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美育

2024-05-14

美学与美育(精选6篇)

美学与美育 篇1

摘要:为改变当前应试教育的现状,发掘化学实验中的审美因素,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实验室的环境美、实验装置的形式美、实验现象美、操作的劳动美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以增强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化学,从而学好化学,提高综合能力,为向社会输送有用人才做出贡献。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美学,美育,中学

化学实验属于自然科学,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巨大的力量,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并有多方面的审美价值。发掘化学实验中的审美因素,使学生热爱科学、学好化学,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提高学生的审美理想、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的远大理想方面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一、实验室的环境美

实验室是化学教学的场所,应首先适应化学实验的要求,如面积的大小,实验桌数、水、电、通风设备等。如果环境安静,空气清新,光线充足,颜色调和,仪器光亮清洁,放置整齐有序,一进实验室就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之感,获得美的享受。实践证明,在优美的环境中工作或学习,心情愉快,精力集中,工作或学习效率高,也容易消除疲劳。实验室墙上挂上《实验室规则》、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图片、化学家的画像,这就造成一种严肃认真甚至神圣的氛围,学生一走进实验室就产生一种异样的感觉,不同于走进商店或剧场,而是进了一座科学的殿堂,严肃认真甚至崇敬的心情油然而生。因为学生将在这里亲手变革世界,验证前人的科学成果,接收科学知识,启迪自己的思想,开阔自己的视野。从科学家画像上一双双睿智的眼神和广阔的前额上,想到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智慧和力量,坚定人类必将开创更加美好未来的信心;化学实验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科学知识,又使学生心灵受到净化、情操得到熏陶、审美理想得到培养和提高。以前,每做完一次实验,桌上桌下一片狼藉,现在,却打扫整理得井井有条。学生说:“这样美的环境,我们不舍得弄脏”。

美的感受和美的欣赏必须以审美对象为前提。审美主体的人应该具有相应的审美储备,那就是审美修养、知识储备、文化教养和生活阅历等。只有审美储备丰富的人,才能产生丰富的联想,对美的感受才能丰富和强烈。一个对科学史、化学史、化学家以及他们的业绩毫不了解的人,看了他们的画像能引起什么美感呢?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有经验的化学教师,应该结合化学课的教学适当介绍一些科学史、化学史、科学家以及他们的业绩的知识,以丰富学生的审美储备。

二、实验装置的形式美

化学仪器的形式美,首先表现在单个仪器就是美的。我们观察一个启普发生器,它的质地是那样的光亮、洁净、透明、华润,它的外形由两个整球和底部的半球组成,球形漏斗和容器的上口是那样的契合无缝;再联系它的功能,能自动地控制化学反应的进行和停止,液体在球形漏斗和容器里能自由上下,这不能不令人惊叹制作的精美和灵巧,凝聚着人类智慧和才能,也显示出人类所达到的文明程度。

实验装置的形式美更多地表现在实验装置的组装方面。我们以实验室制氯气为例,首先它具有均衡的美,组装这套装置的仪器,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洗气瓶、集气瓶、吸收多余氯气的烧杯,都是按一定的规格选用的。假若烧瓶上连接一个太大的分液漏斗,就会给人以不稳定的感觉,破坏了整个装置的和谐,其余的仪器也无不如此。另一方面也表现在各个仪器的大小、形状、高低错落有致和多样的统一方面。分液漏斗安装在烧瓶上,显得最高,带双孔胶塞的洗气瓶和集气瓶次之,洗气瓶和集气瓶还构成了一个小范围的反复,吸收多余氯气的烧杯最低。各个仪器之间用弯曲成直角的导气管连接,便组成了一个多样的统一,使整个装置显得那样的和谐和完美,而不是单调死板。生活实践证明:杂乱无章、歪歪扭扭、支离破碎、脏污不堪是不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学生看到这套美的装置,就会想到遍布祖国大地的化工厂,那林立的分馏塔、合成塔、冷却塔,那连接各个设备的多而不乱的管道,也会想到我们欣欣向荣的祖国。人的审美活动不是被动的,审美对象一旦进入人的审美活动中,就被注入了人的感情,就会引起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通过联想、想象、再创造等心理活动逐步推移、深化,逐步丰富和完善。平日带领学生参观工厂、科技成果展览等,都有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和提高。

三、实验现象美

自然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面,自然科学水平标志着人类文明达到的高度。一切科学成果都是人类聪明才智的最充分显现,因此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一种美的创造活动。做好化学实验,让每次化学实验都迸发出人类智慧的火花,让每次实验都成为学生在认识世界的长途上的一个新台阶,让每次实验都能将学生领进一座迷人的科学殿堂,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而且使学生在化学试验中得到美的享受,陶冶情操。一块新切开断面的金属钠放射出美丽诱人的银白色光芒,如果没有人类的智慧和科学的发现人们怎么会认识到呢?喷泉实验中,红色的喷泉、蓝色的喷泉不仅映入学生眼睛里,心里也腾起了绚丽的彩虹。爆鸣气一声巨响则显示了人们驾驭自然的能力和决心。

