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凹坝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

2024-10-09

老凹坝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精选13篇)

老凹坝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 篇1

任职三年工作总结

老凹坝中学——唐加品

承蒙领导的关爱和信任与同事们的关心和支持,四年前走上了老凹坝中学副校长的工作岗位,主要分管教学工作。近三年来,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学习、积极探索、锐意进取、乐于奉献,将全部的身心与老凹坝中学融为一体,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见证和打造学校的发展。现将三年来工作总结于下:

一、加强学习,不断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我清楚的知道:社会在不断地进步,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地产生。作为新时期的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我,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的需要。为此,我认真加强党性知识的学习,认真学习各种法律法规,通过各种新闻媒介,了解国内外时事,用先进的理论、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同时,注重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面对新的素质教育观,通过各种途径理解其内涵与实质,认真学习别人有关素质教育的科研成果,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之中。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教研活动,吸取先进的教育思想。平时加强自身业务进修培训,认真参加教师继续教育的同时,积极进行学历提高培训。作为一个教育工作管理者,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根据实际,学习其它学校先进管理办法,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管理水平。2009年秋季学期在四川广元外国语学校挂职副校长培训。通过学习学到一些新的理念和好的方法,并用以指导我的工作。

二、修身立德,真心诚意做人

孔子说过:“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自厚,就是要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薄责,就是对他人宽容。我以此为做人的信条。在副校长这个角色上,我坚持做到如下几点:

1.树立服务意识。管理就是服务,从走上岗位的那一天起,我就抱着为大家服务的心愿,开始自己的工作。老师们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难和问题来找我,我把它视为对我的信任,一定会给予真诚的帮助。老师们承担公开课、评优课或辅导学生竞赛,我在贡献自己智慧的同时,还充分调动学校人力物力等资源加于援助,为他们搭建备课班子,为教师个人的成长提供最佳的外部环境。

2.彰显公平公正。我认为,人的能力有大小,感情有亲疏,但在工作上应做到一视同仁。所以在公开课、教师的听课培训等方面的安排上,我从学校利益出发,力求既照顾到面,使各层面的老师都有学习和参与的机会;又能突出到点,为骨干和青年教师搭建更多的成长平台。因为我具体负责教师的考核,以前每学期都要核算成果奖,从前年开始要核算和汇总全校教职工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因为学校规模大,人员多,核算工作纷繁复杂。但在核算过程中我认真遵循两个原则,即一是规范操作,决不违反考核方案,二是确保教师的权益,决不让每一位老师吃亏,做到核算过程公开,核算结果公开,所以虽然少数教师对方案中的有些条款有这样那样的意见,但对我个人还是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信任。

3.做到豁达大度。作为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因为教师的不理解或者得罪某些人,难免会听到一些怨言和非语。古人云:以人为镜,明己得失,所以我学着去克制,去调整自己的心态,能用平常心、宽容心去分析问题,能虚心倾听教师的心声,坦诚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努力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

三、以身作则、默默工作

作为班子成员我深知以身作则是工作基础。三年来,我从不高特殊化,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与教师一起参加政治、业务学习,一起参加教研活动。对学校大大小小的事情,本人都认为是自己份内的事。既做领导,又当教师,许多学期还上两班的化学课。

四、乐于奉献,尽心尽力做事

大家都知道,史良训校长为我们设立了建设品牌学校的远景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是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在史校长的带领下我与大家一起冲锋陷阵,背负重任努力前行,用绵薄之力推动学校发展。

1、常规管理制度化。

根据教学规律和毕节市教育局和纳雍县教育局的常规管理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建立健全了较为完整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一是建立了巡课制度,确保课程计划的实施。二是建立了教学常规月检查制度,组织教导处正常开展每月一次的教学常规全面检查,校长室进行抽查,发现问题,追踪整改。三是建立了随堂听课排名制度,每月由一名行政人员对一个年段一个学科的老师听完一轮,具体时间和对象由我每天随机安排,一轮听完后行政人员集中进行研讨排名。四是建立了课前准备、课前教案熟悉情况的调查制度,促使教师做好课前准备,上课时能成竹在胸。五是建立了质量监控制度。每学期组织好期中期末质量调研的命题和组织工作,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体或个别交流,以促进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六是建立了教学管理反馈制度,对每一项检查内容行政人员都要作出书面汇报,我汇总并进行客观分析后,每月本学期是每个星期向全体教师进行通报,通过以上六大制度,使我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得到扎实有效的落实,在县局检查中得到了好评。

2、加强各学科教研组建设,每学期组织一次教研组长培训,制订了《教研组长考核办法》,规范教研组日常研修行为。以每周教研日活动为载体,使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课,让他们在试教、施教、评课、反思的过程中收获了经验和教训,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3、中心活动细节化

尽心尽职是我的工作态度,尽善尽美是我的工作目标。三年中,乐治中学、沙包中学我我校联谊,我校主办或承办了各类活动多次。作为分管教学副校长,在史校长的统一指挥下,我理所应当地成为这些活动和比赛的主要负责人。我深知这些活动关乎学校的声誉和地位,更明白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所以对活动的方方面面进行周全考虑、周密部署,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人,并加强检查督促。就拿2012年一二九期间举行的“弘扬民族精神,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文艺汇演这个活动来说,它留给众人的印象非常深,由于节目形式多样化、参与的人员多、质量要求非常高。所以我从节目策划、舞蹈编排、道具制作、背景设计、程序编写、舞台磨合、人员往来等诸多方面作出了详尽的安排,几个周“包括双休日”几乎没有休息,确保演出的成功。三年来,这多次活动无一例外均获得领导和同行的高度肯定,大大提升了学校的美誉度,而这正是组织有方保障有力的结果。

4.学生发展个性化。

教育的目标是造就合格+特长的学生,学校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为目的,学校成立了音乐、体育、美术兴趣活动小组,让学生自由选择。为了提高小组的质量,我多次召开小组辅导老师会议,提出小组活动课程化的要求,并检查落实,期末组织小组展示和验收。小组还担负着各级竞赛的任务,我给与更多的关注,像田径运动会、文艺汇演这些重点项目,我都走上第一线,和辅导老师一起商讨办法,解决困难,尽力做好各项保障。因此三年来我校的教学工作在高平台上继续攀升,在每年的九年级毕业成绩和八年级抽检成绩中我分管的教学这一条线质量都一至在上。在运动会、文艺汇演、诗词诵读、广播操等比赛中均获得好成绩。当然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史校长的亲自关心、运筹帷幄,离不开各条线的中层干部的认真负责、尽心尽职,更离不开各辅导老师的辛勤耕耘,无私奉献。而我作为分管的副校长,非常有幸加入到这样一些特别有战斗力的团队之中,组织协调,参与策划和改进,倾注的是精力,付出的是智慧,收获的是成功与快乐。

