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选择机制

2024-10-19

竞争选择机制(精选8篇)

竞争选择机制 篇1

1 引言

通过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应用所进行的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量[1]。科技企业是进行自主创新的关键主体。促进科技企业发展, 尤其是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 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培育新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新型社会经济组织, 其本质在于把知识、技术和资本等各种资源有效地连接起来, 为新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和创业提供必要的支持, 同时容忍由潜在的失败风险所带来的成本[2]。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连接知识创新源头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桥梁, 作为培育自主创新型企业和企业家的平台, 已经成为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和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强大支撑力量。我国的科技企业孵化器, 以其独特的创新效应和经济效应正在逐渐形成一个产业, 并正在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极为重要的战略影响。

科技孵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使得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得以建立。然而创业资源本身是一种稀缺资源, 当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被孵对象都致力于获取创业资源时, 竞争将不可避免。截至到2007年底, 我国已经累计建立各种类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614家[8], 不同孵化器的管理水平、运行效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和创造的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着较大差别。由于缺乏有效的竞争选择机制, 导致一些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低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不能被及时淘汰, 一些运营绩效不佳、缺乏商业前景的被孵企业不能被及时清除,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稀缺创新资源向效率更高方向的转移, 制约了科技孵化产业整体运行效率的提高。自从科技企业孵化器这种组织形式诞生以来, 国内外文献的研究大多专注于孵化器本身, 例如如何提升孵化能力[3,4]、如何对孵化器的业绩进行评价[5,6]、如何解决孵化器运营中面临的资金问题[7], 等等, 很少有文献关注科技企业孵化器之间和被孵对象之间对于创业资源的竞争。本文借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竞争选择机制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系统运行过程中竞争选择机制的形成机理, 针对建立有效的竞争选择机制提出了相应的制度设计建议, 目的在于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本身的运营质量和孵化效果, 并最终促进整个科技孵化产业整体运行效果的改善。

2 科技企业孵化器竞争选择机制概述

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竞争选择机制的研究, 根植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达尔文在历时五年的环球考察后, 形成了生物进化论学说, 揭示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大自然规律, 即在生存斗争的过程中, 对生存有利的个体被保留、不利的个体被淘汰[9]。随着人们对生物进化论认识的深入, 发现它不仅适用于生物研究领域, 同样也适用于经济研究领域, 市场竞争与生物竞争在规律表现上没有本质的区别。通过竞争, 可以评判出谁优谁劣, 发展为优胜劣汰, 旧的竞争格局解体, 新的竞争格局形成, 并在更加优化的规模和结构上展开新的更高层次的竞争。生物进化和经济系统演化的相似性, 在于它们的变化都是动态过程, 既有一定的规律性, 又呈现出一定的随机性, 这是由竞争选择的过程来决定的。通常竞争选择机制保存下来的变量或系统特征多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有着一个非常清楚的轨迹或模式, 而潜在的突变动力又促使事物在变化过程中不断产生新变种或新特征, 即呈现出一定的随机性。生物物种的演化是盲目的, 因为基因的突变是随机的;而经济系统的运行过程则是有目的的, 是由人的有限理性决定的。从运行方式来看, 科技企业孵化器通过把科技创新所需的关键要素进行系统的优化配置, 在特定区间里聚集了大量的创新和创业资源, 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社会经济系统。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一种制度安排, 本身就是一种参与市场竞争、适应竞争选择, 以竞争求生存、求发展的制度。竞争选择机制应该贯穿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当中。

机制一词, 本意指机器的工作原理, 进而引申为工作方式或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稳定模式化的相互关系或结构。后来, 在生物学界、医学界, 通过类比的方法使用了生物机制、病理机制等概念。随着人们对机制这一概念理解的逐步深入, 在经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 当涉及到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作用的规律性的时候, 人们也开始引入了机制的概念。在系统发展变化的过程中, 人们对系统运行机制进行研究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了解系统发展变化过程中遵循的普遍规律, 以加深对系统的认识;二是根据系统运行机制来进行制度安排, 即进行所谓的“机制设计”, 用相关制度安排来影响系统的发展运行, 促进系统向更好的方向演化。竞争选择机制, 是指参与竞争的主体之间由于存在基于资源和发展空间的生存性竞争, 在竞争的过程中会导致“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处于优势地位的竞争主体将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成为被选择的对象;而处于劣势地位的竞争主体将失去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成为被淘汰的对象。

随着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的不断增多和被孵对象数量的不断增长, 在科技企业孵化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 建立有效的竞争选择机制已经成为必要。科技企业孵化器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竞争选择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科技企业孵化器之间的竞争选择机制, 另一方面是被孵企业之间的竞争选择机制。在科技企业孵化器之间建立有效的竞争选择机制, 可以使创业资源向规模实力更强、运营效率更高的孵化器发生偏移, 使一些运营效率低下的孵化器因为争夺不到创业资源 (比如优秀的申请入孵企业) 而逐渐被淘汰。这一过程将会使科技孵化产业的整体竞争格局发生变化, 并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整体运营水平。科技企业孵化器系统运行中的主要作用对象是被孵企业。对于被孵企业来讲, 科技企业孵化器所能提供的创新和创业资源也是有限的, 有必要针对被孵对象建立有效的竞争选择机制。这一竞争选择机制的建立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针对申请入孵的对象, 申请入孵对象间的竞争选择机制主要是由科技企业孵化器建立的, 是指科技企业孵化器针对入孵对象的发展前景、商业价值、科技含量、团队水平、企业家素质等各方面进行有效评价, 选择高质量的入孵对象进入科技企业孵化器进行孵化;另一方面是针对在孵企业, 在孵企业之间竞争选择机制的建立主要是指科技企业孵化器为激励在孵企业努力创业所建立的一系列制度, 如对在孵企业发展状况进行评估的制度、对发展良好的在孵企业进行激励的制度、对不合格的在孵对象进行淘汰的制度, 等等。

3 科技企业孵化器竞争选择机制的形成分析

3.1 科技企业孵化器之间竞争选择机制的形成分析

科技企业孵化器之间竞争选择机制的形成, 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创业资源的稀缺性、孵化器的数量、服务功能的差异、孵化市场秩序。科技企业孵化器之间的竞争, 主要表现为对创业资源的争夺, 如环境资源、资金资源、人才资源、科技资源、政策资源、信息资源、关系和网络资源, 等等。创业资源本身的稀缺性程度越高, 孵化器的数量越多, 对创业资源的争夺就越趋于激烈。未来孵化器的发展将呈现出更加专业化和专门化的趋势, 不同种类的孵化器将更加注重提供具有自身浓厚专业特色的服务[4]。孵化器服务功能的差异化程度越高, 则相互之间的竞争程度越低;反之, 则竞争越趋于激烈。我国大部分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是由政府或高校投资兴办的, 属于政府行为而非市场行为, 不用担心运营效率不佳而倒闭, 因此缺乏自身创造价值的紧迫感。事实证明, 这种发展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 未来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发展模式的多样化将成为必然。政府直接介入的程度影响着科技孵化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效率, 介入程度越深, 则孵化市场竞争的公平性越差、竞争程度越低;反之, 则孵化产业市场化的倾向越明显、竞争程度越趋于激烈。科技企业孵化器之间的公平竞争, 有助于促进孵化器提高服务水平, 并将不合格的孵化器淘汰出局, 创造更高的孵化效率并保证整个孵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孵化器间竞争选择机制的形成如图1所示。

图1表明, 科技企业孵化器间竞争选择机制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正负反馈回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当负反馈环的自我调节作用大于正反馈环的自我强化作用时,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系统发展就呈现出“稳定”状态;反之, 就呈现出无限的“增长”或“衰退”状态。

3.2 被孵对象间竞争选择机制的形成分析

被孵对象之间竞争选择机制的形成主要受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水平、整体管理水平、入孵企业的选择水平、流转管理制度的完善性等因素的影响。被孵对象间竞争选择机制的形成如图2所示。

