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课程改革

2024-10-13

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精选12篇)

中学体育课程改革 篇1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体育课程也经历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与创新,并以体育新课程标准、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的书面形式在全国各个实验区全面实施。同时也受到教育工作者的欢迎。新的课程实施除了形式、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的配备和内容有了非常显著的改变外,在教学目标、内容与评价方面,还具备了系统性、选择性和多元性等突出特征,这需要我们去寻找并能适应本地区、本校实际情况的实施策略。

一、转变思想

《体育新课标》确定以健康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是与育人总目标要求一致的。体育不等于健康,但是体育能促进健康。体育教学要坚持以生为本,不仅是让学生参与,还应该让学生在活动中研究、探索。因此,农村课改的第一步就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根据农村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因人、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区、本校的教材内容。

二、解决体育教学器材

目前农村中学的主要问题是体育器材的短缺,要想更有效地落实农村体育课程改革,必须从解决器材入手,创编简便易行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方法进行教学,把教材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农村中学虽然办学条件远远比不上城市学校,但也有其独特之处,即资源丰富。所以我们要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发动教师和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农村的便利条件,自己制作体育器材。学生自备跳绳、体操棒、毽子等器材,以小型活动带动整个教学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师应根据教改项目,自己创编绳操,棒操和游戏,参照成人比赛的规则,自编手垒球、毽球竞赛规则,认真研究,使之更趋于科学性和,趣味。

三、尝试新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结构模式”束缚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课堂组织呆板,特别是在农村的体育教学中,有许多的教学内容不适应,阻碍了教学的深入发展。在转变思想、解决器材之后,就必须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1)快乐体育。快乐是一种心理体验,是人类情绪中的重要情绪。需要的满足是激起快乐体验的源泉。熟练的运动技能,强壮的体质会产生良好的自我态度和自我满足感。快乐体育应强调成果的体验。成功是指标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和成果。学生经过努力得到的成果一旦得到自己或社会的承认,他就是一个成功者,他就会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

(2)分组教学。为解决器材短缺的问题,我们还要采用新的课堂组织形式,实行分组教学。在教学中坚持不定式分组,按照班级学生人数、学校的场地器材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层次布局组别,让学生自由组合和选层入组。这样不仅能克服定性教学分组的弊端,而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空间,对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分组教学既解决了器材短缺的问题,同时也给学生以较好的自主选择空间,为合作学习、成功学习以及自主研究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游戏教学。可以使紧张的体育课变得生动、轻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走、跑、跳、投掷等素质游戏,在比赛中得到锻炼,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勇敢顽强的好作风及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达到了调控学生的行动和动作的要求。要把游戏教学搞好,必须先了解教学内容,作好每一节课的教案,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从而抓住重点,提高效率。

(4)上好室内课。为了满足学生锻炼身体的需要,在教室里, 进行体育课教学。但是,教室内操练必须切实掌握运动方向。由于室内活动范围小、人数多,学生练习动作的方向,必须交待清楚。因为学生前后、左右之间距离有限,一个人动作方向相反,就可能出现碰撞事故,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课堂秩序。在室内教学中教师要反复交待,注意提示,以确保室内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总之,农村体育教学改革必须从农村实际出发,脱离农村的实际是不科学的、不可取的。首先,必须遵循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和要求。其次,教师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责任感,并深入了解学生和把握课标、熟悉教材,以此为中心开展教研活动。第三,教师必须完善教改实验的整个环节和方法,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反馈教改信息,调节实验结构,使之更加完善。第四,必须本着勤俭办学的原则,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农村体育教学的新路,更好地提高农村体育教学的质量。

摘要:农村中学体育课程改革,要转变思想,解决教学器材、尝试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学,体育课,课程改革

中学体育课程改革 篇2

学校体育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我校根据区教育局的要求对学校体育课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是学校推行课堂教学改革最早的课程。我校有着优良的体育传统,长期以来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模式。近几年来在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方法上不断的完善、改革和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校有专职体育教师3名,教师的年龄结构合理,都有自己擅长的教学内容,分别能开设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等项目的选项教学课,供学生选择的余地很大。

学校有塑胶室外篮球场六个,室外排球场一个,室内乒乓球场地一个,能开设的项目所需要的器材数量充足,完全能满足学生选项教学的要求。

我校在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教学管理上都能体现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示范性课程。利用优质的教师资源和教学研究成果,实现精品课程校本化、高效化,使本校的体育强势学科成为全市学科教学的辐射中心、课程改革的实验中心、教师学习的资源中心,发挥精品课程建设在教学改革中的示范作用。

1、加强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思想研讨活动、开展与国内同类课程的深入比较与研究、特别是周边县市区的名校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明确我校的体育课程优势和差距,提出了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

2、构建出一支年龄、性别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梯队,制订科学完善的教师培训计划。

3.建立了“课堂教学、运动队训练及课余体育锻炼”“三位一体”的教学形式,在学校体育层面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为校园文化建设作出努力。

4、确立了“月月有竞赛、班班有活动、人人有项目”的健身思想,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

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办法 篇3

1.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1.1学校教学思路陈旧,体育设施不完善

当前,很多中学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在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首先在教学思路上一味认为体育就是竞技训练,只注重学生文化课的成绩而忽略大多数学生的体育普及。其次,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一味的要求技巧和强度,造成许多同学因项目难度太大而退缩。在教学评价中,缺乏对学生的分层教育,以统一的标准要求所有学生,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制约了学生的高素质全面发展。最重要的是,多数学校体育设施和场地建设不完善,对体育教学投入的资金缺乏。没有良好的体育实践环境,学生无论再热爱体育运动也不能上理想中的体育课,老师无法很好的施教,学生也不能很好的参与学习。另外,体育场地破损、体育器械陈旧等不安全因素会很容易导致学生受伤,严重降低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1.2体育教师教学方法和职业技能有待提高

如今很多学校一味的为了追求升学率,忽略了中学体育教学。一些体育教师在仅有的体育教学课程中随意的讲解、示范,对体育运动本身没有很好的认知性,教学过程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标。在中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的效果必须很好的落实在学生身上,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学生为中心教授学生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拘泥于传统教学形式,促进学生思维和团队意识的增强。中学体育教师应具备完整的组织管理能力、运动健身知识和教学的综合能力。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综合技能,掌握科学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高素质全面发展,提高中学体育的教学质量。

1.3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调动

很多学生由于身体素质不好对体育课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久而久之对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越来越冷漠。因此在中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必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学体育教学不仅仅有助于自身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更有助于提高体育技能,为健康的身体和成功的事业打下基础。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运用多种有趣的方法增强学生参加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锻炼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2.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方法

革新教学态度,转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学体育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在教学思想中要突出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到体育教学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只有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观念,才能够从本质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更好的体现出素质教育的精髓。因此,学校必须及时转变教学态度,调整教学方针,抛弃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创造新型体育课堂,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求。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是教学工作的指导者和管理者,在体育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体育教师要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学习体育教学的各项专业技能,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主动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普及体育知识,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学生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创建新型教学方法,在快乐游戏中得到锻炼。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思想还没有完全成熟,大多活泼爱玩,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选择一些趣味性强的项目,适应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助于调动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在中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创造性的采取快乐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的体育锻炼,既能增强体质,又能在游戏中体会到合作和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游戏中上体育课,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体验到体育运动内在的乐趣,从而为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有助于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急需改变。在中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创造性的设计多种游戏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注重教师自身素质和技能的培养,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具有自己学校特点的体育教學,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莲莲.论非智力因素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 科技经济市场. 2006(02)

[2]罗发堂.中学体育教学与创新教育[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6(05)

