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民族中学历史老师

2024-09-26

松桃民族中学历史老师(精选5篇)

松桃民族中学历史老师 篇1

松桃苗族自治县盘信镇后寨民族完小

关于申请补助维修教室的请示报告

铜仁市少数语言办公室:

松桃苗族自治县盘信镇后寨民族完小,座落在盘信镇团寨(原乡公社)村的公路边,由于此山区地方偏远又是一个苗族聚居地,为改变苗族山区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1952年省人民政府委托松桃为自治县人民政府在后寨创办“松桃苗族自治县第二民族小学”。属省班的初等寄宿制教育重点寄宿制学校,当时周围30多公里的苗族子弟汇集于粗求学,后来学校规模扩大,名声远播,学校被命名为“松桃苗族自治县后寨民族完小”,是省民委承认的“省级名族完小”之一。解放初期为提高苗族山区子弟的文化素质,推动苗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学校班学历史悠久,服务半径辖盘信镇后寨、子云、六塘、大湾及正大乡的地容5个行政村,覆盖人口总数7000多人,7-15周岁的适龄儿童1000多人,现有学生人数281人,教师10人(其中双语文教师5人),教学现7个(其中:学前班、一、二、三年级为市级“双语文”教学示范班)。

多年来,学校仍秉承解放初期民族学校的艰苦创业,发展苗区教育的优良传统。教师爱岗敬业,谨而施教,乐于奉献,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尤其是1980年国承恢复民族语言文字后,我校便以“双语”及”双语文”教学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在为“普六”“普九”扫盲取得优异的成绩,小学基础教育同时以“双语”及“双语文”为教学特色。让苗乡孩子懂得了自己的民族语言文化,为学汉语文做好了铺垫,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近年来升大学学习的学生逐年增多,启程前总要到我校放几封炮火,道几声谢词。发自内心的说出一句话:”双语文“教学好。从未间断的民族特色教育得到充分的应证。

现寒冬即将到临,年火失修的叫声窗格腐烂,玻璃破碎全无,就连一张像样的黑板都没有。学校面临诸多困难,严重抑制学校的发展,为了苗乡孩子安心学校,特向领导申请补助资金贰万元(20000.00),用于教室维修机购置黑板等设备。望领导及时给予解决为谢。

此致

申请单位:松桃苗族自治县盘信镇后寨民族完小

二零一二年十月八日

松桃民族中学历史老师 篇2

一、传统理论的制约

中国有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从古代开始就存在丰富的教育论, 这些理论对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我们应该用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看待这些理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则是以教师为中心开展, 但随着教育的发展, 使我们认识到教育的核心和教学中心都应该围绕学生来展开, 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内也应该是这样。但在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因为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大都是一些专家和学者, 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有着成人因素在内, 而且在高考这个指挥棒指引下, 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有些不伦不类。一方面大力提倡课程资源的开发, 另一方面课程资源的使用效率则很低, 这个突出的矛盾尤其体现在历史教学资源开发上。而且在历史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 往往都是以先进地区为代表进行研究与应用蓝本, 在这个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历史课程资源在少数民族地区要么没有用武之地, 要么没有开发的条件, 要么使用效率极低, 这就要求我们改变在认识上对传统思想的一味遵从, 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开发适合这些地区的历史课程资源。长期以来, 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思想和高考指挥棒的影响, 历史课程资源一般仅仅限于狭义课程资源即教材上, 即使开发了适合历史教学的课程资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很难得到应用, 根据笔者对一些课程资源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调查发现, 一些课程资源在城市的应用也仅仅限制在一些条件较好中学, 在普通中学往往还是课堂讲授为主, 更不用提一些条件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在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课堂的讲授仍然是主要的课程资源手段, 一些学校由于经费的限制没有条件开发课程资源, 或者由于认识上的误区, 对历史这样学科的课程资源开发认识不够,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学校对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完全处于功利主义的思想, 没有从实际出发考虑历史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这些导致了少数民族地区课程资源开发处于一种矛盾状态。所以要充分开发少数民族地区历史课程资源就应该充分考虑这些传统思想的影响。

另外教育观念的偏差也是导致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在少数民族地区受到限制的一个重要因素。教育是具有滞后性且具有持久回报效应的投资性活动, 这种特点决定了教育在短期内看不到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 民族地区有些党政一把手并未真正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强调周期短、见效快的政绩形象工程的建设, 把发展教育放在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外围, 或是把教育仅仅看成是学生的升学、就业的补充不重视整个民族教育体系的建设, 民族教育与地区生产、经济发展的实际相脱离。此外, 一些少数民族群众存在对发展民族教育不利的思想观念, 宗教干扰学校教育情况还是存在。在我国的藏族和傣族等地区, 宗教观念根深蒂固, 好多家长宁愿送孩子去寺庙学习经文也不让孩子去学校读书。