三、操作的劳动美

人的实践活动,不仅创造了一切社会物质财富,也创造了美,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切创造物质财富的工农业生产劳动和创造精神财富的科学实验、艺术创造劳动都是美的。但是作为化学实验操作的特殊劳动具有特殊要求和规范,从一支试管的拿法,到药品的取用,到组装仪器,到某个具体实验的操作都有一定的要求,都有一定的顺序;化学实验操作敏捷、从容,使用各种仪器得心应手,这不但表现出娴熟的技能和高度的灵巧,也表现出人的精神面貌。动作连贯、敏捷表现出富有朝气,从容、协调表现出老练认真,一丝不苟表现出热爱本职工作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某些操作中的大胆、果断表现出驾驭自然的能力和自信。若慌手慌脚、顾此失彼,或者缩手缩脚、顾虑重重,断然是不能给人以美感的。

化学实验教学同美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除上面谈到的以外,还有教师的语言美、教态美、仪表美、板书美等,无不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有意识地、自觉地结合化学实验教学,发掘化学实验中的审美因素,能提高学生认识美、感受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审美理想,进而推动学生去追求美和创造美。马克思主义认为,美学同其他科学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方面是一致的,对于一个有美学造诣的、富有教学经验的化学教师来说,应该在结合化学课的教学中既注意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又注意到表达形式、操作形式上美的因素,借助美的规律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学好化学,并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发展。

美学与美育 篇2

一、单项选择题(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字母填在括号内。每题 3分,共18分)1.《谈美》、<文艺心理学》和《诗论》的作者是中国现代美学家()。A.朱光潜 B.宗白华 C蔡仪 D.李泽厚

2.提出著名命题“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是德国古典美学家()。A.席勒 B.康德 C.黑格尔 D.狄尔泰

3.从20世纪初年起关注“美学”问题,借鉴西方美学观念和术语陆续撰写了一系列美学与美育论文,由此被视为中国现代美学创始人的是()。A.王韬 B.王国维 C.蔡元培 D.鲁迅

4.提出“自我认同”说的是()。A.卢格 B.埃里克森 C.怀特 D.皮亚杰

5.从审美文化的历史演变与民族演变角度来划分,可以把审美文化形态分为()。A.古典文化 外来文化 现代性文化 B.古典文化 大众文化 民间文化 C.古典文化 现代性文化 民间文化 D.高雅文化 古典文化 现代性文化 6.教学艺术通常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教材处理艺术 传媒选择艺术 教学语言艺术 心灵关照艺术 B.教学设计艺术 教材处理艺术 教学组织艺术 教学语言艺术 C.教学设计艺术 教学组织艺术 教学语言艺术 心灵关照艺术 D.教学设计艺术 传媒选择艺术 教学语言艺术 心灵关照艺术

二、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每题13分,共26分)1.美育和德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形式,二者没有什么联系。

2.现代派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强调“再现”。

三、简答题(答对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题12分.共36分)1.审美移情有哪几种类型?

2.如何理解电影电视的“高度综合性”特征?

3.艺术教育在青少年发展中有何重要意义?请简要作答。

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美学与美育 篇3

1.实验室的环境美

实验室是化学教学的场所, 应首先适应化学实验的要求, 如面积的大小, 实验桌数、水、电、通风设备等.如果环境安静, 空气清新, 光线充足, 颜色调和, 仪器光亮清洁, 放置整齐有条.一进实验室就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之感, 获得美的享受.实践证明, 在优美的环境中工作或学习, 心情愉快, 精力集中, 工作或学习效率高, 也容易消除疲劳.试想若是噪声震耳、空气污浊、遍地垃圾、光线黑暗的场面是引不起人们美感的.实验室墙上挂上《实验室规则》、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图片、许多化学家的画像, 这就造成一种严肃认真甚至神圣的氛围, 学生一走进实验室就产生一种异样的感觉, 不同于走进商店或剧场, 而是进了一座科学的殿堂, 严肃认真甚至崇敬的心情油然而生.因为学生将在这里亲手变革世界, 验证前人的科学成果, 接收科学知识, 启迪自己的思想, 开阔自己的视野.从科学家画像上一双双睿智的眼神和广阔的前额上, 想到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智慧和力量, 坚定人类必将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的信心;想到科学家们披荆斩棘的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 有的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侯德榜制碱法历尽千辛万苦才得以实现, 彭加木为了开发祖国大西北而葬身沙漠;想到科学家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门捷列夫几次走进实验室测定原子量;想到科学家们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 居里夫人把她发现的元素命名为“钋”, 以示她热爱祖国波兰的情怀, 钱学森冲破种种阻挠毅然返回祖国;想到科学家为了人类的进步的无私奉献, 诺贝尔用自己的遗产设立诺贝尔奖金;也为科学家的不幸遭遇而同情和惋惜, 布鲁诺被火刑烧死, 拉瓦锡被无辜杀头, 等等.化学实验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科学知识, 又使学生心灵受到净化、学生情操得到熏陶、学生的审美理想得到培养和提高.以前, 每做完一次实验, 桌上桌下一片狼藉:仪器洗刷不净甚至不洗刷、物品放置杂乱无章, 损坏仪器现象屡见不鲜, 地面纸花纷飞、脏乱不堪.现在, 却打扫整理的井井有条.学生说:“这样美的环境, 我们不舍得弄脏它” .美的感受和美的欣赏必须以审美对象为前提.审美主体的人应该具有相应的审美储备, 那就是审美修养、知识储备、文化教养和生活阅历等.只有审美储备丰富的人, 才能产生丰富的联想, 对美的感受才能丰富和强烈.一个对科学史、化学史、化学家以及他们的业绩毫不了解的人, 看了他们的画像能引起什么美感呢?从这个意义上讲, 一个有经验的化学教师, 应该结合化学课的教学适当介绍一些科学史、化学史、科学家以及他们的业绩的知识, 以丰富学生的审美储备.

