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竞争机制

2024-07-14

市场竞争机制(精选11篇)

市场竞争机制 篇1

当前,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的新的历史时期, 各个区域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医院作为一个高学历专业的工作环境, 对于人才的需求和管理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如何更好的使用激励机制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医院的建设事业中, 成为医院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这关系到医院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与长远发展。建立激励机制, 也是成本核算的另一个重要的配套措施。通过激励机制, 调动医院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参与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的主动性, 是促进成本核算工作不断完善的重要手段。

1 激励的理论基础

激励主要是指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 提高工作绩效, 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心里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分为5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概括来说就是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

2 精神激励的主要方面

精神激励是要医院管理者要运用公平激励法对员工的晋级、任用和分配等工作上确保公正、公平, 使员工能得到公平待遇, 产生公平感, 从而心情愉快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 创造有利于个人发展的空间等, 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要采取表扬、嘉奖等荣誉激励法, 对有贡献的职工进行鼓励, 使其更好地工作。同时也会对周围的员工起到带动作用;领导增加对员工的关怀程度, 做好细致、周到的思想工作, 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更好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3 物质激励的应用

而在医院所建立的激励机制中, 最重要最直接的物质激励形式就是奖金的分配。在市场条件下, 医院医务人员的工资奖金不论是由国家支付还是由医院自支, 它的分配方式和激励的作用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1]。

由于医学的特殊性和医院工作的复杂性, 无法适用简单的计量工资和计时工资。而平均主义的“大锅饭”也起不到竞争和激励作用。不适当的分配和激励方法甚至会导致片面追求个人和科室的经济利益, 损害到患者、医院的利益。所以, 各医院都十分重视奖金分配这种手段的激励作用。在实际工作中, 将医院和科室的经济利益与个人的经济利益相结合, 确实起到了较好的激励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益。做好医院的奖金的分配工作, 对于调动全院人员的积极性, 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卫生资源, 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更多的经济效益, 满足广大患者对医疗、保健的需求都有重要意义。除了对奖金的分配以外, 医院还另外提取一部分资金设置奖励基金。这部分奖励分为月奖和年终奖。月奖是每个月设置固定的奖励金额对员工进行奖励。根据当月科室收入、床位周转以及员工工作情况打分, 根据分数不同进行奖励。其中收入和床位周转是和去年同期进行比较, 工作情况由本科室主任和护士长进行考核, 如表1。

年终奖是在年终时根据科室收入、工作考核打分评出先进科室及先进个人进行一次性的奖金奖励。在考核制度的制定上, 要使考核的结果既能反映出职工的工作总量, 又能反映出职工的工作质量。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奖金具有易上不易下的特点, 因此奖金的总额一开始不能太高。要随着工作的进步和质量的提高逐步有所增加, 使其起到激励作用。如果开始就定的高, 以后又不得不减下来, 员工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 奖励不但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反而会适得其反。

4 精神与物质激励相结合

物质是人们的一种基本需要, 在保障物质需求的基础上, 高素质、高学历人群还要追求一种精神上满足。他们一般有较强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愿望。所以要充分认识到每个职工的个体差异, 尽量为他们提供个人发展的空间和条件。激励他们转变成学习型人才, 使其自身的价值不断升值, 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从而增强医院的人才优势[2]。

现代医院的管理者一定要重视对与员工的激励管理, 根据实际情况, 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 改变思维模式, 建立期适合本医院的性质、特点和满足员工需求的激励体系。

摘要:面对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 技术型人才又成为竞争中的主要因素之一。只有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 才能更好的调动现有的人才发挥最大效用。

关键词:激励机制,奖金

参考文献

[1]李辉.医院成本核算与财务管理实用手册[M].银川:宁夏大地音像出版社, 2003.

[2]孙全胜.卫生人员工作激励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 2005, 24 (10) :46-47.

没有输家的竞争机制 篇2

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方式,产生的必然是相对的富裕和贫困。当素有鱼米之乡美称的“滨海城市”——阳江,不可避免地被珠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产生的巨大财富所吸引,追赶自然成为了一种常态。

如今,在阳江街头,随处都能够感受到那份曾经的平静和安逸之中,涌动着由于一次财政资金分配方式的变化,带来的政府运作机制的改变和追赶发展的激情。

志在必得的“争钱”

“公平竞争本来就应该存在于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东平镇党委副书记苏筹当初得知省委、省政府要实行财政资金扶持产业转移竞争分配时候,曾担任过阳东县新闻秘书的他就敏感地认识到:“阳江的机会终于来了。”

2008年6月,阳江历史上第一次由经贸、财政、发展改革、国土资源、环保、规划、产业园区等35个政府部门100多人组成的团队,同时投入到了一场5亿财政资金的“争钱行动”中。他们更得到了具有“历史渊源”和地缘关系较好的中山市对口建设产业转移园的帮扶。

“无论从区位、港口、资源、环境等各个方面,我们的优势都非常明显。”阳江市政府副秘书长苏玉均回忆说,当时,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对争得这笔财政扶持资金充满信心。

阳江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紧邻珠三角,高速公路到广州2小时,到珠海1个半小时。水路距香港143海里,距澳门129海里。海(岛)岸线长476公里,拥有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阳江港,多个成熟的产业园区。阳江核电站、阳西火力发电厂、阳江抽水蓄能电站、海陵岛风力发电厂等电力能源项目正在建设中。资源优势十分明显。

阳江还是广东省四大传统手工业基地之一,个体、私营经济发达,“阳江三宝”——小刀、漆器、豆豉闻名中外。阳江刀剪久负盛名,五金刀剪企业占全国总数的一半以上,产量占全国的65%,出口占全国的85%。产品远销欧盟、美国、日本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阳江是中国最大的刀剪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阳江市财政局副局长张建社认为,阳江的发展由于一直没有一个好的经济增长点,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缓慢,没有充裕的资金进行基础设施的投入,各方面的建设一直处于一种蓄势待发的状态。5亿元的产业转移竞争性扶持资金,对于阳江而言是一粒非常重要的“火种”。

“我们准备得相当充分,志在必得。”阳江市经贸局经济运行科科长杨初回忆说,35个部门100多人全力以赴、通力合作。然而,此次并不是以往传统的项目资金申报和分配方式,按照《广东省2008年产业转移竞争性扶持资金评审办法》及《广东省2008年产业转移竞争性扶持资金评审要点》的要求,所有的申报材料都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和说服力。不但要求在“要件(园区)具备条件”、“区域发展带动能力”、“推动形成经济增长极的潜力”等硬指标方面经得起专家评审团的“火眼金睛”,在“地方政府科学发展思路”、“环境生态保护措施”方面,还必须要有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的科学规划和具体措施。电视台现场直播、专家现场提问和公开演讲答辩,更是前所未有。

苏筹认为,这笔5亿元的财政扶持资金,对阳江政府而言意味着一次大展拳脚的良机,对近300万阳江人而言,则意味着社会财富的积累将不再由珠三角专美。

意外的收获

2008年8月5日,踌躇满志的阳江在经过第一轮成功晋级6强后,却意外地在第二轮的竞争中,以第4名的成绩“名落孙山”。

意外的失利,让参与竞标的工作人员一直耿耿于怀。然而,阳江市委书记林少春、市长魏宏广却安慰他们说:“你们已经尽力了,第一次的失败,表示我们的功课做得不够,也发现了我们还存在一些差距。”

意外的失利,却让阳江人开始了新的思考:按照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的要求,从全省发展的全局高度和战略思维,如何有效利用产业转移政策,调整地方的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思路措施,扬长避短与其它城市形成互补的差异化竞争。

阳江市政府副秘书长苏玉均始终认为,二十年前的东莞和二十年前的阳江没有什么差别,为什么现在的阳江和东莞会有这样的差距?是因为不同的政策和资金。

2008年10月,他们获得原本每年一批的产业转移竞争性扶持资金将提前竞标的消息后,他们迅速组织了原班人马,再次出征,开始了争夺第二批产业转移竞争性扶持资金的行动。由于规则的约束,他们不得不忍痛和中山市“离婚”。调整后的广州(阳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在区位、资源、产业互补等方面相对更加具有竞争优势,定位也更加明确。

