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旅游swot分析

2024-06-26

休闲旅游swot分析(通用8篇)

休闲旅游swot分析 篇1

威海休闲旅游业

一.优势(Strengthes):

(1)丰富的旅游资源。威海拥有“一线一湾一城一果三山”丰富旅游资源,即经区的44公里海岸线资源;九龙湾滨海度假会议中心;滨海旅游购物城;“无花果之乡”,举办有威海无花果文化旅游月活动;“三山”旅游景区,即华夏城“东方文化区”、“神游化夏”大型山水情景演艺项目、老虎山生态观光园万福博览园和凤凰山“孝”文化旅游景区书画博物馆等五个部分。著名旅游景点包括刘公岛、西霞口、银滩、大乳山、圣水观、槎山、赤山法华寺、石岛、环翠楼公园、中央电视台威海影视文化城等。

(2)适宜环境与气候条件。威海是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宜居城市和卫生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海洋、山林的调节作用,使这里具有海洋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2度,夏季平均气温为22.8℃,海水温度最高为28℃。平均降水量800多毫米,年日照总时数2516小时,年平均湿度为60%.,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

(3)丰富的休闲娱乐项目。威海已经培育起了以温泉、游艇、垂钓、渔家民俗等“亲海”主题的滨海休闲度假产业,以高尔夫、沙滩排球、帆船、潜水、环海自行车等运动项目为主的休闲体育产业,以梦海、神游华夏等品牌为主的特色演艺产业,以国际人居节、国际渔具博览会、中国建筑设计大奖赛、中国时装设计大赛等品牌节会为主的节庆会展产业;同时,与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密切相关的制造业也比较发达,独具特色的休闲产业集群正在加快形成。其中威海温泉资源“富甲一方”,在山东省17处天然温泉中独占9处,是我国北方温泉资源蕴藏最丰富的地区。通过成功举办国际温泉节,威海温泉旅游吸引大批来自俄罗斯、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温泉界专家学者,以及国内外近200家旅游商,进一步拓展了国内以及韩日俄等国外高端客源市场,对周边景区发展也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此外,威海是全国开展渔家乐旅游最早的城市,也是目前开展较好的城市之一。其中2007年荣成东楮岛村是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山东省内仅有的两家“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拥有极具特色、保存完好的海草民居建筑,是威海渔家乐旅游的代表。

(4)“小城市”优势。与邻近的青岛、烟台、大连等城市相比,作为中小城市,威海有较低的人口密度,更紧凑的城市规模,更适合步行的城市格局,兼具城市的便利性和乡野之趣,对于旨在享受生活、追求自然的休闲和度假者来说,这样的城市更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5)便利的交通设施。目前威海已经实现海、陆、空全方位的大交通构架。北到哈尔滨、南到福州、西到太原,我市已与多个城市实现长途客车对跑;铁路方面,开往北京与武汉的列车,实现了北上南下的格局;国际机场每天10多个航班,辐射北京、上海、长春、广州等地;市区形成纵横贯穿的交通网络,公交和短途客运可以直抵市区主要旅游景点,为游客提供便利的出行条件。

(6)充分政策支持。伴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兼顾海陆统筹的区域发展战略,威海作为半岛主要城市必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从国家战略中受益。通过税收等经济措施的倾斜及非经济政策的调整,会进一步增加威海城郊休闲产业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与号召力。

二.劣势(Weaknesses):

(1)旅游资源整体开发不够规范。由于是新兴产业,没有现成的管理制度可循,威海的旅游资源在整体化、多环节、多层次地开发利用方面还不够规范有序,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休闲产业开发管理涉及的水利、建设规划、旅游等部门,在开发过程中存在协调不够、管理脱节等现象,没有很好地形成合力。

(2)开发模式基本雷同,消费结构比较单一。总体看,威海的休闲产业开发项目的设计思路大体类似,缺少特色鲜明标志性主题和内涵,在多元化、差异化开发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例如,目前威海温泉项目的开发主要定位于中高端客户,没有面向消费市场更大的普通人群,满足不了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需要。此外与周边的烟台、青岛、日照等城市对比,威海在休闲产业领域尚未找到自己的定位与特点,因此无法突出自身优势。

(3)品牌策划、包装和促销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在国内外威海的城市的知名度相对其他城市较高但是没有充分将城市知名度转化为休闲产业的号召力,在国内休闲旅游的市场上也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尴尬境地。

(4)城市旅游配套设施比较紧张,且特色不鲜明、功能不完善。例如针对自驾游游客,自驾车停车场不足,缺少为散客提供“一站式”服务的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中心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

(5)产业链不健全,缺乏具有带动作用的旅游龙头企业。部分景点或休闲项目仍然停留在门票经济的初级阶段,餐饮、娱乐、购物等高附加值产业链不健全。另一方面,旅游企业“弱小散差”“群山无峰”,没有强有力的领导企业主导威海休闲产业的发展,导致产业发展罗而无序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与整体合力。

(6)内部消费工作有待加强。在威海想尽办法开拓外部休闲产业市场的同时,如何增加内需让威海人民首先参与休闲消费是威海休闲产业面临的又一难题。普通市民的生活状态是一个城市的活广告,如何通过内部消费来提升外部消费,吸引更多游客是威海休闲产业发展的问题急需解决。

三.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1.“蓝色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山东省政府2011年1月6日晚间通报,国务院已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

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山东半岛的一部分,威海迎来了难得的机遇。

2.烟台-威海组团。进一步提升烟台、威海的中心城市地位,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统筹组团内各层次城镇的发展,加强组团内产业分工与协作,推进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与日韩经贸联系密切的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海洋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海洋产业基地、对外开放平台和我国北方富有魅力的滨海休闲度假区。

3.青烟威荣成铁路构造“一小时生活圈”。青烟威荣城城际铁路修建后,可以为旅客提供快速、安全、环保、大容量的现代化轨道交通服务,将青岛至烟台、青岛至威海平均旅行时间缩短至1.5小时、1.7小时,可以大大提高旅游和城际旅客运输质量及能力,可以使青岛,烟台,威海构成一个圈,互相带动发展,为威海旅游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4.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给威海市带来了机遇;目前,全国都处于产业结构大调整的时期,即改变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调整的重点是加大第三产业的比重。“十二五”规划中,中央多次提出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旅游业在威海市无疑是第三产业的支柱和龙头,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第三产业上去了,产业结构自然就得到了优化。因此,“无旅不优”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共识,这为威海市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5.休闲度假旅游市场。终日奔波的城市人群,越来越希望能有一个

空气好、环境美,能充分享受大自然,供自己休闲度假,彻底放松心情的地方。上述条件威海都具备。而且目前国内真正意义上的休闲度假旅游城市还不存在,这一市场几乎是一个空白市场,因此,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对于威海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四.威胁分析(threats)

1.区域竞争激烈。威海市旅游产业的发展面临着青岛,烟台等地的挑战,青岛,烟台等地均为我国旅游业发达地区,其优良的服务水平、完善的城市建设和旅游管理体制对威海市构成强有力的威胁。同时,省外的旅游市场,如海南岛,大连市等有着更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威海市旅游业的发展构成了对国内客源市场的强有力的竞争。这表明威海市旅游产业的省内和省外竞争都很激烈,要在这样的市场中生存并不容易。

2.国家缩短“五·一”长假。近几年来,我国五·

一、十·一和春节三个长假捧红了一个新名词——假日经济。假日经济是指人们利用假日集中购物、集中消费的行为,旅游业作为假日经济的支柱产业,无疑受到假日经济的最大的 “恩惠”。而现在,我国已经在08 年1 月正式实施取消“五·一”7 天长假的规定。据统计,我国去年五·一期间游客达894.07万人次,同比下降了24.45%。这就表示五·一长假的取消对我国旅游地经济带来了很大打击。威海也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需要长假的休闲旅游业。