二、物质条件的限制

物质条件是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的保证, 但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分大都交通不便, 经济上相对落后、教育不发达的地区。其物质条件的滞后严重限制了这些地区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我们知道课程资源应该包括一切与课程有关的物质保证, 如最基本的场地、教学设施、设备和建构的教学环境以及作为师生之间所传授知识的载体书本、教具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而少数民族有些地区在这些条件都还不具备的条件下, 又如何能谈得上开发其它的课程资源呢!同时, 即便存在一定的物质条件, 也往往应用在其它一些相对重要的学科, 历史学科如果想开发自身的课程资源往往受到很大的局限。这些物质条件的缺乏并不是学校主观上能够解决的问题, 它需要政策上和财政上的投入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够得以解决谈少数民族地区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也许只是空想。

三、学校办学思想的制约

中国的历史教学正在经历巨大的变革, 根据教育的总体要求, 教育正在经历由应试教育过度到以培养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的素质教育。根据这样的要求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也必须要和这些相符合。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学校的主动权也更大, 各个学校都在根据自身的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自身独特的教学思想, 也就是说, 它们会根据自身的教育资源、学校环境、师生情况和办学风格等确定独特的学校发展方向。而这些不同的教育观和办学思想必然会导致不同学校因为不同的观念对课程资源开发的产生不同的观点, 这不仅关系到对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视程度, 还会影响到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的方向和重心所在。

四、教师的认识水平的制约

教师是教学的主要执行者, 也是课程资源利用的主要执行者。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 教师的认识水平、态度、知识水平都对课程资源的开发起到重要作用。而在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教师的作用更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教师能够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历史课程资源开发, 开发的效率会得到很大提高。但在实际过程中, 许多历史教师则对历史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并不重视。这些都严重的妨碍了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在少数民族地区, 一些学校历史教师往往由于学历的原因对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往往认识不够。同时在缺乏对足够的培训以及对历史课程标准的理解上存在误区, 导致他们对待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出现倒退的现象。所以, 要保证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的顺利进行, 尤其是在这些少数民族地区, 教师的素质必须得到相应的提高。应该在这些地区的历史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应该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重要的地位加以考虑, 课程资源, 无论是素材性课程资源还是条件性课程资源对于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水平都是十分重要的。兼具了条件性与素材性两种课程资源性质的教师, 在整个课程资源内容, 尤其在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中起着主导和决定性作用。因为教师不但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和利用, 而且还是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得以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通过对教师个性的培养和专业素养的提高来带动课程资源内容的开发。

摘要:民族地区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制约因素, 是制约民族地区中学历史课程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民族地区中学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因素的中的传统理论、办学思想, 物质条件的相关分析, 为民族地区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可靠保证。

松桃民族中学历史老师 篇3

[关键词]中学历史;民族意识

民族意识具有强烈的稳定性和推动力,它能够使人们拥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促使人们去关注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甚至人们主动付诸行动。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生的民族意识培养,中学生正處于价值观形成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更是最好的阶段,而历史课程中又富含极其丰富的教育题材,作为历史教师更要发挥课程的教育优势,关注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民族意识。

一、在中学时期民族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一)民族认同感变得薄弱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经济、信息一体化的到来;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广泛交流,这些不同国家的信息,直接影响着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的生活、思维方式,学生的价值观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样的形式下,我过中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认同感相对的出现弱化现象,学生的民族意识相对的薄弱。因此,基于这点,在中学生时期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也就势在必行了。

(二)民族自豪感出现消减趋势

民族自豪感是对自己国家民族的一种认同,是生活幸福的精神内在,更是遵守国家法规的基本保证,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精神品质。中学时期的学生,正是价值观逐渐形成时期,对学生的一生都有着极大的影响。而看如今的中学生有一部分的学生很容易受到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行为、思想的影响,常常出现悲观、厌世、妄自菲薄的消极想法,甚至是盲目的崇拜一切外来事物,甚至是最基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都没有,这种丧失民族自豪感的现象是非常可怕的,这也是为什么要再中学时期就加强学生民族意识的培养,也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民族责任感出现缺失现象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纵观如今的社会,人们往往陷于对利益的追求,学生虽然还未走进社会,但已经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这使得学生的价值观与过去的截然不同,虽然他们的思想很活跃、个性鲜明等等,但是在这些中学生身上的民族责任感、自豪感、认同感都出现了消减甚至缺失的现象,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中学生的民主意识出现了消弱的现象,这也是我们教育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民族意识途径