“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广州(阳江)产业转移工业园无疑将成为阳江加快发展的主阵地,如果能够拿到产业转移竞争性扶持资金,我们会把这些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出资金的乘数效应,加快完善园区的基础建设,提高园区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在10年内使园区成为年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的规模。成为全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示范性园区,以临港工业、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集聚区,传统与新兴产业协调发展的生态新区。”

2008年12月30日,阳江市魏宏广市长在广东省第二批产业转移竞争性扶持资金专家评审会的现场答辩中底气十足。“借此园区不仅可以带动全市的发展,缩小阳江与全省的经济差距,而且会成为广东沿海经济带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极。”

阳江终于如愿以偿。

2009年刚刚来临,阳江市财政局再次传来喜讯,2008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36亿元,在2007年增长24.64%的基础上,增长26.13%,增长速度在高位上再创新高。财政收入增速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排第5位,5年来第一次迈进全省前10位之列;收入总量在全省排19位,比2007年上升了一位。

广东建设性地将财政资金中一些使用主体不固定的部分专项资金,在分配环节中引入竞争机制,在明确扶持范围及预期目标的基础上,通过招投标或专家评审的办法,在众多备选项目中选择最能实现专项资金绩效目标、使用效益最高或实施成本最低的项目,由传统的“一对一”单向审批转向“一对多”的选拔性审批安排,采用“好中选好,优中选优”的项目竞争性优选机制。

这已经不仅仅只是一种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更是一种来自于对社会经济发展必然趋势的准确判断,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财政价值角色的转变,正在发挥出巨大的社会效益。

可以肯定地说,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良性发展轨道,市场经济的规律性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源于财政资金分配方式的点滴改变,都可能对一个地方的政府运作机制产生极大的带动和促进作用。

“磨难”之后的发展激情

之前,为了拿到“产业转移竞争性扶持资金”,他们背负着诸多的压力,也付出了很多努力,当他们如愿争取到了5亿元的财政资金后,另一种压力也随之而来。

竞标成功后的第二天,苏玉均接到了一个新的任务:考察取得第一批产业转移扶持资金的城市,学习他们有效使用资金的经验,制订出一个最适合阳江实际、最具有可操作性、最有效的资金使用方案。

“这次我们竞标成功拿到5亿资金后,具体怎么使用这笔资金?怎么扩大它的最大效用?市领导指示我带队到取得第一批产业转移竞争性扶持资金的地方去学习考察,看看他们拿到这5亿后,具体怎么使用?怎么监管?怎么发挥效益?”苏玉均笑称:“拿不到这笔资金时我们的压力大,现在拿到了这笔资金,我们感到压力更大了。”

张建社表示,之前没这笔资金的时候,一些项目一些事情我们是不敢想的,现在我们敢想敢做了。这笔资金不但起到了一个支点作用,对落后地区更是起到了撬动和带动效应。

2009年元旦刚过,苏玉均就带队去了第一批拿到资金的梅州、肇庆、河源市。“这三个市各有特点,根据这三个市的做法,结合我们的实际和按省里的要求,我们研究制定了《阳江市使用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园区竞争性扶持资金实施方案》,我们在他们的经验基础上,又创新了一些办法。我们把5亿资金全部作为资本金,成立一家全资国有投资公司,增加银行对公司的信用额度,可以从银行贷出4倍以上的资金。资金主要用于产业园征地、平填土及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言语间,苏玉均勾划出这样一个诱人场景:

未来的广州(阳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将是一个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服务功能配套齐全的产业转移园区,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完全符合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传统的纯工业园将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聚拢高级人才的“工业城”,让工作在这里的每一个人有一种如同生活在城市里的感觉。

对此,杨初自信地认为,这一切并不只是梦想。只要能够获得省委、省政府对阳江的大力支持,通过阳江的不懈努力,实现这个目标并不是很难。

仅仅只是财政资金分配机制上的一点点改变,就引发了地方政府运作机制的积极作为,增强了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从被动等待到主动争取,抓住了有利的发展机遇,并随之形成一种强大的内生动力,推动了本地区科学发展。

由此而知,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已经不可逆转。财政产业转移扶持资金通过竞争性方式安排,无疑是集中资源实现重点突破,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形成新经济增长极的必然要求;是破除路径依赖和思维定势,形成本地科学发展新思路的有效途径;是形成科学高效的财政资金分配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扶持政策效应的客观需要。

市场竞争机制 篇3

现有代理成本影响因素的研究集中于委托人利用管理层持股、负债以及股权集中度等方面, 出发点是通过委托人设立约束或鼓励的机制来限制经理人的代理成本问题, 可定义为公司制衡机制。然而, 在充分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是进行资源调配的有效手段。无效的市场导致了劳力、资本以及其他生产要素无法进行有效的流动, 阻碍了要素的竞争和发展的动力。这引发我们思考代理问题是否部分源于市场制衡机制的缺失。市场制衡机制是指市场中的客观存在约束了经理人的代理行为。 (佚名, 2003) 则把市场制衡机制定义为“通过企业及其要素在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上的竞争和流动来实现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1]。我国目前经理人市场发展不充分, 供不应求的局面以及家族世袭制严重影响了经理人资源的流动速度, 也导致了占据大量资源的现有经理人缺乏了忧患意识, 造就了他们“权利泛滥”的资本。公司制衡机制的主体是经理人之外的个人或组织, 而市场制衡机制的主体是市场。有关从市场制衡机制研究代理成本的研究很少, 主要涉及市场与经营者行为的规范性研究, 从而为我们进行研究提供了机会。

代理成本首先由是Jensen和Mechling于1976年提出的, 用于描述所有者与经营之间因利益冲突形成的损失。此后, 国内外对代理成本进行了很多有益的研究。在公司管理层激励方面, 管理层持股相比薪酬方案似乎更合理。Jensen和Meckling (1976) 认为, 管理层持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股东与管理层之间代理冲突。Ang, Cole和Lin (2000) 发现控制行业、规模和资本结构后, 代理成本与管理层持股存在负相关性。而吴育辉吴世农 (2010) 认为, 高管薪酬并未有效降低公司的代理成本, 反而提高了代理成本。在公司治理机制、债务结构与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方面, (晏艳阳陈共荣, (2001) ;张涌 (2000) ;王培林、靳云汇 (2007) ;李世辉、雷新途 (2008) 从不同的角度对债务资本结构与代理成本的关系给予了实证研究, 认为企业负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管理层的代理问题。并且, 李世辉、雷新途 (2008) 进一步指出, 短期负债主要抑制显性代理成本, 而长期负债主要抑制隐性代理成本。公司制衡机制着重从组织的角度研究如何设计企业制度来限制代理成本问题, 是委托人充分发挥主动性的表现。其作用的机理是, 通过外部人为的制衡机制作用于经理人, 使其行为尽可能地与股东利益保持一致。Martin和Parker (1997) 的研究发现:企业绩效与市场竞争程度正相关, 市场竞争越激烈, 经营者就越努力地改善绩效。Fama (1980) 指出, 经理市场可以有效地控制代理成本。张建琦 (2002) 认为, 要建立对经理人的声誉约束机制, 实行名誉权合同制度, 通过经理人对自己职业声誉的珍视来约束经理人的行为。根据微观经济学竞争理论, 垄断市场无法实现帕累托有效, 会导致垄断方利益的增加和被垄断方利益的减少, 需要建立完全竞争市场合理配置资源和调整利益关系。当前我国经理人市场发展不充分、不平衡, 经理人资源的非有效流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市场制衡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根据市场制衡机制的作用机理及内涵, 我们选取经理人市场竞争性视角来考察代理成本问题, 希冀为进一步解决代理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二、研究设计