[3]吴秋林.中学体育教学模式的选用现状与对策研究[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03)

[4]储著琴,尤文军.中学体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 中国教育研究论丛. 2006(00)

中学体育课程改革之我见 篇4

1、深入研究中学体育课程目标推动中学体育课程改革

体育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国家的教学目标。体育课程目标是体育教学中老师和学生预期到达的教学标准和结果。通过查阅文献发现, 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研究不够深入, 存在目标层次混淆、不明确以及缺乏人文教育等问题。

我国关于学校体育理论课程的研究发展较晚,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课程目标混淆与错位的现象。学校体育各层次目标主要包括学校体育目标、学校体育课程目标、学校体育教学目标3个层次。[1]各层次的教育目标无论哪一层都不是抽象的、宽泛的, 如果不区分各层次的教育目标, 则会出现学校体育形式化、教学方法随意化和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认识到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不同层次性及上下层目标之间的制约性关系, 有利于对体育课程目标的深入研究, 有利于促进中学体育课程改革。

2、协调行政管理体制与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关系

行政管理体制是一个国家行政机构内进行权力、机构设置和运行的一种机制, 它可以保证政府呈良性运行状态。但是在中学行政管理体制经常制约着体育课程的发展, 存在体育课长期被其他活动或者其他课程占用, 学校领导常常忽略体育教师的反应, 中学发展体育课程紧紧围绕中考、高考一些体育考试相关的工作。在行政管理机构的办学理念里升学率才是最重要的, 导致行政管理体制制约了学校体育的发展。另外,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项有利于人类发展的终身教育课程, 为了学生的终身健康而设置, 它在短短的几年中学教学里难以作出突出的教学成果, 教学短期投入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最后, 体育教师工资待遇较低、体育教师教学理念陈旧以及缺乏体育器材等情况严重影响着体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直接成为了体育教程改革的绊脚石。

协调行政管理体制需要增加行政管理机构对体育教师教育理念的不断培养, 增加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 加强体育教师后期的培训与学习, 积极鼓励体育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理念, 鼓励老师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增加资金与技术上的支持, 逐渐改善行政管理体制与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关系。

3、完善体育课程教材审定体制促进中学体育课程改革

“万人一书, 千校一面”格局曾是我国长期发展体育事业的一个状态, 作为应试教育的课程管理制度, 它已经不再符合素质教育发展的步伐与方向。1986年国家教委成立了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 把体育教材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规定性和灵活性辩证地结合起来, 并推行了“中小学教材实行国家审定制”。审定制即防止了千篇一律的教材过于死板的弊病, 又防止了自由无方向选择的危害。但是, 综合分析我国教材审定制度仍不够健全, 竞争机制不完善, 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和经济利益驱动干扰, 另外教材质量也令人担忧。完善体育课程教材审定体制, 建立公平规范的竞争机制等问题迫在眉睫。

4、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加快中学体育课程改革

体育教师自身素质过硬, 不仅仅表现在强健的体魄方面, 同时还需要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 增加对新理念的认识。在实际的工作中, 很多体育教师存在对教学改革认识不深, 或者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 教师认识的偏差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教育结果, 严重制约着体育课程的改革。发展体育教学改革首先应该注重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改革的认识, 通过体育教师自身的改变与进步, 完成教学改革的预目标。通过查阅资料发现, 许多教师仍沿用老旧的教学形式, 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发展, 应尽快加强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和对教学改革的认识, 加快中学体育课程改革。

5、对策与建议

一、明确课程目标特点及其与学校体育中各层次目标之间的关系;二、学校应重视体育课程, 将其放在重要的育人位置, 同时坚强监督与管理;三、增加以健康为目的的课程实践内容, 突出教材特色、推行教材“审定制”;四、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 深入学习理解新课程标准, 适应体育课程改革, 真正做到贯彻执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邵伟德等, 学校体育各层面目标的衔接[J]体育学刊, 2004, 03

[2]丛立新.课程论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271-277。

[3]白月桥.素质教育课程构建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42-461, 237-253.

[4]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9.28-35.

中学体育课程改革 篇5

滨海县淤尖中学 张鹏程

摘要: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给课堂、教师和学生所带来的变化令人喜悦。新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实验与实践,是符合新时代学校体育教学发展需要的,同时也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理解与欢迎。然而,我国的农村学校体育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已根深蒂固,在面对新思想、新观念、新要求时,却表现出不同的反应与态度。特别是农村中学在执行新课改、落实新课标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关键词:体育课程 教学改革 农村问题

一、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教学改革同属于体育教育改革范畴,但由于涉及的范围和作用的层面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区别。

1.首先从内涵上分析,体育课程改革应该是涉及到体育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管理等方面的课程领域的改革,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而体育教学改革只是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环节的改革,具有局部性和单一性。

2.从作用范围上分析,体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体育教学改革是实施体育课程改革的途径和载体,体育课程改革决定体育教学改革,体育教学改革又作用于体育课程改革。体育课程改革是上位的,教学改革是下位的。

3.从行为主体上分析,体育课程改革是政府行为,具有强制性;体育教学改革是教师个体或学校的行为,具有自愿性,实施体育课程改革是教师应尽的义务,而体育教学改革是教师个人行为。

二、农村学校体育的管理观状造成新课程新课标难于落到实处。

1.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名存实亡。

由于受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农村学校领导对体育仍抱可有可无的态度,这几年虽说农村学校体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也还很多。主要是领导不力,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名存实亡。导致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不能开设或不能开足体育课,已开设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不高,课外体育活动不开展或不正常,体育师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要求,学校体育场地容纳量和器材满足量严重不达标。

2.体育课随意被侵占,被挪用。

按有关规定,全学年应上34周102课时的体育课。调查结果是:体育课随意被侵占,被挪用。主要原因一是学校集体活动耽误的体育课不补,反而用体育课去补上耽误的文化课;二是初中毕业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检查测试之后的体育课基本上停上;初中毕业生体育中考之后,还有半个多月的体育课停上;三是我市地处海边,雨水多,雨季时间占1/3,90%的学校无室内场馆,绝大多数学校雨天改为自习课。老师之间抢课要课送课现象严重。

3.课外活动时间无法保证,组织不到位。

《条例》第10条规定:“普通中学生,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含体育课)》”在调查的22所中学中,每周一次课外体育活动都没有的学校4所占18%,安排并活动一次的14所占64%,活动两次的3所仅占14%,安排3次的没有。原因一是工作量没计算,教师积极性不高。原因二是由于活动时间都安排在第8节课,组织不到位,大部分学生不参加。据一些体育教师反映,安排在课表上的活动时间大多是为了应付检查的,实际活动次数更少,毕业班的学生基本上不活动。

4.课余训练与竞赛制度不完善

《条例》第12条规定:“学校应当在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训练。”调查结果表明:

全市中学(含职业中学)38所,建立代表队并能赛前训练的只有19所,占50%,其中能坚持经常训练的只有5所,仅占13%。

5.工作量计算不能落实

《条例》第19条明确规定:“体育教师组织课间操(早操)、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体育竞赛应当计算工作量。”《意见》提出了具体计算办法。调查结果是22所中学课余训练计工作量的只有1所试点中学,另有10所学校按训练次数适当给补助费占45%,绝大部分学校体育教师组织课间操(早操)只计一个领操教师的工作量。且体育课的工作量系数是全校最低的占100%。

三、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教改心态与上级部门的偏差。1.教师教学观念存在的问题

