形式、内容、空间上的科学的进行调整,同时根据项目分组活动或采用每周每期轮换制,对大课间活动的活动模式进行周期性、有计划地一些调整和创新,提高学生参与兴趣;另外在大课间内容的丰富上,应该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充分挖掘和利用自己的优势条件,培养学生的信心,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信心,来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也是今后大课间体育活动改革的重点。
1.4 学生对大课间活动场地器材满意度的分析
场地和器材的保障是开展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基本前提。[2]但是调查中显示,学校还是有接近20%的学生对提供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场地、器材不满足。因为徐汇区地理位置相对优越,房价较高,使得学校的没有足够的活动场地,再加上学校的建筑以及教师的车子停放等一系列问题更加剧了学校活动场地缺乏的问题。学生在硬件上得不到满足,则会减少学生运动的时间及降低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也就导致大课间不能有效的开展。学校的场地有限以及活动器材缺乏的这个问题对于很多学校来说都很普遍的,也不是一下就能解决掉这个问题的。在全校有效的空间范围内同时开展多项课间活动,是眼下困扰不少学校最为突出的问题。面对有限的场地和设施,大课间体育活动不能要求统一的模式,一切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的实际展开活动。[3]结合场地、器材进行优化活动的举措,不仅可以让场地得到有效的利用,还能激发了学生的运动热情。如何充分合理安排活动场地以满足学生大课间对体育活动的需要,对于学校体育工作者以及学校领导们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1.5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安全性分析
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各种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大课间而言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开展大课间活动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学生安全意识不足,设施老化、场地小而学生多都会引发安全事故;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百般呵护,面对一些受伤的事故,家长则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相对的制止,却忽略了孩子的身体健康。一系列的安全问题导致大课间难以在学校的大范围开展。通过表8可以看出88%的学生认为设施的老化、场地的不合理布局、场地小而学生多等是最大的安全隐患,另外还有27%的中学生认为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安全意识不足,常有一些危险的动作等,也往往使得教师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力不从心,也就造成了一些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一系列的因素最终导致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减退,影响了学生身心发展。安全问题也成为大课间活动不能广泛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一些场地小的学校,若不能合理规划,给学生一个充分的适宜环境进行锻炼,则更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现在的家庭都是一个孩子,所以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健康特别关心,不允许他们去做那些危险的活动。这给了校方重大的压力,对于大课间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方式。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一种新兴产物,对于大部分学校来说许多做法和经验还比较欠缺,开展过程总出现许多以往不曾遇到过的难题和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充分准备去应对、去妥善加以解决。
2 结论与建议
2.1 结论
从学生对大课间活动的和兴趣的调查来看学生们没有形成动机促使他们去参加活动。目前,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的时间不能达到每天锻炼1h的标准。该区存在着大课间项目不够丰富,活动缺少周期性变化,导致学生的兴趣日渐消失。学校活动开展常常受到器材、场地、人数等问题制约。学生在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时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
2.2 建议
(1)加强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宣传工作,使学生和家长充分了解和认识大课间体育活动。
(2)学校方面对于学生的活动时间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相关规定,可采取控制其体育分数,不能达到规定的则扣除其相应体育分数;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
(3)结合学校的实际,对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体育基础、场地器材、季节气候等实际情况来选择、编排内容,做到因校制宜、因班制宜、因人制宜。
(4)为了使活动有序的开展,尽可能合理划分活动区域,活动域划分为班级活动区域和公共活动区域两部分。对于一些破损的器材和设施若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换,禁止学生动用。
(5)学校要建立大课间活动安全机制,活动的组织要细致周密,对易发生的不安全事故要预先判断到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保障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正常进行和师生安全,能及时、高效、合理、有序地处置大课间体育活动中的突发性事件。
参考文献
[1]李永亮.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七大原因及五项对策[J].人民教育,2007(7):10-13.
[2]袁建刚,钱建龙.“一小时体育活动”对学生身心影响效果的比较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1999(2):12.
[3]黄荣进.浅谈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J].科教探索,2008(11):102.
[4]王敬东.关于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效性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3(77):116.
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 篇2
为适应新形势下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更好的贯彻落实《古蔺县教育局关于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展评》的文件精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要求,全面落实“学校教育,健康第一”教学理念,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特制定本校实施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开展中小学“阳光大课间”活动,以“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 为活动主题。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落实学生每天体育活动一小时,促进全县体育活动深入开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真正为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基。
二、实施原则
1、全体性原则。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做人人参与活动,个个都有喜爱项目。达到全员参与、全体健身的目的。
2、趣味性原则。大课间项目设计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选择符合学生口味,学生感兴趣的活动项目,这样调动学生积极性,吸引全体学生参与,并能保持生命力,持久开展。
2、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我校从实际出发,合理安排大课间活动的计划和内容。
3、创新性原则。根据我校场地的特点,为达到锻炼的效果,大课间活动开设了呼啦圈操、甩呼啦圈,武术健身操,手语操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5、安全性原则。大课间活动参加人数多、场地小、学生积极性高、跑跳频繁、学生自控能力差,组织不好很容易出安全事故,因此在选择和设计活动项目时,应充分遵循体育活动的规律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考虑到场地、器材的适用性、安全性,确保活动的安全。
三、组织领导
领导小组
组 长: 雷碧文
副组长:曾勇王卫东
成员:汪小钢 刘同梅 李聪、各班班主任
职 责:负责组织领导“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包括拟定方案、制作音乐、组织训练等。指导、检查和评比工作,保证“大课间体育活动”正常有序开展。
四、活动内容
根据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任务、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和特点、学校场地设施建设和体育器材配备以及季节、气候的变化,科学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现阶段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包括眼保健操、广播体操和体育活动三个部分,在作息时间表规定的30分钟内进行。
(一)“大课间活动”在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进行。采用广播操和分年级活动(跑步、跳绳等)相结合的形式,以音乐为背景串联活动全过程。以班级为单位参加大课间活动,班主任要组织好学生有序地参加各项活动。
(二)遇到阴雨天不能进行正常室外活动时,各班由班主任自行在教室进行室内游戏(器材自备),体育老师协助管理。
五、活动流程
1、大课间活动
(1)学生有序入场(2分钟):上午第二节课下课后,各班学生迅速在教室外走廊站成两路纵队,随音乐依次有序到达田径场指定位置
(2)集体活动(5分钟):做眼保健操
(3)集体活动(5分钟):广播体操。
(4)集体活动(2分钟):呼啦圈操
(5)集体活动(3分钟):甩呼啦圈。
(6)集体活动(3分钟):武术健身操