(一) 研究假设

由于经理人员资源的稀缺性, 经理人员往往身兼数职。经理人员就难以与企业股东的利益保持一致。另外, 由于公司之间的持股关系, 公司的管理层也会在其控股股东或者其子公司中担任高级职位。这种人为的职位安排会进一步挤压外部职业经理人的进入。当经理人市场缺乏竞争时, 更具有动机和机会对企业的资源肆意挥霍和盲目投资。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H1:管理层身兼职位越多, 代理成本越大

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 经理人员的竞争强度更大, 市场人力资本流动性强, 因而经理人会更尽责。此外, 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 也具备更多的市场约束、法律约束和社会舆论监督, 可以更有效地制约经理人的行为。因此, 本文提出假设:

H2: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 代理成本更低

在诚信机制完善的西方国家, 如果职业经理人无法履行职责而导致企业受损, 个人经济上受到惩罚。而在中国企业间、企业与客户 (包括职业经理人) 之间缺乏契约意识, 整个社会信用关系缺乏刚性。一些职业经理人把企业搞垮而个人照拿年薪或换一家企业照样当老总。所以, 在中国目前经理人市场缺乏有效性, 尤其是缺乏竞争性情况下, 经理人员与公司签订的任期时间对经理人的代理成本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因此, 本文提出假设:

H3:距离任期合同的终止时间的长短与代理成本之间关系不显著

(二)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9年在沪市上市的102家上市公司相关数据。涉及制造业、建筑业、等非金融行业, 分布在27个省份或自治区、直辖市, 剔除了ST公司以及具有特殊值的样本。

(三) 变量定义

(1) 代理成本变量 (MC/TAT) 。衡量代理成本的方法通常可以有:管理费用销售率、总资产周转率、管理层持股比例以及自由现金流量。笔者采用管理费用率 (Management Costs, MC) 和总资产周转率 (Total Assets Turnover, TAT) 来作为代理成本变量。 (2) 管理层身兼职比例 (Part-time proportion, PTP) 。由于每个公司管理层人数不同, 采取“兼职比例”来衡量管理层兼职状况。兼职比例=管理层兼职累计数/管理层总人数。管理层兼职累计数为公司各高级管理人员兼任职位的总和, 包括其在本公司、股东单位以及其他单位的兼职数。对于每一个样本公司的某一个管理人员而言, 其至少占据一个职位。出于简化计算, 不把管理人员在本公司的管理职位数计入累计数中。处于在股东单位及其持股单位兼职, 反映了人为职位安排对外部经理人市场的竞争抑制;在其他非持股单位的兼职, 则反映了经理人市场的资源稀缺性。高级管理层人员指公司年报中披露的正副级经理、工程师等, 职位则来源报告中“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项目。另外, 兼任的职位主要包括经理职位、各种总师级别的管理岗位以及董事。 (3) 市场化指数 (MI) 。对于市场化指数 (Market Index) , 笔者采用樊纲, 王小鲁, 朱恒鹏编制的《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09》市场化指数来对各样本公司的市场化程度进行计量。采用公司注册所在地作为公司所在地。如果样本期间发生注册地变更的, 采用变更后的注册所在地确定公司所在地。 (4) 距离到期时间的长短 (Maturity length of time, MIT) 。由于每个公司是否签订聘用期限的管理人员数不同, 管理人员数也不相同, 笔者仍旧采用单位平均到期时间数来进行衡量, 即每个管理人员距离任职终止的平均时间。合同终止日期超过15日的约等于一个月, 否则为0个月。对于无期限的管理人员, 对此不加以考虑。 (5) 控制变量。鉴于研究的是反映经理人市场状况的变量与代理成本的关系, 所以笔者将其他对代理成本具有影响的因素加以控制, 尤其是公司治理机制要素。控制变量主要如下:股权集中度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OC) :用第一大股东持股的比例;债务状况 (Debt Situation, DS) :流动负债/资产总额。鉴于使用管理费用率 (显性代理成本) , 认为使用流动负债而不是总负债更合理;董事会的勤勉度 (Due Diligence, DD) :董事会会议的次数;独立董事在董事会比例 (TPID) :独立董事人数/董事会人数;公司规模 (SIZE) :公司总资产的自然对数。

(四) 模型建立本文构建如下模型:

注:*、**、***分别表示回归系数在10%、5%和1%水平上显著, 括号中的数值表示相应系数的显著性概率值

其中, β0为截距, β1、β2、β3、β4、β5、β6分别代表模型各变量的回归系数, ε为随机扰动项。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

本文对三个主要的自变量进行了分组, 并计算出个组对应的因变量值。结果如表 (1) 所示。从表 (1) 中可知, 随着管理层兼职比例的上升, 管理费用率逐渐提高, 资产周转率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 初步印证假设H1;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上升, 管理费用率整体上波动降低, 资产周转率呈现整体波动上升, 可初步印证假设H2;距离到期时间的增加, 管理费用率与资产周转率都呈现明显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表明代理成本与距离任期合同的终止时间的长短没有显著相关性。

(二) 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结果如表 (2) 所示。可以发现, 三个模型整体上均有显著统计意义 (F检验的P值均小于0.01) 。模型 (1) 中, PTP对MC的回归系数为0.011, 虽然回归系数较小但是二者在1%的水平上是显著正相关的, 表明管理层兼任其他高级管理职位数会增加以管理费用率衡量的代理成本, 基本印证假设H1。而如果以资产周转率衡量代理成本, 管理层兼任其他高级管理职位数与代理成本没有显著的关系。原因可能是管理层在生产投资决策时受到集体投资决策原则的限制, 未能明显的影响投资效率;也可能是选取的样本观测时间太短, 管理者对投资效率的影响未能显现出来。在模型 (2) 中, MI对MC的回归系数仅为-0.004, 表明市场化程度并非影响代理成本的重要因素, 但二者之间仍然具有统计学上显著的负相关性, 可以印证假设H2。这表明, 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 有着某种因素会使得管理费用率降低。而如果以资产周转率衡量代理成本, 尽管资产周转率与市场化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 但是仍旧不显著。这表明即使市场化程度高, 可能管理层也没有被替代的危机感, 从而没有显著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对于模型 (3) , 不管是用管理费用率还是资产周转率衡量代理成本, 与管理层任职的到期时间之间都表现出不显著关系, 印证了假设H3。这表明管理层认识到经理人市场资源的稀缺性, 预期聘任合同可以续约或者毫不费力的找到新雇佣单位。此外, 从表 (2) 中可以得知, 在6个回归中债务状况 (流动负债/资产总额) 与代理成本始终显著负相关。这与国内许多学者研究负债对代理成本的影响的结果是一致的。在以资产周转率衡量代理成本时, 不管是对股权集中度 (OC) 还是账务状况 (DS) , 回归系数都超过0.5, 表明股权状况和负债状况 (流动负债/资产总额) 对企业资产使用效率有着重要影响。短期负债主要抑制显性代理成本 (以管理费用率衡量) , 而长期负债主要抑制隐性代理成本。

(三) 进一步检验

对自变量分别进行了偏相关检验, 结果如下表 (3) 所示。从偏相关检验结果可知, 在控制股权集中度、债务状况、董事会勤勉度等因素后, 管理费用率与管理层兼职比例、市场化程度显著相关 (与多元回归一致) , 并且相关系数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资产周转率与管理层兼职比例、市场化程度以及距离到期时间均不显著相关, 但是相比多元回归下相关系数也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意味着, 如果使用管理费用率作为衡量代理成本的指标, 可以一定程度上证明三个假设均正确;如果使用资产周转率作为衡量指标, 只能印证假设H3;虽然资产周转率与管理层兼职比例没有显著相关性, 但15.4%的相关性表明了管理层兼职对公司资产的营运能力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四、结论

