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旅游体系

2024-06-03

休闲旅游体系(共8篇)

休闲旅游体系 篇1

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并无“休闲”一词,“休闲”是现代汉语“休”与“闲”的联合。按《说文》的解释,“休,息止也,从人依木”,指劳作之余,人倚靠树木或就坐于树下休息;“闲,阑也,从门中有木”,则表示范围的概念,在门外竖栅栏以为界[1]。中国古代虽无休闲的概念,但休闲思想与实践源远流长,休闲文化体现在哲学、宗教、文学艺术及文人情怀、民间习俗等各个层面。 休闲与旅游是密不可分的。目前,较认同的休闲概念是指人们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中超脱出来,在闲暇时间自愿从事各项非报酬性的自由活动。休闲与旅游是相互交叉、彼此依存的关系,两者有明显的共同点:一是两者都以闲暇时间为基础,二是两者所从事的活动主观上都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同在于,旅游和休闲相比技术性限制较多,强调异地性和时限;休闲在某种程度上的涵盖范围比旅游广泛,可以说旅游是休闲的一部分,或旅游是休闲的一种活动方式之一。中国传统的休闲文化具有其特定的思想和方式,通过厘清其内涵和特征,对发展中国特色的休闲旅游将不无裨益。

1 儒家休闲思想与方式及其借鉴

1.1 儒家自适、独善其身、中和的休闲观

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仁”为学说核心,以中庸辨证为思想方法。在社会伦理观方面,它以“仁”释礼,把社会外在规范化为内在道德伦理意识的自觉要求。在修身治国方面,它设计出一整套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的发展人格和安家定邦的方案。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儒家强调自我完善,即使是休闲也是一种人生境界。

安贫乐道的自适情怀:记载孔子及其弟子平时言行的《论语》充分展示了儒家应有的人生态度、休闲方式和人生境界。孔子的众多弟子贫富不均,有富如子贡,也有贫寒如颜渊者,但乐道则是推崇的共境。贫寒弟子颜渊屡被孔子称许:“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2]处于贫困之境、不忧而乐体现了孔子所推崇的“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的上德之境,颜渊堪称孔子德行的代表。孔子也曾自许:“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颜渊之乐还在于他好学。孔子说:“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孔子也曾赞子路:“衣敝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与穿裘皮华衣的人在一起,穿破衣烂袍的子路并不以为耻,这是孔子所欣赏的一种生活方式。显见儒家注重的并非外在的物质感官享受,面是注重精神德性愉悦的休闲方式。休闲对于儒家个体而言,不管富贵贫穷都是一种自适自得、自娱自乐的人生境界。

独善其身的生存法则:儒家的休闲思想在孟子那里上升成为一种生存的原则。《孟子·尽心上》云:“得志,加泽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3]” 进或退,用世或遁世,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从而成为儒家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后世儒士文人基本依此为生存方式。独善其身并非消极的闲处,而是济世志趣受阻时,以自我的完善来乐观积极地对待人生。孔子也曾说明自己的独处休闲之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闲处依然以道德为归依,但可通过“游”的各种方式充实和成就自我。

纵观儒家历史上“独善其身”的休闲之道,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是“立言”。古代士人“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4]”的“三立”理想,立德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最高境界。“德”是儒士毕生追求的目标与理想,并具体通过济世骋志的政治实践的“立功”来实现,历朝历代的士人大多都抱有参与当朝政事、建功立业的政治渴望,但一旦这种政治渴望得不到实现则退而求其次,通过发愤著书来“立言”抒解。儒家这一休闲之道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贡献良多,文人通过休闲中的“立言”创造了浩繁的典籍、作品,丰富了中国古代的文化资源。其二是隐逸。隐逸是中国儒道休闲思想具有共性的地方,事实上中国历代的隐逸之风是文士阶层一个普遍的现象。孔子自己就有隐逸思想,周游列国不得志之后就有“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之叹,体现出一种文化性、精神性的隐逸。儒家的隐逸与道学的遁世隐居完全不同,儒家的隐逸是一种济世的补充,而且隐逸与“立言”往往两者结合,在隐逸中重视现实生活,抒怀写志,有陶然于生活情趣的,如陶渊明、陆游等对生活琐事的品味;或纵情于山水的,如谢灵运、李白之流[5]。隐逸为儒家的“独善其身”理想的实现提供了自由,也丰富了儒家休闲文化内涵,提升了儒家休闲文化的价值与美学意义。

中和为美的悠游之道:《中庸》云:“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6]。意思是“中和”乃天地之本,万物繁育之所,“致中和”是儒家思想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其社会理想的至美追寻。所谓“致中和”,从哲学意义上讲包含人格精神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7]。儒家休闲之道以中和为贵,以中和为美。如休闲中人与人的悠游相处,《论语·先进》充分表现了这一志趣。孔子称许和赞叹弟子曾皙的志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种休闲境界是儒家“大同”社会的理想之境。儒家的休闲不仅追求个人的自我完善,更追求整个社会的闲适与和谐。儒家的“比德说”体现了与自然的和谐理念,孔子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 把山水与人格相比照,人与自然通过比照而相通,儒家的比德观是把人的精神置于自然之中来玩味,自然是人的自然,可以因人的精神变化而改变,所以有孔子登泰山而小鲁之说,及“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这种以精神为联系的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对后世文人山水休闲方式及山水审美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柳宗元的永州游、苏轼的赤壁游等。

1.2 儒家休闲观的现代借鉴

休闲旅游以精神愉悦为宗旨:儒家休闲观产生、发展于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但在有限的物质条件下,儒家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让心灵宁静愉悦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这就是人们可在追求德性提高中获得幸福的身心体验。即使是物质条件充裕,儒家休闲依然强调道德文化享受的首要性。从本质上讲,旅游是一种文化行为,以休闲为目的的旅游更应重视精神内涵,在休闲中使心灵得到平静或升华,反之没有精神的休闲,只能是庸俗的闲聊、闲逛。从儒家休闲观中可知,儒家休闲是一个人的日常修养行为,是一种人生态度和境界,并不强调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而现代人的休闲认知却有许多误区,其一是把休闲和工作绝然分开,工作和休闲是两种生活方式;其二是把休闲看成奢侈品。对很多人来说,休闲就是能够经常出入高档休闲场所,拥有别墅、名牌轿车,或是进行西式的贵族运动等;认为休闲生活是工作之余的寻找乐趣与刺激,因此为了休闲而拼命工作。对个体旅游者而言,儒家休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精神内质的休闲方式,个体通过休闲完善自我,休闲中以精神生活为主,安贫乐道,闲适自得,即使进行休闲旅游也应量力而行,也应以精神享受的休闲旅游产品为对象,放松心情,增广见闻。对旅游企业而言,开发休闲旅游不以奢华为目的,不以特定群体为对象,休闲旅游是社会进步、文明和谐的体现,休闲旅游事业应符合国家的发展水平,符合大众的整体需求,重视休闲旅游的文化意义和精神享受。