根据图2 , 对于申请入孵对象来讲, 孵化器的发展水平越高, 对申请入孵对象会形成越大的吸引力, 就会收到越多的入孵申请, 申请入孵对象之间的竞争就会越激烈。孵化器的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还决定着申请入孵对象的选择水平, 选择水平越高, 则申请入孵对象之间的竞争越激烈, 孵化对象入驻率越低;反之, 对申请入孵对象选择水平的提高, 则直接有助于提高孵化对象的质量, 有助于孵化器提高孵化成功率并创造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对于在孵企业来讲, 孵化器本身的创新和创业资源 (如场地面积、种子资金、服务人员、关系网络, 等等) 是有限的, 在孵企业的数量越多, 则相互之间就创新和创业资源进行的竞争也就越激烈。在孵企业的数量同时受孵化对象的入驻率和迁出率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孵化对象入驻率的影响因素前面已经探讨过, 孵化对象的迁出率主要取决于孵化器的流转管理制度。孵化器流转管理制度的核心在于通过有效的竞争选择机制, 把稀缺的创业资源优先配置给发展前景好的在孵企业。这一制度需要通过对在孵企业进行年检考核、提高孵化协议的签订频率 (比如每年签订一次) 、限制最高支持年限、毕业考核迁出等多种方式来实现, 其目的在于及时清理孵化失败的企业、迁出毕业企业, 以保证新企业的不断进入和旧企业的不断迁出, 建立不断流转的孵化过程。这一过程有助于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的形成和孵化器生机和活力的保持。

4 与有效竞争选择机制相关的制度设计

在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系统运行过程中, 有效的竞争选择机制主要是通过相关的制度设计来完成的。用完善的制度, 来规范孵化器本身、被孵企业和外部支持系统在孵化器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行为, 可以促进相关主体之间的有效竞争, 使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系统运行过程不断得到优化。与竞争选择机制相关的制度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与孵化器间竞争选择机制相关的制度设计和与被孵对象间竞争选择机制相关的制度设计。

4.1 与孵化器间竞争选择机制相关的制度设计

与孵化器之间竞争选择机制相关的制度, 设计的主体是政府。科技孵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孵化器间有效竞争选择机制的建立, 与政府的介入程度和介入方式紧密相关。各国科技孵化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 只有政府在对科技孵化产业的制度设计上不断进行创新, 从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直接支持逐步转化为间接支持, 为所有孵化器的发展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 并鼓励科技企业孵化器通过竞争来实现优胜劣汰, 才能优化整个科技孵化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系统运行效果。政府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之间公平竞争的制度设计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4.1.1 制订公平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管理办法

随着我国科技孵化产业的发展, 科技企业孵化器正处于由经典的综合型孵化器向现代多种类型的专业化孵化器发展的转型时期;处于由政府单一投资向政府、大学、研究机构、企业、投资机构独立或合作建立的社会公益性、非营利性和盈利性孵化器并存的多元化发展时期。孵化器间有效竞争选择机制的形成, 首先需要为拥有不同投资主体、不同盈利模式、不同运营模式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制订公平的认定管理办法, 具体涉及到孵化器资质的认定管理办法、孵化器级别的认定管理办法、孵化器盈利模式的认定管理办法, 等等。公平的认定管理办法, 可以使不同种类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处于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中, 就创新和创业资源的获取进行竞争, 从而促进科技孵化产业“优胜劣汰”发展机制的形成。

4.1.2 制订鼓励孵化器公平发展的政策体系

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创新型的科技中介组织, 在知识源头和高新技术产业之间搭建了桥梁, 在区域创新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鼓励科技孵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作用的深度发挥, 政府有必要建立一套鼓励孵化器公平发展的政策体系, 对孵化器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所谓鼓励公平发展, 是指所有具有相应资质的孵化器, 不论其盈利模式和所有权结构, 都能够公平享受相应优惠政策;所谓政策体系, 是指政府制订的各种优惠政策应该能够形成一个体系, 能够覆盖孵化器发展的各个主要方面。政府鼓励孵化器公平发展的政策体系, 主要包括政府针对孵化器的税收优惠政策、政府对孵化器科技人才引进给予的优惠政策、针对孵化企业的优惠政策以及鼓励科技创新和创业的优惠政策, 等等。

4.1.3 为各种模式的孵化器搭建公平的关系网络

对新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孵化, 除了孵化器本身的作用外, 其他相关社会中介的支持作用也必不可少。当前我国的现状是, 由政府投资的孵化器由于和政府部门有着天然的联系, 因此可以利用政府的各种关系网络来获取稀缺的创业资源, 比如获取政府创新基金的支持、利用政府关系获取银行贷款、和工商税务管理部门建立密切联系, 等等。但是, 其他投资模式的孵化器往往得不到这些优惠。为了鼓励各种孵化器之间的公平竞争, 有必要由政府部门为孵化器发展搭建统一的关系网络平台, 并且使各种投资模式、各种盈利和发展模式的孵化器都能够充分利用关系网络中的资源来促进自身的发展。

4.2 与被孵对象间竞争选择机制相关的制度设计

与被孵对象间竞争选择机制相关的制度, 涉及的主体为孵化器本身。从孵化器本身的角度来看, 要在被孵对象之间建立公平的竞争选择机制, 应从以下方面来进行制度建设。

4.2.1 建立有效的申请入孵对象选择制度

要实现孵化器对科技企业的孵化功能, 首先必须建立合理的申请入孵对象选择。申请入孵对象的选择制度涉及到申请入孵项目的评价标准、选择程序、孵化项目的选择团队、具体的选择方法, 等等。合理的申请入孵对象选择制度, 将为孵化器引进入孵企业和项目的质量提供根本保证。

4.2.2 建立有效的孵化效果评价制度

对被孵对象成长速度和成长水平的评价, 有助于促进被孵对象的积极进取, 并且可以及时清除运作效益低下的被孵对象。孵化效果评价制度的内容应该涵盖对被孵对象成长水平评价的指标、评价周期的确定、评价结果的处理 (如对不符合条件对象的清除) 等方面的内容。孵化效果的及时评价有助于促进孵化器内被孵对象之间的竞争, 有助于优化孵化器内部的资源配置。

4.2.3 建立有效的毕业迁出制度

对于科技企业孵化器而言, 只有建立合理的毕业迁出制度, 使已经达到相关标准或年限的企业及时迁出孵化器, 才能够有效保证孵化器新项目的不断入驻和孵化器的动态流转过程。孵化器的毕业迁出制度包括被孵对象毕业评价的指标、毕业评价的期限、毕业评价的方法、毕业迁出的流程, 等等。

摘要:借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竞争选择机制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系统运行过程中竞争选择机制的形成机理, 针对建立有效的竞争选择机制提出了相应的制度设计建议, 目的在于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营质量和孵化效果, 促进科技孵化产业整体运行效果的改善。

关键词:科技企业孵化器,竞争选择机制,孵化

参考文献

[1]ELIAS G CARAYANNISA, DENISA POPESCUB, CAROLINE SIP-PC, MCDONALD STEWARTD.Technological learning for entrepre-neurial development (TL4ED) in the knowledge economy (KE) :case studies and lessons learned[J].Technovation, 2006, 26 (4) :419-443.

[2]SEAN MHACKETT, DAVID MDILTS.A systematic reviewof busi-ness incubation research[J].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2004, 29 (1) :55-82.

[3]赵黎明, 付春满.公益型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盈利渠道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 2007 (8) :47-49, 54.

[4]赵黎明, 付春满.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孵化服务开发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07 (12) :79-70, 83.

[5]SARFRAZ AMIAN.Assessing and managing the university technologybusiness incubator:an integrative framework[J].Journal of BusinessVenturing, 1997 (12) :251-285.

[6]王庆金, 王炬香, 于庆东, 等.基于灰色系统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绩效综合模糊评价[J].青岛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20 (4) :77-81.

[7]张震宇, 史本山.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风险投资功能的利弊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 (8) :112-114.

[8]中国科技统计.科技企业孵化器概况 (2000—2007) [EB/OL].http://www.sts.org.cn/sjkl/gjscy/data2008/2008-3.htm.2008-03.

[9]蓝盛芳.试论达尔文进化论与协同进化论[J].生态科学, 1995 (2) :167-170.

不要扼杀港口市场竞争机制 篇2

港口杀价竞争,并非“恶性”,并非不正当竞争

主管部门将港口对铁矿石等货物不收保安费,归结为“港口的恶性杀价竞争”和“不正当手段竞争”,其实不然。

“恶性竞争”只是形象化的表达,法律对不正当杀价竞争有严格的界定。《价格法》第14条第二款和《反不正当竞争性》第11条“在依法降价处理鲜活商品,季节性商品,积压商品等商品外,为了排挤对手,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列为不正当竞争行为。港口服务不是商品,也有可以量化的成本。由此可见,非获利的竞争属于不正当杀价竞争,即所谓恶性竞争。

港口不收保安费是非获利竞争吗?港口铁矿石卸船收费:卸船费(用港口卸船设备):13.5元/T,港务费:1.4元/T,保安费:0.5元/T,三者相加15.5元/T,保安费仅点3.2%。如果铁矿石卸到码头上,还会产生堆存费和装货费。再加上国际航线船舶港口费,这个比例还要小,让利3.2%以下,谁能相信是港口在非获利竞争呢?

