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尝试

2024-10-19

自学尝试(共9篇)

自学尝试 篇1

走上工作岗位, 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教学中老师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大多数学生辛辛苦苦地在学习, 但是效果不好, 质量不高, 能力也较差, 原因何在?出路在哪里呢?在这种情况下, 我进行自学辅导教学实验, 实践经验证明, 自学辅导实验, 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原则, 在各级各类学校都有强大的生命力。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做法

学生在新的班级中, 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都有许多不适应、不熟悉的地方, 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他们有依赖性, 不善于独立思考, 习惯于具体形象的思维, 记忆方面, 机械记忆大大强于理解记忆, 他们习惯于照老师讲的, 书上写的去模仿套用解题, 而不善于分析思考。针对学生的上述特点, 教学中注意逐步过渡: (l) 用比较生动、形象的语言, 通过具体事例、实物演示, 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教材, 培养兴趣。 (2) 开始阶段, 讲得多一点, 注意引导, 逐步放手。 (3) 注意教给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

由教师讲为主, 到以学生自学为主的过渡

(1) 思想动员, 明确自学的重要意义, 自学是时代的要求, 四化的需要, 使学生愿意自学, 家长支持自学。

(2) 指导读书, 开始指导具体一点, 逐步提高自学要求, 使学生懂得自学。

(3) 启发诱导, 加强辅导, 特别是对中、下学生的辅导, 中、下学生多一些的班, 更应加强对他们的辅导, 培养兴趣, 增强信心, 激发动机, 使学生热爱自学。

2、实验的开始阶段狠抓了以下工作

(1) 逐步教会学生使用实验课本, 适应自学实验课本的学习。

(1) 首先明确要求, 了解实验教材编排体系及使用方法, 对比统编课本, 介绍实验教材的特色。

(2) 然后, 迸一步使学生明确什么叫粗、细、精读教材, 逐步养成三读教材的良好习惯。通过具体例子教会学生怎样阅读、理解、掌握教材。

3、自学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形成在实验后期, 学生已初步掌握一些自学方法, 形成了一定的自学习惯后, 有必要作一次系统的概括、归纳、小结。怎样读书?怎样做读书笔记?怎样做练习?怎样进行独立思考?怎样进行自我检查?善于求师等问题分别地进行介绍, 以便完善自学方法, 进一步形成自学习惯。

二、实验过程中学生学习负担问题

进行自学辅导教学实验, 并未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学生学得生动、愉快, 学生养成自学习惯, 掌握的自学方法, 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起到不可估量的极影响。从目前情况看来, 学生思维活跃、积极, 通过实验对于开发学生智力, 培养学生智力, 造就适应未来世界的建设人材都有积极作用。

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取得成效的原因初探

自学辅导教学实验之所以能够取得一定成效, 就在于它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并且能恰到好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自学形式之所以行之有效, 是因为它符合人类认识事物过程的心理原则。

1、在自学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和其它心理活动自始自终地处于积极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 人们对外界事物变化和相互关系的理解速度快, 灵敏性高, 因此接受知识既较快又较牢固。

2、学生的学习是在自己原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 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 既容易接受知识, 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养成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有益于知识的获得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3、自学以视觉器官为主要手段, 刺激不会因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消失, 便于学生对接受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比较, 也就是说, 对所学的知识可以有一个消化巩固的过程, 能加深理解。

4、自学这种形式能做到及时强化, 及时进行自我调节、巩固正确、剔除错误, 掌握的知识准确性高。

5、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有利于大面积提高初中教学质量

学习的积极性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能动的心理状态, 其主要成分是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初中学生, 一般思维逐渐成熟, 好奇心强, 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 好奇, 但意志力较差, 单调的重复, 无味的讲授容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 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辅导教学正是针对初中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按照心理学的原则、规律, 力图改变教师统治课堂, 单调讲授的局面, 使课堂气氛和谐, 从而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较大的提高。

另一方面, 通过初中自学辅导教学,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开始系统全面地学习各科知识,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培养各种能力, 特别是自学能力, 让学生逐步树立自学志向, 养成自学习惯, 掌握、完善自学方法,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学会怎样去获取知识, 学会怎样学习这对于学生的学习, 对于他们今后进入社会后的自学成才, 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结束语