(7)集体活动(5分钟):手语操。
(7)学生有序离场(2分钟):在音乐声中,有序地离开活动场地,以良好的状态投入课堂学习。
六、实施方法
大课间活动管理与组织者是校长、德育处、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实行责任制管理。
1、大课间活动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大课间活动由教导处曾勇主任具体负责,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了解活动情况检查活动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班主任要教育和鼓励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班主任要每天参与班级的大课间活动,及时检查、了解、监督、管理本班大课间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大课间活动质量,同时负责活动安全工作。
3、体育老师具体负责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引导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负责指挥和示范,协助班主任工作,确保学生活动的安全。
七、活动要求
1、注意有序开展活动,安全第一。德育处、班主任必须加强教育,强调大课间活动纪律与安全,并协助体育教师指导学生安全活动。
2、各项目活动必须在规定的活动区域进行,各班学生必须在指定活动范围内活动,防止出现学生乱串、乱跑的混乱现象。
3、负责日常管理值班的领导、值日教师和执勤教师要认真做好当天记录。
4、所有负责老师和全体班主任要及时到位进行现场指导,督促学生安全活动。
八、活动保障
1、认真学习,转变观念,达成共识
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为主旨,了解学生发展之需,使广大教师深刻体会到:拥有健康才能拥有明天,热爱锻炼就是热爱生命,在深化课程改革,全
面提高质量的工作中,注入快乐体育的全新理念,确立合作、竞争、快乐、主动、健康发展的体育工作观。
2、加强领导,保证时间,形成制度
以将快乐体育、趣味体育引入体育活动为主旨,强化活动的领导与管理,在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过程与评价上形成有效管理,充分挖掘校内外各种体育课程资源,不断丰富和发展活动的内涵,不断提升活动水平。制定安全应急预案,确保学生安全。
3、全员参与,注重评价,强化激励
坚持学生全员参与,教职工全员协作,突出活动的评价作用,对先进班级和个人予以适时激励(若获县上个人奖励则加绩效分2分),并将各种评价资料存档,作为学期考核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领导、班主任、老师、学生系列考评中,以保证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有效开展
古蔺县二郎初级中学校
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 篇3
关键词 大课间 体育活动 实践
一、前言
进行“大课间”活动课题实验,是清潭中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它是立足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有步骤、多层次地实施综合教育管理的过程;是进一步全面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综合体质与健康的有效载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特色扬校”的治校思路的具体体现。大课间活动唤起了全体师生对健康的关注,引导学生自觉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走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体验体育带来的快乐。
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基本构想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基本理念
我们立足于清潭中学的实际情况,将“我阳光”、“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等现代教育理念引入体育活动中,把大课间体育活动定位成“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一个核心”:即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发展,寓促质益智、辅德、育美、娱乐于活动之中。“两个基本点”:一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健康身体打下牢固的基础;二是确保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具体做法和内容构成
1.以体育课为载体,开展主题校本教研。2.加强清中体育社团建设。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节。4.对我校的大课间活动方案进行设计和实施。在设计上注意四个结合:一是坚持体育与艺术的结合;二是坚持规定项目与自选项目相结合;三是坚持形式与内容相结合;四是活动内容与季节变化相结合。
三、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具体实践
(一)成立课题的管理组织,完善场地设施
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体艺组全体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小组,制订了研究计划,明确了人员分工。
(二)开发大课间活动内容,探索活动方法
1.创编活动内容。根据学校实际和问卷调查的情况,活动的内容分为晴天和阴雨天两类。天晴时为花样跳绳、羽毛球、篮球、排球、健美操、武术等室外项目,阴雨天为棋类活动、智力游戏等室内项目。
2.制定活动规则。在大课间活动中,要想让学生都动起来,且做到活而不乱、活而有序,必须要制定相关的活动规则:①划分活动区域。课题组老师认真分析各班自主选择项目的特点和场地要求,并根据我校实际的场地情况,进行了整体的协调和安排。②制定活动安排表。要組织好大课间活动,必须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充分、准备工作做细。③统一口令和指挥。大课间活动的每个环节,都是由统一口令指挥进行的,我们把指挥口令按提前设计好的时间及进程录音,到时播放,不但便于检查,还有效控制了活动时间。④制定有关制度。建立活动考核奖惩制度。学校每天由蹲点行政负责对所辖班级进行考核,一周一汇总,一月一评比,一学期进行一次大课间活动示范班级和先进个人评比活动并予以表彰;在每天考核中,班主任未能及时到场,或者班级未能按计划进行活动,扣相应的班级管理分。体育老师要按分工做好巡回指导督查工作。除以上的各项安排外,还逐步建立起与之相互配套的检查、监督制度,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评比的方法和措施。包括《关于大课间活动的要求和规定》、《大课间考核制度》等。⑤学校制定好学生大课间活动计划,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确立各年级各班的特色,做到时间、场地、内容、学生、指导教师"五落实"。
(三)加强大课间活动管理,提高活动质量。
1.纳入学校制度。我校在课题实施研究之初,就把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同课外活动一起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排入作息时间表,同时纳入对学校教育整体工作评估,不断加大评估的权重,纳入对班级考核的条件之一,制定评估量化标准,由于这些制度保障,使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活动的开展落到了实处。
2.落实管理职责。我校大课间管理实行三级负责制。①领导负责制:我校大课间活动实行校长责任制,学校主要领导到操场亲自参与活动,在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的同时,提高全校师生对大课间的重视程度。②班主任负责制:班主任的责任是认真织本班学生按时出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从思想上正确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亲身实践来影响、教育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③体育教师负责制:负责大课间内容的安排、乐曲的选择。内容安排须符合季节特点,乐曲的选择须符合学生和内容的特点;负责班级活动场所及进退场的安排。
3.开展活动评价。分别对学生和班级、班主任、体育教师进行评价。评价方法为:领导抽查、体育教师检查、值日生检查。
四、两年实践的成效和基本经验
(一)两年实践的显著成效
1.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作风和学校的校风。大课间开展后,学生的精神面貌大大改观,校风、学风、班风有了很大的变化。大课间体育活动已经成为一个育人的综合实体,以体促质、以体育美、以体辅德的目的得到了体现。
2.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使学生的学习中枢得到了积极性的休息,从而提高了室内课的学习效果。
3.提高了学生的体育能力和组织能力。大课间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体,还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整体配合能力。
4.发扬了学校的校本精神。大课间活动活跃了学校的气氛,扭转了沉闷的教学局面,学生在玩中锻炼身体,愉悦心身;在玩中融洽师生关系,领悟做人道理;在玩中活跃思想,放松身体,调节情绪,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两年实践的基本经验。
1.提高认识,宣传到位,加强领导和管理,是开展好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关键。
2.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要实现科学性和实效性相结合。应做到大课间活动安排合理到位,活而不乱,项目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
3.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要体现艺术性和创新性的统一。
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 篇4
虽然大课间活动被推行了很多年,但是几乎所有的学校大课间活动都是一样的: 眼保健操、跑步、广播体操等,学生对此感到厌烦。不能带着愉快、喜欢的心情去锻炼根本达不到目的。本文将对目前河北省初级中学大课间课程开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大课间活动开展的因素,为进一步改善河北省初级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现状和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提供参考依据。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河北省初级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发展状况调查
2.1.1河北省初级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