休闲旅游以就近游与周边游为起点:儒家旅游提倡近游,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就近游是儒家旅游的首肯的态度,儒家不远游是为了孝道和反对奢侈,提倡就近休闲和娱乐,提倡官与民同乐。自古以来,帝王的“巡游”和“畋猎”是儒家指责的对象,中国山水园林的本质之一就是把休闲旅游方式置于家园之内,方便于时刻举家休闲。就近休闲体现儒家社会和谐的旅游观,《论语·先进》中表现的“大众悠游”是儒家大同社会的理想。休闲旅游首先不是高端旅游产品,而应是大众型旅游产品,最近我国政府规定免费向大众开放各级博物馆就是适应我国大众休闲的需要。从儒家“中和”休闲旅游传统可知,休闲旅游应首先在人口聚集地开展才有意义。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已到了一定的阶段,休闲旅游应以城镇为依托作为起点,首先应完善城镇内部服务大众的休闲设施,其次逐步向周边和高端休闲旅游方向趋进才符合休闲旅游发展的规律。

2 道家休闲思想与方式及其借鉴

2.1 道家无为不争、回归自然、逍遥自在的休闲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对自由精神的追求最能体现中国传统休闲思想的精义。在道家思想中,很多都是与休闲思想有关联,道家休闲思想的代表人物就是老子和庄子。老子提倡 “无为[8]”,“不争”,阐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而庄子则是中国先哲中最善于观察世界,反省自身,追求精神绝对自由的智者。

老子提倡“自然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在老子的哲学思想中,“无”具有核心的地位,它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中生有,它也是天地万物之终,因此“无为”而“无不为”。人们遵守“无为”并不是事实上的一无所为,不过要人们不做只凭主观意志而违反客观规律的事情,不为己有,不去强求,要顺乎自然,自然而然,能“不争”则“不去”。为追求“无为”的境界,道家的休闲方式趋于隐逸,不问世事,与儒家的隐逸风尚不同,儒家的隐逸是进退之间的操守,“隐”很多方面是一种形式,是隐而不隐;道家的隐逸是隐遁、出世,是以“无为”求“道”的行为,是真隐,所以《史记》以“不知所终”传老子结局。事实上,中国历史上的文人往往兼具儒道思想,绝然区分儒道两者隐逸的不同是没有意义的,但道家的思想却为中国的隐逸传统注入了深刻而丰富的内容。除了“无为”、“不争”的休闲思想,“知足”、“知止”和“回归自然”也是老子提倡的道家休闲思想。老子说:“祸莫过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俗言“知足者常乐”可作为这一思想的注解。老子的“回归自然”,既是寄身于自然山水,也指返朴归真。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就是自然事物的本真状态或事物本来的面目。因此,人要归入自然的本身,也要归入自然的本真。尊重自然规律,这才是人与自然真正的和谐相处。老子的这些思想可集中从他对“小国寡民”的理想国描述中形象体现,这是一个完全无为不争,知足、知止,与自然交融一体的人间净土。

相对于老子,庄子学说则主要是指向“自在逍遥”。庄子的“逍遥”指的就是悠闲自得的人生状态,就是摆脱一切主观的限制和束缚,实现真正的精神自由的极致休闲。在庄子看来,人要获得休闲的极致状态,就必须超越形骸、功名的束缚,达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9]”的逍遥之境。这种逍遥自在的悠闲状态,是从是非、虚实、善恶、内外、物我、生死的区别中超脱出来,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物我两忘的“齐物”之境。这种绝对的精神自由,在现实生活中虽难实现,但可启迪人的智慧,怡养人的性情,使人可以超然物外,获得精神上的解脱。庄子为求不受羁束,宁可“无用”,鄙薄人间富贵,而专注于自然之乐。庄子说:“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焉!”一切大自然的风光都能使他欣欣然而乐,心领神会。在中国古代,最能体味自然之美、悠游之乐的,当首推庄子。自古以来,差不多所有爱好旅游的人都能在《庄子》一书中得到启发和共鸣。

2.2 道家休闲观的现代借鉴

休闲旅游的品味在于回归自然、寻找本真:道家休闲观是以自然为宗,以回归自然本真为最高境界。为了实现“道”的自由境界,就要回到大自然的怀抱。只有在大自然中才有“天籁”,才能“神游”,即获得自由。人类有对自然和自由的本能爱好,现代休闲旅游更应该是生态的自然旅游,注重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的生命情趣,在大自然中得到彻底的放松和休闲。其次,道家的逍遥游不仅是自然之游,更是精神之游,是通过自然的游历实现人的精神解脱与自由境界。因此,道家推崇的是出世脱俗的游乐行为,摆脱迷乱人性、造成自然本性遗失的一切人为物役。在这个意义上,现代休闲观同样要追求脱俗的游乐,摒弃仅仅把休闲理解为休息、放松、娱乐的庸俗休闲观,把休闲视为人生命的一种状态,一种生命的体验过程。对旅游企业而言,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休闲旅游开发就要注重旅游产品的自然性,在开发旅游产品时要尽可能多地保存其原有的自然本原状态,甚至通过精心设计,营造出更为浓郁的自然氛围,使旅游者在自然的怀抱中得到真正的休闲。

休闲旅游是淡漠名利、闲情逸志的个性化旅游:当今时代,人很容易在物欲横流的喧嚣尘世中迷失自我,而休闲的本来目的就是修身养性、淡泊名利,简单生活,是一种享受;休闲需要人们具备从容平淡的处世态度。老子的“知足”、“知止”,庄子的超然物外都是在自然中体认到如诗如道的人生真谛,过着一种淡泊闲适的休闲生活。同时,对个人而言,休闲只有合适的,没有最好的,在现有的条件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休闲方式,不要盲目跟风,应有自我的个性化休闲,体味道家休闲中不为形式所拘,“神游”重于“形游”的境界。

休闲旅游是尊重自然、亲近自然的可持续旅游: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提出了一个农业社会的乌托邦,这就是“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它所体现出老子的知足常乐、清心寡欲的生活方式,是保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基本前提。道教理念引导下的休闲旅游要顺应这一潮流,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一方面,在道家自然观滋养下的游客对旅游资源有发自内心的热爱,能自觉地爱护休闲旅游资源;另一方面,对环境的高要求又能促使相关企业加大力度保护和改善休闲旅游资源。因此,挖掘道家理念精髓,发展和谐型休闲旅游不仅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教化价值,更能体现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观。