从这项实验的实验分析上来看, 实验是有成效的, 尽管实验还须不断改进, 我们也还在不断摸索探讨, 但实验的确充分调动了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这对于指导我们的教学, 特别是改革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有积极意义的。

自学尝试 篇2

关键词:物理教学;目标自学;指导教学;模式

所谓自学能力,指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知识及技能的一种能力。对于物理学科而言,自学能力主要包含独立阅读、观察、思考及实验等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可以在课堂通过有效的训练来完成,教师可以通过主观引导,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充分调动,使学生在情感、知识、态度的发展中,逐渐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本文主要针对目标自学在物理教学中的教学指导作用进行论述。

1.明确自学的目标

由于自学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含多种能力。在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培养的时候,受学生自身认知水平、心理水平及客观条件的制约,不可能使学生各项能力都得到发展,只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培养目标意识及专业水平,发挥其引导作用,在繁杂的教学内容中,选择可以训练学生自学能力的内容,将这些知识点作为载体,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培养。

首先,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一般选择条理性清晰的内容。实际教学中,主要选择阅读仪器、教材的说明书、科学家事迹等作为训练的内容。其次,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选择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实际教学中,通过对物理概念的内涵及外延、规律的适用范围、实验故障、试验误差、生活中的体验、知识整理等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第三,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较远物理实验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布置自学任务

教师在布置自学任务前,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可以由实验入手,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出的问题应该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想方设法使学生在认识到要通过学习才能得到问题的答案。然后,针对简单问题,可以直接让学生进行自学,如果问题较难,可以将问题划分为几个简单的小问题后,再让学生开始自学。

3.指导自学

由于自学的内容都是新的知识内容,学生受自身认知水平或者是自学内容难易程度的制约,肯定会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教学提纲,在提纲的引导作用下,对学生的自学过程进行学法指导,指导教学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师所列的提纲中,主要包含资料的查阅方法、阅读方法、思考方法、现象的观察方法以及实验的方法等,提纲中对这一系列的问题逐一进行解答,教师可以利用提纲,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在课堂中长期采用此方法,学生就能养成稳定的自学习惯。

对于学生而言,在收到教师布置的自学任务,并且得到学法指导以后,就可以开始进行自学活动。学生在进行阅读、思考或者是查阅资料、动手实验时,教师一定要给足学生自学的时间,防止学生正在思考的时候,被教师打断,影响学习的效果。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观察和监督,对学生自学活动的进展及时进行了解,帮助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对问题进行解决,并且要做好记录,为后面的讲解收集资料。

4.课堂讨论与评价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自学以后,基本上都可以获得新的知识,发现新的问题,并且可以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此时,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示学习效果的平台,让学生畅所欲言,进行讨论。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时,教师需要认真聆听学生的见解,还要随时对学生的见解进行引导和启发,最终达成共识。教师在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时候,所讲解的内容主要是来源于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关键知识以及学生理解偏差的内容,再者是学习的方法和思路,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讲解,使课堂的效率也得到极大的提高。

等到自学活动完成以后,学生也基本上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及方法,必然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这个时候,教师应该趁热打铁对自学的过程进行客观的评价,一般包括自学过程评价及应用测试评价两个部分。针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方面、方法的运用方面及解决问题能力方面进行评价;应用测试评价主要通过试题进行考核、登记测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也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在充分尊重客观实际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步。通过及时有效的客观评价,学生受到教师的鼓励后,对所学知识加深了理解和记忆,并且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以人为本的思想,要将学生素质的提高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在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实践发现,自学的学习方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及素质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是现阶段素质教育得以实施的重要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孙明启.物理课堂教学艺术探索[J].考试周刊,2012,(42).

[2]云云.高中物理学法指导的实践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12,(03).

[3]朱金光.“自学 指导 反馈”教学法在物理上的应用[J].课外阅读·中旬,

2011,(10).