(一)挖掘历史人物蕴含的民族精神价值

在历史中重要人物的思想和人格魅力为后人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人物的精神意义,运用这些人物的高尚的精神去熏陶、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历史人物的精神,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民族精神是最受崇敬的,让学生合理得给自己定位,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这也是历史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民族意识的优势。挖掘途径可以是历史书籍,生平介绍、影视资料等等,特别是引用影视资料,能够降低初中历史学习的枯燥感,用视觉感受来震撼学生的心灵,从而加深其印象和影响力。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育性和实践性是民族意识的培养教学的一大特点,相较于传统教学的传授式,问题探究方法更适合民族意识培养教学。通过问题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对民族意识进行自我解读,通过教师引领总结,学生总结,让学生更加了解民族意识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 。如果担心学生看法比较片面,缺乏客观性,也可以采用小组教学的方法,通过讨论来完善自己的理解角度。而且学生内部的交流,更利于相互之间的学习,还能够激发大家的探索欲望,将历史学习提升到逻辑辩论的高度。在笔者的历史课堂中,学生是言论自由的,对于一些观点,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而其他同学也能表示反驳或是支持。采用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模式,让历史课的氛围更加活跃,不再是死气沉沉的阅读课本,而是在讨论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识,这是一个高效的自我学习过程。

(三)把民族意识寓于真实情境中

把民族意识寓于真实的情境中,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更能让学生深切的感知其重要性,而在实践中更能激发学生主动运用民族意识看待问题,提高学生的民族精神。历史虽然充满了奇幻,充满了变化,甚至充满了不可思议。但是以文字为主要形式的历史教学,并未将历史的精彩一面展示出来。起码学生是很难从枯燥的文字中领会的,采用真实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发生历史故事,进行历史对话,关注历史发展,从而感受到历史人物的心理动态,感受到他们的爱国情怀,自然能够熏陶自己的民族意识,建立真正科学、丰富的历史态度。

总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关注学生民族意识的培养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课程的要求,通过民族意识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认识,让学生能够主动关心国家,做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参考文献:

[1]李旭东.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民族意识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13.

松桃民族中学历史老师 篇4

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五

高三文综 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著名学者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写到,按照生产方式,社会形态和变化速度,社会变迁可分为四种模式:渐进性微变、突发性微变、创新性巨变、传导性巨变(受外力影响)。按此辛亥革命和清末新政应分别属于()

A. 创新性巨变、渐进性微变 B. 传导性巨变、突发性微变 C. 创新性巨变、传导性巨变 D. 传导性巨变、渐进性微变

2.自“9·11”事件以来,一方面,恐怖主义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认识不断提高。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 恐怖组织所造成的伤害有所显现 B. 部分国家强烈谴责恐怖主义活动 C. 恐怖主义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D. 恐怖主义是“20世纪的政治瘟疫”

3.英国哲学家罗素给启蒙运动下了一个很简洁但也很中肯的定义:“启蒙运动本质上是对有独立见解的知识活动的价值重估,其目的完全是为了在以往一直黑暗的地方散布光明。”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A. “信仰即可得救” B. “人是万物的尺度” C.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D. “法治取代人治”

4.周恩来曾说:“关于香港,有一个密谋,或者说阴谋,正在策划中,即令香港成为自治领……中国希望无论如何至少香港现有的状态可以保持不变。”周恩来处理香港问题的原则是()A. 对香港问题持谨慎态度,避免问题复杂化 B. 维护中国对香港的主权 C. 试图警告英国不能破坏香港现状 D. 承认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

5.成都锦华茶楼向市政府请求允许演大鼓书,并承诺每日加唱抗战歌曲,藉资宣传。成都市长认为茶馆观众集中,如遇空袭,十分危险,拒绝了这个请求。这一情节最有可能发生于()A. 1931年—1937年 B. 1937年—1938年 C. 1938年—1945年 D. 1946年—1949年

6.193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其“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这种经营方式()A. 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 B. 改变了田纳西河流域国有制 C. 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 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

7.罗马法是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下列司法理念中,明显违背罗马法原则的是()A. 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 B. 被告有权利在法庭上同原告对质 C. 主要按照以往的习惯和判例进行判决 D. 主要按照法律和法学家解释进行判决

8.某文章指出:“电视对社会的毒害也相当严重,它被指责用政治、思想和商业宣传来塑造人的思想。每天的电视节目中,都充斥着大量的暴力和色情场面,因此有人批评它是‘魔鬼的眼睛’。”由此可知,该文章认为影视艺术()

A. 不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只满足着人们低层次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B. 不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

C. 不但极大地丰富着人类的精神生活,而且急剧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D. 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大众容易接受的传播媒体。