竞争激励机制研究 篇4

最近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了科学的人才观,它的内涵包括: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优势的观念,把人才开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量;要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为每个人的发展创造广阔天地,把每个人的潜力和价值都发挥出来;要切实抓好使用、关心、激励人才的各项工作,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建立以公开、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拔任用机制。胡锦涛同志还要求,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对人才的使用,要力争用当其才。本来是一个人才,如果用的不是地方,那就会变成“庸才”、“蠢才”。用当其才,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用人原则。古今中外的伟人明君和有识之士,对如何使用人才都有精辟的论述。唐太宗李世民说过:“君子用人,好象用不同的器具,各取所长。”清代诗人顾嗣协写有一首《杂兴》诗,诗中说:“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孙中山先生强调“人能尽其才同百事兴”。斯大林同志曾指出:“要了解干部,细心考查每个干部的优点和缺点,了解究竟在什么岗位上他们才最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在安排工作人员的岗位时要做到使每个工作人员都感到自己是在适当的位置上,使每个工作人员都能给我们的共同事业最大限度地贡献出他个人所有的能力。”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完善公务员制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国家行政管理干部队伍。推进党政机关竞争上岗,是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

1、推行竞争上岗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干部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

江泽民同志指出:“现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都在逐步深化,为加快干部制度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胡锦涛同志也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干部制度改革,乘势而进,加快步伐,力求取得新的突破。”党中央的一系列指示精神,都要求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一套符合党政机关特点的干部管理体制,创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健全一种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干部人事制度。在机关内部实行竞争上岗,正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逐步形成的新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竞争中通过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特性,按照科学的程序,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性原则,把竞争机制引入到机关干部人事工作中来,形成在竞争中定胜负、选人才的新机制;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等性原则,不仅为更多的干部展示自己的才能提供了平等的机遇,而且为广大群众参与和监督干部选拔任用开辟了渠道。总之,推进竞争上岗,既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适应新形势的一项重要改革,又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效服务和有力保证。

2、推行竞争上岗是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措施。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建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各级机关干部担负着管理国家和地方各方面事务的重要责任,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关系机关的建设,而且影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长期以来,机关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还存在着缺乏竞争、熬年头、论资排辈、平衡照顾,以及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不称职或相形见绌的人员难以及时更换的问题。这与干部任用制度不完善有直接关系,迫切需要我们从制度和机制上寻找新的有效的突破口。在机关内部实行竞争上岗,由“关门点将”变为“比武选将”,经干部放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这

就为优秀人才提供了一展身手的机会。干部是上是下,是去是留,取决于平等竞争的结果,从而使上者服众,下者服气,出者无怨,领导超脱,群众拥护。在机关内部推行竞争上岗,不但增强了广大机关干部的责任感,激发了他们奋发进取、自强不息、努力学习、勤奋工作的内在动力,有利于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优化干部队伍结构,而且为干部的正常上下、进出开辟了渠道。

3、推行竞争上岗是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纠正选人用人方面不正之风的有效手段。防止和纠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惩治和消除用人上的腐败现象,是我们党反腐败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各级党政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贯彻执行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一些地方和单位在选人用人上还存在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比如,有的任用干部不讲党的原则,搞封官许愿;有的凭私人感情和个人好恶选人用人,拉帮结伙,编织关系网;有的热衷于拉关系、找门子、找靠山,四处活动,跑官要官;有的利用管理干部的权力,搞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甚至接受贿赂,公开勒索,买官卖官。这些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在党内外影响极坏,危害极大,必须下决心纠正和惩治。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铲除腐败现象,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标本兼治,多管齐下,最关键的是要形成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建立严格的干部人事工作规则和强有力的监督制度。实行竞争上岗,不仅把竞争职位、任职条件、竞争办法、程序、决策过程等全部公开,而且把干部个人提职、竞岗、交流的愿望和竞争的成绩也公开化,完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和评判之中,能够有效地遏制托人说情、跑官要官、近亲繁殖等不正之风。实行竞争上岗,为干部的选拔任用提供了严密的工作程序和客观的考察评价方法,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干部的素质和群众的评价,有效地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公平、公正的选拔干部。通过竞争上岗,可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从而提高干部的责任心和主动性,克服消极应付的被动状况。推行竞争上岗也可以同任期制有效地结合起来,从体制上保证废除干部任用的终身制。

市场竞争机制 篇5

在面试中锻炼被拒绝被评判的承受能力。

是金子都会发光的,众多超级名模也都是在面试中脱颖而出。

说起模特应有的权益,张帆侃侃而谈。“我的第一感想就是工作中需要互相尊重,无论是制作公司还是模特公司,同样作为品牌的乙方,目的都在于为品牌挑选优秀的合适的模特来制作满意的演出,而不要因为个人的情感或关系近疏来影响工作,否则那就不是专业的和负责任的。更简单的说,其实没有什么所谓的模特权益,我觉得这应该算是一个供应商或者是人权的问题,就算我们是乙方,但是所谓的尊重也是要有的。”

现在模特地位如何?“可能因为时尚越来越被大家重视,我们的地位也有所提升。虽然有些时候面试会等候很长时间,但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面试,面试是模特们成为超级名模之前的必经之路,在面试中锻炼被拒绝被评判的承受能力。是金子都会发光的,众多超级名模也都是在面试中脱颖而出。有时会出现模特挨冻受饿这些情况,只能说是某些管理不当、安排不周的原因,不能说是对面试的否定。”

张帆经常为各大时尚杂志拍摄封面,而国际大牌的秀,她也是品牌常客。张帆觉得国内外的境况都差不多,我有时也需要在一场秀站上3个小时,甚至有一个模特昏过去了,只是外国的经纪人比较懂得心理上安慰模特儿,不管经济上有没有尊重,模特都会觉得很温暖。“中国模特行业应该是说刚刚兴起,没有多少年,而国外,整个时尚领域已经形成了专业的规则、流程,所以说我们还需要时间。”

“目前中国模特行业的发展,在你看来,最大的弊端是什么?”

“行业最大的弊端就是现在的体制与发展的不等发展。在中国时装职业模特,主要有两种发展方向,一方面是不断向国际输送优秀的中国模特,他们中有一部分成为超级名模,例如杜鵑、裴蓓、刘雯、赵磊、李振等这些男女模特们,都是通过巴黎、米兰、纽约、伦敦四大国际时装周的平台,为某些大品牌开场或压轴演出,进而广告不断,收入也翻倍的增长,也能在时尚圈有一席之地。另一方面,没有在国外走红或只立足国内的模特们,要在现时代脱颖而出成为名模基本上非常困难,更多的只能以经纪公司为依靠或单个人的去为工作面试、试装及工作。名模会在品牌选择,工作待遇,收入水平,尊重程度,人脉关系等等方面都比普通的模特强。而能成为超模的模特们也只是在少数,所以绝大部分的普通模特们在上面列举的种种都要受到品牌、制作方、公关公司、广告公司等的制约,模特更多的只是服从工作和接受安排。”杨潞溪最后说到,“想要改变这些状况,光发牢骚是不管用的,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实力,我国的协会、品牌建立良好的机制政策,才能让模特行业更好的发展,加速推动我国的时尚产业。”

市场竞争机制 篇6

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挑战。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外向的经济重地之一, 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民营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受到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本文以长三角民营企业为载体, 对民营企业在金融风暴这个特殊时期里的发展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从而为完善民营经济发展的机制提出对策和思路。

一、长三角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 长三角民营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取得了令人叹服的业绩。其中要数浙江省的民营经济最具特色, 近几年来浙江省GDP的一多半是由浙江民营企业创造的, 几乎是国有经济的两倍。浙江是个多山靠海, 可耕地少、铁、煤、油等工业原材料十分紧缺的地方, 人均资源全国倒数第三, 然而人均GDP却多年稳居第一。2008年, 仅浙江一省就拥有45万余户私营企业, 注册资本高达8 663亿元。而就整个长三角地区而言, 民营资本则高达数万亿元。这样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在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分布于长三角地区的民营企业主要是面向加工出口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 分布在传统纺织服装、皮革羽绒、鞋帽等行业。2008年特别是下半年, 由于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 下半年外贸发展势头显著回落的特点。

据统计2009年首月进出口总值为1418亿美元, 比去年同期下降29%。其中出口904.5亿美元, 下降17.5%;进口513.4亿美元, 下降43.1%。在这种全国外贸形势不佳的情况下, 长三角的外贸形势也很不理想。2009年1月份, 江苏、浙江和上海的外贸进出口值分别为212.4亿美元、146.4亿美元和181.3亿美元, 分别下降32.2%、17.4%和29.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长三角民营企业的外贸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形势很严峻。

