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类休闲食品市场竞争分析报告

2024-06-03

糖类休闲食品市场竞争分析报告(精选3篇)

糖类休闲食品市场竞争分析报告 篇1

糖类休闲食品市场竞争趋势分析报告

本报告将从市场现状及发展概况、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行业发展趋势及预测等方面来分析糖果市场的发展。

市场现状及发展概况

糖果业是我国食品工业中快速发展的行业之一,已连续5年保持增长,2003年的增幅超过了15%。专家预计今后数年仍将保持8%左右的增长速度,高于全球糖果年均增长速度6个百分点。

2003年销售额在500万元及以上的糖果行业总销售收入为135.08亿元,比2002年的112.45亿元增长了20.13%,利润总额为10.93亿元,比2002年的6.79亿元增长了60.96%,增长幅度相当大,有78.8%的企业实现了赢利,只有21.2%的企业亏损。糖果总产量为54.55万吨,比2002年的47.40万吨增长了15.08%。

2004年通过对全国糖果行业销售额在500万元及以上219家企业统计显示,销售收入达到了165.72亿元,比03年增长了21.31%。利润总额也达到了11.54亿元,资产总计为153.7亿元,也比03年增长了10.29%。

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

我国糖果行业已经形成国际国内品牌同台竞争的格局,国际品牌挟强大的资本以及先进的技术,迅速在中国市场树立了品牌的强势竞争力。对于国内品派来说,谁率先把握时机,成为品牌领跑者,谁就是最大的赢家。

(一)众多的企业参与

本土成长起来的糖果企业发展到5000多家,其中年销售额500万以上的企业有230家,在糖果市场十强的排名中,前七位均为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行业内已形成诸如河南金丝猴,福建雅客、梅林,上海冠生园、晋江金冠、喔喔,山东鲁洲、悦家,北京义利、绿得、京源马大姐,天津奥奇特、安徽绿波浪,广东徐福记等一批骨干企业,民营企业较国有企业市场份额更大的局面。同时,国内各大食品集团也加紧了对糖果业投资,如巨能集团的胶荃糖、旺旺的明胶糖果、喜之郎的果冻软糖等。糖果行业处于内忧外患的形式之下:一方面,如美国箭牌和爱芬、意大利不凡帝等一些早期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运用他们雄厚的资金实力、成熟的品牌管理经验,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原料生产的糖果产品,大力蚕食中国的糖果市场,给中国糖果企业带来了挑战;另一方面,国内的竞争日趋白日化,后来居上的雅客、金冠等南方新生力量咄咄逼人;机密 第 1 页 4/1/2013

同时还有资产达5个多 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国家级乡镇企业集团金丝猴、老牌国企冠生园等奋力争夺。因而,本土企业必须建立完善健全的管理机制具备科学而灵活的营销体制,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加大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

(二)品类的占位

从增长速度上分析,胶荃糖(主要为口香糖)、巧克力增长强劲,硬糖、奶糖市场下滑,其它糖果稳中有升,糖制品行业总量保持可观发展速度。隨着新功能、新口味、复合型等糖果新产品的涌现,糖果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多种糖果品牌根据产品的細分定位及特色在目前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涌现出的一大批新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无论是营养型糖果、巧克力制品,还是各种新奇特糖果,体现出來的都是糖果企业对市场的把握和产品开发能力的提高。

(三)市场推广广告是开路先锋

2003年与以往相比,有两个最为显著的变化:第一,糖果的产品结构表现出明显的改善趋势,企业开始重视功能性糖果的开发,比如雅客的功能糖果V9,以及众多针对口腔咽喉保健等功能糖果纷纷诞生;第二,糖果企业的广告投放策略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以雅客和金丝猴为代表的糖果企业展开了对央视“糖衣炮弹”的进攻。

2004年上半年,糖果在央视投放广告约3203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0.6%,远远高于在全国电视媒体上5.83%的广告投放增长速度。这一方面表明糖果企业更加注重产品的广告宣传和品牌运作;另一方面也表明糖果企业的广告投放在向中央台集中。

雅客本来是糖果行业的弱势品牌,因为投放央视的黄金段位,迅速成名,广告在央视一套播出5天后,雅客V9的销售量就急剧攀升,经销商由过去一次只订五、六十箱产品变为一次订货五、六百箱,有的甚至一次就订两千箱,于是出现了雅客因供不应求断货而被大型超市罚款的事件。