3 民间休闲文化传统及其借鉴

3.1 民间休闲是农闲时的憩息与节日休闲

如果说以文士阶层为代表的儒、道两家休闲观代表了中国传统休闲文化意识形态的精义,那么中国民间大众传统的休闲文化则更多体现出中国休闲文化的独特形式,更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古代是农耕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农耕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文化。农业社会发展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必须高度依赖自然条件,受农作物生长规律的影响,作息十分有规律性,因此民间大众的休闲文化具有明显的自然特性和节律。在民间,休闲并不能自由选择,要休闲只能是在农闲时期,而农闲往往是固定而有规律的,这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间节日休闲文化。迄今在农村,人们一直看重的春节、端午和中秋都处于农闲之时。处于较长农闲之时的春节,则成为休闲之最佳时节,因此也就成为饱含中华民族文化特色之休闲文化的凝聚。

生成于农耕社会的民间休闲文化传统,第一个特征是强调实用,“吃”是休闲的第一要义。在社会生产力尚不发达、农业是生活资料主要来源却又无法使人们丰衣足食的情况下,“吃”自然就占据了第一位。因此,在文化意义中,饮食之于中国,较之饮食之于西方,有着明显的厚薄之别。凝聚中华传统休闲文化的春节、端午和中秋,“吃”自然也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饺子、粽子和月饼就是春节、端午和中秋的标志食品[10]。第二特征是祈福娱神、祭祖拜神,祈福吉庆是节日文化必不可少的项目,由此产生了诸如贴对联、起五更、放鞭炮、吃饺子、舞龙灯等多种以祈福为目的的娱乐形式。

3.2 民间休闲传统的现代借鉴

恢复节日休闲,回归传统、和谐社会:我国2008年开始实施传统四大节日的休假制,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进步,更主要的是正确认识了传统节日休闲文化对国人的意义。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休闲文化虽然没有儒、道两家休闲文化的丰富思想内涵,但形制固定,内容具体、丰富而实际,尤其经过几千年的延续、传承,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生存的形式和情感的依托。恢复节日休闲,回归传统,使整个民族有文化的自豪与归属感,有利于民族的认同,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在传统节日休闲文化中,家庭亲朋中的亲情,邻里同仁间的拜望,节日休闲成为人际关系和谐相处的“润滑剂”。和谐社会不仅是人与人的和谐,还有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在传统节日文化中,对天地山水草木之神的祭祀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时代的局限,对天地山水草木的敬畏有非常浓厚的迷信色彩。

大众休闲才是休闲旅游的最终目的:休闲是闲暇与自由的结合,是人所追求的一种生命形式。休闲无等级,社会越发展,大众休闲要求也就越高,也就越成为可能。中国古代长期的农耕文明,生产力的发展相对缓慢,几千年来整个民族大众的休闲方式几乎没有质的变化,民间大众休闲依然处于较低档次的注重物质的实用阶段。因此,在提倡和谐社会的现阶段,社会和人都需要达致自身的以及与自然的和谐,根治社会问题,根治人的身心问题需要休闲,应该采用更多鼓励的政策和措施,服务大众休闲需要,实现休闲旅游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鲍金.休闲的比较词源学考察[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11)∶88-91.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4]左丘明,李梦生.左传译注(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790.

[5]吴小龙.试论中国隐逸传统对现代休闲文化的启示[J].浙江社会科学,2005,(6)∶167-170.

[6]方向东撰.大学.中庸注评[M].江苏:凤凰出版社,2006∶92.

[7]朱立元.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21-228.

[8]自陈鼓应.老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9]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0]苏文珠.休闲文化:传统与现代[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2)∶54-56.

休闲旅游向哪儿去 篇2

旅游客源地的发展预测

关于旅游客源地的发展趋势,有三方面的内容值得关注:

客源地西移 产业结构调整,使居民消费率上升,服务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这是“十二五”的主要目标之一。依据现阶段我国区域发展的差异性特征,东部地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飞速发展,传统产业面临着继续升级或淘汰转移的必然选择,同时,中西部落后地区也可以以较低的成本通过引进先进的产业与技术,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城际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指出,国家将在财税、金融、投资等多方面给予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支持,力促中西部地区成为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因此,产业结构调整将引起产业的区域梯度转移,实现自东向西的辐射状发展格局,并最终带动西部地区产业升级和区域整体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必将改善居民生活水平,优化居民出行环境,最终将提升居民潜在出游力,活跃客源市场。因此,在这样一个宏观背景下,客源地的整体格局将出现西移趋势。

与国家战略同向 自2009年以来,从东部地区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到中部地区的黄河三角洲、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再到西北、东北地区的关中—天水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陆续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密集出台,这势必勾画出中国经济新版图。

我国人口集中在东、中部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这里城市的数量和规模必将进一步扩大,城市间的产业联系与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目前,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之外,一些城市圈诸如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等也在快速发展中。

区域国家战略的实施及城市群的发育,将催生许多极富活力的区域板块,这些板块空间设施不断完善、产业要素不断优化、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日益提高、客源市场持续发育,必将发展成为新的客源地,并深入影响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

高铁冲散客源地 目前,我国客源地潜在出游力受交通通信条件的影响较大,虽然传统交通设施的影响力已经逐渐受到互联网等现代通信设施的冲击,但是从客源地空间格局的分布情况看,其交通导向的特点依然明显。交通运输业是旅游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伴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尤其是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以及高速公路、民航体系的建设,使中国正在出现旅游同城化效应,将极大降低交通对旅游出游的影响,也将打破现有客源地格局。

休闲游客的群像扫描

那么,现阶段我国休闲游客的群体又有怎样的特征呢?

出境游首选港澳台 从量化分析中可以看出,当前中国国内居民出境旅游选择最多的目的地是中国港澳台,占出境游客的33.75%,其次是日韩、东南亚和欧洲等近中程市场,分别占19.24%、14.60和14.60%;出境游客比例较少的是美国及澳洲、非洲、南美等远程目的地,所占比例为8.61%、5.00%、3.31%和2.53%。前十位境外客源地的游客比例为56.63%,高达一半以上。入境游客比例前六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美国、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印度、德国,分别占7.68%、6.91%、6.67%、6.08%、5.24%、5.18%;其次是加拿大、中国台湾、俄罗斯、英国、中国澳门、法国、意大利、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瑞典、荷兰、澳大利亚和泰国。来自西班牙、菲律宾、哈萨克、新西兰、蒙古、朝鲜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游客相对较少。