休闲旅游swot分析 篇2

从SWOT分析来看, 我国休闲体育旅游存在发展优势、劣势和机遇。必须从认真分析我国休闲体育旅游发展的态势出发, 积极进行休闲体育旅游发展的战略选择。

1 从SWOT分析来看, 我国休闲体育旅游具有诸多方面的发展优势

我国地域广大, 历史悠久, 在开发休闲体育旅游方面具有较为丰富的自然优势、历史人文优势。

1.1 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

我国地域面积广大, 南北、东西跨度长、气候差异大, 地形、地貌多种多样, 形成了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比如, 我国漫长的海岸线、较多的滨海地区可以开发潜水、划船、探险、潜艇、日光浴、海滩足球等休闲旅游项目;内陆水域可以开发垂钓、漂流、游泳等休闲旅游项目;山地可以开发登山、攀岩、蹦极等休闲旅游项目;而东北等寒冷地区可以利用丰富的冰雪资源开发滑冰、滑雪等休闲旅游项目;平原地区还可以开发球类休闲旅游项目等。可以说我国丰富的地貌环境, 形式多样的地形结构, 多姿多彩的植被形态等都是丰富的休闲体育旅游资源, 各地可以充分借助各自的地理特点, 因势利导, 开发各种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休闲体育旅游项目, 提升本地自然资源的旅游价值。

1.2 深厚的历史人文资源优势

我国历史发展悠久, 文化源远流长, 特别是多民族的大家庭使得民族体育文化资源丰富。在多民族的文化构成中, 蕴藏着丰富的民族体育资源, 其中包括富有民族风情的体育文化、体育习俗、体育节庆等体育人文、历史资源。很多民族体育项目富有特色、历史悠久, 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参与价值。其中不乏具有健身功能、文化功能、教育功能、观赏功能和情趣功能。若将这些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经过整理、提炼和整合, 运用于地方休闲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中, 必然使这些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大放光彩, 对于发展地方旅游经济、挖掘、继承、保持和发展民族体育文化, 促进地方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从SWOT分析来看, 我国在发展休闲体育旅游方面面临很好的机遇

当前, 我国正处于较好的发展历史时期, 在发展休闲体育旅游方面, 正遇良好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客源环境等发展机遇。

2.1 宽松的政策环境

发展体育旅游能够有效的提升地方经济, 而且休闲体育旅游是一种低碳、绿色、环保的, 能够推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式, 因此, 国家非常重视, 给予了很多政策上的支持, 为推动体育旅游的开展, 国家相继以立法、发展规划等形式, 积极为休闲体育旅游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国家旅游局还相继开展“体育旅游年”, 组织大型体育旅游活动、旅游节庆活动等推动休闲体育旅游活动的纵深开展。另外, 国家还将诸如漂流、滑雪、电子竞技、登山、攀岩、沙漠探险等列入专项休闲体育旅游项目, 为地方休闲体育旅游发展拓宽发展途径。

2.2 良好的社会氛围

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为发展休闲体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近些年来, 我国体育健儿在国际大赛中展现出了傲人的风采, 捷报频传, 激起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的热爱之情, 尤其是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功举办, 更在国人心中深深烙下了体育情结, 人们纷纷投入的体育锻炼和体育休闲活动中, 休闲体育旅游的热情更加高涨, 这种国内形势无疑为休闲体育旅游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3 大众消费的需求

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效率的提高, 使人们从繁重、紧张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休闲时间, 出行休闲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乐于在休闲体育旅游中寻求精神的愉悦和心情的放松, 希望在旅游消费中释放工作压力、消去生活烦恼, 希望通过休闲体育旅游得到身心的放松, 于是登山、滑雪、探险、偏流、划船、观赛等参与各种现代、民族休闲体育旅游活动成为人们所热衷追求。这种休闲体育旅游的开发, 实现了人们旅游与健身结合的美好愿望, 契合了大众消费的需求, 也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

3 从SWOT分析来看, 我国休闲体育旅游发展中也存在劣势

尽管我国休闲体育旅游发展具有很多有利的条件、资源优势和发展的机遇, 但是也应当看到, 目前我国体育旅游的开发也存在一些被限制发展的劣势。

3.1 重视程度不够

有的地方政府认为发展休闲体育旅游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不大, 不积极进行体育旅游的开发和政策支持。因此在发展休闲体育旅游方面缺乏认真的规划, 开发的休闲体育旅游项目庞杂、市场混乱, 不能有效地吸引客源。有的地方政府没有对本地旅游资源没有进行充分整合、统一协调, 致使当地休闲体育旅游市场处于自发、放任和自由发展的状态。

3.2 品牌意识不强

当前在休闲体育旅游开发中, 有的地方旅游企业或开发的休闲体育旅游项目趋同, 或缺乏项目的精心构思和特色打造, 致使自己开发的休闲体育旅游项目没有吸引力和影响力, 形成了同质化、趋同服务的市场竞争形势。

3.3 营销意识滞后

当前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 需要旅游企业积极开展营销推介活动。同时现代社会信息发达, 形成了对大众信息的干扰, 旅游企业有必要对消费者实施有效的营销影响。但很多休闲体育旅游景区缺乏推介意识, 没有进行休闲体育旅游景区及旅游产品的介绍、宣传和推介, 营销手段、营销渠道落后, 没有将自己良好的体育旅游产品信息传达到消费者手中。

3.4 专业人才短缺

休闲体育旅游不是一般的旅游项目, 它需要一定规模和数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作为保障, 以便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服务和管理。但目前很多休闲体育旅游企业缺乏体育、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 从业人员知识缺乏、素质参差不齐, 难以为游客提供满意的服务。

4 我国发展休闲体育旅游, 应当选择实施有效的体育旅游发展战略

应当从SWOT状况分析出发, 从发展地方经济, 满足大众消费出发, 充分利用大众休闲时段开展有效体育旅游开发策略。

4.1 政府应积极支持休闲体育旅游开发

作为地方政府要积极的制定、实施开发休闲体育旅游发展扶持政策, 给予旅游企业以资金、政策上的倾斜力度;要整合体育旅游市场, 整顿市场秩序, 保持本地旅游市场的有序竞争;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为开发休闲体育旅游营造良好的交通、物流、餐饮、住宿和治安环境;应积极为旅游企业提供信息, 牵线搭桥, 帮助企业进行景区推介和景点宣传, 组织地方性的体育旅游大型活动等。

4.2 休闲体育旅游企业要充分做好旅游发展的基础工作

作为休闲体育旅游企业要树立质量意识, 从企业形象打造、员工队伍建设、内部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 加强企业组织建设;要加大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 积极挖掘民族的、地方的特色休闲体育旅游项目, 应大力改造, 精心包装, 促进休闲体育旅游项目品质的提升;要努力提高休闲体育旅游项目的旅游价值, 不但要有健身价值, 还要充分展现其娱乐价值、情趣价值甚至是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和审美等, 提高休闲体育旅游产品的层次, 提高企业及其产品的品牌影响力。

4.3 要积极做好休闲体育旅游中消费高峰来临前的充分准备工作

开发休闲体育旅游可以带来巨大的效益, 但也面临巨大的节日人流、客流压力。作为地方政府要加强假日到来之前的交通、餐饮、住宿、商务、治安等方面的协调预案, 为旅游企业创造节假日接待游客的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旅游企业要充分做好景区的设备检修、人员培训和指挥、管理的调动, 保障游客休闲期间运营的顺畅、安全, 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

4.4 重视开展多种休闲体育旅游的营销推介活动

地方政府要充分借助地方性的大型招商会、大型社会活动等帮助休闲体育旅游企业开展事件营销活动, 也可组织地方性的诸如龙船大会、登山大会等扩大地方景区影响。企业也要在日常做好组合营销, 运用媒体平台, 开展景区宣传活动, 运用价格手段、策划手段等积极开展休闲体育旅游营销活动, 积极培育和发展休闲体育客户群体。

摘要:休闲经济体现为节假日大众的集中消费, 它为发展体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国发展休闲体育旅游方面, 占据很多诸如大众消费生活需求、充裕假日条件以及我国现有的社会资源、自然资源等优势, 但是也面临一些限制性因素。应当从发展地方经济, 满足大众消费出发, 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展有效体育旅游开发策略。

关键词:休闲经济,体育旅游,优势条件,障碍因素,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蔡志霞.将体育旅游融入红色旅游的SWOT分析——以延安为例[J].榆林学院学报, 2010 (2) .