不少教学改革者在实践中热衷于操作层面上的外在课程形式改革,过分追求一种表面上的热闹活跃。学生内在情感和体育学习动机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主要是:(1)一些学校的领导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行为、观念、思想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以至于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2)目前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太大,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学习探究存在的问题,只能从形式上去装“象”。包括一些评优课、展示课等都带有演戏的味道。(3)因为缺少改革的理论导向和具体指导,而体育教师又要维护自身的地位和尊严不甘落后,所以只好从形式上做做样子,摆出一副改革的模样,应付上级的号召和检查,使体育教学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

2.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的选择无法走出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束缚。

由于观念没有转变和理论上的问题没有解决,缺乏现代教学理念,因此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虽然力求改革和体现改革,但实质上所运用的仍然是以前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还是“老三样”。这是因为:(1)体育师资队伍状况不容乐观。基层的农村学校,目前还有许多民办代课教师,虽然有认

真的工作态度,但理论知识很缺乏,更谈不上进行教学改革了。大部分体育教师来源于大专院校体育系,他们虽然具有一定的运动基础及专业知识,但受到十几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很深。在大学4年的学习也没有什么改观,因为,那些大谈特谈现代教学理论的教授们也是在用最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实施教育,所以造成了中学校年年进新人,年年还是老样子。老教师盼望的新鲜学业始终得不到补充,都是千人一面的传统形。(2)担心体育课有“放羊”嫌疑。因为不能深入透彻的理解“课程标准”的内容,所以把握不好课堂组织教学的尺度,既怕“统得过死”又怕“放羊”。(3)教学内容是众口难调。现在一个教学班有50~60人之多,有男生有女生,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质、运动能力各不相同。不论选择什么教材,教师无论怎样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总有一部分学生是在被动接受,或应付差事,甚至扰乱正常教学秩序。如果教师硬形实施教育,就必然与《课程标准》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相矛盾。

3.教学评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课程评价是促进课堂目标实现和课堂建设的重要手段。而现行的体育课考核评价方法,不但没有起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反而挫伤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部分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显然这已经不能顺应新课程发展的需要。但是它能具体量化考核学生,操作起来较简单,所以不少学校教师仍是延用它,这样势必会与没《课程标准》相抵触。

4.双主论、指导思想、目标的口号式与实践脱节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双主论、指导思想和目标的口号式。导致体育老师对于《课程标准》的态度是看得懂,能理解,读起来明白,说起来容易,但琢磨起来却又有些模糊,干起来会觉得困难重重。也就是说,理论上是赞同的,实践中是茫然的。

四、体育教师的不同年龄、不同职称、不同利益的综合评估体现出的不同心态

1.课改不涉及体育教师的切身利益造成惰性心理

因为新课程改革不涉及体育教师的切身利益,具有这种心态的教师占8%,他们既没有创造者的开拓和尝试者的热情,也没有守旧者的实干精神,懒于搞教学改革,工作上往往只求过得去,敷衍了事。分析此种心态,一是他们对于从事体育教育工作缺乏信心和动力,他们不是抱怨领导不重视,社会不理解,就是抱怨农村社会条件差,待遇低,能够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就已经是很不错了。二是有的教师内心也确实想进行一番教学改革,但一想到随之需付出的心血就犹豫了:与其辛辛苦苦搞教改,且不一定保证见成效,不如轻轻松松、随随变变上上课,干吗自找麻烦,折腾自己!

2.新课程改革的贯彻不到位造成部分教师产生守旧心理 这种心理者,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大都工作扎实,严格按照旧有的教学模式、方法进行教学,具有“老黄牛”精神。别人搞教改,他们不感兴趣,反而认为是“花架子”、“赶时髦”。出现这种心态的原因之一是固有的教学指导思想一时间还很难根本转变,对外来的新的体育教育理论、模式、方法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总觉得自己教了几十年,不是教的挺好吗!如果有什么要改的话,那就是把农村中学的场地、器材、师资队伍变得更好一些就行了。原因之二是他们看到别人改来改去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换汤不换药,尽拿些搞不懂的新概念、新名词来糊弄人。在他们看来,有许多教改还不如从前不改的好。在调查的教师中,这一类型的占34%,且大部分是教龄较长、年龄较大的体育教师。

3.新课程改革中从众模糊心理

属于这一类型的教师占调查总数的20%。从众心理表现在体育教学改革中,主要是盲目和被动。由于一开始就缺乏初步设想、明确的目标和切合实际的方案,又无坚韧持久的热情和实施细则,结果原先的教改决心也随之逐渐弱化了。分析其原因,一是看到大家都在进行教改,自己也不甘落后,导致一哄而上,草率行事;二是由于缺乏理论上的指导,视野不开阔,思路不够清晰,自己以为一直在进行卓有成效的体育教学改革,实则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某个环节进行了局部的改良而已,且这种模糊现象在我们的调查中占了很大的比重。

4、勤奋型、荣誉型、本份型

我们稍加留意,便不难发现,在传统观念中认为好的体育教师有以下几类:耕耘型——一挥汗操场,课余训练成绩突出者;荣誉型——一善于表现,教学大赛获奖多者;本份型——一课堂教学组织严密,体育课在“形”上让领导折服者。以上三类“好体育教师”有其共性,他们都有较强的事业心,这是做体育教师最起码的要求。但是,耕耘型教师只照顾到部分体育苗子,很可能对“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总目标认识不够,充其量是“优秀教练员”。荣誉型教师应该是“参赛能手”,因为其多以参赛获奖为目的,自然的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丢掉了多数非参赛目标。本份型教师的那些整齐划一的常规课,则明显的置学生的心理体验与个性发展于不顾,也只能算是个好“管制人员”。

五、结束语

一名好的体育教师,首先应将自己的历史使命铭刻心头,以此来判别自身。现实中,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学科地位也远未能与学科功能相称,我们繁重的工作压力也必然使自己顾此失彼。造成这种窘境,我们自身难脱其咎。但是,要想让我们体育的学科地位、社会地位、工作角色被社会认同,唯一的出路就是淋漓尽致地发挥我们的学科功能,所谓“无为则无位”。因为体育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体育教学改革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最主要阵地,体育课程改革和体育教学的改革最终要靠一线教师的实践与实施。并不是靠几句口号、靠几节公开课、靠几篇论文就能落实。而是要靠一节节课的巧妙构思、一份份教案的精心

设计、一个个教学情境的探索与实践,更要靠学生的感受来评判,学生的体会来总结,学生的身心发展来贴标签。正如“药、医生、病人”三者的关系,“教材、教师、学生”也是如此。让学生在体验运动乐趣的同时身心得到发展,在获得体育技能的同时为今后的健康发展储备动力的源泉,这才是体育教学的使命。参考文献:

[1] 贫困地区中小学体育教育的认知偏差问题与应对策略 《乡镇企业研究》2007年08期

[2] 从稚嫩到成熟的二十个春秋——全国十四城市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回顾与展望 《中国学校体育》2007年10期 [3] 对现阶段广西农村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的调查研究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7年11期

[4] 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的运用 《体育教学》2007年04期 [5] 浅谈中小学体育课堂文化的重组 《科技信息》2007年35期 [6] 学校体育发展方向与农村教育问题的研究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中学体育课程改革 篇6

【关键词】中学体育;新课改;认识

中学体育教育教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材精心构建了体系,对知识层次进行了透彻设计。大纲已经对体育教育教学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对于中学生体育素质提出了全新的标准,所以,总结中学体育教育教学问题,改善体育教育教学现状已经成为了必须要做的工作。本文就从目前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着手,围绕新课程下中学体育教育的改革“体育课程的建设”以及“教学模式”的探索展开讨论。