2.实验装置的形式美

化学仪器的形式美, 首先表现在单个仪器就是美的.我们观察一个启普发生器, 它的质地是那样的光亮、洁净、透明、华润, 它的外形是有两个整球和底部的半球组成, 球形漏斗和容器的上口是那样的契合无缝, 再联系它的功能, 能自动地控制化学反应的进行和停止, 液体在球形漏斗里和容器里能自由上下, 这不能不令人惊叹制作的精美和灵巧, 凝聚着人类智慧和才能, 也显示出人类所达到的文明程度.

实验装置的形式美更多的表现在实验装置的组装方面.我们以实验室制氯气为例, 首先它具有均衡的美, 组装这套装置的仪器, 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洗气瓶、集气瓶、吸收多余氯气的烧杯, 都是按一定的规格选用的, 假若烧瓶上连接一个太大的分液漏斗, 就会给人以不稳定的感觉, 破坏了整个装置的和谐, 其余的仪器也无不如此.另一方面也表现在各个仪器的大小、形状、高低错落有致和多样的统一方面, 分液漏斗安装在烧瓶上, 显得最高, 带双孔胶塞的洗气瓶和集气瓶次之, 洗气瓶和集气瓶还构成了一个小范围的反复, 吸收多余氯气的烧杯最低.各个仪器之间用弯曲成直角的导气管连接, 便组成了一个多样的统一, 使整个显得那样的和谐和完美, 而不是单调死板.生活实践证明:杂乱无章、歪歪扭扭、支离破碎、脏污不堪是不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学生看到这套美的装置, 就会想到遍布祖国大地的化工厂, 那林立的分馏塔、合成塔、冷却塔, 那连接各个设备的多而不乱的管道.也会想到我们欣欣向荣的的祖国.因为人的审美活动不是被动的, 审美对象一旦进入到人的审美活动中, 就被注入了人的感情, 就会引起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 通过联想、想象、再创造等心理活动逐步推移, 逐步深化, 逐步丰富和完美.平日能带领学生参观工厂、参观科技成果、展览等, 都有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和提高.

3.实验现象美

自然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面, 自然科学水平标志着人类文明达到的高度.一切科学成果都是人类的聪明才智的最为充分的显现, 因此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一种美的创造活动.作好化学实验, 让每次化学实验都迸发出人类智慧的火花, 让每次实验都成为学生在认识世界的长途上的一个新台阶, 让每次实验都能将学生领进一座迷人的科学殿堂, 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辩视事物的异同、发现特征、掌握变化、提高热情学好化学, 而且使学生在化学试验中得到美的享受, 陶冶情操.一块新切开断面的金属钠放射出美丽诱人的银白色光芒, 如果没有人类的智慧和科学的发现人们怎么会认识那的真实面目呢?喷泉实验中, 红色的喷泉、蓝色的喷泉不仅在学生眼睛里喷射, 心里也腾起了绚丽的彩虹.爆鸣气一声巨响显示了人们驾驭自然的能力和决心.如果我们准备的不充分, 或者在实验中因失误而导致实验失败, 学生就会大为扫兴.

4.操作的劳动美

人的实践活动, 不仅创造了一切社会物质财富, 也创造了美, 从这个意义上讲, 一切创造物质财富的工农业生产劳动和创造精神财富的科学实验、艺术创造劳动都是美的.但是作为化学实验操作的特殊劳动都具有特殊要求和规范.虽然不像戏剧演员那样举手投足, 一招一式都有严格的规定和涵义, 但化学实验中的操作从一支试管的拿法, 到药品的取用, 到组装仪器, 到某个具体实验的操作都有一定的要求, 那就是我们常说的基本操作的基本技能;虽然不像戏剧演员那样动作有一定的程式和路数, 但化学实验中从仪器的连接到实验开始, 到实验结束都有一定的顺序;虽然不像舞蹈演员那样动作富有节奏性和音乐感, 但是化学实验操作敏捷、从容、使用各种仪器得心应手, 这不但表现出娴熟的技能和高度的灵巧, 也表现出人的精神面貌.动作连贯、敏捷表现出富有朝气, 从容、协调表现出老练认真、一丝不苟表现出热爱本职工作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某些操作中的大胆、果断表现出驾驭自然的能力和自信.若慌手慌脚、顾此失彼, 或者缩手缩脚、顾虑重重, 断然是不能给人以美感的.