9.《张季子九录·文录》认为,“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下列最能论证此观点的是()A. 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 C.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D. 辛亥革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10.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以此为理论依据,对巴黎公社最合理的评价是()

A. 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B. 它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 C. 它的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 D. 它建立的国家机器具有代议制的色彩

11.敦煌出土盛唐至宋初的一首诗作:“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却是成忧恼,珠金虚满堂”。对此解读不确切的是()

A. 均田制的败坏 B. 土地兼并的严重

C. 工商业者经济地位提高 D. 工商业者法律地位提高

12.有人说:“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C. “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D.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府的统一,使大家结成一个民族,现在这种统一也为你们所珍视。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你们真正的独立,仿佛一座大厦,而政府的统一,乃是这座大厦的主要柱石;它支持你们国内的安定,国外的和平;支持你们的安全,你们的繁荣,以及你们如此重视的真正自由”。——华盛顿1796年《告别演说》

材料二1990年5月18日东德新政府与联邦德国签署国家条约,条约规定了两德将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7月1日条约生效,东德马克退出流通,西德马克成为两德共同的货币。7月6日两德开始就第二个国家条约进行谈判,条约规定了两德统一的原则、方式和时间,以及两德统一后的政治制度等。最终在1990年8月31 日签署了第二个国家条约,条约规定,民主德国恢复1952年行政区划调整以前的五个州,这五个州遵照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第23条集体加入联邦德国,加入联邦德国的五个州实行三权分立的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度。——摘自新浪网

材料三所罗门群岛等三国常驻代表于2007年7月19日向联合国秘书处转交了陈水扁致联合国秘书长函,提出“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申请。……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7月23日就联合国秘书处拒绝接受并退回陈水扁致函一事回答中国记者提问时表示,联合国秘书处的这一决定维护了《联合国宪章》的严肃性和联合国的尊严,中国政府对此表示高度赞赏。——摘自新华网 材料四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两岸同胞理应携手维护好、建设好我们的共同家园。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我们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提“政府的统一”在美国是怎样实现的?依据材料分析华盛顿对统一问题的认识。(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国统一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秘书处拒绝接受并退回陈水扁致函”的原因?

(4)材料三和材料四所强调共同原则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胡锦涛强调这一原则的历史依据。(5)你认为上述材料给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以怎样的启示?

14.(19分)关税是指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国所征收的税收。近现代关税的变化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国中任何一国出产的货物,凡依法可以转运的,得毫无差别地由任何一国的船只往来装运。如果进口货物在其他方面是合法的,任何一国均不得仅因其由另一国船只输入,而加征任何货物以特殊关税。——1824年《英普条约》

材料二 外国税华货进口,务从其重;中国税洋货进口,务取其轻。华人商于西国者,按民纳税,岁有常规;洋人商于中国者,北突南奔,绝无所费。——郑观应《盛世危言·交涉(上)》

材料三 1926—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税率(%)对比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英国签订《英普条约》的历史背景,并指出该条约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2)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区别。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对近代中国经济转型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英美两国进口关税税率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综合本题所有信息,概括影响制定关税政策的因素。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中国维新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是还是有些不同点,正是由于这些不同之处才使得改革呈现不同的结果。

材料一 日本诸岛地理位置的紧凑既促进了民族团结,又促进了新价值观和新知识在全国的传播。……不像中国内地诸省长期以来很难受到西方的影响。此外,由于日本有向伟大的中国文化世界借用某些东西的悠久传统,因而,19世纪在同样地借用西方世界的东西时,发生的冲突较少、痛苦较小……同中国帝国的铁板一块的特点相比,日本的政体和社会结构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日本的商人阶级拥有更大的自治权和更强的经济实力,……日本军人在社会的最高层,而不象中国军人那样在社会的最底层……(日本比中国)能更快地对这一入侵作出反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大久保利通在1874年以后,为了拥有能与欧美列强抗衡的国力,开始……引入近代技术,雇佣多名外国人技师,把藩和旧幕末的矿山和军事设施作为官营事业进行经营。……同时,为了发展交通,大久保利通还积极颁布鼓励国内民间事业发展的政策,让其修建港湾、道路和进行农业改良等。——大石学《幕末• 维新》

材料三 中国和日本是两个非西方国家,(19世纪)面临的任务也非常相似,……不同点则在于所采用的政治策略不同……从日本的总策略上来讲,我把它叫做慢三步。……而中国从总的策略上来讲是快三步……他们想要马上能见效的……康有为说:“慢改不如快改,小改不如大改。” ——华世平《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比较百日维新和明治维新的政治策略和哲学理念》 请回答:

(1)面临西方的挑战,材料一从哪些角度解释了日本能更快“做出反应”的原因。(2)概括材料二中大久保利通实施的经济政策。材料中体现该政策实施的特点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日两国面临的“相似”任务。材料三中体现戊戌变法在策略上存在什么问题?本质上说明了什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与此同时,仍有不和谐音符出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首府白沙瓦一座五星级酒店2009年6月9日晚遭到自杀式炸弹袭击,18人死亡、约70人受伤。由于包括联合国工作人员在内的不少外籍人士当时身处酒店内,袭击还造成多名外籍人士伤亡。

材料二 针对联合国安理会12日一致通过对朝鲜5月25日进行核试验表示“最严厉”的谴责的第1874号决议,朝鲜外务省13日“受委任”发表声明表示,坚决反对和谴责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关于朝鲜核试验的第1874号决议,并宣布在“与美国开始全面对抗的情况下”,采取3项措施以“捍卫民族尊严和国家自主权”。这3项措施是:新近提取的钚将全部实现武器化;开始进行浓缩铀作业;朝鲜将把美国及其追随者的封锁视为战争行为,并将采取坚决的军事对应措施。声明说,朝鲜现在已经对三分之一的乏燃料棒进行了再处理,同时,为了建设自己的轻水反应堆,朝鲜已经成功地进行了浓缩铀的技术开发并已进入了试验阶段。——据新华社平壤2009年6月13日电 请回答:

(1)20世纪的世界发生了哪两次灾难性的战争?战争后人类为追求和平做出了哪些重大努力?它们给人类留下哪些共同的启示?(2)你如何看待战争与和平问题?(3)结合材料回答,除了战争与和平问题之外,当今世界还有哪些全球性问题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别称为“仁一礼社会”和“理想国”;关于理想社会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相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

——(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

材料二: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仁一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

(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辛亥革命是受西方民主共和思想的影响下兴起的,它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体制,跟以往变革有本质性的区别,并且是一种快速的变革,很短的时间就推翻清王朝,所以是传导性巨变,清末新政还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没有本质上变革,并且时间很短,所以是突发性微变,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2.【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恐怖主义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强调的是国际社会对待恐怖主义的态度和立场的了解;A项说法有误;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一致反对的极端主义势力故B项错误;D项的错误在于时间应该是21世纪。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3.【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A项是宗教改革的思想主张,B、C两项是古希腊人文主义的思想,只有D项法治体现了启蒙运动的思想要求。4.【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出中国希望至少保持香港现有的状态,而不要成为具有特殊国家体制的自治领。A项是这样做的目的,而不是处理香港问题的原则,故A项错误;这样的处理是为了阻止香港从中国分离出去,维护国家主权,故B项正确;C项是也是其目的,而不是原则,故C项错误;承认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只是暂缓做法,而不是原则,故D项错误。5.【答案】C

【解析】1931—1937年日军只是占领东北,制造华北事变,不可能空袭成都,故A项错误;1937—1938年日军进攻北平、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地,不可能空袭成都,故B项错误;1938—1945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日军可能会空袭成都,故C项正确;从材料中的“唱抗战歌曲”说明是抗战时期,而1946—1949年抗战已结束,故D项错误。6.【答案】D

【解析】根据题中“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可知国家并没有放弃对企业干预,故A项错误;“政府所有的公司”表明并没有改变田纳西河流域国有制,故B项错误;根据“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和“独立经营的”,表明国家并未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故C项错误;根据“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表明了该经营方式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故D项正确。7.【答案】C

【解析】罗马法是古代罗马人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从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到“查士丁尼法典”,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罗马法形成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人制度”“协约自由原则”等司法理念。C项是在成文法之前所使用的。8.【答案】A

【解析】从材料很容易的可以看出,作者对电视的消极作用看的过重,认为电视只能带来灾害。故选A。B项只是材料作者思想的一个方面;CD项说法与材料意思相反。9.【答案】B

【解析】辛亥革命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信息可知,辛亥革命与以往的革命不同,它不是改朝换代,而是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内容过于宽泛,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名存实亡,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未真正实施,并没有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故D项错误。10.【答案】C

【解析】巴黎公社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B项表述的是巴黎公社出现的原因,也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解读题意可知社会形态应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才能存在,而巴黎公社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力高度发展时期,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因而这样的无产阶级专政是与生产力水平不符的,失败是必然的,故C项正确;D项是对巴黎公社内容的描述,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11.【答案】D

【解析】“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政策,工商业者法律地位提高说法不确切,故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良田收百顷”说明土地兼并的严重,均田制遭破坏,故A、B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兄弟犹工商”“珠金虚满堂”说明工商业者经济地位提高,故C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12.【答案】B