游览/观光游高于休闲/度假游 各种出游目的虽说千差万别,因人而异,但也无外乎几大类别。

现阶段,国内游客、入境游客、出境游客的出游目的都是以游览观光、休闲度假为主。其中,游览观光的游客比例仍高于休闲度假游客,出境游客的游览观光需求相对更大,入境游客更强调来华了解中国特色文化。此外,出境和入境游客因商务、会议目的的出游比例相对更高。国内游客的出行目的首推游览/观光、休闲/度假,比例分别为45.02%、38.90%,其次是以探亲访友、商务为目的,分别占8.82%、2.99%,因会议、文体/教育/科技交流而出行的游客,分别占1.64%、1.45%。宗教/朝拜、健康医疗等其他目的游客相对较少,合计仅占1.18%。从出境游客看,以游览/观光、休闲/度假为出游目的的游客所占比例较大,分别占48.05%、33.42%,其次是以探亲访友、商务、会议、文体/教育/科技交流为目的,分别占7.06%、5.81%、2.00%、2.35%。从入境游客看,以了解中国特色文化为主要旅游的游客最多,占30.19%,其次是以游览/观光、休闲/度假为出游目的,分别占26.16%、21.09%,再次是以探亲访友、商务、会议、文体/教育/科技交流为目的,分别占3.08%、8.79%、4.31%、2.20%。以宗教/朝拜、健康医疗等目的出、入境游客,占有相对较少的份额。

从亲友、网络获取信息 信息化时代,旅行之前的信息收集已经成为游客出游的重要环节。目前,亲朋好友介绍和网站/BBS/论坛是休闲旅游者出游的主要信息来源渠道。

国内及出境休闲旅游者出游前主要了解景区(点)、交通、旅游价格等信息,入境游客主要了解旅游产品与服务、当地政策法规、旅游生活信息、旅游景区接待情况等。

休闲游客需求面面观

结合上述分析,便可开列一张清单,休闲游客的需求发展特征由此清晰呈现:

经济型特征显著 从被调查游客的收入、花费水平来看,休闲旅游者的旅游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经济型特征突出。其中,国内旅游的大众消费特征更为明显,休闲旅游日益成为广大普通消费者能够享受的活动。从实际花费来看,国内旅游人均消费半数以上处于1000元以下,仅有二成左右的游客花费在3000元以上。与此同时,出境旅游仍是消费者需要慎重考虑的消费决策,主要原因是出、入境游客的花费水平相对较高。考虑到休闲旅游者在出行决策、选择旅行社、交通工具、住宿设施时都会重点考虑费用问题,因此,在配置旅游产业要素时要根据市场需求特征,注重经济型设施和服务的配置,切勿盲目发展高星级酒店、豪华游轮、高级餐饮等高端产品。

升级趋势明显 根据游客的出行目的、对景区(点)信息的关注程度、景点吸引力对出游决策的影响力等信息,结合近年来的统计资料看,观光游览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仍会是休闲旅游者的主体需求。但从发展趋势看,休闲度假、自驾车出游等新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说明,国内游客的旅游需求正在升级,旅游产品开发、配置和推广时应适度考虑游客的休闲需求。与此同时,应配备适当的信息服务系统、安全救助体系、自驾车服务系统等便利化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介绍和咨询服务,为散客化时代的休闲旅游者出行提供便利服务。

关注综合配套服务 休闲旅游者出游不仅仅关注景点吸引力、核心旅游产品及信息介绍,同时也关注住宿、旅游地民俗风情、特色购物街区、交通、娱乐、旅游价格等多方面信息。在旅游者实际体验过程中,较多关注旅游地吸引力、旅游地交通、住宿条件、特色饮食、休闲环境、旅游成本等综合性因素。所以,应在旅游产品、酒店、线路等宣传中,增加对城市周边环境、旅游形象地、综合配套服务的整体宣传推介。

青睐网络媒体 网络已经成为游客获取信息、进行产品预订、对旅行服务进行投诉的重要途径。四成以上国内游客已采用网站/BBS/论坛获取出游信息,入境、出境游客采用网络媒体的比重更高,分别达六成和五成以上,尤其是对团队游客而言,“旅行社网站信息”成为其选择旅行社的重要参考之一。可以预计,网络媒体将成为未来旅游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企业建立企业网站、在线预订、在线服务监督等相关网络系统对于增强企业竞争力将起到重大作用。

旅游、休闲 篇3

克罗地亚旅游部长达米尔·巴伊斯近日在萨格勒布宣布,克罗地亚政府决定,持有效申根签证的中国公民在今年旅游季节期间可以团体免签证进入克罗地亚旅游。根据该项决定,在今年4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持有效申根签证的中国公民可以赴克旅游,但前提是必须参加旅游团组。克罗地亚位于亚得里亚海东岸,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景色秀丽,旅游业发达,是闻名欧洲的旅游胜地。

北京今年有望实施“7日过境免签”政策

北京今年有望实施“7日过境免签”政策,预计将因此新增入境游客450万人,目前该项工作已启动。

北京市旅游局表示,已联合首都机场提出申请。今年有望实施“北京7日过境免签”政策,增加旅游外汇收入。按照统计数据,“7日过境免签”预计将使北京今年新增450万入境游客。按照每名外籍旅客创造1000美元的收入计算,201 0年北京将新增旅游外汇收入45亿美元。今年,北京市旅游局还将尝试设立境外办事机构,计划在美国、欧洲、日本、中国香港等主要客源地,开设境外办事处,开发入境旅游。

我国公民4月12日起可赴朝鲜旅游须整团出入境

经国务院批准,从今年4月12日起,我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新增朝鲜和密克罗尼西亚联邦两个目的国,但必须是整团出入境。其中前往朝鲜旅游应在出境前事先办理好团体签证,前往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则是在整团到达该国后凭团员有效护照、返程机票及酒店预订确认函办理落地签证。

西藏将重点开发两条旅游轴带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旅游局了解到,在未来几年内,西藏将以唐蕃古道和茶马古道为依托,建设贯穿南北和东西的两条旅游发展轴带,以推进西藏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其中,唐蕃古道以历史为文脉,以青藏铁路、公路为支撑,建设贯穿南北、联通区外的南北旅游发展轴带;以茶马古道、阿里“朝山转湖”为历史文脉,以川藏线、滇藏线、新藏线为支撑,建设贯穿东西,联通区外的东西旅游发展轴带。这两条旅游发展轴带涵盖了西藏众多世界级旅游景区景点,其中包括布达拉宫、珠穆朗玛峰、雅鲁藏布江、阿里神山圣湖和盐井等。

第二届中国旅游产业节今年在津举行

从近日举行的2010年天津市旅游工作会议上获悉,以“旅游产业的盛会,合作共赢的舞台”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旅游产业节将于9月26日至29日在该市举办。期间,将包含旅游产业欢迎晚会、旅游产业博览会、中国旅游服装大赛、旅游制造业发展峰会等主要活动。其中,旅游产业博览会的展位规模将是首届产业节的两倍。