调查显示,河北省初级中学学生的大课间活动项目依次有: 健身操、篮球、跳绳、轮滑等。其中,健身操是最受欢迎的项目,占比例的21.9% ,调查中有大部分的学校坚持组织学生跳健身操,认为健身操能体现学生比较个性的一面,提高热情和激情;其次是篮球,占比例的18.9%, 选择篮球的基本上都是男生,他们喜欢大运动量、对抗性较强的活动;跳绳占了比例的12.8%,因为跳绳需要的器材简单, 学生也有自备的条件,不需要太大的场地和空间等等好处。
2.1.2河北省初级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
调查显示,河北省初级中学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在50-60分钟以上的占11.2%,活动时间在40-50分钟的占52%,时间在30-40分钟的占25.2%,时间在20-30分钟的占11.6%。这说明时间在一个小时以上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学生很少,每天可以保证体育活动时间在40-50分钟约占一半,这说明学校或学生个人的锻炼意识仅占到一半左右,这与国家倡导的全民健身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活动还有一定的差距。
2.1.3河北省初级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形式
调查所示,所调查的学生里统一安排活动的占调查总数的36%,这说明河北省初级中学学生大课间活动基本由学校安排。由老师来组织学生活动的学校占总调查的24%,学生自由活动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0%,说明有部分学校还是不能很好地发挥大课间作用,学生自己组织的学校人数占总人数的10%,很明显学校对大课间活动还没有重视起来,没有发现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身心健康益处。
2.2河北省初级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学生的态度及参与情况调查
2.2.1河北省初级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学生参加的态度
调查显示,河北省初级中学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喜欢程度来看,非常喜欢的人最多,占总人数的42.3%,其中初一学生居多,因初一学生的升学压力小,没有那么繁重的课业负担,因此对大课间活动非常感兴趣;其次是喜欢大课间活动的学生,占总数的33.7% ;然后是不喜欢大课间活动的学生占总数的2%,其中初三的学生不喜欢的居多;最后对大课间活动感觉一般的学生占总人数的22%。总体来看,大部分学生对大课间体育运动的态度还是很积极的,在非常喜欢和喜欢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学生中,男生的比例大于女生。
2.2.2河北省初级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学生参与的情况
调查所示, 河北省初级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学生参与后,学生持非常喜欢态度的占总人数33%,认为一般喜欢的学生占总人数的53%,学生持不喜欢态度的占总人数的14%, 在调查表中看,参与大课间之后,学生持一般喜欢态度是最多的,原因可能学校组织或老师的活动很枯燥、没意思,但学生有不得不参与。
2.2.3河北省初级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学生参加的感受
调查发现,在体育活动后感觉精力旺盛、体质增强的学生占总比例的22.2%,这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比较热爱;在体育活动后感觉交往能力提高了的学生占总比例25.8%,说明学校忽略对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在体育活动后感觉更加愿意学习的学生占总比例21.9%,这部分学生的体育能力比较适宜;在体育活动后感觉疲劳的学生占总比例6.2%,说明小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强度掌握不了,或是强度过大导致疲劳,或是消极活动所以产生疲劳感等。
2.3影响河北省初级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展开的因素分析
2.3.1河北省初级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调查显示,河北省初级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学校开展情况的好坏,部分因素取决学校领导对大课间活动的重视程度和关心态度。通过对教师和体育工作者的调查,发现32% 的学校领导对大课间活动很重视,54% 的学校领导对大课间活动重视程度一般,14% 的学校领导对大课堂活动根本不重视, 因此大课间活动在学校存在的价值定位不准确。
2.3.2河北省初级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场地和器材
调查显示,对学校场地、器材非常满意占总比例5%, 比较满意占11%,满意的占18%,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较多, 占总比例39% 和27%,通过了解,有些学生认为学校运动场地小,没有室内体育馆,体育器材旧,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满足要求。
3、建议
3.1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校园广播或网站等,宣传大课间体育活动对学生的有利之处。
3.2学校需要加大体育资金的投入,为学生提供优质、 规范的体育器材。
3.3提高领导的态度。
大课间体育活动 篇5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作为适应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开展大课间活动和课外活动是重要的切入点,只有进一步提高对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意义的认识,才能对这项工作常抓不懈。一是从内容上看,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工作,要搞好学校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不抓好大课间活动和课外活动就是一句空话。二是从对象上看,大课间活动和课外活动是面向全体学生,全体学生都要参加的活动,而这正是我们学校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三是从效果上看,学生每天锻炼两次,就能保证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使国家的有关规定落到实处,日积月累,学生既能锻炼身体,也能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这项活动实际就是实施素质教育教会学生健体的具
体体现,是养成终身体育的具体措施。所以必须对传统的学校观念进行变革,加强组织管理,做到管理到位、人员到位、器材到位。
二、保证时间、空间的落实 保证课间活动落到实处,收到良好的效果。
首先应从时间上给予保证,应将大课间活动作为自主性活动课纳入课程,列入课表,以保证人人都有30--35分钟的活动时间。在场地资源方面,高年级学生大多数自己都有篮球,针对我学校情况,结合学校实际,突出本校特色。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
三、从兴趣出发,在玩中学,玩中受益
大课间活动实质是在素质教育的统摄下,教师和学生围绕活动的内容而展开的以师生、生生的教育交往和学生的自主实践体验特征的育人活动。改革课间操的重点是改革其内容、形式,以及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变被动为主动。首先以大多数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锻炼为目的,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从健身与育心、娱乐与趣味相结合的原则出发,变单调枯燥的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为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变“要我练”的消极被动参与为“我要练”的积极主动参与;变少数学生参与的体育活动为全体学生参与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自主活动中得以发展,从而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要求。比如:我校在进行大课间活动时,每天有一个固定内容:包括韵律操、等,另外有一个机动内容:5年级篮球;
3、4年级“8”字跳大绳;
1、2年级跳小绳;6、7、8年级排球等内容,改变原来的课间操只有一套国家规定的徒手操为自编操、律动组合、集体舞,分班环形跑步,双人对抗小游戏等,秩序井然与欢声笑语同在,严格规范与喜动乐练并存,从而扩大了课间操的时空和内涵,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实际出发,形式多样,不拘一格,讲究实效,系统的、完善的落实大课间并具有九年一贯制的特色。
四、加强组织管理、使大课间活动落到实处
学校整体工作的协调发展,离不开统一的科学化管理。我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工作的开展当然也不例外。为了确保大课间体育活动能在我校正常实施,学校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校长主抓,专人具体负责,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层。做到职责分明、管理到岗、任务到班,落实到人。从而形成了师生参与,人人重视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新格局,使我校的大 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在短期内就形成了自己特色。为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丰富多彩,学校还派专人去学习、观摩。回来经过调整、修改,总结经验、集思广益,取众家之长,精心设计,从而使我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做到以下三个坚持: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大课间活动对象是青少年学生,活动内容、形式的安排设计,都要以学生的爱好和年龄心理特征为出发点,避免“成人化”。
(二)坚持让学生主动发展。大课间活动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为着眼点,旨在促进学生主动锻炼,激发学生参与的动机和兴趣,千方百计让学生的锻炼“活”起来,以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
(三)坚持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大课间活动应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适应性强,在活动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使学生能在活动中形成主体性和创造性并在活动中表现出主体性和创造性,在内容、形式的安排上,既要有共性,又要有个性,多种多样,任凭学生根据爱好选择,以使学生个体的优势特点得以发展。