一、新课程改革下中学体育教学的问题

1、新课程改革下中学体育教学忽视了自身的作用和价值

学校体育作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理应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但纵观以往的中学体育教育,其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仅仅是为了学生考试、达标或毕业而进行的单一的“灌输——接受”式的课堂教学。

2、课程安排不合理

其他课程都已经开始普及多媒体、电化教学的时候,中学很多的体育理论课还停留在黑板上,而实践课又常常是老师讲解示范、完整与分解、重复练习、游戏和比赛等传统的“三板斧”。教学模式陈旧落后,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比如情景教学、程序教学或者发现教学等方法还没有被大多数老师所认识和接受。

3、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质量不高

近年来,中学体育课程教学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质量不高,仍然存在一些低效的教学方法。在我国,中学体育课主要是按班级来组织教学的,不同兴趣、不同水平的学生接受的是同样的体育课内容,同时体育课教学也遵循着基本类似的套路、进度,如每节课先做10分钟的准备活动,然后用15至20分钟来教授新内容,如此学生自主练习“消化”的时间非常少,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新课程改革下中学体育教学策略

1、新课程改革下中学体育教学要更新思想和观念

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剔除以往只重成绩而忽视对学生兴趣培养的教学观念,剔除以往“教师處于教学主体地位”的观念,真正意识到自身教学思想的局限性。具体到中学体育教师,要改变以往教学观念中布置任务的思想。过去,体育教师每堂课都有教学任务比如,具体开展跑步、球类、游泳等任务,认为学生完成了这些教学计划,教师的任务就完成了,这样的观念缺乏对学生本身的关心,缺少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关心,难以达到加强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兴趣的新课改要求。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改精神,加强对学生本身的关心,将教学任务作为开展教学的辅助,而非目的。体育教学有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特点。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与练习必须密切结合,教师与学生接触频繁,且须配合默契。因此师生感情是否融洽,就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要保证师生感情融洽,教师自己必须带着爱心去上课,并把这种感情体现在行动上代写论文。带着爱心去上课,教师要处处关心、爱护学生。比如,上课时天气较热,教师就要想到减少学生活动量;天气较冷时,教师就应想到学生衣着的厚薄,出汗后是否会感冒;遇到学生头疼脑热,教师就应让学生休息。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处理得当,就能使学生感到温暖,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一次,上课时突然刮起了大风,学生直捂着眼睛,我马上命令学生向后转,背对风站,自己却走到学生面前顶风而立。这虽然是件小事,但是学生从教师的行动上体会到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尊师之情。

其次,教师要有热心和耐心。有些动作学生一时掌握不了,教师千万不可急躁,更不能埋怨,而要满腔热情地帮助、指导学生。有一次,在教支撑跳跃山羊时,有位女生总是不敢起跳,急得直哭。她一哭,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沉闷下来。这时我马上走过去安慰、鼓励她,进行耐心讲解,并专门给她做了几遍示范动作,帮她练习了几次,这位女同学果然有了进步,课堂气氛又活跃起来了,她也开心地笑了。

2、课程设置要强调实践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中学教育仍是基础教育,而基础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因此课程构建的基础仍是“基础性”。这里所强调的“基础”是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打下基础,因此,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这是检验课程体系整体是否科学的重要因素。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教学大纲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作用,即强调以大纲为基础,与其保持统一,但又不能唯大纲是从,要强调课程形态的多样性。在具体操作时,可以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灵活地编写和设置校本课程,实施“一纲多本”的教学模式。

3、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情景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的模式和教学方法都要进行改变,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在细节上进行把握。细节的改变可以使得量变引起质变。加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中学习体育规则、提高运动素养。体育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之中,使学生能够主动地与教师交流和互动,增强自身对体育运动和体育课的兴趣,从而加强自己的实践意识,以另一种姿态投入到体育教育实践中。

4、探索科学的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模式要明确其适用范围,包括教学条件和教学对象,才能使教学模式更有针对性,而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有与之相应的教法体系,比如展示、确定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场景布置,或者引导纵深发展的方法等。最后明确效果的评价,特定的教学模式要达到特定的教学效果,不然就失去了实施教学模式的必要。

结语:

总而言之中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从中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自身特点出发,提高老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大体育改革教育的投入,推动中学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守江. 浅谈新课改下中学体育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校外教育,2014,01:157.

中学体育考试改革刍议 篇7

三、找到更有效的讲评方法

1. 在评讲前仔细分析试卷

教师对每道题的得分率都应仔细统计,对错误原因都应准确分析。比如哪些题目得分率高,哪些题目得分率底;哪些同学在哪些题目、哪些步骤甚至哪个知识点上容易失分,哪些方面掌握得既全面又完整,哪些地方有纰漏、缺失;对哪些题目该讲,哪些题目不该讲,哪些题目该重点讲,等等,教师都应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究其症、下良药,做到有的放矢。

2.“评”得适当

首先教师要“评”得适当。教师对一些错误率很高的题目,对典型题目作重点讲解,全方位不同角度地评析,同时列举类似题目当堂反复训练,以达到再次记忆的效果,对一些基础题目进行透彻分析,触类旁通,让大多数学生受益。在评析中教师的思维过程要充分暴露给学生,分析题目要“精,透,细”,并让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与教师的作比较,找出差异并逐步学会独立分析。另外一些难的题目和需要拓展的题目可以放在课后和少数同学学面对面沟通,这样不会浪费所有人的时间。对共同存在的问题,涉及的知识点,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等归类集中,也可适当进行“处理”、“加工”或“改造”,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以开阔学生思维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长足的发展。教师切不可不管学生答题情况如何,也不管试题难度大小,逐题逐条流水式地讲下去,就题论题,主次不分,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这样的讲评方式,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且收效甚微。

其次可以让部分同学适当地“评”。同学之间按就近原则和固定搭配形成互助组,让那些成绩相对好点的学生做“小老师”,从他理解的角度去把那些定理、定义及其解题过程,分析过程逐步地教给那些成绩相对较差,掌握能力比较慢的同学。这样,那些成绩稍好点的同学可以把所学的知识再复习一遍,加深印象,而且会产生极强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我的一个学生就曾自豪地坦言,他把某某同学教会了,比老师有水平。再者,作为被教者,学生平常总是有点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如果经过同龄人以对方已经融化了老师的知识的口吻讲出来,

1.前言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基础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体育改革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等方面改革相比,体育考核方面的改革显得滞后,体育考核的内容、形式等均落后于教学的改革,而体育考核与体育教学关系密切,体育考核的滞后对体育教学改革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加强对体育考核考核的调查研就更容易消化,吸收。但这种课堂组织方式有两点要注意,首先,老师得能控制得了全局,不能让学生趁机聊天,耽误学习,影响他人等;其次,要有严格的要求和措施,如果教的人没有教会别人任何知识,下次将被取消教的资格,成为被别人教的人。我经过很多次这样的实验,比我自己一节课“满堂灌”的效果好了很多。

3. 讲评中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性”地位

讲评课应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索寻求发展的原则。

讲评的起点应使大多数同学受益,既不可过高,又不可过低。教师要打破一言堂的习惯,发动学生参与评析试卷,有些题目,可以由学生担当“讲解员”,分析他们是如何进行正确思维,得到正确或巧妙解法的,为其他学生进行思维示范,也可以让他们谈谈怎么产生错误思维的,这样有利于其他学生弥补自己思维方法上存在的缺陷;有些在认识上比较模糊的题目,可以由学生展开交流讨论,让学生在辩论中获得体验和感受,提高学生自我评价和独立矫正失误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讲评课的主人。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组织、点拨、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大胆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敢想、敢说、敢做的思想意识,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巩固强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思维水平。