二、结束语

化学实验教学同美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除上面谈到的以外, 还有教师的语言美、教态美、仪表美、板书美等, 无不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有意识地、自觉地结合化学实验教学, 发掘化学实验中的审美因素, 能提高学生的认识美、感受美的能力, 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审美理想, 进而推动学生去追求美和创造美.对于一个有美学造诣的、富有教学经验的化学教师来说, 应该在结合化学课的教学中既注意课程内容的科学性, 又注意到表达形式、操作形式上的美的因素, 借助美的规律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好化学, 并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发展, 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新型人才.

摘要:发掘化学实验中的审美因素, 使学生热爱科学、学好化学, 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从实验室的环境美、实验装置的形式美、实验现象美、操作的劳动美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美育和审美教育.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美学与美育

参考文献

[1]陈进前.化学教学中促进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的研究, 中小学教材, 2000.

[2]张英锋, 赵志凌, 等.对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分析与启示.中小学教材教学 (中学理科) , 2003.

美学与美育 篇4

大众文化和民间文化都具有通俗化特点,都是以朴素的形式吸引大众。[2015年1月试题] 大众文化和民间文化都具有通俗化特点,都是以朴素的形式吸引大众。[2018年1月试题] 答:错。

通俗化是民间文化形式上的特征,它出自天然,是贴近民众生活并采用民众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素材等的结果,其朴素自然的形式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而大众文化则是作者精心打造的产物,它所追求的感性愉悦是来自于有目的的吸收高雅文化和民间文化的某种特点而创出模式,继而流行开来的形式,是有效创生感性愉悦的形式,这是与民间文化通俗化的朴素形式特点不一样的。

大众文化受商业机制的制约,不具有美育的效能。[2008年7月试题] 答:错。

大众文化虽然受商业机制的制约,难免在文本中出现庸俗化倾向,但是它所具有的观赏的日常性和效果的愉悦性的审美特征,使大众文化的优秀文本在美育中具有积极作用。优秀的大众文化产品以喜闻乐见的审美形式,感染人、激发人,愉悦大众,同样也能达到良好的美育效果。

雕塑、绘画、摄影等造型艺术只能抓取事物的特定瞬间,难以表现永恒意义。[2014年1月试题] 雕塑、绘画、摄影等造型艺术只能抓取事物的特定瞬间,难以表现永恒意义。[2019年1月试题] 答:错。

造型艺术虽然是一种静态艺术,难以再现事物的运动发展全过程,但却可以选择、提炼、捕捉事物动态过程中最有意味的瞬间,用特定的艺术符号将其固定下来,“寓动于静”,以“瞬间”表现“永恒”。

古典性文化就是古代人创造的审美文化,同当前的审美文化生活并不相干。[2012年7月试题] 答:错。

因为这样的理解忽略了对古典性的动态性描绘。古典性文化一方面是由过去的人们创造的审美文化,也就是古代人创造的审美文化,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古典性文化还以“传统”的形式存在于当前的审美文化之中,它们不是由过去的人们创造的过时的文化,而是作为经典范本在当前审美文化中存在。这样理解,方不至于失之片面。

古典性文化就是古代人创造的审美文化。[2014年1月试题] 古典性文化就是古代人创造的审美文化。[2019年1月试题] 答:错。

因为这样的理解忽略了对古典性的动态性描绘。古典性文化一方面是由过去的人们创造的审美文化,也就是古代人创造的审美文化,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古典性文化还以“传统”的形式存在于当前的审美文化之中,它们不是由过去的人们创造的过时的文化,而是作为经典范本在当前审美文化中存在。这样理解,方不至于失之片面。

纪实性是电影区别于其他艺术的重要特征。[2008年7月试题] 答:错。

电影因其技术特性,决定了它的确具有真实再现生活的逼真性,这是其他艺术难以比拟的。但电影作为艺术符号,同时还具有假定性,即它绝不是对客观现实的机械实录,而要通过故事、结构、场景、角色等的假定,来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情思和审美追求,在电影再造的时空中塑造形象。电影是逼真性和假定性的辩证统一,是再现与表现的完美统一。不能片面地将纪实性当作电影区别于其它艺术的重要特征。

教师的形象示范功能只体现在他们的思想修养和人格情操方面。[2009年7月试题] 教师的形象示范功能只体现在他们的思想修养和人格情操方面。[2017年6月试题] 答:错。

理由:教师的语言、表情、体态、行为这些方面都体现着丰富生动的审美因素,的审美效果,对学生来说每时每刻都是一种直观的示范。

没有审美体验,艺术创造无从谈起。[2011年7月试题] 没有审美体验,艺术创造无从谈起。[2016年7月试题] 没有审美体验,艺术创造无从谈起。[2020年7月试题] 答:对。

艺术是审美体验的符号化,其每一个环节都与审美体验密切关联。对于艺术创造而言,审美体验是艺术兴发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构思的内在逻辑,是艺术物化的终极根据。

美学的性质就是指美学的对象。[2009年7月试题] 美学的性质就是指美学的对象。[2011年7月试题] 美学的性质就是指美学的对象。[2016年7月试题] 美学的性质就是指美学的对象。[2020年7月试题] 答:错。

因为性质指的是基本属性,而美学的对象是指美学研究的客体。二者密切相关但却不是一回事。美学的性质在于它是一门突出形象、具体、体验方式的人文学科,而美学的对象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