[4]孙永军.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学物理的能力[J].科學时代(上半

自学尝试 篇3

一、教给学生自学方法

教给学生正确的自学方法是培养他们自学能力的关键。如, 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 如果教师一味地让学生进行拼读, 记间架结构, 会让他们感到学习索然无味。在认字时, 可让学生自编字谜。如, “闪”字, 学生会编出“门里有一人”。在识记形近字时, 可让学生采用“换朋友”的游戏方式进行识记。如, 在学生认识了“晴”字后, 可引导他们把“日”换成“讠”、“氵”、“目”等, 这样学生会轻松地记住“请”、“清”、“睛”等字。在阅读教学中, 可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或重点段落的感悟来理解课文内容。如, 在《荷塘旧事》一课教学中, 为了让学生理解“我”落水后的紧张与恐惧, 笔者找出了课文中的重点句, 即“我挣扎出水面, 凄厉地嚎起来”, 并把该句中的“嚎”改成“喊”, 要求学生分别进行朗读。读了两遍后, 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对于各段内容写作方法相似的课文, 我则先精讲一段, 而后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方法自学其他各段。

二、精心设计预习单

很多学生都知道预习的重要性, 但在预习时, 大部分学生却停留在“走过场”的层面, 只是读读课文, 查查生字, 预习效果欠佳。如果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为学生设计一份预习单, 这样不仅会让学生明确预习要做什么, 要怎么做, 而且也便于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 判断学生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预习单的作用并非只是简单地让学生完成一些阅读或抄写作业, 它重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领与培养。如, 我在执教《长江之歌》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学会预习, 则设计了如下预习单:

[走进课文]

1. 一字之师:找出易错字与同学进行交流。 (注意:“哺”的读音是“bǔ”。)

2. 我弄懂了 () 个词语。它们的意思被我写在了书上。还有一些词语我不理解, 写在了这里:

3. 画出难读的句子或不懂的句子, 打上“?”号, 再多读几遍。

4. 课文中的两节是如何对应着写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5. 大声地朗读课文, 把课文读通顺, 字词句读准确。

自己评:☆☆☆☆☆

同学评:☆☆☆☆☆

家长评:☆☆☆☆☆

这一栏首先通过方法提示, 让学生自己解决生字问题, 并引导他们整理自己难以理解的词语以备随堂讨论解决。其次,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 要求学生在把握文章特点的基础上, 了解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最后, 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评价, 以不断提高他们的朗读质量。

[语文·生活]

1.话说长江: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 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2.古今名篇颂长江: (1) 你积累的古诗词中, 有哪些描写长江的诗句? (2) 你阅读过赞美长江的现代诗歌或散文吗?摘抄精美句、段, 并与同学共享。

这一栏设计了一些拓展与实践类作业, 其有助于激发学生课余阅读的兴趣, 开阔学生的视野, 并为学生书面表达奠定基础。学生预习单任务完成之后, 教师必须采取一定的检查措施。对认真预习的学生, 要给予肯定与鼓励, 以此增强学生预习的成就感, 提高他们预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预习效果, 可以通过师生对话或设计相关的活动进行检测。

三、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自学尝试 篇4

一、 什么是自学能力

所谓自学能力,我认为就是应该让学生能够独立地通过各种渠道获取间接知识和直接知识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等能力。其实自学能力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必须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接受前人或书本上的知识,并通过分析、消化等手段,成为自己的囊中之物。自学能力的提高,可以带动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综合提高,而其中独立思维是自学能力的核心,如果学生的思维能力强了,那么他认识事物也就更加深刻,自学能力也自然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

二、 中学期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的教育,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也,可是,老师讲授知识,学生接受教师教育的时间是很少的,大约只占他全部学习时间的1/3或者可能更少一些,大部分时间都是让学生自己探讨研究,观察分析,寻找答案,老师授课45分钟,内容多,强度大,所以学生应该在课外再花大量的时间去消化,去理解巩固。要消化吸收,就得有相应的自学能力,素质教育下要求学生不要做简单的知识的接受者,而要做主动的学习者,所以我觉得必须授学生以“渔”。