【解析】“天人感应”在于强调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变化,国家的兴衰存亡,都是上天的意志。“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人们服从皇帝就是服从上天,反对皇帝就是反对上天。由此可判断出正确答案为B。

13.【答案】(1)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政府的统一是国家统一的保证。

(2)从进程上看,由经济统一逐渐走向政治统一;从方式上看,以民主德国加入联邦德国的方式实现统一;从结果上看,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成为共同的政治行为准则。

(3)联合国是一个主权国家间的国际组织;台湾不是主权国家而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不具备加入联合国的主体资格。

(4)原则:“一个国家”(或“国家统一”)。依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领土。(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5)“必须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我国经济,为统一提供强大的经济基础”等等。【解析】

14.【答案】(1)背景:英国工业革命使得实力增强,亟需拓展海外市场;重商主义政策和《航海条例》阻碍自由贸易的发展;受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

影响:资本主义国家以《英普条约》等条约为基础,确立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走向成熟。

(2)区别:材料一:关税平等,自由贸易。材料二:关税不平等,列强对华贸易歧视(或不公平贸易)。影响: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民族工业逐渐兴起。

(3)趋势:1926—1931年美国和英国关税税率都大幅上升。原因:30年代经济大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二战后英美关税税率不断降低。

原因:关贸总协定签订和世界贸易自由化的推动。因素:国家利益(或有利于本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国内外经济环境;受经济思想影响;国家经济实力;对外政策;国家主权是否独立。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所学从工业革命对市场的需求、英国的经济政策以及英荷贸易矛盾视角分析背景;第二小问从国际经济交流以及对世界市场促进角度分析影响。

第一小问区别依据材料一和二分别回答,依据材料一中“两国中任何一国出产的货物,是合法的,任何一国均不得仅因其由另一国船只输入,而加征任何货物以特殊关税。”来概括答案,材料二中“外国税华货进口,务从其重;中国税洋货进口,务取其轻。”信息可以说明不平等的结论;第二小问从传统经济解体以及近代新经济产生的角度思考作答。(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表格找准时间点不难概括出趋势的答案;第二小问从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对各国经济影响、二战后关税调整以及关贸总协定建立等角度分析作答;第三小问属于开放型试题,回答时围绕关税政策从国家利益、经济环境、经济思想以及国内政治外交等视角概括答案。15.【答案】(1)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多元化的社会结构。(2)经济政策: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特点:政府扶持、从引进技术到自主发展、从发展官营企业到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

(3)任务:救亡图存、实现近代化(现代化)。问题:急于求成。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成熟,不能完成历史使命。

【解析】本题从多方面比较了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1)问要注意结合材料来回答问题,注意要从地理因素等方面考虑,(2)从材料中概括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特点要结合日本向帝国主义过渡时的政府的扶持入手,结合明治维新的作用回答,(3)问要注意时间19世纪中后期,中国的内忧外患,及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的相关史实及失败原因来概括综合回答即可。

16.【答案】(1)战争:一战、二战。努力:一战后,召开和平会议构建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国际联盟,签署《非战公约》等。二战后,成立了联合国。启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是巨大的灾难与破坏,应该及时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2)战争与和平贯穿于人类社会,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3)恐怖主义、环境污染、地区动荡、能源短缺等问题。

【解析】本题以战争与和平问题为话题,以当今时政热点材料为切入点,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及调动与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1)题主要抓住了关键词“20世纪”“灾难性的战争”便可得出答案,人类为追求和平所做的努力包括两次大战后各国共同倡议成立的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以及签署的以制止战争为目的的条约等。从战争到和平,我们得出的启示应该是维护和平。第(2)题既要联系以往战争的相关史实,看到战争的残酷性和灾难性,也要从中得出科学认识和结论,维护和平,追求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第(3)题要注意题干的限定条件,除了战争与和平问题之外,当今世界还有哪些全球性问题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意思是战争、和平以外的问题,并且是全球性的问题,再认再现教材基础知识即可。17.【答案】(1)共同性:社会的和谐;个体的美德。礼的作用:明晰等级;仁的作用:缓和矛盾。品德:智慧;勇敢;自制(节制)。

(2)原因:社会关系冲突: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雅典民主政治弊病显现。

松桃民族中学历史老师 篇5

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50分)

1.地球上出现人类,大约在()年以前。A.万 B.万 C.万 D.万

2.人类起源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古代劳动人民,你知道地球上最早的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吗?()

A.女娲捏出来的 B.亚当和夏娃制造的 C.由猴子变化来的 D.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3.暑假是外出旅游的好日子。假如你已经去过出土我国最早人类遗址的地方,那么你能告诉我,它位于哪个省吗?()A.广东 B.湖南 C.云南 D.陕西