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 篇6
摘 要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由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等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阳光体育运动理念,在此方针下,全国亿万学生掀起体育锻炼热潮,本文运用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乌鲁木齐市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结合现状分析了乌鲁木齐市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阳光体育 大课间体育活动 中学生
2004、2006年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10个部门联合进行的两次国民体质检测,据统计结果表明我国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增长的同时,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增加,成为影响学生营养健康的一大因素。视力不良率有所上升,肺活量水平持续下降,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滑,而体能素质也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连续10年下降,而耐力素质则连续20年下降)[1]。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不足、体育活动时间不能得到保证是其主要原因。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2]。2007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及通过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3]。从而促进学生身体健康,让更多的学生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也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校体育关乎着全国亿万学生的全面发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每天运动一小时必备的内容,从体育活动形式上逐渐取代了课间广播操。此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更好的投身于快乐体育运动中。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各中学进行了这方面的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达到课改的理念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很多地方需要加以完善。据调查在2008年开展大课间活动以来,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教育局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方案》,沙区教育局成立了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评比领导小组,并于2009年6月8日—12日、2009年10月19日—23日分两个阶段对区属各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普查评比。同时,市教育局对全市中小学开展大课间活动进行了评比,第22小学和第10中学荣获为2009—2010年乌鲁木齐市大课间活动特色学校。这次评比工作大力推广体育大课间活动为重点,蓬勃开展学校“阳光体育活动”。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乌鲁木齐市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总体有所提高,下肢力量提高较明显,协调性显著提高,但上肢力量薄弱,上下肢发展不协调。各中学师资队伍,场地建设仍有一些差距,这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起到了制约。为有效解决这一现状,正在努力构建出阳光体育运动指导下适合学校发展的、行之有效的一系列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为大课间体育活动健康有效地发展提供参考,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目标的实现。
一、研究方法
(一)专家访谈法
对从事多年体育教学工作的的专家、教授、体育教师进行访谈。
(二)调查法
走访乌鲁木齐市各中学,调查大课间活动开展情况。
二、乌鲁木齐市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现状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
大课间的时间是在上午第二节课后,在20min内进行。中午放学后有大于30min的午间大课间活动时间,下午第二节课后也有20min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以课外体育自由活动为主,基本上可以满足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要。
(二)大课间体育活动参与情况
大课间体育活动参与者有学生和教师。下课后各班主任组织学生站队集合,由体育委员汇报人数和体育教师抽查情况可以得出,除个别身体有特殊疾病、特殊原因和利用课间打扫卫生的学生以外,其余在校学生都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体育教师通过对各班级出席人数及效率、班主任是否跟操、学生是否穿校服等制作考核表进行考核。统计表明,上午大课间与下午大课间的出席率都在90%以上。
(三)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学生、家长的认识程度
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热情很高涨,但课业负担过重,影响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家长对体育活动的认识不够,只重视学习,不关心孩子身体素质教育,也就对阻碍了体育活动的开展。学校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以德育第一,身体素质第二的目标同步发展。使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自主性、积极性,为学生今后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四)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方法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是在班主任的监督下由各班体育委员组队,以一定的队形在固定的场地中进行自编操(武术操)练习,学生在做完自编广播操后可自由活动,如打篮球、踢毽子、跳大绳等趣味体育活动。由教师统一安排借运动器材,期间有值周老师对其活动进行指导与监督。
(五)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公共设施问题
在下课集合时存在许多问题。由于公共设施不健全,直接影响大课间体育活动效率,也就影响阳光体育的开展。学生在下课集合时间上存在严重浪费现象,主要是因为教学楼走廊狭窄,学生使用的卫生间短缺,严重影响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顺利高效的开展。
(六)大课间体育活动项目资源开发和利用
学校在重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基础上加强对现有运动项目的创新来满足不同年龄学生的需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需要有选择的设置大课间体育活动项目,如低年级可以跳大绳,高年级打篮球。学生还可以自己做沙包、踺子等,加强自己的动手能力,调动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乌鲁木齐市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以来,主要以下肢发展为主,忽视了上肢发展,导致学生上下肢发展不协调。
2.由于家长对子女体育运动的忽视,加上学生课业繁重,严重影响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进行。学生的体育运动时间只局限于体育课,从而大大影响到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3.高低年级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需要不同,以及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自主性受限制,体育活动器材由教师统一借还,教师只是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监督者,没有扮演好参与者的角色。
4.公共设施的不健全影响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效率,制约大课间体育活动顺利高效的开展。
(二)建议
1.大课间体育活动应增加促进学生上肢力量发展的运动项目,如横绳拔河练习,单双杠,拉力器等。弥补以前造成的上肢力量发展滞后的问题,改善上下肢力量发展不协调,再开展些上下肢力量同时发展的项目,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
2.针对家长对体育运动观念认识的不足,应采用墙报和讲座的形式加强家长对体育健康知识和现代健康理念的认识,让家长更加关注孩子健康问题,使其成为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的促进者。
3.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安排要合理,低年级重点开展提高兴趣为主的游戏性内容,高年级在技巧和难度上要略高。注意多样性和新颖行,同时要简单易学。发展优势项目,为学校的传统项目发展更有力的进行,建立体育活动器材管理制度,由学生自借自还,培养学生自我约束爱护公物的能力。
4.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学练,不但能够增进彼此的沟通,增进师生友谊,还能够形成师生平等互动,变教师的检查督促为共同参与营造和谐的活动氛围,达到合作双赢的目的。
5.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简易化引进到大课间体育活动中,不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这颗璀璨的明珠。合理规划校园场地,为学生高效的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提供有利条件,使大课间体育活动在阳光的沐浴下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鸿江.阳光体育总论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3.
[2]周凤施.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理论研究.2007.11.26.6.