金丝猴在糖果行业销量一直居于首位,但品牌知名度却不尽人意。2003年金丝猴开始在央视黄金段位进行投放,结果不仅销量大幅度上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得到了提升,2004年金丝猴在去年取得辉煌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了对央视招标段的投入

一些本土糖果品牌未能有效地采取品牌建设策略,导致后续产品开发与行销售不利,造成主打产品的销售产生了下滑。与此同时,一些跨国品牌采用品牌整合传播的经营方式,在国內市场迅速占领了大量的市场份额!

从糖果业央视广告投放的近况,我们可以看到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已经迫使企业除提高产品品质外,开始进行品牌运作,加大品牌的宣传力度增加品牌的含金量。

行业发展趋势及预测

(一)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我国糖果业有巨大市场发展潜力。目前我国人均糖果为0.7公斤,约为发达国家的1/10,国际人均水平的1/3。我国人均糖果如能达到国际水准,那么要求我国糖果巧克力的总供给量将达270万吨以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糖果的科学认识,以及新功能、新口味、复合型等糖果新产品的涌现,糖果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近年诸多企业突破市场领域,想方设法扩大产品的范围及消费层面。一是品种齐全,产品系列化,产品创新的步伐更快。二是扩大产品消费群体,扩大消费空间。这也将是市场成长的另一个契机!

(二)宣传造势,强化品牌意识

从产品转换到市场行销,再转到品牌,这是一个观念的转变從,品牌建设是长期投资,但最终必将成为企业长远经营战略的重要一步。

中国糖果迫切需要品牌化,产品需要细分化。

糖果属于快速消费品。快速消費品的品类特色決定了,把握特殊事件,例如、神舟六号升空这一类大家瞩目的传播机会,往往会最大程度地浓缩品牌知名度的积累,品牌资产在最短时间达到质的飞跃,使企业短时间内占领市场成为可能。最近兴起的广告代言人也是行业发展新的推动模式。

糖果行业是一个朝气蓬勃的产业。糖果行业的竞争促进行业全速进入品牌時代。品牌是企业信誉的保证。糖果行业未来的竞争,将进入以品牌为基点的阵地争夺战,最后的赢家属于广大的消费者。

(三)市场积聚化,产品个性化

我国的主要糖果企业集中于福建广东等地,区域性比较明显,企业可以依靠国家的产业政策协同作战,形成产业集群优势,走上规模化发展的道路。

无论是从产品的品种到产品的包装,以及售卖的方式都极大地丰富,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如针对婚庆的喜糖,针对节日的礼品装,针对年轻人传情达意的各式巧克力,针对吸烟人群的润喉糖,针对儿童的各种新奇特包装,还有新兴的“糖吧”等等。不同年龄段、不同喜好的消费者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到糖果带来的便利与愉悦,从而带来糖果消费市场的繁荣。

(四)渠道保障,市场制胜

对于糖果企业而言,其在终端的销售竞争是相当激烈的,终端市场的铺货量是产品市场占有状况的最终决定者!

企业应当抓住大的流通渠道,和终端销售商达成合作协议,把大的商业企业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推动产品的市场推广才是最终的取胜之道!

资料来源:CCTV广告频道

《中国糖果》

中国食糖网

糖类休闲食品市场竞争分析报告 篇2

随着绿色消费观念日益被广大消费者接受, 我国绿色食品的消费快速增长, 发展空间十分广阔。而国际市场有机类农产品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步扩大, 为我国绿色食品发展提供了机遇。随着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提出更高要求, 这为绿色食品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农业专家认为, 相对于农产品和食品总量来说, 绿色食品发展的规模、生产总量和开发面积都比较小, 只占全国大宗农产品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2%左右, 但是这项产业经过10年的成长, 已经显示出了现实的发展空间和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我国绿色食品出口的现状

(一) 价格优势

绿色食品价格优势源于我国劳动力价格较低和劳动密集两个方面。原因如下:我国劳动密集性生产的特点, 为产品的价格奠定了竞争优势的基础。悠久的农业种植传统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条件, 在维护生态环境和对生态破坏的补偿和预防费用上低于其他国家。大规模产销为降低成本, 提供了条件。因此, 我国绿色食品在价格构成上比国外同类产品有明显的优势。