浙江省推出首条低碳旅游线

3月6日起,杭州国际旅行社将推出以西溪赏梅为主题的低碳旅游线路。这也是该省推出的首条低碳旅游线路。从武林广场水运码头乘坐漕舫船前往西溪,每人30元,包括门票、船票等。全程有导游陪同游览观光。

七星湖成为国家沙漠旅游试验基地

近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七星湖旅游区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沙漠旅游试验基地”称号。这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家国家沙漠旅游试验基地。七星湖旅游区是由亿利资源集团投资兴建的一个以沙漠生态建设为主题、以沙漠资源和沙湖为依托、以沙漠生态旅游为亮点的度假型沙漠旅游区。目前,七星湖景区已经发展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七星湖旅游区以生态保护为第一位,目前只对伊克道图湖进行了重点开发,其余六个湖泊仍保持了它们的自然状态。现已建成沙漠生态观赏区、沙漠观赏区、沙漠娱乐区、休闲度假区、滨湖湿地观赏区、水上娱乐区、生态疗养区等七个区域。

黄山风景区推出《春暖花开黄山有约》三大春游主题活动

近日,黄山风景区推出了《春暖花开黄山有约》三大主题活动,这将成为今年春天黄山旅游的三大亮点:

亮点一:惠及相关旅行社的“春暖花开——生态黄山健康游”活动,在3月26日-28日期间,组织千辆大巴,举办“千辆大巴——生态黄山健康旅游直通车”活动;亮点二:惠及自驾车俱乐部的“《阿凡达》灵感之源——万辆自驾踏青探秘黄山行”活动;亮点三:惠及全体中外游客的“迎世博——黄山旅游大酬宾”活动:为表达黄山人对世博的支持,彰显黄山作为“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的诚意,黄山风景区将4月18日确定为黄山旅游世博酬宾日,凡是当天来黄山风景区旅游的境内外游客均享受黄山门票半价优惠。

贵州国际百里杜鹃花节开幕

“2010中国·贵州国际百里杜鹃花节”于3月28日在贵州省毕节地区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开幕,这片国内最大原生杜鹃花林与多条生态旅游线路搭配,将使旅游“锦上添花”。

据介绍,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地处毕节地区的黔西、大方两县交界处,是迄今为止中国已查明的面积最大的原生杜鹃林。其中,杜鹃密林3821公顷、杜鹃疏林和散生林4537公顷,其品种占世界杜鹃花种属5个亚属中的4个,素有“杜鹃王国”、“地球彩带、世界花园”等美誉。境内还包括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在内的鸟类104种、兽类31种,以及多种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和古树名木等。湖南旅游出台四项地方标准

近日,湖南省质监局、湖南省旅游局共同发布4个旅游地方标准并已开始实施,包括《乡村旅游服务经营基本条件》、《乡村旅游服务星级评定准则》、《旅行社星级划分与评定》和《旅游家庭旅馆基本条件与评定》。

这四个标准都是以规范旅游企业发展、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保障旅游者合法权益为目标,都将安全保障条件作为必备条件放在首位,以确保广大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无论是家庭旅馆、农家乐还是旅行社,通过评定后均将在其门楣上悬挂统一制作标志牌,预计最早的一批标志牌将于今年4月与广大游客见面。

福州绍兴实现旅游对接

自从温福高铁开通以来,福州市民坐动车出游的热情高涨。近日绍兴市旅委以“体验2500年的魅力——醉享绍兴”为主题,与福州旅游界实现旅游对接。即日起,福州、绍兴两地旅游界将联合推出两条“散客动车团”线路。一条是“宁波绍兴诸暨双动三日游”,可游览溪口古镇、鲁迅故里、绍兴黄酒城、沈园之夜、兰亭景区、诸暨西施故里等景点;另外一条是“绍兴诸暨双动二日游”,与上述线路相比,少了溪口古镇景区。

漯河市7个村入选河南省旅游特色村

近日,在河南省刚刚启动的“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中,省旅游局按照“有名气,有特色,有依托,有基础”的“四有”标准,通过对全省18个市上报的近600个候选村镇,组织专家进行考察、评审,确定了128个旅游特色村镇。漯河市临颍县城关镇南街村、源汇区干河陈乡干河陈村、临颍县杜曲镇龙堂村、源汇区干河陈乡小村铺村、临颍县杜曲镇北徐村、舞阳县保和乡冯河村、召陵区姬石乡罗庄村7个村入选河南省旅游特色村行列。这也将大大促进漯河市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2010中国贵阳避暑季”5月开幕

由国家旅游局、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10中国贵阳避暑季”开幕式暨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将于5月5日在贵阳举行。

绿道休闲旅游调查问卷 篇4

尊敬的先生/女士:您好!我是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现正展开关于绿道休闲旅游的研究调查,本次调查仅限于学术研究,您的个人信息绝不会外泄。感谢您的支持和参与!(注:以下题目多选为主,请在您认可的答案前打“√”。)1.您是否知道绿道旅游?A.是B.否

2.你对绿道旅游的理解是:

A.骑自行车旅游B.徒步旅游C.凭借绿道进行休闲游憩活动D.参观绿道沿线风景

D.生态旅游E.低碳旅游F.其它

3.您认为绿道的主题形象是?

A.绿道旅游,放飞心情B.漫步绿道,休闲身心C.绿道养生,“骑”乐无穷D.游绿道,观美景

D.畅游绿道,幸福生活E.绿道慢游,低碳体验F.其它

4.您参加绿道旅游的动机是?

A.休闲度假B.娱乐活动C.观光游览D.康体健身E.生态体验F.文化教育G.其它5.这是您第几次来绿道旅游?A.第一次B.第二次C.三次以上

6.您进行绿道旅游的时间是?A.法定节假日B.双休日C.工作日

7.您采取何种方式到达绿道?

A.公共交通工具B.私家车C.自行车D.徒步E.其它

8.您的出游方式是?

A.家庭或朋友结伴B.单位组织C.参加旅行社D.独自E.社团活动

9.您在绿道旅游中进行的活动有?

A.骑自行车B.漫步观景(自然/城市/人造景观等)C.闲坐聊天D.摄影E.跑步健身F.休闲娱乐活动(户外拓展/摘果/垂钓等)G.购物消费H.野炊 I.参观绿道沿途的景区景点(如岭南印象园、水墨园等)J.其它10.绿道旅游最吸引你的地方是?

A.周边环境好B.景色优美C.放松心情D.亲情友情交流E.连接景区景点多 F.经济实惠G.锻炼身体H.低碳环保I.其它

11.以下关于绿道旅游的一些建议中,您比较赞成哪些?