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 篇7
关键词: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效果
大课间活动从省到市再到区,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层层抓,级级落实。每个学校成立了大课间的组织机构,有效地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引导学生走向操场,自发地参与体育锻炼。以广州市天河区明德中学为例,开展适合中学特色的、积极向上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为其他中小学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提供参考,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资料。
1 大课间活动模式、内容、时间安排及管理
广州市白云区明德中学体育场地有160 m跑道的塑胶运动场,塑胶篮球场1.5个,塑胶室外羽毛场2个,校道大约80 m,针对我校的场地设施,设计好大课间活动的模式、内容以及大课间活动前、中、后的管理。
1.1 大课间活动模式
根据我校的实际,进行分批室内和室外进行课间活动安排。大课间活动的模式:有序队列入场(在节奏感强的乐曲指挥下)→集中做部颁广播操→学校特色操→分年级分班自主活动(初一、二级跑操、毽球和棋类运动,初三级结合中考项目联系)→学校特色放松操→有序回归;各个环节在快乐曲下进行活动。
1.2 大课间活动内容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以班为单位分成若干小组,由班干部或小组长带领下进行,做操时由体育委员将全班同学带到规定场地,然后全校师生共同完成,班主任和体育教师进行指导、监督。在活动中注意安全,不做危险活动。做到预防为主,由于大课间体育活动与传统的课间操相比,持续时间长、内容多、所涉及到的场地、器材多。
根据我校场地实际情况,可以分年级、分班集中训练,也可分散开展不同项目的活动,大课间活动主要内容分为集中活动、自由活动和竞争活动,集中活动主要为:广播操和自编操;自由活动为跳绳或者毽球等;竞赛活动为班际球赛和拔河比赛等。
1 . 3 大课间活动时间安排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当中规定过学校必须要保证学生每天1个小时的体育活动的时间。因此,学校特地安排了上午第二节课后为时30 min的大课间活动以及其他的课外活动等,来保障学生们每天1 h的锻炼休息的时间,根据各班体育课的安排,保证每天有1个h的锻炼时间[2]。
1.4 大课间活动管理
广州市白云区明德中学大课间活动是通过精心的组织。对大课间活动前、中、后都将精心安排,专人负责管理,成立大课间组织机构,全面掌控大课间活动。
1.4.1 大课间活动前的管理
学校建立了由校长牵头并为第一责任人,校长亲自指挥、点评大课间现场。作为一名体育老师,不止要配合政教处政策、年级组长及班主任的管理;还要学会组织学生利用多种形式,例如,图书馆、黑板报等形式,学习有关体育及保健的知识,体验体育的精神文化,以用来达到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课外活动的积极性的目的。逐步加强对全校师生的引导,提高大家对课外活动及活动安全的重视度。
活动是将班级分成小组的,每个班级的体育委员或者小组长组织带领班集体全体同学到学校操场各自指定位置,有组织有顺序的站队,到达集合场地后开始根据学校要求进行广播操或者大课间的活动。由各班班主任和学校体育老师共同进行监督与指导。组织大课间活动是以自愿为组织原则的,其各自活动项目也是根据学生性别,年龄和身体健康状况来进行选择的,根据不同情况将每个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个班级还需要选出2名责任心强的同学作为锻炼小组长,负责编操和辅导工作。整个活动要求体育科在学期末精心组织下学期的活动计划,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体育教师要总体把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发展方向和计划安排。
1.4.2 大课间活动中的管理
大课间活动由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按时出操,并同学生一起参加课间活动,用自己的行动来教化学生,既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又融洽了师生感情,相互沟通,促使师生间的和谐共处,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督促学生保质保量的完成大课间的活动安排。
在活动中,不安排有危险的活动。做到预防为主,大课间体育活动与传统的课间操相比,持续时间长、内容多、所涉及到的场地、器材多,又是全校师生在同一时间里共同参与。因此,根据体育老师的特长,分块负责,维持大课间活动的秩序,并进行现场指导[3]。
1.4.3 大课间活动后的管理
为使大课间活动长期有效的开展下去,每学期末学校制订下学期师生大课间活动方案,并对本学期进行总结。对活动有要求,有记录,有检查,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改正,保证了大课间体育工作有组织、有目的、高效率的实施。
根据出勤、参与、活动等情况和效果进行量化打分,将得分纳入量化考评中,作为学期末评选先进班级的重要参考因素。还可以通过班级内部学生间的自评、组评和教师评定,推选出班级“优秀活动标兵”“优秀少先队员”。在每学期的最后一次校会上,对“大课间优秀班级体”“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将学生表现情况反馈给家长,让家长督促表现欠佳的学生重视体育锻炼。
2 大课间活动的效果分析
2 . 1 大课间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有研究表明,大课间体育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4]。在2013年5月对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体质测试,经过一年的大课间活动后,在2014年5月对学生进行第二次体质测试,测试表明:学生的平均肺活量比过去有明显提高,身高、体重、三围等各项指标有改善,身体素质的各项指标有了一定的提高,具体表现在:100 m、实心球、800 m、1000 m等的成绩均有提高。
2 . 2 大课间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
大课间体育活动始终以快乐为主线,将体育与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是从不同的年级,选择适合学生的不同项目,既要让学生感兴趣,又要达到锻炼的目的,同时注意活动项目的强度,做到“活动内容”每学期有所不同。二是安排好“活动场地”,让学生在有限的空间达到良好的活动效果。三要安排好活动时间,在半小时内。借助各种不同的音乐,完成不同的活动,引导师生树立理性的课间观念,让他们在活动中不仅得到锻炼,更要收获更多的乐趣。特别是自选项目的设立,通过降低动作难度,让参加活动的每一位学生都体会到成功和运动所带来的乐趣,从而调动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最终形成爱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2 . 3 大课间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独立创新的精神
因为大课间活动是以学校、班级、和小组为单位的,所以说是一种集体活动,每一项活动(如健身操、广播体操、各种游戏、集体舞等)每一动作的编排都是由参与者也就是学生自行编排而成的,在编排过程中,学生势必会亲力亲为参与其中,所以在整个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在参与游戏过程中,学生会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会采取小组讨论形式来探索取胜对方的方法,这样就能使他们有团队合作意识,在集体讨论过程中确定自己的集体价值与定位。
2 . 4 大课间活动符合素质教育发展要求
大课间体育活动始终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符合当今的素质教育发展要求,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结语
校长眼中的体育大课间活动 篇8
如何让“大课间”深受学生喜爱, 又能有效的让学生得到锻炼, 这是每个校长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
一、让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中享受乐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大课间活动的兴趣那是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 特别是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对于任何事物充满好奇, 好动的天性仍然是小学生的主要特性。大课间活动牢牢把握了这一点。从刚开始的整队到结束的踏步都贯穿一个“动”字, 学生自然很是乐意;再加上动感的音乐更是让学生的运动细胞得到充分的激发, 自然而然需要运动, 只有运动才快乐;童谣, 脍炙人口的语言, 也让学生边诵边演, 激发了学生运动的内在需求——我运动我快乐;游戏, 学生的最爱, 兔子舞、对脚、梅花梅花几朵开、炒蚕豆、木头人、一米二米三、城门城门几丈高、集体舞找朋友、编花篮等经典的老游戏呈现在游戏中产生的快乐体验那是无法比拟的, 只有这样的快乐体验, 才能让学生抹除身体上的疲劳, 虽然满头大汗确是快乐无比;与老师一起游戏, 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又一诱因, 老师们在大课间活动中放下了师道尊严, 与学生一起奔跑, 跳跃、游戏学生自然兴趣是有增无减, 也为积极的参与大课间活动奠定基础。
二、让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中得到锻炼
大课间的主要目的就是学生在身体上得到锻炼,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 中枢神经系统易兴奋、易扩散、易疲劳、也易恢复, 需要注意运动的强度不要太大, 形式要多样, 运动和休息要频繁交替。因此, 大课间的锻炼就需要科学的安排, 既要能够达到锻炼的效果, 又要能够对学生进行适当的保护。如五塘小学的童谣大课间活动, 就安排的非常合理科学。先是舒缓的童谣操, 然后是经典的老游戏。老游戏的编排也是很有层次性, 循序渐进, 交替进行,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的到锻炼。江苏学校体育网的报道中是这样描绘五塘小学的大课间:“说她神奇, 不仅仅‘神’在五塘的老师们运用童谣, 将一个个童谣与对应的动作组合起来, 运用到大课间活动中;‘神’在童谣的教育作用与体育活动巧妙的搭配, 与教育于运动中;‘神’在形成了一个系列, 将古老的中国童谣演绎的如此精彩!而且还‘奇’在童谣系列的大课间活动形式在全国是首创;‘奇’在学生有唱有跳动感十足, 运动负荷调节有度;更‘奇’在整个活动不但具有观赏性、更具有常态下锻炼的科学性, 协调、灵敏素质的锻炼价值一览无余, 彰显出个体育教育独特的教育智慧。”在童谣大课间活动结束后, 邀请了专业的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运动量进行了测试, 令人欣喜的是学生的运动量非常好, 既让学生得到了锻炼, 又使学生不感到疲劳。每天定时的童谣大课间为学生们插上了锻炼身体的翅膀, 终有一天, 他们将展翅翱翔在祖国的蓝天。