[2]宋经保.体育旅游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对策[J].三峡论坛 (三峡文学.理论版) , 2010 (4) .

休闲旅游swot分析 篇3

关键词:长沙;休闲旅游城市品牌;SWOT分析

长沙作为湖南的省会城市,怎样突出休闲旅游城市的整体形象,使其成为具有特色的休闲旅游品牌城市,只对长沙休闲旅游发展进行SWOT分析,才能更好地促进长沙休闲旅游的生态健康发展,并塑造长沙休闲旅游城市品牌。

一、长沙休闲旅游城市品牌SWOT“优势”分析

长沙历史悠久, 交通便捷, 这是长沙旅游可进入性的特别优势。长沙的人文景观丰富,这里有具有“ 湖湘第一名胜”美称的岳麓山,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则昭示着“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数千年的湘楚风情。 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孕育了许多先哲和伟人。因此长沙的旅游资源品位较高、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并且旅游资源组合较好,分布连片配套,有利于资源整合和对外推销。此外基础设施配套较好。近年来,长沙初步形成了民航、普铁、高铁和地铁相结合的城市交通网,使长沙拥有了交通便捷、设施齐备的旅游服务基础条件。尤其是在景区道路标识,游客参观步道,景区旅游路线,导游标志,旅游城市重点景区的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旅游配套服务有了很多改善,从而提高旅游景点的便捷和可进入性,增强旅游综合服务能力, 旅游产业实力不断增强。长沙市政府与旅游相关部门及企业加大广告宣传,有效提升企业和景区的知名度,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促进长沙休闲旅游业的发展。

二、长沙休闲旅游城市品牌SWOT“劣势”分析

长期以来长沙一些地方企业由于对“品牌管理”缺乏品牌战略意义的认识,品牌创新意识薄弱,品牌定位模糊,很难形成有冲击力的吸引。 因此,长沙休闲旅游产品的深度发展是不够的,旅游资源的融合不到位,长沙特色的休闲文化活动,特色娱乐产品开发利用较少,休闲旅游品牌形象抽象,单一且品味不高。目前,长沙尚未形成响亮而明确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及口号,与国内的休闲旅游城市重庆、苏州、成都、桂林等相比也存在着相当的差距。此外,长沙休闲旅游的配套设施还不尽完善,旅游企业实力不够强,国际旅行社和涉外酒店的档次,数量,规模都在中等级别,休闲旅游产品结构的的结构十分单一, 旅游产品开发仍处于观光水平。不重视游客对休闲、参与及舒适的需求,景区建设对休闲设施的配套建设还需要加强。并且可供游客较长时间参与和度假的景点不多,还不能形成具有品牌效应的的休闲旅游产业群。此外,长沙旅游业的竞争,最终还将是旅游人才的竞争。 目前,长沙休闲旅游业从业人中,精通休闲旅游业务,懂得国际惯例和法律法规员工不多,旅游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因为缺乏相应的人才发展环境,很难吸引外来人才,留住当地人才。 与此同时大量旅游人才进入其他发达旅游省份,导致休闲旅游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提高有难度。目前旅游人力资源的现状,如不及时改善,将限制长沙休闲旅游的发展。

三、长沙休闲旅游城市品牌SWOT“机会”分析

长沙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人们的自由可支配收入,休闲时间和消费模式结构升级,推动了长沙休闲旅游市场迅速发展。 建设小康社会工程的全面推进为促进长沙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同时快速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将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本进入旅游业。休闲旅游的配套产业及相关服务的完善,也将不断提升长沙休闲旅游业的整体实力。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长沙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不断加强。此外泛珠三角战略和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并共同打造泛珠三角无界限旅游圈。 长株潭城市群共同打造“红色之旅”,将在更大的平台上推广长沙休闲旅游品牌的共建共享。促使长株潭城市群共享资源,实现互补互利双赢的局面,打造长沙休闲旅游城市品牌。

四、长沙休闲旅游城市品牌SWOT“威胁”分析

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促使越来越多的人产生更高的旅游需求。 旅游者亲身参与旅游活动的需求不仅停留在对景区的视觉享受,更注重休闲旅游过程的休闲舒适性,文化娱乐性,满足个人心理需求的要求。 在应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问题上,除了生態环境承载能力过度开发外,还有一些风景区,忽视了污染防治,造成了问题。生态环境明显破坏,从而造成不少休闲旅游区的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与污染,因此大大影响了人们休闲旅游的积极性。

通过对长沙休闲旅游城市品牌SW O T的分析,长沙休闲旅游品牌战略的风险与机会同在,希望与困难共存。长沙创建休闲旅游品牌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优势,有的还具有区域性的垄断特点。虽然有些缺点是区域性及暂时性的,但是可以通过增加投资,深化改革,创新科学规划等等来转化这些问题。因为这些优势,劣势,机会,风险都不是静态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 未来长沙将打造成中部休闲旅游品牌之都,只有充分挖掘长沙的优势,将文化意义融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只有发展长沙城市休闲旅游的优势,抓住机遇克服劣势,才能在生态文明视角下,打造长沙休闲旅游城市品牌,将为提升长沙城市在全国整体影响力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吴志才. 基于人—时—空视角下的中国休闲活动演变探析 [J].經济地理. 2013

[2]唐山休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

西宁会展旅游的swot分析 篇4

一、优势(一)区位条件

西宁市地处黄河支流湟水上游,位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农业区与牧业区、汉文化与藏文化的三大结合部,作为省会城市,是青藏高原人口超过百万的中心城市,是整个青藏高原对外联系的门户,是西部大开发青海省大发展战略的突破口。

(二)完善的城市功能

西宁经济发展快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这些都有利于西宁加快发展会展旅游,全方位提高西宁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三)夏季旅游优势明显

西宁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黄河支流湟水河上游,东经101°49′,北纬36°34′。市区平均海拔2295米,属大陆高原半干旱气候,平均气温6.1℃,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理想的避暑胜地,已形成了“中国夏都—西宁”的旅游品牌。

(四)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

西宁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以昆仑文化、黄河文化、藏文化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化交融在国内独有。在景域200平方公里、绵延150公里的风景线上,具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

(五)全新的旅游旅游品牌及系列活动的开展

青海省政府为了进一步发展青海省的旅游业,提出“大美青海”的旅游品牌并在国内外组织一系列文化展示活动。全新的旅游品牌和系列活动的展开,使青海的旅游资源得到广泛的宣传,使西宁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不断提高。

二、劣势

(一)缺乏现代会展旅游理念

政府、商界、旅游行业缺乏对会展与旅游的关系的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导致了对会展旅游业的发展定位、措施都不够明确。会展的配套服务不到位,不具备接待大型会展和专业化会议的能力,没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和竞争措施。

(二)缺乏举办大型会展的经验

西宁市会展旅游起步较晚,多数活动基本上处于“小、散、弱”的状态。“会”多而“展”少,因此没有把会展的内涵和外延充分拓展,致使会展形式单调,层次不高,规模和影响较小,缺乏亮点,影响和效果不大,经验严重不足。