A.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B.完善绿道配套设施(驿站、交通、公厕等服务设施)

C.开发更多绿道旅游产品,增加沿线景观D.增加绿道附近的餐饮、商店等

12.您认为何种途径更有利于人们获取绿道旅游的相关信息?

A.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B.电视、广播C.朋友、家人等D.互联网E.其它13.影响您难以参加绿道旅游的因素?

A.绿道不易到达B.租自行车不方便C.绿道旅游产品缺乏吸引力D.无兴趣E.无时间F.经济条件G.个人健康状况H.其它

14.您的性别?(*以下个人信息均为单选题*)A.男B.女

15.您的年龄?A.18岁及以下B.19—30岁C.31—55岁D.56岁及以上 16.您的常住地?

A.大学城B.广州市C.广东省内、广州市外D.广东省外地区E.港澳台F.国外 17.您的职业?

A.在校学生B.公务员C.企业员工D.事业职员E.自由职业F.退休人员G.其他 18.您目前的月收入?

休闲经济:“换寝旅游”兴起 篇5

悄然兴起的“换寝旅游”

“以前总是有人指责大学生消费白领化,我现在正在改变我的消费观,想方设法用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北京师范大学大四学生姗姗说:“前不久,我和同学们组成了‘自助旅行团’,和南京大学的朋友来一次‘异地换房游’。我们宿舍留下一个‘当家’的,负责招待南京来的朋友们的住宿,带领她们玩转北京。南京那边亦是如此。这样一来,既节省了房租,又有免费的当地‘活地图’,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异地换房游”在旅游大军中独树一帜,这种新式旅游法既避免了随团旅游的“囫囵吞枣”,又避免了异地自助旅游的人生地不熟。像姗姗同学这样选择“异地换房游”的旅游方式已逐渐引领高校旅游时尚之风。中央财经大学大四学生小李提到“异地换房游”说,“我昨天才回到北京,济南的大明湖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原本计划一周旅游花费1500元,没想到和济南的同学进行换房游,旅游费用立马打五折!”同宿舍的燕子也表示:“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尽收眼底,白天跟随山东大学的朋友游山玩水,晚上住在山东大学的宿舍,听着山东版的《大学自习室》,玩着‘杀人游戏’,真是有点乐不思蜀啊!”

在愈演愈烈的“异地换房游”大军中,“跨校组团”等组合方式也脱颖而出。有专家认为,现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在追求舒适的同时,也渴望经济和实惠。这种新型时尚的旅游方式在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也映照出现代大学生彼此之间更善于沟通、相互信任。

高校管理成新课题

其实,流行于大学生之间的“换寝旅游”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大部分大学生外出旅游都会联系当地学校的宿舍,进行免费暂住,而如何顺利进入“免费住处”也成为学生们在“换寝旅游”中需要开动脑筋的又一环节。

“宿舍管理严不严,得看学校。有的宿舍管理相对松一些,我们只需扮成该学校的大学生若无其事地进去即可,而有的比较严格的学校我们就要想办法了。”另外一位经历过“换寝旅游”的学生说,“有的学校宿管会查看学生的学生证,我们就提前打听好,找学校的其他学生借来学生证,也能蒙混过关。”热衷“换寝旅游”的大学生说,在他们“换寝”的过程中,和宿管打交道的时间最多,所以一定要格外小心,“为了省钱,混进宿舍必须成功不许失败!”

对于宿舍经常“承办”的“换寝旅游”是否会影响到宿舍的正常秩序,有的宿管老师则表示早已经习以为常,一些学校甚至还开了绿灯。南开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生活指导中心的张老师表示,对于外来大学生短期入住宿舍,学校是完全允许的,只需通过几个条件便可顺利入住,每学期他们都能接待近200名这样的大学生。

“我们学校有一个申请单,是专为15天以内短暂住宿的外来学生准备的,只要提供暂住人姓名和寝室推荐人姓名,并且自行找到空余床位,寝室所有人员同意入住签名,院系领导老师签字,押证件便可免费入住,而且申请基本都能通过。”

张老师称,他们一共有24个宿舍楼,平常也有不少学生出去旅游、开会和做实验,因此会出现不少空床,“像‘五一’‘十一’这些节假日,我们都会接到申请单,一个楼最少接五六张,最多有十多张,算起来每学期能接待近200名这样的学生。”

本刊点评

从休闲视野考察旅游与旅游业 篇6

一、与休闲相关的概念

(一) 闲暇与休闲时间

闲暇一词源于拉丁语, 表示“许可”的意思, 泛指在劳动之余获得许可进行的活动时间。关于休闲的研究在海外一直就没有停止过, 1952年世界休闲组织 (World Leisure Organization) 的前身“世界休闲与娱乐协会”成立, 它作为国际非政府组织, 致力于发掘和增强各种有利条件, 使人们能够充分利用休闲成为人类成长、发展和幸福的动力。

那么, 什么是闲暇时间呢?所谓的闲暇时间, 是指人们除劳动外用于消费产品和自由活动的时间, 是不生产的时间。闲暇时间是一种“以时间形态存在的社会资源”, “闲”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时空”。科学、健康、文明地利用和分配闲暇时间, 将指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 休闲时间越来越多, 也逐渐被重视起来, 如何对其更好地划分和使用也就成为我们研究的主题。现在我国公众的休闲情况与过去大不一样, 从不健康的、中性的、健康的到低级的、中等的到高级的, 多种多样。农村的休闲没有正确引导, 打牌常被认为是最好的休闲方式。如何对大家的休闲进行引导, 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寓教于乐的、最容易接受的又最健康的方式来引导大家, 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科技日新月异, 新知识不断产生, 我们都希望活到老, 学到老。如果能树立健康科学的休闲方式, 那将对国的前途影响深远。因为文化质量决定国家的质量。人的素质, 文化素养是21世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休闲质量的高低对人的素质的影响甚大, 目前文化建设还任重道远, 休闲质量也令人堪忧。如何扭转这一现象呢?最根本的就是要进行闲暇方面的教育。

(二) 闲暇教育与休闲文化

闲暇教育, 指人们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的教育。包括: (1) 在闲暇教育过程中由他人传授有关的各种闲暇时间活动知识, 技能以及闲暇价值观念和态度, 即外在的闲暇教育。 (2) 在闲暇时间里通过个人独立思考, 评价和做出自己的闲暇选择, 决定和行为, 并认识这些选择对个人生活, 对他人、对社会的影响, 以达到闲暇教育的内在效果, 即内在的闲暇教育。休闲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欲建设先进文化, 必须重视对休闲文化的研究与引导。在现实社会中, 人们对闲暇时间的利用与分配仍存在着不健康、不科学、不合理, 甚至是腐朽文化, 如封建迷信、旧俗陋习、黄色书刊等现象。它们无处不在, 有时是潜移默化, 有时是明目张胆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这些不健康腐朽的文化主要出现在人们的闲暇时间中。加强休闲文化的研究, 对于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营造丰富多彩、积极向上、文化内涵深厚的公共秩序、生活环境和社会风气, 指导广大公众科学、健康、合理地规划休闲文化生活, 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从休闲视野考察对旅游与旅游业的影响