港口只对几种商品的整船货物不收保安费,而对班轮货物和小批量的整船货物照常收取保安费。而仅就国际集装箱,2006年将达到9300万标箱,创造去30%空箱,重箱达6510万标箱,小箱大箱比例为四六开,小箱为3906万箱,大箱为1302万箱,集装箱保安费:小箱20元,大箱30元。港口仅国际集装箱货物一年就收取11.7亿元以上。再加小批量整船和杂货班轮货物的保安费,将是个很大的数额,而铁矿石的保安费约1.5亿元,是个很小的数额。因此,港口杀价竞争并不是恶性竞争。

市场竞争是法宝,正常的市场竞争政府应保护

市场竞争不是洪水猛兽,不能一讲竞争就是恶性竞争。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是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市场竞争。WTO的基本原则是平等、自由、竞争。可以说,没有市场竞争就没有我国今天的成就,特别是加入WTO以来的辉煌成就。没有市场竞争,如同深山里放羊娃经济,子子孙孙守着一群羊。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3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制止不正当竞争,为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制止不正当竞争,也是为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而不是强化经营者的垄断地位。这也是港口主管部门应尽的职责。

港口市场出现竞争,政府部门应适时调整价格管理政策

1、实行政府定价的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

港口企业化以后,依然存在垄断经营行为。主要表现在:港口之间缺乏竞争,货主没有选择港口的余地:货主和港口企业的服务交易缺乏必要的签约程序。根据《价格法》第18条第三款“下列商品和服务价格,政府必要时可以实行政府指导价,或者政府定价:(三)自由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主管部门为限制垄断经营者的不当牟利,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维护市场公平交易,参照该条规定对港口服务才实行政府定价。

2、根据港口出现竞争环境,又存在垄断地位的实际,主管部门应对港口价格政策应作适当调整

随入港口投资多元化和港口业的发展,港口功能齐全,密度增加。港口腹地交通发达,港口间产生竞争格局,港口企业发生竞争,货主对港口有了选择余地,有部分大企业和港口洽谈服务协议。港口垄断地位弱化。但是,竞争环境和条件相当有限,每个港口的竞争对手极少,货主选择空间不大,多数货主和港口没有经过事前签约的正常交易程序,港口企业和垄断地位依然强大。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3条,保护竞争的原则,和《价格法》第18条第三款,限制垄断的原则。对出现竞争格局的进口铁矿石和出口煤碳的港口费用应实行“政府指导价格”较为恰当。

对参予杀价竞争的企业应停止“制裁”

1、停止对参予杀价竞争的港口企业“在经营许可等方面给予制裁”

我国有关价格的法律均无制裁条款。《价格法》第40条“经营者有本法第十四条所列行为之一的,……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整顿或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港口杀价竞争不属于《价格法》第十四条第二款“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因此,给予经营许可和执照等制裁是没有法律根据的。

2、应当停止对参予竞争的企业“在规划、投资、建设项目目标等方面严格控制。”我国鼓励外商在华投资,包括港口建设投资,并给予国民待遇,为什么要对本国的企业实行“严格控制”的非国民待遇呢?

3、港口企业虽违反政府定价,但有从轻处罚的情节

《价格法》第19条“经营者不执行政府定价,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

是先有港口竞争的环境和条件,企业为防止货源外流,不得已采取杀价措施,企业没有违背政府定价是为限制垄断的规定,没有违法牟利,没有伤害消费者。符合从轻处罚条件。

竞争选择机制 篇3

为适应高职教育发展对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 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在确保教职工队伍稳定的基础上注重干部队伍的合理调整, 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用人机制, 有利于统筹协调配置干部, 为人才提供更多的竞争机会, 建立规范精干的干部队伍, 促进学院又好又快发展。

1 加强学习和宣传, 为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改革打牢思想和群众基础

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通过真学习《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中央省市有关干部选拔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法规文件, 不断提高广大教职工全面认识、正确把握干部选拔任用基本精神和要求的能力水平, 才能为改革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认识基础, 求得最深厚的群众支持, 加快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改进。该院2007年四校相继合并、班子组建至今已实施了三届干部竞聘上岗的聘任工作。每次干部聘任之前, 学院都非常重视对干部职工的宣传动员和教育工作, 教育引导树立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科学发展的观念, 广大教职工对干部聘任工作都给予了积极支持和热情参与。

2 完善制度, 确立干部选拔机制的体制基础

2.1 成立组织机构, 确立组织保障

该院的三次干部竞聘上岗, 成立了“全员聘任领导小组”, 负责干部聘任各项筹备和安排, 加强对干部聘任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①“领导小组办公室”, 制定学院全员聘任工作推进方案, 提出本次《全员聘任工作日程安排》, 汇总印发聘任工作有关文件, 协调、督办、推进聘任工作实施。②“机构设置及干部聘任工作组”, 提出学院内部机构设置方案、部门职责及编制, 修订处科级干部聘任办法和相关政策规定, 进行资格审查, 组织干部考察, 处理处科级干部聘任工作中的具体事务。③“教学组织设置工作组”, 提出系部教学组织设置及加强系部管理工作的意见。④“全员聘任工作组”主要负责修订全员聘任办法及相关政策规定, 负责政策咨询并协调处理本次聘任工作中的日常事务。

2.2 完善制度, 为建立民主规范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提供政策依据和制度保证

学院开展干部竞聘上岗, 需要有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和办法。包括制定《全员聘任办法》、根据上级编办下达编制制定《院内机构和人员设置方案》, 制定《处科级领导干部聘任办法》、《处科级干部聘任实施细则》以及聘任中若干纪律的规定、聘期内待遇、人事争议调解办法等, 最后编制《聘任工作日程安排》。在第一届干部聘任前, 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 结合该院实际和兄弟单位经验, 起草形成了近6万字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文件。之后的两届聘任工作, 我们又结合中央及省市最新精神, 对相关的各个文件进行了认真修订。仅《领导干部聘任暂行办法》和《干部聘任实施细则》中就对聘任工作原则、参与竞聘条件、聘任程序等多处作了修改完善, 在干部年轻化、扩大民主、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促进干部素质提高等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3 严格程序, 高标准选拔干部

干部竞争上岗按不同职级由高往低分阶段推进。第一阶段是处级领导岗位聘任、第二阶段是科级领导岗位聘任、第三阶段是教师和一般干部的聘任。领导干部聘任按以下程序进行:公布聘任职位和岗位任职资格及条件、自愿报名、资格审查、组织竞聘演讲、进行民主测评、民主推荐 (包括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 、党委会讨论确定考察对象、考察预告、组织考察 (包括考察谈话、召开座谈会、查看资料、专项调查、实地查看、撰写考察材料等) 、廉政鉴定、党委会研究确定拟聘人选、任前公示、任前廉政法规考试、任前谈话、院党委作出聘任决定等。

4 重视干部教育培养管理, 为选人用人打下较好的基础

干部队伍要保持生机与活力, 一方面要加强教育与培训;另一方面要重视后备干部的培养。二者缺一不可。打牢基础, 提升素质, 是确保干部队伍建设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学院高度重视干部及后备干部的教育培养工作, 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建设计划, 健全各项保证措施, 落实责任, 加快两支队伍的建设。干部培养教育有任前培训、任期培训。培训包括上级调训、自主选学、网络培训、单位组织的各种层次的培训和自学。通过进行政治理论、政策法规、责任意识、管理方法、廉政建设等方面的教育, 并签定相关责任书、承诺书, 使新任干部尽快进入角色。该院每次干部聘任结束后, 都要集中举办干部培训班, 适时进行上岗培训, 及时调整干部角色, 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交接和过渡。对任期内政治或业务培训, 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对于干部的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5 全员聘任工作的成效

5.1 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

该院处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坚持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的原则, 坚持树立“注重品行、崇尚实干、群众公认、科学发展、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的用人导向。坚持在对干部德、能、勤、绩、廉综合考核、考察的基础上, 以民主测评和民主推荐结果为重要依据选任干部。第一届干部竞聘上岗采取分校区统计测评和推荐结果、在不同校区之间按交叉方式组织进行干部考察、在校区之间交流搭配选用干部等三条措施体现了公平、公正, 变“人选人”为“制度选人”。后两届, 我们坚持标准, 严格程序, 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制, 干部选任做到了两个“基本一致”, 即民主测评和民主推荐的结果基本一致, 党委意见和群众测评推荐的结果基本一致。三届聘任以来, 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 也没有一件人事纠纷, 说明我们所坚持的用人导向, 不仅充分体现了干部选拔任用的政策、原则和标准, 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党心和民意, 得到了学院广大师生员工的一致拥护。