(二) 效益优势

从事绿色食品的生产及加工的地区和企业可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效益优势增加农民收入, 从而也保证了绿色食品出口的产品供给。从黑龙江省部分绿色食品比传统农产品的增收情况, 仅这一项, 就增收92700万元, 农民人均增收35.9元, 占农民增收的30%。效益优势吸引是指绿色食品生产规模扩大的基本原因之一。

(三) 政策导向优势

在支持绿色食品产业, 尤其是国际化的生产基地、龙头企业方面, 产业政策导向发挥了积极作用。国家财政有专门款项支持绿色食品基地和龙头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展, 各地区也相继制定了加速发展的扶持政策。黑龙江、吉林、江苏、山东等省还安排了绿色食品专项发展资金, 以上政策及措施促进了绿色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力提升。

三、我国绿色食品出口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 农产品出口企业规模较小、组织化程度较低, 绿色品牌经营的理念和能力较弱

我国目前涉农出口企业数量较多, 近1.76万家, 但大部分农产品仍以农户生产经营为主, 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组织化程度也较低, 呈现出“小规模、大群体, 小生产、大市场”的格局。在出口贸易中, 许多企业绿色品牌经营的意识较弱, 2003年~2006年我国各地农产品出口总额与该地区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总数的相关系数数值偏低就是有力的证明 (见表1) 。

资料来源:http://www.greenfood.org.cn

以众多农户 (或其他生产者) 为主的小规模生产农副产品体系难以支付 (认证) 成本, 同时缺少技术力量的支撑, 所以大部分企业采取的是“以量取胜”的低价战略。低价战略不但导致低收益, 也为一些国家对我国农产品实施反倾销留下了空间。

(二) 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中参与出口贸易的企业较少, 且平均每个绿色食品出口企业的出口规模有下降的趋势

在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中, 参与出口贸易的企业相对较少, 且单个绿色食品出口企业的出口规模有下降趋势, 跨国经营规模较小。

(三) 新品种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深加工产品较少

资料来源:http://www.greenfood.org.cn

资料来源:http://www.greenfood.org.cn

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新品种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大多数企业出口产品中传统产品多, 创新产品少, 深加工能力不足, 不能适应国际市场消费多样化的需要。

(四) 绿色食品质量管理标准体系不完善

制约绿色食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在绿色食品标准制定上, 从本国国情出发, 形成了绿色A级标准和A A级标准。尽管我国已经参照国际有机食品认证标准制定了一系列标准、规范, 但由于我国的绿色食品标准过于侧重产品本身的检验, 而对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及流通过程均未形成严格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 与国际有机农产品的标准和管理体系存在一定差距。

(五) 食品质量监管部门之间缺乏有机协调

目前我国已制定了包括各类食品的产品标准、食品污染物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食品卫生操作规范在内的众多标准, 但这些标准分散于农业、质监、卫生等六七个部门, 食品质量监管部门之间缺乏有机协调, 不仅存在多种标准相互冲突、多头监管、重复监管现象, 而且监管工作难以全部覆盖, 存在“真空地带”。例如, 自2006年起, 国内对部分食品开始实施市场准入许可制度, 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 由于技术监督部门只能对加工企业进行检查, 缺乏与农业、工商部门的协调沟通, 对整个产业链中上游基地和下游市场无法实现有效监控。

三、促进我国绿色食品出口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采取有效措施, 夯实绿色食品出口的产业基础

1、加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应强调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识、市场准入五个关键环节的建设, 应坚持从源头管理入手, 推动“从土地到餐桌”全过程管理, 加强对基地农产品的监督管理, 加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力度, 对各类绿色食品基地建立可追溯体系, 确保出口绿色食品的质量。

2、注重绿色食品产品结构和出口结构的优化。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发展生态农业,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 重视绿色食品新产品开发, 提高绿色食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从而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获得更多的比较利益。

(二) 规范市场, 促进绿色食品市场竞争有序化

1、整顿市场秩序。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市场较为混乱, 乱用绿色食品标识、假冒绿色食品的现象时有发生。政府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对绿色市场的监管机制, 应用工业产品质量管理的理念, 建立绿色食品质量管理体系, 加强对绿色食品市场的监管。