三、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

1. 良好的学习毅力和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

(1)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高中英语学习和初中英语学习是不同的,应该让学生尽快了解高中英语学习的特点,很快进入高中学习的氛围,掌握高中教材的特点,尽快适应高中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纠正学生在学习中的大而化之的行为,力求让学生做到精细、准确、严谨,从而为最大限度减少失误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毅力。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老师,应采取多种有效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比如,作为学校可以思考,新添或者做实一些课外活动,增设相关毅力学习的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毅力。

(3) 科学用脑,黄金时间来记忆。同学们应该抓住记忆效果最佳的时间段来安排记忆,提高效率。据科学统计,人的大脑一天24小时内有四次兴奋期,一是清晨4-6时,大脑清醒,记忆力强,这时最好用来记忆英语单词,记忆学习上需要记忆的知识。上午9-11时大脑由抑至扬,注意力强、记忆力好、联想力佳。上午、下午都有课程安排学习比较紧张,中午休息30-50分钟可以缓解疲劳,以便下午有充沛的精力学习。下午5-7时,脑力、体力、耐力又进入一个高峰期,晚上8-9时,大脑又是一个活跃时期,这几个时段用于学习数、理、化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学生要养成有规律的睡眠习惯,便于大脑得到充分的恢复。每天如果不能保证7-8小时睡眠,记忆效果也会降低。

2.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自学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

(1) 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培养自学能力最好的方法之一是让学生预习,预习就是一种自学,从初中到高中的确是一个比较大的转变,有些学生抱怨说,初中英语老师把课文译了又译,而高中老师却讲的很少。的确,高中老师更强调对学生自我习得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英语水平的提高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练出来的。所以,如果学生能在课前提前预习,明确听课重点,就会在课上更加游刃有余。对于预习,教师应在讲课前检查预习情况,防止流于形式。抓好预习工作,要求必须具体,持之以恒,形式多样。预习可以在课外进行,也可以在课内进行,久而久之,学生自学能力就会提高。

(2) 过好词汇关。英语这座高楼大厦,最需要的就是词汇做砖头,没有足够的词汇,英语学习寸步难行,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应要求学生给自己规定每天的词汇任务,不断增加自己的词汇量。

3. 进行思维能力训练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核心

教师的作用不单是讲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维,教会学生创新思维。有了创新思维能力,学生不仅可以学会教师讲授的知识,还可以在自己的思维实践中学到教师没有讲授的知识,甚至创造新知识,这样的学生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无论多么优秀的教师也不可能把学生一生所需要的知识都教给他,所教的知识总是有限,教思维是根本。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就要研究学习规律,根据学习规律去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帮助学生,指导学生,让学生跨好从初中到高中的学习台阶。

初中生物教学中自学辅导法的尝试 篇5

一、在生物教学中使用自学辅导法的意义

自学辅导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由于学生自始至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因而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展示和发挥, 保持着较高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过程, 在实践中已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自学辅导法的最大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的需求。自学能力是指学生在已有的科技文化知识的基础上, 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独立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 也可以说是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自学辅导法将教材分解成若干问题, 问题和问题之间的距离很小, 循序渐进, 便于学生自学和多做练习。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培养。

2. 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自学辅导法是学生和教材直接发生联系, 大大缩减了教师讲授的环节。通过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 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 独立钻研获取知识, 这就使学生由传统教学方法较为消极的学习状态转变为高度兴奋的学习状态。尤其是在获得成功而受到教师称赞和鼓励的“强化”时,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 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按要求自学、讨论, 在此过程中已经完成了一定数量的基础题, 再通过教师的讲解, 又完成了有一定难度的提高题。因此, 学生课后的作业极少。而且, 通过在课堂上教师的“精讲”和学生的“多练”, 既传授了知识和技能, 又培养了能力, 发展了智力, 教学质量大大提高。

实践表明, 自学辅导教学法是一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较好的教学方法。然而, 我们也应注意到教学方法是由许多具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所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 自学辅导法亦然。在使用自学辅导法的时候, 也应有一个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最佳组合, 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改进。

二、自学辅导法的基本程序:自学—讨论—启发—练习—总结

自学辅导法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 (以“神奇的微生物——病毒和细菌”的教学为例) :

1. 教师用小黑板、课件或讲学稿的形式列出阅读提纲, 提出阅读的要求。

活动一:请学生自学教材第46~47页内容 (包括图) , 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 病毒的形态、大小是怎样的?