5.2 加大干部轮岗交流的力度

首届是几个校区之间的交流轮岗。第三届是明确要求在同一岗位任满两届的正处级领导干部原则上轮岗交流。第三届处级聘任人事、财务、就业、基建等关键岗位上部门负责人按要求轮岗交流到另外的部门担任负责人。干部交流轮岗, “逼”着每一个干部学习新知识, 转变工作作风, 也激发了队伍活力, 促进了干部健康成长。

5.3 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 梯队建设得到加强

经过多年的实践, 学院干部队伍结构不断得到优化:①从学历上看, 处级干部100%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②从年龄上看, 处科级干部的趋于年轻化;③从男女比例上看, 越来越多女同志走上领导岗位, 处科级干部男女比例为达4:1;④科级以上干部94%为中共党员。由于坚持凭制度选人, 凭实绩选人, 不拘一格用人, 我们的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 同时中层干部队伍的梯队建设得到加强。

5.4 形成全员参与、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用人机制

该院教职工近700名, 处科级干部全部采用竞争上岗办法来聘任, 其他教职工也都参与了竞聘, 参与率达到100%。竞聘处科级领导岗位人数的比例为1.6:1。党委聘任时既照顾到了竞聘人的个人志愿又充分考虑到学校发展的工作需要。处级干部按个人第一志愿聘任的就达到50%;科级干部按照第一志愿聘任的比例达81%。形成了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 为干部队伍建设的科学化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经过三届全员聘任, 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走上新的领导岗位, 全院干部队伍整体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实行较大范围的处级干部轮岗交流, 激发了干部队伍的活力和热情, 带动了新校区建设和省级示范院校建设等重点工程的积极推进, 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教风学风进一步好转。学院各项工作呈现出你追我赶、奋力争先的良好局面。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关于促进学院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些列措施。

关键词:竞争上岗,双向选择,选任机制

参考文献

[1]杨韶春, 施冰.推进高校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J].党建研究, 2008 (06) .

[2]朱正亮.完善竞争上岗机制深化高校干部制度改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上半月) , 2008 (04) .

竞争选择机制 篇4

1 微型企业的界定

在我国, 人们在对中小企业进行了许多研究, 但未能将小企业中10人以下的微型企业进行差异性的研究分析。早在2000年11月在广州暨南大学举办的中小企业亚太会议上, 专家建议增加微型企业类别, 把雇员人数在10人以下的小企业从中小企业中独立出来加以研究。学者王振、莫荣、朱大操、林汉川等人均对微型企业进行过探索, 目前理论界通常认为微型企业是指雇员人数在10人以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 以及工商登记注册的个体和家庭经济组织等。作为从小企业中独立分化出的一个企业集合的微型企业, 具有雇员人数少、产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自主经营、以家族式的管理为主、在同行业中不占垄断地位的特点。所以我们把微型企业界定为企业雇员人数小于10人、产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产品 (服务) 种类单一、规模细小的企业组织。

2 微型企业主要的竞争优势

对企业规模来说, 大有大的优点, 小有小的长处。微型企业和其他类型企业所表现出来的竞争优势在内容和形式上是有差异的。微型企业之所以能够引起国外理论界乃至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 主要原因就在于微型企业具有一系列其他类型企业所不具备的竞争优势。

2.1 创办周期短, 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强

微型企业的建设周期比较短, 经营的灵活性很大。创业者无论是就地取材加工制造, 还是开办服务类企业, 都可以在经营方法、时间、项目选择等许多方面迅速作出调整, 及时填补市场空缺, 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很强。现代社会在不断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同时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这就制造了许多良好的商机。微型企业经营灵活, 易于捷足先登, 及时为市场提供新、奇、特的商品或服务。

2.2 产权清晰, 发展动力充足

绝大多数微型企业都是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或家庭作坊, 企业投资者人数很少, 投资者以及企业员工之间关系简单。因此, 微型企业的产权十分清晰, 权责明确, 对投资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十分健全, 不存在代理成本等大型公司制企业的复杂内部治理问题。微型企业的所有者往往是管理者, 同时还是生产者, 因此企业所有者发展企业的积极性必然很高, 十分有利于促进微型企业的迅速成长。

2.3 组织结构灵活, 易于管理

微型企业一般没有正式、成熟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形式, 没有明显的组织内部分工, 管理层、操作层与作业层还没有明显分化, 管理部门、财务部门、技术部门、生产部门等不同部门也往往合为一体, 投资者往往同时既是管理者也是生产者。微型企业具有组织结构简单的优势, 在面临不确定性和不断出现的异常变化时能快速进行决策。

2.4 经营业务小而专、小而特, 贴近顾客的需求

微型企业虽然不如大企业的技术力量雄厚, 但微型企业常常是各攻一门专业技术和一种系列产品, 不搞小而全, 使其产品专业化、精尖化, 贴近顾客的需求。“船小不到大海中去同大船相争捕鱼, 而是在小河里捕捞大鱼”, 这是微型企业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诀窍之一。

3 微型企业竞争策略的选择

3.1 错位竞争策略

错位竞争策略是企业避开竞争对手的市场优势, 以己之长击彼之短而确立相对优势竞争地位的一种竞争策略。微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应避开竞争对手的优势、强势项目, 通过分析自身的比较优势, 选择他们易于忽视而又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小型“缝隙”产品, 集中力量精心服务于某个细分市场, 通过专门化经营来占据有利的市场位置, 并持续巩固扩大经营优势, 形成微型企业具有长期优势的核心竞争力。

基于以上分析, 微型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求得生存的最佳策略是错位竞争。如何开展错位竞争呢?微型企业错位竞争策略的形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1 选择竞争对手没有进入的市场

微型企业选择强势企业的薄弱环节加以攻击, 取得市场竞争优势。一个实力不强的微型企业, 经过细致的市场调研, 发现实力强于自己的地区或企业的某个弱点, 可以集中力量进行攻击, 变总体劣势为个体优势而占领市场。微型企业可以争取在较小的市场或者其他更适合企业自身条件和优势的利基市场上, 识别并且捕捉到利基市场机会, 通过向特定的目标消费者提供专业化的产品或者服务从而抢占这一市场。

3.1.2 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企业凭借自己的实力地位, 选择竞争对手弱于自己的目标市场, 进行渗透和扩展。每一个企业, 无论其规模大小、实力强弱, 都有其优势与劣势、强项与弱项, 其优与劣、强与弱都是相对的。微型企业可以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3.1.3 逆升式“错位”转移

微型企业将非优势产品先打人低层次市场, 通过市场实战, 在不断增强竞争实力过程中, 提升产品的优势地位和企业知名度, 然后逐步向中高层次市场转移。河南三全食品有限公司专业生产饺子、汤圆等速冻食品, 早期市场知名度很小, 只在河南本地市场上销售, 以后随着企业实力的增强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逐步将产品打入全国中高层次市场, 就是得益于采用了这一竞争策略。

3.2 竞合策略

现在管理界认为竞争的最高境界是竞合。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事实表明, 由于技术进步的影响、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营销观念的改变以及社会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 企业之间关系由过去简单的竞争关系逐渐转变为一种合作关系, 即为竞争而合作, 靠合作来竞争, 这就是竞合理念。在竞合理念的指导下, 企业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最终形成“双赢”、“多赢”的局面。

微型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所处产业的不同、战略的差异、核心能力的变化加以选择。从合作的对象上, 可与大中型企业联合, 也可以与微型企业合作共同对抗来自大企业的竞争压力。从渠道上, 微型企业可联合上游供应商, 也可联合下游经销商。总的来说, 微型企业的合作营销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3.2.1 与大中型企业的合作

近年来, 微型企业与大中型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日益增多, 究其原因, 主要是企业可以通过合作降低企业经营的成本, 减少市场与未来的不确定、不稳定性。微型企业与大中型企业之间可以通过资金融通、联合销售、合作研发等方式共同分担风险和分享利润。在构筑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选择合作方式时, 企业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选择合适的合作方式与策略。要通过合作关系的建立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 同时也要兼顾到合作伙伴的利益;二是要争取政府的法律、政策的配合, 政府从政策上加以扶持和辅导, 对大企业与微型企业之间的合作采取鼓励的措施;三是合作关系的建立不能一蹴而就, 应该经过交流、协议到组织建立几个阶段, 在结成合作关系前, 要慎重选择合作伙伴, 评估相互之间结盟的绩效。