美育和德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形式,二者没有什么联系。[2010年7月试题] 美育和德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形式,二者没有什么联系。[2017年1月试题] 答:错。

美育与德育二者既有差别,又有联系。二者的联系体现在:两者都是教育的基本形式,在人的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一方面,美育是基于一定道德理念的教育,包含了德育的内容。另一方面,德育要化人人心,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应该引入美育机制。

青少年发展在人的发展中的地位在于它是身体发展的加速期。[2012年7月试题] 答:错。

青少年时期确实是个体身体发展的加速期,但是这并不能代表它在人的发展中的地位。正确的理解应该是:青少年发展是个体的自我认同的关键阶段,是个体在消除认同性危机的过程中建立成熟的自我人格的决定性转折点。

青少年美育的基本原则是以活动为中心。[2011年1月试题] 青少年美育的基本原则是以活动为中心。[2013年7月试题] 青少年美育的基本原则是以活动为中心。[2018年7月试题] 答:对。

以活动为中心符合青少年活力丰沛、活泼好动的特点,而且美育的基础是个体的审美体验,只有在丰富多样的审美实践活动中,青少年才能积累审美经验,发展审美能力,丰富审美趣味,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成为具有审美能力的个体。

色彩是独立的形式美因素,它并不蕴涵人的观念。[2010年1月试题] 色彩是独立的形式美因素,它并不蕴涵人的观念。[2015年7月试题] 色彩是独立的形式美因素,它并不蕴涵人的观念。[2019年7月试题] 答:错。

色彩的特性之一就是具有象征性,即观念蕴涵特性。人们通过联想将色彩与生活实践的内容形成某种固定的联系,长期积淀演变为某种象征意义,从而成为蕴涵和表达某种观念的象征符号。

社会美的呈现离不开它的意蕴。[2011年1月试题] 答:对。

因为社会事物作为美的对象而呈现,主要是以它的意蕴使人感动。社会美的灵魂是善,善被蕴涵在美的感性形式之中,社会事物的意蕴因素在社会美的呈现中具有主导作用。

审美体验是神秘、不可知的。[2009年1月试题] 审美体验是神秘、不可知的。[2010年1月试题] 审美体验是神秘、不可知的。[2015年7月试题] 审美体验是神秘、不可知的。[2019年7月试题] 答:错。

因为审美体验虽然是一种对于具体审美现象的深入独特的感性直觉方式,但它却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一种生活经验的特殊形态,只不过这种生活经验富于直觉特性,并且富含深意,因而具有特别的感染力,并非不可知。

通过艺术的“化丑为美”,原本丑的事物就获得了美的属性。[2014年7月试题] 答:错。

艺术的“化丑为美”是运用符号建构的力量把丑变为审美对象,赋予它审美价值,但丑的事物其自身属性并未改变。

现代派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强调“再现”。

[2010年7月试题] 现代派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强调“再现”。

[2017年1月试题] 答:错。

因为古典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才是强调“再现”生活,追求真实。而现代派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强调“表现”,即采用抽象手法,把客观世界的物象加以变形和主观加工,来表现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对社会生活的主观认识和理解。现代派艺术在形式上完全背离了古典艺术的基本原则,完成了从再现到表现的突破和转变,否定了传统的形式和形式美法则,使形式美的形态从和谐统一而日趋多样化,带给人新奇、多样的审美体验。

形式美具有不受内容制约的相对独立性。[2013年1月试题] 形式美具有不受内容制约的相对独立性。[2015年1月试题] 形式美具有不受内容制约的相对独立性。[2018年1月试题] 答:对。

因为构成形式美的自然物质材料和组合规律本身就具有美的因素,同时,它是人类长期的符号实践中从各个具体美的形式中抽取出来的相对独立的自由美。所以形式美有着不受内容制约的相对独立性。

形式美与美的形式是同一个意思。[2012年1月试题] 答:错。

虽然形式美属于美的形式因素,但它并不等于美的形式。美的形式是具体审美对象的感性形态,是同美的内容直接相联系的;

而形式美则是从各个具体的美的形式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美。具体的美的形式和抽象的形式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是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形象间接性是语言艺术区别于其它一切艺术的重要特征。[2016年1月试题] 形象间接性是语言艺术区别于其它一切艺术的重要特征。[2020年1月试题] 答:对。

语言艺术创造的形象,不能直接诉诸欣赏者的感官,而需要通过联想和想象间接体味和把握语言符号传达的意义和情感,然后在读者头脑中转化为生动的形象。这是语言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

艺术是艺术家创造出来的具有表现性的符号系统,与观众没有直接的关系。[2013年1月试题] 答:错。

艺术的五个要素是作品、观众、创造、艺术家和文化语境,其中观众是艺术作品生命的完成者和延续者,艺术的价值只有通过观众才能得以实现。艺术与观众有着不可分割的直接关系。

在现代教育中,美育与艺术教育是一回事。[2012年1月试题] 在现代教育中,美育与艺术教育是一回事。[2013年7月试题] 在现代教育中,美育与艺术教育是一回事。[2018年7月试题] 答:错。