二、长三角民营企业自身问题分析:

近年来, 虽然长三角民营企业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已经成长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且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推动技术进步、扩大就业、适应多层次市场需求等方面发挥了尤为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加剧, 长三角民营企业所面临的形势也是每况愈下。这其中除了上述重大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其自身内部存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规模有限、经验不足

虽然我国总体经济实力已有巨大的提升, 民营企业的总体实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但与国际企业比较起来, 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目前, 长三角民企中资产额500万以下的占多数, 这很难与国际大企业相竞争。因为后者拥有巨大的生产规模效应、全球化的资源配置能力和雄厚资金的保障, 以致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具有先天性的优势。此外, 由于我国改革开放晚, 我们的企业与国际接轨滞后, 从而导致了我国民营企业从事国际贸易的经验不足, 意识和思想行为上也存在巨大的差距。

(二) 民营企业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民营企业的产权和管理结构制约了创新活动。调查表明, 民营企业中77.99%采取了股权多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制度, 13.59%采取了股权多元化和社会化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 但家族制的实质并未完全改变, 这样就使企业的控制权始终被拥有最多所有权的人掌握, 而不是授予最有能力的人, 而创新活动最终需要有能力的人完成。民营企业主及其雇员的学历普遍较低, 大多数是高中及高中以下的文化程度, 这使民营企业缺乏创新的人才队伍, 严重影响企业创新能力。民营企业的企业规模使创新活动难以开展。从企业规模的角度看, 民营企业的规模以中小型居多, 小型民营企业这种固有的规模劣势, 使其既缺乏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又难以获得必要的创新资金, 创新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种奢望。民营企业的道德风险也对创新活动有一定负面影响。民营企业在社会信用普遍缺失的状态下, 出于赢利的目的, 会采取一些不讲诚信的竞争手法, 导致大中型企业创新成果的产权无法得到保护, 企业就无法收回巨大的创新投入。例如:浙江省民营企业在国际产业链中基本上处于中低端位置, 加工型产业比重偏大, 许多民营企业的产品处于模枋和仿造阶段, 来料加工业务比重也较高, 原创性、自主性产品偏少。据抽样调查, 80%的民营企业没有新产品开发能力, 产品更新周期2年以上的占55%左右。浙江大型工业企业2008年研究开发费用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7%, 而多数中小企业研究开发费用一般不超过产品销售收入的1.2%。

(三) 经营管理水平欠缺

经营管理水平欠缺。目前, 长三角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也比较粗糙。在很多民企中有家族亲情式经营管理的痕迹或者是企业的管理制度上不科学不合理, 没有完全建立现代型的企业管理制度。同时, 经营方法和策略不够准确和明确, 缺乏科学合理的中长期企业发展规划等等, 这些都影响到了一个企业的健康持久发展。

(四)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严重缺乏

民营企业在用人时, 一般不会出现人浮于事的局面, 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在一次次上台阶、上规模、实现更高层次的飞跃时, 人力资源短缺问题逐渐显现。在这种情况下, 往往大力召募人才, 同时, 也着力培养内部人才。但由于人才, 特别是适合于特定企业使用的人才, 其贡献和投入相比较, 总有一定的滞后性, 其需求与供给相比较, 总有相当的稀缺性, 致使企业总处于人力资源短缺的状态。人才是在21世纪竞争中保持主动, 赢得优势的第一资源。当今世界管理科学的权威杜垃克也认为:“企业唯一的真正的资源是人, 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

面对当前的内忧外患, 长三角民营企业更应该勇敢面对, 迎难而上, 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自身受到的冲击, 民营企业也应该从“长三角”民营经济发展出现的问题上加以借鉴。

根据当前市场状况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完善企业自身的机制提出以下对策与思路:

1、做大做强, 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国际金融危机为民营企业低成本扩张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 经济低迷时, 一些企业陷入经营困难, 但也有很多企业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这就为那些优质企业通过并购、重组, 以较低成本迅速实现企业, 做大做强提供了机会。

2、节省企业的支出。

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 企业可以进行适当裁员, 把不符合公司要求的人员排出公司之外。这样可以降低人力成本, 还可以借机对公司结构进行优化, 达到“精兵简政”和提高公司效率的目的。此外, 也可减少出差、旅游等活动计划和压缩日常用品开支, 增强员工的节约意识, 进一步达到节省开支的目的。

3、转变经营思路寻求发展。

除了“节流”之外, 还要同时“开源”。虽然目前企业面临着困境, 但不应该裹足不前, 坐以待毙, 而是要敢于迎难而上, 更加坚定进取求变的决心。企业应当积极转变经营策略, 全力改进不足, 努力开拓新的市场和提高公司盈利水平。如以前是从事外贸, 就把目标转移到国内, 积极开发国内市场;以前是从事轻工业领域, 就转为投资重工业领域或者是高新领域;以前是粗放式经营, 就升级为集约化经营等。

4、“走出去”提高企业国际化经

济水平, 我国企业已经到了加快“走出去”的新时期, 有条件的民营企业, 应抓住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低成本扩张的新机遇, 找准时机, 积极开展国际市场,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进行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

5、民营企业应该科学发展:

民营企业要实现新的发展, 必须知变、善变、应变、强化自身的科学发展。

6、充分运用财税税政策解决民营

企业“融资难”问题, 降低企业税负, 尽快出台对中小企业增加自有资金的税收优惠措施, 通过低优惠税率来引导企业发展, 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加强财政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支持。

7、促进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 可

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考虑制定并实施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 建立重要技术的研究开发费补助金制度, 对中小企业用于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投入, 允许按实际支出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列支。

8、广纳优秀人才, 关怀外来工和弱势群体, 提高民营企业人才素质。

9、寻求企业之间的合作。

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 篇7

高中生已开始形成对社会、对人生的一些看法, 他们往往好胜心强、不愿服输, 渴望张扬自我、指点江山。如果能将学生阶段性的个性特点与教学结合起来, 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森林里的羚羊因为有了凶猛的狮子而变得更加强健, 人类生存的法则离不开竞争;竞争将人逼上绝境, 也可激发人内在的无限潜能。科学研究表明, 在通常情况下, 人只能发挥自身潜能的20%到30%;而在竞争的过程中, 人处于紧张的情绪状态, 这种情绪利于个体潜力的发挥, 激发人的创造精神, 使人精力更加充沛, 思维更加敏捷, 反应更加灵敏, 想象更加丰富。所以, 我主张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

一、在竞争中激发学习热情

本着少教多学的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学案教学, 每一课我都精心进行教学设计, 将自己讲课要完成的命题做成学案发给学生, 要求学生提前认真完成学案上的设题。上课进入讨论阶段后, 先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然后由教师组织全班对学案上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归纳、讨论、总结。回答问题的过程中, 每一点正确的回答都会得到相应的分数。积分告一段落后, 我们会做一个小结, 从小组积分中选出若干得分较低的小组, 从中抽取得分最低的同学进行惩罚:要求受罚的同学在正式开课前自选话题进行三分钟左右的演讲;或是自选作文材料, 先分析审题立意, 再选出一篇范文背给同学们听;有时为了调节学生的情绪, 还可让受罚的同学进行文艺表演。也许是怕受到惩罚, 也许是年轻人特有的好胜心被激发, 总之, 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充分调动起来, 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在竞争中学会合作

有调查说, 以单独的个体来看, 中国人特别聪明, 但要是组成一个团队, 恰恰是1+1<2。原因在于我们不善于合作, 凝聚在一起, 反而削弱了实力。资料显示, 未来对一个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善于合作。因为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社会需求越来越多样化, 很多情况下, 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 所以成员之间需要相互依赖、共同合作、协调行动, 集众人智慧解决问题。