(三)会展业与旅游业缺乏行业间的协作

会展业是会展旅游的核心基础,旅游业是会展旅游产生的前提条件,只有两个行业密切配合,相互合作,才能使得会展旅游得到可持续发展。但就西宁市而言,会展部门与旅游部门的合作不默契。产业链条短,经济效益受到制约。

(四)缺乏举办大型会展的专业机构

西宁会展旅游缺乏大型会展的承办机构、缺乏专业管理、缺乏整体规划以及部门间的协调。致使低层次、小规模的展会泛滥。最终导致会展业和旅游业在诸多方面都难以实现有效对接。

(五)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

西宁市会展旅游的人员,大多未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因此很难满足会展活动组织与接待的特殊需要,进而严重制约着西宁市会展旅游的快速发展以及西宁市会展业的组织水平及服务质量的提高。

三、机遇

(一)全国范围内会展业整体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截止到2002年5月,我国有14家单位加入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据有关部门预测21世纪20、30年,中国将是东亚乃至整个亚洲的会展中心。全国范围内会展业良好的发展态势营造较好的大环境,西宁会展旅游发展势态也水涨船高。

(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

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将加快普通劳动力、专门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跨地区流动。西宁作为青海生态旅游和避暑旅游资源与环境大省的首府,在会展旅游方面将会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

(三)政府重视,经济实力不断增长

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制定了支持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把旅游业作为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把建设高原旅游名省作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重要内容,极大地促进和带动了整个地区经济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旅游业发展迅速

2011年我省旅游总收入92.3亿元,比上年增长30.0%,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加快,西宁市将逐步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树立“大旅游、大产业”的观念,将旅游业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五)青藏铁路对西宁旅游的带动优势

青藏铁路建成将青、藏与西部地区连结起来,与广大内陆沿海地区连接起来,与国内其它旅游线路、旅游景点连接贯通,使得旅游业融入全国旅游业发展的大格局中。

四、威胁

(一)国内城市会展竞争的压力 西部地区各大城市凭借各自的地域优势和独特的“魅力”,使会展旅游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西宁作为会展城市在中国总体实力不强,在西部地区竞争优势不十分明显,离区域会展中心城市的目标地位差距较大。

(二)会展市场运作机制存在缺陷 西宁会展旅游的管理手段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许多会展活动至今都还是政府部门主办、公开、公证、优胜劣汰等市场竞争原则得不到完全体现。

(三)会展设施较差

规模较大、级别较高的场馆以其优秀的设计、独特的风格对旅游者产生巨大吸引力,成为人们游览光顾的目标之一。西宁市现有的展览馆与会展中心城市相比展馆少、面积小、设施差、设备落后,严重阻碍会展旅游的发展。

休闲型乡村旅游体验营销策略分析 篇5

关键词:休闲型乡村旅游;体验营销;5e组合策略

一、我国乡村旅游的现状与前景分析

(一)休闲型乡村旅游概念界定

乡村旅游在我国历史悠久,当前国内学者将它定义为“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社区为其活动场所、以乡村自然环境、聚落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等为旅游资源,以居住地域环境、生话方式及经历、农事劳作方式有别于城市的活动,以当地城市居民休闲等需要为目标市场的一种生态旅游形式”,休闲型乡村旅游是其最初也是当前最普遍的一种形式,目标顾客是城市居民中的中产阶层,定位于“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品农家乐的旅游活动”,体验的是一种与城市不同的生活方式,消费乡村院落及自然田园风光资源等产品,满足城市居民对乡村情趣的休闲需要。

(二)我国休闲型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前景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后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4亿人次,收入超过600亿元,约占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的23%和8%。《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2009-2015年)提出,到2015年力争实现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超过8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200亿元。自2006年“旅游年”提出到现在,旅游市场尤其是乡村旅游市场的发展得到迅猛的发展,“百千万工程”(具有乡村旅游示范意义的百县、千乡镇和万村)等休闲型乡村旅游项目得到明显提升和完善。

由于现代城市生活节奏快且强,机械性大,特别是我国这种从农耕到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里,居住在城市的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追求一种能消除焦虑、传统诗意的乡村情调生活,同时假期的调整,短期的二日游成为人们的选择,休闲型乡村旅游成为城市中产阶层时间、空间与精神追求的最佳结合。在这种大趋势下,城市郊区的农户大力发展休闲型乡村旅游市场,增长速度惊人。

二、我国休闲型乡村旅游的特点与问题分析

(一)当前我国休闲型乡村旅游的特点

(1)休闲型需求旺盛前景看好:城市生活固有的“城市病”与人们精神追求的脱节,这一脱节创造了乡村休闲市场,同时以往黄金周长线旅游过热的消极影响,各地短途、具有地域差异性的乡村休闲活动成为城市居民理性的、最佳的旅游消费选择。户外探险型、极限型旅游等活动不适用于大众市场,有理由认为今后中国对休闲型乡村旅游的需求只会有增无减。

(2)农家乐模式目前占据了主要的消费形态

中国人传统的农耕社会中男耕女织的乡村家庭结构及其“采菊东篱下”的精神传统,决定了我国乡村旅游最初和当前存在形态是农家乐,是我国休闲型乡村旅游的主态,利用乡村的自然资源和乡村生活方式,满足城市居民感受自然放松的休闲度假及旅游需求。

(二)当前我国休闲型乡村旅游的问题提出

(1)同质化普遍,不愿或没有能力提升层次与空间

目前,大多数乡村旅游产品形象定位为一种低消费、低层次的旅游产品,缺少精品旅游项目,同质化严重,毫无创意和新鲜感,更奢谈商品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

(2)产品设计互动性差,消费者被动参与

经营理念陈旧,大多为游客提供简单的餐饮、娱乐、住宿,目光还停留在菜品质量、味道和价格,忽略了与游客之间的互动,不能从顾客需求的角度考虑旅游产品的设计,消费者看重的是旅游体验,而不是以“看客”的角色参与。

(3)持续效应弱,重复消费率低

一些地方舍本逐末,轻视自然景观,大量建造人造景观,全无历史文化内涵。忽视了乡村旅游活动中乡土气息的浓郁性和真实性,与人们选择乡村旅游的初衷背道而驰,无法形成持续的刺激导致无消费忠诚。

(三)解决当前我国休闲型乡村旅游问题的体验营销思路提出

休闲旅游swot分析 篇6

——广西横县伏波庙

横县自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安广县起,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悠久的历史创造了该地区丰富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财富,为横县这一美丽的地方赋予了新的内涵与生机。在这些丰富的资源和财富里,如今我们仍可以在某些地方找到它们的足迹,领略它们的风采。其中,横县的伏波庙就是典型的一个,而它所蕴含的内在精神和文化也为横县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近年来,横县积极地发掘伏波庙的各方面优势,企图打造一个新的旅游亮点,以此来促进横县的经济和提高它的知名度。但是,现今的中国有太多的优秀旅游景点供游客选择,如何使横县伏波庙这一景点众人皆知且突出自身的形象,这就需要横县的旅游部门对伏波庙进行各方面的实地调查和分析,挖掘伏波庙的内外优劣势和威胁并对其制定出合理的营销对策,确使横县伏波庙屹立在旅游第一线上。

(一)横县伏波庙的历史背景

1900多年前,东汉名将马援曾率领部众来到横县这片蛮荒之地,征讨交趾叛乱。传说中,马援的大军溯江而上,被乌蛮滩的暗礁激流所阻。马援带着将士们清理礁石,疏通河道,旌旗所指,战无不胜。战功显赫的马援一面修城治郭,设官驻守;一面下令兴修水利,穿渠灌溉,恩威并施,稳定了岭南的局势。光武帝封他为“伏波将军”,当地百姓于东汉章帝建初三年,即公元78年,在乌蛮滩北岸修建了伏波庙以纪念。经过了多年的风雨冲刷,伏波庙也一年年的保存和维修下来,据史料记载,宋庆历、明洪武年间重修,明嘉靖年间增修,清康熙三十七年、雍正三年再度重修。所以,现在所见的庙宇,基本是宋元明清重修的建筑物。