在传统美育理论中,艺术教育常常与美育等同看待,因为那时普遍认为“美”与纯粹的艺术紧密相连。而在当今泛审美时代,审美已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美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应该是美育的一种类型,包含在美育范畴之中,二者不能完全等同。

在现代教育中,艺术教育不能完全等同于美育。[2009年1月试题] 在现代教育中,艺术教育不能完全等同于美育。[2016年1月试题] 在现代教育中,艺术教育不能完全等同于美育。[2020年1月试题] 答:对。

在传统美育理论中,艺术教育常常与美育等同看待,因为那时普遍认为“美”与纯粹的艺术紧密相连。而在当今泛审美时代,审美邑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美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应该是美育的一种类型,包含在美育范畴之中,二者不能完全等同。

在形式美的自然因素中,声音是表情性最强的情感符号。[2014年7月试题] 在形式美的自然因素中,声音是表情性最强的情感符号。[2017年6月试题] 答:对。

美学与美育 篇5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自然美及其功能

历史中的自然美, 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美。自然美体现了自然事物的自然属性, 也体现了一定的社会属性, 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自然美首先是指人所面对的纯自然的美。一切自然之物都是我们的审美对象。许多千古不朽的作品给我们展现了许多美好的自然景物:“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给我们展现了典型的草原景色;“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使我们可以感受到黄河的雄伟气势;“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让我们感受到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令我们沉醉于西湖的美景;“北风卷地百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给我们描绘出了边塞大自然多变的景色……

自然美还包括了另一种美, 就是人化了的自然, 这种人化了的自然是人类通过物质力量或是精神力量改造过的自然。中国的“花”字从“草”, 从“人”, 从“匕” (即化) , “花”是由“人化草”三字所合成, 包含了“人化”的意义。事实上, 人化了的自然已经具有了一定人的意识的烙印。一些名胜地之所以能够吸引人, 除了它那纯自然的美让人产生美感之外, 更重要的是它所展现出来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底蕴。泰山, 作为五岳之首, 不仅是雄伟气势使之名扬天下, 而且历代封建帝王的封禅、历代文人墨客的墨迹大大地充实了它的历史文化内涵。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泰山也就更加吸引人了。还有我国引以为豪的万里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贯通中国南北的大运河等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的结晶, 都为历史中的自然美增添了内容和风韵。

教师应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对历史中自然美素材的挖掘、寻找, 让学生从多角度发现美、欣赏美, 从而实现历史的美育功能。从审美的意义上看, 自然美的内容既包含了人类美好的追求和向往, 又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历史中的自然美, 其美育功能的落脚点同样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掘这些因素, 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对整个生存环境的情感, 进行爱护地球家园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教育;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激发其奋发向上的情感力量。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社会美及其功能

社会美是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的美。一方面, 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征服自然的过程, 也是人类不断追求美、创造美的历程。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改造着人类社会, 并在这些社会实践中不断发挥出人的潜能和力量, 从而创造出属于人类自己的社会美来。在这种实践中, 人类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而且推动了人类由低级走向高级、由原始走向文明。在历史上的一种社会形态或一个国家、一个朝代处于上升阶段,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基本适应, 政治稳定, 经济发展, 文化繁荣, 统治者政治清明, 人民安居乐业, 社会关系基本和谐, 这就是一种社会的优美。如西汉前期的“文景之治”, 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轻徭薄赋、减轻刑罚, 表现了一种清雅恬淡之美。又如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政治安定, 经济发达, 文化繁荣, 国力强盛, 盛世大唐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表现了一种富丽辉煌之美。

另一方面, 人类历史本身又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 且是在不断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因而历史上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斗争, 人类正是在这些斗争中不断推动着历史的前进, 创造着历史的壮美。那些代表社会发展趋势的先进阶级、进步力量在斗争中展现出自由自觉的创造力, 他们本身是美的。有时候斗争胜利了, 正义战胜了邪恶, 新生力量战胜了腐朽力量, 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时, 体现了一种喜剧美, 历史回响着时代的赞歌;有时候斗争失败了, 邪恶吞噬了正义, 社会进步的要求和实践遭受到种种挫折, 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正义的事业而流血牺牲, 表现出悲剧性的崇高美。历史进程中的悲剧美与喜剧美, 都是历史社会美的重要表现形式。美的创造与美的毁灭同样可以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感受和体验, 产生强烈的感情激荡。

历史是由人创造的, 因而人物美应该是历史教学中社会美的核心, 占有最突出的地位。比如在中国历史上, 从伏羲神农教人渔猎耕稼到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美的;从屈原的“举世皆浊我独醒”到孟子的“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是美的;从秦皇汉武到唐宗宋祖顺应历史潮流振国兴邦是美的;从商鞅吴起到王安石张居正锐意变法改革革除积弊是美的;从诸葛亮的“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是美的;从陈胜吴广登高一呼揭竿而起到洪秀全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是美的;从孙中山创立民国到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美的……美的历史人物之所以能够传承下来, 往往是因为他们的精神品质。我们记住了范仲淹是因为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情操打动了我们;我们追念谭嗣同是因为他的死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独立、富强的愿望和他为之而献身的时代精神。美的历史人物承载着某种精神与文化, 就美育而言, 人物美的价值极高。在历史上也有一些反面人物, 他们违背历史潮流的发展方向, 阻碍或延缓了历史的进程, 如秦桧、汪精卫等。他们作为反面人物的出现和存在, 成为了正面人物的对立面, 也成为了一种衬托或是反衬。在历史教学中揭露历史上的丑, 反衬历史上的美, 也是历史美育的重要手段和任务。