(2) 病毒有细胞结构吗?它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3) 病毒的营养方式是什么?

(4) 细菌的形态、大小、分布有什么特点?

(5) 细菌的细胞结构有哪些?与植物细胞结构有什么不同吗?

(6) 有些细菌还有哪些特殊结构?它们有什么作用?

(7) 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

(8) 细菌是怎样生殖的?

活动二:请学生阅读教材第48页内容, 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 病毒和细菌对人类都是有害的吗?请举例说明。

(2) 你能对病毒和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进行补充说明吗?

2.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独立阅读教材, 思考其中问题, 教师巡回答疑。

3.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根据教师拟定的提纲回答或讨论问题。

4. 在学生回答、议论的基础上, 教师及时激励评价, 然后进行重点讲解和辅导。

解时注意突出重点, 讲解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新、旧知识的联系等等。

根据教材内容的内在知识系统, 将所学知识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小结:

5.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练习。

这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阶段。

(1) 病毒没有____________结构, 由________组成外壳, 由________组成遗传物质, 必须________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2) 细菌没有成形的________, 但是细胞内的________有遗传作用。

(3) 判断:病毒和细菌对人类都有害。 ()

(4) 引起人类患非典型肺炎的SARS病毒的营养方式是 ()

A.寄生 B.腐生

C.寄生和腐生 D.共生

(5) 使新鲜猪肉腐烂的细菌的营养方式是 ()

A.寄生 B.腐生

自学尝试 篇6

首先, 从语文学科与思品学科均属于文科的大教育体系角度看, 二者在知识体系中共存的社会性、文化性、文学性和理论性是借用分析议论文方法, 实现知识迁移的前提。从思想教育体系看, 二者虽然是不同学科, 但在中学阶段, 又都属于集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支柱学科, 所以二者也是属于同一范畴。如果说思品课教学侧重于直接进行思想理论教育, 具有显性特点的话, 那么语文课则是以文章为载体, 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式地渗透着思想教育, 具有隐性特点。譬如《藤野先生》、《雷电颂》、《海燕》、《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等都是和思品课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交相辉映的。这是借用分析议论文方法实现知识迁移的必要条件。

其次, 从学生本身看知识迁移的可能性。九年级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 已经掌握了议论文的基础知识, 明白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者之间的关系, 具备用已有的知识来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 从而实现知识迁移的能力。这是借分析议论文方法实现知识迁移的知识基础。

最后, 从语文教材中的议论文和九年级思品课教材体例结构特点的角度看知识迁移, 也适合采用议论文的方法指导学生实现知识迁移。例如语文教材中的议论文有论题、论点、论据和论证。论题是议论的对象和议论的范围, 论点包括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论据有理论论据 (分论点) 和事实论据, 论证就是用论据证明中心论点的过程。而九年级的思品课教材从整体结构上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常识”为总论题,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全书的总论点, 各课就是分论点;如果从各课的体例结构上分析, 各课的标题就属于该课的中心论点, 各节及目题 (框题) 是分论点;如果将目题 (框题) 设为中心论点, 那么分论点 (论据) 就隐含在该目题 (框题) 之中。例如第八课“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课题就是该课的中心论点, 第一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和第二节“灿烂的文明之花”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就是两个分论点 (论据) 。如果将第一节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一目 (框题) “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设为中心论点, 分论点 (论据) 则为: (1) 无论一个人、一个家庭, 还是一个单位、一个地区, 物质上不能贫穷, 精神上也不能贫穷。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 才能全面发展。对于一个社会的发展来说, 就更是如此;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 (3) 在当代中国, 发展先进文化, 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4)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 也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保证。结论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就不难看出全册教材内容就是按论点、论据和论证相编排的。所以, 无论是从教材体例特点分析, 还是从学生接受能力上分析, 都适合于采用分析议论文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思品课。而语文教材中的议论文与思品课教材存在的同一性则是采用这种方法实现知识迁移的根本依据。

那么, 如何用知识迁移原则的理论圣水来酿造思品课教法改革的玉液琼浆呢?我的做法是:

第一, 每学期的第一课, 宏观上把九年级思品课教材与语文课议论文中相似的论题、论点、论据和论证特点这种同一性向学生做简明扼要的介绍。著名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说:“在观察的领域中, 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由于学生有心理准备, 带着这种“有准备的头脑”去听课, 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第二, 微观上, 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点拨, 课后小结时让学生用2—3分钟的时间, 从议论文的角度找出本节课内容的中心论点、论据 (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 , 并把它串成线。如在学习第四课第四节第一目题 (框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容时, 我利用课后的小结时间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

(1) 这部分内容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理论依据 (分论点) 是什么?

(3) 事实依据是什么?

(4) 这些论据是用来证明什么的?

学生很快归纳出, 中心论点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理论依据为:“ (1) 人类文明发展史告诉我们,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 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2) 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 必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 (3)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 我国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但是, 从整体上看, 我国的科技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 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结论: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 是实现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事实依据 (事实论据) 即教材“相关链接”中的:“ (1) 18世纪下半叶, 发生了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产业革命, 开创了大机器工业时代, 从而全面开创了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近代工业文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叶的第二次产业革命, 从化工、电力和内燃机等工程技术的突破开始, 使人类进入了电气化、原子能和航空航天时代, 现代化的大生产普遍发展。20世纪下半叶,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产业革命迅速发展, 使社会生产和消费从传统的机械化、工业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加强、速度加快, 成百上千倍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 (2) ‘863’计划作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目前已在信息技术、生物与现代农业、自动化与现代制造业、资源与环境、新材料、能源技术等领域取得了突破, 并由此带动了集成电路制造、高速通信网等一批重大项目, 这些成果对我国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产生重大的作用, 在钢铁、造船、汽车、化工、机床、发电等传统产业之外, 形成了电子、信息、仪器仪表、生物技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一批高技术产业”等, 这些论据都是用来证明中心论点的。这样就解决了以往教学中存在的论点和论据、理论和事实相脱离的老问题, 达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第三, 在每学年的综合复习时, 再引导学生用这种方法对全册教材内容加以分析, 这就有利于学生将板块的知识结构融为一体, 形成体系。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思品课有其内在质的规定性和规律性, 这就决定了教学方法的特殊性, 因而必须把握好二者结合的度, 否则, 过犹则不及, 出现负迁移。

自学尝试 篇7

1. 以提高“自学阅读能力”为突破口,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阅读是自学辅导教学中学生获得书本知识的重要手段,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 可以有效地感知数学的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义和定理等。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阅读能力, 我努力通过平时训练, 强化学生读书的习惯, 采用三维读书法:一是读基本概念、定理、公式, 为解题奠定基础;二是读例题的格式、步骤, 掌握解题的规范;三是读延伸和方法论, 学会举一反三。而这三维读书法, 主要靠课前导学案设计, 通过相关练习题目巧妙地让学生进入读书的三种境界。

2. 以夯实“学生认真练习”为抓手,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现在很多地方, 阅读是习惯, 学生认真练习也是习惯。认真练习首先是独立自主练习, 没有抄袭, 没有外界的支持和帮助;其次就是规范严格练习, 少了杂乱无章, 多了按程序运作, 严格按照例题或者老师的要求练习;最后就是严谨科学练习, 少了随意性, 反对臆断和猜测, 从数学术语表达到图形绘制都讲究严谨科学。

当然培养学生认真练习的素质,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的主要渠道就是利用课堂时间来实现, 每次针对课堂导学案设计的相关练习, 我都努力要求学生自我完成。其间我不断加强巡视, 以了解和监督学生的练习情况, 对于学生的不良状态及时加以批评和引导。同时我采取了自检和他检相结合的方法。在课上我重视检查学生的练习和自检情况 (是否认真核对答案等) , 同时让合作学习小组相互检查, 课后再收部分作业 (特别是后进生的作业) 来认真检查 (主要检查演算过程) 。当然课后难免也有练习让学生完成, 那主要依赖学生的自我监督, 在练习完成后我会采取抽检的形式对学生面批, 看他是否真的做到了独立自主完成。