4. 重视讲评后的反思

教师要在讲评后不断总结,不断进行教后反思。试卷讲评课不能以试卷上的题目讲评完为结束,教师应利用学生的思维惯性,引导学生做进一步反思和探索,以获得更好的效果。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做好试卷的自我分析,自我反思。教师的试卷评讲是针对全体同学的,而每个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学生及时进行试卷自我分析和自我反思,能再次反思自己之所以做错某些题目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免类似错误一犯再犯。比如要求学生回顾某些试题的分析过程,从解题方法中再思考;通过回顾,使学生体会某些分析方法的普遍应用性,促使学生对这些思想方法进行再认识,并将对其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要求学生回顾某些试题的最后结果,从最后结果的适用范围进行再思考;对某些试题进行数学情景和数量的改造,要求学生再思考,等等。

总之,试卷讲评课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讲评过程中要力求精讲精析精练,充分启发学生思考,对重要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有效指导和归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和应变能力,讲评课的课堂教学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一次考试,不仅能检测出学生学习的成绩,还能检测出教师教学的得失。教师在分析试卷的时候,除了了解学生的弱点,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这外,还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思想等实践活动进行有效反思,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推动教学,力争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究,探索适合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中学体育考核方法体系,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

2.学校体育考试改革的背景

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大、中、小学生各年龄组肺活量水平继续呈下降趋势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连续10年下降,而耐力素质则连续20余年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比例较高的状况一直未能根本改变,中小学学生的视力不良率仍居高不下。

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要求学校体育工作要“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坚持不懈地推动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发展,不断提高青少年乃至全民族的健康素质。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加快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评价制度,发挥其对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积极导向作用”。同时,阳光体育运动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要求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85%以上的学生能够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可见,如何增进学生的体质健康已经成为了学校体育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学校体育考核改革的背景和重要依据。

体育考核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不仅是检查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方法,而且涉及如何通过体育考核促进学生的体育参与,进而发挥体育考核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作用。因此,应改革体育考试中与深化改革需求不相适应的内容方法,充分发挥体育考核的激励性、导向性,通过体育考核评价方法改革为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发挥促进作用。

3.当前中学体育考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体育考试内容不够合理

当前的中学体育考核内容体现出明显的重复特征,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是主要测试内容,很多测试项目从小学到初中、高中一直都是考试内容,许多内容与学生的身心阶段特点存在着一定的不适应,忽视了学生的不同年龄和生长发育及心理发展水平、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和差异。同时,现行中学体育考试以运动技术为中心的体育考核内容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形成也存在着衔接不够的问题。中学阶段是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学体育考核主要以运动技术和技术达标作为内容显然不利于学生体育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因此难以更好地、全面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

3.2考试以终结性评价为主

当前的中学考试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考试项目、内容在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终结性考试缺乏对学习过程的有效评价,难以充分反映出对学生体育学习态度、课外体育锻炼和通过锻炼后的进步情况评价。学生体育运动的结果只是体育考试测试目的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才是更重要的目的。学生的身体状况得不到全面反映,容易挫伤学生体育参与的积极性。注重学生体育进步的幅度应该成为体育考试改革注重的重要方面。注重体育考试对学生提高幅度就是对学生参与和努力结果的肯定,因此,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同等重要,应运用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

3.3考核的静态特征

当前的中学体育考试依据学期或学段,从达标测试或技能测试角度对学生进行考评、等级划分。这样的考核有着明显的静态考核的特征,学生只能依据确定的考试形式内容,在确定的时间进行考核,即以某一时期学生对某一项运动技术的掌握和技术达标,评定的学生体育课学习成绩,考试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衡量也只是依据考试临场的状况,这种静态特征的考试忽视了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全面状况和努力与进步的程度,难以起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

3.4难以反映学生的客观差异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的,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体育基础都存在客观差异,而当前中学体育内容与方法和考试标准均体现出严格的标准、统一特征,并不能对不同体育基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进步程度进行客观反映。因此,如果体育考试不能与不同体育基础、身体素质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进行结合,对学生激发体育兴趣和自主参加体育锻炼都将产生负面影响,极大地影响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和兴趣。

4.对深化中学体育考试改革的思考

4.1建立动态考核评价体系

动态考核评价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能力,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基础。动态考核可以弥补传统考试中一次考试决定成绩的不足,在操作中将考试与学生的平常学习结合起来,不再把考试局限于学期、学年的结束这一时期,可以依据平时体育学习的项目内容,将考试分布于不同的学习阶段和学习内容之中,并与学期、学年结束时的考核结合,合理评定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进步程度。同时,动态考试也可以变一次考试决定成绩为多次考试选择最优成绩的方法,对考试中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再进行一次或多次测试,促进学生努力,测出每个同学的最好成绩,最终使每名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较满意的结果,从而真正促进全体同学的体育参与和进步。

4.2探索差别化考核方法

差别化考核的涵义即考核标准可因人而异,应尝试对个体差异较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的方法。学生遗传基础和身体素质、体育基础状况都存在着一定的先天客观差异,如果考核不能结合这些因素,就会对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能力培养都有负面影响。因此,差别化考核首先是弱化基础身体素质的考试比重。在此基础上,采取增加不同的测试内容供学生自主选择等方法,尽可能使得考试能结合学生的差别状况。同时,差别化考核增加过程评价的比重,将学生的出勤、上课的态度和学生的进步程度纳入评价体系,特别注重学生通过学习和锻炼后的进步情况,最大限度通过考核激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

4.3将考核与课外体育锻炼相结合

将考核与课外体育锻炼进行结合。采取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的办法给分,全面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学校体育应以课外体育锻炼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参与性和自觉性。将考核的内容方法延伸至课外体育活动中,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时间自主选择运动项目内容,在更多的体育锻炼中,既培养自己喜爱的活动兴趣,又提高体育能力,为考核奠定扎实的基础。

5. 结语

体育考核与评价方法的改革是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关键,它的确立与运用将牵动着体育教学改革,直接涉及中学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等各个方面。完善中学的体育考试改革内容方法,对于通过考试改革,促进学生的自主体育参与和促进体质健康水平均有着积极的意义。

摘要:中学体育考试是学校体育改革的组成部分之一。研究发现,当前中学体育考试中存在着内容不够合理、考试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考核的静态特征和难以反映学生的客观差异等主要问题。本文对如何完善中学体育考试提出如下建议:建立动态考核评价体系;探索差别化考核方法;将考核与课外体育锻炼相结合,等等。

关键词:中学体育考试,考试改革,完善建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S].教体艺[2006]6号.

[2]谢维和.素质教育的两种取向及其选择[N].中国教育报,2005-12-12.

[3]王锐,王宗平.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诠释与探究[J].体育学刊,2004,11,(3).

[4]马秀梅.提高体育考试权重扭转学生体质下降趋势[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5)7:54.