三年的时间如白马过隙,而这三年中我也忙忙碌碌、脚步匆匆。回顾这三年,我有艰辛的努力、无私的付出;有成功的喜悦也有难言的委屈。我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你选择了一种生存方式,你就得接受一种生命的结局”所以我把这一切视为我应担当的天命,我想唯有多一些快乐的心境,少一些功利的浮躁;多一些潜心的历练,少一些庸俗的附和;静下心来教书管理、潜下心来做事育人,任何时候,任何岗位,一如既往地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为老凹坝乡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2013年1月30日

老凹坝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 篇2

关键词: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全国第五次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表明我国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比例迅速增加,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1]这些令人担忧的问题警示我们,提高青少年的健康素质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针对学校体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把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作为事关国家兴衰与民族命运的大事,抓紧、抓实、抓好。而大课间体育活动正是一个带动孩子全面发展的一个很有效的办法。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充足,形式丰富多样,学生身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不仅可以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其身心发展。

文章试图通过对上海市徐汇区中学大课间开展现状的深入调查,对影响上海市初级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发展存在的因素进行分析,把握上海市初级中学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情况的现状,并有针对性提出有效对策,以促进上海市初级中学学生的健康发展,进而发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目前,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调查方面的研究比较少,该研究的开展不仅能共享一些大课间活动开展的现实经验与不足,也能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1 研究结果与分析

1.1 学生对大课间活动态度与兴趣的分析

学生对于大课间的了解对于大课间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表1的调查数据显示可以看出73%的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态度是持认可的。同时调查发现男生的态度要好于1女生,而持无所谓态度的多为女生,另外一些持不认可态度的则主要是一些身体肥胖或体质比较差的学生,他们的身体条件限制了他们对大课间各种活动的态度。

从表2的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参与动机77%的学生是对大课间体育活动持感兴趣的态度,这可能与中学生好动的天性有关,但这一点无疑是很好的一点。但从表2仍可以看出有9%学生仍持有不感兴趣的态度和14%的学生对大课间兴趣一般。调查原因主要集中在:内容复杂,不了解该活动;自己底子差,不想学;周期变化少。通过调查显示出现今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着活动内容复杂,学生难以掌握的问题;没有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保证了学生的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时间,而且增强了学生的体质,缓解了学生的疲劳,更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行为品质以及团结合作精神。

1.2 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的分析

学生活动所定的具体时间不宜太早,也不宜太晚,不同的天气情况以及其他方面能够影响到学生的身心活动的因素,都要考虑在内。从表3中显示,73%的学生活动的时间是40 min左右,同时12%的学生活动的时间是在40 min以上的,仍有21%的学生活动的时间是40 min以上的学生活动的时间。国家的政策要求学生每天锻炼1 h,调查说明校21%初二年级学生的活动时间还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通过表4统计显示,造成学生活动时间在40 min以下的原因:49%的学生对于大课间活动的了解还不够;10%的学生参加活动也只是担心不参加活动会对体育成绩造成下降;35%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相关规定,所以自己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这就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再就是其中9%的学生不能够达到时间是因为家长的不支持。家长对大课间的不了解以及仅注重文化成绩的原因导致了学生投入到大课间活动中的时间较少。每天40 min时间不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舒缓紧张的学习情绪,学生的身心同时得到很好的发展,能够有效的解决学生体质差的问题。

1.3 大课间体育活动项目分析

大课间体育活动之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喜欢和青睐,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从调查中发现男生比较喜欢是篮球、武术以及扯铃项目,一方面可以学习新的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展现自己。其他选择一些相对轻松点的项目的男生则是因为身体素质或者兴趣的原因,再有就是个别学的自信心不够。而大部分的女生则喜欢排球和跳绳项目等,另外4%的女生则和男生喜欢的项目类似。从表6中可以看出手球项目没有引起学生过多的兴趣。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项目,不仅能很好的发展身体素质,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应该引起注视,及时做出调整。另外结合表5和表6,可以看出学校现今开展的项目还不能有效满足很多学生的需求。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形式丰富程度,是引起学生的兴趣的重中之重,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开展好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关键。中学生好奇心强,持有独特的“喜新厌旧”天性,若每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按照一种方法或者较少的项目长此下去,学生肯定最终会失去兴趣。想要较好的解决这些问题要从学生出发,则需要充分去了解学生,注重在活动形式、内容、空间上的科学的进行调整,同时根据项目分组活动或采用每周每期轮换制,对大课间活动的活动模式进行周期性、有计划地一些调整和创新,提高学生参与兴趣;另外在大课间内容的丰富上,应该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充分挖掘和利用自己的优势条件,培养学生的信心,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信心,来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也是今后大课间体育活动改革的重点。

1.4 学生对大课间活动场地器材满意度的分析

场地和器材的保障是开展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基本前提。[2]但是调查中显示,学校还是有接近20%的学生对提供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场地、器材不满足。因为徐汇区地理位置相对优越,房价较高,使得学校的没有足够的活动场地,再加上学校的建筑以及教师的车子停放等一系列问题更加剧了学校活动场地缺乏的问题。学生在硬件上得不到满足,则会减少学生运动的时间及降低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也就导致大课间不能有效的开展。学校的场地有限以及活动器材缺乏的这个问题对于很多学校来说都很普遍的,也不是一下就能解决掉这个问题的。在全校有效的空间范围内同时开展多项课间活动,是眼下困扰不少学校最为突出的问题。面对有限的场地和设施,大课间体育活动不能要求统一的模式,一切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的实际展开活动。[3]结合场地、器材进行优化活动的举措,不仅可以让场地得到有效的利用,还能激发了学生的运动热情。如何充分合理安排活动场地以满足学生大课间对体育活动的需要,对于学校体育工作者以及学校领导们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1.5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安全性分析

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各种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大课间而言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开展大课间活动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学生安全意识不足,设施老化、场地小而学生多都会引发安全事故;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百般呵护,面对一些受伤的事故,家长则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相对的制止,却忽略了孩子的身体健康。一系列的安全问题导致大课间难以在学校的大范围开展。通过表8可以看出88%的学生认为设施的老化、场地的不合理布局、场地小而学生多等是最大的安全隐患,另外还有27%的中学生认为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安全意识不足,常有一些危险的动作等,也往往使得教师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力不从心,也就造成了一些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一系列的因素最终导致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减退,影响了学生身心发展。安全问题也成为大课间活动不能广泛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一些场地小的学校,若不能合理规划,给学生一个充分的适宜环境进行锻炼,则更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现在的家庭都是一个孩子,所以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健康特别关心,不允许他们去做那些危险的活动。这给了校方重大的压力,对于大课间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方式。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一种新兴产物,对于大部分学校来说许多做法和经验还比较欠缺,开展过程总出现许多以往不曾遇到过的难题和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充分准备去应对、去妥善加以解决。