3. 以创新“组内合作学习”为平台,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学辅导式教学, 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个体学习,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我在教学中不断创新自学的方式, 就是让学生之间能够互助, 不完全依赖教师, 而是依靠学生们自己。所以我的数学导学设计中增设了一个“合作交流”环节, 即让学生教学生, 也就是在基础学习完以后, 相互合作交流, 加强研讨, 实现对概念、原理、计算过程等全方位的交流, 以达成统一认识。

4. 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关键,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学辅导教学, 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以自学为主的教学方式。自学辅导变教师讲授内容为学生学习教材内容, 这并没有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相反, 教师的责任更强了。我们不能按照课本重述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内容, 也不能代替学生进行他们自己的思考,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更加深入理解教材, 吃透教材, 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知识实际, 设计好“导学案”。导学案应该体现在本课的重点、难点的关键上, 体现在学生易忽略的问题上。如在教《有理数乘法法则》这一课时, 我设计出的导学案自学部分是:

(1) 课文中的 (-3) × (-2) =6 是怎样得来的?

(2) 有理数乘法的法则是什么?

(3) 两数相乘, 如何确定符号?“异号两数”的意思是什么?两数相乘和两数相加在确定符号上区别在哪里?

(4) 你能运用法则计算下列各题吗? (1) (+40) × (-3) ; (2) (-40) × (+3) ; (3) (-40) × (-3) 。

(5) 在进行乘法运算时, 应注意哪两个步骤?

总之, 无论形势如何变化, “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是学生”的理念不会变, 只要我们数学教师善于去了解学生, 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 夯实学生练习,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农村学生也一定能拥有数学情怀, 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数学天空。

摘要: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 农村学校的生源质量日趋下降,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学习习惯不良。农村初中数学教师深感压力倍增, 必须努力创新、大胆尝试, 才能改变现状, 最大限度地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自学尝试 篇8

关键词:自学能力,课前预习,重视培养,严格训练

长期以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一直是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当前,重视儿童的自主、独立教育已成为整个世界的重要发展趋势。然而,与现代社会对孩子自主的要求相比,我国的孩子的自主能力均很薄弱。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就是如何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课前预习指导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

1. 预习兴趣的激发。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高年级孩子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对预习已养成了一定的习惯,在《预习导航》的引导下,也基本具备了自主预习的能力,但渐渐地我发现孩子的预习只是一种应付,并没有那种主动积极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因此,我在布置预习作业前,总会精心预设一些话题来激发学习学习新课的兴趣。如教学《最大的麦穗》一课之前,我会这样引导: “古希腊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叫苏格拉底,听说过吗? 苏格拉底被处死前,朋友悲伤地说: ‘我亲爱的苏格拉底,我是多么不希望你被如此不公正地处死啊! ’苏格拉底平静地说: ‘朋友,难道你希望看到我被公正地处死吗?’说完非常平静地端起狱卒送来的毒酒,一饮而尽。”学生一片哗然,在学生充满疑问和急于探知的目光中,我开始了预习的布置: “想更多地了解这个人吗? 今天回去的家作———预习《最大的麦穗》。”学生此时不仅全无面对作业的沮丧和无奈,而是迫切作业的求知欲望,必将会大大提高学生预习的效果。

2. 预习“三部曲”。一是细读。课前认真阅读每一篇文章,读准字音, 读清字形,读明字义,读对节奏,读懂情感,读出诗文的音乐美。“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二是深思。预习中边读边思,读后深思,由表及里,理清文章的层次,总结文章的内容,鉴赏文章的技法,思考文章的哲理和蕴含的情感。三是疑问。学生在预习中发现了课文里的问题,提前在心中存留疑问,然后在课堂上有心听讲,有的放矢,就能解决预习时发现的问题。如此这般,容易和老师互动交流,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阅读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 能让小学生去理解、 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1. 教给自学的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的能力,我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例如有的课文各段内容的写作方法相似,就精讲一段,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自学其它各段,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老师要教会学生对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例如老师要教学生通过对重点词或重点段落的理解来理解文章内容。

2. 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那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的作用等等。例如《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学生会想: 谁? 发现了什么? 他是怎么发现的?