浅析农村中学体育改革 篇8

关键词:中学体育,体育事业,农村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以来呼声最高的一个内容, 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才能叫做素质教育。虽然很多政策都提到了保护中学体育教育的措施, 但是这种政策唯物辩证观点。新课标总体目标明确说明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目标, 并且还从数学思维、技能、知识以及情感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学段目标是根据以上几点, 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的发展提出的要求, 在数学学习中的态度以及情感等方面提出了新标准, 这与以往的义务教育模式比较, 有了明显的变化。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中, 在培养学生学习并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还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体系发生变化。《大纲》和《标准》各自具有自己独立的特色。前者主要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组成;而后者是由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以及内容标准组成。前者通过一个简单的前沿, 然后对数学科学的价值、功能以及性质进行了描述, 这与后者是不同的;后者在前言部分, 对一些基本理念进行了阐述, 并且详细说明了设计思路, 这对于教师整体把握《标准》是非常有利的。同时为了确保新课标数学课程的顺利实施与开发, 后者通过大量的篇幅描述了课程实施的具体建议。在实施这些建议过程中, 采用实例与论述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阐述了后者所想倡导的基本理念的内涵, 同时说明了它们在教学过程、教材的编写以及评价指标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这对于教学者从总整体上把握数学教材是非常有用的。

3.课程内容变化。为了实施课程目标, 两者都呈现出了不同的课程内容。前者的内容主要分为代数和几何, 而后者将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以及空间与图形等领域包含了进去。两者在内容的设计上都体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思想。前者将九年义务教育分为三个学段, 将重点放在了小学与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衔接, 同时也表明了每一个学生在接受义务教育过程中所学到的数学内容是紧凑的, 并都具备基础性、普及性以及发展性。通过对《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研究, 其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而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 《标准》的重点放在了学生的教学活动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统筹概念、符号感以及推理能力等, 这些内容原本是出于一种内涵状态的数学内容, 都被提到了教学层面。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后者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 而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从实践看来, 后者的教学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当前很多大学生在学校时是很拔尖的同学, 可是并不是很容易就被普及的, 例如农村的体育教育不完善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有超过80%的中小学生在农村。但是由于很多因素, 导致了农村学校到了实际工作岗位, 很多却变成了“呆子”, 只知道纸上谈兵, 实际工作问题一点也解决不了。当今社会最缺少的就是创新型人才, 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 他们的思维已经成为了定式, 很难有一些新点子, 所以这也是教育的失败, 教学资源的浪费。

二、新课标实施的必要性

存在即是真理, 教学模式也是同样适用这个真理的。当传统的教育模式不适应学生综合能力提高, 就必然会被新的教学模式替代, 亦或者是逐渐替代, 新课标的出现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证明。

1. 适应时代发展的必要。

新课标的实施主要是针对目前我国的发展状态制定的, 也是为各行业培养不同类型人才所必需的。目前中学生的生活不同于八零后, 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新鲜事物, 他们在某些方面的了解要超过老师, 这已经是非常明显的事实了。在这种充满活力的心态下, 必然会出现新的教学模式去培养他们。

2. 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新课标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放在了首位, 重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社会是一个大染缸, 目前很多中学生的生活环境就是这个大染缸, 他们目前辨别是非的能力还很差, 所以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去培养他们健康成长。所以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 敏感发觉学生情绪的变化, 迅速稳定学生不平静的心态, 让他们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多一点。通过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努力将他们培养成为建设祖国奉献力量的人。

中学数学改革是当前教育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中学阶段是学生数学思维形成的最重要阶段,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重视学生健康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和进步, 为国家建设培养出更多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素菊.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素质浅析[J].魅力中国, 2011, (1) .

[3]丁广峰.数学文化与素质教育[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3,

[4]刘安君.数学文化与素质教育[J].山东教育科研, 2001, (4) .

学生的体育教学长期得不到重视, 很多学校从来就没有开展过体育课程。其原因有两个, 首先是应试教育的压力, 其次是经济方面的压力。

一、我国农村中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中学体育教育存在很多问题, 甚至一些学校根本就不开设体育课程。因为体育课程不纳入高考范围, 所以很多学校忽视了这方面的教育, 加之农村地区的体育设施方面资金不到位, 都导致了农村体育事业的落后。

1.升学压力导致体育课程无法开展。升学压力是农村体育课程无法开展的重要因素, 体育作为一种高考科目之外的学科, 很多农村的学校是无法把精力分给这些科目的。因为很多农村的学生在接受教育时, 听到最多的就是“好好学习, 将来努力离开农村, 到大城市里工作”。读书能改变命运, 这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是最恰当的了。升学方面的因素主要由两部分组成。首先是学校方面, 农村或者是小城镇的很多学校的收入主要靠招生的多少, 而影响招生效果的只有一个因素, 那就是这个学校的升学率。在升学率的压力下, 很多学校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性化培养。不仅体育课程不开设, 其他所有跟高考科目无关的课程都被忽视掉了, 例如音乐和美术等, 这些只专门给一些特长生开设。学校的这种行为是对学生教育的不负责, 而且是一种强盗性行为, 强行剥夺了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权利和机会[1,2,3]。从学生角度讲, 农村的学生从一出生就接受一种教育, 那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千金粟, 书中自有颜如玉”, 所以他们的学习完全是为了敲开大学那扇门。很多爱好学习的学生, 他们是从来不会浪费一点时间在课外活动中的, 可想而知体育教育对他们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他们还很可能排斥这门学科, 害怕因为锻炼身体耽误了学习时间。所以在升学压力下, 体育事业就被彻底摧毁了。

2.经济方面的压力———资金不到位。体育教学不能够在农村中学中正常展开还有一个原因, 就是经济方面的压力, 也就是资金不到位问题。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 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是非常少的, 这主要是因为有些政策不能够普及到农村, 或者是农村学校建设各方面都非常需要资金, 所以即使体育设施的资金播下来也会被用到其他方面。这种现象在农村学校是非常普遍的。一般的农村中学是没有足球场地的, 即使有, 也是光秃秃的一片, 没有草皮, 而且操场的一部分还会成为垃圾处理站。篮球场地也是非常有限的, 而且篮球架也是非常破旧的。其他方面的设施, 例如乒乓球场地, 就更不用提了。河北省农村有室内体育馆的高中寥寥无几, 因为室内体育馆的建设少说也得耗资几百万, 这是很多农村学校承担不起的[4]。

3. 师资力量的匮乏。

师资力量的匮乏也是农村体育教学不能正常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为很多高校毕业的体育学生不愿意再回到农村, 这就导致了农村教育资源的流失。没有师资力量, 教育就无从谈起。学校对体育教学的不重视, 更导致了体育教学的空白。

二、改革策略

必须改变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 才能够为全面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1.转变思想。学校应该意识到体育运动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不能单纯地认为只要多看书、多在课本上花时间就能够提高成绩。学生的身体素质较之于成绩来说更重要。因为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 学习状态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我们应该坚持让学生做早操, 勤锻炼。锻炼身体所用的时间不是浪费时间, 而是为提高学习效率提供良好的身体条件[5]。

2.专款专用。农村中学要做到专款专用, 不能私自改变体育用款。其他方面缺少资金, 可以考虑其他的途径, 而不能把本来用来建设学校体育设施的资金挪用到其他方面。只有这样, 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学才会有起色。例如我校的新篮球场地建设, 在维修前, 经常发生事故, 维修后, 安全得到了保障, 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去篮球场的机会大大增加, 不仅活跃了学校的气氛, 更为学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提供了锻炼场所。针对农村中学专款乱用的现象, 我们必须对其进行强制性纠正, 不能因为短期的利益而忽视了体育事业的发展。

3.引进体育人才。在人才引进方面, 学校应该放宽政策, 同时给予体育人才一定的政策优待。只有重视人才引进, 才能为学校的体育教育事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例如一些学校引入一些二级运动员, 他们到学校后, 对于体育人才的挖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些体育特长生遇到了伯乐, 通过体育锻炼和学习, 为学校争得了很多荣誉。

教育应该是没有科目限制的, 如果教育只是为了让学生应付考试, 那么教育就失去了其原始的意义。我们不能因为体育教学不能带来短期的效益而忽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因为体育教学可以帮助同学建立一种长久的体育爱好, 这种爱好也会让他们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邓维勇.福州市中学体育教师的基础状况和分布特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96, (S1) .