当每位同学都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时, 我想老师的角色就可以实现一个转变。老师再不用口干舌燥地灌输, 此时可以变成一位主持人、一个组织者、一位导演, 给学生以施展的空间, 让他们在思维的碰撞中感悟、体验;而且在合作中, 同学们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每个人的热情被激发, 课堂不再是冷漠的课堂。每个同学都抢着发言, 许多同学因得不到发言机会而感到遗憾, 甚至抱怨老师没叫自己回答问题。看着学生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样子, 作为老师, 一定会由衷地高兴。

三、在竞争中培养健康的心理

一说到竞争, 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对手, 而且通常意义上来讲, 人们往往将对手放到敌对的位置上。其实, 在生活中, 对手于我们每个人而言, 都是一笔财富。许多成功人士在谈到成功经验时都提到感谢自己的对手, 正是由于对手的存在, 才提醒我们, 不能心生懈怠, 警示我们要找出自身的不足, 从而不断进取、奋力向前。

在学习中, 我们的竞争对手是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 我们必须以宽广的胸怀去面对“对手”。我们强调竞争, 但这种竞争是一种良性竞争。比如在教学中, 有的小组积分遥遥领先, 当该小组有了精彩的回答应继续得分时, 其他同学不但不报以掌声, 反而嗤之以鼻;如果某位同学答错问题, 相反却有同学叫好……这其实就是一种狭隘的竞争。长此下去, 学生的心胸会越来越狭窄。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如果一个人目光短浅, 缺乏包容之心, 就会将竞争演绎为嫉妒, 甚至会落井下石, 这对青少年成长极为不利。所以, 我们要在竞争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我不同意你的观点, 但坚决捍卫你有不同观点的权力”, 这是一种包容的心态;在这种心态引导下的竞争, 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公平竞争。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 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否则即便你登在成功的峰顶, 生活也仍旧苍白乏味。

四、在竞争中学会承担

只要是竞争, 就会有成败之分。一般人可能都会为成功而喜悦, 为失败而沮丧, 尤其屡次面对失败的人, 很可能丧失继续奋斗的信心。究其根本, 是青少年的承受能力不够, 而竞争教会学生勇于面对失败与不足, 并且学会承担失败的后果。在这种承担中, 是对学生意志力、承受力的磨砺, 也激发了学生挑战自我的勇气。人生之路, 势必有诸多坎坷, 经过竞争锻造出来的学生, 即使人生遇到逆境, 也会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

教学中如何引进竞争机制 篇8

一.小组合作性竞争。

初中三年,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他们对老师提问的态度也发生着阶段性的变化。初一年级, 由于刚入中学, 年龄尚小, 他们往往积极举手回答;初二年级, 由于彼此熟悉, 自尊心逐渐增强, 他们尚能在很有把握的情况下举手回答;初三年级, 正是学生逆反情绪最盛之时, 他们腻烦别人说自己还是个孩子, 更加在意自己回答问题的质量, 生怕在众人面前“出丑”, 因而很少有人举手, 课堂气氛较沉闷。而采用竞争的方法, 尤其是小组间的竞争, 往往能激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调动他们发言的积极性。这种在某种心理冲动驱使下的“应急”举动, 往往能激发脑细胞的潜能, 促进能力的发展。

二.开展适度性辩论。

真理往往越辩越明。在双方富有针对性的辩论中, 在正反对比中, 学生对所学问题便能认识得更全面、更深刻。在进行辩论之前, 要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辅导, 让他们明白辩论的形式与要求, 并事先通知学生进行准备。如教学《愚公移山》一文时, 在领会文章中心时, 我让学生围绕“愚公精神是否过时”展开辩论, 最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大家一致认识到:在科技发达的当今, 愚公落后的移山方法虽不足取, 但其精神仍是我们的民族之宝, 需要我们继续学习和发扬。

三.组织课本剧表演。

教学的内容是固定的, 但教学的形式却是灵活的。在教学中, 我们要善于根据教学的内容,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来组织教学, 这样才能常教常新,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注意, 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散步》时, 可先引导学生简略地熟悉内容, 领会中心。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比赛。表演结束后, 再组织学生就表演的情况进行评论。这样, 学生在书本的基础上深入创作, 入情表演, 并在观看演出后评头论足, 深化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思想境界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四.知识性问题抢答。

老百姓常说, 给一头猪喂食, 有时食物很好它也不肯吃, 倒是有那么两三头, 哪怕食物不太好, 它们也抢着吃。这种现象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也常常存在, 正常讲解时, 学生往往不乐意去听, 甚至干脆不听, 偷看课外书、打瞌睡、做小动作等现象便时有发生。因此, 作为教者就要在教学中灵活安排教学的形式。对于文学常识等的复习, 教者可以事先安排学生自行复习, 在具体教学之时, 可采用抢答的方式进行竞赛, 对于优胜者可在平时评价分上加分予以奖励。

五.评选演讲高手。

在我的教学中, 课前三分钟的演讲已成惯例。学期伊始, 我便给每一个学生编了号码, 按号进行, 每节课1人。一轮结束, 按评分标准通过无计名投票选举产生10名“演讲能手”。在评选出的“演讲能手”中再进行“决赛”, 评选出1名“演讲高手”。此项竞赛活动, 老师只是提出竞赛的规则、要求, 如演讲内容健康、吐字清晰、表情自然、观点鲜明等, 至于评分、计分、亮分全由学生进行。此项活动, 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锻炼了学生的胆量, 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六.进行命题竞赛。

MySQL锁竞争避免机制探析 篇9

关键词:数据库,MySql锁竞争,死锁

MySQL是一个小型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广泛地应用于Internet上的中小型网站中。由于其体积小、速度快、总体拥有成本低, 尤其是开放源码这一特点, 许多中小型网站为了降低网站总体拥有成本而选择了MySQL作为网站数据库。

MySQL中通过锁机制, 可以实现多线程同时对某个表进行操作。在某个时刻, 用户甲、用户乙、用户丙可能会同时或者先后 (前面一个作业还没有完成) 对数据表A进行查询或者更新的操作 (如图1所示) 。当某个线程涉及到更新操作时, 就需要获得独占的访问权。在更新的过程中, 所有其它想要访问这个表的线程必须要等到其更新完成为止。此时就会导致锁竞争的问题。从而导致用户等待时间的延长。该文讲探讨采取哪些措施可以有效避免锁竞争, 减少MySQL用户的等待时间。

1 什么是锁竞争

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这个问题, 让我们先模拟一个日常的案例。

首先, 用户甲对数据表A发出了一个查询请求。然后, 用户乙又对数据表A发出了一个更新请求。此时用户乙的请求只有在用户甲的作业完成之后才能够得到执行。最后, 用户丙又对数据表A发出了一个查询请求。在MySQL数据库中, 更新语句的优先级要比查询语句的优先级高, 为此用户丙的查询语句只有在用户乙的更新作业完成之后才能够执行。而用户乙的更新作业又必须在用户甲的查询语句完成之后才能够执行, 此时就存在比较严重的锁竞争问题。

2 如何避免锁竞争

措施一:利用Lock Tables来提高更新速度

对于更新作业来说, 在一个锁定中进行许多更新要比所有锁定的更新要来得快。为此如果一个表更新频率比较高, 如超市的收银系统, 那么可以通过使用Lock Tables选项来提高更新速度。更新的速度提高了, 那么与Select查询作业的冲突就会明显减少, 锁竞争的现象也能够得到明显的抑制。

措施二:将某个表分为几个表来降低锁竞争

如一个大型的购物超市, 如沃尔玛, 其销售纪录表每天的更新操作非常的多。此时如果用户在更新的同时, 另外有用户需要对其进行查询, 显然锁竞争的现象会比较严重。针对这种情况, 其实可以人为的将某张表分为几个表。如可以为每一台收银机专门设置一张数据表。如此的话, 各台收银机之间用户的操作都是在自己的表中完成, 相互之间不会产生干扰。在数据统计分析时, 可以通过视图将他们整合成一张表。