3. 培养自学的习惯。任何习惯的形成,都必须经过持久的强化训练。 所以,我坚持引导学生在语文园地里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做到习惯成自然。此外,还经常表扬有良好自学习惯的同学,让他们介绍自己的做法,使同学学有榜样,有对象,从而促进同学们良好自学习惯的形成。

4. 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想象的习惯,提高学生想象阅读的能力。想象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基本上第一篇课文或多或少都能引起我们的想像,在教学中我有时创设教学情境,启发想象; 有时会让学生品读词句入境,边读边想; 有时会让学生画出文中图景,促进想象; 有时会让学生续编文中故事,展开想象。

5. 自读课上,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略读课文,要求学生自己读全篇课文,一般运用联系法,即运用前面学到的读书方法和本领( 有关字词句的学法、前后文的照应及对比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在书中找答案解决问题等等方法) ,把课文读懂,读有所得。

6. 课内小练笔。在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和策略,从读学写,读写结合。提高小学生练习写作的基本语文素养,促进人文素养的提高。小练笔,是对课文的巩固和延伸。

三、严格训练,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手段

在此我主要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训练。第一,使学生掌握常规的学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如阅读的常现学习方法有: 先审题质疑,再通读全文,然后分段细读,最后局部精读; 先识字辨词断句理段,再知事明理导行,然后研究语言文字和文章的表达方法,实现“二次转化”。第二,培养学生“三问”的能力,问所言何物,问言有何序,问读后何感。第三,培养“三变”的能力,将语言变成生活画面,把长话变短活,变专学语言为学用结合。 自学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形成的。综上所述,培养自学能力的过程始终存在着两个侧面,而学生是主要方面,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学生展开的。

自学尝试 篇9

1教学方法

将操作用物下发, 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操作步骤及操作注意事项, 接着分小组进行操作项目的尝试性预练。如无菌技术基本操作章节中戴无菌手套一项, 先由教师介绍无菌手套的用途、消毒时的叠放方法, 而后组织学生自学预练。学生依据无菌操作的基本原则, 仔细划分手套的无菌面和非无菌面, 各组中每人轮换操作, 其余同学在旁指点。预练中发现的问题有的随即便得以解决, 而普遍感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是第2只手套手指背部的卷边污染。此时将学生集中, 由教师进行戴无菌手套法操作示教, 并根据预练中存在的问题做扼要讲解。

又如静脉输液“一次排气法”教学, 先以示教病床上一位模拟患者正在接受输液治疗为背景, 向学生介绍静脉输液法定义、装置和原理, 并启发学生搞清楚莫菲滴管内液面应保持1/3以及液面以下输液管内不得有空气存留的道理。接着, 教师做静脉输液操作示教, 待到行排气动作时, 暂停操作, 向学生解释何为一次排气成功, 随之布置学生按《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指导》自学一次排气方法, 然后将学生分为4或5人l组, 每组一套密闭式静脉输液装置, 进行“一次排气法”尝试性预练。同学们开始感到但容易, 但一经操作均告失败。通过进一步阅读《操作指导》, 思考、讨论, 摸索和实践, 10组中的2组很快找到了失败原因, 获得成功。其余几组在教师适当启发指导后, 也相继排气成功。在学生自学预练基础上, 最后由教师进行“一次排气法”操作示教。这样, 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 同学们普遍感到收获较大。2学时静脉输液法练习课后, 从10组48名学生中随机抽查10人, 全部1次排气成功, 成功率100%, 而往届传统方法教学一次排气成功率, 一般只能达到70%左右。

2讨论

通过近年教学实践, 笔者初步体会到, 在讲解示教之前先组织学生自学预练, 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1]。学生在课堂上再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是要靠自己花力气去阅读、思考、摸索和实践, 自始至终带着求知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从事学习活动。在探求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 同时也获得了学习方法。学会的知识是有限的, 然而会学的本领却可以终身受益。运用此法教学, 需注意操作内容的选择应难易适度, 过难过易均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此外, 教师须注意因材施教, 通过解答疑问对差生予以必要的提示和指导。

参考文献

上一篇:组网建设下一篇:竞争选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