2 结论与建议

2.1 结论

从学生对大课间活动的和兴趣的调查来看学生们没有形成动机促使他们去参加活动。目前,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的时间不能达到每天锻炼1h的标准。该区存在着大课间项目不够丰富,活动缺少周期性变化,导致学生的兴趣日渐消失。学校活动开展常常受到器材、场地、人数等问题制约。学生在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时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

2.2 建议

(1)加强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宣传工作,使学生和家长充分了解和认识大课间体育活动。

(2)学校方面对于学生的活动时间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相关规定,可采取控制其体育分数,不能达到规定的则扣除其相应体育分数;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

(3)结合学校的实际,对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体育基础、场地器材、季节气候等实际情况来选择、编排内容,做到因校制宜、因班制宜、因人制宜。

(4)为了使活动有序的开展,尽可能合理划分活动区域,活动域划分为班级活动区域和公共活动区域两部分。对于一些破损的器材和设施若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换,禁止学生动用。

(5)学校要建立大课间活动安全机制,活动的组织要细致周密,对易发生的不安全事故要预先判断到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保障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正常进行和师生安全,能及时、高效、合理、有序地处置大课间体育活动中的突发性事件。

参考文献

[1]李永亮.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七大原因及五项对策[J].人民教育,2007(7):10-13.

[2]袁建刚,钱建龙.“一小时体育活动”对学生身心影响效果的比较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1999(2):12.

[3]黄荣进.浅谈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J].科教探索,2008(11):102.

老凹坝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 篇3

【关键词】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 学生 学生体质健康 策略研究

1.研究目的

1.1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1.2对我校现有的“体育大课间活动”项目进行科学的筛选和设计。

1.3对我校“体育大课间活动”场地与器材的要求与合理利用。

1.4对我校“体育大课间活动”安全措施的制定与可行性分析。

1.5研究制定适合我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新模式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收集研究国内外有关国家体育教学文化生活的文献资料,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提高。

2.2问卷调查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和其他任课教师进行调查:现阶段体育大课间活动对学生造成的一些消极和积极影响,同时了解学生所喜欢的活动项目,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做好准备。

2.3数理分析法:对前面的调查案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不同角度分析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从中找出解决的方法,制定和实施新的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

2.4对比实验法:以本校实验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对学生阶段测试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对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剖析,查找原因,不断反思与校正,不断优化活动实施目标与方案,不断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益,进一步改进和优化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撰写阶段研究报告。

2.5经验总结法:在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积累材料,总结有效措施,找出有效提高农村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 国家政策是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健康发展的前提保障

国家教育司杨贵仁司长在开幕式上发表了《认真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讲话,再次重申中小学生每天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并要求全国各地都要认真地贯彻落实。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理事长宋尽贤也强调指出:落实中小学每天大課间体育活动是我们今后一个相当长时间内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3.2丰富的物质、和谐的社会人文环境,是推动大课间活动模式的开展、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健康发展的坚强后盾“以人为本”是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就是秉承这种理念。让学生经常参加各项体育锻炼,不仅能使同学们身体健康、体魄强壮,具有更强的意志和上进心;还能使同学们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具有开阔的视野,富有合作精神和创造力,为他们将来成为祖国栋梁奠定基础。

3.3浓烈的体育运动氛围是利用大课间活动模式,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健康发展的动力

首先,秉着理论先于实践的原则,华侨初级中学根据自身学校自身的办学特点和特色,成立了以体育科组的全体老师为成员的专门研究小组,探索适合学校开展的大课间活动模式和活动的内容等。

其次,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大胆创新。不拘泥于传统的课间操模式,引用诸多时尚的,深受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如篮球、毽球、竹竿舞、打跳舞、功夫扇、拳操、活力健身操、踏板车、轮滑、滑板车等项目。

3.4家庭观念的更新,家长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增强,也从侧面为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健康发展和提升起到了带动作用。

3.5教师素质的提升是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体能素质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基础

4.结论与建议

从政策的大力支持、社会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的良好、学校浓郁的体育锻炼氛围、家庭观念的积极影响、教师素质的与时俱进、学生需求的与日俱增这几个方面的具体论述,更完备地说明了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体能素质健康的实践是能取得成功的。基于已有的现实基础,再结合研究目的利用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体能素质健康,为大课间活动开展更加顺利,仍有许多问题尚需深入探究。提出以下建议:

4.1 更深入的分析国家政策,更坚决地把政策内容落实到实处。

4.2 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更大的社会影响力,使社会大环境更利于大课间活动的开展。

4.3 进一步强化学校体育锻炼氛围,构建完善的学校大课间活动的管理机制和管理体系。

4.4 加大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让参与体育锻炼的思想更深入家庭观念中。

4.5 持续不断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并且可以开发以大课间活动为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

4.6 始终以学生的需求为基点,使越来越多地学生从大课间活动中获得他们所想要的。

【参考文献】

[1]季钢,侯令忠,《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中学实施中的问题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周传尧,影响《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的因素分析[A],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论文集[C],2006年

[3]杨军,主编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 [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3月

[4]肖明,主编《哲学原理》[M]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11月第二版

[5]张厚粲,主编《心理学》[M]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2年2月第一版

[6]毛振明 、杜晓红 、于素梅 《体育与健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7]湿俊,杨宇明.《谈中学生体能下降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学校体育,2003年3月

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 篇4

为认真落实大课间活动,积极开展体育运动,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强化师生健康第一的意识,让校园充满生机和活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制定本校大课间活动规章制度。

一、活动时间:上午9:40—10:10下午:3:50—4:20

二、活动地点:本校操场

三、参加人员:全体师生

四、活动内容:课间操跳绳趣味活动(教师组织)等

五、活动要求:

1、大课间活动列入学校课程计划,全体师生必须按时参加。

2、进退场时,各班分别排成两路纵队,靠楼梯右边安静、依次地走。

3、学生保持正确的站姿和走姿,口号要响亮。

4、做操动作规范、整齐、到位、协调,体现班级精神面貌。

5、学校将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督查小组,不定期对各班大课间活动表现进行检查评比,公布一次成绩,并记入班级绩效考核。

6、遇雨雪天气,活动要求学校将另行通知。

六、体育教师职责:

1、按时组织大课间活动,并保证广播系统的正常使用。

2、正确指导学生的队列队形和做操动作,对不规范动作及时提醒和纠正。

3、保证活动场地的安全使用。

4、负责学生大课间活动的安全。

5、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保证大课间活动质量。

七、班主任、副班主任职责:

1、按时有序地组织本班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

2、教育和鼓励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负责本班学生的活动安全。

4、和学生一起完成大课间活动内容,在活动中积极起模范带头作用,做学生的表率,影响和促进学生积极完成动作。

5、及时检查、了解、监督、管理本班大课间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活动质量。

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

《阳光大课间体育活动管理制度》 篇5

阳光大课间体育活动管理制度

阳光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学生体质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不断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特做如下要求:

1、课间操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参与,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班主任老师跟班,负责班级管理,体育老师一人整队,其余体育老师分级部检查、监督学生做操情况。学校带班领导每天对学生做操情况进行汇总,每缺一人扣0.2分,上操质量不好每班级扣一分。纳入班级“六化”管理考评。

2、上(下)午第二节上课教师按点下课,不得拖堂。课后,各班级迅速到指定地点集合,准时参加体育活动,要做到快、静、齐,做操、跑步动作准确、优美,姿态正确规范,态度认真严肃。

3、各班体育委员和班长要认真组织学生整队,有秩序的参加上操。跑操过程中前后左右要看齐,特别是在拐弯处,要做到左右看齐;口号声音要响亮;身体不适者要提前请假,不能中途退场。

4、八年级学生进场和退场必须要站队。

5、不能参加上操的同学,班主任要严格管理,在教室等候,不能乱跑。

6、每次跑操都做记录(七年级XXX老师检查,八年级XXX老师检查,九年级XXX老师检查)交带班领导。

学校对班主任及其班级落实此项制度情况进行考核,学期末与教师、班级奖惩挂钩。

东关实验中校

2021年3月

END

老凹坝乡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篇6

[来源:老凹坝乡作者:高健责任编辑:陈恒勋点击:212更新时间:2011-09-22]

今年以来,老凹坝乡以“农业观光、休闲旅游、生态畜牧为主的交通枢纽型小城镇”作为发展定位,突出基础设施先行,民生优先的原则,加快小城镇发展步伐。截至目前,该乡小城镇建设一期工程农贸大街项目计划总投资1610万元,其中包括征地拆迁、平场、给水管道、污水管道、电力电缆、电信,街道硬化、行道树、路灯、文化娱乐设施、绿化亮化、房屋等的安装建设,征地45亩。

为切实把好事做实,实事做好,老凹坝乡党委、政府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思路,在项目建设中,配套了人行道、路灯、排污沟等基础设施,注重绿化美化工作。为了对配套设施建设进行有效的监督,乡党委、政府成立了检查领导小组,定期对工程进展情况进行督促。定期聘请建筑方面的专家进行现场指导,真真正正地把老百姓的事做好、做实。

校长眼中的体育大课间活动 篇7

如何让“大课间”深受学生喜爱, 又能有效的让学生得到锻炼, 这是每个校长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

一、让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中享受乐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大课间活动的兴趣那是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 特别是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对于任何事物充满好奇, 好动的天性仍然是小学生的主要特性。大课间活动牢牢把握了这一点。从刚开始的整队到结束的踏步都贯穿一个“动”字, 学生自然很是乐意;再加上动感的音乐更是让学生的运动细胞得到充分的激发, 自然而然需要运动, 只有运动才快乐;童谣, 脍炙人口的语言, 也让学生边诵边演, 激发了学生运动的内在需求——我运动我快乐;游戏, 学生的最爱, 兔子舞、对脚、梅花梅花几朵开、炒蚕豆、木头人、一米二米三、城门城门几丈高、集体舞找朋友、编花篮等经典的老游戏呈现在游戏中产生的快乐体验那是无法比拟的, 只有这样的快乐体验, 才能让学生抹除身体上的疲劳, 虽然满头大汗确是快乐无比;与老师一起游戏, 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又一诱因, 老师们在大课间活动中放下了师道尊严, 与学生一起奔跑, 跳跃、游戏学生自然兴趣是有增无减, 也为积极的参与大课间活动奠定基础。

二、让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中得到锻炼

大课间的主要目的就是学生在身体上得到锻炼,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 中枢神经系统易兴奋、易扩散、易疲劳、也易恢复, 需要注意运动的强度不要太大, 形式要多样, 运动和休息要频繁交替。因此, 大课间的锻炼就需要科学的安排, 既要能够达到锻炼的效果, 又要能够对学生进行适当的保护。如五塘小学的童谣大课间活动, 就安排的非常合理科学。先是舒缓的童谣操, 然后是经典的老游戏。老游戏的编排也是很有层次性, 循序渐进, 交替进行,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的到锻炼。江苏学校体育网的报道中是这样描绘五塘小学的大课间:“说她神奇, 不仅仅‘神’在五塘的老师们运用童谣, 将一个个童谣与对应的动作组合起来, 运用到大课间活动中;‘神’在童谣的教育作用与体育活动巧妙的搭配, 与教育于运动中;‘神’在形成了一个系列, 将古老的中国童谣演绎的如此精彩!而且还‘奇’在童谣系列的大课间活动形式在全国是首创;‘奇’在学生有唱有跳动感十足, 运动负荷调节有度;更‘奇’在整个活动不但具有观赏性、更具有常态下锻炼的科学性, 协调、灵敏素质的锻炼价值一览无余, 彰显出个体育教育独特的教育智慧。”在童谣大课间活动结束后, 邀请了专业的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运动量进行了测试, 令人欣喜的是学生的运动量非常好, 既让学生得到了锻炼, 又使学生不感到疲劳。每天定时的童谣大课间为学生们插上了锻炼身体的翅膀, 终有一天, 他们将展翅翱翔在祖国的蓝天。

三、让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中提升素养

阳光体育大课间, 并不是单纯的体育锻炼, 其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 让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思想得到升华, 艺术得到陶冶, 体能得到锻炼, 素养得以提升。学生喜欢做操跳舞, 但做操跳舞都是集体项目, 要体现整体性、协调性和一致性, 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有很高的要求。队列训练的快、静、齐可以加强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做操动作到位, 精神饱满的要求, 可以训练学生的站姿;正确、有力、整齐的动作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童谣操从《上学校》的“红太阳当空照, 揉揉眼睛伸懒腰, 先刷牙后洗脸, 背上书包说再见”;到《进学校》的“晨风吹, 阳光照, 我们从小讲礼貌。见到老师问声好, 碰到同学说声早。不为小事而争吵, 发生矛盾不能恼。相互谦让不忘掉, 吹响文明小号角”;再到《早读》《晨扫》《早操》《上课》《午休》《放学》八个方面, 八首童谣, 八个方面对学生的行为常规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时常习之, 天天诵之, 必将潜移默化产生深刻的影响, 学生也必将受益无穷。

