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老师的教育培训感悟:拾宝鉴宝——课间
中学老师的教育培训感悟:拾宝鉴宝——课间 篇1
一群执着教育梦想的人,在火热的七月,鼓起自己远征的白帆,去逢自己心向往之的海潮,看那美丽翻飞的浪花,听那美妙动听的潮音,悟那潮水褪去后海风吹拂着美丽的寂静,捡拾那软软沙滩上海潮留给自己的最心仪的礼物!
而我在这次与潮共舞的五天里,捡拾起的是《我爱这土地》这节最美的关于诵读的玉石鉴宝课。
来,我们先理一理余老师教学的过程:课堂伊始,先出示艾青的文学资料,出示1931年中国的政治形势,接着继续铺垫出示1937年全面抗战暴发的资料。这三段资料很好的揭示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正如余老师所说的“知人论世”,恰到好处的铺垫介绍,让我们很好的融入了艾青创作时特殊情境,为接下来的诵读创设了一个极自然的情感铺垫与自然融合的氛围。这是作家常识与创作背景的铺垫。
如果说这样的铺垫,创设的是氛围,那么接下来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首诗,就用更具体的诗意情境,为《我爱这土地》进行了具体语境的相似诠释,以诗解诗 ,以诗悟诗,铺垫得极其到位!这是创作情感的铺垫。
接着余老师又出示“意象”资料,告诉学生,什么叫意象,不同的意象代表不同的情感。这样,学生就在老师的提示中学习并明确了关于意象的文学知识。这是文学知识的铺垫。
三次铺垫之后学生自然而然就很快地进入到诵读,并能体会老师所说的全文的“悲愤、深沉”的感情基调
课堂进入了精彩的诵读。余老师安排的读是有层次地读有目标地读有要求地读:一读咬准每一个字音;二读读好句子的停连;三读注意句子的语速与语气;四读把握诗节间的停顿。在每一次诵读中,余老师都精要点拨,言简意赅地告诉学生怎样突破这样的诵读,进行了方法指导,最终轻松地完成了课堂的第一个任务:熟读成诵!
接着课堂进入了第二个环节:深入地品析。待学生根据意象的文学知识找到本诗的意象后,余老师抛出了一个主话题:用一句话诠释意象的含义,这是——的土地。老师作结学生记录,最后又抛出了话题“每一节诗都有生动的手法”完成了第三个训练活动:深刻地理解。在此基础上,老师又出示了艾青的另一首诗《光的赞歌》,学生诵读,最终达到以诗升华诗、以诵读系列相关作品感悟诗情的绝美境界!
想想我们平时的课堂诵读,大概应该是这样几种套路吧:1.老师范读,学生听读,学生自由读,诵读完成;2.老师让学生展读,生评,老师再点几个重点词,练习读,齐读完成;3.学生齐读,纠错字音,学生再齐读,完成。4.男生读女生读,老师指导,学生展示。诵读的活动看起来热热闹闹,诵读效果也颇有一些,但真正的情感呢,都是被老师施加给的,并不是自己的独特阅读感受所得,并且再读诗,还是不会?可能还会走这样的套路或程式。上课就像鉴宝,假模假式的装鉴定或伪签定,好像让学生都明白了,但是下一次呢?不知道,宝是宝我们却真心的不知道!那是因为我们就不是一个地道的鉴宝专家,我们没那么多的鉴定常识怎么可能教给学生更多的方法。这正如余老师所提倡的那样:作语文老师应该有丰富的学科知识,文学知识,文本解读的能力。
如果说艾青的这首诗《我爱这土地》是一块海边罕见的玉石的话,那么余老师就是一个眼光独到,心思缜密的鉴宝者,经他用“诵读+品析+手法”这三道工序引导探察,我们才能跟学生们一起幸福的感受这玉石中的至真至性的东西,才能读透一首精美的诗,读学一种别致的手法,读懂一颗赤诚的心!
签宝如斯阅读如斯!
作者|滑县产业集聚区英民中学 李娜
【中学老师的教育培训感悟:拾宝鉴宝——课间】推荐阅读:
我的中学老师英语作文09-01
我的老师中学作文500字07-06
中学生感恩老师的作文09-30
中学生歌颂老师的演讲稿07-27
我的中学老师五年级优秀作文12-04
优秀作文:致中学老师的一封信05-11
感恩老师的作文600字中学生作文06-20
中学生我心目中的老师作文09-09
给中学老师的一封信优秀作文11-18
给中学老师的一封信450字作文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