(二)横县伏波庙的现状

伏波庙位于广西横县云表镇站圩村,郁江河边。距横县县城35公里,距云表镇政府14.5公里。庙原占地33330平方米,面积936.7平方米。整座庙由南至北依坡势逐建钟楼、牌楼、前殿、中殿、回廊、祭坛、后殿七大部分,它们至今都保存得很完整。而在每年农历的四月十四那一天,在伏波庙会举行一场盛大的庙会,吸引一些敬仰马援的民众和游客前来拜祭。

(三)横县伏波庙的SWOT分析

SWOT分析,就是将旅游企业面临的外部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s)、以及自身的优劣势(strength and weakness)等各方面因素相结合而进行的综合分析和概括。(1)伏波庙的内部优势

①据调查,横县伏波庙是珠江流域同类建筑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它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②伏波庙的建筑设计非常的著名,它是以公元1103年宋代李诫著的《营造式法》的规定制作的,由钟鼓楼、牌楼、前殿、大殿、侧殿、后殿、回廊、祭坛等几部分组成。值得一提的是,庙宇周围浓荫遮掩,而特殊的气流却使其屋面终年不落一叶,瓦面清洁异常。经过科学考察,这主要是古代工匠巧妙地利用地形精心设计的结果。③伏波庙在广西有很高的知名度,在每年农历的四月十四日那一天,广西广东各地的人们,甚至是香港的一些民众都会来参加庙会。④伏波庙的环境非常的优美,它四周古木参天,郁郁葱葱,枝繁叶茂,且面向乌蛮滩,河面平静,河水清澈。⑤交通便利,横州到云表镇的国家二级公路已全面贯通,辅以郁江水路,游客可采用不同的交通方式到达伏波庙。⑥在1983年,县人民政府将伏波庙列为一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伏波庙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又升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⑦在横县重点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云表镇政府积极开展对各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致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文化知识,带动本地人民一起发家致富。(2)伏波庙内部劣势

①横县政府赋予旅游部门的公共资源较少,旅游部门可配置的公共资源有限,对全县旅游业的宏观调控能力较弱,致使对伏波庙的调控能力较低。②近年来,横县旅游业发展较快,横县旅游法规立法明显滞后,它没有形成自身独有的旅游法律文件,旅游执法缺乏法律依据。③横县对伏波庙的宣传手段单一,且效果不明显。④横县伏波庙所处地理位置在云表镇站圩村内,它所依托的地方经济过于低下,交通条件比较差。⑤伏波庙内资源过于单一,周围也没有更多的景点相辅助,不能独显出自身的优势。(3)伏波庙的外部机遇

①国家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和绿色GDP的提出,为横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与巨大的发展空间。②横县旅游部门在2011年一月份制定出了一份完整的横县旅游工作计划,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树立鲜明的旅游形象,打造特色旅游品牌。③近年来,横县把加快发展旅游作为全县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加大了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对外宣传力度,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规划开发工作,积极打造横县“中国茉莉之乡”的品牌形象,深化“茉莉之旅”的文化内涵,并对主要旅游景点引资开发,加大旅游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力度,使全县旅游环境得到改善。④2010年中国国际茉莉花文化节音乐节、2010年中国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外人体花艺秀、茉莉花工艺作品暨摄影书画艺术作品展、“花海·音乐之旅”观光旅游活动、横县美食节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为横县的旅游开创了一个宽阔的平台。⑤伏波庙依托横县,进而依托南宁,而南宁是广西的首府,可以为伏波庙创造庞大的客源市场。⑥自2008年04月,横县成立的第一家名为南宁神州的旅行社,接下来的几年内,又有新的旅行社进入旅游市场,为横县的旅游给予了极大的推动作用。(4)伏波庙的外部威胁

①广西有众多的旅游景点,客观上分流了大部分的客源,更重要的是削弱了伏波庙作为独立旅游目的地的地位。②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削弱了伏波庙的旅游特色优势。③广西有两个比较著名的伏波庙,一个在横县,一个在桂林,而桂林又是广西最著名的旅游城市,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横县伏波庙的旅游优势。④横县县城总体的城市化还比较落后,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满足游客的各方面需要。⑤横县伏波庙的广告宣传力度过低,不足以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旅游。⑥桂林印象刘三姐的旅游品牌成功打造,使伏波庙旅游品牌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难以充分发挥效应。

通过实地考察和分析,我们得出了横县伏波庙的优劣势,还有它的外部机遇和外部威胁。如何使横县伏波庙成为一个响亮的旅游品牌,这就需要根据伏波庙的这些优劣势,外部机遇和威胁,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旅游营销策略。

(四)伏波庙的营销策略

①横县可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把伏波庙建设成横县最具吸引力的旅游风景区。②重点采用广告营销策略,加大对伏波庙的宣传,使伏波庙成为人们在横县旅游的得一个标志性品牌。③南宁首府要加大对横县的扶持,提供资金技术等的支持,横县政府等相关部门也要积极推进横县旅游的步伐。④大力发展云表镇的经济文化建设,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水平。⑤在横县开展各种活动时,利用这些机会把伏波庙宣传出去。⑥因徐霞客、陆荣廷还有李宗仁等著名人物都去过伏波庙游览,我们可以利用群众对历史著名人物的敬仰心理,把他们加入到对伏波庙的宣传上,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游客。⑦大力发展横县的交通,为游客提供高速便捷的旅游交通。⑧改善横县的食住行游购娱的状况,提高横县的整体水平,扩大游客的空间容量。⑨在伏波庙前的乌蛮滩那里加入一些水上娱乐活动,以此来吸引游客的兴趣。⑩做好伏波庙的管理维修工作,保存伏波庙的最佳状态。⑾利用每年农历的四月十四日这一重大庙会的机会,向广大游客宣传。经过了我们的分析和了解,在制定出了相应的对横县伏波庙的旅游营销计划后,使我们找到了发展伏波庙旅游的路子,待做好一切相关的准备工作后,横县的旅游必定会走上新的高点,伏波庙的文化也会被很多人了解,马援的精神也会一直留存下来。

参考文献:

①南国早报

2009-05-25

农健 著

②旅游市场营销第二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郭英之编著,2010.1 ③http:// ④南宁市委宣传部 2007.10.16 ⑤南宁晚报

休闲旅游swot分析 篇7

休闲农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仅指用来满足旅游者观光需求的农业。广义的休闲农业应涵盖“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田园农业”、“农 (乡) 村旅游”、“体验农业”、“都市农业”、“旅游生态农业”等不同概念, 指以农业和农村为媒介, 能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度假、娱乐、购物等各种功能的旅游业。本文笔者比较赞同广义的休闲农业的概念。本文拟采用SWOT分析法对山西休闲农业发展作一点分析, 以为山西休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治理依据。

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的SWOT分析方法又称态势分析法[1]。所谓SWOT分析, 就是对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优势 (Strengths) 、劣势 (Weaknesses) 、机会 (Opportunities) 和威胁 (Threats) 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和客观的识别评价, 据此以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战略。把SWOT分析方法运用于山西省休闲农业规划和制定发展战略时, 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其中, 优势和劣势代表区域休闲农业发展的内部条件, 机会和威胁代表区域休闲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山西省休闲农业的发展既具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又面临着外部环境所给予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山西省休闲农业发展的优势, 抓住面临的机遇, 已经成为做大做强山西省经济的新亮点。