三、中学历史教学的艺术美及其美育功能

艺术美是指各种艺术作品所显现出来的美。历史学科中的美有历史中的美妙书法、传神的绘画、优美的音乐舞蹈、巧夺天工的雕刻、雄伟的历史建筑、精彩的文学作品等。

艺术美是自然美、社会美的集中反映。艺术家们经过艰苦的劳作把自然美和社会美升华为艺术美。历史上伟大的艺术作品不仅反映了艺术家对现实美的严格选择和提炼, 而且包含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感。他们用那独有的神韵, 向后人传播美, 激励后人向往美、欣赏美进而去创造美。

古希腊古典雕刻是人类历史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没有一个古代民族的雕刻艺术能到达古希腊古典雕刻那般完美的程度, 它们对于人们的眼睛、心灵和情感时时刻刻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并在人们的心中培育着美、和谐与崇高的感情。在鼎盛时期, 古希腊产生了三大古典雕刻家, 他们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为:塑造理想的人, “使他既富有智慧, 又表现出和谐, 具有尽善尽美的现实感觉”。比如《雅典娜神像》体现了战神气宇轩昂的形象, 同时, 神像体态丰盈、眉宇清朗、双目炯炯有神, 表现出了智慧女神典雅庄严、宁静安详的气质。作品也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 就是雅典城邦的繁荣昌盛。通过欣赏一系列的古希腊古典艺术, 我们的心灵会受到强烈的冲击和震撼, 也会深刻地理解到幸福和快乐的人生理想, 以及体会到对人本主义与理性精神的追求是希腊文化的最根本特征。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辉煌历史, 在这源远流长的历史中更是拥有十分丰富的美学素材, 只要充分发掘、发挥出其功能, 就一定可以产生很好的教育效果。“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 那古色盎然的青铜器, 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 那秀骨清丽的北朝雕塑, 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 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 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如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想象, 它们所展示的不还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触到的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么?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固、积淀下来, 流传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情绪, 经常使人一唱三叹, 流连不已”。所以, 灿烂辉煌的艺术所拥有永葆美的魅力, 是历史美育中最易激发学生强烈情感体验的客体和媒介。

艺术美来源于生活, 同时也高于生活。艺术美在美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没有艺术教育的美育同样是不完整的美育。相对于其他几种美而言, 艺术美以其鲜明的形象性、直观性同时又富有内涵而更加具有吸引力, 在感性上、心灵上和情感上有极大的震撼和感染力。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可以开阔人们的视野, 陶冶人们的情操, 净化人们的心灵, 进而促进人的精神的升华, 促进人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最终使人获得较为全面的发展。历史中的艺术作品, 它往往包含着艺术家们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愿望, 同时也具有当时社会的时代特征和时代风貌。比如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的欣赏, 我们可以知道文艺复兴时期那种追求人文主义和反抗封建神学的精神内涵。

四、结语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 人们对于物质的狂热追求和对精神的冷漠忽视, 导致了人文精神的严重缺失和蜕化。因此历史教学中美育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发掘美和进行美育活动, 展示历史的美, 能让学生在回味、品味历史的过程中, 感受美、欣赏美, 进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能力, 培养创造美的能力。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挖掘出美的因素, 实施美育, 历史学科就再也不会是那么的枯燥无味, 学生必定能够获得许多新的感悟, 因为它不仅可以给人知识, 以启迪人的智慧, 发展人的思维, 而且可以培养人的道德, 陶冶人的情操, 美化人的心灵, 人文主义精神会逐渐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 使德、智、体、美、劳五育得到全面提高和发展。这也是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宗旨所在。

摘要:中学历史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拥有丰富的美学资源, 因此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出其美育功能。历史教学中的美可以分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 教师发掘出这些美及实施美学教育, 不仅可以使历史更加具有吸引力, 让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 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得到较为全面的提高和发展。

美学与美育 篇6

一、体育与艺术同根同源、相互交融

从历史进程和人类变迁发展来看, 体育和艺术的起源几乎和人类起源一样, 经历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诸如很多中外著名名人都对体育和艺术发表过自己不同的看法, 众说纷纭, 但是整体关于体育和艺术的起源研究与发展轨迹不尽相同。艺术来源于体育, 体育蕴藏着艺术。例如舞蹈在中国人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中逐渐演变出了武术, 最初的武术被很多人称之为一种轻快的, 连贯的舞蹈, 非常具有神蕴和力量, 这就是艺术和体育一种完美的结合之一。又例如东北民间的秧歌最早来源于人们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场景, 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模式, 这也属于典型的体育和艺术最佳结合的方式之一, 这符合体育艺术来源于劳动的这一说法, 许多学者认为, 人类最早的体育和艺术模式也就是劳动, 是劳动创造了体育, 秧歌就属于是这种典型的劳动式体育逐渐演变为艺术的成功案例。