老凹坝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 篇8

【关键词】 大课间;问题;认识;实施;评价;组织;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1

一、前言

当前大课间体育活动开设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尤其是广大农村学校开展普遍较差,相当数量的学校极少开展,如不及时解决问题,必将严重地制约着大课间体育活动向规范化和科学化方向迈进。

二、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上的偏差

不少学校领导或体育教师认为,大课间体育活动在整个课程体育中所占的课时少,总份量小,因而其教育价值也较小,相对于学科类体育课程来说,它当然应处于从属、辅助、被支配的地位。在一部分学校领导、体育老师心目中,大课间体育活动仍然算不上一门独立的课程,在学校升学压力的迫使下,他们随意把大课间体育活动当做学科类体育课程的点缀或附属物。大课间体育活动要与学科类体育课程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育人功能。与学科类课程结合起来,巩固体育技能、技巧,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2、实施上的偏差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师生间的相互关系与地位问题。一些体育教师认为,由于大课间体育活动主要是以学生独立获得知识、技术、技能为主,因此学生应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老师不应过多干涉;另一些体育老师倒认为,由于学生自制力差,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学生更要严格地按照老师的布置和安排去活动,教师理所当然应处于支配地位,不然大课间体育活动便成了学生的自由活动课,达不到教育目标。这两种观点都失之偏颇。

(2)教学模式的选择安排问题。由于诸多原因,尤其是一些学校领导、体育老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作用认识不足,对大课间体育活动教学模式的探索还远远不够。这样,当我们把大课间体育活动正式纳入整个体育课程体系时,许多学校也只是轻巧地把先前课程表中的“课间操”换成“大课间体育活动”。其活动内容仍然是做做操、跑跑步。虽然组织上很有条理,但学生就是机器人,纯粹机械化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没有了。

(3)混淆大课间体育活动与学科类体育课程两者的区别。学科类体育课程以系统学习体育学科的知识、技能满足学生普遍性的要求,解决共同性的问题为主;大课间体育活动以锻炼学生身体,提高学生的能力,有重点的解决个性问题,强调学生自我发展为主,为终身体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可见大课间体育活动与学科来体育课程有其自己独立的功能。目的不同、任务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同。两类课程从总目标出发进行分类设计,使其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大课间体育课是学科体育课的延续和补充。因此,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评价上的偏差

教育评价是现代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大课间体育活动来说,或许更重要的是在于学生的参与和投入程度,在参与和投入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体育特长和个性,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其它方面,诸如许多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场地少,师资缺乏,课程和活动内容陈旧,班级人数过多,体育经费少,教师待遇低等问题。传统体育项目开展得也非常有限。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充分认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地位和作用

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于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用不可低估。对此,学校领导和广大体育教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大课间体育活动和学科类体育课程一样都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就成了每个学校都必须开设,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的一种指令性课程,那种认为可开可不开或者自由放松的现象都必须尽快地加以纠正。

2、把握本质,抓住特征

(1)主体性。大课间体育活动无疑是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切忌越俎代庖,喧宾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让学生自由“活动”。课前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设计、活动的组织、指导、场地、器材的安排,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等,都需要教师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必须讲究引导的艺术,灵活应变。

(2)参与性。大课间体育活动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决不能让一部分学生在“活动”而让另一部分学生袖手旁观。因此,设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项目时,应注意使活动具有较广的适应性,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精神。在组织活动时,应按照分类要求,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活动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适当分工,适当轮换,从而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又能促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3)娱乐性。必须使大课间体育活动既生动活泼,又切实际。大课间体育活动无疑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让形式喜闻乐见。学得轻松愉快,但决不能因此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而忽略切实有效地指导形式进行扎实的学习。热闹有余,实效不足。因此,必须注重活动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方法上应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要教给学生体育锻炼的方法。

(4)差异性。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顾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活动内容上要多而广,可供学生选择,使每个学生都有活动项目,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5)创造性。大课间体育活动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要灵活多样。体育教师勇于创新,在活动结构,选材方面,作大胆尝试。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把本地区有特色或民间民族传统活动引入校园;比如为社区活动的开展去展示、宣传,相互促进。反之,可请社区的秧歌队、木兰扇表演队、老年人太极拳等到学校表演。

3、加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1)统筹安排,加强领导。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必然要涉及到时间、场地器材、经费等原因,若没有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必然会出现争场地等矛盾,这不利于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的正常开展,反而可能会削弱之。

(2)制定计划,循序渐进。对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也应像学科类体育课一样,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包括活动的具体内容,步骤、方式、要求等,以避免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

(3)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更要面向全体学生。在选择项目上,要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的差异。农村中小学可以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学生喜爱的乡土体育项目和传统体育项目,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运动项目。

(4)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也要不断探索,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这样要求体育教师将每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总结情况做一详细记录,并总结出活动的特点、经验和教训,及时找出不足,及时改进。不能搞形式、走过场、装点门面,要在实际实施中不断创造出新的活动方法,以便进一步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效益。

参考文献:

1、《体育教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首都体育学院主办,2008年1月15日。

大课间体育活动研究 篇9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一中高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情况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借助图书馆和网络搜索有关的资料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总结,并结合自己研究进行归纳。

2. 问卷调查法。对一中200名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方便抽样原则抽取10个班每班发20份进行调查。回收190份,其中有效问卷186份,其中男生96份,女生90份,回收率是95%,有效率是98%。本次研究中,问卷信度检验为:间隔为5天的时间进行重复两次问卷调查,在方便原则基础上抽取25%样本量即50人进行重测,答案相同人数为49人,仅有1人不相同,R值0.885,P<0.01。

3. 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软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归纳,所得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处理推理,对整理好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总结。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

1. 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认识

大课间体育活动已实施了较长时间,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反映出新形势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得朝气蓬勃、多姿多彩,充分展现出大课间体育活动这一新形势下体育锻炼的生机和活力,通过问卷调查一中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

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了解欠佳,甚至有学生对其持否定态度。这不仅为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带来限制,也说明了学校以及具有工作者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贯彻与宣传力度有待加强问题。