一、优势 (strengths)

1.农业及乡村文化资源丰富。

山西省位于黄河中游, 太行山之西, 黄土高原之东, 其间高山峻岭, 丘陵纵横, 山环水绕, 地形复杂, 地貌多样, 气候适中, 四季分明, 土地肥沃;复杂多样的地貌、适宜的气候, 为其农、林、牧、副、渔业的综合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农业历史悠久, 乡村民俗文化灿烂, 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富有特色的文学艺术、手工技艺、餐饮民俗、婚姻嫁娶、民间建筑、各种节日庙会;还可以看到黄土高原反映民间艺术的剪纸、刺绣、炕围画、面塑、皮影以及山西人民居住的窑洞和“地窖院”等等具有山西独特的民俗风情。

2.丰富的农业、农村资源形成丰富的休闲农业。

据山西旅游部门统计, 2007年开始实施《山西省乡村旅游客栈服务规范》以来, 山西乡村游已成“气候”, 农民自发经营的“农家乐”旅游点达到六千余处, 农业观光科技示范园已有百家。此外, 在国家评定的574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 目前山西已有23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 还有29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6个省级农业旅游点。其中: (1) 特色村镇型有:平顺县西沟村、晋城市皇城村、榆次后沟等一批历史名村;还有清徐葡峰山庄、太谷怡园酒庄等一批农业科技村; (2) 观光娱乐型有大同野生动植物游乐观光园、曲沃县太子滩农业观光园、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农业观光采摘园; (3) 晋商大院型有乔家大院、常家大院、王家大院、曹家大院等等; (4) 生态农业园型有昔阳大寨村生态农业园、忻州市前郝村生态农业园、汾阳市贾家庄生态农业园; (5) 社会主义新农村型有全国卫生模范村泽州县东四义村、村民共同富裕的汾阳市贾家庄村、发展科技农业致富的忻州市前郝村等; (6) 生态科技观光型, 利用生态示范区或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吸引游客, 使游客在休闲过程中开阔眼界, 增长知识。如蒲县生态农业观光园、沁水示范牧场等。

3.区位交通优势。

山西省的区位和交通优势非常明显, 山西是中部六省之一, 起着承东启西、接南进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作用, 在全国区域经济板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 山西省基本形成了以铁路、公路为主, 航空为辅的交通运营网。山西铁路总体上呈“E”形结构, 东西方向有8条干线, 分别是北部的大秦线、丰沙大线, 中部的京原线、朔黄线、石太线, 南部的太焦线、邯长线、侯月线, 而南北方向有同蒲铁路贯通全境。2007年末全省铁路总里程为3115km, 发送旅客4183万人。根据山西省《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十一五”期间, 在山西省境内及其周边将新建两条区域铁路干线, 即石太客运专线和太中银铁路, 其中石太客运专线2008年已经通车, 太中银铁路将2010年通车, 届时将从根本上改善旅客的出行条件[2];在公路方面, 境内主要有原平到太原的高速路、大同至北京的高速路、运城至风陵渡的高速路、晋城到阳城的高速路等, 全省高速公路已形成各市与省会“三小时通达”的路网, “十一五”期间高速公路网将覆盖多数省内县城;同时全省现有普通公路3万多公里, 基本建成了以太原、大同、长治、临汾、侯马等地为中心的公路网, 通过省内的国道有七条, 分别可达甘肃、宁夏、河北、北京、内蒙古等省;在航空方面, 省内太原、大同、五台山、长治四个民用机场。

4.山西乡村地区的“乡村性”保存较好。

“乡村性”是乡村休闲农业的核心和吸引力所在, 长期以来, 山西乡村地区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 使得“乡村性”保存较好。山西省地处内陆, 远离国内主要客源市场, 四面环山, 与河南等邻近省份相比, 近代以来较少受到战争等因素的影响, 旅游资源遭到的破坏较小。山西乡村地区地理位置相对闭塞, 受现代气息冲击较小, 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谐迷人的农耕田园风光、淳朴的民风民俗得以较好的传承下来。

二、劣势 (Weaknesses)

1. 相关法规不完善, 宏观管理力度不足。

我国“旅游法”尚未出台, 休闲农业的发展更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 山西省在这方面也未能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来保护和管理, 经营者经营无法可依, 游客的权利无法得到保护, 政府行政部门管理无章可循。这种无章可循、无法可依、自由发展的状况导致许多休闲农业发展处于自发、盲目、无序状态,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休闲农业的发展。同时, 在休闲农业发展中, 缺乏一个健全的管理机构进行协调和管理, 政府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宏观管理力度差, 造成许多休闲农业旅游地在利益方面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出现问题时无人管理, 从而严重影响了休闲农业的顺利发展。

2.山西乡村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

乡村休闲农业资源分布的地区往往地处偏远、经济落后, 资金的缺乏限制了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山西不沿边、不沿海, 远离经济条件好、客源市场发展成熟的沿海地区;同时, 山西乡村经济比较落后, 休闲农业专项资金投入很少。专项旅游资金的缺乏使得发展休闲农业所需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休闲农业的发展存在多项瓶颈。发展瓶颈的存在致使休闲农业从诞生之初, 形象就大打折扣。经济基础薄弱, 使得有关部门过分看重眼前即时经济效益, 严重的依赖门票收入, 忽略其它收入, 休闲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差, 这不仅缩短了游客在乡村停留时间, 降低了休闲农业的综合收入, 也从根本上影响了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休闲农业景点小、散、乱, 很难产生聚集效应。

由于休闲农业的初始规模小, 进入壁垒不高, 多数“农家乐”、观光园都是农村中的富裕农民自己经营, 因此发展中存在投资与经营规模小、地区分布与组织形式散、项目低水平重复设置、市场竞争秩序乱的局面。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来讲很难减少交易的费用和交易的成本;地域上的分散性很难形成产业集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更加难以实现知识的溢出、创新的生成、新企业的衍生等效应;而且山西省休闲农业景区在很大程度上和其他旅游景点缺乏有机联系, “互惠共生”性差, 很难形成各个产业之间的融合。

4.休闲活动缺乏文化内涵。

文化是休闲产业可持续发展之“魂”, 休闲农业更是如此。山西历史文化悠久、物产丰富、农业特色明显, 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特色鲜明;如山西省独特的手工技艺、餐饮民俗、婚姻嫁娶、晋商大院及民间艺术、民居洞窑等文化资源是发展休闲农业的有利因素, 然而山西在开发和规划休闲农业项目时并未充分挖掘这些宝贵资源。使广大游客认为乡村文化发展层次低、内涵不足, 并未体现到几千年来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所蕴含的古老文化、民风习俗, 从而游客重游的欲望不大, 不利于景区的长远发展。

5.硬件设施不完善, 乡村卫生环境条件亟待改善。

尽管各休闲农业区开发时对基础设施建设都有较大的投入, 但由于休闲农业地大都位于城市的郊区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交通不便的农村, 村里的卫生环境状况不能满足市民的要求, 如猪栏鸡舍、牛棚马圈、街道路面、房前屋后, 垃圾处理都未达到卫生标准, 特别是卫生间、浴室、住宿等相对简陋。农家的饭菜饮食、厨房卫生条件有待改善;当然村里手工作坊、工具工艺流程可以保持原生态, 这样更能使游客感到古村落的古朴与原始的特点。

三、机会 (Opportunities)

1.充足的客源和广阔的市场。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居民收入尤其是城镇居民收入迅速增长, 国内的休闲需求逐渐增加, 为了描述这个社会变化, 下面以国内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及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近年来国内旅游业为代表反映休闲需求客源和广阔的市场:

总的从图1、图2来看, 国内对旅游休闲的需求随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特别是近年来国家政策注重国内消费拉动内需;同时, 在我国由于节假日的增加, 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假日消费模式, 假日经济成为新的经济亮点。人们休闲也消费渴望多样化的休闲服务活动, 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相关数据显示, 2009年上半年山西省共接待旅游者2564.34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达426.34亿元;间接相关行业的增加值达71.68亿元;实现国民经济完全增加值170.81亿元。同比增长17.92%[3];仅2009年十一长假, 我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44.89万人次, 同比增长12.00%, 实现旅游收入49.7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3.60%, 其中乡村旅游共接待50.62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3641.47万元[3]。

注:左图表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元) , 右图表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注:RSH代表国内每年旅游总人数 (百万人次) , HF代表国内旅游总花费 (亿元) , JHF代表总人均花费 (元) ,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休闲需求的增加、休闲时代即将到来的宏观发展环境。

马惠娣曾经指出我国正在进入一个休闲越来越重要的时代。随着我国技术进步、经济高速增长, 人们休闲时间越来越多, 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将发生巨大变化, 按照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 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以后, 对健康、休闲、自我实现等会产生巨大的需求;因此生活水平越高对休闲需求越大。著名未来学家格雷厄姆·莫利托在《全球经济将出现五大浪潮》一文中指出, 到2015年, 人类将走过信息时代的高峰期而步入休闲时代, 所以中国不久的将来, 休闲经济将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休闲产业将成为拉动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 其中当然也包括休闲农业。

3.日趋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

休闲农业一直以来其发展问题不仅广受专家学者关注, 更是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上海时指出:“要发展农业旅游、生态旅游, 促进农民增收” ;2005年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指出:“旅游业发展要有新思路, 要把旅游业与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 积极开发农村旅游资源, 大力发展农业旅游”;国家旅游局先后确定2006年、2007年全国旅游主题为“中国乡村游”、“和谐城乡游”, 从而大大推动了乡村休闲农业的发展;山西省政府更是抓住此契机, 面向省内、国内市场策划推出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之旅; 如2007年“五一”黄金周省旅游局、省农业观光旅游协会推出了大同白马城生态园、原平大营温泉农业观光园、长治市平顺县西沟村、晋城皇城村、晋城东四义生态园林区、沁水示范牧场和圣天湖农业观光园等10个全省首批最佳观光农业示范点;2007年秋季, 太原市推出“金秋农业观光旅游”系列活动, 开发了自然风光游、果园风景游、农家乐园游、农艺观赏游、园林风情游、健身娱乐游等农业旅游产品, 建设了葡峰山庄葡萄文化节、阳曲黄土人家、卧龙岗幸福林、大运农艺园、东山万亩花果山和古城营万间温室群等十个“观光农业”景点。同时, 2008年年底, 我省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就增加为23家, 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44家, 普通农业旅游点37家;2009年更是为了扩大旅游消费, 山西省向省外游客推出旅游消费券后又启动了金秋行动, 向省内游客推出10万张“农旅卡”进一步推动乡村休闲农业的旅游[4]。

四、威胁 (Threats)

1.周边省份的竞争。

目前, 区域旅游竞争日益激烈, 山西与北京、河北、山东、河南等省份的气候、作物环境相似, 客源市场相近, 山西发展休闲农业相对周边省份起步较晚, 如全国首家生态农业旅游观光AAAA级景区是河北秦皇岛市北戴河生态农业观光园, 它是以“三高”农业为基础, 集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观光游览区[5], 北京郊区休闲农业更是比山西发展完善, 而且产生了品牌效应, 特别是2008年石太客运专线的开通不可避免地吸引一些省内游客去省外竞争力强的客源市场旅游。同时与这些省份相比, 山西省给全国留下印象是产煤大省、环境污染严重省等固定的思维模式, 因此给山西省的休闲农业的繁荣、发展带来不少麻烦。因此, 必须首先解决环境问题, 把握时机、做好宣传, 和其他省份既竞争又联合, 从而将威胁转化为机遇。

2.省内其他旅游资源的竞争。

山西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素有“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 、“文献之邦”之美称, 山西境内旅游资源丰富, 种类繁多, 类型齐全, 特色明显, 如:距今1500多年始于北魏建造的大同云冈石窟, 汉、藏佛教聚于一地的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 素有周柏、难老泉、宋塑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的晋祠, 建于金龙峡内西岩峭壁上的悬空寺, 及应县的木塔, 吉县的黄河壶口瀑布, 介休的绵山, 华北最大的生态旅游地的王莽岭, 及双塔寺、藏山, 皇城相府等知名旅游景点;同时闻名全国的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资料记载, 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3年到明成祖朱棣永乐15年将近50年的时间里组织了18次大的官方移民, 移民主要迁至河南、山东、安徽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 所以大槐树成为了海内外数以亿计的大槐树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 洪洞县成为了亿万大槐树后裔永远魂牵梦绕的老家等等[6], 这些省内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如果不能形成“竞合”关系, 都将分流一部分休闲农业的客源, 成为休闲农业的竞争对手。

3.环境威胁。

休闲农业的开发过程是人类活动介入农业自然生长环境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容易造成休闲农业区原有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扰动和破坏。如原有农业的产量减少, 当地农民的原有风俗文化遭到破环等等, 如何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条件下, 推进旅游开发, 如何通过旅游开发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都是我们开发旅游资源所要面对的重要威胁和挑战。

我们根据以上山西省休闲农业的SWOT分析可以得出战略矩阵 (见图3) , 其中4种内外匹配的交叉组合战略为:增长型战略 (SO) 是当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都非常好的时候采用, 它是依靠内部优势, 利用外部机遇快速发展的策略;多元经营战略 (ST) 是针对内部资源丰富、外部威胁严峻的形势提出的, 它可以分散风险、开拓新的发展领域;扭转型战略 (WO) 是利用外部机会, 克服内部弱点的策略;防御型战略 (WT) 是当内外条件均比较差时, 既不能进攻也无力扭转的时候所采取的战略, 它强调积蓄实力, 寻求突破。[7]

综上所述, 山西省休闲农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同在, 机会与威胁并存。在国家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山西省大力提倡“转型”发展之时, 省政府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性机遇, 发挥区域优势, 有计划地做好休闲农业的开发与规划, 设计出富有竞争性的、独具特色的休闲农业产品, 让休闲农业成为山西省乡村经济的一个亮点, 成为山西省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

摘要: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 对山西省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深入剖析,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山西省休闲农业的战略矩阵, 得出了山西省由能源大省向能源与休闲农业大省转型的四个内外匹配的交叉组合战略, 即:增长型战略、多元经营战略、扭转型战略、防御型战略。此发展战略对山西省发挥区域优势、有计划地做好休闲农业的开发与规划具有指导性意义。

关键词:山西,SWOT分析,休闲农业

参考文献

[1]原梅生.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8.

[2]费圆圆.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十一五”铁路规划的通知[EB/OL].铁流网.http://www.tieliu.com.cn/flfg2/2008/200810/2008-10-28/20081028101233-164646-2.html.[2008-10-28].

[3]山西省旅游网.1044.89万游客畅游三晋山西旅游8天揽49.76亿[EB/OL].[2009-10-9].http://www.sxly.org/zixun/onews.asp-id=5081.

[4]山西省旅游网.山西“农旅卡”力推乡村旅游.[EB/OL].[2009-8-10].http://www.sxly.org/zixun/onews.asp-id=5024.

[5]李少斌.河南省农业旅游开发SWOT分析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4) .

[6]游黎.洪洞大槐树——华夏儿女祭祖园[EB/OL].中国信息报.[2008-2-27].http://www.sxhtdhs.com/dahuishuCon.asp-id=832.