[2]李志清, 谢翔.21世纪我国对体育师资的学历要求[J].中国学校体育, 1999, (5) .

[3]王家宏, 王维群, 陆阿明.江苏省中学体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与科学, 2002, 23 (06) .

[4]马敬衣.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新大纲[J].体育科学, 2002, (05) .

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探析 篇9

一对体育校本课程的基本认识

第一, 开发体育校本课程必须要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依据学校自身的环境、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体育资源, 为满足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发展需求和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而进行的校本课程开发。

第二, 开发体育校本课程必须坚持学校性与地方性, 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与学校资源, 学校自行开发与实施的校本课程将进一步体现学校的办学传统与特色。

第三, 开发体育校本课程一定要贯彻本校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体育校本课程属于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单项课程开发, 只有纳入学校统一的校本课程体系, 才能确保课程的开发成效。

第四, 开发体育校本课程一定要对学校自身的教学情况进行调研与评估。校本课程要以综合性、实践性、系统性的形式出现, 方便操作、容易实践, 能给学生思考与实践、探索与活动的时间与空间。

第五, 开发体育校本课程一定要有对体育教师队伍素质分析、科研能力的把握。一定要因地制宜, 从学校现有的师资条件出发, 让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融入体育教师日常的教学工作之中, 而不是海市蜃楼、空中楼阁。

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策略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是“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本”, 若想要开发出符合学校实际和让学生满意的课程, 体育教师就必须了解学生的实际与需求。

第一, 选择的策略。要从众多可能的课程项目中决定付诸实施的课程, 这个过程是校本课程开发中最普遍的活动。一般来讲, 主要包括课程科目的选择、学习内容的选择、配套教材选择、学习方法的选择、评价体系的选择等。

第二, 改编的策略。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课程改编, 主要是指导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正式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加以修改, 以适应他们具体的认知水平与课堂情境。它是一种以提高国家课程的教学成效而进行的课程资源的校本开发活动。可以改变课程内容的结构和顺序, 使其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等。

第三, 新编的策略。根据学校和学生发展需要而开发出的全新的体育课程板块或课程单元, 形成的体育校本“特色课程”。可以探索一些自创运动项目的教材, 形成创新性的体育课程和自编教材。

第四, 优化的策略。可以针对个别教材内容或方法的优化, 如改编或自创课堂游戏、徒手操等, 形成课程文本。

第五, 整合的策略。整合是指以超越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 来安排校本课程的学习的开发活动, 其目的是减少项目和知识的分割和学科的隔阂。

第六, 拓展的策略。课程拓展是指以拓宽课程为目的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 主要包括正规课程延伸和个性化拓宽。

三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体会

第一,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提供了课程基础,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学生选择权和发展权得到了尊重, 为个性发展建立了课程超市, 学生们有了课程选择权, 学生可以选择了自己所喜欢的课程, 从而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第二,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转变了教师的观念, 提升了课程改革的意识, 提高了课程设计、教材编写、课程实施的能力, 改变了传统的课程制约教师的现象。在校本课程中, 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与传统相比有了显著的变化, 教师有了课程决策权, 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设计学生需要的课程。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转变, 教师与学生在课程中的双主体性变得清晰与自然, 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第三,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教师发展空间不断释放, 业务能力不断提升。校本课程为体育教师个性化的教学提供了宽广的舞台, 教师的专业素养、个性特征和能力特长在校本课程中得到体现, 教学积极性高涨。教师们通过直接承担体育校本课程的策划设计、教材开发、组织实施、考核评价、成果展示、总结反思等工作, 提升了能力, 扩充了视野, 实现了个人的价值与意义。

第四,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突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校本课程弥补了基础课程相对于部分学生的需求所存在的不足, 也提高了办学的自主权。学生们通过参与开发和学习体育校本课程, 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综合实践能力、合作协调能力等都得到了全面的培养和提升, 激发了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创造、品味成功的意识, 引导学生自主追求高品位、高质量的人生规划和发展。

第五,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为学校和教师们提供了教改实验的平台。校本课程的教学是教师实现个性教学的舞台, 包括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师生互动的指导式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学生学业考核评估方式以及校本教材建设等方面的研究与探索, 都会为教学改革提供经验。

浅析中学体育教学改革 篇10

1.1中学体育课应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灵活应用

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 培养形式灵活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 教学形式以集体教学、循环教学、分组考核、小组创编以及理论教学等组成。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活动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录相、电影, 回顾我国体育发展历史等。对陶冶学生性情、激发学生情感有好处。

1.2体育课内容以多样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

课程设置应由单一的普通教学课向选项课、专项提高课、 保健体育课等多样化方向发展, 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将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以体育方法、体育活动、体育经验为中心”转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运动技术教学的否定, 不过具体教学内容将根据社会体育的发展, 学生个体的需要及学校的教学条件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其内容的深度强调可接受性、 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以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

2改革中学体育教学的方法

2.1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

强调培养学生掌握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独立的获取解决问题的多种新途径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综合运用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各种方法, 努力创设学生独立探索、发散求异的教学环境, 形成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见解的课堂氛围。 未来社会公民的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 对于人体科学的了解, 对于体育学科的认识, 对于动作技能的掌握, 更加科学化、系统化。人们树立了终生体育的观点, 能主动吸收各种信息, 模仿、创造学习动作技能, 自觉确定运动目标与运动方案, 寻求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通过信息技术系统, 主动模仿、主动学习技能, 将成为运动学习的重要方式。

2.2将快乐教学引入课堂之中

体育教育根本观点的转变, 必然要引发与之相应的实践方法体系的根本转变。快乐体育从方法论角度讲,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 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使全体学生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生动活泼的发展, 并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发现”或“成功”的快乐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其基本要素有: a、环境优化:“硬环境”美化、协调, “软环境” (人文因素) 健康和谐。b、情感驱动:第一、教学中要引起学生快乐和成功的情感体验;第二、教师应从情感教学入手, 以自己对学生、对教材、对教学活动的热爱来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第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c、协同教学。d、增力评价。e、 快乐体验。

2.3理论课的改革——引入多媒体课件

由于教师年龄的增长完成动作的能力有所下降, 而且某些技术难度大的动作。为了使学生能更透彻的看清动作、理解动作, 我们应在课堂中引入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是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以其鲜明的图像, 生动的画面, 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来优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新型教学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 把教师自己很难示范的技术环节, 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表现出来或把空中动作停下来示范给学生看, 这样就帮助学生看清了每个技术细节, 更快、更全的建立起表象。我们体育教学也应尽早结束那种“师傅手把手教徒弟”的传统教学方法, 而进入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时代。

2.4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 以学生为主体是说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增强主体意识的过程, 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发问和争辩,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习的主人。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要削弱或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 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获取知识。教师主导作用发挥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就是看是否善于调动学生学习和接受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是否使学生能做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是否有利于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创新精神与能力。

3关于学校体育的几点建议

1) 培养未来社会意识。通过学校体育培养学生的平等参与意识, 公平竞争意识, 创新应变意识。培养竞争能力与拼博精神及应变能力与创造能力。

2) 加强科研工作, 把身心问题研究, 体育与心脑功能的研究, 未来技术手段与体育教学的研究, 作为学校体育科研尤其是体育心理学、体育保健学、健康教育作为体育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3) 顺应未来高等教育的潮流, 强化学生的通识教育, 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尤其是文化素质, 培养信息意识, 即培养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掌握信息科学方法及信息科学思想观念, 提高运动学习指导的能力。

4) 充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盛丹丹, 杨兴权.安徽省安庆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现状与影响因素的分析与研究[J], 2012.