三、让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中提升素养
阳光体育大课间, 并不是单纯的体育锻炼, 其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 让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思想得到升华, 艺术得到陶冶, 体能得到锻炼, 素养得以提升。学生喜欢做操跳舞, 但做操跳舞都是集体项目, 要体现整体性、协调性和一致性, 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有很高的要求。队列训练的快、静、齐可以加强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做操动作到位, 精神饱满的要求, 可以训练学生的站姿;正确、有力、整齐的动作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童谣操从《上学校》的“红太阳当空照, 揉揉眼睛伸懒腰, 先刷牙后洗脸, 背上书包说再见”;到《进学校》的“晨风吹, 阳光照, 我们从小讲礼貌。见到老师问声好, 碰到同学说声早。不为小事而争吵, 发生矛盾不能恼。相互谦让不忘掉, 吹响文明小号角”;再到《早读》《晨扫》《早操》《上课》《午休》《放学》八个方面, 八首童谣, 八个方面对学生的行为常规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时常习之, 天天诵之, 必将潜移默化产生深刻的影响, 学生也必将受益无穷。
以赛促练,改革大课间体育活动 篇9
一、改革前的情况
1. 活动时间与活动人数没有保证
课间时间相对较短, 学生除上下楼、上厕所及一些必要调整, 几乎没有个人支配的时间。好运动的学生也只是匆匆忙忙跑到场地, 再匆匆忙忙跑回教室。大部分学生都不会下楼甚至出教室。得不到积极的休息, 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越是高年级表现越明显。
2. 活动场地与器材没有保证
学校没有统筹安排各班体育活动时间, 学生“各自为政”。好运动的学生长期“霸占”运动场地、器材。大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去操场运动的意识, 并形成体育活动影响学习的错误观念。
3. 班主任不重视, 校园体育氛围淡薄
体育活动无组织、无纪律、无秩序, 有时还会引发矛盾。加之部分文化课教师始终置学生于题海, 对体育活动不屑一顾, 甚至经常占用体育活动时间给学生“加餐”。学校体育氛围十分淡薄。
4. 师生互动不积极、校领导参与少
有些教师放不下尊严的架子, 认为和学生一起“玩”不成体统。校领导平时也很少参与体育活动, 只是在大型体育活动时到场走走形式。
学生体育活动被动、单一, 缺乏科学性、健身性、实效性。改革势在必行。
二、改革大课间体育活动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的颁布与新一轮门与学校领导、全体教师对体育活动的认识发生了根本转变。在全校师生大力支持下, 体育组全体教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了大胆改革, 逐步形成“以赛促练”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主要做法是:
1. 确定活动时间和项目
为给体育活动让路, 学校调整了作息时间。上、下午各安排了35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 任何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该时间。每学期除固定的春季田径运动会、秋季篮球比赛、会操比赛, 又创设了三个比赛项目, 每个比赛项目开展的时间不少于两周。春、夏季安排个人计数跳绳 (计个人成绩和团体成绩) 、乒乓球团体赛、踢毽子比赛、三人绑腿跑 (计个人成绩与团体成绩) 等;秋、冬季安排拔河比赛、集体跳绳比赛、羽毛球团体赛、长跑比赛等。
2. 保证活动时间和人数
比赛均安排在上、下午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进行。规定每位学生每年必须参加两项活动, 切实保证直接参与活动的人数。由于大课间体育活动能用于比赛的时间只有25分钟, 大量准备工作由体育教师提前完成。比赛裁判由学生担任, 体育教师现场巡回指导。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与公开、公正、公平的体育精神。学生担任裁判是我校体育工作的一大特色, 包括大型春季田径运动会, 也是在少数教师指导下, 由学生担任裁判。
3. 保证了活动场地和器材
器材管理员必须保证体育场地、器材完好可用。如果场地、器材出现问题, 必须及早汇报, 及时维护、更新。比赛场地尽可能安排在离教室最近的地方, 并要提前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
4. 领导带头, 师生互动
每项比赛, 有任课教师参与的团体总分加1分、班主任参与的团体总分加2分、年级主任参与的团体总分加3分。这一策略, 使学校
三、改革阶段成果
1. 培养了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和习惯。
据调查, 95%以上的学生喜爱课外体育活动;97%以上的学生能自觉参加体育锻炼。除体育课、早操、课外活动, 学生每周自行安排锻炼1~2次者占48%、3~4次者占36.2%、5~6次者占13.7%。
2. 提高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体育课的练习密度达到45%~55%。
3. 促进了学生运动技术的掌握和运动水平的提高。
100%的学生能够选择到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 95%的学生掌握了1~2种健身方法。
4. 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培养了学生的体育意识与能力。为学生奠定了终身体育的基础。
5. 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6. 开展小型、多样的大课间体育竞赛活动, 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锻炼兴趣, 同时也激发了体育教师钻研业务的积极性, 促进了体育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四、几点体会
1. 要组织全体学生积极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 必须得到学校领导与全校教师的支持。
学校领导与文化课教师亲身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 对全体学生是无声的动员与鼓舞。
2. 要高质、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
间体育活动, 必须充分发挥体育组全体教师的作用, 除制订、安排活动内容、时间、场地与器材, 还要加强对体育骨干的培养, 确保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 并要对各班级的活动过程与结果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3. 再好的活动内容与形式, 天天做、月月
开展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思考 篇10
一、提高认识, 明确活动意义
国家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就是要将这个口号落到实处, 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良好契机。活动开展的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 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体能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 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全面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贯彻“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落实“体育与学生健康体质标准”的重要举措,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 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要将这样的思想灌输给每个师生, 提高认识, 让他们自觉行动起来, 积极参与活动。
二、尽职尽责, 发挥教师作用
体育大课间是学生最喜欢的时间段, 是锻炼学生体质最好的大课堂。体育教师作为大课间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最具体的执行者和参与者, 要直接对学生的体育大课间活动进行指导。大课间活动, 参与的班级多、学生多, 对体育教师的组织管理水平要求更高, 所以体育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大课间活动, 必须在大课间内外有更多付出。
首先, 体育老师要重视体育课堂。在教学中, 根据班级人数、学生的体育爱好和班级的体育特点,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有目的地组织学生上好体育课, 把大课间的体育活动内容提早渗透到体育教学中, 对参与大课间体育项目的方法进行认真教授。其次, 要培养好体育骨干。班级增多, 人数增多, 协调体制要更健全, 靠体育教师一个人或者几个人是不行的, 为此要加强体育骨干的培养。体育骨干作为体育教师的小帮手, 在大课间活动中有时起关键作用。再次, 要切实履行辅导职责。体育教师在大课间活动中往往要负责几个班级,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对自己所辅导的班级情况做到了然于胸, 眼明手快, 善于发现班级在锻炼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给予解决。特别是在小场地进行大课间活动, 如果体育教师发现问题没有及时解决, 就会影响学生的锻炼兴趣。
班主任负责本班活动的组织并参与活动, 其他学科老师也与学生一起活动, 与学生同练同乐, 既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又融洽师生感情, 相互沟通, 促使师生和谐共处, 更调动老师与学生的积极性。
三、谨而慎之, 做好安全工作
安全重于泰山, 安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底线。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本意是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 但由于参与人数多, 有一定的竞争性, 也可能会有不安全的因素存在。为此, 体育大课间活动一定要慎之又慎, 并制订好有关安排表和安全预案。
(一) 制定区域划分表。考虑到大课间活动中组织相对较松散, 占用的面积和场地会很大, 可以将学校原有的运动场地及可利用的平整的地方, 进行统一的规划, 分成几大区域, 由学校体育组统筹安排。