休闲旅游swot分析 篇8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休闲渔业;广东阳江;SWOT分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东盟国家时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构想;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新空间。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阳江如何把握历史机遇,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得先机,是当下摆在眼前的一个重要命题。

欠发达地区发展壮大旅游产业,对于提升影响力,发展经济,促进文化发展交流等多方面具有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等重大意义。无庸讳言,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的旅游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中国正在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目标奋进。然而,如何“理性、科学、可持续”地发展旅游产业,已成为我国旅游产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休闲渔业是人们劳逸结合的渔业活动方式,是将娱乐、旅游、餐饮等休闲活动与现代渔业有机结合起来的,提高渔业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新型产业,不但能让人们体验渔业活动,而且又可以融合旅游、休闲、娱乐等功能,是人们享受自然、回归自然的一种生活方式。休闲渔业自上世纪60年代在拉丁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区出现以来,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成为美国、日本、欧盟等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新兴产业。近年来,国内休闲渔业也悄然兴起,广东、山东、河北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都依据各自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努力发展休闲渔业,既满足了对传统渔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又顺应了人们不断增加的休闲消费的趋势。

1阳江市发展休闲渔业的SWOT分析

1.1优势分析(Strength)

1.1.1海洋文化底蕴深厚阳江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之一,其伴海而居、以海为生的生活方式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南海(阳江)开渔节”、“中国风筝之乡”等具有历史底蕴的阳江风情,更是给休闲渔业的发展增添了浓重的文化色彩。而随着国家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不断推进,阳江“南海Ⅰ号”、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变得不仅仅是一处旅游景点、一个文化符号,更成为中国和平发展的伟大历史见证。

1.1.2自然资源得天独厚阳江地处广东西南沿海,海洋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漠阳江自北向南贯穿境内,流入南海。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阳江拥有海岸线超过341.5 km,主要岛屿30个,岛岸线长49.3 km;经农业部批准的渔港有闸坡、东平、沙扒、溪头、河北、对岸和江城7个,其中闸坡和东平为国家中心渔港;盛产鱿鱼、鱼翅、海蟹、对虾、马鲛鱼、石斑鱼等,有“南海鱼舱”之称。长期以来,阳江市的水产总量、水产出口总量及出口总值名列广东省前茅,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和地理区位优势。

1.1.3旅游产业基础雄厚阳江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中国最佳休闲城市”、“国际王牌旅游目的地城市”、“广东省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城市”等荣誉称号,阳江海陵岛2005年到2007年连续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为“中国十大最美海岛”之一,入选首批国家级海洋公园;在2014年“广东十大美丽海岛”评选活动中,海陵岛又一次成功入选并排名第一;大角湾海上丝路旅游区被列入创建国家5A级景区预备名单。2014年,阳江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1 498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3.6亿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9.3%和34.5%。旅游产业保持快速增长。

1.2劣势分析(Weakness)

1.2.1专业人才资源紧缺阳江市休闲渔业从业人员主要从传统海洋捕捞、养殖等行业转产转岗而来,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大多缺乏现代旅游服务技能和意识,高水平、高技能和高素质的人才十分匮乏,这与现代旅游消费的发展要求相悖,相比于发达国家以及国内沿海发达地区,阳江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1.2.2宣传营销意识欠缺阳江休闲渔业起步较晚,政府、企业、经营户等各界主动宣传营销的意识和要求都不强。在宣传推广、市场营销等方面手段单一,等客上门、口碑流传是主要的营销手段,极大地限制了阳江休闲渔业品牌的形成,不利于提高体闲渔业整体竞争力,这也是许多欠发达地区发展休闲渔业所面临的共性问题。

1.3机遇分析(Opportunity)

1.3.1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在广东省实施振兴粤东西北战略的大背景下,阳江要抓住机遇,在加快发展中转型升级。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阳江市“蓝色旅游”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将从人才资源、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等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支持,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当前阳江市发展休闲渔业的机遇十分难得。

1.3.2休闲市场需求走强休闲度假、回归自然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生活追求,以休闲渔业为特色的海岛旅游恰好可满足人们对休闲旅游的需求,休闲旅游市场潜力巨大。近几年来,阳江旅游业发展迅猛,2013年阳江旅游总收入突破100亿大关、达114.2亿元,全年共接待游客1 255.3万人次、其中过夜人数达705万人次;2014年,阳江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1 498.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3.6亿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9.3%和34.5%。旅游产业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发展前景看好。阳江要根据自身特点规划特色旅游路线,丰富休闲度假项目,并提升休闲旅游业的服务水平,以应对国内外不断攀升的游客数量。

nlc202309010713

1.3.3经济发展能力增强广东省政府已正式批复同意阳江加入珠中江经济圈,阳江主动融入珠中江经济圈,迈进了与珠中江同城化的时代。未来几年贯穿阳江境内的“深茂高铁”通车,将带来逐年增加的游客数量,阳江市的游客接纳能力和交通承载能力也将进一步升级,阳江应把握市场消费升级、城市产业升级的历史机遇,完善休闲渔业路线和海湾、海岛等基础设施建设,将休闲渔业打造成区域旅游中的特色亮点。

1.4挑战分析(Threat)

1.4.1产业生态尚未成形阳江市休闲渔业整体规模较小,相关配套设施及服务总体滞后,休闲渔业的产品不够丰富,过于依赖自然环境的旅游,使得所提供的休闲产品形式单一、经济附加值不高,产业产值在渔业经济和旅游业中所占比重不大。总的来说,阳江休闲渔业缺乏科学、整体和清晰的规划,尚未形成健康有序的产业生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处于不利地位。

1.4.2市场竞争日渐激烈作为新兴产业,休闲渔业市场前景广阔。然而,由于各地开发热情的持续升温,进而剧了地域之间的竞争、增大了投资风险、提高了发展成本。阳江市与湛江、茂名等周边地区相比较,在自然资源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旅游产品结构趋同,

旅游客源市场定位也基本相似,若不能开发出特色鲜明的亮点项目,则将会陷入激烈的区域竞争。

2阳江市发展休闲渔业的对策与思路

2.1政府牵头引导,科学规划布局

政府部门要对休闲渔业项目开发与管理保持长期的重视,借助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机遇,把休闲渔业摆在旅游业发展,乃至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加强扶持和引导。一是要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努力拓展休闲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境内各大渔港、海岛等优势资源,形成发展形态多样、结构布局合理和管理体制健全的休闲渔业生态;二是要提高民众的参与度,增强民众对休闲渔业的认知,鼓励民间资本向休闲渔业产业投入,使参与休闲渔业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影响范围逐步扩大,以提高阳江休闲渔业的竞争力。

2.2突破人才瓶颈,提高服务水平

针对休闲渔业紧缺人才匮乏的问题,阳江市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要着力构建休闲渔业人才培养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休闲渔业人才培养规划,集聚休闲渔业高素质人才,增加人才引进、培养、培训等方面的投入;二是要以校企合作为手段,有针对性地开设特色专业和课程,为阳江休闲渔业产业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三是要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在休闲产品开发、营销、休闲服务等方面的技能;四是逐步实行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以保障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为阳江休闲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3注重对外宣传,打造特色产品

阳江应率先启动立体化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主推“南海I号”、“海上丝绸之路”、十里银滩、中国十大最美海陵岛、中国蚝都等特色旅游亮点和文化品牌,以此提高城市知名度,从而带动休闲渔业的宣传和营销,推出一批具有阳江区域特色的、吸引力强的重点海洋旅游路线,从沿海岸线地带、海岛、近海、远海等地域空间进行科学设计,发展具有大众化、趣味性、参与性的滨海休闲旅游娱乐项目,形成风格各异、具有海洋风情的休闲旅游区,不断扩大阳江休闲渔业的影响力。

上一篇:二分厂厂长、副厂长岗位职责下一篇:刘传斌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