(一) 将使旅游规划, 旅游体系及其旅游者的消费发生变化

休闲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旅游则是休闲最健康的方式。我们在制定旅游政策, 考察旅游市场时要对休闲理论进行综合考虑, 这样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现在许多城市在打造休闲城市, 休闲城市的打造也证实了休闲对旅游的影响。

1. 休闲的发展将推动休闲度假旅游时代的到来, 并在市场上形成完善的休闲度假旅游体系。

休闲度假旅游是经济社会发展、文明程度提高的必然趋势。众所周知, 发展休闲旅游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 是有钱, 有支付能力;第二, 是有闲, 有旅游时间。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进步, 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文明程度的全面提高, 公民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大大增加, 旅游已经成为大家满足了温饱之后的一种新的需求。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 公民的休闲形态已经转化升级。据统计, 我国主要客源产出的三大经济区域, 即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人均GDP均已超过或接近4000美元, 这三个区域中的33个城市中70%的经济水平已达到休闲旅游以上的水平, 旅游已经成为这一地区更高层次的消费。

2. 休闲将使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消费格局发生改变。

休闲时间的增加, 使得旅游者在消费观念上更加与国际接轨。对休闲的认识越成熟, 出游动机也越理性化。人们的出游目的不再是传统由旅行社统一组织在规定时间、规定路线、规定活动范围内以观光为主的旅游方式, 而将更多倾向于自我选择、自主决定的自驾游或自助游。休闲活动形式渐趋个性化、多样化。观光旅游虽然还有较大的市场, 但已经不是旅游者唯一的选择, 赴异国考察、到城里购物、去乡村采摘、进森林探幽等都将成为新的休闲方式。旅游者对个性化、多元化、精品化的休闲产品的需求更加迫切。

(二) 旅游的安全系数会加大, 旅游管理与法制会更加突出人性化

国家的治理与调控不仅注重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 而且更注重文化引导的作用和人文关怀的力量来推动社会的进步。以人为本即人性、人情、人道、人文色彩。我国从1998年开始就实行每周五日工作制, 并推行了“黄金周”, 现在又实行传统节日的休假制度, 这样休闲度假方式多样化, 游客活动范围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景区, 这种没有同统一组织、无边无际如脱缰野马般的旅游方式给旅游安全监管也带来不小的挑战, 相关部门势必对旅游的安全情况进行检测,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旅游的安全系数将会加大。旅游者的品位与素质将进一步提高, 旅游供应商会提高其从业人员的素质, 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与推销过程中将更加注重文化, 突出人性化。

(三) 表明了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并将大大增加旅游收入

旅游-休闲, 休闲-旅游, 不单单是名词的任意组合, 它表明了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旅游的类型有许多种, 而由观光旅游到度假旅游是旅游发展成熟的标志。由旅游到休闲顺应了市场的发展规律。休闲消费是旅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消费就是休闲者在进行休闲活动时发生的消费, 休闲的时间越长, 发生消费的可能性越大, 从而大大增加旅游的收入水平, 促进经济的增长。

(四) 将对旅游教育改革产生影响

大学旅游教育中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学科的交叉性—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文学艺术等多学科参与休闲学研究。因此, 休闲教育迫在眉睫。中国大陆第一位到美国做休闲学研究的访问学者、杭州商学院的王国新教授说, 我们应该扭转我国目前旅游业的单纯商业目的性, 应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强化休闲的理念、休闲的价值观、休闲的文化灵魂, 因此在旅游学院和旅游专业渗透休闲理念和休闲价值观的教育十分重要。

休闲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的复杂性和多学科的交叉性, 只要适当地界定了休闲的内涵, 并坚持休闲学的核心观点, 即休闲是人的生命的一种状态, 是一种“成为人”的过程, 是一个人完成个人与社会发展任务的主要存在空间;休闲不仅是寻找快乐, 也是在寻找生命的意义, 休闲学终将形成自己独特的方法和理论体系, 以及相应的技术和应用学科, 在这一学科体系的建构过程中, 实证科学的方法, 哲学思辨的方法, 艺术审美的方法, 宗教体悟的方法等等, 甚至伦理学、价值学的方法, 心理学、社会学的方法, 以及人类学整合的方法等都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总之, 休闲是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标志, 是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 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 也是人的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而休闲的研究与发展正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折射, 同时对旅游与旅游业的发展也是一种启示。目前在新的休闲制度推动下, 我国休闲与旅游必将迎来一个新高潮, 也必将有力地推进我国的旅游经济强国建设。

摘要:休闲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在西方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 在我国也有近10年的历史, 对休闲的研究与应用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从休闲视野考察旅游与旅游业, 是旅游业和旅游研究的必然, 也将对其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休闲理论及其由此产生的休闲文化与教育进行了初步的阐述, 并试图从休闲的视野来对旅游与旅游业进行初步的考察。

关键词:闲暇,休闲,旅游,旅游业

参考文献

[1]凡勃伦.有闲价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2]张景安, 马惠娣.中国公众休闲调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

[3]章海荣, 方起东.休闲学概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5.

[4]马惠娣.世纪与休闲经济、休闲产业、休闲文化[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1 (13) .

[5]于光远.论普遍有闲的社会[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2, (18) .

[6]马宜妮.昆明城市休闲游憩特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 2003

[7]赵利卫.城市休闲空间系统的建构[D].北京工业大学, 2002.

[8]张建.城市休闲研究的空间概念体系辨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16 (6) .