(二) 制定大课间 活动安排 表。要组织学生在同一时间且大范围的活动, 必须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充分, 准备工作做细。既要考虑活动内容的合理搭配, 又要考虑场地的充分利用, 还要考虑运动的合理性和趣味性及活动中区域的循环和轮换。可以把以上涉及的情况和问题绘制成大课间活动安排表, 下发到各个班级, 让各班对场地和活动内容都非常明确。
(三) 统一口令和指挥。大课间活动从集合到结束的每一个环节, 都是在统一口令指挥进行的, 同时所有体育教师和各班主任配合做好巡回检查, 这样就能有效控制活动程序。同时也可成立检查小组, 加强检查监督, 使大课间活动的情况与评价方法配套挂钩, 最大限度地保证活动效果。
(四) 制订安全预案。尽管各项工作做得非常充分, 但基于参与人数多、学生体质差别很大、体育器械增多等原因, 学校要制订好安全预案, 让卫生室的人员参与进来。对现场发生的特殊安全情况, 按照预案有条不紊地迅速处理, 科学调度, 确保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四、丰富内容, 增强活动趣味
在中学生群体中自发流传的课余游戏活动, 大多是单一、狭窄的, 可以依据学生的活动内容、步骤、过程做适当的调整, 加以充实和完善, 并积极鼓励他们自己在原创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改革, 推陈出新, 使活动内容更具体、规范、富有趣味性。我们可以对“蹦格子”、“滚铁环”等传统游戏进行创编, 对“跳皮筋”、“踢毽子”等游戏进行创造。活动内容既要有传统项目, 又要有时尚运动, 既要有民族、民间传统项目, 又要有快乐体育项目, 还要有各种游戏活动, 如排球、篮球、羽毛球、跳高、跳远、仰卧起坐、俯卧撑、跨栏跑、拔河、踢毽子、蹦格子、如抓石子、滚铁环、跳绳、呼啦圈、橡皮筋等。这样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高高兴兴的参与活动, 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初探 篇11
关键词:小学 体育 大课间 开展形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a)-0217-01
1 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主要开展形式
通过翻阅大量文献资料以及与周边地区小学体育教师的交流可以发现,当前我国大课间活动的主要开展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1)室外广播体操,室外广播体操在当前我国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中是较为普遍的开展形式之一,其对体育器材及场地的要求不高,易于组织并实施,且通过完成课间操的一系列动作,可有效达到增强学生体质、释放学习压力的效果,但若简单的将广播体操做为大课间活动的唯一开展形式,其弊端也会逐渐显现出来,首先,广播体操对动作规范度要求较高,且都有着固定的套路,趣味性相对较低,长此以往,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另外,广播体操受季节以及天气的影响较大。(2)室内徒手操,室内徒手操是通过基层体育教师的不断钻研,使之近几年来在大课间活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室内徒手操一般简单易学,且因其在室内就可进行,因此,室内操也逐渐成为极端天气条件下大课间活动的主要开展形式之一。(3)当然,学校也会根据不同的季节对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形式进行调节,如在较为寒冷的冬季,学校会组织学生进行田径运动,通过对运动时间及运动量的控制达到改善学生体质的预期效果。而炎热的夏季,学校则会组织学生进行运动量相对较小的运动项目,在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避免对学生造成中暑等身体伤害。
2 体育大课间活动对小学生的影响
2.1 通过体育大课间活动可有效增强学生整体体质水平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走进我们的生活,随之青少年学生也将越来越多的课余时间用于玩各种电子及网络游戏,或参加各种兴趣班、特长班、辅导班等导致其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身体素质也随之呈逐年下降趋势。另外,当前大部分学生均来自典型的“四二一”独生子女家庭,他们往往承载了来自父母双方所有长辈的关爱,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将他们认为的有营养的东西全部给了孩子,但却因缺乏最基本的科学常识而最终导致孩子体重超出正常范围,这样一来,这些所谓的关爱不仅没有给孩子带来实际的好处,反而会造成孩子的身体负担,得不偿失。小学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多为每天半个小时,且时间相对固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小學生的基础运动时间,对增强学生体质有着较为明显的作用。
2.2 体育大课间活动可有效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要求学校体育要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做为其教学主旨。学生是否对体育运动充满兴趣对其终身体育意识与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形式与项目选择灵活性较强,以上两点均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与兴趣爱好进行相应调整,通过日常的大课间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2.3 体育大课间活动对融洽师生关系的建立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师生全员参与的,这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多以平等姿态进行交流的机会,且体育大课间活动不同于日常的教学活动,其相较日常教学活动来说氛围更加轻松,对融洽师生关系的建立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2.4 大课间活动可有效巩固体育课堂内容
近年来我国学校体育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仅要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整体体质水平,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综合素质与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但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小学体育课时的安排一般为一周三到四节体育课,若想通过有限的体育课堂时间完成体育教学的一系列教学目标,很显然是难度颇高的,此时,体育教师可通过对开展时间段及时长都相对固定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的调整实现对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从而有效提高体育教学收效。
3 提高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质量的策略
3.1 丰富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形式
前面讲到过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学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形式主要有:广播体操、室内操、武术、田径运动等较为常见的形式,这几种开展形式相结合虽然也可有效应对极端天气并达到增强学生体质水平的效果,但若长期使用,则难免会使学生感觉单调、无趣,从而影响大课间活动收效,因此,体育教师应根据本校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及兴趣爱好,拓宽大课间活动运动项目的选择范围,可考虑将体育游戏、健美操、体育舞蹈等融入大课间活动中,这样一来不仅丰富了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形式,同时,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也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3.2 重视大课间活动与体育教学活动的关联性提高体育教学收效
体育教师在进行大课间活动设计时可考虑将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渗透进来,使之充分发挥其巩固课堂内容的作用。如近期在进行田径教学,那么在体育大课间活动进行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田径小游戏,并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技巧在游戏过程中加以应用,这样一来,不仅增添了大课间活动的趣味性,也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了有效巩固。
3.3 积极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教师应积极借助大课间活动的机会,离开讲台的束缚,更多以平等姿态进行交流,利用宽松的活动环境,参与学生活动的选择、改进与活动,与生同乐,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对体育教学课堂氛围起着决定性作用,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体育教学收效,因此,在大课间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多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大课间活动更好的发挥作用奠定基础。
3.4 激发小学生参与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
上节提到过,体育大课间活动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有着诸多正面作用与意义,而确保这些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则是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在组织与开展大课间活动时,教师可适当拓宽学生在活动内容方面的选择面,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项目,同时,教师可一改大课间活动自由活动的常见形式,利用大课间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体育竞赛,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之更好发挥其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范晓红.阳光体育活动为学生的生命奠基—— 大课间活动实践研究的思考与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5).