措施三:调整某个作业的优先级

默认情况下, 在MySQL数据库中, 更新操作比Select查询有更高的优先级。如案例所述, 如果用户乙先发出了一个查询申请, 然后用户丙再发出一个更新请求。当用户甲的查询作业完成之后, 系统会先执行谁的请求呢?注意, 默认情况下系统并不遵循先来后到的规则, 即不会先执行用户乙的查询请求, 而是执行用户丙的更新进程。这主要是因为, 更新进程比查询进程具有更高的优先级。

但是在有些特定的情况下, 可能这种优先级不符合企业的需求。此时数据库管理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语句的优先级。如果确实需要的话, 那么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实现。

一是通过LOW_PRIOITY属性。这个属性可以将某个特定的语句的优先级降低。如可以调低某个特定的更新语句或者插入语句的优先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 这个属性只有对特定的语句有用, 即其作用域只针对某个特定的语句, 而不会对全局造成影响。

二是通过HIGH_PRIOITY属性。与通过LOW_PRIOITY属性对应, 有一个HIGH_PRIOITY属性, 顾名思义, 这个属性可以用来提高某个特定的Select查询语句的优先级。如上面这个案例, 在用户丙的查询语句中加入HIGH_PRIOITY属性的话, 那么用户甲查询完毕之后, 会立即执行用户丙的查询语句, 等到用户丙执行完毕之后, 才会执行用户乙的更新操作。可见, 此时查询语句的优先级得到了提升。这里需要注意, 跟上面这个属性一样, 这个作用域也只限于特定的查询语句, 而不会对没有加这个参数的其他查询语句产生影响。也就是说, 其他查询语句如果没有加这个属性, 那么其优先级别仍然低于更新进程。

三是通过Set LOW_PRIORIT_UPDATES=1选项。以上两个属性都是针对特定的语句, 而不会造成全局的影响。如果现在数据库管理员需要对某个连接来调整优先级别, 该如何实现呢?如上例, 现在用户需要将用户丙连接的查询语句的优先级别提高, 而不是每次查询时都需要使用上面的属性, 此时就需要使用Set LOW_PRIORIT_UPDATES=1选项。通过这个选项可以制定具体连接中的所有更新进程都是用比较低的优先级。注意这个选项只针对特定的连接有用, 对于其他的连接, 就不适用。[1]

四是采用Low_Priority_updates选项。上面谈到的属性, 前面两个针对特定的语句, 后面一个是针对特定的连接, 都不会对整个数据库产生影响。如果现在需要在整个数据库范围之内, 降低更新语句的优先级, 是否可以实现?如上面这个案例, 在不使用其他参数的情况下, 就让用户丙的查询语句比用户乙的更新具有更先执行?如果用户有这种需求的话, 可以使用Low_Priority_updates选项来启动数据库。采用这个选项启动数据库时, 系统会给数据库中所有的更新语句比较低的优先级。此时用户丙的查询语句就会比用户用户乙的更新请求更早的执行。而对于查询作业来说, 不存在锁定的情况。为此用户甲的查询请求与用户丙的查询请求可以同时进行。为此通过调整语句执行的优先级, 可以有效的降低锁竞争的情况。

可见, 可以利用属性或者选项来调整某条语句的优先级。如现在有一个应用, 主要供用户来进行查询。更新的操作一般都是有管理员来完成, 并且对于用户来说更新的数据并不敏感。此时基于用户优先的原则, 可以考虑将查询的优先级别提高。如此的话, 对于用户来说, 其遇到锁竞争的情况就会比较少, 从而可以缩短用户的等待时间。在调整用户优先级时, 需要考虑其调整的范围:即只是调整特定的语句还是调整特定的连接, 又或者对整个数据库生效。

措施四:对于混合操作的情况, 可以采用特定的选项

有时候会遇到混合操作的作业, 如既有更新操作又有插入操作又有查询操作时, 要根据特定的情况, 采用特定的选项。如现在需要对数据表同时进行插入和删除的作业, 此时如果能够使用Insert Delayed选项, 将会给用户带来很大的帮助。再如对同一个数据表执行Select和Delete语句会有锁竞争的情况, 此时数据库管理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使用Delete Limint选项来解决所遇到速度问题。

3 小结

通常情况下, 锁竞争与死锁不同, 并不会对数据库的运行带来很大的影响。只是可能会延长用户的等待时间。如果用户并发访问的机率并不是很高, 此时锁竞争的现象就会很少。那么采用上面的这些措施并不会带来多大的收益。相反, 如果用户对某个表的并发访问比较多, 特别是不同的用户会对表执行查询、更新、删除、插入等混合作业, 那么采取上面这些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锁冲突, 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

参考文献

企业竞争情报运转与沟通机制 篇10

从操作层面上讲,企业竞争情报工作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基本环节:监测收集、分析研究和传播应用,三个环节缺一不可。这三个环节的循环推进才能实现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有效运转。运营和管理层面包括情报战略规划、组织架构、流程管理(计划和实施)、应用效果评估。除此之外还应包括必不可少的资源配置和培训。从情报工作的特殊性来分析,它和一般的产品生产过程很不相同,其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它的工作介质和工作成果都是信息,并且是语义表达层面的信息。这不同于普遍意义上的成为情报收集和监测的前端工作的信息或数据采集。情报工作的这种特性必然导致其操作层面和运营管理层面,都必须建立在组织与环境及其内部人员之间的意义传递和交互沟通。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企业竞争情报实际上就是一种关于竞争环境和竞争参与者的背景、事实、态势、关联及可能性的信息(情报)在企业内进行沟通和交互的机制。这正是本文要讨论的核心问题,企业竞争情报运转与沟通机制。

情报运转需要沟通机制保证

正如企业的运营效率取决于企业的沟通效率,组织内情报的运转效率也取决于企业的沟通效率。连有效沟通都实现不了的企业肯定没办法有效运营,自然就不可能有效地进行竞争情报活动。连有效沟通都不能保证的企业,竞争情报运转根本就实现不了,即使偶然获得有价值的情报,也不能保证其价值的实现。企业竞争情报工作不像生产和销售,不会直接地为企业增加产值、产生利润。它的价值需要通过企业其他部门的应用才能产生。因此企业竞争情报工作必须要有效的企业沟通机制来保证。

很多企业在建立了竞争情报系统之后,却发现花很大力气建立的系统发挥不出效益。管理层对竞争情报工作的实际效果感到失望,业务部门甚至认为竞争情报不过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竞争情报部门或者人员更是感到困惑,试图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依据,为市场竞争提供情报,可是始终跟业务部门存在疏离感。其实,实际原因是因为竞争情报部门和决策管理层、业务部门缺乏真正的业务沟通,竞争情报部门和其他部门实际上是处在各自的信息孤岛上,不可能互通互联共享信息和情报。更为可怕的是当竞争情报部门也成为信息孤岛之后,就无法再了解业务部门的情报需求,也没有办法获得最为重要的内部情报资源。如果把它比作生物体器官的话,这种情况终将会导致器官的萎缩和坏死。

情报和业务部门的沟通

企业的其他部门和人员除了作为竞争情报的需求提供和资源提供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作用,即企业组织的情报判断和分析能力之源。仅依靠竞争情报部门和专职竞争情报人员的判断和分析能力,对于企业应对技术、市场竞争和商业环境的变化是远远不够的。竞争情报部门要把其他部门当作情报的用户和来源,也要把他们当作情报分析处理能力之源。因此,需要特别强调竞争情报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美国在9·11事件之后,总结经验教训的时候得出的一条重要结论就是美国的情报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为此我们也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竞争情报工作是贯彻整个企业运营和管理的重要职能,需要所有部门的沟通和协同合作。

要解决好竞争情报部门与企业内各业务部门的沟通问题,首先要解决好竞争情报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在企业中有的部门和竞争情报部门关系很紧密,比如战略发展部、企划部、市场部、公关部等(根据企业设置不同各有不同的名目),有的却没有多少业务关系。但是这并不是说这些部门的沟通就不重要了,这些部门和竞争情报部门具有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关系,有的还有很有价值的情报分析参谋作用。作为竞争情报部门一定要明确认识这种关系,才能和他们保持适当的和良好的协作关系。情报部门和其他业务部门的业务关系决定了沟通的内容和方式,沟通内容和形式反过来又在促进和改变着关系。