3.2.2 微型企业之间的合作

微型企业之间的合作使微型企业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有利于微型企业突破自身能力的限制, 以较少的资金和较短的时间形成较大的销售能力, 共同开发市场, 从而有利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微型企业之间的合作主要是某种松散型的组织体, 组织体内的微型企业以合同为纽带, 在企业的各个方面展开合作。其联合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竞争企业的联合。第二种方式是互补企业之间的联合。由于联合销售具有松散型的特点, 这就要求联合体中的各企业间要以合同为依据, 在自律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约束下, 使其中出现的纠纷或问题减少, 以保证联合销售走上正常、健康、互利互惠的道路。

3.2.3 微型企业与供应商和经销商的合作

在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中, 供应商和顾客 (也包括经销商) 的讨价还价能力被列为不可或缺的两大竞争威胁因素。然而, 在现代企业的经营战略中, 企业不再把供应商和经销商仅仅当做对手, 甚至“敌人”, 而是把他们当做自己的竞争合作伙伴。

3.3 差异化竞争策略

差异化竞争策略, 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将充分发挥和运用其产品或服务独特的某一部分直至全部不同于其它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优势, 作为指导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方向。根据目前的市场供求状况和发展趋势分析, 商品生产重合度过高导致商品市场供过于求是制约微型企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所以, 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是微型企业必须的。

微型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所有环节, 都有一个差异化现象存在, 其中, 市场差异开发是整个运行环节首要的重要环节。就工业产品而言, 差异存在于产品内部构成的原料、工艺、功能、形态、品种等等各个方面以及产品外部的价格、营销等诸方面, 从而造就市场差异无所不在。这种差异是消费者心理感觉上的差异, 而就产品本身, 可能存在客观上的差异, 也可能不存在这种差异。但要找准市场的差异并为我所用, 微型企业的经营者必须具备分析研究市场、开发创造市场的能力, 打破思维定势, 通过充分的市场调查, 挖掘别人忽略的市场空间。

3.4 模仿创新策略

模仿创新策略, 即通过模仿而进行的创新活动, 具体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完全模仿创新。即对市场上现有产品的仿制;另一种是模仿后再创新的高级形式。就是对率先进入市场的产品进行再创造, 也即在引入他人技术后, 经过消化吸收, 不仅达到被模仿产品技术的水平, 而且通过创新, 超过原来的技术水平。处于弱势地位的微型企业, 由于规模、资金、技术和人员方面的劣势, 多数企业不大可能走率先独立创新的路子, 而采用模仿创新的策略, 则可能有效地弥补企业的先天不足。

总之, 微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 必须分析自身优势, 制定正确的竞争策略,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

摘要: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扩大就业, 各级政府积极倡导和扶持各类人员创业, 微型企业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本文在对微型企业界定的基础上, 分析了微型企业的竞争优势, 并探讨了微型企业竞争策略的选择。

关键词:微型企业,竞争优势,竞争策略

参考文献

[1]朱弈馄, 陈雪梅.21世纪亚太中小企业发展与支持系统国际研讨会综述[J].经济学动态, 2001, (3) .

[2]蔡翔, 宋瑞敏, 蒋志兵.微型企业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J].当代财经, 2005, (12) .

[3]王振.上海微型企业的发展现状与扶持政策[J].上海经济研究, 2002, (1) .

[4]王成林.关于我国微型企业发展问题的探讨[J].盐城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3) .

竞争选择机制 篇5

关键词:职业院校,产学研用,竞争激励机制,投入机制

一、竞争激励机制

(一) 竞争机制

职业院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参与产学研用、校企协同建设, 全面提升教师的竞争意识, 可采取两个价值贡献的管理制度的倾斜。首先, 收入分配制度向直接贡献大的教师倾斜。建立健全与产学研用、校企协同建设挂钩的收入分配机制, 以教师实际工作成果的贡献大小作为收入分配的重要依据, 努力做到特殊贡献即有特别报酬, 引导教师为院校的发展多作贡献。充分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功能, 从而可以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 使职业院校内部形成人人争当产学研用、校企协同建设的良好氛围。其次, 收入分配制度还要向在产学研用、校企协同建设中贡献更多无形价值的教师倾斜。作为一项集体行动, 职业院校的产学研用、校企协同建设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的沟通努力, 收入分配制度应该将分配制度与教师在建设过程中的参与程度结合, 不断激发教师在学院建设团队中发挥作用的集体荣誉感, 形成职业院校发展与教师个人发展沟通进步的内在动力。

(二) 激励机制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当员工的收入到达一定水平时, 需求层次也会相应提升。所以说, 当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时, 职业院校应当选择参加教育、培训活动来获取额外的奖励, 以提升自己在未来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在职业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建设过程中, 应坚持人本主义, 严格确立教师在职业院校产学研用、校企协同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尊重教师的人格与劳动, 依靠教师办学和育人, 重视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 始终把教师的发展放在学校发展的大背景对待, 努力实现教师与学校的同步发展。第一, 职业院校要构建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以及公平的竞争环境, 为教师职业发展提供有利的空间, 不断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使之人尽其用。第二, 职业院校要做好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文化氛围。职业院校教师需要的多面性也就决定了院校激励手段的复杂性。只有充分认识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师的需要层次结构与不同时期的主导需要, 并且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 才能持续地对教师进行有效激励, 从而调动其在职业院校产学研用、校企协同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构建适合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激励体系时, 除了关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外, 还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建立以按劳分配、优劳优酬、适当拉开档次、强化精神激励为主要原则的职业院校校内岗位津贴分配机制;2.建立与竞争机制相匹配的激励机制, 如专业负责人、专业骨干教师、各级各类教学名师、先进教育工作者、荣誉集体、职业技能竞赛及考证的评比、奖励机制;3.由业内专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考评, 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资待遇、外出进修、学习交流等方面给以倾斜的奖励机制;4.对构成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教学、教辅、科研等不同人员制定相对应的激励机制;5.建立与竞争机制相匹配的激励机制, 如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实施教师聘任制与淘汰制、聘用制人员分类别实施人事代理制以及在岗人员聘期内的岗位晋升机制。

二、投入机制

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是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投入规模和教育实力的重要指标。国际平均水平为4.9%, 发达国家为5.1%, 发展中国家则为4.1%。1983年初, 全国两会召开之前, 教育经费短缺问题成为代表委员、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在代表、委员的不懈努力下, 1993年, 教育经费占GDP 4%被写进了当时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并希望在20世纪末完成。然而, 在相当长时间内, 教育投入一直不曾达标, 即使是发展中发达国家的平均投入水平也从未实现过, 成为政府与社会之痛。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22236.23亿元, 占GDP比例为4.28%, 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上年首次实现超4%。因此, 加大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力度, 是提升职业院校财务保障力的根本所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55条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 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 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 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 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各级政府部门应保证此项规定有效执行, 尽快实现教育经费占GDP比例4.9%的国际平均水平, 以体现教育经费投入中政府的主体责任, 不断加强高职院校财务保障能力建设, 从根本上保证教育经费的基本需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32条规定:“国家支持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职业教育奖学金、贷学金, 奖励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或者资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各级政府还应积极鼓励校企合作办学, 激励企业家投资、捐资职业教育。对投资、捐资职业教育的企业实施税收减免或者税收抵扣, 授予其荣誉, 激励企业家投资、捐资教育, 可以起到“多方共赢”的效果。首先, 可以建立企业与职业院校的联系纽带, 丰富教育资源的供给, 扩大教育资源总量, 既可化解职业院校由于兴建新校区带来的财务风险, 又间接提供了产学研用、校企协同合作的平台;其次, 政府通过税收减免或者税收抵扣, 职业院校以企业名称设立的奖学金、助学金乃至“订单培养”等方式增加企业的广告效应, 让捐赠人名利两得;再次, 学生通过在共建企业的实地实训, 锻炼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而企业则优先选择中意的人才, 避免了由于企业、院校、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

当前产学研用合作创新困难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资金缺口大, 苏南现代化示范区的情况也不例外。发达国家发展经验表明:只有加快发展风险投资体系, 才能弥补科技成果转化阶段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筹资能力的不足。因此, 需要建立一套完整健全的投资机制来保证风险投资资金充足。第一, 风险投资要有完善的政策支持。政府的政策是影响风险投资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政府应采取税收优惠、资金担保、财政补贴等措施引导资金流动, 调动投资者从事风险投资。第二, 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成果风险转化的评估体系。一方面, 要建立风险投资的综合评价体系, 制定科学的评估程序, 以便在一定程度上识别风险和控制风险。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多渠道的风险投资融资体系, 以及灵活运用组合投资和联合投资的策略, 以分散资金投放的风险。第三, 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成熟的管理经验, 设立和健全各类风险投资基金。

在有关财税、金融政策体系的制定、完善和落实方面, 要对企业有关研发的减免税要落实到位, 对自主研发的各项开支加大税收抵扣, 如企业投入的研发经费抵免企业所得税, 按照企业年度研发支出的平均额实现优惠税率。还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有关立法支持。知识产权保护渗透到创造、保护、利用和扩散的全过程, 要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发展体系。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试行) 》的通知: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实际发生技术开发费用当年抵扣不足部分, 可按规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这一举措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产学研用、校企协同合作开展科技研发工作。

参考文献

[1]杨朝辰, 谢卫娟, 刘冬梅, 史艳明.用科学发展观完善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J].中国成人教育, 2011 (12) :28-30.