4.“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人

5.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业与村落生活的是()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河姆渡人 ④半坡人。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原始农业产生后,中国北方和南方主要种植的作物分别是()A.粟和稻 B.稻和包谷 C.麦和豆 D.粟和麦

7.科学证明,人类是从猿进化而来的,在这个进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因素是()A.使用火 B.直立行走 C.劳动 D.使用文字

8.黄河和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们孕育了一代代辛勤聪颖的中国人。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居民是()A.元谋人 B.半坡人 C.北京人 D.河姆渡人

9.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A.饲养猪狗家畜 B.种植粟等农作物 C.住干栏式房屋 D.住半地穴式房屋

10.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旧石器时代大约距今 多万年到 万多年之间 B.旧石器是打制石器

C.新石器是磨制石器,比旧石器先进 D.农业、制陶业出现于旧石器时代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诗中北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A.尧 B.舜 C.禹 D.炎帝和皇帝

12.我们桂林的虞山公园有一座石山,相传远古时代舜帝(史称虞舜)曾南巡到此,故名虞山,后人在此立庙纪念,今天的虞山公园就是由此得名.请指出舜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的?()A.世袭制 B.武力夺取 C.禅让制 D.民主选举制

13.前后 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战胜了洪水,使人们安居乐业的是()A.尧 B.舜 C.禹 D.鲧

14.中国古代第一个国家夏建立于()A.公元前 世纪前期 B.公元前 世纪后期 C.公元前 世纪前期 D.公元前 世纪后期

15.夏朝的第一个国王和最后一个国王是()A.禹和桀 B.启和桀 C.启和汤 D.禹和盘庚

16.灭夏建商的是()A.汤 B.禹 C.启 D.盘庚

17.都城后迁到殷的奴隶制王朝是()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

8.“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方国”,与“诸侯”“方国”的产生的直接有关的知道是()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民主共和

19.为了巩固统治,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后逐渐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其中等级最高的是()A.士 B.诸侯 C.天子 D.卿大夫

20.认真观察如图,你认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A.B.C.21.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自比为太阳的暴君—–桀

D.B.公元前 年,汤灭夏,建商

C.公元前 年,周平王东迁镐,史称东周 D.西周时期的最后一个国王是周幽王

22.下列制度在西周时实行的有()

①王位世袭制 ②禅让制 ③分封制 ④嫡长子继承制。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②③④

23.周厉王被驱逐之后,贵族们推举共伯和代行王事,史称“共和行政”从这一年开始,中国首次有了确切的纪年。这一事件发生与哪一年()A.公元前 4 年 B.公元前84 年 C.公元前 年 D.公元前 年

2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25.下面对青铜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 B.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C.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

D.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只有实用价值没有艺术价值

二、列举题(28分)

26.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两个典型部落和它们种植的农作物。

27.列出夏、商、周的开国君和亡国君。

28.列出我国的远古居民有哪些。

29.如图是两幅古代房屋的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图 和 房屋样式的名称。

最早建造、房屋的分别是哪里的居民?

中国古代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四、材料解析(10分)

30.中国古代曾创造出许多制度,制度的创新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材料二:如图。

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材料二中居于金字塔顶端的是谁?

诸侯要对周天子尽哪些义务?这一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

1.【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类的出现.

【解答】目前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的.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会制造工具,人类在距今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故选 .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人类进化.

【解答】目前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的.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会制造工具,人类在距今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故选 .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元谋人的知识点.

【解答】元谋人,生活于云南省元谋县,距今约 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远古人类. 故选 .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北京人.

【解答】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手脚分工明显,但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迄今为止,考古学家们已经发掘出代表4 多个尸体的头盖骨、下颌骨、牙齿等化石和丰富的石器、骨器、角器与用火遗迹.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故选 . 5.【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原始农耕生活.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靠采集、狩猎为生;山顶洞人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北京人和山顶洞人还没有开始进行原始农业生产.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生动地展现了长江流域原始农耕图景;在我国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发现了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半坡原始居民. 故选 . 6.【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始的农耕生活的有关内容.

【解答】南方雨水较多,因此适宜种植水稻,如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北方气候比较干旱,适合种植粟,如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粟. 故选 .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人类是从猿进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因素.

【解答】直立行走的过程中,人的四肢中的手被解放出来,从而可以做简单的劳动,劳动又促进了人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人大脑的发展,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劳动创造了人类. 故选 .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半坡人的相关知识.

【解答】生活在距今约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的半坡原始居民,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种植蔬菜,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 故选 .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半坡原始居民的认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都是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实际,是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实际. 故选 .

1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国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依据课本知识可知,旧石器时代大约距今 多万年到 万多年之间,旧石器是打制石器,新石器是磨制石器,比旧石器先进,农业、制陶业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所以 是符合题意的选项. 故选 .