休闲旅游与旅游景点的关系探析 篇7

休闲旅游是休闲与旅游的结合, 它使传统旅游从内涵到外延得到了延展和提升。从内涵上, 旅游者不再只为了观光、求知等目的, 而更多的是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从外延上, 旅游活动的范围扩大了, 不再全依赖于旅游景点。冯秀梅 (2008) 认为当前存在一种对旅游景点依赖性不强的旅游活动, 并定义这种活动为“无景点旅游”。笔者认为“无景点旅游”就是不依赖于旅游景点的休闲旅游活动, 从休闲旅游与旅游景点的关系上看, 休闲旅游是可以不依赖于旅游景点的。因为旅游景点在休闲活动过程中所起作用并不大, 休闲旅游者注重的是旅游的过程和体验, 而不是景点。比起旅游活动来, 休闲旅游更是一种高品质的体验、深度旅游。

2.“无景点旅游”出现原因分析

在传统的旅游活动中, 旅游景点或者是旅游区, 是旅游活动的基础, 而“无景点旅游”是可以脱离旅游景点的, 它之所以能够存在并能快速发展有着客观的原因。

1) 从旅游供给者上看, 旅行社和其他旅游企业所提供的随团出游活动大都是走马观花似的参观景点, 被形容为“上车睡觉, 下车拍照, 在景区门口排着长队购票”。旅游结束后对景点的印象十分模糊, 可以说旅游景点在旅游活动中并没有得到实用的效果。况且这样的旅游活动会使得旅游者感到身心疲惫, 往往达不到旅游目的。再加上许多旅游景点门票在旺季时大幅度涨价, 让游客觉得花更多的钱走马观花地参观景点并没有多大实质意义。

2) 从旅游者上看, 人们的旅游目的已从过去简单的观光, 转变为观光和休闲并存甚至是休闲为主的目的上, 也就是说人们不仅要得到感官上的快感, 还需追求精神上深度的体验和感悟, 将目光放在自身的体验上。“无景点旅游”的兴起, 说明旅游消费心理更成熟、更趋理性。

3) 从旅游时间上看, 带薪假期制度在我国还未真正实现, 游客可以选择的出游时间一般只集中在周末、清明、五一劳动节等假日上。而这些假期只有2—3天, 旅游者根本不可能去远距离的景点景区旅游, 他们多愿选择离工作较近的地方 (如城市郊区) 进行适当的休闲旅游, 尽管这些地方可能没有景点。

3.“无景点旅游”的利弊分析

作为一项新兴的休闲旅游方式, “无景点旅游”出现和发展速度及规模都令许多业内人士惊讶。分析发展“无景点旅游”的利弊, 可以扬长避短, 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3.1 利端分析

首先, “无景点旅游”满足人们对休闲的需要, 它的出现反映了旅游者的心理文化素质达到了新的高度, 心理体验与幸福指数是成正比关系的, 大力发展“无景点旅游”, 有利于提高全民素质, 构建社会和谐。其次, 发展“无景点旅游”可适当解决目前旅游市场体制下的种种弊端, 如缓解知名景区人满为患的状况, 迫使旅行社、正规景点合理收费等, 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再次, 较低的门槛能使更多中低收入者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来, 使旅游真正的成为一项全民活动。

3.2 弊端分析

“无景点旅游”多半采取自助式和半自助式, 这两种旅游方式多少都脱离了包括旅行社在内的旅游企业的参与, 冲击了传统的旅游市场和经营方式、经营理念。随着无景点旅游的发展, 旅行社在收益方面将有所下降, 在旅游者的消费观念转变中受到严重考验。另外, 由于带有很强的自主性, 旅游者在选择无景点旅游时安全得不到保障;旅游地点也有随意性, 有些地点更无人管理, 这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4. 个案研究———洛带古镇的旅游方式

洛带古镇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北10公里处, 是最近几年四川省正在崛起的几处古镇之一。凭借其浓厚的客家文化 (包括客家聚居群、三大会馆、古街老巷、火龙节、客家菜等) , 洛带具有一定的人文旅游价值。但洛带的旅游方式除了是文化观光旅游外, 更多的是不依赖于客家文化的休闲旅游。

首先, 从目的地旅游资源来看, 洛带是一个近来修复的古镇, 旅游资源虽有特色, 但级别不高, 文化内涵挖掘不强, 其客家文化仅对少数中老年人的吸引力比较大, 青少年游洛带大多是抱着休闲目的, 客家文化对他们而言, 吸引力甚微。其次, 从地理位置和空间环境而言, 洛带属于成都半小时经济圈内, 交通便利、娱乐设施丰富, 很适合发展休闲旅游。再次, 从旅游需求角度来看, 目前洛带的一级目标市场即成都市客源市场的主要旅游需求是休闲度假, 游览观光可能会退居次要地位。这就造成了到洛带旅游的多为休闲游客, 文化观光游客只占少数。

洛带古镇虽有一定的旅游资源, 但不依赖于其旅游资源的休闲旅游仍然占主流, 并且还在不断的发展, 这就充分体现出休闲旅游对旅游资源并不存在依赖性。传统的依赖于旅游资源的旅游行为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 而“无景点旅游”将成为一种时尚潮流。

摘要:旅游景点是传统的旅游活动的基础, 而新兴的休闲旅游可能并不依赖于旅游景点。本文引入“无景点旅游”的概念, 分析了“无景点旅游”的休闲性质、出现的原因及发展的利弊, 并以洛带古镇为例, 简要说明休闲旅游对旅游景点并不存在依赖性。

关键词:休闲旅游,旅游景点,洛带古镇

参考文献

[1]冯秀梅, 崔晶.浅析休闲旅游新视角——“无景点”旅游[J].科学论坛, 2008, (2) .

休闲旅游体系 篇8

和一个亦师亦友的心理医生一同上路,在淳朴,简单,纯美,甚至原始的自然当中去敞开心扉,这样的心理旅游悄然兴起。

在旅游中改变 组织一批心理上有困扰的人一同出游,主要是让每个人都同时成为他人的一面镜子,让他们在一种感同身受当中去敞开心扉,认识到自己的心理状况并不是独一无二的。让他们沉浸在自然对他们的震撼和陶醉当中,这样心理压力也就自然减轻了。

心理旅游的过程,它实际上就是一个调整他们心理状态的一个过程,目的是要通过这个过程来达到逐步调整他们的价值观。要让他们知道,幸福并不是获得的东西有多么多,而是索取的东西有多么少。要让他们在旅游的过程当中,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放松,学会欣赏自己和别人可爱的一面。

在旅游中放飞郁闷 心理旅游对孩子们会有着更为明显和多方面的作用。孩子们的情绪容易郁积,但也容易释放,只要给他们适当的渠道。孩子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定型,容易矫正。因此,只要组织者合理安排,孩子们在短短的几天之内是可以获得很大的收获,并可能发生较大改变的。

同时,在旅游过程当中,孩子们从未见过的景象,极美的,或者是极贫穷的,都可以对孩子的心灵产生巨大的震撼,这对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健康形成具有非常大的作用。一个游戏,一段评语都可能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在平时是不可能办到的。心理旅游的优势就在这里。

在旅游过程当中,一定要摆正心理医生和队员们的关系,决不能把他们单纯地当做病人来看待,切忌以一种怜悯的态度来表现你的关心。在旅游过程当中,心理医生始终是以一种健康的老师看学生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案主的。就像一个优秀的老师在看学生,不管是顽皮还是孤僻,都是一视同仁的关爱。

上一篇:高中班主任工作漫谈下一篇:图片展示