[2]姬丹.基于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完善人才资源激励机制研究[J].中国人才, 2013 (6) :36-37.

[3]郭洪波.经济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法律环境初探[J]中国科技论坛, 2003 (1) :45-47.

[4]鞠利.高职院校财务保障能力建设制度的完善与创新[J].会计之友, 2010 (7) :105-106.

论中小企业竞争战略选择 篇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完善, 中小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也是解决就业的主要力量, 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我国企业已经进入了战略竞争时代, 但是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没有自己的战略规划和远见卓识, 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对未来的研究, 往往患上急功近利的“近视症”, 而这种“近视症”又成为企业短命的根源。只有那些在战略思维及战略规划领先的企业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而在战略管理上落后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因此, 保持中小企业在竞争中制胜的关键就是适时地制定出合适的竞争战略。下面, 我给大家介绍几种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中小企业竞争战略。

1 培育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所提出的中心思想和基本原则是至今为止企业战略理论最有价值的成果之一。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成长最有力、最主要的驱动力, 是提高竞争优势的源泉, 但竞争优势的发挥还需与竞争战略相匹配。按照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 获得竞争优势主要有三种基本竞争战略, 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和集中战略。中小企业要取得竞争优势宜选择的竞争战略是:集中战略+低成本劳动———实现规模经济和低成本优势。即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 选择适当的目标市场, 倾其所能为目标市场服务, 同时积极培植这一方面的核心技术能力、战略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生产制造能力以及营销能力, 从而实现规模经济和低成本优势。

2 合作竞争—中小企业竞争战略的新思路

由于中小企业竞争环境及企业竞争本身的变化, 一些前瞻的企业家提出新的战略思路:以合作求竟争, 共同将利益蛋糕做得更大, 从而使双方都受益。这种以合作竞争的方式, 通过伙伴关系建立合作、共享资源来寻找提高生产力和竞争优势的战略, 在21世纪已经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趋势。合作的双方为了提高他们的市场竞争力, 获得更多的利益, 从而组成某一方面的合作团队。在这样一个目的基础上的合作竞争有三个基本要素:利益、亲密关系和合作远景。利益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减少重复与浪费;利用彼此的核心能力;创新的契机。亲密关系指合作双方深层次的互相依赖以及专注于共同利益的亲密合作。亲密关系在相互信赖、信息共享和合作团队意识三个方面展现出来。合作远景指合作竞争的战略伙伴之间关于未来合作成就蓝图及其共享的理念。这三个竞争合作因素缺一不可, 否则, 合作竞争战略无法实现。

3 通过市场细分, 实施缝隙战略或淘沙战略

美国有一家生产“即拍得”照相机的公司, 准备打开日本市场时, 别人都认为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日本已经有佳能、美能达等各种非常优秀的照相机存在, 而且性能和质量也很好, 不仅在日本国内拥有雄厚的市场实力, 而且在国际上市场上也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美国这家公司却不这么看, 他们认为, “即拍得”是一种与上述产品有区别的新型产品, 并非把一种普通照相机推销到日本, 而是把一种“只要10秒钟就可以洗出照片来和喜悦”提供给日本人, 使日本人觉得这是一种人生的享受和乐趣。正是靠着日本相机没有的这项功能, “即拍得”成功打入了日本市场。“即拍得”的成功启示人们, 若大的市场和林林总总的市场需求, 不可能被大型企业全囊括, 机遇和需求是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发现的和创造的。日本著名经济学家长岛总一郎通过对几百家企业诊断实践提出了“市场缝隙战略”。他认为, 在多变的市场中, 永远存在着市场的“盲点”, 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应当围绕着“寻找市场缝隙”而展开, 总是可以发现机会, 找准市场突破口的。应当在大市场、在大的市场需求中不断淘沙, 精心寻找市场的细小需求, 实施差异化, 通过专业化的生产经营, 向市场提供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 在大型企业的夹缝中寻求对自己有利的位置。

4 注重科学技术、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我国中小企业投入技术开发的经费约占全国研究经费的40%, 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目前, 我国许多企业研发支出还不到营业额的1%, 必须加大科研资金的投入, 在这方面政府应大力支持中小企业, 在科技创新方面给予更多的奖励政策, 缓解其资金短缺的窘境。

5 网络经营战略

网络经营战略并不是大型企业的专利, 网络跨越了传统的时空界限, 通过网络, 信息的传递打破了国界, 使世界联成一片, 为全球化的进程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 加快了全球化的发展, 为中小企业实施网络经营也提供了条件。电子商务的魅力在于它能打碎现存价值链结构, 让产品群、客户群、技术群、物流群等重新排队、优化组合, 为企业业务的重新组合提供无限商机, 开辟新的竞争领域, 形成新的利益分配格局。按照以往传统的生产流通过程是厂家生产的产品通过批发商、零售商最后达到终端用户手中。有了网络便出现了网络营销、网上购物。有了网络, 要比货、比价就不局限于一地、一国, 而是货比全世界了。对企业来说, 一种产品在网上销售, 实际上就是在全世界销售。这对无力在国外设点的中小企业更有意义, 实际收人正体现了竞争的全球化。中小企业完全有必要, 也有可能借助英特网走出国门, 走向全世界。

6 培植适于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

中小企业若想取得非凡的成功, 必须要有强大的组织文化作为坚强的后盾。但要指出的是这种内聚力量不是盲目的、无原则的、完全牺牲个人一切的绝对服从, 而是在充分尊重个人价值、承认个人利益、有利于发挥个人才干的基础上而凝聚的群体意识。近几年来, 苏州工业园区和鑫电器有限公司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壮大。年公司完成产值上亿元, 利润上千万, 被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授予“民营科技十佳”“民营规模十佳”的“双十佳企业”的称号。和鑫电器董事长胡岗认为, 和鑫健康快速地发展得益于和鑫企业战略战术的完美实施, 而战略战术之所以能够得到完美实施关键在于和鑫电器自始至终都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使企业文化最终铸就了今天苏州和鑫电器的辉煌。一个企业只要有丰厚的企业文化, 就可以使企业在大浪淘沙中成为中流砥柱。

7 形成适合中小企业自身特点的人力资源战略

首先, 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制。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制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吸引和留住人才。也就是说, 合理的薪酬制度是基本的条件。求职者首先要在企业中生存下去, 这也是符合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其次建立合理的职位晋升机制。这是吸引并留住人才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中小企业要根据人才自身的素质与经验, 结合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 依照企业的目标策略, 给人才设置挑战性的工作或职位, 使其能够在工作中得到发展的空间以实现人才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再次, 完善企业的竞争机制。良好的竞争机制会使员工尽可能地产生公平感。员工的公平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将影响员工为企业所做出贡献的行为。由于中小企业在财力和物力方面较大企业相对弱, 在这些方面对员工的刺激也就不如大企业那样明显。所以中小企业应该在抓住员工的心理方面, 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员工心目中的公平感的不断积累, 会更加增加企业员工的向心力, 使员工能够为企业做到付出自我的境界。

此外, 由于中小企业个体的多样性以及面临的外部环境的复杂性, 在分析环境如所处产业竞争结构对自身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不能一概而论, 在制定竞争战略中也应灵活多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要做出相应的变化。

摘要:在21世纪的今天, 中小企业的蓬勃崛起正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热点, 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中小企业无法回避空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 选择适合的战略是中小企业在激烈的竞争条件下谋求生存和发展的一个现实抉择。结合新情况, 本文针对中小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分析了可供中小企业选择的竞争战略。

关键词:中小企业,竞争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1]蔡树堂著.企业战略管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年出版.

[2]迈克儿.彼特.竞争战略.竞争优势.中国财政出版社.