1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华夏族的人文始祖-黄帝和炎帝,需要对历史文化常识进行积累. 【解答】依据教材可知:中华民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祖先,而尧、舜、禹是黄帝炎帝之后的部落联盟首领,故符合题意的选项是 . 12.【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禅让制.

【解答】舜是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他宽厚待人,以身作则.在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传位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 故选 .

1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大禹治水的知识点.

【解答】相传,上古时期,洪水泛滥,大禹带领人们治理洪水,前后 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战胜了洪水,使人们安居乐业. 故选 .

1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夏朝建立的知识点.

【解答】公元前 年,禹建立中国古代第一个国家–夏朝.根据历史时间的计算,公元前 年属于公元前 世纪前期. 故选 .

1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夏朝的第一个国王和最后一个国王.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 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最后一位国王桀建实行暴政,他建造许多豪华宫室,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强迫他们服劳役,平民和奴隶纷纷怠工,反抗桀的暴政.故 符合题意; 与题意不符. 故选 .

1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商朝建立的知识点.

【解答】约公元前 年,汤灭夏朝,建立了商朝. 故选 .

1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商朝建立和灭亡的知识点.

【解答】商朝建立后,由于水患等因素,曾多次迁都.直到盘庚迁殷后,都城才稳定下来. 故选 .

1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西周分封制的内容.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诸侯、方国可知是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故选 .

1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

【解答】为了巩固政权.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国受分封同时必须向周天子进义务.故其中等级最高的是天子. 故选 .

20.【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解答】司母戊鼎高 厘米、口长 厘米、口宽 8厘米、重8.84千克,四足中空,用陶范铸造,鼎体浑铸,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是商朝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体现商朝青铜文明的灿烂.仔细观察图片选项 是司母戊鼎. 故选 .

2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东周的建立.

【解答】公元前 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不是东迁镐. 故选 .

2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时期的制度.

【解答】西周实行①王位世袭制、③分封制和④嫡长子继承制,②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我国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故选 . 2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首次有了确切的纪年的时间.

【解答】公元前84 年周厉王被驱逐之后,贵族们推举共伯和代行王事,史称“共和行政”,从这一年开始,中国首次有了确切的纪年.故这一事件发生于公元前84 年. 故选 .

24.【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老文字的有关知识.应掌握甲骨文的有关知识.

【解答】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所以答案选 . 2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青铜器.

【解答】青铜器是我国商周时期文明重要的标志,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因此 表述错误. 故选 .

26.【答案】半坡人,种植粟;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国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依据课本知识可知,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 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距今约五六千年,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在半坡遗址出土了蔬菜种子,证明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27.【答案】夏:开国君禹,亡国君桀;商:开国君汤,亡国君纣;周开国君周武王,亡国君周幽王.

【解析】本题考查夏商周的更替.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朝开国皇帝是禹,亡国皇帝是夏桀;商朝开国皇帝是汤,亡国皇帝是商纣;西周开国皇帝是周武王,亡国皇帝是周幽王.夏桀建行许多豪华宫室,无休止的征发百姓,强迫他们服劳役,平民和奴隶纷纷怠工,反抗桀的暴政;暴君商纣修筑豪华宫殿园林,施用炮烙酷刑,镇压人民;周幽王沉湎酒色,不理国事,在位期间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化,政局不稳,为政贪婪腐败,重用奸臣虢石父主持朝政,加重对百姓的剥削,激起百姓怨愤,最终致使西周灭亡.夏、商、西周的灭亡都是因为末代国君的昏庸、奢侈、残暴引起的.三代的更替留给后世之君的启示是:君主勤于政事,大臣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社会就稳定,王朝就兴旺;如果君主不理政事,奢侈、腐化,对人民实施暴政,国家就会灭亡.

28.【答案】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蓝田人,半坡人,河姆渡人等(写出其中4例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远古人类的知识点.

【解答】生活于我国的远古人类有: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蓝田人、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等.

29.【答案】 是半穴居式; 是干栏式.;是半坡氏族; 是河姆渡氏族.;自然环境不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原始的农耕生活的有关内容.;;【解答】 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图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 属于半地穴式房屋,图 属于干栏式房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地穴式房屋是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样式,干栏式房屋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样式.;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距今五六千年的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属于黄河流域,气候比较干旱、寒冷,因此他们住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在今天的浙江,属于长江流域,由于气候和自然条件的因素雨水较多,他们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地理环境.

30.【答案】 分封制;周天子.;义务:服从天子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镇守疆土;带兵随天子作战.作用: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内容和影响的知识点.

上一篇:在石化公司干部大会上的讲话下一篇:输卵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