另外,情报部门和专业情报人员还有一项重要任务,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情报部门常常被称为千里眼、顺风耳,指的就是能够及时“感到”政策、环境、技术、市场、竞争对手、合作伙伴和用户方面起于“青萍之末”的动静。做到这一点,除了互联网和媒体监测技术之外,还要靠与外界的广泛沟通和交流。值得强调的是,沟通和交流需要的是调动整个组织的情报搜集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经情报部门的有效整合形成组织作为一个整体的情报竞争能力,为企业的战略发展和战术运作服务。

基于沟通的情报部门定位

竞争情报部门必须明确自身在企业中的定位和职责,而定位难度其实相当大,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竞争情报人士的学术“理想主义”念头在作怪。竞争情报人士常常有成为竞争情报学家的倾向,而企业需要的则是情报专家,他们没有义务为学术探讨买单。因此,情报部门和人员的职能和定位,必须严格取决于企业的需求、自身的能力和企业流程架构和信息环境的现实。

竞争情报部门和专业人员的职能和定位在不同的企业架构之下会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当企业设立了专职的竞争情报部门和专业情报人员时,其定位和职责就是比较清楚的。情报部门的职能是根据企业或者组织的战略要求和业务需求,进行长期的情报监测和研究,协调整个企业或组织的情报搜集和处理业务,配合企业业务的需求提供及时的技术、市场、竞争者和相关商业环境的信息情报。

情报业务流程的建立

在确定和各业务部门的关系,建立具体的情报业务流程时,需要对企业或组织的各个部门完成如下的基础工作:

1、发现且明确情报需求

2、明确情报用户

3、识别情报收集和处理能力资源

4、确定和情报用户的工作关系和流程(情报服务提供、情报资源获取、情报能力协调应用)

5、关注情报用户的价值

6、定期收集反馈和评价

这些基础工作需要借助企业内部情报调研和沟通来完成。实施过程中有几个理念性原则需要遵循:各管理和业务部门的职能不同,其情报关注点也不同,因此他们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情报需求;各部门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情报来源,忘记这一点是非常危险的,可能导致情报部门失败;组织内的情报能力并非集中在情报部门,也散布在其他管理和业务部门,情报部门有责任协调和整合整个组织的情报能力;只有能提供使用户增值的产品和服务时,才有出价的能力和谈判的资格,这是和各部门确立流程和业务关系的基础;情报流程和业务关系会不断地发生变化和调整,这些变化和调整是在沟通过程中发生和发展的,因此企业内部情报工作的核心流程是沟通;沟通固然可以有制度和流程来保证,但毕竟是人性化的行为,其本质动力还在人的心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互动交流才是有效沟通的保证。

我国某知名软件公司是最早引入竞争情报人才、设立市场竞争监测研究机构的企业之一,但是其情报搜集工作中有关竞争对手的技术动态的部分曾经一直成本高昂、准确率不高。无奈之下,情报部门与各业务部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沟通交流。交流结果让情报部门大吃一惊,原来技术开发部门的软件工程师在网上和竞争对手的软件工程师竟然是一个论坛上的搭档版主,对于竞争对手的技术动态非常清楚,但是其项目组之外却从未有人知道。而很难得到的竞争对手的价格信息、销售策略和用户信息,在本公司一线销售人员手里也非常丰富、及时。情报部门认识到正是公司自身的“墙壁”,阻断了组织所拥有的信息资源和情报能力。为此,情报部门在按需求分类的前提下重构了公司的情报沟通机制和流程,组成了由各部门相关人员参加的“竞争情报委员会议”(类似于美军的参谋长联席会议),并对全体员工进行了竞争意识和信息收集方法培训。正是在这样的竞争情报沟通体系的支持之下,这个公司在市场上击败了跨国公司的竞争,其产品在国内市场一度达到50%以上的市场分额。

把竞争机制引入小学数学教学 篇11

一、通过创设情境,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年级的学生在竞争中思维灵活性、清晰性和流畅性等方面都远远优于非竞争条件下的情况。我们的竞赛活动正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竞争的机会, 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 培养他们追求真理和克服困难、百折不挠的思想品质。因此, 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创造各种情境, 积极激发学生不甘落后的强烈的竞争意识, 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把学生带入问题的情境中, 使学生产生求知的需要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为学生竞争意识的萌发提供可能。

例如教学“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 创设情境, 向学生列出一系列数字:“看看谁能最快从这一系列数字中找出能被2或5整除的数字。”出于好胜心, 学生都抢着说出答案, 当比赛结果出来后, 学生的好胜心就转化成了求知欲。“为什么有人能判断得又准又快呢?”学生会主动地学习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 学生竞争的意识得到了培养。

又如在教“倒数的认识”一节时, 有意让学生填空:5× ( ) =1, 8× ( ) =1……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制造了认知冲突, 创设了问题情境, 使学生在迫切的求知状态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开展课堂活动,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课堂, 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 也是开展竞争活动、培养竞争能力的舞台。把竞争引进课堂, 会使课堂气氛活跃, 会提高课堂效率, 会促进群体参与。反过来, 在竞争中参与教学活动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引导学生在竞争中参与活动, 培养竞争意识, 激发学生热情。

把竞争意识引进课堂, 设计练习可考虑竞争形式:设必答题、选答题、轮答题和抢答题等形式。如: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一个重点, 也是一个难点, 学生的正确率很不理想。为什么在运算整数四则计算题时正确率很高, 而在计算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正确率下降?分析之后发现, 难度增加是一个原因, 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对这种枯燥又烦琐的计算不感兴趣, 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抄错数字、抄错运算符号等错误层出不穷。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可尝试这样的方法:把练习题分成三个四则运算题为一个单位, 让同学们比一比, 哪些同学算得又快又对。并列出最快做对题的前十名给予表扬, 让全班同学向他们学习。这样几次下来, 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 解题的正确率也就提高了, 一堂课也在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

三、采取语言激励,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 喜欢争胜好强, 爱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将一些激励性的、富有感染力的话语蕴涵在课堂提问之中, 激发竞争激情, 提供竞争机会, 让他们在竞争中展示自我, 以此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 鼓励学生, 促使他们争先恐后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去。激励的语言很简单, 如“不错”、“很了不起”、“很好”、“真不简单”、“ 你回答问题很准确”、“ 你的观察很仔细”、“ 你说得很完整”、“ 你真聪明/你真棒”等, 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产生竞争意识,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引导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 增强交流及整体的竞争意识。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思考, 多交流, 各抒己见。学生的思维越活越好, 争论得越激烈越好。这样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设想,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就是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例如教学“图画应用题”时, 让学生同桌合作:用自己喜欢的学具摆出一些图画, 让对方编应用题, 看谁摆的图画能难倒对方。学生为了表现自己, 都积极参与, 摆出不同的图画和编出不同的加、减法应用题。与此同时, 还请了5位男同学和4位女同学出来现场竞争, 让学生思考:能编出几道应用题。通过比赛, 学生编出了下列应用题:①有9个同学做游戏, 其中5个是男同学, 女同学有几个?②有9个同学做游戏, 其中4个是女同学, 男同学有几个?③有9个同学, 走了3个, 还剩几个?④教室里有9个同学, 走了6个, 现在有多少个?⑤有5个男同学, 4个女同学, 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学生在竞争中探索新知, 突破难点, 掌握知识。

总之, 生活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 要发展、要进步, 就得不断地学习, 在学习中充实自己, 完善自己。从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使他们认识到, 竞争是时代的要求, 发展的需要, 通过竞争能提高热情, 激发潜能, 增强实现目标的内驱力。竞争教育便是在教育各环节中以比较的方法, 通过引发学生的好胜心和表现自我的欲望, 激发、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尝试、创新等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玺恩.数学思想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7.

[2]张梅玲, 张天孝.现代小学数学教育研究 (六) [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

[3]陆书环, 傅海伦.数学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上一篇:马尾松栽培管理技术论文下一篇:高校异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