[3]孙惠敏, 孙小敏.中小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J].改革与战略.2004 (11)

中小物流企业成本竞争战略选择 篇7

1. 行政区域的分割和多种运输方式并用导致成本增加。

物流企业所进行的物流活动往往是跨区域的, 它必须依托不同的区域空间和不同的产业, 要求打破一定的行政空间分割。目前我国各个行政区域为了自己的利益, 常常设置人为障碍, 造成物流活动的行政刚性约束。如将农产品从南方运送到北方销售, 路上要经过许多关卡, 缴纳各种收费才能通行, 导致该农产品目的地销售价格已经比产地翻了几倍。可见这种管理体制无形中将顺畅的物流通道割裂开来, 增加了物流成本。

物流运输方式主要有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 这些运输渠道都由不同的部门分别管理, 而物流的特点则是不能单独依托于任何一种方式, 必须依靠不同运输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结。这种分部门管理的体制, 在不同方式转换时, 会增加物流成本。例如一项物流业务的完成可能需要通过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等运输环节。在这个过程中, 每转换一次运输方式, 就增加一次成本, 而且手续繁琐。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 就会影响整个物流通道, 导致物流成本增加。当然, 涉及管理体制的问题是企业不能独立解决的, 需要政府的扶持, 所以, 中小物流企业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保证物流通道顺畅的前提下降低物流成本。

2. 成本控制重点不明确。

中小物流企业的成本一般包括物流环节成本、物流管理成本、信息管理成本等。其中物流环节成本包括仓储成本、运输成本、装卸搬运成本、流通加工成本、包装成本、配送成本, 这些属于显性成本, 利于控制。而物流管理成本和信息管理成本被称为隐性成本, 这部分成本较难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估算。在物流成本中, 管理成本是最难以计量和控制的。现阶段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概念比较淡薄, 往往只关心直接的仓储成本和运输成本, 而对管理成本考虑得很少。其实, 在物流成本管理中, 显性的物流环节成本只需要常规手段就可以控制, 其成本降低的空间不大, 而管理成本才是控制的重点。我国大部分中小物流企业都没有意识到这点, 它们认为只要通过电话、传真机和电脑联网沟通信息就行了。这种粗放的管理方式的确成本低廉, 但是效率低, 出错率高, 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以, 为了加强企业的竞争力, 需要加强综合管理, 建立自己的信息平台, 以短期增加成本为代价换取企业的长远发展。

3. 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容易失衡。

受自身能力限制, 中小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 物流功能主要停留在储存、运输和城市配送上, 功能单一, 相关的包装、加工、配货等增值服务不多, 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而要提供服务功能, 拓展服务领域, 必然要增加物流成本。可见, 物流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服务的内容和服务的水平。在这两者的关系上, 有人认为“服务至上”, 应该严格按顾客的要求来服务, 即使牺牲成本也要保证服务, 这种态度经常会造成物流服务滥用现象;也有人认为成本降低胜于强调服务, 只要能把物流成本降下来, 服务质量过得去就行了。这两种态度都会使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处于失衡的状态。作为经营决策者, 经常要面对成本增加和服务质量改善的矛盾, 过于偏向哪一方都是不恰当的。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应达到一定的平衡, 即从短期而言, 要在成本控制的基础上加强服务;从长远角度考虑, 应适当增加成本来拓展服务, 从而增加利润。

二、中小物流企业成本竞争战略

1. 成本领先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是指企业通过追求规模经济、简化产品或工艺、扩大市场占有率以及开发经验及学习效用等方法来取得成本领先地位。中小物流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 只有充分挖掘自身潜力, 以低成本战略进入市场, 才能站稳脚跟, 从而扩大市场份额。然而, 在同一个市场上只可能存在一个成本领先企业。该战略只有在对手存在成本缺陷或自身具有明显成本优势时才有效。

2. 标新立异战略。

标新立异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提供独特的产出特性, 以及技术、品牌形象、附加特性及特性服务等来强化产品特点, 增加消费者价值, 使得消费者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采用该战略企业的成本会高于市场一般企业的成本。它实质上是用差别化特征来提高消费者的转换成本, 用产品或服务的内在优势将消费者与企业牢牢地捆在一起。中小物流企业提供的是物流服务, 如果结合客户的需求开展特色服务, 即使成本较高也能够给企业带来利润增长。但是, 如果物流服务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 或者物流服务的成本过高, 或者服务不存在特色, 该战略就有可能失败。

3. 用户一体化战略。

用户一体化战略是指企业将提高用户价值为目标, 力求通过企业的管理活动来降低用户的成本, 或是提高用户的使用价值。它以用户经济性作为竞争的基础, 往往采取包括供应商、企业及用户在内的合伙或联盟的方式。也就是说, 企业的活动边界实际上已经包括了消费者活动的范围, 用户不再是企业的外部环境, 而是企业内部成分之一。采用用户一体化战略, 中小物流企业以客户需求为支撑, 将企业战略与客户战略相结合, 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信任关系。虽然采用此战略可能会造成企业成本水平的提高, 但由于它对用户价值提高的贡献量不但大于市场一般企业, 而且大于本企业为此提高的成本量, 所以企业的利润水平还是可以提高的。

4. 系统一体化战略。

系统一体化战略是指企业以与企业活动有直接关系的整个系统的优势为竞争的基础, 以形成系统的经济性和竞争的优势。系统一体化战略不仅意味着企业活动边界的进一步扩大, 而且改变了传统的企业关系及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在系统一体化战略中, 企业与其他具有直接业务互补关系企业的活动成为统一的活动系统, 通过建立广泛的物流网络、减少物流环节成本来提高客户的转移成本, 从而锁住业务和客户, 而将竞争对手排除出系统。这种战略需要花费的成本较高, 要求企业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三、中小物流企业成本竞争战略选择

1. 稳固阶段:

成本领先战略结合服务满意化。由于物流成本的效益背反理论, 物流的各个活动的成本往往此消彼长。在物流各项功能之间, 某一种功能成本的降低, 会使另一种功能的成本增加。所以降低物流环节的成本不能只着眼于某一环节, 而是要有整体观念, 将物流活动视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先设立目标总成本, 明确各环节成本控制重点, 再将运输、仓储、包装等环节分别列出成本控制方案, 然后综合排列选择总成本最优的方案。例如企业在配送环节可以先就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包装成本、装卸成本进行充分预测和规划, 然后在配送次数选择、库存量大小、运输方式选择等方面进行合理调配, 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的目的。

在物流服务提供方面, 中小企业没有能力做到提供多元化服务, 但可以做到专业化。一方面, 尽量提高运输效率, 可以借鉴美国沃尔玛公司的成功经验, 利用计算机网络将配送中心、仓储中心和运输节点等物流环节形成在线作业, 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接受订单→订单汇总→合理规划→送出订单”的整个流程, 大大提高运送效率和降低仓储成本。另一方面, 增加客户满意度。客户有时会对配送货物的包装、送达时间、地点等有特殊要求。这就要求企业在对物流活动的运输、仓储、包装等各个环节的特点做彻底分析的基础上, 站在客户的立场设计更人性化的服务, 这种服务项目的深化既可留住客户, 又能提升企业的信誉。

2. 发展阶段:

用户一体化战略结合服务差异化。中小物流企业在市场站稳脚跟之后, 需要进一步发展扩大。这时可以采用用户一体化战备, 将企业的活动边界延伸至消费者活动的范围, 将用户作为企业内部组成部分之一。一方面, 企业通过回应用户的要求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从而提高企业对客户的吸引力。另一方面, 客户与物流企业结成紧密联盟, 两者之间会形成较高的转换成本, 这一较高的转换成本将客户与企业更牢固地捆在一起。

在服务方面,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 深入了解不同客户群的不同需求, 推出行业特色服务, 高效地满足客户需求。要将以往原始、单一的业务模式, 进一步发展成能够分别适应于家庭消费客户、中小客户和大客户的不同业务模式, 并保持不同模式间的兼容、和谐。还应与客户建立长期联系, 与客户共同商定服务标准和开发物流解决方案, 当客户提出新的要求时, 企业应对服务进行改进, 经过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自然就能提高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令客户满意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 中小物流企业能够逐步积累经验与资本, 在专业化服务的基础上发展差异化服务, 拓宽市场。

3. 联盟阶段:

系统一体化战略结合服务多元化。现代企业面临的是全球性竞争, 市场变成了全球性的, 因此延长了产品抵达用户的距离和所需时间。系统一体化战略为中小物流企业提供了应对竞争挑战的有效方式。在系统一体化战略中, 企业与其他相关联企业的活动成为统一的活动系统, 物流链不仅延伸至客户, 甚至扩展至整个物流网络涉及的所有企业。采用该战略, 相关联的企业之间形成战略联盟, 联盟内的企业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例如物流企业彼此提供包装、装卸、搬运和储运等服务, 通过系统化操作完善仓储及流转输送环节, 降低库存并使货品配送的过程更有效率, 而且可降低成本;依靠彼此提供的信息, 如供货信息、交通运输信息、市场信息等, 了解物流的整体运作状况, 及时调整物流计划。多个中小物流企业合作, 可使分散物流获得规模经济和物流效率。所以通过物流战略联盟使众多中小物流企业集约化运作, 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众多的中小物流企业形成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集约化物流伙伴关系。