[2] 吴永念.让阳光洒向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记我校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J]. 内蒙古教育,2011(12).
有效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策略研究 篇12
那么,我们的大课间活动是否流于形式呢?我们又该如何持续有效的开展大课间活动呢?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尽管体育大课间活动已经开展多年, 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了很大进展, 但是在一些乡镇学校并没有得到太多的重视。首先,一些学校还是停留在集中做课间操的模式上,学校领导对体育大课间活动并没有充分的认识, 只是简单地对体育教师提出一些开展活动的要求,将任务分配给体育教师,自己则不再过问和关心活动开展情况。其次,其他任课教师同样对体育大课间活动认识不足,有些老师占用体育大课间时间,进行课程教学,使得学生每天的大课间时间得不到保障; 一些体育教师对体育大课间活动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简单地将大课间理解为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开展的一项活动,认为开展大课间活动只是给自己增加额外的工作负担, 不愿意投入太多的精力,导致大课间活动过于形式化,缺乏生动性。再次,学生家长对体育大课间活动不了解,得不到学生家长的支持,对孩子在学校参加什么活动,并不是很了解,甚至不关心。
针对以上情况, 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媒体应加大体育大课间活动宣传力度,让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目的深入人心,让人人都知道,体育大课间活动不是任务、不是“走秀”,关乎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是体育大课间活动的主要实施者,校园体育意识文化集中反映了学生的体育精神、道德观念等。在校园体育意识文化建设中,充分利用黑板报、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进行氛围渲染 ,同时,还可利用集会、校园网络等大力地宣传体育文化,营造一种强烈的学校体育氛围,使身在其中的学生受到全方位的感染。
2、开发资源,完善创新
校园体育物质环境的建设精心筹划并合理安排学校体育教育的各种资源,充分整合校内外各种活动场所,改造学校闲置场地,以满足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需要。为了使活动更富成效,我们要尽可能合理划分活动区域。增加经费投入,补充、完善相应体育与艺术活动器材,结合学校的传统项目设置一些辅助器材,保证列入计划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正常有序开展。根据学生的兴趣与体质测试的活动安排多样性的活动项目,主要是以“一主多选”模式设置大课间活动项目。
创新是生命的源泉,要保证大课间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要关注活动内容的设置。如果一套模式一成不变,活动内容几年不更换、不补充,再好的东西学生也不会喜欢,甚至失去兴趣。就如学生广播操,国家已经研发了近10套了,音乐在更换,内容在更换,从原来的成人与学生共做一套操,到后来的成人、中学生、小学生多套操,从口令操,到后来的音乐操,从普通操到后来的主题操,使一代代学生在享受着时代的旋律中操练健身。我们现在推行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也应与时俱进,具体地讲,对于内容的选择,首先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然后再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调整。校园体育活动氛围的创设,学校体育是主体,社会是外部环境,家庭是基础。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很大程度上受父母的影响。而校园体育活动氛围的形成也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只有把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整体效益。学校与家长保持积极的交流,定期向家长介绍一些孩子锻炼的方法,组织家长观看学校的大课间人文体育活动, 并邀请家长参与学校举行的体育亲子活动,鼓励家长为学校深入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出谋划策。积极与社区联系,利用设施齐全的健身广场,建立“学生体育活动区”,给学生在节假日创设一块体育活动的天地, 使体育文化氛围深入到孩子的生活中。
3、有效结合,促进发展
3.1、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有效补充, 课堂教学的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活动的实效。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技能教学,做到精教,教会学生动作方法,促进他们对动作要领的理解,加强对学生练习的指导;课外勤练、精练:学生在课内学习的技能由于时间的关系不能熟练掌握,在大课间活动中,教师要督促学生勤加练习,对运动感知较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要指导他们精练,以尽快掌握技能。当课内与课外有效的结合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随着技能的不断掌握而逐渐的增强, 活动就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3.2、与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有效结合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一种新型的学校体育组织形式, 与兴趣小组一样是课外体育活动的一种形式。它能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丰富,组织形式灵活,练习强度适宜。体育大课间活动与课外兴趣小组的有效结合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有着积极的作用。学生有他们的自尊心,有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的欲望, 他们能把自己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展示出来,从而得到同伴的赞赏。另一方面,他们也可以起到一个宣传与带动的作用,把他们所学到的技能教给其他同学,那么原本不喜欢运动的学生看到其他同学都在参与,也会加入进来。
3、与各级各类体育竞赛的有效结合
体育大课间活动与各级各类体育竞赛的有效结合是保持其长久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组织学生大课间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也能为各级各类体育竞赛做好准备。有比赛任务, 就可以在学生中选拔有一定基础的优秀选手进行短期集训,既方便又有利于取得优异的成绩。另外当低年级段学生看到大哥哥、大姐姐们取得优异成绩而受到表扬时,对他们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在正确的引导下,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以争取和他们一样甚至于想要超越他们, 从而促进大课间活动的不断发展。
【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推荐阅读:
老凹坝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10-09
中学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05-24
迤那中学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10-19
中学课外体育活动11-11
中学课间操比赛方案11-27
合作活动学习中学体育08-25
中学生课间安全排查与疏导10-05
课间体育活动探究01-01
兴吴高级中学课间跑操的通知07-16
渭溪中学:大力开展学生课外体育活动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