2、加强对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检查力度。政府主管部门应对绿色食品的生产实施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 以保证产品的整体质量。

3、按农产品技术标准组织生产, 实施绿色品牌战略, 扩大绿色食品出口规模。我国可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 统一品牌, 统一价格, 统一包装, 统一宣传, 统一质检”的原则来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 全力创建绿色食品品牌。这样, 不仅可以从源头上控制农产品的质量, 而且通过“基地+户+牌”和“企业+户+牌”的模式, 可以借助合同契约等形式把目前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 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生产的一种有利模式。同时, 绿色食品的生产者通过适度的规模生产, 可以分摊巨额环境认证成本, 降低信息搜寻成本, 提高信号发送效率;通过品牌连锁经营等方式, 可扩大生产规模, 发挥绿色食品品牌和各地资源的优势, 从而达到提升我国绿色食品国际市场竞争优势的目的。

4、进一步拓宽我国绿色食品出口市场, 扩大绿色食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欧、美、日是我国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 我国绿色食品生产开发企业应首先争取获得欧、美、日发达国家的权威绿色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 从而取得进军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同时, 由于各国对进口农产品的检测标准不一, 出口企业除提高农产品质量外, 还需努力开拓新市场, 形成多元化市场格局, 从而避免由于某一国家市场关闭而导致企业陷入困境, 达到扩大出口市场规模的目的。

摘要:市场国际化条件下, 绿色食品出口贸易的机遇和挑战表现在:巨大的市场和竞争加剧及贸易壁垒的日趋复杂。而我国的绿色食品出口虽然具备自身独特的优势,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农产品出口企业规模较小、深加工产品较少等。想要解决存在的问题, 就要进一步分析和认识我国绿色食品的竞争力, 培育和加强竞争优势, 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竞争, 发展竞争优势, 跨越贸易壁垒。

关键词:绿色食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靳明.绿色消费的替代渗透力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 2006 (3) .

[2]、靳明, 郑少峰.我国绿色农产品市场中的博弈行为分析[J].财贸经济, 2006 (6) .

[3]、张炳文.中国绿色食品工程发展现状与趋势[J].食品科技, 1997 (1) .

[4]、董梅, 陆军.绿色食品的起源及发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 1995 (4) .

糖类休闲食品市场竞争分析报告 篇3

中国贸促会贸易推广交流中心主任杨晓东在会上宣布:“第六届中国国际生态竞争力大会”暨“首届中国好食品定制评荐交易会”将于10月25日至27日在山东省烟台市举办,大会将以“生态、城镇化与可持续竞争力”为主题,大会同期召开“中国好食品定制评荐交易会”,寄望打造中国食品行业农、科、工、贸一体化的新型市场直通车。

杨晓东在致辞中指出,生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生态竞争力是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核心部分。他说,从2008年起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的“中国国际生态竞争力大会”为各方加强合作,实现资源有效整合、优势互补,共同提升核心竞争力搭建了一个务实有效地生态合作平台。与“第六届中国国际生态竞争力大会”同期召开的“首届中国好食品定制评荐交易会” 将集聚中国具有品牌价值和成长性的食品生产企业,并为它们搭建展示、定制和交易平台。

据组委会介绍,组委会已收到来自食品、农业、机械、包装、添加剂、农药、化肥等相关企业现场提交的近万份评选材料。许多企业纷纷表示希冀获得“中国好食品”的授牌。组委会人士透露,只有那些被组委会专家评定的入围企业才有资格参展,即是获得真正“露脸”的机会,供各方人士“评头论足”后,才有可能参加“中国好食品”的授牌仪式。

“中国好食品”评荐活动是第六届中国国际生态竞争力大会活动之一。评荐活动覆盖我国食品制造加工、畜牧养殖、农产品种植、食品添加剂等行业,包括评选、推介展示、交易等系列活动。“中国好食品”产品将由专家评审出,通过“中国好食品”电子商务平台和大会进行推介,营养专家将对入选产品进行营养功能分类,为特定人群分类推荐营养功能食品。

上一篇:英语演讲课程大纲下一篇:新表彰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