2. 学生对现有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满意度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满意度不高,对现有的大课间形式满意度也仅占问卷比的40.9%,另外还有24.7%同学对现有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不满意。大课间体育活动对身体素质效果满意度也仅占问卷比的22%,还有51.1%的学生不满意。现有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和大课间体育活动对身体素质效果不满意和无所谓的学生比例最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有无兴趣,直接影响着他们从事体育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兴趣问题导致的学生对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抵触心理,不但达不到真正锻炼的目的,也阻碍了体育知识的掌握和技术技能的形成,因而我认为根据学生兴趣需求,引导吸引学生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提高学生对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满意度,是各学校今后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亟待解决。

(二)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随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推广,丰富了学生在课间的活动内容的同时,随之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的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综合显现:一方面,运动形式单一陈旧,实施项目少,学校基本保持以广播体操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形式;另一方面,学校及体育教师的组织受到场地、器材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这一系列问题导致了大课间体育活动枯燥乏味,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形式上均改掉以往单一重复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融入更多体育锻炼元素,以此培养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锻炼习惯,以及对体育活动热爱,是解决当前大课间体育活动最有效的途径。

三、结论

1. 通过以上对一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发现一中在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上存在学生兴趣度不高,参与积极性不强,组织形式内容单一等问题。

2. 由于学校应试教育带来的学生学业压力影响,以及学校相关领导、体育工作者对大课间体育活动支持与宣传力度不够等诸多原因,导致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不足,活动场地设施利用不充分,融入更多体育锻炼元素,以此培养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锻炼兴趣,以及对体育活动的习惯,是解决当前大课间体育活动最有效的途径。

有效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策略研究 篇10

那么,我们的大课间活动是否流于形式呢?我们又该如何持续有效的开展大课间活动呢?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尽管体育大课间活动已经开展多年, 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了很大进展, 但是在一些乡镇学校并没有得到太多的重视。首先,一些学校还是停留在集中做课间操的模式上,学校领导对体育大课间活动并没有充分的认识, 只是简单地对体育教师提出一些开展活动的要求,将任务分配给体育教师,自己则不再过问和关心活动开展情况。其次,其他任课教师同样对体育大课间活动认识不足,有些老师占用体育大课间时间,进行课程教学,使得学生每天的大课间时间得不到保障; 一些体育教师对体育大课间活动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简单地将大课间理解为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开展的一项活动,认为开展大课间活动只是给自己增加额外的工作负担, 不愿意投入太多的精力,导致大课间活动过于形式化,缺乏生动性。再次,学生家长对体育大课间活动不了解,得不到学生家长的支持,对孩子在学校参加什么活动,并不是很了解,甚至不关心。

针对以上情况, 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媒体应加大体育大课间活动宣传力度,让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目的深入人心,让人人都知道,体育大课间活动不是任务、不是“走秀”,关乎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是体育大课间活动的主要实施者,校园体育意识文化集中反映了学生的体育精神、道德观念等。在校园体育意识文化建设中,充分利用黑板报、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进行氛围渲染 ,同时,还可利用集会、校园网络等大力地宣传体育文化,营造一种强烈的学校体育氛围,使身在其中的学生受到全方位的感染。

2、开发资源,完善创新

校园体育物质环境的建设精心筹划并合理安排学校体育教育的各种资源,充分整合校内外各种活动场所,改造学校闲置场地,以满足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需要。为了使活动更富成效,我们要尽可能合理划分活动区域。增加经费投入,补充、完善相应体育与艺术活动器材,结合学校的传统项目设置一些辅助器材,保证列入计划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正常有序开展。根据学生的兴趣与体质测试的活动安排多样性的活动项目,主要是以“一主多选”模式设置大课间活动项目。

创新是生命的源泉,要保证大课间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要关注活动内容的设置。如果一套模式一成不变,活动内容几年不更换、不补充,再好的东西学生也不会喜欢,甚至失去兴趣。就如学生广播操,国家已经研发了近10套了,音乐在更换,内容在更换,从原来的成人与学生共做一套操,到后来的成人、中学生、小学生多套操,从口令操,到后来的音乐操,从普通操到后来的主题操,使一代代学生在享受着时代的旋律中操练健身。我们现在推行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也应与时俱进,具体地讲,对于内容的选择,首先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然后再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调整。校园体育活动氛围的创设,学校体育是主体,社会是外部环境,家庭是基础。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很大程度上受父母的影响。而校园体育活动氛围的形成也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只有把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整体效益。学校与家长保持积极的交流,定期向家长介绍一些孩子锻炼的方法,组织家长观看学校的大课间人文体育活动, 并邀请家长参与学校举行的体育亲子活动,鼓励家长为学校深入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出谋划策。积极与社区联系,利用设施齐全的健身广场,建立“学生体育活动区”,给学生在节假日创设一块体育活动的天地, 使体育文化氛围深入到孩子的生活中。

3、有效结合,促进发展

3.1、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有效补充, 课堂教学的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活动的实效。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技能教学,做到精教,教会学生动作方法,促进他们对动作要领的理解,加强对学生练习的指导;课外勤练、精练:学生在课内学习的技能由于时间的关系不能熟练掌握,在大课间活动中,教师要督促学生勤加练习,对运动感知较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要指导他们精练,以尽快掌握技能。当课内与课外有效的结合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随着技能的不断掌握而逐渐的增强, 活动就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3.2、与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有效结合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一种新型的学校体育组织形式, 与兴趣小组一样是课外体育活动的一种形式。它能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丰富,组织形式灵活,练习强度适宜。体育大课间活动与课外兴趣小组的有效结合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有着积极的作用。学生有他们的自尊心,有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的欲望, 他们能把自己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展示出来,从而得到同伴的赞赏。另一方面,他们也可以起到一个宣传与带动的作用,把他们所学到的技能教给其他同学,那么原本不喜欢运动的学生看到其他同学都在参与,也会加入进来。

3、与各级各类体育竞赛的有效结合

体育大课间活动与各级各类体育竞赛的有效结合是保持其长久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组织学生大课间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也能为各级各类体育竞赛做好准备。有比赛任务, 就可以在学生中选拔有一定基础的优秀选手进行短期集训,既方便又有利于取得优异的成绩。另外当低年级段学生看到大哥哥、大姐姐们取得优异成绩而受到表扬时,对他们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在正确的引导下,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以争取和他们一样甚至于想要超越他们, 从而促进大课间活动的不断发展。

老凹坝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 篇11

1、小学体育大课间跑步活动开展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是每个学生进行学习和成长的基础阶段, 对于小学生来说, 他们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非常不成熟, 因此, 学校要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和培养工作, 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学习关和生活关。我国政府早在2000年就提出了青少年儿童要保证每天一个小时的锻炼时间, 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 同时这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响应政府的这一号召, 许多学校都开始组织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 这在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同时也很好的丰富了学生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但是, 跑步作为一种最简便、最有效的锻炼方法却被众多学校所忽视, 没有将其放到应有的重要地位上去。