在物流服务方面, 战略联盟有较强的实力, 部分中小物流企业无法提供如全国配送或国际配送、大宗货物联合运送等服务, 战略联盟能够实现, 这样不仅可满足客户个性化、快捷性的服务要求, 而且可创新服务理念, 完善客户服务系统, 创建服务优势, 发展多元化服务。对那些客户负面反应比较多的项目或行为, 也能及时加以改进, 最大限度地将客户满意度转换为客户忠诚度, 不断增加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目前我国的中小物流企业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还缺乏同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竞争的实力。我国加入WTO后, 国外优秀的物流企业纷纷进入我国, 物流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我国的中小物流企业必须采取各种措施, 结合各自的具体情况, 提高自身素质, 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胜利。

摘要:我国中小物流企业正在蓬勃发展, 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缺乏竞争优势。本文从分析中小物流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 提出了分阶段增强中小物流企业成本竞争优势的战略。

关键词:中小物流企业,成本,竞争战略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北京:华厦出版社, 1997

MySQL锁竞争避免机制探析 篇8

关键词:数据库,MySql锁竞争,死锁

MySQL是一个小型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广泛地应用于Internet上的中小型网站中。由于其体积小、速度快、总体拥有成本低, 尤其是开放源码这一特点, 许多中小型网站为了降低网站总体拥有成本而选择了MySQL作为网站数据库。

MySQL中通过锁机制, 可以实现多线程同时对某个表进行操作。在某个时刻, 用户甲、用户乙、用户丙可能会同时或者先后 (前面一个作业还没有完成) 对数据表A进行查询或者更新的操作 (如图1所示) 。当某个线程涉及到更新操作时, 就需要获得独占的访问权。在更新的过程中, 所有其它想要访问这个表的线程必须要等到其更新完成为止。此时就会导致锁竞争的问题。从而导致用户等待时间的延长。该文讲探讨采取哪些措施可以有效避免锁竞争, 减少MySQL用户的等待时间。

1 什么是锁竞争

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这个问题, 让我们先模拟一个日常的案例。

首先, 用户甲对数据表A发出了一个查询请求。然后, 用户乙又对数据表A发出了一个更新请求。此时用户乙的请求只有在用户甲的作业完成之后才能够得到执行。最后, 用户丙又对数据表A发出了一个查询请求。在MySQL数据库中, 更新语句的优先级要比查询语句的优先级高, 为此用户丙的查询语句只有在用户乙的更新作业完成之后才能够执行。而用户乙的更新作业又必须在用户甲的查询语句完成之后才能够执行, 此时就存在比较严重的锁竞争问题。

2 如何避免锁竞争

措施一:利用Lock Tables来提高更新速度

对于更新作业来说, 在一个锁定中进行许多更新要比所有锁定的更新要来得快。为此如果一个表更新频率比较高, 如超市的收银系统, 那么可以通过使用Lock Tables选项来提高更新速度。更新的速度提高了, 那么与Select查询作业的冲突就会明显减少, 锁竞争的现象也能够得到明显的抑制。

措施二:将某个表分为几个表来降低锁竞争

如一个大型的购物超市, 如沃尔玛, 其销售纪录表每天的更新操作非常的多。此时如果用户在更新的同时, 另外有用户需要对其进行查询, 显然锁竞争的现象会比较严重。针对这种情况, 其实可以人为的将某张表分为几个表。如可以为每一台收银机专门设置一张数据表。如此的话, 各台收银机之间用户的操作都是在自己的表中完成, 相互之间不会产生干扰。在数据统计分析时, 可以通过视图将他们整合成一张表。

措施三:调整某个作业的优先级

默认情况下, 在MySQL数据库中, 更新操作比Select查询有更高的优先级。如案例所述, 如果用户乙先发出了一个查询申请, 然后用户丙再发出一个更新请求。当用户甲的查询作业完成之后, 系统会先执行谁的请求呢?注意, 默认情况下系统并不遵循先来后到的规则, 即不会先执行用户乙的查询请求, 而是执行用户丙的更新进程。这主要是因为, 更新进程比查询进程具有更高的优先级。

但是在有些特定的情况下, 可能这种优先级不符合企业的需求。此时数据库管理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语句的优先级。如果确实需要的话, 那么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实现。

一是通过LOW_PRIOITY属性。这个属性可以将某个特定的语句的优先级降低。如可以调低某个特定的更新语句或者插入语句的优先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 这个属性只有对特定的语句有用, 即其作用域只针对某个特定的语句, 而不会对全局造成影响。

二是通过HIGH_PRIOITY属性。与通过LOW_PRIOITY属性对应, 有一个HIGH_PRIOITY属性, 顾名思义, 这个属性可以用来提高某个特定的Select查询语句的优先级。如上面这个案例, 在用户丙的查询语句中加入HIGH_PRIOITY属性的话, 那么用户甲查询完毕之后, 会立即执行用户丙的查询语句, 等到用户丙执行完毕之后, 才会执行用户乙的更新操作。可见, 此时查询语句的优先级得到了提升。这里需要注意, 跟上面这个属性一样, 这个作用域也只限于特定的查询语句, 而不会对没有加这个参数的其他查询语句产生影响。也就是说, 其他查询语句如果没有加这个属性, 那么其优先级别仍然低于更新进程。

三是通过Set LOW_PRIORIT_UPDATES=1选项。以上两个属性都是针对特定的语句, 而不会造成全局的影响。如果现在数据库管理员需要对某个连接来调整优先级别, 该如何实现呢?如上例, 现在用户需要将用户丙连接的查询语句的优先级别提高, 而不是每次查询时都需要使用上面的属性, 此时就需要使用Set LOW_PRIORIT_UPDATES=1选项。通过这个选项可以制定具体连接中的所有更新进程都是用比较低的优先级。注意这个选项只针对特定的连接有用, 对于其他的连接, 就不适用。[1]

四是采用Low_Priority_updates选项。上面谈到的属性, 前面两个针对特定的语句, 后面一个是针对特定的连接, 都不会对整个数据库产生影响。如果现在需要在整个数据库范围之内, 降低更新语句的优先级, 是否可以实现?如上面这个案例, 在不使用其他参数的情况下, 就让用户丙的查询语句比用户乙的更新具有更先执行?如果用户有这种需求的话, 可以使用Low_Priority_updates选项来启动数据库。采用这个选项启动数据库时, 系统会给数据库中所有的更新语句比较低的优先级。此时用户丙的查询语句就会比用户用户乙的更新请求更早的执行。而对于查询作业来说, 不存在锁定的情况。为此用户甲的查询请求与用户丙的查询请求可以同时进行。为此通过调整语句执行的优先级, 可以有效的降低锁竞争的情况。

可见, 可以利用属性或者选项来调整某条语句的优先级。如现在有一个应用, 主要供用户来进行查询。更新的操作一般都是有管理员来完成, 并且对于用户来说更新的数据并不敏感。此时基于用户优先的原则, 可以考虑将查询的优先级别提高。如此的话, 对于用户来说, 其遇到锁竞争的情况就会比较少, 从而可以缩短用户的等待时间。在调整用户优先级时, 需要考虑其调整的范围:即只是调整特定的语句还是调整特定的连接, 又或者对整个数据库生效。

措施四:对于混合操作的情况, 可以采用特定的选项

有时候会遇到混合操作的作业, 如既有更新操作又有插入操作又有查询操作时, 要根据特定的情况, 采用特定的选项。如现在需要对数据表同时进行插入和删除的作业, 此时如果能够使用Insert Delayed选项, 将会给用户带来很大的帮助。再如对同一个数据表执行Select和Delete语句会有锁竞争的情况, 此时数据库管理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使用Delete Limint选项来解决所遇到速度问题。

3 小结

通常情况下, 锁竞争与死锁不同, 并不会对数据库的运行带来很大的影响。只是可能会延长用户的等待时间。如果用户并发访问的机率并不是很高, 此时锁竞争的现象就会很少。那么采用上面的这些措施并不会带来多大的收益。相反, 如果用户对某个表的并发访问比较多, 特别是不同的用户会对表执行查询、更新、删除、插入等混合作业, 那么采取上面这些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锁冲突, 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

参考文献

上一篇:自学尝试下一篇:导热的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