[2]王继帅.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理性思考:兼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2.

[3]黄晓军.浅议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 2013.

[4]马海江, 黄丽.21世纪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思考.山西师大体育学报, 2011.

中学体育课程改革 篇11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课程改革的落实,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那种关注大多数或者是学生平均发展水平的教学方式,而是要注重不同学生的个体发展。而在学习评价的过程中也就不能只关注每一个学生同其他学生的对比,而是要从其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历程来看,强调对比其自身的纵向发展。在以往的中学体育教学中学习评价存在着很多的误区,最大的表现就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地位的极度不平等,评价者因其具体的评价权利,在整个过程中起着绝对的控制作用,而在其实施权利的时候,并没有充分地考虑到被评价者的内心需求。而在这种模式下被评价者一般处于绝对的被控制的位置,所以从心理上讲被评价者对于评价者的态度是恐惧的。很显然这并不是一种良性的评价关系,既冷漠又僵硬的,不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种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和调整,下文中笔者就将以中学体育教学评价为例,对该文进行浅析。

二、研究目的

1.认真把握目前中学体育教学评价中的缺陷和不足

2.分析新时期中学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方向和目的

3.提供一些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参考意见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文献资料法是对有关该问题的学术论文和期刊进行总结分析,以期通过此领域的业内同仁的经验总结和探讨,来积累资料。

2.理论分析法

对已经搜集和掌握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1.体育教学中学习评价的概念与目的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之所以要对学生进行评价,是出于对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中成果的一种总结和肯定,也是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和准确认识自我体育水平的一个依据。所以体育评价的最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指导其更好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帮助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2.体育教学中学习评价的功能

(1)诊断问题的功能。学生由于其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决定了其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完全掌握或者实现教学目标,或是存在一些个性化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并不一定有一个很好的认识,所以就需要通过教师的学习评价来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行判断,帮助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学习成绩。

(2)反馈信息的功能。也就是指体育学习的评价可以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使教师更加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优势和劣势,以便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制订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促进发展的功能。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实行以及各种针对中学教学的政策的落实,我国中学教学已经从原先的淘汰性教学逐渐地转变为现在的发展性教学,也就是要以促进和推动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的,积极地对学生实行培训和改造,使其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的提升,而学习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学生的阶段性的成绩的记录和参照,有助于学生建立自我学习的意识。

3.当前体育教学对学生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体育教学评价在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下,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进步,但是就其目前的实行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当前体育教学中学生评价的问题进行总结。

(1)评价者过于单一,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实行的教学评价的评价者几乎都是任课教师,这使得学习评价的成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关部门和单位应该对该问题引起重视,笔者认为增加同学评价和自我评价,可以更加全面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2)学习评价过于规范化和标准化,也就是在学习评价的形式上过于千篇一律,没有个性,缺乏创意,这使得学习评价的参考价值和实用价值都大大降低。

(3)评价内容单一,也就是体育教学的学习评价一般来讲只是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评价,而没有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评价,过于片面。

(4)評价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就在学习评价的过程中,只注重描述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而忽略学生的整体发展过程。

4.体育教学中学习评价改革的方向

中学时期是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传授知识,还应该全面地关注其身心发展情况,笔者认为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评价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必须要进行改革,克服以往的学习评价中的缺陷带来的危害。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的学习评价存在着很多亟待改进和解决的问题,所以笔者在通过一定的研究后对该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案进行了分析,希望以此推动我国的中学体育教学评价的发展。

中学体育课程改革 篇12

一、坚持课内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推进, 体育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尤其是对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开展, 不管是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还是教学内容上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要想实现全面体育, 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必须将课内体育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 实现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结合, 使学生走进社会以后仍能够坚持体育锻炼。因此, 我们必须要以“全民健身计划”为目标, 彻底改变传统的以单一竞技运动为主导的教学内容, 突破单一竞技运动项目的局限性, 把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 增强学生的体育素质作为主要教学任务。并把体育教学与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和民族性较强的大众化体育有机结合起来, 逐步形成新的体育教学体系。

二、将学校体育竞赛与体育考核相结合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 体育课程考核、体育升学考试是体育考核的重要内容, 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体育考核中的一些内容并不是体育竞技的项目, 因此, 体育竞技很难引起学生的充分重视, 也不利于学生在体育竞技中锻炼身体。因此, 要想实现体育竞赛和体育考核的双重作用, 必须要在体育竞赛中渗透考核, 如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组织班级或者年级之间进行普遍性的运动竞赛活动。通过竞赛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意识, 提高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也对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学生水平, 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实现学校群体竞赛与健身运动有机组合

体育竞赛的特点就是竞争, 通过竞争来达到提升体育水平的目的, 而学校的体育竞技和真正的体育竞技比赛有所不同, 需要将竞技性和健身性、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 做到融会贯通, 相互促进, 否则就难以实现体育教学和群众锻炼的双重目标, 不利于体育群众活动的有效开展。这就对学校体育竞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 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开展一些具有大众化思想的体育竞技比赛, 主要以集体的项目为对象, 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竞赛和竞争意识, 又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 实现学校体育健身育人的双重目标。

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证明, 科学、有效地组织一些健身性、群众性的体育竞赛, 对于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实现校园体育文化和卫生保健的有机结合

体育教学除了具有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外, 还能帮助学生树立体育锻炼意识, 增强学生校园体育文化。校园体育文化来说, 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实现全民健身计划, 落实素质教育, 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从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容上来看, 它具有提高体育知识, 传播体育文化, 培养体育精神的重要作用, 对于培养中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提高他们的体育锻炼思想具有积极的作用。而这些内容的落实必须要和卫生保健知识教育相结合, 只有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实现体育发展的顺利进行, 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

五、坚持体育思想教育和实际行动有机结合

体育教学中组织体育竞赛要面向全体学生, 推进群众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 并使学生逐渐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有了这样的教学目的, 教师就能够转变自己的思想, 在体育竞技活动中制定科学有效的竞赛内容。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 减轻学生担负, 增强体育锻炼是一大趋势, 应明确规定学生每周必须要做到的体育锻炼量, 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 要通过减少学生的作业量, 让他们从繁重的作业中解脱出来, 有时间和精力来进行体育锻炼。同时, 教师要积极组织一些体育活动, 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六、要充分调动学生、社会及体育组织的积极性

教师应积极鼓励和帮助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 如体育俱乐部、体育兴趣小组等方式, 也可以让学生在学校的统筹管理下, 参与体育竞赛活动, 并把竞赛活动安排到体育教学计划中, 教师对学生进行提供一定的指导和支持进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并使他们树立体育锻炼的意识。另外,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运动会等形式, 让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 这对于增加学生的体育知识, 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有很好的作用。

为了实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目的, 教师在组织活动的时候要采用团体计分、全员参与平均计分的形式, 来从整体上来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完成比赛者均加分, 这非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 相反, 如果只是针对个别的体育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奖励, 将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 也不利于体育教学的普及。另外, 在体育活动中, 对于表现突出, 具有良好精神品质、成绩增长幅度大、贡献大的学生进行奖励。并将他们的表现记入团体总分, 以达到激、保护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性。

总之, 中学体育教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 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 我们必须要重视体育教学, 要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 树立全新的体育教学理念, 让全民体育、共同提高的思想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 体育教学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楚继军, 汤起宇.普通高校群体运动竞赛内容的改革[J].1996 (4) .

[2]鲍源林, 崔承军.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J].体育函授通讯, [M].1997 (1) .

上一篇:在线培训系统下一篇:中国现代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