2、小学体育大课间跑步活动开展的途径

2.1、做好大课间跑步活动的准备工作

(1) 做好大课间跑步活动的组织工作。

对于大课间跑步活动来说, 必要的准备工作是保证其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学校应该安排好相关的教师和学生会成员进行安排工作。教师还应做到在大课间前绝不拖堂, 保证学生能够及时的从教学楼里走出, 并且不发生相应的踩踏事件, 切实保护学生们的安全。在刚开始进行大课间跑步的前几天, 学校应该安排相关人员和教师在楼梯口和相应位置进行执勤工作, 防止事故的发生。同时, 学校的后勤保障部门和体育组的教师成员也应该提前根据本校学生的身体综合状况制定合适的跑步计划, 为学生们的大课间跑步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 在学生进行跑步之前, 学校应该安排好事先的集合工作, 排好各个年级和班级进行跑步的顺序, 并进行相应的登记, 提前给各个班级的体育委员交代好本班级的跑步区域和次序, 保证跑步活动的顺利进行。

(3) 作为体育老师, 也应该在进行体育课教授的时候向学生传达一些跑步时需要注意的基本常识和应急措施, 切实保障学生们的安全。

2.2、做好大课间跑步活动的应变措施

跑步活动作为一种运动性极强的活动, 在人口十分密集的学校操场上进行, 非常容易发生互相撞击事件, 威胁了学生们的人身安全, 因此, 学校在安排学生进行大课间跑步活动的时候, 一定要制定好必要的应急措施, 切实保障好学生们的安全。本文根据相关调查分析, 将跑步规定和应急措施总结为以下几点:

(1) 首先, 在进行大课间跑步的时候, 学生们要尽量保证队伍的整齐有序, 每个人之间要保证一定的安全距离, 采用均匀的速度进行, 在跑步的过程中队伍也要保持肃静, 不能争吵喧哗, 互相打闹, 保证跑步纪律。

(2) 其次, 在跑步之前, 老师要对学生们进行思想教育 , 使学生们能够了解到认真跑步才能对身体的健康发展有帮助, 三心二意会严重影响跑步效果, 事倍功半。

(3) 在学生们进行大课间跑步活动的时候 , 教师还应该安排相关的值日生进行跑步现场的监督工作, 对于在跑步中打闹、喧哗的学生进行制止, 同时还能监督操场的卫生, 保证跑步活动的有序进行。学校还应该在每周做一次跑步活动的总结, 评选出表现好的班级和年级进行表扬, 对那些表现不好的团体进行批评。这样就能激励学生们在日后的跑步活动中更好的表现。

(4) 在跑步的过程中,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进行不同的跑步顺序的安排并进行花样式的跑步方法, 例如,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隧道跑的形式, 可以在班级中选择各自最高的两名同学双手相握举过头顶, 做成火车隧道的样子, 剩下的同学按照一排龙的形式依次穿过隧道, 并伴以“1、2、3、4”的口号形式有序通过, 这不仅能增加跑步活动的趣味性, 也能很好的锻炼学生们的身体协调能力, 是时下比较盛行的跑步活动之一。

3、结语

小学生正处在身体成长的关键阶段, 学校此时在大课间的广播操之后安排适当的跑步活动, 对于增强学生们的身体素质、锻炼他们的体育技能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 跑步活动由于是人口密集型的运动类型, 因此在对其进行活动组织时学校也要切实的做好相应的保障工作, 确保学生们的人身安全。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这也大大提高了我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进一步促进了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行业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接班人的行业, 一直以来都肩负着重要的任务, 因此其改革步伐和力度较之其他行业来说也是十分大的。本文主要从小学体育大课间跑步活动的开展角度去进行探索和分析, 并提出若干建议, 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大课间,跑步活动,开展

参考文献

[1]范晓红.阳光体育活动为学生的生命奠基——大课间活动实践研究的思考与探索[J].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 , 2008, (05) .

[2]武玉坤, 尹学聪.大课间:推动中小学校改革的有效手段——以工业大道中小学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 2007, (05) .

浅谈大课间体育活动 篇12

关键词:体育 大课间 阳光体育

新时期教育发展要求对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更为重视。从2010年开始,我校对于现行的大课间活动进行了详尽的安排和认真的研究。我们尝试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和阳光体育活动的展开,开发更为良好的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体育课课程资源,以期带来我校体育教育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为我校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为此,我们进行了专门的课题研究,现将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我们目标是通过研究大课间活动,总结和创编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集趣味性、实用性、安全性为一体的,能够切实提高我校学生身心健康的体育教学课程资源。同时通过研究提高各参研教师的教育教研能力,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另外,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总结出良好的研究经验,开发出适应的体育课程资源,然后在我市以及更广泛的地区推广。

一、大课间活动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首先坚持了趣味性原则。趣味性是游戏的本质特性,也是大课间活动在学生中间能够广受欢迎的必要条件,更是真正调节学生身心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大课间活动的设置上要注意通过有趣的游戏促进学生锻炼,提高学生认识,提高学生参加课件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在研究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大课间活动安排和组织的教育性原则。我们不仅仅要注重学生身体锻炼,更要在身体锻炼的同时让学生收到道德教育,使他们在活动过程中认识到互相协助、互相关爱、合作活动、和睦相处的重要性。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活动安排应该融合体育、环境、安全、音乐、人际交往等待领域的知识,把各种知识和任务融合在一项体育活动中。这要求教师要认真设计,相信安排并现场指导。教师要在课件活动中引领学生参与活动,现场监管和指导学生参与活动,使学生在课件体育活动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教育。

大课间活动,学生活动相对自由和自主,教师在大课间活动中虽然有监管和指导,但是教师不可能也不应该全盘掌控,应该有学生自主的选择和自由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大课间活动设计与组织中特别注意安全性问题。学生年龄小,认识不全面,他们容易激动,容易恐惧,也容易冒险。教师在课间活动组织中要特别注意学生安全的强调和监管。教师要对活动场地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彻底清除,要对活动器材的安全性进行全面检查,彻底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比如某校在大课间活动中,学生跑到教师不能监管到位的篮球场。一个学生贪玩爬到了篮球架上边。当上课铃响后,该学生一慌张在迅速下滑的过程中发生严重事故。又如很多学校有建筑工地,在工地歇工期间,无人监管,要是这时候教师监管不到位很有可能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当然,这些隐患不仅仅存在于大课间活动,而是存在于学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大课间活动对于学生安全情况的总结和研究也有助于学校安全工作的提升。