生命美学强调, 捉住了生命也就捉住了美的真正内涵, 真正的美在于瞬间的美和长期的美有机结合, 真正的美在于运用诸如人体, 表情, 动作等一切元素构造一个完美的艺术真品, 在平时的社会生活实践当中, 在人生的完美旅途当中, 尽量运用和创造一切活力元素为美服务, 让美真正的超凡脱俗, 瞬间的美需要长期的美作铺垫和传承。没有长期的积累就没有最终的胜利之美。

二、体育艺术的美学特征及美育功能研究

(一) 体育艺术的美学特征

体育与艺术的美学特征, 主要表现在感官上的美学体验和精神上的美学体验, 视觉上的美学是来自体育活动的人体之美、配合之美、协调之美, 通过人体富有张力的表演, 使得体育的美学价值得到体现。同时, 精神上的享受给人民的灵魂带来了震撼, 不论是顽强拼搏之美, 还是汗水流淌之美, 都是体育带给人的美学。

艺术的美感来源于生活的灵性, 生活的点滴则是艺术的源泉, 体育艺术, 形体与身体的运动通过艺术的表达方式的表现出来。人的美首先是物质属性的身体之美, 具体表现为人的肢体美, 容貌美, 线条美, 体态美。作为男性, 就要显现出自己的阳刚之美, 粗犷之美, 而女性则就要注意阴柔之美, 灵秀之美, 水气之神韵。同时, 再加上平时体育运动和体育锻炼使之身体机能自动调节, 达到阴阳平衡, 更加显现生机盎然的健康人体美, 协调的运动美。

纵观历史变迁, 体育与艺术交融的成就造就了无数的无与伦比的精美作品和物质, 从体育场馆、人物雕塑到运动器具, 从国家的国旗、国徽到普通的邮票、明信片, 从体育文学、摄像到体育歌曲与绘画, 无不反映体育艺术的高度融合之美, 创意之美, 激发大家的审美情趣, 使人们的视觉、感官、心灵得到强烈冲击震撼和熏陶。

在奥运会上, 体育健儿们顽强拼搏, 登上最高领奖台的一刹那, 在义勇军进行曲奏响之时, 激动之情意于言表, 荡气回肠, 这是催人奋进的精神之美, 象征着中华民族万众一心, 奋发图强, 勇争第一的历史使命和精神象征。这种胜利之美, 比赛之美震撼了人们的心灵, 使得众人雀跃, 狂喜至极的境界。体育艺术的特点是过程复杂曲折, 体育比赛不仅要重视结果, 更要看重过程, 细节决定成败, 时刻要以乐观, 不怕输的精神去面对整场比赛和最后的结果, 这也是一种心态上的成熟和完美, 这是一种虽败犹荣, 从头做起的坚忍精神和坚强毅力。

(二) 体育艺术的美育功能研究

体育的美育功能有很多形式, 就现代体育运动就其观赏性愉悦性竞争性而言, 和艺术具有同样的特质, 并且体育和艺术时刻也有着交相辉映的生命内涵。体育艺术这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较, 除了展现力与美的结合, 还具备更加形象的美育作用。

在教学、实际训练和展演过程中, 能够更加直观地培养参与者的审美品位, 尤其是健康的审美观念, 能够发展参与者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促进由内而外全面发展的教育功能。例如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曾说, 奥林匹克运动是智力, 艺术, 力量三者的有机完美结合。从体育艺术的表演性的角度来说, 健美操、啦啦操、艺术体操、花样游泳、花样滑冰等体育艺术项目, 就是典型的以音乐为主题, 通过人体肌肉运动的方式, 以节目竞演的形式来达到艺术和体育的完美结合, 在表演或比赛中让观众感受到一场美妙绝伦的视听盛宴。

当然无论在奥运赛场上, 艺术舞台上这种荣誉之争也是在所难免的, 这就要谈到体育和艺术的另一共通之处, 就是竞争性, 艺术有层次之分, 体育也有差距之感, 当然这也符合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那就是优胜劣汰, 弱肉强食, 好比足球的淘汰赛和声乐PK赛一样, 能坚持到最后的, 能站上领奖台的都是比赛中发挥最好的, 状态最佳的。这就完全符合体育艺术的竞争性的特点, 除了其中的爱国精神、团结协作、勤勉奋进等品德教育之外, 体育比赛当中经常提到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 向对手祝贺也是一种心胸博大的美, 这些美都要融入我们的体育比赛当中, 融入到我们的艺术境界里去, 这才是真正的美的诠释和真谛。

摘要:追寻体育与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 探寻体育与艺术相互交汇, 相互游移的文化现象, 从中找到体育与艺术的共通点, 相似点, 交汇点, 从美学和观察视角, 揭示体育与艺术交融的美学价值, 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体育与艺术也在不断的升华和融合, 其美学特征及美育功能也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 逐渐已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体育艺术,美学价值,美育功能

参考文献

[1]陈思, 袁荣凯.浅论学生体育审美特点与体育教学的美育渗透[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4 (21) :63-64.

[2]韩宏雷.体育教学中美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 10 (15) .

上一篇:品牌营销的安利战略下一篇:实时显示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