二、大课间活动作用

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极为重要。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自我校开展大课间活动以来,我校学生在每年冬季流感盛行时期班级学生请假人数从过去的平均每个班每天请假5-10人减少到目前的流感期间请假人数每班每天不超过3人。学生对于流感等疾病的抗病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即使感冒的学生,他们的症状也有明显的减轻。学生身体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另外,从学习方面看,我们课题研究组与班主任合作研究发现,在课件活动组织好的班级,班级成绩有明显提升,在课间活动组织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多,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增强,集体荣誉感提升,这对于班级其他活动的组织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也对学生在班内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他们之间变得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关爱的良性互动。当一个学生成绩上涨之后获得大家的肯定,他可以分享学习经验,供大家参考和提高。班级内学生之间少了猜忌,少了嫉妒,少了互相指责和抱怨。这一切都与大课间活动组织中学生的互帮互助、互相关爱是分不开的。可以说,良好的大课间活动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活动组织模式

在认识到大课间活动的作用和大课间活动需要注意的原则之后,我们需要的是找出恰当的大课间活动的模式。在这方面,我校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组织学校层面的各种兴趣活动小组

我们共组织了学校层面的兴趣活动小组10个:单双杠活动小组、广播操小组、跳绳小组、乒乓球小组、羽毛球小组、舞蹈小组、武术小组、游戏小组、轮滑小组、太极拳小组。我们组织这些项目小组考虑了男生女生对运动爱好的差异,也考虑到了学生体质的差异和活动积极性的差异,让学生尽可能选择他们喜欢的运动形式参与运动。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参加活动的时候保持兴趣。

(二)以班级为单位参加各类小组

为了使每个学生参与活动,也为了使每项科学的活动得以广泛进行,我们就以上活动模式要求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报名参加。每个班每项活动报名人数5-15人,要求以上活动模式必须要有学生参与1-2项,不能有任何学生不参与活动。这就保证了在大课间活动中没有孩子被忽视,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让他们的身心得以发展。

(三)实施平时训练,定期比赛的办法提升学生兴趣

学生对一种活动的兴趣往往保持不了很久,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措施不断地提升他们对活动的参与兴趣。在这方面,我校采取了竞争措施,让参加某项活动的学生以班为单位进行竞赛,这种竞赛可以定期举行,平时训练,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监管,各班学生自行比赛,然后每两周进行一次正式的比赛,进行严格打分计入班级考核成绩,以提高学生班级荣誉感,也提高他们对于活动的兴趣,锻炼他们的身体和意志。

(四)学生在各种活动之间自由转移以保证活动的趣味性

当每一个学生都有活动并积极活动的时候容易造成教师对活动的设计简单甚至不闻不问。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校采取了学生自由移动模式,即每个学生参加1-2种活动。他们在参加的活动中只要不超过本班参与活动学生数量的上限(每项活动15人)。他们可以在各种活动之间进行选择。对于那些参与人数最少(每班少于5人)的活动要进行调整,要对活动组织者进行考核以增加活动组织者积极性。

老凹坝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 篇13

关键词: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主要因素

通过对全区45所小学的调查发现,有8所学校执行得很好,大课间活动时间学生有序地进行,老师指导参与,其他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则流于形式,学生自由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一、学校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1.形式单一 ,内容单调枯燥。活动内容的选择是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关键因素,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必备条件。但不少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项目与内容比较单一,变化少,缺乏趣味性。活动内容、组织形式从不更新,严重制约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学生兴趣下降。

2.认识不足 ,组织管理尚未系统化。尽管大课间体育活动已开展好多年了,但是其组织管理还处在实践摸索阶段,个别学校领导对大课间理解为简单的课间操, 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理解不够深刻,对活动质量、活动内容和模式、组织形式等方面缺乏严格要求和评价体系。

3.组织者的培训少。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好的组织者, 他们组织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好坏。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学校缺少对组织者的培训环节: 一是有的学校的专业体育教师还要兼职其他教学任务,培训机会少,对外交流与学习机会少,教师参与培训的面窄;二是培训内容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帮助教师提高业务能力效果不明显,不能更好地解决大课间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4.学生人身存在安全隐患。开展大课间活动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如设施老化,场地不合理,场地小而学生多,加上小学生天性好动,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安全意识不强,常有危险动作等,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往往让教师感到力不从心,这些因素导致学生兴趣减退。

5.经费短缺 ,场地、器材设施不足。经费问题是制约学校顺利开展体育活动的主要问题。 学校是培养人的摇篮,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 发展的一 代新人的 重要任务。长期以来,在许多地方,学校体育投入在学校教育中所占的比重一直是 比较小的 。资金不 到位,场地、器械设施没有保障,严重制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在许多学校,场地不足、器材设施短缺、简陋、破旧的现象突出,甚至购入的器械也是质量差、不耐用的,几十个人抢一个篮球的现象屡见不鲜。

6.组织与实施不够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 。由于体育大课间活动是近几年出现的,其组织管理还处于实践摸索阶段,学校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对如何抓好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理解不够深刻,对活动质量、活动内容、活动模式、组织形式、评价体系等都缺乏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要求,由于社会以升学率和成绩衡量学校的办学水平, 导致部分学校的领导不重视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对如何利用活动推进素质教育深思不够、试行不够、实施不够,甚至视为浪费学生学习时间的活动。

二、影响体育大课间活动的主要因素分析

我区大课间活动正被广泛推广和普及,大课间活动越来越受学生的欢迎。大课间活动正不断进步和完善,然而它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调查发现制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因素有:

1.大课间活动内容比较单一。个别学校既没有有特色的活动项目,又无法很好地组织常规活动,不更新校园操,不变换活动内容,学生玩多了、玩久了,自然缺乏新鲜感。因此,大课间开展一段时间后, 需要教师及时地收集实施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正确的建议给予肯定,并进一步强化,不足的方面不断改进、完善。同时加强校本体育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力争形成各自的特色。

2.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 活动开展和活动时间难以保证。具体表现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校领导不够重视。各学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大部分家长非常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不关注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在这样的社会压力下,学校领导只能挤占学生的活动时间,把体育活动时间一再压缩。二是家长怕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不支持。因此,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向家长广泛深入地宣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意义,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适时展示活动成果,提高家长的认识,获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

3.学校场地器材不能满足学生活动需求。这是每个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要针对这些问题,充分挖掘现有场地器材的潜能,发动师生自制简单的活动器材。

上一篇:读书演讲主持词开场白下一篇:中石化通用安全知识技能题库(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